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划评分细则

2024-07-19

活动策划评分细则(精选5篇)

1.活动策划评分细则 篇一

机测评分细则制定的目的及意义

机测评分细则是对PSC评分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是对《评分试行办法》的进一步阐释和描述, 是《评分试行办法》的细化和补充, 是《评分试行办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机测评分细则是机测的内在需要, 它使得《评分试行办法》的评分标准更易于理解和操作, 是提高机测测试信度、保证机测测试质量的基本要件, 是PSC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内容, 对《评分试行办法》的实施具有辅助作用。

机测评分细则与《评分试行办法》的关系

1. 层级性

《评分试行办法》是国家以部门规章形式在PSC领域发布的一个通用标准, 是国家标准, 机测评分细则是各地的地方标准。

2.宏观与微观

《评分试行办法》在机测中起着宏观导向作用, 具有原则性、概括性、框架性的特点。各地机测评分细则在机测中起着微观指导作用, 具有复杂性、差异性、针对性的特点。

3.互补性

《评分试行办法》是对机测评分操作的总体阐述, 各地机测评分细则是对机测评分标准的具体说明, 两者相辅相成。

4.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统一

二者的制定都以语言本体的标准———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为依据, 将普通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测试领域中可操作性的标准, 是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统一。

机测评分细则制定的原则

1.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指导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指导性文件, 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依据, 也是PSC理论体系的基石。《评分试行办法》规定:“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教语用[2003]2号) , 结合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际, 制定试行办法”。作为《评分试行办法》阐释的机测评分细则也必须以《大纲》为根本依据, 维护大纲的权威性。“不允许出现偏离《大纲》原则的评判标准, 更不允许为了操作方便或尊重他人的主观意愿而对《大纲》确定的原则进行随意修改”。 (1)

2. 与《评分试行办法》标准相吻合

《评分试行办法》是制定机测评分细则的蓝本, 在制定机测评分细则时, 评分要素、评分视点、评分方式、评分标准必须与《评分试行办法》保持一致, 不能自作主张, 另搞一套;也不能与《评分试行办法》的原则相抵触。如笔者看到有的省机测评分细则中有这样的表述, “‘说话’项直接读朗读作品或稿件者, 按考试作弊处理, 成绩记为零分”。这不只使评分要素比《评分试行办法》多出来一个, 且与国家《评分试行办法》的标准不相吻合。

3.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机测评分细则的制定不是闭门造车, 不是几个人的主观臆想, 必须从测试实践中来, 再到测试实践中去。我省研讨制定机测评分细则历时近两年, 多次召集一线资深测试员和复审员, 结合本省测试实际提出方案, 反复研讨, 多次实践, 不断验证, 根据反馈情况多次调整, 最终制定出我省的机测评分细则 (试行) 。在机测评分细则制订中切忌几个人说了算, 切忌把尚未得到公认的个人观点写进评分细则。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测试的量化评定较为清楚, 易于把握, 也便于操作, 但单纯使用量化评定是不科学的, 难以测出应试人的实际语言水平。笔者看到的几个省的机测评分细则, 大都偏重于定量, 有的评分要素中甚至忽略了定性评定, 数量决定一切。笔者认为, 一种科学的, 成熟的语言测试, 应该注意定性与定量的度的把握, 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 使定量避免定性时的随意性, 定性以定量为基础, 在定性与定量间找到平衡。如说话时语音错误次数为10次, 扣7分还是8分 (采用四项测试) , 就要在量化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是音质性的失误还是超音质性的失误, 错误的类型多还是少, 程度轻还是重;然后结合错误量、错误性质确定扣分的多少。

5. 精确与模糊相统一

评分标准是粗略一些还是细致一些, 这也是制定机测评分细则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语言测试就是依据评分标准对应试者实际语言水平的“测量”。既然是测量, 当然是越精确越好。从理论上来说, 评分标准越是细致, 测量越是准确。但是, 从实际测试情形来看, 评分标准太过细致、繁琐, 检测点过多, 会加重测试员负担, 使测试员“注意分配”的难度大大增加, 难以操作;反之评分标准太过粗略, 会给测试员理解、操作带来困惑, 影响测试的信度。笔者认为, 应当在粗略和细致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能最大限度降低测量的误差, 又易于操作, 做到宽严适度, 精确与模糊的辩证统一。

6. 注重可操作性

制定评分细则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各地在制定机测评分细则时应充分考虑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机测评分细则的表述语言要尽可能准确、具体, 避免理解上的困惑或歧义, 对《评分试行办法》中一些定性的分析应尽可能详细地表述, 统一测试员的认识, 也便于测评操作;尽可能减少主观评判幅度较大的一些评分要素, 增加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较为刚性的评分要素, 使主观评分客观化, 以保证测试质量。

机测评分细则制定的方法

1.准确揭示《评分试行办法》中出现的未作详细解释的概念内涵

如陕西省在制定机测评分细则时, 对《评分试行办法》以下概念作了明确解释 (一些解释也是语言学界公认的学术成果) :

(1) 方音程度

“方音程度包含音质性失误和超音质性失误两个方面。音质性失误是指声韵缺陷、错误的类型的多少、程度的轻重。超音质性失误是指轻声、音的变调、字调、轻重音格式、语调等失误类型的多少和程度的轻重”。

(2) 词汇、语法不规范

“词汇、语法不规范指存在典型的方言词汇 (含语气词) 、语法以及错误词汇、语法两种情况”。

(3) 语言不连贯, 语调生硬

“指停连、节律、重音、轻声有偏差, 相对音高不一致, 语句重复、冗余”。

(4) 缺时

“缺时有两种情况:一是说话最终时间不够3分钟;二是3分钟说话过程中时断时续, 每次中断6秒以上即可累计”。

(5) 离题

“是指应试人所说内容不符合规定的话题”。

(6) 雷同

“包括:变相使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中的60篇朗读短文;使用报刊、书籍、网络等现成文章;多人使用同一篇文章;读稿;同一应试人所说内容前后相同”。

(7) 无效话语

“指应试人的话语与要测查的语言特征无关, 无评判效度。如语句不断重复、反复纠错、读秒、唱歌、念诗、数数字等, 可视之为缺时”。

2.细致说明《评分试行办法》的定性部分

(1) “命题说话”语音标准程度

这一测试要素中出现的“方音不明显”、“方音比较明显”、“方音明显”、“方音重”等定性的描述, 正是测试员评判时容易困惑, 产生理解上的分歧, 导致评分差异的地方。我们从音质性失误和超音质性失误、错误数量、失误类型的多少、程度的轻重等多方面对其作了细致说明, 力求使测试员评定时能够有较为明确的依据。如对语音标准程度二档的评定, 我们作了如下说明, “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 有1类不明显语音缺陷, 扣3分;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 有2类以上不明显语音缺陷, 扣4分”。

(2) 词汇语法规范程度

首先我们明确地指出了词汇语法不规范的含义 (如前所述) ;其次对其如何归档, 又从量的角度给予说明, “方言性质的失误每出现一次扣0.5分”。

《评分试行办法》其他定性部分的处理采用了与以上各项类似的方法。

3.细化《评分试行办法》中不够具体、明确的内容

(1) 说话缺时扣分

《评分试行办法》中这样表述:“说话不足3分钟, 酌情扣分:缺时1分钟以内 (含1分钟) , 扣1分、2分、3分;缺时1分钟以上, 扣4分、5分、6分;说话不满30秒 (含30秒) , 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我们在陕西省机测细则中细化为“缺时6至20秒, 扣1分;缺时20至40秒, 扣2分;缺时40至60秒, 扣3分;缺时1分01秒至1分29秒, 扣4分;缺时1分30秒至1分59秒, 扣5分;缺时2分至2分29秒, 扣6分;缺时2分30秒至3分钟之间, 此项成绩为0分。缺时6秒开始扣分”。

(2) 离题、内容雷同

《评分试行办法》中这样表述:“离题、内容雷同, 视程序扣4分、5分、6分”。我们细化为“基本离题或离题, 扣5分、6分;部分离题, 扣4分;离题20秒以上即可扣分”。

(3) 无效话语

《评分试行办法》中这样表述:“无效话语, 累计占时酌情扣分:累计占时1分钟以内 (含1分钟) , 扣1分、2分、3分;累计占时1分钟以上, 扣4分、5分、6分;有效话语不满30秒 (含30秒) , 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对此我们也作了细化, 具体标准与缺时项大体一致。

评分是影响测试信度的关键因素, 评分细则是保证测试质量的基本要件。制定机测评分细则是一项严谨而又复杂的工作, 要求我们在吃透《大纲》精神, 准确理解把握《评分试行办法》的基础上, 根据测试实践, 运用语言学、语音学、方言学、语言测试理论等知识, 依据测试手段、测试方式、测试对象的特点, 进行明确具体的论述, 制定出既标准、规范, 又便于操作的机测评分细则, 使机测评分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姚喜双, 韩玉华, 聂丹, 黄霆玮, 孟晖.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姚喜双, 韩玉华, 聂丹, 黄霆玮, 孟晖.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教育部, 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Z].教语用[2003]2号文件.[2]教育部, 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Z].教语用[2003]2号文件.

[3]教语用司.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试行办法[Z].教语用司函[2009]5号.[3]教语用司.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试行办法[Z].教语用司函[2009]5号.

[4]王晖.普通话水平评分细则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07, (4) .[4]王晖.普通话水平评分细则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07, (4) .

2.活动策划评分细则 篇二

一、第I卷仍以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为主

第6题:下列等浓度的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要求pH由小到大排序。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

第7题:有机物的区分,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第8题: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值。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

第9题: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

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第10题: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依据2CuSO4+2H2O■2Cu+O2↑+2H2SO4。电解的几种类型:电解水型、分解电解质型、放氢生碱型、放氧生酸型、电镀型,在教学中要重点讲,有人认为加入CuCO3也行,其实CuCO3通常不存在。本题表述不严密,通电时间如果太长,电解完硫酸铜后再电解的对象是水,C就不对了,所以得强调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仍显蓝色(表明还有CuSO4未电解完),才比较严密。

第11题:将足量CO2通入各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基础题,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A项中SiO32-不能大量共存;C中的OH-和CO2反应;D中C6H5O-会和CO2反应形成苯酚,故只有B中离子还能大量共存。

第12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概念,要求概念清楚,注重细节。一个H2O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金刚石的结构为正四面体构型,每个碳原子可以和另外的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属于每个碳原子的共价键为2个;在46gNO2和N2O4 的混合气体中,46gNO2所含的物质的量是1mol,46gN2O4所含的物质的量是0.5mol,则其含有的原子总数都为3NA;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钠必然消耗完全,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必为NA个电子。

第13题:考查有关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计算,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molFeO·FeyCrxO3。则:A,n(1+y)mol,故A项错误;由铬元素守恒知B项正确;由铬电子守恒知C项正确;由铬得电子与铁失电子守恒知D项正确。C选项的表述有些不妥,电子数目不能用mol,应该表示为3nx NA才对。

二、第Ⅱ卷平稳中求创新、注重思维的灵活性

第27题:无机元素推断题,考查了中学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的考查,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难度适中。由题意易推断A为O2、B为Fe、C为Al、D为C、E为Mg、F为MgO、G为Fe2O3(见旧大纲版课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P81页铝热反应的应用——焊接钢轨)、H为Al2O3、I为CO2,其(1)(2)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计算,解,可得关系式:Fe2O3~Cu,1.6gFe2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铜物质的量也为0.01mol,其质量为0.01mol×64g/mol=0.64g;(4)中一般不考虑过量的NaOH与CO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见课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P81页描述。

该题有多处“题眼”。依据题目信息知C、B是单质,G、H是二元化合物,C+G■B+H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知C为Al、G为Fe2O3、B为Fe、H为Al2O3;由于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知其为CO2,而Mg能在CO2中燃烧,且MgO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知D为碳单质,A为氧气。评分时

⑴Al+Fe2O3■Fe+Al2O3元素符号、化学式错误或不规范即零分,条件写“加热”或“一定条件”都扣一分。

⑵■若同一元素点差交替使用记零分。

⑶2Fe3++Cu=2Fe2++Cu2+ n(Fe2O3)=0.01mol,依据离子方程式,n(Cu)=n(Fe2O3)(无此步骤扣一分),则n(Cu)=0.01mol,m(Cu)=0.64g.在这里没写6H++Fe2O3=2Fe3++3H2O或Fe3O4与H+扣一分。两个合写记零分。没过程、不写单位或单位搞错的,均按零分处理。未带单位扣一分。

⑷2Al+2OH-+2H2O=2AlO2-+3H2↑

AlO2-+CO2+2H2O=Al(OH)3↓+ HCO3-

⑸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内壁黑色固体。三个现象缺一个扣一分。

第28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理论的考查,所涉及的都是相关的基本运算,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图像题的解答要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曲线的走势,然后结合原理分析作答。

⑴依据图示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分别为1mol、3mol、2mol,故a∶b∶c=1∶3∶2。

⑵vⅠ(A)=(2.0-1.00)mol·L-1/20.0min=0.05mol·L-1·min-1、vⅡ(A)=(1.00-0.62)/15.0min=0.025mol·L-1·min-1、vⅢ(A)=(0.62-0.50)mol·L-1/10min=0.012mol·L-1·min-1。

故: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反了不得分。

⑶由图可知αⅠ(B)=0.5、αⅡ(B)=1.14/3.00=0.38、

αⅢ(B)=0.36/1.86=0.19,则B的平衡转化率最小的是

αⅢ(B),其值为0.19。

⑷第一次平衡后A、B的浓度从平衡点开始降低,而C的物质的量浓度突然变为0,则平衡向右移动,此时采取的措施是将C从平衡混合物中液化分离出去。“将C液化”也给分。

⑸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T2<T3。有的学生将“反应”写成“反映”,这是不对的。

⑹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阅卷时斜率不做要求):

第29题:与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相同,也是实验题。是用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内容,学生知识点比较熟,既有很基础的知识,如各装置的作用;也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如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选取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命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⑴气体制备一般包括四部分:发生装置、除杂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由于题中提到该装置是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所以B的作用是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收集氯气也给分);C的作用是安全作用或防止D中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或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⑵①由于NO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应用排水法收集,那么最适宜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Ⅰ(A或a①无分)。

(稀硝酸不注明不给分)

③现象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水面逐渐下降或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第30题:有机合成题,题目形式较常规。题目中不仅涉及烯烃、卤代烃、酸等有机物的典型性质、反应类型、结构式等,而且还涉及烯烃的氧化、环戊二烯的合成等高中化学教材中没有的知识,体现了新旧教材的衔接。该题对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⑴依据乙烯分子6原子共平面的特点,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面;⑵依据金刚烷的结构,其分子式为C10H16,其分子中的CH2基团6个;⑶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1-氯代环戊烷(这6种均给分:氯代环戊烷,环戊基氯,1-氯环戊烷,一氯环戊烷,1-氯代环戊烷,氯环戊烷);反应②的反应试剂NaOH的醇溶液,反应条件是加热(三要素同时有2分,缺一则0分)。⑷由题目信息可知,双键碳上连有H原子的,经过反应后双键断裂可以生成醛基,则其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⑸二聚环戊二烯的分子式为C10H12,其不饱和度为5,又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则A的分子必有苯环(4个不饱和度),另外还要有一个碳碳双键,则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苯环,五元环书写不规范;-CHO写左边为OHC-,其他错;CH3-与苯环连接时“-”不能掉;键线连接位置要准确)

三、高三学生考试的几点技巧

1.强化规范答题。答题时要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地方实在不够可用箭头指向。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常出现错别字,如将“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漏”等等。类似容易出错的词语还有:脂(酯)化、酸(羧)基、消(硝)化、油酯(脂)、氨(铵)盐、金钢(刚)石、爆(暴)沸、倒析(吸)等等(括号内为正确字);还有的考生易混淆概念,比方说,将“无色”写成“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有的考生甚至还会漏写,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了“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漏写了“小分子”等等。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元素符号,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下标,键线连接位置等的书写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注意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如: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不要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物质名称的,不要写成化学式;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不要写成化学式;要求写电子式的,不要写成结构式等等。

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 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

3.重视实验,加强技能训练。要充分分析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改进和评价实验方案,特别要在应用性和开放性题目等方面进行强化。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如:实验现象的有效迁移。我们无法去做每个实验,但有的实验做了,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方说,Mg在CO2中燃烧与Mg在O2中燃烧相似。

4.重课本,抓基础。回归课本,整理做过的试卷和纠错本。抓好基础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不能一味地做题,应将学习重点放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上,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知识框。做到“脑中有框,考试不慌”。

5.抓关键点,简明答题。步骤齐全,尽量减少失分的环节。语言描述要力求准确、简练、到位。阅卷时评卷老师将“踩点给分”,抓住关键点简明答题有利于老师看出得分点。

6.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是“题眼”。根据题目条件和依据物质特性确定突破口,即“题眼”。平时复习就应注意有关知识的积累。所谓“题眼”即题中所给的有效信息,主要体现在题中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特征结构及特征数据等等。解题时要注意: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特别注意“当得出明确的肯定结论后因不能共存而得出否定的结论”。③要注重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转化型、图表型等。解题方法思路是: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即:产生印象(找突破口、意向猜测、验证确认。规律是:抓住现象,执因索果;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7.历次化学考试考生常丢分的地方:①排列顺序时,须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还有“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②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须分清是等号还是可逆号,如一种盐水解方程式一定要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酸、弱碱的电离一定要用可逆号而不能用等号。③别忽视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④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⑤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表示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混为一谈。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⑥所有的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而误认为双原子分子。⑦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⑧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⑨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要看清楚。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⑩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分子式写错;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分子式量算错;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等。

8.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难题,找到了感觉,思维活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不要思维定势,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3.新田中心小学科技活动评分细则 篇三

集体奖

一、以年级为组评选一、二、三等奖。

二、3年级组科技小制作(或小发明)、科幻画都参与的才能参评;4-6年级组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或小发明)、科幻画都参与的才能参评。

三、各班级按照科技活动方案上交的作品,每一件10分。

四、各班级中按人次,个人获一等奖的加20分,获二等奖的加15分,获三等奖的加10分。

五、如班级总分相同,按个人获奖等级高低进行评选。

个人奖

4.活动策划评分细则 篇四

主持人评分细则:总分(10分)1,形象气质(1分)举止大方,自然,优雅得体。

2,普通话水平(2分)

音色圆润,普通话标准,吐词流利清晰。

3,灵活应变能力(3分)

反应灵敏,应对自然,衔接顺畅,回答新颖。

4,语言表达(2分)

逻辑严谨,给评委、观众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5,台风(1分)

落落大方,遇到突发情况不慌不忙,能灵活地调节团课现场气氛。

6,时间掌控能力(1分)

能够合理控制时间,各个环节衔接得当,能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团课。

团课比赛评分标准如下:(100分制)

1,板报版面整洁,设计新颖独特,色彩鲜艳,主题鲜明。(20分)

2,主持人着装整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应变能力强,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与同学们配合默契。(20分)

3,团课题目不能脱离党团知识且能很好的展示当代大学生阳光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15分)

4,团课内容积极向上,能帮助青年团员更深入地了解时代所赋予“青年史命感”的内涵,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进一步弘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有效提高和增强团员思想意识,充分体现出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15分)

5.党课演讲评分细则 篇五

(一)评分办法:评分采用10分制,由五位评委现场评分,取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成绩。

(二)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紧扣“党在我心中”这一主题,结构严谨有条理,格调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30分);

2.语言表达: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语言表达自然流畅(20分);

3.艺术表现:表情自然,精神饱满,激情昂扬,动作恰当,感染力强(20分);

4.仪表风范: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演讲时间掌握好,观众反应好(20分);

上一篇:废弃手机回收论文下一篇:作文端午节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