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精选14篇)
1.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 篇一
省国土资源厅:
2004年省级投资庙首镇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期建设工程(水田部分),在**县庙首镇土地整理项目领导组的关心和指下,在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安徽省长华建设有限公司、宁国东南兴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中标A标段和B标段,于2006年3月3日顺利揭标,签订了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并于4月1日举行了开工典礼,正式破土动工。本项目委托安徽和县通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动工前,项目办公室及时组织召开了参建企业工程联系会,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事项、规范管理和报验程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组织召开了工程技术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会议。本项目组织实施机构-项目办公室及所属机构:技术指导组、工程建设监理部、外业调查组全部进入项目区办公,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对项目承建企业施工进场机械、设备、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组织机构进行了报验,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划等按程序进行了报批。现将项目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两个标段的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三个单项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1、土地平整工程总面积700亩,设计标准田块259块,4-6月份已平整田块104块,完成土方量76000方。
2、田间道路工程设计4778米,土方工程量19070方,目前已完成路基填筑960米,完成土方量3814方,占路基土方量任务的20%;路肩浆砌石工程、路面泥结石工程均未动工;设计生产路2738米,土方1841方,目前已完成路基填筑550米,完成土方量400方,占路基土方量的20%。
3、农田水利工程,目前正在预制钢筋混凝土U形槽及预制板构件。
二、项目工程质量情况简析
1、土地平整初期施工程序不够清晰,施工程序未达到合同中技术条款的有关要求,完成的田块均为初步平整,通过现场检测后,进一步进行了平整,目前已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2、田间道路工程,因只完成路基工程量的20%,尚未进入质量检测阶段。
3、农田水利工程,已预制了部分钢筋混凝土U形槽及预制板构件,通过试块检测,均符合项目工程质量要求。
三、施工进度情况分析
一是由于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春节期间,工程建设招投标延误了一定的时间;二是工程建设开始后,阴雨天气较多,机械无法进行施工;三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深眼田”,造成机械无法进场施工。因此,整个工期延后近三个月。
四、下一步工程施工计划
为保证项目工程达标验收,尽可能按期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办公室一方面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一方面与郎溪县联系,并组织承建企业项目经理、项目办技术指导组、监理部、项目区村委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于6月2日到郎溪现场参观了土地整理项目区工程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情况,学习并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一是加强项目工程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敦促承建单位加大机械设备及技术力量的投入,以保证项目工程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强化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施工程序,按规范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测、报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一期工程的土地平整工程力争于八月底前完工,田间道路九月底前完工,农田水利10月底前。
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县政府会议纪要精神,项目办公室单独设帐,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报帐制度。
截止6月20日,使用项目建设资金62万元,其中:前期工作费31.54万元;业主管理费5.45万元;项目工程施工费实际投入31万,现已拔付25.01万元。
2006年6月21日
2.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 篇二
1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是指有关利益群体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介入过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者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协调,有利于土地整理项目能够切实促进经济增长,为广大公众所接受,同时还能够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确保土地项目的有效展开。
1.1公众参与有利于保护公众利益
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分散性、项目的区域性以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公共性说明了土地整理中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在“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要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农民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引进公众参与制度。 在农村土地整理中吸引公众广泛加入,不仅能够使土地项目切实代表农民的声音,保障农民的权益,同时也能够让农民在土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起到监督的作用,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定规划落实,并得以顺利地推进,最终完成土地整理中资源的合理配置。
1.2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持续性和民主性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因此最了解、 最关注土地项目的是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的农民,单由专家进行的项目规划缺乏对项目区域的实地了解。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首当其冲能够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使项目真正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农民的排斥心理,保障土地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增强了对项目质量、资金流转等方面的监督与评价,充分调动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得项目后期的许多经营管理活动得以持续。公众参与能充分的反应民情、集中民智、群策群力, 是“以人为本”地实现土地经济走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民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1.3公众参与是提高土地整理绩效的重要途径
土地整理的绩效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应该包括有形物质产出的经济管理绩效,如农田道路、灌溉渠道等建设成果,也应该包括土地整理项目使用者的主观感受绩效,如农民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满意度、社会评价与协作程度等。公众参与使得社会评价更加全面具体,并对项目的实施者等切实投注以理解、包容的目光,切实起到辅助土地项目开展的作用,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矛盾扼杀在摇篮之中, 最终减少项目运行的阻力。
2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土地整理项目未进行有效的公众参与,项目区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多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而最重要的利益关系人——农民参与很少,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2.1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广度不够
在我国进行的土地整理中,许多项目的公众参与广度不够。某些项目只局限于项目的某一阶段,没有将公众参与贯彻到项目区的选址、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施工和验收的组织、 工程后期的管护等阶段。造成在项目中隐含的一些社会、环境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引发了许多问题,也大大削弱了项目实施中的外部监督机制。
2.2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深度不够
在多数土地整理项目中,公众参与深度不够。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方法仅仅局限于会议讨论和社会调查;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往往是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部门的领导,农民参与人数很少,且受到文化程度和决策权的限制;调查内容设置不科学,参与的形式很难做到双向沟通的效果;公众参与时间滞后,通常在土地整理规划方案确定后通告给农民就组织土地整理施工。因此整个土地整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深度不够, 有效性很差。
2.3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公众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公众认为土地整理是政府的工作,政府如何投资、 如何规划与自己无关;二是政府官员片面认为土地整理资金是由上级划拨的,把向上级交代、向上级负责并追求其“政绩” 当作土地整理规划与建设时考虑的首位因素。所以,要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土地整理中来,尚需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创新,充分调动公众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对策
3.1建立以保护公众利益为导向的土地整理制度
土地整理最终改变了涉及土地整理项目的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在土地整理的制度设计上要确立农民在农村土地整理中的主体地位。土地整理的项目设计要符合农民的要求, 土地整理的方案、项目实施要充分体现农民的利益。只有这样土地整理才真正能实现目标,取得效果。土地整理制度设计以保护公众利益为导向,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到后期管护都要让农民参与进来,让农民了解项目具体情况并提出意见,以确保规划方案更加可行,项目设计更加科学,实施过程更加顺利,后期管理更加完善。建立公众利益为导向的土地整理制度,还可以使农民高参与整理的积极性, 以主人翁的态度对项目进行监督,确保项目质量,达到土地整理项目的目标。另外,由于土地整理专业性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需要采取上门宣传、集中说明和村干部口头宣传等更通俗的方式向农民普及参与土地整理的途径、方式等。
3.2成立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民间协会组织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保障。农民每个人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为维护农民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利益,在公众参与的方式上,可以将与土地整理项目有关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村土地整理的民间协会组织。 为充分反映各方的利益,民间协会组织每做一个决定都要召开由所有代表组成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相关事宜。在这种方式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主要是通过农民代表,农民的意志由农民代表来反映。该民间协会组织,由独立于各级行政组织之外、关心土地整理事业的农民组成,由该组织选出自己的代表参加民间协会组织,从而参与、决定土地整理有关事宜。
3.3建立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机制
建立健全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的机制,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农民全过程参与。土地整理立项阶段,国上资源管理部门向宜开展土地整理的村(乡)提出建议,村(乡)委会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意愿, 经综合研究后向国上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立项。规划设计阶段,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农民座淡会等形式了解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和农民关心的问题,征求农民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编制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要进行公示,并召开农民听证会,根据农民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土地整理规划。实施阶段,向农民公示项目规划方案、实施进度、资金使用等,发挥农民对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的监督作用。 同时可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承包给农民,让农民直接参加整理,增加农民收入。竣工验收阶段,吸收当地农民参加, 站在经营耕作者、使用者的角度进行验收、评价;后期运营阶段,农民耕种上地、使用各项新建设施并进行维护、管理, 以延长土地整理的后续效益。
4小结
我国土地整理应充分重视公众参与土地整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包括法律依据、认识基础、组织机构、土地整理程序步骤、模式创新等内容的有效农民参与机制,达到土地整理服务农民的预期投资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建生,胡卫军,梁晨雯等.论土地整理中的公众参与[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15-117.
[2]王文玲,阚酉浔,汪文雄,杨钢桥.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研究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71-75.
[3]文枫,杨庆媛,鲁春阳等.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05:10-73.
3.加强土地整理项目质量建设初探 篇三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是生命。近年来,我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土地整治机构在狠抓项目建设质量上下功夫,绝大多数土地整理项目都达到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但也有一部分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如工程设施强度不够、尺寸缩小等,不仅降低了项目投资效益,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土地整理項目不同于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高度分散、施工环境差、利益群体关系复杂、安全风险小等是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的难度,加之目前有关制度还够健全,一些施工单位为谋求非法利润,不顾工程质量,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土地整理项目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寻求对策,让土地整理项目真正变成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1]。
1 土地整理项目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土地整理项目利润率较低
2011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及2014年《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补充定额标准(试行)》所规定的利润率均只有3%,低于建筑、交通、水利等相关行业的利润率。虽然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提高工效、减少部分间接性开支来节省成本,但总体上,通过正常途径提升利润的空间比较有限,如果施工单位其他方面开支较大,甚至还有亏本的可能。因此,不少施工单位为获取高额利润,偷工减料,不按规范要求施工。
1.2 施工单位平均中标成本较高
相对房屋建筑工程而言,土地整理项目技术含量低,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小,许多施工单位认为随便找几个人就能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利润大。为能承包到工程,许多施工老板不惜花高价收买多家施工单位资质进行投标,有的还以合作为借口变相从中标人手中买标,甚至采用拉笼、腐蚀相关人员的办法获取中标,极大地增加了前期成本,导致后期投入到工程实体的资金大幅减少。
1.3 部分监理单位工作不到位
监理单位承担着土地整理项目现场施工一线监督的重要职责,其履行职责的情况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质量。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施工单位不愿聘请要价高、技术熟练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有的甚至将一部分工程直接发包给当地村民,这些情况客观上增加了监理单位的工作难度。加之土地整理项目高度分散,工作面广,监理工作量大,一些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便以上述情况为由,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诸多质量问题。
1.4 少数建设单位监管不力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县市区土地整治机构作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单位,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是其基本职责。由于当年下达的建设计划不能按时完工和备案就会影响当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成绩,一些建设单位为促进工程进度,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一些质量问题没有认真查处,客观上助长了质量问题的发生。还有一些建设单位,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关人员长期不来施工现场巡视,有的甚至与施工单位发生不正当往来,使施工单位有恃无恐,不把工程质量当回事。
1.5 经济处罚措施不够完善
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承揽土地整理相关业务都想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由于目前有关部门建立的资金管理制度多注重从财务方面规范资金使用,而对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质量监管考虑较少,使许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缺乏经济责任意识。目前,许多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合同中没有约定工程质量处罚条款,只要工程验收合格或经整改合格,施工单位就能拿到全部结算价款。很多监理合同也没约定工程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监理费应如何扣减的问题,导致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没有经济处罚的压力,对工程质量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2 加强土地整理项目质量建设的对策
2.1 定期调整定额人工工资单价
目前,我省建筑行业定额人工工资单价基本是1至2年调整一次,且不同地域实行不同的人工工资单价。前几年,我省土地整理项目先后套用2008年《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及2011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但上述两部定额在实施期间一直未调整定额人工工资单价,造成定额人工工资与市场工资脱节,对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均反映强烈。2014年,我省开始实施《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补充定额标准(试行)》,其定额人工工资单价较上述两部定额有所提高,但若不定期调整,随着物价上涨,与市场工资脱节的问题必将重现,一定期限内正常施工利润不断降低的趋势难以避免。故建议土地整理项目效仿建筑工程,按地域、分时段及时调整定额人工工资单价,确保定额人工工资与市场工资接轨,保证施工单位的合理利润。
2.2 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
针对当前土地整理项目施工队伍素质整体偏低的实际,应制订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和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项目建设。目前,《湖南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已不再强制实行“合理定价评审连续两轮抽取法”,具体的招标方法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定。土地整理项目属于财政投资项目,一般应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中标单位。制定招标方案时,为吸引优秀的施工单位参与竞标,应突出对获得表彰的投标单位的优惠措施。同时,可考虑适当扩大标段金额,甚至可尝试将一个县的项目整体发包,要求投标单位具有较高的资质等级,并派出优秀的项目经理负责建设,以切实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2.3 依靠制度增强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责任感
土地整理项目由于技术含量低,有一定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都能组织建设,因此许多施工单位不愿将优秀的项目经理长期派驻施工现场。应设法从制度上增强对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的约束。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要求项目经理驻守现场。建设期间,严禁项目经理参与其他工程建设。对不服从管理、工程质量问题严重的,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应列入黑名单,一定年限内限制参与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建设。应设法与建筑、交通、水利等部门建立广泛联系,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在其中一个部门的工程建设领域中受到处理或获得表彰的,应通知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以切实增强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责任感。
2.4 督促建设单位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质量控制是土地整理项目最重要的目标控制。在质量与进度、成本的关系中,要认真贯彻保证质量的方针,不能以牺牲工程项目质量为代价,盲目追求速度与效益[2]。市州國土资源部门及其土地整治机构作为项目监管单位,应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评比。建设单位除应派驻相关人员加强现场质量监督外,还应督促监理单位切实负起责任。应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应追究建设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监督工程质量,首先要对材料质量严格把关,如水泥应有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且未过期,沙子、砾(碎)石的质量标准应与房屋建筑工程要求一致;其次,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责令返工,尽量减少返工的工作量;最后,对验收中质量问题特别严重的,应定为不合格工程,坚决要求彻底整改。
2.5 实行收益与工程质量挂钩
实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经济收益与工程质量挂钩,可以有效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切实负起责任。一是工程最终结算结果应与工程质量和材料实际消耗量挂钩。积极突出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3],将质量奖罚条款明确写入施工合同。工程质量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应按合同约定进行质量罚款;对因质量整改导致工期延误的,还应进行工期罚款。对水泥等重要建筑材料应实行实际消耗量核对制度,竣工结算审计时,应扣除理论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之间的差额,遏制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二是监理费用应与工程质量挂钩。对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工程质量较好的,全额支付监理费用;对工程质量问题较多、影响很坏的,应酌情扣减部分监理费用。三是工程进度款拨付应与工程质量挂钩。对施工质量较差的,应暂缓进度款拨付或减少拨付额度,并从严控制进度款拨付总额。
3 结束语
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是核心。抓好土地整理项目质量建设,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甚至审计单位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只有形成了对相关单位强烈的约束机制,让相关单位切实负起责任,真正把质量建设当作土地整理项目最核心的建设目标,才能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向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典型调查与评价[M].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7.441-443.
[2]胡文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65.
4.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申请 篇四
政府:
根据上级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精神,为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区内一宗土地进行开发整理四至为北至--,南至--,西至--,东至--。项目建设总规模约为--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公顷、未利用地面积--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公顷、沟渠水面面积--公顷,具体面积以实际测量为准。项目预计投资--万元。
该项目如能实施,将提高---区的土地利用率,更好的发挥土地效益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
特此申请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格式 篇五
(项目承担单位)
一、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置、主要建设任务及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批复过程。
二、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公告宣传、监理单位委托、工程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等。
三、项目实施情况
单项工程项目开、完工日期,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对项目实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四、项目管理及制度执行
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项目建设管理采取的措施和制度建设执行情况,主要设计变更及原因,价款结算及不同类型的合同执行情况,建设补偿及拆迁情况。
五、工程建设质量
列表说明历次验收时间及工程质量认定情况,单元工程质量等级数据统计。
六、资金使用与管理
预算分解、执行,竣工决算,设计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对比及增减原因说明,竣工决算审计结论等。
七、土地权属管理和地籍登记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批准、落实情况,地籍登记情况。
八、投资预期效益分析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九、工程管护及基本农田划定
管护单位及资金筹集渠道落实情况,基本农田划定和标志牌设立情况。
十、项目档案管理
十一、经验、建议及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十二、附件
1、项目承担单位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2、项目实施大事记
3、项目建设情况表。(见表H1)
4、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见表H2)
5、项目投资预期效益表。(见表H3)
6、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见表H4)
7、项目规划设计图
8、项目
9、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
6.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 篇六
“耕地、人口、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流失严重,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基于这一国情,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要缓解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兼顾吃饭、建设和保护环境三重目标,必须重视土地整理活动,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合理性评价及验收,保证每一个土地整理项目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施土地整理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产、农业增效具有重大意义。土地整理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工程[2]。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可以增加土地综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已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从1998年广西土地整理中心成立以来,在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广西各地实施了大量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广西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广西仍有一些地方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倾向。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合理度分析,不仅可以衡量土地整理工作的成效,而且还可以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一套评价体系,指导和改善土地整理工作。
1 精明增长理论基础
“精明增长”理论是为了应对“城市蔓延”问题而提出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提出。由于“城市蔓延”现象导致的负面影响不断涌现,为建立有序、高效的城市架构,具有集约、紧凑等特征的精明增长理论便应运而生[3]。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多个层面城市发展原则的综合策略[4]。精明增长的原则主要有土地的混合利用、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利用、鼓励公众参与等[5]。精明增长主要是通过政策来引导城市向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比如旧城再发展、废弃地再利用、土地差别化等,加强对现有社区的使用和重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公平,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精明增长调控机理如图1所示。
2 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方法
2.1 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参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著作后,根据精明增长理论下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原则及项目区数据的可获取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构建了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土地整理本身是一个非静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土地整理投入端、实施端、输出端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衍生出的指标层评价指标予以择优选取,为了切合题意,选取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和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方面的指标,具体指标及计算方法如下。
2.1.1 土地整理项目投入
纵向整治比例A1=纵向土地整理面积/项目实施面积×100%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A 2=项目总投资/实施后新增耕地总面积
2.1.2 土地整理实施强度
新增耕地率B1=新增耕地/项目实施面积×100%
灌溉指数改善值B2=(项目完成后灌溉面积/耕地面积)-(项目实施前灌溉面积/原耕地面积)×100%
2.1.3 土地整理效益输出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量C1=项目新增耕地总面积/项目总投资
静态投资收益率C2=项目新增净产值/项目总投资×100%
土地利用率增量C3=(项目实施后已利用面积-项目实施前已利用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
作物产量水平改善值C4=(项目完成后项目区作物总产量/整治后耕地面积)-(项目实施前项目区作物总产量/整治前耕地面积)
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C5=(农作物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2 确定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确定得科学、合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就高[6]。嫡值法在确定权重系数的过程中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7]。因此,本研究采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以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为评价单元。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首先将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式中P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标准值的比重:
Pij=xij′/∑xij′;
其次求出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令k=1/lnm,则有0≤ej≤1。
再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熵值越小,指标间的差异性越大,指标就越重要:
gj=1-ej
最后定义第i项指标的权重wj:
2.3 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土地整理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动态过程相互联系。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文章采用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最终得到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综合指数,具体方法如下。
第i个样本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综合指数Yi:
式中:Yi为总体评价分值,wj为i样本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xij′为i样本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说明项目区土地整理合理度越高。
3 实例研究
3.1 研究区概況
百旺镇坐落于广西都安县东面,距县中心约62 km,东与忻城县红渡镇相邻,西与那落林场、菁盛乡交界,南与马山县金钗镇相隔红水河,北与加贵乡毗邻。百旺镇人口约3.4万,地处半丘陵半山区,东西两侧为石山区,中部为丘陵地带,石、土山占85%,丘陵占10%。
地苏镇位于都安县西面,东与兰海高速公路相临,西毗邻大化县六也乡,南与马山县百龙滩镇相隔红水河,北接东庙乡。地苏镇人口约4.83万,地处岩溶谷地,西北部多石山,海拔为300~600 m,中间系河谷地带。
加贵乡位于都安县东北面,距离县城约54 km,东与宜州市福龙瑶族乡交界,西与兰海高速公路对望,南与百旺镇毗邻,北与宜州市北牙、北山两乡交界。加贵乡人口约2.11万,地属半石山地区,西南、北面为大石山区,多旱地;东部较平,多水田;中部呈峡谷地带,多平地。地势自西向南倾斜,属亚热带气候,全乡东西两面被卧龙山脉隔开,自然形成东西两部。
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概况见表1。
3.2 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指标数据
文章的数据主要来源都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土地整理项目验收报告及都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公式运算得到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其最终结果见表2。
3.3 土地整理合项目理度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将上述9个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熵值法即可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具体评价指标权重见表3。
3.4 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指数
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对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根据对项目区调查获取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得到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量化处理结果,结合各项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运算,得出的评价结果见表4。
3.5 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等级的确定
目前,我国在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上还没有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在参考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相关要求,在精明增长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精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两大一小”原则,将土地整理合理度分为高度合理、中度合理、基本合理和欠合理4个等级(见表5)。评价合理度分值越高,越有利于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合理度分值越低,则说明土地整理项目合理性越低。
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量化分值分别为0.627 1、0.635 7、0.574 7,均属于中度合理。由于都安县地处大石山区,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土地自然生产能力较低,经济发展较慢,整治改造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外,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从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实施强度及效益产出3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土地整理的各个过程都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因此相对常规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多数只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指数较低。
4 结论
本研究以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和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根据精明增长理论,从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和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法对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提出基于精明增长的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方法。基于土地整理实践,借鉴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原则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分析法——熵值法确定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土地整理合理度,以探索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模式和目标,从而为土地整理实践活动提供参考,有助于对申请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科学鉴别和选择。
(2)构建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土地整理项目投入、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土地整理效益输出3个动态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且土地整改项目是受到纵向整治比例、灌溉指数增加值、静态投资收益率、作物产量水平改善值、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等多个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准则层指标对项目合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土地整理效益输出>土地整理实施强度>土地整理项目投入。
国外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而我国关于土地整理合理度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等研究不够深入。由于时间、理论知识水平、资料收集等条件的制约,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只是初步地进行了研究,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仍然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比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对项目区的实地调查等。
摘要: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评价有助于改进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文章基于精明增长理论,通过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出都安县百旺镇、地苏镇、加贵乡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结果表明:都安县3个土地整理项目合理度均属于中度合理,因此在今后的土地整理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精明增长理论,合理度评价,熵值法,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张正峰.国外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07,26(10):144-147.
[2]吴怀静,杨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61-64.
[3]武静.成都城市精明增长现状测评[D].成者:四川农业大学,2011.
[4]唐相龙.“精明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98(8):98-102.
[5]曹伟.城乡统筹发展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 1.
[6]黄国庆.效能评估中的改进熵值法赋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8):245-248.
7.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 篇七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程设计;问题;对策
我国国土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各种土地工程建设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削减,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资源被毁掉。与此同时,人口不断激增、经济的迅猛发展又需要更多地空间,因此,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此工程之中,初期设计又是重中之重,以下将结合实际分析设计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概况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是依据已经被批复的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为准则,在施工前调查和分析土地整理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拆迁、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等,经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明确在既定条件下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最终提出设计文件及图纸,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要进行就必须有经济的支撑,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工一般可包括前期工作、基础分析、拟定设计标准、工程布局、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与工程量汇总以及成果整理几个阶段。通过综合整治和改进土地的利用状况,不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以此缓解当今愈来愈严重的人地矛盾,而且可以扩大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并在大范围内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工作及基础分析不到位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要依托于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土资源的基本情况、各种水利设施、自然地理大环境等一系列基础性的条件,所以对当地基本条件的分析尤为重要,需要严谨对待,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如果这些都不到位,将会对整个工程设计的科学性、经济合理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有些地区受地形地貌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每年的降水量总值波动较大,而且年内的各季降水量也分布不均,因此,在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就应当要对整理区各种水文地理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但是,由于调查人员态度懈怠,没有经过全面的分析就得出结论,导致设计中漏洞百出,设计不能解决整理区的问题。
2.2 理论设计与现实状况脱节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之前,都需要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调查整个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情况,但是现实情况中,因为人员不够或者人员不负责等因素,导致了整个调查研究结果质量下降,大大缩水,影响之后一系列设计与建设问题;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部分的设计人员过分追求项目的美观性,忽视本来存在的问题,因此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纠纷问题,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
2.3 设计实际所达到的效益低下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使其价值最大化,一个成功的设计可以合理的利用和分配土地资源,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实际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中,设计投入使用之后,并未能发挥太多作用,设计项目对土地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同时,使土地资源环境发生巨变,影响了整个的生态环境,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整理土地资源之后,农户仍然没有改变其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也没有更多的提高,这也是导致整理之后,整个工程效益无法体现的原因之一。
2.4 设计过程中,当地的民众参与和交流不足
一个项目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设计者,更是取决于最终使用项目成果的人,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果最终的使用者是农户,而相对来说,农户比设计者更加了解实际的土地资源状况,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农户的参与是尤为重要的,他们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意见,提高整个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国外的城市规划中,也有公民参与的成功典范,我国的土里整理项目中,作为最了解情况的农户参与度并不高,大多的走访和调查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意见和想法。
3 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建议及对策
3.1 提高基本资料调查分析的质量
项目地的整体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水文土壤等方面的资料必须认真地去收集,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报告形式呈现,报告中应该包括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土资源、交通生活条件的详尽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终的设计图件应该包括详细的项目区地形地质地貌、各种基础设施,考虑当地农林牧渔业以及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需求与规划,符合相关的技术规程与法律法规,以利于下一步的正式规划与建设。
3.2 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
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总体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综合分析,进行工程设计,其间不但要考虑现有的规划其存在的合理性,更要分析新的项目设计完成之后,对当地的影响及改变,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就应当考虑当地原有的基础设施,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之上进行合理可行的改造。
3.3 积极调动农户的作用
8.在土地整理项目开工仪式上的 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高兴的,为 片区整理项目举行隆重的开工庆典,这是我x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在此,我谨代表 x党委、政府向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仪式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项目落地、为工程立项、规划、设计付出心血和智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为工程建设辛勤工作的指挥部成员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即将投入紧张建设的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此工程建设即将动工之际,请领导们放心,我们x乡党委、政府及项目区干部群众将为工程建设竭尽全力、众志成城做好相关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条、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同时我也坚信,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乡、村、级及相关部门的能力配合下,我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定会成为普雄乡“民心工程”、“行政工程”和“精品工程”,定会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9.土地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九
长阳清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覃伟平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数量锐减。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改革土地利用方式,推行土地整治,增加农用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土地整治工作在全国已经开展多年,湖北省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监理单位在工作过程中,总结了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土地整治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地有效利用面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是一项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系统工程。
世界上较早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国家有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随后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也相继加入了土地整治的行列。其中德国、荷兰、日本的土地整治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德国从1886年就开始立法进行土地整治工作,荷兰的土地整治也始于20世纪初,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日本虽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土地整治,但他的发展很快,在三四十年的时间里累积了很多先进经验。
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数量锐减。若不抑制耕地减少趋势,保持相当数量的耕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将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土地利用粗放、大量土地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因此,必须改革土地利用方式,推行土地整治,增加农用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在此形势下,1997年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将土地整治作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1997年8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在1998年1月组建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整理中心,即现在的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该中心是国土资源部负责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明确规定了在国家土地整治工作中肩负的任务。随后,各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也开始设立相应的专门负责土地整治工作的机构,配合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的工作。1998年我国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从法律的角度正式提出土地整治土地整治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地整治现在已成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多技术、综合性强的新兴的公益性事业。
湖北省是产粮大省,又是三峡工程主要库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源头的所在地,大量的土地被淹,所以土地整治工作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湖北省的土地整治工作发展非常迅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尤其是土地整治初期,湖北省就制定了土地整治的地方标准,并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措施。我们公司这几年也参与我省不少的土地整治工作,见证了我省的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历程,在感受到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以及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制约土地整治发展的因素。
一、当前土地整治监理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规划设计粗糙,不利于开展监理工作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本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较差,大部分设计均比较粗糙,大部分设计单位做设计时未深入现场调查,生硬地套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标准,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出规划方案,部分设计甚至直接使用规范图集样板,对施工根本没有指导性,施工单位不能完全根据设计进行施工。如XX项目,全长5.6公里的一条硬化渠道,设计单位只给出一个横断面,根本不能指导施工。还有的图纸按设计给出的座标,项目要建在江里面了。更主要的是,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没有同当地村组以及老百姓作充分的沟通,以致于实施起来老百姓不支持,导致实施难度大。同时由于土地整治项目从设计到具体实施一般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现场实际因为别的原因会发生变化,如别的涉农项目实施了部分工程,导致在施工时会存在很多设计与现场实际不符的情况。以上种种都会对我们的项目监理工作的开展给出难题。
(二)招投标方式如更进一步优化会更有利于监理工作的开展 现如今,湖北省土地整治的施工、监理、设计等,招投标方式均采用遴选方式,只要在省厅库中备案了的单位均可以报名,然后进行公开摇号,摇出来的第一名即成为中标人,这种方式虽然在当前来讲是最公平、公正的一种形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1、没有体现出中标人的优势,有好多在省厅库中备案的公司根本没有土地整治方面的从业经验,甚至好多根本就是一个空壳公司,只负责出借资质,没有参与项目管理,实际参与的均为当地的一些包工头,不懂技术,不尊重规范和设计,胡乱施工,不利于土地整治的良性发展。而那些愿意从事土地整治工作的参建单位,亲自参与了部分土地整治项目,积累了很多经验,却因为运气差不可能得到更多项目,其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导致围标现象严重,好多当地老板为了中标,不惜一切代价到处借资质,曾经有一个县里面的土地整治项目招标,一共只有6个标段,但报名的有4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极少部分是公司自己投标外,其余均为出借的资质,借资质需要费用,现在借用一个资质基本需要2-3万元,如果一个老板借用30个资质,按每个2万元算的话,需要60万元的成本,这些成本势必会转化到施工过程中,这样会降低施工质量,增加监管难度。
以上这些现象都在现实中存在,如出借资质的、买标的,都不是正规军,都不会构建施工单位应该构建的质保体系,监理单位的人员有时反而也了施工单位的质检员,与监理单位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背道而驰。
(三)土地整治项目变成了“唐僧肉”,导致监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开展监理工作。
土地整治项目因为工艺均较简单,技术不复杂,施工管理起来相对较简单,好多人看到了这点,因此想方设法想参与到项目中来,原来没有中标的,设置各种关卡,对中标人进行围堵,要求其将标卖给自己;当地一些小混混,要求中标人分包部分工程,不分包则阻挠施工;还有些材料供应商,对中标人强买强卖。以上这种种现象势必会加大中标人的成本,而为了消化这些成本,中标人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了工程质量降低。而工程质量本是施工单位自身应该守住的底线,但为了赢利,施工单位只有放弃底线的坚守,这样监理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和施工单位斗智斗勇,但监理单位手段必定有限,不可能将全部坏现象消灭干净。
(四)变更管理程序未结合实际,增加监理单位的管理难度 任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有变更,特别是土地整治项目,因为勘察设计的过于粗糙,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变更来解决,但现在我们有些管理变更的部门太过于机械,采用一刀切政策,一律要求按设计施工,中途不得变更。或者如有变更必须要上报到市级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实施,而这个中间需要经历一段不短的时间,往往会错过施工的黄金期而延误农时;更有一种情况,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与村组窜通,将不赚钱的项目取消,增加赚钱的项目。这些现象,都会增加监理单位的管理难度,如规范管理,势必将矛盾引上身,而放松管理的话,变更又会失控。
二、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监理单位可以与业主单位共同商议,采用以下对策:
(一)由业主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认真开展实地踏勘工作,切实加强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在项目立项后,要给设计单位给出充足的时间,以便于设计单位能深入项目区进行详细的踏勘、测量工作,特别是土石方工程量,设计单位必须在前期进行细致的测量,拿出准确的数据,才能够让施工单位信服,而且也才不会因为土石方而产生较大的变更。并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切实做到设计出来的成果能够与施工紧密衔接。同时设计也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能过于理想化,不是所有的项目区都能够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要在设计时就考虑到项目区的实际,让设计成果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要争取做到在后期施工中少变更,这样才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施工、监理单位开展工作
(二)由业主单位考量,优化招投标办法。
1、提高投标保证金的金额至法律规定的上限,可以增加借挂资质、围标人的经济责任及风险,加大其资金调度的难度,从而达到合理控制投标和围标的目的。
2、招投标采用遴选方式体现了公平、公正,依然可以沿用这种方式,但招标代理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适当增加部分利于工程顺利推进的条件,如参建单位的业绩、经营状况等,只有达到了这些条件,才能参与到遴选中,此外还可以由有关业主、实施单位、承担单位推荐参与遴选。
3、监理单位与业主单位一起加强中标后的过程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不定期抽查,对工程履约差、人员长期不到岗的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列入黑名单,禁止其永远不能从事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同时也可上报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其存在资质挂靠行为。
(三)监理单位和地方政府配合,严厉打击各种想分吃“唐僧肉”的团伙和个人。
1、施工单位进场后,即召开大范围的开工动员会,要求有项目的乡镇政府管项目的负责人、乡镇派出所,在会上重点强调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对阻挠施工的行为更要从重打击。
2、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在现场要密切注意分吃“唐僧肉”的行为,各乡镇派出所对项目区定期不定期巡视,同时对项目区群众多宣传,告知他们这些行为实际上最后受伤害的是受益农民,鼓励项目区内群众对分吃“唐僧肉”的行为举报。
(四)变更既要做到管理严格,更要利于操作。在变更程序上,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既要坚持变更程序的严肃性,也要注意适当简化程序,有些必须要施工才能解决的矛盾,能够在现场确定下来的一定要现场确定,这样可以保证变更的快捷性,以利于施工及农业生产。同时对那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监理单位和业主管理部门要开启火眼金睛,及时识别,对这种行为要严厉打击。
结语
土地整治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地整治工作已经走上了科学有序开发的新路子,为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仍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参建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土地整治事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 问题 对策
10.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 篇十
1 中阳县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概况
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 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 除南川河和暖泉河谷区外, 海拔均过1 000 m。东部自北而南排列着起云山、天顶山、上顶山及八道军山, 地面零星覆盖薄层黄土, 形成土石山地貌;西部黄土广泛分布, 经长期切割形成黄土梁峁沟壑区;中部南川河谷地较为平坦, 形成宽谷地貌。
1) 项目区主要为沟道和沟坡地形, 沟道的沟底南高北低。主沟比降小, 各支沟比降大。沟道两侧为沟坡, 平均坡度在13°~45°之间。项目区地貌类型属剥蚀堆积形成之地貌, 地表主要被上更新统的黄土覆盖。
2) 项目区为黄土丘陵松散岩层空隙水区, 地下水渗到下覆地层灰岩及变质岩之后漏失, 局部地区下渗到下覆地层砂页岩之后沿岩层沟谷运动排泄于地表, 但日水量仅为几担或几十担, 地下水径流模数0.83~2 L/s·km2, 面积222 km2。
3) 项目区在土石山区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错地带, 植被以灌木为主, 陡峭石质山地侧柏较多, 并有旺盛的苔草和羊毛草等, 覆盖率为60%左右。区内有大量人工栽植的苗圃, 主要有杉、桦、杨、松、柏等树林。
4) 项目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谷子、玉米、高粱及马铃薯等, 但当地农民近年普遍种植产量较高的玉米。由于气候原因, 一般项目区只能种植玉米一茬, 复种指数1.0。
5) 项目区自然灾害因素主要有旱灾和霜冻, 旱灾尤为严重, 每年春季播种期间降雨稀少, 经常导致作物发芽期推迟, 生长缓慢。
2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效益分析
2.1 社会效益分析
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土地开发就成为解决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土地开发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开发后土地利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 土地开发本身就是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土地开发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 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2]。
2) 土地开发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 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保护耕地, 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 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 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土地开发, 建立起畅通、互联的道路网络, 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 便于生产结构的调整, 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4)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 可以充分吸引农村闲散劳力参与土地开发, 带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化工、种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5) 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该项目将完善项目区交通设施等, 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使广大农民群体感受到土地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是一项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事业, 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土地开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土地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
2.2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洪沟等工程的建设, 将起到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有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3], 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耕地抗灾能力得到实质性的增强。项目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将得以较大的提高, 项目区内作物常年轮作换茬生长, 地表常绿, 增加土地生态功能, 使土壤侵蚀减至最低限度, 构建一个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系统。
2.3 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开发项目虽然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公益性事业, 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按照经济学的角度, 土地开发也应该有它自身的投入和产出。所以该项目的实施, 带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 也产生了经济效益。
2.3.1 效益计算
项目实施后, 可净增耕地面积96.66 hm2, 根据目前项目区种植结构, 结合现在市场需求, 设计实施后, 项目区主要作物为玉米和谷子。
该项目实施后, 该项目年均增149.51万元。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会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同时, 项目区土地开发将建立良好的高效生态农业系统, 采用作物良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模式, 并以此为契机, 调整项目区所在乡镇的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4]。
2.3.2 静态评价指标
1) 静态投资回报率=149.51/2 197.7×100%=6.83%。经过土地整理后, 该项目年均增收149.51万元。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会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同时,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将建立良好的高效生态农业系统, 采用作物良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模式, 并以此为契机, 调整项目区所在乡镇的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2) 静态投资回收期
式中:T为静态投资回收期;K为项目总投资;D为生产期正常年增加的收益。
该项目工程投资为2 197.7万元, 正常生产期间项目区年均增加产值149.51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5年, 年投资回报率为6.83%。另外, 如果考虑到项目实施后, 实施良种良法的直接经济收益和因此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间接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3 结论
综上所述, 中阳县上庄村、福禄峪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 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生态效益是明显的, 经济效益按农业项目标准也是可行的。不仅能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 同时对于稳定社会、改善生态环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符合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可慧, 刘芳圆, 张胜海.基于3S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系统[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4) :58-59.
[2]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1:99-100.
[3]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 , 2006:51-52.
11.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 篇十一
集思广益,建设契民意
为使项目建设更契合民意,积极吸取各类涉农项目经验,加强与相关地市经验交流,不断改进提高,将项目建设成真正的惠民工程。在以往项目实施后有群众反映,项目内的下田坡道不够美观、也缺少实用性,中心管理人员在新项目实施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吸收农业发展项目经验,将项目区内所有下田坡道从三米宽改成更适合机械下田耕作的四米宽,并增设拦马石,使土地整理项目的下田坡道工程更加美观、实用。
严控质量,整改没商量
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加强过程管控,邀请专家确认重要的单体工程质量,发现不合格的机耕桥,不达坡比的沟渠等工程质量问题,立即要求按照图纸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整改。在项目日常监管中,发现有项目区新建水泥路局部路段出现路面断板现象,立即要求监理下发整改通知,并组织监理充分征求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对出现断板的水泥路进行整板拆除,并在重新浇筑之前,在水泥路两边植入传力钢筋的整改方案,既确保了整改的质量,又保证了路面的整体性。
加强学习,提技促效能
为不断提高为农民办实事的能力,提高全体人员综合技能,提升中心管理效能,通过开展“勤思储能创佳绩”、制度执行年等活动,不断加强中心全体人员对土地复垦项目政策的动态学习掌握,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要求,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工作创新力。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水泥路、农田防护林、摄影知识等各类学习讲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运用到项目监管中去。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执行力强的管理团队,不断提升我市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效能水平。
规范管理,制度无盲点
12.复检汇报材料(整理好) 篇十二
汇报材料
静海县沿庄镇西港小学校长
赵洪松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首先我对西港中心校作以简单介绍。西港中心校始建于1946年,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于2010年由西港两委牵头多方筹资建起这所学校,并于2011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72名,教师19人。
2011年9月和12月,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评估验收组,对我校软件部分和办学条件(硬件)进行了评估验收,总体达标通过,专家组对我校达标创建的成绩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更为重要的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建议。面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教师大会,制定整改方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工作情况向专家领导汇报如下:
一、整改落实情况
(一)、在我校师生范围内,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校园网站等宣传媒体,使“办学理念、三风一训”不仅仅是师生口头传诵,牢牢地记在心上,更体现在日常的行动上。
(二)、继续利用双周五的政治学习时间,加强学校干部教师的理论学习深度,进一步提高干部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认识,使学校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同时学校为师生统一制作了图书借阅卡,周一至周五全天对师生开放,图书借阅覆盖率达到100%。并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物力,开办了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三)、重新学习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重新规划自身的发展,使之更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目标更明确、具体。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网页,已责令专人及时更新内容,使网站真正发挥网络优势,起到宣传、教育、学习的目的。
(五)、狠抓校本教研,突出教研的实效性、常态化,在教研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尤其在普通话方面,本学期将作为重点工作彻底解决。
(六)、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兄弟校去参观、学访,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使档案工作更加完善、规范。
(七)、加强各专用教室的管理,尤其对各种记录,要求专管教师要及时准确填齐填全各类记录。
二、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课外活动
(一)努力实现高效教学。
1、提升队伍素质。
为了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学校为老师订阅了各种教育书籍,组织教师学理论、读专著,《静海教育信息》、《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有效教学基本功》是学校规定教师必读的文章,双周五教研时间教师集体学习,业余时间分散学习。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学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1名,镇级学科带头人5名,校级骨干教师3名。1名“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我校已形成一支业务素质优良,思想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2、加强研讨活动。
学期初,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学科教研计划,并认真实施。每学期开学初都组织一次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开展三课活动,即随堂听课、研究课、展示课。积极参加镇级教研活动和协作区教研活动,教师们受益匪浅。加强与其他学校交流合作,聘请县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研工作,积极开展协作区双优课交流活动,提高了教师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做好两操一活动
1、我校严格规范广播操和眼睛保健操,规定做操时间,保证做操质量。各班学操、练操的气氛浓烈,学生练习积极。
2、组织好阳光体育活动。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每天1小时锻炼制度,营造浓厚的校园活动氛围,发展学生体育特长,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施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的“2+1”工程,每年组织一次春季运动会,举办不同项目的群体活动。我校根据学生特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单项活动,如:拔河、跳绳、长跑等系列比赛。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实行体育工作与班级考核相结合,调动班主任组织、协调活动的积极性,长期以来班主任个个精通体育、爱好体育,形成了西港小学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这样既提高了班主任对体育活动的重视、保证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我校师生的身体素质。
三、其它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一)班额情况:我校有六个教学班,共172人,最大班额40人。
(二)生均公用经费情况:经费保障及时化。教育经费能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及时拨到个人账户,生均公用经费2010年为480.6元,2011年为623.6元。
(三)集中取暖情况:我校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各室全部安装暖气,配有锅炉房。能保障冬季正常取暖。
(四)我们投资13万元建成水冲式厕所,配有两套供水方式,能保障冬夏都能正常使用。
(五)我校按照现代化创建标准,配齐各类教学设备仪器,能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六)进一步组织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组织教师到兄弟校去参观、学访,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使档案工作更加完善、规范。
13.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 篇十三
1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的三个阶段
1.1 项目自验阶段
这个阶段是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后, 由项目承担单位联合本级国土部门 (地市级国土部门) 组织项目验收组, 对工程的内业、外业、资金方面进行检查验收给出结论性意见和项目整改意见。
1.2 项目初步验收阶段
是项目承担单位在自验结束后, 拿到通过验收的结论性意见连同验收申请及其它相关材料, 上报上级国土部门 (省级国土部门) 由上级国土部门审批后组织验收组到项目区进行验收。对工程的内业、外业、资金方面进行检查验收给出结论性意见和项目整改意见。
1.3 项目终期验收
项目承担单位的上级国土部门通过对项目组织初步验收后给出通过验收的结论性意见。再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终期验收, 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组, 对工程的内业、外业、资金方面进行检查验收给出结论性意见和项目整改意见。终期验收是项目的最终验收。
2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的方法
目前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参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3]21号) 等有关规定, 结合本省实际, 制定的试行办法。项目验收分为三个阶段, 但验收的内容是一致的。
2.1 项目验收的申请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3]21号) 第五条的规定项目验收申请应递交以下材料。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项目竣工报告。
2.2 项目验收中内业方面的验收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3]21号) 第六条的规定内业方面应检查如下方面的内容。项目依据性资料: (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批准文件; (2) 项目规划设计 (含设计变更) 、预算书 (含预算调整) 和批准文件; (3) 项目实施方案、执行预算和核准文件; (4) 有关项目实施中的变更依据及相关材料;项目实施管理资料: (1) 项目招投标有关材料; (2) 工程施工资料; (3) 项目工程质量监理、检验有关资料; (4) 有关合同书、协议书和任务委托书; (5) 土地权属调整预案; (6) 项目资金财务管理资料。项目成果资料: (1) 相关图件资料; (2) 相关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 (3) 项目投资预期效益情况报告; (4) 土地权属情况报告; (5) 项目后期管理材料。首先要检查这些资料的齐全性, 然后在检查这些材料的合理合规性。
2.3 项目验收中外业方面的验收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3]21号) 第十六条的规定, 以经批准的规划设计为依据, 具体核对工程任务的完成情况, 全面核对主要工程规模、工程量等指标, 查验工程质量监理、检验有关资料, 并抽查3~5%的工程质量。土地平整工程抽取1~2个标准田块对照检查。农田水利要检查沟渠挖掘深度、宽度、外观平整度。水工建筑物要检查其外观, 及隐蔽工程资料并询问旁站监理。田间道路工程检查其路面平整度, 及沙土垫层厚度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检查防护林带观察其成活情况及树木种类、数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依据《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整理后项目竣工图, 实地踏查抽验新增耕地、林地等农用地的面积;依据《整理复垦耕地质量验收标准》抽验新增耕地的质量情况。根据《项目投资预期效益报告》, 采取现场踏查、走访与室内核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效益分析的合理性。
2.4 项目验收中资金方面的验收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3]21号) 第十六条的规定依据有关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规定, 结合项目财务决算与资金审计报告等资料, 对国家、省投入资金拨付到位、市 (县) 或乡 (镇) 资金匹配、专户与专帐设立、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审查。
3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的几点经验
3.1 突出重点
项目验收内业检查中重点是前期内业的检查, 检查内容如下:第一项目立项文件及相关材料, 这是项目验收的基础;第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无设计调整, 调整是否有审批手续, 现在验收调整的方法是老项目老办法, 新项目新办法, 2008年之前项目设计调整只需要地方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审批, 2008年之后的项目设计调整一律要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的审批。第三工程招投标是否合法合规, 首先, 委托招标单位是否有相关的资质, 其次, 招投标文件是否完备合规, 主要是招投过程是否有相关记录, 及专家评标材料和相关人员签章, 是否有一家公司中多个标段的情况。
在项目验收资金检查中重点是财务决算, 只有项目资金全部在账簿上列决才能说该项目在资金环节中财务封口。除此之外, 项目资金预算中不可预见费与招标结余使用的检查也尤为重要, 不可预见费是为项目中一些不可预见情况准备的补充资金, 招标结余是指招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已低于标的价中标而产生的资金结余, 项目要动用这两笔费用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还要得到上领导机关的审批。财务票据的检查, 不允许白条抵账, 或假发票的现象发生。是否有审计报告也是重点, 这是外部审计单位对项目财务状况的结论性评价。
3.2 方法多样
在项目验收外业检查中实地踏查是必要的手段, 但也要多样化, 在水工建筑物的检查中, 只能看到建筑物的外表不能看到其隐蔽工程。因此, 采取询问的方式, 咨询当地居民当时施工情况, 及询问旁站监理观看旁站资料等方式。避免以旧建筑物翻新充当新建筑物的情况。
以上是从事多年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工作的笔者, 对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的一些总结和看法。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是对项目各个方面的检查, 发现好的方面加以肯定, 不足的方面加以指正。使国家的项目资金用到实处, 更好的达到土地整理的目的。这样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才能更加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
[2]严金明, 钟金发, 池国仁.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3]曹雄, 李闽.研究土地整理问题的思路[J].中国土地, 1997 (3) :16-17.
14.舟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篇十四
信息类型:法律法规 信息发布时间:2003-4-7 信息浏览次数:699
一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确保全市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浙政发[1999]190号《关于开展1000万亩商品粮基地的通知》以及浙土发[1998]41号《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1.按项目进行勘测、规划、立项、组织实施、检查验收。
2.按项目进行审批管理。土地整理以项目核定建设用地折抵指标、耕地补充方案以土地开发项目库为基础编制。
二 项目质量标准
第三条 地块标准
1.田快大小。根据项目所处地形,一般要求每块水田在2亩以上,以满足机耕要求,旱地可适当减少,丘陵山地应梯田化,以防止水土流失。
2.田面平整。田块内高差不大于5厘米。
3.耕作层厚度大于30厘米,土质符合种植要求,保水保肥性能良好。
第四条 农田配套设施
1.农田排灌设施布置合理,田间排涝标准一般应在10年一遇以上,固定渠道达到“三面光”标准。
2.农道畅通,便于农业机械作业。
3.宜林地段应种植农业防护林带。
三 项目立项
第五条 立项程序与审批权限
1.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申报,市土地管理局审批,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
2.土地开发项目按项目级别及补助资金报同级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立项,耕地补充项目与农用地转用方案一起逐级上报具有相应批准权限的土地管理局部门。
第六条 立项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浙土发[1998]41号文件及其他相关规定。
2.项目自然、社会、经济、生态条件可行。
3.现状地类及界限应与图、数、实地相一致。
4.项目规划、设计、文本、图件完整齐全、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第七条 申报材料
1.书面申请报告2份。
2.项目呈报表4份:土地整理项目填写《浙江省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呈报表》,申请资金补助的土地开发项目填写《浙江省造地改田资金扶持开荒造地项目申请表》。
3.标注项目实施范围的1/10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份、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2份、1/10000项目规划设计图及相应的工程设计图件2份。
1.项目投资经济分析及概算1份。
2.组织管理及实施计划:包括分阶段实施计划、实施的组织形式、进度、资金、质量管理制度。
四 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八条 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
项目立项后,项目实施部门必需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合同,明确责任、项目范围、质量、期限、验收标准和违约责任。
第九条 建立质量监督制度
第十条 建立资金管理制度
五 项目验收
第十一条件 验收程序
1.土地整理项目竣工后,由县区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初验,填写《浙江省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表》、提交初验报告书,向市土地管理局申请复验,合格后报省国土厅确认。2.土地开发项目竣工后,由县区土地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初验,县级以上项目报市土地管理局验收,省级项目验收后报省厅确认。
第十二条 验收提交的材料
1.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2.项目实施工作总结:主要包括A增加耕地面积;B组织实施、管理、施工情况;C各项工程数量、质量、投资、投工情况;D经验和存在问题。
3.申请报市局验收的项目提交初验意见。
第十三条 验收内容
1.是否按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3.开发、整理增加的耕地是否划入基本农田。
第十四条 项目资料归档
项目完成后,应将立项报批、组织实施、资金拨付、各类合同、竣工验收等全部图件、文字、照片、音像分类整理归档。
发布机构:
【土地整理项目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协议06-21
关于加强土地复垦整理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06-30
土地整理整改报告07-16
土地登记档案整理09-04
农村土地整理监理规划10-26
土地信息系统整理课件11-04
土地开发及土地复垦整理开发可行性报告11-07
县国家投资土地项目实施情况汇报09-11
土地治理项目监理总结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