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15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 篇一
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第一执法检查组)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我县的贯彻实施,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行为,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的安排,5月20至21日,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文荣为组长的第一执法检查组对我县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按照执法检查方案的要求,以先调研、听汇报、做检测、看基地、查市场、访店铺、下乡镇等方式开展执法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经济发展。从检查的情况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学习贯彻这部法律是重视的,法律实施总体情况是好的。
1、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培训。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成立了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加强了领导,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同时在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展宣传和培训,一是结合“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利用电视、宣传车、悬挂横额、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仅去年以来,1就向群众发放宣传书册4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工作,去年以来,共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30期,参训人员达97人次。三是强化农业执法人员的学习,在为每个执法人员订购相关法律书刊的同时,还选派执法人员到省农业厅参加农业行政执法培训,先后有7位执法人员经过培训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综合执法证”。
2、坚持示范带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的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发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我县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是建立了国家级白沙糖蔗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在县质监局、农业局、科技局及科协等部门在互相协助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抓好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建立起了白沙涛源、元门什割、元门黑榄等多个糖蔗示范基地,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保证了糖蔗产品质量的安全,并由此通过辐射作用带动全县糖蔗标准化种植,推广糖蔗标准化种植
9.5万亩,全县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96%。二是建立了国家级绿茶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至2008年,在质监局和国营白沙农场积极努力下,完成了500亩绿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来提高绿茶质量和单产量的示范作用,绿茶亩产量达500公斤以上,并有效的保证了白沙绿茶的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坚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以建设农业产业大县为目标,按照“做强老三样、做大新三样”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
3、严格把握标准,着力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县农业局积极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子种苗、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进行检查,去年以来,共抽调了110人次的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了肥料店37家、农药店48家、种子销售摊点14处,查处了违法经营的农药45公斤、种子120公斤,查处流动摆摊点非法销售高毒老鼠药2人,收缴高毒老鼠药(乱鼠钠盐)粉剂原药230包。今年春季,县质监局组织了40余人次的执法人员开展农资专项打假执法行动,对辖区内30家农资销售点进行检查,检查农膜17批次,尿素32批次,复合肥19批次,磷肥21批次,从检查情况看,我县的农资经营户都是合法经营、证照齐全,所销售的农资产品均符合标准。同时还对各经销商进行了备案登记管理,要求各经销商抓好进货把关,建立进货和销售台帐,做到每一批进货都要向上一级销售商索要进货发票和质检报告,有效杜绝了伪劣假冒产品的进入,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强化生产环节的监测。首先是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严把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关,监督生产者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使农产品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其次是认真实施动物防疫计划,切实做到组织、经费、物资、工作“四到位”,免疫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畜不漏针。三是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县农业局积极对我县农贸市场、蔬菜生产基地的上市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今年省农业厅要求检测6000个样品,我县目前已检测了3000多个样品,引导经营者与群众共同抵制不合格产品的销售行为,努力推进我县农产品安全工程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难点。
1、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执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与销售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者都重产量
轻质量,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匮乏,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没有成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我县农业局目前在编在岗的执法工作人员只有一名,按照两人以上才能执法的规定,我县还没规范执法的权利,在执法活动中还需到外县借调执法人员;二是乡村一级还基本处于无机构无人员的状态,监管工作还没形成网络,工作效率较低;三是各个环节的监管部门在工作协调和配合上,需进一步加强。
3、农产品检验设备和场所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县目前还没有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科所可以对蔬菜瓜果进行检测,但没有专门的检测室,检测工作只能在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进行,而且检测设备较为落后,影响了检测工作的开展;交通工具缺乏,不便于开展流动检测;畜禽产品、水产品还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4、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县目前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但大部分农产品还是农户自产自销的,进入市场后大多分散经营、零星摆卖,存在着索证难和产品质量追根溯源难的问题,造成市场监管难于到位,农产品生产环境有待改进。
5、农产品监管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涉及的部门较多,法律上虽然都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但具体操作中存在困难,往往出现监督断链脱节,存在着多头执法、执法力量分散的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效的监督。
6、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资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在检测农产品质量时,我县乡镇的个别农技人员存在着
对检测业务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检测技术较低的情况,急需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我县农科所属于事业编制单位,工资由县级财政拨付,但目前为止,其在编在职的农技工作人员工资仅为事业类工资的70%,工资待遇的偏低大大影响了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国家已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建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政府部门转变工作职能的重要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关键环节,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业、工商、质监、卫生、商务等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共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强化宣传教育。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列入普法的内容,认真组织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准确掌握法律的各项规定,促进依法行政。同时,要利用广播、电视、专栏等多种形式,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科学养殖种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安全消费意识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良好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要积极筹建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和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监管网络和监管体系,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4、重视源头管理。一是组织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抓好农产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要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的监管,对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以及养殖企业、养殖户使用违禁药物,要坚决查处。二是规范农资生产和经营行为,建立档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开展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流动非法经营活动。
5、建设示范基地。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重点建立荔枝、龙眼、香蕉、养猪、养鸡、养鱼等农产品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大对生产者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生产规程,进而带动周边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6、严格市场监管。要在农产品市场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齐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开展正常的检测工作,对进入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抽检,禁止有毒有害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建立我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产品索证交易和质量追究管理制度,形成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7、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监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积极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做大做强品牌产业;要加大对检测设施的投入,建立专门的检测室和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严把市场准入关,保证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农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 篇二
坚持”保质、增量、树品牌”的思路,狠抓检测、监管能力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地准出和监管示范县建设,历年来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零发生。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行业协作,注重面上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保证了安全监管全覆盖。二是强化检测能力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展区县质检站建设,并通过计量认证,检测室检测参数达350个以上。2013年,获全国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比武种植业类第一名、“五一劳动奖章”。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实施无公害水稻、茶叶、黄瓜山梨等五个产业产地整体认定,认证面积63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27个。重点在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等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场,推行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四是强化质量监管。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去年监测农产品平均合格率99.56%。建立协查联动、信息共享、例行监测等监管机制,联合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3.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 篇三
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逐步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监管、科学管理的崭新阶段。
依法监管格局已经形成。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与之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农业部配套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及强制性技术规范,发布了50种农药、47种兽药以及多种饲料添加剂的禁限令。
监管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农业部组建了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职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各地在机构改革中,大力推动监管机构建设。目前全国省级农业厅局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处、办),80%的地市和60%的区县农业部门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门机构,50%的乡镇建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标准化扎实推进,生产源头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部门始终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予以推动,短期在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远在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各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标准范围拓展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涵盖种子种苗繁育、产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生产技术规范、农产品等级规格、包装标识等方面。截至2011年底,农业部共制定发布农业国家、行业标准4800项,“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制定发布的农业标准数量是前50年所发布标准总数的2.8倍。2006年,我国成功争取到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持国资格,连续6年成功举办农药残留委员会年会。近几年,我国参与制定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硫丹等农药品种在水稻、茶叶上的残留限量标准,显著提高了我国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有力推进。2006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县建设,目前全国共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591个,狠抓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标准集成转化与培训、投入品管理、品牌建设等工作,示范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标准化示范县的带动下,2010年,农业部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创建,全面开展标准果园、标准茶园、蔬菜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三园两场”建设,目前全国共规划建设了“三园两场”4460个。
“三品一标”快速发展。我国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形成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本类型、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格局,“三品一标”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新路子,为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2年6月,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2万个,总量达3.7亿吨,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2001-2011年,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由5800万亩扩大到2.4亿亩,扩大了3.1倍。绿色食品产品国内年销售额由500亿元增长到3135亿元,出口额由4亿美元增长到24亿美元,分别增长了5.3倍、5倍。2003-2011年,全国农业系统有机食品企业总数由102家增加到1366家,产品总数由231个增加到6379个,分别增长了13.4倍和27.6倍。认证面积从928万亩增加到3838.3万亩,增长了4倍。有机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多年达到100%,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有机食品产品国内年销售额从9.1亿元增加到154.7亿元,出口额从0.4亿美元增加到4.2亿美元。截至2012年6月,农业部批准登记保护了86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在100%。
检验检测不断深化,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建立完善监测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基本形成。目前监测范围已扩大到全国150个大中城市、80多种农产品、87项参数,基本覆盖主要城市、主要农产品产区以及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大宗农产品。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规范监测和信息发布行为。
质检体系队伍建立健全。截至目前,共投资建设了部、省、地、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1850个,其中,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1705个。农业系统质检机构数量已达到2225个,从业人员2.3万人,五分之一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各级质检机构固定资产总额近130亿元,实验室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质检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检测机构管理不断强化,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开展了检测机构考核和机构审查认可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各级质检机构尤其是基层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大幅提升。
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成效明显,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专项整治深入推进。近年来,农业部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为期四个月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现了12个100%的硬指标,特别是全国收缴的875.8吨禁用农药全部销毁;全国大中城市67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推动了批发市场落实自检制度。2008年开展的奶站清理整顿和饲料专项整治,顺利完成奶站登记,全国奶站数量由清理整顿前的20393个减少到13503个,所有奶站100%纳入监管范围。2009-2011年连续三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持续深入推进执法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高毒农药、“瘦肉精”、水产品中使用违禁物质等突出问题隐患得到了有效遏制。
农资打假全面开展。200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农业部牵头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据统计,2002-2011年,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382.6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813.6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195.7万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41.5万件,查获假劣农资399.6万吨,货值46.3亿元,捣毁制假窝点20554个,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
重大活动保障有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农业部会同各地政府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实施目录制管理,实行产地准出和举办城市的市场准入制度,产地销地联防联控,组织开展专项监测,加大抽检频次和覆盖面,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实现了重大活动期间没有发生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了农产品数量充足、品种丰富、安全可靠。
风险评估全面启动,应急处置有效开展
风险评估依法推进。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2007年5月,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相关工作。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立了65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涉及稻米、油料、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热作产品、柑橘、茶叶、参茸、蜂产品、奶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环境因子等各领域。2012年,启动建设了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充实风险评估人才队伍,落实风险评估机构职能,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已初步建成,切实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
4.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周总结 篇四
按照师下发的《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在团领导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团农业科、畜牧发展中心和工商等部门积极策划,精心部署,认真学习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团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周活动中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我团在接到师下发的《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后,由团总农艺师肖富国召集农业科、畜牧发展中心、动物防疫、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研究,并对本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周活动的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了“宣传周活动”取得好的成效。
二、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为了把此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落实到位,我团积极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就《农产品质量全法》的内容进行了学习。我团重点行业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发展中心、兽医站、防疫、物资供应站等部门的领导40余人参加了学习,为我团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活动。
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周活动期间,全团共组织15个农业单位、畜牧中心、农技推广站、植保站、兽防站、物质供应站、工商、防疫等101人次参加了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宣传咨询点12个,共发放宣传资料《农业部就农资问题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1500余份,咨询人数达到了1000余人次。在团部中心地带和18单位悬挂并张贴标语362条。还利用团电视台和广播播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材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系列报道。各单位也采取了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在全团范围内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
四、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中,我团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屠宰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进行了抽检,抽取甘蓝、萝卜、芹菜、大白菜、面粉、生猪、牛羊肉等12种蔬菜、肉类的60个样品进行抽检,检测结果表明:在我团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屠宰场销售的蔬菜、肉类和农产品无残留超标。并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0人次,对2个农药、1个化肥、2个种子经销点进行抽检,重点抽查了100公斤农药、20吨化肥、300公斤种子。对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重点检查是否有生产许可
证、产品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生产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等,未发现有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我团的农资市场和农贸市场,对团场居民健康饮食和使用安全农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团场居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十二团农业科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 篇五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
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2年7月4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颁发实施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法律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学习。我县组织农牧、食药监、工商等部门的干部职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学习,全面掌握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广泛宣传。通过组织有关部门采取专题讲座、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在社会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县农牧局、食药监局、工商局、卫生局、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多次在栗乡广场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宣传、展览,并解答群众咨询的问题。今年以来,县农牧局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教育活动中发挥牵头作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增强了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今年4月11-14日,县农牧局举办培训班,培训水产畜牧规模养殖户负责人120多人次,重点培训了如何做好水产畜牧产品标准养殖、确保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提高养殖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从5月5日开始,组织精干队伍,在各乡镇集贸市场举办了为期18天的法律知识和农业技术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发放《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真假化肥、种子、农药辩别方法》等资料。
二、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今年上半年我县重点加强了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生产基地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以及对动物饲养场、屠宰场的免疫和检疫工作。
一是以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网点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工作。上半年,我县组织农牧、食药监、工商等部门,以农资市场规划管理为突破口,对全县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157家生产、经营网点进行了3次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生产经营网点的资质、进销货台账、《全面禁止高毒农药责任状》签订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动执法车辆80多辆次,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查处无证经营农药1家;查扣不合格玉米杂交种子200多公斤;未发现生产经营甲胺磷等5种高剧毒农药、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国家违禁农业投入品,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我县农牧部门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程,指导农民合理、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管,按照5个100%要求(即100%落实农产品生产基地备案制度,100%落实监管责任人,2100%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入棚(基地),100%落实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等制度,100%落实基地主体质量安全承诺书),加大了对全县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以及奶站的管理力度。从目前生产情况来看,已经达到了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要求,并且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400多份,种养殖档案齐全完善,投入品购入使用记录完整,特别是对现有1个奶站进行了严格资格审查并发放《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在奶牛饲养、牛奶生产、原奶检测和运输环节进行了全程监控,生产档案齐全完善,未发现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
三是以加强动物饲养场、屠宰场管理为重点,加强动物免疫、检疫工作。我县农牧部门重点加强了动物饲养场的管理,特别加大了对饲养场动物疫病的监控、防治力度,抓住动物防疫这一重要防治手段,实现了全县畜禽养殖场的免疫率达到了100%。加强对动物饲养场和屠宰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全面落实动物引进、出栏、引种申报制度,确保了规模养殖场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散养户产地检疫率达到了95%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四是以提高农产品抽检覆盖率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我县农牧部门不断加大了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力度,提高了对农产品抽检覆盖率,扩大了抽检范围。到目前为止,共抽检样品900个批次,其中蔬菜、食用菌100多批次,动物尿样800批次,抽检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合格率100%,未发现高剧毒农药、瘦肉精和三聚氰
胺等国家违禁药品使用。特别是对全县上市猪肉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进行“瘦肉精”检测,未发现一起“瘦肉精”检测呈阳性事件。从检测结果来看,全县农产品质量状况良好,无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三、成立检测和执法机构,推进依法生产经营
2010年,经县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全县种植业、畜牧水产、农业投入品等监督管理,查处各类农业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为保证农业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正在研究将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县农牧部门制定了《迁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下步着手进行应急演练。为及时获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设立、公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电话。
6.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六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对岚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展望的讨论
一、发展现状
农产品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县按照省市的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分别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三品一标”品牌申报认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近年来,岚皋县委县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特别是从2014年以来,县上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2014年8月,县政府专门发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局、发改局、药监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日常办公。同时、县政府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了全年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各镇签订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目标责任书》,下发了《岚皋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岚政办发(2014)89号文件,全面落实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管责任制。使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到了思路清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把责任落在了实处。
(二)、建全组织体系,理顺工作关系
从2014年开始,县政府确定,在稳定县农业局法制股、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的基础上,编办正式下文,在农业局下设了“岚皋县农产品质量监管综合执法大队”,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落实有8名事业编制;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镇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与农业综合服务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具体承担本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农业生产园区、规模养殖场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县、镇、场三级监管体系基本得到建全。
(三)、从源头抓监管,确保全县安全。
为了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2015年初开始,全县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对一”监管》活动,全县共落实100余名农技干部,对全县20个农业生产园区、48个规模养殖场、200余个农资经营门店实行“一对一”的监督管理。对农业生产园区和规模养殖场,要求他们严格得按“三品一标”要求,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实行严格的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对经营农药、种子、肥料、兽药、饲料和农资经营门店,县上统一印制了“农资产品购贷台帐”“农资产品销货台帐”,全面推行农资产品购销实名制登记制度,要求全县农资产品,来源清楚,去向明确,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农业生产投入品方面不安全隐患。对县生猪定点屠宰场,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负责,落实了三名驻场检疫人员,严格按《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100%实行检疫检验,对于不合格的肉品严格按规定处理,保证了我县主要上市肉品安全可靠。
从2014年开始,由县农业局牵头,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从春季开始,定期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农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农资打假秋冬季行动”等专项治理活动,统一抽调县镇农业执法人员,对农业生产园区、规模养殖场和农资经营门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处理,通过一年多的工作,使甲胺磷、“瘦肉精”等一些违禁农兽药在本县基本销声匿迹,各农资经营门店管理走向正规,保证了农业投入品源头的安全。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达标认证。
围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县农业局在全县积极组织农业生产示范园和规模养殖场,大力推行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有三溪农业示范园生产的香菇、木耳,东惠农业示范园生的辣椒、番茄、茄子、豇豆、四季豆、西葫芦、黄瓜众达农业生产示范园生产的大白菜、黄瓜、番茄春丰生态生产基地生的山药、秦岚野菜开发公司生产的香椿等六个企业14个品种获得“无公害标”认证生产面积达6000余亩。汉源水产公司生产的花鲢获得有机认证。今年又由县农技中心牵头,还组织了城关的汉鑫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自然农业种植合作社,堰门金盆农民养合作社和升高畜牧养殖公司生产的荼叶、食用茵、生猪、肉牛向省有农业厅申报无公农产品标识,预计年内将通过验收达标。
六、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认识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还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站和流动宣传车、“科技三下乡”、“安全生产月”、“3.15”消费权益保护日、群众会、干部会等形式,向社会群众、农产品经营主体广泛宣传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为主的法律法规。在2014年秋天还把全县各镇执法人员、农资经营门店负责人和农业园区技术负责人召集到一起,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政策,请县农业执法大队干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培训,在2015年春季,又将全县的农业执法人员统一组织起来,进行以《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为主的法律法规培训,同时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印成明白纸,利用会议、群众赶集等机会,发给群众,据统计,从2015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送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短信20余万条,向《陕西农业网》《安康农业网》《岚皋农业网》共投稿10余篇。通过这些有效的行动,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更加关注。
近年来,全县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还不到位。岚皋是个传统的山区农县,在农业生产方面,大多以自给自足为主,人们长期以来,只注重产量,面勿视质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没引起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广大农民,甚至是规模养殖场或农业园区的业主和部部分基层领导,他们是直接的农业生产者和组织者,如何才能生产出安全可靠的农产品,他们从思想上概念还比较模湖,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二是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基础建设方面,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省市要求有独立的编制,至今还没有落实,县农产品质量监管综合执法大队也仅有一块牌子,也存在专业人员不足、基本执法设备都没配备,各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连简易的检测设备都没有,农业执法监管工作开展难度大。三是监管专项经费没落实。从其它县市常年专项经费一般都维持在30万元左右,截止目前,我县还没有预算专项工作经费。四是“三品一标”达标的企业还还少,产量占全县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还很低。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在今后几年内,岚皋县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以体系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奋斗目标应当是: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建全较为完善的县、镇、村(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检测水平达到省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优质安全品牌占到60%以上,农产品监测抽检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二)主要任务
1、深入开展执法监管
一是严格投入品监管。深入实施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严防违禁投入品流入农产品生产环节。二是深化监测检验。以食用农产品为重点,扩大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健全监管制度机制。以优势区域农产品、“菜篮子”产品为重点,推动产品认证、产地准出;积极推行“菜篮子”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2、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
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以蔬菜、茶叶、畜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的建设,鼓励企业、合作社和规模基地为实施载体,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管理。二是积极组织企业按“三品一标”要求进行生产,并积极申请达标认证。同时严格产品认证管理,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提升“三品一标”品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全程控制、档案记录、包装标识、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3、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以强化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能力为中心、以建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为重点,以提升各园区、规模场自检能力主体,逐步实现县、镇、场三级检测网络“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加快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在县范围内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站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部署、资金投入、机构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强化协调配合。农业部门在依法履行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强与食安、卫生、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氛围。要充分发挥农业系统各相关事业单位在技术推广、培训宣传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功能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依法监管、分类监测、专业服务、综合执法、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县一盘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3、加强技术支撑。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技术人才、专家队伍培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队伍。要依托省、市来务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有计划的组织本县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进行学习,不但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高效低毒农业投入品研发和推广力度。
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检测体系、执法监管、追溯体系、应急处置等环节为重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5、加大舆论宣传。要充分应用电视、广播,手机等现代化的公共媒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宣传,广泛开展生产引导、消费指导和公众咨询服务,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法制意识。健全与媒体的快捷、联动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引导和推动作用,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岚皋县农产品质量监管综合执法大队
毛宏冰
7.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篇七
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 启动7个专项治理行动, 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40万家, 查处问题2.3万个, 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84起。查获假劣农资1300多吨, 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 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23个。在“菜篮子”主产区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抽检饲料样品6978批次, 淘汰1/3的饲料企业, 落实六项奶源监管措施, 现场检查奶站5925个、生鲜奶运输车2870辆;出台兽药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公告, 强化了对全国1.5万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启动渔用投入品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风险防范能力逐步提升。在主产区认定145家风险评估实验站, 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例行监测范围扩大到153个大中城市、86个品种、94个参数, 基本涵盖主要城市、产区、品种和参数, 把“菜篮子”和大宗粮油等12类农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范围。修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扩大舆情监测范围。开展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 启动实施了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
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会同卫计委发布了2014版食品中农残国家标准, 涉及限量指标3650项。新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8项。推广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新创建“三园两场”1600个, 创建标准化示范县48个。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700多个, 认证农产品总数达到10.6万个。
监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队伍、能力建设。目前全国有75%的地市、60%的县市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同比分别提高15%和10%。落实质检体系建设投资12亿元, 支持建设385个农产品质检机构, 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生猪标准化养殖成效显著, 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推进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举措。2007年以来, 农业部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为抓手, 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 8年间共投入中央资金200亿元, 累计支持超过6万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实施以来, 我国生猪规模养殖迅速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
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在项目的支持和带动下, 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数量大幅增加, 规模养殖比重快速提高。2013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超过25.5万个, 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40.8%, 比2007年提高19个百分点。生猪规模养殖场抵抗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成为稳定猪肉市场供给的中坚力量, 2013年全国猪肉产量5493万吨, 比2007年增长28%, 年均增长3%。
8.农产品质量安全倡议书、 篇八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用合格产品和优质服务回报社会,增强消费者信心,让人民群众放心。
二、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广,严格执行国家农产品安全标准和行业标准,履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理责任。
三、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管理,决不使用禁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要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健全管理档案,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五、认真落实农产品包装标识法律规定,坚决杜绝伪造、冒用、逾期使用及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自觉服从政府监督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维护企业品牌和行业形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农产品安全的神圣责任,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为构建和谐消费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部)
9.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篇九
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安排和部署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
一、突出重点,狠抓环节,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商品率在全省粮食主产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四点工作:一要在控制面源污染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依法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田间档案记录制度,重点做好对禁用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二要在保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目前,由于我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低、检验检测手段落后、质量认证认可体系尚不健全。因此,进一步建立完善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构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定点屠宰场以及农贸市场速检机构建设,严格制度,切实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关口。三要在做大产业品牌上下功夫。无公害、绿色和
度,严厉查处在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商业欺诈和虚假宣传。二要强化农资质量检查。在备春耕生产阶段,农业执法部门要全面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的监督检查,扩大农资产品的抽样检测范围,提高农资产品质量预警和防范能力。继续深入开展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整治工作,对已公告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高毒、高残留等禁用药物,要继续加大清缴和查处力度,严防流入农业生产领域。防止出现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质量问题而导致农业生产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现象;防止出现农资质量问题导致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三要强化大要案查处力度。对农民投诉举报案件,要集中力量、逐一排查,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对于农民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要及时成立专案组,限期查办,一查到底。必要时,农业执法部门要主动联合工商、质检、公安等共同调查处理,彻底捣毁制假售假窝点,依法严惩违法违规犯罪分子。四要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企业、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切实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分类指导、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索票索证、进销台帐等制度,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抓出实效 春耕生产在即,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对
业法律法规和高效农业种植模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0.当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篇十
近些年,耳边总是充斥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昨天菜用避孕药催长,今天猪病了,明天牛奶变质了。这一些列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努力思考我们的下一餐还能吃什么。无论下一餐选择什么,我们总是很容易将其与不安全因素相联系。然而,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之父马斯洛把衣食住行归类于第一层次的需求,是其他需求产生的基础。由此可见,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中最严峻的一个了。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1、从整体上看,农产品数量稳步增长,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利用在农产品生产上来,农产品生产者素质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及其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农产品质量都加以重视,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措施。因此在一系列有利条件下,农产品整体数量逐年稳步增加。
2、从局部上看,不同农产品安全问题发生率增加,并且安全问题影响颇大。虽然从整体上看,农产品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局部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近些年来,不同农产品安全问题都层出不穷。然而蔬菜水果农药过量已经成为了一件平常事了。万余头死猪漂在江中,大批量猪都是用瘦肉精饲养的等等事件,才值得我们瞠目结舌。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可想而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已经危及到我们生活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1、从生产者方面看
(1)、生产者安全意识低,法律意识不强。
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年纪都在40岁左右,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不了解生产农产品应该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2)、个别生产者只顾眼前利益,违规使用高毒农药,加入食品添加剂。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生产者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和短期的经济效益,以牺牲农产品的质量为代价。采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安全农药虽然能够保护环境,但是成本过高。同样道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化学添加剂以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为了使蔬菜、水果早上市而是用催生素和激素;水果成熟时是用胀大剂、甜蜜素、色素;在水产品养殖中滥用孔雀石绿;生猪养殖中使用瘦肉精。正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生产者使用高毒农药,添加劣质食品添加剂。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使消费者顾虑重重,缺乏安全感。
2、从外部环境来看
(1)、造假活动猖獗
不法流动药贩子活动猖獗,尤其是在边缘的山区,不法药贩子甚至有制造劣农资的专门仓库,利用监管覆盖面大、监管人员少的特点,向一些农户售卖劣质农资,游移于田间地头,与农资监管部门打“游击”战术,直接给农产品质量带来风险隐患。
(2)、农业执法力量薄弱,综合执法水平低
在很多地方,执法部门都是各自监管,并没有共同参与打击制假贩假。除此之外由于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由于只能分工有区别、交叉,做不到有效衔接,往往出现监管空白和盲区。农业监管部门是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维护的代理人,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所有外部条件当中最为重要的。监管部门不仅要监管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好农产品质量关,还应该向农产品生产者普及有关质量安全的相关条例和法律知识,提高生产者的法律意识,更要严加打击造假贩假分子,从源头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下面部分具体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1、监管法律不完善
虽然我国监管法律已经逐渐完善,但是与美国、欧盟以及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仍与之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农产品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质监部门依据的是产品质量安全法,卫生部门依据的是食品安全法,工商部门依据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令相关部门无所适从。现有法律法规的效力不够,特别在惩罚机制上,不能全面深入地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实施及时有效的惩罚和规制。
2、监管执行力弱,各部门监管懈怠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政府领导、协调的责任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分工不
够明确具体,监管环节和责任难以分清,多头监管和监管缺位的现象同时存在。这使得许多部门推卸责任,消极怠工。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有问题产品召回、退市、追溯等制度,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投入品管理、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和农产品生产经营等规定也不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行政处罚力度不够,难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四、对策及建议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监管的前提,要做要执法必严就必须有法可依。做好原有法律的相互衔接,填补法律间的空白,给监管部门提供标准。
2、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农产品质量标准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关系到我国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政府向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
3、明确职能分工,提高监管效率
在部门分工上,加强沟通与合作,按照职能界定积极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防止出现监管真空。严格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工作措施,健全责任制度。
4、加大采用信息系统监管力度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管不仅能够保证监管信息记录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在问题才发生的时就对问题进行监控采取相关措施控制问题的蔓延和扩张。并且可以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减少灰色信息的存在。
五、启示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民生问题之一。在我看来,彻底改善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对农产品生产者、农药生产者、农产品加工者等直接与农产品接触的人,应该加强对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让其了解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1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企业;国有农场;安全生产;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4.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8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我国各地农场在最近几年纷纷提高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总结出了与自身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当地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农场的安全生产质量直接决定了粮食等农产品的安全性,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受限于农场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各种原因,使得农场安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个别农场生产者仍存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体系,对农机安全的管理也存在很多缺陷,为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还有部分农场生产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削减了很多必要的成本投入,大量使用高残留、高毒素的速效农药(膨大剂、催熟剂等铺助产品)。为了尽早销售,在施药后还没过间隔期就仓促上市,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对于大部分国有农场而言,虽然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其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时往往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另外,由于农场现在管理的双重性(企业承担许多的社会职能如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医疗等),无任何行政执法权力和财政资金。很多国有农场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缺失或者更新换代较慢,安全生产和安全检测技术都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要求。农产品监督体制尚不健全,对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检测不严格,使得很多未达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
2 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对于国有农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工作的落实情况,还取决于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场安全管理质量。为此,国有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深化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引起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使农场领导班子真正领会和贯彻农垦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安全生产精神,严格遵循农垦总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责任。
2.2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从源头预防和避免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有农场必须要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安全责任书来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农场的安全生产。农场要做好农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农机操作手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认真落实年检审查工作,对于不合要求的农机,要勒令生产者及时调整,消除农机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外籍作业拖拉机,要落实好登记、造册工作,实现日常监督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减少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农场要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可以通过与公安、安检等部门配合执法来加强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和自身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2.3 加强与各部门协作配合
建立完善的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仅要靠农场内部的重视和努力,还需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监督部门、土管部门、司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共监、共管、共治的管理体系。这种综合而全面的管理体系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巨大推力,对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国有农场可以得到更多财政、设备上的支持,能够有效解决国有农场无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或者更新较慢、技术落后的问题,从源头避免和减少了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帮助农场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2.4 加强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为了消除日常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整治工作,从广、实、细三方面落实好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其中,“广”是指安全监督的氛围要广,做好农机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确保农场安全监督没有出现遗漏,全方位消除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实”是指在安全整治中,要真实的记录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认真的梳理总结,并如实的建档记录,然后再逐依要求整顿。“细”则是指农场根据日常安全整治情况和相关整治方案的要求,对各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将各项工作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便于日后的验收和追查。
2.5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质量,农场要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完善农产品及粮食安全监督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农场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使生产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农场要积极引入和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普及有机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安全生产知识,引导生产者以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者整体安全意识和生产能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对农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以确保所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安全生产都是其立足和发展的保证。必须直面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机安全、设备更新、日常整治、产品监控几方面入手,推动农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12.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建议 篇十二
1 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从咸阳市各县 (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成立情况来看, 除市站外, 13个县 (市) 已经有12个县 (市) 经市编办批复成立专门的检验检测站, 但是, 还有1个区由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至今没有成立专门的监测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 导致农产品监管范围覆盖不全, 出现漏洞, 上热下冷, 很多地方监管工作流于形式等现象。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就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来看, 已成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县 (市) , 有的还没有农残检测实验室, 许多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交易批发市场也没有配置专门农残检测室, 有的有检测室, 却没有配备检测仪器;有监测仪器的, 却没有专门检测技术人员, 总之, 基层检测处于真空状态, 运行情况很不理想, 对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状况难以把握, 很大程度上, 制约着市场准入、例行监测、监督抽检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实施。
1.3 市场内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2008年至今,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已有7个年头。按照《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 市场准入必须遵守查验登记, 索证验证, 质量抽检, 结果公示, 质量承诺, 不合格商品的清退等制度, 制度的建立切合实际, 但是具体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有的地方例行了市场抽检, 但是记录备案不详尽, 影响追溯管理工作;有地方例行了检测, 但检测时间太长, 公示拖很久, 甚至同样的产品连续抽检好几次, 同样的结果仅改改时间而已。而这些问题的出现, 与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市场准入认识不到位, 有着很大的关系。
2 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对策
2.1 多渠道加强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 利用网络媒体、报纸、广播等,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宣传到位, 切实做到领导知道、群众明白、朋友懂得的宣传效果。同时, 建议在农忙时节, 选派优秀的农技干部驻村, 指导农户安全生产, 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2 完善监测监管体系
监测监管体系的完善, 实现由县向村的延伸, 逐步成立乡镇质量安全监管站, 2012年12月我县给16个乡镇分别成立了农产品在质量安全监管站, 核定人员编制4名, 所需编制分别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和社会服务所编制中调剂解决, 全县共配编制65名, 现已经全部到位, 主要职责承担辖区内农产品生产、运输、贮藏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 做好辖区内农产品安全隐患排查, 信息报送, 协助执法和宣传工作。不断完善监测监管体系。随着体系的完善, 各级工作点的责任需落实到位, 真真正正做到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有经费”的目标。
2.3 健全风险应急处理
风险应急处理能力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反应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由此,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各级政府必须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效率, 我们对全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一对一”监管制度, 并制作了“一对一”监管牌, 监管制度建立从生产、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农业标准化操作和销售的每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为了及时了解我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我们坚持日常监管和重点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检测工作, 每月对对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进行3~4次监督抽检, 检测范围覆盖了辖区内蔬菜, 水果, 畜产品, 保证上市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不断地体系完善, 将可能存在的问题应急备案, 层层落实预案, 责任强化到单位及个人, 规范现存的应急程序。同时, 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建设, 保障基本的应急条件, 完善快速预警机制, 确保全市上下信息通畅、联防联控, 形成以市区为中心, 辐射周边县 (乡镇) 的应急处置网络, 增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预控能力。
2.4 完善市场制度体系
不断规范推行市场“五统一”管理模式, 即:统一入市验证, 备案, 统一无证抽检登记, 统一规范市场交易结算凭证.统一签发查验合格证。统一签发抽检合格证, 严把农产品入市关口。在产地推行“七统一”管理模式, 即: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统一投入品进货把关, 统一查验生产记录, 统一产地准出抽检, 统一产品包装标识, 统一签发产地证明, 统一出具质量安全有效证件, 确保认证产地售出的产品质量都是优质安全的。为质量安全追溯提供可靠依据。不断健全市县两级日常抽检、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制度, 做到真实、透明, 不弄虚作假。
2.5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的步伐
全市四大主导产业—“粮市”、“果市”、“畜市”、“菜市”, 在今后发展中必须要确立相应的安全标准要求, 最好将国际标准技术要点, 规范到农户可操作的实际教程中, 将安全标准化落实到实处。建议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 要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与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 将责任层层落到实处;不断强化证后监管和规范购标用标, 全面提升“三品一标”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陈轩康 (翻译) .欧盟食品安全局与总统的食品安全倡议[J].粮食问题研究, 2013, (1) :42-50.
[2]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铁和儿童认知发育之间关系的健康声明”[J].中国食品学报, 2009, (6) :26.
13.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1 篇十三
为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消除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隐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镇人民政府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签订本责任状。
一、安全目标
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在农产品生产中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严格农业投入品安全间隔期制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级部门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
二、安全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有效落实生产经营第一责任制度人, 生产经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4、全面规范农产品生产,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严格农业投入品安全间隔期制度,消除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隐患。
5、依法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妥善保管;档案记录应全面、真实,不得弄虚作假、瞒报谎报。
6、积极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的监督与管理,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级部门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责任追究
对没有履行上述义务而造成农产品质量 安全事故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将严格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本责任状一式三份,镇级人民政府一份、农产品生产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一份,县农业局一份存档;责任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镇级人民政府(盖章)
负责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盖章)
主要负责人:
14.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标语 篇十四
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4、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5、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你和我。
6、消费绿色食品,体现健康人生。
7、全面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增强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
8、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
9、依法行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
12、齐心协力抓农产品质量,真心实意保消费者健康。
1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4、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5、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6、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
17、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18、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19、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源。
20、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21、以人为本,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22、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23、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名牌农产品。
24、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25、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6、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7、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满足消费者优质安全需求。
28、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29、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0、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促进”三农”发展。
31、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32、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3、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一律不得采收上市。
34、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35、关爱生命,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36、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37、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38、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保障生产者合法利益。
39、实行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者安全。
40、食用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
41、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
42、农业发展路千条,质量安全第一条。
4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4、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45、建立放心菜专销区,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6、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杜绝超标蔬菜入市。
47、放心食品,从源头抓起。
48、坚决打击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行为。
49、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50、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5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
5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53、加大监管力度生产合格农产品。
5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55、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创争国家农产品安全县。
56、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5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58、人人参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59、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60、加强农业执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61、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
6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63、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6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1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 篇十五
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1 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组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决策依据、互利的供方关系。这8项原则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职责是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服务。检验报告就是实验室的产品,其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性。质量管理的绝大部分工作就是围绕满足客户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而展开的。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验室是由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和人员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组成的有机体。要对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其前提是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进而开展质量管理工作[1,2]。但不要误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质量管理文件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4个层次,通常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记录表格、结果报告等内容编入体系文件,对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和技术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1)学习相关标准、规范、文件;(2)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3)管理体系的策划;(4)确定职责和权限;(5)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布和实施;(7)组织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8)质量管理体系运行;(9)内部审核;(10)管理评审。
2 质量管理中应抓住的重点环节
质量管理目前已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对质量管理的过程和方法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建设,依照《实验室资质评审认可准则》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有关规定开展具体工作。
2.1 质量管理的起点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起点是在实验室建设立项和筹备阶段开始的,绝不能拖到建成投入使用的阶段,或者通过某种认证以后才开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没有终点,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实验室建设立项和筹备阶段,应考虑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地理位置与实验用房条件、关键岗位人选等。因为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和方向关系到建成后能否满足社会需求;选址和房屋条件关系到是否便于实验环境条件的控制;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主管的质量管理知识与能力关系到质量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
实验室应建在相对安静的地方,且一定范围内没有居民,以防止相互干扰和影响。例如,有的实验室没有资金新建实验用房,就利用原有房屋改建而建在临街闹市区,或与居住楼混在一起,造成外界粉尘、振动、噪音等影响检测工作。同时,实验室的“三废”也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的实验室面积不足、结构不合理,导致实验室功能分区和布局不合理,操作不便,易交叉污染。实验室也很难通过再整改来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必须加以克服。
2.2 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由组织根据自身的目的制定,应包括组织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特别是行为的诚信和数据的准确性在质量方针中一定要有体现。基层新建农产品检测室,应将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作为基本的质量目标[3]。认证是第三方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承认,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最好途径,也是对外质量保证的最有效手段。
2.3 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对实验室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必须持续进行。实验室应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经费,进行培训和考核。有的领导认为教育培训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是一种浪费。作为领导应认识到每项质量活动都要投入成本,而教育培训则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
2.3.1 教育培训的方式。
实验室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采用自学、内部交流、外出学习、请专家进门培训等方式[4]。
2.3.2 教育培训内容。
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知识培训、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检测技能等。质量意识的提高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质量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质量概念,质量法律法规,质量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意义与作用,质量责任等。质量知识是质量管理培训的主体。不同层次人员的质量知识要求也不同。对领导层的培训应以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理念、决策方法等为主,对管理人员应以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对检测人员应以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的知识为主。
学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的保证。要组织实验室各个岗位人员认真学习各层次的体系文件,明白自己应做什么、怎么做、对做了的工作如何记录和反映,使每个人的工作都在体系文件的指导下规范运行,所有工作过程都处在管理体系的控制下,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技术和仪器水平都在不断改良。作为基层新建实验室,检测人员多是从其他部门抽调,几乎没有从事检测分析工作的经历,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更应该加强检测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并不断更新和补充,以保证实验室持续发展。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领导层也需了解熟悉检测技术。
2.4 组织文化
实验室应建立以诚信、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文化。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公正性,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了许多方法,如客户信息对检测人员保密、质量监督员制度、有证标准物质分析等。如没有诚信,任何措施都是有漏洞、有机可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检测分析工作实际上是一项良心工作,是否完全按操作规程操作,检测结果是否完全符合相关质量控制要求,只有检测人员自己知道。因为监督人员不可能寸步不离,每项分析也不可能都进行重复检验。只有将诚信变为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自觉地执行操作规程,数据的客观性、公正性才会得到保障。
团结协作精神是衡量一个实验室活力和凝聚力的标准。基层实验室人员数量少,岗位兼职多,工作交叉多,同时检测分析工作的难易程度、检测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很难精确量化,工作安排也不可能绝对平均,这就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做到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完成检测任务。另外,检测分析是一项比较单调、枯燥、重复的工作,要求检测人员乐于奉献,组织负责人应努力营造一个全员积极参与实现工作目标的良好氛围,做到团结协作、严谨、高效。
2.5 仪器配置
现代分析技术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依赖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基层新建实验室的许多仪器都没有使用经历,更没有使用经验。采购设备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顾实际需要,只注重仪器功能,也有人认为进口设备的性能一定比国产设备优良,仪器选型多是听信经销商吹嘘,盲目购置。在仪器数量类型配置上,贪多求全,造成一些设备闲置浪费。
事实上,采购仪器设备前,首先要弄清实验室的需要。根据需要,确定选用仪器的技术性能,使其计量特性如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率等适当满足预定的要求,既要够用,又不过高。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的经济性能。仪器设备成本包括购买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因此,应选用易于安装、容易维修、校准简单、互换性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设备。基层实验室的运行经费少,尤其要重视仪器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4]。
2.6 记录管理
记录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记录可起到证明、再现、免责的作用,记录管理是新建实验室最常见的薄弱环节。新建实验室的许多人员由于以前没有涉及此类工作,没有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容易造成记录缺失、不及时和不真实等情况。因此,实验室应建立记录管理程序和制度,编制适合实验室发展、科学实用的记录表格,使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个要素、过程和活动的运行状态与结果都能得到真实、准确的反映。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记录管理的宣传培训,使每个员工实事求是地填写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清晰地反映整个检测过程,做到做有痕、追有踪、查有据。
3 结语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要想持续长久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卫士,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根据检测市场的发展需求,更新和添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加强检测人员新技术、新方法培训,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以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摘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和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抓住质量管理的起点、质量方针和目标、教育培训、组织文化、仪器配置、记录管理等重点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2]王奇,李建松.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163-165.
[3]王晓峰.安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358-359.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推荐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议07-04
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10-19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变化10-27
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见10-03
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12-09
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09-27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10-08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探讨论文07-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07-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