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方法大全

2024-09-07

初中物理方法大全(精选13篇)

1.初中物理方法大全 篇一

初中物理教学提出问题能力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精神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物理知识都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形成科学探究精神。提出问题是形成科学探究精神的第一个环节,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此才能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提出问题能力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物理学习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可以说,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而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物理学科的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物理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走下去,可以说,问题是物理教学环节的核心。另外,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在日常生活中、平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平常的发现,对学生而言是件不寻常的事,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可能一开始便能获得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义的全面认识,上述认识也不可能只通过教师对学生全面讲授就能完全建立的,必须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并对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科探究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变得不爱提出问题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不要说和课堂无关的话题、被其他同学不满或者嘲笑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没有提出知识的意识和欲望。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是有价值的,比如提出问题有助于推进课堂环节、能够受到教师的赞赏、能够拓展知识,甚至有的问题也许能推动学科的进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牛顿被苹果砸中,质疑为什么苹果会下落,并提出了万有引力。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论断提出质疑并对自由落体展开了深入研究最终揭开了落体运动的奥秘。这些故事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是科学创新与进步的开端。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并设计不同思路的实验方法,引发学生对不同物理方法的好奇和探究。也可以借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带入物理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例如,教师讲解比热容的问题时,教师提出一些生活现象:用冷水冷却发动机、暖气片用热水散热、冬天夜晚向稻田灌水防止冻苗,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事件的图片。这让学生在内心中提出疑问:这么多的目的是什么呢?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温度。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假设,分析实验结果,这种方式体现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了探究物理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

其一,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路。有的问题不提出问题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可以分析和发现屋里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的思路。比如可以通过比较物理的概念、定理、定律,提出关于他们的现实应用的相关问题。比如可以观察实验,提出改变实验条件之后,结果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的问题。比如结合生活现象,提出现象中蕴藏了怎么样的物理原理的问题等等。其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样提出问题,所以就会出现随意打断教师讲话、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等情况,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让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探究原因、反向质疑、条件对比等技巧。以速度选择器为例,学生可以从探究原因的层面提出问题:速度选择器中,为什阅读点么磁场的方向与电厂的方向始终保持相互垂直的状态?也可以采取比较法提出问题:速度选择器中的电和磁场,与磁流体发电机中的电和磁场是否有着相同的作用?采取反向质疑的方法提出问题:如果从速度选择器的左端进入带电粒子之后,带电粒子匀速向右端进入,那么如果这个带电粒子从右端进入,是否还会保持匀速运动的状态呢?总之,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物理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其三,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和途径。新课改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教学亦是如此,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养成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提出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物理教学可以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问题。小组合作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方式在课下通过网络向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使学生形成思考物理问题的意识。

四、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更加突出,在学习中显现出的差异性也更加明显,在物理学习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由于思维形式、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学生针对物理知识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的。如果忽视学生的问题,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转变为课堂探究问题,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探究的。与此同时,为了不拖延教学进度,教师要有策略的选择问题:首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进行合并或者有所取舍的进行删减。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内容和实质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对问题进行合并或者删减,提高解题的效率。但由于学生的物理水平还很有限,有些关键性的问题可能没有被提出,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直接将问题补充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强化,提高问题的预设度。受到物理水平的限制,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思路并不清晰,或者是预设猜想不到位。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提问作出追问,让学生再次叙述问题,将问题中一些模糊不清的条件和猜想更清楚地提出来。比如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磁场对于通电导向的作用力,与导线电流有怎样的关系?但是这个问题中,电流这个条件并不清晰,所以教师再次追问,询问学生这个问题中的电流具体是什么呢?学生稍加思索,再次说明,是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这样一来整个问题就变得更加清晰,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此外,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大”,包含的知识比较大,所以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大”的问题转化为“小”的问题,解决掉一个个简单的问题,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能够被证明或者被解答。

2.初中物理方法大全 篇二

一、控制变量法

在多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实验中, 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 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在对多个因素同时起作用的实验探究过程中, 我们都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例如, 在著名的“欧姆定律”实验中。欧姆虽然事先知道:电压和电阻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电流的变化。但如果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到底是由电压变化引起的还是由电阻变化引起的呢?欧姆认为:如果能控制电压不变, 那么电流的变化就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如果能控制电阻不变, 那么电流的变化就是由电压的变化引起的。他的实验思路是控制变量法应用于实验探究的一个典型范例。正因为欧姆选择了正确的实验方法, 再加上他十年的不懈努力, 才最终在电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阻的单位也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又如, 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实验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处理的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在“曹冲称象”故事中, 聪明的小曹冲就是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才解决了其他文武大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从而千古留芳。

又如,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 在分析一些复杂的电路时, 人们常常只关注整个电路 (或电路中的某一部分) 的输入、输出关系 (即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电路来代替复杂的电路, 使问题得到简化, 这个简单电路就是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另外在研究“合力”“等效电阻”等实验中均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三、类比法

在认识和研究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 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叫做类比法。

类比法对物理学的发展, 对学生学习物理有着巨大的作用。例如,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规律”实验中, 我们先把“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 然后根据“水流”和“水压”的特点提出种种猜想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有利用“类比法”成功突破实验难点的一个案例, 供大家参考:

内容: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

实验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现象: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 水的温度上升得少而沙的温度上升得多。

思考问题:水和沙相比哪种物质的吸热能力更强?

由于“吸热能力”这一物理现象比较抽象, 同时学生受“温度高的物体吸收热量多”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 几乎所有学生都误认为是沙子的吸热能力更强。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把“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热容) ”与“两个人的喝酒能力 (酒量) ”进行了类比, 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质量相同的两个人, 都喝下了一瓶相同的啤酒。其中一人面不改色, 体温上升得少;另一人面红耳赤, 体温上升得多。请问:谁的喝酒能力更强 (酒量更好) ?”

学生们笑呵呵地回答:“面不改色, 体温上升得少的人喝酒能力强。”当我再次问到:“在我们刚才的实验中, 水和沙哪种物质的吸热能力更强”时, 所有学生都答出了正确的答案:“水的吸热能力更强。”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比热容”这个复杂概念的教学也就迎刃面解了。

四、建模法

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来表示。

如卢瑟福提出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来表示“原子的结构”。物理学中用“磁感线”来表示“磁场的分布”规律, 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挫群雄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都用到了建模法。

五、转换法

即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 或不易测量的物理量, 把它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或物理量, 来间接认识或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如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的规律”,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等, 都用到了转换法。

六、实验+推理法

如“牛顿第一定律”和“真空不能传声”两个实验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七、其他方法

如比较归纳法、猜想法、公式法、图像法等。

3.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篇三

一、要认真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傳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放在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落实力度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物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然两人国别不同、时代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道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比教学本身意义更为重大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第一,激发兴趣:上好第一堂课、做好每堂课的引言。第一堂课与每堂课的开始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好奇心最浓厚的时刻,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这个时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精心设计教案,采取多种方法刺激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比如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如摩擦生电的实验等;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汗液蒸发等;讲述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或者知名物理学家的事迹,如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升空带给中国的影响,物理学家丁肇中的贡献等等。第二,保持兴趣: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语言是物理教学的首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准确简练。准确简练是第一位的,物理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定律、概念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另外,教学语言要简练,少用生活用语中的“啊”、“呀”、“这个”等表达。语言要幽默生动。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个人仪表和举止。第三,保持兴趣:理论用于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要指导实践。课堂固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生活实践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验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长久性的有力手段。

三、合理构建物理教学方案

物理教学目标明确显示了教学的具体任务,或教学的起、终状态。如何实现目标,必须研究其具体途径,或称“物理教学流程”,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将其“固化”,即构成教案。形成教案首要的工作不是分析教材的内容表述,而是研究该单元或该节课的具体到达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课目标密切相连的先前目标各是什么?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不经复习能否直接导入新课?目标达成与否如何检验?学生对目标学习可能产生的“反应”有哪些?通过分析上述问题,不难获得各种可能的学习途径,再经比较、选择,从中找出一到两种较合理的方案,尝试其可行性。运用相对固定的教案,虽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有时与实际学习情境难以协调,因而对教学优化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有时甚至会产生某种制约,影响最优教学效果的实现。

四、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新教材写得简洁明了、易懂,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教师就不用拓宽加深了,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五、改进物理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评价目标上以知识为核心;评价方法上以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达成为量化标准;评价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则是以分数第一,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物理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1.教学目的明确分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2.拓宽了知识面。3.加强了实验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十分有益。4.明确了今后考核不仅要把笔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还要把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平时在阅读与讨论、观察与实验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新课标对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4.初中物理方法心得 篇四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2、怎样才叫真正理解

学习物理,应该弄清所学的知识的确切含义和道理.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3、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

二、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1、课前预习能保证课上认真听讲

2、课堂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

3、认真做好笔记

三、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的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坚持独立做题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可见学习物理必须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2、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学习,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4、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 1

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四、重视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知识的积累

1、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

2、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

3、注重知识的积累

怎样学好物理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关于这一条,请看以下三条语录: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

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道尔顿(英国化学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二、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

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九)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十)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一)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

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

三、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5.初中物理作图方法总结 篇五

1.光的反射

(1)找入射点O(2)画法线,是虚线并且需要与反射平面画垂直。

(3)利用发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到反射光线的方向。(4)按要求表明角的度数和光线的方向。2.平面镜成像

(1)等距。物距等于像距,需要标明。

(2)垂直。物与像的连线为虚线,并且要与镜面垂直,垂直要注明。(3)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所以利用虚线来表示。3.光的折射(简称一点、一面、三线、两角)(1)找到入射点O(2)画出法线,法线是虚线。法线与折射平面垂直,需要画出直角。

(3)折现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折射光线是实际光线,所以用实线来表示。当遇到反向延长线时,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

(5)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6)注意按要求表明角,光线的方向,实线还是虚线,以及法线的垂直。4.光的直线传播

(1)物上下端发出的实际光线交点必须在小孔上,并且用实线表示。(2)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像需要用实线来表示。

1.2力学作图

1.力的示意图

(1)首先,确定受力物体。

(2)然后,确定所要画的力,注意符号,重力用G表示;摩擦力用f表示。其他的力用F表示。

(3)明确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从而进行表示。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大小为G=mg,作用点为重心。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符号f表示即可,作用点在主要看研究对象。2.杠杆平衡

(1)找点:即杠杆的支点O(2)画线:画出力的作用线,并且为虚线。

(3)连距离: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用实现来表示。

(4)标注:按要求标出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并且注意力臂要用大括号,力臂要与力的作用线垂直。3.组装滑轮组

(1)首先,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的股数。(2)然后,确定绳子的绕行的起点和终点。(3)最后,确定绳子自由端的方向。

1.3电路的连接

1.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

(1)明确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2)电路图的连接及其连接方式要与实物图一一对应。(3)元件符号不能画在导线的拐角处。

(4)导线要化成直线,做到横平竖直,拐角处为直角,导线不允许交叉,尽量做到简洁美观。

(5)除开关外,其他元件要处处连通。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2)找出电源的正、负极,根据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连接各元件。

(3)对于电路有多条路径的实物图可以选择一条单一的回路,在实物图中将相应的元件连接好。然后将回路以外的元件分别不到实物图的相应位置。

(4)实物图中各元件的连接顺序必须与电路图中各元件顺序一致,并且连接的线不能交叉。(5)在实验室连接实物图时,只有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时,才能闭合开关。3.安全用电

(1)家庭各个用电器之间并联。

(2)控制用电器的开关与用电器串联。

(3)开关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需要接地。(4)两脚插孔左连零线(N),右连火线(L)。三孔插座,左连零线,右连火线,中间接地线(PE)。

(5)熔丝连接在火线上。

(6)白炽灯中心的金属片与相线(火线)相连,螺丝套接中性线(零线)。

1.4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1.通电螺线管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

(1)找到电源的正极,从而确定电流的流向。

(2)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四指弯曲,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指向电流的流向,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方向。另一端则是S极。

6.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六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留心处处是学问,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二、勇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穷的奥妙,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问题是需要的,对于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需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猜想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或制定一个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三、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联系实际,首先是要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

要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但关心身边的物理,还要关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不但要学习科学历史,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注意分类,理顺条理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篇七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 直接抛出重点与本节的教学目标, 进行新课的讲解。此种导入法的优势在于开宗明义, 直接给出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明确, 避免了中间其他因素的干扰, 可以直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以最快的速度将学生带入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其不足之处在于刚刚上课, 许多学生还处于散慢状态, 无法集中注意于学习中。此种导入法一般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教学目标明确的内容的讲授。因此, 直接导入法要慎重选择, 合理使用。如新学期第一课教学引言时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法:新学期, 新气象, 这学期我们要学习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学科——物理, 这是一门有趣而又实用的学科, 你会发现物理知识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学好物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吧!

二、悬念导入法

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永远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动力。提问也是教师所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来导入新课, 问题可以使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解决,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进入“悱愤”状态。此时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已进入了最佳的状态, 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注意力也异常集中, 此时进入新课的讲授正是最好的时机。如学习“参照物”时,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道路两旁的树会动吗?”学生哈哈大笑:“当然不会动。”“那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上时, 为什么会看到道路两旁的树在向后退呢?‘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青山’怎么会走呢?”这样的现象学生都遇到过, 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 这样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学生会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习兴趣异常浓厚。

三、联系生活导入法

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生活现象来导入新课。这些生活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 但是学生却从来没有想过这里面还包含着物理知识。这样将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一方面可以拉进学生与物理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亲切感, 同时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解决生活问题,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实用, 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来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如在学习“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节内容时, 我就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导入新课:“在干燥的天气里, 当晚上我们脱掉化纤或尼龙材质的衣服时, 会发出‘啪啪’的响声, 甚至出现火花, 用塑料梳子梳头时, 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对于这两个生活现象学生都表示曾经遇到过, 但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更想不到这与物理有什么联系, 心中的矛盾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解决心中的疑问。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中有鲜明的人物, 有生动的情节, 将物理知识讲授与故事相结合, 更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易于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使原本平铺直叙的课堂讲授变得生动活泼。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故事,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与其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 不如说是学生在听故事中习得知识。这样使学生听得尽兴, 学得愉悦,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学习“机械运动”这一内容时, 我以这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 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 他以为是一只小虫子便一把把它抓了过来。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 他所抓到的不是虫子, 而是一颗子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心中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名飞行员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本领, 能轻松地抓住一颗子弹呢?”此时我因势导入:“通过这节机械运动的学习, 我们都可以像这名飞行员一样有这样的本领。”这样将知识教学寓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有许多趣味性实验。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究未知、提高能力、培养技能的重要手段。利用教师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 可以以奇妙、有趣的实验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抽象的知识, 让学生从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中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 以实验为契机来激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惯性”这节内容时, 我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在课桌上铺一张纸, 将笔帽倒立在纸上, 以最快的速度抽出这张纸, 笔帽没有倒下, 仍然立在课桌上。这个实验现象明显, 与学生所猜测的结果大不一样, 从而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然后我顺势导入:“在这个实验中包含着一个定律,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样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8.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篇八

一、研究学生,让教学落到实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不了解就去讲课,那是盲目的表现。就像有个笑话说的:一个人按照图纸建了一座高大的烟囱,结果发现,其实别人只是让他挖一口井。这样不认真研究图纸就盲目施工的做法,在教学中是大忌。我们一直谈的因材施教,也是强调要研究学生,对学生这个群体要了解,更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有了解。要做到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

二、研究教材,使知识系统化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工具,也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载体,对于教材的研究一刻也不能松懈。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对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了如指掌,还要能够舒畅地传递给学生。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教材中的重难点必须清晰明了的让学生了解,前后知识点的联系也应该让他们明白,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将所要讲的内容系统化之后,有条理的讲给学生。

三、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物理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想要学好物理,从生活中观察物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其实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比如:脱毛衣时为什么会有电火花?冰棍那么冷为什么会像烧开的水一样“冒烟”?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放到外面不一会儿在饮料瓶的外壁上会“渗出”很多液滴,是饮料瓶在漏水吗?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可以作为课堂讲解相关知识时引入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让他们爱学物理。

四、重视总结,提倡学生制作错题本

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就是总结归纳。每学完一个章节,都要组织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要求他们能说出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知道如何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老师在学生总结后还要做总结性的指导,让他们加深认识,能够更全面的把握知识点。另外,练习是必要的,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所以,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做错过的题目总结起来,并清楚每一道题错的原因何在,时常翻看,以此来巩固自己掌握并不牢靠的内容。

五、重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就是:物理是实验的科学,但是教学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好像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而没有真正用到实际。既然物理是实验的科学,那就应该还物理学的本来面目,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探索和思考物理问题,这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遵循如下两个原则进行:1.探索性原则,把以往的验证性实验都尽可能改成探索性试验;2.创新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知道他们在实验中按照自己的认识进行验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通过这样的改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质疑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重视自学能力培养

会学习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自学”。他们的学习不仅仅靠课堂45分钟的时间,在课前课后,他们都会主动地进行自学。这种能力不仅对于他们学习物理有用,对于学习其他学科,甚至今后步入社会,也是一种最有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指导他们如何自学教材入手: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教材的问题和材料,如何阅读正文抓住重点难点,并指导他们如何对前后的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一个阶段的指导自学训练后,他们就能独立的完成自学任务。老师还要监督学生是否持之以恒的坚持自学。

七、重视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课外阅读其实也算是一种自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能够帮助他们弥补学习中的缺憾,拓宽知识面,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参考和对比价值。课外阅读的内容尽量选择与学习相关或相近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不然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方面甚至学生家长也替代不了,因为在“研究学生”后,老师肯定对每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学生选择适合他的书籍。

八、重视解题的规范性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作业是知识的复习、巩固与应用的重要环节。老师有义务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引导他们使用正确规范的解题方式和步骤。比如在讲解说理题的解答方法时,我一般都是让学生按照讲道理、摆事实、得出结论这三步的方式来解答。例如,问题:踩在滑板车上的两个同学甲和乙并排停在地面上,甲不动,乙用力推甲,结果两个同学都动起来,这是为什么?在解答时按照讲道理(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摆事实(乙推甲时,甲同时也给乙施加了相反的力的作用),得出结论(所以甲乙两个同学都动起来)。经过如此反复练习,学生就能不再为解答说理题发愁了。其他题目的解法也可以参照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有所收获。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在此我与各位同仁共勉,让我们为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努力奋斗。

9.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篇九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你结合自己的特点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六、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10.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篇十

第二条就是要会学习,了解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如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

这里每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死记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独立做作业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要过程作图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抓紧课堂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坚持做笔记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整理好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xx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发展与训练

有的学生也十分想学,也确实在努力学习,这些老师也能看到眼里,可是成绩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反观之,听课认真,作业工整,笔记细致,但一换个角度,换个方法,这种学生就不知所从。这样的.学生多数也不是完全因为笨,主要还是思维上出了问题。常见的思维性障碍如下:

1、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

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

3、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4、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

5、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6、旧有知识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中考物理满分经验

物理可以大到宇宙,也可小到电子,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想学好物理,就要先热爱生活。在我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要通过观察、猜想,抓住每一次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物理都是基础,课堂上的40分钟是重要的学习时段,也是所有知识点的会聚地。考生要全神贯注地与老师一起学习新知识,而不是盲目地跟随。课前的预习就尤为重要,带着疑问听课会事半功倍。知识网的形成靠自己,考生要及时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

同时,考生要作好笔记。记物理笔记不是抄些定义就可以的,要注意记录和总结题型、方法。尤其对设计实验的大题而言,解题有一定套路,只要熟悉方法,就不存在大量失分的现象。另外,记完笔记下课不看也是徒劳,考生要动脑思考,无论是方法还是公式,透彻的理解都是关键。这样面对新颖的题目时就能灵活应对。

对于课下遇到的难点或不解之处,头脑中没有清晰的思路,考生要主动和同学、老师探讨。无论是一道力学大题还是多选题的一个选项,哪怕是一个普通、微小的问题,也要敢问。不要因为放不下面子,而放弃补漏的机会。

在备考期间,多做重点难题和套卷很有必要。见识多了,才能沉着于考场。在做物理重点难题时,我的重心在于难题的分解和方法的运用。而在做套卷时,考生要计时完成,重在给自己一个考试的状态。遇到有障碍的题要标记,即使最终做出结果,方法也不一定简便。学习没有捷径,把这些题记录下来,在周末或考前,考生要重新温习。

学习物理的快乐在于它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当你发现自己的猜想与结论相符,当你用最简单的步骤、最通俗的方法解决一道难题,当你能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当你坚持用理性分析种.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你会发现学习物理不只是为了考试,它培养的是自己严谨的、富有逻辑性的思维。这些让我们受益匪浅。

11.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谈 篇十一

摘 要:在教授电学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反映其主要的难点在于变化的电路太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连锁的错误反应,让人应接不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06-01

初中电学计算是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重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学生拿到这类题目后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学生只要具备相关知识,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而后理清思路,则可解决该题。那么如何才能顺理成章的确解决问题和攻破这个重难点呢?下面将谈一点我不成熟的解题思路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认真审题

首先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呈现U、I、R这三者在串、并联电路中各自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R=R1+R2+R3,在并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1/R=1/R1+1/R2+1/R3。要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基本计算公式和导出公式,就要知道导出公式的使用范围,即导出公式使用于纯电阻电路中(在纯电阻电路中Q=W)。其次要认真阅读并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所述电路的各种状态,没有电路图的要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根据开关的闭合及断开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情况得出题目中电路共有几种状态,画出每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图。在分析电路时如果电路有电压表,则先认为电压表处于断路状态,再分析电路的串并联,然后看电压表和谁并联则测谁的电压。

二、有关“电路变化”的分析

在教授电学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反映其主要的难点在于变化的电路太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连锁的错误反应,让人应接不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做题,学生经过反复练习,但均效果不佳。我以为,在做电路变化分析的类型的题目时要先帮助学生掌握影响电路变化的几个因素,无非就是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而已,在能够正确识别串联与并联的基础之上,电路变化主要取决于开关的设置,还有就是滑动变阻器的活动。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强化因开关设置而带来的电路变化,识别开关的开与关对整个电路的变化与影响。其次就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所带来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分析,进而一步步地突破这两个教学难点。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数,心里有谱,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进行层层深入地讲析,学生一定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到了这个地步,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电学知识的学习也就达到了一种成熟的境界,为高中阶段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教图意识,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读图与识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毕竟还处在一个求学阶段,不可能在学习电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实际的电线、电阻进行实验,很多情况下,电路的学习与理解以及练习都会涉及到电路图。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读图与识图的能力与知识,我们物理电学知识教学过程将会异常艰难,而且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图能力,很多情况下,学生面对复杂的电路图,总是分不清是串联还是并联,我们就可以教授学生试着把它改成简单的等效图,就会一目了然,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另外,我们还要学生透过电路图,想象出来真正的电路该怎么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明晰的概念与轮廓。其次,要重视电学实验的探究,不要依赖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是引导学生依靠自己与同伴的协作,连接电路图,测出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所以要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教授初二电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定律,贯穿在整个电学中。另外,在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以外,我们还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实验创作与学习。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拿一些电池、电线、电阻、类似小灯泡之类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自我组装,进行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组织,这样可以将他们的课堂知识具体话、形象化。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不小的促进,某种程度上,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尤其是电学知识的兴趣。

四、学习电学要善于 总结 与归类

在学习完欧姆定律后会有大量的习题,很多题目都有重复性,但很多学生还是不停地犯错。因为不善于总结、思考,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总结中不难发现,在整个电学知识体系中,欧姆定律是精髓,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热以及电功率的计算,都要在对欧姆定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解答得熟练而准确。所以,对一阶段的学习及时做一下总结,既是承上做一个复习又是启下的一个预习。对于归类而言,就是把问题分一下类,这样就不难发现后面计算题的电路图与刚开始电路分析的电路图相差无几,只是多了条件,多了要求,而计算的熟练与否来自于前面扎实的电路分析。比如开关类型的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刚开始学习时,主要是分析开关断开或闭合时有哪些用电器工作并属于什么连接方式,或者用电器串联或并联时开关应如何运作。在分析电路时,短路现象的分析是难点。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就出现了大量的计算题,有了前面会分析电路的基础,结合公式I=U/R以及两个变形公式,解题时注意短路现象和欧姆定律针对的是同一部分电路,再经过一定量的练习,那么考试时就会易如反掌。比如还有加入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的静态、动态的电路分析以及计算也可归为一类;故障分析的可以归为一类。

12.初中物理总复习方法的探究 篇十二

一、注重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

策略一:制订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每复习一个内容, 就要把该内容的会考要求投影出来给学生看, 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复习完后, 下课前再投影出来, 让学生自己检查是否达到了会考的要求, 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照标准进行衡量。

策略二:形成知识网络, 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初中物理总复习前, 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单一的、孤立的。总复习阶段,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 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 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 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策略三:典例、精练, 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要进行有效的练习, 首先应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有效的复习课, 一定要精选典型的例题 (重点、难点、易错点) 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指导训练, 指导学生思考例题的本质, 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技巧,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 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二、注重方法指导, 纠正不良习惯

学生失分的原因, 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致。针对这种情况, 在复习训练时, 采取一些措施, 把方法指导以及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如, 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 一旦发现失误, 及时面谈, 指导方法;在试题订正中, 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 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 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 全面用笔算, 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 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 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 把失误降低到最小。

三、把握命题方向, 关注热点问题

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 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 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 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 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 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 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 关注课本的插图, 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 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相互渗透, 拓宽知识面, 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 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 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 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 来应对创新题。

四、 重点知识、 薄弱环节专题复习,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13.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方法 篇十三

一、看书

在学生看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课本的内容涉及了哪些基本概念、规律、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是怎样在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中反映出来的。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基本要求是通过看书,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能够记下来,对基本公式、单位能用、能写,对例题能弄清思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看书。要能正确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看例题要掌握解题的方法。看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益。

二、解疑

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 例如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天平的使用过程中做成了左码右物,给出了具体的所加砝码质量和游标所移动示数,计算物体质量的方法;电压表、电流表上的读数有一位同学没有看清量程盲目的进行了读数,而他的读数跟量程不相符,准确值的算法。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记忆

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1)理解透彻,记得牢

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

(2)语言简炼,记得快

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 光的折射定律可编为:“空其折小入,其空折大入”;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总分总属并联)”.

(3)反复强化,记得准

对有些知识,需反复强化记忆.即凡涉及到该内容时就不断强化刚形成的条件联系,并及时运用、巩固,以加强记忆。

四、练习

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

(2)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3)复习课中的练习题必须要精心设计,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每个题要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作用。

五、分析考试内容和试题类型

a.选择题:“四选一”或“三选一”,这类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发挥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可以测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和能力,并具有评分标准客观与考查范围广的特点。

b.填空题: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综合性。

c.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d.做图题: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或根据电路连接画出电路图;磁学中应用安培定则解决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螺线管上线的绕法三个中知二得一;光学中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e.计算解答题:考查公式及相关结论的应用能力、分析题目的能力和数值的计算能力。

复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不能扭曲复习过程,不要将复习同“题海战术”等同,只做题而不去研究复习的方法,复习效率低,最终结果是师生都疲惫不堪,而复习和效果不理想。复习是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更深的层次和角度重新认识,再学习的过程,不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通过复习,找出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复习每一章的内容时,首先找出本章的“知识链”,沿着“知识链”把基本内容系统掌握,再通过适当题型的练习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做到活学活用,不要只是背知识点、做练习。

上一篇:北京初一作文下一篇:《池州翠微亭》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