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

2024-06-26

《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精选7篇)

1.《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 篇一

首先是猜猜他们在做什么体育运动的小游戏,“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认识到简练的线条在现代艺术家笔下可以表达很多内涵,感受简洁美感受现代人的聪明。再做小游戏,不过要求更高一些,学生产生的问题更多一些。猜古代的汉字,学生在游戏中疑问最多的是:为什么这几个汉字我猜错了?这些汉字为什么画成这样?这个汉字为什么和现在变化那么大? 这样很自然就有想深入了解的愿望.感受文字的魅力、古人的智慧,更是对自己创造力的检验,教学反思《“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无论你惊叹古人还是为自己自豪,我们的目的都达到了。同时生成的问题,还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迅速搜集信息解决。纵观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明确,由于运用瑞博平台技术,制作简单、电脑手段运用合理、朴实。相比前期我上过的那些制作精美但费时巨大、功能强大但技术要求很高的网络课是另一次有益的尝试。

2.《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 篇二

修订前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已有识字积累,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组词教学时,教师能明显发现他们的同音字“区别意识”很弱。这就说明,学生之前的“识字”,全是通过死记硬背或者生活中不断强化而记住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字义。换言之,原本含义丰富的汉字在他们面前仅是一堆符号。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对于简单的字理还是能消化和接受的。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微型文化史。低段识字教学,不应是死记硬背或活背巧记的“技能之学”,教师理应从文化的角度发掘其内涵,给学生渗透一些字理意识。

此外,从儿童本位角度考虑,作为教师,绝不能忽视他们内心的“游戏精神”。游戏之于儿童,是一种认识世界、收获知识的重要途径。具体到低段的语文识字教学中,身为教师,一定要“满怀童心”,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获得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不是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作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也不能将其当作衡量一种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识字教学不是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能否独立识字才是关键。

鉴于以上认识和学习现状分析,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是通过各种有趣的字理识字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形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让这些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感受象形字的神奇与有趣。

【目标定位】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的编排体现了编者强烈的汉字文化意识。一幅小鸟图、一个甲骨文汉字“鸟”、一个现代汉字“鸟”,这中间浓缩的是汉字几千年的变迁,体现的是汉字象形造字的规律。从一年级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来讲,通过游戏、表演、情境体验等活动,让他们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不仅对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有帮助,而且还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对照,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一年级学生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效对接。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结合游戏情境,用多种方法识记“口、耳、目、羊、鸟、兔”等6个字。

2.通过字理识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体悟汉字的丰富魅力。

3.对“象形字”概念有初步了解。

【案例描述】

这次的识字课,我和学生将经历一次“丛林探险”,叩开一个又一个神秘部落的大门。

一、带上宝贝,出发探险

1.猜谜识字形

师:小朋友,想和孙老师一起去森林探险吗?不过探险可充满了危险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带上这三件宝贝!(出示甲骨文“口、耳、目”)谁来猜一猜?

生:第一件应该是嘴巴,这个字是“口”,它就像我们张开的大嘴巴!

师:你可真会联想,恭喜你获得第一件法宝!

生:第二件应该是眼睛,这个画的就是一只眼睛,外面的是眼眶,里面的是圆圆的眼珠。

师:瞧,把这个甲骨文转过来,就和我们现在的“目”字很像了。不过里面的“眼珠”变成了两横,可要记住哦。

生:第三个字是“耳”吧。弯弯的这一圈就像我们耳朵的轮廓,里面的小三角特别像耳蜗。

师:真是太有想象力了!恭喜你们顺利获得这三件法宝,它们就是———口、耳、目。

2.游戏热身,熟记字形

师: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火眼金睛谁最亮”。根据老师的提示,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它,并指出它们的位置。(师提示,生认读生字)

......

(设计说明:探险需要“智慧和观察”,因此设计了“口、耳、目”三件法宝。情境创设合理,衔接自然。这三个字比较简单、直观,能体现汉字的“形象性”。由简到难的梯度设计,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自信,自然动力十足。后面的游戏环节,不仅是对“口、耳、目”三个字的巩固,更是一种学习热身,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二、部落探险,趣味识记

1.羊部落

(1)辨字形,识羊群。

生:我觉得它是“羊”部落。弯弯的两根线就是羊角,下面的三角形就是羊的嘴巴。

师:听你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这个字和羊头还真的挺像呢!弯弯的是———(生:羊角)下面的这部分就是山羊的———(生:脸和长胡子)

师:这个甲骨文“羊”,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弯弯的角变成了一点一撇,长长的胡子变成了这一竖。让我们亲切地叫叫它的名字。(师指名读,生小组读)

......

(2)巧编儿歌趣记“羊”。

师:我们和草原上这么多羊都打了招呼,可爱的山羊宝宝专门编了一首儿歌来介绍自己呢!

(出示儿歌:“咩咩咩,是山羊。角儿弯,胡子长。”师生配合读)

2.鸟的王国

(1)辨字形,读儿歌。

生:我觉得它特别像一只停在树枝上的小鸟,还在回头看看有没有伙伴来找它玩呢!

师:哇,你都知道这是一只正在和同伴玩捉迷藏的小鸟啊,太厉害了!

生:那个小小的圆应该是小鸟的头,尖尖的就是小鸟的嘴巴,下面的就是它的爪子。

师:你也很会观察呢!

......

师: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鸟”字就变成现在这样了。看谁的小眼睛最亮,找一找,这个楷体的“鸟”,哪一部分是小鸟的身体?哪一部分是小鸟的头?这一点就是小鸟的———(生:眼睛)

师:小鸟们正用很好听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呢!

(出示儿歌:“叽叽叽,是小鸟。眼睛亮,头儿小。”男女生比赛读)

(2)捡鸟蛋,积词语。

(生识记词语)

3.跳跳兔部落

(1)辨字形。

生:我觉得这个像一只老鼠。

师:你喊了开门咒语,门没打开呢。赶紧使用你的法宝,睁大眼睛再看一看。这个小动物的尾巴和老鼠的尾巴有什么不同呀?

生:它是兔子部落。它就像一只蹲在地上扭头往后看的小兔子。我从它短短的尾巴那里猜出来的。

生:我也觉得是兔子,因为它有一对长长的耳朵!

师:(指着甲骨文“兔”)你们瞧,这就是兔子的———(生:长长的耳朵)下面这部分是———(生:兔子的短尾巴。)那现在这个楷体“兔”这一点,就是小兔子的———(生:短尾巴)

(2)巧编儿歌,巩固识记。

(出示儿歌:“跳跳跳,是小兔。耳朵长,尾巴短。”)

4.象形字总结

(出示相应的甲骨文和现代汉字)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我们把这些字亲切地叫作“象形字”,它们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

(设计说明:三个部落的闯关,就是“羊、鸟、兔”三个生字的学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一关都是从学生对甲骨文门牌的推测开始,通过甲骨文和图像的对照,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感受中国汉字造字的神奇,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后面的环节,如“草原识羊群”,是通过认识羊的种类,再次识记和强调“羊”的字音与字形;“捡鸟蛋”,是对“鸟”的词语积累,词语学习由易到难;“和跳跳兔捉迷藏”,是让学生说出兔子的习性和特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短句。后面每一句儿歌,都是根据该字最突出的特点来编写的,还原象形字的图画性,加深学生对汉字象形造字规律的理解,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三个字,三个不同的侧重点,每个环节的设计,情境贯穿始终,可谓匠心独具。)

三、课中操

嘟嘟嘟,去探险。口耳目,好法宝。

咩咩咩,是山羊。角儿弯,胡子长。

跳跳跳,是小兔。耳朵长,尾巴短。

叽叽叽,是小鸟。眼睛亮,头儿小。

象形字,有奥秘,带上法宝探究竟!

......

(设计说明:课中操,首位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放松。其次,本首儿歌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缩影。第一,将每个字相应的儿歌整合重现,是再次对生字的重点进行强调和巩固;第二,完整呈现了整个“探险”过程,让学生对“探险”意犹未尽,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后面的拓展环节。有趣、有识、有过渡,这是课中操在本节课作用的体现。)

四、延伸拓展

猜一猜,说一说,连一连。

(设计说明:学以致用,趁热打铁。利用课后的练习,让学生在“探险”的热情中继续闯关。将象形文字的造字规律和汉字的表意特点相联系,使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溯源,感受汉字的魅力和特别的历史温度,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学习形式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综观上述案例,笔者认为本次识字课,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探索欲望方面,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同时,字理识字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这两点,体现得也比较好。

第一,发现汉字文化基因,激发识字热情。

汉字是藏在我们中华民族掌心的纹路。汉字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基因。横竖撇捺的神奇组合,不再仅仅是僵硬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魅力的文明结晶,这就是汉字与英语等其他表音文字的最大区别所在———它饱含历史的温度。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汉字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还要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文化的深厚内涵。本节课是学生进入汉字学习之后第一次接触甲骨文,第一次有机会感受汉字造字的奇妙和象形字的直观生动,因而笔者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字理识字的教学实施,让学生感受象形字“以意附形,以形写意”的特点,从而爱上汉字。汉字王国很神秘,需要有探险精神去发现它们,了解它们,所以笔者把情境设定为“丛林探险”。这一节课,从最简单、最形象直观的几个象形字入手,从非常具体有趣的探险情境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汉字造字最基本的特点,对于识字启蒙阶段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积极的开端。“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这样把枯燥的汉字变成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热情。

第二,图文并茂,文字溯源,保证科学性。

唐兰先生曾有这样的说明:“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本节课的这几个象形字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比较来完成学习的。一个是“图画”,一个是“文字”,这其实是一种图文“溯源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古字的联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其配成对。课上,每个学生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伙伴间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津津有味地看、兴致勃勃地想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生字,观察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直观的刺激使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印象,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认识这几个字的“前世今生”,把枯燥无味的识字写字变得活泼、生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还让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新鲜知识和探索动力。一旦学生发现这些由横竖撇点折搭成的符号,原来就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形象经过几千年演变而成的,一旦他们饶有趣味地推测所见汉字为什么这样构形时,他们对汉字魅力的体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花样游戏,形象识记,不丢趣味性。

运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达成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如果把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看作我们语文教师努力要抵达的目标,那么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怎么去抵达的一种途径。但是,现在更重要的还要搞清楚目前我们和学生的出发点在哪里。只有搞清楚了出发点,才能更好地选择赶路的最佳方式,以便最快地到达目的地。

3.《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反思 篇三

教师依据教材提示的示范性的知识点和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实践操作,给学生留出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师生互动来穿越历史时空感受汉字的形成、变化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活动一汉字的起源这部分,就采用质疑的教学方法,由學生对汉字产生的一系列疑问,引发学生对文字的起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再开展分组教学,出示“今天我们打了五只羊”例句,给学生提供线绳、纸笔、木板等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方法记录例句内容。让学生动手体验,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在同学们的协作下,各组记事方式各有特点,同学们参加活动兴致高涨。经过激烈的讨论、操作,各组作品纷纷出炉,全班同学一起品评,比较不同的记事方式有哪些优点,体会远古人类的智慧。同时,自热引发讨论:当今世界中,这些记事方式不方便的方面。引导学生知晓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种记事方法不能适应人类发展的需求,进而懂得有了需要才能有创造,这时文字才得以出现。

活动二汉字的创造、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的形式,了解各种造字方法;活动三汉字的发展通过书写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相合作交流共同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寻找出汉字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汉字的神奇这一环节上,抓住有趣的事例以及单字造句、字谜、“舞、福、鹅”几个艺术字,层层深入,与现实生活、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出示汉字“山、上、小、羊、吃、草”,让学生分组排列不同的句子,看看哪组排列出合适的句子最多。同学们雀跃着欢腾起来,欣喜地尝试不同的句子排列,一次次发现新的句子,汉字带来的快乐已经让教师沸腾起来。接下来,各组展示讨论成果,同学们集思广益,发现的句子越来越多“小羊上山吃草”、“小羊吃山上草”、“羊吃小山上草”等等,各组同学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呼,深刻体会汉字的神奇之处。同学们意犹未尽,老师适时布置作业,让同学们课后继续排列其他句子,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探究的种子。

4.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 篇四

汉字作为中国的代表性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达的今天随处可见。从这一虽属抽象但又具体(就其形象而言)的对象开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祖国,并引发早期阅读的兴趣是大班幼儿应该并且可以涉及的一个领域。

根据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及个别幼儿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像陈晓婷小朋友可以自如地阅读书刊报纸,刘淳勐可以看图认读很多字等等,我在本班开展了《有趣的汉字》这一活动。在开展活动前我事先让幼儿在家把自己会认读的字与家长一同制成卡片。

5.《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 篇五

孩子明白了这道理后,这样认字的兴趣高了。我那出了认字卡先让幼儿看图,然后再让幼儿猜背后是一个什么字,在认读过程中,并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最后,我向幼儿讲述了学习汉字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学会汉字的本领,你能自己看书,在书上能学到好多的知识和本领。鼓励幼儿长大要认真学习汉字。

6.有趣的汉字教学实录 篇六

刘海波

片段一: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你们快来看看,能发现什么?(白板课件出示)

学生:这是一副画啊。

学生:不对,这是一个字,看起来象个“鸟”字。

师:对,是“鸟”字。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一个汉字一幅画,从造字开始,汉字就与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源,你们喜欢这幅作品吗?

生:喜欢。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汉字的有趣吧。

片段二:

师出示课件:谜语:

师:小组讨论一下,这几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有什么异同点?

生:第一个字谜是“日”。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的?

生:“日”代表太阳,画的时候是圆的,写的时候是方的,冬天出来的时间短,夏天出来的时间长。

师:你能联系我们的生活来猜这个字谜,好方法。第二个字谜谁猜出来了?

生:第二个是“香”字,因为千字头,木字腰,可以联想到是“禾”字,太阳出来从下照,也就是下面有个“日”字,组合在一起就是“香”字,再加上人人都说味道好,这就更说明是个“香”字了,“香味”的“香”。

师:你不仅能根据谜面,把汉字的各个部分进行组合,还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猜出谜底,你的方法很好,值得大家借鉴。运用同样的方法,马上就能猜出第三个字谜,谁猜出来了? 生:第三个字谜是“立”,一点一横就是一点加一横,两点一横长就是两个点下面再加上一横,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这就提醒我们这个字是“立”字。

师:你也掌握住了这种巧妙的方法。那第四个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曼”字,有心走不快就是“曼”字加上一个竖心旁,就是“快慢”的“慢”;见水装不完是三点水的“漫出来”的“漫”;长草难收拾就是“蔓延”的“蔓”;遇食就可餐是“馒头”的“馒”,它们都包含一个“曼”字,所以就是“曼”。

师:还有谁猜出来了?(全体学生举手)同学们真厉害。猜出第四个字谜,我们的收获最大,因为我们一下子就认识了四个形近字,一举四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四个字谜的谜面全是用文字表述出来的,这种字谜就叫做文字谜。师:我们继续来猜,(出示图画谜)这是什么字谜呢?

生:图画谜。

师:谁已经猜到谜底了?

生:第一幅图是一个“休息”的“休”字,因为树下有一个人就是一个单人旁,树就是木,单人旁和树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休”字。

师:人和树让你想到了这个字的两个偏旁,你非常的善于联想。第二个字谜谁猜出来了,这个字谜有难度,对大家是个考验。

(学生思考,面带难色,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看看这个时钟上的时间是几点钟,谁猜出来了?

生:这是个“斗争”的“斗”字,因为“斗”字是由一个“十”字和两点儿组成的,合起来就是十二点,所以就是“斗”字。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么难的字谜都被大家猜出来了,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猜一个更难的。(出示动作谜)

生:篮球运动员姓“林”,因为他指了指两棵树,两棵树就是两个木,合在一起就是“林”字。跳高运动员姓“杜”,因为一根木棍就代表木字旁,旁边是一个土堆,就是土,合在一起就是“杜”字。武术运动员姓“刘”,因为他拿着教练的书,书就是文,剑就是立刀旁,所以合在一起就是“刘”字。最后一个我没猜出来。

师:谁来帮帮他?

生:围棋运动员应该是姓“孟”,因为棋子放在瓷盆上,上面的一个棋子就是子,下面是瓷盆是一种器皿,因此是个皿字底,它们两个加一块儿就是“孟”字。

师:看来,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一起来猜,这四个谜底也被我们猜出来了.同学们,像这样用动作来表示谜面的字谜叫——

生:动作谜。

片段三:

师出示谐音小故事:乡长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

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 师:谁来读一下这个小故事? 生:(读)什么吗!生笑。师:你们谁读明白什么意思了? 生:不明白。

师:这是方言,请*****用普通话来读一下吧。(师出示:

“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

“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生读,师:现在明白了吧。这就是言带给我们的不便之处,我们要说生:普通话。

片段四:出示“典、册、删”课件

7.汉字文化出版的反思 篇七

这一波汉字文化出版热,有喜,有忧,有大可深究的出版学智慧内容。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天才创造和独特贡献。且不说它是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历史活化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东方智慧大殿堂的基石,就说它生生不息,至今仍然生机勃勃,不断繁育出许多新字、新词、新意、新句式的神奇内生力、凝聚力、创造力,就是举世难匹的。它的音形义构词功能,开放式的造字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学术科研课题。汉字的使用价值、生命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宣泄价值、自娱自嘲、反诘反讽功能,这一连串至高、至雅、至卑、至俗的价值链,就有许多值得深思、值得追究、值得探讨总结,值得走进课堂,走进书斋的研究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力的发展,中国文化力的提升已成了国际性的时代话题。顺应这一潮流,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汉字的研究和出版,也成了穿过历史时空、浸染当下、指向未来的跨国际、跨代际、跨业界的文化大餐。

这一波汉字文化热,首先带动了许多经典汉字研究专著的重版。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不下于10种版本的重印。有的稍为添加改动,附上标点、断句、注音,归类解读,居然一再追加印数。唐兰先生的《古文字学导论》,最早由北京大学于1935年出版手写石印本,1981年齐鲁书社出版该书的增订影印本。1949年,唐兰先生又推出力作《中国文字学》,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两年之中加印4次。傅根清先生评价该书具有五大贡献,其中,“第一,确立了中国文字学的名义,明确了中国文字学的研究对象”;“第二,批判了‘中国语言低级,文字原始’的错误观点,确立了中国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史上的地位。”

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推出八集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亚洲版、欧洲版、美洲版持续热播,开创了一个让众多汉字研究专家走上屏幕,向海内外广大听众讲述汉字文化的形象化、普及化的模式。

与此相呼应的是北大苏培成教授推出《现代汉字学纲要》,1994年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列为教育部的试点教材,2001年修订,至2009年已第9次印刷。可见古今汉字学研究,已成热门。其他谈论汉字文化的著作,较早的有陈宗明的《汉字符号学》(2001年),唐汉的《唐汉解字》、刘志成的《文化文字学》(2003年),刘志基等人的《新汉字读本》(2004年),最新的有唐诺的《文字的故事》(2010年),流沙河著的《流沙河认字》(2010年)。这些著作各有特色,作者或基于术业专攻,或出于爱好精研,确有心得,出版也较为严肃认真。另外一些著述,虽不乏个人创见,但考之于科学缜密的研究规范,就差强人意,有的甚至谬误百出了。这正印证了周有光老人的批评:“现在有些讲汉字文化的书,随意性比较大,甚至乱讲语音通假以证实一己之私见,或者望文生训,以今律古。所以,对字形的解构,一定要严谨,对构型不明的字不要强作解人,这是确保质量的前提。”(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总序)。有一本发行量很大的《汉字王国》,竟如此解释“怒”字:“‘奴’字加一个‘心’字是‘怒’——很多妇女对被迫所过生活的一种正当的反应。”照这么说,男人就没有发怒的权利了,男人一怒,就一律不能算是“一种正当的反应”了。有一本叫《会说话的汉字》的书,解读“雅俗”二字:“雅,牙者,吃也,佳者,鸟也。雅,吃鸟。俗字从人从谷,可见俗人爱谷。人靠谷活,俗得安心。种谷食谷,少欲知足,千古不变,是为大俗。”这真是不折不扣的以古律今,故作解人。

最离奇的要数该书对“孝”字的解读了。“请看:一个孩子被大人抱在怀里,那只手轻轻地拍着,慈爱、呵护之态跃然笔画之间。看了这个孝字,我们若再对父母长辈不孝,心里过得去么?”

这里,作者首先把孝字的字形解释错了。金文的孝字,上部是一个长发飘飘的老人形象,下面的“子”表示小孩搀扶老人,孝的本义指帮助、孝顺老人。作者恰恰倒过来了。他说孝顺虽也不错,但由此引发的一大堆议论,就离题万里,信口开河了。

其次,“教育场所为学孝(校)。孝之表帅(应为率——引者)为孝(校)长。”这是把学校的性质、校长的职能篡改、阉割、扭曲了。

再次,微孝(笑)运动、微孝(笑)服务、孝(效)率、孝(效)益之云云,都是生拉硬拽,拿读者的智商开玩笑。如果说出这样的书,读这样的文字是为了娱乐,那只能说是“愚”乐了。试想一想,拿这样的“研究成果”去出版,去教育后代,去推广文明,去进行对外文化交流,中小学生、社会大众,乃至外国朋友会怎样看待我们几千年的文明,会怎样看待当今中国的教育、教学、科研出版和文化普及呢?长此以往不加整顿,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又从何谈起?

上一篇: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总结下一篇:如何结束面试谈话面试技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