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现场报道范文(精选11篇)
1.火灾现场报道范文 篇一
20XX年2月23日下午2时许,市南区滨海小区某栋六楼一住户家中突然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动用高压水枪和灭火弹将火扑灭。对于起火原因,消防人员称尚未调查清楚,但极有可能是由线路老化造成短路引发的。
据目击者称,火灾是在下午2点左右被发现的。“刚开始就看见有浓烟从那户人家的窗口冒出来,不一会,玻璃都被火烤的炸裂了。”
在一楼卖服装的张女士目睹了整个过程,她告诉记者:“不一会儿,消防车就鸣笛赶到了。”消防人员赶到后,立即铺设水管,强行撬开着火住户家的房门进行灭火。
由于屋内浓烟太大,为了搞清楚屋内的情况,消防员动员了灭火弹,火灾很快得到控制。
记者赶到时,火已经被扑灭。消防人员正在整理水管,准备撤离。“屋里没有人,救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为这栋楼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初步断定是线路老化引发的火灾。”消防队长张*向我们通报了这次火灾的主要情况。
记者随即进入起火的住户房中,浓烟尚未完全散去,现场一片狼藉,物业人员正在紧急联系房子的住户。顺着布满烟尘的楼梯,记者来到了七楼李阿姨家。
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那会儿正在上网,突然看到窗外都是烟,我赶紧了报警。火太大了,你们看我刚刚晾在外面的衣服都被火烤坏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小区物业人员仍未能与业主取得联系。在这里本报也呼吁广大市民,过节期间要注意用电安全,度过一个安宁祥和的新春佳节。
2.火灾现场报道范文 篇二
1亡人火灾统计范围和调查原则
1.1亡人火灾的统计范围
按照GA 185-2014.3.5《火灾损失统计方法》规定, 在火灾扑救起7日内,人员因火灾或灭火救援中的烧灼、 烟熏、砸压、辐射、碰撞、坠落、爆炸、触电等原因导致的死亡应纳入火灾损失统计范围。
1.2调查原则
亡人火灾认定必须建立在证据充分、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在调查过程中坚持及时、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 按照《火灾事故 调查规定》、《火灾原因 认定暂行 规则》、 《火灾现场勘验规则》、《火灾原因调查指南》进行调查。
2火灾现场亡人特征和现象
2.1火烧尸体特征
(1)尸体表象特征。火灾中致死人员生前一般会有逃生迹象,尸体多呈 现手抱头、四肢蜷缩 状态。衣物残片:在火势不太严重的火场中,死者身上往往留有衣着残片,根据衣物残片或其他不易燃烧的物品可以帮助认定死者身源。同时,残存衣着覆盖部位的皮肤热损伤较轻, 甚至没有热损伤的痕迹,这对判断烧死者当时的体位很有帮助。皮肤颜色:因火灾烧死的尸体(除炭化外)可见不同深度的烧伤(红斑、水疱、焦痂、炭化),典型的生前烧伤可伴有明显的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和坏死改变,肉眼可见水肿周围有5~20mm的红色区域。在有毛发的部位,毛发受热皱缩、卷曲,尖端呈黑褐色,脆性增加或完全被烧毁。眼部:在火场中由于烟雾刺激,受害人往往反射性紧闭双目,死后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炭末熏黑的 “鹅爪状”改变,称为外眼角皱褶,角膜表面和睑结膜囊内也无烟灰和炭末沉积,睫毛被皮肤包裹,仅尖端烧焦,火灾前死亡则反之。嘴部:被火烧死尸体舌头伸出唇外和齿列之间,由于发生喉头水肿,尸体口鼻腔有炭末。死后焚尸多嘴巴微张,舌头外露抵在两唇之间,口鼻腔及气管无炭末。但有一种情形应引起调查人员的重视,在火场中的尸体即使是刑事案件中的先杀后烧,往往在尸体上仍有一些轻微的生理反应,如手臂弯曲、生殖器直挺等, 甚至在他的喉管内还能检测出微量的烟尘,这是由于被害人在遇害后没有完全死亡,尚有轻微的呼吸,犯罪嫌疑人放火焚尸造成的。所以,对尸体的表面观察一定要综合分析判断。血迹:由于人在烧死以后很少出血,所以在现场勘查时要仔细检查尸体下部的衣物、被褥、地面上是否有血迹,包括亡人火灾现场周围的立面及上方有无血迹喷溅的痕迹。
(2)尸体内部特征。火灾中死亡人员食道内壁和胃内可查见炭末、烟灰,有的还能在十二指肠内发现烟灰、 炭末,说明死者在火场中有过吞咽行为,比呼吸道的炭沉积更具有价值。心血多呈鲜红色流动状,心外膜下可见点状出血,左心室内膜下可有出血点,心肌光泽减退,呈灰红色或土黄色。火灾现场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并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各器官,因此生前烧死者内脏多呈鲜红色或樱红色。烧伤致死者常有脑水肿,肉眼观硬脑膜紧张,脑回增宽,小脑扁桃体疝形成,有时发生海马钩回疝;蛛网膜、脑实质充血、水肿,血管壁血浆浸润, 有时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砖红色或暗红色,松软,如为火灾前死亡则无以上特征。烧伤对肾的损害特别严重,除血液循环障碍外,肾实质变化也很明显。
对于同归于尽的死亡方式,放火者尸体一般烧伤、烧损程度小于现场其他人,存活时间较其他人长,一般前两节气管内有烟痕,且放火者气管内烟痕最深。
不论尸表烧损程度如何,火场中尸体仍有剖验的意义,因内脏常保留较好,解剖时还可采取组织和血液,检测一氧化碳、酒精或其他毒物。
2.2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在火灾现场发现的尸体须注意鉴别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主要依据有无局部和全身的生活反应。
(1)烧伤局部有无生活反应。烧死者烧伤及边缘组织充血、水肿、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浆渗出,形成水疱,水疱内含蛋白、白细胞等;创面形成痂皮;创缘有炎症反应是生前烧死的有力证据。死后烧伤,组织多无生活反应,创口无充血、出血、水肿,无炎症细胞浸润,无水疱形成。
(2)呼吸道变化。火灾中烧死者可发生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和休克肺的改变,同时若伴有一氧化碳中毒,使血液呈鲜红色或樱红色,内脏和尸斑呈樱红色。死后焚尸无生活反应,烟灰炭末沉着最多达口鼻部,不会发生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及休克肺改变。
(3)火灾中烧死者出于保护心理,使死者表现出一些特征性的反射性保护姿势,如:外眼角皱褶、角膜和结膜囊内无烟灰和炭末及睫毛征候等现象。
(4)对严重毁损炭化的尸体,主要通过骨骼结构破坏情况进行判断。识别骨骼 残片骨折 较简单有 效的方法 是,将烧骨的残片拼接复原,根据骨裂的走向,对骨折的情况及骨骼解剖特征进行判断。受热骨折类型有纵行、 横行、横断直行、横断弯行等,沿骨纹发育的横断骨折呈斑片状、分层簇状,是受热形成的典型骨折。两者区别如表1所示。
3尸体烧伤痕迹证明作用
3.1证明火灾性质
亡人火灾发生后,依照《公安机关消防刑侦部门火灾调查工作协作规定》,需要火灾调查人员和刑事技术人员对现场共同进行勘验,并还原现场。火场中火前死亡的尸体特征是判断案件性质的重要依据,尸体能够证明是意外引起火灾造成事故,还是人为故意造成的火灾事故, 对确定火灾性质、分析火灾原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证明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状态和位置
火灾中死亡者大多背向火势蔓延方向,尸体的位置远离起火点,尸体多呈现抱头卷曲状,外眼角起皱、眼睑裂内可见炭灰或口鼻、气管内有烟灰炭末等征象,躯体多位于出口部位,头部一般朝向出口方向,有逃生迹象,火灾前死亡则无此现象;但是通过伪造现场,令人失去逃生能力,尸体呈现烧死现象除外。若原始现场尸体有平躺呈放松状态、尸体颈部有勒索等暴力损伤、口鼻内无烟灰炭末等征象,这与死亡人对任何事都无反应的特征相符, 可初步推断尸体系死后被烧。
4亡人火灾勘验注意事项
4.1火灾现场保护工作是做好勘验的前提
火灾现场勘验工作中,现场保护是这一工作的前提, 火灾现场属于二次破坏现场,火灾现场中引发火灾的原因痕迹物证是火灾现场保护的重点,若是现场保护工作不到位,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极易使物证痕迹丢失,导致认定起火原因、起火部位 及起火点 与实际情 况不符。 因此,火灾发生后,火场保护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4.2现场勘验要从“点勘验”到“面勘验”转变
有些火灾过火面积非常大(如山林火灾、大体量仓库库房火灾),起火时间往往是在深夜,火灾现场没有目击证人和视频监控证实火灾现场相关情况,起火时间和起火部位难以确定,调查难度很大。这时就要继续扩大范围,从任何可能收集到火灾相关证据的地点开展勘查,而这个“任何地点”,可能是实际地理位置,也可能是虚拟的位置,包括视频信息(监控录像 记录的起 火点见图1所示、道路卡口监控见图2所示)、手机基站信息(见图3所示)、人员流动轨迹等各类系统信息,通过对这些“地点” 的勘验,让所有的“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面”,实现信息整合,此时消防部门应当及时提请当地公安机关调集刑侦及相关部门提前介入,迅速查看火情,通过外围走访排查,探明火灾性质,通过协调 配合全方 位展开调 查活动,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相关火灾线索,确定起火点和可疑人员。
4.3法医对尸体的检验
火灾中的 尸体不一 定都是燃 烧和火灾 直接作用 致死,法医尸体检验的 任务是确 定死亡原 因,推测死亡 时间,判断死亡 性质,做出他杀、自杀、意外死亡 的意见鉴 定。有时还会出现死亡方式不明的鉴定,根据案件的需要,法医会对致伤物、损伤时间、损伤与疾病的关系、中毒与疾病的关系等其他问题进行鉴定。火灾中受高温作用烧损的尸体,法医可以根据外生殖器、骨盆、颅骨骨性、牙齿的生长和磨损程度、残存的四肢、血型、个体特征以及尸体上的饰物、印记等对尸体身份进行鉴别;尸体检验发现的内外部特征和火灾调查人员的调查结果可以互相补充、相互验证,为亡人火灾的定性打下基础。
4.4现场分析要综合各方面材料
火灾现场分析的内容有:(1)分析判断火灾性质;(2) 相互印证调查询问与现场勘验所收集证据;(3)根据火灾调查收集的证据推断判定起火时间、起火点、起火经过、 起火原因和行为人违法行为等火灾事实;(4)综合分析判定所认定的火灾 事实是否 做到了事 实清楚以 及证据确 实、充分。火灾的起火时间、起火点、起火物和引火源等各个因素都不是孤立的,在火灾蔓延的过程中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和相互作 用,缺一不可,组成了火 灾事实的 全部。因此,从火灾事实逆向推理引起火灾的各个因素,使调查中已查明的 各个起火 要素与火 灾现场整 体联系起 来,达到认识发生火灾产生原因的目的。
4.5与公安刑侦部门积极进行沟通协调
按照公安部《公安机关消防刑侦部门火灾调查工作协作规定》的要求,有人员死亡的火灾、具有放火嫌疑的火灾以及具有较大影响的火灾,公安机关消防、刑侦部门应负责实施现场勘验、调查走访、分析起火原因等,尸体检验依据《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规定,由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出具尸体检验鉴定文书。与一般的刑事案件现场相比,由于火灾现场的前期火灾扑救时的破坏性和后期现场的复杂性以及参与调查人员的水平原因,消防部门和刑侦部门在亡人放火嫌疑案件上存在诸多意见, 往往引起争议。一是对消防移送的具有放火嫌疑的亡人火灾案件,刑事侦查部门往往不受理,也不按照相关规定出具任何意见和材料;二是法医有时以各种理由拒绝对尸体进行检验,使尸体的证明作用大打折扣;三是刑侦部门移交材料不全。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消防部门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公安部各项规定执行,发挥各自职能提高办案效率,为最后火灾案件的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3.浅析如何开展火灾现场勘察工作 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正在逐年增加,火场也越来越复杂,起火原因认定越来越难。及时查明火灾原因是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火灾现场勘察工作自然而然也成了火灾调查工作的重要前提。
火灾现场是错综复杂的。因为每次火灾的起火原因不同,燃烧破坏程度不同,起火单位的建筑结构、生产设备、采用工艺流程等各种情况不同,火场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勘查现场,必须根据不同的火场,采用不同的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各种勘查方法。
一、现场勘查的操作方法
1、现场的勘查
对于燃烧痕迹集中,起火部位比较明显的火灾现场,可以从中心向外围勘查;对于燃烧面积较大,物体燃烧痕迹分散。物质燃烧均匀。中心不突出的现场,可以从外围向中心勘查;对于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条形火场,可以从逆风方向的燃烧终止线开始勘查;有的火场某些部分可能受到自然条件或行人的破坏,勘查时可酌情先从这个部件开始。
2、环境的勘查
环境勘查时火灾调查人员应当在火场周围巡视,先看上后看下,先地面后地下。发现可疑的痕迹、物证,要及时拍照并将实物取下。环境勘查并不是只对火场周围环境的观察,它还包括从火场四周向起火建筑物的观察。
a对火场外部观察的主要内容有:
(1)道路、外墙有无可疑人出入的痕迹,包括车印、脚印、攀登痕迹、引火物残体等,以判断有无放火的可能。
(2)火场周围居民、工厂烟囱的高度、与起火建筑的距离,起火当时的风向,烟囱有无飞火星现象,当时锅炉燃料及燃烧情况。
(3)起火建筑周围线路,尤其是进户线部分,起火建筑物有无通讯线路与动力线碰触的现象,以判断有否短路、漏电等引起火灾的可能。
(4)起火建筑物周围、地下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的管道、阀门等情况怎样,以判断有无漏气的可能。
(5)与火场相通的污水管道中有无可燃性蒸气,以判断可燃液体是否混入污水。
b从火场周围向火场建筑物观察的主要内容有:
(1)燃烧范围。
(2)建筑物的哪一部分破坏严重。
(3)建筑物的倒塌方向和形式。
(4)建筑物门窗上方及其他部位烟熏的情况。
(5)建筑物的门窗、阳台、铁围栏变形情况,破碎玻璃散落方向,抛出物的分布情况等。
3、初步勘查的操作方法
初步勘查是为看清火场现象的来龙去脉,寻找起火部位的勘查。具体操作如下:
a从火场内部找出可以观察到整个火场的制高点,对火场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全面巡视,观察整个火场残留的状态。并寻出一条可以在火场中巡视而不至破坏现场的通道。
b沿着所选择的通道,按着从上到下,从远至近的原则,逐一观察火场内部的情况,对重点部位和可疑点要反复的观察。
c观察火灾蔓延终止部位周围的情况。因为火灾不都是由一点向四周蔓延的。例如:一侧有砖墙,火就可能只向一个方向蔓延。这时如果只注意周围严重烧毁的情况,忽视了停止部位附近的具体情况,就可能把起火的位置搞错,漏掉真正的起火点。所以,要认真观察火灾终止线的个体情况,分析判定为何在此终止。
d观察火势蔓延的途径。起火蔓延的途径,一般的说,栋与栋之间一般向下风方向蔓延,如果相距较近,也可能由辐射热和热气流的综合作用引燃。层与层之间一般通过楼梯、通风管道及其他竖向孔洞向上蔓延,有时也通过窗口向上蔓延,如果楼层未烧塌,不会由上往下蔓延。同层各房间一般通过门、走廊蔓延,平房多通过闷顶蔓延。要按上述对象中,火势曾经蔓延过的地方寻找蔓延的痕迹,分析是哪一栋,哪一层,哪一间先起火,进而再找起火点。
e从火场内部观察火场外围情况。
f根据现场访问提供的线索,对可能的起火点、起火物及各种危险品存在的位置,进行验证勘查。
4、细项勘查的作法
细项勘查是对初步勘查认定的起火部位进一步核实认定,准确确定起火部位的勘查。为此,对现场烧毁的所有部位都要用相同或类似的物体进行比较,可以手摸、翻动、测量(但要注意尽量恢复原状),找到烧毁状况的特异现象,确定其烧毁的程度。在或燃物中,木材被烧毁的状况最容易解释,多数有机固体的状况也比较明显,用测量炭化深度的办法就可以确定木材烧毁的程度。另外若温度高、时间长,炭面龟块也小,即裂纹多。要根据烧毁的程度来找到火灾蔓延的顺序,不论是烧得严重的部分,还是烧得特殊的部分。在局部上如果找不到其烧毁状况和其它部分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根据它烧毁的状况来判断起火点,因为它与火灾蔓延的关系不大。另外,根据它被烧状况可以有效地找到火源的方向,在火场上很容易找到一侧、或一头、或一面被烧、烤的实物。如果只被烤焦,没有发出火焰,其指示的方向性最明显。大量收集这类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些具有方向性的物证,确认火势蔓延方向和起火部件。每次火灾的发展蔓延都有方向性,这个方向性可以从可燃物的燃烧程度、燃烧后的状态来判断,然而这种表示方向性的痕迹也会随着燃烧猛烈的程度、燃烧持续时间的延长加深、扩大,但最不利的是这种加深扩大最终要把这些能力标志方向的可燃物全部烧掉,毁灭了现场勘查的证据。如果火场上的可燃物被烧得面目全非。蔓延方向难以确定,这时可以从建筑构件、室内可燃家具上面不燃物品的倒塌和滑落以及烟熏方向、轮廓等找到起火部件。如果上述特征也不明显,就要从不燃性物体被烧程度和状态的特点分析火灾过程,金属在火场上很不容易燃尽,不同金属熔点不同。因此,可利用它们这一特征,判断火场温度和蔓延途径。要在火场发现金属、玻璃、陶瓷的熔珠、熔渣,观察研究其熔化状态,以通过火场不同温度找到蔓延方向。但是,由于某些火场烧毁特别严重,许多东西被烧光,从表面上存在的痕迹上无法提取有关的遗留物以获得认定火灾原因必要的证据,就要对火场上残留的灰烬、塌落的堆层进行大量的细致的观察。
a剖面勘查。在确定的起火部位,将地面上的残留物切开一个剖面,在建立这个剖面时不要破坏原堆积物的层次。对于容易塌落的堆层,可制成阶梯形剖面体。在剖面制成以后,仔细观察残留物每层的燃烧状况,辨别每层物质的种类。还可以在起火部位的不同点,分别切开几个剖面,比较各点每层的堆落物质和燃烧状况,分析火势蔓延的线路,寻找起火点。
b逐层勘查。对火场上燃烧残留物的堆层由上至下逐层剥离,观察每一层物体烧损程度和烧毁状态。剥离中要注意搜集物证和记录每层的情况。
这种勘查方法会完全破坏堆层的原始状态。因此要细致、认真记录。
c全面扒掘。这是对需要详细勘
查、范围比较大、只知道起火点大致的方位而缺乏足够的材料证明起火点确切位置的火场采用的一种勘查方式。根据火场具体情形可分别采取围攻扒掘或者分段扒掘,或者平面推进的形式。不管哪种扒掘形式,都要采用层层剥离的办法。
二、现场勘查后的处理
1、对需要继续保留的现场的处理
对有些重大、复杂案件的现扬,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次不能勘查清楚,或对某些疑难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作进一步勘查时。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征得起火单位的同意,可在一定时期内保留现场。其办法有如下三种:
a全部保留,封闭全部现场。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保留全部现场:起火部位不明或对起火点的看法有很大分歧;起火部位在建筑物的上部,而这一建筑物又全部烧塌;初步认定的起火点与火场遗留痕迹不一致;人们视认的起火部位与根据燃烧状况判断的位置有很大的出入;火源为几种设备、设施或装置;着火建筑内的工作者或居住者在火灾扑灭后下落不明的。
b局部保留,即将现场某一地段或部位保护起来。
c痕迹保留,即将留有痕迹的物体保存下来。
凡是确定要继续保留的现场、部位和物体,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看管,不得有任何的损失和破坏。
2、对不需要保留现场的处理
现场勘查后,如认为现场无需继续保留时,经负责火灾原因调查的领导确定,可通知事主进行善后处理。处理主要物品应向事主当面点清。在现场勘查中借用的工具、器材以及其他物品,应交还原主。
3、对采取的痕迹、物证的处理
现场勘查结束后,对采取的实物证据要妥善保存。某些物证的提取应向物主留予借据。
三、现场情况分析
火灾现场情况的分析,要贯彻于火灾调查的全过程,特别是在现场勘查阶段,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个痕迹都离不开分析研究。比如当勘查中发现了痕迹和物证,就要分析研究它为什么形成这种特征,它与整个火场有什么关系等等。
当现场勘查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为了交流情况,纠正勘查工作中的某些偏向,重新确定勘查点或扩大勘查范围,也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当现场勘查基本结束时,临场指挥员,必须召集全体火灾调查人员,并根据需要,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火灾现场情况的讨论,把实地勘查和现场访问所收集到的材料以及有关试验、鉴定结果汇集起来,从个别到整体,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火场得到一个整体认识。从而为确定火灾原因和事故性质作出正确的结论。
4.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篇四
1.1火灾类型
根据国家标准修订发布的《火灾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 类火灾:气体火灾。
D 类火灾:金属火灾。
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1.2火灾事故易发生区域
项目部生活区;施工现场、施工隧道内。1.3火灾事故可能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1、火灾可能发生的季节
火灾事故多发生于干燥、多风的春秋季节,但生产作业活动引发的火灾事故则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2、火灾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
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生产终止,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失去生命;
着火过程中易产生烟气,如人员吸入肺部造成呼吸不适甚至使人窒息或烧伤事故;着火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2应急处置
2.1处置程序
图2-1应急处置程序图
项目经理部事故发生
事故调查上级主管部门现场抢救物资人员机械定点医院抢险领导小组调动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及人员进行抢修施工配合总监理工程师业主停工指令 进行整改申请复工批准施工
1、项目部火灾处理程序:发生火情,第一发现人应高声呼喊, 使附近人员能够听到或协助扑救 , 同时拔打火警电话“119”。电话描述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国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着火部位、火势情况及程度。随后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辆。
2、发生火情后,电工负责断电,现场人员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3、火灾发生时 ,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准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 2
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应采取简单的救护方法救 , 如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 , 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
4、组织扑救火灾。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部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基地或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和职工进行扑救火灾,应急救援队选择相应器材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派人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在火灾初期阶段使用灭火器、消防栓进行火灾扑救。根据情况确定疏散、逃生通道,指挥撤离,并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做好现场保护工作,设立警示牌,防止二次火险。
5、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在现场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人员可按图示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6、协助公安消防队灭火:善后处置组拨打119、120求救,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应急小组成员要简要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协助消防队员灭火,听从专业消防队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7、现场保护。当火灾发生时和扑灭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对责任人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其他有效措施,使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底限度。
2.2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现场救护
事实证明,从火场中抢救出的一些因热烟气窒息休克或呼吸道烧伤而呼吸困难、生命垂危的伤员,如果在现场能及时加以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以及供氧等现场急救措施,是可以挽回生命的。除了通知医务人员外,我们救援人员也应具体一定的急救知识,其主要做法有:
1、对一些处于昏迷状态的人员,及时给于呼吸新鲜空气,如使用救援人员的空气呼吸器。
2、检查受伤人员的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应就地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再转移至安全区域或转送医院。
3、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
4、固定。有骨折的伤员,有条件的可利用专门器材进行固定,也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担架等进行简单固定后送医院。
5、转运。根据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转送至定点医院。
3注意事项
3.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3.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火情、火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
2、在危险区域以外才可设置应急照明灯。
3.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2、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
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3.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5.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篇五
消防应急方案
一、工程简介:
建筑装修工地是一个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火灾隐患。特别是在工程装饰施工的高峰期间,动火作业增多,易燃材料增多,极易发生工地火灾。为了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本项目部特制定工程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
指导思想:
施工期间的火灾应急防范工作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地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仅会给整个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为预防施工工地的火灾事故,必须加强火灾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火灾原理及灭火基础知识及救援常识,认识防火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施工人员的消防意识。
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
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组织人员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火灾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发生火灾事故,应尽快组织义务消防队与救援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和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四、成立应急小组,落实职能组职责。
成立: 工程项目部消防安全应急小组和义务消防队。
(一)、组长及小组成员、职能组:
组长:项目经理
成员:项目技术主管、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
职能组:抢险组、救护组、保卫组、后勤组、义务消防队等。
(二)、应急小组职责: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时,第一时间向当地110、119、120、及公司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和求援。负责指挥工地现场抢救工作,向各职能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平时小组成员轮流在工地值班,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火灾紧急事故时,在应急小组长未到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代理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抢险。应急小组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经济损失等,调查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如有上级、政府部门介入则配合调查。
职能组职责:
1.抢险组:其任务是负责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立刻拨打政府主管部门电话求救,并通
知公司主管部门,根据情况酌情及时通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电力部门、劳动部门、当事人的亲人等。根据组长指令,负责扑救、抢险,在火灾初期阶段使用灭火器、室内消火栓进行扑救。
2.救护组:其任务是在发生事故时,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送医院急救,并安排人员到医院陪护;负责人员的疏散、撤离,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
3、保卫组:负责损失控制,物资抢救,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设立警示牌,防止二次火险。阻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遭破坏。
4、后勤组:负责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
5、义务消防队:发生火灾时,应按预案演练方法,积极参加扑救工作。
应急小组人员名单及职责分工应在项目部办公室墙上张挂。
(三)、应急小组地点和电话有关单位部门联系方式:
地点:
工地项目部。
应急小组长电话:
项目经理:***
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电话:
急救电话---120火警----119公安----110
五、灭火器材配置和急救器具准备:
灭火器材:干粉灭火器和1211灭火器、国标消防栓,分布各楼层。设置现场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设置黄砂箱、消防栓并标明地点(储备应充足)。
救灾装备器材的种类:仓库内备有安全帽、安全带、切割机、气焊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一般五金工具、雨衣、雨靴、手电筒等。统一存放在仓库,仓库保管员24小时值班。
急救物品:配备急救药箱、口罩、担架及各类外伤救护用品。
其它必备的物资供应渠道: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电话联系),确保随时供应。
急救车辆:报120急救车救助。
六、火灾事故应急响应步骤:
1、立即报警:当工地发生火灾时,应尽快确定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类型和大小,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及其它救援电话,立即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电话,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和质安部,紧急启动《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组织扑救火灾: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除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和施工人员扑救火灾,义务消防队员选择相应器材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原则。派人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项目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及时转移有毒、易燃、易爆等物资,使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底限度。
3、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疏散通道,并张贴标识,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人员可按图示或标识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4、协助公安消防队灭火:除拨打119、120求救,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应急小组成员要简要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协助消防队员灭火,听从专业消防队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5、现场保护:当火灾扑灭后,应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事故处理和对责任人调查。
6、火灾事故调查处置:火灾发生情况报告应由项目部及时上报公司,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配合公司质安部进行查处。分析事故原因,编写事故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防止事故再度发生。
七、加强消防管理,落实防火措施:
火灾案例实际告诉我们,火灾都是可以预防的。项目部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是:
1、落实专人对消防器材的管理与维修,对消防水泵(高层、大型、重点工程必须专设消防水泵)24小时专人值班管理,保持场地内各消防通道的畅通。
2、施工现场禁止吸烟,建立吸烟休息室。动用明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手续,做到不清理场地不烧,不经审批不烧,无人看护不烧。安全用电,禁止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电线,禁止烧电炉、电饭煲、煤气灶,违章者罚。
3、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与各作业班组、分包单位签订《治安、消防责
任合同书》,把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地分解到每个班组、个人,树立人人关注消防安全的责任心。
4、要求各工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规范材料仓库、危险品仓库等场所的搭设,落实防火责任人。
八、经常性地进行救灾、救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1、救助知识培训:就有关安全、抗灾救助的基本知识,定时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有条件话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解,通过知识培训,做到迅速、及时地处理好火灾事故现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使用和维护消防器材技术培训:对各类器材的使用,组织培训、演练,使人人会使用抢险器材。仓库保管员负责定期安排对所配置的各类消防器材进行维护,加强管理。抢险器材平时不得挪作他用,对各类防灾器具应落实专人保管。
3、对义务消防队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一次防火知识、防火器材使用的演练;以及伤员急救常识、灭火器材使用常识、抢险救灾等方面基本常识的培训。
4、加强宣传教育,使工地全体人员了解防火、自救常识。
九、评估改进与预案管理:
火灾事故后,通过对应急预案实效的分析,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以更新、完善和改进火灾应急预案文件体系,加强火灾应急预案的管理。
深圳市特艺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国际大厦酒店裙楼4—5层装饰工程
项目部
6.老旧小区火灾范文 篇六
现象
消防通道不畅造成隐患
由于这些老旧小区在建设初期没有规划停车位,车主大多将车辆停放在小区道路两旁,使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仅能容一辆轿车单向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通过,影响救援。去年我市某小区发生的两起火灾事故,均因小区内道路旁停满车辆,消防车无法通过,延误了救援时间,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由于老旧小区内普遍没有储藏室,使得一些居民乱搭乱建、楼道内乱堆乱放杂物,极易造成火灾隐患。
对策
扩大道路宽度 方便消防车出入
教育引导居民树立“防范胜于扑救”消防意识。利用电视、广播、科普宣传栏、报刊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对全市居民火灾安全知识的教育,普及消防知识,让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每户居民家中。加大对老旧居民小区内乱停车、乱搭乱建及在街巷、通道堆放杂物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对现有老旧小区道路进行改造,尽可能提高小区道路使用效率,扩大道路宽度,方便消防车出入。
现象
线路管道老化腐蚀严重
老旧小区大多为高架线路,长时间风吹日晒,老化现象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由于电容量低,不适应现代化家电需求,住户私自接线,容易引发火灾;老旧小区电力设施大多未设置接地系统,造成一些高危险的家电如电暖气、热水器等容易漏电,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小区内架设的天然气(煤气)管道由于维护不及时或不到位,个别管道锈蚀严重,极易发生漏气事故;管道与建筑物连接处虽有保护网,但因设置不坚固或不合理容易被损坏。
对策
彻底排查 及时更换
彻底排查老旧电线、天然气管道等危险设施。尽快制定规划,对老旧小区的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进行安全改造,增添安全坚固的天然气管道防护设施,及时更换老旧电线,加装接地装置。对于条件具备的小区,高架电线应改为地下电缆,并加强巡查,确保安全。积极完善消防设施,着力解决消防车水源不足等老大难问题,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现象
火灾隐患隐蔽性强
很多商家为节省经营成本,往往使用自己的住宅或租赁经营地旁的住宅作为仓库使用,“居民仓库”隐蔽性强、缺乏相应的消防配套设施、商家消防意识差、消防执法难,已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一大火灾隐患。
对策
加强消防安全巡逻
7.火灾现场报道范文 篇七
1.1 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火灾危险性
1.1.1 搭建临时工棚存在的火灾隐患。
施工单位为方便施工, 在施工现场周围使用易可燃材料搭建临时工棚用于办公、生产及人员住宿, 其防火间距不足, 耐火等级低, 电线私拉乱接、生活用火频繁,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火烧连营”。
1.1.2 施工管理混乱, 违章用火用电, 增大火灾危险性。
从调查情况看, 大多数在建工程主体完工后, 进入室内装修、设备安装阶段, 大量施工人员涌入, 各工种赶工期抢进度形成交叉作业, 用火用电, 焊接作业增多, 施工现场混乱不堪, 人为地增大火灾隐患。由于配合不协调, 管理不到位, 违规操作, 野蛮施工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1.1.3“二合一”、“三合一”现象普遍, 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 施
工作业、材料堆场、生活住宿没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设置相对独立的库房和员工宿舍, 而是把库房、食堂、员工宿舍混合在一起;有的在地下室设置库房, 堆放装修材料储存液化气、乙炔气、香胶水、油漆等易燃可燃气体液体, 同时把员工集体住宿连为一体, 设置炉灶用柴火煮饭, 人为地增大了致灾因素。
1.1.4 消防水源缺乏, 未按规定配置灭火器材, 设置安全警示语、标志标牌;
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未开展防火安全检查, 消防管理留于形式。
1.2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火灾隐患
1.2.1 未依法申报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擅自施工。
在检查中发现, 大多数建设项目在开工或进入二次装修前, 未依法申报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擅自动工修建或装修, 经公安消防机构检查, 责令改正, 才得以申报。
1.2.2 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消防设计
审核意见书》提出的消防施工要求, 为了节约成本, 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 如:使用可燃材料装修不作防火阻燃处理, 封闭楼梯间、重要设备房间的门使用普通门, 楼层消火栓供水竖管应采用卡口或丝接, 而使用焊接等。
1.2.3 擅自变更消防设计。
施工中, 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 图省事省力, 找借口, 在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的情况下, 擅自取消防火分隔, 扩大防火防烟分区。
1.2.4 使用安装不合格防火门、室内消火栓、应急灯等消防产品。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
一是承担施工的业主大多数是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人员, 缺少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对国家消防法律法规不熟悉, 普遍存在重利益轻安全, 降低成本, 减少投入的思想, 只顾赚钱, 对业主对社会不负责任, 是导致火灾隐患存在的直接原因。
二是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尽管建筑企业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但由于人员成分复杂, 企业管理不科学、不规范, 对消防安全不重视, 疏于管理, 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违章指挥, 违反操作规程, 冒险作业导致隐患存在。
三是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基本防火灭火技能。一般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短, 没有固定的生产生活场所, 施工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 其年龄结构复杂。员工自身缺少安全方面的知识和职业技能, 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够, 绝大多数员工不懂生产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不懂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发生火灾时, 不会报警, 不会使用灭火器材, 不会自救和疏散逃生。
四是未开展防火安全检查, 对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民营建筑企业疏于消防安全管理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类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缺乏, 没有专职消防管理人员, 一般由施工人员代管, 业务素质差, 不懂得怎样开展防火安全检查, 怎样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检查中也发现不了隐患, 解决不了问题。同时, 由于业主不重视, 经费投入少, 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以致养患成灾。
五是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形成合力, 监督管理不力。建设、安监、质监、消防等部门对在建工程监督检查的较少, 一般情况只受理行政许可, 办理开工、验收手续, 而忽略施工期间的监督管理。即使检查, 也只检查本部业务范围内的要求, 涉及业务范围以外的不过问。公安消防部门只注重审核验收, 疏于施工期间的监督检查, 以致埋下隐患。
3 加强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建筑业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增强业主的消防法制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3.1 切实加大消防执法检查力度, 把好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关, 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
要做好在建工程施工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建筑设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格审查, 凡是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不得施工。公安消防机构尤其要抓好建筑工程的改建、扩建及室内装饰装修的审核和验收, 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二是公安消防机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公安部106号令)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部107号令依法履行职责, 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 严格执法,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重处未经消防审核擅自施工、施工过程中擅自更改更变消防设计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火灾隐患。
3.2 建章立制, 落实责任制
3.2.1 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建筑业主应牢固树立“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安全第一”的思想, 按照《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切实履行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消防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同时, 要把消防安全责任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 落实到人, 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 层层签定安全目标书, 与经济利益挂钩, 认真落实好“谁主管, 谁负责;谁施工, 谁负责”。
3.2.2 加强重点工种人员消防教育培训, 提高防火灭火技能。
建筑企业应重点加强电工、油漆工、焊工、锅炉工、消防施工员、安全员、消防工程施工人员等重点工种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了解国家现行消防法律法规、懂得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和生产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做到先培训, 后上岗, 不合格, 不上岗, 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要结合实际, 针对农民工、季节工的特点, 定期开展消防教育, 组织灭火演练, 掌握灭火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做到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等“三懂、三会、四能”的要求。
3.2.3 开展防火检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 定期开展防火检查, 并做好记录。检查的重点是施工中是否严格执行明火作业制度, 焊工作业监护措施,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分类存放, 电器线路敷设、照明灯具配备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以及施工现场灭火器材配置是否完好有效。人员住宿是否存在“二合一”、“三合一”的现象, 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要落实专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消除。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各地区建筑业发展迅速, 各类多层、高层、地下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不断增多, 但在施工管理中, 由于缺少监管力度, 业主对消防安全不重视, 存在违章指挥, 冒险作业, 违章用火、用电, 不按规定储存易燃易物品等隐患, 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结合工作实践,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调查, 重点分析了存在隐患的根源,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8.火灾现场报道范文 篇八
着火情况说明及整改措施
***********公司 2014年7月22日
1、火险情况简介
我单位施工的*****工程在7月22日上午9时15分发生火情,事故地点位于施工现场*****,现场施工人员在进行*****的**施工中,将****引燃,过火面积约2平方米,发生火情后,我单位立即拨打了119报警电话,现场施工人员使用灭火器灭火,但由于施工现场灭火器材不足未能立即将火扑灭,消防人员于9时20分赶到现场将火熄灭,没有波及到周边房屋建筑,未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
2、事故原因
1)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切割作业前未对原模板做好防火措施,加上天气干燥,物体容易引燃,导致发生失火。
2)现场灭火器数量不足,未能及时将火扑灭。
3、应急处理措施
1)现场发生火情后,立即启动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现场负责人立即将情况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部领导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救火和处理善后工作。
2)项目部领导对现场仍存在的火灾隐患立即提出了整改,要求迅速补充灭火器等消防设备,配置到各个火灾易发点。
4、整改措施
1)项目部召集施工现场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就灾后各项工作进行紧急部署,并对安全防火意识再次进行了强调,对现场仍存在的消防隐患立即组织以安全员为组长的排查小组进行全面排查,并要求上报项目经理部。
2)现场立即补充灭火器10瓶,备两捆消防带放置在施工现场,如遇火情可接中办院内现有消火栓进行灭火。
3)在施工人员中宣传《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让工人时刻牢记安全防火意识,明白火灾发生后的正确处置办法。
4)对现场负责人*****进行严重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
5)加强“安全事故小组”工作,对现场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
5、经验教训
1)本次火灾事故处理得当,没有造成更大的灾难和火灾蔓延,这与我们常抓安全生产是分不开的。
2)个别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不忘安全生产教育,把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于每个员工心中。
3)公司以后多组织消防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介绍和讲解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4)现场安全员要时刻盯在施工现场,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将其排除。
9.火灾现场报道范文 篇九
为了检验《储油溢罐事件现场处置预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员工进一步掌握预案内容,检验应急物资储备及完好情况,按照《西部管道酒泉输油气分公司储油罐溢罐事件现场处置预案》的要求和分公司2017年应急演练计划,通过假设g-1001溢罐,特组织作业区在站员工进行储油罐溢罐事件现场处置预案演练。
二、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时间和地点:
时间:拟定于2017年7月
地点:西部管道玉门段
三、参加人员:
演练人员:储油库、加压站全体人员
观摩人员:玉门市政府相关领导、玉门市能源局、玉门市安监局、油气管道公司酒泉分公司领导。
四、现场分工及职责
1、现场总指挥:
职责:全权负责、指挥、调度、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演练的准备和演练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为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
现场副总指挥:
职责:配合协助总指挥做好现场调度、协调指挥工作。
2、火灾扑救组
组长:王发清
成员:李万泽、严泉、张忠林
职责发生事故后,作为应急抢险组组长,负责组织应急抢险组组员对火灾进行扑救。
3、紧急疏散组
组长:张忠林
成员:杜尖全
职责:发生火灾后关闭其余作业设备,组织人员关闭阀门,安排现场停靠车辆迅速离开事故现场。
4、安全警戒组:张发祥
成员:张福、夏艳红
职责: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警戒和事故救援进站监护工作。
5、现场协调员:杨春兰
职责:负责协调做好演练前的准备及现场协调、调度工作。事故发生后向119报警,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
五、应急演练的项目
1、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
2、火灾事故发生时作业人员应急疏散逃生
3、火灾事故发生后进行应急抢险火灾扑救
六、应急演练的背景:
2017年7月下旬某一天,由于加气员谢德忠操作不当,导致加气枪接触到车辆电瓶,瞬间产生火花发生明火,致使车辆引擎盖内线路发生火灾。
七、消防演练的程序:
1、火灾事故发生
2、人员应急疏散
3、火灾事故逐级上报
4、应急抢险火灾扑救
5、演练现场总结
八、演练详细步骤:
火灾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
1、贾岩峰在接到现场人员谢德忠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启动海鑫油气站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上报至公司应急办公室。
2、赵生毅通知油气站全体人员立即组织站内人员进行疏散。
3、王发清带领组员手持灭火器赶赴火灾现场进行火灾扑救。
火灾应急抢险火灾扑救:接到应急指挥命令后,应急抢险组组长王发清立即带领组员手持消防器材赶赴火灾现场对火灾进行扑救。
张忠林带领组员立即进行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并安排现场停靠车辆迅速离开事故现场。
张发祥带领警戒组进行人员疏散及警戒。
火灾事故应急疏散:接到应急指挥命令后,张发祥带领警戒组成员按照油站应急逃生疏散图进行人员疏散并对事故区域进行警戒,疏导过往车辆。
火灾扑灭后应急组组长对现场进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现场总结:
1、演练结束后全体集合
2、贾岩峰、赵生毅对此次演练进行现场总结。
九、火灾事故应急演练器材:
10.火灾现场报道范文 篇十
一、现场勘查与技术鉴定的基本原理
现场勘查原本是指侦查人员对特定的犯罪处所, 以及犯罪场所的犯罪痕迹进行现场的仔细观察。检查的目的是就是为了能够掌握犯罪时发生的具体事情, 尽可能还原犯罪的整个过程, 对犯罪事实有个充分的掌握。当然这里说的现场勘查不是针对犯罪而言的, 而是对火灾场所进行的检查, 也就是指勘查人员通过对火灾场所的可能的火源、易燃物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分析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的现场勘查。对于火灾现场需要找到起火部位、起火点, 并且要根据起火点附近的火灾痕迹给出电气线路等的起火原因。
现场勘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分别是:实地勘查、调查访问、资料整理。实地勘察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勘查的范围和顺序, 一般而言, 实地勘察的时候还要对目击者、直接相关者、现场相关人员等进行咨询, 以便获得最直接的证据, 了解事情的发生时间、经过等细节。通常而言, 实地勘察结束后, 相关人员会被组织在一起就地召开会议, 由勘查人员报告其勘察的内容, 了解的具体情况, 小组人员进行讨论, 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合理分析, 以便发现勘查不全的方面可以就地及时的进行补充勘查, 会议还要对时间做出整体的计划, 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技术鉴定是指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按照科学的试验方法、实验步骤和手段对火灾现场提取的残留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科学客观的鉴别。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得到更加真实合理的推论。目前, 广泛应用的技术鉴定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综合分析法、宏观分析法、模拟试验法、金相分析法、剩磁分析法、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已经被证实在判定火灾起因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果。
二、电气火灾事故中现场勘检和火灾鉴定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电气火灾事故中, 现场勘检是指公安消防机构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对火灾相关场所的人、物等进行的实地的考察, 以获得火灾发生原因的物证、人证等相关证据。电气火灾事故中现场勘检是研究、预防、查找、发现火灾的重要方式, 也是确定火灾原因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 火灾现场的物证、火灾痕迹等往往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 火灾现场的痕迹会受到火灾时高温的影响, 电器设备会在高温下发生一些金属、塑料等结构的改变, 很可能由一次线路短路变为二次火灾的痕迹。第二点就是燃烧的物证当时所处的位置和可燃物的多少。第三点是燃烧现场的保温条件。燃烧现场的保温条件可以用来分析火灾发生时的温度。第四点是火灾现场的电器的通电状态。根据电器的带电状态有助于判断火灾的起因、位置等因素。第五点是温度梯度和作用时间。由于火灾发生时温度的变化很明显, 火灾现场的燃烧物的燃烧痕迹可以判断出火源的大概方位。
火灾技术鉴定是指在火灾现场勘验中, 发现并收集的各种火灾现场留下来的痕迹物证, 并对其进行审查、分析、检验和鉴定。目的是根据这种物证的本质特征, 分析它的形成条件, 以及与火灾过程的关联, 从而推断出火灾可能发生的原因。技术鉴定虽然是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实验步骤对火灾原因进行推导分析,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故在其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物证的甄别遴选存在选取水平不一, 参差不齐的问题。不同鉴定机构对同一个物证经常也会给出不一样的结论。第二点是制作式样。由于式样制作的不同, 对同一张金象显微照片也会得到不同的认识。三是鉴别的设备。不同的鉴别设备对分析同样的物证由于观察的侧重点不同, 得到的结论不同也是很有可能的。第四点是对火灾现场的认识程度。由于真正亲临现场的人数有限, 大多数人对火灾现象的了解多数信息是通过别人的口述得到的, 这无疑增加了做出错误结论的概率。
如上图所示:鉴于现场勘检和技术鉴定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应将两者辩证的结合在一起, 以期发挥出每种方法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可以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例如依靠现场勘验为技术鉴定指导现场勘查, 这样可以更加科学、更加细致的确定起火原因, 起火地点。技术鉴定与现场勘查进行补充、证明。技术鉴定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物证进行合理的分析, 然后得到一个客观的结论。
技术鉴定是对材料的某些特征进行鉴定, 技术鉴定不能够对火灾事实进行鉴定。技术鉴定的科学合理性取决于现场勘查是否能够做到全面准确, 合情合理。因此, 在寻找火灾原因时, 必须始终秉承以现场勘查为主, 技术鉴定为辅的基本原则。
三、应用现场勘检和技术鉴定技术的案例分析
2015年6月8日14时16分, 某中学发生火灾, 学校的自行车棚、部分桌椅、空调外机、信号塔、窗户等被烧坏, 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最后经过现场勘查和咨询, 排除人为和焚烧引起的火灾等原因, 初步确定为电器引发的火灾。通过对这起火灾的研究, 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对学校众多弱电线路的勘查中发现了两处微小金属具有短路熔痕特点。第二点是要在形式上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尽管在这起事件中已经初步判定起火点为学校的监控电源线, 但是为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勘察人员还是选取了两家店熔珠送到了同一家权威机构做了鉴定。最后是要能够合理的自圆其说。本次火灾在技术鉴定的结论与现场勘验结论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技术鉴定得出的结论是着火的电源线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有一次和二次短路熔痕, 这点是很不符合正常逻辑的, 很难让当事人信服这样的结果作为最终结论。最终, 经过调查人员多次的调查, 在现场取样的视频中发现是取样人员在取样时将样品编号与取样位置调换了, 这才将火灾的原因合理和解释清楚了。
2015年7月5日17时46分, 某公司仓库发生火灾, 所幸无人员伤亡, 但是造成厂房烧损、设备损坏、塑料管件成品及原材料燃烧等。经过现场勘测排除人为、自燃、雷区等引起的火灾。经过一系列调查, 最终判定为电路故障引起的火灾。这起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调查发生火灾的原因时, 不能仅凭当事人的意见。对此次火灾, 当事人双方各执己见, 态度迥异。租赁方认为, 将厂房租赁给承租方, 承租方就要对火灾负全部责任, 消防部门的加入只会影响索赔。而承租方认为火灾发生在刚刚拆除监控的时间点上, 且报警人之一为租赁房的亲友, 认定一定有蹊跷, 而且, 此厂房曾经存放过化学燃料, 且发生过火灾, 不能排除自然的可能性。最后确定起火点是承租方搭建的粉料区, 火灾的最后负责方完全由承租方承担。第二点是此次案例巧妙地排除了纵火的可能。调查人员运用了反证法。假定是纵火, 那么不同方位起火, 在上属线路被烧断的情况下, 下属线路都不可能存在一次短路和二次短路熔痕, 因此排除纵火嫌疑。
四、结语
本篇文章综合介绍了现场勘检和技术鉴定两种类型的火灾鉴别技术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根据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提出要辩证地运用现场勘验与技术鉴定手段, 两者应该互相关联, 相辅相成, 现场勘验为技术鉴定指明方向, 技术鉴定为现场勘验印证结论, 并结合两起典型的电气火灾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裴锴, 黄子鹏.电气火灾现场勘验与技术鉴定的综合运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 (03) :407-410.
[2]潘刚, 高伟, 赵长征, 邸曼, 徐放, 孟庆山.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04) :495-497.
11.火灾现场报道范文 篇十一
源自课本:化工企业火灾防护
一、化纤厂化纤布存放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
1995年2月14日,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存放的约40万m化纤坯布突然起火,因为发现火情早,扑救
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
(一)事故经过
1995年春节前,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在停用的整经车间,临时存放两垛未打包的约40万m化纤坯布。一垛直接堆放在车间中间的地面上,另一垛约7万m堆放在车间东北角,由于怕墙角潮湿和遭鼠害,在地面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又铺上一层塑料布,布堆上方盖了一层破化纤布。
2月14日13时20分左右,车间东北角的这堆化纤布突然起火,火焰顺着布堆南侧向西侧及平面盖布上蔓延,人们对此一无所知。一直到浓烟顺着排气扇孔窜到室外时才被人发现。由于正是上班工作时间,人们听到“救火”的喊声从四面八方赶来扑救,并向市消防队报警。14时10分左右火被扑灭。
(二)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后,市消防支队及该厂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分析。该临时仓库原是整经车间,电源和暖气管均被切断,不存在电火花和受热的自燃因素;库房周围无明火作业,事发前门窗关闭较严,不存在飘落火源;事故当日晴天无雷,化纤布吸湿性差,堆垛不大,下有垫木,通风良好,不存在雷击或其他自燃因素,而且也无人为纵火痕迹。调查组根据着火的迹象、存布时间、堆放方式和化纤布的特性等又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化纤本身吸潮性差,在纺织整个过程中由于设备工艺的高速摩擦,在纱支和布面上积累了很高的静电荷,很不易导除,职工在落布或推布时经常受到电击。经测试,有些布面的静电荷高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在存放这些带静电荷的布匹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为防霉烂和遭鼠害,在地板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垫木上又铺了一层塑料布,致使布匹与地面形成绝缘,布匹上积存的静电荷无法导除。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所积累的静电能点燃布边和布面上吸附的细小飞絮和纤维绒毛。经现场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确认造成这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带静电荷布堆表面出现很高的电荷密度,又由于中午人静,老鼠出入活动频繁,接触布堆时发生强大的刷形放电,从而引燃布堆
浮层(由罩静电作用吸附)的细小短绒飞絮。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这起化纤布火灾事故,最后确认是由静电原因导致的。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静电。静电的特点,一是电压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量虽然不大,但由于带电体的电容变化很大,所以静电电压有时会达到很高的数值;二是静电能量不大,但足以引燃许多易燃物质,因为有些易燃物质的最小着火能量比静电的能量小得多,所以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很大;三是有静电感应,静电场中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表面感应起电;四是尖端放电,在带静电物体的尖端由于电场强度很高,使附近的气体电离而放电;五是静电屏蔽,空腔导体在静电场中,其空腔内的电场强度为零,或在外表面接地的空腔导体的空腔内有电荷时,外部电场强度为零。静电有三方面的危害:静电火花可引起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能使人受到电击而引发二次事故,如跌倒、坠落等;静电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如使半导体组件破坏,造成使用这些组件的电子装置误动作、发生故障等。
为防止此类事故重复发生,该厂在化纤布的存放上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一是在织机和验布机上装设接地线,从工艺上消除静电的积累;二是储存中应在垫木上合理地设置接地装置,使布包和堆垛中积存的静电荷导除到地面;三是修好的坯布要及时打包入库,不要零存乱堆,以防不测。采取这些措施后,对保证化纤布储存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制药厂药渣管理不善引起的爆炸伤亡事故
1992年5月18日,湖北某制药厂皂素车间因药渣管理不善,发生重大燃烧爆炸事故,当场烧死10人,重伤1人,轻伤2人。
(一)事故经过
某制药厂皂素车间生产的是避孕药中间体皂素,它以120﹟工业汽油作溶剂,提取黄山药、川地龙两种植物中的皂素并浓缩加工。为了去掉植物废渣中含有的残留汽油,将药渣放入蒸发罐中进行加压、加温处理,两小时后,将药渣排放到空地上自然挥发6-8小时,使药渣中残留汽油基本除净。由于药渣是用汽油浸泡过的木质纤维,很容易燃烧,为此,当地农民每天将该厂排出的约一吨半的药渣拉回家中做烧柴用。
5月18日7点30分,有14名农民随着上班的职工一起进入堆放废药渣处装运废渣。当班工人告诫农民,药渣刚从罐中排出,自然蒸发残留汽油时间太短,劝阻他们不要装运。但农民急于早装运完回家收麦子,就是不听劝阻,强行哄抢。在挖装药渣过程中,使现场空气中的汽油含量很快达到了爆炸极限。8点02分,一农民打火吸烟,当即引起爆炸和燃烧,导致火灾。经过工厂消防队和全厂职工的全力扑救,大火很快被扑灭,现场留下了死难者横七竖八的尸体,惨不忍睹。
(二)事故分析
造成这起爆炸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挖装药渣现场空气中的汽油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同时挖装药渣的农民打火吸烟,从而导致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制药厂对药渣处理管理不善,任凭农民任意挖装药渣,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事故发生后,省、市政府及制药厂领导组成事故调查组,经调查认定,这起事故属于非生产性爆炸燃烧事故,但制药厂也负有一定责任。在妥善处理伤亡人员的同时,调查组对厂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进行
了检查,并提出建议和制定措施。
(1)改进药渣处理方法。1988年5月该制药厂曾发生过药渣燃烧爆炸事故,当场炸死农民1人。因为事故是由于农民将药渣拉回家的途中吸烟引起的,当地法院认定制药厂无责任。但制药厂并未重视事故教训,导致此类事故又一次发生。为杜绝类似悲剧的重演,必须对药渣处理工作进行彻底的整改:一是对药渣中残留汽油的蒸发处理要加强检验,达不到标准的药渣,决不允许从蒸发罐中排出:二是合格排放的药渣必须根据天气变化确定充足的时间,使残余汽油充分挥发。同时为消除隐患和有利于节约,药渣可作为工厂燃气锅炉的燃料,自行消化,不得再向农民处理。
(2)消除生产工艺中的不安全因素。使用120﹟工业汽油做溶剂对安全生产来说是一个大隐患,建议制药厂尽快研究开发一种不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代替汽油作溶剂提取剂,从生产工艺上彻底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3)药渣排放处理与生产车间严格隔离。这起事故是在消防队和职工的及时扑救下,才免于使与火墙仅1 m之隔的两个汽油储罐产生连锁反应。为万无一失,必须严格执行防火标准,进一步妥善处理好排渣处
与汽油储罐的距离和位置。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皂素车间为一级防火防爆单位,但农民可以随便进出,甚至在现场随便吸烟,说明安全管理极为松懈。因此,必须认真吸取教训,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加强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动员全厂职工切实查隐患,促整改,堵漏洞,加强群防群治,确保生产安全。
三、吉林辽源中心医院特大火灾
(一)事故经过
辽源市中心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医院,其门诊部、住院部、办公楼连在一起,呈现“口”字型,总共四层,一、二层是门诊,三四楼是住院处。辽源市中心医院是一所花园式医院,也是当地最大的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61630m,建筑面积26063m,分为5个区域和1处综合楼。其中1至3区始建于1962年,为3层砖木结构楼,建筑面积10323m;4区为住院部,始建于1987年,为4层砖混结构楼,建筑面积3600m
222
2,共有床位568张;5区为环廊园林门诊房,建于2002年,钢结构,面积53401m;综合楼9层,建筑面2。
2积6800m。2005年12月15日16时许,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停电,恢复供电后,随即出现火情,而医院相关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报警、紧急疏散医患人员等有效措施,致使火情扩大。经过辽源市和从长春、四平等地赶到的消防官兵5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于15日22时左右被扑灭。此次火灾造成37人死亡、46人重伤、49人轻伤,烧毁建筑面积5714平方米,大楼北侧第四层(顶层)烧毁,三楼部分过火;南侧一至四
层基本烧毁,直接财产损失821万余元
(二)事故分析 这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起火部位为医院门诊楼东侧2层的配电室,初步调查认为与医院的电器设施安装质量以及当日值班电工的操作有关。这次火灾的起火原因是配电室电缆短路时高温电弧和金属喷溅粒子引发了电缆沟内的可燃物。铠装电缆的终端处没有按照电器安装的有关规定做好终端处理,终端施工工艺粗糙,降低了电缆绝缘强度,导致电缆漏电、放电甚至短路。电缆沟内剥去了铠装护套层的电缆芯线与多根铠装电缆混合交叉敷设,电缆、电线不设固定支架,直接交叉、重叠,电缆在挤压扭曲等外力作用下造成绝缘强度降低。配电线路中的过流保护装置(熔丝、空开)设置不当,甚至采用铅导线替代熔丝,使保护作用降低。电缆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中心医院配电室及部分电器设备改造工程中存在施工质量不合格,没有组织检测验收就直接投入使用,特别是购置、敷设了质量不合格的电缆,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报警晚,延误了灭火时间;中心医院没有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措施;龙山区公安消防科对中心医院消防安全监管不力;市卫生局对中心医院消防安全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等。
在“12?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中,有的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无一伤亡,而有的科室则发生了严重的伤亡。这从另一侧面证实了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特大灾难事故,掌握紧急自救、互救知识的人,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对于医院、学校、剧场、体育馆等特殊场所或人员密集处,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以便发现安全工作的盲区并加以重点改进,提高本质安全。同时,要将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安全责任制要做到细化到岗,责任到人,严格管理,严密防范。以人为本、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认识预防事故的重大意义,始终如一地把住防火关,不让一处隐患蔓延,不让一处失火,要做到这几点,就须做到时时防,天天防,处处防。
四、辽阳市庆阳化工厂爆炸
1991年2月9日19时30分,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二分厂TNT生产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重伤13人,轻伤94人,硝化房全部炸毁,附近其它厂房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达2000万元。
(一)事故经过
国营庆阳化工厂二分厂是生产TNT炸药的生产线。1991年2月9日,硝化工组当日一班(白班)的生产不正常,曾在上午8时10分停机修理,15时开机生产。开机后,硝化三段十一号机产品凝固点温度(74.60℃)低于工艺规定的温度(74.65℃),于16时10分停止投料,在本机内循环。
16时30分,二班接班。分厂生产调度就上述情况请示分厂领导同意后,转下道工序,并恢复投料。此间,硝化三段六号和七号机硝酸阀出现泄漏情况,致使二号至七号机硝酸含量高于工艺规定指标。仪表维修工姜某(已死亡)对泄漏的硝酸阀进行修理,并于17时修好,19时刚过,负责看管三段二号至五号机的机工牛某从各分离器中取样送分析室化验。这时,各硝化机温度均在规定范围内。19时15分左右,该名机工从分析室送样返回机台,发现硝化三段二号机分离器压盖冒烟,随即打开了分离器雨淋和硝化机冷却水旁路门进行降温,然后即去距工房30米远的仪表室找班长。班长张某告诉机工回去打开机前循环阀,并随即带领仪表工张某、焦某(二人均已死亡)来到工房南大门打开了备用水阀,同时告诉看管稀机的李某停止加料。此时,牛某返回机台打开了机前循环阀。在下机台时,班长张某又让牛某打开安全硫酸阀,牛某返身回去将安全硫酸阀打开一周,再下机台时,发现分离器压盖由冒烟变为喷火。这时张某也看到了火,火势迅速蔓延,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硝化机发生剧烈爆炸。
(二)事故分析
①事故的直接原因
a.设备和生产上的原因
2月9日,二班硝化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硝化三段六号机、七号机硝酸加料阀泄漏,造成硝化系统硝酸含量增高和硝化物的最低凝固点前移(由四号机前移至一机),致使发生事故的二号机反应剧烈。从硝化机温度略高表明,机内的硝化反应并不充分。硝化物被提升到分离器之后,继续进行反应,而分离器内又没有搅拌和冷却装置,反应不均匀,局部过热,从而造成分离器硝化物分解冒烟。分离器压盖冒烟后,一种可能是由于继续进行剧烈的硝化反应,局部过热加剧,硝化物分解燃烧,分离器由冒烟变喷火。另一种可能是,由于高温、高浓度的硝硫混酸与使用了不符合工艺要求的石棉绳(也可能是油或其他可燃物)接
触成为火种,使分离器由冒烟变为喷火。
b.人为因素
这起爆炸事故是在生产出现异常情况,即硝化三段二号机分离器冒烟,而后变为喷火,火势扩大而引起的。对于在生产中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如何进行处置,应采取哪些措施、工厂《岗位操作与技安防火守则》中有明确规定。可是,二号机操作工牛某和当班班长张某,在处理二号机分离器冒烟到起火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岗位操作与技安防火守则》的要求去做。虽然在分离器冒烟之后,先后采取了打开分离器雨淋、硝化机冷却水旁路水阀、机前循环阀、备用水阀和安全硫酸阀,以及停止加料等措施降温,但没有与仪表工共同检查进泄水阀是否好使,尤其是在分离器起火之后,没有采取切断该设备与其他设备的联系,打开分离器废酸循环阀及硝化机安全开关往安全池放料的关键性措施,却撤离了现场,致使火势蔓延,导
致爆炸。
②事故的间接原因
a.设备老化、工艺落后
庆阳化工厂这条TNT生产线是国内惟一尚存的卧式生产线,存在搅拌不均匀,反应不完全,易产生局部高温过热等问题,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不易控制和处理,硝化机分离器没有自动放料装置。庆阳化工厂在1974~1988年间,曾先后8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对这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但该问题一直
没有得到解决。
b.生产秩序不正常,劳动纪律涣散 二分厂于1990年年底停产,1991年2月1日恢复生产。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生产、工艺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停车和单机停料频繁。对此,企业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二分厂中断夜间干部值班制度。夜班生产的劳动纪律松弛,工人脱岗问题严重。事故发生当晚,一
工段工人7人脱岗(其中1人因病)。
c.企业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培训教育不够。工人技术素质低,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能
熟练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新疆独山子10·28石化油罐特大爆炸事故
独山子区北距克拉玛依市约160公里,东距乌鲁木齐市260公里左右,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已有百年的石油开发史和71年石油加工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2006年10月28日19时16分左右,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在对独山子在建原油储罐进行防腐作业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现场作业
人员13人死亡,6人受伤。
(一)事故经过
10月28日下午七时二十分,中哈原油管道末站新疆独山子在建“十万吨原油储罐”忽发闪爆,适时正值安徽某防腐队现场作业,二十余名漆工瞬时身碎肢离,无一全尸。有目击者称当时罐顶跃空过百米,数里外的门窗亦有嗡嗡响动之声。此罐为“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2号原油储罐,主体建设于月前刚刚完工,招标承建单位——中国石油吉林化建。目前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为,防腐油
漆中的有机物挥发导致。
(二)事故分析
经“10·28”特大事故调查组调查,这起事故直接原因为: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在对在建原油罐浮顶船舱内进行防腐作业时,使用非防爆照明灯具,电线严重老化,多处接头和绝缘损坏;作业时没有按规定安装机械通风设施,致使使用的防腐漆料和稀释剂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挥发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在舱内大量积聚,遇照明设备产生的电气火花发生爆炸。
六.江苏射阳化工厂爆炸事故
2006年7月28日8时45分,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工商核准拟用名)1号厂房(2400平方米,钢框架结构)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死亡22人,受伤29人,其中3人重伤。发生事故的1号生产厂房(投资约800万元)由硝化工段、氟化工段和氯化工段三部分组成,硝化工段是在原料氟苯中加入混酸二次硝化生成2,4-二硝基氟苯;氟化工段是在外购的2,4-二硝基氯苯原料中加入氟化钾,置换反应生成2,4-二硝基氟苯;氯化工段是在氯化反应塔中加入上述两个工段生产的2,4-二硝基氟苯,在一定温度下通入氯气反应生成最终产品2,4-二氯氟苯。
(一)事故经过
2006年7月27日15时10分,首次向氯化反应塔塔釜投料。17时20分通入导热油加热升温,19时10分,塔釜温度上升到130℃,此时开始向氯化反应塔塔釜通氯气,20时15分,操作工发现氯化反应塔塔顶冷凝器没有冷却水,于是停止向釜内通氯气,关闭导热油阀门。28日04时20分,在冷凝器仍然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又开始通氯气,并开导热油阀门继续加热升温,7时,停止加热;8时,塔釜温度为220℃,塔顶温度为43℃;8时40分,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
据估算,氯化反应塔物料的爆炸当量相当于406 kg TNT,爆炸半径约为30 m,造成1号厂房全部倒
塌。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抢救伤员、疏散群众,市、县消防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扑救,环保部门立即对现场周围大气、水和土壤进行连续监测。28日13时大火扑灭,由于对地面水采取了措施,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没有造成大的污染。目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已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损失
情况和事故责任展开调查。
(二)事故分析
①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2,4-二硝基氟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②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a.该项目没有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在新建企业未经设立批准(正在后补设立批准手续)、生产工艺未经科学论证、建设项目未经设计审查和安全验收的情况下,擅自低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并组织试生产,而且违法试生产五个月后仍未取得项目设立批准。
【火灾现场报道范文】推荐阅读:
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09-04
施工现场火灾应急救援预案07-03
学校火灾应急预案范文09-10
乡镇森林火灾处置办法范文09-12
车祸现场报道范文10-07
现场会解说词范文06-15
什么是现场签证单5则范文07-11
火灾逃生知识06-14
火灾防控方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