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文高考作文(精选12篇)
1.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一
“学不可以已”是《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俗话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可以算得上一个“活到老,学到老”典型代表。他自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可不是夫子吹牛,在《论语》中,有很多内容印证了他不只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一辈子都在“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中度过。
反观今日,虽然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但看看我们的学生,在中考或者高考前后的表现吧,他们把各种课本、练习册撕得粉碎,然后从教学楼上雪片般地抛洒下来,甚至有些学校美其名曰“撕书节”,号称是为了学生减压。这些学生是有多厌恨学习才这么做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呢?孔夫子不是说“学而不厌”吗?怎么今天的青年学子变成“学而厌”呢?因为二者的学习目的不同。孔子学而不厌,是因为怀着一颗求道之心,所以才有“朝问道,夕死可矣”。而今天的学生学习只是为了那个分数,只是为了那块敲门砖,把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误解为是实现理想、是达成志向,于是难免在某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之后就彻底躺__了。
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作为老师,他希望学生能多问“如之何”,也就是要多动脑想一想怎么办,而不是把标准答案直接告诉给他们。仅仅一个什么是“孝”的问题,他就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孔子的学生也实践老师的教诲:颜渊问仁时,能够“请问其目”,能“请事斯语”;子贡问政时,能追问“必不得已而去而取之,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冉有在夫子发出“庶矣哉”的感叹时,能够追问“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名垂青史的七十二贤人。
反观今日,虽然有些学校,有些老师也在口头上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可实际上又是怎么做的呢?一套又一套试卷无止息地甩给学生,做完了期末做一模,做完了一模做二模,做完了这个区的题还要做那个区的题,然后就开始对答案,要学生记住所谓标准答案,而从不倡导他们多追问一下为什么,怎么办。依靠疯狂地压榨学生学习时间,疯狂透支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求高分的目的。
学生自己呢?他们也已经不习惯于追问某些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该如何做等问题,反正只是一门心思埋头做题,一套又一套卷子刷下去而已,一个又一个标准答案记住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从思想到健康,从精神到热情完全被掏空的“空心人”。
因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以,在孔子眼里,他的学生各个不同,能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但他们都能“于从政乎何有”。而在今天,我们一些老师教学生什么呢?除了分数,分数,还是分数。于是,在他们眼里,学生就成了一个个插着分数的小牌牌而已。
孔子温、良、恭、俭、让,用行动去引导学生,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他告诉学生“先难后获”,“先事后得”。而今天某些学校老师在送考时,男老师居然也要穿上旗袍,而且还要旗袍开叉越高越好,号称寓意旗开得胜,我看到的不是祝福,而是群魔乱舞。
我不是厚古薄今,泥古不化之人。但在谈“学习今说”时,我以为极有必要搞清楚哪些属于学习方面的基本常识。如果忘了很多很“古”的基本常识,为了“今”而“今”,为了“新”而“新”,最终只能是“止增笑耳”。
2.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二
由于2009年北京市高招本科录取率再创新高, 加上又恰逢新旧高考交替, 使得原本就已减少的考生在选择复读时格外谨慎, 多家复读学校今年面临招生的严冬。
“新高考”影响复读信心
截至7月底, 北京最大的复读学校之一新东方铭师堂已有500名学生开始复读, 但这个数字仅是去年同期的一半。“之前过于乐观, 没料想到家长和考生的观望情绪如此严重。”校长马永刚有些无奈地说。
2008年高考刚结束, 高考专家尹宗禹就预言:“2009年北京市高考是大纲版的收官考试, 2010年北京高考将实施课程版高考, 因此复读市场的真正冬天将发生在2009年6月, 那将是一次冷酷无情的洗牌。”
高中新课标从2007年开始使用以来, 立即得到了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 其热度一直持续至今。2010年高考, 既是对新课改的检验, 又是对课外培训机构授课效果的最好验证。面对“新课改”和“新高考”产生的影响, 2009年高考, 无论应届生还是复读生, 背水一战的心态格外明显。因此, 早在一年前考生和家长对于复读似乎就变得更为谨慎。
在2009年开始招生前, 马永刚曾经表示预计今年受到“新高考”影响, 招生情况将一改过去持续增长的态势, 预计能维持在去年1000多人的规模。但是, 如今招生季过半, 他已经无法作出这样的保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复读学校, 相比往年同期, 招生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
根据往年的经验, 在成绩出来后的两个星期内, 复读学校能完成招生任务的60%至70%, 而今年, 在任务量不上涨的前提下, 大多数老牌复读学校只完成了20%。马永刚介绍, 在过去, 参加该校暑假试听班的学生, 几乎全部会报名, 但是今年, 虽然试听后叫好声一片, 考生和家长却有60%左右始终持观望态度。9月份开学的日期日益临近, 马永刚不敢确定之后会不会迎来报名高峰。
“复读一年, 到底能不能考上理想大学?”这个问题从复读出现之日起至今, 都是每位复读生及其家长不断思考的问题。马永刚表示, 今年在客观环境不利的情况下, 复读市场遇冷, 与自身“内功”条件不无关系——复读遇冷说明复读市场的培训效果使学生和家长的信心并不很足。2009年高考过后, 对北京的复读机构是个挑战, 复读市场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折。但是, 业内人士也表示, 复读市场肯定会继续存在, 但复读机构应该怎么办, 办到什么水平, 能否适应高考改革的潮流, 给家长与学生一定的信心, 是复读机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大主因致人数减少
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字显示, 2009年的高考考生数量比2008年减少1.7万人, 考生总数10万。根据往年情况, 复读比例约14%, 今年的复读生本应在1.4万人左右。但从目前各复读学校报名情况分析, 业内人士认为, 今年的复读生数量将比去年减少50%左右, 实际复读人数约为6000至7000人。
考生人数减少、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 以及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新高考”方案迟迟未公布, 三大因素导致今年复读人数的大面积下滑:
原因之政策:新高考方案延迟出台
几乎所有复读学校负责人都认为, 2010年启动的新高考是造成今年复读人数大面积下滑的最关键因素。
其实, 复读机构也经历了一个从信心满满到谨慎观望的变化历程。马永刚介绍, 在其他已经进行过新旧高考转型的省份, 都曾出现过复读市场的滑坡, 但市场的缩减比例基本都在20%到30%左右。正是这样的数据, 造成了北京复读机构前期的信心。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尽管我们作了招生说明会, 还开办了新课改衔接班等, 但我们仍低估了家长的心理状态。”马永刚分析, 复读机构一个多月来的宣传新旧高考会实现无缝对接, 终究还是抵不过3年来, 老师和社会一直营造的“如果这次考不好就完了”的心理暗示。
除了新旧高考更替本身的原因外, 主要还在于原计划6月初发布的2010年高考新方案迟迟没有露面。新方案公布的时间一拖再拖, 给老师、家长和考生造成了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
相比老高考, 新课程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 而这部分内容如何在高考中体现, 一直是让考生和家长备受煎熬的问题。加上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一方面表示高考会平稳过渡, 而有时候又公开建言考生今年复读需慎重, 让家长和考生无所适从, 只能先保持观望。
原因之录取: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
刚刚结束的北京市本科批次录取统计显示, 约有近一半的北京考生被本科院校录取, 本科录取率再创历史新高。
在本科录取进程中, 各批次院校均进行了适量扩招。本科二批及本科三批的补录更是突破性地把分数线降低了20分。“今年二本、三本的大幅降分, 一定程度也影响了考生是否复读的决定。”北京最大的复读学校之一精华学校校长李学峰预测, 2009年北京高考的录取率很可能突破80%, 如此高的录取率, 让一些受新高考影响的考生变得不那么挑剔, 如果有院校录取, 专业也还过得去, 大部分考生基本愿意“能走就走”。与其寄希望于还不明朗的政策, 还不如趁着有学校录取的时候, 自己果断地跳出去。
今年超高的录取率分流了往年一部分非好学校、好专业不上的考生选择重新复读。
原因之考生:考生人数持续减少
最客观的原因当然离不开考生群体本身。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统计, 2009年北京市的高考报名总数为100335人, 比2008年减少了17771人, 降幅达15%。李学峰介绍, 本身考生基数就比往年少, 即便是没有其他因素影响, 复读人数下降已成定局。“明年北京考生进入大学的几率可能会比今年更高。”李学峰分析, 因为明年应届生只有7.6万, 复读生不到1万, 参加高考的学生总数8万多人, 比今年又减少1万多人。高考录取率仍然会维持在高位, 这对今年选择复读的考生将是一个有利因素。
复读市场重新洗牌
复读人数急剧减少, 北京复读市场面临着重新大洗牌。据悉, 北京复读市场最火爆的时候, 市值在10亿元左右, 但是2009年将减少8亿多元。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人消费2万元左右, 按照最高的预期7000人复读, 2009年的市值也不会超过1.5亿元。
调查数据显示, 2008年, 北京市有70多家复读机构招生, 由于生源减少, 暑期结束倒闭了约1/3。虽然2009年刚开始许多复读学校仍在招生, 但到目前一些机构已不再打广告, 预计暑期结束将只剩下10多家机构。
除了生源减少导致机构倒闭的主要原因外, 2008年, 教育部出台的“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禁令也是加速复读机构大洗牌的一个催化剂。如北京市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首师大附中等一些知名公办高中举办的复读班今年已纷纷停办。
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 北京市有不到1万名高考复读生, 八成集中在北京新东方铭师堂复读学校、北京精华学校、北京新干线学校、人大附中培训中心等10多家复读机构。而2009年复读生人数预计不到5000人, 还不够这些知名大机构消化。
虽然总体招生规模减少, 但是根据复读机构统计的数据, 细分后可以发现有两个群体的报名反而在增加。以新东方铭师堂为例, 该校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 已经招募到10多人, 大部分集中在620至630分间, “没有想到精英班反而成为我们最先成立的班级。”在该校, 分数最高的考生是2008年以671分考入北大物理系的学生, 他目前重新复读希望考入北大的数学系。马永刚认为, 高分的考生独立思考能力强、目标明确, 更容易理解新高考的变化, 也不会担心新旧更替的影响。
另外一个逆市增长的群体是2010年的应届高三学生, 如今铭师堂已经招收了60多名应届生, 一半是京籍在外地读书的学生, 另外一半是在本地的高三学生。这是因为外地读书的学生没有上过新课标的课程, 担心不适应明年的新高考, 所以提前报名应试。而在本地的应届考生更是比去年增长50%左右, “现在越来越多, 主要是非示范校的学生, 希望在最后一年通过更好的师资突击学习。”
“寒流”净化复读市场
复读机构, 每年的6、7、8三个月, 都要面临一次洗礼。为应对行业严冬局面, 目前各大复读机构也在纷纷调整招生策略, 寻求新的突破。
往年, 精华学校的复读生都集中在高分和成绩中等的考生, 学校在招生时预设一个分数线, 只有达到这个线的考生才有机会进入该校学习。而今年, 这条录取线被取消。
“这么做也是考虑要维持一个招生总量的平衡。”李学峰坦言, 取消分数线后, 吸引了一部分中高端考生外的学生群体, 而高分考生因为认可学校的品牌, 并没有出现多大程度的流失。为保证生源质量, 学校采取面试的方式, 对想来复读的学生进行筛选。目前, 该校的招生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尽管行业的严冬给各大复读机构造成暂时的困难, 但更多的人从中看到信心。李学峰认为, 复读机构重新洗牌对行业规范是个好事, 以往各复读机构鱼龙混杂,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经历这次行业大洗牌之后, 留下的基本都是学生和家长认可、教学管理规范、有一定竞争力的机构, 这有利于学生选择, 更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教育专家表示, 复读市场的前景, 毕竟会面临生源数量减少、新培训机构不断涌现的局面。但如果培训出现创新, 进行精细化培训,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也许这样的复读市场还是存有广阔前景的。
3.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三
2016年1月13日,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即将发布的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作了解析,其中语文将增加12部名著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或将纳入明后年高考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还提出“对中外文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增加了对阅读经典的要求。此外,英语更注重考查书信等应用文写作,写作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素材聚焦 《论语》《红楼梦》等将入高考题
2016年语文高考考纲具体调整为:在保持原有“附录”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例举”二字,旨在鼓励考生在阅读这些篇目的基础上,能够更广泛地阅读。
阅读经典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高考“微写作”选作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但考虑到本届毕业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及复习的实际情况,2016年这12部经典阅读篇目暂不列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2017年、2018年将逐步将这些篇目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范文片段示例】高考具有引领作用,可以带动人们的阅读方向,为北京卷增考12部名著的行为叫好。如今,浅阅读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阅读方式,而人文经典是需要深度阅读的,它们经历过时光的考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论语》《老子》《庄子》,这些圣贤的思想光芒穿越几千年,现在仍然使我们感受到心灵通透的力量,但如此精美绝伦的作品,竟曾被网友列入“死活读不下去榜”,着实可悲。说白了,不是名著太深奥,而是读书人太膚浅;不是名著过时了,而是看书的人太功利。对经典的阅读方式,最好就是纸质阅读,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捧起一本名著,用心体会,它定会回报你诸多电子设备里所看不到的深沉的东西。
其他适用话题 名著阅读;传统文化;心灵成长
4.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评析 篇四
1、命题形式两年一个轮回,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
2、材料作文的后面一定附上若干观点供考生参考,考生只须从这若干观点中选取一个自己最为顺手的即可,不必综合几种观点;
3、09年后,北京高考作文题目都与当下时事有若即若离的联系,如09年“隐形的翅膀”与当年北大校长许智宏卸任,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与当年温家宝总理五四访北大,11年的鹿特丹世乒赛,不过与此同时,这几年的作文都并非时事评论题,考生不必贴着时事就事论事,即便是去年的三个观点都貌似与世乒赛有关,考生也只须围绕“实至名归”“垄断退步”或“公平竞赛”破题立意。
这样看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大体上符合北京高考作文发展的趋势,唯一的小变动在于材料后面没有附上观点:一位季(音)姓老人在深山工作,看护铁路,为避免山上落石破坏铁路和火车,老人会在火车经过时招手、微笑,向火车司机表示通车安全。如果没有记错,这则新闻应该也是2011年底或2012年初的报道,依然符合北京高考作文命题与时俱进的一贯特征。虽然没有像往常一样附上若干观点供考生参考,但这一极为符合“感动中国”的人物材料几乎适用于一切积极向上的作文母题:“平凡与伟大”“坚持”“积极”……而我在一模、二模以及更早的时候,都曾在课上反复强调过:一定要对07年以后的高考作文反复演练,因为这些作文题目都能够涵盖较大的范围。如果考生按我说的去做,一定能够发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20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后面“默默无闻并不等于无所作为”的观点非常非常之相像,考生完全有能力在30~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主题迁移。可见,虽然今年材料作文在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但在难度上又给予了相应的补偿。从作文推想整张语文试卷,可见今年的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考生应该会比较适应。
至于材料作文,成文时是否一定要引材料?据我所知,有些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强行规定:一定要引,且在开头引。我的观点是:开头引过分死板,所有老师在阅卷时都难免看到千篇一律的开头,不容易抓人。稳妥起见,应该引,但不要放在开头,可以在行文中让原材料自然流出。此外,举例时慎用本“感动中国”的事例——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10年我高考阅卷前,没看央视,根本不知道今年感动中国都有谁;高考阅卷结束以后,我对2010年荣获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了如指掌。千篇一律的后果就是没有区分度,大量的文章扎堆到二类下,相信这是任何一位考生都不愿意看到的。
5.2023北京卷高考语文优秀作文 篇五
有一次,我站在国旗下,面对着整齐的队伍和肃穆的气氛。这是一个特殊的亮相时刻,我被授予发言的机会,要向大家传达重要的信息。我的心跳加快,但内心充满了自豪和责任。我深吸一口气,开口讲话。言语传达着我的思想,声音回荡在空中。每个字词都是认真思考的结果,每一句话都代表着我的立场和态度。我看到人们专注地听着,眼神中有赞许、期待和鼓励。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亮相时刻,我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又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研学活动,我要向大家展示我在这个项目中所获得的成果。我准备了汇报的资料和演示的内容,迎接着亮相的时刻。走上讲台,投影仪投射着我准备的图片和文字。我描述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和感悟。观众的眼睛注视着屏幕,耳朵聆听着我的讲解。我努力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传递给大家,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准确和生动。我看到他们的表情变化,从困惑到理解,从惊叹到鼓励。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亮相时刻,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和赞赏。
还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新产品的发布会。台上摆放着全新设计的产品样品,我站在舞台前,准备向观众展示这个创新的成果。我手握着产品,微笑着介绍它的特点和优势。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产品上,他们对它的表现充满期待。我将产品放到大屏幕上展示,一步步演示它的功能和用途。观众们的眼睛亮起,他们不时发出赞叹声和掌声。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亮相时刻,我成为了创新和突破的见证者。
每一次亮相,都是一段故事的开始。从舞台上的戏曲演员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我们都有机会成为亮点,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亮相时刻并非只关乎光环和赞誉,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待这些时刻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让我们在关注和期待中不断超越自我。
6.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六
一、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解析
(一)内容贴近生活
语文作文一直都作为考试的重点存在。纵观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趋势后,不难发现,高考作文选题的内容越来越贴近于生活。例如20世纪五十年代时,由于当时社会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当时作文的命题则紧紧地围绕着社会化运动展开,1958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就是《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充满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文化大革命”后的三十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则是越来越多的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命题的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这对于考生来说。可以真实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使其创造出更具独特性的文章。
2015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2016年天津卷题为《我的青春阅读》,这些题目更加贴近考生的生活,可以拉近与考生之间的距离,使考生更容易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做到“我笔写我心”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文章。
(二)体裁要求淡化
纵观近些年来高考语文作文的变化趋势以及成文要求,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大部分省、市在进行高考作文命题过程中,对于文章在书写要求上关于体裁的限定较为淡化。早年在高考作文成文要求中经常会发现“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的硬性要求,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些字样已经开始渐渐的从考生的视线中消失。在2016年的高考作文16套作文的命题中,除上海、山东、江苏的3套试题中提出了“诗歌除外”其他省份均对其没有硬性要求。
(三)注重考生对社会的思考
高考作文的命题,不仅仅受到命题者的思想、理念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因此在命题过程中,命题者很有可能会以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高考作文的命题,以此来考验考生对于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在2015年全国卷I的材料作文中,就以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孩子劝阻不听,最后孩子无奈,选择报警作为材料,让考生以此为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如2016年上海卷题为《评价他人的生活》,2016年浙江卷:“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等等。由此可见,考生对于社会事件的思考能力,将成为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出现。
二、高考作文备考指导策略
(一)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知识进行指导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指导学生应战高考作文。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对于学生来说,在写作上存在困难也是因为心中无素材,所以对于所给的题目才会无处落笔、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记录”的好习惯,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正所谓“有所思,才有所写”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读写训练,以此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对学生的要求
语文作文中最注重的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因此,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要养成多读多写的好习惯,及时地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做到读懂材料,加深理解。当前高考作文中所给的材料大都是蕴含丰富的哲理的,而这些哲理恰恰是高考作文得分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生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应该做到仔细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内容,加深对于材料的理解,在深刻的领悟材料中所蕴含的哲理后,再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动笔书写。其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会创新,摒弃模板的束缚。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习惯套用万能的模板,这样的文章虽然可以保证作文的基准分,但是却难以拿到高分。所以为了迎战高考,在高考作文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积累素材,做到多读、多写,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作文占据了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在学生高考成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得作文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但是若要提高语文作文的高考成绩,还需要教师和考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善于抓住作文训练中的关键部分,而学生则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做到多读多写多练习,只有这样作文成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大力.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作文试题分析及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8).
[2]崔程程.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的变化[J].语文学刊,2015(1).
7.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七
请看试题: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我要飞,飞向理想。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我要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在高考考场,笔者作为监考老师,亲见学子奋笔疾书,作文答卷密密麻麻、扬扬洒洒……
看到这个题目,语文教师绝大多数喜形于色:“这个题目不错!考生有话可说!”“虽只是命题作文,但谁也没有猜到。它肯定令那些‘指导’学生玩速构文字游戏的‘作文大师’冒冷汗。”“题目形象生动地概括反映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激情、追求、理想……”“如果年年的高考作文题都这样贴近生活,高考作文试题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斥责了!”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命意及信度效果得到众多人肯定,是因为它有如下特质:
命意朴实,贴近考生心灵
一些高考作文题之所以屡遭批评甚至指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命题者并没有从考生“实际”情况出发,只在命题表皮上千方百计地规避当年或近年的社会热点。作文题远离社会和考生的实际,无法激起考生的表达欲望,也就无法阻止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指责了。
意蕴丰富,为考生提供宽广思维空间
“隐形的翅膀”这样的具有浓厚时代色彩和反映广大考生鲜活心声的作文命意,题面很朴实,也没有什么“色彩”,但它的表述中颇具“我”“有”“飞”“理想”“远方”这类激励心灵的词眼或意象,就有了让考生发挥的空间。
“我”字当头,使考生身临其境
2009年是北京市新课改高考实施前、老课程考试的最后一年。2010年的新课程高考作文题目,如何平稳过渡到一个社会、家庭、学校都能接受的“格局”,无疑是为大家所重视。“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由四句简短的流行歌词引出题目的高考作文试题,果断地放弃了2007、2008年风行全国的“新材料”开放式作文试题的“模式”,以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为主,兼查其思辨能力。题目中的那个“我”字,不仅是把“我笔写我心”的主宰权归还给了学生,更能让考生在“我”字的引领或提醒下,深入到张扬积极向上人格个性的境界中去,在写作中塑造自我,肯定自我,进而引领其奔向理想的王国。
8.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篇八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养殖业 与日剧增 便笺(jiān)独辟蹊(xī)径
B.醉醺醺 席不暇暖 泥淖(nào)向隅(yú)而泣
C.滥摊子 自由竞争 卷帙(dié)运筹帷幄(wò)
D.颤巍巍 信笔涂鸭 蠹(dù)虫 湮(yīn)没无闻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4.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出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夜。”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风湿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胃曰:“我畸昔常欲新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受而籍之衣柜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稳重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是煜入宫治谈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三、本大题共三小题,共2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行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①.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④.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四、本大题共三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词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是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他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几十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是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开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烧”,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直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冲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
14.根据文意,下列说话不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3分)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B.不需要脊髓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可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滤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16.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5分)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是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之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年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有事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儿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时一条长长的洗的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虽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的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白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列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18.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那些了解?(4分)
19.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4分)
20.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惊醒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加入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9.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篇九
013高考的语文科目考试已落下帷幕,又到了写作试卷评析的时候。今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因《考试说明》在1月份时的明显改动而尤其引人关注,因此,本文也将主要把语文真题与《考试说明》的变化一一印证,力图为下一届考生梳理出明确的备战方向。
如果缺乏必要的阅读基础,关于《考试说明》等的前情提要可以参看拙作两篇:《2013年北京新版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2013北京市各区一模试卷概述——语文学科》。
语文基础:成语题虚晃一枪,新题型横空出世
《考试说明》在语基部分最大的变动是成语题的重新出现,因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都觉得成语题是今年必考选项,然则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但成语题没了,连文学常识都没有了。本次五道题目为:字音字形、病句、近义词辨析、语义衔接以及„„另一个全新题型。
这个新题型的出现可说是毫无征兆,其题干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加点字均为单字动词,考点在于修辞手法。这个考点本身并不难,然则考生们在临场乍然遇到难免出现心态波动。其实语文考试就是如此,知识掌握也需要临场应用。这个虚晃一枪出现的新题型,不知道是否会固定在今后的考试中。
此外,字音字形题中A选项出现了两个错别字,打破了以往“一个字错一个音错”的规律,这一点在今年一二模中已有征兆。
文言阅读:传记文重回视野,主观题概括大意
文言选篇部分,并没有出现今年一模二模时文章体裁“百花齐放”的特色,回归相当传统的《宋史·曹彬传》,虽然本文以前曾经在广东省其他试卷中出现过,不过并不完全一致。
文言部分最受关注的是之前提过的“主观翻译题”,《考试说明》在此给出两种题型:一为逐字精译,一为概括大意,其中后者更像是“半道阅读延伸题”。今年高考真题中命题人选择了相对较为简单的后者,对考生逐字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并未强调。毕竟今年公布《考试说明》时间已经是1月,立即对应届生提升考试要求较为仓促。但明年的考生务必在意,你们面对的可能就是较难的“逐字精译”了。
诗歌鉴赏:李太白古风再现,鲁仲连典故放水
诗歌鉴赏是李白《古风·齐有倜傥生》,在选篇上重复了10年北京卷《古风五十九首》的文篇出处,而题目的难度甚至还颇有不如。10年真题选择了一个“非典型”的怀才不遇愤懑消沉的李白,而今年则干脆在第二题主观题中安排了“结合诗中的鲁仲连典故分析李白的人生理想”这样直白的主旨分析题。本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李白的人生理想高中生人尽皆知,鲁仲连的典故在注解中已经说明,这道题简直堪称零难度。此外,2012年诗歌鉴赏题的考试方式被全盘抛弃,这个模块充分达到了“在复古中放水”的目的。
散文阅读:社科文题型调整,延伸题考点平常
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化情形,之前我曾经预言过今年社科文会走上“2选择+1简答”的路线,真题果然已经出现了此类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社科文简答题的出题方式,在本题中,命题人并未仅仅围绕选篇来出题,而是再次引入了一段“新材料”: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时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考生需要对原文“苍蝇飞行”和这段材料综合分析对比来回答问题,这种“理解原文——引入材料——综合分析”思路,堪称命题亮点。
在散文部分则并无太大新意。在今年《考试说明》中仅剩一道的阅读延伸题无悬念地出现在这个模块。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需要考生延伸理解的内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本是文学写作中的常见概念,考生的回答也需要“结合本文具体阐述”,这道题本质上是一道变相的“艺术鉴赏题”,算是部分继承了去年诗歌鉴赏阅读延伸题的命题方式。
作文:再回首北大时事,双升华科技人文
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高考作文题曾经连续两年与发生在北大的热点事件相关。今年的“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材料出自是莫言、范曾、杨振宁在北大三人对话时提到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回答,时隔三年后再次走回了“北大时事”的出题源泉。从题目本身来说,是典型的“科技如何影响时代”的命题,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社会人文领域,这个题目有去年湖北卷“书信在现代社会消失”的气象,令人欣慰,堪称是新课改以来北京卷出得最好的一道作文题,也展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良好信号。(详细内容可参看刘纯老师的文章)
相对而言,对唯科技论的反思、对人文思潮生活方式因科技而改变的思考、对时代日新月异的歌颂、对一个又一个时代更迭的亲身体会,都能写出典型一类文立意。语文老师肯定更喜欢贴近人文关怀的破题和升华角度,只是担心北京学生缺乏类似的思维眼界和日常训练。这个题有深度但不容易。
结语:当我们分析高考真题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其实,对于应届考生来说,本文已经是典型的“马后炮”,这篇文章的真正读者,应该是那些正在围观本届高考的高二学生们。一年又一年真题评析,只是在试图为明年的考生,指引出一条相对明晰的备考之路。
比如说,明年的考生们,你们是否已经开始关注每一年《考试说明》中所传达的新题型和新思路?《考试说明》更改每三年为一个轮回,你们是否已经开始研读2013年这本书中所传达出的一切?又是否懂得利用今年的语文考试真题来修正自己明年的备战目标?
再比如说,在每年的考情变化中,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些永恒的“不变”?比如新课改以来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善思考、多积累、阅历广、眼界宽、格局大的考生都会占据优势,因为不论什么作文题目,能够选拔出来的一类作文都具备相似的特征,是同一个阅卷标准的产物。
所以,未来的所有考生们,你们是否知道在未来一年中,请切记在作文练习中坚持联系现实的眼光。你的立意该当是出自你对生活的点滴发现和深入思索。这些功夫都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有意识的积累和发掘中获得。
10.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十
微写作题目:(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果然在我预料之中,大作文“诗歌除外”了,微作文中势必会有考查。
《高考微作文》一书的“微诗歌”这一章节,是直觉在引导我必须要写。
第1题是交流总结性质的微写作,贴近生活,人人都有话可说,关键是说什么,怎么说。
一、说什么
对于喜欢语文这一科并且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说什么”不会成为难题。他们会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提炼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心得,观点加例证,分析加引申,条分缕析,综合表达。但对于文科思维不够发达,平时就兴趣不高的同学,又该如何寻找话题呢?
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的语文成绩真的很烂,也不用怕,你可以拿自己做反面教材,同时以身边的成功案例(那些语文学得好的学生)跟自己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总结分析学习语文的成功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观点要分条罗列,每一条都将双方进行精确简练的对比,比起点,比过程,比结果,然后总结出学好语文的“客观规律”,并将它转化为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主观表达”。这样的写法,真诚质朴,角度丰富,写出来可能比优等生单单从自己成功的一面入手来写具有更吸引人、更打动人的效果。
二、怎么说
至于“怎么说”,就是更高层级的考虑了。
这种更高层级的考虑包括“说”的层次、修辞、表达方式、个性风格、灵感创意等等。
我的一名学生上个月的课前三分钟演讲题目是《为什么会文艺》(她是个很文艺的女生,高一不到一年已经发表了许多作品),跟这次北京高考微写作第1题的主题很类似。她的演绎方式,我觉得可以拿来作为一个参考,它会带给你启发:
为什么会文艺
左思韵
很多人都觉得我很文(...)艺(...),其实......
我有一个彪悍的麻麻,很小的时候我就被逼背整本的《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那叫一个惨绝人寰,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有些人说我写的东西伤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这段惨痛的经历。
文艺提示1:要有一个逼你背书的人。
然后到了小学,我那彪悍的麻麻也开始头疼我写日记的问题。于是她给我买了很多很多书。陆陆续续看了不少书,好词好句好段那些积累得也不少。
文艺提示2:腹有读书气自华。
有空或者无聊的时候会写写东西,在草稿纸上也好在书上也罢。不知不觉中用过的笔墨比吃过的盐还多。也养成了看到好的句子随手记下的习惯。
文艺提示3:有事没事多写字。
除了看书,网上的资源很丰富。有些文艺范的电影啊段子啊,值得一看。当然也常常一边粗鲁一边文艺。
文艺提示4:留心这个世界并且爱它。
以上是左思韵制作的PPT演示文稿中的文本内容。)
她有很清晰的层次:标志性的四个句子,从四个角度层层推进地告诉同学们,她是如何成长为一个“文艺青年”的。
她善用修辞:“惨绝人寰”“惨痛的经历”是夸张,“用过的笔墨比吃过的盐还多”是比喻(没错,这是个比喻句,属于较喻的类型。较喻又分为强喻和弱喻。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譬如“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本体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譬如“旧社会穷苦百姓的生活连狗都不如”),属于较喻中的强喻。
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她的语言率性幽默,洒脱自如,却又不失细致严谨。
她富有创意,灵感洋溢,充满了青春朝气和动感活力。有自由人格,有独立思想,典型的新时代高中文艺女青年!
第2题是微评论的写作类型。
“微评论”是我的新书《高考微作文》的第二章。
在这一章里,我将这一题型归于“现象评论”的类型。
现象评论要求客观辩证,不偏不倚。全面考虑,综合衡量。
现象评论的写作一般包括五个程序:1.概述现象;2.剖析原因;3.纵横联系;4.表达看法;5.提出建议。
北京高考微作文的第2题,对“家长送考”的现象予以评论,就需要全面考虑,客观辩证。
首先概述现象(自己正在经历的、眼前比比皆是的),然后剖析原因(要入情入理,理解和体贴家长的心情),接下来可以纵横联系家长放手后孩子成长得更坚强更优秀的成功案例,然后以得体的方式和语气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法,向家长提出适当的建议,让家长安心放心。
这样一来,层次就丰富了,逻辑也严密了,思想也深刻了,说服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第3题既然专门提示“可写诗歌”。那么很显然,写其他体裁也未尝不可;但是,若能写成诗歌的体裁,在得分方面肯定相对更有优势。这里其实就是故意给予学生一个开放型的舞台,任由学生绽放个性,挥洒才华,张扬青春,抒写浪漫。
这是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最惊艳的一笔,最浪漫的一笔,最柔软的一笔,最奢华的一笔。
北京高考语文命题组这一个华丽丽的转身,触碰到了语文教学温润的灵魂。
是对这么多年来语文高考全面僵化硬化工具化功利化的一个最温柔的反拨。
一个不能不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
为什么我们不鼓励孩子们写诗呢?
为什么大作文要将“诗歌除外”呢?
著名杂文作家、南师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说:“爱诗的学生写作能力强”“他可能比一般青年更懂得生活之美。懂得美,有美的追求,才会有境界”,“他知道,诗之所以为诗,既要有情调,还需要有语言智慧,所以这样的学生学语文要比一般学生灵动,他会锤字炼句,苦苦推敲,乐此不疲”“在错误的教育观之下,学生不仅仅不爱诗,也不会爱一切美的事物,不会有心灵的高尚,而更可悲的,是一个民族没有希望与前途。”
我也在《高考微作文》一书中说:
一个人倘能读一点诗,他(她)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他(她)眼里的世界的样子也是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他(她)会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态和诗意的眼光,就像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来说,和成年时代不同。在童年时代阳光更温暖,草木更茂密,雨更滂霈,天更苍蔚,而且每个人都有趣得要命……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是作家。”(《金蔷薇》)
一个拥有诗心的人,自然也会拥有慧心。
同时,一个美妙的诗句往往会带给你一种启发,为你提供一种美妙的构思。
所以,永远不要以为“诗歌除外”就意味着诗歌不必在场。
相反,越是不在场的角色,越是真正的主宰者。
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权力的人,往往在幕后而不是随便抛头露面。
它是一种精神的在场。是灵魂的核心力量。
所以,不要相信诗歌真的可以“除外”,恰恰就是这不在考查范围之内的素质与底蕴,能够决出高下。
现实功利者目的明确,只为考试而学,只为考试而读,只为考试而写,结果,浮于模式技巧层面,缺乏深厚的阅读背景和人文背景。
真正热爱文学的,必然广泛涉猎,在文学中养成生命,养成文采与才情。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同样的,汝果欲学考场作文,功夫在考场作文以外。
别人不肯学的,你学了,你就超越了别人。
并且,不为考试而阅读的学生,往往是真正能够在考场上叱咤风云的人。
因为他们没有奴性,精神自由,视野宽广,背景深厚,人格独立。
一个连人生都能够驾驭的人,驾驭一篇考场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并且,历年的高考也并未真正让“诗歌除外”。
而且,要知道,诗歌的力量简直无孔不入:诗化小说、诗化戏剧、诗化散文,还有诗化寓言。几乎每一种文学体裁都已经被诗歌渗透了。诗歌永远无法被“除外”,它一直是精神在场的。所以,不读诗歌,你就从骨子里输了。
在《高考微作文》的“微诗歌”这一章结束的时候,我又对孩子们强调说:
最后要叮嘱一句:诗歌的创作审美原则,基本适用于散文。所以要认真阅读并琢磨这个章节。我再次鼓励你读一点诗,即使你不写诗。至少它能帮助你把其他体裁的文章写得更具美感和诗意。诗歌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能让可见的不再是现实,让不可见的不再是梦境。诗歌是我们永恒的心灵故园。
值得庆幸的是,北京高考率先正本清源,拨乱反正,重拾失落已久的民族文化精魂,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而且,微作文题目三选一,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的、人性的、诗意的、青春的、生活的;两代学子之间,两代家人之间,自己的成长和梦想之间……鲜活而生动,亲切而温馨。
高考增设微作文,已然是大势所趋。
黎明就出发的人,总会比别人更早抵达。
你准备好了吗?
11.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十一
一、隐喻型
隐喻型的题面是一个喻体, 我们必须找出相关的本体, 再写成文章。如果仅仅就隐喻型话题的字面义去立意, 角度狭窄, 立意单一, 思维受到束缚, 不可能有什么好作品。
典例精选:
“蚌壳里的夜, 有多长?/不再思量, 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 以“珍珠”为话题,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步骤一:理解隐喻型话题和材料的深刻内涵
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 经受了无数的磨难, 但它没有沉沦, 没有被艰难困苦压趴下, 它摆脱了无数的痛苦、郁闷和“忧伤”, 终于成长为一颗晶莹的珍珠。“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 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 只有经历了痛苦, 战胜磨难, 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步骤二:要找出与隐喻型话题相关的本体
“珍珠”这个话题, 命题者给出的不只是“珍珠”二字, 而是变成珍珠的过程特点和特殊意义:摆脱苦闷与忧伤, 生命才会闪光。这是一个事理。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直面失败和打击, 战胜困难和挫折, 勇往直前, 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我们的生命才会无比精彩。可见, “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 生命与挫折, 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步骤三:要根据材料的提示和限制恰当立意
“珍珠”话题前的材料决定了本篇立意必须从正面入手, 肯定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 不能逆向立意。
二、定向暗示型
定向暗示型题目中有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 也就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被修饰或限制的词进行深入思考, 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审题关键:抓关键词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 (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该命题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抓住“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
该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 “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 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
其实“不要轻易说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就是永不放弃的意思, 另外一个就是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别人。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选。
三、联想增补型
本类题目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比较宽泛, 需要我们进行联想, 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 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 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引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 (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 树枝低垂, 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 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 你是怜悯地避开, 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 你是谦抑地让人, 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 绿灯亮了, 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展开联想, 思考如何对待自然, 如何对待他人, 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审题时, 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 增补新的信息, 将短语补充成句子, 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 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甚至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四、形抽互换型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这时, 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 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
【典例精选】
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题目: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 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 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他们”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审题时必须首先明确“他们”的具体含义, 完成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
五、关系型
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特点, 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审读话题这一环, 在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上做文章。辨明了关系, 就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关系类型列举:1.对立统一关系2.是非取舍关系3.辩证关系4.并列共存关系5.条件结果关系
【典例精选】
2007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一步与一生
【审题指导】
12.北京语文高考作文 篇十二
于树泉老师解析2007高考语文试题
主持人: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高考的第一门是语文。今天下午到现在应该说陆陆续续各地的高考语文题目已经出来了。在第一时间,我们请到了去年语文阅卷组的于树泉老师,请他给我们谈谈以后命题的趋势。您好,于老师。
于树泉:您好!
主持人:现在题目已经出来了,您有没有看过这个题?
于树泉:我对作文题看了,有一个了解。试卷刚刚我翻了一下全国的一卷。
主持人:就是说您还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今年的试题。
于树泉:粗浅的也没有,还没有机会看到今年的试卷。
主持人:您从感性的角度谈谈您对今年试题的感觉。您觉得今年的试题难不难?
于树泉:刚刚我看到的是全国的卷一,我觉得变化不大,试卷比较稳定,结构也没有什么变化。题的难易度来说,我觉得题还是比较平易的。
主持人: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于树泉:除了作文题以外,因为作文题是一个看图作文,这是一个变化,其他的没有什么变化了。
主持人:您觉得对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语文考试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
于树泉:我觉得就全国试卷来说是比较平稳的,对学生来说应该是能够发挥正常的。
主持人:大致看过了试卷,您有没有觉得有什么是在您的意料之外的?
于树泉:全国的试题,前面的四道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后面是一道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方面的内容应该说学生并不陌生。
文言文阅读是《后汉书•宋钧传》,是属于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对学生来说,阅读是最容易的,因为有情结和故事,这个也不难。
接下来是诗歌鉴赏,苏轼的望江南,这个对学生来说也难度不大。默写,我看了都是限定科目中默写的名句,一般来说同学都可以拿满分的。
散文阅读,是《总想为你唱支歌》,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的内容我浏览了一下,我觉得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最后一块,第六大题是三道题。历年学生在这块,高考命题者把它视为试验田,往往会出一些新,学生在这块也会见到一些新面孔,但是今年看这三道题,变化都不大。一个是便条改错。我一看这些错误都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学生答起来不会有什么障碍。第19题是语段的修改,给了一个语段,有两处需要删,我看了难度也依然不大。最后一个题是仿写,这是一个传统的题型。如果语文素养不错的同学,或者是复习训练比较到位的同学,完成这道题应该是非常轻松的。
主持人:从刚才您谈的情况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说今年试题的难度较去年有下降吗?
于树泉:这个还不能轻易这么说。整个来说和去年保持了平稳,就全国这套题。其他各省的题还没有见到,不好说什么。
主持人:就是说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这样一套题还是在意料之中的。
于树泉: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比较平稳和正常的。
主持人:我们可以套用2005年的作文题,情理之外,其实又在意料之中。
于树泉:没有什么悬念。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意料之中。那么今年有没有一些试题让您感觉眼前一亮的?
于树泉:就全国这套题来说,这套题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的平实和平稳。如果有一点新鲜感的地方,就是作文题。作文题出的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用了这套题,考生就会知道这个题。给了一个场景,一个小孩摔倒了,摔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他们分别代表学校、家庭和社会。而且这三个人异口同声说“出事了”,要求学生文题自拟。这种题在高考历史上是出现过的,但是最近好像没有怎么出现,这个题在题型来说是有一些新意的。面对了一件事,社会、学校、家庭可能是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学生在做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来做题。
主持人:刚刚我们就整体的感觉谈了一下,您刚才也说了好几次,作文是您感觉有一些意外的地方。看图作文也是近年来考得不是特别多的地方。上次来,您讲过作文是整个高考的半壁江山,不光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
于树泉:得作文者得天下。
主持人:我们来谈谈今年的作文题。您首先来评价一下这篇作文的命题,您觉得作文命题和去年来说,您是更欣赏还是觉得它有它的失败之处呢?
于树泉:我觉得命题作文,今年各省我看了一下,出命题作文的比较多。我可以把它分成三种类型:命题作文,划题文,还有材料作文。主要是这三个类型,看图作文就是唯一的这么一例。这个我觉得它首先是有新意的,对学生来说这个题,在选材立意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这个图你看,一个人摔倒了,学校、社会、家庭这个题还是有选择的空间的。他感受最深的他可以选择一点,不一定三者都要选。面对一个摔倒的孩子,他可以选择一点,也可以三者都选,可以通过比较来选择三者的不同。
如果立意点选择在一点上,这篇文章会写得更深入一些、集中一些。我感觉学生还会就这个题目,不同的考生会扬己所长,我觉得这个题目从这点来说应该还是值得肯定的感觉。
主持人:我们常说高考作文题,命题最大的原则就是要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您觉得碰到这样一个作文题,考生应该如何入手?
于树泉:应该说这道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写。比如说一个人摔倒了,社会怎么看他?比如说有一个失足青年,社会怎么对待他。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话可说。如果这个失足青年或者少年,他是学生,学校是怎么对待他的,或者学校应该怎么对待他?学生有话可说。家庭应该怎么对待他?我觉得每个学生都应该是有话可说的。
主持人:我们常说作文一方面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约束。您觉得这道题的约束在哪里?
于树泉:因为他这里给了一个情境,一个人跌倒了,跌倒了肯定是有某种隐喻意义,比如说某个孩子失足、做错了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校、家庭怎么做?这个限制应该是很明显的,他只能谈这方面的事。但是究竟他侧重谈社会、学校、还是家庭,这就是他的自由,但是这个情境限制了他,他只能谈这方面的内容。这就是限制和开放。
主持人:如果和以往的考试出题的规律来说,这道题的限制我感觉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
于树泉:这道题的限制还是很严的,也就是说只能谈某人失足了,只能谈社会、家庭、学校对他应该的做法,或者是他谈对这种做法的认识,这个做法是错误还是正确的,所以这个限制是很严的。
主持人:去年的高考作文北京
卷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就是“北京的符号”。高考的作文经常被人诟病比较多,但是去年这道题获得了很多赞扬的声音。我感觉去年的这道题也给人的限制很多,我们以后的作文命题趋向是不是有往这方面转的可能?
于树泉:06年的北京的符号,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北京的符号它不计其数,历史的、现实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一种风物、一种习惯、习俗。所以说学生具有选择上很大很大的空间。同时,它又是限制的。限制是北京的。而且在这个作文题的前面,它有一句话,就是“每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文化内涵的、标志性的事物,这就是对符号内涵的限制。所以我认为这个题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它这种限制和开放,防止学生宿构,防止准备好一篇拿上来以不变应万变,北京的符号这篇就不可能这样,因为他一准备好,一上来老师就可以看出来。我觉得,这个题应该是很好的一个方向。而且我也希望是这个方向,因为他对中学的作文教学是有好处的,对衡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是有好处的,我希望这个方向能够保持下来。
但是我看了一下,今年全国的20套试题作文,我觉得有些题还真的让人不够满意。有些题我觉得给我的感觉,因为我们选拔的是高中生,毕业以后他要上大学深造,应该说就接受高等教育,即将进入精英阶层,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应该起一个引领作用,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应该有思考、有见解,能够展示才华。所以,高考作文题应该是有品位的。但是我浏览了一下我们的高考作文题,我觉得有些题还是过于浅了一点。有些题我想有一定见解的同学和家长,一看到这个题就觉得浅。而有的题,我觉得俗了点。还有的题给人的感觉是虚了点,学生不知道怎么去把握。那个题抓不到什么东西,他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去展开写,他不好上手,他这个文章上手写什么他不知道,或者说是指向不明确。
还有一些题涩了点,题让学生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去写。究竟写什么呢?是写文学评论,还是把握两句诗,来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学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所以这样的题让学生有点青涩,这样的题我觉得不是北京的06年的方向。它既开放,但是它又有限制,我觉得这个题是好题。这个方向它应该保持。
主持人:就您刚才说到那些您感觉不是很满意的题,您觉得对考生来说,他们接受起来是否也有难度?
于树泉:如果这个题目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这个题它的指向不够明确。学生看了题,不明白这个题让我评价鉴赏一首诗,还是
[1] [2] 下一页
让我从诗中发现什么寓意。比如说如果是苏轼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就知道要展开联想,要结合现实。如果给了一个题,学生看不出来让我写什么,对他们来说审题的难度就大了,应该说对学生就有威胁。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写。我们的有些题,或者是虚了点,或者是艰涩了一些,这个题对考生是有一定的威胁,审题立意有一定的难度,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那么大的障碍。因为考场上顶多三五分钟的时间就要动笔,没有必要在审题立意上那么麻烦。像北京的符号,谁一看就知道,但是写出来能分出高下。
有的题不像高考的作文水平,我觉得高考的作文水平应该有水平,有品位,应该有层次。因为参加高考的,这是我们国家最大规模的,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考试,它选拔的可能是几百万人,我们国家的考生接近千万了,这么大规模的考试是选拔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所以,作文题真应该出好,如果出不好我觉得还是比较的遗憾。
主持人:从今年的作文题来说,应该说出题还是有两个方向。要么是这个题出的比较的厚重,大气,更侧重学生的一些理性的思辨。也有一些是比较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内心世界,更侧重于考生的情感宣泄。您觉得从命题的趋势来说,对这两个方面,哪个方面应该更侧重一些?
于树泉:这个问题刚才我实际上已经有所涉及。比如说我看到有一道题,叫做“酸咸苦辣话高考”。这个题是重庆 的,这个题当然就适合学生宣泄一些情感。比如说高考这一年,应该说非常的艰辛、熬夜,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话可说。这对于宣泄学生的情感,写他们的真实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题做到了,有这个作用。但是从更高层次来说,学生不应该只是对自己高考这一年的苦乐进行宣泄,我觉得他应该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思考。高考固然是酸甜苦辣,每个同学都是这样,但是从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有更高的品位和追求。
我倒是觉得,刚才你提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更高的视野,关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民族。国计民生,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应该只是我眼前这点事,我就高三考试,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因为我们要培养人才。现在参加高考的人,20年以后他们就是我们国家社会的中坚,他们应该了解社会和人生。我历来都是这样要求我们学生这样做的,他们应该对这个社会、国家、民族有一个责任意识。我经常说,看到好作文的时候我就经常说,有的学生虽然还在学校念书,但是看他们关注的我们社会的都是一些大事。而且他们自己有自己难得可贵的思考,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之间,虽然还在学校学习,但已经担负起了社会的责任,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我觉得我们国家和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不只是书本上的这一点知识。他们应该有一个责任意识,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让学生写那些厚重的文章,视野非常开阔。我刚才说他们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所以反映他们的文章应该是有深入的思考,有独到见解,有个性、有才气等等,应该是这样一个综合的体现。
主持人: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是学生思维的积累。
于树泉:这就涉及到作文评分标准了。各地都会根据自己的命题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我见到这样的题,比如说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好像是江西的题,辽宁的题是“我能”广东题是传递,山东题是“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安徽的题是“提着篮子找妈妈”,上海 的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这都是很口语话的题。这些题究竟是重视思维还是重视素材的积累,就要根据题来制定得分的标准。有些题适合写议论文,必须要有材料,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不能写空洞的文章。他必须要通过平时关注社会、生活,有自己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这就需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有的题,比如像“提着篮子找妈妈”,这道题我不知道命题者的初衷是什么意思。我就想,是不是希望我们的学生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重晖,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思维,也不需要什么素材的积累,当然也需要有内容,需要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自己的文章。
主持人:我们回到今年的看图作文题,今年曾经押题的老师都要大跌眼镜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考生以后要在看图作文题下一些功夫?
于树泉:我觉得,不一定是要跟着一卷,只有他一出这样的题,我们都回到看图作文题上了。比如说我要求我们的学生,要调动积淀。平时要多读一些书,而且留心处处皆学问。看图作文形式上是看图作文,但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生活中有人会跌倒,失足,但是因为角色的不同社会、家庭、学校就会有所不同。它这样就是社会中的事,但是是用我们的看图作文表现出来的。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要懂得思考,要不断的积累,不管他出什么形式的作文,只是形式的问题,能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还在于平时的调动积淀,展示才华。我们要求学生文笔要好,平时要有思考,认识问题要深刻,不能太肤浅。如果认识太肤浅,不管出什么样形式的文章,也是肤浅的。凸显个性,文章应该写出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文章,不管你是什么形式,你是看图作文、材料文,你这个如果没有认识,没有思考,写什么文章都不会写好的。
主持人:看图作文,其实也是给出了很多的可能让考生来写。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我不妨给于老师提一个问题,假如是您在今天上午的考试中遇到了这道题,您会从哪个角度来切入作文呢?
于树泉:这道题我还没有仔细的研究,他要求是文题自拟,自命标题。我不知道这个要求是不是很全了。我要是写的话,我觉得一篇考试作文限制是800字,他给了三个点,学校、社会、家长。如果让我写,这三点如果让我平分秋色去写,我会觉得这一个内容我写不透彻或者是说写不具体,这就有点平均用力,比较分散了。如果让我写,我写一个点。比如说社会。一个人跌倒了,一个少年,比如说他走入了攻读学校或者成为了少年犯。社会怎么样救助他?当他一旦走出攻读学校,他还是否会再走入犯罪道路,这种影响太大了。因为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心,帮助他,信任他,而不是怀疑他,摒弃他。如果是这样的话,对这位曾经失足的少年和青年来说,他就是幸运的,他就有可能从此真正的做人。
社会上有很多事,青少年他们都是因为一次失足后,社会上人们对他都是白眼,他就无法再融入我们这个社会。被疏远、被怀疑,甚至被厌弃之后,他们最后只好,因为可能另外一种黑暗的力量在拉他,如果我们社会不拉他,最后他们就很容易再走上第二次的犯罪道路,以至于有的再不能回头。我就从一个角度来谈,社会的责任,我觉得谈得可以深入点。
主持人:我想考生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谈,一个孩子跌倒了,有方方面面都会关注他,可能会从溺爱这个角度去写,这方面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一些?
于树泉:一个人跌倒了去溺爱,如果把这个孩子真看成是三岁的孩子,跌倒了,家长赶紧扶起来,如果真的作为三岁的孩子,是可以这样写。但是我觉得可能写不深。
主持人:好的。我们剩下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我们整个的高考到现在为止,是画上了一个逗号,后面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完成。我们在这里请于老师给我们明天要走向高考的考生,以及明年要走上高考的考生提出一些希望。
于树泉: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他们才走了二分之一,明天还有一天。事实上我也是考生家长,我的孩子今年参加考试。我想,考一科你就不要再想这一科,不要因为这一科的得失,背上包袱,影响下一科,我觉得这样是理智的,应该这样做。
我想考生应该全力以赴考好后两科,实现自己的理想,考上自己最满意的大学。这是对今年的考生。
对于下一届的考生,我们当然就应该关注今年的高考。从今年的考试中,得到一些对自己上高三后,迎接考试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使自己明年的高考有一个理想的发挥,高三未来一年复习能够更加有效,能够提高质量。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主持人:好的,我想今天如果有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您也许不应该看这些东西,集中精力把握好明天的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了解到,于老师的女儿也参加今年的高考,所以我们再次感谢于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聊天室。最后我们要再次感谢人大附中对我们这次访谈的支持,也感谢于老师的光临,这次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再见!
【北京语文高考作文】推荐阅读: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09-22
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11-10
202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作文07-20
北京中考语文试题09-01
北京高中语文特级教师06-18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08-08
北京题高考作文10-28
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10-31
高考作文北京卷作文真题06-28
北京高考作文说纽带解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