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2024-08-12

幼儿安全意识培养(共14篇)(共14篇)

1.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电线和插座藏着“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

2、电线一段,电插座一个。

3、自制幻灯片,故事《会“咬人”的电》。

活动过程

1、播放幻灯片,欣赏故事《会“咬人”的电》。

(1)欣赏故事第一段,并理解故事进行简单的提问:猜猜故事里的“宝贝”是什么?“宝贝”里藏着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宝贝”?

(2)教师出示电插座请幼儿观察并小结:

电插座是用来接电的,里面带电,它能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欣赏故事第二段,根据故事内容提问:电插座可以碰吗?狐狸把手伸进电插座后发生什么事了?

教师小结:电源插座是不能随便碰的,尤其不能把手放进插座的.插孔里,一旦碰到电,电就会“咬人”,是很可怕的。

3、欣赏故事第三段,请幼儿相互交流

以后狐狸还会乱动插座吗?它会怎样教育他的小狐狸呢?

4、教师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有铜线,能传电。外面的塑料是保护层,包裹着铜线,如果没了保护层,点就会传出来,不小心碰到它,这位“电”朋友就会发脾气伤人。

5、找找教室里的电线、电插座,知道生活中不能碰出这些危险的物品。

6、认识“用电危险”的标志,知道看见这些标志就引起注意,不能靠近。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数数家里共有几个电插座,家长协助记录下来。

2、自制“用电危险”标志,贴在家中有电的地方。

2.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二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总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马不停蹄地探索未知、发掘真相,“停不下来”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之一,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容易接触到他们能力掌控范围之外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幼儿园中存在很多能够引起幼儿受伤的因素,如电、水池、小刀类工具等。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这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认知,对危险尚未形成概念,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得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容易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伤害。从表面上来看,幼儿群体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边人的安全意识和对他们的保护,但实际上,幼儿们是可以遵守一些简单的规则和要求的,尤其是二到三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大人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或者某件事情应该怎样做,他们就会听话地接受并记住,这就使得幼儿的安全教育具有一定可行性。幼儿就像春日里的花朵,可爱而美好,同时也容易受到伤害,幼儿园和家长在注意保护他们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更为重要,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才是解决他们安全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二、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1.创设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创造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具有必然的可行性。首先,幼儿天生具有对环境充满好奇的特点,他们喜欢探索环境、追求真相,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宣传板、壁画、安全标志等进行宣传和教育,比如,在电源插座旁边贴上防止触电的图画、在热水旁边设置防烫伤的标志等。其次,教师作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模仿者,应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在孩子们面前保持正确的言行,保证不做危险活动,防止孩子们模仿。在组织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做好安全措施,让危险物品远离孩子的活动场所,平时注意对孩子们安全的指导和关怀,让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像老师们一样重视自己的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对自我保护产生一定认知。幼儿园可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堂,通过讲故事、教孩子们绘安全图画等方式按照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行教育,进行拓展和提问,将问题引入到生活中去,引导其更好地认识到什么是安全,并形成预防危险的意识。与孩子交流是了解他们想法,从中发现他们认识不足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要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肯定和表扬幼儿正确的想法,对其不足之处予以指正和教育,帮助他们摒弃不足、发扬优点,比如,在课堂上讲故事讲到烫伤问题时,向他们提问“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热的,可能会烫伤自己?”引导他们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自己被烫伤?”“有没有人有过被烫到的经历?”通过这些提问引发孩子们思考,加深他们对安全的印象。此外,对于孩子们来说“警察叔叔”就像他们的超级英雄,他们对警察叔叔总是充满崇拜,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一点邀请警察、消防员等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并辅之以情景模拟,如陌生人让自己带路怎么办?能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自己在家时有人敲门怎么办?发生火灾了怎么办?同时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当予以表扬或者指正。要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在有趣好玩中学到安全知识。

3.培养幼儿安全行为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幼儿安全教育的最高成就。在生活中,教师应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并予以指导和纠正,比如,鞋带要系紧、剪刀用完要放起来、热水杯不要放到桌子边缘、在布置有板凳和桌子的教室里不要追逐打闹、吃饭时不要大声说话和嬉笑吵闹等。

4.家长与幼儿园应形成教育合力。幼儿的生活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而且这两部分生活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家长和园方必须在安全教育上共同努力,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加强交流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能使幼儿安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果。幼儿园应经常开设家长会,设置“怎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亲子教育专栏”等话题,教授家长科学的教育理念,与家长携手共同进行幼儿安全教育。

三、结语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职责,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幼儿园应从创设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入手,加强对幼儿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教育应该由幼儿园与家长携手打造,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焦杨,韩冰.浅谈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J].北方文学,2012(3).

3.怎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篇三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日常生活;主题活动

社会在发展,時代在进步,随之而来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在悄然滋生。幼儿天性单纯活泼,好奇心重,模仿力强,社会中的那些不安全因素很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我园针对此种情况开展了《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中特别提到,幼儿由于年龄小,接触的事情比较少,没有经验,不懂事,所以,对幼儿园来说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将结合课题要求,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保护孩子安全,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的要求:密切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例如,当幼儿洗手时,我这样教育他们:大家排好队,不要推不要挤;当幼儿倒水时,我这样教育他们:杯子里有热气,不要喝;当幼儿在室内活动时,我这样教育他们:不要把手放在门缝里;当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我这样教育他们:不要推搡、不要拥挤。

二、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虽然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很多,但是我们的幼儿接触的知识却不够系统,而且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常常把各科内容整合起来,精心设计一些主题教育内容,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观看防火、防震知识演练,让孩子们看后说出当房子内发生火灾时,你应该怎么办?当地震来临时,你又该怎么办?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安全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当然,安全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正如我园课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提到的: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陈美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山东教育,2010(30).

[2]葛祥梅.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1).

4.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四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而小班幼儿更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如何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呢?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在活动区,我们开设了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二、通过日常活动,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幼儿园里各种器械、各种玩具都有,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进行游戏,可以说是快乐天堂。但有时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往往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时,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但是光有这种体验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用及时贴剪了一些大眼睛,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大器械的哪些地方有危险,贴上大眼睛让大家都看到。有的幼儿贴在了活动室的水杯格上;有的贴在画架上;有的贴在玩具柜上;有的贴在了老师坐的大椅子上。在户外,更能让幼儿发挥了,有的贴在栏杆上说:“上次我在这磕着过。”以后在活动时,幼儿看到这些大眼睛,就自然引起了注意,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小班刚进入幼儿园,幼儿年龄小,一些常规的养成还不能形成习惯。于是,形象的标记帮助了幼儿。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我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银行的一米线。有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但“一米线”显然不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于是我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幼儿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在一次入厕时,我发现白乾锐小朋友在等待时对前面的小朋友说:“你洗完我在洗好吗?”前面的小朋友高兴的说:“好吧。”并且洗手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快就轮到白乾锐洗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小朋友,并将这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此后,幼儿入厕、洗手时我常常能听到这句话。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

四、利用多媒体,调动幼儿兴趣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户外活动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加之

现在的家庭对幼儿溺爱有余、培养不足,往往幼儿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手足无措,造成意外伤害。比如,在滑滑梯时倒着向下滑或你推我挤,非常危险,但幼儿意识不到这是危险动作。冬天跑步时,常常将手放进口袋儿内,一摔倒就会摔破头。其实,幼儿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但一味的说教幼儿会失去兴趣。小班幼儿年龄小,学习很大程度受兴趣、情感支配。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呢?于是,我们为幼儿制作了课件,并将幼儿熟悉的“天线宝宝”设计到课件中去。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内,就会象拉拉一样摔伤脸。摔倒了象迪西一样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并利用课件制作了正确滑滑梯等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连贯的、动态的、音效化的课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

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运动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我国尤其是城市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较过去有一定的进步,但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应有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幼儿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一些。在幼儿园园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基本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使其手脚动作灵敏、协调,避免跌伤、撞伤、扭伤,在做中、玩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在做中获得新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家园一致,共同教育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家长进行密切配合。因为有很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目前,许多家长由于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抱着一种“少活动,少出事”的错误观念,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们却包办代替,严格限制孩子的各种行为,剥夺了孩子的实践机会,减少了防范能力。教师应当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介绍给家长,让幼儿在家长帮助下,获取一些直接经验。

5.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 篇五

牛馨月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对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各项规则规章制度有一个很好的接受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幼儿对自我的控制意识,以便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针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重管理轻发展、重约束轻自由、重灌输轻效率等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地发展。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具备的一种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换进、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但仅有规则意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幼儿的规则意识作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有利于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才能保障幼儿园日常活动的有序进行。若幼儿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就会缺少必要的规则意识,行为上也没有基本的导向性和方向性,这样就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必然要求。

一、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管理轻发展:规则内容分布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教育管理总是流于重管理轻发展的教育现状。教师对于更多的是侧重于对他们的管理与约束,而忽略了让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下自由成长与发展。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偏重于管理,使得对于规则内容的分布并不合理。幼儿园相关规则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孩子,让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在一个有序地情况下进行,给老师的管理与教育减轻负担。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于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关注,使得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空间去学习、生活,他们身心的各项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约束与限制,影响着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孩子日后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养成。

(二)重约束轻自由: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方式重约束轻自由,在规则分布环节上显得不合理。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园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规则各个环节的研究分布,从而导致在规则分布上就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老师对于孩子的约束性的要求太多,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严重影响着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主动性与探索性。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东西去约束孩子,没有考虑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孩子在太过约束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培养与塑造,对于孩子日后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幼儿园制定的日常规范中有着太多的“不能”,比如幼儿不准玩淘气堡、不准进行区域活动等,对于那些不遵守规则的教师习惯性给予的都是惩罚性的教育方式。这种强制性地施加给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仅无益于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而培养,严重的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直接将孩子比如另外一个极端境地,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重灌输轻效率:规则生成方法不科学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方面采取的方式一般都是:首先,将规则介绍给孩子,然后就是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各种监督、提醒,而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就会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不科学的规则生成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是大人将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孩子的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只在说明“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很难去接受,这个过程根本无法体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直接降低了孩子的学习接受的效率。这样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孩子对于“为什么”的思考,要求的只是孩子能做到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教师意识差异:不同性质幼儿园规则教育有显著差异

现在我国幼儿园的数量在增加,每个幼儿园所属的性质也各不一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不太一样,这样就直接形成教师在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培养上的素质的差别的现状。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对于规则教育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差异就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规则意识都不够强或者没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规则意识的养成,因而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教育上就给不了一个很专业的引导,长此以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儿童天性:以“尊崇儿童天性”宗旨规划幼儿规则教育内容

幼儿园在进行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针对儿童的天性去引导孩子。幼儿教学应以“尊崇儿童天性”为宗旨,对儿童的规则意识教育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幼儿规则教育内容,从而能够给与孩子一个正确地轻松地规则教育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比如儿童爱玩的天性,可以激发我们在规则意识的教育中采取动画片或是图片的教育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这样比起教师强制性地灌输规则教育的内容给他们,孩子更易于接受、更愿意去学,这样一来孩子规则意识培养的教育过程的效率就提升了许多。

(二)以儿童为中心: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养成教育过程中,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的教育。充分发挥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孩子为中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规则知识的教育内化转化成一种行为素质的养成,这样将幼儿规则意识内化有利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比如孩子在走路的时候引导他们抬头挺胸地向前走的教育过程,时间长了将此意识内化成一种行为习惯,个人气质便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练就出来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将幼儿规则意识内化,有利于幼儿的良好的行为素质的形成,有利于孩子的健全发展。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培训 现在的幼儿园的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采用的奖惩措施。对于表现好的就是给予奖励,而对于表现差的则就是对其惩罚,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适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加强教师专业能力上的培训,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比如孩子表现不好的,可以通过慢慢引导,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提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然后发现问题,这样幼儿才能主动地改正错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重视教育的规则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训。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具备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孩子以后成长道路上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的养成提升上都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6.为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篇六

为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

一、营造氛围,积极宣传。

通过“宣传橱窗”、“家园联系栏”“安全小册子”等形式,对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幼儿保健、消防知识等进行宣传教育。每个班都用心出了一期“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班报,由小朋友和老师们共同合作完成。除此之外,我园还利用悬挂安全教育横幅的方式向家长们宣传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活动

二、组织幼儿观看安全系列动画。

通过观看《儿童安全教育系列动画片》,全园幼儿接受了一次直观生动的安全教育通过动画片主人公“大脑瓜”和“小蚕豆”的一系列有趣的经历和“T博士”的忠告,小朋友们知道了过马路的要注意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斑马线;知道了厨房里面都有哪些潜在的危险;知道了不能随便玩火;知道了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知道了楼梯不是小朋友玩耍的地方,不能乱跑乱跳。动画片直观、形象,片中的情节非常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孩子们看得非常认真,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三:开展应急避险和逃生演练活动。针对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全园师幼认真快速开展应急避险和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师幼自我意识和防范能力。

活动四:小手牵大手,小孩教育大人。

为了引导幼儿和家长养成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我园组织全园幼儿和家长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小孩教育大人”主题教育。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牵动家长的大手一起合作参与交通安全小游戏,此次活动家长积极参与,幼儿也十分感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开展“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师幼们和家长们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尤其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一些自卫、防范、逃生、自救的知识,同时使孩子们的一些不正确行为也得到了改进。同时让安全教育牢记在每一位教职工的心中,让健康快乐伴随孩子成长每一天!

7.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七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这表明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安全保护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教师及幼儿一起来做好。而且幼儿的年龄特点, 决定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并学会自我保护呢?

一、集中教育, 正面引导, 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 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如我园的户外场地很大, 分为很多区域, 如球类区、跳跃区、大型玩沙区、攀登平衡区等, 每个区域的玩具、材料、场地都不一样。为了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 我们在活动区域, 应该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 讲解应该怎样玩玩具, 不应怎样玩, 使他们知道怎样做才对, 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 以引起幼儿注意,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宜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发现这种情况:一名小朋友要求上厕所, 会有很多的小朋友跟着说:“我也要上厕所!”他们也许不是真想上厕所, 也未必是故意捣乱, 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时老师对其中一位坐得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那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 会坐得更好, 而不再要求上厕所。安全教育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 (如:有个孩子不听话爬墙摔坏了腿, 另一个孩子拿玩具时不小心把小朋友的头打破了等) , 那么孩子难免会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 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地理解安全知识, 避免盲目模仿。

二、通过一日生活活动, 促使幼儿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老师和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这儿摔了, 那儿碰了, 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包揽, 导致孩子胆小, 依赖性强, 自立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不但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安全系数可以得到提高。因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早晨幼儿入园时, 利用晨检检查幼儿所带的物品, 对于小针、弹球、小刀、珠子等要及时没收并告诉幼儿这些玩起来是特别危险的。如此排查一切安全隐患, 才能确保幼儿的在园安全。

在户外活动时, 要求幼儿有秩序地排队行走, 不推也不挤, 上下楼梯更要注意, 一步一步稳当地走。在户外听本班老师指令, 跟着大家一起走, 不要走失;在玩大型玩具时, 按老师的要求去玩, 不争也不抢;做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 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危险动作, 游戏结束后要立即归队。

吃饭时不说话, 以免饭卡在喉咙口, 并教他们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告诉幼儿勺子是用来吃饭的, 不能玩, 否则不干净又很危险。有点烫的饭, 凉一凉再吃, 以免烫着自己, 吃完饭后在老师指定的地方排队散步, 不在教室里跑和玩。午休时, 不大声喧哗, 不攀登上铺, 不站在床铺上, 不和小朋友说话, 不玩被角, 要尽快休息。身体有什么不适要及时报告老师, 千万不要不言不语。

如厕时, 让他们按顺序分组排便、洗手, 不玩水, 不做危险动作, 不推也不挤。地面湿滑时让幼儿慢慢行走, 教师在旁看护, 确保幼儿安全。

下午离园时, 家长没来不能离开座位, 陌生人接不能走, 教师要强制使用接送卡, 走时向老师说“再见”。

当然, 也要教幼儿进行自我保护和防范, 如, 不玩水、不玩电、陌生人敲门不能开。出现紧急事件会拨打急救电话, 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等, 知道其各功能, 拨打电话时一定说清楚自己所在地址, 说不清楚, 可说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还要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自救、逃生知识, 定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只有了解了各种保护自己的方法, 了解了这些安全规则, 安全管理工作才会容易得多, 幼儿才不会受到危险情况的威胁, “花儿”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家园共育, 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

在离园或放假前, 教师不但要向幼儿反复进行安全教育, 还要及时和家长沟通, 确保幼儿平安返园, 假日期间不带幼儿参与冒险性、危险性活动, 不得对幼儿放任自由, 不让幼儿玩水、玩电、玩火等。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 要消除不安全角落, 排除安全隐患, 对大型玩具、盥洗室、走廊、楼道等人群密集地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修缮。当然幼儿的安全与教师的责任心也是分不开的, 即使幼儿有较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但他们毕竟年龄小、体格弱, 同样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教育。

幼儿是家长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安全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时时提防、处处来抓, 让幼儿先学会保护自己, 教师再付出爱心和责任心, 这样幼儿的健康才能得以保障, 身心才能得以发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 众人划桨开大船, 就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祖国的“花朵”就会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范晓明.浅谈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9 (1) .

[2]王凤芝, 陈锭之.浅谈幼儿的自我保护与培养[J].新课程, 2011 (11) .

[3]甘文.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J].考试周刊, 2010 (4) .

8.安全意识从幼儿时期培养 篇八

【关键词】安全意识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但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幼儿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家庭幸福。于是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生活中常常会约束幼儿的行为。其实对于幼儿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给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与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才是根本,只有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使之达到要他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行为习惯。

一、创造安全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时间将近11个小时,所以就必须严格要求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幼儿园所有的墙角的阳角部位必须打磨成弧形、电源插座与地面垂直距离为1.4米以上、在暖气开关上包上棉花以免暖气开关阀上的尖锐部位伤害到幼儿、在室外大型玩具下方铺设安全地垫,楼梯扶手的高度离地面高度为60公分,灭火器采取悬挂式并且离地面高度为1.4米、窗户安装限位器等,幼儿园所有的设施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安全角度而出发。

在一日环节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我们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但幼儿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的电器上、电源开关处张贴了禁止触摸、小心触电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楼梯上张贴小心台阶的标记,各班还开设了安全角,墙上贴有紧急疏散图、110、120、119标记,通过游戏训练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求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玻璃制品、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三、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游戏和生活中。

寓教于乐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我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以消防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为例。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录像或畫册等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角色游戏中一些孩子表演救火队员,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靠墙壁行走或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每当新学期开始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教师们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教师们就利用黄色边框线和地面上贴上小脚印儿进行限制,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利用标记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

3-6岁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所以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如在上楼梯时,我们要求幼儿上下楼梯扶扶手、教会幼儿掌握上下楼梯的基本动作,并常常练习时不能奔跑,靠右侧行走、不推搡同伴、在楼梯上印上小脚印,踩着脚印走。在滑滑梯时教师们利用图片制作了正确滑滑梯等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连贯的、动态的、直观的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

四、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共育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儿童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 ,还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此,每个新学期开始召开家长会,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如电源插座、饮水机、热水瓶、尖锐物品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同时,我们也感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管理来说,安全是应该放在首位的,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离不开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个保教工作者及家长都应防患于未然,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简介:王春红,女,一九七零年十月出生,塔西南开发公司物业管理部托幼园,托幼园园长,幼儿高级教师。

9.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九

海勃湾区第八幼儿园

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就明确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必要环节。课题“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下面就本课题的实施进行阶段性汇报: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我们看到很多公共场所写着一些对成人的要求:不要随地吐痰;请记住冲厕所……这些最基本的规则在成人的世界里被称为最基本的素养和素质。没有建立起规则的成人正是由于没有基本的素养,又在接着影响下一代孩子。

事实上,真正的规则应该是从人性的根基上奠定起来的,是一生都需要遵守而不需要改换的。当孩子生活环境中的全体人都遵守着规则,孩子就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指导,每个幼儿都生活在不超越底线的自由状态中,生活在和谐与秩序中。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然而对于刚刚萌生规则意识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自觉地遵守规则,在他们身上经常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园制定计划并开始实施了《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我们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让幼儿去执行规则,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让幼儿对规则有切身感受,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逐步帮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社会即学校”丰富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教学做合一”。

2.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主张自由教育,强调儿童的自主自导和自主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规则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由的规则是专制,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混乱。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可以向素质转变。

3.“爱和自由”科学教育

规则排除了暴力和强权,才保证了每个人的自由。规则建立了个人界限,才拥有了智能的秩序。规则建立了社会秩序,才拥有了平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构一个对内在世界和对外在世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

2.这个秩序的人也建立了与外部世界、以及和人的和谐的生存关系。

3.建立真正的界限,发展出强大的自我意识。4.建立平等自尊的生存环境,驱逐权威和暴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成立由园长挂帅、保教主任、教研主任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践—反思—研究课题,将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阶段2014.03—2014.07 准备阶段

1.在全园进行课题内容的深入学习,成立课题组。2.课题组集体讨论,提出课题目标,形成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14.09—2015.09实施阶段

1.按研究方案具体落实,各班开展课题调查报告并制定学期研究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家长课题内容的学习。

2.运行教师间研讨、对幼儿观察分析及行为的解决、撰写教学案例等逐步地丰富经验,积累资料。

3.进行课题中期交流,反思及总结经验。第三阶段 2015.09—2015.12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资料 2.撰写论文、研究报告 3.完善课题手册的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围绕孙瑞雪老师的《自由中的规则》的内容作为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实际需要建立的规则并不多,共7条,来帮助儿童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的秩序,帮助儿童建立的规则将奠定他一生的道德基础,是为一生作准备的。它必须是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文明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文化中都应该遵守的,并且要根据孩子的成熟状态,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逐步实施。

第一个规则:就是,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有。我们会在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告诉他,你这是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打(伤害)别人。孩子通过不断的提醒是可以建立的这个规则意识的。这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

第二个规则:不可以打扰别人。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工作,另一个孩子想找他玩,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会把他拦住,对他说不可以打扰别人,你可以等他工作完了再叫他。所以,这个幼儿园的孩子没有紧急的事情,他不会轻易地打扰别人,因为他很清楚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这是一种品行和修养。

第三个规则:请归位。通过“从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可以维护一个有序的环境。他们会遵守秩序,会觉得秩序是应该的。同时归位也节约了很大的成本,因为我们永远知道我们需要的东西去哪里找。

第四个规则:请等待。请等待的含义是,公共的东西,谁先拿到谁先玩,后来的想玩请学会等待。

第五个规则: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是一个物品所属性的问题。第六个规则:就是有勇气给别人道歉,也有勇气要求别人给你道歉。这是两个方面,我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要向对方道歉,对方也有权利要求我道歉。

第七个规则:学会对别人说不,也尊重别人对你说不,也就是学会拒绝别人。这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尊重对方,也尊重自己。

通过这7条规则的建立,我们可以尽量避免我们的说教或主观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表现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本该安静的氛围中大声讲话、争抢玩具、使用完图书或玩具不能放回原处等等。事实上,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较弱所致。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一)通过榜样示范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心理学有关研究证实,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教育实践也表明,榜样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我园教师经常用自己正向的言行影响孩子,还通过示范法让幼儿观察,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比如:在我们的主题课中,几位教师示范如何排队,让幼儿很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秩序,不但让幼儿掌握了有关行为规范,也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创设类似情境,将有助于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二)通过平等交流法,让幼儿感觉到被尊重与被重视。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同等的地位,孩子会感觉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许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避免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这会让孩子心里对教师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避免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气。在和幼儿说话时尽量避免用“我首先警告你……”,“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因为由于我们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就可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通过图标暗示法,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缺乏足够认知,因此常常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这时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规则。区域活动时,我们会让幼儿自由选择,为了避免出现争抢角色的状况,就把这些规则绘画成大家能看懂的图标,张贴在各个区域内,如在区域门口贴上小脚丫图片,孩子们进区玩时就知道先数数有几个人,如果已经满了,会自觉地去别的活动区,充分让孩子体验谁先来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的规则;在图书区,可以贴幅小嘴巴上竖着一根手指的画面,意思是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或干扰别人,这里体现了不可以打扰别人的规则;盥洗室内也帖上了师生共同制作的规范洗手流程图等。孩子们都能理解,也愿意去遵守,就比教师强加给他们规则要好得多。

(四)通过后果体验法,让幼儿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是用来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它能帮助孩子内化规则,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太阳花班的李恩泽小朋友总是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小手,总出现粗俗粗野的行为,伤害到小朋友,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玩耍,因为一玩耍自己就要受到伤害。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也想和小朋友玩,可是他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交流沟通,他就用学狗叫学猫叫的声音来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可是小朋友们并不“买单”,仍然不愿意和他玩。有一天,小朋友们玩滑梯,他还是出现了粗俗粗野的行为,仝一民跑到他跟前说“你总是打人,你要是不打人就好了”,这时老师抓住这一教育时机连忙告诉他,这就是粗俗粗野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你玩,只要你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小朋友们就会都愿意成为你的朋友。他点了点头说“知道了”。小朋友们对他都持排斥态度,他也体验到了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再次游戏时他学会了自我控制,直到有一天任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并在班里表扬了他。在自由活动时李恩泽走到李可儿跟前说“可儿,我不打人了,今天老师表扬我了,你愿意和我玩吗”?李可儿小朋友点了点头。恩泽高兴的跳起来说“我有好朋友了”!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的提高,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就能使他们在掌握和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获得自主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第一,创设有利于培养规则的环境。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设置了适合幼儿发展的硬件环境,为幼儿逐步建立秩序感创造了有利条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秩序敏感期在2-4岁。因此,培养幼儿秩序感,至少要从小班开始。在班级里,教师们设计了教具摆放的固定位置,方便幼儿独立取放玩教具,为幼儿的有序活动提供条件。我们还在活动室、走廊、楼梯根据需要巧妙地利用标志、符号、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已有常规,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上下楼梯的小脚印,形象地提醒幼儿上下楼梯走右边;楼梯转台的不要拥挤的图片,告诉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饮水机前的等待线,告诉幼儿喝水时不拥挤,要会等待;幼儿物品的摆放标志,告诉幼儿物品取放要归位;游戏场上的安全文明游戏图片,提醒幼儿玩耍时不奔跑,以及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这些标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天天看到,这些标志不仅在无声地提醒孩子,同时,看到这些标志,幼儿也会互相提醒,按标志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很好地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第二,在规则中轻松愉快的进行一日活动。为使幼儿各个环节的活动既有条不紊,又轻松愉快。活动前,我们的教师都要和幼儿讲明白活动内容、流程和规则。比如:在户外活动前需提醒幼儿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有,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等规则,这样,孩子才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对遵守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使幼儿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并加深对规则的印象。

第三,让幼儿参与制定班级规则。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通过和孩子讨论,规则才能从外在的约束变成幼儿内在的需要。如 :在图书区,和孩子们共同制定阅读规则,并把它写下来,教幼儿认读,起到让幼儿安静的作用;又如在美工区中,讨论如何保持环境整洁,放置一个空篮子,小朋友们就知道垃圾往篮子里放,不随意扔,幼儿参与制定的教室常规,才会引起其主动地认同,从而自觉去遵守。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做教室的主人”的成就感,而且能逐步理解秩序规约中的相对自由。

第四,让孩子自己进行班级秩序管理。例如,我们幼儿园各班设置了很多“小管理员”,如图书管理员、纪律管理员、玩具管理员和卫生管理员等。在规则意识的渗透中,他们不但会自我管理,还监督别人做得怎么样。安妮班小朋友来欢乐颂班做客,由于小椅子不够坐,就借用了班里的地垫坐,在走的时候有两个小朋友无意将地垫带走了,凯凯小朋友连忙说:“请将地垫归位到那里”。(用手指着地垫放置的地方)于是,安妮班王老师急忙让小朋友将地垫放回了原处。凯凯还友好的对他们说了谢谢和再见。因此,在争当“小管理员”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相互协调、合作,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也学会了理解和照顾他人、照顾环境。

第五,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家园共育是分不开的。为了让幼儿将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本学期各班还对家长进行了“七大规则”的学习。通过学习,家长们觉得孩子们进步了很多。今年的元旦家园活动时,D小调班雷雷妈妈告诉我们,雷雷的进步让她很感动。在家里,每次玩儿完的玩具会整齐归位,看完的书籍都能放回固定的位置。现在,她自己的房间完全不用妈妈帮她整理。家里的物品从哪里拿了,用完后就会归位到哪里去。除了这些,雷雷还会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次,爸爸下班回家没有把鞋放到鞋架上,雷雷走到爸爸身边说:“爸爸,请你把你的鞋归位到鞋架上。”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积极的家园共育,能使幼儿较快地形成规则意识,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七、课题研究成效

10.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十

生活活动目标:

喝水、入厕时知道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抢。

常规习惯要求:

学会搬、摆小椅子的方法,会每人找一个点点摆椅子。

吃点心

请幼儿注意保持干净,先吃完的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科学活动:饼干找家

目标:1、学习较自然地向指定方向走。

2、在教师的帮助下,会用看、找的方式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归类。

3、在游戏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地上画有不同形状的饼干图片。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地面上的图形,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点。

教师:地上有几个不同形状的小房子,你们认识吗?

二、教师通过指认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并带领幼儿走到每个图形中玩一玩。

1、教师:让我们走到每种形状的家里玩一玩好吗?现在,我们要去正方(圆、三角)形的家里去玩一玩。

2、找图形游戏:看谁最快

三、通过和幼儿讨论,交代活动的规则。

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各种形状的饼干娃娃,他们想回家,该怎么办?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将自己手中的各种饼干送回家。

1、教师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手中饼干的形状,再把饼干送回家。

2、教师帮助出错的幼儿改正错误。

五、小结

户外活动:玩圈

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式玩圈,锻炼身体的`各种部位。

2、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准备:人手一个小圈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圈圈象什么?

当小司机,圈当方向盘进场。

二、教师带领幼儿用多种方式玩圈,交代方法和规则。

1、小天使(放在头上当小帽子,双手打开平衡走)

2、小乌龟(放在地上连在一起双脚打开爬圈圈)

3、钻山洞(教师做山洞,幼儿开小汽车钻)

三、幼儿自由玩圈,教师观察。

鼓励用多种方法玩圈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小雪人

餐前活动

1、提醒幼儿用洗手,洗手后要保持干净。

2、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地游戏。

进餐

1、进餐前谈话:

介绍菜的名称,请幼儿安静进餐,用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2、进餐要求:

11.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几点思考 篇十一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教会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教师可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并要教会幼儿认识这些标志。在幼儿认识标记的基础上,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门上张贴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上张贴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区,可开设安全角,墙上贴上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组织幼儿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通过直觉体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幼儿园里各种器械、各种玩具都有,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进行游戏,可以说是快乐天堂。但有时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往往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时,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但是光有这种体验是不够的,教师要及时提醒幼儿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大器械的哪些地方有危险,用醒目的标志让幼儿一目了然。使幼儿在活动时提高警惕,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四、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教师可在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让幼儿明白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这样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

五、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与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如幼儿在关门时手被掩了一下,孩子们看到这位幼儿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关门了。”幼儿知道不再关门、玩门了,可能以后幼儿由于玩门受伤的机率就会很小了,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儿一开门、关门就会想到会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掩手。并教幼儿学习儿歌“开关门”。让幼儿知道一手扶门框(墙)、一手扶门把儿是正确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开关门的技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剪刀的使用是小班幼儿的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可能会过分的关注幼儿,或者不敢让幼儿使用剪刀。正确的方法是教师要教育幼儿使用剪刀时不能将剪刀对着自己和别人、取放剪刀时应握着小剪刀尖儿。并经常鼓励幼儿使用剪刀,使幼儿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

小班一般都安排在一楼,但幼儿在生活中上楼梯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要经常利用一切可以让幼儿练习的地方和方法进行练习。上楼梯、爬土坡对小班幼儿来说不安全的因素会加大。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同时,提供给幼儿接触不安全因素的机会,才能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上楼梯时,要教会幼儿掌握上下楼梯的基本动作,并常常练习。使幼儿双脚协调上下楼梯的技能得到提高,促进了他们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调动幼儿的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户外活动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加之现在的家庭对幼儿溺爱有余、培养不足,往往幼儿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手足无措,造成意外伤害。比如,在滑滑梯时倒着向下滑或你推我挤,非常危险,但幼儿意识不到这是危险动作。冬天跑步时,常常将手放进口袋儿内,一摔倒就会摔破头。其实,幼儿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但一味的说教幼儿会失去兴趣。而且小班幼儿年龄小,学习很大程度受兴趣、情感支配。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软件为幼儿制作课件。并将幼儿熟悉的“天线宝宝”设计到课件中去。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内,就会象拉拉一样摔伤脸。摔倒了象迪西一样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并利用课件制作了正确滑滑梯等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连贯的、动态的、音效化的课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

12.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 从而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学会合作, 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 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我园开展了“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研究”的专项课题。通过开展活动, 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

开展各种活动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如:可组织幼儿观看各类文艺节目, 让他们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为什么他们的表演能这么精彩?”经过讨论后他们明白:只有演员相互协调、配合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才能完成。还可利用亲子运动会、合作游戏、日常生活等活动让幼儿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并了解合作的意义。

二、在日常生活中, 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一)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 幼儿通过玩耍相互熟悉并获得交往经验。因此,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空间,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交流, 达到合作的目的。如:在大班幼儿活动时, 可让他们自由结伴二人一组玩“步调一致”游戏, 三人一组玩“套圈”游戏。幼儿自由组合的“合作组”玩的效果很好, 因此, 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作质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学会了自己去解决矛盾, 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共享合作的成果。

(二) 创设合作的情境, 让幼儿共同参与合作。

首先, 充分挖掘各类游戏的优势因素, 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角色游戏:过家家、开医院、美食城中, 幼儿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 交往的对象、方式也明显增多。通过材料的投放、主题的商定、教师适当的指导等多种方式, 可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合作行为,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其次, 精心创设良好的游戏和环境, 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游戏“造房子”活动中, 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共建家园。刚开始时, 大多数幼儿都是各干各的, 后来发现这个任务自己不能独立完成, 便有几个幼儿开始合作, 并取得了游戏的成功。在下次的活动中, 大多数的幼儿都能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 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好处。

三、利用文学作品和言传身教进行合作教育

首先, 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如:《金色的房子》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快乐;《谁的本领大》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只有互相合作, 才能取长补短, 赢得最后的胜利。其次, 由于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 因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做到保教配合, 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布置活动室时, 我和三位教师共同挂拉花、粘贴字画等, 并在合作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 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氛围, 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练习合作

如:在区角活动“分豆豆”中, 教大家一起商量怎样分配角色、怎样分工、怎样合作;当遇到矛盾时, 怎样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如何相互谦让, 轮流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怎样去帮助他们;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怎样主动找朋友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境, 使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 强化他们合作的行为。

五、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13.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十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培养

(新疆马兰幼儿园任艳玲)

人类的文明,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继续、延续和发展下来的。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人的健康观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行为适应方面的健康。因此幼教工作者,已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保教工作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阶段,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认知心理结构,它组织、调整、综合着人自身的行为。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构成了个性的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正面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不断进步不可少的内在动力,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认知的建构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社会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

活动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帮助个别幼儿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帮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识。

(二)、寓自我意识培养于生活中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进餐、喝水、午睡等环节,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却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有相当多的时间,所以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意识。

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有的家长一味包办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

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由于缺乏锻炼和培养,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他们有恐惧感,怕自己做不好某事,总畏手畏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或采用游戏的形式,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如开展看谁穿衣服快,叠被子叠得好、叠得快等比赛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气氛中提高了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先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桌椅、摆桌椅、整理床铺等,尽可能多地安排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做值日生。每当这些孩子有点滴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导其他幼儿,看到这些孩子的长处,从而使这些缺乏自信的幼儿知道自己也很能干。在获得多次成功体验后,这些幼儿进一步正确认识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

2.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幼儿教育本身应注重环境的创设。

幼儿需在互相平等、尊重、信任的环境中生活,教育要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对于那些自信心差、胆小畏缩、缺乏上进心的孩子,老师要给予他们多一些爱护和关心,用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来打动他们,让他们从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中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喜爱。如早晨来园,微笑着向孩子问好;离园时帮他们整理整理衣装;交谈时摸摸他们的头,都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喜欢。

教师要利用各种活动后的谈话,让幼儿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学习评价他人。如:在区域活动、绘画课、做完操以后,教师可以问问幼儿:“你在哪个活动区活动,玩得怎样?”“你画的画好吗?好在哪里?还有谁画得好,为什么?”另外,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意时时用鼓励的、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幼儿,让他们对自己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三)、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继而发展到正确评价他人

我们有计划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正确自我意识的主要手段。在设计活动时,我们的原则是根据幼儿具体情况,针对不同个体,使每个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有计划发展。那些胆小、怕困难,做事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通过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他人,增强自信心,加强自我意识;而那些过分自信,目中无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的幼儿,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他人。

1.帮助幼儿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会自我评价

在“我自己”活动中,幼儿观看了有关婴儿出生及成长的录像,了解了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他们有的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和老师看,同时讲着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告诉大家“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认识自我的系列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自画像”、“特殊的我”、“我的进步”、“我很棒”、“我的志愿”、“我的优点”、“我的不足”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认识到“我”是很独特的,有好听的名字、黑色的头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并与他人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幼儿在认识“我”的同时,也修正了对“我”的认识的偏差,并能尝试设想自己的将来。

2.在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学习正确评价他人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对孩子作出评价时要客观、具体。1>.客观。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都是缺点,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教师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应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孩子,这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2>具体。教师评价孩子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比赛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的方法。

在每周末的下午我们都要进行一周小结,在此过程中幼儿就象一个小老师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同伴,如:“我这几天吃饭好,但睡觉不好”“××小朋友这一周值日生当得好”“××小朋友很聪明,但他老欺负小朋友”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并虚心向同伴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

3.让幼儿尝试自我体验

我们采用谈、听、画、讲的方式开展了“我的心情”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及造成这种心情的原因,并用纸笔将这种心情画出来,讲给老师、家长听。我班有一个叫小雪的小朋友,她画了一颗心,旁边画了一辆火车,还画了爸爸的头像。她解释说:“因为爸爸去接兵了,很快就坐火车回来了,我很想他。”元元小朋友画了两颗特别大的心,并把它涂成黑色,说:“因为昨天我做错了事妈妈批评我了,我很伤心,妈妈也很伤心。”也有小朋友把心涂成棕色、粉红色等表示他们不同的心情。

4.让幼儿学会合作,懂得分享

有时幼儿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东西藏起来,留给自己不让别人分享。分享是一种好的行为,教师应首先让孩子体会属于分享的一份快乐,在“分享”活动中,孩子一起来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等当孩子与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总会得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这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在发现孩子主动表现分享行为时,应及时鼓励和表扬,说一些有感染力的话,比如:你懂得了好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就是一个

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样孩子就渐渐理解“与人同乐”的道理,养成谦让、共同分享的好品质。

幼儿之间形成了彼此关心、互相友爱的关系,他们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他人,适应集体。

(四)、取得家长支持,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的评价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一个经常得到父母积极评价的幼儿,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积极的看法,能比较有信心地去面对各种问题,敢于面对失败。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长要树立正确观念,认识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家长进行交流,通过面谈、请家长观摩活动、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系册、家访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家园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3.对孩子进行正确评价。幼儿常常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许多孩子说不出自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只是简单地重复成人对自己评价的话。因此家长不要将孩子同别的孩子作横向比较,以免挫折孩子自尊心。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14.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篇十四

单位:南京市艾倍科顺嘉幼儿园

姓名:陈鑫

2014年4月1日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被人看重。影响人一生的合作精神应该是从幼儿抓起,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结构,采用适宜的方法.加强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交往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异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合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如南师大幼教专家曾对100余名3-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约25%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75%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0%左右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面对的课题。

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交往的能力,就是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包括学会分享与共享、合作与交流、等待与轮流、关爱与抚慰等。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也必须遵循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为此,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教会幼儿尊重别人、遵守规则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前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或很少有与他们同龄相仿的小伙伴与他们一起游戏、交往,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伙伴友好合作的经验。有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惟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这就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就认为我是最大的,每个人都得听我的。部分在家养成了那种自私、专横、不尊重别人、不遵守规则等不良情感,使他们想与同伴交往,却又不容易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在幼儿游戏中要多给幼儿灌输换位思考的意识,多问问幼儿,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你会不会生气。另外也要让幼儿在社会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评价、被接纳的感受,在矛盾、摩擦中学会通过尊重别人,学会了给予和接受,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学会遵守规则,这也有助于矫正幼儿任性自私和行为,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受到委屈,但这些也是他所必须学习的。

二 教会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关键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游戏也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因此老师应合理开展创造性游戏,利用音乐、体育、表演等游戏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

老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常留心观察,发现哪些幼儿在交往中是积极的、有影响的,哪些幼儿是孤立的、不合群的,或是富有攻击性的。因为有时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自身特点,设计出设计相应的游戏。

三 提供机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环境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和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幼儿的不安心理,尽量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可以请中班,大班的幼儿为他们讲故事、唱歌、表演节目、跟他们交朋友。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慢慢的使幼儿消除孤独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了交往。这样,还使大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的互助性,同时也体会到了交往带来得欢乐。丰富多采的区角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班内设置许多活动区,并且把它们设置成半开放型,材料丰富,拿取方便。各种有趣的操作内容吸引着幼儿。像音乐角的打击乐器、漂亮的服装等各种表演用具,手工角的手工材料,新颖独特,操作自由,大大刺激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愿望与别人交流,使所有的孩子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的。老师应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协调与同伴间的关系和矛盾。

四 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交往过程中的乐趣,进入愿意和人交往

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不仅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有好处,还能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自觉地感受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五 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参与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 “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委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儿成长册”中粘贴最近孩子学习的内容及孩子的表现行为分享孩子们进步的喜悦。不仅如此,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多提供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应鼓励孩子多结交一些朋友,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学会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我”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往习惯。在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或者在家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合作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游戏中初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愿意与别人合作。因此,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家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分不开的,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好我们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平等、愉快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初步与人交往的合作技巧。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探索、正确地引导,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才能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合作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007年7-8月

2、《学前教育》张彦春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2005年12月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郑福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湖作文700字下一篇:党校学习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