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2024-07-20

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精选10篇)

1.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一

1、加强统计工作有助于直观了解企业经营的状况。

煤炭企业的经营是在生产和销售中进行的, 这样的经营是动态的过程, 也就需要不断的决策和执行。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 生产计划准确与否, 销售指标准确与否都需要建立在广泛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基础上, 这正是统计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因为, 统计部门掌握着大量的、系统的数据资料, 这些资料涵盖了生产、销售、财务、机电设备等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这些资料不仅全面而且互相关联,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并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帮助。所以加强统计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统计工作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降低成本和能耗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要求下, 企业必须对自身和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赢。如今, 市场经济全面渗透企业的所有环节, 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都要面对市场的考验, 并随时承担着市场风险, 所以企业必须针对市场和自身的经营情况不断的调整自身经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 创造最大效益。这时来自企业内部的基础信息就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提供信息的统计工作者必须有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加强统计管理工作要遵循经济管理的要求。

煤炭企业加强统计工作一定要结合煤炭的产量、产值、能耗、销售、收入、采购、支出等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指标和活动, 体现对数字的直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工作实现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目标。

2、加强煤炭统计工作就要让统计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这个循环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统计预测、统计管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提供、统计决策、统计监督、统计检查等环节, 这些工作内容通过数据信息的流动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只有对每个环节都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对统计工作的强化管理。完整的作业流程如下: (1) 建立、健全统计制度规范工作内容; (2) 完善统计机构和人员编制; (3) 保证各种工作按照规范展开; (4) 展开统计分析, 提供生产决策信息; (5) 加强统计监督控制。

三、加强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策略

1、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指标。

在加强统计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从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 考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特点, 建立符合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当前的市场竞争激烈, 煤炭企业为了保持高效产出, 获取最大利润, 提高效益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的针对性, 所以就需要了解更加详尽的投入产出和市场信息, 并以此作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这就要求煤炭企业的统计对象由原来的产品产量、投资消耗、销售情况向着市场、成本、效益管理等方面拓展。因此, 适时的改进统计指标系统, 使之既能满足国家要求也符合煤炭企业的微观管理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管理综合指标; (2) 生产指标; (3) 固定资产和投资指标; (4) 能源消耗指标; (5) 相关财务指标等。

2、增强统计职能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审核、汇总。

统计部门应当负责以下工作:对各级统计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并加以汇总;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汇总的数据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市场上对企业具有参考价值的各种信息;负责完成上级部门、行业协会部署的各种统计报表;定期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企业领导层指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也就是利用职能的完善来实现统计工作的加强。

3、强化信息分析服务。增强统计部门

对信息分析的能力, 达到能够实现对简单信息的分析得出某一经营项目的基本情况, 如:分析生产进度。或者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综合分析, 以得出综合性经营情况, 如:利用生产、质量、销售等各方面统计信息, 分析得出产销动态关系。根据这些服务内容统计部门应当定期做好材料汇总和分析工作, 通过制定编制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来强化统计信息服务工作。

4、扩大统计范围, 适应企业多元化要求。

要加强统计工作还应当注重对统计内容的扩展, 以基本单位调查为基础, 在反应企业各类基础性指标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统计内容, 可以从人员和劳动报酬、能源与产量消耗比例、科技型投入和产出比、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等。也可以从经济指标入手, 反映企业的共性和特性, 即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业务特性指标体现企业从事多种经营的行业特性, 如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投资指标等。财务共性指标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5大要素等方面, 这样就可以保证统计服务的全面性。

5、分散统计职能形成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统计。

在煤炭企业中, 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 而且还涉及其他部门, 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数、工资情况, 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据, 销售部门掌握销量数字等。因此, 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应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 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刘丽.浅议企业统计的应用性[J].商场现代化, 2009, (29) .

[2]、范丽珍.企业统计的改革和创新[J].网络财富, 2009, (19) .

[3]、马英春.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科技, 2009, (22) .

[4]、丹阳.信息时代的企业统计数据安全[J].中国统计, 2009, (07) .

2.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土地储备;政策;土地储备贷款

一、新规出台的背景

土地储备制度是严格土地管理,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土地政策的重要举措,在房地产市场稳定、民生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管理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由有关企业或融资平台公司成立的土地储备机构,对规范的土地储备机构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土地储备机构亟待规范管理;二是土地储备机构贷款融资难度和风险日趋增大,土地储备贷款政策有待调整完善;三是部分地区土地储备工作不规范。有的地方储备土地入库的标准低,土地产权关系不够清晰。个别地方土地储备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监管不到位,存在地方政府挪用土地储备资金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机构、加强土地储备业务和资金管理,理清土地储备业务与融资的关系,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保障土地储备工作规范健康运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史上最为严格的政策——《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6]4号,以下简称《通知》)。

二、新规对土地储备工作的影响

(一)土地储备融资受限

对土地储备筹资方式,《通知》规定,土地储备机构新增土地储备项目所需资金,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财政资金中统筹安排,不足部分在国家核定的债务限额内通过省级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解决。自2016年1月1日起,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储备贷款,这也是《通知》中最具影响力、变化最大的内容。

对于存量土地储备债务的处置,《通知》要求,对清理甄别后认定为地方政府债务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存量土地储备贷款,应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偿债资金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安排,并逐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予以置换。

土地储备机构在收购和储备的过程中均有资金需求,而《通知》直接切断了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储备贷款这一重要的融资渠道。此外,包头市土地储备中心现有贷款余额中,能够纳入2014年地方债务甄别系统、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额度为93.01亿元,但目前,部分银行因此举损失利润过多,大多积极性不高;剩余2015年后发放的大量贷款未纳入债务系统,尚无还款来源。加之以上贷款每月还需支付贷款利息,面对当前土地市场低迷的不利形势,仅依靠土地供应回笼资金,难以满足还本付息要求。

(二)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及使用范围进一步规范

《通知》要求,从2016年1月1日起,土地储备资金仅可以从规定的5种渠道筹集。土地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储备土地供应前的前期开发等土地储备开支,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机构日常经费开支。土地储备机构所需的日常经费,应当与土地储备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不得相互混用。

在实际工作中,全国许多地区为支持各旗县区建设发展,都存在将部分土地储备资金出借给各旗县区政府的现象,这些资金拖欠少则一年,多至三五年。

(三)土地储备规模控制

《通知》要求,各地土地储备总体规模,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年度土地供应量、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地方政府还款能力等因素确定。现有土地储备规模偏大的,要加快已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和供应进度,相应减少或停止新增以后年度土地储备规模,避免由于土地储备规模偏大而形成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和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实践中,地方土地储备规模过大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储备的土地甚至未来几年都用不完,土地储备在给自身增加资金负担或给地方增加财务负担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闲置与房地产库存积压。而库存压力过大地方必然减少供地,这也成为收储资金回笼更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新规出台后土地储备工作开展的建议

综上,新规出台后,土地储备工作开展主要面临现有贷款如何偿还和未来土储工作如何开展两大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土地收储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针对现有贷款如何偿还的建议

1.研究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置换。

按照《通知》有关内容,对清理甄别后认定为地方政府债务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存量土地储备贷款,应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偿债资金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安排,并逐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予以置换。但是按照《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及《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发行债券是有限额和审批的,并非地方政府想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想何时发行就何时发行。为了维护政府的良好信誉,因此,应由政府督促财政部门尽快深入研究债券置换政策,在规模和速度上予以倾斜,确保银行贷款足额按期归还;同时,政府应加强同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储备债务置换工作顺利进行,预防违约现象发生。

2.加快土地供应进度,及时回笼收储资金。

按照《通知》中“现有土地储备规模偏大的,要加快已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和供应进度”的要求,要在缩减土地收储规模的同时,一方面应积极借助“外脑”努力提升储备土地项目策划水平,强化土地包装和推介,推进库存储备土地供应,尽快回笼收储资金;另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推进使用土地储备资金实施的项目区的征拆进程,尽快形成可出让的“净地”,及时回笼收储资金。

3.加大拖欠、占压资金的追回、追缴力度。

储备资金长期拖欠和占压,无法及时回笼,对于背负巨大还本付息压力的储备中心无疑是雪上加霜。以新都市区收储项目为例,自2006年始,储备中心在该项目已投入收储资金共约70亿元,仅回笼约10亿元,尚有60亿元资金缺口,而用于该项目的收储资金均为银行贷款,均须还本付息。土地储备机构是地方政府实现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部门,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由政府责成已占用储备土地的单位尽快足额缴纳土地价款,回笼收储资金。

(二)针对未来土地收储工作如何开展的建议

3.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三

会议由锻压机械分会和铸造机械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春生主持,锻压机械分会、铸造机械分会会长、济南铸锻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家旭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行业统计工作表达了殷切期望和要求。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卢建生出席会议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二机床集团在统计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市场部高级统计师黑杉老师,应邀在会议上作了《机床行业一季度运行情况通报及机床行业部分经济指标解析》的讲座。根据相关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市场火爆,企业产值、利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产品供不应求,甚至导致上下游供应链紧张。主要订单集中在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行业。预计全年行业GDP增长15%以上。黑杉老师还就行业统计报表情况以及一些相关指标作了详细解析,受到了代表们的欢迎,参会的统计员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分会秘书长徐刚对行业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根据分会2009年统计报表数据,对行业经济运行的几个主要经济指标作了分类排序。希望各会员企业高度重视分会统计工作,应统尽统、不重不漏、数据准确、如实上报。分会随时欢迎尚未参加统计工作的会员单位在条件具备时加入到统计队伍中来。也希望会员单位学会和善于利用分会统计数据,充分发挥行业数据在企业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

根据日程安排,会议就统计报表中涉及的产品分类规范及代码问题等作了研究商讨,决定将产品分类名称统一到现行国标上来,并增加几个重点跟踪产品的统计数据,以便行业能及时掌握并监测重点产品的产销和运营情况。

4.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四

[关键词]公务接待;酒店;雇主品牌

一、公务接待新规,酒店行业受创

2013年12月8日,《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出台,之后诸如“某某酒店收入锐减”,“某某地区200多家餐饮企业集体注销”,“餐饮酒店被迫转型”等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更有相关调查显示,在公务接待新规出台之后,全国过半重点餐饮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个别高端餐饮企业下降达300%,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显示,政策出台的两个月里,受高端餐饮拖累,全国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出现史上首次负增长,此后一直低迷。各地市也相继出台新规,如《四川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中限制了接待管理、接待标准、经费控制、监督管理等内容。在这些规制之下,一些酒店或关闭或转型,如银杏南亭、紫荆5号酒楼……这些昔日在成都以高端豪华著称的餐饮门店,在一年时间内逐一关门歇业。另有一些酒店如浦园酒店,正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二、雇主品牌重塑,助力酒店走出困境

1、助力酒店竞争

新规下,定点酒店重新进入平民化,在大众性消费市场分一杯羹,酒店业竞争加剧。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但是长久以来,许多人对酒店行业存在偏见,酒店工作甚至被误解为没有技术含量的“下等”工作,这也使得酒店行业招工难、人员流动快,“国八条”对公务接待的限制,更使酒店行业陷入困境,这种境况坚定了一些员工离职的想法。在原本就人才不足的酒店劳动力市场上,这无疑加重了竞争。重塑酒店雇主品牌形象,扭转这种偏见,能够帮助酒店留住核心员工,吸引优势员工,增强竞争力。

2、助力酒店成本控制

新规出台,原本的定点酒店失去了大量订单,这无疑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位于成都浦园酒店,连续多年被四川省定为公务接待定点饭店,在2011年时,该酒店的营收有一半以上是靠公务接待在维持,但八项规定出台时,就遭遇了退订年会宴席。且接待项目和内容的缩水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营收。对于企业来说,经济成本控制显得很重要,而人力成本的开支是企业的一笔为数不小的开支,比如吸收成本、培训成本、使用成本、安置成本、流动成本等。员工的高流动率会造成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员工流失,都会给企业的人力资本带来损失,与此同时,人心浮动和揣测,还会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给酒店信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公务接待的缩减的背景下,塑造强有力的雇主品牌能帮助酒店吸引并且留住最好的人才,节约成本,同时帮助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的形象,增加酒店收入。

3、助力酒店业务转型

有业内人士断言,高端餐饮企业只有尽快转型,降低身段,才能找到出路。现实情况是为了既能减少浪费,又不影响自己的营业额,不少高档酒店已经开始谋划转型、调结构,向平民化或者业务多样化发展。一些酒店除了将高档餐饮享乐“降级”,还开辟出了销售特产,承接婚寿宴等亲民业务,并在服务人员推荐菜品和推荐方式上有了转变。这些业务的转型要求员工随势而动。因此,需要重塑酒店雇主品牌,引导员工发展趋势,培训、发展核心员工。

三、酒店雇主品牌重塑路径

营销中讲4C,讲求的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从发现顾客需要,了解顾客成本,到方便顾客,与顾客沟通。其发展意义放置人力资源市场上,运用在雇主品牌重塑中,要求企业要改革对员工的认识,重视目标人才的识别,了解员工的需求,从改进与员工的关系,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等方面着手,将雇员在企业工作中的感受和经历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整合到一起,赢取员工的忠诚。

1、树立重塑雇主品牌思想

一些酒店的雇主品牌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甚至一些酒店的雇主品牌“流于表面”,在公务接待新规下,酒店的雇主品牌战略应该与企业整体的战略保持一致,应该切实为度过危机服务,原有的那些雇主品牌体系应该有所调整。

2、疏通有效的沟通渠道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管理活动中,绝大多数错误是由于沟通不善造成的。在这个非常时期,沟通更是倾听员工的意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现代酒店管理的决策者应崇尚性沟通的力量,注重协调酒店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员工意见反馈机制,及时接收到员工的想法与建议。沟通渠道除了有直接面谈的方式,还可以加入各种调查方式,比如,员工满意度、幸福感调查,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员工需求,可以使问题出现端倪之时得以解决,并赢得员工对雇主品牌的支持。

3、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员工看重的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在酒店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酒店应该基于对员工需求的调查和组织业务前瞻性的要求,将公司的员工加以重新梳理,然后给他们做一个从短期、中期到长期的发展和培养计划,并保持和员工的沟通。这种培养计划不仅是局限于升职,还要关注员工思想的发展、素质的发展,并逐渐延伸到职业的发展,包括提供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不断适应企业的业务调整,为员工提供发展通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员工对酒店雇主品牌的认同,建立稳固的心理契约关系。

4、适当调整薪酬体系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都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因素。在薪酬设计上,各酒店企业不仅要考虑对外的竞争力和对内的公平性,还要兼顾企业及员工的差异性。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丰富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在公务接待缩减后,酒店营收随之减少,留住员工还要具备有吸引力的薪酬,酒店可以考虑对核心员工适当增加的股权激励,留住员工的同时,促使员工关心企业的整体绩效和长远发展。

5、打造满意管理体系

员工需要在一个令人满意的管理环境中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个人潜能。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选择一个有序、透明的工作环境,以基层员工为例,酒店主要是以基层员工和社会进行信息交换,因此要加强针对基层员工的雇主品牌塑造,重点是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让员工及时了解执行情况,比如,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转正;生日能够得到公司的祝福;培训能够得到及时的安排;能够及时了解内部职位的空缺信息;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薪资福利状况;能和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等等。

6、维护社会中的雇主品牌形象

企业的口碑是传播品牌形象的最好方式,企業要吸引潜在雇员,稳定在职员工,在市场上的雇主品牌形象很重要,因此,企业除了修炼好内功,也要注重社会认可度或美誉度。在公务接待新规背景下,酒店本已经背负了辅助抑制接待乱象的社会责任,如果酒店在此能够支持社会正义,必然会扭转社会对于其雇主品牌的负面认识。酒店如果能够拥有完善的社会责任行为体系,如通过保护环境资源,承担道德慈善义务,开展校园宣传等,可以保持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增值企业的无形资产。总之,酒店通过重塑以人才为核心的雇主品牌,以及在这种品牌下对人才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才能为企业赢取最大的优势,解决长远生存问题。

参考文献

[1]殷志平.雇主品牌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2]韦宏,牛士华.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的瓶颈约束及突破路径[J].经管空间,2011(12).

5.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五

【关键词】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统计服务

一、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统计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提高企业统计服务水平,主要是要做好企业统计分析,企业分析水平的提高,使统计分析结果可以更好地把企业目前的运行及发展情况反映出来,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另外,所有科学的决策和发展方向都要依靠统计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果,因此统计分析是企业领导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

1.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不断融合,随着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内部企业管理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对统计服务的要求更高了。

2.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企业对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化使得统计工作在数据搜集、整理、汇总和分析上获得了快捷的技术支持,统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统计分析,做好统计服务。

三、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财务轻统计”的现象,统计工作在企业内部没有受到领导重视,在许多人眼里统计就是简单的数据加减、填报表格,而忽略了统计信息服务在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统计人员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受到限制,也影响了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的积极性。

2.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纸质原始记录和手工统计台账基础上的统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统计工作管理的要求。

3.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统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基础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软件操作、了解互联网技术,从事统计工作的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统计队伍建设的难度更大了。

四、提高工业企业统计服务水平的对策

1.做好统计基础建设

(1)建立统计管理制度、做好制度保障。新形势下的统计管理制度除了要做好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外,关键还要解决信息化背景下的数据质量管理、统计电子台账管理、统计资料备份、统计信息共享、统计数据的保密以及建立统计考核机制等,还包括建立统计分析制度。

(2)重视执行力建设。统计工作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工作,做好企业统计服务,要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以及各环节涉及的指标。以烟草企业为例,其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括烟叶、卷烟纸等原辅材料采购、卷烟的生产和销售,涉及指标包括原辅材料库存、采购金额、采购价格、卷烟产量、原辅材物耗、卷烟销量、成品库存及财务资金状况等等。统计工作要做好,离不开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有序管理。有效的执行力,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必要条件。

(3)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统计工作,关键靠人才。统计人才培养,要重视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使专业知识与业务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统计人员要对自己高要求,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做好统计分析。完善的制度、有效的执行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保障。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数据的开发利用。

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指出:“当前大数据增长突飞猛进,大数据浪潮势不可挡,大数据作为日益重要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在催生一场史无前例的信息革命、产业革命和管理革命,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进程。许多国家已将大数据利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大数据开发利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远见卓识的企业,积极适应大数据浪潮,不断创新应用技术,不断开拓应用领域,推出一大批科技附加值高、应用前景好的大数据应用成果,释放出无限生产力潜能。”未来的政府统计将实现数据来源的双轨制,即以调查数据为主的传统之轨和以大数据为主的新兴之轨。可见,政府部门已将数据挖掘利用作为提升政府统计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统计公信力的重点工作。

工业企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开发自身的数据应用系统。企业综合统计人员要不断提高透过数据挖掘经济运行规律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企业经济运行趋势的监控和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业务环节的专业统计人员,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及数据挖掘技术,及时发现自身业务环节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业务管理服务。比如在生产环节,通过信息系统中海量数据的挖掘,找到会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参数,当这些参数出现异常预警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残次品的出现,保障产品质量;再比如在销售环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某一地区的消费者进行深入分析,判断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在该地区销售,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宣传促销。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讲,统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做好统计服务在工业企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6.化学工业的统计过程控制 篇六

1.1 离散制造工艺特征

离散制造的产品常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工艺的加工装配而成。例如属于航空器、汽车、机械零部件的制造行业等。这种类型的企业一般都包含零部件制造、加工、装配等过程, 整个离散制造业就是由一系列相互配套的企业组成的产业网络。

在离散制造的生产过程中, 过程常被分解为多项并行或串行的子过程。每项子过程仅要求企业部分的资源、机台、人力。企业将功能类似或流程类似的机台和人力资源组成生产组织 (部门、工段) 。加工对象 (原料或半成品) 在不同的机台和部门间流转, 企业要平衡不同的工作流, 设计工艺路线和机台使用计划。产品设计、生产和批次出货量也变动较多。

在对加工对象进行测量时, 测量数据是反应单一产品的特征, 同等类型的数据相互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 大量采用单变量统计的离散制造业各制造环节并不耦合, 工作流呈线性状态。在30年代, 始于休哈特的统计方法很好的帮助了离散制造企业提高了生产质量水平。

1.2 连续制造工艺特征

化工企业从其制造方式上讲, 属于典型的流程型材料的连续制造业, 不但具备连续制造的基本特征, 也具备其自身特点。

(1) 工艺流的特殊性:

在化工企业, 工艺介质常为非均相体系, 一个产品要经过一连串化学反应, 反应可能是平行、串联、可逆、链反应等, 生产的中间过程或最后阶段的产出可能有多个异构体, 伴随中间产品, 联产品或副产品。很多的化工产品也是不同物质的混合, 使用规格指标来定义产品等级, 经常发生过程质量特性输出不合格不一定导致产品不合格。

(2) 制造环节的耦合:

在化工行业, 常以流程规格来定义化工产品制造全过程所需经过的生产路线, 每个变化的流程规格有各自的生产阶段, 阶段可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管理需求、计量统计手段而定。一个生产阶段可同时对应多个阶段, 也可以多个阶段对应一个阶段。

(3) 抽样的特殊性:

抽样的目的是要保证样本尽可能代表总体, 离散制造行业通常有多种抽样方法, 具备严格的统计原理 (如GB/T2828) 。而在化工行业很多采用等距抽样。抽样点的设置要考虑管理要求、工艺特点、计量方法。

2 化工行业的质量统计

化学工业是复杂的生产过程, 其统计过程控制有其自身特点:

2.1 工艺数据的庞杂

化工生产中, 一套装置需要采集的工艺参数非常多, 让作业人员同时监控大量的数据是不可能的, 大量的数据独立或者相互关联, 需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将大量的数据分类并投影到少数独立因子上去, 呈现给作业人员。

2.2 统计分析平台

化工生产的产品质量数据往往是在产后抽样化验得到, 目前在线测量质量特性的设备并不普及, 对在线工艺参数调整存在滞后性, 常需要建立与工控系统统一的统计分析平台, 对生产过程的大量生产数据建模并分析, 得到不同生产方案的预测模型, 使得作业人员调整工艺参数时候, 便能得到相应的质量数据。

2.3 质量数据特征

化工产品的变量数据之间相互关联, 同一变量多个采集点之间也具备相关性, 单一数据并不呈正态分布, 常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的单变量统计方法是无效的。

3 正态情况下过程统计

3.1 正态分布的过程能力指数

对于单变量且正态分布的数据, 常使用过程公差限的宽度和过程度量值的变化宽度的比值, 来评价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当产生的计量数据独立、过程稳定, 且服从正态分布时, 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绩效指数。-=99865.0PCp

Cp和Pp是假定过程输出的均值与目标值重合时的过程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 过程输出均值和目标值并不重合, 引入Cpk和Ppk的目的是同时考虑到均值的偏移, 当然, 当实际过程中心和公差中心越靠近时, Cpk和Ppk的数值也一定会和Cp和Pp数值越靠近。

3.2 正态分布的控制图:

在流程性材料的连续制过程中, 在产品内部均匀情况下, 产品抽样是每次只能取一个样, 受控对象每次只能得到一个测定值, 很多情况下测量费用高, 多次测量不经济, 对于这种单值数据常采用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移动极差:指一个测定值xi与紧邻的测定值xi+1之差的绝对值, 记作MR,

其控制限为:

中心线:

参数列表:n为子组大小 (表1) 。

4 非正态情况下的过程统计

4.1 非参数计算

流程性材料的测量数据往往不呈正态分布, 这就有必要将过程能力推广到非正态分布的情况下, 在数据为偏态情况下, 曾有人提出以下计算方法:

此公US式L用-上µ分µ位-数9L9S.8L65%到下分位数=0.1M3i5n%之间的距离, 替代6σ, 以50%分位数替代μ, 进而3推σ广到一般3σ化的情形, 但此公式的缺陷是需要大量的观测样本, 如果直接利用数据计算分位数是有条件的, 样本量n通常要满足:

取p在0.00135时, 样本量n要超过740个, 即使取p在0.005, 样本量n也要超过200个, 在控制要求允许的情况下, 同样可用下列方法计算以减少样本量要求:

4.2 数据变换:

在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 通常对数据做变换处理, 以改变原分布类型, 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转化为类正态分布, 常见有 等, 常用的有Box-Cox法和Johnson变换法。

Box-Cox法常选定一个合适的λ, 带入下列公式, 形成新的随机变量y*, 最终得到新的服从正太分布的变量y*

Johnson变换具备一系列变换曲线, 数理上拥有更好的变换为正态数据的能力, 它将一般数据分为三大数学类型, 对应不同的变换公式

通式:

Z为标准正态分布变量, X为原始非正态分布变量, ξ定义为位置因子, λ定义为尺度因子, 参数γ和δ控制分布形状。 (表2)

5 多变量情况下的过程统计

5.1 多变量下的过程能力指数

产品的质量特征会通过多个关键指标来表达, 多个指标间可能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应用单变量分析会丢失很多有用信息, 并不能全面评价其过程能力, 因此需引入多变量统计技术进行过程能力的计算。

多元统计中的主成份分析是用多个指标化为少数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 去考察变化最大、最能区分各观测样本的成分。

设有这样一个m*n矩阵, m为质量特征, n为样本数量。

计算此矩阵的协方差矩阵S, 并对S做正交化处理, 得到对角矩阵D, 对角数值λ1, λ2….λm即为矩阵S的特征值, E1, E2….Em为这些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Ei就是个变量在第i因子上的载荷, 每个因子贡献率为:

所以因子的载荷矩阵L为

转换的质量特性上下规范限为

那么对应因子的过程能力指数即为:

计算式中有

5.2 多变量情况下的控制图

多元过程统计控制MSPC由Hotelling发展起来的, 简称为T2图, 它是对各指标均值的联合控制, T2控制图点子链是按照时间顺序画出,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均值是否收到特殊因素影响。总体的均值向量μo和协方差矩阵Σ0也是未知, 当数据按组出现时, 利用各子组均值向量 和各子组协方差阵平均阵Sp代替, 第i批T2统计量为:

式中, n是自组样品的个数

式中, 是第j批抽样子组的均值向量, Sj是第j批抽样子组协方差

这样其UCL可表示为:

而下限LCL为0

6 结论

7.江西省工业集聚情况统计分析 篇七

(一)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1~2014年江西省工业总产值规模迅猛增长, 从2001年的1016.0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79.35亿元, 增长了2733.34%, 说明十四年来, 江西省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 2001~2014年江西省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呈现M型的震荡趋势, 2001~2005年江西省工业迅猛增长, 2005年工业总产值增幅高达50.23%, 增速达到历史高峰;而2011~2014年增幅不断回落, 到2014年增幅仅为16.68%。

江西省工业总产值增速的回落一方面与其规模的加大、基数的上升有关, 数据表明, 2001年江西省工业产值仅为1016.02亿元, 而2010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达到了13835.61亿元, 2012年更是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 达到了20809.47亿元, 伴随着工业产值规模的加大, 其增长幅度必然会出现回落;另一方面, 工业总产值增速的回落与宏观经济下行有关, 2008~2009年, 受金融危机蔓延影响, 工业产值增速明显下滑, 2012~2014年,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受此影响, 同期江西省工业产值增速保持低位。

(二)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江西省也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主要表现在传统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 而先进装备制造业行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 这说明江西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数据显示, 2014年高耗能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52.1亿元, 占工业总值的比重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先进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千亿元, 达7262.1亿元, 同比增长7.10%, 比全省高2.7个百分点, 贡献率达36.0%, 实现利润515.4亿元, 增长7.91%。

数据进一步显示, 2014年江西省制造业企业资产总值为16033.3亿元, 占总资产的85%, 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值为1802.3亿元, 采矿业资产总值为1045.3亿元, 占比分别为9.55%和5.45%, 可以明显看出江西省工业经济中以制造业为主导, 占比远高于热力、燃气、采矿业等传统行业。此外, 最新数据显示, 2014年江西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1471个, 其中采矿业3637个, 制造业44196个,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38个, 分别占7.1%、85.9%和7.0%。上述数据进一步表明江西省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三) 工业科研投入加大

随着江西省工业发展规模的扩大, 江西省工业企业对工业科研投入日益重视。加大工业科研投入能有效的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有助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 工业企业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能很好的推动江西省工业转变生产方式, 有助于江西省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江西省的区域竞争力。

数据显示, 2014年, 江西省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研究经费支出为110.7亿元, 比2008年增长123.4%;R&D研究经费的投入强度为0.41%。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954个, 比2008年增长120.3%,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7%。这体现出了企业对研发活动的重视, 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4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专利申请数量为4893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69件, 分别比2008年增长547.2%和494.0%。

二、各地市工业发展情况

(一) 各地市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从各地市工业总量变化上看, 2001~2014年江西省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均大幅增长, 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 各地市最高的为南昌市, 其工业总产值为285.16亿元, 最低的为吉安市, 仅为39.74亿元;而到了2014年, 南昌市工业总产值逼近5000亿元大关, 达到了4991.39亿元, 是2005年的125倍。这表明江西省各地市工业在过去十四年发生了巨大的进步, 工业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化发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 各地市工业发展不平衡

从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上看, 南昌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最高, 其次为九江市, 景德镇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最小。2014年南昌工业产值为4991.39亿元, 占全省的比重为17.34%, 九江市工业总产值为4560.16亿元, 占全省的比重为15.84%, 景德镇市的工业总产值为1083.54亿元, 占全省的比重仅为3.76%。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 地理位置占据了先天优势, 以江铃汽车集团、洪都工业集团为代表的汽车、航空业发达;而九江作为江西省唯一一个港口城市, 水运航运发达, 地理位置优越, 造船业、石化业发达, 因此南昌和九江较全省其他地市而言, 工业基础较好, 工业发展明显占据优势。

(三) 各地市工业发展增速变化不一

从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化来看, 2001~2014年, 增幅最大的是吉安市, 2001年吉安市工业产值为39.74亿元, 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值迅速增加到了2729.42亿元, 增幅为6767.64%, 在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增幅最小的为景德镇市, 增幅仅为1103.57%。吉安市过去以井冈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业发达, 而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相关政策, 吉安市工业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四) 地市省内工业排名变化较大

从排名上看, 吉安和宜春上升幅度最大, 景德镇、鹰潭和新余下降幅度最多。2001年, 吉安和宜春的工业总产值在江西省11个地市中分别排第11和第6位, 而到了2014年, 这两个地市在全省的排名分别上升至第5和第3位, 排名分别上升了6位和3位。与之相反, 2001年, 景德镇、鹰潭和新余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分别排在第3、第5和第7位, 到了2014年, 这两个地市的排名分别下降至第11位、第7位和第9位, 景德镇排名下滑了8位, 鹰潭和新余排名均下滑了2位。

三、江西省工业集聚分析

(一)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

本节采用的数据均来自2001~2014年的《江西省统计年鉴》、《南昌市统计年鉴》、《九江市统计年鉴》及江西省其他各地市统计年鉴, 其中反映江西省各地市发展工业情况用的是2001~2014年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标, 反映江西省工业总体发展水平用的是2001~2014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二) 集聚方法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江西省各地市工业集聚程度, 鉴于数据的获取的可行性, 本文选择集中度的方法来测算江西省各地市的工业集聚情况。工业集中度计算公式如下:

(三) 各地市工业集聚结果

第一, 综合历年来看南昌市、九江市为江西省的工业集聚中心, 工业集聚最低的是抚州市。2014年, 南昌市工业集中度为0.1734, 在省内排名第一, 其次为九江, 集中度为0.1584。从2001年至2014年, 南昌市的工业集中度在0.17至0.30之间, 在江西省11个市区中工业集中度常年稳居第一。2001~2014年, 九江市工业集中度集中在0.10至0.16之间, 仅次于南昌。整体来看, 抚州市的集中度最低, 抚州市的集中度最低为0.0405, 最高为0.0534, 在江西省其工业化程度相对较弱。

第二, 宜春市、吉安市、上饶市和萍乡市近年工业集中度在全省的排名上呈现上升趋势, 这说明这四个地市工业发展在全省的比重上升。而鹰潭、新余、抚州和景德镇这四个地市工业集中度在省内的排名下降。宜春市2001年的工业集中度为0.0687, 2014年上升为0.1093。吉安市由0.0403上升为0.0949, 上饶市2001年工业集中度为0.0597, 2014年为0.0888。

第三, 江西省各地市的工业发展差距总体在不断减小。在2001年, 各地市的工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市与最低的地市差值为0.2490, 2005年的最大差值为0.2144, 2009年的最大差值为0.1650, 2011年最大差值为0.1389, 2014年的最大差值为0.1358。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 江西省的工业化发展格局慢慢调整, 各地市工业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 工业经济朝“全面推进, 均衡发展”的格局发展。

(四) 结论分析

为了全面反映江西省工业集聚的空间集聚情况, 本文根据2014年江西省各地市工业集中度数据, 利用空间计量常用的G eo D a软件制作了江西省工业集聚空间分布图, 如图1所示。本文根据2014年江西省工业集聚程度的空间分布图, 得出以下结论:

1.江西省工业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 东西弱的格局。赣北地区的九江市、南昌市、宜春市和赣南地区的赣州市工业集中度均超过0.10, 而赣东地区的抚州、景德镇和赣西地区的萍乡、新余的工业集中度均小于0.07, 很明显说明江西省工业主要集中在赣北和赣南, 这是因为赣北地区区位优越, 作为沿江城市的九江水运发达, 低廉的水成本和丰富的水资源使九江石化产业发达;而南昌作为省会城市, 政策性投入明显, 固定投资在省内靠前, 基础设施较全省其他地市超前。赣南地区资源储备丰富, 尤其是稀土资源储量在全国领先, 赣州市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 形成以赣州稀土、赣锋锂业为代表行业龙头冶炼产业集群。

2.江西省各地市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梯队。南昌、九江、赣州和宜春四个地市为第一梯队, 其工业集中度均超过0.10, 南昌和九江是江西省老牌工业强市, 工业基础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随着江西省委打造南昌和九江双核战略, 这两个地市的工业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赣州作为江西省占地面积和人口最多的地市, 其地理位置独特, 濒临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发达地区, 近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赣州市抓住契机, 大力承接珠三角和闽三角的工业转移, 加快了本地工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发, 赣州地区的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可以说赣州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潜力无限。宜春市交通便利, 沪昆高铁穿境而过, 县域经济发达, 丰城、樟树和高安等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江西省前列。

上饶、吉安、鹰潭这三个地市为第二梯队, 其工业集中度在0.07~0.10之间, 其中上饶、吉安这三个地市的人口和地域面积较大, 其工业发展水平在江西省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仅次于南昌、九江和赣州。鹰潭虽然人口和地域面积较小, 但其工业基础较好, 以江西铜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加工和冶炼业发达, 故其工业集聚度也相对较高。

8.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篇八

【摘 要】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工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工业统计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工业统计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工业统计的发展,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关键词】工业统计;经济管理;数据统计

工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命脉,工业水平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管理的方面较多,普通的管理模式根本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工业发展模式,因此,我国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实行工业统计管理方法。工业统计对企业的技术掌握状况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有所研究,而且对于企业运转的各种资金状况,企业的生产消耗成本和企业所创造的各种利润价值也都进行研究,并且以工业统计为基础途径还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完善的数据支持,以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由此可见,工业统计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工业统计能够发现市场潜力,扩展企业的销售市场

工业统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的各项产品销售额进行充分的整理调查,并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就不难发现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度的大小,市场占有率越大就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度,通过工业统计的相应分析,就能够发现企业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来扩大企业的销售新局面,从而扩展企业的销售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

2.工业统计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工业统计的运用,对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找出企业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销售量,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3.工业统计能够加强对劳动资源的管理,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

工业统计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劳动资源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并不断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各项劳动资源的分配是否达到最优效果,有效加强企业对各项劳动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4.工业统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的统计活动遍布上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长期稳定地搜集并提供各种统计经营管理信息,这些统计信息资料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度和运行状况,可以考核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敦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调整部署,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等等,统计在这里就起到了检查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存在许多种类和职能都各不相同的部门,而且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中都只考虑单方面的利益和问题,而不会对企业的总体发展进行考虑,因此,就需要工业统计将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并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企业情况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对工业统计的一些建议

1.数据质量的提高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工业统计需要根据数据才能够进行合理的判断,因此,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时刻都在变化,根据统计地区的不同、统计人群的不同、统计时间的不同统计结果都会发生改变,因此,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2.加强统计工作的完善

想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完善,首先就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统计能力,保存统计的原始数据,规范统计台账,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进行工业统计。其次,还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经常性的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基础知识,解答统计人员在工作中的疑问,从而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工业统计的工作。

三、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得到企业的管理层应有的重视,工业统计是近年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新的概念,因此,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的了解程度不高,只是单纯的将工业统计当做普通的统计汇报工作,而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工业统计对市场销售和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的重视性不足导致工业统计不能够完全的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从而阻碍了工业统计的发展。

2.企业内部的工业统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工业统计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需要使用相当多的专业的知识,而且工业统计的工作较为繁杂,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拥有很好的耐心一直专业知识,但是,在目前的企业中大部分的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而且知识的水平也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以至于在进行工业统计的工作时,经常会出现统计方法错误、数据处理错误以及分析错误等问题,使得工业统计的结果的真实性降低,因此,企业需要对工业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定期对工业统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得工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水平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工业统计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完善工业统计方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五一,苗晓宇,游家兴.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业企业统计调查制度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04).

[2]张群.浅析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2(18).

9.如何发挥统计在工业企业中的作用 篇九

1. 数据缺乏多样性

一直以来, 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数据采集的主要对象是主价值创造过程的数据, 很少关注支持过程的数据。同时, 很多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进行管理时更加简单高效, 因而目前所采集的数据类型主要是结构化数据, 这类数据比较单一, 比如说设备参数、产品参数等定量数据缺乏多样性。

2. 数据量小, 但增速明显

在过去很多工业企业都还没有认识到数据的价值所在, 在数据测量手段上也还比较落后, 数据采集和储存成本都比较高, 在大数据处理上也还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这就导致了数据有效存储较少的局面, 就拿企业现有的数据存量来说, 还够不上大数据的标准。近年来, 随着无线传感器、云计算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工业企业数据存量增速将会更加明显。

3. 数据缺乏共享

很多工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会通过不同方式引进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 但通常情况下, 他们往往会忽视数据中心的建设。我们知道, 各种信息化系统因为系统程序语言的差异、系统架构的差异等因素, 因此就使得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进行数据共享沟通, 形成诸多的信息孤岛。

4. 部分关键数据缺乏所有权

很多工业企业由于之前对数据价值认知存在不足之处, 根本不关注企业价值数据的所有权, 特别是关键装备运行有关数据信息等, 这些都被掌握在厂家手中, 因此资产隐患往往比较大。

二、如何更好的发挥统计在工业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 加快数据管控方式转变

为了能够为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企业必须在现有的数据管控方式上进行转变。通常情况下, 数据的容错度大小是直接与数据的量级以及数据的多样性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的, 但是目前我们的工业企业其数据量级与多样性还未达到大数据阶段, 根本就不足以支持较高的容错度。据资料显示, 美国每年由于数据准确度不足导致的生产失误或者决策失误使全国损失6000多亿美元占到全国GDP的6%.,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数据数量和类型的急剧增多, 使得企业数据的不准确风险也在随之提高。一直以来, 企业对数据质量的管控, 主要是通过对统计报表数据进行抽查, 这种方法容易以偏概全, 因此, 必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从数据产生一直到最后数据弃用的系统管控, 对数据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严格管控, 同时要让每个岗位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来达到对数据进行管控的目的。同时企业还应为数据管控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 可以对数据错误进行自动检查与自动修复, 这样一旦发现数据问题, 就可以及时将问题解决。

2. 加快统计人员角色转变

首先, 由过去数据收集者变为现在的数据管控者。现在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实现了自动采集, 统计人员再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数据收集, 但目前摆在统计人员面前的主要是数据管理工作, 主要是负责建立和维护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质量进行查验、解决与改进数据问题等, 正是因为数据工作重点的转变, 使得统计人员转变成了数据管控者。其次, 统计人员应由过去的现象描述者转变为现在的决策支持者。现在统计人员的工作重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过去几张统计报表和为管理者提供现象描述, 而应该转向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运行报告, 从而为企业各部门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便于企业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最后, 统计人员要转变为现在的数据的传递者, 在过去, 数据基本都掌握在统计人员的手里, 经过适当筛选后, 呈现在高层管理者手中时数据量会更少, 而现如今要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 作为统计人员, 应该努力思考怎样才能确保不同岗位都能获取所需的充足数据信息, 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统计人员需要分析和获取企业所有的数据, 这是不切实际的, 可行的办法应该是实行数据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 发挥好数据传递者的作用, 确保数据能够顺利传递到各个不同岗位。

3. 建立一套专业化的统计平台

一直以来, 统计人员开展统计工作都是借助于EXCEL进行的, 同时企业方面在了解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 而该体系的建立人员其素质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统计指标的质量好坏, 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基础信息质量无法保证。因此, 出于降低统计工作量的考虑, 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改变当前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下的困境, 企业方面可以参考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 建立起一套专业化的统计专业平台。除此之外, 为了能够实现财务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共享, 企业方面可以在当前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新开发一个配套的统计板块, 这样在一个平台里就可以同时进行财务和统计操作。

4. 注重统计分析

作为统计人员, 除了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外, 还应该注重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毕竟做好统计工作, 最主要的就是要发挥好统计工作“分析”和“监测”的职能作用。笔者认为, 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可以从两点着手:第一点, 企业方面制定好相应的管理制度, 让统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有关问题或矛盾;而另一点, 统计人员不能长期坐在办公室里, 而应该亲自到基层部门中去了解情况, 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艳锦.浅析如何充分发挥统计在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 2014, (21) :282-282.

[2]周飞.如何发挥工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文化旬刊, 2015, (7) :46-47.

10.规下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十

■ 能源统计原则的应用

法人原则是统计的基本原则,能源统计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企事业单位能源统计的范围应与其经济量(收入、产值)统计的范围相同,填报本单位的实际能源消费量。然而,填报单位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财务账上反映的各种能源消费量与企业的实际消费量往往有一定的出入,但企业会计人员填报能源统计报表时,受财会工作习惯的影响,往往误认为账上有的统计,没有的不统计,或者是在发生费用的时候再统计,这种错误的理解“谁交费谁统计”和“何时交费何时统计”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能源统计 “谁消费谁统计”和“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两大基本原则,造成指标漏统或多统的现象时常发生。正确把握能源统计原则的实际应用是准确填报数据的基础,分为两种情况理解。

对于不能直接和能源供应部门(电力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结算能源费用,而是和第三方(能源提供方)结算费用的单位:

(1)若能源消费方无独立计量的仪表(电表、水表、燃气表),无法实现分户计量,则能源提供方交报的能源消费数据中要包括消费方的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方免报电、水、天然气的消费量,但应交报其余品种(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的消费量;若能源提供方能够向能源消费方按时提供各种能源消费的实物量或能源品种的费用及单价(必须有原始凭证),则能源消费方可以此数据作为填报的依据,能源提供方交报的消费量要扣除能源消费方的消费量。

(2)若能源消费方有独立计量的仪表(电表、水表、燃气表),可以实现分户计量,消费方应按计量仪表显示数据交报消费量。

有上下级关系的法人单位,如实行能源消费统一核算,可视如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可以划分清楚上下级法人单位各自消费的情况

a.若下级单位有独立计量的仪表,应由下级法人单位按照计量仪表显示数据交报能源消费量;

b.上级单位可以提供下级法人单位的各能源品种消费数据(必须有原始凭证),应由下级法人单位填报本单位能源消费量,上级单位填报的能源消费数据中不应再包括下级法人单位的消费量。

(2)不能划分清楚上下级法人单位各自消费的情况

若上级单位未给下级法人单位安装计量仪表,也无法向下级单位提供各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数据,则上级单位在填报各能源品种的消费数据时,应包括由其统一核算的下级法人单位的消费量,下级法人单位免报相应品种的消费量,但应填报其余品种的消费量。

■ 煤炭、外购热力费用

冬季取暖是每个单位必不可少的,除了用中央空调、电暖气、天然气取暖及暖气费含在房租里的情况外,其余单位都要填报供暖指标煤炭或外购热力费用。填报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有:填报单位因对煤炭消费量不好计量,误用当年的购买量代替消费量;对外购热力费用的理解不透彻,不知道取暖费就是外购热力费用导致漏填;或者当两年的供暖费发生变化时,未将取暖费分劈到各月(季)度填报。

1.煤炭消费量应按实际称重填报,如果缺少称重记录,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报告期消费量=年初库存+本期购入量-本期对外销售量(或拨出量)-期末库存

2.外购热力费用是企事业单位的冬季管道热水供暖取暖费以及使用蒸汽、热水的费用,应填报该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热力费用(不是实际支付的费用),若财务账中“热力费用”包含报告期以前拖欠而在本期补缴或为下一个采暖期预交的部分,应予扣除。若未实际支付热力费用,则按应缴数填报。

(1)填报年报时,当供暖价格和供暖面积不变时,财务账中“热力费用”是一个采暖期(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发生的费用,可直接采用,不必按日历时间再做计算;当供暖价格和供暖面积有变化时,调查单位应将热力费用分劈到各供暖月并记入能源统计台账,按照台账数据填报。

(2)填报月(季)度报表时,必须将一个采暖期的外购热力费用平均分劈到各采暖月,并记入能源统计台账,按照台账数据填报。

3.租用房屋办公经营的企事业单位,若只交一笔房租管理费,无法分出“外购热力费用”,可以免填外购热力费用。

4.为单位职工生活支付或报销的供暖费不计入本单位外购热力费用。

■ 电力、燃气和水

电力消费指标是日常报表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企业根据电力供应部门的“电力交费单”取数时,因对电费单不太熟悉,很难把握是否包含子表电量,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1.电力消费量以千瓦时(度)计量,可以通过电表抄表数取得,也可以根据“电力交费单”取得,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电力消费量=各电表电量之和(平段电量+峰段电量+尖峰电量+谷段电量)

方法二:电力消费量=总表“抄见电量”±变线损

特殊情况下,在变线损问题上,与电力公司另有协议的单位,按协议“变线损”计算。建议各企业使用方法一计算,因为方法二因各企业情况不同,有些企业的“抄见电量”中含子表电量,而有些企业的却不含,因大家很难把握本单位是否包含子表电量,导致结果出现错误,所以建议用方法一取得电力消费量,第二种方法可用作检验。

2.单位职工食堂只供本单位员工就餐,承包给本单位以外的他人经营,但电力、燃气和水消费由单位负担,则电力、燃气和水消费量由本单位统计。

3.企业外租场地(或厂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独立使用的电表或水表,电费或水费包括在租金中,企业不统计水和电力消费量。

4.企业向其家属区转供的电力、燃气、自来水等,不计入本企业消费量。

5.企业自己打井取水,没有计量仪表,可按公式进行推算:地下水取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工作时间。

6.纯净水、矿泉水,应填报在“其它水”中,且只统计消费量,不统计金额。

7.如果单位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等不需支付费用,则免填金额。

■ 各种油品

1.使用IC卡加油的企业,容易将本期购油量当成消费量填报。按能源消费量“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的统计原则,企业在购买加油卡时,不应将购买量一次计入当期消费,应按报告期内的加油量作为消费量填报。

2.调查单位征用的私人车辆,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起,其油料消费量的填报方法做如下调整:

若征用车辆作为办公用车(主要指轿车),其消耗的油料不计入本单位的消费量;若征用车辆作为运营或运输用车,其消耗的油料应计入本单位的消费量;若企业外雇车辆用于本企业运输,只向外雇车辆支付运费,不单独支付油料消费,企业不统计这部分油料消费量。

3. 出租汽车、有对外承包业务的运输公司,若无法计量油耗,可依据车辆行驶总里程数和百公里油耗数推算。即:用油量=总里程数(百公里)×百公里油耗。

上一篇:乒乓球专业训练计划下一篇:厂庆40周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