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的科学教案(精选11篇)
1.物质溶解的科学教案 篇一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溶解性及饱和溶液的复习理解并记住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实验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学习过程。
3、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图示信息。了解结晶的概念及结晶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涵义。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法有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等。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为溶解度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溶解性限定因素的认识细化、对溶解性实质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两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坐标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妙。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铁和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吗?(不能)事实上,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影响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做出大胆的猜想。
2.探究活动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1)学生猜想(其间贯穿师生活动,配以媒体展示)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溶质的种类 溶质不同,溶解性不同 溶剂的种类 溶剂不同,溶解性不同 温度的高低 温度不同,溶解性不同
(2)教师讲述:怎样才能知道这三个猜想是否正确呢?(用实验验证)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我们在设计实验验证某一因素的影响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研究多个因素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我先做一个验证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实验,首先用纸槽将氯化钠加入试管中,可以阅读教材40页的内容,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3)学生设计探究实验2、3的方案(提供的药品是硝酸钾和熟石灰各1g;探究实验2中,提供给学生的硝酸钾有三小袋——1.5g一袋,3g的两袋;两个实验中每次用到的水都是5mL)。学生完成实验。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1g硝酸钾在5mL水中全部溶解,1g熟石灰未能在5mL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解限量受溶质种类的影响(说明了室温下硝酸钾在5mL水中的溶解限量比熟石灰大);
实验2:3g硝酸钾在5mL冷水中未能全溶,在5mL热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质的溶解限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限量越大)。
(7)教师总结:刚才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确受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固体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情况是很复杂的,绝大多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极少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实例。
过渡:溶剂的多少是影响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之一,因此,要确定某种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限量,必须确定好溶剂的质量,通常情况下,人为地将溶剂的质量确定为100g。
3.探究活动2(认识溶解性)
(1)我来做一个小实验,往20ml水中加入5g食盐,看一下有什么现象?(食盐全溶解了)我我再加入5g食盐,再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
(2)媒体呈现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在100水中 的溶解质量/g 31.6
90
114
170
200(3)学生描述31.6g、114g两个数据的含义。
(4)引导学生分析几个溶解度的得出过程中,对哪些因素作了限定?(溶质种类、溶剂质量、温度)
(5)组织学生讨论“溶解度”的实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6)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7)理解、巩固溶解度的概念。
①分析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②课堂练习(教师简要点评)。
(8)溶解度概念引入的目的——准确衡量物质的溶解性。
20℃物质的溶解度/g 溶解性
>10 易溶
10-1 可溶
1-0.01 <0.01 微溶
难溶
过渡:在溶质和溶剂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其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来表示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4.探究活动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1)媒体呈现氯化铵溶解度的表格。温度/℃ 溶解度/g 0 10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2)学生利用表格查找不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3)要求学生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4)引导学生将表格法和坐标法进行对比,感悟用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所具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可以查找任意一个温度下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5)教师讲述:这条曲线就叫做溶解度曲线,这种将数字和图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叫数形结合法,和刚才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时所用到的控制变量法一样,数形结合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6)课堂练习(略)。
过渡:留心一下几位同学在探究实验3中所做的实验,我们会发现,在热水的这支试管里,原先溶解了的硝酸钾中,现在已经有部分析出了,带着这个发现,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5.探究活动4(留心处处皆学问)
(1)学生思考讨论: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结晶方法?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采用这种结晶方法的原因?
(2)学生思考讨论:揭开易拉罐饮料的封口以及烧开水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由此,可推出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结果是怎样的?
(3)教师总结:显然溶解度曲线不仅可以用来查找溶解度、比较溶解度,还能用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留心做过的实验、留心学过的知识,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加以思考,往往能增进我们的学问。
6.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2)本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好方法?
7.结束语: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表明,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最后,我想送同学们几句话: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要受到其溶解度的限制,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学习潜力、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同学们化学学习的道路好似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愿同学们沿着这条上坡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攀登新高!
8.布置作业。
1.温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思考:怎样除去硝酸钾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 板书设计
2.3.二、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
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溶解度曲线
2.物质溶解的科学教案 篇二
关键词:葛根素,高分子物质,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抑制作用
葛根素(8-β-D-葡萄糖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降低血压、心肌耗氧及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1,2]。临床上,葛根素治疗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脑血管痉挛等疾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3]。但葛根素的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临床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不仅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且还有严重的急性毒副作用,如静脉溶血。因此,改善葛根素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成为了研究安全有效使用葛根素的突破口之一。
高分子材料可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润湿性和溶解特性,具有良好的增溶作用,并促进药物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4,5]。本文选择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泊洛沙姆188(F68)、高分子材料聚维酮K30(PVP K30)、甲基纤维素(MC)、系列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100M、K15M、K4M、E15、E5、E3),分别考察上述活性剂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以期为制备葛根素高效制剂提供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0AVP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株式会社);PKZ-1电热恒温振荡水浴振荡仪(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JA1003N精密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85-2恒温磁力搅拌器(广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LEO 1430VP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里奥公司)。
1.2 试剂与材料
葛根素(纯度≥99%,上海诺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葛根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2-201514),泊洛沙姆188(F68,安徽山河药用铺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维酮K30(PVPK30,安徽山河药用铺料股份有限公司);甲基纤维素(MC,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E3、E5、E15、K4M、K15M、K100M,安徽山河药用铺料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安徽山河药用铺料股份有限公司);HPLC Grade色谱甲醇(美国迪马公司);柠檬酸(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6]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10mg,置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甲醇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质量浓度为0.4mg·mL-1的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该储备液1mL,置10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0.2mg·mL-1的HPMC E310mL,加入过量的葛根素,于超声仪中超声30min,再于振荡机中37℃,约150r/mim条件下振荡24h。振荡完毕后取出,静置,室温下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精密吸取滤液,用流动相适当稀释,摇匀,即得。
2.1.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取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物质(不加葛根素),按“2. 1.2”项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
2.1.4 色谱条件与方法专属性试验
色谱柱: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体积分数为1%枸橼酸水溶液(体积比25∶75);柱温:30℃;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50nm;进样量:10μL。葛根素保留时间为16.70min,峰对称性良好,理论塔板数不低于7 000。各辅料(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物质)对主成分测定无干扰。见图1。
2.1.5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置1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匀,制得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40、80、100μg·mL-1的对照溶液。分别进样10μL,依法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A)。以峰面积(A)对质量浓度(C,μg·mL-1)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方程为:A=40 512C-39 623,r=0.999 8。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100μg·mL-1范围内,葛根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及回收率的RSD均不大于2.0%,满足分析要求。
2.2 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物质对葛根素溶解特性的影响
2.2.1葛根素在水溶液中饱和溶解度取蒸馏水10mL,置50mL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葛根素,于超声仪中超声30min,再于振荡机中振荡24h,温度为37℃,振荡机转速150r·min-1,以促进葛根素的溶解平衡。振荡完毕后取出,静置,室温下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精密吸取滤液,用流动相适当稀释后,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1.4”项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按公式计算可得饱和溶解度(C)。结果表明,葛根素在未加入任何物质时,饱和溶解度较小,为(2.78±0.02)mg·mL-1。
2.2.2 不同表面活性剂及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对葛根素溶解特性的影响
精确称取50mg表面活性剂F68、SDS及水溶性高分子物质PVP K30、MC、HPMC E3,用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后置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后摇匀,配成2.0mg·mL-1的母液,再准确量取1、2.5、5、7.5mL的母液,分别移入1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0.5、1.0、1.5mg·mL-1的溶液,再取各浓度10mL溶液置于25mL的锥形瓶中,并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葛根素。按“2.2.1”项方法考察葛根素的饱和溶解度,结果见图2。葛根素在表面活性剂及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中的最大饱和溶解度见表1。
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不一样,同一物质的不同浓度其增溶效果也不一样。SDS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不明显;MC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HPMC E3、PVP K30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较明显,其中HPMC E3的增溶效果最明显,但HPMC E3、PVP K30的浓度与葛根素的饱和溶解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HPMC E3的质量浓度增至1.0mg·mL-1时,葛根素的饱和溶解度反而比0.5mg·mL-1时要小,而1.5mg·mL-1的HPMC E3的增溶效果较1.0mg·mL-1大。
2.2.3 不同黏度的HPMC对葛根素溶解特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考察不同黏度的HPMC对葛根素溶解特性的影响,按“2.2.2”项方法考察不同黏度的HPMC(HPMC-E3、E5、E15、K4M、K15M、K100M),质量浓度在0.2、0.5、1.0、1.5mg·mL-1时对葛根素饱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见图3。葛根素在不同黏度的HPMC中的最大饱和溶解度见表2。
结果表明:HPMC系列不同黏度的溶液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并不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其中,HPMC E15与HPMC K4M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接近,HPMC K15M与HPMC K100M的增溶效果较为接近,而不同黏度的HPMC在1.5mg·mL-1时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较为接近,且高黏度的HPMC(K4M、K15M、K100M)在该浓度时较低浓度时的饱和溶解度大。在本试验中,相比其他不同黏度不同浓度HPMC溶液,0.2mg·mL-1的HPMC E3溶液对葛根素具有最佳的增溶效果。
2.2.5 HPMC对葛根素结晶大小及形态的影响
取葛根素1.0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再加入20mg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HPMC E3,充分溶解后移至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得10.0mg·mL-1的葛根素醇水混合溶液,再倒入500mL的烧杯中,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5h,温度40℃。然后常温抽滤,得吸附HPMC E3的葛根素晶体,于室温干燥12h[5]。取适量粉末,用导电胶带黏结固定后喷金,并固定在样品台上,对准架台的槽沟送入到停止点为止,抽真空观察粉末形态。可见,表面吸附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药物的结晶形态、大小与未经处理的药物存在明显差异,表面吸附了HPMC E3的葛根素为类圆形颗粒,且粒径显著变小(直径约2.5μm),而未经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处理的葛根素原料药粉末为柱状颗粒,粒径较大(直径约50~65μm),两组粒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图4。
3 讨论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可形成胶束,药物亲水基团在外,疏水基团插入胶束内部从而达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本试验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均不显著,与文献[7]中表面活性剂对头孢呋辛酯的增溶效果一致。
高分子材料具有可润湿性、高度分散性,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结晶表面的润湿性能,因此可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文献报道,一般晶体的形成过程主要为: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分子簇-结晶核-晶粒长大[8]。另外,高分子材料会对难溶性药物析晶过程的不同阶段抑制药物晶体增长,显著提高药物在溶液中的过饱和程度[5];同时,高分子物质可吸附于已析出药物晶体上,不同种类的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晶体上的吸附比例、吸附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药物的晶体形态、大小发生显著变化,HPM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吸附到晶核表面或结晶表面抑制结晶的形成。本实验通过电镜图观察发现,高分子物质吸附葛根素晶体形态及大小与未经处理的药物存在显著差异,颗粒直径显著减小。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PVP K30、HPMC E3使葛根素的饱和溶解度显著提高,起到增溶效果,且0.2mg·mL-1的HPMC E3溶液对葛根素具有最佳的增溶效果,可使该药物的饱和溶解度增加106.1%,为解决难溶性药物制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LIU Q,LU Z,WANG L.Restrictive effect of puerain onmyocardial infarct area in dog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J].J Tongji Med Univ,2000(20):43-45.
[2]GUERRA M C,SPERONI E,BROCCOLI M,et al.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medical herb Pueraria lobata crude extract and its main isoflavone puerari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effects on rat liver CYP-catalysed drug metabolism[J].Life Sci,2000,67(24):2997-3006.
[3]FAN LL,SUN LH,LI J,et al.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uerarin against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Study on cardiac function[J].Chin Med J,1992,105(1):11-17.
[4]苏卫,董少华,胡晓,等.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物质对呋喃西林溶解行为及溶液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3,16(1):54-57.
[5]秦凌浩,于泓.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对蛇床子素结晶的抑制作用[J].药学学报,2010,45(12):1559-1564.
[6]晋晨晨,李瑾,马澜,等.葛根素及其纳米混悬剂平衡溶解度测定[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1):41-43.
[7]郭波红,冯小菊,张可擎,等.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物质对头孢呋辛酯溶解特性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30(6):671-674.
3.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篇三
1、仔细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2、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道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去,这样的现象叫溶解
3、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会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会溶解;了解溶解的主要特征。
3.激发学生对物质能溶解和不能溶解的深入探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面粉、沙子、高锰酸钾、五个透明的杯子、装水的大可乐瓶、一次性筷子、漏斗、滤纸、铁架台、药匙。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又和大家见面了,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现在我们是朋友了,对不对?
学生:对。
教师:作为朋友,我带给大家一件小礼物,要不要? 学生:要。
师:这礼物是一瓶饮料,谁来尝一尝,然后告诉同学们,这是什么饮料?(指两名学生尝)
师:什么饮料? 生:盐水。
师:盐水是什么做的? 生:盐加水。师:可我怎么没看见水里有盐呢?盐哪里去了? 生:溶解在水里了。
师:说得好。板书 溶解
师: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盐是怎么溶解在水里的? 生:一点一点化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看清楚了吗? 生:盐一放入水里,就看不清楚了。
师:想看清楚吗?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板书课题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
二、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 1.引入:
教师:为了研究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老师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拿到我的礼物之后,可要仔细观察,到时比一比谁观察的最仔细,知道的最多,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现在就请每个组的组长到我这里来领取礼物,拿下去之后,各个小组就可以进行观察了。注意只许看,不许摸!
教师:大家观察好了没有。学生:观察好了。
教师:那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拿出来供大家分享。学生:我知道它叫高锰酸钾。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这张纸上写着的。学生:它是一粒一粒的。学生:它们有的大有小。学生:我发现它是黑色的。
学生:老师,高锰酸钾不是黑色,而是紫色。学生:我发现它对着灯光会发亮。
教师:你是说高锰酸钾在灯光的照射下会闪闪发光,美不美?如果把高锰酸钾放入水里,它会变得更美,还能帮助我们了解盐是如何溶解在水中这个难题,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2.分组实验 师:好,请各组准备好,按老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幻灯片 操作步骤1.用药匙取几粒高锰酸钾轻轻放入水中。师:谁来描述一下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 „
学生:像节日的礼花在水中开放。学生:像焰火在水中燃烧。
学生:高锰酸钾很快的沉入水底,变成红色又慢慢的往上升。学生:高锰酸钾在水中划过后留下一条红色的带子在水中飘来飘去。学生:沉在水底的高锰酸钾放出许多红色的烟雾,这些红色的烟雾慢慢的往水面上升,而高锰酸钾却慢慢的变小,有的变没有了。
生:像烟花一样,沉到水中,红色慢慢扩散,像烟一样飘,颜色不均匀,这是红色的,那里却没有颜色„
师:好。板书 慢慢扩散,不均匀
操作步骤2.组长用筷子搅拌几下。师:搅拌后有什么变化? 生:颜色均匀了。师:板书 均匀了
操作步骤3.现在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什么样了?
生:看不见高锰酸钾了,都和水混到一块了。每个地方都是紫色的。幻灯片
教师边听汇报,边出示记录表幻灯片,并填写。师:谁能把刚才这一过程描述一下?
生:高锰酸钾到了水里,慢慢向四周扩散,由不均匀慢慢变得均匀。师:这一过程就叫溶解。板书溶解
师:看了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谁能想象一下,盐在水里是怎样溶解的? 生:盐放入水里,慢慢向四周扩散,一点一点的盐和水混合均匀了,盐也看不见了。师:真好。看不见了,是因为盐在水中化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了。向盐和高锰酸钾这样,物质在水中化成微小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就叫溶解。
出幻灯片,齐读:物质在水中化成微小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就叫溶解。
三、不同物质的溶解 1.引入
教师: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那么别的物体放入水中是不是也会溶解呢?我们上节课已经做过几个实验,谁还记得?
2.共同回顾。
出示上节课实验情况记录单(或直接出示26页记录表 逐项回顾)幻灯片
教师边听汇报,边出示记录表幻灯片,并填写。并填写
3.结合以上的学习,你是怎么理解溶解的?
四、总结
教师:对了,我送给你们的高锰酸钾现在在哪里? 学生:在杯子里。
教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从水中给拿出来?这个问题也让你们在课后去解决,好不好?
学生:好。
4.物质溶解的科学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a) 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 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c) 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i. 究实验1: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设置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能些因素有关?
2、提出探究任务: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4、归纳总结:
(1)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 同一种物质央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5、引导应用:毛料衣服干洗原理等。
ii. 探究实验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确立及相互转化
1、设置问题:
(1)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无限制溶解物质?
(2) 怎么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提出探究任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温度及其溶剂量有关。
5.中班科学教案:溶解 篇五
1、幼儿在实验操作,观察、探究、比较的过程中,感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发现,增强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纸杯每个幼儿人手一个,筷子每人一支。
2、盐、白砂糖、红糖、筷子、小石子、油、抹布、记录表每组一份。
3、补充材料:咖啡、奶粉、感冒颗粒。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实验盐的溶解认识实验材料--盐。
看一看,摸一摸这是什么?什么颜色?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小点,有什么味道?再请幼儿尝一尝纸杯中清水的味道。(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请幼儿把盐放入纸杯的水中,用筷子搅一搅,看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变化?盐不见了,盐去哪里了?请幼儿用筷子蘸一点纸杯里面的水,尝尝是什么味道?咸咸的。原来盐在水里溶解了,变成了咸咸的盐水。请小朋友们尝尝别人的盐水,说说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盐水咸,有的淡。因为放的盐有的多,有的少。
2、幼儿分步骤进行实验,尝试操作更多的材料,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进行小组记录
请幼儿换一杯干净的水,为每组幼儿发放白砂糖、红糖。请幼儿进行实验:把白糖和红糖依次放入水中,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东西不见了?嘴巴尝一尝有什么味道?眼睛看看有什么颜色?
再换一杯干净的水,请幼儿把小石头和油分别依次放到水中,轻轻搅拌,看看小石头和油没有消失?
3、综合实验同时将种材料放入同一杯水中,观察溶解现象,比较不同材料的变化?
请幼儿把盐、白糖、红糖、小石头、油等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3、猜想-交流-验证-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为幼儿提供补充材料:咖啡、奶粉、感冒颗粒。请幼儿在实验前猜一猜,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4、教师小结:
今天通过做有趣的小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有的东西放到水里不见了、化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盐和白糖溶解进水中了,它们还改变了水的味道;红糖溶解在水中,还改变了水的味道和颜色;石头放进水中,不能溶解,还沉到水底了;油放进水中,不能溶解,浮在水面上了。
再想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活动建议:
6.科学溶解教案 篇六
1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当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时,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并了解溶解的含义。
2培养幼儿地探索精神及细致地观察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教案准备:塑料、小勺,抹布、清水、热水。各种材料:盐、糖等
教案过程:
1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实验兴趣。
2观察每组桌面的操作材料,启发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说实验材料。
3通过实验使幼儿了解溶解的含义,实验目的和要求。
分别把盐仿佛清水和热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细微变化。
4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7.中班科学教案:会溶解的小东西 篇七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活动准备
1、教师调制好的各种味道的水。
2、温开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红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吸管、一次性纸盘纸杯、纸巾。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教师出示多杯白开水,请幼儿观察然后猜猜是什么?请幼儿进行品尝。(师:小朋友们,用你们那机灵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了,再用你们的小鼻子闻一闻,用小嘴尝一尝它们的.味道,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最快最准。)(没品尝前可能说出:水、酒。品尝完以后说:水。)(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个算是简单的,老师给小朋友出点难题,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二、教师出示调制好的各种饮料(教师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师:这是老师给小朋友们变的魔术,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这个魔术呢?师,在变这个魔术之前,小朋友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摆好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教师出示白糖、红糖、奶份、果珍粉,引导幼儿说出,必要时教师告知。引导小朋友这个魔术师将水和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选择方法。并用吸管搅拌,加快溶解。自由选取一种饮料分进行魔术注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倒得不要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帮助。做完后互相观察交流,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解”,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解的方法。)丝、品尝活动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可以请其他小朋友或听课老师进行品尝,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让孩子大胆的说,激发其他幼儿对另外的饮料粉产生兴趣,为再次试验做准备。
5、再次冲调饮料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6、幼儿操作。品尝,交流。
四、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里,就会藏起来,看不见了,是他们溶解在水里了。
8.大班科学课教案《溶解》含反思 篇八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了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温度、改变形状、搅拌)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掌握几种常用的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初步学习多人合作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观察过物体的溶解,对物体的溶解感兴趣。
物质准备:幼儿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绿豆、冰糖、醋、盐适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请你们走到你们小组的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偿一偿、摸一摸,看看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它们分别是:绿豆、醋、冰糖和盐。
(自评: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基本部分: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自评: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幼儿观察完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3.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绿豆放进水中,沉下去了;醋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冰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最后看不见了。醋、冰糖、盐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呢?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自评: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最终将课堂带进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知识探索与实际相联系,具有生活性。)
4.怎样加快溶解?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溶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以冰糖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猜想怎样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幼:幼儿猜想,并交流猜想结果
(2)师:请小朋友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看看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加快溶解?并运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好实验结果(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自评:在本环节中,将知识的难度提高一点,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课的开始,运用课件创设富有激情的情境:一个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学,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迟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小朋友已经很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创设这样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励学生自行探究知识。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首先我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提供的实验电器材,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后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以上,我针对学生现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各组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通过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经验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四、整合三种方法,并运用于实验
小组按规则进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赛。只要有一组完成实验,就结束实验,各组上交器材。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总结溶解更快的方法。这是一个科学知识整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能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学用结合
我首先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课后进行食盐溶的快的实验比赛。并让孩子们课后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减慢溶解?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同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让课堂的结束,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9.物质溶解的科学教案 篇九
对于学生而言,“溶解”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无意识的。究竟什么是“溶解”,学生是很难说清楚的。学生也可能从来没有对溶解的现象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述。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等物质的观察比较,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科学概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按教材的陈述顺序和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将“食盐、沙、面粉”三种物质的观察同步进行,以利于学生在观察时就能进行比较发现不同。这样做可能比单独观察更直观、更省时,更便于学生掌握溶液的概念。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了多种鼓励性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到实验上来,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井然有序,观察描述得比较丰富生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2、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糖、搅拌棒、杯子、自来水、抹布、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
【教学过程】
1、品尝饮料,复习引入。
出示一杯糖水,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饮料,尝一尝。
说一说:糖水是哪些物质的混合物?
你看见这杯水中的糖了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把几种物质和水的.混合现象。
2、食盐、沙、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猜一猜:如果把食盐、沙、面粉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组织学生把这三种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看哪一个小组发现得多。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可引导:水中能看到的是什么?什么看不见了?
介绍滤纸的作用,猜一猜:如果把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滤纸上留下什么呢?
指导学生进行过滤,观察描述发生的现象。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说出科学依据。
沙在水中溶解了吗?说出科学依据。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说出科学依据。
3、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猜测高锰酸钾和糖在水中会溶解吗?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高锰酸钾和糖分别放入同样多的两杯水中,观察描述发生的现象。
轻轻搅拌后继续观察描述。
想像糖也像高锰酸钾那样分散到水中去了吗?
4、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10.物质溶解的科学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3.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重难点:
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温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若干,白砂糖和红糖若干,小勺若干,蛋糕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白砂糖,大胆猜测。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白砂糖)请小朋友猜一猜,白砂糖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幼:自由回答。
师:白砂糖放到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把白糖放在水里轻轻地搅拌,看一看有什么变化?白糖可以从水里取出来吗?它去了哪里?(可以尝一尝,感知变化)注:在操作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搅拌的时候要一只手扶着杯子一手拿着小勺,不要把水弄洒了。
2.请幼儿品尝糖水。
师:请小朋友尝一尝水有什么变化呢?(轻轻地抿一小口)
3.小结:糖宝宝不见了,它融化到了水里,这种现象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溶解”,溶解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呢?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1.师:老师还另外准备了两样材料,你们认识它们吗?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吧!(石头、红糖)老师今天要请小朋友利用这两样东西来做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样材料放到水中,经过搅拌,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幼儿大胆猜测。
3.验证猜测,感知实验结果。
师:先请小朋友把桌上的石头放到水里用力搅拌,它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沉在水底)然后小朋友们试一试石头能不能从水里拿出来?
师:在请小朋友把红糖放在水里用力搅拌,看一看水有什么变化?红糖能不能取出来?
三、分享实验结果
师:实验完成了,那小朋友们把两样东西(石头、红糖)放在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呢?
幼:自由回答。
四、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白砂糖放进水中会不见了,并且水可以变甜;石头放进水中,会沉在水底;红糖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白砂糖和红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这种现象叫:溶解。小朋友们回家以后看一看家里还有那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1.科学溶解教案 篇十一
溶解时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大班幼儿对溶解现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活动可为幼儿提供固体、结晶体、粉末状物品等多种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在对比中观察物体被水溶解后的变化,探究加快物体溶解速度的方法。重点提出油能不能溶于水这一问题,引导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体验猜想、操作、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发现油在上、水在下互不相溶的特性。
2、掌握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能用简单的符号,标志记录自己的发现。
3、在猜想和实验中能乐于思考,认真观察,对溶解的神奇现象产生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方糖、盐、石头、花生油每组 1 份,分别用一次性小碗盛放;勺子或搅拌棒每位幼儿 1 把(根);透明的一次性水杯每位幼儿两个;实验记录表、水彩笔每位幼儿 1 份。
2、1瓶热水、1 杯冷水、两块一样大的冰糖、盐、透明的杯子 6 个、小勺 1 把。
活动建议:
1、猜一猜,想一想,了解实验的材料。
(1)请幼儿说一说实验的材料。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把方糖、盐、石头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猜想结果,并用符号,标志记录下来。
2、动手试一试,探索使物体溶解得更快得方法。
(1)幼儿在操作中观察、发现哪些物质能溶于水。
引导幼儿从方糖、盐、石头中任选一种材料放到杯子里,充分地搅拌,观察它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验证溶解的现象。
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方糖、盐取不出来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在讨论中丰富词汇:溶解。
(3)教师分 3 步演示实验,首先让幼儿猜想哪个杯子里东西溶解得更快, 在实验中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发现让物体溶解得更快的方法。
①将两块方糖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透明水杯中,观察哪一杯里的方糖化得更快。
②取两块一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敲碎,分别放入水温相同的两个杯中,观察哪个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③将两勺盐同时放在水温相同的两个杯子里,其中一杯用小勺搅拌,观察哪个杯里的盐溶解得快。
小结:要使物体溶解得更快,一般有 3 方法:增加水温、使溶解的东西变小、溶解时进行搅拌。
3、试一试,看一看,了解油水分离的现象。
引导幼儿将一小勺油倒入水中,边搅拌边观察,通过用小勺把油从水里取出来,发现油会漂浮在水面上,它是不溶于水的,指导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标志把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4、提出问题:你还指导有哪些东西放到水里能溶解?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无处不在。
【物质溶解的科学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08-05
溶解度曲线专题教案08-15
物质的密度教案08-18
人教版物质的分类教案09-15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06-16
《溶解实验》教学反思10-08
高中生物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08-0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07-03
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06-11
观课报告—物质的密度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