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2024-08-17

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9篇)

1.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篇一

如何加快卫星城镇的发展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调研报告

一、现状

伊宁市位于伊犁河谷地区中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南北长52.8公里,东西宽35.3公里、呈L型,行政界限总长度298.97公里,总面积675.54平方公里。

根据伊宁市市域总人口45.92万人其中,乡镇人口17.46万人,市区人口28.46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总人口)为61.978%。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35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49%,汉族占35%、回族占7.5%、哈萨克族占5%。下辖8乡、1镇、1场,耕地总面积23.15万亩。目前,伊宁市全市仅有一个建制镇---巴彦岱镇,市域城镇分布密度较低。

按照伊宁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论证,依托伊宁市跨越式发展的前景,整个伊犁河谷的人口都有很大规模的向伊宁市转移,到规划末期2025年伊宁市域将有120万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会使城市用地空间膨胀,城市周边的乡村、城镇逐步被城市吞并,随之而来的城市问题(城中村、环境污染)也将会日益明显。

国际上一些国家城市化的历程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50%的时候,城市的分散作用开始超过集聚作用,将会出现城市人口和产业向城外净流出和扩散的现象,主要是流向离城市中心地区 不太远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郊区,如大城市郊区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镇。

2009年伊犁州统计数据得出,伊宁市人均GDP已经达到2558美元。这说明伊宁市目前提出要强化卫星城镇和小城镇的建设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实力,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卫星城镇镇已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有效疏散市区的人口与环境容量的压力,改善市区生态环境;输出中心城市的先进科学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生产力快速发展;可以疏散城区人口,控制市区人口发展规模;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市中心区、近郊区、卫星城镇镇、远郊区等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二、存在的问题

1、城镇等级规模呈典型首位分布,缺少中间层次城镇类型,支撑体系不完善。伊宁市市域仅有一个市区,一个建制镇,市域中心城区首位度高,整治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市区非农业人口28.46万人,而巴彦岱镇镇区非农业人口仅1万余人,中心城镇缺位,城镇发展缺乏层次性、系统性、递进性体系结构。

2、中心城区综合职能尚不完备,整体有待进一步全面提升。长期以来,伊宁市整体定位于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旅游商贸型城市,城市工业发展乏力,第二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工业企业 2 整体竞争能力不强。虽然城市部分单项服务功能较强,但城市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城市综合职能尚不完善。

3、现有小城镇规模偏小,前期规划缺位,无明确发展方向。目前伊宁市仅有巴彦岱镇一个建制镇,且镇区面积较小,镇区非农业人口仅有1万余人,且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缺欠,规模效益难以发挥。长期以来,建制镇的发展完全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自身缺少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区发展方向不明确,产业配置存在较大程度盲从性。镇区仅兼负农贸集散与行政管理中心职能,对周边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4、村镇分布零散,中心村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弱。伊宁市“八乡一镇”下辖4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283个村民小组),2009年全市乡镇人口17.46万人,市域村庄分布密度(自然村个数/市域总面积)为22个/百平方公里,村均人口1071人(约230户左右)。从伊宁市域村镇空间分布来看,近郊地区村镇密度明显高于远郊,村庄整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村级经济发展缓慢,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具备中心村发展优势的村庄特色不突出,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中心村的资源聚集功能及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5、市域内近郊乡镇发展迅速,后继力量强劲。尽管市域内城镇规模偏小,城镇体系首位分布特征明显,但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市区近郊乡镇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 势头。G218沿线乡镇有着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地缘优势,随着基础相对较好,是人流和物流集散之地,吸引力和辐射力明显强于边远乡村,发展优势较为明显。毗邻中心城市的巴彦岱镇、汉宾乡、喀尔墩乡、塔什科瑞克乡、达达木图乡等乡镇近几年均保持较高增速,相对于市域其他乡具有绝对优势。

6、远郊乡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建筑档次不高影响了城镇建设的整体形象。乡财政困难、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城镇建设后腿。具有中心村地缘优势的村庄拆迁成本高,土地价格一时又上不来,将会影响建设进度。管理制度和城管队伍不健全或处于空白状态,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乱拆乱建,环境污染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意见和建议

1、根据伊宁市建成区的发展现状分析,对于建成区周围的乡镇巴彦岱镇、汉宾乡、喀尔墩乡、塔什科瑞克乡整个乡镇、达达木图乡靠近市区部分建议采取“撤乡建居”,逐步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对于远郊乡托格拉克乡、潘津乡、英也尔乡建议采取“撤乡建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2、由于伊宁市的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问题),建议应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 4 盲目建设。如城市发展区内的村镇应该按照城市更新改造的方式进行,周边远郊的村镇应以基础设施改善为主。

3、卫星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卫星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例如以发展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卫星城镇经济发展。又如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卫星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卫星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卫星城镇经济发展。

4、实施建设卫星城镇和中小城镇,必须要改变人口聚集为产业分工。卫星城镇和各类城镇的发展必须强化以产业做依托的思路。如果没有一定产业为基础,要把全市的农业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非常困难的。卫星城镇和中小城镇做大产业规模,也是提升伊宁市产业规模的潜力和空间。发展卫星城镇和中小城镇的产业,需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引导分散在乡镇中的企业向卫星城镇镇转移,更应从全市宏观角度去解决农业产业化的协调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服务,引导他们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要注意发展有特色的城镇,变全能城镇为特色城镇。城镇的魅力不在其大而全,而在于其有特色和强项。、5、建设卫星城镇和中小城镇,要避免盲目扩大城镇规模。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必然要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进入城镇。伊宁市再过20年全市城市化人口的总规模要达到80%以上。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值得很好研究。据测算,目前全国平均每进入城市一个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1.45万元,公共支付成本1.05万元,总计需要支付社会总成本2.5万元。相对全国而言,伊宁市每一个农民进入城市所要付出的社会总成本将要高于这个平均水平。要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必须要把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重点放到中小城镇上,依靠这些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来吸纳农村人口,这是伊宁市城市化过程中的基本渠道。另一个方面,需要研究卫星城镇镇的就业问题。目前伊宁市城镇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如果过快地将农村人口盲目地吸引到城镇中,将会进一步加剧城镇就业的压力。因此我们不能指望靠废弃户籍制度来解决城市化的问题,还需要很好地运用户籍制度,有秩序地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同时要积极采取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卫星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卫星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6、加快卫星城镇建设,必须提高卫星城镇镇和中小城镇的服务水平。目前卫星城镇和中小城镇的服务水平不高,是制约伊宁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把提高服务水平放到与其他硬件建设一样的重要地位。要加快卫星城镇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卫星城镇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过于超前,否则就会使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很高。要尽可能多地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成本,进而使农民进城的成本降低。要注意加强卫星城镇镇的教育、医疗设施建设,特别是通过对各种教育、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中小城镇的服务水平。

7、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应集中力量重点抓好1-2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卫星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2.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篇二

1 当前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规划随意更改

法律中有明文规定, 城市规划政策不能因某些领导的改变而随意变更, 更不能因为职位高的某个人的意愿进行改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仍然有一些领导为了私利无视城市规划的法律效力, 盲目的认为规划并不重要, 加上对业绩的追求, 要求规划责任人按照其个人意愿对规划要求进行修改, 更有甚者利用手中权利强制规划部门更改已经得到上级部门批准的规划内容, 有些领导还会为了一些有利可图的项目, 忽略城市规划的意义, 随意批复土地。这种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城市规划, 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2 城市建设不按规划许可进行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房地产开发领域, 开发商为了尽可能谋取利益最大化, 在未经过规划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违反建设许可进行建设, 改变土地用途, 变更已经获得批复的规划, 更有甚者私自采取刻录公章、更改公文等方式对已有许可进行伪造。

1.3 未取得规划许可就进行建设工作

这种建设方法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众多违章建筑的产生, 主要就是因为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进行私自的开发建设。这一问题是在我国出现的普遍现象, 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顽疾, 令城市规划者对这些问题及随之产生的一些问题头痛不已。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即将拆迁或者城乡结合部等归属不明确的区域, 它们虽然拥有城市规划建设许可, 但这些建筑的结构多数多于规定结构, 以在出租或营业中谋求更多利润。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破坏了城市规划的结构, 使城市的安全、生态、治安和社会等环境存在隐患, 致使城市脏乱差。

2 存在城市建设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受利益驱使

一些领导片面地为了政绩或私人利益, 不顾城市规划的真实需求随意更改规划, 更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不惜违规操作, 再加上农民的城市规划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 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就随意进行扩建。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老旧房屋的拆迁量不断增加, 许多居民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不惜铤而走险私建乱建, 加上城市的规划不足、安置工作进展较慢, 助长了违章建设的风气。

2.2 滞后的立法体系

虽然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政策相继出台, 对违规建筑有所规范, 但是现在的法律中并没有对违规建筑有明确定义, 人民并不知道其法律地位, 甚至一些地方机构与立法中的规定还有冲突。立法存在障碍直接导致执法过程存在阻碍。

2.3 监督管理不到位

虽然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机构是规划主管部门, 但是现行的规划管理体制很难纠正领导们在思想上的偏差, 难以落实指导和监督的效力。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执法的力度却没有相应加强, 直接造成了规划执法的软弱无力。其次, 进行违法违章建筑相关责任人的查处对相关人员的利益影响较大, 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范围较广, 人数较多, 一旦处理不妥当就会造成一些恶性事件, 使得查处工作很难冲破阻碍取得进展。

3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

3.1 实行对规划部门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体制和公民参与机制

首先, 完善政绩评价机制, 丰富评价内容, 根据各地区对城市规划等办法的实施情况对各级政府及官员进行考核。其次, 强化城市规划责任制, 对要求按职务权利高低随意改变城市规划的官员, 不论是否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都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最后, 是强化人民群众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让人民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中去, 并对规划起到监督的作用。城市规划工作是一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动, 在尊重专家的权威性的同时, 更要从人民入手提高参与意识。政府管理者同时也要表现出明确的态度, 鼓励市民参加到城市规划工作中来, 实现规划的公开化, 达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平稳有序推动城镇化的目的。

3.2 完善城市建设规划立法

目前的违规建筑正处在法律的盲区之中, 虽然受到法律的制约, 但房屋的建造者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强拆进行暴力反抗, 使得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就要求在城乡规划办法中还应该更加明确的定义违章违规建筑, 从而能更方便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 政府还应该从以下方面完善配套的制度和措施:首先, 完善违法违规建筑登记措施, 做到事实明确。其次, 完善规划、审批等流程方面的规章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的弊端。最后, 还要建立和健全违规违章建筑鉴定规范, 用统一标准界定, 不偏不倚。

3.3 加大对违章建设的管理和处罚力度

违规违章不是单一的个别现象, 而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这时候政府就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带领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单位切实进行综合治理活动, 落实相关责任。第二, 在原则上不影响规划的违章建筑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 免于处理, 对却有特殊情况的违章建筑暂缓处理, 其余各种违章建筑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清理。其三, 还要加强规划计划的透明性, 全民增强法制意识, 完成城市规划的目标。

结束语

通过对十八大的理论学习, 我们更能意识到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对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 但是在政府的重视下, 不断改进城乡规划法, 加强监管力度, 普及城市规划意义, 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全民参与, 一齐规划城市的繁荣景象。不仅改善了城市的面貌, 更能改善民生, 发展经济, 最后达到全国的繁荣富强。

摘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就成为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但是违反城市建设规划的现象层出不穷, 这就暴露出城市规划中是存在问题的。通过研究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 以便对城市规划管理提出更切实有效的措施, 使城市及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恢复和谐。

关键词:城镇化,加强,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耿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7:35.

3.项目支撑,推进临武城镇化建设 篇三

临武县居湖南最南端,处于“楚头粤尾”,是一个“三山两水一盆地”的山区县,也是湖南省的“南大门”。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贮量的矿藏9类50多种,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12处,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和“煤炭之乡”,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特种非金属矿物,其中“香花石”享有“国宝”声誉。农产品特色鲜明,临武鸭是全国八大名鸭之一,香塘鱼是清朝贡品,临武香芋、红心桃、甜枣、乌梅等农产品独具临武特色;人文景观丰富,有号称世界第一的天然仰天大佛以及龙洞烟云、东林胜景、西山霁雪、挂榜晴岚等八大名胜景观,徐霞客、韩愈、米芾等文人墨客曾驻足临武,留下了不少人文墨宝。

临武县中部地区比较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单一,财政增长对矿业依赖性过大;现代交通欠发达,对外通道不畅,内部交通网络不完善,制约着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对接的步伐。同时,由于多年来的粗放式矿业开发和加工,导致森林覆盖率逐步下降,环境污染较严重,个别地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按照山水生态县域目标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改善城乡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临武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武依托自身优势,制定了以县城为中心,以武水、金江、香花岭、岚桥等中心镇为基点,沿S214线、临连公路轴向带状发展,“一个核心二条轴线加一环线”逐级放射的城镇空间结构网络,按照山水生态县城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84亿元,拉动GDP7.4个百分点,规划区面积由11.7平方公里扩大到2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0.2%,县城区面积扩大至5平方公里。

一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注重强化镇区功能,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突出发展特色。千方百计做活城镇存量地产文章,搞好土地招标、拍卖,使城镇沉淀的自然资源变成滚滚财源,近年来,通过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实现土地收入6180万元;通过环卫站所拍卖、公交线路营运权拍卖、城市桥梁命名权拍卖等形式,今年来共盘活变现建设资金200万元。全面实施“城镇园林化、村庄园艺化”绿色工程,做到乔、灌、花、草科学搭配,实行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景观效果,通过多形式有序、合理的开发活动,打造了河滨风光带、晴岚广场、博文苑等一批精品绿化工程,目前,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

二是加强发展硬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加快交通建设,打通对外通道,完善县乡村公路网络,改变临武交通落后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快与珠三角经济圈对接夯实基础。目前临嘉二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临桂公路已通过工可评审,临连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通乡公路改造工作全面实施,5条通乡公路和8条通村公路已全面动工。大力发展小水电,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完善供电网络,努力降低工业用电价格,现已成为全市工业用电价格最低的县,有力地促进了加工业发展。

三是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把生态观念广泛融入各项建设之中,结合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对城镇周边荒山荒地进行绿化;加强对受污河流的综合治理,采用水式充填法处理小有色矿尾砂,从源头上减少小有色矿采选造成的污染;加大退耕还林力度,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和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果,加快农村沼气化等生态能源建设,使临武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临武县坚持以项目明确责任,以项目凝聚人心,以项目使用干部,加快总投资5000万元的阳光商业广场、投资3000万元的湘南建材大市场、投资2800万元的舜华鸭业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晴岚大酒店和科技会展中心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县四家办公大楼等城镇项目步伐,形成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良好局面,城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突出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要合理规划,放大集聚效应。树立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促进小城镇在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集聚,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突出特色,培植发展动力。根据自然条件、乡风民俗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小城镇发展方向和品位,切实把小城镇逐步建成一个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要循序渐进,坚持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超前与当地实际的关系,必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切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城镇建设规划一经制定就必须维护其严肃性,要坚持分期分批实施,不能领导换、规划变,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突出生态优生,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第一出发点,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一要坚持协调发展。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的意识,同步制定和执行小城镇生态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不断优化生活和发展空间;按照规模适度原则,根据本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后劲以及城镇体系的布局,合理确定重点小城镇发展的规划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容量。二要坚持生态优生。要确保绿化系统规划的实施,不断增强环保观念,进一步加强城镇周边地区的绿化,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注重市场运作,实现小城镇滚动发展。走市场运作之路,实现城建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社会化。一要多元化运作。强化经营城镇的意识,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剥离,全面归集和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吸引符合条件的不同经济成份平等地参与城镇建设,实现城镇资产的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二要多样化融资。切实发挥好政府调控的行政职能,积极推进以小块地为主的招标,拍卖等土地出让方式,有偿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三要多层次经营。降低投资门槛,放宽城镇建设和经营领域,把有形的、无形的各类存量资产,通过租赁、拍卖、抵押、转让等形式将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激活城镇经营活力,破解困扰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瓶颈。

4.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篇四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向我们中国发起的一次侵略战争,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在这次战争中有三十余万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残忍的烧死,活埋,刺死,以各种残忍的手段夺取同胞们的生命,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任凭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地发泄着。

纪录片上记载着,当日本军人攻打南京城时,人们惊慌失措的向火车站跑去,企图坐上火车离开。人们正在上车时,突然,前方出现了五架日军的飞机“隆隆”的朝这边飞来。只听见几声爆炸声后,眼前出现的情景让人惨不忍睹,房屋瞬间倒塌,有的人被炸的四分五裂血肉模糊,街道上血流成河。在血泊中有一个幸存的小孩,坐在刚刚死去的亲人面前哭啼,声音嘶哑的喊着“爸爸,妈妈”.

想到1937年,中国有多少幸福的家庭,遭到了妻离子散的痛苦,有多少孩子失去了亲人,流落街头,被日本人凌辱,虐待,想到这一幕,我的心就像被揪了一下。

今天是20xx年12月13日,也是国家公祭日。同学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在学校举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怎样爱国呢?首先,我们要爱父母,爱师长,爱集体;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用科学振兴祖国;我们要锻炼好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服务。

报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祖国的重任。

5.中央推进城镇化建设 A股 篇五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13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有序实现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六大任务,一、推进农业转业人口市民化;

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三、建立多元资金保障体制;

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房地产、水泥、新型建材、机械设备和大众消费品是新城镇化过程中受益的“五朵金花”。

首先,保障房带动了基建行业、装修装饰、家电电器等行业发展;其次,医疗改革也是一项重要议题;再次,城市交通、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投资也会越来越多。未来二级市场关于城镇化主题股将成为一个热点。

城镇化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涉及的行业很多,包括传统的基建类如地产、建筑建材、煤炭、有色、化工,也包括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在短期内,这些行业并不能根据城镇化这个主题来估值,长期内这些行业仍然比较看好。

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导致大量低保障的属于新农合范畴的农民进入高保障的城镇医保系统,这是推动医药行业长期成长的驱动力之一。小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隐忧,因此在相关基建过程中,对环保产业有较大需求。这个行业符合环保民生的政策方向,较为清洁的环境成为居民基本的居住需求,也成为小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型城镇化的投资含义,未必是地产、基建等传统的周期性行业,更多可能指向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节能环保和农业现代化这三个方面。具体到行业层面,分析师倾向于认为医药、文化传媒、水利、节能环保等行业更值得关注,这些行业有望在新型城镇化的步伐中充分受益。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到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分析师认为,在小城镇化的第一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受到更大的关注,尤其是在政策趋于明朗的时点会对基建板块造成利好;而在小城镇化的第二阶段,区域性的产业集群逐渐产生效益,但是这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的观察,才能找到合理的投资标的。

1、房地产:中期有成长空间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伴随行业景气回升,房地产行业中期成长空间来自于城镇化的进展,其核心在于制度变革的方向。对房地产而言,若释放农村土地红利,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农民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土地的供给,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对房地产中长期相对利好;同时,制度变革带来的政策红利将推动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得以加速,对房地产需求具有增量意义。

城镇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第二阶段是,基建投资为城镇化奠定基础,城镇化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最终完成从投资到消费驱动的增长途径。”由于城镇化所带动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多地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因而,主要经营活动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将成为市场主体。

此外,土地改革、城镇化政策带来的主题性机会,预收款多、销售快速、符合新型城市化方向的公司将有表现,包括:华夏幸福(600340)、南国置业(002305)、金科股份(000656)、苏宁环球(000718)、铁岭新城(000809)、华侨城(002669)。

2、水泥业

小城镇化是建材行业的外在驱动力,拉动了对建材的整体需求,重点关注水泥与管道。从供给角度来看,水泥的供应具有库存少,半径小的特点,而近期水泥价格开始反弹。从需求角度来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交运、住宅、商业、农业和工业对水泥和管道的需求不断加大。尤其在最近几年,需求的上升拉动了中国管道行业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各类管道生产和应用国家。

在新型城镇化初步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头戏,随着政策趋于明朗,水泥钢铁建材板块将迎来新的景气周期。

水泥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基建以及房地产。基建方面,中国已经步入城市配套建设加速时期。

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6亿人,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比率达到了51.3%。中国目前现有及规划城市圈有19个,总体覆盖城市个数将近150个,预计随着新城镇化的深入,未来城市圈型的投资发展将会加速,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现有成熟的城市圈将成为未来投资机构转型的主要区域。

从需求端和盈利情况来看,2013年7-8月份是行业左侧拐点;行业基本面已经见底,并有望弱势复苏,对行业没必要悲观,而应该开始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后续的投资机会一是估值出现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确定标准可以参考过往的PB),二是寻找自下而上的公司机会,目前时点仍相对看好基本面较好、估值较便宜的海螺水泥(600585);中期关注有可能困境反转的冀东水泥(000401)。

3、新型建材:成长空间大

未来需要关注2013年上半年基建铁路的开工情况。2013年可精选供需关系优势明显的华东区域,关注铁路基建开工的投资机会。

另外,建议超配新型建材概念,主要是受益新型城镇化,短期保持高成长,中长期结构占比提供的个股。在政策推动下,搪瓷立面板、石膏板、防水涂料、给排水管等新型建材将明显受益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成长空间大。主要关注公司有北新建材(000786)、开尔新材(300234)、龙泉股份(002671)、纳川股份(300198)。

4、大众消费品:布局三四线城市

213年可布局分享新型城镇化盛宴的龙头公司,大众消费品公司在三四线城市渠道布局,拓展空白区域市场。投资者可主要关注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主要关注的公司有索菲亚(002572)、永新股份(002014)等。另外需要兼顾主题投资,如原材料价格下跌,下游增长确定的公司,包括姚记扑克(002605)、通产丽星(002243)、紫江企业(600210)等。金价上涨的相关个股,如老凤祥(600612)、明牌珠宝(002574)、潮宏基(002345)。

5、机械设备

工程机械行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工程建设的项目数量,将会扩大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无论是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还是对城镇化过程中交通的建设,以至于农业的机械化,都能给机械生产企业带来拉动作用。可重点关注:中联重科、一拖股份。

中联重科(000157)是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产品覆盖混凝土制备、输送、成型机械、高等级公路施工及养护机械等领域。公司生产的十大系列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一拖股份(601038)是中国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专业农用拖拉机、农用柴油机生产和销售企业。主要制造、销售农业机械和动力机械。公司的产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拥有从锻件到测试的全套生产能力。未来有望在小城镇化和农业集约生产的过程中受益。

城镇化受益股一览:

医疗服务

300244 迪安诊断 002030 达安基因 600763 通策医疗 600587 新华医疗 000516 开元投资

交通通讯

000829 天音控股 000572 海马汽车 000625 长安汽车 600006 东风汽车 600104 上汽集团

文化教育娱乐

300251 光线传媒 002292 奥飞动漫 300148 天舟文化 600757 长江传媒 601928 凤凰传媒

服装

002569 步森股份 002293 罗莱家纺 002563 森马服饰 300005 探路者 002154 报喜鸟

食品

002650 加加食品 600298 安琪酵母 000895 双汇发展

零售

601010 文峰股份 000759 中百集团 002264 新华都 002336 人人乐

城市轨道交通 601766 中国南车 601299 中国北车 600406 国电南瑞 002296 辉煌科技 600495 晋西车轴

601002 晋亿实业 300150 世纪瑞尔 002046 轴研科技 600834 申通地铁 600820 隧道股份

300020 银江股份 002401 中海科技 600845 宝信软件 600289 亿阳信通 002232 启明信息

002405 四维图新 002415 海康威视 002236 大华股份 002308 威创股份

天然气管网

002267 陕天然气 002443 金洲管道 000778 新兴铸管 601028 玉龙股份 002318 久立特材 601139 深圳燃气 000593 大通燃气 600635 大众公用 600333 长春燃气

给排水设施

002372 伟星新材 300198 纳川股份 002457 青龙管业 002205 国统股份 002671 龙泉股份

002619 巨龙管业 002131 利欧股份 300145 南方泵业 002532 新界泵业 002271 东方雨虹

智慧城市

300020 银江股份 300168 万达信息 600797 浙大网新 002253 川大智胜 300212 易华录

002236 大华股份 300075 数字政通 600756 浪潮软件 600271 航天信息

节能照明

000021 长城开发 000055 方大集团 000541 佛山照明 000725 京东方A 00200 德豪润达

002076 雪莱特 002222 福晶科技 002384 东山精密 002449 国星光电 300102 乾照光电

300162 雷曼光电 600100 同方股份 建筑节能

000012 南玻A 000055 方大集团 000619 海螺型材 000786 北新建材 002082 栋梁新材

002163 中航三鑫 002165 红宝丽 002169 智光电气 002178 延华智能 002256 彩虹精化

002368 太极股份 002372 伟星新材 002375 亚厦股份 002402 和而泰

脱硫脱硝

000915 山大华特 000925 众合机电 002469 三维工程 300072 三聚环保 300105 龙源技术

300152 燃控科技 600133 东湖高新

污水处理

000544 中原环保 000598 兴蓉投资 000826 桑德环境 002274 华昌化工 002476 宝莫股份

300055 万邦达 300070 碧水源

固废处理

6.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篇六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扩南移”的发展框架。同时,科左后旗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城镇与产业相协调的原则,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全力打造以甘旗卡镇为龙头、重点城镇为纽带、梯次推进、配套呼应的城镇发展格局,总体布局为“一线四镇一区”。“一线”,即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沟旅游精品线;“四镇一区”,即甘旗卡镇、金宝屯镇、努古斯台镇、阿古拉镇、大青沟旅游景区。科左后旗计划到2020年,将城区面积扩大到22.5平方公里,可容纳城镇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60%。

(二)完善基础设施,塑造城镇美好形象。科左后旗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在旧城区改造中,着重实施了“三街六路”主干道和部分巷道的改造工程,累计完成街路改造33万平方米,并新建住宅楼52.7万平方米。同时,重点抓“三街三路一河一桥”改造工程和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打造文明、整洁、规范、有序的城镇环境。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达90%,排水、排污管网覆盖率达90%,通讯、有线电视主干道全部实现地埋,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在新城区建设中,本着“推新区、拉老区、设施配套一步到位”的原则,以新建博王大街为轴线、商业中心为枢纽,吸引相关单位入驻。新建街路28万平方米,重点实施了博王大街、双合尔街、科尔沁大街、巴彦南路及配套工程,充分凸显了新区“优、美、亮、绿、畅”的特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将工业园区和城区有机结

合、统筹规划,实施了镇东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和镇南工业园区1平方公里的通路、通水、通电、通讯和平整土地等工程,使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伴随着工业园区交通、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甘旗卡镇南工业园区新入驻大项目厂家8个,哈布哈铸造园已有10个铸造项目落户,甘旗卡、金宝屯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55家。

(三)突出民族特色,提升城镇品位。科左后旗规划实施了体现蒙古族服饰文化,以蓝、白为主色调的蒙古族风情一条街建设工程,对33栋原有建筑进行整体改造装饰,设计蒙古包造型13处;修建了体现蒙古族祭祀风俗的阿古拉广场、体现蒙古族建筑风格的满达步行街和体现现代建筑风格的娜仁步行街;完成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双合尔公园及连接新、旧城区的城中河改造工程,并将部分苏木镇冠名为镇区新建街路名称。同时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社区、广场建设。累计投资2800万元,先后完成了世纪广场、体育广场、火车站前广场、双合尔公园迎宾广场、文化广场、阿古拉广场和新区广场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对封闭式赛马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此外,还积极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鼓励建筑单位在一定规模的小区内投资建社区,完善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条件。

2011年,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全年实施“绿化工程”、“道路工程”、“住房保障及管网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科左后旗以建设蒙古族风情和生态旅游特色城镇为发展定位,突出抓好甘旗卡主城区绿化、亮化和展示民族文化景观带建设,以及宾馆、餐饮、购物、娱乐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供热、给排水管网改造及并网、道路改扩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廉租住房、教育园区等惠民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建设品位。统筹抓好金宝屯等重点镇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增强集聚和承载产业发展能力。抓好旗镇村公路网络建设,配合市里做好高速路、一级路和国道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在加快新城区“三横三纵”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实施了大青沟街铁路下穿桥续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及管网连接、廉租住房、旧城区巷道改造、供热管网铺设、城区公厕、镇区绿化美化亮化等群众普遍关心的工程项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执法管理体制刚性不足。县城及乡镇建设普遍缺乏控制性详规指导,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评审工作滞后,致使规划控制缺乏依据。同时受管理体制的影响,乡镇建设缺乏规划人员的监控和指导,规划实施难以落实,规划执法刚性不足。部分居民对城乡规划了解不够,支持力度不大。

(二)城镇辐射带动力不强。全旗除甘旗卡镇外,其余城镇建设普遍规模较小,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明显不足。城镇产业建设滞后,旗内各建制镇普遍产业建设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运行困难,产业承载力严重缺失,竞争力不强。

(三)公用设施滞后,城管机制不够健全。城市建设缺乏融资渠道,资金缺口大,制约了市政设施建设。县城主街区人行道狭窄,没有公用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不健全等影响了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尚存在“一治就好、一停就乱”的现象,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管理难以监管到位,损毁严重;县城物业管理缺乏,影响城市宜居环境形象和城市品位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是诸多因素共生演化发展的过程,是推进人口聚居、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城镇发展活力。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实现

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推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改革,以经营城镇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镇化建设中的难题。以项目为龙头,实施捆绑式开发,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抓住我国经济总体转型、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全面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努力扩大中心城镇和镇域经济的总量。要加强城镇战略规划研究,培育发展各个城镇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区域发展政策指导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避免趋同发展、低水平竞争。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低耗能、节水型工业。建制镇、中心乡镇要发展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继续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同时,依托城镇,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

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生产、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城镇和社会。

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以城区为枢纽、建制镇为节点,建立起干支衔接,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供水能力、供水质量和重复利用率,坚持主干电网建设和配电网建设并重,完成城镇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加强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城镇排水系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城镇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城镇新区建设要确保绿化用地,保证绿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实施,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质量更高水平,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配套建设,统筹安排社区服务、老年设施建设。

展现特色文化,打造城镇个性风格。注重在保护中传承,在保护中开发,将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实现文化保护与城乡建设双赢。积极建设文化标志性工程,加大旅游休闲度假区、多功能体育文化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传承和弘扬优

秀地域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文明,展示现代城市气息,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区为契机,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乡镇等活动,提升居民素质,凝聚人心,搞旺人气,提升城乡建设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城镇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精心编制、严格执行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规范和推动城镇建设。要注重规划的先导性,体现规划的科学性,科学地进行城镇规划,按照“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城乡协调”的总体要求,突出打造城镇个性风格。同时,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依法实施,不能随意变更。

突出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市容市貌和客运交通秩序等的综合整治力度,形成良好的城市秩序。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精神文明社区为契机,引导市民出行文明、秩序文明、言语文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市民认识到位、部门监督有力、社会自觉共管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总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7.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篇七

一、要制定乡村改造规划, 统筹推进乡村改造和建设

专家认为:“使城市与乡村生活之间恢复适当的平衡, 也许是现代人所面临的最伟大的任务。”当前, 搞好乡村城镇化建设, 发展农村经济, 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的战略性任务。过去, 由于对乡村建设统筹不够, 资金投入少, 乡村建设落后, 造成乡村与城市生活条件形成差别。因此, 制定乡村改造规划, 统筹推进乡村改造和建设, 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首要任务。

广西乡村改造规划的实施, 要体现实效性, 要实现短期、中期、长期的改造和建设目标;要致力于消除贫困, 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实施乡村改造, 要有所侧重, 要优先扶持贫困地区。乡村改造规划要解决好当前的问题:⑴领导的执行力问题;⑵乡村建设规划问题;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⑷乡村建设机构、人员、技术和管理问题;⑸乡村建设资金问题;⑹乡村资源开发技术项目、资金引进问题;⑺农业技术和农民就业问题;⑻产业的合理分布和土地利用问题;⑼集镇建设规模和人口分布问题;⑽居民点迁移合并集镇问题。实施乡村改造规划, 以实现在一个区域内均衡分布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 并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连为一体, 这样可避免孤立发展城市引起的农村地区衰落, 可以使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要严格执行集镇总体规划, 并制定集镇发展规划, 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在集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认真制定目标明确的集镇发展规划, 这是推进乡村城镇化建设的前提。集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集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 既要有生产和流通规划, 又要有集镇效益和环境的规划, 做到经济建设、集镇建设、环境建设三者统一规划, 协调发展, 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

一是集镇总体规划要严格执行。广西一些地方集镇之所以发展慢、建设水平低, 同规划执行不严格有密切联系。在今后的集镇建设中, 必须严格执行建设规划。因领导规划意识低, 随意或不执行规划建设, 使集镇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 要追究当地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对违章建设的, 要严肃处理, 以提高集镇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二是制定集镇发展规划要做到四个方面:第一, 生产和消费, 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等都要考虑。第二, 集镇的经济发展, 如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都要确定。第三, 集镇的社会发展, 如人口、就业、医药、卫生、托幼、养老、文化、教育、科技、消防等都要全面规划。第四, 集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电、供热、房屋、排污、垃圾、绿化等都必须安排, 以完善配套设施, 发挥集镇功能效力。

三是集镇的规划实施措施要得力。要根据集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 对本地农、副、工、商各行业发展的趋势, 人口和劳动力的流向以及集镇的功能特点, 来具体确定经济、社会和集镇发展的三大目标, 并确定分年度实施的措施。要落实实施规划目标责任追究, 加强项目督查, 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实施, 努力实现集镇建设规划目标。

三、要加大集镇改造力度, 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集镇功能效力

广西集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第二层为农村集市。过去, 由于对乡村建设重视不够, 集镇发展落后。目前, 广西集镇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人口规模:第一种, 边远和贫困地区集镇, 人口为800-2600人;第二种, 沿江和交通干线集镇, 人口为2700-5000人;第三种, 沿海和较发达地区集镇, 人口为6000-10000人。而农村集市上居住的多为从事农业生产, 非农业人口极少, 是以集市为中心而形成的生活圈, 人口为350-500人。

广西集镇虽然是乡镇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辐射能力弱, 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少。多数集镇与周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比较少, 制约了集镇的发展。尤其是缺少经济实力的支持, 大农业、小产业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目前, 大量滞留于农业的劳动力中, 有一定数量处于“隐蔽失业”状态, 农村劳动力尚未形成向非农业转移的规模。而那些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 由于初始积累不足和生产技术素质低, 也只能进入劳动方式简单、以体力支付为主的产业, 如采矿业、原材料初级加工业和建筑业等。这表明, 农村经济还带有原始、落后的特征, 它在集镇建设方面的反映, 则表现为低层次、低水平的状态。因此, 要加大集镇改造力度, 集中资金投入。要划出若干“改造行动区”, 要加强经济结构脆弱地区集镇改造, 支持经济薄弱的地区开发建设。要大力实施集镇改造计划工程。第一, 集镇产业、就业工程。以开发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就业率为主要实施计划。第二, 农村生产技术培养工程。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目标, 培养农民技术队伍。第三, 提高集镇功能效力工程。大力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集镇功能效力。第四, 集镇扩大规模工程。根据当地资源条件, 做好集镇的发展规划, 扩大集镇规模, 提高集镇承载力。

要把“集镇改造计划工程”作为各级领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为广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和践行“六戒”的重要内容来实施。

四、要改善集镇投资环境, 开发资源, 开辟农村就业门路

广西是土山、石山地貌, 平原土地面积少, 山区土地面积大, 因而, 多数集镇都处于山区。广西集镇资源丰富, 但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集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落后, 有的集镇还缺水、缺电, 交通不便, 难以吸引投资商的开发建设。因此, 当前开发利用资源, 首先要改善集镇投资环境, 要制订集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计划, 政府要集中资金投入, 并分层次、分地区, 分年度实施计划。此外, 还要制定集镇建设激励政策, 在政府的支持下, 依靠集体和个人的力量, 大搞集镇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集镇服务功能。要建成功能齐全、投资环境便利的集镇, 以吸引经济能人到山区集镇经商办企业。

广西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目前, 多数集镇工业、商业、服务业发展不起来, 集镇建设无经济支撑, 在实施集镇设施建设计划的同时, 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 制订集镇产品开发计划, 把开发利用资源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 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地引进资金、项目, 大搞乡村工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搞活商业, 兴办各类服务业。当前, 要开发利用资源, 大规模发展地方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造纸业、木材加工业、制糖业、种养业。

第一, 要建设中小型水电站。有水力资源的集镇, 要根据当地生活用电和集镇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和服务业的用电量, 建设中小型电站, 以解决集镇建设发展用电的需要。

第二, 要新建水厂。根据当地集镇的建设规模的用水需要, 如生活用水、发展工业用水、农业开发用水、农村种养等用水量, 要有计划地建设中小型水厂, 以满足当地集镇建设发展的用水需要。

第三, 要建设一个机械制配厂。要按照当地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一个既能制造又能修理, 产品多样、适合农村需求的小型机械制配厂, 为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

第四, 要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一要努力开发特色产品, 使集镇形成生产规模, 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的生产基地。二要开发农产品。广西农业资源丰富, 农产品品种多, 不少产品营养价值高, 要运用先进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要支持个体经营者,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形成各有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第五, 要建设中小型造纸厂、木材加工厂。广西山林面积大, 原始森林较多, 原木量大, 木材种类多, 近年来, 已有不少木材运往外地销售, 也有外地木材商和木材加工厂到广西林区定购。要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林业生产。要在交通便利、土地征用方便、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造纸厂和木材加工厂, 以发挥林业在农村经济的优势。

第六, 要建设新糖厂。近来来, 广西桂西北农村地区改变了农业种植类型, 以种植甘蔗为主。很多农村地区在原有土地上大面积种植甘蔗, 每年甘蔗产量高, 这些甘蔗都集中运到辖区的县城糖厂。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后, 由于糖厂原设计生产能力的限制, 加上农村地区运输路程较远, 糖厂又吸收不了大量的甘蔗, 很多甘蔗被积压而干水变质, 到榨糖时降低了白糖产量, 影响白糖的质量。因此, 要在农村甘蔗产区选择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座糖厂, 以实现就近供应甘蔗, 就地榨糖, 提高白糖产量和质量, 以加快发展广西糖业。

改善集镇投资环境, 开发资源, 发展地方工业, 创办种类企业,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以提高农村就业率。

五、要搞好集贸市场建设, 发挥集贸市场功能作用

目前, 广西多数集贸市场规模小, 功能效力低, 影响了农村商品流通。因此, 要搞好集贸市场建设, 发挥集贸市场功能作用, 活跃商品流通, 为农民进镇经商、创业创造条件。

集市居于乡村的中心, 是城乡之间一种初级市场, 又是接受城镇辐射的集聚点, 是“山中闹市”。因此, 建设好集市, 发展集市贸易, 不仅有利于打破封闭, 广开对外交流, 而且可以传递外界市场信息, 引导农民生产,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商品意识, 逐步把农民引入商品生产洪流。现在, 一些地方依托集贸市场, 发展资源加工业和与农业有关的小工业, 取得了小本求利、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经济效益, 使人们通过产品向商品的转化, 看到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能。当前, 发展集市贸易, 必须有赖于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因此, 一要加快乡村道路的建设, 形成交通网络;二要建设好集镇的水、电、通讯等必要的设施;三要加快发展饮食、旅店、娱乐、文化等服务事业;四要建立必要的储仓、各种加工设施;五要建立一个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经营网络。

集贸市场是农村经济的心脏, 每天吐纳着大量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 以及来自远方的日用工业品, 对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经济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人们可以通过集贸市场, 看到农村未来的经济发展。同时, 以服务集贸市场而经营的各种企业, 既能“消化”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造就一支“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农民, 又能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活跃商品流通, 从而推动集镇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繁荣农村经济。

六、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集镇建设, 增强集镇自身发展能力

广西贫困地区集镇多数处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域中心, 这些民族多是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原因, 集镇交通不便利, 生产仍处于落后状态, 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 集镇发展受到限制, 自我发展能力弱。目前, 这些集镇出现“四少”:一是公共福利设施少, 就是文化设施缺少, 购物商场缺少;二是生产设施少, 就是缺少生产经营企业, 无规模经济;三是服务设施少, 就是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各种服务设施少;四是基础设施少, 就是缺少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

8.美国推进反潜战体系建设 篇八

反潜战传统上是一种平台密集型任务,需要大量的机载、水面与水下设备来组网,探测、跟踪、定位敌方潜艇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截山。远程传感器、双基地/多基地探测技术和先进的反潜战术等都有助于反潜战的实施。当前,反潜战的力量重点分布在浅海以及情况复杂、声信号很难鉴别的近海区域;主要的水下威胁已经从高航速、火潜深的核潜艇转为装备先进传感器及武器系统的超静音小型常规潜艇。由于对潜艇的跟踪将消耗大量资源,如何利用有限的反潜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反潜战需求,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美国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潜艇威胁,通过成立反潜战特遣部队,重视新型反潜装备的研究,开展持续水下监视网络研究,进一步发展反潜战体系。

成立反潜战特遣部队

为应对21世纪作战环境的挑战,美海军2004年成立了反潜战特遣部队,目的是形成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制定未来的作战原则和力量调配。21世纪的反潜战概念表明,为维持作战优势,海军必须以创新的形式不断利用迅猛发展的先进技术来执行反潜战任务。

美海军的近期目标是利用先进的声学处理、数据收集与共享、通信、协同规划等技术,以及支持港口机动与精确拦截的能力来扩大水下优势,其发展优先序是“传感器优于武器系统,网络优于平台”。远期目标是基于“网络中心战”思想,利用海上无人系统、通用作战图像及舷外精确武器来控制海上环境。基于这些优势,实现传感器网络与舷外武器的联接,进一步扩大在未来作战概念下的持续性、速度与精度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海军计划建立一套包括自主感知传感器、有人与无人平台在内的反潜网络,使反潜战从“平台密集型”向“传感器密集型”转变。

美海军反潜战转型将实现两个关键的作战目标:第一,通过压制敌方潜艇防御能力,保持在指定地点截获敌方威胁潜艇的能力,使敌方舰队处于风险中;第二,驱逐或摧毁敌方的水下威胁,保护海上作战区域及盟国海军的机动区域。未来,美国将打造一支具有持续性、全面感知、快速作战及灵活运用能力的反潜力量,并装备分布式网络传感器、快速攻击武器、先进的数据中继及综合武器系统等。

构建新型反潜战体系

开展水下持续监视网络系统研究

美海军发展一种自主、持续、前沿部署的,能够探测、识别、定位敌方潜艇的系统计划,促使海军研究办公室(ONR)开展了“近海水下持续监视”(PLUS)系统的研究工作。“近海水下持续监视网络”(PLUSNet)是近海水下持续监视的子系统。

根据ONR计划,美海军确定了“风险控制”反潜战略,力求具备“在100海里范围内、长达数月、有效监视水下多个安静型目标潜艇”的能力。这就需要利用自主、移动式、可控的传感器/武器网络,来形成非对称的反潜战能力。PLUS系统的创新点包括多台移动传感器之间的自主协作行为,通过反馈控制来满足探测的國值,自适应目标合围并产生有效的杀伤链。其他特征还包括自适应环境、目标与威胁,长达数月的秘密持续自主部署等。

PLUSNet项目计划作为一套“系统簇”概念样机,形成一种半自主、可控的、山海底固定式和移动的节点组成的网络。当在浅海跟踪舰船或安静型常规潜艇时,系统每个节点之间可进行通信,并独立作出某些决策。宾夕法尼亚大学采用新技术验证新方法,包括:利用新型无人潜航器和新的部署技术,进行移动式持续监视;利用水下传感器提升指向的灵敏性;利用自适应海上采样、建模与预测形成自适应反馈;在操作人员极少干预的情况下自主探测、识别、定位与跟踪水中目标。

PLUSNet采用海上无人系统进行分布式反潜监视,并采用大量成熟的技术形成具备自适应环境与战术及自主决策能力、可升级的演示验证样机系统,包括无缆固定或移动式网络节点。移动式节点主要基于“自主式无人潜航器”(AUV)提供环境评估和自适应部署的能力。这种结构利用多艘AUV来感知海洋环境,同时各AUV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并具有足够的自主能力来独立地进行基本的决策。

基于固定或移动式传感器节点的战术传感器部署工作主要由前沿部署的潜艇及水面舰艇完成,以达到最优的监视覆盖范围。这些AU V能够进入半休眠状态,作为临时的固定节点或漂移节点。网络中的移动传感器节点能够根据当时战术及环境态势进行重新部署。任何初始探测到的目标信息都要通过网络(声学通信或无线电射频通信)进行共享,随后组成移动的传感器组接近目标,并进行探测、识别与定位,最终形成火力攻击方案。

PLUSNet项目研制工作于2005财年开始,主要是研究多艘AUV之间的协作、声学通信及“X—ray滑行者”无人潜航器样机。随后,ONR出资与海上物理实验室、圣迭戈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合作开发一种基于翼身融合概念的具有较高浮力/阻力比的系统,能够利用声学与电磁监视传感器执行长期、高能耗的任务。2006年7月开始,PLUSNeL项目在墨两哥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试验。试验中,数据从近100套不同的海洋学传感器中筛选,再传输给蒙特里湾海洋研究所的中央计算机。4次独立试验主要包括“自适应采样与预测”(ASAP)、“水下持续监视”(UPS)等内容。

ONR不断资助PLUS项目的发展。例如,2010年中期,系统规划与分析公司获得研究合同,将利用美海军授权的仿真软件、模型及无人潜肮器,开展技术工程、研究探索及技术规范工作。

利用无人艇跟踪目标潜艇

2010年2月,DARPA启动“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艇”(ACTUV)计划。实施该计划旨在开发并演示一型能够“改变反潜模式”的、能够对静音柴电潜艇进行持续追踪的无人水面艇平台以及相应的传感器系统。目前,已有6家公司获得第一阶段合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水下系统分部、奎奈蒂克公司北美技术公司以及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的情报、安全与技术分部分别获得了近2007J美元的合同,用于慨念开发、系统结构、系统概念及性能预估方面的研究。

ACTUV项目源自“超长航时无人水面艇”(ELEUSV)项目。ELEUSV项目是DARPA的一项概念构想,旨在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探索发展一种具有极长续航时间的海军先进无人水面艇,最大限度减少人力需求,使其一次部署可以长达数年时间在海上执行任务。ELEUSV集成了一些新的特征,例如:从外界环境获取能源,为无人艇长达数年的工作提供能源,能够支持全球远程监控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具有自主故障排除及其它自主维护能力,能够进行连续操作的特殊有效载荷系统等,因此能

nlc202309030812

够在水雷战、反潜战和情报搜集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ACTUV将是第一种采用这种设计的海军无人艇,适合进行战区及全球独立部署。DARPA强调ACTUV不是提供反潜搜索能力,而是依靠传统的反潜力量提供目标线索,然后利用其自身的声纳获取目标航迹,达能够将这些搜索设备从繁重的跟踪任务中解放出来。根据技术的发展,ACTUV项日主要有3个目标:第一,荩于数字化方法设计、建造与演示一艘样艇,在执行任务期间实现无人操作;第二,演示独立部署的无人艇在极少的远程监控情况下执行任务,使其成为新型的海上系统;第三,利用ACTUv特殊的平台性能和无人系统特征,以及装备的能够跟踪先进安静型常规潜艇的新型传感器组件,演示反潜作战能力。DARPA表示,ACTUV不仅仅是一套无人系统,该项目还将充分利用不需要人员保障设施的情况,对水面艇进行重新设计,来定义新的平台性能,目标是验证平台在速度、续航力、适航性及机动性等方面的能力。

开发新型深海传感器网络

PLUS不是美国开展的分布式网络反潜方面的唯一项目。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开发一种能够提供长航时反潜监视能力的新型深海传感器网络,以有效保护美军在“蓝海”的航母打击群。该项目名为“深海作战计划”(DSOP),于2010年初启动,目标是设计一种探测安静型常规潜艇的深海监视系统。DSOP利用深海环境带来的特殊传播方式及信号优势,使用持续监视技术与通信技术来实现非对称优势,并有效隐藏、保护海洋探测设备。

DSOP将开发采用可配置技术的系统,来满足深海区域大量的反潜监视需求。该项目的特征包括:利用传感器或接近海底的声源;利用分布式节点的优势;能够在多种操作模式、环境及时间范围内操作;适应水面舰艇的机动性及不断升级的威胁。然而,这种创新的深海作战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如远程探测与识别的能力、水下远程通信方式、长航时的能源管理等。

然而,极端的压力、温度及信号传播等不利的因素,在很多领域对技术提出了挑战。这些领域包括:开发实现长航时的能源系统;水下通信的替代方案,实现宽带数据传输与指挥控制;充分利用特殊信号及深海环境,开发新的感知特征,包括克服声学孔径限制的先进合成孔径声纳,以及用于高分辨探测与识别的可视激光水听器。

此外,美国还通过不断开展技术的先期研究来降低技术风险。美海军授出3份价值各为507i美元的降低技术风险合同,由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测试高频主动声纳,以探测目标潜艇航迹;空间综合系统公司将承担无人艇跟踪目标潜艇的自主算法的开发与海上测试工作;Sonalysts公司将进行探索性的集群战术仿真器的开发。

9.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篇九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驻马店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市政协于2012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调研。对这次调研,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有力指导。各县区和市直相关单位积极参与配合,给予了调研活动大力支持。这次调研活动于2012年7月中旬开始,10月底结束,分九个课题进行,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组织座谈、统计分析、集中研讨和外出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市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的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撤地设市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驻马店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改革,狠抓工作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近期还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和多项配套措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市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发展和新区建设,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产业、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截至2011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9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接近15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0万人。目前,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80万,城镇化率达到31.54%,比“十五”末增加了13个百分点。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着力构建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宜居、发展活力旺盛的四级现代城镇体系,修编了新一轮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提出了大驻马店市空间发展构想,确立了“一核三极”、“一环三带”的城市发展格局。同时,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完成了小城镇规划,从发展空间、建设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县域城镇未来发展构想。

(二)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市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仅2011年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就投资61亿元,其中中心城区19亿元。加快市区和城镇之间的路网建设,完成了中心市区开源大道、铜山大道等60多条市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2011年新建和扩建城际间及城镇间道路290公里。相继建成了天中广场、会展中心和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博物馆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置地公园的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加强城市水、电、气、暖等设施建设,市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10公里,铺设燃气管网25.7公里、供热管网47公里,保障能力提高了1倍以上。加大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力度,中心城区新建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大了公厕和垃圾处理站建设力度,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十一五”期间新增绿化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40.2%。同时,各县也更加重视县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了道路、公园、园林绿化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县城建设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展开。2007年,全市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展“百村示范”工程。特别是2011年以来,在过去规划建设100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上,积极搞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在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规划了97个高标准、规模大的新型农村社区,其中由新农村示范村调整扩大的社区46个、新规划的社区51个。坚持政府主导,突出规划引领,搞好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集体筹建、村企共建、农民自建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51个新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已相继开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1亿元,建成住房11466套,在建6910套。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局良好,势头强劲。

(四)产城互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市积极推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引进了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落户各产业集聚区。全市12个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50.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80.44平方公里;累计入住企业超过1055个,完成投资101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9.2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产城互动格局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增加了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2012年上半年,我市共引进省外资金项目182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增幅、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第四位。

(五)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下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方法途径,城镇管理趋于规范。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对中心城区和县城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对乡镇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平安驻马店”建设,下大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驻马店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等称号,平舆、确山、泌阳三县获得全国卫生县城称号。(六)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口登记条件,一些县区坚持农村人口进城保持原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计划生育、各种补贴政策不变,吸引了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我市城镇人口增加近100万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3.94万套,提高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新进城人员的住房保障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面实行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市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4万,新农合参合率达98.2%。

二、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况。2011年,我市城镇化率达31.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除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差距外,还存在不少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新型城镇化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相比具有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产城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外延与内涵统筹。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不少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一是对新型城镇化意义认识不够、摆位不正,不能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在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市扩张。三是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缺乏信心,认为驻马店推进新型城镇化难度大、急不得,等靠思想严重,思想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影响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二)城镇建设基础差、规模小。一是中心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全市1.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880多万的总人口,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明显偏小,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偏少,特别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二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比较缓慢。与周边县特别是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县域城镇发展比较滞后。所辖9个县城平均建成区面积不到17平方公里、县城平均人口仅13万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规模更小。全市75个建制镇平均居住人口不到8000人,86个乡政府所在地大多数为传统的农村集市。县城和小城镇发展缓慢,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度大。我市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全市现有行政村2730个、自然村22193个、人口600多万人,平均每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人口270人。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致使人口向社区聚集难度增大,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

(三)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一是老城区规划落后,新城区规划落实不够。老城区规划层次偏低,功能重叠,造成了人口过于密集。已建成的新城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住房过于密集,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如中心城区北区虽然高楼林立,但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二是县城总体规划层次偏低,修编不够及时,没有做到“三规合一”,对县城框架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争取土地、项目等扶持政策带来了诸多限制。三是规划执行不够到位。规划宣传力度不大,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够严肃,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对规划执行监管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合力,违规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四)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我市作为传统农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2011年,驻马店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在黄淮四市分别低于商丘、信阳2.9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我市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对财税增长的贡献不大,促进就业的能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非农产业扩张乏力,小城镇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支撑。二是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饮食、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缓慢,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缺乏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城乡商贸业市场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有市场发展规模小、层次低,在城镇快速发展中规划和建设跟进不够。目前,全市第三产业在整个三产中所占比重仅为29.7%。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部分产业集聚区在前期引导企业入住时,未着眼产业集群发展,使众多关联性不强的企业“扎堆”。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相对缓慢,影响了产业集群发展。

(五)保障措施跟进不够。一是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我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市场运作的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村家庭无力搬迁建房。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城镇化建设用地保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人地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给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进城享受的社会保障与原有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农民不愿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数位置较偏,入住者上班、上学、购物不够方便,入住率不够高。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就业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新进城人员就业保障政策仍不完善;城镇学校、医院、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入学难、看病难和文化娱乐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六)城镇管理缺乏创新。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存在着职责不明、分工不细、运作不规范等现象。对城镇执法部门考评机制不完善,不敢管、不愿管的问题突出。城市社区建设滞后,服务和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城镇监管不够到位。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和县城车辆违章行驶及停放、交通护栏随意开口、经营商户乱搭乱建和店外经营、小商小贩占道摆摊和沿街叫卖、建筑和生活垃圾乱堆乱倒、乱贴乱发广告的现象随处可见,城市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人力不足,监管不能做到全时制,处罚不够严格,致使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现象呈蔓延趋势。三是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镇居民缺乏“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观念,法规意识、自律意识、监督意识、文明意识不强,城市文明风尚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一)发挥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财富,规划不周是最大的浪费。在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抱着对城镇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引领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1.加快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一是确立新的城镇规划理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确立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围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立统筹兼顾的理念;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确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要在注重学习借鉴的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确立广开言路的理念;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二是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着眼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着眼推动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明晰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引领新型城镇化高品位、高层次发展。三是同步编制和完善专项规划。依据全市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和中心城区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中心城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详细规划;参照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及时修编县城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完善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制定完善与城镇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在编制规划中,注重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的衔接,努力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2.注重城镇规划的质量。一是注重长远。对城镇布局的规划,对城镇路网、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要着眼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既要照顾眼前,更要立足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确保今后3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不落后。二是体现特色。把驻马店地域特点、天中文化特色体现在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之中,彰显城镇建设的个性,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避免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质化问题发生。三是打造亮点。在全面提升规划标准的同时,应重视城市标志性地带、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努力打造城市建设的亮点。3.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一是建立完善规划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规划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建立完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下大力解决规划变更随意性大的问题。二是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坚持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章建筑要坚决予以拆除,对规划区域内居民随意建房、突击性栽植林木等现象坚决予以制止。建议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规划执行工作的协调;整合规划、住建、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力量,成立综合执法局,推行集中执法、网格化管理,提高规划监管的综合性和有效性。三是切实加强规划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法》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规划,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建议规划建设城市发展展览馆,使之成为对外展示驻马店城市建设成就的“名片”、宣传城镇规划的平台。(二)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新型城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推动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我市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快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着眼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一是推动区域组团发展,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针对驻马店中心城区地域狭小、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以建设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和遂平、确山、汝南三县组团发展,努力打造中心城区和周边三县产业互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议加快周边组团三县“撤县设区”申报进度,逐步消除行政区划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形成中心城区发展新亮点。按照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居住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把新区打造成中心城市建设的“名片”,发挥新区在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建议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铁商务中心区,探索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三是重视旧城区的改造,努力提升服务功能。坚持新区、旧城区发展相衔接、相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议按照“内疏外扩”的发展思路,加大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力度,合理调控主干道两侧土地的开发,增加城市绿地、公共服务场所面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2.着眼提高承接承载能力,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县城和小城镇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节点,在推动产业、人口集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县城建设上,要突出优化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承接承载能力。修订完善县城总体发展规划,扩展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下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建设品位。重视各县城新区建设,带动旧城区人口向外迁移和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我市泌阳、平舆、西平等县在加快县城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比较可行的发展路子,建议市委、市政府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市予以推广。在小城镇建设上,要突出服务功能的完善,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市委、市政府关于率先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发展万人以上新型农村社区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建议科学制定小城镇行政区域建设、商贸市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规划,完善小城镇建设功能,提高服务当地农民、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结合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结探索推动小城镇发展的路子,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

3.着眼强化战略基点作用,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新型农村社区。针对我市农村地域宽广、东西部地区地形差异大等特点,要科学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合理确定社区规模。建议在城郊村、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较好的地方规划万人社区,在偏远农区和山区、丘陵地带规划5000人左右的社区。二是突出新型农村社区发展重点。根据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上,建议突出三个方面:①依托城镇建社区,特别要把乡镇政府所在地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重点。②依托产业建社区,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用地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③依托强村建社区,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广大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子。三是全面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建议对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社区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四是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引导农民向社区集聚。五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稳步推进。坚持分类指导,选择部分城郊村、乡镇政府所在地、重要景区、经济发展基础好的村庄搞好试点,探索路子,逐步展开。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应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的意愿稳步实施,不搞一线平推,不搞强制推进。

(三)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镇路网建设。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现代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要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以县城和乡镇集镇为节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网点,建立起干支衔接、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是加快城镇路网建设进度。高水平、高标准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中心城区道路向周边组团县城、重要旅游景点延伸,将县城道路向周边乡镇延伸,将乡镇道路向各中心村延伸。二是提升道路建设水平。按照新区主要干道8车道、次干道4~6车道的标准规划建设,并增加道路绿化面积,为未来拓宽道路预留空间。建议对旧城区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取消主要干道上的绿化带,最大限度地拓宽路面;对背街小巷加快治理,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尽快在乐山大道、解放大道、文明大道等人员、车辆流动量大的路口建设立交桥,最大限度地分流车辆和行人。三是加强停车场、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旧城区拆迁,在车辆流动大、容易发生堵塞的路段开发建设地上和地下公共停车场;搞好中心城区新汽车站的选址和规划,尽早将雪松大道市客运站迁出主城区;加快各客运中转站的建设,减少周边县和城镇客运车辆在主城区的运行;增加城市公交线路和里程,逐步向组团县城、周边乡镇和旅游景点延伸,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

2.建设完善的城镇水、电、气、暖供应系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和重复利用率。针对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中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实际,建议加强板桥库区和薄山湖库区的环境保护,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加快薄山湖到中心城区的引水工程建设,弥补板桥水库枯水季节中心城区供水不足的问题;加大中心城区和县城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供水量。把推动饮水工程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社区供水水平。要加快电网改造进度,提高城镇和农村社区供电的质量和确定性。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供暖、供气管网和场站建设,逐步向城中村、中心城区和县城周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延伸,扩大供应面积。在广大农村大力实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工程,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在建设、改造上述设施建设中,中心城区和县城要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统一规划和建设地下管网,实现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和通信管线地下化,解决“拉链马路”和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3.加快防洪和环保设施建设。在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上,重视现有河流的治理,规划开挖新的河道和沟渠,提高城市泄洪能力。提升新区排洪管网的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改造旧城区现有排洪管网,提高城市道路和居民居住区排洪能力。增加城市绿地和城市内湖面积,注意选用透水能力强的建材,提高蓄洪能力。在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提高防洪能力,加强防洪河道和配套设施建设。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城市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快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增加街道和农贸市场垃圾箱的数量,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高度重视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搞好污水和垃圾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

4.统筹建设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一是优先规划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城市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重视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城应按照城市发展进程跟进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确保新增居民和进城农民子女能够接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建议采取切实措施,尽快解决老城区学校过于密集和大班额的问题。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向乡镇、中学生向中心城区和县城流动的趋势,扩大中心城区、县城初高中建设规模,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和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小学和幼儿园,满足广大农村学生就近就读、入园的需要。二是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扩大市、县两级中心医院建设的规模,加快规划和建设我市儿童、传染病、肿瘤等专科医院。加强乡镇医院建设,增加医疗设备,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重视和加强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加强城市养老康复机构的建设,并重视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我市高等医科专科学校的规划、申报工作,满足我市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加快中心城区体育场馆建设的进度,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加快完善市科技馆、博物馆、群艺馆内部设施,逐步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加强县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园区和体育场馆建设。重视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广播、电视、网络和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四)强化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在进一步完善道路、水电、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加大产业集聚区商务、物流、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周边学校、医院、电信、邮政、超市、公园、文化娱乐场所和供气、供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和廉租房建设,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完善银企合作机制,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和大企业生产经营。加快中小型企业融资性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提供税收减免、担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民间资本规范运作,为企业提供金融担保和小额贷款,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市、县区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担保公司的资金规模。三是创新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建议针对当前市、县区各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小、人力不足等问题,扩大编制,补充人员,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针对市、县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的不同,有区别地赋予社会管理、征地拆迁等职能。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出口代理商、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等群体发展机构,建立法律、会计、审计、仲裁、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健全、网络覆盖、服务到位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2.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科学搞好规划。依托驻马店劳动力资源、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议中心城区和组团县应重点发展医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园区;其他各县应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建设产业园区,如皮革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区、纺织和服装加工园区等。二是努力把特色园区做大做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企业布局,实现上下游产业衔接,减少资源浪费。搞好招商引资,扩大园区发展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加强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保障能力,重视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

3.培大扶强重点企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食品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育十三香、大程集团、懿丰油脂等企业做大做强,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通过招大引强引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食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市,带动全市食品产业的发展。二是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巩固做大优势原料药,重点发展特色原料药,未来几年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新能源、电子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创新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4.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议在持续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针对我市传统服务业发展“小、散、弱”的实际,积极引进外地大型企业或集团,支持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住宿、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二是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和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三是积极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建议尽快出台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基础、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推进区域资本、科技、信息、人才高端要素向商务中心区集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5.创新发展农村产业。在构建新型城镇建设体系中,应根据我市农村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我市农村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发展的重点。市、县区两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乡镇和农村通过引进项目、动员在外务工人员投资、集体自建等形式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农村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花生、芝麻、烟叶、食用菌、花卉、林果等种植业,发展肉牛、生猪、禽类等养殖业,特别是依托西部山区优势发展茶产业,与大中城市联合发展蔬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突出集团发展、规模化生产、科技扶持,努力打造知名品牌。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鼓励我市农村以社区为主体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从事交通运输、建材加工、建筑等行业,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各种保障

1.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农民变市民,而户籍二元结构的存在限制了农民进城。建议进一步放宽条件,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把在城市有固定住所、长期从事非农职业的人员和在城市工作或缴纳税金具有一定年限的人员及谋求在城市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登记为城镇户口。把在城市周边失地的农民、乡镇政府所在地从事经商和非传统农村生产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及时转为城镇户口。建议在“三区两县”试点推行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中把汝南县纳入序列;加快城市周边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区撤乡设镇的步伐,通过调整行政区域,推进户籍改革。

2.强化进城农民各种生活保障。不少农民想进城但又不敢进城,主要是担心进城后缺乏各种保障,生活质量不升反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为进城农民提供有力保障。建议:一是提高住房保障。对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符合条件的农民家庭与城市低收入家庭一样提供廉租房,允许在城市就业具有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申请廉租房。鼓励企业建设职工公寓,切实解决进城人员住房问题。二是强化就业保障。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通过减免费用为新落户城镇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并在工资、工伤保险等方面提供保障。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逐步消除差异,实现社会保障均衡化,使农村居民进城后与城镇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障;要允许由农村人口整户转为城市居民后,在一定时期内保留承包地、宅基地;要完善政策规定,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要保证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身份转换的农民继续享有附着在土地上的集体所有权,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因拆迁受损失;要将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纳入城镇医疗、养老保障范围,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3.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对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社会保障的投入。二是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交易等政策,获取土地级差收益,从土地资源的升值、房地产资源的增值中聚集资金。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部分转化为国有土地,增加土地交易收益,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农民利用旧村拆迁腾出的土地,采取入股的形式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使土地变资本、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三是推动市场化运作,通过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无形资产商品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吸纳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等形式筹措城镇建设资金。四是积极整合使用国家、省、市投入的专项资金,把涉农资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环境保护资金集中使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五是加强金融扶持力度,推行新民居贷款项目,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是把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挂钩,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减免有关费用、出让社区服务项目经营权、优先安排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形式,引导他们出资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六是针对我市不少农民长期在外务工,积累有雄厚资金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捐资、投资城镇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4.创新土地保障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对城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我市各级政府要用活土地政策,努力破解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难题。从国土部门了解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审核认定,我市耕地总面积比第一次调查净增近100万亩,其中可有图斑核查的37万亩,这些土地可用于占补平衡;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2020年新型农村社区聚集人口200万,可节省村庄居住用地35.7万亩;完成“十二五”期间国土部门规定的农村土地整治任务,我市可以形成挂钩指标6万亩。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节省土地指标,可以基本满足城镇建设、工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用地需求。建议各级政府依据国家和省出台的土地政策,完善我市相关配套措施,争取更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要高度关注农村村庄拆迁复耕问题,针对农村住户分散搬迁造成村庄整体复耕难的实际,出台有关规定,保证转为城镇居民和入住社区群众的住房及时得到拆迁、宅基地得到及时复耕;要针对目前各级对城市郊区、乡镇所在地镇社区房屋和土地产权界定不明确、进社区农民与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政策存在差异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政府对土地的调控能力。(六)努力提升城镇建设品位 1.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着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驻马店地处我国南北交替地带,有山有水、气候温和、环境优美的优势,努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为此建议:一是中心城区搞好城区内河流的升级改造,规划建设沿河绿色长廊。持续做好骏马河改造工作,加快拆除跨河建筑物,打通文化路和雪松大道之间的河道,拓宽两岸的道路,把现有儿童公园改造成滨河公园,真正把骏马河建设成为贯穿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畅通、绿化层次高、建筑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带。二是加大宿鸭湖的综合开发,依托其距离中心城区近、水域面积广的优势,开发建设集水上运动、观光旅游、特色养殖、湿地保护、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打造中心城市东部水城。三是加强西部山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大金顶山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并把棠溪源、嵖岈山、金顶山、大乐山、薄山水库等景点贯穿起来,建设西部绿色山水旅游地带。四是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扩大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居住社区的绿化面积,提升绿化的层次。五是着眼防治“城市病”,发展城市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借鉴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充分利用水资源、太阳能、地能,引导市民低碳出行,减少污染排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绿化、太阳能应用上屋顶、进楼宇。

2.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推进新型城镇建设中,应注重天中文化的挖掘、整合和传承,使其体现在现代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努力打造人文天中、历史天中。建议: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的保护,充分挖掘盘古文化、嫘祖文化、重阳文化、梁祝文化、车舆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内涵,构建独具特色的天中文化体系。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历史文化遗存,通过规划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皇家驿站特色街、仿古建筑和城市雕塑、街道命名等形式,彰显天中文化特色,体现天中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三是积极推动“文化名镇名村工程”,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村镇。在旧城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对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街区要予以保留;对一些具有原始风貌、风格独特的村镇予以保护,加以改造利用。四是以传承、激活、嫁接、创新为路径,统筹规划和开发盘古文化、重阳文化、嵖岈山西游文化等节庆活动,开发和提升剪纸、泥塑、打铁花、木刻、麦秆编织等民间工艺,展示驻马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五是充分体现民族宗教特色,大力开发和利用宗教文化,因地制宜建设民族商品、饮食一条街。

3.打造现代文明城镇。文明素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灵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城镇文明形象的打造、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此建议:一是确立现代城镇的发展理念。在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文明发展的成果,对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的总体色调、外观装修加以规范。重视规划和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二是研究提出和持续打造驻马店精神。深入挖掘天中人民淳朴厚德、诚信文明、创新善为的特质,提炼出驻马店精神,唱响驻马店精神,以驻马店精神凝聚人心、提升形象。三是全力打造智慧天中。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大力推动“三网融合”工程和智能交通、智能社区等建设。四是重视信用天中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信用体系,加强诚信教育,确立社会信用标准,推行公开信用评价,公布行业和个人信用状况,大力营造全社会讲信誉、守诚信的良好风气。

上一篇:java工程师个下一篇:霸气经典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