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pest分析

2024-10-05

物流行业pest分析(精选8篇)

1.物流行业pest分析 篇一

宏观环境PEST分析

PEST分析又称大环境分析,是研究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通过Pest分析法,公司能够剖析出自身所处的外部大环境究竟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据此作出战略规划,趋利避害。其中每一个字母各代表一个因素,分别为:P(political—政治)、E(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ological—技术),接下来将通过pest分析模型,如图2-2所示,对顺丰速运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洞察利害然后灵活应对。

(1)政治环境(Political)

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法规的支持与否。在当下,政局稳定,法规相对严明规范,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借力于国家政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此升彼降,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依然是挑战重重。

图2-2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2010年,国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在前一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大力推广快递服务;同时,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信件范围的放松也将为民营快递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快递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06年,邮政部门政企分离改革,开始打破中国邮政EMS快递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为民营快递的崛起创造了机遇,也促使EMS树立危机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巩固市场份额。

另外快递协会的成立也为快递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快递协会成立于2009年,是由中国境内的快递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盈利的全国性行业组织,通过发挥自身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指导各地快递行业协会工作等,构建不同市场主体间合作、交流、共赢的平台,为快递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力的条件。

政策上的高进入门槛,对服务能力、安全保障等的更高要求,在另一方面也对民营快递小企业产生了致命的打击,很多公司因此被迫倒闭关门。虽然之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快递100克以下归邮政专营”条款最后没有执行,民营快递总算可以歇一口气,可又有谁知道,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做好应对政策变相的准备可保公司不会在竞争中进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根据欧盟碳交易体系的规定,从2012年开始,中国航空公司进出欧洲的航班都将面临碳指标的问题,出发点是为了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果不达标,则有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停航。这是一个警讯,低碳生活已经从政治的高度进入我们的视线,以货运车、货运航班等高碳排量工具为运输主体的快递公司在这方面无疑压力巨大。

以往中国快递市场是对外企禁行的,但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和2001年加入WTO后,在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下,中国快递行业准入规则一再放松,国际快递巨头借此机会纷纷以加盟、收购、然后是直营的方式最终也进入到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跟中国的快递企业进行龙虎相争,给中国的快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2006年TNT收购中国最大的物流公司华宇集团,从而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事件,就是在国家政治环境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从此以后,中国民营、乃至EMS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曲折。虽然如此,但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乃至国际上现今的政治环境对快递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有利的,快递企业应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把自己做大做强,提升服务和实力,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经济环境(Economic)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图2-3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增长率

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市场注入新鲜跃动的血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如图2-3所示),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加入WTO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更趋于多元化,由此也充实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同时带来制造业和零售业的繁荣,这些变化都必将使快递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家与国家间的快递活动也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作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经济大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增多,带动了中国的快递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物流配送需求的数量与类型大量增加。在强烈运输需求的推动下,快递货物运量快速增长。此外,以因特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必将引起在线交易成几何速度增长,配送瓶颈的解决需要大量的门到门服务,而这为快递企业的星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过去主要为公司单位寄送商务快件的快递公司逐步走向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快递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依赖。中国网购交易额在2010年突破了五千亿元人民币,是09年的两倍。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由第三方物流处理的产品只占总体成品的16%,经第三方物流环节的工业原始生产资料只占总体的20%,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只占总体物流业务的2%,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在欧洲则为10%。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具有相似性,由此来看,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快递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几年里,必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

我国快递市场目前的形势是国际快递巨头、国营快递和民营快递多方并存的局面,民营快递从诞生起就生存在夹缝之中。中国加入世贸后,按照有关协议,中国加入后3年内,将允许外国服务站在本土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2005年12月,中国快递市场已完全对外资放开,这对中国的快递企业冲击巨大。国内快递企业面对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的外国快递企业的挑战,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提高快递服务水平,应对快递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企业的当务之急。

(3)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 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 审美观点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

首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变了其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以往只是进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可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广被接受并成为了一种潮流和风尚,订单的最后实现需要快递公司的协助,得益于此,快递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人们闲暇时间增多而带来的闲暇消费效应也对快递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其次,消费者需求呈多样化,要求快递企业推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选择。同时,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速度、服务安全以及服务的便捷等方面。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可持续供给不能得到保障,人员流失率高,这极大阻碍了快递业发展,民营快递的竞争本质也像许多行业一样是人才的竞争。

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大也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移动,业务往来的信函、日常生活信件的收送都变得不方便,传统的邮寄部门效率又极低,客户强烈的时效性需要催生了一批批的快递公司。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它们对服务业的收费已经不再那么敏感,而服务质量成为他们更关注其的焦点,更加信奉品牌、权威的力量,为了接受更好的服务情愿花费更多的钱,高效率快递应运而生。

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让顾客对快递公司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大企业客户,他们会对快递公司的文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污染的态度、对能源的节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才觉决定是否要开展业务往来,为了获得这些利润大户,快递公司就需加大力度培养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比如说开展绿色物流,保护环境等,这对快递公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居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可选择服务的增多,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让他们在选择快递公司时变得更加理性和挑剔,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快递公司留住顾客的成本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失掉一个大户。

(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具体到快递行业,它既包括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终端设备的研发,也包括各种物流体系的建设,运输技术的更新等等。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客户的服务期望。WTO给中国快递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他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精良的的营运设施让国内快递企业望尘莫及。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快递服务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快递业竞争的核心将是以科技为依托的服务质量的竞争,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快递营运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和便利性,完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快件追踪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高价值服务,提升竞争档次和竞争实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大众对绿色经济需求的日益升温、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日渐重视,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对快递这个运输大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信息管理平台规划更完善的环境保护路线,开展绿色快递工程已经刻不容缓。

纵观行业内外,知识管理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越来越高的礼遇,对于快递这个需要严重提升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的行业来说,打造专属于企业的高效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提升各线员工的业务素养和个人素质,将让企业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走得更快更远。

2.物流行业pest分析 篇二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PEST模型

PEST模型分析是指对影响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各种宏观因素进行的分析。一般包括Political (政治) , Economic (经济) , Social (社会) 和Technological (科技) 四个方面。

1.2 家政教育咨询业

家政教育咨询业是以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速度、提高家政服务业发展质量为目的, 以家政公司为服务对象, 以为家政公司提供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培训外包为产品的新兴的家政分支行业。

2 新型家政教育咨询行业PEST模型宏观环境分析

2.1 政治环境分析 (Political)

2.1.1“十二五”规划成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十二五”规划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2010年12月, 中国政府网刊载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要求, 其中包括健康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家政服务业分支。“十二五”对服务业特别是家政服务业的关注与支持, 为家政教育咨询业的迅速发展打开了大门。

2.1.2 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发展提供新市场

2003年12月2日, 国家决定成立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 2004年4月, 国务院正式成立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 全面启动了振兴战略。2009年10月, 国务院提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8条”, 以进一步推动东北经济振兴。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二产业相对发达, 在“战略”的指导与支持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有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与复兴。工农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使居民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对家政服务业的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 这将为吉林家政教育咨询行业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2.1.3《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成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发展的新保障

国家商务部于2012年12月下发《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 并于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下发与施行, 填补了家政行业没有专业法律法规的空白, 对企业、员工、消费者三方的行为都进行了约束, 对家政产业的规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家政教育咨询业作为家政服务业的分支行业, 其发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

2.1.4 地方政府的政策成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发展的新支点

为提升全服务业发展水平, 优化服务业结构,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并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实现全省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吉林省省政府于2011年4月审议通过《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 (2011~2015年) 》。该文件不仅将服务业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提出了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 实现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目标, 还对生活服务业, 特别是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

2.2 经济环境分析 (Economic)

2.2.1 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形成的“催化剂”

近年来, 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的力量也逐步增强, 经济高速发展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也更加明显。更多的商家与投资者开始看好服务业, 特别是家政行业在大量资金的带动下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分支行业越来越多, 越来越细, 家政教育咨询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2.2.2 家政服务业发展成为家政教育咨询业的“孵化器”

近些年来, 家政服务业在各种助力下蓬勃发展, 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 家政服务业中已有近60万家企业、网点和连锁店, 全国家政服务业的年营业额达到1600亿元。据笔者的调查显示, 阻碍吉林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很多, 其中表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经营者占27.2%, 认为竞争无序的占20.3%, 认为缺乏人才与企业管理落后的比率分别为15.4%和13.8%, 另外, 还有6.9%的经营者认为社会歧视严重, 2.1%的经营者认为缺乏资金。从家政教育咨询业的角度讲, 这些问题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教育咨询企业可以为家政服务公司提供企业教育外包业务, 以提高其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 还可以为其提供企业品牌规划、企业前景策划等发展策略的策划业务, 为家政服务公司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2.2.3 完整的服务体系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发展创造条件

吉林省作为东北大省, 对家政教育咨询业来讲, 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吉林省水、电及土地成本明显低于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延吉市小棉袄家政、长春市英杰家政、巾帼家政等众多家政服务企业为家政教育咨询子业提供了广大客户群, 政府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Social)

2.3.1 社会对家政教育咨询行业认可度日益提高

家政行业作为从保姆业发展而来的服务行业, 社会认可度起点较低, 可是近年来, 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逐步开放, 家政员、家政师、高级管家等综合性家政服务职业和育婴师、高级月嫂、营养师等专业性家政服务职业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薪资收入也逐步上涨。

2.3.2 居民更高端的家政服务诉求催生家政教育咨询行业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带动着家政行业的高端化。为了了解居民聘请家政员的原因, 笔者对吉林省长春市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 在聘请过家政员的居民中, 52.1%的居民是为了家庭保洁等传统的家政服务项目, 47.9%的居民是为了满足其家庭教育、家庭理财、饮食养生等更为高端化的生活要求。家政服务业的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离不开家政教育咨询行业的辅助与支持, 教育咨询是企业科学管理和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保障, 家政教育咨询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2.4 技术环境分析 (Technological)

2.4.1 家政学理论发展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提供智力支持

技术与专业知识是每个行业的发展与壮大的基础, 家政教育咨询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家政学科的支持。家政学作为新兴学科, 其本科专业于2003年首先在吉林农业大学出现, 在填补了专业空白后, 家政学专业在全国迅速的发展起来, 为家政教育咨询业输送了较多专业型人才。家政学人才的输入, 成为家政教育咨询行业的企业教育外包业务和企业管理规划业务的技术保障。2013年9月, 吉林省家政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吉林农业大学报告厅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家政学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相关报告, 总结了近年来吉林省家政事业的发展成果与不足, 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2.4.2 高级家政教育咨询管理人才储备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对于家政服务业来说, 家政教育咨询业更为高端化、专业化, 其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更迫切。作为新兴行业, 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能力不高, 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目前国内高校家政专业教育水平较低, 本科教育仅有吉林农业大学等几所高校开设, 硕士、博士等更高等的教育更是处于空白, 学校人才的输出还不能满足家政教育咨询企业的需要。

3 家政教育咨询行业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3.1 政府扶持与法律监督相结合

政府的扶植是促进我国企业制度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因素, 同样也是我国家政教育咨询业快速发展的基石。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家政行业, 并对这一新兴行业加以扶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国务院文件, 明确支持和鼓励我国家政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国当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家政教育咨询业进行规范与监督, 只是在工商注册条例等法规中有一些规定。所以, 政府应尽快制定家政教育咨询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我国家政教育咨询业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3.2 发展家政教育事业, 培养专业人才

充足高质的人才资源是家政教育咨询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家政学专业在高校中的推广与普及是培养高级家政人才的重中之重, 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是发展家政教育的关键。高校的教育输出是培养家政教育咨询人才的另一条通道, 家政学教师甚至是大学生对家政教育咨询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将把高校的教育与科研成果最大化地利用在家政教育咨询的发展之上, 而家政教育咨询业的发展乃至于家政行业的发展, 也将为家政学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双方将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3.3 培养家政管理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家政教育咨询公司在为客户出谋划策的同时, 也必须解决自身的管理问题。只有自身健康的发展才有精力与能力处理客户的问题。国内的家政教育咨询公司欠缺发展经验, 在市场的考验下发展问题较多。从根本上讲, 我国的家政教育咨询服务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管理, 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与方向, 形成自己的特色, 从而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4 结语

随着家政行业的蒸蒸日上, 家政教育咨询业顺应市场需求而出现, 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下, 家政教育咨询业势必将在市场上快速兴盛起来, 为家政行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支持。

摘要:随着家政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家政服务企业的诸多发展问题日益明显, 家政教育咨询行业也有了发展的契机和必要。本文运用PEST模型, 以吉林省为例, 对家政教育咨询业的宏观发展环境加以浅析, 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家政教育咨询,宏观环境,PEST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津津.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11) .

[2]杨恩泉.基于PEST模型的地方政府航空产业发展分析[C].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2 (11) .

[3]吴莹.长春市家政服务业的市场规模级成长性分析[J].经济地理, 2006, 11 (6) .

[4]迟飞, 刘巍, 栗丽.“拼保姆”在江城——吉林市悄然兴起[J].劳动保障世界, 2012 (02) .

[5]林彤.推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N].协商新报, 2012-8-7 (001) .

3.物流行业pest分析 篇三

【关键词】 全民创业 创业环境 PEST模型

2008年初,武汉市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原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全民创业”,吹响了武汉市全民创业的号角。此后,武汉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文件,力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然而,武汉市的全民创业在目前仍属于起步阶段,仅靠政府提供创业咨询,建立创业基地和设立专业孵化器并不能解决创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对创业者进行一个调查,以求更加准确地掌握武汉市创业活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评估武汉市的创业环境。

一、调查的对象与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面访了一家创业型孵化器,以了解武汉创业环境的一般情况;随后我们选取了120家包括开发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市内(如户部巷、汉正街、光谷步行街内)的小商贩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得到102份有效问卷。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PEST模型,它是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这四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对行业和企业所处的创业环境进行分析。此模型可以针对各个不同的区域、行业和企业选出有针对性的指标进行研究,所以可以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且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得出的结果也更加客观。

二、武汉市创业环境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1)进一步改善政治法律环境。数据显示:认为创业政治法律环境“一般”的创业者占57%,认为“比较好”的占19%,认为“比较差”的占17%,甚至还有7%的创业者认为“非常差”。其中,选择政治法律环境“一般”的创业者表示并没有感受到政府政策的优惠,可见,大部分还觉得政治法律环境不是很好,政府在改善政治法律环境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2)加大政府创业政策扶持力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8%的创业者觉得获得政府政策扶持的程度“较易”;61.2%的创业者认为“一般”,27.2%的创业者认为“较难”,还有3.9%认为“非常难”的创业者。可见还有相当一部分创业者认为很难获得政府扶持。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小商贩与开发区中的中小企业在诸如规模、所在行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创业过程中两者亦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相较于小商贩而言,开发区中的中小企业与政府来往更多,高度关注并积极争取政府所颁布的各种优惠政策,所以其发展受到政府诸多政策的扶持。从政府方面来说,目前关于创业的扶持政策也主要集中在开发区创办企业方面,没有惠及其他类型的创业活动,因而一般的小商贩难以获得政府的扶持。

(3)针对性的给与政府支持。小商贩和中小企业对政府支持项目的需求分别为:投资税费减免(51.2%和27.2%);企业管理培训(12.8%和38.0%);开发区等规模化平台建设(7.2%和22.4%);技术辅导(5.6%和2.4%);中介技术服务(7.2%和5.2%);其他投资支持(16.0%和4.8%)。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在各类政府支持项目上,小商贩和中小企业各有所需,这也说明了政府应分门别类,出台不同的政策扶持,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创业活动。

(4)进一步下调相关税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0.5%的创业者觉得税收“合理”,而30.7%认为税收负担“较重”,有15.8%认为“非常重”,仅有3.0%的创业者认为税收负担“较轻”。这说明认为税收负担“合理”和“重”的创业者几乎各占一半,现行的税收政策虽然没有将近半数的创业者造成很大负担,但仍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通过与创业者进行交流获知,虽然税收并未给他们造成较大的负担,但是诸如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费用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调查发现,同一个商业区的不同地段的水电费是不同的,且费用的高低并不与店面的好坏成正比;另外,创业区的卫生、交通和防疫等工作没有做到位,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2、经济环境

(1)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武汉市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增强,经济环境越来越有利于创业。通过这次调研得出:高达52.0%的创业者认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3.2%的创业者觉得是“非常好”;25.5%的创业者认为“一般”;11.8%创业者认为“不太好”;只有2.0%创业者认为“非常不好”,另外还有4.9%的创业者表示“不知道”。

在调研中也了解到,认为经济环境“比较好”或“非常好”的创业者并不意味着在创业过程中没遇到经济环境方面的障碍,他们的创业活动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融资环境、有形基础设施、中介组织等都对创业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2)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这次调查显示,创业者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资金(41.2);亲友借款(23.5%);合伙人入股(14.7%);银行贷款(11.8%);其他(5.9%)。当然,也有很多创业者的创业资金同时来源于几个途径。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创业者主要靠内源方式,即个人资金、亲友借款等获得资金,而较少用外源方式,即融资租赁、政府创业基金等作为渠道融资,主要原因是因为银行和政府融资不但手续繁琐,而且能筹集的资金数量也有限,另外外源融资渠道的门槛太高,资金不易获得。

(3)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调查显示,27.8%的创业者表示“店面,仓储难租且贵”,22.6%的创业者认为“企业周边环境不好”,18.8%的创业者认为“水电费用过高”,其中主要是电费太贵,有12.8%的创业者表示“交通不便利”,4.5%的创业者表示“中介体系的服务效果不理想”,同时还有13.5%的创业者觉得存在其他一些问题。

通过与创业者交谈了解到,小商贩主要聚集在商业区内,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店面(难租)、仓储(严重不足)、水电费(较高)、交通(尤其是指车辆乱停的情况)和所在的周边环境(如卫生等),而中小企业大多在写字楼内,主要关注的是对其经营管理和运营有关的中介体系的服务问题,以及交通的便利性(指公交车辆是否有利于出行)。

3、社会文化环境

(1)进一步活跃创业氛围。调查显示有50%的创业者认为创业氛围“一般”,有36.7%的创业者认为“比较好”,6.1%的创业者认为“比较差”,7.1%的创业者认为“不好说”。

通过与创业者交流可知,大部分小商贩认为创业氛围比较好,中小型企业创业者则认为创业氛围一般。这种差别与他们创业的资金与门槛有关。

(2)加大创业宣传力度。高达68.4%的创业者作出创业的决定是出于“本人意愿”,9.2%的创业者的创业意愿来自于“亲友鼓励支持”,9.2%的创业者是“受成功人士影响”,3.1%创业者是受“政府引导”,还有3.1%创业者是受“创业潮流”的影响,9.1%的创业者为“其他”。

通过与创业者交流得知,其中很多创业者属于生存型创业,他们基本上是因为下岗或找不到工作才不得已进行创业的,所以创业意愿来源于本人与亲友鼓励支持;相对的机会型创业者(如大学毕业生),他们则是受到成功人士的影响、政府引导或者创业潮流进行创业。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因受到创业成功人士影响而进行创业的创业者不在少数,所以加大创业成功人士的宣传力度对创业意愿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调查显示38.6%的创业者对“商业信用”表示不满,13.6%的创业者对“个人信用”表示不满;12.5%的创业者对“政府信用”有所不满,同时35.2%的创业者表示“无不满意”。

要说明的是,商业信用问题在这里主要涉及买卖双方之间的信用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得知,在买卖关系中违约的情况特别多见。政府信用问题则是政府颁布的政策不落实,或者所作的承诺不兑现,这也给创业者造成的很大困扰。个人信用问题在此主要涉及诸如合伙人信用方面,一些合伙人不能信守当初合伙时的承诺,导致合伙创业活动难以展开或无以为继,所以与他人合伙时应采用应有的法律程序,不能感情用事。另外,创业者还表示他们自身的信用问题也会对创业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还没有建立起信誉,由此影响到他们与外界的交往(如获得贷款、争取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或进行交易),所以,建立信用评估体系非常重要。

4、技术环境

在一些特定领域(如高端技术活动,大型设备研发活动等),技术环境(包括专利及其保护程度等)的优劣对是否进行创业以及创业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高科技的创业活动都是因为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掌握了某种关键技术才开始创业的。

(1)加大专利技术的投入力度。根据此次调查,有8.8%属于技术型企业,其中有2.5%的企业购买了专利,5.0%投资于他人技术开发,还有1.3%的企业用其他渠道获得所需的技术。总体来看,武汉市创业活动的科技含量不够,也就是说,真正依靠某种专门技术进行创业活动的企业占比不高,大多数只是通过简单的经营活动进行创业,因此,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产学研一体化,激活技术市场,促进科技创业活动在武汉还有很大的空间。

(2)改善技术研发多处软环境。有37.3%的创业者感到“研究人才匮乏”;22.0%的创业者认为“研发资金不足”;6.8%的创业者认为“与科研机构有沟通障碍”,5.1%“技术保护措施不健全”,3.4%的创业者表示“技术成果转化困难”,另外有25.4%的创业者还面临其他一些瓶颈因素的制约。可见,研究人才和资金仍然是研发活动的两大重要限制因素。

通过与创业者交流,我们还了解到,对于科技型企业,政府扶持只是一个方面,企业要有创新点,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改善软环境,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可以推动科技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 吕宏芬、俞涔:基于PEST模型的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系统研究[J].北方经济,2009(17).

[2] 炳章、朱燕空、赵磊: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8(9).

4.物流行业pest分析 篇四

一、所谓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保健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从政治法律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

保健品标准和规定缺失且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B276196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双氧水)但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保健品行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价格虚高等现象严重。企业在现有法规下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违规。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用到保健食品里就不能宣传了,似乎治疗作用全没了。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DA管理,自200年6月1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品的申报,同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当保健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从长期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从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年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

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从200年起,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人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3.从社会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起伏不定但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人“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人谷低。20年、200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但是到200年3月后,销售额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200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比20年增长50左右,销售额达到30亿元。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保健业的强劲势头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9%和

5.%,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人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一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

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人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4.从技术的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

WTO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

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人世”后,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视购物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的先进销售理念。

这一切都为保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基石。

二、保健品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地步。

1.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保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保健品管理体制在变化,但还有三大问题。

一是行政立法滞后。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人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管理缺位。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200年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审批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而轻工部和内贸部被取消后成立的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加工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却一直没有以独立机构的形式出现。多头监管等于没有监管。在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许多既危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现象。特别是因为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致使许多保健品生产商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一些有害的假冒伪劣保健品得以流人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三是保健品生产标准偏低,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的另一问题就在于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加上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部分保健品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加之审批相对简单,市场又在迅速膨胀,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药品生产有GMP规范,药品经营有GS规范,而保健品的生产经营却无统一规范,这将成为我国保健品进人国际市场的障碍。

2.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由于保健品直接用于人体,满足和协调人体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因此,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健品企业要承担更高的社会义务。在我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各个行业都不少见,但在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有业内人士甚至质问:“在中国,你看到哪个产品过了两年,第三年还能赚钱?”企业的短期行为表明了自身经济与技术变量的近视,产品创新少,雷同现象严重、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保健企业出现非法行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为牟取短期暴利,见利忘义,胡作非为的结果。

中国保健品市场不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家的投机思想在作怪。当看到保健品有利可图之后,许多厂家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人保健品领域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使它们不可能沿着正常的经营之路走下去,而是走上了投机之途。其投机主要表现为:用不成熟或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产品投机,用高得离谱的价格进行价格投机,用高回扣进行渠道投机,用不可兑现的承诺或虚假的案例进行促销投机,有的甚至用品牌延伸进行品牌投机。

3.消费者消费观念错误

消费群体作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保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数。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是“医食同源”。民谚说:药补不如食补。即用食平病、食疗为先,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乃后命药。由于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使用的原料是相互交叉的(卫生部曾颁布过8多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物品,如枣、百合、山药、山植等),加之其功能往往都与调整人体的机能相关,因此,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目前消费者购服保健品存在许多误区。有多多益善引起中毒的现象,如脂溶性维生素

A、DE、K等都会在未消耗尽的情况下积蓄于体内产生毒副作用;有张冠李戴,用非自然行为阻碍机体正常运行;还有孕期乱补,不但无益于产妇,还有害于胎儿等等。特别是一些食健字号的减肥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这类事件经常可见报道)。加上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偏重于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部分企业有意无意地混淆或歪曲医药科技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导致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欲形成健康理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这些观念必须在未来逐步改变。

三、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剖,我们还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并在PEsT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1.通过立法和修订现行法,改革保健业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主题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却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政府应该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以制度、法律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与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促成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已成为可能。因此,我国的保健品行业要有更大的增长,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重视市场规则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的名称应变更为“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即不仅要求符合卫生标准,还应符合安全标准。现行的199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法》存在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内容单薄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法律责任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机制缺位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其次,尽快修订和完善《保健品管理办法》有关条款。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品的定义。一份市场调查表明,超过87%的消费者无法正确区分保健品、食品和中草药。所以应在《办法》中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内涵和外延。二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办法》中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的条款。调查显示,超过33%的企业尚不具备自身生产条件,须委托药厂加工保健品。但目前的《办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委托加工的生产规范并增加相应的条款。

第三,进一步确立国家卫生部对于保健食品市场的核心指导地位。卫生部除严格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外,还应该确立对保健食品生产条件的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市场的整顿。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市场抽查,弘扬名优,打击伪劣,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健全执法机构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首先,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通过立法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执法机关的委托,进行统一的检验检疫,对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市场销售的所有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保健品质量国家标准的执法检查

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质量标准和法规,对于保健品市场来说,无论是在相关政策法规还是实际市场运作方面,我国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提高保健品行业生产许可的门槛,采用认证机制,由专门机构来确定保健品的质量品质。

第三,合理确定保健品价格。现在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全民保健的时代,但人们的收人水平还程很高,还不能承受过高的保健品价格,这就要求各保健品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敲开千家万户的大门。

3.更新保健品经营理念和创新保健品经营手段

保健品经营要从严谨的市场调查开始。之所以有那么多医保广告挥金如土慷慨激昂的往电视上“砸”,除了正常的本能的宣传需要,更重要的是“榜样”(标王效应及哈药等的成功)的诱惑性实在太强,让他们始终心存幻想。然而,医保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消费意识的趋于成熟,靠广告轰炸征服消费者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医保营销,必然回归理性时代。因此,目前对于大多数保健品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端正经营思想,变投机经营为科学经营,练好内功,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4.树立正确的保健品消费观

政府、企业要有效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营养观、消费观,目前保健品市场中存在的那些不和谐现象才会在发展中逐步得到改善,一个能基本满足人民身体健康需要的朝阳产业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5.扩大科技投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5.PEST环境分析法 篇五

PEST分析模型(PEST Analysis)PEST模型简介

PEST分析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如图所示:

典型的PEST分析

下表是一个典型的PEST分析。

PEST分析的内容 [编辑](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

即使社会制度不变的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由于执政党的不同,其政府的方针特点、政策倾向对组织活动的态度和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

重要的政治法律变量:

执政党性质

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

政府的管制

税法的改变

各种政治行动委员会

专利数量

专程法的修改

环境保护法

产业政策

投资政策

国防开支水平

政府补贴水平

反垄断法规

与重要大国关系

地区关系

对政府进行抗议活动的数量、严重性及地点

民众参与政治行为 [编辑](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重要监视的关键经济变量:

GDP及其增长率

中国向工业经济转变

贷款的可得性

可支配收入水平

居民消费(储蓄)倾向

利率

通货膨胀率

规模经济

政府预算赤字

消费模式

失业趋势

劳动生产率水平

汇率

证券市场状况

外国经济状况

进出口因素

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间的收入差别

价格波动

货币与财政政策

[编辑](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

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

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

审美观点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

关键的社会文化因素:

妇女生育率

人口结构比例

性别比例

特殊利益集团数量

结婚数、离婚数

人口出生、死亡率 人口移进移出率

社会保障计划

人口预期寿命

人均收入

生活方式

平均可支配收入

对政府的信任度

对政府的态度

对工作的态度

购买习惯

对道德的关切

储蓄倾向

性别角色

投资倾向

种族平等状况

节育措施状况

平均教育状况

对退休的态度

对质量的态度

对闲暇的态度

对服务的态度

对老外的态度

污染控制

对能源的节约

社会活动项目

社会责任

对职业的态度

对权威的态度

城市、城镇和农村的人口变化

宗教信仰状况

[编辑](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除了要考察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应及时了解:

⑴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

⑵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⑶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

⑷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等。

[编辑] PEST分析的应用

PEST分析相对简单,并可通过头脑风暴法来完成。

PEST分析的运用领域有: 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经营发展、研究报告撰写。

[编辑] PEST分析的变形

有时,亦会用到PEST分析的扩展变形形式,如SLEPT分析、STEEPLE分析,STEEPLE是以下因素英文单词的缩写,社会/人口(Social/demographic)、技术(Technological)、经济(Economic)、环境/自然(Environmental/Natural)、政治(Political)、法律(Legal)、道德(Ethical)。

此外,地理因素(Geographical Factor)有时也可能会有显著影响。

更多扩展

PESTLE/ PESTEL分析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 Leg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Demographic

STEEPLE分析Social, Legal, Economic, Political, Technological [编辑] PEST分析模型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及其发展思路[1]

所谓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保健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从政治法律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

保健品标准和规定缺失且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B276196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双氧水)但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保健品行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价格虚高等现象严重。企业在现有法规下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违规。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用到保健食品里就不能宣传了,似乎治疗作用全没了。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DA管理,自200年6月1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品的申报,同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当保健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从长期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从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年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

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从200年起,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人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3.从社会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起伏不定但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人“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人谷低。20年、200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但是到200年3月后,销售额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200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比20年增长50左右,销售额达到30亿元。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保健业的强劲势头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9%和5.%,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人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一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人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4.从技术的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

WTO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

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人世”后,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视购物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的先进销售理念。

这一切都为保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基石。

保健品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地步。

1.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保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保健品管理体制在变化,但还有三大问题。

一是行政立法滞后。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人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管理缺位。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200年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审批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而轻工部和内贸部被取消后成立的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加工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却一直没有以独立机构的形式出现。多头监管等于没有监管。在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许多既危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现象。特别是因为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致使许多保健品生产商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一些有害的假冒伪劣保健品得以流人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三是保健品生产标准偏低,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的另一问题就在于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加上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部分保健品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加之审批相对简单,市场又在迅速膨胀,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药品生产有GMP规范,药品经营有GS规范,而保健品的生产经营却无统一规范,这将成为我国保健品进人国际市场的障碍。

2.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由于保健品直接用于人体,满足和协调人体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因此,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健品企业要承担更高的社会义务。在我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各个行业都不少见,但在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有业内人士甚至质问:“在中国,你看到哪个产品过了两年,第三年还能赚钱?”企业的短期行为表明了自身经济与技术变量的近视,产品创新少,雷同现象严重、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保健企业出现非法行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为牟取短期暴利,见利忘义,胡作非为的结果。

中国保健品市场不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家的投机思想在作怪。当看到保健品有利可图之后,许多厂家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人保健品领域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使它们不可能沿着正常的经营之路走下去,而是走上了投机之途。其投机主要表现为:用不成熟或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产品投机,用高得离谱的价格进行价格投机,用高回扣进行渠道投机,用不可兑现的承诺或虚假的案例进行促销投机,有的甚至用品牌延伸进行品牌投机。

3.消费者消费观念错误

消费群体作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保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数。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是“医食同源”。民谚说:药补不如食补。即用食平病、食疗为先,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乃后命药。由于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使用的原料是相互交叉的(卫生部曾颁布过8多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物品,如枣、百合、山药、山植等),加之其功能往往都与调整人体的机能相关,因此,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目前消费者购服保健品存在许多误区。有多多益善引起中毒的现象,如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都会在未消耗尽的情况下积蓄于体内产生毒副作用;有张冠李戴,用非自然行为阻碍机体正常运行;还有孕期乱补,不但无益于产妇,还有害于胎儿等等。特别是一些食健字号的减肥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这类事件经常可见报道)。加上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偏重于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部分企业有意无意地混淆或歪曲医药科技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导致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欲形成健康理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这些观念必须在未来逐步改变。

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剖,我们还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并在PEsT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1.通过立法和修订现行法,改革保健业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主题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却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政府应该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以制度、法律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与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促成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已成为可能。因此,我国的保健品行业要有更大的增长,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重视市场规则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的名称应变更为“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即不仅要求符合卫生标准,还应符合安全标准。现行的199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法》存在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内容单薄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法律责任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机制缺位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其次,尽快修订和完善《保健品管理办法》有关条款。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品的定义。一份市场调查表明,超过87%的消费者无法正确区分保健品、食品和中草药。所以应在《办法》中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内涵和外延。二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办法》中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的条款。调查显示,超过33%的企业尚不具备自身生产条件,须委托药厂加工保健品。但目前的《办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委托加工的生产规范并增加相应的条款。

第三,进一步确立国家卫生部对于保健食品市场的核心指导地位。卫生部除严格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外,还应该确立对保健食品生产条件的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市场的整顿。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市场抽查,弘扬名优,打击伪劣,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健全执法机构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首先,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通过立法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执法机关的委托,进行统一的检验检疫,对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市场销售的所有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保健品质量国家标准的执法检查

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质量标准和法规,对于保健品市场来说,无论是在相关政策法规还是实际市场运作方面,我国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提高保健品行业生产许可的门槛,采用认证机制,由专门机构来确定保健品的质量品质。

第三,合理确定保健品价格。现在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全民保健的时代,但人们的收人水平还程很高,还不能承受过高的保健品价格,这就要求各保健品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敲开千家万户的大门。

3.更新保健品经营理念和创新保健品经营手段

保健品经营要从严谨的市场调查开始。之所以有那么多医保广告挥金如土慷慨激昂的往电视上“砸”,除了正常的本能的宣传需要,更重要的是“榜样”(标王效应及哈药等的成功)的诱惑性实在太强,让他们始终心存幻想。然而,医保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消费意识的趋于成熟,靠广告轰炸征服消费者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医保营销,必然回归理性时代。因此,目前对于大多数保健品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端正经营思想,变投机经营为科学经营,练好内功,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4.树立正确的保健品消费观

政府、企业要有效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营养观、消费观,目前保健品市场中存在的那些不和谐现象才会在发展中逐步得到改善,一个能基本满足人民身体健康需要的朝阳产业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5.扩大科技投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保健品行业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在的保健业既要加强医药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编辑] 案例二: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PEST分析[2]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全面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要求进一步增高,对改制后的建筑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在自身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外部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装饰设计单位通过对自身内外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分析模型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我们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它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列示,帮助行业或组织分析和总结相对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因素,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

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1.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

在政策因素中,政府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五”期间,我国的勘察设计行业从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产权结构和内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从市场、质量、资质、注册、招投标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

2001年初,国家建设部专门就建设装饰市场的管理发布了“关于加强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管理的意见”(建设[200l]9号),这一文件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这将大大促进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竞争的有序化。长期来看,建筑设计行业的资质管理、招投标制度、项目全程监理和工程事故追究等制度的完善将对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加入WT0后带来机遇

加入WTO无疑会给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首先,“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将逐步成为开放、平等、竞争、透明的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公平、平等的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将逐步成为国际通行规则,这有利于正规单位参与竞争;其次,随着市场的开放,将促使行业领导和执业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了解国外事务所先进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以提升专业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虽然根据现有WTO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我国对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保护时间是有限的,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在市场主体行为、服务标准、机构组织形式、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操守以及政府管理体制、行业自律程度等诸方面与国外同行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我国现有勘察设计单位12000家,年营业额为360亿元,折合43.5亿美元,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贝歌特工程公司一家。年营业额即达112亿美元,竞争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抓住我国建筑设计市场逐步开放这一时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经济(Economic)因素

1.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资规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于1995年就提前实现了一年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9年中央又作出了开发大西北的重要决策,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向西部倾斜,从而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高潮。据有关媒体资料,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中,我国己开工或计划建设的机场约60余个,其中大型枢纽机场6个,这一热潮使大型公共设施的装饰设计市场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九五”期间,上海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9597亿元,据预测,“十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左右,具体与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有关的重大项目有航空港、铁路第二客站的建设、城市景观工程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这对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示。

2.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典型特征便是城市化,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潜力,这也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空间。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70%)远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在上海“十五”规划中,上海城市建设除了市区内的市政工程配套之外,其重点在黄浦江两岸与郊区的“三城九镇”建设,总的投资规模数以百亿计;尤其是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对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三、社会(Social)因素

1.社会时尚品位水平的提高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们对环境景观的美化、对装饰装修的品位变化上,甚至是对时尚的追求上。据有关报道,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0m^2,比1999年扩大近2m^2,住宅装饰已成为时尚。我国目前从事装饰工程的队伍己达600万人,其中400万人从事家居装饰,这一市场已不容忽视。

另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新建住宅的“菜单式全装修”试点管理工作,争取在二、三年后逐步取消毛坯房,实现商品住宅的即买即住。这一趋势必将提升家居装饰对大的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的吸引力,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化和商品住宅的分级消费,这一市场将细分为不同的消费层次。所以,装饰设计行业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适时切入这一领域,比如高档商品住宅、别墅等的装饰设计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

3.2人才流动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活力市场经济中要求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必然离不开人才市场的具体状况。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执业人员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员,面对的人才市场属于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有压力也有动力。目前,由于人才流动尚不是十分通畅,而且由于专业面较为狭窄,我国的整个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本身发展时间不长,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本身相对就较少,人才市场的来源无法提供直接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员。因此对于装饰设计企业而言,培养和留住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技术(Fechnologieal)因素

1.信息技术将成为行业腾飞的引擎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集中的同步的工作方式将被分散的、不强求同步的方式所替代。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购物、领取工资、存取款等活动也要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一位从事新兴互联网企业研究的专家曾经断言:再过若干年,将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可见信息技术带给企业或者非企业组织的变化将会是革命性的。建筑装饰设计企业作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组织,必须迅速适应这一技术变革,在工作模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并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变革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

目前,信息技术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大多为施工图、电脑效果图的制作,预计通过电子商务模式,网上建立虚拟设计企业,跨空间与时间进行网上讨论、交换设计方案,高效率地协调工作已接近现实。另外装饰设计从最初构想到最后成品展示,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一大进步和重要表现手段。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将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设计师向有关专家和社会公众表现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信息技术将成为装饰设计企业有效率的竞争手段之一。

2.新材料的应用使行业发展前景花团锦簇

未来的装饰装修材料将不仅满足对建筑的装饰功能,还要满足建筑物的节能、舒适等特殊要求。装饰装修材料将更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净化、优化空气,吸声、吸波,调节温湿,防菌防霉等)、可再生、可循环、可就地取材研发。

因此,装饰装修材料的大家庭中将不断增加一些新面孔,大体分为三类: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该种材料不仅注重材料本身的性能,同时力求在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

出于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求,最终将迫使目前还在大量用于室内装修的含有有害挥发气体的产品被淘汰出局。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调整产品结构,对自身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按新标准、新要求选好原材料,调整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推动行业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反过来,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功能要求又将拓展装饰装修材料更具环保功能,引领装饰装修材料新的发展,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的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从设计理念上对设计人员形成了更多的启迪。

[编辑] 案例三: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PEST分析[3]

1.政治环境

伴随着世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逆向物流在实践运营领域和管理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资源枯竭威胁的加剧,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在众多工业化国家中,废品控制已经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焦点问题。而且对使用过的产品及材料的再生恢复,已逐渐成为企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关键力量,因而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强制立法,责令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要求他们回收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或包装物品等。如德国1991年颁布的关于包装材料的条例中,要求厂商回收所有销售物品的包装材料;荷兰则要求汽车制造商对所有废旧汽车实行再生。对于废弃品的处理,其成本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政府立法的强制执行,很少企业会愿意承担这样一笔费用。在产品所有权已经转移的情况下,政府通过立法以迫使企业对产品负起责任,这直接促使了近年来逆向物流的迅速发展。

在国际社会环保要求的大环境下,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废旧产品的处理问题。加强了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国内立法,其中有许多法律法规与逆向物流有关,如《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此外,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曾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自2000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废电视机及显像管、废计算机、废显示器及显示管、废复印机、废摄(录)像机、废家用电话等11类废旧电器。

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尝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04年1月13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3月15日发布了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拉开了中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序幕。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部门环境执法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环保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包装工业、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中的生产企业必将面临污染达标排放的巨大压力,实施逆向物流将成为其未来发展中提高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2.经济环境

在中国经济保持较平稳发展的情况下,GDP仍然保持8%以上增长率,中国的实体经济不会产生激烈波动。宏观经济的变化不会影响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只会带来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服务出口的需求将有一部分逐渐被服务内需所取代,能够快速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有望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获得发展先机。为缓解金融危机引起的出口下降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并实行适度放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加速迹象,尤其是国家出台4万亿的刺激方案,直接促进基础建设步伐的加快,并形成对下游产业及物流产业的重大影响。而且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企业、政府、个人的收入仍然增加较快。

面对以上经济环境,逆向物流的机会与挑战并存。产品生命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这种现象在许多行业都变得非常明显,尤其是计算机行业。新品和升级换代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市场,推动消费者更加频繁的购买。当消费者从更多的选择和功能中受益时,这种趋势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消费者使用更多的不被需要的产品,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包装、更多的退货和更多的浪费问题。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增加了进入逆向物流的浪费物资以及管理成本。面对这日渐强大的消费者群体,在以服务营销为主导思想的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战略中,许多公司都将逆向物流看成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企业通过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物料的消耗、挖掘废旧物品中残留的价值,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改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社会环境

当前,在科学技术的有力推动下,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然而对自然界强有力的征服与改造,却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生态破坏和气候反常等一系列全球性的严重危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此,人们开始追寻理想的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业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持久地实现福利增长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于是,循环经济概念应运而生。循环经济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以3R为准则,即减量(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能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在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的今天,物流业的发展也将顺应这一要求。逆向物流的出现也弥补了正向物流单向运作模式的缺陷,有利于减少不恰当的物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处理产品的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明显的提高,积极主动参与环保成为大众的心声。同时2006年“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关注日益升温。“绿色奥运”理念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公众愿意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而企业的绿色物流策略则会充分适应这一趋势,从而迅速全面地占领这一市场。将逆向物流融入到绿色物流中去,促进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促进逆向物流理念在全社会的传播、促进全社会物流的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技术环境

从技术层面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就一直注重创新环保新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功效。节能环保新技术在广泛的领域得以应用:绿色食品和药品的包装,汽车替代能源,天然气,石化,金属,高密研究,建筑等。同时,从农业到工业的各个领域鼓励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相关的研讨会、博览会、成果展也在各地进行。可以说,在环保领域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激励机制。因此,技术环境也为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提供了保证。

集中式回收处理中心的建立。集中式回收处理中心作为处理回收物资的第一个节点,具有强大的分类、处理、库存调节功能。回收中心通过强大的分类功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将回收物品分为能再次出售的、能修理后再次出售的、无法再利用的,并作出不同的处置决策。能再次销售的立即返回分销体系,能再加工后出售的进入再加工阶段,无法再利用的则拆解,提炼出有用的原材料,包装材料返回给本企业或供应商,通过统一有效的处理过程,能加快处理速度,实现从回收物品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此外,回收中心能够有效减少销售部无法销售的库存产品,结合生产计划和市场需要,对多余的库存,进行重新调配和销售,并且与生产计划结合,有效降低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借助于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降低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

利用信息技术及完善的信息系统,对逆向物流从入口到最后处置的全过程进行信息跟踪和管理,能显著缩短逆向物流处置周期。如利用POS、EDI技术和射频技术自动采集回流物品信息、自动归类,直接跟踪回流过程;通过对回流物品原因及最后处置情况进行编码,并统计回流品的回流率、再生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有利于对逆向物流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此外,基于EDI的信息系统还能实现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之间共享退货信息,为企业提供包括质量评价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类营销信息,减少逆向物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退货在最短时间内分流,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6.华侨大学的PEST分析修改版 篇六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下面我们用PEST分析模型对华侨大学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P)

支持和帮助海外华侨子女学习汉语,传承中华文化,既是为侨服务、涵养侨务资源的需要,更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实行华文教育是实现中华文化传播,呼唤华侨爱国之情的有效途径,最近几年国家对华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大学实行华文教育,而华文教育是华侨大学的主要优势,华大是对海外华侨展示中国的最好窗口,这对于华大的发展是最好的政治优势。

1984年10月04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办好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报告》,报告指出

一、两校要面向海外和港澳地区,积极扩大学生来源。两校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华侨、港澳、台湾和外籍华人青年。

二、两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海外具有吸引力,必须大胆进行改革。两校应与国内其他大学有所不同,在专业设置上,要从适应港、澳、台和国外就业的需要出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三、扩大两校的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除学校规模、总体规划、经费总额和人员编制总数由我办归口管理外,其他方面尽可能地由学校自主解决。

四、对两校工作的管理分工两校的发展规划、人员编制等,由学校提出,报我侨办协商商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确定。2009年1月23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表《关于华侨子女回国接受教育相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通知指出华侨子女在其国内监护人户口所在地就读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应当视同当地居民子女办理入学手续,依法享受免缴学费和杂费的权利。接收华侨子女的学校,要制订措施,积极做好华侨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关心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设立针对华侨子女的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这位华侨子女提供了极大的优惠条件,有利于华侨大学面向海外招生,华大可以抓住机遇,扩大在世界华侨心目中的影响力。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务院侨办发出的通知,2013年秋天,我国将对已录取到国内普通高校学习的海外华侨学生,执行与国内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我国长期实行的华侨学生与国内学生学费“双轨”即将合拢。

学费比以往至少节省1/2

按照新的收费标准,华侨学生的学费将大幅下降。在华侨大学,就读本科的每名华侨学生原来年均学费约为8800元,按照新的收费标准,每人每年可节省一半左右。除向下调整学费,国家还将对华侨学生增加奖(助)学金投入。这将会增加华侨大学对海外华侨子女的吸引力,有利于扩大华大在海外的招生规模,对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的政策措施在给华大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华大过于重视对外的华文教育,但是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在中国国内大学中的整体排名靠后,华大的教育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二)经济环境分析(E)

2010年7月5日,国务院侨办与泉州市举行签约仪式,继续共同建设华侨大学,这是国务院侨办与泉州市签署的第四轮共建协议。根据第四轮协议,国侨办将继续按照中央直属重点建设高校的标准对华侨大学注入经费,并逐年有较大增长;泉州市将在今后5年内每年安排1200万元支持华侨大学办学,并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校地合作等方面有更多新的举措。

2011年1月26日,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与厦门市市长刘赐贵签署共建华侨大学协议,促进双方携手共建华侨大学。根据协议,今后五年内,国侨办每年安排4000万元人民币专项经费,厦门市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签署新一轮共建华侨大学协议,今后五年,国务院侨办每年安排8000万元人民币、福建每年统筹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华侨大学建设发展。自1996年起,国务院侨办携手福建共建华侨大学,迄今签订三轮共建协议,分别从资金、政策给予华侨大学大力支持。本轮是第四轮共建,共建时间为2011-2015年,国务院侨办与福建均加大对华侨大学的支持力度。

国务院侨办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华侨大学的发展规划。“十五”、“十一五”期间,分别制定了华侨大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认可,并得到国家8亿多元的基建投资。现在华侨大学已形成了泉州、厦门两个校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除了国务院侨办、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每年对华侨大学的资金扶持和资助外,海外华侨、学校校友等慈善人士也纷纷为华大捐款,支持华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自1963年收到第一笔华侨捐赠起,截至2010年校庆前夕华侨大学共接受华侨捐赠117项,捐资总额达2.6亿元人民币。其中侨捐建筑59项,奖教奖学金43项,其他侨捐项目15项。

2004年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动工建设,该校校董热情支持,纷纷捐款捐物:郑年锦先生捐资100万美元兴建图书馆;陈进强副董事长支持其妻子妻妹合捐600万人民币兴建国际会议中心;杜祖贻校董捐资110万人民币和收藏的价值约200万人民币的珍贵文物兴建文物馆等等。

2010年华侨大学50周年校庆期间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热心捐资,一共获得捐资近1亿元,华侨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郑年锦、林广场、陈捷中和华侨大学董事柯伯诚先生捐资1000万元以上。

2012年12月1日,华侨大学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建泉州举行,华大校董们慷慨捐资,捐赠5410万元人民币以及1500万元港币,用于华侨大学各项事业和设施建设。

2013年10月23日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与校友魏腾雄签订捐赠协议,后者将向母校捐资一千万元人民币,用于兴建华侨大学体育馆。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校友和学校董事的捐助,为华侨大学奠定了宏观的经济基础。在华侨大学的微观经济方面(学费等花费方面)华大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就我们11级学生而言,我们每年的学费为4100元,四人公寓住宿费为1500元/年,这个费用在全国的大学当中很有竞争优势,而对于海外华侨回国接受教育,费用也很优惠。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华侨大学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是不同宗教文化的聚集地,宗教信仰自由不受约束。泉州市一座生活节奏较慢、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底泉州被评为东南亚文化之都。泉州人以闽南语为主要语言,普通话为第二语言,闽南语晦涩难懂,外地人到泉州根本无法理解闽南语的意思。泉州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拼搏精神和文化,爱拼才会赢是对泉州人的最好的描述,因为这种拼搏的精神,泉州孕育了一大批顶级的世界富商。

下面将华侨大学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进行分析,“一校两生并存”是华侨大学的特征,目前,有来自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六百九十五名境外学生活跃在华大校园。不同政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的学生在同一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使华大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特色,散发着多姿多彩的诱人魅力。

在华大校园,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境外生文化活动,譬如境外生文化艺术节、境外服饰展、境外生圣诞晚会,马来西亚文化节等等,文化的融合、心灵的沟通使所有华大学生和谐相处,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穿上各自的传统服饰,跳起民间舞蹈,烹调各地的特色小吃,凑成一桌“联合国”宴,既精彩纷呈又其乐融融;每年的中外师生迎新年晚会,都成为多元文化交流和展示的舞台。

篮球文化是华侨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活跃在场上的境外生队员外,充满异域风情的拉丁操、菲律宾顶杯舞、竹竿舞、印尼风情舞、爱尔兰彩虹舞、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等中场表演,成为中国大学生篮球赛场上的亮丽风景,华侨大学赛区因此被称为最富激情与梦想的赛区。

多元文化的交融是华侨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则是该校文化建设的主导。根植于华侨文化的华大校园文化,正是传承了艰苦奋争、团结互助、爱国守法、对异域文化宽容的优秀民族精神。

(四)技术环境分析(T)

7.物流行业pest分析 篇七

基于PEST模型对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相关变量分析

PEST模型分析是对企业或行业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 它建立在P (Political) 、E (Economic) 、S (Social) 、T (Technological) 四个基础因素之上, 并可演化出其他相关模型。现将其引用到新闻传播学领域, 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背景作相关探讨。

第一, 政治层面 (Political) 。

方针政策。“三贴近”思想的提出为关注民生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它要求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报道应该关注实实在在的人, 关注老百姓的生活, 注重发挥新闻价值, 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要使新闻信息具有亲和力。变“传者中心”为“受者中心”,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的提出, 是对“三个代表”的继承与发展, 党和国家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民思想的提出体现着对人的终极关怀, 社会利益不再单独被强调得无以复加, 取而代之的是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 老百姓的事情被放到重中之重。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宏观环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政治文明的健全, 需要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来保驾护航。“政治上,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要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决策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 十五大报告也要求实行依法治国,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不应有任何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中的政治自由空间和权利行使空间, 人们的诉求有了更畅通的渠道和制度化的保障, 而媒介监督这种治理技术也越发受到重视, 对老百姓的思想动向、衣食住行等有了更多的关注。

政治风险的规避。新闻媒介一方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另一方面拥有经济产业属性。区分开来很有必要, 否则容易导致舆论引导发生错误。新闻媒体是国家最重要的宣传工具, 肩负着“耳目喉舌”的上下通传功能。电视媒体作为最重要的宣传媒介, 因其无可比拟的广泛影响力而受到高层关注。以时政新闻为代表的硬新闻更容易涉及敏感问题, 容易出现错误, 而一旦被电视媒体报道出去, 所带来的蝴蝶效应难以估量。而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多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 诸如邻里关系、假冒伪劣、家长里短等话题, 较少涉及重大政治问题, 因此, 它可能触碰政治底线的机会较小, 电视民生新闻也更加受到各大电视台的青睐。

第二, 经济层面 (Economic) 。

经济体制、市场意识。十四大的召开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发展模式得以正式确立, 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 在经历计划经济的阵痛后, 传媒纷纷意识到市场的巨大潜力, 媒介经济属性得到广泛认可, 媒体不再如计划经济时代般享受全额拨款, 行政配置, 转而成为事业单位, 实行企业化管理。没有了足额的资金来源, 只能向市场要效益。

垄断与竞争是一对相生相伴的概念。竞争催生垄断, 反过来垄断也加剧了竞争。央视凭借其独特的政治资源优势而一家独大。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 各级电视媒体纷纷实行改革———关注民生。在商业经济环境下, 商业竞争屡见不鲜, 商业经济也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各个角落, “通过收视率这一压力, 经济在向电视施加影响, 而通过电视对新闻场的影响, 经济又向其他报纸, 包括最‘纯粹的’报纸, 向渐渐地被电视问题所控制的记者施加影响。同样, 借助整个新闻场的作用, 经济又以自己的影响控制着所有的文化生产场”。 (4) 因为天然的接近性使老百姓乐于关注民生新闻, 电视媒体把这些受众群“卖”给广告商, 广告商再把经济利益让渡给电视媒体, 电视媒体收视率上升了, 广告投放增加了, 收益自然也随之增加, 使得这一双赢的经济模式坚定了媒体将电视民生新闻做到底的想法。

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 (5) 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由“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推动的,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为城市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为民生新闻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受众群。电视民生新闻牢牢定位于城市中生活的人群, 他们具有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和购买力, 因地缘影响而更具亲近性。

另外, 城市化也为民生新闻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从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来说, 诸如房价高涨、就业压力巨大、就医不便、环境污染等都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除这些表面现象外, 城市化带来的深层次影响更成为深度报道的来源之一, 例如, 城市要发展必然面临征地, 由征地给农民带来的生活困难值得深思。此外, 诸如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泛小城镇化”等现象也值得探究。这些与民生相关的话题都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 社会文化层面 (Social) 。

社会矛盾的加剧与既有权利回归的呼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体制的转型, 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受到挑战、利益分配格局也面临波动。人们缺少对矛盾的认知, 又无法及时获得可供咨询的对象或参照, 思想开始出现波动, 开始对政府产生不信任, 思想游离于官方意识形态之外。继2003年非典以来, 政府表现出的种种不作为, 信息披露机制的严重残缺, 导致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从而形成信任危机。随着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媒介获得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 人们的自由空间也越来越大, 媒介运用监督能力的范围越来越广, 人们开始寻求对自我的关注, 强烈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 获得更多的信息。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民众“发声”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 更促使知情权、话语权的权利需求加大。

电视民生新闻诸如一股清新之风, 它关注百姓生活、关注时下热点, 给予老百姓充分的表达权和信息知晓权, 毫不掩饰社会各种矛盾, 人们感觉到了屏幕中出现的很多“我”, 与自己有着相似的经历与体会, 语言生动幽默、形式活泼多样, 自然对电视民生新闻倍加关注。

世俗化的演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开端和发展与电视的平民化进程同步,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这时的中国文化开始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 这一转型最早在影视界得到反映, 当时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剧的热播开启了“平民生活大合唱”之门。 (6)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政治意识形态主导的“精英文化”向市场经济主导的“大众世俗文化”转化, 从1993年开播的标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东方时空》, 到以“说新闻”为表现手法的《元元说话》, 都彰显着由英雄主义到“平民主义”的过渡。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权的去精英化和可接近性, 让大众文化成就了新的语境, 实现了受众本位的理性回归、内容选择的民本倾向, 而电视民生新闻正是最佳的表现形式。

人文精神的世俗化演进是世俗化的另一表现。所谓人文精神, 从哲学层面上讲, 它是对人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 (7) 人文精神在计划经济时代“第一次冲破了‘文革’的文化大革命专制主义的桎梏, 第二次则是赋予电视以大众传媒的本来意义为表征, 实现了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完美结合。 (8) ”标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东方时空》栏目敲开了人文精神世俗化的大门。就这样, 以关心人、表现人为特征的人文精神通过电视这一独特形式得以体现, 而电视人文精神的确立与弘扬, 恰好是通过世俗精神的渗透加以彰显的, 两者相得益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 人存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次中逐级递升。新闻报道的最终接受者是人, 人除了对信息的需求外, 也包含对精神的需求, 而人文精神恰好体现了对高层次精神的需求, 是属于需求层次的高级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凭借其高度的亲民性和人文关怀,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第四, 技术层面 (Technological) 。

技术的进步为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平台。民生新闻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 而新闻具有转瞬即逝性, 这就需要及时跟进。DV小巧便携, 设备兼容, 可以随时跟拍, 加之相对其他大型电视设备价格便宜, 很快成为电视媒体的宠儿。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各种数字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博客等视频新媒体为DV开辟了多元化道路, 为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SNG车的运用, 使得终端传输更为快捷, 突破了原有的地形与区域限制, 使各传媒机构能够经济迅捷地采集和转播突发性以及重要的新闻事件。

3G技术的发展, 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利用3G传输技术应用于电视新闻直播, 不但可以弥补目前的卫星传输、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系统都存在的造价高、系统庞大、操作复杂, 难以满足直播联盟异地多点的技术布局的不足, 同时也可以使电视直播设备更加轻便, 直播工作范围更加广泛。 (9) 它能够处理视频流、图像等媒体形式, 实现全球无线漫游, 提供数据的高速传输, 使得民生新闻的直播规模得以扩大, 直播形式也有新的变化。3G还未普及, 4G已开始悄然进行, 它的数据传输速率极高, 是3G的数倍, 此外, 在通信方式、智能型、兼容性、增值服务上有更多的优势。相信在信息时代, 现代技术的发展将使电视民生新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易于接收。

参考文献

[1]韩泽:《民生新闻小札》, 《视听界》, 2004 (1) 。

[2]龚晶:《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与突破——以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南昌大学, 2010年。

[3]甘敏求:《电视民生新闻对公众话语空间的构建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4]布尔迪厄[法]:《关于电视》,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5]李文溥:《关于城市化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 《福建改革》, 2000 (8) 。

[6]彭焕萍:《中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趋势》, 《当代传播》, 2005 (5) 。

[7]赵智:《论新闻传播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双月刊) 》, 2004 (6) 。

[8]时统宇:《中国电视世纪悖论: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 《新闻传播学前沿》,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8.物流行业pest分析 篇八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PEST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快速路,民办高校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民办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我们要正确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先进性作用。因此,开展好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是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

1 PEST模型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PEST分析是利用环境扫描分析总体环境中的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与科技(Technological)等四种因素的一种模型。本文基于PEST模型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视角分析当前影响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各种客观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应对策略。绝大多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有声有色,也存在着跨党支部交流少、形式单一枯燥、缺乏热情、经费不足、党员分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广泛存在导致了基层党支部整体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增强。

2 PEST模型分析

2.1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政治法律环境要有各类政治利益集团、政党性质、政策制度等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章》的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就明确规定党的基层党组织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来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党性等。

(2)基层建设。《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好地维护了民办高校的和谐稳定,这些规定都从组织设置、基本职责、班子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2.2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经济环境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形式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经济形势。目前我国经济总体形势运行稳中有进,经济形势变化促进了党的基层党组织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方法的改变。

(2)增加投入。许多地区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内关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党员培训、组织活动、基层困难党员帮扶关怀等的投入,增加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2.3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cultural Factors)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有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口因素、文化传统等,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根植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热土,掌握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有利于树立基层党员的“三观”和提升基层党员的政治觉悟。

(2)社会因素。各类负面社会思潮冲击了基层党员的思想信念,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了基层党员强化了对自身需求的关注,等等。

2.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主要指当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技术变迁、技术转移、技术商业化速度、技术突破、国家支持力度等都会对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不外乎以下二点:

(1)通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手机短信、QQ群、微信群、微博等信息互通方式对基层党组织生活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党员网站。很多基层党支部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对基层党员开展教育、集中管理、开展组织生活等,基层党员通过网站关注自己的热点和建言献策,逐步参与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

3 应对策略

民办高校要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就要抓住民办高校特点,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对策。

(1)强化指导。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必须明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联系基层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才能提高实效性。

(2)跟紧时代。民办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网站、微信、移动电话、微博等信息交流渠道,探索多样化、交互式、现代化和立体化的交流平台,注入新气息和活力。

(3)把握细节。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把握好组织生活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强化组织生活的针对性,重视并解决组织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实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涵,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4 结束语

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和民办高校全体党员积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休戚相关,它是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并直接影响着基层党员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民办高校只有根据其自身特点,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新渠道、新形式和新载体,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才能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推动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PEST分析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8057.htm?fr=aladdin,2014-03-11/2014-08-30.

作者简介

李源泉(1976-),男,安徽省和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上一篇:南京房产抵押借款下一篇:独立女人正能量晚安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