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2024-07-30

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精选12篇)

1.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一

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省投诉站的指导下,在市农机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泰安市农机投诉站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紧紧围绕全市农机发展的中心任务,以财政补贴机具的消费维权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实干,切实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泰安市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成立于1998年5月25日,由山东省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批准,人员3人,办公室两间配有办公用桌椅、电话、计算机、照相机等。从成立市农机投诉站至今,承担着全市农机质量管理投诉工作,每年都处理一些投诉案件。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困难,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2009年为了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规范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根据省投诉站09年工作任务要求,三月份向各县(市、区)下发了《关于建立县(市、区)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的通知》,到4月底,全市6个县(市、区)建立健全了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新泰市农机局建立了新泰市消费者协会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其余县(市、区)的质量监督投诉工作,挂靠在农机修配管理站,由各县(市、区)修配管理站兼管。到目前全市共建有7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从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13人,方便了各地群众就地进行投诉,重大投诉案件或县(市、区)调解不了的案件,市站协助进行调解。

二、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工作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自身学习,履行好职责。投诉站的全体同志认真学习《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决执行保护消费者的法律法规,每个同志都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积极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出现违反法律和纪律的行为。同志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二)加强宣传和制度建设,为方便群众投诉,向社会公开了投诉电话,在办公室门口挂上了投诉站的牌子,以利于投诉人及时找到办公室。在办公室内张贴了“投诉规章制度”“受理投诉范围”“消费投诉之注意”“农机消费投诉应提供哪些证据”等宣传栏,以利于投诉者了解投诉的法规制度和投诉应提供的法律依据和注意事项。

(三)建立健全了投诉工作档案,在投诉接待受理与处理方面,设立了来人来电来函来信登记本,投诉登记表受理通知书、调解书等,处理投诉案件能做到及时、公平、合理,做到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处理投诉案件中,不管是集体投诉还是个体投诉,我站在工作中采取了热情接待、查清真相、收集证据、依法调解、双方满意的工作方法,使调解工作收到了显著地效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案件达到双方都能满意的接受调解。2009年,共接受投诉咨询30多次,受理农机质量投诉9起,其中集体投诉1起,个人投诉8起,结案9起。投诉的特点多在夏秋两季农忙季节,大多数是零部件的质量问题或农忙季节机械出现故障后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人员跟踪服务不及时。

(四)积极开展3.15消费者维权活动和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活动。每年的3月份,市农机投诉站印刷了一部份宣传单、明白纸,在市消协、市工商等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出动车辆人员,上街宣传,提高了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每两年一次的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活动,我站认真分配评选票,认真组织评选活动,并且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实行全票回收,使选票真正代表了农民的意愿。

(五)认真组织开展农机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打假活动。每年春秋两季,都认真组织开展农机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活动。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专门领导班子组织这项活动,各县(市、区)也都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安排专人分工负责,健全监管机制,实行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生产源头治理与市场规范管理相结合,狠抓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大要案查处。二是认识到位,大力搞好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做到电视里有影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假辨伪能力。三是密切配合,深入检查,由农机部门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参加,组成检查小组,对农机经销商修配网点进行全面检查。

(六)开展阳光服务热线活动。我市每年都要开展两次阳光服务热线活动。一是市局专门在市广播电视台每年组织一次阳光热线活动,大力宣传农机部门的有关法律政策,及时解答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阳光工程热线,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一些不知道投诉渠道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二是市局和各县(市、区)组织收听省办开展的阳光热线活动,及时解答处理本地区内的有关问题。

三、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1.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不足,处理投诉案件本身不收费,财政部门又没有专门拨给办公费用,开展质量调查、出发等缺乏经费。

2.基础设施不具备,处理案件,质量跟踪调查,需要一定的检测设备和交通工具,这些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

3.开展质量检查执法人员要配执法证件,要着装,不然群众就不认可,不接受。

4.县级投诉站09年刚建立,办公场所基本条件不够完善。

5.投诉管理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急需培训提高。

四、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发展对策

1.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引起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强化对农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提高农业机械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2.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各级投诉站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投诉电话、照相机、传真机、微机等相应的投诉受理设备和设施。

3.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各级投诉机构一定要配置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必要的农业机械专业知识的人员。

4.开展农机打假,质量检查活动,参加检查的人员,要有合法的身份,才能进行这项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要办理执法证,进行公务活动要着装,配有执法服装,以利于活动开展。

5.要加强对基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对产品质量多次出现投诉的生产企业和售后跟踪服务不及时的企业,加强制裁措施。

2.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二

截至2010年底,我国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52.28%,比2009年增长3.15%,整体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然而,南方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1.94%,已成为我国全面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短板。南方丘陵山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种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差异较大。因此,对南方丘陵山区进行细分,以找准农机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扶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文献对农机化区域划分的研究不少[1,2,3],但尚没有在区域内再划分的研究,对南方丘陵山区内部的差异性问题研究甚少,只是笼统地将该区域划分为一个大区或两个小区,没有对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全面了解,就无法细化问题以及因地制宜地制定扶持政策。本文拟通过对南方11省市耕地条件、种植结构和农村经济等因素的详细分析,对该区域进行再细分,以期为细化农机化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南方丘陵山区又好又快地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选择南方丘陵山区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是指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60%以上的南方省份[4],详见表1。该区域国土面积233.7l万km2,耕地面积46 630.2khm2。其中,灌溉水田面积18 477.2khm2,分别占全国的24.58%,33.55%和64.67%。耕地面积(尤其是灌溉水田面积)比重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5]。

1)数据来源于《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和2011年中国农机化年鉴;2)耕地数据为1991年统计,因此四川省包括现在的四川和重庆市。

2 研究方法选择

本文基于SPSS17.0软件,选用系统聚类法,对研究区域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将每个省市看作一个样本,两两计算其马氏距离[6](见式(2));然后,以马氏距离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距离小的样本聚合为一类,而把另一些距离小的样本聚合为另一类,直到所有的样本都聚合完毕,逐步画成一张完整的分类系统图。

undefined (1)

式中 dij—样本i与样本j的马氏距离;

xi—样本i的指标向量;

∑—指标数据矩阵的协方差阵。

3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的获取

影响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禀赋条件、种植结构、农民收入和耕地经营规模等,农机化区划应紧密结合农机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选择上述4大指标作为区划变量。

3.1 耕地禀赋条件

耕地禀赋条件是制约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主要因素。一般耕地坡度越大,机具作业难度越大,农机化发展则越滞后。因此,本文选择各省市不同坡度等级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来度量地区耕地禀赋条件,详见表2。

%

数据来源于《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3.2 种植结构

由于不同作物农机化技术研发难度不同,我国农机装备技术成熟程度差异较大,小麦与水稻发展较好,而玉米、油菜与薯类等发展滞后。因此,种植结构的差异也是不同地区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选择各省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来反映地区种植结构,如表3所示。

%

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3.3 农民人均收入及劳均耕地面积

农民收入越高,则农机具购买能力越高,农机化发展速度会越快;而农机化的重要基础就是耕地规模化经营,耕地经营规模越大,则农机化推广越易,农机化作业成本越低,农民农机投入的意愿越强。因此,本文以各省市农民年均收入来度量地区机具购买力,以各省市劳均耕地面积来度量地区农民农机投入意愿,详见表4。

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4 聚类分析结果与说明

将上述数据输入SPSS得到聚类结果,如图1所示。可将南方丘陵山区11省市细分成3大类。3大区的耕地条件、种植结构、农民收入和劳均耕地面积中心值对比情况见表5~表7。

%

%

第1类地区为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等西南4省市。该类地区耕地2°以下、2°~6°,6°~15°,15°~25°及2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0.94%,14.38%,31.25%,29.54%和13.89%,耕地禀赋条件差,机具作业难度大;作物播种面积排名依次是水稻、玉米、薯类、小麦、油菜、豆类、花生和甘蔗,旱作面积大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 469.28元,劳均耕地面积为0.33hm2/人,耕作面积相对较大,机具需求大,但农民收入低,购买力弱。

第2类地区为湖北、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中东部5省。该类地区耕地2°以下,2°~6°,6°~15°,15°~25°及2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0.66%,27.55%,16.43%,10.09%和5.27%,耕地条件相对较好,机具作业难度较小;作物播种面积排名依次是水稻、油菜、玉米、甘蔗、薯类、小麦、豆类和花生,水稻比例达到42.62%,其他品种均低于10%,因此该地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速度快,而其他品种几乎没有进展;农民人均年收入为5 698.34元,劳均耕地面积0.29hm2/人。

第3类地区为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发达省。该类地区耕地2°以下,2°~6°,6°~15°,15°~25°及2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7.46%,13.27%,10.26%,6.09%和2.91%,耕地禀赋条件好,易于机械化的推广;作物播种面积排名依次是水稻、薯类、花生、豆类、玉米、油菜、甘蔗和小麦,种植结构与第2类地区相似,水稻占绝对优势;农民人均年收入为9 193.88元,比较富裕,购买能力强;但是该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程度高,耕地面积少,劳均耕地面积为0.22hm2/人,耕地规模化经营的程度低,弱化了农民对机械作业的需求。

5 政策建议

5.1 西南地区农机化政策

5.1.1 研究开发适用性强的旱作机械化生产技术

西南地区仅玉米和薯类两大旱作物播种面积就占总播种面积的30.43%,是该区域内最主要的农产品。由于旱作物大多种植在基础设施差的坡地上,而且普遍采用套作与间作方式,现有机械作业难度大,危险性高,除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水平有所发展外,种与收全靠手工。因此,农机农艺部门应加强合作,携手研究满足当地生产要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开发小型播种机械、田园管理机或小型收割机等旱作机械,促进西南地区旱作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5.1.2 加强机耕道建设,提升机具的机动性

西南地区坡度15°以上耕地达到43.43%,机具在田间转移难度大、危险性高。小型耕作机通过分解成零部件、利用肩挑背扛的方式转移,其他结构复杂的机械则无法推广应用,成为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必须加大机耕道的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机具作业环境,提升机具的机动性,才能有效推动农机化的跨越式发展;应该加大对西南地区的农业建设项目投资的倾斜,增强农用挖掘机与筑路机等机具的补贴力度,形成机耕道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

5.1.3 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机制

西南地区农民人均收入4 469.28元/年,仅为广东的50%、浙江的1/3。尽管该地区劳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低,机具需求旺盛,但农民资金匮乏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虽然购机补贴政策能帮助减轻资金压力,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兄弟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金融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小农信贷额度,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机具担保按揭的购机模式,通过差异化财政贴息比例减轻贫困地区农民的还款压力,坚持补贴与金融并举的扶持机制。

5.2 中东部农机化政策

5.2.1 大力推广机械化水稻育插秧技术

水稻是中东部种植规模最大的作物,只有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该地区整体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负担。然而,水稻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就在于育插秧环节无法取得突破,阻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必须加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适用性强的育插秧机械装备;其次,继续加强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推广,加大各级财政补贴力度,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最后,探索形式多样的机械插秧服务模式,如订单作业服务模式、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模式以及育秧企业向农民销售模式等。

5.2.2 加快农田改造步伐

中东部坡度15°以上耕地比例为15.36%,2°~15°的耕地比例为43.98%,小于2°的耕地比例为40.66%。可见,中东部耕地虽然有坡度的耕地比重大,但坡度较小,如进行农田改造时动土工程量较小。因此,可加快该区域农田改造步伐,根据地形条件,将小块田改为大块田,减少田块边角,为农机作业提供便利,提高作业效率,以促进该区域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5.3 沿海发达两省农机化政策

5.3.1 推进耕地标准化进程,引导耕地适度规模经营

沿海地区地势较平坦,坡度小于2°的耕地比例达到67.46%,耕地禀赋条件好,可利用耕地重划再分配等方法,将原本形状大小各异的耕地建设成大小一致、形状相同、方方正正的标准化耕地。此外,该区域由于人多地少,劳均耕地面积小,耕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因此,可鼓励农民自愿开展各种形式的耕地流转,促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机化质与量的同步跨越式发展。

5.3.2 加强机插秧技术推广,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

同中东部一样,水稻是广东与浙江两省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大,农民对机械化作业需求大。经过多年的发展,耕整地及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进展,但机插秧环节依然较差。因此,必须加强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从而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

摘要:基于Spss17.0,对南方丘陵山11省(市)耕地坡度、种植结构、人均收入及劳均耕地面积等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南方丘陵山区细分成西南区、中东部和沿海发达区3大区域,并深入分析分区的农机化基础数据,找出其中的差异性,从而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各分区的农机化扶持政策。

关键词: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区域划分,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宗毅,曹光乔,易中懿.“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划分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8):50-55.

[2]王志琴,张领先,白人朴.河南省农机化发展区域优化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33(6):30-33.

[3]何勇,谈黎虹,葛晓锋,等.基于GIS的农机化发展水平区域划分系统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85-89.

[4]易中懿,曹光乔,张宗毅.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2009(7):13-15.

[5]王忠群,梁建,曹光乔,等.科学适度发展南方丘陵山地农机化[J].中国农机化,2011(2):3-7.

3.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三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现代农业 增效增收

吉林省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36%,平原占36%,台地占28%。东部山区包括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22个县(市),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35.6%,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37.8%。其中中药材、人参、食用菌、山野菜、黄烟等园艺特产的产值约占全省的72.5%。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惟一的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试点省,多年以来一直以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为目标,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截止2009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050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1万台、排灌机械45万台、农用水泵47万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3%,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跨入全国前10名之列。然而,与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地区相比,东部山区的综合农机化水平至少低于25%。因此,如何提升吉林省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促进东部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制约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1.1地形复杂、产业不集中和农机具保有量低

1.1.1从土地构成上看由于东部山区坡耕地多、地块小而分散,且高低不平,从而影响了规模化生产的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复式播种机械、深耕整地机和大马力拖拉机等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使农业机械化在抢农时、抗灾害、降成本、保丰收上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存在高效农业机械与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的矛盾。

1.1.2从产业布局上看东部山区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食用菌、中药材、人参、烟叶、杂粮等经济作物的栽培上,这就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专业农机具。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机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和生产厂家一直都侧重于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大宗作物农业机械和重点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而忽视了适于山区的中小型、多样化的农机具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使适合于山区使用的农机具稀缺。

1.1.3从农机具保有量上看国家对农机化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地区和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东部山区一直是农机化发展的盲点,对这些地区的农机化投入和关注甚少。即使出台的农机具购机补贴政策也主要是以补贴平原及大型农机具为主,对适应山区作业的小型机械和传统机械没有列入到补贴重点,这也是造成东部山区农机具的保有量较低,各项指标均滞后的主要原因。

1.2农民对农机化认识不足和农机系统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民甚至有些领导干部和农机技术人员,总觉得在山峦起伏重叠的丘陵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从而对农业机械发展认识不够和缺乏信心,使农机具得不到优化配置,并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提升。

东部山区的县、乡农机部门虽然承担着农机安全、市场监管、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农机服务、抗灾救灾等多项工作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对农机系统的支持力度不够,有的县甚至撤并了农机局,使各项工作开展乏力。部分乡镇没有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上下脱节、技术上断层,严重制约着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农机工作的全面开展,导致“购机难、用机难、维修难、用油难、赚钱难”等问题长期存在。

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含量普遍很低,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渠道少,认识新技术、新机具的条件有限,从而制约了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2.提升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方法和策略

2.1以加快机制改革和模式创新为动力,提升农机系统的公共服务能力,营造有利于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软环境

东部山区的农机系统必须要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监管力度,明确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质和工作职能,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资金供给和人员配置,稳定县级农机推广服务队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着力解决好乡镇农机监理和推广服务体系体制不顺、队伍不稳、保障不足、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各地动态,积极推进以规范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法、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为主的县域统筹协调的农机监理和推广运行机制,着力提高乡镇农机系统的活力和效能,促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并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综合能力培养,进一步推进技能培训,研究和建立推广人员知识更新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软环境。

2.2以深化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试点省为依托,提升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力度和水平

作为全国惟一的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试点省,我们不仅争得了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扶持,而且在创建中也积累了一些先进经验。为此我们更应当转变观念,尽快把成果转化到东部山区,只有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了,才真正符合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试点省的称号。

2.2.1结合东部山区的实际,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优势明显的乡镇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并通过示范园区建设,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的农机具装备不断增加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2.2在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应有选择地加快中、小、微型、轻便安全、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如:机械轮宽不超过1.2米;工作幅宽不超过0.8米;播种或插秧不超过6行的水田耕整机械、步行式插秧机等中小型农业机械。重点围绕中药材、食用菌、人参、林果、花卉、畜牧等特色经济产业广泛开展先进适用机型的示范推广和宣传。

2.2.3专业培训要针对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采取多种形式,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旨,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重点抓好农机化适用新技术的培训及普及运用。扩大“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成果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操作技能和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

2.3以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支点,弥补东部山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3.1应该通过网站和宣传画廊等方式,加强农机产品、作业、维修、培训、管理、政策等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搞好农机化宣传,促进农机企业与农民的信息互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农机产品、作业和维修市场,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营造舆论氛围。

2.3.2建立跨行业信息交流和互换机制,改变以往农机科研、推广、生产三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各自为营,很难形成一体化的怪圈。可以先由农机推广服务部门牵头,先把农机具的使用性能、技术效果等综合信息反馈给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进行综合研究、技术革新和开发。然后由生产部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合格的新产品。最后再由技术推广部门把新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不断研制和生产出适应东部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

2.3.3鉴于东部山区地块小而散、作物品种多而杂的特点,有条件的县市要尝试培育农机服务经纪人和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引导他们本着作业区域明确、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稳定、作业收益合理的原则,把闲散的农机具合理利用起来,发挥农机具流转和服务的最大效能。

2.4以助推农机合作组织发展为手段,提升东部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4.1农机推广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助等手段壮大东部山区农机合作组织的经济实力,通过项目建设助推农机合作组织向前发展,通过建设示范区和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机具,拓展农机合作组织生存空间,通过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来促进标准化建设和推进农机合作组织上层次。只有把农机合作组织的内在活力激发出来,农机推广部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2.4.2以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组织也应当加强自身建设。要因势利导地选择发展方式,以避免盲目扩张;要合理进行农机资源配置,以避免农机具的闲置和浪费;要积极自我提升和苦练内功,以避免中途夭折;要针对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发展农业机械化,以避免劳而无功。从某种意义上讲,东部山区的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成为农村中懂技术、会操作机器的新型农民和新型组织,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会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人畜+手工”的落后生产方式,成为东部山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生力军。

2.5以促进机械化与产业化相结合为重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2.5.1要立足于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按照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产业化要求,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支撑。如配齐基础设施建设,选种、育苗、整地、种植、灌溉、植保、管理、收获、运输、分级、包装、储存、加工、检测等环节的农机装备;要因地制宜的做好优化组合和解决好有效供给问题,打基础、抓关键、重实效,真正做到中央要求的用现代化农机具装备农业的要求。

2.5.2要积极实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基础设施、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进步、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用培育新型农民助推农业的目标,以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农机具选择和推广要结合东部山区农机作业条件较差的特点,把轻便、安全作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基本要求,同时要与治山治水和生态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和使用节约型、环保型的农机具。

2.6以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与加快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契机,提高农机具装备总量,夯实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出台了未来几年继续开展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惠政策,这就为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历史机遇,东部山区应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2.6.1要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开发、推广适合东部山区特点的农业机械。除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农机具补贴资金外,县级财政也应按本级财政收入情况,进一步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以此提高农机装备的保有量和装备技术水平。

4.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四

庆祝建党90周年

为热烈庆祝建党90周年,泰山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红动泰山”系列活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唱红色歌曲、发红色短信、做红色剪纸、观红色展览,营造宣传党、歌颂党、感恩党、拥护党的浓厚氛围。

唱红色歌曲。以“爱我家园”为主题,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依托泰山文化大厦、城市广场、街道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大院、企业职工之家等场所,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唱红歌活动。通过大合唱、小合唱、独唱等表演形式,举办歌咏比赛、联欢会等文艺活动,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歌颂泰山区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全区上下形成“人人学红歌,个个唱红歌”的浓郁氛围。目前,全区已开展红歌大合唱70余场,举办歌咏比赛20余场,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次,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发红色短信。以“感恩共产党、共建泰山区”为主题,面向社会征集思想性强、内容健康、文字优美的红色短信、感言、祝福语等,并从中筛选主题鲜明、简短易记的短信,利用全区短信教育平台,发送给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引导广大干部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投身经济文化强区建设。目前,已收集各类红色短信412条,向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

— 1 — 部发送183条,在干部之间相互转发2万余条次。

做红色剪纸。以街道镇为单位,组织民间剪纸艺人创作庆祝建党90周年剪纸作品,利用泰山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直观、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把党的辉煌历史和群众对党的真挚感情表现出来。区里从中挑选一批立意高、代表性强、形象生动的优秀作品,在“七一”前夕集中展出。目前,已选出优秀作品214件,有党的领袖肖像、重大党史事件情景、党的重大口号标语、革命圣地剪影、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剪影等,形象展现党的光辉历史和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党的生日献礼。

5.山东泰安泰山的导游词 篇五

各位朋友: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你们好!热诚欢迎你们到泰山来,我是今天泰山之旅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悦。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从泰山中路登上山顶。

南天门到了,我们现在已置身“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这里是岱庙。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条路中最古老的一条。我们将从这条路登上极顶。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虽是一字之易,基虔诚却尽含其中了。

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座遥参亭的建筑构思既出于封禅大典将由此为前奏而步步进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国古代先抑后扬的美学思想的体现。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平是一个神奇的方。岱庙有着如此的魅力,决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围墙便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下宽17.6米,上宽11米,高约10米,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由正阳门进得岱庙来,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它又叫峻极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天贶殿面阔9间,643.67米,进深5间,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贶殿坐落在宽敞的白色台基之上,周围石雕栏楹环绕,云形望柱齐列,使天贶殿与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贶殿周围施以回廊,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在中国的建筑中,廊是起着使空间有联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作用,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称道的。岱庙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我国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没有绝对大绝对小,大小是从对比中产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贶殿前平台上还修了两个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贶殿,又于雄伟中寓含着恬静闲适,因此天贶殿并不是雄伟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从天贶诬后门出,有砖石甬道与后寝宫相连。宋真宗封泰山时,因将泰山封为“帝”,帝则应当有“后”,于是便为之配了个夫人“淑明后”。从这一点看来,岱庙与其说是道教神府,还不如说更像皇家宫廷,这种布局进一步透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岱庙进行政治活动的功利目的。

刚才,我们是沿着岱庙的主轴线游览,而主轴线两侧,原另有4个别院,东面前后两院,前为“汉柏院”,相传汉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内;后为“东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盘了。大约25亿年前,在一次被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升起又沉没,沉没又升起,终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古老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三个断裂带,最上一层从云步桥断裂带到极顶,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这一层地带与四周群峰产生强烈对比,犹如宝塔之刹,形成了“东天一柱”的气势。

这里是紧十八盘,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大家再看,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但它却能激励人们向上。这正犹如干事业,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才能战胜险阻,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南天门到了,我们现在已置身“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进了南天门,与之相对的是大殿取名为“未了轩”,未了轩两侧各一门可以北去。出门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观峰”,山上有亭,名月观亭。据说,天高气爽的深秋时节,在这里还可以一览“黄河金带”的奇异景观:在夕阳映照的天幕下,惟有一曲黄河水,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辉,像一条闪光的金带,将天在地连在一起。入夜,在皎洁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见济南的万家灯火,因此月观峰又称“望府山”。

我们现在就在目的地的门口,广州动物园是一个动物天地,游客们,第一个在眼帘的是丹顶鹤,看完了请跟上,不要跟丢了哟!坐在观光车上又怎样的感觉呢?广州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我想大家没想到的是,这里有狮虎兽、虎狮兽。好了,大家都累了,来轻松轻松,看看这好看滑稽的杂技吧!游客们,我相信你们都一定累了,去买买东西,吃吃饭,饱餐一顿吧,记住呦,十分钟后马上集合………大家一定吃饱了吧,继续我们的动物之旅吧……最后我要跟你们说再见了,对了,这里的面积大约有65个惠阳区实验小学那么大!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出南天门院落东折即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诗意的地方。沿天街东行,中北有一坊,匾额上题有“望吴圣迹”,这就是相传孔子与颜渊看到吴国阊门外一匹白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庙。

天街最东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给大家讲讲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间被称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称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众对泰山老母的候信仰与喜爱,是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层的对母亲的爱。多少年来,碧霞元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巅,接受着善男信女的香火,召唤着去乡离国的游子。

好,让我们进到碧霞寺来。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门,正殿,配殿,3座神门,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设的典范,人舞到这里来进香并不感其小而觉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茅山,有一种茅山精神,而茅山精神的体现就是茅山的主峰DD大茅峰,这旨茅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最高峰,大茅峰集茅山福地精华于一体,它是江南锦绣大地上的一条巨龙之首,龙头之上有一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宝珠DD九霄万福宫。

玉皇庙建在极顶上,红墙碧瓦像是给泰山戴上了一顶桂冠。由山门进庙,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极顶石”。极顶石卧在一圈石栏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别处,将是一块最普通不地的石头了。但是在这里,它的旁边有碑恭恭的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根据地质学分析,就是它,在3000万年前从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万米的地壳深处;就是它,有着数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举着它,使它高耸云天,以至玉皇庙中的玉皇大帝简直就成了它的守护神。

出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再上,可见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观,人称“大观峰”。大观峰西侧,几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笔,这一带可谓是露天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沿大观峰西侧盘道而上,至最高处,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阶终于到了尽头,这里就是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了。

玉皇庙建在极顶上,红墙碧瓦像是给泰山戴上了一顶桂冠。由山门进庙,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极顶石”。极顶石卧在一圈石栏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别处,将是一块最普通不地的石头了。但是在这里,它的旁边有碑恭恭的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根据地质学分析,就是它,在3000万年前从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万米的地壳深处;就是它,有着数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举着它,使它高耸云天,以至玉皇庙中的玉皇大帝简直就成了它的守护神。

朋友们,一天的行程已经结束。希望我的讲解能使您过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希望你们能再度到泰山来。谢谢大家!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来到这里如临仙境。正如古诗所云“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里四周都是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密闭。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是险要之处就是第四险关“长空栈疲乏”。长空栈道悬空半壁,下临深渊,是华山最险要处之一。没有过人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峰顶有“太上泉”,池水青绿澄澈,常年不竭,俗称“仰天池”。池崖上镌刻甚多,多为明清和近代诗人所题。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描写的“华山论剑”大概也是发生在南峰。

6.贫困山区农机化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六

陈新平

郧西地处鄂西北最边陲,属全国贫困县之一,辖18个乡镇(场区)、28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6万人,总面积3509平方公里,耕地约70万亩,挂坡地占70.2%。可放牧荒山70万亩,水产面积1万亩,有黄姜、畜牧、烟叶、蔬菜、林特为重点的五大农业产业。县农机局现有挂靠行政管理人员11人,技术推广人员3人,富民驾校培训人员10人,农机监理人员7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人员3人,总共有工作人员31人,工作地点在县城,乡镇无机构、无人员,主要力量承担着全县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维修服务等各种任务,同时倾注了相当力量来负责完成局机关社会事物(综治、计生、党建、文明创建等)、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扶贫、包联等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机械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笔者经过调研,并就如何发展贫困山区农机事业进行探讨。

一、郧西农机事业发展形势

1、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郧西县农机化工作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发展农业机械化,做到了党指挥到哪里事业就会发展到哪里。县委党校把农机使用技术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县扶贫办将农机化项目作为发展山区农业的首要项目上报,湖北口乡、安家乡将新型手扶微耕机等农用机械的推广任务按照可耕土地面积分解到村组户,责任明确到包联干部;上津镇、店子镇将农业机械技术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

2、落实国家两项惠农政策。购机补贴和农机培训是国家对“三农”的有效扶持政策。郧西县积极争取和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仅2011年就落实补贴资金645万元,吸引农民投入3200余万元资金用于购置农机具。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办班培训农机手21班次,38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万余份,组织观摩会20场次,观摩群众达2.4万余人次,使农机手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达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便利一方的目的。

3、执行部门三项职能职责。农机部门负有新农具推广、农机市场监管和农机安全监管三项基本职责。郧西县农业机械数量快速增长,呈现出种类齐全、作业项目多样化的态势,仅2011年就推广农机新机具3600余台(套)。结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全县农机市场开展清理整顿活动,净化了农机市场,有效降低了质量责任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维护了农机购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狠抓源头管理,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02年以来,连续10年没有发生一起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4、实现政府四项硬性目标。一是2011年全县实现机耕18.5万亩,机耕水平26.4%,机收 8 万亩,机收水平11%,机械植保42万亩,机电灌溉10万亩、机械脱粒6万吨。完成农业机械推广示范乡镇5个。二是夏秋两季共引进江苏、河南、安徽等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60余台次,加上我县23台收割机,共投入农田作业的收割机达80余台次,实现跨区机收3.5万亩。三是入户登记多功能拖拉机(沼液沼渣抽排机)35台,联合收割机6台,培训考核发证农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多功能拖拉机、挖掘机等驾驶操作人员35人。田检路查490人次,纠除违规违法行为190台次,排查治理一般隐患、整改40起,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培训850人次,发放检审验通知书、安全生产宣传资料25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30条,制作宣传条幅20条,开展农机驾协活动4场次参与600余人。

四是帮扶联系村店子镇南坡村投入基础建设15万元、开展入户活动1300户次,帮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个;保持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合格综治单位、先进计生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郧西县农机化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自然条件因素制约。我县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制约,70万亩土地中有近50万亩坡耕地。农机突现为“三高三低”: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使用高,农民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可用耕种、收割环节机械化利用率高,产后深加工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交通便利平坦梯坪地利用率高,山高边远村组坡地机械化水平低。

2、思想观念因素制约。上津镇党委书记官开华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棚蔬菜,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国家对棚架、渠道的扶持投资和菜农收获后的喜悦,而看不到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机械减轻了菜农的播种、运输劳动强度,让“3899”(妇女老人)部队有了自己的劳动场所、发挥自己潜能,没有农机就没有现代农业。

3、机构体系因素制约。由于机构改革,2006年全县18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销,原农机技术人员、编制取消,至使农机管理、服务措施得不到及时有效落实。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县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仍有一定局限,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缺少向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而且多数农机用户仅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缺乏规模化经营,靠种粮补贴政策难以维持生计,致使边远的可耕地和坡耕地农户抛荒,抛荒户靠背井离乡打工挣钱养家。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责任加强农机事业领导。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贫困山区从“刀耕火种”到“人定胜天”,发展到今天的“以机代牛”是一个历史性改革,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实质性发展,真正做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引用的考核力度,变国家“给钱培训”为责任和义务培训,提高山区干部群众机械化应用水平,变部门推广新型农器具为全民推广和使用,变坐等机械维修服务对象为上门服务“三农”,变农机安全生产部门责任为各级“一把手”责任,变单一化小型微耕机推广为农业机械化需要推广。

2、因地制宜优化机械装备结构。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把加快农机化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及粮食、蔬菜、水果产区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以“产业发展什么,农机就服务什么”为宗旨,把服务“三农”作为农机干部的最高理想。力争2015年前争取立项建成农业机械“装备城”,服务于秦巴山区,保证鄂西北农民农机购买、维修需求,及时向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真正让农民用得放心,用得满意。鼓励各类企业、事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和各类经济组织投资经营农业机械,发展农机产业化。同时建好已立项的农机综合楼项目。

3、加大投入提升农民购机潜力。积极争取国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购机补贴,鼓励农民投入农业机械购置资金,真正让农民近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办好示范区,形成示范带。

4、创新模式延伸涉农服务领域。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依靠科技创新,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广引进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具,广泛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开辟促进农民增收新途径,为全县农

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力争2015年前将农机学校扩大到规模型学校,加大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农机现场会和现场培训,提高操做人员的操做水平。把农机服务站建设建到乡镇(场、区),把农机合作社建到中心村,把农机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延伸到基层。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创建农机服务品牌,积极拓展农机服务市场规模,及时采集、发布农机作业市场信息,向农民免费提供作业价格、机具数量等资讯,引导作业机具有序流动。

7.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七

1 现状

全市山地休闲观光果园起步于2003年, 在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中开发最早、发展最快, 目前已有一定规模和经营经验的基地15个, 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 (表1) 。临安市休闲观光果园按经营方式、经营功能、基地的布局和位置可分为不同类型, 现介绍如下。

1.1 按经营方式划分

一是单纯生产型。以特色水果的生产为主, 用于休闲观光的配套设施较为简陋, 接待游客的周期短, 仅集中在水果成熟期间。如锦城街道横街村水果基地等。二是种养结合型。该类型是在单纯生产型果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是利用果园的生态空间, 进行家禽、家畜的养殖以及蔬菜等作物的间作套种,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接待游客周期相对较长。如临安愚公果业有限公司等[1,2]。三是产业复合型。基础建设良好, 配套设施齐全, 产业层次丰富, 休闲项目多样, 全年可接待游客。如临安天泽果园有限公司等[3,4]。

1.2 按经营功能划分

一是观光体验型。以领略山地果园景观、体验山地果园的风情为主题, 发展特色水果生产, 提供富有临安市山区特点、优质的天目李、水蜜桃、梨、设施小水果等特色产品, 供游客赏花、观果、采摘、品味。如於潜镇百园村水果基地等。二是休闲度假型。以展示现代农业风采、满足回归自然需求为主题, 充分利用自然的山野生态空间, 配置休闲、娱乐、度假场所和设施, 为游客提供体验、游乐、休憩、餐饮、住宿等多种服务, 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山野情趣的消费需求。如临安市秀水坞农场有限公司等。

1.3 按基地的布局与位置划分

一是交通依托型。依托地处长三角和毗邻杭州、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的优越地理位置, 依靠02、13、14、16省道便捷的交通网络, 结合全市良好的生态景观, 充分挖掘全市丰富的山地果园资源, 为城市居民提供新型休闲场所, 拓展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如临安天泽果园有限公司等。二是景区依托型。依托全市森林旅游城市景区众多的优势条件, 利用旺盛的游客资源, 在景区附近建设休闲观光果园, 丰富景点内容, 为游客提供新选择, 增添旅游乐趣。如临安柳溪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2 优势分析

2.1 产业发展, 具有良好基础

临安市水果产业始于“十五”期间, 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整体健康发展, 目前全市水果栽培总面积3 000 hm2, 总产量6万t, 面积在5 hm2以上的规模基地有40余个, 主导品种特色鲜明, 各类水果争奇斗艳, 天目李、水蜜桃、蜜梨、杨梅、柑橘及设施水果葡萄、樱桃、草莓等水果品种繁多, 品质优异, 为临安市山地休闲观光果园的规划、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休闲观光果园的兴起, 也必将带动临安市水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区位优势, 具备丰富资源

临安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 毗邻杭州、宁波、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 潜在客户群体巨大, 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国家森林旅游城市, 临安市境内景点星园棋布, 交通四通八达, 为游客出行、观光带来了极大便利。临安市山地休闲观光果园基本坐落在干道旁和景区附近, 结合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依托旺盛的旅游消费市场, 必将进一步推动临安市山地休闲观光果园的发展。

2.3 新型模式, 具有巨大潜力

休闲观光农业以其生态、高效的本质, 自然、和谐的表现形式, 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 将土地、生态、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 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新场所, 是一种新的农业增长方式, 一个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因此, 山地休闲观光果园必将与其他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一起, 成为临安市大农业中的又一新兴产业,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不够完善, 管理有待提高

休闲观光果园是水果生产经营中的新型模式, 建设时间短, 大多是从原有果园的基础上转型而来, 调查中的15个果园中有13个是属于合作社、种养大户经营的, 由于投入能力差, 导致果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休闲配套设施功能不全。同时, 在这些果园中属单纯生产型的比例较高, 接待游客时间短, 也削弱了经营者对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体闲观光果园的经营管理看似是一种水果生产经营方式, 实际上是一个成熟的、功能齐全的休闲观光果园, 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旅游、工商、卫生、环护等多个部门, 和其他休闲观光项目一样, 目前还缺乏政府的宏观管理机制。

3.2 规划不尽科学, 安全措施欠缺

临安市的休闲观光果园起步早、发展快, 但基本上是由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自主开发, 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 其规划布局上缺乏科学性, 果园品种配置层次少, 服务项目单一, 休闲观光活动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5]。临安市已经建立了市、乡镇、村 (基地) 、农贸市场4级农产品安全检测网络, 检测网点40余个, 对该市果品的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但对于休闲观光果园产品即产即食的特点, 安全检测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加强。攀爬大树、水边垂钓、山路行走以及果园中的蛇虫蚊蝇等都会给游客在休闲观光活动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危险, 而经营者对此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全警示、安全防护、急救急治等措施还不到位[6]。

3.3 品牌意识欠缺, 支持亟需加强

目前, 临安市山地休闲观光果园是依靠地理、生态、特色的优势发展起来的, 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品牌杂乱、建设雷同、无序竞争等现象, 没有进行有效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果园作为一种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新生事物, 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目前无论在政府鼓励、政策导向和舆论宣传氛围等方面, 都还有所欠缺, 给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等基本设施的建设等带来一定的困难。

4 发展对策

4.1 政策支持, 确立发展导向

政府部门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 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加强组织领导, 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予以政策鼓励, 在项目审批、基础建设、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

4.2 科学规划, 创新经营机制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要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等相结合, 避免发展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 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 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经营业主充分依托区位、资源优势, 创新市场经营机制, 引导多元资本投入开发, 增强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4.3 健全功能, 保障发展能力

要从临安市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 顺应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良好趋势, 因地制宜求发展, 科学创新促发展。休闲观光果园首先是一种农业生产行为, 要完善道路、沟渠、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保障果园的生产能力;同时, 它又是一种经营行为, 要规范餐饮、住宿、卫生、安全及垂钓、水果采摘等休闲观光设施的建设, 促进环境保护和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注重文化建设, 挖掘临安市水果生产与发展中遗存的文化内涵, 提高休闲观光果园的文化品位。

4.4 注重管理, 确保人身安全

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 推广优良新品种, 普及有机肥使用、果实套袋、微蓄微灌、病虫害无害化防治、设施栽培、立体种养等新技术, 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提高农产品品质;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 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加强休闲观光果园的经营安全管理, 建立卫生、防疫、安全防护等制度, 确保游客人身安全。

4.5 树立品牌, 推动产业发展

统筹临安市休闲观光果园的发展, 合理规划, 整合资源, 树立品牌, 并通过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宣传途径, 宣传休闲观光农业, 促使广泛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全市休闲观光农业, 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从而推动全市山地休闲观光果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力越, 马俊.加快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11) :130-132.

[2]张洲平, 赵立新.承德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12) :27-28.

[3]何圣东.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 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转型升级[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5) :30-35.

[4]汪如钢, 丁蔓琪.塘栖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开发策略——以枇杷产业为例[J].北方经济:综合版, 2010 (20) :77-79.

[5]林国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海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J].海峡科学, 2010 (11) :21-23, 29.

8.大别山区旅游发展情况报告 篇八

大别山横卧中原,地处皖鄂豫三省边界,西起河南省桐柏山,沿东南走向经河南南部、湖北东北部,绵延至安徽西部六安市, 逶迤绵亘,全长140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跨鄂豫皖三省、五市、二十多个县,属南北气候的交汇地带。大别山襟江带淮,是长江淮河分的水岭,平均海拔千米以上,素以雄、奇、险、幽闻名于世。境内峰峦叠幛,怪石嶙峋,峡谷迭生,瀑布凌山,山雄水秀壑幽,松奇石怪峰险,景色十分秀美。其中1500米以上高峰10余座,境内有数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号称“中原第一峰”,耸立于于鄂皖两省三县交界处,“一山分吴楚、二水入江淮”,周围绵延山脉,或岭盘脊纵,或峭削挺立,风光无限,竞显风流。据国家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评审,大别山风景综合定性评定为胜景,与庐山、峨嵋山同级,堪称世界级风景,开展绿色生态旅游条件极好。大别山也是一座红色的名山,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的诞生地,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红色文化遗产丰富,这里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四百多位将军,走出了三支红军主力,有五十万大别山儿女为国捐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红色旅游精品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别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境内人文鼎盛,历史昌隆。早在3000多年前的《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登临而享誉海内外,境内名人、名将、名寺、名址遍布,文化底蕴丰厚。因处于南北交界处,为兵家必争之地,秦皇汉武、曹魏唐宗曾在此跃马扬鞭,这里留下了许多古战场遗址,形成了独特的军事山寨文化,是开发古色旅游的好出处。大别山是由深大断裂合围的地质块体,是中国东部介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中间地体;和青藏高原一样,是世界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属国家级地质公园,地热温泉丰富,是开展保健探险运动休闲的宝地。大别山四周被数十座全国性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环抱,区域经济繁荣,市场需求旺盛,交通基本成网,深厚的文化底縕,丰富的旅游资源充满着无限商机。大别山旅游开发将对鄂豫皖周边、长江三角洲、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群产生巨大吸引力。

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整过大别山区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分属三省,十几个

县市,各地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别较大,对旅游重视支持有别,旅游开发不平衡。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湖北境内大别山旅游开发。包括罗田、英山、麻城、红安、大悟五县市。

1、罗田。

罗田县始建于公元523年,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下辖7镇5乡4个国有林场,人口60万,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高山、丘陵、河游交错分布。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雄踞境内,扼吴楚,分江淮,自古为中原战略要地。罗田县山青水秀,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板栗第一县”、“蚕茧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交通、通讯十分便利,318国道横贯全县,县城距京九铁路浠水车站40公里,且有二级公路相连。县城距长江黄州、兰溪码头不过10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10公里。全县已开通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可视电视、无线寻呼系统和特快专递,并建有多座较高级宾馆。罗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名胜甚多,知名景区是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位于罗田北部高山区,分设天堂寨、青苔关、薄刀峰、九资河、天堂湖5个风景区,于1996年5月由罗田县委、县政府申请,10月经国家林业局实地考察批准成立的,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自然山岳水域、原始森林景观为特征,融民俗风情、农艺田园、历史文化于一体的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科研会务、健身娱乐等综合型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地处中原、土地肥沃,且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地段,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经测量调查,年降雨量为1359~1900mm,平均气温164℃,相对湿度为60~65%,因而空气清新,冬暖夏凉,物种十分丰富,是鄂东北保存较好的“物种基因库场”和“植物标本库场”。根据调查核实,境内1977年实现绿化,森林覆盖率已达859%,现有167科、616属、1487种植被,有珙桐、珍珠黄杨、银杏、皂角、粗榧、金钱柳、云锦杜鹃、紫玉兰、天目琼花等约400余种珍稀植物和3万余亩原始森林,有香獐、娃娃鱼、梅花鹿、狸猫、穿山甲、金钱豹、锦鸡、画眉、修蟒等100多种保护动物,有驰名中外的茯苓、天麻、灵芝、杜仲、七叶一枝花、石耳、九死还魂草共200多种名贵药材,还盛产板栗、香菇、木耳、云雾茶、竹笋、甜柿、猕猴桃、山楂等多种绿色饮食品。其毛栗、白毛菜、蕨苗、葛粉等数十种山珍更是享誉国内外的最佳绿色营养保健品。山里林相大致可分为海拔700米以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700~1500米落叶阔叶与温带常绿针叶林,1500~1729米的山地矮林和常绿灌丛三个垂直带,形成了蓊郁叠翠、色彩斑斓的森林景观。

公园历置郡、国、州、府边界,向为兵家必争、商贾游乐之要地。这里既有“王母云游”、“太上老君炼丹”、“大禹治山”、“秦始皇移山填海”等诸多神话和传闻轶事,又有随处可见的高关险寨、寺庙庵观、城堡亭楼,更有那无数瑰丽的诗词歌赋和鸠鹚之役、李成之乱、陆逊追曹、傅高立寨抗元、徐寿辉起义称帝、王鼎聚江淮七十二寨抗清、马朝柱天堂聚义、太平军浴血奋战松子关,以及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少敏、张体学等老前辈鏖战大别山时留下的足迹,形成了璀璨的人文景观。

大别山横卧中原,逶迤绵亘,素以雄、奇、险、幽闻名于世。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号称“中原第一峰”,耸立于公园东北角;周围绵延山脉,或岭盘脊纵,或峭削挺立,风光无限,竞显风流。据国家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评审,公园上上景为127%、上景为549%、中景为329%,综合定性评定为胜景,与庐山、峨嵋山同级,堪称世界级风景。

各景区景色根据其定性又各具不同特点。

天堂寨景区以山雄、壑幽、水秀著称。

山雄

行于天堂山中,其峰或孤峰独秀、拔地而起,或双峰对峙、壁立千仞,或群峰林立、遮天蔽日,如猛虎长啸,似雄狮怒吼,仿弥勒静坐,象酣然卧佛,同巨型笔架,形神酷似,百态千姿。其天堂睡佛、哲人观海、大别神龟向被人们誉为“天堂三绝”,更是蔚为壮观。

壑幽

天堂寨沟壑纵横,竞显深奥之形。涧中泉石错落,鸟语喃喃。溪畔林木掩映,翠竹藏幽,尽显自然本色。水秀

天堂水色秀丽,溪涧蜿蜓,碧水清波,萦回山谷,时穿山破岩、挥洒自如,时吞吐琼浆、喷珠溅玉,时迂回辗转、堰潭相连,以清澈透明、甘甜滋润著称。

薄刀峰景区以峰险、石怪、松奇而见长。

峰险

薄刀峰原名鹤皋峰,因其峰高耸入云,故古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义名之。诸峰中部的卧龙岗,山峰盘虬,形如薄刀刺天。游人至此,确有“身入云霄足压刃,下视青天万里开;尽腾莫讶不知险,曾观仙境下凡来”之感。

石怪

薄刀峰石景千姿百态、怪石嶙峋,山作屏风石作台。卧龙岗上,螃蚌石含珠吐玉,笑天蛙(石)仰天长笑,犀牛石望月思乡,“鬼斧神工施巧幻,猿梯鸟道绝尘寰”。

松奇

薄刀峰贫脊的裸岩地貌是奇松的生长之地,由于长期受风力的影响,使之形成独特的形态。峭壁间、陡崖上,黄山松饱经风霜,傲首从容,或如孔雀开屏,或如神鹿回头,舒展洒脱,迎风摇曳,可谓奇观。

青苔关风景区以寨高、关古、隘峻为最。

寨高

月亮寨扼守吴楚边塞,了望青苔、岐岭、瓮门三关,矗立高耸,冲破云霄,向为军事要地。

关古

青苔关、岐岭关、瓮门关、崇义西关均始建于南宋,关上古城世称“老城”,近代国民党军构筑的石城称作“新城”,为罗田北部通道之锁口,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隘峻

各寨口、关口均自悬崖峭壁垒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

九资河风景区以古国田园风光为主。

九资河春秋战国时为鸠鹚国,其古国遗风、民俗风情、山城水貌,悠然雅致、别具特色。

田园层叠、青山沉黛、溪水蓝天、牛羊散漫,俊男靓女,或耕种劳作,或浣衣对歌,与田园、山色结为一体,作四时之事,绘四季颜色,美不胜收。

天堂湖风景区以水上垂钓游乐堪好。

天堂湖占地8000余亩,水域宽广,湖面狭长。周围山色,或鬼斧神工,或天然堆砌,风光无限。

湖里鱼虾游戏,水上轻舟泛波,边上钓者林立,湖心渔歌对唱。荡舟其上风情万种,垂钓其间,心旷神怡,加上素有“风水大地”之称的诸景观,如入蓬莱仙境。

9.关于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篇九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和当前现状

舒城县的农业机械应用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 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和稳定, 农业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大的变革。投资主体由国家、集体投资到农民自己出钱;经营方式由国家、集体二者经营为个人经营;农机投入市场由国家统一分配转为农民择优购买;机型由单一到多样, 向新型、小型、适用型方向发展;农机作业种类由机耕、排灌、粮油加工、短途运输逐步向机收、机播、机脱、名优茶加工、木竹加工、山特产品加工等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以“山上建基地, 山下搞加工, 山外联市场”的山区农机化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各类农副山特产品加工机械, 以提高我县各类农副产品机械化加工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使山区农机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日益增强, 进一步拓展了农机化内涵和外延。当前, 我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山区传统农业的粮食单一生产模式, 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名优茶、菌药、山核桃、竹制品) 等方面发展, 初步形成农机农艺融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期盼日渐提高, 渴望能有更多的多样型机具适宜山区作业。

二、影响山区农机化发展因素分析

1.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随着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增多, 农机作业项目、范围和覆盖面越来越大, 我们感觉到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远远滞后于当前农机化的发展, 如山区集中连片的小田块的土地平整由于受地块规模限制, 很多地方无法实施机械作业;现有的大部分机耕道路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 无法满足现有农业机械的作业需求;机库棚建设远远跟不上农机化的发展需求, 大部分农业机械在农闲时都是露天或临时停放在农户的空闲房屋里;县级农机管理、推广机构力量薄弱, 尤其是监理装备配置不到位, 基本工资都无法保证。

2.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少, 规模不大, 覆盖面不宽。

现有的服务组织总量小, 大多数规模不大, 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到目前, 全县农机合作社只有27家, 农机种粮、茶叶加工等大户596家, 拥有作业机具5313台套, 无论从数量还是服务项目和经营形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山区自然条件差, 很多的农机具不能到达作业场所, 适宜于山区的那种既灵便轻巧、质量可靠又容易操作、性能优良的农机具的类型、数量偏少;二是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不够均衡。大多网点设在经济相对发达地段, 但由于维修人员知识老化、年龄偏大, 缺乏对农机新机具维修技术知识, 平时仅仅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 维修网点维修设施差, 大多数设在简易棚内, 检测手段落后, 无法保证维修质量;三是由于山区地块小, 布局分散, 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 作业时间短, 加大了转场困难和高油耗费用。加之油料涨价快, 购买难, 山区农机用油没有国家补助, 积极性不高;四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购买力差, 面对上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新型农机具, 只能是望机兴叹等等, 严重影响了山区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

3.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和覆盖面不够。

山区有广阔的山场资源, 除粮食生产外, 还有畜牧业、林果业、野生山珍等经济作物,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当前农产品加工规模由初始阶段向中级阶段跨越, 一家一户小作坊的加工比较多。由农民创办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不多, 但已初现端倪, 加工大户和龙头企业将会逐步取代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加工。由于国家政策对山区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农副产品加工资金投入少, 补贴机具覆盖面狭窄,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模式没有得到改进, 主要农作物加工关键环节机械化未得到解决, 适用山区的新型机具及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很难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机装备结构不够合理、农机安全隐患大、农机化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在新形势下, 为加快农机化的发展, 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 提出以下探索土地规模经营形式, 调整农业机械化发展布局,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加大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力度等一系列建议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

进一步加大发展山区农机化的扶持力度, 建议出台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机械化作业补贴有别于平原政策, 增加补助资金和项目, 追加山区机具购置补贴、作业补贴、农机库房等设施补贴和燃油等补贴, 降低机械化作业成本, 推进山区农机化快速发展。例如针对山区农民经济条件差、购买力不强的问题, 可以加大补助比例, 刺激农民购买力;针对山区农机作业耗油大、成本高的问题, 可以给山区农机用油一定的补贴;针对农机合作社发展难, 可以在政策扶持上给予较大的专款补贴;针对农副产品加工方面, 国家把其列入农业资源开发项目, 在支农资金投入、贴息贷款应优先给予重点支持, 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的优惠政策, 工商管理等业务部门给予提供绿色通道等等。建议当前应尽快出台一系列农机化发展配套措施和政策, 引导和保障山区农机化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投入力度, 建立山区农机手培训投入机制 (培训场所、设施以及本部门下达的新型农民和阳光工程培训指标及验收机制等等) , 提高农机操作手的安全生产、机具保养与维护基础理论知识, 使更多的山区农机手尽快掌握新机具、新技术、新农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 让广大农民了解农机、认识农机、使用农机, 以适应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加大农机安全监理项目资金投入力度, 提升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水平,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措施,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3.树立农机示范典型, 完善服务组织建设。

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是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在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中, 我们一是要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原则, 引导农民按照自己的意愿, 结合本地实际, 组建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 完善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 着力培育影响力大、带动示范性强的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措施上积极宣传、表彰和奖励, 树立示范典型, 增加社会影响面, 让这些先进人物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山区机械化迅速发展;三是要把农机大户与种田大户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良性产业链,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巨大作用, 实现粮食收入与农机经营收入都增加的目标。

4.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农机企业联动模式。

广开思路, 积极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 结合山区特点, 有计划组织实施农机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引导工作, 通过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 整合农机装备资源, 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服务程度, 实现节本增效。加快推进农机企业联动模式, 积极引导农机生产企业深入山区实地考察, 研发山区农机化耕作、收获、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配套性、适用性的农业机械, 使山区农机化作业达到节本增效目的。加强农机流通企业搞好机具零配件供应和售后跟踪服务及安全监管工作, 保障农机化作业向着节本增效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5.因势利导, 推进山区农机化有效发展。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式要求多样化, 大力推广适宜丘陵山区, 不受地块限制、体积小、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作业效率高、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一是加快丘陵地区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二是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 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三是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 大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四是推广引用板栗剥苞机、板栗剥壳机、竹制品加工机械以及灵芝、天麻、山核桃、油茶等一系列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及技术。比如:板栗可做栗子粉、栗仁、板栗酱、板栗饮料、板栗冰淇淋等等。目前, 山区一些农特产品加工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 像毛竹做出的竹炭、竹纤维产品、竹家具、竹地板、竹工艺品等等也越来越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6.大力扶持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提高农机维修覆盖面。

10.丘陵山区农机化需求与发展方向 篇十

1 大宁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大宁县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全县总面积960 km2, 其中山区陡坡丘陵面积占到75%。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机化事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农业机械装备、农村经济总量逐年递增, 农机化水平逐步提高, 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 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需求相差甚远, 并且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特别是农机具结构不合理, 大中小型拖拉机逐年递减, 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机具品种不多, 适应山区的机具性能不够稳定, 农机化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 严重地制约着山区农机化的发展。为此, 丘陵山区要保持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发展, 就必须走农机化发展的道路。

据2012年底统计资料显示, 全县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4.864×104k W, 拥有机械化半机械化机具1万余台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只有近150台, 拖拉机与配套机具 (包括手扶耕地机在内) 比率为1.0∶1.5。不难看出, 农机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比例失调, 集中表现为动力机械多, 配套机具少;小型拖拉机多, 大中型拖拉机少;普通机械多, 新技术机械少;农用作业机械多, 林牧副渔业机械少。目前, 对大宁县机具拥有量和可机械作业地块的调查显示, 普耕和部分深耕、农田运输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也有一定数量的小型播种机械。植保机械和为数不多的排灌机械多为半机械化机具;收获脱粒机械中, 仅有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7台, 也有一定数量的割晒机, 但用得不多, 唯有地头脱粒机比较盛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虽数量较多, 但品种单一、技术落后, 深加工机械仍处在引伸示范阶段;养殖业、畜牧业机械数量不多。由于种种原因, 使丘陵山区实现机械化步履艰难, 远不能满足农民增收的需求。要在三五年内实现农业机械合理配置, 必须大力调整机具结构, 以引进推广适合山区特点的中小型机具为主, 以适应性、稳定性、多功能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机具为主攻方向, 才能加快丘陵山区实现机械化的步伐。

2 调整机具结构的重点与方向

从地貌特征来划分, 大宁县基本属于山区陡坡丘陵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决定了机具需求与结构调整不尽一致, 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各有侧重、分步实施。

2.1 山外丘陵区机具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思路

2.1.1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具

重点抓好耕作机具的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主机方面仍以大中型为主, 发展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翻转深耕犁、深松机、旋耕机、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机等。

2.1.2 播种机械

播种机械以5行以下半精量、精播、少播机械为主, 逐步推广整地与塑膜覆盖、播种联合作业技术。

2.1.3 收获机械

在收获机械中, 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较为适用, 而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由于地块条件的限制很难发展;脱粒机械仍以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地头脱粒机为主, 适当保留一部分场上作业机械, 积极探讨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等。

2.1.4 中耕机械

在重点抓好耕、播、收三大作业机械结构调整的基础上, 逐步引进推广现代化的植保机械、中耕除草技术、节水自动灌溉机械等, 向优质高效、低耗、智能控制的目标拓展。

2.1.5 有机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机械

继续抓好大中型拖拉机在土壤改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小流域治理、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2.1.6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机械, 延伸产业链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了单一的“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模式, 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因此, 要积极引进林果、药材、大棚蔬菜、蚕桑养殖等机械化技术。

2.1.7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当前农村农副产品粗加工机械数量不少, 但技术落后、机型单一, 应在更新改造的基础上, 逐步发展精深加工机械, 如真空精制磨粉机、智控监察营养元素含量的自动加工机械、冷冻式制粉丝粉皮精加工机械和豆制品深加工机械等。

2.2 陡坡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方向

2.2.1 发展林果机械

抓住农机化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草等机械, 以小型适用的动力机械为主, 并向系列化、高性能化、一机多用方向发展。

2.2.2 发展畜牧养殖机械

围绕畜牧业生产, 引进推广体积小、质量轻、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的机械和饲草秸秆粉碎机械。

2.2.3 发展粮食加工机械

积极探索小杂粮生产加工机械, 努力把小杂粮集中产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开发优势, 促进农产品增效增值和农民增收。

3 加速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的政策与措施

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受农业、自然、经济三大因素的制约, 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奏效。

3.1 发挥农机大户的辐射带动的作用

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农机企业家懂经营、会管理、经济实力雄厚、接受新机具新技术敏感和市场需求灵通的优势, 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采用机械化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 要引导他们逐步走专业化、系列化、产业化服务的道路, 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形式, 为丘陵山区实现机械化起到重要辐射带动作用。

3.2 加大农机化投入力度

努力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资金政策环境。近几年来, 市、县政府每年从农发资金中拿出5万~20万元, 用于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无偿投资和贴息贷款不少于50多万元, 用于农机化工程项目, 如保护性耕作、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新机具试点推广、小杂粮深加工基地建设等;信贷部门对农民购买中小型农机具的小额贷款给予零利率优惠。但多数农机经营户反映, 交通征管部门对以从事农业作业为主、农闲兼营运输的拖拉机和专门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拖拉机同等对待, 其运管费一律按年征收, 挫伤了农机户投入农业作业的积极性。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面协调, 对从事农业作业为主的拖拉机按月或按季度收费。

3.3 农机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

11.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十一

摘要:

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物流行业现又被作为十大振兴行业之一;中博会在合肥的召开,这一切好像都在昭示着我们,六安物流的发展和崛起迫在眉睫。

一、六安物流发展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演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六安地处中部交通要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六安经济及基础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六安市物流企业情况介绍

在六安市境内的这些物流公司,经营模式各有不同。

1、以汽车挂户为主体的物流公司主要集中在三十铺和车管所,比较上规模的有:安凯汽车运输公司、凯旋汽车运输公司、昆仑汽车运输公司等;

2、以六安至合肥短途专线为主的物流企业:振兴物流、石勇快运,以及家园停车厂内霍山、叶集、金寨、霍丘等地区专线为主 ;

3、以回程配载为主的基本集中在东二十埠321国道边的十几家货运配载部,不要小看了这些信息配载部,他们虽然小,不规范,但方便,非常实用,在车与货当中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4、快递企业应算物流行业的一种,六安的快递公司以申通快递、圆通快递、天天快递、韵达快递等快递公司为主,这些快递公司在六安均设有分点,从事的业务也主要是物流业务中的小件运输这一环节,快递公司大都以全国连锁形式加盟。快递行业可以算是物流行业的先驱,他不管从物流软件或网点管理上都走在物流其他物流行业的前沿。

5、再其次就是在义务市场周围临时外地专线卸货点,以义务、永康、武汉、常州、长熟、等几条线为主。

6、在六安做第三方物流的也有几家,(在上海也称为货代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以一个大的企业为主导业务,以竞标形式取得合同运输权利,再以转包或分包给其他运输车辆或物流公司。这些以长江精工、华润啤酒、振丰日化等规模较大企业为主。

三.六安市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较小

在六安市工商局注册的物流公司多达几十家,然而真正称的上是物流公司的却没有几个,这个现象主要体现在义务家园停车场以及 二十埠周遍的 配载部,这些公司一般只有几十平方米大小,而且这些小型物流公司从事的运输线路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专线运输,或者是干脆就拿几十或一百块信息费,根本谈不上规模,形成不了规模,就谈不上市场,那就很难做大做强,更无法降低成本,现实资源共享。

(二)物流效率低,专线重复投资

六安至合肥的专线有二三十家,在一个合肥长江到六安的专线就有十几家,六安至每个县级城市也都有好几家的货运专线。大家都从事同一条专线运输,投入的人力、门面、车辆、税收也大都相同;但市场分额是有限的,旺季大家都“吃的饱”还好说,一到了淡季或经营不善,好多专线就纷纷倒下关门,有的血本无归,卷款逃逸现象时有发生,给客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同行业公司信誉受损。

(三)物流基础设施和硬件薄弱

在六安的物流有时会出现一个怪圈,“搞车辆物流的不做货物物流(挂户公司),搞货物物流的没有自有车辆(配载部),搞货物的找仓储、市场(专线运输)”,在物流的理念中,从货物一出来的包装、仓储、装卸、运输、流动加工、信息服务到配送签收这整个物流链中,需要很多的硬件设施和市场支持。按六安现在的城市规模,物流园区的建设应该到了很成熟的阶段啦。

(四)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

在与六安这么多的物流同人打交道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是非常的单一和浅薄的,虽然大家也知道物流是个新兴产业,但是往往也只注意到了其中的运输、信息、配送等物流链中含金量较低的产业,门槛较低的环节,很少顾及其他物流产业,其实物流上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挖掘的地方。例如第三方物流的操作,第四方物流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开发,物流产业链的组建等。

(五)物流人才缺乏

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几所院校为试点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而后几年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也都开设了这门专业,更有很多媒体把物流当作现在乃至未来10年的朝阳职业,人才培养的速度上来了,数量也上来了,但能到物流行业实际去操作的还少之又少,能把毕业的物

流人才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大胆使用新人,培养更多的专业物流操作人员是下一步物流公司发展的关键。

三、关于六安市物流企业发展的建议

既然发现了那么多问题,我们就必须总结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些问题存在企业发展中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仍然是个漫长周期的问题。

(一)取得政府支持,建六安物流货运市场

六安地理位置优越,纵横几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六安,这样给六安带来了丰富的回程车源与货源;周遍有霍山、霍邱、金寨、叶集几个县城,六安也都有很多不错的企业,他们每年的货物吞吐量是个不小的数目,由于六安没有大型的物流市场,好多车都到最近的合肥物流市场揽货,而好多企业也习惯从合肥找相应的回头或专线车辆。

我们经常遇到有的车上午从六安卸完货,中午跑到合肥,下午货又配到六安装货,就白白跑了个来回。这样不但增加了车辆的运营成本,又使有的企业货及时出不去。

在我们相邻的安庆市,其规模与实力基本上与六安差不多,经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其物流的发达程度要远远超过我们。周边的蚌埠、淮北、亳州、芜湖、阜阳这些城市不论是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上还是在专线运输市场治理上均走在我们前列。

建物流配载市场、物流园区势在必行!

(二)提高物流门槛,整合现有资源,规范操作流程

对于六安物流专线以上提到的重复投资情况,好多都是一部车一个人就是一条专线,门槛太低,导致市场混乱;对于同一条线路实行优化组合,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双赢。把物流专线集中管理,营造专业零担专线市场,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三)扩大物流范围,造就品牌物流

鉴于现阶段六安物流业仍然处于传统物流阶段,再加上六安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物流行业急需要有行业的“领头羊”,来规范物流市场的操作。

振兴物流在整个全球经济萧条的时候成立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信誉是企业的根本,实力是开门的钥匙;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吸收专业物流人才,规范业务操作流程,造就六安一流物流公司是振兴全体员工的目标。

以上是本人对六安物流市场的一点拙见,仅供各领导参考,不足之处多多谅解。

安徽六安振兴物流赵山

12.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十二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因为农业机械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装备与技术支撑。以丘陵山区为主的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平原地区相比仍比较落后。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尤其是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程度无不影响着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与我国对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必须把农业机械化放置于大农业的大环境和整个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之中,去考虑、分析、制定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保障农民权益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包括支持农机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支农资金的大量投入,如“三减免两补贴”的政策;还有中央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林业建设、畜牧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扶贫、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资助(仅四川遂宁市每年就约有1亿多资金用于农业)[2]。这些方针政策不仅有利于“三农”工作的进展,也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奠定了基础。在这些重农惠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侧重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将凸显出来。

2 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3省一市一区,全区总人口为20738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的15.70%;全区总面积233.7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4.35%。其中,贵州、重庆、云南、四川4省(市)中丘陵山地的面积分别占本省(市)土地总面积的92.5%,94%,94%和97.46%[2,3,4,5],这是目前西南地区的基本状况。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006年西南地区耕地面积1921.91万hm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2204.69万hm2的15.75%(耕地面积为国土资源部2005年公布数据);而农业机械总动力数为5866.22万kW,仅占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的8.56%。2006年全国耕地机械化平均水平55.39%,播种机械化平均水平为32.00%,灌溉机械化平均水平为32.08%,植保机械化平均水平为28.18%,收获机械化平均水平为25.11%。而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的耕地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3.02%,19.18%,6.48%,9.52%在30个被评价的省、市、区中(不包括西藏地区)位列第27~30位,播种机械化水平分别为0.16%,3.88%,0.05%,0.31%;灌溉机械化水平分别为8.15%,3.80%,1.59%,3.19%;植保机械化水平分别为12.35%,22.14%,4.55%,4.09%;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51%,5.95%,1.35%,1.24%[1]。

西南地区4个主要农业生产省、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均位列全国各省之末,包括耕、播、收、灌溉、植保等各个方面机械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都相差甚远,这与其土地总面积和耕地面积在全国的比重不相适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提高。

2.2 农机相关组织机构及其工作成效

截止到2006年年末,西南地区(不含西藏地区)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包括省、地、县、乡各级)一共有6871个,机构总人数20361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机构共330个,机构总人数为2830人;农业机械化科研机构23个,机构总人数为650人;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每省、市各有1个,机构总人数为136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共426个,机构总人数为2273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共472个,机构总人数为3060人;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共3197886个,总人数为3814766人;农机修理厂及修理点共30980个,总人数为76131人;农机经营机构共1496个,总人数为35415人;其它企业组织机构总数为273个,总人数为3520人;乡村农机人员总人数为3808831人[1]。

这些组织与机构及其相关人员构成了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作业系统,也是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仅2006年,西南地区(不含西藏地区)农业机械化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共培训440766人次;农机修理厂及修理点共修理拖拉机93.43万台次,修理农用运输车71.70万辆次,修理电动机90.56万台次,修理内燃机76.80万台次,修理其他农机具353.28万台次;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共统计出农机事故发生次数为346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108.23万元,监理汽车356辆、摩托车62辆;农业机械化科研机构(重庆、四川、贵州二省一市的统计数据)共承担了16个农机科研项目,取得了2项使用新型专利和研制了5项新产品新机具。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仅四川一省的统计数据)完成了66个企业的87个产品的检测、鉴定,把62家企业的181个产品分别列入国家或四川农业机械化产品目录;对16家企业的17种产品共计108台联合收割机进行了调查;组织宣传队伍250个,出动人员1300余人次,车辆190车次,悬挂标语750副,发放资料24.3万多份,展示出农机具1600多台套;现场接受群众咨询71000余人次,调节质量纠纷近50起,检查农机产品达1000台套,检查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3600余个[1],并为西南地区农作物的耕播收给予了及时的引导和管理。

2.3 农业机械化投入与经营效益状况

2006年西南地区(不含西藏地区)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总额为422881.8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为24039.83万元,地方财政补贴为62255.74万元,农民个人投入为220274.35万元,分别占全国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的11.45%,24.24%,16.02%,7.20%。而由这些投入所得到的总收入为3116625.13万元,其中成本和费用为2413287.17万元、获得的利润总额为703337.96万元,而在利润中单位或农机户农机服务纯收入为640002.44万元[1]。也正是由于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和大力投入,2005年西南地区(不含西藏地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为6137.3万人,比2004年减少了97.9万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为3125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168万人,财政收入为1245亿元,比2004年增收了236亿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7%,比2004年降低了2.2个百分点[3]。2006年西南地区(不含西藏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0022887万元,其中农业(包括农、林、牧、渔)收入为3963668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02%。而2006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农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分别为2873.83,3002.38,1984.62,2250.46,2434.96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2.30%,7.12%,5.74%,10.22%,17.18%。重庆、四川两地之所以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少是因为夏秋两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两省市受灾面积达367.97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16.41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45.95亿元[4]。2005年重庆、四川、贵州3省(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771万人,其中单四川一省就转移劳动力163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22亿元[1]。由此不难看出,增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不仅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减少务农人员,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还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缩短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

2.4 农业机械化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后,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相继颁布或修订完善了配套规章与条例,我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和规范健康的法治轨道。2004-2007年中央连续4个“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并且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和扶持措施。《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整体进入中级阶段,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进入高级阶段”。就西南地区尤其是西南丘陵山区目前的状况而言,实现这一规划目标相当困难,但是西南地区仍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制定了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法律法规,如四川省相继出台了《四川省2006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四川省农村电力提灌示范站建设规范》《四川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农业机械提灌管理条例》《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条例;重庆、云南、贵州、西藏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政策[1]。这些区域性的法律法规不仅为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还为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 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引导,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强化扶持政策,包括完善购机补贴政策,争取燃油补贴政策的实施等,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三是要加强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和质量。四是要完善农机发展机制,提高综合作业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户,努力提高耕作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开展跨区作业,努力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五是加强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建设高水平的农机服务专业队伍。要按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以方便群众为原则,不断探索新的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加快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机维修保障体系。六是加强提灌设施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粮食主产区能排能灌,减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七是加强农机监理和监管,确保农机生产安全。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2004-2007年中央连续4个“一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为指导,加强对各地区农机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严格监管,确保农机生产、销售和使用都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007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29.

[2]胡建清.浅议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J].四川农机,2006(4):17-18.

[3]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06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60-164.

上一篇:关于韩山师范学院管理系导游技能大赛的通知下一篇:学习供给侧改革和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