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社区(13篇)
1.健康管理社区 篇一
(一)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主要内容
1.社区公共服务
1)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提供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
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3)社区救助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建设和管理“慈善超市”
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取消不合理收费
7)社区安全服务建立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
2.其他面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服务
1)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A 居民生活服务:小吃店、洗衣店、车棚、裁缝店
B 家务劳动服务:保姆、代买粮煤、护理病人、搬运等
C 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组织文化站、图书室、秧歌队、等会、书画展
2)社区自主互助服务
A 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b 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助性生活救助 c 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 d 开展非营利服务
3)社区志愿服务
a 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培育服务意识
b 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c 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d 明确当前的重点服务领域
4)社区生活服务类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A 支持和鼓励各种社区社会组织
B 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5)社区商业服务
6)有关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设施引导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浴池等向社区居民开放
(二)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工作方法
1.社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方法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1)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方法
A.协助开展入户调查
B.协助进行民主评议
C.协助进行公示:社区要设置统一的固定公示栏
2)灾害救助工作方法
A.及时报告,协助救灾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原则
B.宣传减灾救灾知识协助演练,开展活动
3)城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方法
在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中,预防是前提,救助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教育是重点,保护是根本
1)开展主动救助服务
2)提供专业救助服务
3)做好预防帮扶服务
4.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方法
(二)社区安全工作方法
1.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
2.协助公安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工作
3.协助消防部门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4.社区矫正工作方法
5.开展无毒害社区活动方法
(三)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方法
(四)社区卫生和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方法
1.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方法
2.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方法
(五)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方法
(六)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工作方法
1.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方法
2.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方法
3.组织社区休闲娱乐活动方法
4.组织家庭文化活动方法
5.办好不同类型的社区学校方法
(七)社区调查工作方法
2.健康管理社区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居住在我社区内的3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205例, 女147例, 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 (69.1±12.4) 岁。以上患者均已经确诊为高血压, 分级为Ⅰ~Ⅲ级, 高血压病程2.5~26年, 平均病程 (12.3±4.5) 年, 无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3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为干预组, 共计176例, 另一组为对照组, 共计176例。两组老年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 包括: (1) 知识宣教。让医生走进社区, 与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面对面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和普及, 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同时, 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帮助其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 告知其稳定的情绪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指导其乐观积极的配合治疗。 (2) 饮食指导。对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调查了解, 针对不同患者做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指导患者对盐的合理摄入, 限制高盐饮食, 推荐其使用高钾低钠食用盐, 告知其酱油、蘸酱、咸蛋等也属于盐分, 应减少摄入。对于有饮酒习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应劝告其家属帮助其戒酒或适当减少饮酒, 这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让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及时足量的用药对于患者病情的重要性, 高血压的用药剂量要严格遵循医嘱, 切不可随机增加或减少, 更不能认为病情得到控制而停止用药。 (4)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 对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要通过运动的方式帮助其适量减少体重, 以达到稳定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其余患者可通过适量的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方式等不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 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血压情况分别进行测量, 计算其平均值并进行比较。通过评估试卷、走访调查等方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影响情况进行分析, 包括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是否达到低盐、戒酒等合理饮食;能否做到谨遵医嘱服药;是否能坚持运动、控制体重等。统计两组患者进行干预6个月内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情况, 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衰竭, 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对两组老年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血压的测量, 计算其各自舒张压及收缩压的平均值, 并进行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干预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 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1mmHg=0.133kPa。
2.2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相关影响情况
对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方式对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及合理运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干预前,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及合理运动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干预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及合理运动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 (P<0.05) 。见表2。
2.3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半年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分别统计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6个月内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情况, 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衰竭等, 并进行比较。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半年内发生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衰竭的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 (P<0.05) 。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增趋势, 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首要因素[3~5]。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涉及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 仍以控制患者病情, 稳定血压为主[6]。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用药的过程, 这对患者是否能服从医嘱、严格用药是较大的考验[7]。社区健康管理是规范现代化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8]。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让医生走进社区, 与患者面对面进行沟通、讲座, 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干预, 真正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 高效利用社区资源[9]。
由结果表明, 经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后6个月, 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健康管理中的用药指导, 帮助患者更好的坚持用药, 恰当的沟通交流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观控制病情, 这对于稳定患者血压具有重要意义[10]。同时, 由问卷调查和走访等了解到, 干预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相关知识的知晓、合理饮食、遵循医嘱用药及合理运动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 说明社区健康管理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改变, 使老年人的生活更为健康合理。又由结果表明, 干预半年内干预组的老年人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控制患者的血压,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对于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情况。方法:将我社区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干预组, 另一组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 包括知识宣教、饮食指导、遵循医嘱用药及运动指导等。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6个月内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干预后, 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知识知晓、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及合理运动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半年内发生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衰竭的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 (P<0.05) 。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情况, 对稳定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高血压并发症,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雪松.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8) :620-621.
[2]陈旸, 刘明江, 叶志君.成都市双楠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 (11) :1169-1172.
[3]孟秀焕.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0) :398.
[4]安志宏.体重与高血压相关性分析[J].北方药学, 2012, 9 (6) :87.
[5]沈序英, 史玲, 王路昌, 等.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8) :873-874.
[6]陈维云.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6) :308-309.
[7]冯娟.大量饮酒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7) :583-584.
[8]金淑梅, 庞巍.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降压药物的选择[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6) :147-148.
[9]施勇.吸烟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0, 39 (18) :2504-2506.
3.社区糖尿病人的健康管理 篇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200
社区慢性病管理之一的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定期开展糖尿病社区防治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内容。高品质的健康教育能为居民提供最佳的优质服务,极大地发挥了社区医疗的服务平台作用,又体现了政府对居民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使社区医护人员与居民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通过对辖区5万余人的入户调查,为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再将慢性病分类管理,其中对糖尿病人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管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社区5万余人,检出糖尿病人271例,男190例,女81例,70岁以上24例,40~70岁227例,40岁以下18例,20岁以下2例,中老年人居多。合并心脏病的82例,眼部并发症12例,周围神经并发症45例。
病人管理:①按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水平分类。②建立个人慢性病资料:家簇史、患病时间,目前状况、症状,用药情况等。③建立慢性病人联系卡:病人可与医生随时联系,以方便病人咨询。④建立了两级管理网,每位糖尿病人都有专人社区站点医生负责,中心又指定专家对站点医生负责。使站点医生对管理病人增强了信心,充分利用中心医疗人才资源。提高中心的管理能力。⑤按病情轻重定期预约或电话随访,并详细记录,使健康档案从“死档”变为“活档”。⑥按糖尿病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两级医生会诊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发病原因不同、个体差异不同,制订近期和长远治疗目标。⑦对家庭条件困难,治疗又不能中断的病人中心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站点解决困难。
健康教育:①糖尿病知识普及,目的是发现早期糖尿病及青少年糖尿病。每月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为了吸引糖尿病人和活跃课堂气氛,讲课时搞抽奖活动、课堂知识问答,发放礼品如小型血糖仪、尿糖试纸、毛巾、牙膏等。②饮食指导:饮食指导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一步,饮食控制不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病人的一生。每周给病人调整食谱,帮助病人进行均衡饮食,鼓励家人协作遵守饮食计划,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物和甜食,避免油腻食物,严格遵守每日的总热量,维持标准体重。饮食量以活动量的大小而定。③运动指导:合理个体化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环。运动可有效增加身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促进全身代谢,有利于控制血糖。固定运动量、饮食量及降糖药量。若运动量增加则要增加饮食量,以防低血糖发生,运动强度以无劳累为宜。④指导病人预防糖尿病昏迷知识:按时遵医嘱服药,因糖尿病人须终生服药,病人很难坚持,按时按量按规定服药,从而减少并发症。定时测血糖、尿糖,指导病人检测方法,教会病人自己测血糖,有助于了解病情调整用药。定时复诊评价血糖及体重的情况,告知病人促发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因素,随身携带标志清楚的疾病识别卡,以便发生昏迷时及时处理。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密切观察足部皮肤,注意有无水疱、发红、溃烂、外伤,预防糖尿病足发生。老年人反映迟钝,末梢循环差,应告知用视角和触觉保护自己,指导病人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和鞋袜。
讨 论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定期健康宣教,居民对糖尿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居民能做到清淡低盐饮食,拒吃或少吃油腻,注意体育锻炼,饮食、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糖尿病的预防有了很大的帮助。在居民中发现早期糖尿病人2例。
4.社区创建健康社区工作措施 篇四
为了进一步推进建设健康社区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改善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提高市民群众健康素质为出发点,积极营造健康、优美、和谐的人群生活和居住环境,我们将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设健康社区进展,成立了建设健康社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社区书记为组长、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建设健康社区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以确保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大宣传发动,进一步营造社区氛围。
为了让更多的社区群众知道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并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将加大了建设健康社区的宣传力度。一是召开建设健康社区工作会议;二是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活动,组织社区建设健康社区职能部门一起,计划进行了卫生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下发各类宣传资料,拉横幅、固定广告牌等活动。三是利用各片宣传阵地进行卫生知识,让广大居民进一步了解各种健康知识。
三、整合社区资源,进一步推进健康社区。
1、“健康身心”活动。进一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的作用,认真开展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和干预同时开展各类健康互助活动,完善解决社区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方案。积极开展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为贫困、无业精神病人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
2、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市民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放心食品、健康消费”活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下发各类宣传资料达。
4、“控烟”活动。继续推进控烟单位创建,加强公共场所控烟执法,积极倡导在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区。
四、加快建设健康社区,进一步推进健康家庭。
“健康家庭建设”活动。以社区为基点,指导创建家庭开展“居室清洁、家庭和睦、生活健康、热心公益”的创建活动,争取到2018共创建8户。
美林湾社区
年 月
美林湾社区创建健康社区工作效果
通过推动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美林湾社区多方位开展宣传、布置、落实等工作,通过努力我社区实施效果如下:
一、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的知晓率,为建设健康社区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提高接种的及时率。
三、切实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引导市民形成健康的食品消费行为。
四、大力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宣传,提高市民控烟意识。
总之,我们将按照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扎实有效地推进美林湾社区促进健康社区工作,为建设健康社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林湾社区
年 月
西新苑社区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目标
为推进新一轮建设健康社区工作,更好地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深入地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根据开平区《关于开展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以及当前我社区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的现状,特制订工作目标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把建设成现代化新城镇的发展目标,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着眼点,以改善市民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强化健康促进,积极干预和控制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坚持推进城镇综合管理,持续推进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
继续按照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原则,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各类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志愿者的参与,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努力形成全民健康促进支持系统,不断增强市民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全面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健康服务需求。
三、工作目标
1、全面启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本社区健康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2、按照市、区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继续深入开展建设“六个一”宣传活动,认真落实计划中“五项重点工作”,使社区居民从中受益,确保我社区健康社区建设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3、抓好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
结合我社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和社区实际,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开展居民区内环境卫生整治保洁活动,发动广大市民从身边的事做起,参加社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公益劳动,倡导社区居民树立关心和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提高群众对社区环境的认同度和满意率,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抓好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
培养居民对慢性病自我控制管理的意识,逐步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要借助社区卫生服务现有的组织网络,全面做好血压测量活动的组织发动工作;居民对定期体检知识的掌握率基本达到全覆盖。
西新苑社区
5.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篇五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防治慢性病,我国自1997年做出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策后,社区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医疗费用仍在不断上涨。据调查,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过去10 年,我国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比例总数增加了18%,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上涨了10倍,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8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5.7%和99.2%,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而 80%的疾病死亡是由慢性病转化的,因而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慢性病防治的挑战,我国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自2009年以来,国家提供人人享有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从当初11类43项到现在增加到了12类45项,从最初人均15元增加到今天人均40元,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至今甚至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们更多的是习惯了生病时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支付高昂的费用,而不知慢性病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管理有效改变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各类慢性病高危人群高达3.5亿,85%以上的国民身心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指标。但由于社区卫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共同服务于慢性病防治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对于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一、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与居民的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就医选择有直接关系外,还主要由以下问题所导致:
1、社区卫生服务还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
表现在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仍以常见病的初步诊断、治疗为主,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卫生所、医务室的传统模式上,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
2、服务同质化,缺乏竞争力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和服务内容与医院存在交叉和重复,在服务内容和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人们对大医院更具信任感,更愿意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由于从上到下的转诊制度并未有效建立,在与大医院竞争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同质化服务缺乏优势。
3、投入不足,发展受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依靠政府财政补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简陋,影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而经济效益不佳,又导致社区医护人员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影响了“六位一体”的功能并不能真正落实。
4、服务方式传统,没有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慢性病病程长,病情易发生变化,需终生不间断地进行治疗,而新特药、新技术和新设备多数价格昂贵,若只重视药物治疗,忽略了综合防治,会导致花费在慢性病治疗方面的费用庞大,没有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5、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不是在社区,而是在大医院接受专科治疗,致使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当前慢性病治疗没有考虑慢性病自身的特点,没有系统的健康管理观念,缺少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对慢性病的发生、发展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中央提出“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和“战略前移、重心下沉”的慢性病防治方针,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又明确要求改革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技术,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对居民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的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最重要的是提供公共产品,而城市社区患者以慢性病病人居多,从饮食、营养、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是社区卫生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有关研究也证实社区居民对慢性病的防治有较高需求,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的切入点可以是慢性病的系统管理。
二、健康管理对社区慢性病防治的意义
对于慢性病防治,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曾一度强化专科技术,但结果是医疗费用急速上涨而收效甚微,新药、新手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投入成本越来越大,对总体人群的健康贡献却越来越小。在资源有限、重点卫生问题突出的时代,明智的做法是坚持预防为主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方针。在这个背景下,健康管理给卫生服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所谓健康管理,就是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而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指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健康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医药费用为目的的一种科学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大卫生思路,它强调公共卫生干预,强调对个人和人群的各种健康因素进行全面管理,强调协调组织的过程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所以,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都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预防慢性病、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举措,二者具有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健康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整合,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居民的健康事业。健康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整合,能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对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满足社区内不同层次居民的健康需求
社区居民通过融合到有利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中,通过调动社区方方面面的资源、需求和办法,可以达到促进居民健康的目标。依靠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从服务对象上,健康管理作用对象包括社区慢性病病人、处于慢性疾病风险状态的居民和健康人。从理念上,健康管理是一种理财投资方法,更是一套体现社会人文关怀的完善、周密的健康服务程序。从实践上,健康管理能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层次的医疗服务资源,帮助居民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指导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辅助临床决策,并实现全程健康信息管理,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投资和健康管理,使之未雨绸缪,在早期花很少的资源获得很大的回报,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并通过控制或减少在医疗过程中的某些间接医疗费用,打破单纯依靠医疗保险来控制医疗费用的制度设计,满足社区内不同层次居民的健康需求。
2、满足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形的4∶2∶1模式,这种现状对传统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导致家庭护理力量不足,护理负担必将更多地由家庭转向社会。
3、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求
据调查,目前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有较大幅度上升。慢性病的特点是需要较长的治疗和康复周期,如果单靠阶段性住院治疗,往往花费大且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辅以长期的维持性医疗保健服务。慢性病防控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长期的综合管理,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办法,而以个人和群体为对象的行为干预与管理代表了卫生服务改革的主流和需求方向;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就提出了在技术上减少健康风险的战略,认为中等花费的干预就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健康回报。美国的实践经验提示:通过健康管理计划,美国1978~1983年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冠心病、高血压分别下降16%、4%),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相当于减少3~6元医疗费用,如果加上由此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回报,实际效益是投入的8倍。研究已证实高健康风险意味着高医疗费开支的规律,所以要充分利用社区氛围,进行资源动员和激励居民参与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活方 式干预活动。鼓励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健康风险来维护居民健康和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求。
4、有利于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社区卫生服务有地理、人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社区医生有条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连续的健康管理,并辐射到家人、周围的人群,扮演好健康“守门人”的角色,通过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可以与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形成互补,有利于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
5、有利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健康管理通过健康信息监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等系统工程,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与管理结合到一起,能改变目前社区以“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现状,充分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
6、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精神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而人们健康需求中除了医疗需求以外,还有很多内容如保健、提高生存质量、心理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而后者正是现有医疗市场的有效补充,也是健康管理理论希望扩大医疗需求的着眼点,它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3个主要转变:(1)服务内容:不仅给予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促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2)服务方式:从医院“坐堂待诊”转向医务人员和健康管理人员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和保健、医疗、康复服务;(3)服务对象:不仅关注慢性病病人,而且还关注健康,关注任何具有慢性病发病风险的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
7、有利于缓解社区全科医生匮乏和公共卫生功能缺失的矛盾
健康管理系统是一套规范的管理系统,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基本能胜任慢性病健康管理和综合防治的工作,弥补社区医生知识结构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并缓解目前社区全科医生的严重匮乏的矛盾。
8、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健康管理考虑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各种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引导人们进行正确合理的健康投资和消费,解决医疗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控制或减少人们在医疗过程中的某些间接医疗费用,打破单纯依靠医疗保险来控制医疗费用的制度设计,提高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三、慢性病健康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整合模式分析
探索新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要在尊重我国国情、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立足社区卫生研究热点,突出居民健康需求特点,把握当前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难点,探索科学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建立运作要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国外经验和专家建议,整合现有的服务资源,形成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1、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运作程序
运用管理学PDCA管理模式,开展体检预约或临时现场预约→体检收集健康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健康预测→制定健康计划→健康教育及干预→健康改善状况评估→制定新的健康计划 →周而复始跟踪服务,使健康管理形成一个封闭链。
2、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协调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和其他医疗机构是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互动机制,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应该以社区其它综合和专科医院为依托,形成合理的转诊机制,同时加强与社区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社区的卫生、文化、体育活动的社会资源,形成动态协调的运作机制,真正体现公共卫生的价值和功能。
3、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支撑体系
其中包括目标与理念体系,是指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目标设定和管理理念;人力资源体系,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可主要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健康管理师或社区全科医生或护士担任,并要适当吸纳具有社会学、心理学等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参与,形成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多学科团队;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开展健康管理必要的设施、设备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健康评估信息化服务设施;技术资源,包括健康测评与医疗决策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体系、健康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技术等。
4、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来源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可以来自于单位需要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雇主或员工、医疗保险机构的投保人、二三级医院出院后需要后续管理的慢性病病人、高档社区有组织的套餐式服务需求人员、社区居民。
5、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付费机制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收费可以采用按照人头或服务项目实行订单式收费,付费机制可以采用政府拨款、社会保险、社会统筹、会员收费、个人缴费等方式。
6、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针对慢性病病人可以开展病人照顾、就医导诊咨询服务、康复活动,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针对慢性病风险人群可以采取健康监测、健康宣传、健康干预,针对健康人群采取健康促进等措施。
7、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服务方式
6.健康管理社区 篇六
二、目标
通过对社区范围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群体保健能力,促进社区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三、内容
(一)、充分发挥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社区内各单位、家庭、个人参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转化为社会活动。
(二)、街道每年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各社区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区环境。为社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办好宣传窗、黑板报,确定专业人员负责,定期更换、刊出。鼓励社区内单位、家庭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讲座培训为主要形式,辅以电话教育、展板、知识竞赛等,邀请街道卫生院的医师定期给居民上课。结合各个卫生宣传日,开展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止意外伤害与安全的教育,合理膳食与营养,居室环境卫生、生殖健康、体育健身等方面的家庭健康教育,创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宣传教育以及社区卫生公德及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并针对社区主要危险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进行综合干预。
(五)、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要定期组织人员,对社区居委会、学校、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及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对社区居民要进行健康生活指导,引导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测试,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抓好示范,整体提高。
四、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营养、安全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治。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毒品等方面的知识。七月份:通过乘凉晚会、广场文艺演出等形式,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神精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五、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社区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社区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
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社区评价的主要环境和社会卫生问题。创建文明卫生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传染病、慢性病发病率逐步下降。7.健康管理社区 篇七
1 社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 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 居住在城市的人们, 不但要求生活水平有“量”的提高, 还要有“质”的提高, 但是, 纵观我国各大城市, 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 社区环境卫生差
社区中生活垃圾乱堆乱放, 动物粪便随地排放, 小摊废弃物堆积;“白色污染”和“垃圾围城现象”十分突出;小广告随处张贴, 传单满天飞, 纸张浪费严重;未做到垃圾分类, 一些化学污染品渗入地下水, 污染水质, 影响居民身体健康。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生活及工业污水乱排乱倒现象严重, 污染内河水质, 使原本清澈见底的河道变成了臭水沟。锅炉燃烧等民用燃煤直接向大气排放烟尘、油烟、二氧化硫;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建筑工地产生扬尘, 且无除尘装置;垃圾腐烂、污水等产气等。
1.2 社区环境布局不合理
许多社区内缺少停车位或没有明确标示停车的标志, 这就给社区内小汽车停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社区内道路的设计不合理也给社区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城市绿化面积不足、布局不够合理、结构不够科学, 绿化面积小、质量差, 社区内花木修剪维护工作不到位;社区内还普遍存在私拉电线问题及偷电现象也较严重。噪音污染, 街道旁小贩叫卖声、来往汽车鸣笛声、娱乐音响声、工业噪音等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作息。
1.3 社区环境法制不完善
我国对于环境保护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 社区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强烈, 导致居民随地吐痰, 生活垃圾乱扔。我国对于社区小商小贩也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 社区内随处可听到商贩的叫卖声, 垃圾遍地都是。
1.4 社区周围交通实施不理想
居住在郊区大型社区的老人、儿童, 平时出去商场、学校等地, 由于公共交通的供给不足往往会成为交通弱势群体, 因此对社区周边交通的关注成为社区交通的重要方面。
1.5 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环境关注不够
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 服务态度欠佳, 社区护士人数较少, 社区医疗设备缺少, 导致社区居民没有得到及时的全方位的健康指导, 对社区中的一些不到位的安全设施也听之任之, 如池塘周围没有围栏和警告牌。
2 采取的措施
2.1 明确社区环境危害, 采取相应对策
由于社区环境污染会造成以下危害社区居民的某些慢性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可以造成多个脏器的损害;蓄积性强的污染物引起的持续性蓄积危害, 如铅、汞、二恶英等。社区护士应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 对慢性疾病可以进行详细的调查, 确定是否与环境有关, 以防止其他的社区居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2 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 实施多元化措施
社区环境保护要发动居民监督管理社区环境问题, 及时掌握社区环境状况, 积极改善社区道路拥挤状况, 对现有的污水管网进行优化与升级, 使其发挥作用;拆除破旧建筑、临时搭盖违章建筑、禽畜舍以及露天厕所等;购置垃圾收集车辆, 配备环卫工人, 增加垃圾回收装置, 如垃圾桶、垃圾屋、垃圾围等的品种与数量。通过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 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使居民了解当前社区环境状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自己能为环保做什么, 形成“保护环境光荣, 破坏环境可耻”的舆论氛围。
2.3 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认识
对于环境保护我们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使环保执法适应我国环保工作实际, 务必加强执法程序和监督机制建设。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切实理顺执法程序, 对社会危害性较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应着重处罚;建立环境执法监督机制, 保证行政执法合法高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取缔一些不符合规划功能, 利用杂务间、车库等建设的饮食店, 并对沿街超标排放的饮食店限期整治。
2.4 合理规划社区布局, 提高绿化质量在社区合理地建立固定停车点, 取消集贸市场, 建立集中商贸区
加强社区绿化, 将森林引入社区, 将公园引向街头, 在街道、小区空旷处以及房屋庭院等处种植花草, 尽量选用适合北方生长的四季长绿树种, 以乔木为主、灌木花卉相结合, 做到经济性、实用性、观赏性与实效性高度平衡。在小河、池塘等处设置护栏或警示牌, 以防社区居民不慎掉入, 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5 规划社区交通, 提供社区居民交通便利
根据社区居民的出行情况和公共交通的需要情况在社区周围设置合理的公交站, 引进出行时需要量较大的公交车, 需要社区地理位置与城市公交线路的相互协调, 方便社区居民出行。
2.6 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宣传环境保护
社区护士还可以展开相应的健康讲座、分发健康小册子来宣传环境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 提高人们的环境安全的意识, 以促进环境与健康的协调, 减少某些疾病的患病率
平时应密切观察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多做一些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 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 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 等等。在进行卫生管理工作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 对待社区居民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 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 以利更好的开展社区卫生工作。
摘要: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的安全意识, 减少不必要的损害的发生, 本文分析了社区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积极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社区环境,安全隐患,健康,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玉玲.社区预防与保健[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9, 16 (4) :77~80.
[2]鲍建勇.建构人性化的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探讨[J].理论探讨, 2010, 9:279~281.
8.社区健康小屋帮您守护健康 篇八
2008年3月18日,在北京宣武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健康小屋”教室内,广外街道的居民在医药专家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读懂药物说明书。同时,专家还从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禁忌、用法用量和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向居民介绍了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向社区居民传授和宣讲安全用药常识。
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提高社区卫生医疗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使用率,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热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城市现状的医疗模式,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首要问题。为社区居民创办身边的慢性病治疗和康复中心,让专家在居民身边全方位指导患者和居民的健康生活,是拜耳推广“社区健康小屋”的指导思想。目前“社区健康小屋”已经在北京的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使用。当天开展的“合理安全用药”的讲座,是社区健康小屋的主要活动之一。拜耳医药保健邀请了药学专家,对广外社区的居民进行了合理用药知识的讲座,并对居民在用药问题上的误解和迷惑,现场进行了解答。
9.健康管理社区 篇九
健康和谐发展
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和谐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融入廉政文化,在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时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中,可以有效地推动两项工作的同步前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七里河区的“廉政文化进社区启动仪式是于2009年5月8日在西湖公园举行的。我们社区按照西园街道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健全保障,为推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于2009年根据《西园街道关于深化“廉政清风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我社区的活动实施方案,对深化“廉政清风进社区”活动的落实起了指导性作用。又建制定廉政文化“五进”工作计划,把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内容和载体以及工作要求等。同时,我们还按每年签订的“廉政清风进社区”责任书,每年把廉政工作完成情况作为社区的重点工作,确保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年年有新意、年年有落实。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一些同志认为廉政教育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二是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经费投入缺乏。社区工作经费本来就非常紧张,而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又没有专项投入,这给推动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积极探索、研究解决的渠道和办法,促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开展。
为此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计划有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育内容,营造良好氛围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场生动的实践,必须付诸于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推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载体,丰富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认真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将廉政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居民社区功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之中,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活动,以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引领社区党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社区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如通过组织辖区西园小学“少年功德宣讲团”、亲情家庭助廉征文比赛等,深入社区宣传公民道德,让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进社区、进家庭,取得良好效果。与此同时,社区积极拓展宣传阵地,在林家庄铁路小区宣传窗设立廉政文化
专栏,在西园小学社区阅览室开辟廉政文化图书角。积极举办廉政文艺活动。为了使广大社区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有一定规模且寓教于乐的廉政文艺活动。2009年共举办廉政文化展览,如结合每年在西园街道开展的“廉政清风进西园”活动举办了“林家庄社区廉政文化图片展”反腐倡廉书画巡回展等活动,林家庄社区廉政作品展,把优秀作品挂在铁路小区院内,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又提高了群众的道德修养。
二进一步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阵地建设,突出实效性。林家庄社区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循序渐进地开展廉政文化景观建设。通过联合铁路小区在小区内构建了造型精致的廉政清风亭、清风池和图文并茂的廉政公益广告、寓意深刻的廉政宣传画等为点缀,形成与社区环境相协调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廉政文化自然融入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和行为习惯之中,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自2009年我社区实施“廉政清风进社区”活动以来,我社区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倡导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法治观,让社区群众经常感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增强创新性。廉政文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我们按
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抓试点、抓示范、抓典型,努力探索具有特色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路子。为贯彻落实市纪委和区委及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要求,2009年林家庄社区开展了“清风进社区”工作。在林家庄社区党支部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社区积极思考,努力开拓,我社区开展的“亲情服务六个一”即:一个楼道、一个楼院、一支队伍、一张服务卡、一条格言、一件实事。从创建特色楼道做起,一直渗透到社区的千家万户。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我们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工作经验,全面推动社区廉政文化活动开展,进一步把社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努力为提升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水平提供新鲜经验。我社区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坚持与时俱进,着力创新,扎实开展创建工作,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抓典型促进特色,同时及时总结经验,使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凝聚本社区的特色,充分利用 “社区亲情服务队”等新型载体,使廉政文化以社区为基点,延伸到更多的社会层面。
(四)、注重统筹结合,促进协调发展,进一步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注意节俭性。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坚持以统筹的理念来谋划、以结合的思路来拓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使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焕发生机和
活力。一是结合加强社区党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文化纳入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格局来部署和展开,紧密联系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社区通过组织社区党员学党章、学先进,开展理想信念、党纪条规专题教育等,引导他们模范遵纪守法,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社区在实施基层廉洁工程中,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增强了社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促进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结合创建文明社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实现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与社区文明创建的良好性互动、协调发展。林家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阵地、载体和活动,既反映了反腐倡廉的特质,又富含社区文明建设的内容,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引导广大社区群众讲文明、扬正气、树新风。把廉政文化建设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中来审视,在满足群众的愿望、需求上下功夫,大力倡导公益精神、慈善精神、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整合社区关系、舒缓社区冲突、增进社区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社区和谐发展。我社区根据社区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准结合点,不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要通过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社区还针对困难群众多的情况,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10.浅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篇十
摘要: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着各种问题,制度还需要完善,本文围绕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展开论述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个人隐私;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关心了,从最近的闹的沸沸扬扬的哈尔滨杀医案就可见一斑,这说明广大民众对当下的医疗制度相当的不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我觉得建立个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市可以减缓甚至杜绝这种事情的产生。
在发达国家,几乎人人都有自己完整的、连续的健康档案,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一旦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医生可以比较轻松地调出其健康档案,及时、准确地进行诊疗。随着我国社区居民健康体检项目的逐年增加,建立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越来越显示 出它的重要 意义。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呢?这对我们研究其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主要由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社区基本资料包括社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良状况、社区教育状况和经济条件情况等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种类、数量、位置及其门诊、转诊和住院数统计等内容。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包括人口多少、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等人口学相关内容。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受制于各个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极其不完善,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完善的体制,这个仍然需要我们以后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实现社区档案管理的有效健康成长。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网络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网络比较少,而且居民档案并没有完全的存入电脑,就更加不要说实现网络共享了,也没有实现社区医疗和家庭联网,不能随时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对社区的医疗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出现了突发状况并不能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
保护个人隐私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文化的满足,精神生活也需要满足,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隐私问题了。然而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中却是有很多关于自己隐私的问题,如果这个信息被出卖或者公开势必对居民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使其产生自卑。也有可能导致心情抑郁等精神问题。
人才的缺乏;由于社区并不是什么大城市,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不高,导致人才并不会向社区流动而是想大城市的医院机构流动,这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引进专业的优秀的人才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现有的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人才的学历、专业知识、电脑操作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对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也产生了制约。
档案本身存在问题;现在的居民健康档案具有以下几个问题,设计不合理,内容不齐全和不利于查阅。这几个是目前健康档案出现的主要问题。档案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有的过
于繁琐把一些无关的东西全写上,导致病人并不积极配合工作填写档案,而有的档案设计又是过于简单,参考价值极其低;内容不齐全主要表现在医生与患者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导致档案在内容上缺失很多;不利于查阅主要表现在虽然有良好的档案内容,但是在光鲜的外表后面,想查阅相关资料非常繁琐,不难过没有形成良好的查询系统。
三、解决方案
针对网络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必须统一规划,政府部门也要起到作用,可以每个省市建立个自己的医疗系统,这个系统就像公检法机关的信息资源共享一样的,这个系统也是可以共享的。这样就会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了有条不紊的管理。
针对个人隐私问题;首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和居民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的忧虑,其次要加强个人隐私宣传保护教育,对泄露个人隐私的要加大惩罚力度,情况严重的可以交由公安机关处理,最后建立一套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制度,切实的做好不让居民隐私泄露。
针对人才缺乏问题;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对工作优秀的同志进行表彰,增加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引进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居民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针对档案本身的问题;首先从档案的设计上解决,各个省市相关行政部门统一规定档案形式,并且规定档案上必须出现的居民相关信息,这样不仅仅解决了档案设计的不合理,而且也解决了有的地方居民档案信息不完全或者太繁琐的问题。其次要求每个社区居民档案管理机构不仅仅要规范档案室文件,还要编号分类便于日后查阅,对已经没用的档案进行处理(比如居民死亡或者失踪),而且这些档案必须要进行电子备存。这样就解决了在医生想了解本社区病人的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查阅繁琐的问题。便于更好的解决居民的疾病,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目前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并不仅仅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引起的,本身的制度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也需要投资大量资金和人力,做到人才和资金的不缺乏,才能使相关政策认真切实的施行下去,才能真正做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时间的慢慢积累,也需要我们再日后很长的时间里坚定不移的保持着完善制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上海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通知.上海 :上海卫生局,2008.
11.基层社区护理管理探讨 篇十一
资 料
我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全县辖2区、4镇、8乡、5个国有牧场、1个良种场、1个平原林场。境内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团场,和静县也是新疆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县,有开采价值的矿区117个,规模较大的矿产地17处。全县现有总人口18.6万人(少数民族7.7万人),蒙古族约3万人,是巴音格勒蒙古族主要聚集区。农业人口11.95万人。建立了3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城4个社区服务站,各乡镇团场9个社区服务站,矿区4个社区服务站。近几年对我县18余万人口进行健康调查,发现社区的主要慢性病为脑、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石病、包虫病、肝炎病等多发,社区43.6%的居民自己承担门诊医疗费用,愿意接受社区护理57.8%。社区服务中心现有职工68人,其中聘用16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44人,护理人员32人。服务中心与和静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门诊患者免各项治疗费,主要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主,为辖区居民提供较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點
护士的区别:我国目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士称为社区护士,在其他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如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所、慢性病防治院工作的护士称为公共卫生护士。但无论是公共卫生护士和社区护士都与临床护士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
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对象是健康人群,部分高危人群和少部分患者,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相对较固定。服务范围:除个人、家庭外,还包括各种群体,如社区内的幼儿园的儿童、学生、工人等。护理时间:对护理对象的照顾是长期的,服务是全程的、连续的。护理的目标: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可针对社区、人群、家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服务方式:社区护士走进社区,迈进家庭,将服务送进患者家里。
工作中心: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社区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社区护理管理是基层医院护理部的重要工作职能,重视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将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和基础。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质控工作在我县医院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执行,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组,制定量化表格和考核标准,每个月在经管部门监督下进行核算;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同事监督卡,了解服务质量;将质控结果与科室效益、个人奖金结合起来,目前我院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高,各岗位人员均能认真负责,充分发挥了个人价值。
监督、指导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到位:我院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奖惩分明。每周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社区主任、护士长、财务科等进行督导,每个月进行1次全面盘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操作和理论考试,并结合服务对象满意度,综合评价护士,对于工作优秀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一定处罚,必要时将其返还原科室。
注重抓好康复和健康教育工作: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转变观念: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从社区护理的特点来进行人员教育。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社区护士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护理工作,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现代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
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要耐心仔细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理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设立定点定时的免费医疗咨询站,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与功能,从而自愿接受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讨论
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社区护理活动实践分析探讨后,认为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扩大社区护士角色及技能,强化护理的安全管理,做好适合社区需要的护理培训。结果显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为社区的健康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能力及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红.社区护理管理面对的困境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426.
2 黄素芳,方鹏骞.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22(17):7577.
3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12.健康管理社区 篇十二
1 何为“治未病”
“治未病”一语出自《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它包括未病先防, 既病早治, 已病防变, 愈后防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 更要防病, 不但要防病, 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做好应对之策, 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从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 已成为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重要思想。
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 预防疾病发生。如《灵枢·逆顺篇》:“上工, 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 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以“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 一方面提出“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和“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们“顺应天时, 天人合一”, 积极消除致病因素, 避免或减少它对人体的侵害, 就可保证不发病或虽病亦不重。未病先防正是与现代“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它包含着调养精神、体格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丰富内容。二是“见微知著”, 对某些疾病出现的前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 下工救其已成。”表明疾病的发生、发展, 确有征象可见, 要求医生仔细观察, 仔细检查, 及早作出判断和治疗措施。三是“已病防变”, 防止疾病发展。如《难经·七十七难》:“经言上工治未病, 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 不晓相传, 但一心治肝, 故曰治已病也。”根据五行生克理论, 在治疗肝病时, 如能掌握传变规律, 先充实脾胃之气, 所谓“先安未受邪之地”, 则“无令得受肝之邪”。既病防变, 治在发病之初。也就是说在患病以后, 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转变途径, 治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先。四是“愈后防复”, 是指疾病刚痊愈, 正处于恢复期, 采取各种措施, 防止旧疾复发。或者是对疾病的症状虽已消失, 但病根未除, 潜伏于体内, 受某种因素诱发, 致使旧病复发者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 大病以后, 正气尚虚者, 除慎防过劳以外, 每以补虚调理为主, 若余邪未尽而复发者, 应以祛邪为主, 或根据正气之强弱, 两者兼顾之。
2“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体现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中西医并重, 防治结合的原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治未病”工作有助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更好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广大社区居民, 开展“治未病”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通过黑板报、健康讲座、与居民体验活动、定期义诊等形式, 开展“治未病”的科普宣传教育, 使“治未病”这一积极主动的健康观念被广大居民所理解、接受。我们中心成立了由各科高年资医务人员组成的“健康讲师团”每月定期至各个居民小区进行健康宣教, 有饮食调养、合理膳食、四时调摄、预防疰夏、冬令进补等内容, 还定期组织居民传授太极拳、八段锦、练功十八法等保健操。我们中心还与二、三级医院、医学院校搞联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每周聘请专家、教授跟小区居民进行健康体验互动活动, 进行心理疏导及咨询, 指导、传授一些养生保健知识。
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组织辖区居民体检, 建立了6万余份完善的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 并与1万五千余户居民签订了家庭医生责任制协议。如居民遇到医疗、保健等卫生方面的需求时, 可通过电话、短信、微博等方式及时与自己的签约医生沟通。家庭医生每年定期走访自己的签约居民, 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并不断完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通过家庭医生制度的平台, 我们可以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和规范管理。通过体检, 及早发现并防止疾病传变, 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3,4]。针对社区亚健康人群我们中心医生对其进行体质调理, 优化、改善亚健康状态, 防止其向疾病转化, 根据不同的“亚健康人群”的体质类型, 开出不同的健康处方, 如形神共养方、调理脾胃方、清肠排毒方、益智健脾方、消脂轻盈方、安睡甜梦方等, 倡导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 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针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 如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居民, 我们对其进行网格化、阶梯式管理, 专人定期上门随访, 实时监控, 指导其对疾病的治疗, 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针对社区特殊疾病患者, 如精神疾病患者、结核病康复期居民等, 我们中心有专人定期指导其康复治疗工作, 并定期给予疗效评估, 制定下一步康复治疗方案, 防止疾病复发。
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开设“治未病”工作室, 将本中心医疗、康复、保健、预防等资源有机整合, 通过门诊、病房、中心各服务站点的平台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同时本中心通过专家来院培训授课、委派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定期学习交流等形式加强我们中心医务工作者“治未病’的意识和技能, 使其成为医疗康复、防病保健的辅导员和督导员, 转变思想观念, 从单纯的疾病治疗中解脱出来, 从“治人的病”转变为“治有病的人”, 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为居民的健康护航。
3 结语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的“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 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提出了一种较高的医学境界, 被后世历代医家所继承和发扬[5], 至今已被越来越多的各国卫生组织所接受。《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中已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坚持预防为主, 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4]。“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将推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 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实现个体化诊疗的新医学模式转变。不仅给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医疗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也给当代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 健康观念的变化、健康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医学目的的重大调整, 在实施进程中的“治未病”将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 其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老年医学等紧密融合, 使“治未病”这一古老而前沿的理念, 又注入了新的内涵, 焕发了新的生机, 产生了新的成效。而社区健康管理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者,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供需矛盾,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延长寿命, 提高生存质量, 更好地为人们健康保健事业服务。
摘要:“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防病治病理念的精髓, 其未病先防, 既病早治, 已病防变, 愈后防复的理念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是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医疗卫生供需矛盾有效的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治未病”工作, 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可行性。
关键词:“治未病”,社区,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向楠, 黄江荣, 杨帆, 等.中医医院创建治未病中心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 (5) :7-8.
[2]盛增秀.充分发挥民间养生保健方法在“治未病”方面的作用[J].中国民间疗法, 2008, 16 (8) :3.
[3]Yang GY, Betz AL, Chenevert TL, et al.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nhage: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edema, blood flow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in rats[J].J Neurosurg, 1994, 81 (1) :93-102.
[4]张晓天.中医“治未病”进社区的理论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7) :589-590.
13.健康管理社区 篇十三
“镇管社区”:大型居住社区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镇管社区是针对快速城市化特点和大型居住社区的管理要求,为满足大规模人口迁入和集中居住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社区管理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催生了镇管社区模式的体制机制,但是由于政府职能未实现实质性转换、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镇管社区模式运行中也存在困境。 关键词:镇管社区;大型居住社区;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城市化就开始进入迅速扩张期。随着我国城市内部“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以改变城市面貌,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的“大兴土木”社会工程的推进,拆除城市内部优质地段住宅,将住宅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赚取级差地租,动迁大量城区人口至城郊,以改善其居住环境,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行为导向。而大规模人口迁入和集中居住形成了大型居住区,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镇管社区”就是针对快速城市化特点和大区域管理要求的一种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一、“镇管社区”模式的提出 上海市宝山区在经济开发和政策安排的双重外力影响下,城市化进程异常迅速。宝山区G镇馨佳园大型居住社区正式运行,至4月底,馨佳园大型居住社区入住居民总人口24475人,其中经济适用房居民12918人,动迁房居民1557人,分别来自杨浦、闸北、虹口、普陀、宝山、黄浦、静安等七区。作为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管理模式探索的前沿阵地,G镇努力寻找适合大型居住社区需要的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践“镇管社区”管理体制。 “镇管社区”概念是1993 年浦东原严桥镇(现属于花木街道)最早提出的,指的是“在现有的行政架构下,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社区共治为方向,以基层自治为基础,在镇与居委之间搭建覆盖各居住区的综合性管理平台、网络化服务平台和协商式共治平台,从而形成公共管理服务有效下沉、社区自治共治逐步发育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镇管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为适应社区发展转型,面对现有的行政体制架构,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开展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G镇馨佳园大型居住社区的“镇管社区”模式体现为在镇的行政架构下,对镇域内城市化社区实施服务和管理。具体为,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文化搭台,积极创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多元参与的平台或机制,实现社区共治。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体现民主自治功能,发挥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实现社区自治。 二、“镇管社区”模式的.体制机制 镇管社区的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郊区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全新实践和探索。它对于形成服务重心下移、社区资源共享、管理职能明晰、服务项目全面、运作机制顺畅、工作队伍专业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顶层设计理念指引下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催生了镇管社区管理模式的体制机制。 (一)组织体系,创新基层社区管理体制 在社区管理机构设置上,按照党政两条线布局:一条是党组织系统,即“镇党委―社区党委―居民区党支部”,在社区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条是行政系统,即“镇―居委会联合服务中心―居委会”。社区党委(总支)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社区党的建设和管理的全局工作负总责。居委会联合服务中心是镇与居委会之间的“中间管理层”,镇层面成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搭建联合服务中心、政府部门和属地单位间的沟通平台,由镇社管办分管镇长任第一召集人,稳定、城建分管镇长任第二召集人,各职能科室共同参与。镇给予居委会联合服务中心独立的经费预算,保障运转经费。居委会联合服务中心下设综合办公室、物业科、社区事务受理站、文化活动分中心、镇派驻综合执法分队。中心内设部门接受镇条线部门和居民区联合服务中心的双重领导,工作考评以中心为主。居委会联合服务中心是承接政务的办事机构,承担政府职能在社区的延伸,完成镇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并接受镇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指导。组织发动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团组织、群众团队、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社区管理。 (二)协商共治,构建社区事务共管机制 社区共治是镇管社区的重要内容。在“小政府、大社区”的现状面前,要在现有的镇行政架构和财政支撑体制下,管理好、服务好不断扩大的城市化社区,用最经济的行政效能与成本,实现与中心城区同等标准的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就必须坚持社区共治的理念,充分利用区、镇和社会的管理服务资源,积极创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多元参与的平台或机制。G镇馨佳园积极探索搭建社区共治的平台,建立物业管理联系会议、商业管理联系会议,设立社区事务受理站、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组合执法队,联合派出所、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志愿者等力量,搭建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共同商议社区事务的平台,共同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商业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开展社区综合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 (三)自治参与,创新社区民主管理机制 馨佳园大型居住社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自成立第一支志愿者团队以来,已经组建志愿自治总队1支,自治分队12支,专项服务小组17支,共400余名志愿者,落实开展医疗、治安、维权等10项志愿服务工作。初步确定了志愿者自治网络架构,系统性制订了相关组织、培训、考核、激励、议事制度。同时结合社区服务流程,联合社区“共治”平台,创新搭建了志愿者工作平台:“发现问题―督导跟进―文明宣讲”条线化平台、“自我管理与服务”平台和“携手共建”平台。在结合社区实际需求,整合社区具体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志愿者特色自治,发展了多项特色自治项目,包括:社区公益服务类、社区公益管理类、引导居民文化生活类、互助帮困类等。在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决策、解决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居民民主自治功能,发挥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四)党建先行,创新社区治理领导机制 在“镇管社区”治理模式下,社区党建工作始终是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工作。馨佳园大型居住社区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居民区党总支,受镇社区党委的领导。在“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下,“镇管社区”治理模式在各新型社区设立社区党委,作为镇党委的派出机构,并形成“镇党委―社区党委―居民区党组织”的垂直覆盖体系与“社区行政组织、居民区、驻区单位”的横向覆盖体系,实现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同时,党委牵头,通过党建联建,成立社区共治联合会,开展社区共治,共同管理社区事务。 三、镇管社区模式的运行困境 (一)政府职能未实现实质性转换 “镇管社区”模式试图将政府管理的单一化转变为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来应对原有治理模式的失效和现有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不适用的困境。但是从该新模式的制度设计上而言,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治理将导致政府、社区成员之间的治理制度必须重新建构,原有政府单一治理的实践惯性的存在将冲击这种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并可能会阻碍多元化治理主体对社区的治理。在G镇馨佳园的制度设计及制度安排中,居委会联合服务中心名义上是枢纽型组织,但实质上是集权式组织,“镇管社区”模式从“单一治理”转变为“共同治理”的过程仍未完成,且当前仅仅停留在转变前期。 (二)财权与事权不统一 随着大型居住区的建设进程和人口大量导入,社会管理、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大量增加,严重挤占镇级地方财政资源,镇级财政承担巨大压力。G镇馨佳园大型居住社区中的保障性住房占较大比重,物业管理收费较低,导致管理经费存在较大缺口,虽然区政府已出台物业补贴方案,但在短期内仍难以解决资金压力问题。然而,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G镇却没有被赋予相应的事权。因此,承担的是城市管理责任,行使的却是乡镇行政权限。这导致G镇不得不通过扩大体制外用工来解决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人员紧缺问题,管理服务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 四、结语 按照乌尔里希贝克的说法,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风险社会,“人类也正在火山口中”。因此,推进“镇管社区”就是希望在风险社会中,寻找这样一条矛盾较小、风险较小的道路。镇管社区提高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效率,是在社区建设进程中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它可以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的下移,建构政社互动合作的平台,最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发育。 参考文献: [1]轩明飞.经营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13-225. [2]闵庆峰.“镇管社区”:浦东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J].浦东开发,2011(10). [3]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3. [4
“镇管社区”:大型居住社区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童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管社区”模式实践及其优化[J].兰州学刊,2012(12). [5]张波,桂家友.城郊结合部社区治理模式:浦东的实践与反思[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李 晗(1981-),女,辽宁葫芦岛人,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从事政策执行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BGL152)的阶段性成果。【健康管理社区】推荐阅读:
社区健康管理08-21
社区健康讲座09-23
社区健康讲座通知10-08
社区健康教育板报07-03
社区健康宣教月总结11-28
社区健康素养促进活动12-21
社区中心健康教育点评08-02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汇报09-21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06-19
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计划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