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2025-01-22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12篇)

1.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篇一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优化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现状令人倍感忧虑.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新世纪要求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结构.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需通过多种有效途径.

作 者:刘万里 LIU Wan-li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刊 名:潍坊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IF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3(1)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社会适应   课程体系  

2.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篇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探析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生活资料地极大丰富,使得社会开放度也极大提高,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探析,将对大学生确立自身价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阐释

1.当代大学生:通常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年龄在20岁左右,精力充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

2.价值取向:它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①。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

3.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4.心理健康:智力正常,情绪自控,了解、接纳自己,人际关系良好,适应社会环境,人格完整统一,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当代大学生与价值取向,心理素质三者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备受瞩目的高智力群体。他们虽未踏入社会,但是对社会中各种事件却有着最直观最感性的认识。这种反应更多的是来源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因为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和归宿。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会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而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养成,则是靠大学生本身为主体,学校、社会加以教育引导而形成的②。

二、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调查及分析

1.价值取向调查。为了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研究小组在陕西一些高校的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对“你认为人的最可贵的本质”、“你认为人的幸福是什么”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得出结论如下:

首先,在关于人的可贵本质问题选择孝顺、正直、责任心三项的人数最多,在400至600人之间。选择俭朴、自信、爱国、守信、谦虚宽容这五项的人数居中,在200至400人之间。而选择勇敢坚韧、创新进取、自尊自重自爱、集体精神、协作精神、冒险、守纪律的人数较少,在10至200人之间,其中,选择冒险和守纪律的人最少,均为10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选择孝顺的人数最多,且男女比例较均衡。

其次,关于幸福的数据显示“温暖的家”、“知心的朋友”和“健康”是当代大多数大学生所定义的幸福。紧随其后的是大学生对“自由”和“事业”的追求以及“自身人格受到尊重”作为幸福的标准。为社会付出作为自己幸福来源的人数则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长期的在校生活,使得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脱节,视野也仅仅局限在学习得失上,在付出与回报的问题上很少进行思考,甚至很多人是只有索取。另外,父母提供的物质保障,导致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因物质享受等诱惑而背离初衷。

在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也显示出足够的自信并且对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由于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使得看待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在东西文化交融、冲突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普遍意识到了民主、自由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并逐渐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然而又不愿意个人自由受到限制③。这就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和过分理想化。

2.心理素质的调查。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和走向,根据“大学生入学生活的困扰”以及“希望辅导员给予帮助”的数据显示:

在大学生的生活困扰中,“人生发展和职业选择有困难”占居榜首,“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次居第二,随后的是“课程有困难”、“人际关系与沟通”、“不适应大学生活”和“与异性沟通与困难”。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学本科教育的普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力也在逐年攀升,致使很多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前途感到迷茫。当然,这除了与大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社会竞争力有关之外,与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力度、政策倾向,以及高校自身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很突出,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方面、女生比男生还要严重,这是调查之前没有想到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意志层面的力量,属于心理范畴④,这与有超过4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不好相一致。

关于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提供的帮助,位居首位的是“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和“介绍开放的校内外资源”,其次是“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协助解决学习的问题”、“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很是关心自己的未来,他们渴望自己在抉择时能得到帮助,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勇气,依赖心理较强,凡事需要别人提供参考意见才能做决定⑤;渴望知道校内外开放的资源,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相关知识的渴求是很急迫的,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实践。

三、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首先,对于自身而言,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掌握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的常用的心理调试方法⑥。

其次,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社团及实践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最后,保持健康的情绪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大多是情绪不能找到恰当途径发泄而产生问题,因此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使人乐观、从容地应对生活⑦。自此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丰富精神生活,扩大生活领域,培养开阔的胸怀。这样的心态对于大学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帮助。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现在的普适教育,我们了解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为了在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在大学入学前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的过度关爱,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验的缺乏使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其中数据显现出的当代大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留给朋友甚至于自己消化,这种现象也是值得思考和改变的。

3.当代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要素 篇三

关键词:中学教师;创新能力;热爱的情感;良好的情绪;耐挫折能力;良好的个性

健康和成熟的人格是健康心理的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应当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而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从事中学教师工作的人,由于其学生的特点,必须具有同自己的职业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才能满足教师职业的要求。

教师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如下:

一、中学教师要有创新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中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并将其体现在教学和教育的方方面面,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青少年虽然有共同的特点,但又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教师的教书育人没有千篇一律的做法可遵循,需要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创造出新鲜的经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培养出创新。

二、中学教师要有热爱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学科知识是否渊博,而是在于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情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学科,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心理品质。而热爱学生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教师实行教育的前提。教师良好的情绪是优化教学环境气氛的重要条件。教师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还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从而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学生。

三、中学教师要有耐挫折能力

時代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成功的机遇,更多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心理负重和挑战。这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强的耐挫折能力。教师的心理挫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的不顺利。而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较强的耐挫折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给学生以正面影响,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成长进步。

四、中学教师要有良好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佳时期,教师的良好个性是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个性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此一来,学生的个性总或多或少地带着教师的个性痕迹。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修养自己的个性,修身养性,每日三省吾身,达到以良好的个性培养良好学生个性的目的。

4.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篇四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同时,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尽管从主流看,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忘却社会主体,他们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认同个人的发展、幸福、未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是分不开的。但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少数人身上极化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已不容忽视。

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例如,学生干部要竞选,奖学金和各种表彰要竞争,就业岗位要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再 “知足常乐”而趋于保守。他们通过竞争,得到锻炼,也得到回报。但竞争是严酷的,有成功就有失败,因而,不正当竞争或者说竞争目的与手段的非同一性现象也时有出现。

在我们做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中不文明行为不能接受的占 47.3%,持无所谓态度的占 31%。这说明新生对于大学和大学生这个文明层次比较高的社会和群体认识不足,他们在文明向上的境界要求上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体,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意识到应有的、较高的文明规范程度。

在个人诚信方面,有 47.6% 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时还贷不应该,21.6% 的学生认为不按时还贷可以理解。这反映了部分新生还没意识到仅仅在大学里被动地接受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地主动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必备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的第二身份,也是更重要的社会身份特征。这部分同学是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和特别重视的。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况

所谓的心理是指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物质高度的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心理包括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家庭、生活、学习和就业等等各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一压力不仅对步入社会的人造成影响,也对我们在校的大学生造成了影响。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有 58% 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常常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偶尔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也达到 30%。这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多数人的心理都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作了以下几方面对比:第一,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男生;第二、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城市学生;第三、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高年级学生;第四、独身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独身子女。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在心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当同学们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有 60% 的人都认为会感到不知如何与人交往,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即使他们很想与别人交流,但却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导致最终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交际困难的问题,这是造成他们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2.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新的环境、教学模式不适应,在大学中又很少开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由于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许多人考试不及格,学习的自信心下降,有的还得了考试恐惧症,或产生其他一些问题,造成心理失调。另外,一些大学生以前在高中是学校的佼佼者,而在大学则是普通的一员,这种落差感会使他们感到失落、自卑,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3.就业压力大

传统专业学生、一般院校学生和无特长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而作为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来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失业率极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而且调查显示 50% 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带给他们很大压力。这无不造成大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担忧,而失去安全感和优越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4.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

一些大学生由于交际困难,不善言辞、性格过于内向等原因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满足感。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迷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种对网络的沉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识,交往,情感和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性格的塑造和健康人生观的培养。

5.难以排解情感危机和其他困难

如今大学生谈恋爱已相当普遍,但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根据调查显示多数人并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和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有利也有弊,只要把握好度就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许多人没有正确的恋爱观,不能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因此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有的甚至走向极端,造成悲剧。总之,情感危机也会造成心理不健康状况。

三、引起大学生价值观转变及心理不健康的原因综合分析

是奉献还是索取?学问、金钱、官职、舒适、悠闲、享乐、刺激、冒险,利人还是利己,是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信奉个人主义?等诸方面因子,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都在大学生眼前眩耀、闪动,供大学生挑选和确定。大学生处于多重选择和诱惑之间,并且因不可兼得,甚至无从选择而焦灼迷茫。

”,“人生的价值在于拥有金钱、地位和权力”,“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遇到危险情景,不必多管闲事”。也有些同学依然留恋过去那种“轻松、悠闲”的缺乏竞争的环境,把与世无争、难得糊涂、活得潇洒看做是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他们并不执著为什么活着,而在乎怎样活着。学业不思精勤,生活倾向享乐。吸烟、酗酒、不得体的两性交往等现象都折射出这些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害怕艰苦、感情欲求膨胀的价值取向。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

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综合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的价值导向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要从根本流转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首先必须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形象性和指导性。对于高校来说,应该抓好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校风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它的核心是学风,是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一起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是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学校各部门应和学生一道营造一个宁静而又力争上游的学习环境。重视图书馆、教室、机房和校园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讲座、社团在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多种学习途径和学校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力培养和宣传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教师和学生;大力培养和宣传学校涌现的具有健康人格、社会主义荣辱观,具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的教师和学生。使学生在奋发向上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刻苦学习、创新发展中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有文化、有思想、全面发展的人。

5.浅析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篇五

------------------以宁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

随着扩招计划的有序进行,高考虽说还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每年超过60%的升学比率仍然使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及素质远不及以往。但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却是与日俱增的,大学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或者说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及才能呢?这个问题在近年是一个热门话题,社会诸方面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社会一直在抱怨大学生的素质降低了,其实,从深远来讲,大学生的素质并没有降低,而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了。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怎样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要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稳脚跟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下面,我将以我这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为例浅谈我对这一现象的一些认识。

宁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以专门培养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为目的的。思想政治课在大多数人甚至有些任课教师的眼里是哪个教师都可以讲授的一门课程,虽然它在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却不被看好,尤其是在这个以升学为办学目标的时代,它是被忽略的。我们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最初选择这个专业时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我们大四实习这段时间也听到了很多这样的言论。在经过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之后,我们真正了解了“术业有专攻”,每个专业对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所以他们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拥有“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品格,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

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创造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莘莘学子的任务,其主要的任务也是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及素质。科学的问题是严肃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孜孜以求,这才是科学素质的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专门人才,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有的学者认为,知识是一种资本,是发展经济的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知识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极端重要性。

对于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的政治觉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是他所有应该具备的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素质。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很多片面的、不正确的观点充斥着生活中的各个群体,作为未来的政治课教师我们必须有这种敏锐的发掘问题并且正确引导学生的能力。我们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才能更好的承担我们的责任,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

二、思维、创造、能力素质

知识产生于思维和创造之中,良好的思维素质,能促使人不断地追求新知。思维素质首先表现为勤于思考,其次表现为善于思考,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才能在思维中有所收获。创造素质,主要是指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构建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给予重视;能寻找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力是人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学技术人员品质的核心,也称为智能。高素质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表达、组织、创新能力。当前,科技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重大攻关项目依靠“大兵团作战”,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心理、身体素质

伴随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也导致了人们心理的极大改变。当代大学生作为“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变化更是惊人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生活、能否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大的方面和长远观点看,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建设和民族的兴旺。中国要赢得21世纪,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大竞争力度,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激烈的竞争向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挑战。总的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体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伴随着主观意识的觉醒,出现了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追求的复杂性,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素质结构是一个多要素系统,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要提高大学生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素质教育是主体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21世纪的时代特征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创新素质也是专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一个重大的科技创新甚至能带动整个世界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观念,在教育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向,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补充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在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等内容,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思想文化陶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当今社会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多,大学生不仅需要面临学习压力和学业的竟争,还需要面临就业等方面的挑战。只有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迎接严峻的挑战。据报导,我国有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事实上,学生表现出的许多心理问题,并非思想政治问题,也不能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作简单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是不能奏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常的爱心和耐心,认真研究青年人的心理特点,科学地加强心理教育,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怎样面对失败挫折的考验。

在高等教育中,怎样把各种基本素质教育融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是高等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以现代化教育观念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出发点,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法内容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有所创新,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和正确引导校园科技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活动中使学生既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实际能力,又丰富和发展了个性,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社区援助和青年志愿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提高他们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素质。

6.浅谈加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六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措施................3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困境......................3

(一)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3

(二)思想道德素质比较薄弱,要进一步加强..................3

(三)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完善...................3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3

三、大学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大学素质教育................4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计划措施..........................4

(一)、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4

(二)、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4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4

(五)、加强教师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水平和理践相结合........5

总结:...............................5

参考文献:..............................5当今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措施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全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宗旨,并根据此目的来确立教育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困境

(一)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

社会实践能力是评价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然而当今的教育教学体制则过分强调了聚合思维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形成会使学生逐步有一种思维定势,而在日常的生活思维中缺乏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紧密相结合,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三)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伴随着当今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十分严峻,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十分重要。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素质教育下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素质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每个人都是素质教育的对象。

2、全面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指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包括了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包括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等。

3、个体性

素质教育的个体性,是指素质教育承认个全差异,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使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合爱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已有水平,即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4、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教育都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5、层次性

素质教育的层次性,是指素质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计划措施

(一)、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统帅,每个学校都是按照德育大纲的总体目标,遵照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确定德育教育的要求,就要着重开设思想教育有关的教学课程。增强实践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这方面的思想加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发挥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二)、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提高文化素质与科学文化,首先,要对科学文化与基础教育的认识,从而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从这些方面来改进。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保证,要提高素质教育方面的就要加强教学方面的课程结构,从而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能力来培养,从知识传授能力方面因材施教的方法中来提高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把教育放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地位。创业教育也是当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领域中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与创新方面的能力要结合教育课程来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和创业

意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要通过有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推动科学教育对大学生的认识与观点。让大学生多多接触科学素养,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五)、加强教师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水平和理践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关键也在教师方面,要建设一支强悍的师资队伍中,结构理论,素质优良,教师骨干要加强,要全面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加强师资培训的体系建设,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在知识学习的首位。

总结: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和基础上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和发展,从而结合自身教育和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工作与社会需求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开发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加强领导,建设深化教学的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学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教育的核心,从而提高素质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是一项巨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袁桂林 许丽英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

7.当代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探讨 篇七

一、强烈的创业意识

强烈的创业意识即创业欲望, 实际上是要求创业者应该有追求、理想、目标、愿望、志向、抱负等, 强烈的创业意识, 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创业的成功是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 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 创业者必须具备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强烈的创业意识。事业的成功总是属于有思想准备的人, 也属于有创业意识的人。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 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 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 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 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具有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创业者, 面对创业的艰辛和可能的失败, 能够用积极地心态去面对,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积累经验。

三、顽强的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认真负责, 一心一意, 任劳任怨, 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创业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精益求精, 认识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 给自己定位, 确立可实现的目标, 使自己保持恒久的激情, 从而激励鞭策自己不断创新、不断挑战、不断向前。具备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创业发展才会大有希望。

四、强健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创业之根本。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满压力, 人们在压力中生活不免感到身心疲惫, 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 那么创业的艰辛将会把我们拖入泥坛。因此要加强体育锻炼, 拥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才能为创业拼搏。

五、全面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关系能力, 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外语应用能力组成。

1、学习能力。

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能力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学习而掌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与创业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创业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因此创业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要在实践中摸索, 逐步提高发展、完善。创业者要重视创业过程中知识积累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训练, 对于书本上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提高、拓宽;对于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要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认真分析, 进行总结、归纳, 上升为理论, 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 积累起来。只有这样, 专业技术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2、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 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大脑活动的能力, 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独立性思维和捕捉灵感的能力;二是创新实践的能力, 即人在创新活动中完成创新任务的具体工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与知识、技能、经验、心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3、关系能力。

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建立关系的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 以及激励能力和人际技巧能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人建立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创业伙伴、员工、政府部门人员、竞争者等。在与创业伙伴互动的过程中, 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求同存异共同协调的发展, 做到不失原则、灵活有度, 善于巧妙的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总之, 创业者搞好内外团结, 处理好人际关系, 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和谐环境, 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4、计算机和英语两个工具应用能力。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 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工具。网络缩小了地域距离, 将人类社会变成了地球村。创业者应该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及时了解和处理相关信息, 寻找创业商机。英语是通往世界的桥梁, 外语交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创业不仅仅与国内的人交往, 拥有外语交际能力, 发展的机会就不会因为语言受阻, 因此这两门工具课程是创业或择业的有力保障。

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中, 每一项基本素质均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 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乃至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一个未来的创业者, 不仅要注意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 而且要重视其整体结构的优化, 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丽梅:《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0 (08) 。

[2]董朝宗:《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 《教育探索》, 2010 (10) 。

8.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的原因 篇八

一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1道德方面

在当今高等学校,虽然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还是较好的,特别是有一部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还是较高的。他们尊敬师长,尊老爱幼,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助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校有相当部份的大学生,最基本的中华礼仪方面做的还是不够,他们中存在着一些不文明、不道德、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如随便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同居等等。在我所工作的图书馆里,就经常发现学生中存在着一些诸如藐视老师、随意图画、剪切图书、小团伙占位子、语言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炫富、实用主义、拿来主义、个人主义、仇富心理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社会责任方面

在高等学校,虽然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学生是很优秀的。但是确实有一部分素质较低的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他们人情冷漠,不讲协作,缺乏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注,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3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

在高等学校,确实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求上进,没有人生方向。他们走进高等学校只是觉得这里很安逸、很稳定,没有上进心。他们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一部分同学功利心很强,急功近利,他们的付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还有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某种非主流思想的影响,出现傍大款、物质至上、炫富、拜金等行为,如开车来图书馆看书、开车来图书馆接送女朋友、周末让男朋友开车来学校玩、追求名牌等来炫耀自己。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地得到了提高,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越来越多,各种思潮充斥着整个社会,使得整个社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给高校学生这些不健康的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以存在的空间。

4心理承受能力方面

当代大学生从表面上看生理成熟,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他们往往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和良好的意志力。如新闻报道的复旦大学学生遭饮水机投毒事件、某高校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某高校的大学生参加非诚勿扰活动等等。虽然这些事件为数不多,但是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防止这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扩大发展。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的原因

1家庭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除了遗传基因的成份之外,孩子首先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的,一些好的、坏的习惯或多或少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难想像一个平日粗话连篇、只要有钱就可以无视他人感受、不尊重他人的父母能教育出一个高素养的子女。中央电视台2014年元月启动的社会基层调查———“家风”专栏节目中的许多生动形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应证。

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资金供给没有节制,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挥霍无度,没有形成良好的金钱观;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引导具有功利性,导致学生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认为把子女送到学校,所有的事情就由学校负责。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教育家、名人和成功人士,能够把别人的子女教育成才,但是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父母都去忙自己的事业去了,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从而在孩子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未能即时加以引导教育,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或者是在孩子作出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候,未能给予指导,导致孩子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由此可见,家庭、父母在子女的人文素质提高方面,有着其他任何因素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2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我国科教兴国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革命战争年代的黄埔军校培养出来多少仁人志士,后来都成为了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同志就是先在上私塾时读了一本《盛世危言》的书,激起了其恢复学业的愿望,此后他又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藏书楼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后,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高等中学,后又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在第一师范学校的图书馆中他接触到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十分钦佩,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习杨昌济教授的《伦理学原理》时受益匪浅,用他的话说,“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后,他又去北京大学学习,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结识了馆长李大钊,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走上了中国革命之道路。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重视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一部分人才是高分低能。还有世界、国家、地区等各种类型的竞赛,加之升学率、毕业率、就业率等各方面无形的压力使得学生只注重与这些事情相关能力的学习,忽略了有关人格、品质、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虽然学校也开设了诸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课程,但很多学生只是应付考试,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这些课程深层次含义。某些名校的高材生,因为无法适应竞争压力,而导致抑郁、心理状况异常情况等,有的退学,有的休学,甚至有的自杀,这些都从某一个侧面对高等学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进行了佐证。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未能以身作则,缺少人文关怀,也是导致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又一方面的原因。例如部分教师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业”,忙着写论文、备教案、搞科研,而忽略了作为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责。有的教师上课无原因迟到早退;有的教师拉关系,搞小团体,工作中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甚至有时抬高自己,在学生面前抵毁其他教师等等。这些行为,既与一个教师的职责格格不入,又对高校大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形成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偏少;只在大一公共课中设置了有关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大二到大四基本上都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的时期,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增加人文素质方面课程的课时或增加有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

3社会

人具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人文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人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除了内因的作用之外,还要深受外因的影响。所谓孟母三迁,就是孟母考虑到周边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特意选择更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文化的涌入,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当今社会呈现出浮躁的现状,导致拜金主义、仇富主义、星二代、官二代等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来,人文导向的缺失,又给这些不健康的思潮以存活的空间。有资料显示处于市场经济更发达的广州其非主流的思潮比兰州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更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了不落后挨打,赶超世界其他国家,我国一直把经济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族意识、精神层面的东西不但没有得以很好的发扬光大,反而西方社会那些诸如自私自利,拜金主义、贪图享受等不良的思潮对我国社会进行渗透。如:笔者曾在一篇微博上看到一个中国的留学生诉苦,出国以后不管是不是经常联系的人都找他,并不是关心他一个人在国外生活能否适应,过得好不好之类的,而是为了让他帮忙带名牌包包之类的东西回去。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具有优秀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相互借鉴的同时,我国应减少那些发展经济而丧失人伦道德水平的不良过程,以促进我国更快更好的朝着健康的社会秩序的方向发展。

当然,我们已经看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的党中央,已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对于整个国家的社会媒体的宣传、导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调整,整个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为中国的未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4自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前面谈到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存在的负面因素,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弱化确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在同一所高校,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其人文素质却存在着差异呢?这就是因为不同个体的自身状态所造成的不同结果。例如,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秉着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又如奥普拉生于黑人贫民窟,她13岁离家出走,14岁成了怀孕的“问题少女”。可以说她的童年是贫穷、抽烟、吸毒、性侵害、混乱不堪等诸多不幸组成的。但是她超越了社会给她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今她成为著名的“脱口秀女王”,在美国过去的25年里,她的影响力超越了自己的领域,成为全球名人。

9.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报告 篇九

人员调查工作分配:邹桢烨编辑策划ppt,杨燊楠进行调查问卷,刘汉鹏撰写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向黎明职业大学的60名同学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立足于当代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与原因、睡眠时间与质量、饮食规律以及身体检查的情况,发现多数大学生锻炼时间及睡眠时间偏少、饮食缺乏规律、身体检查意识不强。总体上讲,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条件居于中等并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

健康应该是人类一生追求的目标,身体健康素质的构成因素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寻找激励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广大学生努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极其影响因素,将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和工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打下基础,为实现“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做好铺垫。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采用直接派发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和以QQ、电子邮件、微博等媒介发放电子版的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数据的收集。调查问题的选项以单选和多选两种方式,更加全面的收集意见。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数据来自于黎明职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共100人。其中包括大一学生40人,大二学生10人,大三学生10人。

(三)数据处理:

人工处理与“调查派”软件相结合。

二、研究结果

(一)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少

数据显示,约57%的在校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只有在一次到两次,占在校大学生的一半以上。只有约35%的在校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达到三次及其以上,甚至约8%的在校大学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除此之外,有56%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锻炼时间与以前相比变少了。对于影响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原因,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上网等消遣活动以及社团活动过多,占用了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除此之外,学习紧张、学校体育设施不齐全等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锻炼时间,继而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校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

(二)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不合理

数据显示,90%的在校大学生在晚11:00以后睡觉,其中42%的在校大学生在晚11:00到12:00睡觉,另外48%的在校大学生晚上12:00以后才睡觉休息。据报道晚10:00至次日6:00是最佳的睡眠时间,由此可见,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不合理。除此之外,约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睡眠质量一般且5%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失眠。睡眠时间的不合理以及睡眠质量偏低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巨大影响。

在校大学生晚上睡觉时间

(三)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饮食习惯不健康

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规律,三餐的食用需视情况而定。5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饮食较规律,三餐不落。除此之外,据同学反映虽然一半以上大学生三餐不落,但饮食荤素搭配不协调、以肉类为主且蔬菜水果食用较少,口味以辛辣为主。在校大学生饮食习惯的不健康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校大学生饮食规律

(四)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没有定期身体检查

数据显示,约80%的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且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身体检查意识薄弱。这大大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校大学生是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三、讨论

此次调查,我们从养生专家洪昭光老师提出的健康公式出发,即健康=(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当睡眠+定期检查)的角度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上文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较差身体素质中等偏下并有下降的趋势。前些年,华中科技大学运动会上取消长跑一事引发各方关注,在华中科技大学正在进行的体测中,参测的2065人中,合格率为59.71%。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该校17954名学子参加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及格率仅为57.5%。同时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也显示,大一学生的及格率最低,为46.49%;大三学生及格率最高,为64.58%。大二和大四学生的及格率则分别为59.73%和59.17%,总体看不足六成。这些事实证据论证了我们的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情况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自身身体素质的下降以及身体素质对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80%的在校大学生仍表示对自己的身体素

质很满意,没有认识到身体素质的下降为身体素质的进一步下降提供了可能性。

除此之外,我们做了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的相关比较和补充。根据曾小玲老师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显示77.65%的大学生经常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71.83%的同学认为自己处在亚健康状态,68.45%的女同学有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由此进一步论证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偏低的事实。通过此次调查,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我们应该突出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鼓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健康睡眠及饮食方面的知识普及,为学生安排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与此同时要提高在校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真正使大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建议有关部门与人员应进一步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四、措施

(一)体育锻炼方面

1、学校组织进行晨练,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跑步、做广播体操等体育活动。

2、学校应相应增加体育课课时,并开设门类多样的,为广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课程,如游泳、网球、自行车等。

3、规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合理的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

4、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5、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提高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睡眠时间方面

1、学校加强对用电及网络的管理,实行晚睡时间进行断电断网的规定,规范学生睡眠时间。

2、规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合理的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

3、加强对睡眠健康方面的宣传,促使广大在校大学生养成早睡的健康习惯。

(三)饮食健康方面

1、学校食堂在配菜上应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并适当降低价格,适用于广大师生。

2、规范和整改校外无营业执照的小吃摊点和大排档,保障学生用餐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加强对饮食健康方面的宣传,提高在校学生的饮食健康意识。

(四)身体检查方面

1、学校应定期组织广大在校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掌握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2、加强身体检查方面的宣传,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检查意识。

10.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篇十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不道德的现象?小处上,捡到财物不归还,弄脏、破坏公物(反正不是自己的),乘公交车上下拥挤见老弱不让位,不分场合地喧哗、吸烟„„大处中,做人原则的败坏,没有善恶美丑的分别,视人如草芥,唯利是图不计他人后果,势力横行,等等等等。

道德本是在社会集体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关系,而产生的调节行为的准则。人们不仅根据在这些准则来评价一个人的行动,还根据这些准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不道德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便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贪欲占上风,破坏了维护集体利益的道德准则。不管是小的破坏,还是大的破坏,都是破坏。为了一己私欲而破坏他人生活的行为,都是应该谴责的。集体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个人的利益亦不可侵犯。

当然,不是让人人都成为道德圣人,让人人都道德圆满,博得美名,获得表彰,变成道德的牌坊。每个人只要遵守道德的底线,拥有自己的良心,不害人即可。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真诚待人即可。每一个人内心都有公共利益的意识,都有本能的道德冲动和渴望,小孩子尚且知道发自内心地乐于助人,大人怎么就不能呢?

按说大学生也不是孩子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呢?只要做一个“好人”就足以了。做一个真善美的人,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等等。不必过分追求,就像过分追求“善”就会导致“伪善”。为什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是为了猎取荣誉,而是为了自己,自己能有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也是为了这个社会。作为一个成年人,遵守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大小处都不随便,注重自己的形象。乐于助人,相信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需要帮助;敬业乐业,在对事业的正当追求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物质财富,还有别人偷不去的精神财富。

11.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篇十一

【关键词】人文素质 大学生 培养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相对滞后。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质,也称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东西。人文素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史、哲、艺术、科学技术史、伦理学;二是要有对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要有爱祖国之激情,爱人民之虔心,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三是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既应该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华,以民为本、仁爱、信义、平衡和谐、见贤思齐、自省、修身、谦让礼仪等,同时还要注入现代意识,如人格独立、思想解放、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水平不高,有失社会公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基本社会规范。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了消极的评价。一些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低,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强。

2.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倾向,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但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许多大学生往往漠视他人的基本的合法权益,无视法律的存在,恶意攻击对方,甚至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3.专业知识丰富,但文化素养不高。近些年来,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表现大多是专业理论基础比较好,而实际工作能力差。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像个“工匠”。呆头呆脑,口语表达能力差,文字能力低,写文字材料难。而且语法不通,病句错别字频频出现。最令人感叹和费解的是一些中文系大学生中国语文也没学好,不会写应用文,文辞学了不少,在实际中却不会运用。

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不够合理,教育观念滞后。客观上讲,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普遍从高中阶段开始分为文科、理科、艺术类教育,为了适应高考,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就会出现艺术类学生轻视文化课教育,文科学生轻视理科知识教育,理科学生轻视人文知识教育的情况,这就必然导致大学生先天就存在发展不够全面的问题。

2.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缺乏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的立德修身之本,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和交往准则,是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保障。然而,大学校园中考试舞弊、贷款不还、简历注水等诚信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高校依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只注重文化成绩、就业率、等级考试通过率,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3.环境氛围尚未形成。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科学的崇拜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对个人来说,掌握科学技术成为最终的追求。“从根本上说是把科学看作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知识。”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极强的教育、导向功能,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感召和吸引是潜移默化的。

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 培养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成长发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引导、塑造、规范、陶冶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落到实处,学校出面广邀名家定期举办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多种讲座;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书面展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重视高校潜在的非课程形式的力量;加强社团建设,创建人文环境,组织各种文学社、艺术团体等多种社团,既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辅导员教育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自入校以后,辅导员就伴随着大学生的每一步成长,以其智慧和实践经验为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排忧解难。在大学阶段,辅导员始终是最贴近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管理者,不仅细致周到地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引导他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发现自己的才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

3.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文素质的养成要经过人文知识的接受、消化和应用三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为人文知识的接受、消化和应用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和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学校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需要。从而使他们进一步领悟和把握人文知识的深刻含义。人文素质是通过学生在用脑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而养成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提供了机会。

4.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精神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思想碰撞。只有高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只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人文素养的学生,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

总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不仅仅是知识层面,更是一种内在能力和修养的提升,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大学是形成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和有效的场所,我们应积极探索研究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为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桂署钦、李宪伦,论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培养,思想教育研究,2009,(9)。

[2]令狐国芳、边建利,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

姜欣,男(198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2.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篇十二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 经常表现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其根本因素又是由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而决定的。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成员, 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尤为重要。

素质是一个具备基本先天条件的人,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要求下, 通过内化, 在观念、品质、能力等若干方面表现出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 素质是沉淀于人的主体内的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品格倾向。根据素质的概念, 可以把构成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起支配和导向作用, 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 是成才教育的灵魂。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十个公民道德规范, 其虽属于道德范畴, 但由于涵盖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 对于强化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笔者认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和知行统一。

大学生道德素质通过道德行为来表现, 道德行为产生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上, 其发展过程存在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阶段, 道德认知是先导, 道德情感是内心体验, 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 道德行为是最终结果。

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些年来一直有很多的恶评, 认为世风日下, 大学生普通存在思想道德危机。有人还列举了大学生的种种不是, 如私欲膨胀、崇洋媚外、凶残脆弱等, “一代不如一代”, 这些言论自古有之, 几乎每一代都不满意下一代, 都有很多批评, 然而历史照样前进, 同样, 每一代都对他的上一代有所不满, 最后还是接了上一代的班, 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以致有资格来批评下一代人。所以有些担忧可能是杞人忧天的。就总体而言,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积极的, 健康的, 是向上的, 整体素质是一代比一代好。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大学生的知行是否一致, 以便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某部属高校调查为例, 抽取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比例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 根据各个院系的人数比例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数量, 在各个院系中, 再根据要抽取的对象数量随机抽取班级, 所抽取的班级全部进入样本。最后回收问卷780份, 有效问卷740份, 有效回收率92.5%。从调查对象构成上来看, 性别方面:男生379人, 女生361人;年级方面:一年级145人, 二年级163人, 三年级282人, 四年级150人;就读学科领域方面:文科249人, 理科275人, 工科154人, 农科62人。

2.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 问卷采用7分制量表, 从“完全不相同”到“完全相同”随着符合程度的提高分别评定为1-7分。

3. 数据处理。

在获得可靠数据之后, 本研究主要运用专业统计分析工具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 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特征。

研究中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方面, 社会公德是指大学生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职业道德反映大学生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家庭美德则反映大学生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研究涉及道德发展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阶段, 在了解各个阶段的总体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各阶段发展的一致性。

(1) 道德认知方面。道德认知是指大学生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包括对社会公德如环保、爱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态度认识, 对职业道德如诚信、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职业操守的态度认识, 以及对家庭美德如尊老爱幼、人际关系、勤俭、男女平等的态度认识。在具体操作上, 被调查根据自身对各种道德的认同态度进行赋值, 值越大表明个人对该道德的认同程度越高, 最高值为7分。

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认知水平整体较好, 绝大多项均值都达五分以上, 多数项均值在6分以上。这表明, 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较高, 这是较为乐观的一面。同时, 相对于其他道德内容而言, 大学生对“干一行, 爱一行”观念的认同程度较低, 达各项道德内容认知的最低值4.7。根据笔者的进一步了解发现, 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的理想是“爱一行, 干一行”, 但由于目前的就业和社会形势, 现代生活压力影响下, 人们往往从事一些并非自身喜欢的的职业, 社会对不同职业赋予不同的声望和认同, 要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是比较困难的。

(2) 道德情感方面。道德情感是指大学生运用自己所认可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是产生道德行为内心驱动力的基础。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同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方面内容。其中社会公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对爱国、爱校、环保方面的情感倾向, 职业道德操作化为大学生对诚信、职业操守方面的情感倾向, 家庭美德包括大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情感倾向。

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倾向总体较为积极, 有民族自豪感, 对破坏环境卫生、贪污等不道德行为表示愤慨, 注重诚信, 提倡性别平等, 各项均值都在5.8分以上。但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校自豪感一项中均值仅为4.4分,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满意度不高。笔者深入了解到, 大学生的学校自豪感与学校的名气和声誉密切相关。一方面, 作为大学生本身应该客观评价和全面认识自身的学校, 以公正而非“世俗”的眼光看待学校;另一方面, 作为学校方面, 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 提高综合能力。

(3)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大学生的具体道德实践, 包括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行为倾向和实际行为表现。社会公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的助人为乐、环保、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表现, 职业道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对受贿行为、诚信方面的行为倾向, 家庭美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方面的实际行为。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部分道德行为较为乐观, 基本上能够做到乐于助人、爱护公物、文明礼貌、待人友善, 主动让座等等, 这部分的均值多在5.7分以上。尽管如此, 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出现消极倾向, 如环保方面习惯使用塑料袋, 上课迟到, 售货员多找钱不会主动退还以及高消费不节俭等等方面, 其均值都较低, 多不到5分。其中大学生在处理寝室同学关系方面存在较大障碍, 该部分均值仅为2.4分。笔者了解发现, 由于大学寝室成员互动的频繁性、成员关系私密性的特征, 成员之间“朝夕相处”, 互动涉及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多。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论述其形式社会学中指出, 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合作中都同时存在冲突, 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是密切, 他们之间的意见反而越容易产生分歧, 感情越容易不融洽, 这种密切关系是建立在一种矛盾心理之上。在经常的和密切的接触中, 一方面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越密切的关系越不掩盖冲突。用齐美儿的越亲密越冲突理论可以理解大学生寝室成员关系的这个特点。但是, 尽管如此, 如何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技能是当前大学生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大学生道德知、情、行一致性分析。

虽然研究大学生道德知、情、行过程中, 各阶段采用的测量指标数量和内容有所不同, 但是各个阶段在考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三方面内容时都涉及共同和十分相近的指标, 因此, 在一致性分析中笔者主要从这些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指标入手进行。经过研究比较, 社会公德的分析主要以环保为核心内容 (知、情、行都涉及环保指标) , 职业道德分析以诚信为核心内容 (知、情、行都涉及诚信指标) , 家庭美德分析以尊老爱幼和性别平等为内容 (知与行涉及尊老爱幼指标, 而知与情涉及性别平等指标) 。

比较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如环保, 知、情、行一致性比较差, 知的均值较高, 6.2分, 而行为的均值最低为4.8分, 情感分数居中为5.9分。职业道德如诚信, 知、情、行的一致性也较差;道德认知水平高, 情感次之, 行为最低, 三者均值分别为6.2分、6分、4.5分;家庭美德方面, 如性别平等, 认识水平的均值低于情感水平, 而尊老爱幼方面, 知与行基本保持一致。

因此, 当前大学生的环保、诚信方面的道德存在认知水平高, 情感较为薄弱和行为消极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知易行难的困境。这一方面表现了大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较高, 主要受其教育经历和教育水平影响, 从而体现出道德认知水平高的特点;另一方面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较为薄弱, 道德实践水平不高, 缺乏热情。

3. 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研究分析发现,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流是积极乐观的, 他们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乐于助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 这与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 认为今天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差, 现在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是不相符合的, 缺乏科学依据。尽管如此, 我们同样需要警惕:研究发现大学生在部分的道德中呈现知、情、行不一致的情形。多数学者从学校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出发, 指出应试教育模式和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道德知、行脱节的重要原因, 而事实上影响个人道德素质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个体因素、同辈群体因素, 也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因素。

根据被调查大学生的问卷资料显示, 对个人道德素质发展影响程度较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 而同学、教师、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在研究中被调查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弱进行排列, 笔者将影响最强的因素赋予6分值, 最弱的赋予1分值) 。结果显示如下表:

笔者认为个人和家庭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影响是显性的, 易为大学生自身所觉察和了解的, 因此在影响强度中多数学生会认为这二者的因素占据重要的位置, 同时个体和家庭可以视作内在因素;而同辈群体、教师和学校、社会的影响则是潜在的, 不易为大学生所觉察的, 同时又是一种外在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个体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认知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形成对道德的理性认识。与这过程相伴的还包括个体不断社会实践和参与人际交往, 从而实践道德行为, 形成个体的价值判断。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这种规划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道德素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和人生规划四种个人因素中, 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影响程度最高的为人际交往, 然后是社会实践, 理论学习和人生规划的影响程度较低。

(2) 同辈群体因素。同辈群体, 又称同伴群体, 是由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个体组成并进行直接或间接互动的非正式群体。它包括好朋友、同寝室同学、同班级同学、同院系同学等。同辈群体以亚文化的形式影响成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这种亚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状况和发展具有规范与引导的作用, 这种作用以“群体压力”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压力中, 个体在思想观念的矛盾发展中形成了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整合与发展。

研究发现, 在各种同辈群体中, 好朋友与同寝室同学的影响较大, 前者对大学生影响强的比例达92.3%, 后者比例为92.2%。相对而言, 同班级同学和同院系同学的影响较弱。这与同辈群体的互动交往性质有关, 好朋友与同寝室同学的互动交往更为频繁, 群体成员关系更为亲密, 这种群体特点使个体受群体影响的机会和范围更大;后者的群体互动相对较少, 关系更为松散, 因此对个体的影响也较弱。

(3) 教师因素。教师在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承担着传承文化知识与道德理念的作用, 同时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中教师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公共课教师等。

不同教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和形成其影响程度不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各种教师中对大学生道德影响最大的为专业课老师、班主任、以及思想政治课老师, 三者影响强的比例分别为57.6%、49%和40.2%, 辅导员和公共课教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较弱。

(4) 学校因素。学校是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价值标准的正规场所。大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部分道德行为的实践都是在学校进行的, 因此, 学校的教育模式、学校自身的校风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自然风景、人文氛围、学风、教风、校园网络、文体活动、学校规章制度、食宿条件等等。在这些因素中, 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学校的学风、教风、人文氛围三个方面, 其余因素的作用较小。具体如下: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主要途径。随着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日益重视, 学校的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与此同时, 德育具体实践教育还比较欠缺。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文化之中。多数学校依然是以专业知识教育为理念, 大学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 显得支离破碎, 而没有作为大学的深层的和内在的价值指向。另外大学德育教育的途径还有待改进, 单纯的知识灌输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知、情、行的脱节。

四、结束语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 有助于客观的评价当代大学生, 有助于我们根据邓小平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找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从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在于能否培养本民族、本国家自己合格的接班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国家的栋梁,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在全社会形成育人重德的大气候。

摘要: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文章将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涵盖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公民道德规范内容,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现状, 分析大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道德发展阶段上的一致性程度, 并探索影响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主要因素, 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滨主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燕国材著.教育十论.我对教育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8

[3].刘春雪.同辈群体对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影响的心理机制研究.湖北社会科学, 2008 (9)

上一篇:社科基金结题报告下一篇: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