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排名

2025-02-02

工商管理专业排名(精选12篇)

1.工商管理专业排名 篇一

物流管理专业排名

物流管理专业排名

1、北京科技大学

【专业特色】1985年组建了物流工程教研室,当年开始招收物流工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北科大拥有全国第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和研究的学术机构,承担过多项国家“七五”、“八五”和“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项目,曾获多项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数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公司及政府部门、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方案设计、物流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咨询服务。

【毕业生去向】到目前为止,北科大已培养物流博士、硕士毕业生1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就业率基本达到100%,学生在毕业前已被“预订”。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如联想、神州数码、华为、海尔等著名企业以及一般企业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工作,也有一部分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物流教学及研究工作。

2、大连海事大学

【专业特色】主要培养具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1994年该校开始以交通运输(国际多式联运)的名称招生。,成为教育部首批允许招收物流工程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主要流向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生产企业、港口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地方。

3、北京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北京交大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创立了国内许多个第一: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获得“管理学科与工程”博士学位物流管理授予权。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本科生就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除继续深造外,就业去向一般为在大型企业现机构中从事管理工作。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可以师从著名物流专家,就业方向一般为各大型企业、大型机构的高级管理工作。

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业特色】该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下设国际运输与物流系,优势主要是国际物流操作。学生精通海、陆、空运和多式联运等具体操作环节,加上外经贸的特殊背景,外语、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都比较好。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有专业课。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一直保持100%的就业率,毕业前经常被中外运、中化等国内外物流大公司“抢购”一空,去向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甚至国外。

5、北京工商大学

【专业特色】北京工商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重点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

其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流通技术与方法、连锁经营与配送等专业是该校物流专业的特色。有两门课程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直接用英文讲授。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用毕业生的大企业有海尔、长虹、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15名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入美国大学继续攻读“物流管理”的博士学位。

6、北京物资学院

【专业特色】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主要研究领域: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结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方面。

作为教育部最先批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现已构建物流系、物流研究中心以及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三大体系。物流研究中心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企业物流方案设计,并多次获奖,已经成为专业的物流研究、咨询基地。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全国范围内也是惟一一个物流领域的实验室。

【毕业生去向】据不完全统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其中18%进入大型生产企业,18%进入商业企业,37%进入物流企业,6%进入IT行业,6%进入政府机关,6%进入教科文部门,6%考研或出国深造。很多学生毕业是被企业提前“预订”的。

7、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目前,正在构筑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主干,融海洋科学技术、港口航道工程和海岸带开发技术以及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为一体的学科体系,以期成为能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形成强大支撑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毕业生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航务、港务管理部门、港口、航道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单位,海岸带开发研究机构、海港安全监督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也可从事信息产业、海洋开发事业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8、清华大学

【专业特色】物流工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一个研究分支,本科阶段以“工业工程”专业招生。工业工程系制订的目标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业工程系接轨看齐,采用的手段是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聘请国内外工业工程界的著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授课或开展合作研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培养体系建立自己的`培养方案,直接选用国际一流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进行双语和英语授课。

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教授Salvendy先生任系主任和讲席教授。他除了自己给学生上课外,今年还邀请了包括国际工效学学会主席Kawowsky教授在内的多名国际知我学者给该系学生开设课程。

【毕业生走向】毕业生以其数学基础好、兼有工程背景、又善于综合平衡技术、经济、效率等方面的特长,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深受大企业的青睐。

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11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

2.工商管理专业排名 篇二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立相互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对推动建立现代旅游职教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旅游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效应不断显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新业态、旅游新技术、旅游新装备和旅游智能化的发展,对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和质量等提出了新要求。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各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就理论层面而言,它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层面上探索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路径与方式,客观衡量专业办学成果,指导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就实践层面而言,本研究意在探索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旅游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并以此对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进行评价与排名研究,使各高职院校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为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提供较为客观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同时为广大考生和社会人士报考旅游类专业及院校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全国独立设置的旅游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全国有22所独立建制的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全国有15个旅游类相关专业。为使研究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和相对完整性,项目组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从中筛选了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作为评价对象,为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竞争力情况提供参考。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比较研究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组对国内外大学和学科评价做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表明,国外知名的排名指标体系,如《英国泰晤士报》与《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的大学排名(QS)[1],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USNWR),其共同的特点是:定量的硬性指标少,但对教学软环境、教学模式等不易直观考察的观测点的描述较为具体,且非常重视第三方评价和调查结果;国内知名的排名指标体系,如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校友会网、武书连等[2]排名指标的共性是:量化的硬性指标多,具体观察点全面、细致,一般都会包括师资资源、物资资源、学术资源、科研和教学成果、学生情况等具体指标,并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分析筛选旅游专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必然导致评价结果及排名的差异性。因此,分析排名,不仅要看学校或学科(专业)的排名位置,更要看排名的指标体系。本项目研究意在通过对旅游专业评价与排行,使各旅游高职院校了解自己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不足,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定量数据,同时为学生、社会人士报考旅游类专业及院校提供参考。特别是对学生及家长而言,提供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根据。因此,项目组遵循“简化、量化、实用”的导向原则,在众多相关指标中筛选出切合我国“国情”、符合旅游行业“行情”和贴近高职教育“学情”的关键性评价指标。

项目组先期从师资队伍与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研究成果、社会评价等四个方面考虑,初步确定旅游类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师资队伍与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研究成果、社会评价)、14个二级指标(专家、团队、教师与学生、专业、实训室、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教材、论著、国际交流、应用型研究项目、学界评价、雇主评价、学生评价)及数十个观测点。这些指标涉及面较为宽泛,但体现国情、学情、行情的针对性较弱,与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实际有一定距离。经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将专业规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标志性成果作为专业竞争力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其依据主要有以下4点:

1. 规模是质量评价的基础。

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学及学科排名评价都很重视规模评价,高职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决定了规模评价是必然要素,专业规模是专业质量的基础,是一切评价的起点,该项指标用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准确、简单、易获取。

2.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保障。

无论是国内外大学及学科评价排名,师资队伍量化指标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综合考量师资队伍量化评价指标,在率先评价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专业生师比数据评价更为客观公平;在专业师资规模的基础上,高级职称比例数据评价也更具有逻辑性。而标志性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则考虑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的特点,突出教育界和旅游行业优秀顶尖人才(如国家级教学名师、首席技师、旅游业专家)的观测点及权重值。

3.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重点。

国外评价在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上,多采用社会声誉调查定量评价方式进行。国内评价中学生情况评价多来自于录取率、就业率、高考分数、留学生比例等量化指标。项目组分析后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选取最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宗旨的量化数据,用新生报到率、毕业起薪率两项量化指标进行客观评价。

4. 标志性成果能凸显专业建设特色。

高职院校的专业评价引入国家级人才、项目、教学资源和教科研等标志性成果,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也更彰显出各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的水平与特色。

(三)构建“5+1”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以上关键性指标,项目组对评价体系初稿中的14个二级评价指标和数十个观测点进行了简化和重构,提出高职旅游类专业竞争力评价的5项基本指标:专业规模、专业生师比、高级职称比、新生报到率、毕业起薪率,再加上一个加分项目,即“5+1”的评价指标。与此同时,项目组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计算,确定专业规模权重为10%,师资队伍权重为30%,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权重为60%,标志性成果不纳入权重比例,但作为加分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由此,构建了高职教育旅游类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四)确定指标赋分值

项目组主要从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与要求、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三方面考虑指标赋分,并通过对浙江省内高职院校、五星联盟院校等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和调研,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演算,对评价体系中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观测点释义和赋分值修正,最后确定指标赋分值(见表2)。专业评价最后得分=5个基本指标得分+加分指标得分。按序排名即为各专业综合排名结果。

四、数据来源与处理

评价的原始数据主要通过以下3个渠道采集:一是85%的基础数据来自于评价对象院校的数据采集;二是通过有关部门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如教育部门的各类水平评估及考核;三是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取相关信息,如麦可思调研报告等。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针对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了4项工作:(1)核查数据。纠正原始数据中因获取渠道不一致、数据滞后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误差。(2)指标处理。针对分析过程中存在异常度高的数据进行全面核实与研究。(3)专家审议。聘请旅游政界、学界与业界的领导和专家对项目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4)案例试行。

五、研究成果及说明

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核心专业竞争力排行榜》。(详见表3~表15)

排行榜对全国22所独立建制的旅游高职院校所开设的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的竞争力进行调研、统计、分析,按照13个专业的综合得分高低排出参评院校的名次。排行榜公布的顺序依专业代码按照升序排列,同时根据专业的综合得分进行星级备注,90分(含)以上的标注五星,80分(含)以上标注四星,70分(含)以上标注三星,60分(含)以上标注两星,60分以下标注一星。参评院校超过10所时,排行榜榜单公布前10名,参评院校在5~10所时,榜单公布前5名。其中名次相同的院校,以院校名称中首字的笔画数依次按照升序排列,当笔画数仍然相同时,按照首字的拼音序列依次排列。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2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9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8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20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7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6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4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8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3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六、成果分析与反思

1.旅游专业竞争力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旅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旅游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旅游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专业排名前3位的院校几乎都在旅游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上海旅游专科高等学校、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些院校所在地区都有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旅游业态和游客资源也比较丰富,从而为旅游专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从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形成金字塔式格局,以上海旅专、桂林旅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和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等组成的“五星联盟”院校,其核心旅游专业已经成为引领全国旅游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在全部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中,处于最具竞争力榜首的“五星级”专业都隶属于“五星联盟”院校,90%的三甲专业都在五星联盟院校中开设。而且“五星联盟”院校间的专业排名比较均衡,各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其他旅游高职院校专业排名波动比较大,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不稳定。由此可见,“五星联盟”院校的旅游专业建设水平已处在平稳发展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彰显专业特色,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职业教育中国品牌。而其他旅游高职院校则应夯实专业基础,稳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力争在5到10年达到甚至超过“五星联盟”专业建设水平,以此提升全国旅游高职院校整体水平。

3.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建设水平是不平衡的。一些传统和新兴优势专业的建设水平较高,竞争力也相对较强。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英语、空中乘务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的前三名或前五名,都处于“五星级”方阵中,足见其竞争力之强劲。而其他专业虽然也有前1至2名为“五星”,如导游、西餐工艺、旅游日语等专业,特别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的院校超过10所,也是一个传统强势专业,但只有两所院校被评为“五星”,其他都在“四星”以下,“三星”以下的更占到70%;此外,像餐饮服务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中没有“五星”,多为“三星”,且不乏“二星”和“一星”,这些在及格线以下的专业也上了榜。可见,我国旅游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水平与竞争力参差不齐。所以,提升这些专业的建设水平和竞争力,使旅游专业竞争力达成结构性平衡,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各旅游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强,丁瑞常.QS大学排名体系剖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

3.非著名高校竟有如此多高排名专业 篇三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性能价格比”,即性价比,因能反映单位付出所购得的商品性能,而常被买家用来考量是否值得出手买下。看待专业、看待学科也未尝不可以算算其“性价比”。

2013年初,教育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排名涉及363所高校的4166个学科,相比与大学排名的“排行榜”,学科排名更像“体检报告”,分门别类又系统地告诉你各项参数。

与知名院校独占鳌头的大学榜不同,许多学科榜跻身前十、甚至三甲的院校并不那么出名,甚至有些名不见经传。例如,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全国排名第二的天津工业大学,该校即非“985”也非“211”,但“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直是该校的拳头学科,并被天津市列入“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规划。天津工业大学对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极其重视,探索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实验室班”也先从此专业办起,实验班从2011年开始招生,单独开班,入校后择优选拔,实行小班化教学。

单以城市衡量,天津也许没有北上广热闹,而天津工业大学也不是“听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大学,但加上师资、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声誉等方面考量后,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是当之无愧的高性价比专业。

4.物流管理专业全国高校排名 篇四

1..北京科技大学

【专业特色】1985年组建了物流工程教研室,当年开始招收物流工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北科大拥有全国第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和研究的学术机构,承担过多项国家“七五”、“八五”和“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项目,曾获多项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数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公司及政府部门、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方案设计、物流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咨询服务。

【毕业生去向】到目前为止,北科大已培养物流博士、硕士毕业生1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就业率基本达到100%,学生在毕业前已被“预订”。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如联想、神州数码、华为、海尔等著名企业以及一般企业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工作,也有一部分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物流教学及研究工作。

2、大连海事大学

【专业特色】主要培养具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1994年该校开始以交通运输(国际多式联运)的名称招生。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允许招收物流工程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主要流向

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生产企业、港口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地方。

3、北京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北京交大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创立了国内许多个第一: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获得“管理学科与工程”博士学位物流管理授予权。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本科生就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除继续深造外,就业去向一般为在大型企业现机构中从事管理工作。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可以师从著名物流专家,就业方向一般为各大型企业、大型机构的高级管理工作。

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业特色】该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下设国际运输与物流系,优势主要是国际物流操作。学生精通海、陆、空运和多式联运等具体操作环节,加上外经贸的特殊背景,外语、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都比较好。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有专业课。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一直保持100%的就业率,毕业前经常被中外运、中化等国内外物流大公司“抢购”一空,去向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甚至国外。

5、北京工商大学

【专业特色】北京工商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重点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其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流通技术与方法、连锁经营与配送等专业是该校物流专业的特色。有两门课程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直接用英文讲授。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用毕业生的大企业有海尔、长虹、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15名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入美国大学继续攻读“物流管理”的博士学位。

6、北京物资学院

【专业特色】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主要研究领域: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结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方面。作为教育部最先批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现已构建物流系、物流研究中心以及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三大体系。物流研究中心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企业物流方案设计,并多次获奖,已经成为专业的物流研究、咨询基地。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全国范围内也是惟一一个物流领域的实验室。

【毕业生去向】据不完全统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其中18%进入大型生产企业,18%进入商业企业,37%进入物流企业,6%进入IT行业,6%进入政府机关,6%进入教科文部门,6%考研或出国深造。很多学生毕业是被企业提前“预订”的。

7、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目前,正在构筑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主干,融海洋科学技术、港口航道工程和海岸带开发技术以及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为一体的学科体系,以期成为能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形成强大支撑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毕业生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航务、港务管理部门、港口、航道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单位,海岸带开发研究机构、海港安全监督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也可从事信息产业、海洋开发事业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8、清华大学

【专业特色】物流工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一个研究分支,本科阶段以“工业工程”专业招生。工业工程系制订的目标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业工程系接轨看齐,采用的手段是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聘请国内外工业工程界的著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授课或开展合作研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培养体系建立自己的培养方案,直接选用国际一流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进行双语和英语授课。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教授Salvendy先生任系主任和讲席教授。他除了自己给学生上课外,今年还邀请了包括国际工效学学会主席Kawowsky教授在内的多名国际知我学者给该系学生开设课程。

【毕业生走向】毕业生以其数学基础好、兼有工程背景、又善于

5.英国大学专业排名――商学管理 篇五

商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出路良多,商学热门科系也因此较其他科系抢手。商学管理专业为其中一种,此类学科包含金融、贸易、流通,管理等现代社会企业完备的经济知识及管理基础,很多人为了学习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等一代奇才缔造的商业管理模式踏上了求学之路。就职以大企业为主,英语要求高。

《完全大学指南》英国大学排名由《独立报》参与制订,首次发表于,该排名的所有数据来源于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

6.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学校排名 篇六

浙江大学(985)

南开大学(985)

大连理工(985)

中山大学(985)

北京交通大学

A+

上海交通大学(985)

上海财经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985)

中央财经大学

武汉大学(985)

厦门大学(985)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

东北财经大学

东南大学(985)

北京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985)

北京师范大学(985)

北京物资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985)

B

吉林大学(985)

上海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来源:()-物流管理研究生排名_冰河火种_新浪博客

中国海洋大学(985)

华东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985)

重庆大学(985)

上海海事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郑州大学

宁波大学

C

江南大学

福州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广州大学

华侨大学

广东商学院

仰恩大学

安徽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长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7.工商管理专业排名 篇七

摘要: 物流管理专业大学排名来自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将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物流管理是一个新兴朝阳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很大,国内大学很多都是最近几年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

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大学排名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将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以及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城市规划物流系统运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技术操作等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100万元。

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物流管理是一个新兴朝阳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很大,国内大学很多都是最近几年开设的。

全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最新排名:

从大的方面来看,该排名主要分为a、b、c三个阶段,具体排名情况如下:

a++

浙江大学(985)

南开大学(985)

大连理工(985)

中山大学(985)

北京交通大学

a+

上海交通大学(985)

上海财经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985)

中央财经大学

武汉大学(985)

厦门大学(985)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

东北财经大学

东南大学(985)

北京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985)

北京师范大学(985)

北京物资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985)

b

吉林大学(985)

上海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985)

华东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985)

重庆大学(985)

上海海事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郑州大学

宁波大学

c

江南大学

福州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广州大学

华侨大学

广东商学院

仰恩大学

安徽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重庆商学院

长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怀化学院

8.工商管理专业排名 篇八

国外的:

1.安达信(随着安然关掉了,表示怀念)

2.麦肯锡

3.罗兰贝格

4.普华永道

5.毕博

6.凯捷安永

7.汉得

8.毕马威

9.德勤

10.IBM

国内的:

1.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规模最大)

2.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

3.AMT管理咨询公司

4.远卓管理顾问公司

5.北京和君(创业)咨询公司(和君咨询与和君创业已分家)

6.华夏基石(HR)

7.北京九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佐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易中创业

10.太和管理顾问

11.上海天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北京市长城战略研究所

13.北京博采企业形象研究中心

14.北京朴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5.广东大通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16.北京铭略管理有限咨询公司

17.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

18.赛诺市场研究公司

19.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

20.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21.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22.深圳泛中(AMR)市场资讯公司

23.北京赢思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4.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25.北京理实佳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6.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

27.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28.远讯咨询集团

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雅兴市场研究公司北京汉鼎世纪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北京中电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市智道管理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旗舰市场调查研究公司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视野国际财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原慧达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绩效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松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南方略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远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成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清汇通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嘉丰融通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通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复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永达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市致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上海嘉和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嘉和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索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济南金盛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万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青岛创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省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公司杭州思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广东中咨联管理顾问公司北京中企联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东方市场研究北京中通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多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西杰优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工商管理专业排名 篇九

排名

学校名称

分数线

1

南开大学

370(60、90)

2

北京理工大学

370(55、83)

3

南京大学

365(60、90)

4

中国人民大学

365(55、90)

5

吉林大学

360(55、90)

6

山东大学

360(55、90)

7

四川大学

360(55、83)

8

重庆大学

360(50、90)

9

浙江大学

355(60、100)

10

东南大学

350(55、业务课80/95)

11

中山大学

350(55、90)

12

湖南大学

350(55、85)

13

清华大学

350(50、90)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45(55、90)

15

天津大学

345(55、90)

16

上海交通大学

345(政50、外55、业务课89/90)

17

北京大学

345(50、90)

18

大连理工大学

345(50、85)

19

同济大学

340(60、90)

20

华南理工大学

340(55、90)

21

北京师范大学

335(55、90)

22

电子科技大学

335(50、80)

23

中国农业大学

325(政45、外50、业务课70)

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20(55、业务课80/90)

10.工商管理专业排名 篇十

1.四川三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51sangu.cn)

2.成都默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3.成都市天下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4.成都顶立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成都君惠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四川大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7.成都西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成都大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成都市韦旭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1.专业排名和大学排名哪个重要 篇十一

出国留学择校参考澳大利亚大学的综合排名以及星级评比,而专业的研究实力也同样重要,该如何看待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呢?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专业排名和大学排名哪个重要。

由于澳大利亚大学的专业权重不同,而且澳大利亚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强势专业,因此专业的选择不能仅仅依靠综合排名,而要看各专业的研究实力排名了。那么,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喜好。

1、选择就读世界顶尖水准的专业

通过澳大利亚专业研究实力排名,我们大概了解了澳大利亚大学各专业在世界上的排位,从而成为我们选择澳洲留学专业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商科方向,澳洲最强的方向是会计,这体现在澳洲70%的大学都开展会计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世界超一流水准;而商科里的物流方向,相比于会计则不是澳洲的强项,全国只有悉尼大学一所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说明物流方向在澳洲的研究还并不是很普及。再比如,同为工程类方向,从专业研究实力排名中可以看出,澳洲的电子工程方向研究就比较发达。

2、研究生博士生重点参考专业研究实力排名

对于就读研究类学位的同学来说,各个专业的打分直接反应了这个大学在此专业的研究实力。实力越强意味着该校的导师在世界上知名度越高,学生的平台越大,越容易取得科研成果。此外,得分越高,意味着在这个方向会分到

3、本科生授课类硕士生综合考虑综合排名以及专业研究实力排名

对于就读本科或者授课类硕士的同学,大学的教学质量比起科研实力是更加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单纯的以某个方向科研实力的分数来择校有其不科学的地方。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澳洲国立大学在很多方向的科研实力是澳洲第一,可是却没有相应的本科或者硕士课程开设,所以学生并不能申请国立大学这些方向的本科学位。再比如,澳洲八大名校的科研实力很强,但很多名教授过度的重视研究,而并没有给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代课;相反,一些三四星的大学,则更重视教学,所有的教授都需要给学生上课。

4、专业排名优先,大学综合排名次之

澳洲顶级大学也并不是所有专业方向都排在前列;而综合排名一般的大学也会有一些澳洲顶级水准甚至世界顶级水准的专业。在某些专业方向,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澳洲一般大学全面压倒八大名校的现象。比如澳洲非常热门的酒店管理专业,科研实力得分前三位依次是:格里菲斯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拉筹伯大学。这些大学在酒店管理方向不仅科研实力强劲,而且大学非常重视教学,学生无论是就读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很好的选择。再比如,新兴的体育科学方向,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迪肯大学和拉筹伯大学位列澳洲前三,超过了所有的澳洲八大名校。

国内企业对于澳大利亚大学综合排名的认可度比较高,这对于想回国找工作的澳洲留学生来说,综合排名参考价值更高;而海外企业雇主更倾向于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对计划澳洲留学的学生与家长的几点建议

1、切勿只信排名

学生和家长常常将澳大利亚大学的排名看得比较重要,然而,出国留学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将来的发展方向、个人偏好等都是要考虑的对象,排名榜单应该作为留学生的参考而并非主要依据。正是由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校,所以才会盲目地一味相信澳大利亚大学排名,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去澳洲留学的最大收益。

可以通过和资深留学规划老师的沟通,更好地为学生制定最有针对性的留学规划,为学生精彩的人生舞台添砖加瓦。近日,澳大利亚学术研究理事会首次公布了澳洲高校研究实力排名,根据系科设置、研究团队、研究实力、科研成果等各种角度,细化了澳大利亚大学各个专业方向的实力等级。澳洲目前共有41所高等院校,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八大名校在研究方面见长,而且这类学校非常适合读研究类硕士或博士的学生。但是对于其他以学习和就业为目的学生而言,应该注重的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以及学校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比如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麦考瑞都是毕业生就业率极高、现代化以及实用性强的大学。不仅受到本地学生的青睐,而且毕业生也非常受当地用人单位的欢迎。

很多学生表示,希望能在澳洲大城市留学和生活,在敲定学习城市的时候,不必盲目扎堆儿大城市,目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分别在悉尼和墨尔本,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虽然喜欢拥挤大城市生活的留学生更适合悉尼和墨尔本,但是青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精彩文化生活的留学生可能更适合佩斯和布里斯班这样的城市,而喜欢原汁原味的欧洲城市的同学则应该考虑阿德莱德。

2、留学需要慎重规划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部分家长们很早就开始给孩子考虑留学事宜,但是大多家长担心孩子语言不通,遇到事连人身安全都可能成问题。还有,国外的文化和国内不同,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沾染上坏毛病,并且在国内就业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送孩子出国,读个学位再回来的就业前景如何也是未知数。

确实家长担心的这些问题不无道理。其实国内对于澳洲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毫无准备的非理性留学、对名牌大学的片面追求、对热门专业的盲目选择、回国后的期望值过高、对国内综合情况的不了解以及对自身情况的盲目乐观等现象都会让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美国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排名 篇十二

2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3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Kennedy)

4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佐治亚大学

5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Wilson)

6 New York University (Wagner)

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Goldman)

6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rice)

9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内基梅隆大学(Heinz)

9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堪萨斯大学

9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Evans)

12 American University

12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乔治华盛顿大学 (Trachtenberg)

12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Ford)

12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La Follette)

16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6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 (Sanford)

16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Askew)

16 University at Albany--SUNY (Rockefeller)

16 University of Kentucky肯塔基大学 (Martin)

1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明尼苏达大学双城 (Humphrey)

16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LBJ)

23 Georgetown University

23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Young)

23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ark

2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uskin)

23 University of Chicago (Harris)

23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29 Columbia University

29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Glenn)

29 University of Colorado--Denver

29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33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Bush)

33 University of Missouri密苏里大学 (Truman)

33 University of Nebraska--Omaha

33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37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

37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亚利桑那大学

37 University of Delaware特拉华大学

37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

37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42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Levin)

42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42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4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Fels)

46 CUNY--Baruch College

46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46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46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Hatfield)

46 Rutgers,The StateUniversityofNewJerseyNew Brunswick新泽西州立大学新布朗斯威克校(Bloustein)

46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康涅狄格大学

46 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 (Batten)

53 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

53 Brandeis University (Heller)

53 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学 (Taubman)

5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

53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53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Wilder)

59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Provo (Romney)

59 CUNY--John Jay College

59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与普度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

5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59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中佛罗里达大学

59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59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5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67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67 New School (Milano)

67 Northeastern University美国东北大学

67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Harrisburg

67 University of Maryland-Baltimore County马里兰巴尔的摩大学

67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俄克拉荷马大学

73 Auburn University

73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Jefferson)

73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73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73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73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阿拉巴马大学 --Birmingham

73 University of Baltimore

73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马萨诸塞大学Amherst校区

73 University of Missouri密苏里大学 --Kansas City

73 University of Oregon

73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

73 The 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大学

73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威奇塔州立大学 (Wall)

73 Willamette University (Atkinson)

87 CUNY--City College

87 Pepperdine University

87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87 University of Arkansas (Clinton)

87 University of Illinois--Springfield

87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87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Boston (McCormack)

87 University of Miami

87 University of Missouri密苏里大学 --St. Louis

87 Wayne State University韦恩州立大学

97 Auburn University--Montgomery

97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Los Angeles

97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97 Kansas State University堪萨斯州立大学学校

97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97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97 Villanova University

104 Boise State University

104 College of Charleston

104 DePaul University

104 Iowa State University爱荷华州立大学

104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104 Ohio University (Voinovich)

104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104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Camden

104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104 University of Memphis

104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新墨西哥大学

104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Greensboro

10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aine (Muskie)

104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104 University of Vermont

104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华盛顿州立大学

104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西弗吉尼亚大学

121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121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Long Beach

121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Sacramento

121 Evergreen State College

121 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

上一篇:轮机工程毕业论文指导下一篇: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机械运用及管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