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共14篇)(共14篇)
1.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篇一
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各位同学的协助。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参观情况,以
期获悉当代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关注程度。耽误您的宝贵时间,再次向您致谢!
1.你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了解吗?B
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太了解D.很不了解
2.你是否喜欢现在对革命历史宣传的方式?A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3.你认为红色旅游景地应该用什么方式宣传革命精神?(可多选)BC
A.陈列展示B.张贴标语C.趣味活动D.导游解说
E.其他
4.你一般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可多选)
A.书籍B.电视C.广播D.网络E.参观F.交谈G.其他BCD
5.你认为以何种方式宣传革命历史会让你更有兴趣(可多选)?
A.书籍B.电视C.广播D.网络E.参观F.交谈G.其他BCF
6.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应该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B
A.应该B.无所谓C.没必要
7.你认为现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机会多吗?B
A.很多B.一般C.很少
8.你经常去红色旅游景地吗?C
A.经常B.偶尔C,基本不去D.一次都没去
9.你认为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有助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B
A.很有帮助B.帮助不大C.毫无作用
10.你对红色旅游景点内的日常工作了解吗?C
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
11.你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红色旅游景点的?(C)
A、一个自助游B、和家人或朋友自助游
C、学校组织D、跟团旅游
12.你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是否应该收费?C
A.应该B.无所谓C.不应该
13.如果学校组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你是否愿意参加?B
A.愿意B.无所谓C.不愿意
14.如果您选择去红色景区旅游是因为(可多选)DE
A.革命历史的吸引B.低门票价格
C.对历史人物的崇拜D.风景优美
E.人文气息浓厚F.其他
15.你认为红色旅游路线能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么?D
A.有积极效应B.没什么变化C.有负面效应D.不清楚
16.在旅游的时候,你是否关注景点的游客量?A
A.从来不关注B.会留意一下,但关注不多
C.比较在意游客量D.非常在意
17.您觉得红色旅游发展前景怎么样A
A.前景很好B.前景一般
C.不太看好D.没有看法
18.您眼中的红色旅游应该是什么样的氛围呢?C
A.红的气息浓厚B.现代化气息浓厚
C.人文气息浓厚D.其他
19.你觉得现在的红色革命精神是否已经过时?C
A.过时B.一般
C.不过时,但是用处不大D.不过时,用处很大
20.你觉得如今红色精神被许多青少年所不喜好的原因是什么?C
A.没有吸引力,宣传过于浮夸。
B.国家环境本身过于注重经济而导致精神文明过于空虚。
C.在其他方面了解红色故事宣传假,空而产生了排斥心理。
D国外思想的涌入,国家对于红色精神这块没有落到实处。
21.如果你曾经参观过红色旅游景点,你觉得红色旅游景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如果有,是什
么?(可多选)ACDEFG
A.增强文物保护力度B.提高导游解说质量
C.适当增加音像宣传D.减少浮夸
E.发放或售卖纪念勋章或人物塑像F.更新卫生设施或相关基础设施
G.适当增加一些娱乐设施以吸引较低龄人群H.其他
2.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篇二
关键词:乡镇水利员,培训,问卷调查
0 引言
2011年,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在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要求中明确提出, 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1]。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是保证农村水利建设管理、解决农村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撑农村水利事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乡镇水利站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乡镇水利员战斗在农田水利工作的第一线, 肩负着宣传贯彻水法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水利科技推广等重任[3]。然而,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乡镇水利员队伍整体水利业务技术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农村水利发展的需求。因此, 加强对乡镇水利员的培训, 使其尽快适应繁重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任务, 不仅十分必要, 也十分迫切。
为了做好乡镇水利员的水利业务技术培训, 了解水利员培训需求, 更具针对性地选择或编写水利员培训教材, 制定培训计划, 从而开展乡镇水利员培训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分析653份培训调查问卷, 针对全省乡镇水利员人员组成、知识结构等现状, 初步探讨适合乡镇水利员的培训教材组成, 培训方法、方式, 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1 调查内容、方法与样本结构
1.1 问卷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乡镇水利员的年龄、学历、对培训的期望与要求, 着重调查乡镇水利员对培训内容、方式等的需求。对于期望的培训内容设置了“防汛抗旱知识”、“水资源管理知识”、“村镇供水管理知识”、“农田水利知识”、“水利工程测量与制图知识”、“节水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施工与概预算”、“水利工程管理”共8个方面及“其他”选项;对于培训方法设置了“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各占50%”、“理论教学占30%, 实践学习占70%”、“以实践学习为主”等4个选项;对于期望的水利员教材设置了“以理论为主”、“理论知识和实例、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实例为主”等3个选项;用时还设置了“对水利员培训具体知识点有什么要求”、“对水利员培训有什么建议和意见”等主观题项。另外, 对于是否接受过水利专业技术知识专门培训、期望培训的时长、频次及组织方式也设置了相关题项。问卷内容设置通俗、简洁、易懂, 可排除不同地区, 不同被调查者的理解性差异。
安徽省乡镇水利 (务) 站作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层派出机构, 承担着乡镇 (或本区域) 的防汛抗旱、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工程管理、水资源规划与配置、水环境整治与保护、农业节水与水利科学技术推广、水行政执法与水费征收等繁重而具体的工作任务, 各个乡镇水利员承担的职责基本一致, 只是地区性特征不同, 工作重点略有差异。工作职责的差异对问卷调查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 通过正式通知文件, 要求各县 (市、区) 按照培训调查问卷要求, 部署辖区内各乡镇水利员认真填写调查表, 经县水利 (务) 局汇总后, 报送省厅。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653份, 涉及全省16个地市, 40个县区, 约占全省总县区数的38.8%。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工作主要采用Excel2003和SPSS18.0等软件完成。
1.3 样本结构
对样本结构的衡量主要是通过样本的基本属性或者说基本特征来说明。结合本次调查, 以年龄和学历两个指标来说明得到的样本的整体情况。收集样本总数为653份, 在年龄段上, 在20~30岁之间的有37人, 占总数的5.7%;在30~40岁之间的有228人, 占总数的34.9%;在40~50岁之间的有263人, 占总数的40.3%;在50岁以上的有125人, 占总数的19.1%;在学历上, 达本科的有58人, 占总数的8.9%;具有大专学历252人, 占总数的38.6%;具有中专学历154人, 占总数的23.6%;具有高中学历142人, 占总数的21.7%;具有初中学历47人, 占总数的7.2%。就数据而言, 在乡镇水利员的年龄分布上, 各年龄段都有分布, 从各个年龄段所占比例来看, 30~50岁中青年占总数75.2%, 30岁以下的新生力量仅有5.7%, 这一现象与该年龄段的青年主要在外务工求学的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在学历分布上, 高中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2.8%, 而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偏低, 仅有8.9%。通过上面对样本的年龄以及学历状况分析, 可以发现样本的结构和总体情况比较一致, 有比较好的代表性。此外, 应值得注意的是, 乡镇水利员的文化差异较大, 从初中到本科均有,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应考虑此因素。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乡镇水利员原有培训情况
据统计, 曾经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乡镇水利员有321人, 占总数的49.1%;未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有116人, 占总数的17.8%;接受过简单培训的有216人, 占总数的33.1%。数据显示, 目前安徽省乡镇水利员接受过简单培训或专门培训的占总数的82.2%, 再教育接受度较高, 便于今后开展有关培训的再教育工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未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比例超过半数, 说明加紧实施专业培训十分迫切。
2.2 乡镇水利员的培训期望
2.2.1 培训形式
据统计, 希望由县级组织就地就近培训的乡镇水利员有197人, 占总数的30.1%;希望由市级组织的有116人, 占总数的17.8%;希望全省统一组织, 统一发证的有340人, 占总数的52.1%。数据显示, 超过半数的乡镇水利员希望由省级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2.2.2 培训频率
据统计, 希望每年举办一次培训的乡镇水利员有413人, 占总数的63.3%;平均1~2年举办一次的有156人, 占总数的23.9%;平均2~3年举办一次的有63人, 占总数的9.6%;平均5年以上举办一次的有21人, 占总数的3.2%。数据显示, 全省88.8%的乡镇水利员希望平均培训间隔时间不超过2年。
2.2.3 培训时长
据统计, 希望每期培训时间为一周的乡镇水利员有198人, 占总数的30.3%;培训时间为半个月的有253人, 占总数的38.8%;培训时间为一个月的有151人, 占总数的23.1%;培训时间为两个月的有51人, 占总数的7.8%。数据显示, 大部分乡镇水利员希望每期的培训时长为半个月左右。这样既能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 又不影响正常工作。考虑到不同学历层次群体的培训诉求存在差异, 建议培训时长可以针对不同学历群体适当调整, 对于中低学历的群体可适当延长培训时间。
2.2.4 培训费用
据统计, 接受培训费用由个人承担的乡镇水利员有8人, 占总数的1.2%;由县级水利部门承担的有548人, 占总数的83.9%;由个人和县级共同承担的有14人, 占总数的2.2%;由个人、县级和省级共同承担的有83人, 占总数的12.7%。数据显示, 大部分乡镇水利员希望培训费用由县级水利 (水务) 部门承担。
2.2.5 培训内容
据统计, 希望开展防汛抗旱知识培训的乡镇水利员有462人, 占总数的70.8%;开展水资源管理知识培训的有347人, 占总数的53.1%;开展村镇供水管理知识培训的有355人, 占总数的54.4%;开展农田水利知识培训的有538人, 占总数的82.4%;开展水利工程测量与制图知识培训的有455人, 占总数的69.7%;开展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的有274人, 占总数的42.0%;开展水利工程施工与概预算培训的有440人, 占总数的67.4%;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培训的有371人, 占总数的56.8%。数据显示, 乡镇水利员对于水利知识的需求呈多元化和实用化。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 以开展农田水利知识、防汛抗旱知识、水利工程测量与制图知识以及水利工程施工与概预算等四项培训内容的愿望最为强烈。
2.2.6 培训方法
据统计, 在培训方法上, 希望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的乡镇水利员有33人, 占总数的5.1%;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各占50%的有398人, 占总数的60.9%;理论教学占30%, 实践学习占70%的有187人, 占总数的28.6%;以实践学习为主的有35人, 占总数的5.4%。数据显示, 大部分乡镇水利员希望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各占50%的培训方法。
2.2.7 培训教材
据统计, 在使用的培训教材上, 希望以理论为主的乡镇水利员有11人, 占总数的1.7%;理论知识和实例、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有594人, 占总数的91.0%;以实例为主的有48人, 占总数的7.3%。数据显示, 绝大部分乡镇水利员希望采取理论知识和实例、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训教材。考虑到不同学历层次群体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 对于培训教材的深度要求也有所差异。根据前述, 学历分布以大中专 (含高中) 为主, 占到83.9%, 因此, 教材的深度宜与此相匹配。
2.2.8 培训建议
据统计, 收到的培训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培训侧重于加强水利员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理论上, 以理解为主。如制图和识图初步知识、水利工程测量、农田水利规划与施工、水工建筑物等基础课程的概念、术语和参数等的理解。实践上, 以现场演示、操作示范为主。如掌握常规的仪器 (水平仪、经纬仪等) 使用方法、一些好的工程实例的现场讲解等; (2) 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验证理论, 每次培训重点集中一两个课题, 针对不同年龄、学历人员、不同工作侧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 同时做到培训规范化、制度化, 每年保证一定时间的集中培训; (3) 及时更新调整培训内容, 随着新时期水利的发展, 增加和调整培训内容, 增强培训工作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 (4) 在业务培训的同时, 增加应知、应会、职业道德等考试, 为县水务主管部门提供竞争上岗参考。让业务能力较强, 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经验丰富的水利员走上工作岗位, 以促进队伍自身建设, 加快水利事业发展。
3 结语
通过对收集到的65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如下。
(1) 目前全省未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乡镇水利员超过半数, 加紧实施专业培训十分迫切;超过半数的乡镇水利员希望由省级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大部分乡镇水利员希望每期的培训时长为半个月左右, 平均培训间隔时间不超过2年, 培训费用由县级水利 (水务) 部门承担。
(2) 乡镇水利员学历层次不齐, 以大中专 (含高中) 为主;对于水利知识的需求呈多元化和实用化, 以开展农田水利、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测量与制图以及水利工程施工与概预算等四项培训内容的愿望最为强烈, 其次是水利工程管理、村镇供水管理、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培训;大部分乡镇水利员希望采用理论知识和实例、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训教材, 并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各半的培训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结论, 笔者认为对下一步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工作有以下指导意义。
(1) 培训教材编写宜注重理论和实例结合。理论上, 以通俗易懂、日常常用的基本知识概念为主;实例上, 以比较有示范代表意义, 并宜于参照和掌握的案例为主。教材深度宜与大中专 (含高中) 毕业生知识水平相匹配。
(2) 培训教材内容编写的重点为农田水利、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测量与制图以及水利工程施工与概预算等篇章。同时, 应增强培训教材的实效性, 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环境保护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融入进去。
(3) 培训工作宜由省级组织统一开展, 培训周期宜控制在2年内, 培训宜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次培训时长半个月左右, 如能分批次, 培训时长可以针对不同学历群体适当调整, 对于中低学历的群体可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每次培训重点可以有所差异, 可以为不同地区不同工作重点的水利员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钟玉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J].水利发展研究, 2012, (8) :19-23.
[2]钟玉秀, 刘宝勤, 李伟.加快乡镇水利站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水利, 2010, (11) :50-53.
3.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篇三
面和宏观的区域层面进行改善,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间流动;流出意愿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5004505
一、引言
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1]。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人力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科技人力资源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也存在着人才外流问题。科技人力资源的外流,无疑会加剧安徽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阻碍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因此,针对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状况、流出倾向性等情况。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本次调查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造、电子信息、煤炭、化工、建筑、生物医药、能源等主要支柱产业。问卷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区域间工作流动状况和流出倾向、流动原因、对工作所在地的经济、环境、政策等看法几个方面,目的是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宏观的区域层面来分析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状况和原因[2]。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组织形式在安徽省的3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发放,发放地点涵盖了安徽省下属的16个地市,调查对象为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员。共发放3 500份问卷,回收3 065份,回收率为87.57%。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三、结果分析
(一)区域间流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调查者流动频率不频繁。
统计结果显示,有近60%的科技人力资源没有换过工作,仅40%左右的被调查者换过工作,而且大部分换工作的次数不超过3次,占换工作人数中的80%。并且,被调查者有近70%最后毕业学校是在安徽,只有30%左右毕业于外省市,说明安徽省的就业单位对外省市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
2.工作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1)对没有换过工作的被调查者分析他们选择目前工作的原因,第一原因、第二原因、第三原因的具体比重分布见图1。因为问卷中设置的这个问题属于多项排序调查,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采取我国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风笑天老师的“相对频率”的做法,将第一原因赋予权重为0.45,第二原因赋予权重为0.35,第三原因赋予权重为0.2,计算各因素的相对频率[3]。计算结果显示,没有换过工作的这些被调查者选择目前工作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地点合适(占21.59%);薪资待遇还可以(占18.88%);职位适当(占18.01%);个人发展空间大(占16.31%)以及工作符合志趣(占15.27%),见图1。结果表明,维系员工职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组织因素。
图1 选择目前工作单位的原因
(2)进一步对有区域间变动工作的被调查者进行原因分析,第一原因、
第二原因、第三原因的具体比重分布见图2。计算结果显示,影响工作变动的原因首先是原有的工作不能发挥才能(22.59%),其次是有更好的工作机会(21.66%),再次是薪资待遇更高(15.72%), 为了能更接近家人选择工作变动的也占有15.23%,而城市的经济状况、行业状况、气候、文化、氛围、人才政策、生活环境等这些宏观的地域因素对工作变动影响不是太大,见图2。结果表明,变换工作首先是受组织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机会、薪资待遇等,其次是个体因素,比如家庭等,而宏观的区域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较弱。
(二)区域流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1.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区域流出意愿不是很强烈。
要了解科技人力资源区域流动情况,不仅要从他们实际的工作流动情况来分析,还要从流出意愿角度分析,分析未来的流动可能性。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区域流出意愿的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3.2%的被调查者没有流出意愿,表明目前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区域流出意愿不是很强烈。
2.流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通过进一步对没有流出意愿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原因、第二原因、第三原因的具体比重分布见图3。没有流出意愿的原因主要是想和家人同城生活、喜欢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满意目前的工作,而其他的因素影响甚小。结果表明,流出意愿不高的影响因素首先是个体因素,如家庭(36.34%)、喜欢稳定(32.41%)等,其次是组织因素,如感觉目前的工作还行(28.64%),见图3。而区域因素,如人才吸引政策、宏观环境的发展
前景等发挥的作用却很弱。这一结果表明,没有流出意愿的这部分员工大部分是因为家庭等因素而不愿流动的,因此并不能说明他们对工作会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2)有46.8%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下面分析其影响因素。
首先从个体因素分析。从性别上看,男女性别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的比例均在46%左右,几乎无差异,说明性别与区域流出意愿不相关。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区域流出意愿逐渐下降。2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的占61.27%,25~29岁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的占53.32%,30~39岁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的占41.51%,40~49岁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的占36.79%,而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的仅有9.18%。从婚姻状况看,未婚人员有50.67%有流出意愿,已婚但伴侣异地工作的被调查者有81.41%有流出意愿,而已婚但伴侣同城工作的被调查者仅有24.13%有流出意愿。这与前面的没有流出意愿的原因分析结果是一致的。从学历上看,各种学历的被调查者流出意愿的比例均在47%左右,差异不大,说明学历与区域流出意愿不相关。
图3 没有流出意愿的原因
其次从组织因素分析。通过工作满意度与区域流出意愿的对应分析,发现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为一般的被调查者中有63.25%有区域流出意愿,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为不满意的被调查者中有80.12%有
区域流出意愿。而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为满意的被调查者中只有21.04%有区域流出意愿。这一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区域流出意愿的重要因素,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工作满意度越低,流出意愿越强。
再次,从区域因素分析。在这些有流出意愿的被调查者中,有近60%选择想流动到发达地区,他们之所以想流动到发达地区,看重的原因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对于安徽而言,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更好;整体的工资水平要高;就业或发展机会更大;科技发展环境和氛围更好;人才吸引或引进政策更有吸引力;政府服务更透明效率更高;管理体制更完善等。
四、建议
调查结果反映出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需要从组织层面和宏观的区域层面进行改善,以提高在皖工作的科技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增强安徽省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吸引力。
(一)安徽省的各用人单位应该不断深化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可持续激励机制
各用人单位应该完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在激励员工时应考虑和尽可能满足员工个体的优势需求,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工作热情。首先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薪资待遇,使安徽省的工资水平和其他省市相比有竞争力和吸引力[4]。其次应该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的股份,通过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职业年金计划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应该注重精神激励,讲究长效激励[5],比如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人尽其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才能;提供各种条件鼓励科技人才进行科研创新;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等,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力资源的工作潜能,并从选拔聘用、绩效考评、培养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完善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观和竞争观以及以能力和创新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而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
(二)充分做好人才战略规划,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管理体制
首先,安徽省政府应该进一步做好“科教兴皖”战略。充分发挥安徽省内各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引导高校明确办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寻求办学模式的创新,以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6]。其次,要形成产业环境,依靠产业优势凝聚科技人才。安徽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扶持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远景的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形成产业环境,真正发挥产业凝聚人才,人才促进产业的作用,从而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和氛围[7]。再次,要优化安徽省的投资融资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于安徽。安徽省政府要提供各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且开辟创业绿色通道,积极引进知名企业以及有实力的企业到安徽来落户,以及鼓励科技人才自主创业,拓展引进人才渠道。以皖江城市带、各类产业园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为依托,通过项目合作、自主创业等建立一系列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凝聚和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源。
(三)加强安徽省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并建立科技人才合作开发与资源共享机制
安徽省各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大都市,因此,应该重视城市群、经济带的建设,“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目前安徽省已经提出了合肥经济圈、芜马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两淮一蚌城市群等,在发挥这些城市群作用的同时,一定要统筹规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联动发展。除此之外,安徽省还应该注重和周边省份加强合作,打破各省间的利益格局,跨界融合。充分利用南京都市圈、泛长三角经济圈、豫皖城市群等的作用,从而带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以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创新人才体制,营造良好环境,实现科技人才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首先,应构建区域内人才合作开发政策,共同实施人才开发的各种措施,实行行政许可、资格认证等的互认,开展异地人事代理等服务项目,逐步减少乃至消除现有的各种政策壁垒[8]。其次,应该重视和加强人才信息网的建设,搭建人才信息平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并且将人才供求信息联网,构建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9],定期联合发布科技人力资源需求信息,以开放、整合、联通为目标,逐渐将信息共享平台覆盖全省乃至周边省份,从而共享科技人才资源,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另外,应该通过政策制定推动跨省或跨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交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合作开发、兼职等形式实现合作开发,促进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弗拉斯卡蒂丛书—科技人力资源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2] 王成军.高学历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9-33.
[3] 夏小玲.泛长三角区域安徽科技人力资源优化
配置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9-33.
[4] 王成军,冯涛.基于调查、统计的西部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J].西北人口,2011 (4):85-88.
[5] 罗继荣.科技人力资源可持续激励问题改革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117-120.
[6] 姚晓君.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途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4(2):119-123.
[7] 李燕萍,施丹.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态势调查、分
析与对策建议[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9(6):33-36.
[8] 欣闻.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人才合作开发正式启动[N].营口日报,2007-4-28(01).
4.安徽理工大学寝室安全调查问卷 篇四
1、你觉得你所在的寝室安全吗?()
A.非常安全B.比较安全C.比较不安全D.很不安全
2、当你碰到陌生人上门推销时,你觉得会对寝室安全造成影响吗?()
A.完全不会B有时会C.没感觉D.很可能会
3、你所在的寝室遭遇过盗窃吗?()
A.没有B.曾有过C.经常有
4、你的寝室是否有大功率电器?()
A.有B.没有C.曾经有
5、你赞成学校宿舍禁止使用高功率的电器的举措吗?()
A.十分赞同,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B.可以理解,但可以有更好的方法
C.可有可无,我们多注意就可以,无须强制D.不赞同,学生有自己的自由
6、寝室平时无人时,你是否都有检查关好窗、关好门?()
A.临走前总是检查是否关窗锁门B.记得时会,但不能保证每次都关好
C.由离开寝室的时间长短而定D.无此习惯
7、你觉得学校应该如何去加强学生的安全防卫意识?(多选)()
A.组织安全知识讲座B.开设防卫术课程C.定期进行防火逃生演练
D.多宣传逃生自救的知识E.经常提醒安全隐患F.其他
8、你感到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A.本人或同学受过盗、抢等财产侵害B.防火、防盗设施不完
C.受到侵害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D.影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影响
9、如果你遭遇盗窃,你会怎么办?(多选)()
A.报警B.报告学校老师或有关组织C.自己调查
D.在空间微博等社交软件上发帖发泄或和同学发牢骚E.什么也不做,自认倒霉
10、你认为你们寝室人际关系总体上怎么样?()
A.很融洽B.还行C.不好D.很差
11、你与室友有矛盾吗?()
A.从来没有B.有过,但很少C.经常
12、若产生矛盾,通常原因是什么?(多选)()
A.水电费等金钱问题B.休息时间不一致C.寝室卫生问题
D.生活习惯不同E.关于某件事意见不同F.其他
13、当你对宿舍某人不满时,你通常会?()
A.当面说出B.背后对别人说C.保持沉默D.过后委婉地对那人说出
14、当你向室友提出意见时,室友会?()
A.耐心倾听并及时改正B.有所改变但很快又恢复成老样子C.置之不理
15、你想要换寝室吗?()
5.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篇五
(学生家长)
一、问卷说明:
1、本问卷用于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2、本问卷用于调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一般情况。
3、根据问卷内容据实填写,不需署名。
二、调查问卷:
1、你的小孩到该校就读是通过()
A、对口升学
B、择校
C、其他
2、该校的择校现象是不是很严重()
A、不严重
B、一般
C、严重
3、学校有没有组织具有招生性质的面试、测试活动()
A、没有
B、有
4、学校招生有没有实行“六公开原则”即: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录取方式、录取结果。()
A、实行了“六公开”
B、没有实行“六公开”
5、学校现在每班有多少名学生()
A、少于46人
B、46至50
C、50至56
D、多于56
6、学校有没有向社会公布或宣传本校中考、高考成绩()
A、进行了公布宣传
B、没有公布、宣传
7、学校有没有分重点班()A、不分重点班
B、分重点班
8、学校里有没有民办校或民办班()A、没有
B、有
9、学校有没有利用双休日、假期进行有偿补课()
A、没有
B、有
10、学校有没有乱收费现象()
A、没有
B、有
元∕学期
11、学校有没有集体征订教辅资料?()A、集体征订
B、自愿购买
13、学校选用的专题教育读本如何购买?()
A、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开支
B、强制学生自己购买
C、不购买
14、学生在学校有没有收到过体罚或变相体罚?()
A、经常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
B、偶尔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 C、没有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
15、你知不知道自己小孩在班级的排名?()
A、知道
B、不知道
6.延安红色旅游调查报告 篇六
循环1201 高敏 20122637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因延水而得名,东西宽50千米,南北长96千米,总面积3556平方千米,人口34万。延安属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山川梁峁起伏不平,连绵不断,丘陵沟壑褶皱依连,纵横交错。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水量500毫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建设旅游名市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资源优势
延安在历史上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延安的旅游业从知名度和开发利用价值方面的综合分析,其优势可概括为“两圣两黄”。即革命圣地、民旅圣地: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内各类红色旅游遗址150多处,为全国之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及南泥湾等旧址16处。其中即有象壶口瀑布这样的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又有着大量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还有黄土高原特有人文风俗。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延安的风土民情、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延安风味小吃品种多样,由于黄土高原土地宽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农、林、土特产品,生长期长,营养积累丰富,口味甚佳。经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积累和创新,风味小吃各式各样,营养丰富,食者强身健体;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画、毛绣、刺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陕北地区民间风情资源的优势。代表有洛川民俗馆、安塞文化艺术馆等。城市品牌优势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延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逐步提高。同时,作为革命老区,延安还有着极其特殊的纪念价值和政治地位。1989年,江泽民同志来延安视察,提出了“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指示,鼓舞了延安的干部和群众。在治理生态环境上,延安市的领导和县(区)各级政府,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投入,取得了良好成效。青山绿水的景观,代替了原来荒山秃岭、风沙满天的模样。秀丽的山川,给旅游者创造出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延安生态农业工程的推行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舍饲养羊养牛,大棚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推广;城区大气污染和延河小流域的治理;城市道路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增添,使延安山变绿了,水变清了,道路宽了平了,楼房多了高了,城市变美了,人变富了。目前,延安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已有了很大改善,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据了解,为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为游客奉献红色旅游精品,延安市提出实施 “1510”红色旅游精品工程。工程内涵是:根据延安红色旅游产品建设现状,从2005年至2009年分两期工程,完成延安市新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工作。用两年时间使延安市目前已开放的枣园、杨家岭、凤凰山麓、洛川会议、延安革命纪念馆景区、南泥湾景区、黄帝陵景区、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等15个红色旅游景区(点)全部达到国家3A级以上景区标准。再用三年时间积极开发红军长征之路主题公园、延安历史名人雕塑园、瓦子街烈士陵园、延安边区银
行展览馆、瓦窑堡会议旧址、甘泉劳山森林公园、钟山石窟旅游区等10个旅游景区(点),使延安旅游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使红色旅游产品整体规模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近年来,结合各景区的特点,为突出特色、塑造精品,延安将加快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步伐。红军长征之路主题公园、延安历史名人雕塑园、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凤凰山城市公园等项目是延安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三大教育基地”功能的重点项目,将加快工作步伐,力争早日建成投入运营。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改造”工程去年已开工建设,枣园、杨家岭、凤凰山、南泥湾、宝塔山、清凉山、万花山、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15个相关景区已完成对现有景区的改造。新建并已开放了延安新闻纪念馆、抗大纪念馆、陕甘宁边区最高法院旧址、甘泉劳山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地质公园等景区,正在建设的鲁艺旧址、为人民服务讲话台遗址等均将于年底竣工。同时,延安农民恢复建设的“毛岸英上劳动大学”旧址、温州商人投资千万元新建的军事体验旅游项目《延安保卫战》成为延安红色旅游的新卖点。延安在建设中注重加强了对文物和景区环境的保护,景区的开发建设走上了科学、合理、有序的轨道。
目前,延安市主要景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住宿、饮食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景区的卫生、人文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接待能力明显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明显改善,同时,兴建了相关的娱乐项目,景区基本实现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建设格局。
延安的地理位置使延安的发展受到很大局限地处大西北,地理位置偏僻,处于山地。虽然今天的交通工具已十分发达,延安的陆空交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交通不便仍是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从榆林前往延安用了10个多小时的路程,沿途的道路建设还不是特别好。
延安各红色旅游景点的规模不大也制约了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对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像宝塔山、杨家岭、壶口等一些较大的景点,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就能游览完。延安的红色旅游景点众多是优势同时也是劣势,那就是景点过于分散,就给景点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有些景点的宣传力度不足,资源就不能合理利用。
同时,景点相关服务业的基础建设跟不上。虽然我们此行中看到延安人民正在大力搞基础建设,但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条件和对外开放的环境还比较差。旅游景区的配套实施不健全,难以留住游客,游客的消费能力有限,导致旅游业的带动能力较小。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景点自身的开发,如何和相关的产业结合起来才是关键,利用旅游资源把地方的其它资源推向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消费者的消费收入,还将提升旅游业的品位。景点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如今是商品社会,市场决定一切。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将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品牌树立的关键所在。
此次延安之行,我们参观了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这些革命旧址。期间我们向当地的工作人员积极请教,并与游客进行交流,尽可能多的掌握延安红色旅游业的真实状况。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延安的红色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不是一次考察就能完全搞清楚的,而且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是很有限。但是,我们从自身的角度还是看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
尤其是餐饮、住宿等的卫生条件太差。在我们与游客的交谈过程中,游客对这点的意见最大、批评最多,就我们自身也有同感,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另外,门票价格偏高,娱乐项目单一,景点的规模不大且过于分散,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极大的制约延安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景点外乱摆摊现象突出,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强买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城市形象。
7.六安红色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篇七
关键词:六安,红色旅游,现状分析,设想
红色旅游, 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一、六安旅游资源状况
1.自然资源禀赋好, 开发潜力巨大
六安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众多观赏性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自然风光。皖西地区峡谷众多, 天然湖泊、河流众多, 水库历史悠久;大别山还有众多的山寨风光, 蕴含了丰富的山寨文化, 如天堂寨等。
2.人文景观丰富, 水库建设取得众多成就
六安旅游资源景观类型齐全, 文化积淀深厚, 资源品位和科学研究价值很高。安丰塘是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新中国建立后, 皖西地区相继矗立起佛子岭、梅山等五大水库, 位于其上游的佛子岭水库, 是我国建成的当时亚洲第一的大型连拱坝。
3.知名红色文化景区众多, 特色鲜明
皖西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 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是著名的将军县, 其中, 金寨县以59名授衔将军名列全国第二。六安红色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北部游览区、中部游览区、南部游览区。
二、六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目前六安市境内有200余处革命纪念物, 其中有皖西金寨县、霍山县、霍邱县、寿县、小甸集烈士陵园5个;有霍山、金寨、小甸集、皖西、西镇、苏家埠、丁埠、斑竹园、土门店纪念馆9个;有金寨、霍邱、皖西、小甸集、张家店、独山、诸佛庵、三尖铺、龙门冲纪念塔11个;有石婆店、维子山、磨子潭、方家河、上土市、顺河店、挥手店、大化坪、平田、安莱山纪念碑13处;有王永才、舒传贤、许继慎、周狷之等塑像6尊, 有丁集等分散安葬的烈士土墓160余处。[2]这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1处, 省级文物保护有13处, 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一座,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3]
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发展红色旅游, 各地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形成一股“红色旅游热”, 而地处安徽西部的六安具有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显著优势, 其中有国家级精品。近几年来, 六安市旅游业发展迅猛, 旅游业收入占六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六安旅游业发展态势喜人, 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为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硬件支持和客源支持, 下表说明了六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整理
六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但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旅游地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六安市红色旅游的区位优势不明显, 距省会合肥乘汽车要两个小时, 乘火车要一个半小时, 而且班次特别少, 加上地处山区、路基不好, 交通不便给旅游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另外, 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再加上市场区位不好, 外地游客少, 很难促进六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滞后, 内涵不突出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 六安市红色旅游开发相对于国内先进地区明显滞后,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有些旅游景点只是简单的文物摆设, 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 缺乏现代化的展示手段, 游客处于被动的状态, 无法领悟其内涵。另外各景区基础设施落后, 景区内交通专线少, 各景点之间通勤不畅, 有的布局不合理, 餐饮点少, 卫生条件差, 购物点少, 未能形成一体化网络。
2.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品牌潜质, 但缺乏品牌战略
六安市具有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 充分具备了在市场上打造品牌的旅游产品潜力, 但六安市对红色旅游宣传力度较弱, 加上经济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导致六安对外宣传不能统一协调行动, 加上各景区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高的红色旅游产品, 导致六安红色旅游主题不够鲜明, 形式过于单一, 品牌不突出。
3.红色旅游资源分散, 整合力度不强
六安市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但高品质资源不多, 又因区域分布较广, 较为分散, 不利于各区域联合起来综合开发, 相对贫困的皖西地区, 交通不便, 市政府用于红色旅游资金十分有限, 加上资源保护、开发、管理、整合力度不够, 有些旅游资源破坏较为严重, 甚至消失, 目前尚存的高品质资源不多, 与延安等旅游地相比, 六安市政府对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缺乏针对性的科学规划, 综合开发难度大。
4.红色旅游知名度不高, 宣传力度不够
六安对红色旅游开发较晚, 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相对滞后, 没有打造出代表自己形象、独具吸引力的品牌, 在旅游市场上标志不鲜明, 特色不明显, 印象不深刻。受投入资金影响, 宣传形式单一, 缺乏具有促销红色旅游机制的战略, 对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 严重影响了六安在全国红色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四、皖西开发红色旅游设想
六安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禀赋, 必须珍惜其独特、闻名的“大别山精神”, 做好保护开发工作, 打造六安红色旅游品牌。
1.将人文景观和红色文化历史与自然资源相结合, 赋予景观红色文化的精神
皖西地区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是这里一切自然景观的灵魂, 这里的山、水、峡谷经历了历史的沧桑, 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别山区人民的共同艰苦奋斗下, 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寿县是蔡文化、楚文化、淮南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受到了历朝先进文化的影响;驰名中外的淝水之战也发生在这块土地上。辛亥革命时期, 张汇滔、王庆云等人组织淮上军, 武装起义, 攻克数十县, 给清廷以沉重打击。“五四”运动后, 新文化、新思想在寿县广泛传播, 安徽最早的党组织也在此成立, 随后中共又领导了瓦埠暴动。[4]皖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赋予自然景观红色文化的精神, 它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文化区域内, 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历史见证, 同时又与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所以开发六安红色旅游要体现其文化的灵魂。
2.突出六安地方特色与地域文化, 注重红色旅游产品的包装, 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
在开发六安红色旅游资源时, 要充分认识到, 必须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 尤其是六安的红色文化历史背景。仅仅是红色资源, 还不足以开发成为红色旅游产品, 必须将具有六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农副土特产品、民俗、历史文化等围绕六安红色旅游来开发创新, 避免与其他红色资源的雷同, 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将当地的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 融入到红色旅游中去。围绕六安红色旅游主题, 塑造特色旅游纪念品, 包装、打造大别山区享誉全国的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和珍贵药材品牌, 增强游客对旅游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提高六安红色旅游的品牌效益。
可以从历史资料、原材料、制作工艺、包装等方面赋予商品的红色文化内涵, 从而使游客感受到旅游的与众不同。例如将六安瓜片、野生葛粉打上大别山的红色印记, 以多样化的加工、包装形式满足不同消费水平、不同要求的旅客的需要, 使更多人了解并认识六安红色旅游品牌。
3.丰富六安红色旅游的内涵与形式
逐步改善和丰富革命圣地、陈列馆和纪念展览馆的内涵, 将单一、传统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变为富有人性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生活场景展示。景点场景的设计应利用声、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展示的信息, 尽量再现当年的实际情境, 适当考虑旅游者参与性的内容。提高展馆的趣味性, 贴近旅游者的生活, 激发旅游者的动手动脑热情, 吸引旅游者参与, 使旅游者更乐于接受红色旅游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髓, 形成独具一格的六安红色旅游品牌。例如六安市中心的皖西革命烈士陵园, 在现有的图文展示历史事件和橱窗展示历史故事的基础上, 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增加展馆的信息量, 以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从而使展馆的内容更加符合现代旅游者的品位, 丰富展示的内涵。
还可以将现有的红色遗址、纪念场所与文艺作品、传说故事、地方民俗相结合。在重要的革命事件活动遗址、纪念馆等地, 放映相关的纪录片等影视作品, 如《将军的摇篮》《永别大别山》等, 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表现六安地区红色文化生活、颂扬红色光辉历史的歌曲。在适当的红色景点景区定期安排具有六安地方特色的真人曲艺表演、名人秀等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 , 尤其可以上演现代版皖西庐剧, 以时尚的眼光和符合时代性的节目为游客营造贴近游客生活的六安红色文化, 让旅游者对六安红色文化长久不忘。
4.加强六安经济旅游区域间的合作,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六安各地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协调区域间的旅游资源, 在项目选择和景区建设上统筹兼顾, 通过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 将点、线、面有机结合, 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线路的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 防止出现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
目前, 六安市虽然存在寿县古城, 以将军数量之多而闻名全国的霍邱革命烈士陵园, 两地虽然邻近, 但尚未形成有效的旅游产品的区域合作。六安各地市景点在红色文化旅游客源市场上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合作较少。六安各地的红色旅游区应加强共同开发旅游资源, 设计区域协作的旅游路线, 扩大同周边旅游区的合作, 共同宣传, 以加大规模效用, 创立红色旅游联合品牌。
5.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决策有利时机, 充分融入合六巢经济圈, 大力打造六安红色旅游品牌
目前,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决策, 给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旅游在“中部崛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必须乘势发展, 加快各区域合作步伐, 实现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加强与中部其他旅游地的合作, 可以采用资源互享、客源互送、政策互惠、信息互动、经济互推、品牌互流的合作模式。合肥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 水陆空交通网发达, 每日进出合肥的旅客多, 黄金周更多, 积极加强六安与合肥的合作, 融入到合六巢经济圈, 既能为六安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推动六安红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又能为六安经济的发展提供多渠道路径。
6.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发展可持续的红色旅游
将红色文化背景融入“农家乐生态游”, 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突出农耕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共同之处, 让旅客感受民风的淳朴、勤劳节俭, 渲染红色文化氛围, 走出一条新型农村节能、生态旅游的路子。
六安地区空气清新, 环境幽静, 周边无污染的乡村充满田园情趣, 可让游客从嘈杂、拥挤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远离喧嚣, 充分享受宁静的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 让心灵充分呼吸大自然的气息, 回归到自然中去, 同时感受与体验在红色老区生活了多年的居民的淳朴、善良的思想文化观念。此外, 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将现代乡村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与红色旅游有机联系起来, 在生态系统意义上形成无污染、零排放的现代经济循环产业链,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旅游的问题, 为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 (4) .
[2]张树萍, 周刚.皖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22 (2) .
[3]万青.六安市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J].甘肃农业, 2006 (3) .
8.乡村旅游调查问卷 篇八
尊敬的先生、女士们:
您好!
我是万州区旅游局的访员,为了解万州区乡村旅游的情况,我们组织了本
次的调查活动,希望能通过您所填写结果反映出现实情况,我们会对您的回答绝
对保密,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在问卷填写中可能会耽误您几分钟,希望您能谅解。
最后,谢谢配合!
(请您将您认为合适的答案填入每题后的括号中)
A卷
Q1、请问您了解乡村旅游吗?()
A、从来没听说过B、听说过C、自己参加过
Q2、请问您从哪里了解乡村旅游?()
A、网络B、报刊杂志C、电视广播D、其他途径
Q3、当您打算去乡村旅游时,您一般会选择和谁去?()
A、全家B、朋友C、同学D、就自己
Q4、如果您去旅游,您一般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去?()
A、平时B、周末C、节假日(五
一、国庆等节日)
D、想去就去、没有特定时间
Q5、您觉得花在乡村旅游吃住方面的费用多少合适?()
A、300元以下B、300元—600元C、601元—1000元D、1000元以上
Q6、请问您在乡村旅游中出行的方式是什么?()
A、自驾游B、公交车C、包车D、自行车E、单位公车F、参加旅行团G、其它
Q7、您觉得自己乡村旅游的最大目的是什么?()(多选)
A、领略田园风光B、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C、品尝农家特色食物
D、减压,放松心情E、为工作寻求灵感F、其它
Q8、您在选择乡村旅游地点时,最在意的是什么?()
A、卫生条件B、停车住宿条件C、当地的特色的文化和饮食
D、当地的环境情况E、其它
Q9、在乡村旅游中您对当地的饮食要求是什么?()(多选)
A、味道好B、干净卫生C、要具有当地特色D、价格合理
Q10、您对乡村旅游住宿的期望是什么?()
A、在农户家住B、住旅馆C、亲属家D、其他
Q11、在旅游期间您会选择做的是什么?()(多选)
A、去看当地的旅游景点B、找人聊天、休息C、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并带回
D、记录当地的民风民俗E、拍照留念F、其他
Q12、您认为在万州区该怎样发展乡村旅游,请给出建议。
B卷
S1、您的性别?()
A、男B、女
S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B、18岁—25岁C、26岁—40岁D、40岁以上
S3、您的月收入是多少?()
9.人力资源调查问卷 篇九
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管理咨询项目调查问卷
尊敬的晟通集团员工:
您好!应公司邀请和项目需求,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组,欲对贵公司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贵公司员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组织结构、岗位职责、薪酬、绩效管理、培训、企业文化等)的看法和要求。您的见解和建议对贵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问卷匿名填写,我们将以高度的职业素养对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仅在咨询顾问范围内做统计和建议依据之用。感谢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华夏基石咨询项目组
部门:职位:岗位:
(一)人才招聘
1.您是否了解公司的人才招聘机制?
非常清楚比较清楚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2.目前晟通集团的招聘会涉及哪几个环节?(可多选)
书面的招聘计划 发布渠道筛选 招聘信息发布 简历筛选 面试 笔试 复试 性格
3.您认为公司招聘的公正程度如何?
非常公正比较公正不确定不公正很不公正
4.您认为公司招聘人员的时效性如何?
高尚可一般低
5.您认为公司招聘人员与公司所需岗位的匹配度如何?
非常合适比较合适一般不合适
(二)组织结构及岗位、人员编制:
6.您对目前公司组织机构设置的看法是?
过多,需要精简正好,没有必要调整 不知道
7.您是否清楚各部门的职能或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非常清楚比较清楚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8.您认为目前所在部门的运行效率如何?
很高高不高 低很低
9.您认为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是否明确?
明确基本明确不很明确很不明确不知道
10.您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是什么?
非常清楚比较清楚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11.您对本部门目前岗位设置的看法是?()
过多、需要精简与优化适当、保持现状太少,需要增设无所谓
12.您认为本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职责划分是否明确?
明确基本明确不很明确很不明确不知道
13.在您工作需要相关人员/部门协助时,相关人员/部门配合状况如何?
很配合比较配合不太配合很不配合说不清
14.您对本部门目前员工人数的看法是?()
过多、需要精简与优化适当、保持现状太少,需要增加无所谓
15.您对本岗位目前员工人数的看法是?()
过多、需要精简与优化适当、保持现状太少,需要增加无所谓
(三)绩效管理相关
1.您是否清楚目前公司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非常清楚比较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2.您认为公司薪酬、绩效制度对员工激励性如何?
非常强的激励较强的激励不确定没有激励性
3.您认为公司目前的绩效管理体系(或工作评价方法)能够公正地反映您的工作业绩吗?
体系合理、评价公正能够客观的评价员工有较合理评价体系,但是评价过程流于形式体系不合理、但评价过程公正体系不合理、过程也不公正
4.您是否清楚您的绩效指标是如何得来的?
非常清楚比较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5.您是否清楚上级是如何评价您的工作表现和成绩的?
非常清楚比较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6.您是否清楚您的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在哪些方面?
非常清楚比较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7.您是否同意“绩效管理对员工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观点?
完全同意比较同意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8.您认为公司确定员工收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可多选,限5项以内)
根据本公司历史水平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 职称高低
不同岗位对公司的价值水平专业技术能力 学历的高低
没有明确依据,靠和领导谈判决定
9.您希望公司的绩效管理具备以下何种功能/作用?(多选)
与集团、部门发展目标挂钩 符合人性管理需求 与薪资挂钩
能达到公平、公正、客观 与职业发展挂钩 与培训挂钩
能协助个人自我了解与成长 其他作用:
(四)培训体系及员工职涯发展
1.您认为培训对员工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
□有很大帮助□有一定帮助□没有帮助
2.您对公司培训课程时间的看法?
□课时安排太多,培训占用时间过长□课时安排较多,勉强接受培训
□课时安排合理□培训时间太少,需增强培训力度
3.您认为公司培训的质量怎么样?
□培训质量很高□培训质量中等□培训质量偏低□培训质量很差
4.占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您认为:
□乐意接受□可以接受□勉强接受□不能接受
5.您对公司培训体制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一般□不满意
6.您希望公司开展哪方面的培训?
□资格认证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实用技能培训
7.您认为您在公司的发展前途如何?
很有发展前途比较有前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前途
8.您认为公司是否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
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一般不重视
9.您对公司目前晋升制度的看法是?
合理基本合理不确定不合理很不合理
10.您认为目前公司的晋升人员得到晋升是否合理?
合理基本合理不确定不合理很不合理
11.您感觉公司在各类人员提升中最重视下属的哪些条件(可多选):
年龄学历能力工作态度贡献其它
12.您认为公司培训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改进(可多选):
□精选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水平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加强组织管理工作□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其它
(五)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相关
1.您了晟通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吗?
很清楚比较清楚不清楚完全不清楚
2.您是否了解晟通集团所提倡的价值观与追求?
比较清楚知道,但具体内容一下子不能清楚的说出来
不太清楚没听说过
3.您是否认同晟通集团所提倡的这些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
认同不认同没有什么关系
4.您认为晟通集团所提倡的这些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是否有作用?
有很大作用有一定作用有较小的作用
不太清楚没有作用
5.您认为晟通集团所提倡的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能够完全执行基本可以有效的执行
一般还存在很大差距完全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6.您认为公司目前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对于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的作用如何?
很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7.下面诸因素中,您最关心的因素是?(可多选,但不超过4项)
工作环境公司价值观福利待遇公司规模与管理水平工作挑战性
职业稳定性公司发展前景工作氛围和风气收入水平晋升机会与成长空间 其它(请注明)
(六)开放式问题
1、您认为公司目前内部管理暴露出来最为严重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10.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篇十
为了更有效地探索基于“五个对接”“中高职衔接”“教产融合”背景下的高职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原则,笔者于2016年4—5月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着手开展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标准实施情况的调研。
二、调查分析
有效问卷来自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21所高职院校,其分布为:北京1所、陕西省1所、河北省3所、山西省1所、山东省1所、辽宁省1所、四川3所、湖南1所、安徽3所、海南2所、湖北3所、云南1所,涵盖全国的11个省、16个市。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的第一部分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调查,通过回答8个问题了解被调查者的身份、性别、学校与学校类别、开设的英语类专业、每年实际招生人数以及英语类专业专任教师总人数等基本情况。
在上述2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专任教师占43%,管理或教辅人员占57%;男性教师占47%,女性教师占53%。国家级示范校或骨干校占27%,省市级示范校占27%,普通院校占46%;公立院校占95%,民办院校占5%。
上述21所院校中18%的院校开设有4个专业,32%的院校开设有3个专业,36%的院校开设有2个专业,14%的院校只开设了1个专业;其中,开设旅游英语专业的院校占95%,旅游英语专业招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占77.3%,招生人数在150人以上的仅占13.6%。虽然开设旅游英语专业的院校不算少,但大部分规模偏小。
(二)专业标准实施情况分析
问卷的第二部分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10个问题来了解调查对象是否知道教育部颁发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标准》、是否组织或参与过《标准》培训、教师对专《标准》的熟悉程度、《标准》对教学的作用如何、是否实施《标准》以及实施中的困难和障碍、需要改进的内容、各种类型课程的合适占比等情况。
我们通过对所搜集的上述2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来看,知道《标准》的占86.4%;不知道的教师中,4.5%是因为未收到教育部相关文件,9%是因为学校管理部门没有下传相关文件。在获取《标准》的途径中,68.4%的院校是通过外语教指委平台获取,通过学校文件获取的占31.6%,通过上级文件获取的占21%,通过同行获取的占15.8%,还有4.5%的院校人员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通过两种以上途径获取《标准》的占31.6%。
关于组织或参加《标准》培训的情况:63.2%的院校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36.8%的院校参加过1—2次的培训;没有院校接受过多次培训。
关于对《标准》的熟悉程度:非常熟悉的院校占4.5%,比较熟悉的院校占40.9%,一般熟悉的院校占36.4%,不熟悉的院校占18.2%。
认为《标准》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非常大的教师占27.3%,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占40.9%,认为作用一般的占31.8%,没有认为作用不大的。
已经实施《标准》的院校占9%,部分实施的院校占63.8%,未实施的院校占27.2%。
部分实施或未实施《标准》,所遇到的困难或障碍在两项以上的院校占46.1%;认为标准描述性的语言多,内容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的占20%,认为工作任务不够典型,职业能力分析不详尽,难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占25%,认为标准对师资、教学设备的条件定得较高,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的占20%,认为教学评价及考核部分的要求不具体,可测性不强,难以衡量标准的执行情况的占30%,还有部分教师提出了区域发展不同对《标准》的实施有影响,不曾学习和了解等问题。
《标准》开发中需要改进的地方:40.9%的院校认为行业需求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需加强,50%的院校认为要注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45.5%的院校认为职业能力标准与资格证书的内容要更新,54.5%的院校认为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应更加合理,认为教学设施及条件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改进的占18.2%。认为三项以上需要改进的占50%,100%认为两项以上需要改进。
关于各种类型课程的合适占比,认为应该是30∶15∶5∶50占13.6%,认为应该是20∶15∶5∶60的占36.4%,认为应该是35∶20∶15∶30的占27.3%,认为应该是35∶30∶10∶25的占18.2%。
(三)意见和建议
1. 如何完善目前颁布的《标准》及具体的修订建议。
要多进行调研,修订后的《标准》要注重指导性、普适性、灵活性;《标准》应该方便教师的理解和实际操作;作为宏观标准一定要充分考虑英语专业岗位就业的灵活度,分层、分类并有范围的设置《标准》;根据目前高职学生“三校生”比例的增加,在教学标准中分层级的提出基本要求;目前公共基础课的课时较多,大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拓展、实践课的课时较少。希望今后可以压缩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数,增加专业课、实践课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训和实习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职业证书中建议学生能达到一个就行。发放证书的机构教育部可以明文规定,明确哪些证书是必须要取的。
目前跨境电商发展较快,《标准》应该紧跟形势发展,更多地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的角度来制定。
近些年,由于生源质量下降,《标准》有些偏高,建议《标准》可分几个层次执行。
目前颁布的《标准》是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人才培养多元需求而提出的,在这一新背景下,如何针对社会发展、院校特色与学生特点制定《标准》实施的质量监控,何种课程体系设置才能培养英语能力扎实、满足不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英语类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各院校如能领会《标准》要求,具体实施,应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缩短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距离。
2. 如何才能真正落实《标准》的建议。
要做好《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组织教师们进行学习,做好《标准》落地,引导校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工作。应由主管部门进行《标准》执行情况的评估,并适时公布评估结果。政府层面应实施强制规定,各学校务必落实;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组织教学,将其列入学生手册中;行业、企业应多参与《标准》的制定,使其能得到社会行业的广泛认可。加大《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标准》的落实需要政府的推动,行业的参与及学校的执行。加强教师培训,对《标准》进行解读;对各校《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是保障,前提是《标准》要有可行性。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院的支持,其次是软硬件条件的配套,最后是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要加强《标准》的相关学习;学校提供实施保障;学校和相关部门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保证教师与行业的紧密接触,广泛收集教师意见,有利于《标准》的合理化和提高教学效果。
《标准》的实施主要看一个学校监管力度和考评体系。教育部应做好顶层设计,并设立监管部门,对《标准》的实施情况应有考评体系。
由于地域广大,建议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组织分各地域的专题培训学习,明确和领会《标准》任务和实施要求,做好落实《标准》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确定整体推进工作;各院校在全面分析各自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等基础上,做好落实《标准》的顶层设计,制定学校英语类各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职业技能培养、面向行业岗位需求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体系,并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现有的师资条件、教学方法、手段等难以满足新教学标准的要求,希望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较为成熟的、可操作的、范式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指导,高质量地专业引领,加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力度。同时,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执教水平有待抓实。
三、落实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英语专业标准的建议
《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既要具有普适性,也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地区、不同生源下标准的可执行性;应考虑分层级设立《标准》。教育部应规定英语类专业学生必须考取的资格证书,但不宜过多。
就落实而言,首先要搞好《标准》在高职英语教师中的宣传、普及与推广,举办各种层级的《标准》解读、培训和学习,让它能被广大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和理解;在学校层面要严格执行《标准》,制定学校该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职业技能培养、面向行业岗位需求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及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就应对学校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评估体系。对执行好的学校予以奖励,对拒不执行的学校予以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将《标准》真正在高职院校中落实下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类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R].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11.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篇十一
亲爱的同学,您好:
为了了解红色旅游资源在大学生旅游意向中的占有率、使您能更加了解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请您协助我们填写这张调查表,您所提供的信息对于我们的调查非常有帮助,感谢您的配合。在此对于您的支持与配合致以真挚的谢意!
(我们会对您所填写的信息加以保密,请放心填写。)
一. 基本情况
A1.您的性别:①男
②女
A2.您的年级:①大一
②大二
③大三
④大四
二. 对红色旅游的认知情况 B1.您了解红色旅游吗?
①很了解 ②一般了解 ③不太了解 ④很不了解 B2.您认为在大学时期外出旅游的机会有多少? ①很多 ②一般 ③很少 ④没有 B3.您多久去一次红色旅游景点? ①经常 ②偶尔 ③基本不去
B4.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目的是什么?
①出于观光目的,娱乐、放松 ②纪念先烈、抗战历史 ③处于教育目的、增强革命教育 ④其他
B5.您通过什么方式、途径参观红色旅游景点? ①集体组织 ②与家人一起 ③自己出行 ④其他
B6.您认为与其他旅游景点相比,红色旅游景点的特色是什么?
①具有教育意义,宣扬红色文化 ②有助于缅怀革命历史 ③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④有助于纪念革命先烈 ⑤其他
B7.您认为在红色旅游景点宣扬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精神的效果如何? ①很有帮助 ②帮助不大 ③毫无帮助 B8.您不去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原因是什么?
①缺乏吸引力 ②娱乐活动单调 ③对红色文化不感兴趣 ④其他 B9.您认为在大学里是否有必要加强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宣传? ①很有必要 ②可有可无 ③没有必要
B10.您认为在红色旅游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①旅游资源单调
②纪念品缺乏吸引
③服务质量及设施差
④交通不够方便 ⑤缺乏可参与的娱乐活动 ⑥其他
B11.您认为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如何? ①很好 ②较好 ③一般 ④很差
B12.您认为我国的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可多选)①增强宣传程度 ②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③适当增加娱乐项目 ④提高卫生环境质量 ⑤其他
B13.您认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①前景很好 ②前景一般 ③前景不好 ④没前景 请谈一谈您对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的建议。
12.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篇十二
一、前言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2004年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任务和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均已超过了目标任务。6年来,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年均增长18%,综合收入接近4000亿元。随着5至9月红色旅游高峰到来,国家旅游局信息显示,在建党90周年之际,红色旅游正呈现出点线连片、城乡一体、蓬勃发展的格局。近几年,张家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闻名于世。一般来张家界的游客只知道张家界风景很美,并不知道张家界还是全国的一类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
二、正文
(一)、张家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张家界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战斗活动的相关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如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遗址、桑植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有湘西和平解放后清剿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匪患留下的遗址纪念地,有贺龙元帅故居和贺龙纪念馆。据不完全统计,红二方面军在张家界市境内展开过重大战斗、策划过重要行动的旧址、遗址就有19处,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时,解放军部队和当地人民参加清剿反动派残余和匪患留下的战场遗址、纪念地有十余处,与贺龙元帅早期参加革命活动有关的纪念地、故居有7处。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在张家界市境内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场所,更是无法统计,张家界市核心景区天子山贺龙公园、金鞭溪等精品游览景点线路,都是当年红军走过、战斗过的地方。可以说,张家界的山山水水,无处不留有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浴血奋战的足迹,无处不洒有革命先辈的鲜血。
2.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品位较高。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张家界——桑植则是国家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贺龙元帅是我军杰出的领导人。他早年“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英雄壮举,已传遍中华大地。他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是红军的杰出领导人。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军团军团长这些重要职务期间,为开创和建立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做出过突出贡献。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为党和军队及国家
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由于贺帅德高望重,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力,因而他的故居这一旅游景点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3.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集中。有集中成片的并记载着闻名党史学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景点。从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中筛选出已被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分布的情况看,都比较集中成片,且与自然景观靠得较近。如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贺龙桥与天子山风景区和九天洞相隔不远(一天内可参观两处景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城区,离张家界森林公园仅30多公里,一天内可参观纪念馆、红军长征经过地金鞭溪及张家界森林公园中的多处景点。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和红二、六军团指挥部也相距很近,且距离贺龙故居(纪念馆)也不远。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其他红色文化旅游景点距离县城及风景区都较近,且3个区县地域内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基本上是连成一片的。
4.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较好。张家界市已开发并列入全国、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的六大景点,有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长征经过地金鞭溪、贺龙公园、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这六大景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都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扩建。有原址的尽量保护、开发利用好原址(如现 湘鄂川黔纪念馆内保存有3栋房屋旧址)。桑植县贺龙纪念馆的修建,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贺龙生前部队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贺龙同志的夫人薛明给纪念馆赠送了一些珍贵的文献和贺龙的遗物。
(二)、张家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存在的问题
张家界是全国红色旅游开展较早的地方之一,国家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后,张家界红色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张家界旅游经济新亮点。纵观张家界红色旅游发展,尚存在以下不足:
1.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主管部门或经营主体仅仅考虑的是如何依靠这些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却没有从更深刻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行产品的开发,没有从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对这些宝贵的“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内容的创新,形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旅游品牌,让游客去体验和感受产品的丰富内涵。
2.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配套开发滞后。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多为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碑等,在对这些革命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中,展示的手段单
一、雷同,缺乏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没有充分展示不同旧址的特定文化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差,客源市场有很大的局限性。
3.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机制不全。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一定意义上束缚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产品经摘要张家界不仅有绝版的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丰富的高品位的分布集中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了解张家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揭示张家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张家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路,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全张家界旅游、增强张家界发展实力、提高张家界知名度的一个新课题。现有的管理机构大多是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保护和开发机制。
(三)、张家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1.与张家界自然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体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性。张家界既是红色的土地,也是绿色的家园。这片土地孕育了奇山异水甲天下的旖旎风光,也孕育了无数的革命英雄儿女。在继续宣传好张家界山水风光的同时,大力宣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通过适当包装一些核心景区景点,赋予这些景区景点红色旅游内涵,把红色与绿色统一起来,把游客对自然风光的享受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使张家界旅游不仅具有优美的山水风光,而且拥有厚重的历史人文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来张家界的游客得到真的感悟、善的激励、美的享受。
2.与土家族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体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传承性。张家界是全国第一大土家族聚居区,第二大白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多。异彩纷呈的土家族传统文化、悠久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闻名全国的革命老根据地文化与名冠中外的自然风光构成张家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张家界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县,本境属黔中郡慈姑县(即张家界所辖慈利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黔中郡置武陵郡,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264),蜀被魏并,适逢嵩梁山裂,千仞石壁之上洞开一门,自此嵩梁山改名为天门山,置天门郡,郡治在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张家界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融合了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在整合张家界红色旅游资源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有效的要素组合,进而反映出红色旅游产品独特的历史质感和文化韵味。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们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优质旅游资源基础。红色旅游是和平年代里人们十分感兴趣的旅游开发方向,利用这些资源再现战争时期的文化生活,策划战争场景等参与性项目,游客可以穿上红军服、学唱桑植民歌,学跳土家摆手舞,尽情体会独特的张家界民族风情,亲身感受张家界独特的地方文化氛围,必将对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在红色旅游开发中,要利用历史的、地方的、民间的文化要素,结合现代的、国际的、主流的展示方式,开发出适合一般现代旅游者需求的产品,让红色旅游经营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特色。
3.把市场作为配置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体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性。在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的进程中,要始终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站在保护的立场上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把
保护作为基础,实现在现代科学观念和思想指导下的科学保护。二是区分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慎重行事,避免盲目冒进,对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则应该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反对从众媚俗的心态,进行文化的合理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问题。文化产业要按照产业运作模式来进行,生产优质的文化产品,塑造优秀的文化形象,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也就是说要把文化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来进行配置,按产业化组织方式运作和经营,建立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要讲究规模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提高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我国原有的文化发展体制是由国家财政供养的事业型体制,文化单位大都是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型单位。这种管理体制越来越适应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越来越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与经营,提高文化盈利能力,增强文化造血功能,让财政包袱变为财政源泉,摆脱自身发展的资金困境,从而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三是积极鼓励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对红色文化旅游的投资,使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旅游项目开发中,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4.加快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体现红色文化旅游在张家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必须在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旅游干线公路建设、文物保护三个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市内红色旅游资源,以革命历史文化为主线,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张家界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在经典线路和景区培育上,要结合区域历史文化脉络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要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崭新的科技手段,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的展陈形式和活动项目,从而使其具备更为广阔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13.散客旅游者调查问卷 篇十三
您好!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帮忙!我是一名大四学生,现为毕业论文做一项关于散客旅游的调查,此次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不会泄露您的任何信息,请按要求填写,感谢您的大力支持,谢谢!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属于以下哪个阶段?
A.18-30岁
B.30-40岁
C.40-50岁
D.50岁及以上
3、您的个人月收入是多少: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5000元
D.5000元以上
4、您通常采取什么样的旅游方式?
A.散客游
B.参加旅行团
5、您旅游一般花费时间是多长?
A.1天
B.2天
C.3天
D.5—7天
E.7天以上
6、您能接受的每次旅游花费是多少?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元以上
7、您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可多选)
A.报子和杂志广告
B.亲朋好友的介绍
C.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问题
D.旅行社咨询
E.旅游宣传手册
F.电视电影
G.其他
8、您一般选择什么时段外出旅游?
A.周末
B.节假日
C.春节前后
D.根据自己想去的地方是否季节合适来定
E.想去就去,自己觉得合适就行
9、您一般同谁一起出游?
A.同事或者朋友
B.家人或亲戚
C.独自出游
D.恋人
E.驴友(指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认识的热爱旅游的朋友)
10、出游时您会倾向于哪种交通工具去往目的地?
A.长途汽车
B.火车
C.飞机
D.自驾车
E.其他
11、您外出旅游时,一般选择哪种住宿方式?
A.星级酒店
B.经济型酒店
C.当地不知名普通招待所
D.朋友或亲戚家
E.其他
12、旅游过程中,您一般选择哪种方式就餐?
A.当地高档餐厅
B.当地大众化餐馆
C.当地特色小吃店
D.自带干粮
E.其他、您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可多选)
A.目的地吸引力
B.目的地的文化氛围
C.亲友的推荐
D.空间距离
E.安全问题
F.费用问题
G.景区是否拥挤
H.其他
14、您在旅游活动中,关注的因素有?(可多选)
A.住宿、餐饮
B.交通工具
C.购物、娱乐
D.导游
E.其他
15、通常您出游的旅游动机是?
A.观光旅游
B.探亲访友
C.健康疗养
D.商务会议
E.宗教朝圣1
3F.其他
16、出游时,您偏爱哪种景点?
A.名胜古迹
B.革命圣地
C.考察探险
D.民族风情
E.园林景区
17、您觉得旅游过程中有待提高的方面有哪些?(可多选)
A.旅游交通的便捷性
B.景区讲解的普及性
C.旅游饭店的服务
D.旅行社的整体服务
E.旅游地的资源组合状况
14.旅游调查问卷 篇十四
您好!
本活动旨在通过系列调查,了解游客在游览少林景区时所关心的问题,不满意的领域,比便能为你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祝您和您的家人生活美满,健康快乐!
为了提高少林景区旅游工作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拟定了旨在改进旅游管理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少林景区健康发展的调查问卷,希望能听取您对xx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建议和意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请您在选定处打“√”)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岁-25岁
□26岁-40岁
□41岁-60岁
□61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
□高中
□大专
□本科
□本科以上
4.居住区域?
□城市
□县城
□乡镇
□农村
5.您的职业?
□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 □企业 □自由职业者 □教师 □农民 □其他(学生)□离退休
6.您最近一次旅游:
□3个月
□半年内
□一年内
□很少出游
7.您是以什么形式到少林景区旅游的?
□旅游社团队
□家庭自助游
□自驾游
□散客
□其他
8.您决定到少林景区旅游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多选)
□景区特色
□交通
□安全
□价格
□服务
□其他
9.您认为少林景区景点建设如何?
□有特色
□一般
□特色不强
10.您觉得这条一日游线设计如何? □很不错,搭配合理,劳逸结合 □还好,有点辛苦/内容不够
□不太好,景色雷同,配套服务跟不上 □很不好,景点太多/太少,服务很差
11.请您将下列景点或旅游吸引物按照从喜欢到不喜欢的顺序排列。——————————
1、自然景观
2、历史建筑
3、娱乐休闲场所
4、餐饮、购物场所
5、特色节目
12.请根据景点对您的吸引力从1到5排序(其中1为最具吸引力,2为较具吸引力,依次减弱)
□人文历史观光景点
□休闲娱乐、度假型
□特色节日、特色展出
□自然景观
□生态养生 □运动健身
13.您对xxx景区的各种定价的评价(用5分制表示, 5分表示太贵了,4分表示有点贵,3分表示适中,2分表示便宜,1分表示太便宜)
门票价格
游览车价格
餐饮价格
旅游纪念品价格
14.您是从哪种渠道获得xxx景区的旅游资讯?
□旅行社或者旅游代理商□同学、同事、朋友等的介绍
□旅游手册、宣传画 □电视、报纸、杂志的广告或报道与介绍
□旅游博览会 □互联网的广告或报道与介绍
□其他
15.您到xxx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参加旅游)
□休闲/度假 □学习/体验 □观光/购物 □访亲/交友 □亲近自然 □寻求刺激 □其他
16.您在结束旅游后觉得您是否达到了主要目的:
□是
□否
17.您对xxx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用5分制表示, 5分表示最好,4分表示很好,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好,1分表示最差)景点
导游服务
餐饮
交通
3
3
3
娱乐
购物
18.您认为xxx工作人员工作状况如何? □好
□不好 如果您认为工作人员工作不佳,主要表现在:
□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
□服务态度冷淡
□服务质量低
□素质低
19.您认为xxx景区内的各种标识如何? □很好,标识很清楚,找景点很容易
□还行,标识清楚,基本能找到景点,但一些景点容易错过 □不太好,标识不清楚,很多景点容易错过 □很不方便,标识复杂,很不清楚
20.如果有机会,您下次还会来xxx游玩吗? □会
□有可能,但会在有兴趣的地方多留一会 □不太可能,除非服务水平提高或增加景点 □再也不会来了
21.您认为xxx需改进的环节?
□旅游交通
□住宿设施 □景区设施 □餐饮 □接待服务质量 □其他
22.您认为xxx景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开发不够
□基础设施落后 □监管力度差
□恶性竞争,相互削价
23.您此次在xxx逗留了多久?
□一天
□半天
□1小时
24.您这次旅游是和谁一起同行?
家人 □朋友 □同学 □同事 □情侣 □我喜欢独自旅游
25.假设您是同家人到xxx话,请问是谁提议到xxx游玩的?
26.您在景区的总消费(元/人)
□100以下
□100-250
□250-500
□500以上
再次感谢您能填写该调查问卷,我们将认真仔细的记录您所填写的信息。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调查员:xxx
【安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红色旅游调查问卷108-23
韶山红色旅游资源与利用调查报告07-21
安徽建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表11-22
红色旅游感想汇报07-29
红色资源教育基地08-27
红色旅游服务09-22
党员红色旅游心得11-08
文化资源专题 遵义红色旅游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