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2024-10-13

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精选8篇)

1.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篇一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本期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太谷课改经验,落实三五三教学模式,我们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认真分析讨论制定本学期工作目标如下:

1、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用优秀教研组的标准来作为行动指南,力争被评为学校优秀科组。

2、.积极开拓创新,通过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认真研究太谷经验,精心制作学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各年级在完成课标知识目标的前提下,分别确定下列能力目标:

高一年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适应新课改要求。

高二年级:制作精品学案和规范表述与书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

高三年级:制作精品学案,抓基础训练,重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实现高考目标。

知识能力齐抓共进。争取在期中、期末考试、洛阳市高三调研、一练考试中成绩有新的突破。

3、按照年级组安排搞好培优补差工作及社团指导工作。

二、工作要点

1、开展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浓厚教研气氛,精心制作学案,资源共享。

2、提高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学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教风与组风。

3、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备课组负责制,抓好日常教学管理

4、改进高三备考策略,确保备考水平有创新和提高。

5、抓紧高一高二的教学、确保阶段性教学目标能够落实完成

6、走出教研组、走出校门参加兄弟学校各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提升学科素质;

7、搞好社团指导,力争获奖。

三、具体措施

1、开展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浓厚教研气氛

(1)在新的高考模式的下,要求各位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自己本职工作中,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第一: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制定的年级教学目标和解决新课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进行教学研究,第二: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不同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实太谷经验,不断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生物课乐学、爱学、会学。

(3)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讨会,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学习与交流、协作工作,认真研究高考信息牢牢把握备考方向和命题特点,发扬优势找出差距和弱点针对性地做好备考工作,确保高考工作目标的实现。

2、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备课组负责制,抓好日常教学管理,确保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完成

(1)认真落实学校有关规定,抓好常规管理。

(2)规范备课,备好课:每个备课组都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拟定的集体备课程序认真执行,每周三下午为全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

(3)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上好课。坚持三五三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传授学生解题的基本技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切实落实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4)组织公开课活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本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教研组公开课。各备课组根据组内实际情况相互听课、评课。

(5)开足、上好实验课,要求有计划(含安全要求)、有记录,强调规范操作。(6)认真组织好每次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的活动,形成讲团结、讲奉献、讲贡献、讲科学的优良组风。

(7)做好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的考勤工作,要求每位教师遵守学校制度,按时上下班,准时到会。

3、培优、补差与社团指导

按照年级安排,确定培养指导对象,确定活动时间,实施任课教师负责制,具体措施是:首先每位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对培优补差对象进行调查、归类、分析原因;然后在班主任的配合下,通过谈话、辅导(要求个别辅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师生辅导与生生辅导相结合)、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在培养学生的看书、提问、质疑、改错、反思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督促、检查(重点抓好每次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帮教;同时组织班上的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活动;根据有关教育理论,差生是一系列失误积累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与学的失误降到最低限,避免新的差生的出现。

6、狠抓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1)通过分任务、压担子来促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2)多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培养出优秀学生光荣,当班主任光荣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4)在日常规范教学中对他们严格要求,促使他们快速成长。(5)通过搞课题研究来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的素养。

2.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篇二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 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明与创造的基石。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以此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那么,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 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重要的教学依据。现行教材与新课标同步, 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非常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特点, 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时能灵活地处理教材。

其次,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与最终归宿, 一切教学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与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 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再次, 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生物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教师要在二者间找准结合点, 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 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 增加探究的可信度, 鼓励学生探究, 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有目标, 学有成效。如在腌菜的过程中, 坛子里会出现大量的水, 这些水是哪里来的?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时, 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农作物萎蔫,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烧苗现象, 这又如何解释?这些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 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 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加强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与观察为主的学科, 运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规律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 让学生发现规律与真理,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验, 亲自操作实验, 通过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在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掌握探究的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1.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这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与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渐进的原则, 逐步培养。第一, 操作的定向, 即学生对基本操作的了解, 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需要教师在平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向学生讲清基本的操作要求与要点。第二, 操作的模仿, 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模仿, 这是一个过渡阶段, 既是对前面定向的检验, 同时又是后面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示范与指导, 精讲精练, 以使学生更规范地操作。第三步, 操作的熟练, 即学生灵活地运用、完整与规范地操作。

2. 设计探究性实验。

步骤主要包括:猜想与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收集数据材料, 分析论证,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教师要找准实验问题的切入点,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进而进行验证, 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时, 教师要加强指导, 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 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提问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石。在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思维留足空间, 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 鼓励学生质疑, 使课堂真正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允许学生的独树一帜。其次, 教师要加强指导, 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对学生思考与提问的过程加强指导, 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如教师可在新知旧识联结处、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 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再次, 教师要科学评价, 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一味打压会打击学生提问的信心, 使学生逐渐丧失问题意识。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先要鼓励学生提问的勇气, 再对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重在引导, 好的问题要表扬, 鼓励学生多提问、勤提问、会提问;错误的要加强引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加以修正。

3.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设兴趣;培养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提高认知能力。这里所指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疑、质疑的习惯,并在疑惑的驱动之下,积极主动地探求解疑的一种品质。

二、学生问题少的原因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而令人吃惊的现象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提问题了。在课堂上,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但很少能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无疑可问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毋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5分钟内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

2.敢问

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者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学生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不知怎样问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

4.不想问

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和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在此列中。

5.没机会问

很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其实原因是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总是教师自己按设计好的思路进行。

6.无需问

虽然国家加强了生物学科的建设,但是只要高考不考生物,学生就把生物当作“副科”。即使有疑问,也觉得无需问。而且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情况占多数。

三、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关注学生在生物课上自发生成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除心理障碍

(2)优化师生关系

(3)实施成功情境教学

成功情境即是学生成功地学习,是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到满足,从而体验到认识活动快乐的情景。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自信心不足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教师的及时表扬和相机诱导下积极做答,从而保护学生自尊、增强信心、走向成功。即使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教师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大棚蔬菜种植”时,提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有时要增加室中的CO2浓度,那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呢?学生积极地发言,有的说在里面饲养一些小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增加CO2浓度;有的说在里面烧火或者生炉子燃烧释放的气体中有CO2。当笔者再问,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其他学科?有个女生迅速说:“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CO2。”因为怕别人笑,所以声音比较小。笔者及时地给予鼓励,其他同学们也为她鼓掌,这样增加了她的信心,也激励了其他同学,课堂中充满着成功和喜悦。

2.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1)设疑置问求解法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是如此。正如古人所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适当设置悬念,学生会产生急于求其解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编拟符合学生任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新陈代谢”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新陈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

(2)选取有趣味的故事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在讲授“昆虫外激素”时,引用:“楚汉相争,垓下一战,项羽兵败,逃至乌江边,正欲乘船渡江时,突然看见江岸沙滩上有黑压压的蚂蚁群集成‘楚霸王死’四个大字,他仰天长叹:‘此乃天意,非战之过’。说完,拔剑自刎”。之后便设问:韩信设计谋害项羽,其计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们开始互问互答,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融入课堂。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试验操作,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可以用实验来阐明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如:质壁分离实验。

(4)选取生活现象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基因治疗、克隆、组织培养、SARS、苏丹红、艾滋病”等生物名词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这可从一个侧面说明生物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大。但虽然这些名词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明白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如转基因食品是如何生产的,艾滋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比基础教育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从而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提出更高要求。

3.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为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兴趣培养的途径。例如:在做“叶绿体色素层析实验”时,有的学生自己改变实验的规定步骤,和同桌一起探究某个变量改变时对实验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延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科学教育,2003,9(6):13.

[2]李言高,卢延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生物学教学,2003(28):2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中学)

4.高中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四

1、继续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①、以高一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以高二年级为“深化点”,以高三年级为“强化点”,不断深入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四关”。

①备课关。要求青年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对于教师的备课笔记做出标准格式要求,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提倡每节课后记录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地修改、完善。对教学中的经验及时整理、总结并记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高中生物教研组计划高中生物教研组计划。

②上课关。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落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③作业关。高一、高二两个学年要按时布置作业,在作业中应体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于作业中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开展备课组内的分析讨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错,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

④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创设检测的环境,特别要做到章节过关,高一和高二要做好本学期的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高二学年的部分学生竞赛,高二学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准备,高三年级的四次摸底考试准备工作,使每次考试都能准备充分,圆满完成。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尤其是高三新教师刘建伟,高二新老师孙晶华,高一新教师韩頻哲的上课指导工作,使新老师能在短时间很好的成长起来,成为本组的教学骨干。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对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进行集体备课,高一高二学年每周一次,高三每周备课两次,每次都要具有具体内容,同时还要制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三教研组专题活动

5.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篇五

2014年下半年高中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及国家、省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市、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室的有关文件精神,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有效学习为中心,推进“导学案”的实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务求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程改革。

1、认真学习政策法规,了解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

2、学习了解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任务和方法,体会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为改革教学方式奠定理论基础。

(二)、加强教学研究,开展课堂教学变革实验。

1、积极推进“导学案”这项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项目,并与精品课例研磨、学科教科研活动和学校校本教研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强调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学习目标,以期化解疑难,突破瓶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基本形成学生在校学习指导规范,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组织教师上好示范课、研讨课、精品课,进行一课一议,力求一课多得,听课者对授课者要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力避恭维、敷衍和走过场。让教研活动带给教师“经验上的分享”与“理智上的挑战”。

4、以各类教师竞赛活动为平台,提高教师基本功。加强评价命题研究。

5、积极开展各级学科竞赛辅导,加强过程管理。

6、组织教师围绕研究专题认真写好科研总结和论文,不断提高理论和写作水平,积极组稿参加各级论文、案例竞赛。积极鼓励老师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

(三)、加强课题研究

1、积极申报新课题。教师要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角度,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学校教科室将对所有教师的课题申报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落实好已申报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对已经批准的立项课题要做好开题工作,并积极开展研究;已经实施的课题要进一步做好研究落实,为顺利结题做好准备。

(四)、建设教师队伍。

加强教学指导,强化高质量的服务意识。根据学校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组织参加学校的《导学之星》评比的有关活动。关注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传、帮、带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三、教学管理要求:

1、按时制订、上交计划,实行超周提前备课。

2、按要求、按章节次序每课时写好一个教案,编好顺序,并简要的写出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至少5个以上)。

3、重视教学反馈,高二每学期作业批改一般要达到20次和单元式练习3次以上,高三每学期作业批改一般要达到25次和单元式练习3次以上。

4、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学期上好二节公开课,并把课件、备课组命好的月考或段考的试题及时传到我邮箱。

5、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或课例。

6、积极参加听课活动,做好听评课记录,一学期听课15节以上;

四、备课组人员安排:

高三段:组 长 XX 组员 XX XX

高三段:组 长 XX 组员 XX XX

说明:

学期初由备课组组长牵头负责制订备课计划。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上公开课前要先进行小组集体备课讨论;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主讲人及时做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学期至少4次)。

五、师徒结对活动:

XX(师)——XX(徒)

XX(师)——XX(徒)

要求:

1、师开学初要制定详细的结对计划,并有帮扶过程文字记录。

2、师要不定期对徒进行教学管理指导,徒弟要积极的向师请教,多听师的课,次数以听课或其他的原始记录为准。

6.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篇六

2012-2013学第二学期历史组工作计划

鉴于本学期时间紧——高一高二从2月25日(正月十六号)到6月25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高三从2月25日到6月6日仅有约一百天的时间,中间还有若干节假日——根据我们学校历史组人员少而工作任务重的实际状况,暂拟定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如下:不组织统一的集体备课与公开课,可采取较为灵活的诸如自由两两或三三组合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与公开课活动,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也更切合实际一些;而将主要精力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展开:

一、“如何把每一节课上好”这一基本工作要一如既往,常抓不懈: 立足常规教学的研究,在备课上(围绕备学生而备教材和备教法)要狠下功夫,明确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着力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不可过滥,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二、“如何应对两考(学业水平考和高考)”这一中心工作要加强:特别是高考,关系千家万户。所以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一轮单元复习围绕“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搞好本期第二轮乃至第三轮复习,诸如认真研读本届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及时搜集各方面信息,着实把握高考动向,以增强我们历史学科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我们的历史学科的复习教学的效率。

对于本期第二轮乃至第三轮复习,我们要完全根据本届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围绕所列基本考点逐一深化复习(包括落实选修教材相关内容的教学与复习),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使得主干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以 1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使得学生的高考解题能力与技巧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如何命好题阅好卷评好卷”这一关键工作要协调得宜、安排合理:

显然,每份试题质量如何、每次考试的信度如何、每次考试的阅卷质量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于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情况的真实了解、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于我们教师对该门学科教学效果如何的真实的反映,并进而影响或者说引领导向往后阶段我们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可见,试题命制及监考阅卷工作之重要性之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将试题命制及监考阅卷工作看成一项十分严肃而繁难的工作来认认真真的对待,丝毫马虎不得。每次命题工作需提前落实,并另行安排审题以保证质量;每次阅卷分工合理,批阅较为客观的试题要高标准严要求、主观性较为突出的试题应视言之成理酌情判别;评卷包括对于试卷的反思和评讲试卷,对于试卷的反思即试卷分析具体落实到个人。

王焰明

7.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篇七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 国家经济进步的人才保障。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子科技正在以其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 目前已有数据表明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力图把知识转化为先进的科技生产力, 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知识将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国对知识教育和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从以往的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观察来看, 知识创新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知识进步和创新创造是国家得以强大和繁荣的主要动因,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人才是创新的主体, 所以经济实力最终还要以人才作为后盾。

2. 国家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从教育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方面入手, 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 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 知识素养标准也越来越高, 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 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 西方国家开始了新的教学革新——以创新能力为培养重心的教学理念。创新型学习作为当代教育的高标准培养目标。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教学模式的转变, 但转型尚未完成, 有待于进一步实施和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知识吸收和消化, 学生学习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内容, 这种机械、被动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内容增加而授课课时不变的情况下, 即使教师想要改变教学方式, 但由于内容安排过多,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很多教师会选择传统教学方法。

2. 忽略学习方法的训练。

通过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只有少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大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 甚至是从未有过。一般情况下, 教师只会对学生平常学习过程中一些学习习惯进行纠正, 例如笔记的记录、知识的背诵等, 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的指引和训练。目前我国教师教学指导的整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学习方法指导的意识淡薄, 甚至部分教师偏重于如何教的问题, 却没有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角色定位传统, 没有深刻意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问题。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知识吸收方面, 学校在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教育、兴趣培养以及思维启发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步一改革。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 仍然采用的是指定教材学习的方式, 选用的教材一般是作者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 因此想要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教材的内容就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来体会和思考, 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但对内容记得不熟, 而且理解不到真正的含义, 不能真正获得知识。生物课是一门知识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主地将生活实际与知识相联系,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或疑问, 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地解答, 促使学生愿意而且能够大胆地想象, 发挥创造性思维, 如果武断地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否决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训练方面,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作业的布置和检测, 选择这种方式就需要教师对习题进行认真斟酌和筛选, 不仅要使作业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检测,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开动脑筋,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做到作业考核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但习题不能过于机械, 灵活的考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散发, 引导他们进行问题本质的思考和探索, 不被片面的题目所束缚, 这也是对教师更高教学水平的要求。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奖惩制度, 给学生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灵活运用, 做到知识学以致用。

8.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意识;阅读习惯;自然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57-01

人们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无序改造,特别是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不当处置,造成了局部地区乃至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危害,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威胁。就目前形式看来,这些危害与威胁有增无减,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高中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农、林、牧、渔、医卫、环保和有关应用科学。高中生很快踏入社会,他们要有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他们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影响着未来社会。我们要立足当今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并增强综合能力素质,形成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要把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基本技术技能等有机结合起来,并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挖掘文本教材,对学生渗透环境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高中阶段教育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因此,我们要从教材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充分挖掘教材,帮助学生比较、识记、掌握和运用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环境意识。

有时候,教材会因为篇幅所限而不能够对某一问题全面展开论述,特别是关于环保的内容叙述也许会很简约,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受到必要的环境意识教育,教育效果不会尽如人意。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适当补充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体味和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学习《人类遗传病》,为了区别传染病和遗传病,我们就可以把人们食用野生动物而导致的传染病例与之比较,让他们知道,人类必定会因为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而接受大自然的惩罚。据记载80年代上海人因为食用不洁毛蚶引发甲肝流行,造成一时的恐慌,甚至在国际上都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就此引导学生知道污水、粪便等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后才可以排放到河流、海洋中,否则,会污染水源并且让一些水生动植物带有病菌,人们一旦食用带菌的水生动植物,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甚至泛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再比如,青蛙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小动物。可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据说一只泽蛙一天最多可以捕食266条虫子,假如我们的稻田里放养1000只泽蛙,那么一天就会捕食20多万只虫子,如此一来,我们根本不需要大强度地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对农作物、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就自然减少。当然,我们更要教育学生自觉行动起来反对捕捉和食用青蛙,并要跟那些捕食青蛙的行为抗争。一方面保护了青蛙,维持了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他们的环保意识自然增强。

二、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

阅读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享用不尽的好习惯。结合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同样可以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科普读物,还可以让他们到网上浏览相关科普知识,同时,要求他们相互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环境保护知识,以便拓宽他们的环境知识面,引导他们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能够积极探索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把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知识相联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从而,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引导他们树立环境意识。

三、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环境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加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调研,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状况、生活垃圾的处理、水质的变化、空气的污染、动植物的变迁以及生活周围的生态平衡的维持等状况。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社会、有益环保的活动,比如,针对夏季蚊蝇的危害进行大面积的消灭蚊蝇的活动;结合人们乱丢乱扔塑料袋现象,举行一次清理“白色污染”行动;组织学生调查某一地区农民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情况,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现实,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既能够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又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

四、走进自然课堂,激励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最新的教学思想告诉我们,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阵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还很多。我们的学生应该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要以自然界为大课堂,让他们在环境中了解环境,认识环境,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利用踏青、春游、秋游、冬泳、兴趣小组等系列课外活动,带着我们的学生走进自然界,让他们在自然大课堂中,调动所有感官,自己去听、去摸、去看、去问,自己去感知、去品尝、去领悟大自然,与大自然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让他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自然美的熏陶下,激励他们增长生物学科知识,探索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境意识。

上一篇:设备租赁合同模板下一篇:酒店财务部优秀员工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