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艺处置方案

2024-12-06

煤化工工艺处置方案(精选9篇)

1.煤化工工艺处置方案 篇一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及改进建议

在石油化工生产、加工、输送、储运中常常伴随着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深冷、有毒有害和腐蚀等危险因素,由于高温、高压、深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的生产工艺日益向高深发展,火灾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例如石油裂解装置内的温度高达800~900℃,生产尿素的反应压力在10MPa以上,高压聚乙烯需要在100~300MPa的压力和50~300℃的高温下才能聚合生成,乙烯生产要在~103℃的低温下才能运送和储存。高温、高压、深冷易使设备材料损坏,金属材料发生蠕变、改变金相组织,降低机械强度,低温会使得设备材料变脆易裂。因此事故易发、多发性、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是石油化工装置的主要特点。1987年7月8日的石化丙烯睛装置事故,1996年6月18日的高化苯酚丙酮装置事故,1996年7月19日和2002年7月23日的石化二次乙烯装置事故,以及今年9月19日的高桥精细化工厂事故,都说明了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事故多发性和危害性。因此研究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对于消防部队来说,有助于我们掌握事故处置的主动权,针对性地采取处置对策,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事故危害。

石油化工装置的复杂性、极度危险性和事故的突发性、多变性,对事故处置的有效性、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课题。这里笔者就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

(一)冷却防爆

冷却防爆是消防队到时的首到任务。如果到场时,装置的全部或局部及地面均在燃烧,应先设法用泡沫扑灭地面火灾,并在地面及临近沟槽表面喷射泡沫,抑制流淌火灾实施泡沫覆盖保护,在此基础上对事故装置及邻近设备实施从上至下的全方位冷却。冷却中要优先选择重要装置,并分别利用装置邻近高压固定炮、半固定消火栓系统,快速出水,冷却水枪要来回摆动,不能停留在同一部位,防止冷却不均匀使装置变形,装置爆炸后防爆膜爆破,或装置开裂,冷却时要防止冷却直接进入反应器而扩大事态(许多反应催化剂忌水)。为防止物料泄漏燃爆对消防车辆和作战阵地构成的威胁,消防车辆停靠离装置距离应在50米以上,车辆停靠位置、指挥阵地、分水阵地应设置在上风或侧上风。

(二)关阀断料

关阀断料是减轻或消除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危害的有效手段。实施关阀断料战术(工艺)措施时,要摸清阀门的位置和形状,物料的数量和反应时流速、阀门关阀时的技术要求(如速度、方向等),并在工厂技术人员参与下进行。如自动调节阀、紧急切断阀门还在工作,可通过自动调节阀的调节和紧急切断阀切断物料来源;人工关阀时要同时关闭自动调节阀两侧的检修阀和旁通阀。阀时操作人员必须作气密性防护并戴好手套。温度高、辐射热强时,操作人员在水枪掩护下实施关阀断料。

(三)堵漏疏转

堵漏与疏转是化工灾害控制的两种手段。在对石油化工装置实施全方位冷却的同时,要设法对泄漏部位实施堵漏。堵漏时要根据泄漏装置(管道)的具体情况,选配堵漏工具和堵漏胶。目前常用的不带压堵漏技术有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压按堵漏等三种。而带压堵漏技术有夹具堵漏法、夹具注胶法、堵塞堵漏法、顶压堵漏法、引流堵漏法、缠绕堵漏法、内压堵漏法、冷冻堵漏法、顶压焊接堵漏法等十多种方法。疏转是将物料安全转移的方法,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可以采用排空管、回收管将物料安全转移到其他生产装置或回收槽(罐);对于冷凝液化气或粘稠液体,转移过程中可以用氮气吹扫,加速变化,加速流动(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设置了30MPa氮气系统)。地面流淌物料可通过地沟导流并回收

(四)侦检测瀑

侦检测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可燃烧气体浓度,随时为作战人员提供现场危险指数,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检测确定危险等级,实施安全警戒。侦检要保持不间断,最好要相对固定、定时,至少每半小时要将侦检信息通报指挥部。有条件的,要在不同方向,尤其是下风、侧下风架架设固定检测点,通过有线、无线网络随时向指挥部提供检测情况。

(五)适时进攻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物料泄漏量不大,压力不高,短时间控制泄漏源的情况下,可实施快速灭火,先灭后堵。在泄漏量大、压力较高、一时难以断料等情况下应冷却待灭,控制灾情;当压力降低到一定值,火势明显减弱,堵漏器材到位和堵漏相关工作准备充分时,可实施灭火后快速堵漏,灭一个火点堵一个泄漏点的方法,逐步消除灾情。适时进攻要求我们抓住爆炸前、爆炸后间隙,泄漏源基本控制后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进攻,消灭火灾。进攻中,每支水枪不应多于2人,水枪手行动要遵循水枪手准则,做到“三个便于”。进攻时或冷却中装置发生异常,有爆炸征兆时,要及时组织撤退。

(六)借助先进装备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极其危险,装置本身的复杂性、物料的易爆炸性,事故的多发性,突变性,对每个指战员来都是难题,应对这样的高难度灾害,要更多地借助先进装备。目前国内国外非常注重对石油化工事故——这种高难度灾害处置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较成熟的应付大场面复杂灾害的先进装备主要有:消防卫星通信指挥车、消防机器人、消防坦克。

二、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对策的改进建议

(一)重视个人防护

石油化工装置及物料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和事故的突变性,对指战员的防护提出很高的要求。进入易燃易爆现场,尤其是实施关阀堵漏操作人员,指战员一定要内穿全棉防护服、外穿严密性防护服。高温、辐射较强的现场还应作隔热防护;对腐蚀性物料处置还应有防腐措施;对冷冻装置的处置还应有防冻措施;对于有毒场所,尤其是毒气浓度较高、毒性较大的现场,全体人员(包括战斗员、指挥员、通信员、驾驶员)都应采取防毒保护措施,不得在污染区佩戴和脱下呼吸器。石化丙烯装置事故造成78人中毒教训深刻。

(二)加速先进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开发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的优势,加快网络指挥系统的开发。建成集网络战士、有无线移动移动中心、固定指挥中心和全国及至全球专家决策系统于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通过网络战士的数据、图像信息采集,移动指挥控制中心的现场信息采集、分析与网格专家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互动,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事故的处置的有效性。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主管中队甲车配备侦检仪器。

(三)加强撤退战术的研究和训练

撤退作为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形成了全国消防队上下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既然作为战术那就有研究的必要。开展撤退训练一方面为了增强意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战术训练。在撤退训练中应抓住以下基本要素:(1)撤退准备,如进攻中预先选择撤退路线、清理障碍、车辆停靠方位有利于撤退等;(2)规定信号,如手势、舞动指挥旗、电台呼叫、传话、放炮、车辆同时鸣笛(报警)、预先架设高音喇叭(扑救时较及时)、信号枪(弹)、直升机高空喊话等。(3)确定专人观察,如在战斗展开程序中规定有人专门观察灾情突变,在制高点或相应位置随时观察火场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观察人员应当加强平时学习和研究等,一些发达国家消防救援都有专门观察灾情突变的专业人员,美国“9.11”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火灾时,观察人员一是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二是没有预感到会在这么短时间里倒塌,消防官员说:如果观察人员及时到位,如果临时指挥系统建立起来的话,不会死那么多人。(4)轻装撤退,如卸掉身上携带的装备,放下手中的水枪和水带,拆下消防车连接的水带、吸水管等。(5)取捷径撤退,如翻越围墙、跳入水沟、不绕道撤退等。(6)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如爆炸发生时就地卧倒,保护面部;躲藏于低洼处,利用装置、设备、消防车辆、围墙等背火面就地掩护等。

(四)进一步完善电子预案

电子预案的制订为打有准备之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电子预案起到资料保存和作战提示作用,但熟悉预案要靠用心记和用心背,比较困难如果在电子预案中增加模拟操作平台,通过模拟对抗来激发指战员对预案学习、熟悉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多人同时模拟对抗、网上互动操作来考核指战员对电子预案的熟悉程度,那将事半功倍。当然要有人去研究火灾发展规律,给灭火人员出难题,要有人去研究复杂情况下的灭火对策,这一切通过多媒体互动形式来实现,有惊无险。

(五)在石油化工设备区安装自动灭火装置

自动化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对温度、压力、投料、出料、添加催化剂、数据采集、事故防范均实现了自动控制,所有操作均在中央控制室完成。但化工装置内的消火栓系统、消防炮装置没有实现自动控制,这实属一大遗憾。目前国内早已开发出了远程自动控制固定炮,国外的许多现代化化工生产装置,均安装了远程自动控制固定炮,如果在国内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装置周围都安装了不同口径、不同射程、不同用途的自动(遥控)消防炮,或者延伸一点讲,把安置在各层平台上消火栓箱内的水枪也改成自动控制的水枪,那可以省去我们许多一线的水枪手。从企业的安全角度考虑,安装了自动消防固定枪(炮),在装置发生事故时,中央控制室就可以操纵冷却、灭火,也许可以大大降低装置的事故风险。建议在修订规范及建审时考虑这一问题。

(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专业基础教研室 王媛原)

2.煤化工工艺处置方案 篇二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主要原料, 通过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气体、液体、固体化工产品的工业。我国煤储量丰富, 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约占94.3%, 石油天然气仅占5.7%。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 而我国对化工能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 加速发展煤化工产业已成为煤炭和化工行业关注的热点。以生产清洁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异军突起, 煤直接液化制石脑油、汽油及柴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等工业化项目, 在我国全面启动, 从而形成了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煤化工行业原辅材料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大量存在, 物料制造过程中的高温高压, 导致一些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但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更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进而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

煤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的形式多种多样[1,2,3], 机理错综复杂, 既有一般石油化工行业事故的特点, 还具有煤炭行业某些安全事故的特点。本文所归纳、总结的煤化工泄漏事故发生机理、应急处置技术, 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开展有相应的指导作用, 同时对安全管理部门预测此类事故后果及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煤化工企业泄漏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煤化工企业泄漏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管道泄漏、储罐泄漏和储运过程泄漏三个方面[4,5]。

1. 管道泄漏机理分析

主要诱因有设计因素、加工因素、安装因素、密封材料因素、介质对管道腐蚀、磨蚀和冲蚀的因素、工作条件比较苛刻的因素等。

2. 储罐泄漏机理分析

储存容器主要有球罐、立式储罐和卧式储罐三种形式[6,7]。球罐主要应用于液态烃储存, 储罐主要应用于液体介质的储存。储罐泄漏的主要成因包括工况因素、质量因素、受热破裂、人为因素及外在因素等。

3. 储运过程泄漏机理分析

危险化学品储运槽车储存部位主要有罐体、液面计、安全阀、阀门箱 (包括气相阀、液相阀、紧急切断阀等) , 其泄漏原因主要有密封泄漏、安全阀动作排放、交通事故、阀门泄漏、管道罐体泄漏和装、卸中的泄漏等。

总之, 泄漏主要有大孔泄漏WAR (Wide Aperture Release) 和有限孔泄漏LAR (Limited Aperture Release) 两种。WAR主要是在运输事故和工艺过程中的超压、爆炸等原因造成存储容器大面积破裂时, 大量介质的瞬时泄漏;LAR主要是安全阀的泄压排放, 容器、阀门、机泵、法兰管道的磨蚀、冲蚀、腐蚀、疲劳等因素造成上述容器、管道等形成裂纹或孔洞, 从而导致的泄漏[8,9,10]。

二、煤化工企业泄漏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化工行业泄漏安全事故主要有爆炸、燃烧及毒性介质扩散等形式[11,12,13,14,15]。

爆炸主要为蒸气云爆炸和沸腾液体火球爆炸 (BLEVE) , 两者都能产生冲击波、超压、热辐射、碎片作用等多种破坏效应。其中冲击波的破坏效应最危险, 破坏力也最强;

燃烧的主要形式为池火灾、喷射火及管道燃烧, 主要危害是火焰的热辐射;

毒性介质扩散的主要危害是毒物泄漏后向下风向及下游扩散会引起人员的中毒及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国内外所发生的事故案例如下表1:

现以伊泰罐区泄漏着火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1. 事故概况

2009年4月8日凌晨4时30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煤化工企业基地1号、2号轻质油储油罐发生火灾, 4号罐起火, 并迅速向邻近罐蔓延。该罐区共有储罐12个, 其中300m3储罐3个, 500m3储罐4个, 800M3储罐2个, 1000M3储罐3个, 共储存各类油品5000吨左右。

地方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 立即出动消防车7台, 27名官兵进行扑救, 冷却邻近罐体, 并调动当地企业专职消防队到场增援。同时, 消防大队向鄂尔多斯消防支队值班室汇报, 消防支队迅速调集消防特勤中队、经济开发区消防中队进行增援。

16时, 一举将大火扑灭。保住了罐区8个储罐, 此次火灾共调用消防车59台, 消防官兵316名, 共使用普通泡沫灭火剂75吨、A类泡沫灭火剂0.7吨, 用水2000多吨, 经济损失较大。

2. 事故后果分析及危险区域划分

罐区火灾事故主要分为喷射火和池火灾两种形式。其主要伤害形式为热辐射, 各级热辐射初级事故场景下的多米诺效应阈值如表2所示。

通过现场分析, 该事故主要形式为喷射火, 其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通过不同热辐射通量对人体所受的不同伤害程度来表示, 伤害半径有一度烧伤 (轻伤) 、二度烧伤 (重伤) 、死亡半径三种, 使用彼德森 (Pietersen) 提出的热辐射影响模型进行计算。热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直接取决于热辐射强度的大小及作用时间的长短, 以引燃木材的热通量作为对建筑物破坏的热通量。表3为不同热辐射值对人体的伤害和周围设施的破坏情况。

对此事故进行数值模拟, 并作如下作如下假设:

(1) 流场无障碍物;

(2) 燃烧为单体, 不含其它杂质;

(3) 整个流场内流体的密度等物性参数为常数, 不随温度组分变化;

(4) 忽略辐射换热损失;

(5) 燃烧反应设为单步完全反应;

(6)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氧气质量含量为23.2%。

其遵循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

连续性方程:

动量守恒方程 (N-S方程) :

能量守恒方程

轻质油平均分子量为112, 燃烧47.3MJ/kg, 比热容1.471

利用ANSYS和ALOHA软件, 模拟结果如下:

若轻质油罐泄漏后即点火, 产生喷射火火焰最长可达96m, 火焰热辐射后果见图2。在距离火焰中心58米位置处, 热辐射强度可达10 k W/ (sq m) , 该热辐射强度足以在60秒时间内致人死亡;在距离火焰中心156米位置处, 热辐射强度可达5 k W/ (sq m) , 该热辐射强度足以在60秒时间内致人二度烧伤。在距离火焰中心307米位置处, 热辐射强度可达5 k W/ (sq m) , 人体会有轻微不适, 307米外为安全区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2条规定, 甲类液体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最少应为50米, 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三、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处置措施

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 根据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机理, 事故发生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置[16.17], 处置措施分为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

1. 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的技术措施

对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处置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1) 泄漏源控制

当发生泄漏事故后, 对危险品的溢出或泄漏应严加控制, 这是整个应急处置是重中之重的。

生产装置或工艺单元发生泄漏后, 可以通过自动报警控制来关闭有关上下游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控制泄漏源。

而对于容器泄漏, 可采取修补裂缝和堵塞裂口等堵漏措施, 制止危险品的进一步泄漏。

(2) 防护、询情和侦检

根据泄漏介质的毒性和划分的危险区域, 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同时, 对受害人员情况、泄漏容器参数、泄漏量、泄漏时间、扩散范围以及周边地形、电源、火源和居民等情况应加以了解, 并搜寻遇险人员, 确认设施、建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3) 警戒、救生和控险

根据现场情况划分由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组成的警戒区域, 并设立警戒标志, 在安全区外视情况可设立隔离带;在各个区之间设置出入口, 对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质进行严格控制, 并进行安全检查, 逐一登记。组成救生小组后配备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进一步救治。同时,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并启用消防设备进行堵漏, 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和危险源扩散, 以控制险情[18]。

(4) 洗消和清理

洗消站应设立在危险区与安全区的交界处, 在站内对不同程度的中毒人员、现场的消防医务人员、其他抢险人员及群众互救人员包括抢救及染毒器具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洗消, 同时清理现场, 确定不留残留, 做到安全撤离和交接。

2. 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后的管理措施

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 快速而有效的第一时间处置至关重要。应急预案的每一项任务和处置要求、程序都必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力求把泄漏事故范围缩小, 并应统一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配合, 明确参与处置泄漏事故的各有关部门及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确保联系畅通以及配合密切。为此, 应建立集预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其应包括七个子系统。

(1) 风险源管理子系统

固定的场所如工厂车间、仓库和运输线, 以及河道、公路等都容易发生危险品的泄漏, 其一般由政府安全管理部门来定义的。煤化工行业生产时所涉及的危险品成分复杂, 在自动化生产的条件下经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风险源进行管理, 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定位事故的详细地点, 进一步确定危险品的种类, 才能够及时准确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并进行后处理工作。

风险源的管理包括以下的几个部分: (1) 运输管理。 (2) 危险品的存储地点管理。 (3) 生产环节的管理。 (4) 消防设施的管理。 (5) 排污通道的管理。

(2) 危险品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危险品的理化特性、环境影响因素、环境标准、应急处置办法、监测手段 (现场监测及实验室监测) 。通过该系统, 可以查询危险化学品的国际编号、危险品代码、危险品的CAS号等信息, 从而在异常水文、地质和天气条件下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进行预警。

(3) 事故应急人员、设备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具有应急专家信息查询、应急专家信息编辑、监测人员信息查询、监测人员信息编辑、人员管理分析等多项功能, 通过系统可以对相关专家、现场监测人员以及现场分析人员进行查询和调度, 并和医疗、交通、公安、消防、社区资源、传媒、民政等单位进行互动。其系统功能有以下几种: (1) 应急监测人员、设备信息编辑。 (2) 应急监测人员、设备信息查询。 (3) 应急专家信息编辑。 (4) 应急监测专家信息查询。 (5) 人员、设备管理空间分析。

(4) 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子系统

该子系统通常可分为设备传感检测层、安全与自动化过程监控层、安全与生产管理层这三层, 第一层主要完成重大危险源现场各类参数、视频、音效等信息的采集转化传输等功能;第二层主要完成信息的处理、生产过程的调节控制以及报警预警等功能;第三层主要完成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5) 事故预测分析子系统

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 该系统通过对各种泄漏事故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泄漏扩散模拟, 并将模拟分析所得的结果形成事故模型, 生成报告或图表。从而对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6) 事故应急案例管理子系统

案例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对以往经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应急监测案例不但具有上述特点, 而且还具有案例管理行业的特色,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信息档案库的建立, 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反应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事故应急案例管理利用案例推理和规划推测的方法把基于地理背景和空间数据的案例管理引入到应急监测中来, 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系统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应急处置服务, 从而为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决策和处理提出快捷的优化辅助支持。

(7) 事故应急预案生成子系统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分析煤化工行业事故的泄漏数据和处置方法, 并进一步生成应急预案, 从而有效地进行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包括采样方法、监测方法、空间分析、人员的调动与安排、设备的调用、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通过预案的实施, 对控制泄漏源, 抢救伤员, 指导居民防护和组织撤离, 减轻事故后果、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论

通过对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成因、影响因素和事故案例的分析, 得出结论如下:

1.煤化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品, 构建适用于不同地理环境、气象状况的泄漏扩散模型以及泄漏预控管理体系, 同时在设计阶段采用HAZOP分析方法, 更好地为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更高层次的决策支持。

2.针对一些已发生的典型事故, 应进行反推研究和数值分析, 并结合生产实际, 对同类危险源采用相应的预警机制。

3. 对事故的后处理阶段要引入生物、化学等交叉学科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对响应、恢复部分的研究。为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4. 科学预测泄漏事故危害后果并进行危险区域的划分, 为设计提供实际安全的信息, 预防泄漏事故, 限制事故扩大, 从而最终实现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预控、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规范化、科学化的防泄漏管控体系。

摘要: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机理的研究是事故应急处置的基础。作为新兴产业, 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泄漏事故, 本文结合自身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对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机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系统阐述了煤化工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技术, 并对建立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预控、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管控体系,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3.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篇三

每个行业都会产生各种垃圾,尤其是建筑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建筑垃圾。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染相当于汽车排放尾气的两倍!建筑垃圾的带来的危害如此巨大,已经得到了各界充分重视。所以,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牵涉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项问题。

二、建筑垃圾处置核准

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包括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其设立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六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第十九条“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第四十条“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

2、《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01号)第二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实施监督管理”。

3、《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39号)第七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第十六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 合肥市寿春中学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序号第101“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三、施工现场的主要垃圾

1.建筑施工垃圾:在施工现场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其它垃圾成分约占20%。

2.建筑拆除垃圾,旧建筑拆除垃圾相对建筑施工单位面积产生垃圾量更大,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成与建筑物的结构有关:旧砖混结构建筑中,砖块、瓦砾约占80%,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渣土等,现阶段拆除的旧建筑多属砖混结构的民居;废弃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混凝土块约占50%~60%,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旧工业厂房、楼宇建筑是此类建筑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水平的越来越高,旧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会发生变化,主要成分由砖块、瓦砾向混凝土块转变。

四、有效的管理措施

1.加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避免采用混合收集,减小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2.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筑垃圾分配现场的施工人员分拣,提高可 以回收的资源。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垃圾处理采用填埋、焚烧、分类循环利 用等;

4.提高建设工作者的环境意识;宣传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5.施工现场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的管理,将垃圾类别的标志牌尽量做到清晰易识别,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争取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观念,保护好现场的环境。

五、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1.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第一,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大多数以民工为主,他们普遍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水平偏低,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 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总结出来的办法,把施工质量隐患防范于未然。

第二,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

第三,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

第四,优化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可以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应考虑到建筑物将来维修和改造时便于进行,且建筑垃圾较少;应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再生问题。2.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1)建筑垃圾中砖、瓦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和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蒸压粉煤灰砖等生产。

(2)再生骨料组份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致使再生骨料孔隙率高、吸水性大、强度低。这些都将导致所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混凝土收缩值、徐变值增大,抗压强度偏低,限制了该混凝土的使用范围;

(3)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或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4)废金属、钢料等经分拣后送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5)废玻璃分拣后送玻璃厂或微晶玻璃厂做生产原料;

(6)废油毡填埋处理;基坑土及边坡土送烧结砖厂生产烧结砖,碎石经破碎、筛分、清洗后做混凝土骨料。3.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之间的区别

建筑垃圾属于特殊垃圾,它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以下几点:

(1)排放的单位必须提前向所在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申报;

(2)必须采取专门方式,单独收集,送往指定的专门垃圾处理处置场进行处理处置,例如泥浆类垃圾应在专用的泥浆池中存放,通过吸污车运输;(3)从收集到处理处置的过程,由经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严禁在专门处理处置设施外随意混合、焚烧或处置。(4)建筑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国内一般采取填埋法处理,部分回收利用,少部分进行焚烧。

六、建筑垃圾清运

1、事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将废料统一进行堆放,配备专业清运工人进行清运处理。且分类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避免雨淋和减少扬尘。

(2)建筑垃圾堆放区应至少保证3天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如无专用提升设施,建筑垃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

(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场地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4)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

2、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必须经当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并应满足如下要求:(1)运输车辆、船舶应有合法的行驶证,并通过年审;(2)运输单位应具有当地主管部门颁发的准运证或营运证;(3)具有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服务资质。

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到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垃圾运输车运行时间安排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3)运输单位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核准的处理地点后,应取得受纳场地管理单位签发的回执,交送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查验。

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型式和载重量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1)工程渣土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式货车;(2)装修及拆迁垃圾运输宜采用载重量5~15t的密封式货车;(3)工程泥浆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罐车。

5、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应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无卡滞、冲击现象。(1)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缝隙不应大于30mm;(2)厢盖与车厢前、后拦板缝隙不应大于50mm;(3)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结合处缝隙不应大于10mm。

6、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

(1)车辆车窗、挡风玻璃、反光镜、车灯应明亮,无浮尘、无污迹;

(2)车辆车牌号应清晰、无明显污渍,距车牌15m处应能清晰分辨车牌上的字迹;(3)车厢厢体、厢盖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凹陷和变形。车厢外部锈蚀或油漆剥落单块面积不得超过0.01 m2,总面积不得超过0.05m2;

(4)车辆底盘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轻轻敲打时,应无块状泥沙等污渍脱落。(5)建筑垃圾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栏板高度,装载量不得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6)车辆装载完毕后,厢盖应关闭到位,并检查车厢卸料门锁紧装置,保证锁紧有效、可靠。

(7)车厢液压举升机构及厢盖液压、启闭机构的液压部件各结合面无明显渗漏。(8)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车况完好。7.清运中注意的问题:

(1)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易飞扬的废料尽量保持湿润,如露天存放时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

(3)在清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七、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或消除对周边景观的视觉污染。

(1)清运场地设备。施工结束应及时撤离施工机械,对拆除的固体废物应集中收集处理;

(2)清理场地表层。施工场地的废弃物,特别是垃圾、废弃土等,不得就地倾倒或堆放,应及时清运弃于当地允许的地点。

4.应急预案处置方案 篇四

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司及公司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永川区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照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制订本预案。

一、突发事件范围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处置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八类:

1、火灾事件:指电气、雷击、爆炸、燃气泄漏、可燃物、烟头等引发的火情或火灾。

2、泄密事件:指机要文件、涉密成果、涉密存储介质和密码设备丢失及外泄等事件。

3、治安事件:指国家财产被盗窃或损失严重,恐怖袭击、爆炸、骚乱或斗殴致人重伤的治安事件等。

4、设备事故:指核心机房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存储备份、空调、电力、监控及门禁等)发生损坏和事故,致使系统瘫痪或正常业务工作无法开展等情况。

5、生产事故: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或野外作业中遇到自然灾害、车祸和治安犯罪等,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事件。

6、重要资料遗失或毁损事件:指重要馆藏档案、成果资料、底片、光盘等被盗、遗失及非正常毁损事件。

7、公共卫生事件:指单位办公区域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8、自然灾害:指发生地震、洪涝、雷击、风暴或严重危害隐患等,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常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成员为综合部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在永川区公安部门的指导下,对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负全面领导责任,决策重大事件的处理与上报。

2、领导小组下分设5个应急处置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分别负责公司范围内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工作。

3、工作组组成(1)治安消防组

组长由综合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综合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安保人员组成。

(2)资料保密组

组长由综合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综合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部门兼职保密员组成。

(3)设备组

组长由分管生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信息技术和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信息组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人组成(名单见附件)。

(4)安全生产组

组长由综合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5)卫生灾害组

组长由综合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综合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行政管理相关人员组成。

三、处置机制

1、预案启动与终止

(1)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由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组第一时间现场判定或根据报告判定后,报领导小组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当事件处置完成后,宣布应急预案终止。

(2)如遇国家和本地区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由领导小组按照上级部署,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在事件结束后或根据上级指示,宣布应急预案终止。

2、应急处置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共性特征,提出如下应急处置机制。

(1)发现与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迅速向相应工作组报告。

●工作组人员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判定事件程度及是否需要社会救助,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相应处置,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根据事故的态势和程度,工作组按照领导小组指示,在事发8小时内向上级或区主管部门报告,联系社会救助。

(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有关部门在报告同时,应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若事态无法控制,有关部门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同时开展现场救援和现场保护。

●涉及到人员伤病时,应立即联系急救部门。

(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突发事件,相应工作组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需要多个相关工作组或部门配合时,由主管该突发事件的工作组牵头,其他工作组或部门予以协助,共同参与处置。

●各部门组织人员疏散,协助社会救助机构开展救助。涉及到有人员伤病时,协助急救部门进行救助。

(4)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工作组报请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预案终止,并做好现场收尾工作,写出情况报告。

3、善后处理

(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和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对紧急调集、征用的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事后应按规定进行补偿。各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监管机构督促有关机构及时做好有关部门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2)调查与评估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及时向职工发布事件调查情况。

四、处置方案

(一)火灾与治安

1、火灾事件

(1)发现报告与先期处置

工作期间:

●发生火情,第一发现人立即就近拿灭火器进行扑救、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控制火情,同时向事发部门领导及工作组报告,通知公司保安人员前往扑救。

●事发部门领导及工作组成员迅速组织在场员工及相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控制火势。火势无法控制,有蔓延、扩散之势时,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直接向消防119报警。

●核心机房发生火情,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启动,工作人员必须立即离开现场以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向部门领导及工作组报告。

非工作时间:

●消防监控系统发出火情报警,值班保安应立即按响通向保安队的报警电铃报警,并向工作组汇报。

●全体保安人员立即进行扑救、控制火情;火势无法控制,有蔓延、扩散之势时,应直接向消防119报警。

(2)应急响应

●工作组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经勘查火情,确定是否启动火情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单位安全员和保安全力开展自救,灭火和控制火情,同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向消防119报警后,指派专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辆;清理院内车辆,打开院内消防栓井盖;做好消防车辆进院准备。

●消防队到达后,工作组组织单位安全员和保安做好协助救火工作。

(3)收尾工作

●灭火后,工作组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清点物资,统计受损状况。

●协助警方进行火情分析,包括提供线索和调查失火原因等。

●事后工作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报告上交领导小组,报上级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同时应急预案自动终止。

2、治安事件

(1)发现与报告

●当事人发现盗窃、爆炸等治安事件时,应迅速向工作组报告。

●工作组接报后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勘查现场,并组织保安队进行现场保护。

●造成人员伤害的,应及时向120求救,并立即开展救助。

(2)应急响应

●工作组经勘查现场情况后,判定属重大治安事件的,应立即报请领导小组同意,启动应急预案。

●工作组利用安防监控系统等有效方法迅速进行内部排查。

●经工作组判定,必要应向警方求助。警方到达后,工作组协助警方进行查找线索和调查取证工作。

(3)收尾工作

●事后工作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报告上交领导小组,报上级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同时应急预案自动终止。

(二)泄密与重要资料遗毁

1、泄密事件

(1)发现与报告

●保密管理责任人发现疑似泄密事件发生时,须立即向事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保护好现场;密码泄密立即向公司信息安全密码管理小组报告。

●部门负责人接报后,立即向工作组报告,并配合工作组进行核查。

●经查实确为泄密事件时,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并于24小时内书面向上级保密委报告,根据上级指示实施进一步处置。

如遇重大泄密事件且情况紧急时,可立即口头向区公安部门报告,再行书面报告。

(2)应急响应

●泄密事件发生或密码设备损失部门应配合工作组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分析涉密信息损失情况,梳理泄密线索,判断失泄密程度和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失泄密给国家造成的损失。

●工作组在初步查明泄密损失或密码设备损失情况后,必须立即向公司报告,必要时,封闭失泄密或密码设备存放现场。

●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调查取证、分析案情。

(3)收尾工作

●泄密事件应急处理后,工作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写出情况报告,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公司保密委和上级有关部门。

2、重要资料遗失或毁损

(1)发现与报告

●管理责任人发现重要纸质资料或数据遗失或毁损,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或工作组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2)应急响应

●资料或数据管理部门应配合工作组立即开展调查,判断损失程度和范围。

●在线重要数据遗失或毁损时,工作组协调网络技术部门或指派技术人员及时处置,必要时应联系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协助分析原因,采取必要补救措施,减少损失。

●当模拟资料或数据遗失或毁损较严重时,工作组应立即上报公司。属遗失的,应同时报警。

●警方到达后,由工作组配合开展查找线索和调查取证工作。

●当涉密资料或数据遗失时,同时执行泄密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3)收尾工作

●被毁损数据有异地备份时,应及时安排从异地备份中恢复受损数据。工作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写出情况报告,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

(三)设备事故

(1)发现与报告

●工作期间发现重大设备事故时,有关人员须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非工作期间发现重大设备事故时,保安人员应立即报告设备所在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或指派技术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经初步判断属重大设备事故的,应立即报告工作组,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做好记录。

●设备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时,应及时向120求救,并立即开展救助。

(2)应急响应

●工作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紧急处理,保护存储的数据和相关设施不被进一步破坏,最大限度减小数据和设备损失的范围。

●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做好有关处理的记录;涉及人员伤害时,协助急救部门进行救助。

●立刻与设备厂商联系获得备品备件、联系设备主管部门,在最短时间内修复故障。

对密码机设备重大故障的应急处理,按国家相应应急处置规定的程序处理。

核心机房设备遇停电使用备用电源时,工作组必须在备用电源有效时间内组织有关责任部门关闭相关设备。

(3)收尾工作

●设备重大故障应急处理后,重新启动设备,恢复正常运转。工作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写出情况报告,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应急预案自动终止。

(四)生产事故

(1)报告与先期处置

●生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工作组报告,同时迅速组织抢救并保护好现场。

●如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必须事先做好标记、拍照、摄像或绘制事故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应急响应

●工作组应迅速采取措施,选派专人迅速赶赴现场,组织自救,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疏散事故危险区域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必要时向当地公安、消防等部门紧急求助。

●野外作业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或测区人员伤亡事故,在积极组织现场抢救和向社会有关部门报警求助的同时,立即向中心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报告,并通过各渠道联系地方部门协助处理。

(3)收尾工作

写出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情况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应急预案终止。

(五)卫生与自然灾害

1、公共卫生事件

(1)发现与报告

工作组根据病、疫情和国家相关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施进一步处置。

(2)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期间实行病、疫情零报告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第一负责人,每天向卫生与灾害组报告疫情情况,汇总向上级汇报。

●采取消毒措施,根据病、疫情,每日指定人员对办公楼和大院进行喷洒消毒液,重点是接待大厅、电梯、厕所等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加强门卫管理,减少来访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办公区周边的环境整治,要求和指导周边办公及居住用房每天喷洒消毒液,严格实行门前三包,加强集体宿舍的卫生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留宿,减少感染机会。

(3)收尾工作

●病、疫情结束后,工作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写出情况报告,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应急预案自动终止。

2、自然灾害

(1)应对与处置

●如遇重大地震、洪涝、雷击、风暴等各种突发自然灾害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工作组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发生人员伤害时,联系社会救助机构积极开展救治工作。

(2)收尾工作

●灾害结束后,工作组及时汇总各方面信息,写出书面情况,上报领导小组,同时应急预案自动终止。

五、应急保障措施

1、预警与防范

(1)各工作组组织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各个环节和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健全责任制,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对较大危险源要登记备案并提出事故针对性应急预案,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公司安防、消防报警系统保证24小时正常运行,确保监控录像资料完整。

(3)防火通道、核心机房、成果档案库房、财务办公场所房门钥匙和门禁卡,按照公司现行钥匙及门禁卡管理办法执行。

(4)机要文件保管人、涉密资料保管人、安全保密管理员、密码机管理员应定期对机要文件、涉密资料、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密码机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发生突发泄密事件。

(5)开展野外生产时,应根据野外作业具体情况确定外业临时安全管理负责人以及临时兼职安全员,负责外业团队的安全生产工作,并于出测前制定本次作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中心安全生产委员会备案。

(6)正常工作期间,设备所在部门的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以防设备出现重大故障。

非正常工作期间,由责任保安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以防设备出现故障。

(7)中心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各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8)建立突发事件防范机制,各工作组要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2、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本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受灾职工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应急人力安排

紧急组织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好事后表障与奖惩。

(2)应急资金安排

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及时到位。对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3)应急物资安排

建立应急物资紧急储备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5)应急运输安排

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运输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使用,确保运输安全畅通,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6)应急现场维护

组织好公司受灾场地、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必要时,求助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7)其它保障安排

明确各级责任人,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应急避险场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通讯联络畅通,电、气、水的供给及设备正常运行。

六、附则

1、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它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公司各部门应积极响应和配合处置中心突发事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实施方案。

5.污泥处理及处置工艺选择 篇五

1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

城市污水处理厂将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及化学污泥, 污泥需经妥善处理和处置才会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目前,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减量化: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 减轻后续处理处置费用;稳定化: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避免因有机物腐败变质而造成的二次污染;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是去除致病微生物, 以达到卫生无害化;资源化: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利用污泥中有用的物质或储存的能量, 以实现其资源价值。

2 污泥处理工艺单元技术选择

2.1 污泥浓缩单元技术选择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对于采用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 产生的剩余污泥含水率较高, 且由于这种污泥自身的特定决定了很难采用重力浓缩来达到预期的效果[2];且污泥重力浓缩停留时间长, 易造成厌氧状态, 剩余污泥中的磷就会重新释放出来, 增大了进水磷负荷;同时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试行) 》, 有除磷脱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宜采用机械浓缩。因此污泥浓缩单元推荐采用机械浓缩。

2.2 污泥机械脱水单元技术选择

为缩短污泥停留时间, 减少和避免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 把浓缩与脱水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考虑, 可实现污泥浓缩与脱水一体化。目前, 城镇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污泥浓缩脱水机型有:带式污泥浓缩脱水机、离心式污泥脱水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为合理地确定浓缩脱水机的机型, 对上述三种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详细的比较, 见表1。

通过上述比较,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机型安装空间小、设备投资较低、能24 h连续自动运行、耗电少、运行成本低、维修简单、工作环境好, 符合国家节能型环保政策的要求。

3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核心就是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处置方式和满足其产物处置要求的处理方法。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泥进入环境之前的两个不同阶段。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 》, 污泥处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污泥处置的方式包括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建材利用和污泥填埋等;污泥处理工艺主要由污泥浓缩脱水、污泥消化、污泥干化、污泥焚烧、污泥好氧堆肥等技术单元组成[3]。只有处理得当的污泥在环境中处置时才会最大程度地避免有害影响的产生。

3.1 污泥处置方式选择

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鼓励采用土地利用、推广污泥建材综合利用, 无条件的可采用污泥填埋处置[4]。

污泥土地利用特点是投资少、能耗低、可利用污泥中养分但污泥中重金属超标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已成为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5];污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是将污泥作为制作建筑材料的部分原料的处置方式, 以作为水泥添加料和制砖为主。但由于污泥制建材过程中, 常需进行高温处理, 存在臭气扰民问题;污泥填埋可能会污染城市地下水, 该方式将逐步被淘汰。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现有的经济条件, 在一段时间内, 污泥的卫生填埋处置仍将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过渡性处理途径。

3.2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应针对污泥处置方式的需要, 结合工程建设规模、污水处理工艺、环保要求、运行费用、维护管理、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

结合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状况, 污泥处理可采用的基本组合工艺有以下几种:

1) 生污泥→浓缩→机械脱水→最终处置;2) 生污泥→浓缩→厌氧消化→机械脱水→最终处置;3) 生污泥→浓缩→厌氧消化→机械脱水→干燥焚烧→最终处置。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试行) 》, 对于大中型城市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或部分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的污水厂, 可采用组合工艺3) ;对于实际污水处理规模大于5万m3/d的城镇二级污水厂宜采用组合工艺2) ;组合工艺1) 的重点是脱水减容, 其基建费用省, 但污泥未进行消化稳定和无害化处理是否会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必须引起注意。

根据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及运行情况看, 流程3) 投资高、能耗大, 国内城市污水厂中采用较少;流程2) 厌氧消化池及其附属设备投资较大, 产气率低、运转费用较高, 目前国内正常运行的厌氧消化池其处理厂规模一般都在20万m3/d以上;流程1) 目前在许多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较多。

4 结语

城市污泥应该选取合适的处理、处置工艺, 有效的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污泥处理处置和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妥善地利用经处理处置后的污泥, 使污泥达到资源化。

参考文献

[1]戴晓虎.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J].给水排水, 2012 (2) :1-5.

[2]宋兴伟, 周立祥.生物沥浸处理对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8 (10) :2012-2017.

[3]唐伟, 卢滨, 沈旭.杭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1) :59-62, 70.

[4]宋永林.我国有机肥的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农资, 2009 (4) :20-21.

6.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篇六

1.1 事故类型

火灾

1.2 事故发生区域

主井驱动机房。

1.3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不受季节影响,强力胶带机,接头开裂,钢芯断股,皮带打滑.导致断带、磨擦而引起火灾,以及发生电器火灾,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也会涉及井下人员及设备安全;影响整个矿井安全生产。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火灾事故发生前会有浓烟和异味产生等征兆。

1.5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事故可能引发中毒窒息、井下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事故。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成立事故应急自救小组

组长:基层单位负责人

副组长:基层单位副职、技术主管、班长

成员:基层单位全体作业人员

2.2 应急自救小组职责

2.2.1 专业教育、日常培训。

2.2.2 组织指挥实施自救行动。

2.2.3 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2.3 人员职责

2.3.1 区队长: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积极组织区队人员开展自救工作;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及现场救援工作等信息;协调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2 区队技术人员:是区队长组织开展自救工作的助手,在区队长领导下组织参与制订应急救援方案;准备与事故救援相关的技术资料。

2.3.3 副队长:根据区队制定应急救援方案,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等,带领人员进行救援工作;负责完成区长安排的某一方面的抢救工作;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以及正在进行的救援工作等事故信息。

2.3.4 区队值班人员:事故发生后及时了解事故经过、人员伤亡以及现场基本情况等详细的事故信息,并立即将情况报告区队长、矿调度室,通知区队管理人员以及区队应急自救组织的职工到值班室集合,及时向矿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协调事故救援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2.3.5 班长:采取措施控制灾情;及时汇报现场事故及救援信息;积极组织现场救援或者引导避灾。

2.3.6 职工:按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以及措施的要求,在事故救援指挥部指挥下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3 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 发生事故,现场跟班队长、班组长、瓦检员及现场其它人员要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组织现场人员立即按照避灾路线撤离;设置危险警示标识;为救护人员做好向导。

3.1.2 矿调度室立即指导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停止灾区供电(掘进工作面不得停电),同时向矿长,迅速通知矿山救护队进行救援;通知医疗组赶赴现场待命。

3.1.3 立即启动矿级预案,抢险救灾指挥部所有人员迅速到位,研究决定采取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相关部门要做好抢险救灾的设备物资、图纸的准备工作。

3.1.4 调度室要立即通知作业区队、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其他人员在调度室集合待命。

3.1.5 抢险救灾指挥部责令相关单位清查伤亡人数。派遣救护队员灾区侦查,根据灾区地点及波及范围制定和完善救援方案。

3.1.6 抢险救灾指挥部责令救护队救援按方案进行有计划的人员救治、抢险救灾救灾工作。

3.2 应急处置措施

3.2.1 控制室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利用控制室内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然后根据火势情况利用消防沙灭火。

3.2.2 发生油类火灾时,灭火人员应就近取材,进行灭火自救。

3.3 事故报告联系方式、汇报内容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跟班队长、班组长、瓦检员、安检员等人员及时向矿调度室【电话:4850818、(4850)396、(4850)397、(4850)398、(4850)399 】汇报。

汇报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矿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

汇报要求:汇报人员不得慌张,汇报时吐字清晰,汇报内容简明扼要。

4 注意事项

4.1 发生火灾时应先断电再进行救援工作。

4.2 电气类和油类火灾严禁使用水灭火。

4.3 当火势较大无法救援时,应当立即撤离并请求外部援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4 救火时,人员应当站在进风流中。

7.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篇七

1、1井下火灾

1、1、1 矿井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

1、1、2 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场中。

1、1、3 火灾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火灾还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发瓦斯煤尘爆炸,造成很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1、1、4 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现为:

(1)空气温度、湿度持续性升高,有时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行列火灾气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

(4)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四肢无力等。

(5)电器、电缆发热,有胶皮味。

1、2地面火灾

1、2、1 地面火灾主要发生在煤场、办公楼、木场、食堂、宿舍等场所

1、2、2 一般是由明火或电器设备造成的

1、2、3 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能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此类事故可防可控,要以预防为主。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2、2、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1)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2)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2、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1)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8.煤化工工艺处置方案 篇八

1 我国城镇污泥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污泥处理处置, 就是通过某种自然或人工的方式, 使污泥得到再利用或以不损害环境的形式重新返回自然。污泥处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污泥的减量、稳定、无害, 避免对环境二次污染;同时, 对污泥中的有机质、营养元素进行资源回收并合理利用。

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起步较晚。受投资、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 多数污水处理厂在污水污泥的净化过程中往往“重水轻泥”[1], 在投资和建设之对污泥产量预见不足, 污泥处置重视不足, 污泥及污泥产品的最终去向认识不足, 污泥处理仅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容。加之, 污泥处置最终技术路线不明确, 投资成本和运行资金并不足以满足污泥处置的要求, 相关的规范要求不健全和约束性指标考核不到位, 导致建设和运行单位在污泥处置方面缺少积极性, 使污泥处置设施形同虚设。大量污泥的堆积, 严重影响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维护, 造成了污水处理厂与污泥处置之间的恶性循环, 甚至使部分污水处理厂面临“停摆”的风险。同时, 堆积的污泥中混杂的污水、病原体、腐殖质等对周边水源、生态环境又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艺

2.1 焚烧

污泥焚烧就是将脱水污泥直接送入焚烧炉中焚烧。污泥中的全部有机质、病原体、腐殖质等经过量空气充分燃烧氧化, 热解并被彻底破坏。焚烧的优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速度快, 不需要长期储存, 减容显著, 减轻了后续处置负担, 缓解了环境压力。焚烧后的产品可直接或经重金属螯合剂处理后填埋, 也可经检测试验合格后用作建材或铺路等。但污泥焚烧设备投资大、处理费用高, 污泥焚烧质量不易控制, 同时污泥中的有机物燃烧易产生二恶英等剧毒物质, 对污泥焚烧的推广应用形成限制。

2.2 填埋

污泥填埋分为混合填埋和单独填埋, 目前, 我国污泥填埋以混合填埋为主。污泥填埋易操作, 成本低, 容量大, 成效显著。经脱水消化填埋后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减少, 固化率增加, 减小了对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同时, 填埋将污泥与周围环境隔绝,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污泥堆积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的隐患, 提振了公众对环境健康的安全感[2]。

污泥混合填埋要求污泥本身的土力学性质达标且填埋后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但现阶段采用普通工艺脱水率低, 必须加入石灰等填充剂才能填埋, 但加入填埋剂增加了填埋成本, 缩短了填埋场的寿命。单独污泥填埋厂投资大、占地广、渗滤液处理困难, 并可能影响地下水质, 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隐患。

2.3 制肥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大量微量营养元素, 污泥制肥就是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菌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氧化降解并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类腐殖质, 实现污泥中有益元素的再利用, 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肥料使用的警惕性和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污泥制肥的使用面受到了限制, 同时, 出于对污泥中重金属离子、有毒有害动植物病菌难以去除等方面的顾虑, 该处置方式的推广受限。

2.4 干化

污泥干化技术是指利用热能来使污泥中的水分汽化, 并将产生的蒸汽排出。干化可以使污泥大幅度缩减体积和质量, 便于运输和处置。污泥经干化进行了巴氏消毒, 基本消除了病原体, 干燥污泥性状安全卫生。干燥后的污泥可作为肥料、土壤改良剂、燃料或建材化工原料等。但干化处理工艺技术上还有待改良, 能耗高、设备复杂、成本及运行费用高、减量化也不彻底, 而且, 还要对蒸发物采取冷凝、除臭等措施, 综合成本较高。干化后的污泥或送去焚烧或用作肥料, 仍然存在出路问题, 一般使用较少。

3 污泥处置中的资源整合再利用

3.1 有机复合肥

城市污泥有机质成分含量较高, 同时富含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是制造有机复合肥的理想来源[3]。工艺是将污泥经高温烘干, 以杀灭病菌、虫卵及有害菌, 接入有益菌培养, 消除污泥中的臭味, 保存污泥中的有机成分, 添加营养元素添加氮、磷、钾等有效成分, 经造粒、低温烘干, 制成具有生物活性、全营养、无公害的有机复合肥。将污泥制成有机复合肥, 可使污水处理厂省去污泥填埋或焚烧的费用, 节约占地, 杜绝污泥焚烧或填埋对大气、水源造成的二次污染,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为污水处理厂、设备生产厂家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又提升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

3.2 沼气

将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 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当前, 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公众生活中的切肤之痛。将污泥净化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使用, 不仅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 同时, 也是将能源来源多元化的一种有益探索。我国目前在北京市、天津市的部分污水处理厂已经实现了将沼气用于搅拌池的搅拌和发电, 实现了热电联供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 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 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

4 污泥处置工艺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4.1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关系

污泥处理是污泥处置的前提, 污泥处置是污泥处理的后续, 两者共同完成对污泥的减量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污泥处置的效果。

目前, 我国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浓缩脱水[4]的方式处理污泥, 但往往污泥的含水率较高。高含水率不仅增加了污泥在装卸、运输中的困难, 同时, 运输沿线也要忍受污泥运输中散发的恶臭、病菌的传播等威胁, 后续处置颇为不易。含水率高污泥不易堆肥;填埋容易损害填埋场的稳定, 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不易燃烧。

因此, 为尽量避免二次污染, 努力实现减量无害化的最终目标, 将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总结如下:

(1) 污泥消化稳定, 污水处理厂避免采用好氧低负荷处理工艺。 (2) 污泥填埋, 污水处理厂避免采用污泥产量较多的高负荷污水处理工艺。 (3) 污泥焚烧, 污水处理厂避免采用低负荷和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后处理工艺。

4.2 污泥处置的土地利用

为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农用污泥的安全性, 我们建议对污泥使用作如下考虑:

(1)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直接责任人, 应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农用污泥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负责, 具体责任应明确到人。农用污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但同时事关公众健康, 笔者建议应将污泥农用与其他形式的污泥利用区别对待, 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准入门槛, 不仅可以消除公众对污泥农用的戒心, 同时, 利于污泥农用的推广。重视污泥在林业、绿化、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 加强对污泥使用场地及周边环境的监测保护, 严防因污泥使用而形成的二次污染。

4.3 污泥处置的费用

污泥处置设施设备昂贵, 市场机制不成熟, 门槛高, 经济效益层面的投入产出比低, 导致我国目前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有待开发。污泥处理处置离不开政策上的扶持和经济上的投入, 政策上的扶持立法必不可缺, 相关部门也可出台相关的污泥处置奖罚政策。对经济上的投入, 可在污水处理费征收中适量加入污泥处理费, 不足部分可通过财政或向社会募捐的形式多渠道加以解决。污泥处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决不可因当前的经济投入就畏首畏尾, 逡巡不前, 一旦污水处理厂因污泥处理成本而影响到其正常运行, 不仅是更大的资金浪费, 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更不可估量[5]。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污泥处理的重要性, 多方位、多角度, 合理规划, 统筹兼顾, 以期缓解和治理好我国的污泥污染问题。

5 新技术在污泥处置中的应用

5.1 添加菌剂减量技术

为充分实现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目标, 考虑到微生物在有机质中的降解作用, 通过在污泥中添加复合菌剂, 以实现在污泥中的微生物强化、促进酶的新陈代谢分解、生物降解等作用, 调节优化微生物群落组成, 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处理[6]。

5.2 延时曝气减量技术

该技术通过延长曝气时间, 通常达1~3天, 将微生物的生长控制在内源代谢阶段, 从而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处理。机理是使污泥较长时间处于内源代谢阶段, 消耗的是微生物自身合成的细胞物质, 有机物转变为CO2, 实现污泥减量。

5.3 水热干化污泥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在污泥浓缩后, 通过水热干化破碎污泥中的细胞质, 使污泥脱水的比例大大提高。同时, 灭菌并分解了有机物, 并可以回收生物质能[7], 实现了减量、无害和资源化, 同时, 又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和能耗。

6 结论及展望

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起步较晚, 市场巨大, 情况复杂, 任务繁巨。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污泥处置必将会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污泥处置技术尚不成熟, 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发挥科技力量, 积极进行新技术开发和利用, 显得势在必行;同时, 积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性作用、鼓励扶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将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污泥处置行业倾斜, 让全社会看到污泥处置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就一定能控制、缓解并最终消除我国的污泥污染。

参考文献

[1]戴晓虎.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J].给水排水, 2012, 2 (38) .

[2]余杰, 等.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 2007, 1.

[3]王昭君, 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及现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9.

[4]贾建青.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艺选择探讨[J].2011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

[5]鲍立新, 等.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2, 7.

[6]康晓鹍, 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资源化利用[J].中国沼气, 2009, 2 (27) .

9.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篇九

1、现场处置方案的目的:

预防或减少潜在施工质量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对质量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坠落、坍塌、火灾、爆炸、中毒、传染病及油品等危险源进行预防和控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2、现场处置方案的启动范围:

项目部发生受伤1人以上工伤事故;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的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的重大险情和突发事故。

3、现场处置方案的组织机构:

3.1现场处置方案的组织机构见应急预案框图

3.2项目部二级应急准备与响应组织机构应急人员职能和职责 1)事故现场指挥(项目经理)*****的职能和职责: a、事故的报警与上报;

b、组织消防抢救组或医疗抢救组; c、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d、现场事故评估;

e、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f、控制紧急情况;

g、现场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副总指挥的协调; 2)施工员(****)的职能和职责: a、迅速组织现场抢救组和医疗抢救组; b、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c、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d、迅速调配抢险救援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e、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 f、及时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抢救人员手中。3)技术员(*****)职能和职责

a、作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 b、做好危险源的技术处理工作。

c、作好消防、医疗、交通管理、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4)保管员(****)的职能和职责: a、应急设备(施)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 b、抢运可以转移的现场物资;

c、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带; d、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5)安全员(*****)的职能和职责: a、启动场区内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初期的消防灭火自救工作; b、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c、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配备; d、组织对受伤人员作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工作; e、及时转移重伤员到医疗机构就医。4.应急计划的建立 4.1危险源的风险评估

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应依据施工场区周边的具体实际情况,施工场区内建筑物的总平面分布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及组织设计的要求,施工项目的内容和规模等,科学地评估出几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影响度。综合评估后,提出合理的评估意见,确立最佳的应急方案。结合周边项目应急救援能力,制定出该项目的应急计划。上报公司一级应急救援小组。

4.2应急反应行动的资源配置:

应急计划确立后,根据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所在位置的具体条件以及周遍应急反应可用资源情况,按半小时自救的应急反应能力,配置合理的应急反应行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

4.3应急报警机制

应急报警机制有应急上报机制、内部应急报警机制、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和汇报程序四部分组成。它的形式由下而上、由内到外,形成有序的网络应急报警机制。

(1)应急上报机制

通过危险辨识体系获取危险源突显特征后,第一时间报告项目部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公司汇报,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

(2)内部应急上报机制

应急预案启动后,一、二级应急反应组织启动,通知公司的相关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一、二级应急救援组织进入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实施状态。

(3)外部应急报警机制

内部应急报警机制启动的同时,按总指挥的部署,立即启动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向已经确定的施工场区外部公司内部的临近项目部应急反应体系、周边已建立外部应急反应协作体系、社会公共救援机构报警。

(4)汇报程序

在第一时间内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上报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情况。上报执行公司《职工工伤报告制度》。

(5)报告内容:

a、险情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

b、建设工程事故中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施工单位负责人、工程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的名称及执业资格等情况;

c、险情基本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d、原因的初步分析; e、采用的措施情况;

f、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

5、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培训和演练

(1)应急反应培训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公司和施工场区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反应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a、一级应急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培训。b、二级应急组织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c、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2)应急反应演练

执行《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演练结果报公司安全环保部管理评审,必要时修订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实施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

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认真科学的做出总结,完善予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定提供经验和完善的依据。

依照公司的奖罚制度,对事故过程中的功过人员进应奖罚,妥善处理好在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

7、具体的安全事故及环境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与相应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分部分项工程及现场环境,主要有:土方开挖工程与基坑支护、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现场监电及“四口”“五临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中毒事故、传染病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及上下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破裂事故。

7.1高处作业发生高处坠落

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的“外防护、内封闭”各项防护设施的设置,加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并正确使用“三宝”。

高处坠落可能造的伤害有:肢体骨折、颅脑损伤、胸部创伤(如肋骨骨折)、胸腔储器损伤、腹部创伤等。要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注意保护摔伤及骨折部位,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并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送医院救治,送医院途中不要乱转病人的头部,应该将病人的头部略抬高一些,昏迷病人取昏迷体位,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

7.2触电事故

7.2.1检修电器、使用电动机械、工具等发生的接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必须执行三级配电保护,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作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作好用电防护。严禁乱拉乱搭电线及各种照明灯具,带电作业的机械设备专人负责制,经常检查施工用电设施,及时处理事故隐患。

7.2.2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拔插头),如触电距开关太远,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铁锹、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绝缘物如木板、木棍等不导电料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直接去拉电线和触电的人,以防止解救的人再次触电。

7.2.3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果触电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7.2.4触电人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使触电人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舒适、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若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请医生(或打120)到现场诊治。

7.2.5如果触电人已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尽快把他仰面放平进行人工呼吸。7.2.6如果触电人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急救。7.3机械伤害事故

各种机械设备必须按规定配置齐全有效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按要求办理验收手续(必要时办理准用证)。

7.3.1发生断手(足)、断指(趾)的严重情况时,现场要对伤口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将断手(足)、断指(趾)用消毒和清洁的敷料包好,切忌将断指(趾)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然后将包好的断手(足)、断指(趾)放在无泄露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周围放些冰块,或有冰棍代替(切忌将断手(足)、断指(趾)直接放入冰水中浸泡),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7.3.2发生头皮裂伤时,必须及时对受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同时打120或者送医院进行治疗。

7.4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多为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坍塌事故,应立即报告分公司、公司安全环保部和公司主管领导。

7.4.1基坑支护、模板工程发生的坍塌事故

必须严格制定单项施工方案,并认真执行。对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应预先给予充分考虑,如地下不明水管破裂,跑水可能造成塌方;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或早拆、造成塌方等。施工中必须作好监护工作,如发现边坡附近土体裂纹掉土、模板支撑系统变形等有塌方险情时,应马上停止作业。作业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地段,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后,再决定可否进行继续作业。

因塌方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立即施控,抢救伤员并密切注意伤员的情况,防止二次受伤;另一方面对伤员上部的土体(模板、构件)采取临时支撑措施,防止因二次塌方加重事故后果。排险和抢救应由有经验的人指挥进行。

7.4.2脚手架坍落事故

防止脚手架坍塌事故的主要方法是脚手架搭拆必须按审核、审批的单项施工方案进行,并加强日常检查维护,重点检查架体各种支撑及结构连接的受力情况。

一旦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要积极作好伤员的抢救工作,尽快与医院联系和送医院治疗。同时检查、加固剩余架体,如剩余架体危险,并距电线、电缆近,马上切断电源,以防造成更大的事故。7.5传染病:

7.5.1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7.5.2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

a)在接到传染病预警后,各单位即刻启动应急预案,按《传染病防治法》监测疫情,并采取如下措施:

公司机关、工地实行封闭管理,出入口实行登记管理,对职工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来源地、健康状况,联系方式、身份证号进行登记造册,清点人数,杜绝外来闲杂人员进入。

b)公司机关、工地发现疑似病例即刻对病人和接触者进行隔离,同时采取如下措施: 疫情上报上级疫情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尽快组织抢救病人。c)对病人活动、生活场所在实施隔离措施的同时进行消毒。7.6食物导致中毒

警惕误食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常作为工业即防冻剂,在建筑施工中常见,施工现场要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防止误食: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瓜果,不用温锅水和枯井水煮粥、做饭;不吃未腌透的咸菜。

发现饭后多人有呕吐、腹泻等不正常症状时,要让病人大量饮水,刺激胃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往医院,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审,并保留所吃食品以备检验。

7.7火灾、爆炸与爆燃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作业条件制定消防措施,成立消防组织,并记录落实效果,并按照不同作业条件,合理配备灭火器材,现场动火执行动火审批制度,设专人监护,当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时,配备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每层设有消防水源接口管。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分库存放,设专职保管员: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必须严禁吸烟,严禁烟火,违者罚款50-300元;存放应分类、分堆,并标明名称。受太阳照射易燃易爆的物品,不能露天存放;库存内外设置防火标志,仓库外要留出不小于3.5米宽的消防通道,并结合储存物品性质,设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安全保卫、防火工作重点部位建议负责部门值班。门窗贴封条,加强各部位的夜间巡逻力度。

7.7.1火灾

火灾按照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A、可燃气体火灾;B、可燃液体火灾;C、固体可燃物火灾;D、电器火灾;E、金属火灾。

应分清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三酸(硫酸、硝酸、盐酸)引起的火灾;轻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熔化的铁水、钢水;高压电器装置的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引起的火灾。具体应急措施为:

(1)发现着火者立即向周围的人发出警报。

(2)火灾事故死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火灾发生后首先要选择逃生措施。

(3)在安全的情况下设法灭火和抢救伤员。要及时疏散被火围困人员,并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抢救。控制火势蔓延:建筑物起火,一端向另一端蔓延,应从中间控制;中间着火,两侧控制;楼层着火,上下控制,以上层为主。

(4)火势严重的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应说明:起火场所的详细地址,火势大小,着火物品,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

(5)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6)尽快与上级部门及医疗部门取得联系,以便迅速、妥善地得到后续治疗。7.7.2爆炸与爆燃

爆炸与爆燃主要有:A、锅炉爆炸事故;B、易燃易爆的液体燃爆:柴油、汽油、油漆、稀料、氧气、乙炔气、天然气。

存放易燃易爆液(气)体的仓库或化学危险品的场所,要按国家规定配备隔爆设施;严格控制各类火源;着火周围如有油罐,在不能及时排除(指不能迅速灭火和不易疏散的物质)情况下以冷却法控制,冷却临近的油罐,防止温度升高爆炸;配备好应有的灭火器材、防毒用具、专人负责管理,确保随时都能有效使用。

发生爆炸爆燃事故后,要迅速将烧伤人员脱离火源,剪掉着火衣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员休克、窒息、创面污染,必要时可用止痛剂,喝淡盐水。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有水疱一般不要弄破,用洁净衣服覆盖,把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救治。

7.8上下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破裂

7.8.1派专人负责上下水管道的检查与维修,排除事故隐患。一旦发生泄漏,应及时关闭上流总阀门,并对泄漏水进行疏导进入其他排水管道,同时应急人员对泄漏管道进行维修,排除险情。

7.8.2污水管道破裂后,对溢出地面的污水进行疏导,使其进入其它污水管道,严禁污水四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报告市政污水管理维修部门,派人进行及时维修。

7.8.3在地沟里进行焊接和维修作业时,应有专人看护或两人轮换作业(即一个工作,一个看护),如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抢救。最好是在作业人身上系一条牢固的安全绳,另一端系一个铜铃,一旦发生情况,可以铃为信号,绳子又可做为救护工具。

8.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救援器材、设备清单 一级救援应急预案器材、设备清单 救援担架:1架

便携式氧气瓶:1台

救援急救药箱:1个 救援车:冀JJY019 项目部救援小组 组长:***** 指挥:**** 组员:***

****

*****

*** 9.应急电话:

上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文教案下一篇: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