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2024-06-27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14篇)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一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必然需要一种新的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的评价体系来与之相适应。那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又如何进行呢?我认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采用发展性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一、日常评价

(一)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对于学生某一行为表现,给以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对学习充满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和能够给予肯定的地方,并能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适度,避免浮夸的、形式上的、不真诚的“激励”或“奖励”。教师与学生要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在激励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要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教师在评价中不能使用伤害、打击、挖苦学生的语言,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即时性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体态语言,如微笑、抚摸、注视等;也可以用口头表扬,或者是书面评价,如在作业中的即时性评语;还可以通过奖励“小红花”、发“表扬卡”、发“优点卡”等来评价。

(二)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评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与掌握状况,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力求对知、情、意、行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构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信息空间。如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一张数学评价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适度自评、小组同学互评,最后全班总评,评出“数学之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过程清晰,不仅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而且能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作业分析评价

作业是学生每日学习活动必须完成的功课,通过作业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等。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要将日常作业评定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并纳入期末综合评价之中。丰富作业形式,可拓宽评价的内容,教师应打破以往传统的千篇一律批改作业的形式,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操作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及时的给出评价。也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体验,并及时的给与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在你的评价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如:激励性评语“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不过再仔细一点将会更好”;奖励性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近你的作业进步了,奖你一颗★”;期待性评语“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常常做出与众不同的解法,如果书写再认真一点就更好了”;商榷性评语:“认真想一想,看能不能发现错在哪里”……这样一句赞美的话、一段中肯的寄语、一次奖励的评语或几个奖励的符号,学生阅读后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动力,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到成功

二、考试与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一)考试评价

考试(含单元测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检查、激励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诊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思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实施分层考试命题,设计出兴趣卷和发展卷。兴趣卷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加强对“双基”的考查;发展卷是在兴趣卷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题目数量,提高试题难度,适当引入开放性、探索性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试卷。为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应采用延时评价的方法,即在每次检测试卷的卷尾部分都增加“如有不会的题可在考试后进一步思考,做出来后按老师的规定,交到学校仍可取得好成绩”的提示,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两次答题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改错转变为主动纠错、查漏补缺。这样,考试便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指期末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单元测试、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的唯一标准。

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定应参考成长记录、阶段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家长评价的结果,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最后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等级。(1)综合性评语。教师的综合性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的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评语无固定的模式,但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2)综合评价采用等级形式,分为四等: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D等时应非常慎重。学校、教师不能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公布名次。

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伙伴的互评,以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情况,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二

1 培养国际视野的意义

关于国际视野, 许多经济及教育的研究者已经对其概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 究其核心意义主要在于超越国家与地域的界限, 站在世界的高度以更加开放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1) 国际视野有利于适应国际化人才要求。在国际交流、跨国合作乃至日常工作中, 具备了国际视野的人才能充分地发挥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 更快地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 选择更合理更具竞争力的应对方式, 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2) 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世界公民”。高素质人才具备国际视野, 有利于通识教育的开展, 帮助其跳出本国、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局限, 了解与认识乃至吸取其他文化的精粹, 取长补短, 为己所用。同时也使其更具人文关怀, 从更多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与分析问题, 成为有独立思考力与判断力的“世界公民”。

(3) 国际视野有利于弘扬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高尚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是建立在对本国与世界的充分认识上的。在培养国际视野的过程中, 在对各文化了解、认识与鉴别的同时, 对自身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也会随之觉醒, 并对本文化有更加全面、理性、深刻的认识。这对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弘扬都有积极的作用。

2 培养高职生国际视野的措施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高等教育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受教育群体。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高职生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弱, 但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应用方面则又存在其优势。如何把握高职生的特点来合理地进行国际视野的培养, 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值得高职教育者与学生管理者们深入探索。

(1)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教学目标融入课程体系。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 将国际视野作为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进行培养, 列入教学体系中, 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角度分别结合专业特色设置课程;在课程大纲的确定上, 着重培养实际的应用能力, 同时一定程度地弱化其理论层面的要求, 重点加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的培养。

(2)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课堂。课堂教学是传递理念最直观的途径之一。以课堂教学作为重要阵地, 在相关课程教学中传递国际视野,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际视野。在针对性培养国际视野的课程中, 以兴趣为依托,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多技能训练, 少理论阐述, 多直观实例, 少抽象描述, 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激发其学习意愿, 提高关心国际动态的意识, 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观察与分析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发展, 保证与国际前沿接轨, 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本国本地区, 而能更自觉地关注国际领先国家的发展状况, 扩展国际视野。

(3)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实践活动融入第二课堂。第二课堂, 即除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活动, 能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辅助国际视野的培养。小至英语角、文化节、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名师讲座, 大至寒暑假国际访问、游学交流、海外实习, 在校内外组织的各类活动中都能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他们的国际意识与国际视野。

(4) 营造具备国际元素的校园环境为提升国际视野提供保障。校园环境与文化的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国际化的校园装饰, 浓厚的语言交流氛围, 现代化的宣传媒体, 以及具备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都能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接触中提升对国际视野的认识。

3 培养高职学生国际视野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以铁路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示范性院校, 我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简称国际学院) 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方面做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

3.1 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

国际学院在许多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将国际视野的培养列入了学生的培养方案。语言知识层面设有英语口语、商务英语、New Interchange以及基础德语等课程,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 教学中突出语言的“工具性”特质, 侧重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教材方面大胆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融入英文电影、视频、录音、广播、歌曲、报刊杂志等丰富素材, 使学习内容直观、生动、贴近实际, 同时充分利用外教作为文化使者, 营造真实地道的语言氛围, 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文化素养层面, 开设国际文化交流与沟通、文化交流英语等课程, 巧妙地将外教资源与中教结合, 鼓励外教运用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以中教作为中外文化的衔接者和中国文化的弘扬者, 达到中外合璧的效果, 大幅提升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多层次理解, 提升其国际视野的高度。

专业教育层面, 力图从专业教师的教学中渗透国际视野, 在国际视野教育中增强专业特色。以电子商务和旅游英语两个专业为例, 电子商务专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职业设计规划、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都将专业的前沿讯息与国际发展趋势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让学生能跳出本专业大纲基本内容的局限, 培养出时刻关注专业国际动态的意识, 发展专业领域的国际视野。旅游英语专业则通过大胆的双语教学模式, 将导游基础、客源国概况、旅游职业设计规划等专业课程与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 在专业素养的培育中发展国际视野。

3.2 第二课堂

除了课堂中对国际视野的直接培养之外, 国际学院也利用第二课堂扩展国际视野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国际学院发挥自身优势, 为学生创造各种文化交流与语言运用的机会。对于实践能力与文化适应力较强的同学, 学院积极组织暑期海外带薪实习及游学交流活动, 为学生提供在真实文化环境中体验文化冲击、思考确立自身价值观、立于本国文化体系之上观察、分析问题的机会;对于语言能力与沟通技巧较强的同学, 学院提供外教助理的机会, 协助外教进行公共英语口语课程的师生沟通与信息传递, 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及与外国教师的真实互动中体会语言的工具性以及中外文化和思维方式、教育模式的差异;此外, 面向广大学生群体, 学院邀请各领域名师、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的讲座, 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学生活动组织方面, 英语角、德国文化节、圣诞晚会、感恩节活动、社团模拟现场、Cosplay、中国文化知识竞赛、英美文化知识竞赛、辩论赛等, 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中, 贯穿全球化、国际化的理念, 同时包含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核, 通过“活动助学”、“以赛促学”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3.3 环境氛围的营造

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可以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方面,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各具文化特色的外教团队、独具文化特色的教室, 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软环境”方面, 学院营造出浓厚的文化交流氛围, 建立了平等开放的师生交流平台, 教师努力做课堂上的“良师”课堂外的“益友”, 在智育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 引导向上思想, 传递正能量。同时, 专业教师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信息平台, 将最近的专业国际动态、领先职业理念、全面的职业定位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在“浸入式”的氛围中发展国际视野。

4 结语

国际视野是时代对当今高素质人才的提出的新要求, 更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的新挑战。在国际视野的培养中, 把握高职生在个性、思想、学习方面的特征, 不断探索新的思路, 采取更加完善的举措, 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开放视野、国际眼光的国际人才。

摘要: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的不断加深, 高校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高职学生强实操弱理论的学习特征,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教学目标融入课程体系、将其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课堂、将其实践活动融入第二课堂、营造具备国际元素的校园环境, 有助于培养具备开放视野、国际眼光的高等人才。

关键词:国际视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奕, 高晓莹, 皇甫卫华.探索外语教学中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途径[J].学园 (教育科研) , 2012 (19) :68-69.

[2]孔燕.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思想教育导刊, 2007 (5) :72-74.

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三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小学生往往单纯以智育代替全面发展。在智育中,以单纯的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传统考试制度下的分数只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无法测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个性特长等,无法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做出合理的综合评价。百分制考试制度还人为地导致学生进行不必要的竞争,过于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考试分数竞争上,造成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实施方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一)思想品德

遵化市第一实验小学,针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问题,为了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每个班特别设立星级管理评价方案,每班教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展示牌。牌子上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每个小组可以争夺“文明星、纪律星、礼仪星”等星级。如果哪个学生被评为某种星级,然后班主任就在相应的小组位置贴上一个小星星图标。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定期进行总结,看看哪个小组小星星最多,哪组就表现最棒,理所当然地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发奖状、发荣誉证书等。这样,学生就会用星级管理方案上的要求做,不断约束、改变和提高自己。这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二)科学文化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在倡导全面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从这三个纬度入手进行全面评价。比如:我校打破了原有的考试模式,以前的语文试卷上只有“基础知识、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习作”四个版块,现在又新增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朗读抽测”等内容。这些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内容,改变以往学生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死记硬背,不重应用;只重动笔,不重动手动口的倾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实际操作能力用处更广泛,口语交际这一语文能力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一项空白,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校开设的其他几门课程,都增设了“英语口语抽测、科学实验抽测、体育达标测试、音乐表演抽测、美术绘画测试”等,与此同时都制订了相应的新的考核评价方案,方案力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再沿袭以往的考核模式,以全新的手段,在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掌握情况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

(三)身体心理

“身心健康”这一板块充分体现了“人文教育,以学生为本”这一主题思想,这项内容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对学生给予了评价。

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体育成绩是否达标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我们平时注重采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并让学生自我评价逐步提高,让自我评价起到督导促进的作用。

针对心理健康的评价,我校提出以下评价方式:(1)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2)性格活泼、开朗;(3)不任性、不偏激;(4)具有创新精神。针对以上四项内容,班主任对本学期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给予适当的建议,避免直接点破学生心理问题的尴尬,同时为学生的前进指明方向,这是一种较委婉、有效的评价方式。

(四)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创新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基于此项内容,我校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劳动课和手工课。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可对学生作出评价。另外,学校每年寒假和暑假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各类手抄报等。期末考核时,教师根据各项纪录给学生作出评价。

4.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四

【摘 要】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只有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机结合,才是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设计目的,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文章试从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关系及对策方面作以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关系;思考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新课程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的发展性评价。由此可见,仅从评价的功能看,建立在新课改基础上的多元化评价,在关注学生发展状况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评价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我国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两大途径。

一、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概念的界定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出自于新课程理论,实质是一种水平性测试,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表现的一个方面。它以卷面考试成绩的方式来体现一个学生学习成果是否达标,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情况进行的检测和评价,其关键是用来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源于素质教育理论,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它主要用来作为高考招生录取的参考,引导学生除了注重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之外,还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在社会服务、道德修养等方面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

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在内容上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在方法上各有侧重。只要稍加分析研究就可以发现二者有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关系。

1.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首先,从评价机制设置上看,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它们对高考而言,还是就二者关系来说,都具有独立的性质、作用和意义。仅从机制上来讲它们是构成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不应谁是谁的附属品。

其次,从评价手段上看,它们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检测与控制。无论从目的还是从工作过程上来看,二者都是为了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引导学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2.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我们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要把“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及学科学习目标,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由此可见,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3.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不能相互代替

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角度来看,综合素质评价涵盖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八大学习领域。显然学业水平考试包含在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侧重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过程性评价。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取代学业考试。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和过程评价,但用这两个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业考试是不够的。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量化分析,详细记载学生学完某门课程后只是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所以阶段性或终结性评价仍是主要手段,也仍是监测学校质量、实行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其次,学业水平考试难以覆盖综合素质评价。因为学业水平固然涉及到学生的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毕竟分散在各学科的学习当中,其他的内容更难以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显现。而综合评语和成长记录恰好是其采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定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划归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新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规定了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用定量的方法记载和分析,只能测试前两个维度的部分目标的学习成果,不可能全面的测量学生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中一部分要由综合素质评价来完成,二者不能等同,也不能包容。

4.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及高校招生录取的共同支撑点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本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与高考共同形成了“两依据一参考”的机制,即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因此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及高校招生录取紧密链接,既是高考的左膀右臂,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支撑点,二者缺一不可。

三、现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现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二是顶层设计和实际操作间存在较大的分离。

1.解决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互交融的问题

由于我国学校数量多,差别大,各学校平时的测试成绩很难用统一的尺度进行测量,所以可把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可划归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内,因为学业水平考试已全部覆盖了学生所学的课程,具有很好的测量效度和信度,完全能够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学习的能力。但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要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部分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育目标,可以放在综合素质评价的项目中测评。通过这样合理的分工、界定和整合,在操作上学业水平考试只覆盖了全省统一的笔试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也只单纯的进行全省统一要求下以校为单位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评。最后把它们统一归结到学业水平综合评价系统中,再通过网上的招生管理系统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的依据和参考。

2.解决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实际操作问题

首先,各学校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制度,大力推进走班教学,应该为将来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经验。

其次,各学校应加强师资等教学条件保障,在条件设备、师资配套、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第三,引导学生要及时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学会选择,学会发展,提升整体素质。同时,规范相关格式和名称,使得两个评价真正具有操作性。

四、结束语

总之,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在本质上也应该以此为基础,确立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只有使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做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评价中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对立统一,才符合高考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初衷,符合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论基础,符合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意图和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2014.12

[3]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2014.12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014.09

[5]刘决生.我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2010.03

5.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五

吉阳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班级:
项目 分值

姓名:

日期:
评价等级 得分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尊()好()较好()一般()差 思想素质 10 分 敬师长、礼貌待人、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10 分 8 分 6分 4分 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 知识 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好()较好()一般()差 10 分 学习兴趣,对字词、概念、法则、原理及一些具体的实践现象是否 10 分 8 分 6分 4分 能够熟练的掌握。方法 重点考察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既 敢于想象,又能够大胆提问,更善于质疑;既体现独立思考、探究()好()较好()一般()差 10 分 学习,又体现合作交流、研究性的学习;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又 10 分 8 分 6分 4分 文 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一面,更愿意改正自己错误的一面。化 素 能力 重点考察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质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具体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好()较好()一般()差 10 分 力、口算、速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推 10 分 8 分 6分 4分 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社会 实践能力等。学业 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各学科的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好()较好()一般()差 10 分 期未考试成绩和学年末考试成绩与个体学生学习的提高幅度。10 分 8 分 6分 4分 健康 能正确地对待生活、正确地对待学习、正确地对待集体、正确()好()较好()一般()差 心理 5 分 地看待社会、正确地自我评价、正确地对待他人评价、正确地与他 5分 4分 3分 2分 人共事、正确地对待荣誉、正确地对待困难,意志品质坚定。情感 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 发展 困难。能认识到知识是变化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与()好()较好()一般()差 5 分 学习的方式,关心自己与集体的学习变化,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5分 4分 3分 2分 关心国家社会大事,关心科技新产品的开发,能从社会实践和学习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运用一定方式赞赏美 健康 有良好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注意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较好()一般()差 状况 5 分 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注意正确吸取营养,精气神足,不 5分 4分 3分 2分 身 得或少得疾病。体 体卫 能按国家“体育课测试标准”和“国家锻炼标准”参加体育锻()好()较好()一般()差 状 5分 成绩 炼,并达

6.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六

结合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浅谈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和确定其职业岗位能力,把专门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验实训方式方法与手段改革,在实验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课程内容形成职业关键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高职高专实验实训课程中实施工学结合,以达到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 者:万亮婷 张迪 张小林 WAN Liang-ting ZHANG Di ZHANG Xiao-lin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8(4)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关键能力   实验实训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  

7.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七

从国内外教育的对比看, “中国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1], 这与我们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 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直接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不可避免地指向当前的教育理念和由此衍生的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树立多元人才观念, 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 自主自立, 努力成才”[2]。从中我们应该能够读懂评价方式的改革是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 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未来能不能实现让人民满意, 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目标。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当前的教育仍牢牢锁定以传授知识技能为宗旨。在教学层面把教与学简单地变成了“传”与“承”的关系, 把育人目标变成了培养“应试人”、“型塑人”。与之相适应, 现行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教学上是以考分判优劣, 论先后;在管理上是以“听话”判好坏, 论赏罚。这种考核评价方式, 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复制, 而不是智慧的创造;是思维的模仿, 而不是行为的独立。诸如此类问题, 教育界也早有针砭, 但给人们的感觉就好像是素质教育之船高高地扬起了帆, 却始终难以离开“锚地”。

素质教育难以推进, 究其原因, 一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 教育者轻车熟路, 缺乏改革的愿望;二是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 对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形成压力和动力。因为考核评价是一根指挥棒, 对考核评价的对象具有激励和导向的功能。与推进素质教育相适应,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科学地评价教书育人, 不是育人“高分”之追, 而是要育人“完整”之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仅是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有用人, 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和德性的人, 是一个能全面发展的人。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是要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教书育人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公民道德、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如果没有观念的突破, 评价方式依旧, 指挥棒仍定格在原来的方向, 素质教育的明天还只能哀叹“萧瑟秋风今又是”。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是践行育人为本的需要。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人。这个“人”, 不应该只是唯他人所需要的人, 也不是唯社会所理想化的人, 而是为了人的自身, 一个像自己的人。传统的评价方式反映现时代的教育, 更多是一种“责任本位”。在归纳考核项目、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 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家长和学校期望, 这种“责任本位”, 让学校总想着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学生进行调教, 其长远的负面影响, 是把一个个鲜活的人调教成了“服从高于自主, 听话高于思想, 接受高于创造, 一致高于独立”的“型塑人”[3]。改革评价方式, 要变“责任本位”为“人本本位”, 因为一种只考虑承载外界期望的评价方式, 不管理想多么崇高, 愿望多么美好, 必定会缺乏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特性的尊重, 导致某些苛刻规定、极端要求的发生, 妨碍、损害人的发展。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尊重,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而不是规训学生去适合一种教育。我们就是要还学生一个“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的世界。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 而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就应该成为创新之本。当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社会的意识形态、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文化传统都可能会关乎人才的培养, 影响人才的培养。顾左右而言他, 不如都从自身反思。近几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直被当作“香馍馍”供着, 缺乏的是行动力、执行力。改革学生评价, 是要用指挥的杠杆行破茧之举。

《纲要》为此提出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多种方式, 打破“一考定终生”的应试教育模式, 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能只有理论的构想, 必须做出具体的实践回答。与之相适应, 教育教学上, 不能再围绕应试的指挥棒转, 不能对学生进行死板机械的灌输, 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 培育创新意识、应变技巧、适应能力等;在教学方法上, “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在评价方式上转变人才观, 制定评价标准, 运用评价结果, 不再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放在统帅地位, 更不要在评先评优、奖助学金、推荐就业过程中拥有肯定或否定权。评价方式改革是要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不断产生“木秀于林”的冲动, 寻找“个个是人物”的感觉。

二、理性剖析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

在推行应试教育让位于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 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已非常明显。评价观念落后, 评价方式主体单一, 有他评, 无自评, 或重他评, 轻自评;评价内容偏重课程、专业成绩, 忽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评价周期长, 一期一次, 评价终结性、甄别性功能突出, 发展过程的动态性、激励性、导向性功能偏弱。当然对传统的东西也不可一言以蔽之, 而是要扬利去弊。

1. 传统性评价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的“一票否决权”

在诸多的学生考核评价项目中, 会有不同的侧重面, 但学业成绩、考试分数始终处于“宝鼎”的地位, 分数不上线, 不达标, 不管学生其他方面怎样优秀和突出, 都会遭遇“一票否决”。学生以学为主, 将考试成绩拟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权数也无可非议。问题是现在的考试方式, 卷面分数, 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人的智力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善记与善解, 抽象与形象, 应试与操作, 学生会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用分数标准的统一性否定个性的差异性, 从评价的导向看, 学生的失败会成为教育的失败。

2. 传统评价太注重标准的统一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是一个为人皆知的道理, 而现实的教育却总在打造一个理想的梦, 用一种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 用统一的模式培养标准的人。这种教育评价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教育是育人为本, 而育人为本的最好教育, 是要用多种方式教育一个学生, 用不同的方法激励、引导不同的学生。因为培养, 造就人才是不能靠“整齐划一”, 走齐步的。虽说近几年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也考虑了对学生特长、爱好的加分, 但最终考核结果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要么被忽略不论, 要么只占有微不足道的分值, 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无关乎其痛痒, 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 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拓展。

3. 传统评价的主体单一

学生在整个的考核评价中, 始终是按照外界和班级的希望与要求, 进行学期规划和打算, 被人评头论足, 学生在人生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其实,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明白, 在学生的成长中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 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承担最终的责任。教书育人, 对学生来说主要不是靠他育, 而是要靠自育, 靠自己的适应和生存能力。通过考核评价, 考核的应该是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 评价的应该是学生对自己预设目标实现的执行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成为评价的主体, 谨于人言而惧行, 他们就不可能有自信心大胆迈出自己的人生步, 走出自己的人生路。评价是指挥棒, 不是要指挥学生听命于人, 而是要激励学生懂得自知之明, 学会自我协调、自我掌控, 成为自己的主人。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缺乏、是创新教育的最大缺陷, 一个不能主宰自我, 创设自我的人, 又怎么可能奢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担当?

4. 传统评价缺失对个人在集体荣誉获得中的认可

在集体荣誉中能与之一荣俱荣的只是极少数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总是被挂嘴边, 而在传统的考核评价中, 鲜有集体、团队荣誉与个人荣誉匹配的权项。一个班级, 一个团队获得集体荣誉, 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提高评先评优的比例, 而能得到此殊荣的又多是学生干部, 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没有在集体荣誉中得到承认,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集体荣誉事不关己, 不会从自身努力提出要求, 也不会对集体荣誉倍感珍惜。

5. 传统评价在功能上失之偏颇, 本末倒置

任何评价都会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激励和导向;二是甄别和奖惩。两大功能中, 激励和导向应成为评价的本质功能。其实, 我们需要考核评价, 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 而不是希望通过竞争, 对“优胜劣汰”做出裁判。本末倒置, 突出甄别和奖惩功能, 只会停留在对学生已经发生的过去品头论足上, 而忽略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 有违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重视和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就必需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旨, 通过考核评价激活学生身上的潜力, 适时地调整自我努力, 能把自己做得最好。甄别和奖惩是时段性的被动作为, 激励和导向是主动性、全程性的作为, 两大功能关注的重心不同, 会造成评价体系重心的转移, 对怎样育人发生方向性误导。

三、科学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主要源于心理学上的教师期望效应, 即被预言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提高更快, 进步更大。[5]基于这一理论, 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是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不断地给学生一种预示, 一种期望值。传统性评价中, 预期和期望值也同样存在, 不过它是通过外界的强求和规训实现的, 而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预示和期望则是立足于学生的自我设计、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是一种“自塑”。另外, 传统性评价对学生的预示和期望值着眼于过程结果的甄别、奖惩, 发展性评价着眼于过程发展的激励、导向。因此, 无论是从功能的驱动, 还是操评方式上讲, 传统性评价中的学生都是客体性的, 而发展性评价中学生则应为主体性的。

1. 在考核评价的要求上, 发展性评价突出以人为本, 视学生的自我设计为首要

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是要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导向, 给学生一种预示, 一种期望值。传统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教育目标的规定, 单一地选择了“外界”的预示, 让学生过多地背负社会、学校和集体的期望。所以, 新学期伊始, 学生也会被要求写出新打算, 自我设计的环节不少, 少的是整个评价中没有学生自我评价的权重值, 学生对自我设计也就缺乏认真的态度和责任意识。发展性评价视自我设计为首要环节, 是希望通过自我设计,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所谓自我设计, 不只是背负外界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源自自我认识、环境分析、能力把握, 对人生成长进行阶段性设计, 自身也能不断产生被激励的冲动, 使自己在成功的路上能“做最好的自己”[6]。

2. 在评价的内容上, 发展性评价既坚持综合性评价, 也注重个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评价,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成绩、理论学习能力和学业生活, 也看重学生的非专业成绩、实践动手能力、精神生活和社会责任感。但全面发展不是千篇一律, 不是求全责备。教育的本质是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 而完整的人不但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应该是一个具备个性的人。从评价的功能看, 按照统一的模式规训来评价学生, 很容易人为地将多数学生淘汰出局, 让其自甘落后游离局外。注重个性评价, 要把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发展个性作为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考核评价中, 寻找到自己的亮点, 总有一个标准能让他产生夺冠的冲动, 让自己的长处在评价中得到认可, 从而获得走向成功的喜悦。

3. 在评价的方法上, 发展性评价要让学生由评价的客体变为评价的主体

传统性评价中每一个学生都会要求进行自我总结, 但最终的评价都是由外界做出的。这种评价方法潜意识中会让学生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好学生”习惯于言听计从, 差学生也很难摆脱“如来佛掌”。完全受制于客观评价, 必然给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先天性不足。变学生为评价主体, 既在评价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对照自我规划, 进与退、得与失自己评头论足, 体味怎样把自己做得最好。当然客体评价也不能弃之, 客体评价主要是对主体评价的验证, 看是否客观、真实, 并对评价结果给予反馈, 提出指导性意见。内外因结合不能分离, 但要把握好“根本”与“条件”的区别。

4. 在评价的实效上, 发展性评价主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合, 更倾向于结果运用的纵向比较, 从自身的进步产生发展的激励

设置考核评价模块和标准时, 要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在自我环境以外寻找设定追赶的目标, 为纵向比较提供参照的系数, 克服纵向比较可能产生的满足感、懈怠感;通过结果运用的纵向比较, 让学生能理智地认识自我, 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 适时预设和校准自己人生的阶段性目标, 并通过纵向比较产生不懈追求的动力, 获得成功的自尊和愉悦, 消弥横向比较可能产生的不健康心态, 真正能在评价中主宰自己的命运, 以自觉的人生姿态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问素质教育, 何以年年提年年缺.人民日报, 2009-10-2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 2010-07-30.

[3]陈家兴.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民时评, 2010-07-29.

[4]徐魁鸿, 张荣娟.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教育论坛, 2004 (5) .

8.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八

从国内外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1],这与我们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直接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不可避免地指向当前的教育理念和由此衍生的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树立多元人才观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2]。从中我们应该能够读懂评价方式的改革是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未来能不能实现让人民满意,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目标。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当前的教育仍牢牢锁定以传授知识技能为宗旨。在教学层面把教与学简单地变成了“传”与“承”的关系,把育人目标变成了培养“应试人”、“型塑人”。与之相适应,现行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教学上是以考分判优劣,论先后;在管理上是以“听话”判好坏,论赏罚。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复制,而不是智慧的创造;是思维的模仿,而不是行为的独立。诸如此类问题,教育界也早有针砭,但给人们的感觉就好像是素质教育之船高高地扬起了帆,却始终难以离开“锚地”。

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究其原因,一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教育者轻车熟路,缺乏改革的愿望;二是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对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形成压力和动力。因为考核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对考核评价的对象具有激励和导向的功能。与推进素质教育相适应,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地评价教书育人,不是育人“高分”之追,而是要育人“完整”之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仅是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有用人,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和德性的人,是一个能全面发展的人。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是要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教书育人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公民道德、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如果没有观念的突破,评价方式依旧,指挥棒仍定格在原来的方向,素质教育的明天还只能哀叹“萧瑟秋风今又是”。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是践行育人为本的需要。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人。这个“人”,不应该只是唯他人所需要的人,也不是唯社会所理想化的人,而是为了人的自身,一个像自己的人。传统的评价方式反映现时代的教育,更多是一种“责任本位”。在归纳考核项目、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家长和学校期望,这种“责任本位”,让学校总想着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学生进行调教,其长远的负面影响,是把一个个鲜活的人调教成了“服从高于自主,听话高于思想,接受高于创造,一致高于独立”的“型塑人”[3]。改革评价方式,要变“责任本位”为“人本本位”,因为一种只考虑承载外界期望的评价方式,不管理想多么崇高,愿望多么美好,必定会缺乏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特性的尊重,导致某些苛刻规定、极端要求的发生,妨碍、损害人的发展。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尊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而不是规训学生去适合一种教育。我们就是要还学生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世界。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就应该成为创新之本。当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的意识形态、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文化传统都可能会关乎人才的培养,影响人才的培养。顾左右而言他,不如都从自身反思。近几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直被当作“香馍馍”供着,缺乏的是行动力、执行力。改革学生评价,是要用指挥的杠杆行破茧之举。

《纲要》为此提出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多种方式,打破“一考定终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能只有理论的构想,必须做出具体的实践回答。与之相适应,教育教学上,不能再围绕应试的指挥棒转,不能对学生进行死板机械的灌输,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培育创新意识、应变技巧、适应能力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在评价方式上转变人才观,制定评价标准,运用评价结果,不再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放在统帅地位,更不要在评先评优、奖助学金、推荐就业过程中拥有肯定或否定权。评价方式改革是要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不断产生“木秀于林”的冲动,寻找“个个是人物”的感觉。

二、理性剖析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

在推行应试教育让位于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已非常明显。评价观念落后,评价方式主体单一,有他评,无自评,或重他评,轻自评;评价内容偏重课程、专业成绩,忽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评价周期长,一期一次,评价终结性、甄别性功能突出,发展过程的动态性、激励性、导向性功能偏弱。当然对传统的东西也不可一言以蔽之,而是要扬利去弊。

1.传统性评价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的“一票否决权”

在诸多的学生考核评价项目中,会有不同的侧重面,但学业成绩、考试分数始终处于“宝鼎”的地位,分数不上线,不达标,不管学生其他方面怎样优秀和突出,都会遭遇“一票否决”。学生以学为主,将考试成绩拟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权数也无可非议。问题是现在的考试方式,卷面分数,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人的智力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善记与善解,抽象与形象,应试与操作,学生会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用分数标准的统一性否定个性的差异性,从评价的导向看,学生的失败会成为教育的失败。

2.传统评价太注重标准的统一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是一个为人皆知的道理,而现实的教育却总在打造一个理想的梦,用一种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用统一的模式培养标准的人。这种教育评价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是育人为本,而育人为本的最好教育,是要用多种方式教育一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激励、引导不同的学生。因为培养,造就人才是不能靠“整齐划一”,走齐步的。虽说近几年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也考虑了对学生特长、爱好的加分,但最终考核结果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要么被忽略不论,要么只占有微不足道的分值,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无关乎其痛痒,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拓展。

3.传统评价的主体单一

学生在整个的考核评价中,始终是按照外界和班级的希望与要求,进行学期规划和打算,被人评头论足,学生在人生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其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明白,在学生的成长中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承担最终的责任。教书育人,对学生来说主要不是靠他育,而是要靠自育,靠自己的适应和生存能力。通过考核评价,考核的应该是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评价的应该是学生对自己预设目标实现的执行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成为评价的主体,谨于人言而惧行,他们就不可能有自信心大胆迈出自己的人生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评价是指挥棒,不是要指挥学生听命于人,而是要激励学生懂得自知之明,学会自我协调、自我掌控,成为自己的主人。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缺乏、是创新教育的最大缺陷,一个不能主宰自我,创设自我的人,又怎么可能奢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担当?

4.传统评价缺失对个人在集体荣誉获得中的认可

在集体荣誉中能与之一荣俱荣的只是极少数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总是被挂嘴边,而在传统的考核评价中,鲜有集体、团队荣誉与个人荣誉匹配的权项。一个班级,一个团队获得集体荣誉,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提高评先评优的比例,而能得到此殊荣的又多是学生干部,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没有在集体荣誉中得到承认,很容易让学生感到集体荣誉事不关己,不会从自身努力提出要求,也不会对集体荣誉倍感珍惜。

5.传统评价在功能上失之偏颇,本末倒置

任何评价都会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激励和导向;二是甄别和奖惩。两大功能中,激励和导向应成为评价的本质功能。其实,我们需要考核评价,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而不是希望通过竞争,对“优胜劣汰”做出裁判。本末倒置,突出甄别和奖惩功能,只会停留在对学生已经发生的过去品头论足上,而忽略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有违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重视和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就必需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旨,通过考核评价激活学生身上的潜力,适时地调整自我努力,能把自己做得最好。甄别和奖惩是时段性的被动作为,激励和导向是主动性、全程性的作为,两大功能关注的重心不同,会造成评价体系重心的转移,对怎样育人发生方向性误导。

三、科学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主要源于心理学上的教师期望效应,即被预言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提高更快,进步更大。[5]基于这一理论,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是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一种预示,一种期望值。传统性评价中,预期和期望值也同样存在,不过它是通过外界的强求和规训实现的,而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预示和期望则是立足于学生的自我设计、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是一种“自塑”。另外,传统性评价对学生的预示和期望值着眼于过程结果的甄别、奖惩,发展性评价着眼于过程发展的激励、导向。因此,无论是从功能的驱动,还是操评方式上讲,传统性评价中的学生都是客体性的,而发展性评价中学生则应为主体性的。

1.在考核评价的要求上,发展性评价突出以人为本,视学生的自我设计为首要

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是要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导向,给学生一种预示,一种期望值。传统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教育目标的规定,单一地选择了“外界”的预示,让学生过多地背负社会、学校和集体的期望。所以,新学期伊始,学生也会被要求写出新打算,自我设计的环节不少,少的是整个评价中没有学生自我评价的权重值,学生对自我设计也就缺乏认真的态度和责任意识。发展性评价视自我设计为首要环节,是希望通过自我设计,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所谓自我设计,不只是背负外界的期望,更重要的是源自自我认识、环境分析、能力把握,对人生成长进行阶段性设计,自身也能不断产生被激励的冲动,使自己在成功的路上能“做最好的自己”[6]。

2.在评价的内容上,发展性评价既坚持综合性评价,也注重个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成绩、理论学习能力和学业生活,也看重学生的非专业成绩、实践动手能力、精神生活和社会责任感。但全面发展不是千篇一律,不是求全责备。教育的本质是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不但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具备个性的人。从评价的功能看,按照统一的模式规训来评价学生,很容易人为地将多数学生淘汰出局,让其自甘落后游离局外。注重个性评价,要把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发展个性作为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考核评价中,寻找到自己的亮点,总有一个标准能让他产生夺冠的冲动,让自己的长处在评价中得到认可,从而获得走向成功的喜悦。

3.在评价的方法上,发展性评价要让学生由评价的客体变为评价的主体

传统性评价中每一个学生都会要求进行自我总结,但最终的评价都是由外界做出的。这种评价方法潜意识中会让学生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好学生”习惯于言听计从,差学生也很难摆脱“如来佛掌”。完全受制于客观评价,必然给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先天性不足。变学生为评价主体,既在评价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对照自我规划,进与退、得与失自己评头论足,体味怎样把自己做得最好。当然客体评价也不能弃之,客体评价主要是对主体评价的验证,看是否客观、真实,并对评价结果给予反馈,提出指导性意见。内外因结合不能分离,但要把握好“根本”与“条件”的区别。

4.在评价的实效上,发展性评价主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合,更倾向于结果运用的纵向比较,从自身的进步产生发展的激励

设置考核评价模块和标准时,要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在自我环境以外寻找设定追赶的目标,为纵向比较提供参照的系数,克服纵向比较可能产生的满足感、懈怠感;通过结果运用的纵向比较,让学生能理智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适时预设和校准自己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并通过纵向比较产生不懈追求的动力,获得成功的自尊和愉悦,消弥横向比较可能产生的不健康心态,真正能在评价中主宰自己的命运,以自觉的人生姿态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问素质教育,何以年年提年年缺.人民日报,2009-10-22.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0-07-30.

[3] 陈家兴.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民时评,2010-07-29.

[4] 徐魁鸿,张荣娟.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4(5).

[5]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

9.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九

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社会职业定位是工程师,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管理,其工程行为对工程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工程向大型化、综合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工程安全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工程教育,致力于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安全素质培养.对工科学生的工程安全素质培养,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需求面而独具特色,以适应社会对工程安全人才多样性要求.湖南科技大学在工科学生的培养中,从培养目标的改革中加强了对工程安全素质的要求;从培养内容的.改革中加强了对工程安全知识的传授;从培养方法的改革中加强了对工程安全技能的训练;各项改革中的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 者:赵文武    谢东海    罗一新    ZHAO Wen-wu    XIE Dong-hai    LUO Yi-xin  作者单位:赵文武,ZHAO Wen-wu(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湘潭,411201)

谢东海,XIE Dong-hai(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湘潭,411201)

罗一新,LUO Yi-xin(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筹)工商管理系,长沙,410205)

期 刊: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 17(2) 分类号:X925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    工科学生    工程安全    安全素质    人才培养   

10.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篇十

温岭市实验小学孙力宏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三次不同的实践与

探索。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体现学校家庭教育互动;游戏评价激励机制突出游戏特点;奖分评价激励机制大众化、简明化。研究探索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与对学生真诚的精神关怀。

【关键词】 激励机制;家校互动;游戏激励;奖分激励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方兴未艾。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

革的浪潮席卷全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小学生也已不是过去的小学生,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但对于学业的“敬业”精神也明显逊色于过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不断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不断开展,使得教师成功驾驭学生越来越变得富有挑战性。建立起一套有效、长效、高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需要。笔者从二OO四年开始了对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与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斗胆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导。

一、首次探索——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

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一个大苹果„„曾经成了多少儿童津津乐道的话题,梦以

求的目标。但小学生到了四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这种低段式的激励虽然在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吸引力、新鲜感、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中高年级小学生迫切需要一套全新的激励机制,以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知识的变化。而对教师,尤其是非班主任老师(学生一般是比较听班主任的话)更加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手段。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某校在德育教育中采用红、黄、绿卡奖励制度,深受其启发,于是把这项奖励制度移植到学生的学习奖励上。红、黄、绿卡奖励办法基本体现在下面“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上。

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望子成龙是每个家庭的共同心愿。孩子能不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关键在平时的每一天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每位家长要切实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给孩子的学习以更多的关心、鼓励。必要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都是不可少的。下面是一位家长的家庭教育奖励协定,也许对各位家长有一定的启发各和参考作用。

家庭教育奖励协定

为了搞好孩子的学习,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特制订本奖励协定,希全家共同遵守。

一、孩子在校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认真听,积极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回家后要先做作业再去玩。

二、根据班级数学老师制订的红卡、黄卡、绿卡奖励制度(详见下面),鼓励孩子多得奖励。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红卡:

1.单元测验成绩100分或全班第一名;2.每周作业全部正确100分;

3.连续3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连续2周上课纪律全优。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黄卡:

1.单元测验成绩95分以上;2.每周作竞赛获得升级资格的;

3.连续2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一周上课纪律全优;

5.一周作业全部按时完成;6.在某一方面表现显著的。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绿卡:

1.单元测验成绩90分以上;2.每周作业竞赛班级前10名;

3.一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连续3天上课纪律全优;

5.两天作业全部按时完成;6.在某一方面进步显著的。

三、根据孩子在校取得的成绩,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办法如下:

1.每周一小奖。

根据孩子每周的获奖数,及时给予总结,好的鼓励,不足的指出改正。并根据红3黄2绿1的比例给孩子添置些学习用品或发给零化钱由孩子储存起来。

2.每月一中奖。

总结孩子一个月的学习,根据孩子一个月的获奖数,及时给予总结,好的表扬鼓励,不足的批评教育。并根据红3黄2绿1的比例以一个月的累计数量,奖励孩子图书若干本,或有益的玩具几件,或带孩子去公园玩一次,或上一次肯德基店。

3.期末一大奖。

总结孩子一个学期的学习,根据孩子一个学期的获奖数,给予认真的总结,好的继续表扬鼓励,不足的批评教育。并根据红5黄4绿3的比例以一个学期红、黄、绿卡的累计数量,奖励孩子外出旅游一次,或大型学习用具一件,春节增加押岁钱等。

四、对于孩子获得的奖励,家庭应及时发放、兑现,不得随意拖欠。

协定人:甲方

乙方

中证人:

年月日

各位家长可根据本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的学习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奖励办法。祝愿每一个家庭的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进步、新的成绩。

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所取得的成效:

1.它代替了低段常用的小红花、五角星、大苹果,在学生心目中耳目一新,具有超强的新鲜感与吸引力,进而较好地达到了激励学生上进之目的。

2.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激励使学生在平时的每一天都能认真学习、积极上进,优秀的过程为优秀的结果获得奠定了基础。

3.学校、家庭互动配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

1.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比较费时、费力。它需要教师对作业批改等有关情况作详细的记录,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认真的统计。

2.部分家长没有进行大力的配合,使该激励办法效果大打折扣。在农村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根本没法进行配合。

3.红、黄、绿卡的获得门槛较高,内容相对局限,对优生比较有利,而大部分中下学生获奖较难,获奖数量不多,直接影响了这批学生的积极性。

二、二次探索——“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

根据红、黄、绿卡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笔者对红、黄、绿卡激励机制进行了改正,并名命为“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主要改正有:

(一)调整了红、黄、绿卡的奖励内容,新的红、黄、绿卡设计如下:

绿卡(分值1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绿卡:

1.数学小测试100分;2.数学测验成绩85以上;3.一周作业按时完成;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5.一周纪律表现全优;6.在某一方面进步显著。

黄卡(分值3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黄卡:

1.数学测验成绩90分以上;2.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作业字迹工整;3.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纪律表现全优;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一周纪律表现全优;5.在某一方面表现显著。

红卡(分值5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红卡:

1.数学测验成绩95分以上;2.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纪律表现全优;3.一

3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作业全部100分;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一周作业全部100分;5.一周纪律表现全优+一周作业全部100分。

(二)设计了全新的游戏规则:

1.以太空旅行为贯穿全学期的中心情节。

太空旅行线路图

2.参考飞行棋,每个学生起点分值1000分。满2000分,离开大本营,开始旅行。各站的分数依次为:温岭汽车站3000分,杭州火车站4000分,上海飞机场7000分,北京西安卫星发射中心10000分,太空宇航站15000分,月球飞碟起飞场20000分。

3.参考电脑游戏,达到一定的分数可升级。满升级分数时,颁发奖状、汽车票或火车票或飞机票等。

奖状

同学在2006年上半年四(1)班数学学习中,数学积分达到分,目前总积分分,名列班级第位。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希再接再厉,向更高目标前进!

签发(盖章):

颁奖日期:200年月日

浙江省汽车客票

浙江畅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台温A245910

1全价80.00元新空调硬座座特快

限乘当日当次车

在4日内到有效

航程:上海→北京出发地:上海目的地:北京 出发时间:2006年月日08:20到达时间:10:30

航机机号机型CA178 全价1130.00元座位:排

登机检票口:3号

乘机人资料:

姓名:身份证号

“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成效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见效)。全新的游戏融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较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效)。游戏贯穿全学期,一站接一站,一关接一关,一站比一站精彩,一站一站获得的成就感让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充满兴奋,因此具有长效的激励效因。

3.适用于全体学生。优生与差生都能从游戏中获益。优生可用让其帮助差生、加做一定难度的作业助其加分,并用加倍减分措施预防减分。差生可用补习加分、加倍加分、特殊加分等措施激励进步。

4.操作简便,使用广泛。教师只要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卡、奖状、车票,就可在不同的场合如课堂纪律、早操纪律、作业等方面充分运用“分”“卡”对学生的激励和控制作用。有关积分的记录、计算均由班干部、小组长或学生自己解决。

“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

1.尽管“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相比红、黄、绿卡激励机制有了较大的改正,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评定也相对合理,但每周一次的学业评定与统计,加上发放三卡,总有不够简洁、简便之嫌。

2.“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吸引了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班级中总有一、二名学习后进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其原因值得教师好好的研究。

三、三次探索——奖分评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程序与原理是这样的:学生因为良好的表现,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作业字迹工整,作业正确率100%,上课严格遵守纪律等等,由此获得老师的奖物或奖分。奖物或奖分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又获得家庭学校的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为什么小学生喜欢激励机制呢?

首先,奖物或奖分代表着老师的表扬,奖物或奖分带到哪里,就把老师的表扬带到了 5 国国际航空公司飞机票

哪里,奖物或奖分增强的是小学生的荣誉感。其次,奖物或奖分所代表的荣誉,这种荣誉并不是天天都有的,更不是人人都有的,得到奖物或奖分的小学生,得到的实际上是一种优越感。再者,得到奖物或奖分的小朋友,往往能得到老师的笑脸,能得到同学的羡慕,也有可能得到父母吃的、穿的、玩的……之类的奖励,因此,得到奖物或奖分也会意味着得到了一点实惠。

良好的道德、学习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直观性;那么,采用奖分的做法,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良好的行为,可以积累成美德,对儿童来说,这个道理,恐怕磨破嘴皮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但是,良好的行为转化成了奖分,点点滴滴就形象可观了。表现越好,满足自己愿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所有儿童都能真切感受的。好好学习,因此有了直接可感的回报,而且是每一周、每一月都能显现的回报。这对学习行为,必将是一种动力,而且是有形的动力。只要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等到他懂事的时候,为的就不会再是奖分奖物。

根据以上原理,笔者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化繁为简,由此进行了第三次的探索与尝试。奖分激励机制具有如下的特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作用。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荣誉记载本,像记日记一样把每天的奖分收获记载下来。如按时完成了作业,记载50奖分,作业认真工整,记载50奖分,作业获得满分,再记载50奖分,上课认真,收获100奖分„„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分,而没有过份的负担。批改作业只要见工整认真的打个五角星,见全对的作业写个100分。上课完了,下课时总结一下几个同学不能得到加分,你听到的肯定将是学生的欢呼声。甚至于学生捡了一张纸屑,做了一件好事,都可以给予奖分,教师只要记住:不要吝啬你的奖分,不要惩罚减少奖分,学生面前人人平等,但优待后进生可以。

2.奖励照顾每个学生的利益,使人人感到有希望、有价值。第三次实验,笔者采用的奖励办法为每周班级学生奖分前10名学生获奖,奖励为周末和教师一起春游一次,奖励了一次,奖分由此要化费2000分。由于前10名第一周少了2000奖分,第二周另有一批学生看到了奖励的希望,当第三、四批时,原来第一周的前10名也许又要对后面的同学构成了竞争。这样形成了一个比较公平良性的循环。玩对小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即使他们不玩,也可以从家长那得到一定的实惠。为了奖分,学生都加强了对自己不良行为的约束,渐渐的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评价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

1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十一

摘 要: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已实施十多年,从全面开花到现在的渐入沉寂,如何将其纳入高考体系成为近几年的焦点话题。实施十多年,有经验积累,有弊端显现。显然,仅将它作为高考的“录取参考”已不够,现在到了要变革前行的关口,只有将其直接纳入高考,才能调协各方积极性参与其中,才能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在改革中,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的混合录取、“差额投递”“推荐自荐”等方法。实现直接纳入高考体系需要专家团队顶层设计魄力,需要完善监督体制和违规的重典罚则,还需要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高考;直接纳入

近来,有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纳入高考体系的说法甚嚣尘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十多年以来,从最早的遍地开花到如今的渐入沉寂,它已到了需变革前行的时候了。2016年5月福建省颁布闽政〔2016〕20号《福建省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笔者认为,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的直接依据之一,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点,要做且必须做好。

一、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在各地已迅猛开展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十多年以来,经验很多,但疲态已显,弊端已现。究其原因是它的结论仅供高考“录取参考”,大大制约了评价实施和创新积极性,已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了。国务院在国发〔2014〕35号《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福建省教育厅相应的在2016年6月确定福州、厦门、泉州、三明市为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自201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周期三年。可以说,现在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均在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办法。

二、“直接纳入”高考的概念辨析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直接纳入”高考就是使综合素质评价像高考成绩一样,作为高校招生的直接依据,实现与高考分数同样的地位,实质性地影响学生的升学,而不是“录取参考”。至于是以折算成分数或是以等级加评语的形式由各省市和高校依实际情况制定。

三、现行办法实施中存在的弊端

1.意见模糊,导致实施两难陷入

在现行各级文件中,均以“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说法,实际上对高考中如何使用评价结果持模糊态度,操作性不强。如果纳入,评价的结果可能缺乏信度,最终大家评价都是好,无实际价值;如果不纳入,评价走过场,形同虚设,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又会落空。

2.可操作性不足

综合素质评价的观测点的赋值标准难以确定,赋值困难,评价结果合成也存在困难,这些均导致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足,如何将定量和定性的观测点公平操作,这是一个难点。

3.可信度不高

因涉及高考,对每个考生而言均是高利害关系。家长与学生本人均是评价的主体,如何保证对自身评价的公平公正?

4.区分度较差

现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两种:等级和评语。评语无区分度可言;等级呈现的区分度稍好,但也是较差,区域、校际无统一标准。这直接导致大家都是好,几乎没有区分度,录取时高校几乎不看,这是自身存在问题造成的。

5.反作用

现在的评价实施中,存在突击整理材料、走过场、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消极应付,对学生起到很消极的反作用。

四、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直接纳入高考体系的建议

1.加快专业研究,加强顶层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罗祖兵教授撰文指出:“在过去十年中,没有提出过任何具有原创性的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十余年无大进展,缺乏专业研究和顶层设计是重要因素。因高考关系千家万户、地域差别大,只有高瞻远瞩的专业研究才能兼顾全局,只有顶层设计才能确保公平。

2.优势素质呈现和个性化呈现

综合素质有别于学科,具有整体性和个体性等特点,必须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思路,其内容应具有优势素质和个性化呈现。较好的操作程序应是先由学生书面陈述除学科成绩外还有哪些优势突出的素质展现给高校并提供证据,然后由高校录取人员依据自己所得信息和证据材料进行认定,得出结论。

3.差额投递法

将综合素质直接纳入高考,关键在于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否则,再好的设想都会夭折。差额投递法就是采取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差额录取的办法,即在高招投档时按照高校实际录取人数的一定比例(如,110%、120%等)设定,然后由录取高校根据自己的特色需求选择综合素质上达到自己需求的学生。

4.混合排名录取法

实行“综合素质+高考成绩”混排的录取方法,即对所有的投档考生按高考成绩进行首轮排序,接着按所报专业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二次排序,按照各专业对不同素质的要求择优录取。

5.“推荐入学”与“自荐入学”

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不拘一格选人才。引入“推荐”与“自荐”,即国家根据招生需要,确定一条基本的分数控制线,对于在综合素质中特长特别突出的学生,只达到了这条分数线,就可以通过“推荐”和“自荐”上大学。“自荐”入学指学生对照个人综合素质状况与目标大学的招生要求是否一致,而后向大学提出入学申请,由大学的招生委员会组织鉴定,符合条件经公示后予以录取。“推荐入学”指达到国家控制分数线且综合素质评定中特长特别突出,并得到一批大学教授的联名推荐,经公示后就可以予以录取。所有信息的公开接受舆论监督。

6.应用信息化平台

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入、整理、统计数量庞大,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平台。尽可能地将资料电子化,学校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电子信息档案,建立省级电子管理平台,既用于高校招生,又利于通过网络监督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7.制定违规罚则

高考牵涉万千考生,需要各方合力打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在顶层设计时,必须制定对违规行为的严惩重典。对学生和家长而言,仿照国外的做法,只要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违规,至少禁止其三年之内再高考;对于已入学后查出的违规学生,要毫不犹豫地开除其大学学籍,并禁止其三年之内再高考。这样的惩罚增大违规者的“人生成本”,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对于违规的国家工作人员,谁签字谁担责,违法的直接移送司法机关。只有如此,高考的纳入操作才会风清月明,整个社会的诚信才会改善。

诚然,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直接纳入高考体系都还处于改革探索阶段,这是一个长期深入完善的过程。但凡改革者,成败皆可理解,但我们要有打破僵局、勇于创新的锐气。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培养模式随着课改不断变革,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直接纳入是高考体系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可以预见,其实现之时,必将树起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1]程龙.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十年回顾与反思[J].教育参考,2015(6):41-46.

1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十二

《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办法》

规定本市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包括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和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主要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引入社会评价, 重点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技能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基础四门课程, 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其中合格性考试为学生必考, 等级性考试为学生选考, 考试形式采取分卷合场、一次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 且为学生选考,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 (五级) 》的学生, 可直接认定为成绩“合格”。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一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参与志愿服务 (公益劳动) 、军事训练、国防民防活动、党团活动、社会文化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情况。二是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 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成绩、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情况。三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校内实训情况、顶岗实习情况、专业课程考证情况、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表现、创造发明、专利等。四是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 重点记录性格特点与人际合作、日常锻炼习惯、体质监测评分、运动经历与水平、艺术实践经历与水平等。2018年起, 本市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学校推荐就业与用人单位录用等环节开始使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性, 本市将启用全市统一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明确中职学校作为信息录入主体, 采用客观数据导入、中职学校和社会机构统一录入, 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

1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反思) 篇十三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方式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善于保护学生自尊心,建立自信心,认识自我。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 学生 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再是不管学生水平差异,答对就表扬顶呱呱;答错就唬着脸说:“不对,下一位”;答不上就严肃指责“听没听课”;不再是只有老师评价学生,老师说了算;不再是只评内容。师生评价互为主客体,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

二、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快慢。《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 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只有听的份的现象。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出示如下一道练习题,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 目标1:能用1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目标2:能用2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目标3: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并能归纳出最简单的方法。在检查时发现有如下几种解法:

A、(5×5+5×10+5×10)×2 B、5×5×2+5×10×4 10

C、5×5×10 5 5 D、5×10×5 5

此设计体现了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成目标,老师在评价检查中,并进行表扬,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有成功的喜悦,学困生能达到目标1,中等生能达到目标2,优等生能达到目标3,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

三、注重评价语言,展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人人都希望听到赞美的话,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为赞扬蕴含着老师的鼓励,蕴含着老师的爱与期望。当然错的终究是错的,要看你怎么评价,不是说放弃批评。我们总是看到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魔力”,那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善于利用课堂评价语言。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的亲切性。

“亲其师则信其道”。名师的课前的热身导语,都是以好朋友一样的话语,学生一下子接受他,喜欢他,师生融成一片,课堂气氛轻松和协,学生思维活跃,达到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在课中称学生为小伙伴、孩子们、小朋友等,都体现出亲切性。

2、评价语言注重准确性。

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评价语言充满激励性。

比如:“今天你又有进步了”、“还需努力”、“再细心一点”、“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等,用激励性的语言,善待我们的每个学生,树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迎接每一天。

4、评价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老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如:我在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黄展鸿(学困生)回答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脸也红了,这时我微笑着说:“你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又响亮,真不错,刚才有点紧张,把三角形的面积说成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了,没关系,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呢?”只见他很快地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真不错”我拍着掌说,全班同学也意会老师的用心同时为他鼓掌。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假如也跟着同学们的笑声批评他,岂不是雪上加霜,他也许再也没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就是我说出答案他也不一定听得到了。当他听到我表扬他而没有批评他时,便能轻松地想起答案,并能及时地说出,又听到大家给予他的掌声,整节课都很开心,在日后的课堂上也能看到他的积极的一面。

四、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历程,改进老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即时评价,老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状况,调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存在挫伤学生自尊心与错过思维训练的好时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采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间的讨论和评价,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例如:在学习了分数乘除应用题后出示以下练习:

1、动物园里有20只小猴子,比大猴子多 ,大猴子有多少只?指名回答时,做出如下解答:20 ×(1+)=20 × =25(只)

师:“写得真整齐,老师这里还有一题,想请你帮忙解答,好吗?” 生:可以.我又出示了一题:

2、公园里有小猴子20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 ,大猴子有多少只? 这位学生很快写出了算式:20 ×(1+)= 20× =25(只)

这时他发现怎么两题的答案一样啊,可是题不一样啊,引起了他的注意与思考.下面的同学也在吵着说:错了。这位学生手摸着头,一急想不出来,站着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我笑着说,谁有不同的看法吗?只见学生做出以下的回答:

生1:第1题错了,第2个条件说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小猴子只有32只,大猴子不可能是40只。

生2:第1题错了第1题的单位“1”是大猴子,是所求应该用方程或除法解答。生3:第1题错了,这题的单位“1”是大猴子,是所求,我认为应该这样解答: 20 ÷(1+)= 20 ÷ =16(只)。

答错的同学也说:“我明白了,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看单位”1"是否知道。这时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了他们精彩的讨论和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并肯定了答错的同学认真听讲,并勇于改正,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如果我当时马上做出评价,不但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害,更会使学生失去一次很好的思考机会。经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加深印象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它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成果。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活动多数是建立在猜测、联想、顿悟和直觉思维之上的,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时,难免有不完善、不规范、犯错误的现象。如果老师这时马上给予否定的评价,很可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受到扼杀。所以说学生的创造思维稍纵即逝,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当延时评价,不能妄下结论。从学生各种思路中捕捉住创新思维的火种,并使它蔓延。

如:我教学“化简比”这个内容的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化简方法后,出示了一道练习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 : 0.8:

我在巡视检查中发现一位学生化简 : 时直接写出答案 : = 7:9,很明显答案是错的。当时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写在黑板上。很多学生都发现是错的,他也红着脸,我笑着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发现前项和后项的分子相同,所以等于前、后项的分母比。”我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观察,会动脑筋,接着问:“化简后的比跟前、后项的分母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还在纸上写写画画,最后发现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比就是分母调换位置写成的。这时我表扬了学生“真聪明,同学们发现了一种化简比的新方法。”这时又有同学举起手来说:“我发现分母相同的两数比,分子比就是原来 的整数比,再化简。比如: : =2:3,: =9:7。”由此看来,正是利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才让学生燃起创新的火花,并使学生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巧妙相结合,灵活运用,既能及时掌握情况,做出反馈,又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多用“为什么”对学生进行追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挥评价的交流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鼓励自我评价

只有当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对达到的目的程度负起责任时,他才是真正的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方面真正的负责。自我评价法,树立现代的评价观,使评价外部的转化为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化为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化为主动的评价发展方向。自我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中,在全课总结时,提出问题“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哪些方面表现很棒,哪些方面还需努力”等,让学生在自评中反思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对知识进行总结性记忆,同时认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互评

“互评”是指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陈述出自己的理由。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互评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十分重要的疑问:对于这部分知识,我掌握了多少?班上谁掌握得多,谁掌握的最好?有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在课结束总结时,互评谁表现得最棒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价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互评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会使每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他们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评价老师这节课的表现,有利于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1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篇十四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们使用到自我评价的地方非常多,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你所见过的自我评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

在本学期中我能尊敬各科老师,见到每位老师主动问好。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公共卫生,积极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团结同学、能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本学期中我想参评的是卫生之星和进步之星。在新的学期里,我要继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改掉上课不专心、写字慢不认真的环习惯。努力争取在新学期里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在学习方面,我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严谨对待各课测验,从不作弊。语文课,刁老师说我上课专心了,比以前积极举手发言。课余时间,我能阅读大量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有时上课,我还会走神,不能做到全神贯注听课。妈妈说,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品格和成绩。所以,在生活中,我正在努力改正丢三落四,做事没条理的坏习惯。

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全力冲刺,在每个考试课目中找出自已的薄弱环节,系统地进行复习,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好劳逸结合,以最佳状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2

随着又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迎来了新阶段的学习生活。此时的我,心里多了份希望、多了份坚定,盼望着自己能在新学期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实现新的飞跃。相信凭借我的信心和努力,我能在这学期飞得更高、跑得更远。

发展目标:这学期,我要着力为即将到来的高三学习打好基础、做足准备。在语文方面,注意在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做好详实的笔记并在课后及时复习。在数学学习上,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遇到疑难时及时请教老师。对于英语,着重进行积累。在史地政上,做好课后巩固、理清概念。相信我一定能以一个非常好的姿态去迎接高三!

思想道德:我认为自己通过生活实践,以养成了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敬师长、热爱同学。在学校时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少年。

合作与交流:有较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习生活上能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换意见与看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在生活上遇到困惑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业情感:我认为自己对待学习有良好的态度,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各门学科都具备较高的求知欲,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想尽办法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学习态度端正,十分热爱学习。

运动与健康: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地抽出时间进行锻炼,强健体魄,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好身体基础。

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自己能积极主动、按时按量的完成分配到的社会实践任务。按照任务要求,在小组内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随后整理出所需数据,并及时向组长汇报。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在多方面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性格开朗大方,对待同学主动热情、对待老师尊敬有礼。

个性与发展基本情况:在学校刻苦学习、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家中能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能乐观面对,努力寻求方法解决。总体看来,个性与发展基本状况较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3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和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学习方面:积极参加学院及班级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生活中团结同学,担任班长职务,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积极维护班级荣誉,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最大努力。

学习方面:学习刻苦,态度认真。但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通过这一年的大学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难易度等等,也有所了解,投入了不少时间在学习上。在大学的后几年中,我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使自己的成绩有所突破。

劳动方面:能够积极参加各项劳动。并在假期帮助父母做家务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大量劳动不仅强健了自己的体魄,还使自己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光荣与快乐。总之,过去的一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一年。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大学生活的充实与快乐。新的学年里,我一定要认真的学习,戒骄戒躁、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4

时间似流沙一样,在指尖灰飞烟灭。体验了入学时的紧张与兴奋,经历了大学学习中的困惑与顿悟,感受了大学生活的丰富与精彩,领略了那么多难忘的点点滴滴,在德智体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觉得这些让我能够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面对我未来的大学生涯。

德育方面:厚德载物,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海纳百川,只有怀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勇往直前。大一一年的生活中,我始终要求作为共青团员及学生会成员的自己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于丰富的集体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院团委老师及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在与周围同学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在自己的不断思考反省里,我收获了真诚的朋友与师生情谊,得到了拼搏进取的信心与勇气,拥有了开创未来的胆量与魄力。

智育方面:作为一名神圣而光荣的医学生,我必须而且愿意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学习过一本本沉甸甸的医学书,领略过一节节教授们精辟的讲解,我感到自己很充实。怀揣着最单纯的救死扶伤的梦想,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改良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

体育方面: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对于我们青年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青春的活力尤为重要。大学生活的相对轻松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来强身健体。通过经常与室友们在篮球场上龙争虎斗,在乒乓球台上切磋球技,我们保持了健康的身体,也有了更坚强的毅力。

劳动方面:在大一,我们宿舍评上了三星级宿舍。这得益于我和我的室友们对宿舍精心的装扮和辛勤的整理打扫。在家里,我开始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毕竟爸爸妈妈都开始渐渐变老,而我已慢慢长大。我想,勤于劳动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也让人更加积极向上,这些不经意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品质的培养。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想我可以说,我不后悔。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我想我已经很好走完了这紧要的初入大学的一步。我对自己以及这个社会的的未来充满信心。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5

一、在思想方面

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二、在社会工作方面

我曾任班长管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学习方面

我以“勤奋务实、永争第一”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现实生活中我也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我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因此,我在上初中以来的每次考试中都能取得骄人成绩。

四、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乐观开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进取心强,乐于助人,爱交际,人际关系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6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之即,对自已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作一个总结和评价:

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当然,本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

一是学习成绩还不是十分优秀,三年来,虽然我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但却始终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刚进大学时,学习的环境变宽松了,学习更多需要的是自主性,于是,长期在老师、家长督导下学习的我,一度迷失了方向和动力,幸亏后来在老师、辅导员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从迷失中找回了方向,从而迎头赶上,但因此也落下了一些课程。

二是与同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和同学交流较少,主要原因是自己作息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未能十分有效地工作与学习,导致时间使用的紧张,无意中减少了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其次,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又担心找同学交流会打扰他们的休息,造成没能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7

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上一篇:程序员面试总结下一篇:领悟爱情的心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