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精选10篇)
1.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一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及其分析
分析:差生率为零,有两人没有及格,优秀率近80%,满分一人。由此可知,本试题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面向全体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难易度比例为17∶1∶0)
同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共同提高。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见右表)
四、统计情况分析
1. 得分率最低5道题目状况分析。
第8题是听力题,考查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客套话)。好多学生先通过排除法把C选项去掉,因为首字母没有大写。可是,通过上下句只能选择此项。该题本身有误。
第9题是听力题,考查学生交际运用能力(电话用语)。本试卷25题和此题类似,只是答语不同,但得分率却大大降低,远不如第25题。原因在于学生平时听力练习过少。
第35题是重音题。学生对于音节的划分还是不能准确把握,语音知识部分欠佳。
第50题得分率最低。此题为阅读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该题在短文最后一句设置了一个生词,想让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去猜该词的意思。显然,大多数学生对全文的中心判断有误。而得分的学生也有可能知道该词的意思。
第75题是关于how old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其实很简单,答语用年龄即可。可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在原文中直接找答案,而忽略了原文中给的是间接答案(序数词),需要变序数词为基数词。可见,学生不善于动脑筋,灵活运用。
2. 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目的详细评价。
第34题单项选择:
此单项选择题并不同于其他试题,只考查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或句型掌握的程度。而是联系实际,根据英语句子的提示去考查学生的生活能力。
第50题阅读理解:
A.与……一起B.不吃C.没有
此题为阅读理解题。题中加引号的单词在本学期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出现,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对短文的整体理解去判断该词的意思。从该题中,学生能体会到,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踏进未知的领域,变不知为知之。
3.前10名和后10名学生状况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对前10名学生的教学对策:
(1)扩大学生视野。
(2) 多做能力题, 提高英语水平。
对后10名学生的教学对策:
(1)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
(2)每天要求他们背诵课文中的对话和短文。
(3)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五、测试题目分析表
●关于试题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中的五级目标的内容命制,同时参考“英语课程标准”中三级、四级的内容和要求。
2.试题内容设置重点突出,贴近学生的生活,注意课内与课外联系、知识和技能、学校和社会的统一。
3.本套试题既注重知识考查, 又兼顾了综合能力应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标准”,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本次命题突出了学科的基础性,以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树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注意向其他科目延伸,让所编的英语题目有实际意义。通过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等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联系生活,让学生总结生活中的乐趣。通过书面表达,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科学性:依据客观事实,用生活中实际的现象来编制试题。
(2)基础性:以课本为基础,利用好基础知识。
(3) 综合性: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 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4) 区分性:以基础为主, 加深难度为辅, 平中见优。
(5)适切性:不出怪题、难题、没有实际意义的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编题的依据。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分值。
英语试卷共八道大题。试题类型及分值具体分布如下:
第一题:听力,分值为30分;第二题:单项选择,分值为15分;第三题:完形填空,分值为10分;第四题:阅读理解,分值20分;第五题:任务型阅读,分值10分;第六题:交际英语,分值10分;第七题:阅读表达,分值10分;第八题:书面表达,分值为15分。
2.各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继续得到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把教学搞“实”。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逐项落实每课时的教学计划。不仅要为八年级打下基础,更要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
2.注重听力的考查。
英语学习中四项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在这四者中,听是排在第一位的。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的时间用于听。因而要想学好一门外语,更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考试中更要注重听力的考查。
例1:听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出短文中画线部分的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每题读两遍。(共10分,每小题2分)
注: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义句),也重点考查了听力的能力。
3.突出实际应用的能力仍是命题的基本思路。
英语写作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语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达到了语言习得的目的。因此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中作用非凡。对于我国学生而言,发展其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要注重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会用英语思考问题。
例2:根据以下Li Mei的个人信息和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空缺部分,可以发挥你的想象) ,请用60~80字对她的一天做一简要介绍,题目自拟,要求两种时态。
注:学生可以任意发挥想象的空间完成短文。
五、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探究性试题。
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有关知识提出探究思路,资料搜集,分析、归纳和推理,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或得到问题的答案。重在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收集证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思维。
例3:Kangkang is a Chinese boy, He and his three friends go to the zoo.Kangkang’s favorite animals are monkeys.He thinks they are so clever.Michael is from the U.S.A, he likes pandas very much, he thinks they are cute.Jane is a girl from Canada, her favorite animals are elephants, they are kind and they have long noses.Maria is from Cuba, she likes tigers, she thinks they are very strong.They are very happy.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A)误(B)
注: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综合性试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认知角度看,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思想,是信息输出技能。听、说的东西要用读写来巩固,听过的东西要用说和写表达出来,使听觉、视觉和动觉都发动起来,感觉和思维一同起作用,才能有效地养成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从这点出发来命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开放性试题。
从内容上讲,如书写表达,学生有了极大的自由度,有了发挥个性的空间;从题材上讲,应丰富多彩,如阅读理解题可提供多种类型的文章,如人物传记、记叙推理文、自然地理、广告等,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其特点是:命题灵活,题型多变。命题人可以通过一篇短文设计出多种题型,从而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难可易,可控性强,可以设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低档题,如单词拼写;也可以设置考查兼带知识和能力的中挡题,如同义句转换;还可以设置考查思维能力的高档题,如逻辑推理题。
Jane is my good friend.She 66 from Canada.She speaks67.We are in the same class.Many 68 in our class likeEnglish a lot, but I don’t like it at all.My English is 69, so she often helps me 70 it.And I help her study Chinese.We help each other.
(B)
Hi!My name is Jhonson.You can call me John.I’m thirteen.I’m an English boy.I’m in Class One, Grade Seven, San Ming No.2 High School.
We have 23 girls and 28 boys in our class.Our English teacher is Mr Chen.He is from Longyan.He is 32.He is a good teacher.He can speak English and Chinese very well.I can’t speak Chinese very well.I can speak only a little Chinese.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Chinese.We like him very much.
I have a good friend here.His name is Jiang Maoji.He comes from Taining.He’s 13, too.The classmates are very kind (友好的) to me.We help each other.
任务1:用方框里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使文章通顺,连贯,合理。(每次限用一次。)
任务2:根据英文释义及首字母提示,拼写单词。
任务3:同义句转换,每空一词。
任务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注:最后一小题就通过推理而得出的。
4.实践应用性试题.
书面表达的考查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和愿望的空间。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5:(同例2)
2.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二
一、考试成绩情况:我校本次期末考试共有240个考生参加,其中平均分56.1分,合格率为49.6%,优秀率为22.5%。最高分100分。总体来看,学生成绩较好,及格率和均分都较高,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
二、试卷情况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采用闭卷试题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题型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型,符合中考要求。
2、试卷的基本特点:(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90%。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设计问题情景,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第21小题的四幅图片,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33小题的四幅图片,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美国内战的四大历史人物哥伦布、克伦威尔、瓦特、林肯,多角度、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3)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如第31、32小题要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5)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其中第1小题考查的是人 1 类出现的大约时间;第2小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的“红十字”标记;第3、4、5、6、7小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线的开辟的内容;第8、9小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与《权利法案》的内容;第10、11、12、13、14小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容;第15、16小题考查的是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与共同意义;第17、18、19小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与反殖民地的斗争;第20、21、22、23、24、25小题考查的是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第26、27、28、29小题考查的是美国内战与俄日资产阶级改革的内容;第30小题考查的是近代自然科学成果。该题的得分率大约为70%。第二大题是非选择题,其中第31小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内容;第32小题考查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第33小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美国内战的内容。该题的得分率大约为40%。
三、考试情况分析
1、失分题目: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1、2、15、16、24、26、31、32、33题。
2、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1、2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如15、16题,部分同学原因是没有理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意义。(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如第24、26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三大领域与美国内战颁布的法律文献,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不熟容易出现错误,误选其他项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没能抓准关键词。(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第31、32、33小题失分较多,原因是不能理解材料内 2 容,抓住关键,找出突破口。
四、今后的打算
1、强化训练。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2)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3)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3.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三
A.黄晕(yùn)迷藏(cáng)沿溯(sù)孜孜(zī)不倦
B.主宰(zǎi)汲(jié)取 寂寥(liáo)根深蒂(dì)固
C.广漠(m)缥缈(miǎo)闪烁(su)窃窃(qiè)私语
D.御聘(pìng)颤(zhàn)栗 倔强(jiàng)微(wēi)不足道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抖擞 狭窄 升滕 轻飞曼舞
B.静谧 篝火 陈列 一劳永逸
C.机杼 粗糙 遗撼 不言而喻
D.绝伦 华盖 摇曳 全幅精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1)我却要大声 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我们轻快的小船在微波中,时起时伏。
(3)他们很不赞成,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这简直是 的异端。
A.赞扬 飘荡 不屈不挠 B.赞美 飘扬 不折不扣
C.赞美 飘荡 不折不扣 D.赞扬 飘扬 不屈不挠
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娜实现了中国网球的重大突破,这则新闻骇人听闻,令西方国家震惊。
B.近日中国遭受持之以恒的旱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了不利影响。
C.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要做到温故知新,对旧有知识进行整合、提炼。
D.班会课上,王老师让我微不足道地谈了自己学习上的经验教训。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
A.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B.太阳可以有行星,为什么别的恒星就不能有呢?
C.“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春夏两季。
D.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6.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为了让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
B.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C.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急忙去给秋苗施肥、浇水。
D.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就让皇帝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
7.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
②然而随着冰河炸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赖着了。
③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的山坡。
④这样的残雪,还妄想做冬的巢穴。
A.④③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8.课文默写填空。(6分)
(1)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3),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4)稻花香里说丰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子曰:“,不亦君子乎?”(《论语》)
(6)《<论语>八则》中,孔子论述应给如何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是:。
9.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着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依旧青枝绿叶浓郁阴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清风、明月二童子道:“前日不见了果子时,颠倒只数得二十二个,今日回生,怎么又多了一个?”行者道:“日久见人心。前日老孙只偷了三个,那一个落下地来,土地说这宝遇土而入,八戒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风信,只缠到如今,才见明白。”菩萨道:“我方才不用五行之器者,知道此物与五行相畏故耳。”那大仙十分欢喜,急令取金击子来,把果子敲下十个,请菩萨与三老复回宝殿,一则谢劳,二来做个人参果会。众小仙遂调开桌椅,铺设丹盘,请菩萨坐了上面正席,三老左席,唐僧右席,镇元子前席相陪,各食了一个。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名著《 》,其作者是:(2分)
(2)请你简要说说这个故事情节的前因是什么?(2分)
10.综合性学习。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正在举行“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语文专题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下面的活动,你能够完成下面的任务吗?(8分)
【新闻概括】
(1)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复旦大学13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说,成年猕猴和人类的大脑中存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的神经元,为人类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带来新的希望。据介绍,由神经干细胞“制造”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大脑内没有神经干细胞,大脑因疾病或外伤而损失的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和他的博士研究生经过3年努力发布的这项新研究,确认了成年猕猴大脑中存在神经干细胞所“制造”的新生神经元,并追踪、探索了这些新生神经元在脑内特有的“长距离”迁移规律。
【对联拟写】
(2)北京3月1日电 中国将在20xx年下半年进行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20xx年下半年,中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随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进行第一次无人交会对接。神舟九号、十号飞船将择机发射,并全面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交会对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个阶段即建立空间实验室所需关键技术之一。王梅同学为此打算拟写对联,现在她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天宫腾飞遨苍穹;
下联:
【网上留贴】
(3)同学们正在网上探讨“科技的利与弊”,有的同学认为其利大于弊,有的同学认为其弊大于利。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3分)
二、古诗文阅读(1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诗句鉴赏。“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好在哪里?请你试作简单赏析。(2分)
12.情感体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分)
(1)夏水襄陵
(2)林寒涧肃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5.内容理解。
(1)认真阅读全文,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3分)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D.文章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散步在三月里
文/沈花末
春天的早晨,几乎不用费力找寻,我就看得见一个隐藏在大楼旁边,充满了欧洲风味小花圃里的天竺葵,又准时开放了。那样富于深紫粉红的软柔花瓣,荡漾在只有阳光和微风的空气之中,具有一些喧哗却又冷静的气质,有如深情的眼睛,流露出强烈的讯息。
在更早更早的一个春天,我每天经过这里,走在浅红的砖道上,早春冷湿的味道时常占满这条以宽阔的樟树林荫、隐约的灯火和美丽过度的服饰店为主要特色的街道。每次,我带着沉静空虚的心情走路,向前进入一个瑰丽无限的世界。穿着整齐的人们在室外快步穿梭,假山石所营造出来的瀑布发出激扬的水流声,伴随着我的只是无止境的思路。
冬天枯老的树叶无声无息地坠落在头发上,浮动着的夜色覆盖了大地,飘飞在好奇之下的,往往也只是一团黑暗。每次从这样的世界里穿出,重新回到现实的时候,总要深深叹息。冗长的雨季中,一个梦境重迭着另一个梦境,偶然的晴天也找不到自然的呼吸。于是,我开始在记忆中的白墙画上许多休止符。
直到有一天早晨,阳光突然绽放了,给高耸的大楼扑上了一层一层金粉。路旁,几丛天竺葵正在开放,浓烈的青春色彩逐渐地恢复了起来,奔跃的人们也舞动起姿态来。
而这只是繁复街景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样的早晨令人想要安定地坐下来,读一本充满幻想的早餐菜单,做一次最宁静的思考。
许多年过去,春天的天竺葵总是一样的如期盛开,而每一年,因冬日而潜藏很久的心情,也因为天竺葵的色泽而又一次活动热情。
第一次发现,樟树开花竟美得如此轻黄柔细。
在印象中,樟树是不开花并且对季节不太敏感的树木,终年,只是不断地以延续着的丰富绿色来吸引人们的双眼。
那一天终于有时间使自己空闲下来。将自己从大楼中释放出来,就在附近的林荫道中走走。一个有风有日的下午。
这不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可是却也足够几十分钟的游玩了。
沿着浅浅小径,注意两旁细瘦的草叶。这些城市中的草叶在风中静默地摇摆。浅绿色的嫩芽脱出在墨绿色之上,偶尔的几株开着粉紫花朵的酢浆草在一旁招手,形成了乡野的趣味。乌黑的树干无比的坚硬厚实,却还有些弯曲地伸向天空。树影在阳光下流动,脉络分明的叶子发出细微的音响。散落在树下的是细细碎碎的小花。
这就是樟树开的花吗?拣起一朵,置于掌中,十分纤小的花朵,六角状向外放射,好像小星星的样子,质轻盈润。
我在树的阴影中站着,仿佛心已经飞了出去,周围的车声形成了流水一般的韵律,我还是有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像这小花朵,以及小花朵得以生长的温暖节气,我又知道多少?树叶在春天里更新,人也在春天里换新衣服,那么,包括在其中的心是否也该换一种颜色?
很久了,所做的都是一些只有期限、没有灵感的事情。日子变得与时间一样老旧,鲜少欢悦和哀愁。许多明艳色调的回忆逐渐地模糊了。樟树花朵只是自己失去感应能力之后的第一种发现罢了。
就是这样,我像一个坚持着秘密的孩子,一下子在一个偶发的下午挣脱了自己。
(《文苑?经典美文》20xx年第5期)
17.“于是,我开始在记忆中的白墙画上许多休止符。”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18.“那一天终于有时间使自己空闲下来。”句中的“那一天”是指什么时候?(2分)
19.“树叶在春天里更新,人也在春天里换新衣服,那么,包括在其中的心是否也该换一种颜色?”作者在这句话中对生活作了怎样的思考?(3分)
20.这篇短文中作者对春天进行了深入思考,那么你对春天有着的认识呢?(3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最后的根雕
文/何百源
国际精品博览会上,有一个展区,入口处绣着几个美术字:自然造化。这是展示根雕艺术品的专区。展区的主人叫罗列,他50开外,前额已完全光秃,而两侧和后脑的头发留得老长,嘴上还留着两撇胡子,一看便知是个搞艺术的。
罗列做根雕已有多年的历史。学生时代在美院念大一的那年暑假,他回到故乡的穷山沟。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山林受到破坏,柴火稀缺。于是人们想到了刨树根,每到农闲,村民满山去刨,家家户户都将刨回来的树根堆在房前屋后晾晒,罗列家门口也堆放了好些。
父亲丢给他一把斧头,说,你回来得正好,将这些树兜疙瘩给劈开,好用来烧火做饭。罗列捋起衣袖就干起来。干着干着,他发现其中一些树根造型独特:有像雄鹰展翅的,冰上芭蕾的……这些天然形成的树根造型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将这些“有用的”留了起来。
劈完柴火,他就对留起来的树根疙瘩反复揣摸,然后用刀具加工起来。七修八整之后,摆在那里,让左邻右里的人来看,果然有人能说出像什么什么……第二年市里开迎春花会,罗列带着这些宝贝去摆地摊,竟然卖出了几件,赚到100多元学费。
罗列是学油画的,从此却爱上了根雕,一有空就出去寻树根。日久成精,罗列玩根雕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能根据一棵树的年龄、所处地势及方位,判断出根系的走势。有一次,他在一个山区选中了一棵老黄杨树,向主人买下来,请民工将树伐倒,将树根刨出,果然是个好材料。经他反复斟酌雕琢,雕成一件《鹤蚌相争》,卖得了高价。
罗列生意越做越大,在花卉市场租了一大块地,建起了根雕艺术馆,专营根雕生意。远近许多村民见挖树根有利可图,就到处挖,然后卖给罗列。
罗列的艺术馆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根雕,大的有一两百公斤,小的只有小指头那么大,都有形象生动的名字。每天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很快,罗列成了千万富翁。
他的镇馆之宝《童子拜观音》,是一件榆树根雕,用同一棵树的树根雕出一个惟妙惟肖的童子在跪拜观音大士。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不论懂不懂艺术,都会发出一声惊呼。有人说这就是神工造化。
有一位香港老板站在《童子拜观音》前,凝神揣度了半天,出价千万元要收藏它,但被罗列拒绝了。
罗列说,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这样的造化不会有第二件。
罗列为这件艺术品购买了高额保险,并且雇用4名保安日夜轮班守护。
这年初夏,罗列举行了一次媒体见面会。他在会上宣布了两个重大决定:
第一、《童子拜观音》和其他所有根雕艺术品,全部无偿捐赠给艺博院;
第二,从即日起,永远停止根雕艺术生涯,专心进行油画创作。
所有的记者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呼啦一声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向罗列发问。
罗列说:不久前家乡发生了一次山体滑坡,村子里有10多人被埋,我年迈的母亲,以及一个侄儿都死于这场灾难。这件事惊醒了我。山体滑坡的成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挖树根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是不利因素之一。挖树根之害远远大于伐倒林木。伐倒林木之后,只要树根还留在土里,在很长的岁月里依然能起到稳固山地的作用。但是假如将树根挖了,尤其是将大树树根挖了,一旦暴雨来袭,山泥倾泻……
第二天,各大媒体都以显著版面刊出:《著名根雕艺术家金盆洗手,<童子拜观音>成为封刀之作》。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xx年第6期)
21.短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语“有用的”其含义是什么?(2分)
22.“罗列是学油画的,从此却爱上了根雕,一有空就出去寻树根。”“从此”是指什么时候?后文中与该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3分)
23.罗列永远停止根雕艺术生涯的原因是什么?(3分)
24.“所有的记者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呼啦一声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向罗列发问。”如果你是在场的记者,你打算向罗列提出怎样的问题呢?(3分)
25.阅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3分)
四、作文与表达(50分)
26.题目:有你相伴的日子里
4.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四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7.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9.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收复台湾
B.抗击沙俄入侵
C.抗击倭寇
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10.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B.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C.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D.西方文艺复兴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 11.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造船、航海水平高 C.郑和个人的素质 D.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13.隋唐时期大规模开凿的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14.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要比欧洲早约400年。你知道毕升所使用的活字是以下哪种?
A.陶活字
B.木活字
C.金属活字
D.石刻活字
15.宋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以下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应当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6.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左传》
D.《汉书》 17.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秋郊饮马图》
C.《纺车图》
D.《耕获图》
18.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元旦 D.重阳节 19.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
A.高僧玄奘
B.鉴真和尚
C.李春 D.马可•波罗 2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21.“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2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24.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25.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徐光启——《农政全书》 C.贾思勰——《天工开物》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宋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礼部。
诊断:
错误,应改为
27.军机处创设于康熙时期。
诊断:
错误,应改为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四川出现的“瓦子”。诊断:
错误,应改为
29.元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诊断:
错误,应改为
三、30.读图题:(8分)每空1分,共 8分。
图 一 图 二
(1)请填写出图一的三个政权名称:A ;B ;C(2)与图一方框处相关的著名盟约名称是:(3)观察图二并为该图命名:
(4)图二方框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5)据图二说出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非选择题 共32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2分)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1分)
(3)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3分)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2分)
32.历史诊所(每题2分,共8分)
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对话,他们犯了知识性的错误,请你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并在诊所里给他们一一治疗,好吗?
(1)小雪:明朝加强了宰相的权力,明成祖时还设锦衣卫监视臣民。
(2)小飞:1433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33.阅读下列材料:(6分)
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三次英勇斗争”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争?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2分)
34.材料一: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人民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3分)
(2)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政策?(3分)
(3)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CCBD 6-10 DBBCC 11-15 ABCAB 16-20 AACBA 21-25 ABDAC
二、改错题. 诊断:礼部错误,应改为市舶司。27.诊断:康熙错误,应改为雍正。28.诊断:“瓦子”错误,应改为交子。39.《窦娥冤》错误,应改为《牡丹亭》。
三、30.读图题:(1)A、辽,B、北宋,C、西夏;(2)澶渊之盟;(3)金、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4)郾城大捷,岳飞;(5)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每空1分)
四、材料分析题:(非选择题 共32分)
31.(1)材料一:秦朝;材料二:元朝;材料三:明朝;材料四:清朝。(每项0.5分,材料应与答案相对应,不对应不得分)(2)郡县制(1分)。(3)原因:为了对元朝的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1分)影响:①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巩固了统一;②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2分);(4)皇权逐渐加强(1分),相权逐渐削弱直到废除(1分)。
32.(1)明朝废除了宰相,明成祖时还设锦衣卫监视臣民。
(2)1405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33、(1)“三次英勇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3分)
“共同作用”: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意思相近即可,1分)(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或:面对国家危难之时,应挺身而出。
5.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五
(二)班级姓名考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在一shùn间照亮你的眼睛。(王家新《在山的那一边》)
②溪水因枯hé见石更加清洌了(何其芳《秋天》)
③理想被diàn污了,不必怨恨。(流沙河《理想》)
④与夜色苍茫中的静mì气氛再合适不过了。(法布尔《绿色蝈蝈》)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年终岁尾,正是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
B.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庞然大物,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C.歌咏比赛时,李强一系列滑稽的表演让评委们忍俊不禁。....
D.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
加美好。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①,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 浣溪沙》)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⑤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⑥温家宝在荧光屏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4分)
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②。
③。
5.名著阅读。(3分)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
① 这则寓言选自《》这部名著。(1分)
②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2分)
6.生活处处有语文。漫游语文世界,我们其乐无穷,收获多多。(6分)
(1)我们发现社会上一些广告标语用字不规范,我能改正下面广告中的错别字。(2分)1
华东家俱——时代风尚,引领潮流改为
新鲜水果——批发另售,质优价廉改为
(2)我们从社会大众中学到了许多群众语言,下面的歇后语我能填写完整。(2分)
①黄鼠狼给鸡拜年——
②猪八戒照镜子——
(3)下面是一副山水对联,已经有了上联,我能根据意思对出下联(2分)
上联:风吹云彩花齐放
下联:(下联意思是:溪水泻出于山崖,水珠像雪花一样乱飞)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秋叶的思念(11分)
①[A]深秋的早晨,打开房门,满地都是金黄的落叶,厚厚的、柔柔的,轻轻踏上去,犹如走在绒毯上,细细体会,如仙如梦,让我一时忘掉周围的一切。我爱极了这情这景——这秋叶。
②[B]微风清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
树上的枝丫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开的叶子[甲](▲);落下的叶子[乙](▲),那么安
详,毫无悲怨。此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拾起她们中的一片,痴痴地欣赏,幻想着把她们串起来,缀成金色的衣裳,穿在身上,也许会显得特别美丽。我捡些形状好看的叶子经常带回我的小屋,小心地夹在厚厚的书本里,过些日子取出来,她们便成了很好的标本。或者,我会用彩线在标本
上系一个小蝴蝶结,做成漂亮的天然书签;或者仔仔细细地把她们用透明胶带贴在墙上,拼成美
丽的图形。
③有人喜欢嫩叶,[丙](▲);有人喜欢绿叶,[丁](▲)。我却偏偏喜爱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耀,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去,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为灰烬,或为明天的绿树成荫而甘于融入泥土,而她们依然是一片沉默、安详……
④啊,好思念你——秋天的落叶!
7.通读全文,请你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②、③段的甲、乙、丙、丁处。(请填写序号)(4
分)
甲乙丙丁
A.含着微笑静静地躺着B.歌颂她为春天的信使
C.赞美她蓬勃盎然的生机D.吟唱着一支送别的歌
8.这篇文章具有超脱一般的美感。参考示例,请从文中第①②段[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
加以品析。(3分)
[示例]句子:此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拾起她们中的一片,痴痴地欣赏,幻想着把她们串起来,缀
成金色的衣裳,穿在身上,也许会显得特别美丽。
品析:句中 “小心翼翼”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我”拾起秋叶时生怕会弄坏它的那种谨慎
心情;“痴痴地”运用叠词生动地表达了“我”欣赏落叶时的那种痴迷程度。两词形象地表达了
“我”对深秋落叶的喜爱之情。
9.作者为什么喜爱秋天的落叶、思念秋天的落叶?试用文中原句作答并从生活中举出一例具有
落叶般精神的人。(4分)
(二)我说,你听木铃(15分)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
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
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
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
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
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
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
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
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
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
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
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
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
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
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
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有改动)
10.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11.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
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⑵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12.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3分)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句。赏析:
13.“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试分别
做简要概括。(4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咏 雪(8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俄而雪骤()...
15.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16.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
个关键词来证明你的观点。
(二)齐人偷金(8分)
①②③④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释】①清旦:清早②适:往,去,到 ③鬻(yù):卖④攫(jué):抓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有欲金者攫(jué)其金而去人皆在焉..
18.省略是古文中常见的现象,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内容。(3分)
①()清旦①衣冠而之市
②()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19.这则寓言讽刺了哪一类人?(2分)
四、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读懂了„„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二)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瞬 涸 玷 谧
2.C
3.温故而知新 老骥伏枥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第②句,语序不当,把“泛滥和滋生”改为“滋生和泛滥”。第③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校园”后加“活动”之类的词。
5.《伊索寓言》 人们往往喜欢指责别人的罪恶(缺点),却无视自身的恶行(缺点)。
6.(1)(2分)家具零售(2)(1分)没安好心里外不是人(3)(2分)水泻山崖珠乱飞(溪泻山崖雪乱飞)(对仗工整,符合情境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1分)
7. D、A、B、C(一处1分,共4分)
8.示例一: A,“厚厚的、柔柔的”,运用叠词生动地写出了落叶的多、密、柔的特点,与后 文的绒毯相照应;“轻轻”一词写出了我不忍心踩踏落叶,表现了我对落叶的怜爱之情。示例二: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落叶在微风中飞舞的情状以及色彩 艳丽无比的特点,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秋天的美。
(答出词的表达内容得1分,答出词的表达效果得2分;或答出修辞得1分,答出修辞的表达效果得2分。共3分)
9.她们从不自耀,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去,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为灰烬,或为明天的绿树成荫而甘于融入泥土,而她们依然是一片沉默、安详„„(2分)
示例:教师、医生、清洁工„„
(只要符合“不求赞美、乐于奉献”特征的人即可,2分)
(二)(15分)
10.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②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评分: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⑵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评分:共4分。答案应含有“对老师的深情”“情感难以控制”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
评分:共3分。也可任选其他角度,如联想和想象、词语的赏析等,表达合理即可。
13.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评分:共4分。每点2分,可有不同角度,合理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8分)
14.聚会子侄辈相比不久,一会儿(4分)
15.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不如比作柳絮凭借、趁着、顺着风漫天飞舞)(2分)
16.“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2分)
(二)(8分)
17.想要离开都(3分)
18.齐人吏齐人(3分)
19.讽刺老那些因贪利而失去理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的人。(2分)
译文: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机拿了金子离开了。差役把他逮住,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要夺取别人的金子?”齐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到了金子。”
理解: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文中的“齐人”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利欲熏心,做事胆大妄为的人。
6.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六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禅院shán 海市蜃楼shân窗扉...fēi不容置喙.huì
B、栖息qī苦心孤诣yì肥硕..shuî忍俊不禁.jīn
C、唱和地hàn吮取yǔn三省吾身xǐnɡ .hâ擎天撼...
D、酝酿.liànɡ心旷神怡.yí黄晕.yùn头晕目眩.x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变化无常随声附和返老还童
B.踉踉跄跄险像叠生盘虬卧龙黯然缥缈
C.莽莽榛榛水波凌凌恍然大悟德高望众
D.赅人听闻千姿万态弱肉强食阴晴园缺
3、下列加点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心翼翼(谨慎严肃)塞翁失马(边塞)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B.津津乐道(有滋有趣)猝然长逝(突然)肃然起敬(恭敬的样子)......
C.玲珑剔透(精巧细致)风声鹤唳(鸟鸣)繁弦急管(指管乐器)....
D.花枝招展(迎风摆动)获益匪浅(非、不)德高望重(看见)....
4、指出下列各项中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C.紫藤萝花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D.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景图。
5.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你的意见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B.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说了。”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
(一)根据要求默写、填空(每空0.5分,共5分)
6、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语文伴我走过古代,我和孔子对话
“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加强修养的重要性;我读曹孟德的诗“________,若出其里;_______,若出其中。”让我领略了他的博大胸襟;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我和白居易同游西子湖,眼前是“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仿佛让我也有了一丝醉意;我伴随辛弃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蛙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令我体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
语文伴我走进各位中外文学大师的心灵世界,我从冰心的《繁星》《》读出了母爱的伟大,童真的纯洁,自然的美丽;我读《爱的教育》,为主人公恩
利科的日记感动;从《伊索寓言》中,我体会到了这部书折射出来的生活的智慧
和想象的魅力„„
7、仿照例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例句:有人说,生活是万花筒,其中的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说,生活是一团麻,其中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
有人说,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补出下面文章中老人和青年对话中的省略的部分,注意切合语境和人
物性格。(3分)
有—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平时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天,他在园林中遇到
一位老人,两个人边走边谈,青年见到一丛鲜艳的花,就说:“青春,就像这花
一样 ①,”又看了一下落叶,说:“人的暮年,就像这落叶一样,干瘪、枯黄,在耗尽体内的养分之后,被大自然无情地抛弃。”
老人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买了二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手中,说道:
“你的比喻有的对有的不对,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②”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老人笑了笑:“是啊,所有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③。”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40分)
(一)(12分)
[甲]草色无限
最先响应春风的当然是草,因为它们距离土地最近,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
冉的了。
唐人有句子说:红苋时将叶作花。其实岂止是红红的苋叶如花,二月三月,万花寂寥,浅草悄然在我们单调的视野里绣出一片绿色,比花更有力量,诗人张
祜就有雅兴“聊将草色当屏风”。
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这种最普通的植物就有办法让漫山遍
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放,仿佛浅草一声喊,藏在土地之下的各种植物就呼啦啦齐
声应和,闹闹洋洋地一下子全都撑开自己的一把生命伞,于是你就看到了越走越
远的青葱和越攀越高的春天。
[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9.甲、乙两文都是描写春草的,甲文中写春草“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冉的了”,在乙文里只用一个“”字就表达出它冲破土层的挤动,甲文中的“稍然”在乙文中则用“”来形容春草不知不觉出现,生动表现春
草的活力。(2分)
10.甲文用“万花寂寥”来衬托春草“”,乙文却借助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快乐。(2分)
11.乙文描绘春草抓住特征。“嫩嫩的”写春草的,“绿绿的”写
春草的,写春草的长势却用了“
”这一句子。(2分)
12.甲文中说,“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这种生存姿态指的是。(2分)
13.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2分)
14.为什么说“青葱”越走越远,“春天”越攀越高?请选出理解恰当的一
项()(2分)
A.草木越长越高,绿色向远方延伸。
B.当草漫山遍野的时候,春天已离开了我们,到了树木青葱的夏季了。
C.当树木青葱的时候,春草已经枯黄了。
D.草木青葱,预示夏天的到来,春天自然就离我们更远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
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
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
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近:___________ .
②人皆吊之吊:___________ .
③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___________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家富良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死者十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这个寓言中概括出的成语,可以叫“塞翁失马”,也可以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走进天堂的门票
①有一对长相酷似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
到了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
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
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②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
弟弟去读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③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的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④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⑤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⑥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⑦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⑧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少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措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产品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⑨弟弟进了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又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⑩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送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位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19.文中“天公无眼识良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说说“欲上天堂,先下地狱”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弟弟的所作所为并非偶然,是他思想发展的必然。根据文章,谈谈
你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谈谈你读本文的感想。(限5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口语交际(4分)
2008年奥运会,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各种情况下你该怎么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23、(1)接待外国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待中国运动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园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春天到了。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飘摆,歌颂春天的到来„„”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生长,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于是它继续瑟缩在土里。几天后,一只母鸡在庭院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进到鸡肚子里去了。
发挥你的想像,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0分)
1、B2、A3、D4、C
5、A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
6、见贤思齐焉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开轩面场圃谁家新燕啄春泥沉醉不知归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断肠人在天涯春水
7.略,符合情境即可。
8.①“亮丽多彩,芳香四溢,充满活力。”② “鲜花虽美,生命却很短暂;果实虽其貌不扬它的价值却可以永存。” ③ “并非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只有经过阳光的普照,风雨的洗礼,鲜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12分)
9、钻偷偷地
10、绣出一片绿色春到人欢
11、质地色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12、让漫山遍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开
13、春草钻出地面,冬眠的其他植物也发芽生长了
14、A
(二)(12分)
15、①靠近、接近②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安慰③带领
16、①塞翁家有许多好马②十个人中战死的就有九个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略,符合情境即可。
(三)(14分)19.老天不长眼,不认识有才能的人。表现了弟弟自恃“才高”,不但狂妄无知,而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落榜的原因。
20.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获得幸福。
21.提示:抓住弟弟落榜后的怨言和拿到哥哥录取通知书的言行回答即可。
22.无论做什么只有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奋斗不息,才能取得成功。
四、23、①②略
7.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
3、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A、辞赋B、诗歌C、散文D、词曲
4、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A、玄奘B、鉴真C、戒贤D、普照
5、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7、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杜
8、“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0、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11、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A、白族B、彝族C、黎族D、山越族
12、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
A、五代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
13、《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14、元世祖对汉族官员汪惟和说:“汝家不与其他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这说明()
A、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元朝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C、元朝时,蒙古贵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D、元朝时,统治者禁止汉人掌握武器
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6、辽、北宋均亡于哪个政权()
A、金B、西夏C、蒙古D、元朝
1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A、1115年B、1126年C、1127年D、1140年
18、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1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D、皇权日益加强
20、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21、下列事件发生在今新疆地区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B、戚继光抗倭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雅克萨之战
22、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
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内容丰富B、豪迈奔放C、别致清新D、委婉真挚
24、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
A、诗歌方面B、小说方面C、散文方面D、戏剧方面
25、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
A、都是神话小说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成书于元末明初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二、识图题。(16分)
26、康熙帝为何自己潜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而不提倡臣民学习?(提示:专制统治)
三、连线题(8分)
司马光《天工开物》
曹雪芹《窦娥冤》
宋应星《红楼梦》
关汉卿《资治通鉴》
四、问答题。(6分)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世界领先举世公认,但鲁迅先生却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对此,你怎样理解?
五、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1793年,中国中央政府正式颁行了一个法律形式的文书,记载有如下内容: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喇嘛.**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务.所有噶伦(政务委员)以下的官员以及**隶属于驻藏大臣,无论官职大小都须服从驻藏大臣的命令. 回答:
(1)这是针对哪一地区事务制定的文书?
(2)这一文书的颁布是在哪一朝代?
2、阅读下面三段材料:(14分)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制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
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
参考答案
一、CCBABBBCDCCBCCCACADACABBC
二、识图题。
26、答: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勤奋好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史,而且
热心学习科学技术,先后向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解剖学。康熙帝潜心学习的西方自然科学,客观地说,只是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的皮毛,这种有限的对西方科学的了解,并不能改变作为封建专制君主视中国为“天朝大国”的自傲心理,更不能改变康熙对世界大势的了解和他所接受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统治之术。康熙努力学习,只是为了维护无所不能的天子的尊严,为了炫耀“真命天子”无所不知的渊博,而对臣民则认为无此必要。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不迫切需求科学知识,传统的封建统治之术,强调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所以,康熙帝循封建统治的常规,强化封建的“三纲五常”,来扼杀臣民的叛逆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西方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康熙帝的这种做法,客观上拉大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1、①交子北宋前期四川纸币
②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2、①宋代
②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瓦舍是城中的娱乐场所,有人在表演;街上商人、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③煤的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质量、数量世界第一;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三、连线题。
四、中国的科技确曾辉煌过,但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专制,缺乏开明的社会制度,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导致科技没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至落后于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
五、1、(1)西藏地方事务(2)清朝
8.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八
一、积累运用
1、mào 缀
2、B
3、C
4、画面由两片荷叶、一朵荷花、三株藤杆、一只蜻蜓、一塘涟漪的水构成。画的左上角绘有两片荷叶,叶脉纹络清晰,如荫似盖的绿叶下渲染出大片墨块,浓淡相宜。两叶之间有一朵盛开的荷花,花苞在田田荷叶之间,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中间振翅低飞的蜻蜓翩翩起舞。画面右方的三株藤杆粗细、长短不一,彼此交叉着,塘底的涟漪给人一种微风吹动、水波荡漾的感觉。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评分: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抓住特征得 2 分,成语运用得当 1 分,共 3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评分:①-③每小题 1 分,第④小题 2 分,共 5 分。①-③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答对连续的两句得 1 分,全答对得 2 分。
6、法布尔;《昆虫记》;准备捕食蝗虫时;机警从容。(每空0.5分,共2分)
7、(1)(2分)示例:①曹文轩获奖,使中国在此奖项上有了零的突破。②此奖项大多被欧美所得,我们还要努力追赶。或:我们和欧美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努力追赶。
评分:第①小题,答出“曹文 轩获奖”或“中国在此奖项上有了零的突破”即可;第②小题答出“有差距”即可。
(2)(2分)示例:中国航天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位居前列;中国航天领跑,中国高铁超前;中国航天成就辉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评分:①上下联要分别围绕“中国航天”和“中国高铁”来写;②字数相等,内容基本合乎新闻事实即可。)
二、阅读
8、(2分)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9、(2分)答案示例:构思: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一、二两句写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后两句表现了乡野山村晚景的可爱,牧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写法一: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写法二: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语言一:巧用修辞。示例:“山衔落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日落西山的农村晚景,化静为动,生动形象。
语言二:凝练传神。示例: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评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1)衡:通“横”,梗塞,不顺(2)孰:哪一个(3)臣:使…称臣或使…臣服(4)恐:担心,害怕(每题0.5分,共2分)
11、(2分)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然”“往”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12、(2分)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进行具体分析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13、(2分)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
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①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谬论的满腔义愤,也流露了一种弱国弱民的辛酸。
②失望、气愤、痛惜
③作者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对民族的前途表示出极大的忧虑。
15.(2分)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看到自己同胞不觉醒的痛苦心情。
16.(3分)说游离了题目是不恰当的。一是所叙之事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二是通过日本青年和藤野先生对鲁迅态度的对比,反衬了藤野先生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品质。
17、(3分)润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作用;具有消毒和抗癌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防衰老作用(使人保持年轻)。(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18、(3分)答案示例:作比较(1分)。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2分)。
19、(4分)答案示例:不能删去(1分)。“几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2分),“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删去(1分)。
20、(4分)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触摸就会闭合;痒痒树受到触摸时,树枝会摇摆;猪囊草会捕捉小昆虫;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等。(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21、(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各2分,共4分。)
22、为后文写母亲深夜敲盆赶鼠的情节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23、(1)“白发”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3)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每点1分,共3分)
24、答案示例:示例一,“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秧苗的生机之美,突出了母亲插秧技术之高,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
示例二,“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示例三,“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句中“跪”、“爬行”等动作描写,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了母亲此时的劳累和体力不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评分:举例 1 分,赏析 2 分,共 3 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25、(1)年老体弱的母亲独立支撑着家庭,艰辛地劳作,任劳任怨,并不失对儿女的慈爱,让身在外地的“我”深感愧疚,对坚强伟大的母亲充满敬重感激之情。(2分)
(2)回答“怎样感恩” 略(言之成理,表达简明通顺即可给分)(2分)
三、写作
26.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① 内容 20 分 20—18 分 17—15 分 14—13 分 12—11 分 10 分及以下
② 表达 25 分 25—23 分 22—21 分 20—19 分 18—16 分 15 分及以下
③ 文面 5 分 5 分 4 分 4 分 3 分 2 分及以下
写作评卷建议:
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
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入。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7 分以上者,建议重判。
③宜于在及格线(30 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分数分布建议如下:
分——46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 1%。
分——41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5%。40 分——36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5%。35 分——31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0%。30 分及以下约占试卷总量的 10%。
9.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九
试卷分析
本期教学特点: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知识点)多。本期可谓在紧张快速中完成教学任务,备考略感有点仓促。
一、试卷结构分析
1、题型设置:由单选题、填空题——本套是第21题、综合材料分析题构成,单选占40%,基础填空22%,综合分析占38%,题型结构分值比例还是合理的。
2、题量中等,共23道题。学生都能在规定考试时间内完成。
3、考试范围:涵盖七年级上册历史全书,但不能反映出一般与重点的区分,个别题还超出了教材范围。如:23题第2问,学生连汉字都写不好的情况下怎能了解,学生只在教材中能找到“端庄”“潇洒”简单词语,不是专业学习又怎能熟知书法知识。其中,第3题应该是错题,教材告诉我们:炎帝、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这里却要二选一。总体感觉是历史没有重点,或到处都是重点,教学时不好把握。
4、难易程度:考查基础知识部分较易,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另外部分偏题学生更是难以应付。如11题,教材上找不到这首诗,知识面窄了学生很难选对;又如21题,学生一般对南北朝政权建设都不大重视,认为是不太重要的内容。
5、考查形式:本套试题把教与学、知识与考试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历史学习的灵活性、技巧性与知识性的巧妙搭配。这种思想贯穿整套试题,例子举不胜举。如18题,教材只说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学,这里没有直截了当提问,而是通过一段古文阅读让学生去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特征。“以德为政…….”换句话理解:以德治国,天下拥戴,这正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学生如果真正理解了该题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又如:22题第2问,不能死记硬背内容而不会运用,不但要求学生会归纳总结,还要学生按题要求去分解内容。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度包括中央和地方两部分。现在就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历史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中考应考能力。
二、考试质量分析
本班参考人员48人,平均分
分,及格率
%。总体来说,本次考试成绩偏低,特别是优生太少且不优。
主要原因有:
1、学生基础差,语言文字功底差,记忆力、理解力、综合运用能力不足。
2、答题习惯差,格式不规范,答题中“口水话”连篇,运用历史俗语表达很成问题。
3、审题不仔细,一知半解就答题,出现答错答偏的现象。
4、部分题超出了学生视线,没有引起学生重视,自然就得分率低。具体题型得分情况:选择题除3题外,分为两极,基础好的得分在
10.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篇十
题》
试题分析
河北省高碑店市教育局教研室扈红梅
一、试题整体评价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作为重要的考察方式,调研考试的出发点应该定位于“了解一定时间段内教和学的状况,利于师生双方更好得反思、调整、提高、完善自我”。
“追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四基四能、凸显核心概念”的显著特点使得本次数学调研试题亮点频频。注重基础而又侧重能力、追求新颖而又拒绝偏难怪现象、挺进公园社区家庭而又重视数学元素的渗透,调研试卷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评价。
二、试题具体特点分析
1.致力习惯养成,彰显素质教育
调研试卷第一题,赫然醒目:“卷面分(满分为5分,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书写规范)”,评分细则中相应给出了“1、3、5分”的具体标准。分值貌似不高,但已经占到了总分的1/24,而且纵观省内外类似试卷,绝无仅有,我市轰轰烈烈教学改革目标理念扑面清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张志勇先生慨叹,“忘掉考试吧,剩下的才是素质”。两位学者的观点如出一辙,关注智育之外的“品德、习惯、审美、情趣”才是真正走向素质教育的第一步。由此观之,命题人发自肺腑地把学生的习惯素质、终身发展纳入到了研究视野,为今后的命题工作作出了表率。
1.服务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但是,思维特点、情感体验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学生间的差异普遍存在,注意到了这点,调研试卷题型搭配合理、设计准确,如:选择填空解答4:3:125的占分比例及题目总数量与近年中考基本相当、照顾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规律探究只在选择题中出现了一次、基本运算类试题无论从分值还是数量类型 1
都大幅度得到了增加;所考查的知识点既全面又有侧重,如从几何图形的转化到数与式的运算再到数据统计无不涉及、而有理数四则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知识的考查力度则得到了加强。
学生间的差异还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广度向和深度,调研试卷对此付诸了充分关注,如,第11题“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空间观念稍强的同学可以大胆想象、实践意识突出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善于抽象的学生还可以直接排除选项B、D;第12题“拼摆木棒的游戏”,在“以6的速度增长”基础上学生既可以逐个尝试又可以利用代数式解决;第18题“猜数字魔术”,有“机灵劲”的能够逆向求解、善于思考的可以借助方程手段;第26题“水费问题”第1问,小学基础较好的可以借助四则远算、善于建模的可以使用方程手段,思维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命题者对不同学生生命的关怀。
学困生和特优生作为两类特殊群体,尽管相对中等生来讲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仍然不容忽视,学困的会因享受不到足够成功而放弃,特优的会因得不到足够挑战而郁郁寡欢。第1、2、4、5、6、7、8、10、13、14、15、16、25(1)题,直接利用定义法则、单一知识点的题目将30多分拱手相送;第17、23、25
(2)题,极具挑战性的,虽然仅仅近乎15分,却足以让具有充分“智慧”的学生感受到了探索的魅力;80分中等难度试题则培养了中等生的自信心。调研试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爱将新课程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3.强化四基四能,凸显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四能”为标志的数学教育目标: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成学生的终身发展。
调研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技能的考查。第1、2、5题(相反数、三视图、同类项)、第4题(有理数的认识)、第13题(单项式的次数)、第6题(方程解的概念)、第14题(线段的性质)、第17题(中点、线段的延伸)、第9、19、20、21、24(有理数、整式、方程的计算和数据统计知识),超过60分,有助于全面学生了解当前的学习水平、加深对前两基在四基中地位的认识,为学生、教师指出了“固本强基”的教学方向。
调研试卷强化了对数学思想感悟运用和核心概念的考察,如:第6、19、20、21题(各种类型的运算问题),占分突破了25分,并且19(1)的解决学生可以按部就班也能够利用简便运算,考差了运算的最优化思想;第23题(人数增减
问题),考察了运动变化思想;第23、26、25题(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需要学生多次反复阅读然后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现实中的数量、将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表示抽象为方程模型,即强调了模型思想、增加了应用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0题(整式求值),在ɑ、b没有具体取值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才能化简代入得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高层次地把握。
“重知识、更重能力;重结论,更重过程”,能力考查的彰显为教学指出了努力方向。第11题将教材进行了挖掘,以“寻找某个字符”立意,无法照搬,没有几何体向平面图形转化猜数字”,融变化、模型和规律于一体,渗透了函数思想,阅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会发现仅凭运算难以达成目的,自然要通过猜想、归纳、建模、验证的过程,积累经验得到结论;第25题则使“推理能力”浑然天成,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相得益彰,逆向应用“角平分线”概念则把推理能力的考查推向了高潮;第22题,从两种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加强了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考查,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强调了数学的创新意识。
三、试题编制的不足
1.试题命制的细节问题。如,科学记数法,试卷出现在了第3小题,显然,命题人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辨别能力,(较大的数字的基础上,如何表示较小数字),尽管学生没感觉到难度、敢于猜想,但是,如果放在11或12题的位置则更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信心;第25题,工程问题。课标对此有所淡化。虽然小学学过,学生早已淡忘。如果能加以提示“工作总量为
1、工作效率常识”,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体现出对他们的关怀。细节的缺憾会造成学生如临大敌屡屡创伤将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2.创新意识的考察严重不足。创新意识的体现应该在思考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反思质疑、寻求规律。纵观调研试卷,探究规律仅在12体加以,但由于局限在有限次数造成了考察难度的“人为降低”;第9题,分类思想和空间观念的结合,虽属首创,但学生根本不会感觉到研究的快乐,原因是,四种抉择提示明显。占分仅5分的创新考察,直接导致了试题的区分度并不是很高。体验不到紧张脑力劳动带来的兴奋,对13、14岁的学生来讲,从激发学习愿望的角度将,残酷了些。
四、典型失误分析
1.第23题,虽然晓得“字母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方程可以解决未知问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女生的数目变化”也不难理解。问题在于,相当数量的学生并没有体会到问题的变化,犯下了“刻舟求剑”似的错误。究其原因,阅读能力低下、思考意识淡薄。
2.第17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画出图形,也能发现线段关系,进而能够用具体数字表达,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注意到问题的不确定,显然,大部分学生在“空间观念”的的养成运用方面表现得苍白无力。
3.第19、20、21题,大部头的运算,相当数量的学生失分严重,其中包含着一批优秀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任重道远
4.第25题,工程问题面前,绝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不难得出结论,问题解决的任务依然重大。
5.第11题,图形转换,个别学生未解答,可能是找不到解体的思路。
五、关于课堂教学的启示
1.要注重核心观念。数学的魅力,学生学习的快乐,大多建立在学习的良好愿望上。核心观念、基本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它们牵一发而动全身,无时无刻不指引着学生艰苦脑力劳动的方向。渗透、弘扬、编制网络、厚积薄发,做好了核心观念这个文章,我们的教学就能够事办而功倍。
2.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尤其是普及型。我们的教育是要塑造出成千上万合格的劳动者,而并非个别的“考试精英”。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学生幸福、发展才是我们的追求。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推荐阅读: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2-30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07-25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10-24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12-31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12-12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08-09
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0-03
2009——2010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11-06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