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7篇)
1.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 篇一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就我国就业总体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就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我国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建议
一、就业的整体情况 1.我国就业整体情况 供大于求的劳动力现实。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我国劳动力不断增长,一直处于供给的高峰时期。
就业压力集中的社会现实。当代社会中,高校扩招政策实施的同时,国家还开始了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革,几千万的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加上大量涌入城市中的农民工也需要就业。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三重就业共同出现,使得我国的就业压力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三者上,从而使我国就业难的严峻问题更加突出。
2.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给,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严重。在当今时代,受职业报酬、环境、职位高低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宁愿不工作。在问卷调查中,有 68.25%的大学生在大三以前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择业问题,但从落实单位的情况看,至毕业前夕,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仅占总数的39.9%,有意向正在联系和尚无意向单位的毕业生分别占31.61%和28.49%,尚不容乐观。因此,总体情况是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1.国际社会等的影响因素
国际格局不断变化的影响。2008年间起国际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使国际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我国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雪上加霜。总体上讲,一些重大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际上各国之间关系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从而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政府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除了大学生外,还有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劳动力,造成了政府的关注力度下降。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的就业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善,远不如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
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对应应聘者的基本要求是有工作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毕业生的积极性;一些企业还盲目地追求高学历,甚至有一些小企业,除了四六级英语的要求外,还得是硕士学位。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企业数量不断缩减,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而在去年,民营企业吸纳的大学毕业生仅有34.2%。
高等学校的影响。高校不断扩招,使每年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应届失业毕业生不断累积。据统计,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令我国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外,由于学生数目的不断增加,管理难度增加,同时,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训,令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质量稍微下滑。
2.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
观念的影响。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在择业时出现重 实惠轻理想、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一些毕业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 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认为工资高、职位高够体面,对于一些基础的工作岗位没有一些兴趣。一些毕业生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这就使得大学生之身的就业范围大大缩小。同时,伴随国家的西部政策的实施,一些大学生由于缺少奋斗意识,情愿失业,也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工作。
家庭的影响。一些毕业生家庭中的父母出于好意,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而一般对孩子的首要职业选择是公务员。家庭的过高期待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客观影响因素。
总体上讲,毕业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困难职称论文是为了晋升职称而撰写的论文,就其本质而言,依旧是论文,所以需要具备一般论文的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其他的内容,论文援助杨老师q 1760405151。重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体制的不完善,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企业萎缩明显、不断裁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功利意识,家庭的过高期待,企业需求脱节等等都是影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本文就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1.加大政府规范力度
国家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解决当今社会劳动力过剩、企业找不到工作人员等问题,争取早日与欧美国家看齐。总得来说,政府应当推行保障社会化、统一全 社会基本社会保险的标准,建立与劳动者工作所在单位、地区以及劳动者身份无关的养老、医疗、事业等个人帐户制度,从根本上彻底打破统一劳动力市场所必须跨越的“社会保障壁垒”,为大学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政府应该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工作。
2.企业鼓励就业
企业应当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针对一些企业,在招收工作者的时候,往往是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优先,这对大学毕业生很不公平所以企业不应当以是否具有经验作为招聘前提。同时,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于业务也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所以对于新招的大学生,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3.高校提高培养质量
在当代,各高校进行改革,不断扩招,造成应届毕业生不断增加的同时,毕业生的总体素质,综合能力有所下降。为解决这一现象,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本校的招收制度,不能为增加学校利润,盲目招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坚决放弃,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走好第一部。其次,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有高素质的师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学校不能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更高地融入社会。
4.学生应当完善自身
首先,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应该深入了解自身。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来思考。其次,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就要摈弃功利意识,物质意识等。同时,即使国家鼓励创业,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奋斗精神而选择就业或者是事业。所以大学生应该勇于自主创业。做到先就业在择业。另外,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责任意识等。大学生只有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才不会被淘汰。最后,学生家庭应该支持学生的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家庭应该支持他们的选择,做学生的强力后盾。
2.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 篇二
关键词:经济低迷,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
1引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的情况下,不可能独善其身。长期以来,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于1999年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大学生招生数量,致使毕业生逐年增多,已使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然而,2008年9月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本就不尽如人意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艰难。为缓解就业压力,党的 “十七大”提出 “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政府和高校也积极迎合当今形势,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培养力度、 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外界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过程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本文意在从就业和创业的互动关系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途径。
2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2.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大学毕业生达74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2万人,就业之难可想而知。且数据显示,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学生就业率,出现了学历与就业率的反向发展现象。这是因为在 “中国制造”这一背景下,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 对于技术型人才和高级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大学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构架并没有与之相对应,产生了结构性就业矛盾[1]。简而言之,当前的就业现状为人多、岗位少,且人岗不匹配。
2. 2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自2007年,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使得创业率逐年攀升,但与发达国家相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自主创业率为2. 9% ,其中应届本科生创业率为2. 0% ,高职、专科毕业生创业率为3. 8% ,远高于本科毕业生的创业比例[2]。对大学生起直接影响的高校也采取相应措施,如部分高校开始创建了 “创业学院”,开设创业课程。 但是,或许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建创业学院的举措有些用力过猛[3]。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资金来源有限,加之创业实践能力缺乏、稳定保守的创业意识、外界对创业行动的支持不足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创业情形不容乐观。所以,简而言之,当前的创业现状为创业率低、成功率低、创业支持率低,且能力意识不足、手段不宜。
2. 3就业、创业关系的转换
以2007年为界,2007年之前,我国主张就业,而在2007年以后,我国提出全民创业,提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思想,并以大学生为主要的创业对象,提出大学生创业促发展的理念。
但由于外界的干扰和分化,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有学者认为,创业是一种力量,可以从源头解决就业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就业领域包含创业,在当前阶段,创业仅能对就业起到缓解和促进作用,而不能完全被激发并解决就业问题。因此,现阶段,我国仍应该坚持就业为主,创业为辅的思想,双向互动促进发展[4]。
3就业、创业互动性路径思考
3. 1就业为主的策略
3. 1. 1政府的宏观调控
首先,政府应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适当扩大内需,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相关的就业岗位与渠道。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更快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其次,大学生创业应有国家的立法保障,保证有法可依。最后,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于就业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资金应投放于经济各个领域, 促进经济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严格的进行监督控制,防止财政资金乱用。
3. 1. 2用人单位的全面配合
定向培养、校企合作的方式是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使用人单位和高校双方互利共赢。一方面, 大学生可通过实习适应公司需要,最后更快地融入公司。另一方面,学校在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时,有的放矢,一定程度上避免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根据岗位说明书,合理制定选人标准,避免就业歧视。
3. 1. 3高校优中创新
首先,学校的培养内容应实时联系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迎合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规划招生数量,适当调整学生培养方向、设定专业类别,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相应人才,避免盲目性。其次,各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贯彻大学生活全过程,并全员参加,发挥老师在就业中的指导作用,从就业心理指导到就业实战技巧,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全程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3.1.4大学生自我培养
首先,全面认识自我是就业择业的前提,毕业生应接受客观事实,准确寻求职业定位,根据现实资源调整就业预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基于当前形势,学生应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尽量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的发生。其次,缺乏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所以,从学生自身角度,应利用好假期的时间,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掌握社会技能,丰富社会阅历,为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对接打下基础。最后,大学生应大胆创业,走“毕业—就业—创业”路线,即曲线创业。通过曲线创业,可以使学生在先期就业过程中积累经验、知识以及资金,提高创业热情,了解行情和创业趋势,提高创业成活率。
3.2创业为辅的策略
3.2.1优化创业环境
宏观的创业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政策环境,教育环境和资金环境三个方面。从社会经济、政策环境上看,应当继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增长。从教育环境上看,应完善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选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培养学生创业思维与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创业。从资金环境看,应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相关政策加以改革,特别是小额贷款,还可建立大学生创业贷款专项,从资金上保证大学生创业想法的实施。
3.2.2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创业的主体仍是大学生本身,从自身角度看,创业率低,在于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成活率低,在于创业知识不足。简而言之,即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除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外,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捕捉市场动向、收集信息并选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可尝试小投资开始,积累创业经验。这些途径和方法都是提高创业素质的必经之路。
3.3就业创业双向互动机制
就业、创业双向动力机制,是一个动态协调的过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在缓解和解决就业难题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深化推进创业驱动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对于缓解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在创业驱动比较薄弱的阶段,我们应更多地依靠就业,发掘创业市场,就业反哺创业;另一方面,在创业驱动作用显著时,应加强创业对就业的缓解和驱动作用,保持就业、创业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游磊,孙荣华.经济下行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性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5,30(5).
[2]宋洁,潘清.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科技创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理,2009(5):122-125.
[3]李宁.经济下行趋势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9):123.
3.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粗浅看法 篇三
现在全国各地的招聘工作也已接近尾声,站在一个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角度看,我以为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就业形势的严峻及其所产生的原因
回望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一个百废待兴、人才严重匮乏的历史时期。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整整耽误一代人,尽管当时的经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但无论是机关厂矿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渴求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因而当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不仅一毕业便能分配工作,高高兴兴的走上工作岗位,经济上还有“知识分子补贴”之类的照顾。
进入9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开启就业多变的时代”。旧人事体制的局限早已被打破,“统招统分”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有了“双向选择”的自主选择,既可遵照国家的分配,到所分配的单位去报到上班,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于是就有了诸如 “跳槽”、“托福”之类关于就业的词汇。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使“下海”、“打工”、“闯世界”、“孔雀东南飞”等成为众人皆知的关于就业的称谓。可喜的是这个时期的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外企服务公司,将就业市场和职业分工极大地丰富化了,应该说这个时期大学生的供需关系,总体还是比较平衡的。
到了21世纪,更多的新政策的出台和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得各式各样的机遇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为了解决上大学难的问题,近年来不断扩大大学的招生数量,极大满足了民众上大学的需求。无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与大学扩招结伴而来的,却是这样一组始料不及,让人的扼腕数据: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34万。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01年增长了近两倍。而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据有关单位的调查统计:2006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0%;累计到2007年就将有660万大学生需要找工作,但平均每年市场所提供的职位中,有意要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总共也就只能给大学生提供将近三百万的职位。
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僧多斋少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社会上也就出现了例如“南漂”、“北漂”、“海带(待)”、“蚁族”、“啃老族”等诸多针对“80后”的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不同生活状态的新名词。由于许许多多“80后”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仍未“断奶”,社会学家就将有谋生能力却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依旧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除以上例证中的“啃老族”外,还有许多毕业后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毕业生和待业青年,他们号称“蚁族”。因为他们是犹如蚂蚁般的“弱小”,最易受人忽视,只散见于作家的笔下和记者的时评的一个庞大群体。据有关单位的调查数据:目前,“蚁族”这个群体在全国已有上百万规模。毋庸讳言,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则是“蚁族”主要的催生剂和培养基。
再就是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均衡,部分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的用工制度不合理,企事业用工存在的性别歧视及生源的地域歧视,市场对白领需求的严重不足和08年后,因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使部分属于高端市场“海归”,纷纷杀回国内冲击原本竞争就异常激烈的国内市场等因素,都是造成部分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毕业即失业”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自身也存在弊端
任何社会发展中所必然存在的阻碍因素,虽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但极少数大学毕业生的眼高手低,也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诸多因素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所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调整的更多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在跻身为“蚁族”或“啃老族”的当代大学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想在大城市就业观念。他们中也普遍存在自身能力素质下降,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还有依赖性强,创造力弱,自身定位偏颇,理念模糊,求职途径不准等错误的就业观念和行为。比如许多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优先考虑的是外企高额的经济收入,或是到有保障的单位,即吃财政饭的国家机关去端所谓的“铁饭碗”。其实国家正在试行聘任制,对不称职的人员予以解聘,将来所有的单位都将采用聘任制,谁有能力谁上岗,过去众人羡慕的“铁饭碗”,也不再是高枕无忧的工作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国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在统筹解决的同时,还需要大学毕业生们自己端正就业态度,只要经过自己与时俱进的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冲刺,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现代社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并得到应有的回馈。
三、几点对策及自身建议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既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之间的配合和改革,更要求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政府:政府应实施稳定就业的一揽子政策;突出重点,继续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统筹做好农民工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注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做好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比如可让部分优秀毕业生加入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二)社会:加强就业宣传,彻底破除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的封建思想,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高校:就业率已成为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高校应继续深化改革,专业设置和教程结构应与国家建设、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扩大市场需求量高的专业,对质量不优、设置不合理的专业减少甚至停止招生。各个专业教程中增设“创业指导”课,加强对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优化毕业生素质。还可以像武汉大学那样建立“创业基金”,准许有能力的大学生休学创业等,为大学生就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四)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善为伯乐,摒弃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等,鼓励人人作贡献。确定合理招聘程序,并按程序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择优录取,使人人竞争相互成才。
四、大学生自身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具有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的品格。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可能事事顺畅,若计较职业岗位是否理想极易错失很多起步的机会。
(二)注重身体素质: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疏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需知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是需要体力和耐力的,没有健康的体魄,个人能力再强,也会被后来的强者追上,搁浅在竞争失利后的沙滩上。
(三)加强实践,正确定位:正确求职定位,把握就业机会,借助各种渠道主动大胆把自己推销出去。择业时应当面对现实,关注市场的更新状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甚至自主创业的机会。而不应过度关注工资水平及工作地域。可以骑在马上找马,先就业后择业,在工作过程中增加经验提升自我价值,并在择业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了解自身需求,通过工作过程来增加经验、提升自我价值。以此作为找到理想工作的奠基石。
4.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 篇四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除了选择就业、公务员、考研作为发展方向之外,更多的大学生投身进入大学生创业的大军当中,不少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促使更多的学生踊跃尝试。本学期学习参与了创业技能与实训的课程教学,使我们作为准毕业生感受到了创业的魅力,也明确体会到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通过查取相关资料,我了解许多对大学生创业的先进观点。下面是我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一些看法。
二、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三、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不强
首先是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阶段,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普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比较认同,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不认同。再者,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成功的几率较小。目前来讲现行的教育模式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二)大学生创业的素质能力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学校对创业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的能力素质出现不足。
(三)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创业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对创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首先是扶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分别就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其次是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缺乏创业的氛围,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还不够,缺乏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业、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一)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 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 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 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二)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能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做一些兼职,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三)要充分熟悉政策。
对大学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四)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 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成功率的对策途径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创业就成为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为促进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有关机构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的掌握对于创业动机的形成和创业的成功而创业教育作为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创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努力方向应为:
(一)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
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二)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真正得以提高。
(三)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 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
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 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5.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 篇五
(二)2008-12-11 16:57
四、大学生应该顺应潮流,积极创业和就业
大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需要做的就是“创就(一番)事业”,“创就事业”这四个字无论从字面还是从字的内涵,都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趋向,“创”是创业,“就”是就业,“事”是事业。“业”是“职业”。这就是说,创业与就业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实质性的区别,换一句话说就是:创中有就,就中有创。二者的关系用“职业”、“事业”两个参照物加以分析:
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的《新华词典》
创业:开创事业。
就业:参加工作;有了职业。
事业: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的活动。
职业: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近日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显示,北京大学生就业2/3起薪低于2000;重庆一酒楼服务员半数是大学生,月薪约700元;湖南大学生月薪预期底线低至八百元,不如农民工。这些痛心的数字呈现了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在这样的形势下,你是愿意自己给自己饭碗,还是等着别人给你饭碗?你就业是为了什么,你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还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工作?
有句格言说的好,定位决定地位。你想成为什么,你就是什么!
在当前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创业等于就业,而且创业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创业意味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让你懂得对每个人都有所交代、对每个家庭有所交代、对社会有所交代。
那么会有学生问,我也想创业,但是我没有本钱,也没有创业的经验,怎么办?
这又回到了我们的问题本身,我们需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潮流。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出现,使得创业的风险加大,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没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创业很难成功。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蓬勃发展,利用网络来创业,只需简单的设备,付出一定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创业技巧,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上事业,成就自己的创业梦想。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创业方式。网络创业不同于传统创业,无需白手起家,而是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目前网络创业主要有两种形式:网上开店,在网上注册成立网络商店:网上加盟,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门店的形式经营,利用母体网站的货源和销售渠道。
创业优势: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特别适合初涉商海的创业者。像易趣、阿里巴巴、淘宝等知名商务网站,有较完善的交易系统、交易规则、支付方式和成熟的客户群,每年还会投入大量的宣传费用。加盟这些网站,创业者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网上创业受到政府的重视,给予诸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例如,上海现已在普陀、静安两区建立了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服务。
特别提醒:对初次尝试网上创业者来说,事先要进行多方调研,选择既适合自己产品特点又具较高访问量的电子商务平台。一般来说,网上加盟的方式更为适合,能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开业,边熟悉游戏规则,边依托成熟的电子商务平
台发展壮大。
当下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无论是企业、组织或个人,都要有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找准经济发展的脉搏,实现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五、淘宝网的优势
这里我以淘宝网为例,给大家谈一谈在淘宝网上开店的优势。
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淘宝网目前拥有约8000万注册用户,占到中国网民总数的30%左右,比2007年同期的4000万增长178%,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企业。自2003年成立之后,它占据了目前中国在线零售市场约80%的市场份额。
艾瑞咨询和淘宝网联合发布的《2008上半年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淘宝网总成交额累计突破413亿人民币,接近2007年淘宝网全年成交额(433亿人民币)。同比263%的增速,远远超过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零售商。
2008年上半年国内网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逼近2007年全年的561亿。而网购人群数也达到1.2亿。这一趋势意味着一个全民网购时代的来临,标志着网购正式成为社会主流消费方式。
新消费模式的出现,必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中国网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商业群体。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创业人士快速崛起的新模式,同时也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工作技能。
目前来说,想在网络和信息服务方面有所作为的比较多,毕竟成本不大,适合学生起步。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集团公关部经理哈辰提供的数据显示,淘宝网店主中,年龄在19岁—24岁的占35.38%,其中大多数是大学生。
大学生创业从电子商务起步,最大的好处是成本低,网上开店是免费的,有不少成功店主甚至是白手起家;另一个好处是门槛低,稍有点电脑知识的人都能操作,对大学生来说基本不是问题。而且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网上创业很符合潮流。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引领者,在网络时代,应该积极进入网络,寻找合适的发展策略,找准适合自己创业的产品和项目,利用淘宝网的优势,使自己的网上创业尽快成功。
目前在淘宝网拥有自己的网上商店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他们的成功案例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引导:
大学生淘宝创业成功案例之一: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的苗苗已经在网上做了半年多生意,她说:“刚毕业的时候,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一个朋友的启发下在网上开了家服装店。这个冬天棉衣服卖得特别好,现在天气转暖了,我又进了批彩色的隐形眼镜,今年流行戴这个,肯定卖得好!”
苗苗说,在淘宝网上开店很简单,先到淘宝网注册会员,把身份证的复制件上传到网上,得到网站客户服务部的确认,三天后你的店就可以开张了。开店最重要的是小店的信誉度要高,得到顾客的好评越多,它在网上的排名就会越靠前。出于安全的考虑,顾客也多会选择在那些排名靠前的小店里买东西。
关于收入,用苗苗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把握住了时尚潮流,再赢得良好的信誉,小店的人气越来越旺,解决生活费完全不在话下,一个月下来远远比上班族挣得多。
大学生淘宝创业成功案例之二:
今年刚满23岁的郭耀华来自河南,是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0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2004下半年,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休学一年,在网上开店,创办自己的“淘宝”网店。当年11月24日,他在著名交易网站“淘宝网”上注册会员,3天后,通过实名认证,正式创办了一个名叫“海南大学大学生通讯店”的网店,从此开始了网上售机业务(通过电子网络向全国各地出售手机包括二手手机)。
时至今日,他的网店越做越大,目前已更名为“星星源特价手机总店”,并又接连开了两家网上分店,顾客遍及全国的几乎每一个省份,月营业额平均在5万元左右,网上顾客评价诚信度已达5颗星;成为海南高校同类网店中,规模最大,诚信度最高的一个学生网店。
大学生淘宝创业成功案例之三:
和许许多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今年6月马上要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小吴这段日子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是,小吴整天窝在电脑前并不是忙于制作简历,也不是不停刷新招聘消息,而是疲于应付一笔又一笔的网上生意。
“现在工作实在不好找,一开始也和大家一样不断地投简历,赶招聘会的场子,但是后来发现好一点的企业轮不上我,一般的小公司薪水又太低,只够我租个房子,连基本生活费都要精打细算。”做了两年网上掌柜的小吴一个月前刚刚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找工作,毕业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网店生意中。
用小吴的话说,自己成为网上卖家“纯属巧合”。“大二的时候在淘宝网上买了一件衣服,结果收到货发现尺码太大,于是灵机一动就把这件全新的衣服挂回网上,一个星期后卖了出去,这是我的第一笔交易。后来因为有亲戚做食品批发,所以干脆利用他的货源在网上开了个店,利用课余时间赚点生活费。”
一开始小吴做的是同学的生意,后来信誉越来越高,很多外地买家都成了小吴的常客,小吴整天忙着打包发货,一个月挣上一两千元几乎不成问题。
在作了这个重大决定后,小吴现在每天除了查找资料写论文外,就是泡在网上坐等生意上门,然后联系快递公司发货。在她的同学看来,小吴真是不走寻常路。“在我看来,经营一家网店也是工作,这是就业的一种方式,和去一般企业工作没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小吴说,现在和她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不少,有些学生已经向辅导员明确提出,不找工作了,毕业后直接创业。
六、大学生应该加入网上创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就业途径,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壁垒。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等优越性的网上创业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项选择。“网络店铺”运作模式的优势和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推进大学生网上创业不无积极的促进意义。
截至2008年一季度,淘宝网注册会员超6200万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08年一季度,淘宝网交易额突破188亿;2007年全年成交额突破433亿。
根据2007年第三方权威机构调研,淘宝网占据中国网购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C2C市场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淘宝网倡导诚信、活泼、高效的网络交易文化,坚持“宝可不淘,信不能弃。”
(金庸)
在为淘宝会员打造更安全高效的网络交易平台的同时,淘宝网也全心营造和倡导互帮互助、轻松活泼的家庭式氛围。每位在淘宝网进行交易的人,不但交易更迅速高效,而且可以交到更多朋友。
目前,淘宝网已成为广大网民网上创业和以商会友的首选。2005年10月,淘宝网宣布:在未来5年,为社会创造100万就业机会,帮助更多的网民在淘宝上就业,甚至创业。截至2007年,淘宝已经为社会提供超过20万的直接就业岗位。
淘宝网()的使命是“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
目前淘宝网已经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淘宝网宣布投入50亿元继续免费的消息极大的鼓舞了淘宝创业者的信心。目前淘宝网专门开设淘宝大学,拥有知名淘宝卖家组成的专业讲师定期为淘宝网新手卖家提供开店指导服务,对于大学生网上创业者将提供更多超值的服务。
赶快加入网上创业,加入淘宝网,你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6.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 篇六
那么,新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1 人才的供给与供求不平衡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即使是国企事业单冗余人员众多,人浮于事导致闲岗空岗,工作效率低下。但是在目前看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分开,各个单位都有减员增效的一些措施,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紧俏,所以门槛提高。而作为大学生本身,一方面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没吃过苦,上了大学更是养尊处优,没有社会经验,吃苦创业对于其中的多数来说,更是不可想象,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官本位”思想的作祟,认为进入政府好,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挣得多,不吃苦也不累,所以近年来考公务员成为了即将毕业大学生的首选出路,他们怀抱着搏一搏的思想,放弃了专业理想,放弃了就业好时期,投入了千人争一位的行列。事实上,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缩水,大学生即使是扎堆向前冲,多数来说,也是徒劳的。再者,从人才需求方面来看,传统分析展示,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因素,经济的增长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看来,我国的经济虽然逐年增长,可对于就业的拉动力却是不断下降,表现为对于社会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更是不用提就业岗位数量的增加了。由此可见我国长期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却忽视了就业率的提高,更没有创造出大量的适合大学生选择的岗位。从人才的供给方面来看,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而目前劳动力的数量还是处于成长的高峰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从全国的整体趋势看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要长期存在了,因此大学生面临的是严峻的劳动力市场。
2 我国的行业就业政策与传统就业制度不协调
从历史看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演变,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前按计划经济制定的“对口就业、统包分配”政策,第二次演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装行,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转变为“双轨制”,大学生可以按自己意愿双向选择就业,第三次是20世纪末至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确立,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就业政策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从这三次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的。再就是人才市场的层层门槛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效率。我国的经济的政策在转型和变化中面临的一系列的关系需要层层理顺,一些方面制度的不完善,使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层层阻碍,比如劳动人事、户口、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都是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渠道的影响。还有一方面因素,可能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健全,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入了一个发展不健全的市场,这也大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政治经济学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信息系统服务不健全,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门槛。
3 高等教育体制与经济市场需求不适应,从而导致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求全而雷同,缺乏足够的自主权,面对时刻变化的经济市场,高校教育,专业设置一成不变,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天大学生就业的困境。现代社会需要一技之长,需要术业有专攻的人才,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而高校教育这种大而全的教育模式严重与现代市场脱轨,一方面企业高薪聘请高级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一大批大学生面临失业窘境,部分学生不得不报名参加专修班,重新学过那些没有研修精透的科目来确保就业。但是我们这里还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大学的扩招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如果说有联系,那只能归结为教育学习与市场求的不匹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从小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固态知识的增长,许多学生读书,背书,实质上并不真正进行实践,头脑跟不上行动,凡事“嘴先到”。要想做到人才与市场匹配,就要求市场对人才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学历社会-学历-能力社会-能力。
四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毕业就要面临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要面临怎样的市场,毕业生要面临重重门槛,然而毕业生们遭遇的诸多门槛,除了我国经济发展自身看来,更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正是这些外在因素,也旁敲侧击的给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雪上加霜。
学历门槛让大学生徘徊不前,自惭形秽。据大学毕业生亲身体验描述,当他们看见银行或是金融单位的牌子时并不会上前,因为这样的单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所以他们也并不会自讨没趣。而其他看起来并不是很好地单位一样也是要求本科学历。对于专科生和中专生来说,适合他们的职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同样的一个岗位本科生或是中专生就可以胜任,而这样的岗位同样不乏研究生或是更高学历的学生前来应聘,而有几家用人单位能够舍研究生而要本科生或是更低学历的学生呢?
经验门槛是应届毕业生的致命伤,目前来看,参加招聘会或是网上求职,我们都会看到几乎每条招聘信息上都会写着要求求职者多少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刚刚走出校门,书才刚读完,何来就业经验啊?由于招聘应届毕业生成功率不高,还要付出较多的招聘成本,所以大多数用人单位宁愿高薪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也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没有经验并不代表没有能力,用人单位靠门槛选择员工,将应届毕业生拒之千里之外,让不少大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职业或是专业,为了解决生计勉强选择一份自己不喜欢不对口的职业,这样是不公平的,哪怕工资低一些,也要给应届毕业生一个机会,只有社会全员的共同努力,社会经济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就业问题也才能得到缓解和解决。
性别门槛让女大学生有口难言,据调查许多企业的负责人更愿意招聘男性,因为在工作几年后对于女性来说,大多需要结婚生子,休婚嫁、休产假、休病假等等,对于一个女性员工来说,面临的问题太多,而一些企业经营者无法忍受这种没完没了的突发事件,因为可能因为某个岗位的某段时间的间断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是也有的企业不这么认为,他们在众多应聘者中筛选出来的往往多数是女性,因为年轻的女性充满热情,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各方面都不比男性差,甚至能比平年龄的男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对于这样的收益,企业转变态度是值得的,我相信只要权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女性工作者可能会更成功,事实证明很多成功的职业女性就把家庭和工作权衡的很好,不给机会就把大学生拒之门外的行为是一种职业歧视。
证书门槛催生了大学生考证一族,一些毕业生为了自己更有竞争力而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例如最普遍的就是,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听话等级证等等,而用人单位也似乎很吃这一套,因为有些单位就明文规定新进员工要拥有这样或是那样的证书作为进入单位的基础,所以,一些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就会放弃各种实践的机会,全心全意的投身到考证的行列中。可话又说回来,高校学生到底要不要考证,考什么证,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定的,要适可而止,不要白白耗费了人力和无力。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们社会大背景之下出现的特别现象,我们不能轻易定论某种体质好或不好。从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只不过是结构的过剩问题,需要学校树立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一些列的外在因素也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就业难问题用人单位也有众多的不妥当的地方,但高校毕业生也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一味抱怨,也要从自身找原因,与其面对用人单位的门槛止步不前,不如抓紧时间弥补自身的不足,在不断地提升中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是我们社会大背景之下出现的特别现象, 毕业就要面临就业,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要面临怎样的市场, 毕业生要面临重重门槛, 然而毕业生们在就业过程中, 遭遇的诸多门槛, 更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就业难问题可能是学校或用人单位自身模式或思想上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 但高校毕业生也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 一味抱怨, 要从自身找原因, 与其面对用人单位的门槛止步不前, 不如抓紧时间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不断的提升中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就业难,高校毕业生,门槛,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2]刘勇军.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变动的非一致性理论综述及评论[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3 (11) .
7.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 篇七
一、不能简单地用计算机来代替信息技术教育
有人说信息技术就是学习计算机,的确,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从广意上讲,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理解为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当前,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则是其发展的热点。因此,计算机教育也就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受到发达国家对计算机较高应用的影响下,计算机基础知识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其弊端已有显现,不但教育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很多国家早已改变了这种做法。例如:英国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将信息技术认定为横跨各学科的主题,在各学科教学中均要用到计算机。在国家课程中描述了五方面的IT能力:①沟通信息②处理信息③模型化④测量和控制⑤应用和效果评估等,作为英国学校信息教育规划的指引;日本目前的信息教育主要为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中学阶段,期望学校将计算机应用于数学和科学课程教学中;计算机被当作画图、文书处理、数据处理、信息撷取、实验控制、以及通讯的工具;在任何教育阶段,可以提供类似计算机社团方式的课程活动给学生;在小学阶段,计算机主要作为学生学习和游戏的工具,让学生由此熟悉计算机的运作。综上看来,尽管计算机教育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但决非全部,我们应当赋予信息技术教育以广泛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决不能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来简单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只能将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工具进行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应从信息技术的高度、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学习,而不是脱离这个前提进行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老师的讲占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听占次要地位,最后就是以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但没能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乐趣,反而又增加了一门课程的负担。而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那么,信息技术到底应该如何来教学呢?
1、在信息技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家庭、学生都应该参与。计算机的操作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带给孩子的只有厌烦,如果我们一开始把互联网络纳入到计算机的操作中来,家长陪同孩子上網,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网上丰富且易吸引人的资源,那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大大提高。家长在这一环节中会起到一把双刃剑的作用,既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又可以控制孩子上一些不良网站,让孩子们往健康的方向发展,高科技的益智游戏比弹珠球更有好处。
2、要用新的教育评价模式。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它的评价方式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平时实践过程中的评价,而不是期终一次性的考试,而且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理论测试、上机考核、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电子档案袋或观察等方法进行不同方面的评价,这些方法由于侧重点不同,评价所反映的内容与操作手段也会随之不同。
3、就教学内容而言,在要求学生掌握好新课改目标的同时,应该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
网络作为终身学习的平台、跨地域交流与合作的手段,给我们带来了更广、更新、更快的知识信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扩大了我们的交往空间,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与此同时,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不良信息侵蚀着他们纯洁的心灵,“网络成瘾症”、“网恋”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后果。有研究统计,2002年我国青少年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为7%,而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已达到了10%~15%。为了抑制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家庭、学校多方联手,采取了各种积极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公共网络环境。但是学生上网手段多样,近年来,手机上网逐渐普遍,并且手机上网的网站大部分都是一些不良网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无法完全靠“管”来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平时教学要以网络德育方式为引导,引领学生在有意与无意中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与有害信息的侵蚀。
1、正面引导。以网络作为支撑平台,发布客观准确、积极向上、及时有效的正面信息,直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高尚的审美情趣。
2、反面批叛。新时期的学生处于新的社会环境中,网络的应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对待事物的态度,改变着道德评价的方法与模式。把一些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与丑恶现象公布在网络上,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批判进行教育,往往可以起到正面教育所不能达到的一些效果。
【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推荐阅读: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11-14
乡镇人民对大学生村官看法调查问卷06-29
职业声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1-12
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09-08
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09-17
老师对大学生的评语09-23
网络购物对大学生的影响10-10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意义06-18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评语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