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反义词

2024-07-16

密集的反义词(精选8篇)

1.密集的反义词 篇一

聚集:

集合;凑在一起:~力量ㄧ~资金ㄧ广场上~了很多人聚集

稠密:

数量多密度大。与“稀疏”相对:人口稠密。稠密

繁茂:

(草木)繁密茂盛:花木~ㄧ枝叶~,苍翠欲滴。繁茂

汇集:

聚集:~材料 ㄧ把资料~在一起研究ㄧ游行队伍从大汇集

茂密:

植物茂盛繁密:林木茂密|茂密的庄稼。茂密

浓密:

(粱叶、烟雾、须发等)多而密:枝叶浓密|浓密的短浓密

辘集:麇集:

1.亦作“麕集”。亦作“麏集”。 2.群居;聚麇集

蚁集:

1.像蚂蚁一样纷纷聚集。比喻聚集者之多。蚁集

群集:

群集

鳞集:

犹群集。鳞集

密集造句

1、暴风雨来了,不一会儿,零星般的雨点便形成了密集的雨网,雨越下越大。房檐上挂满无数条瀑布,旷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我隔着窗户往外看,外面灰蒙蒙的,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地。

2、哇,只见天地间下着细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无数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儿,传达着春天的祝福。

3、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4、爬山虎的叶子越长越茂盛,越长越绿,大片大片的叶子密集油亮,覆盖了整个山坡,像给山坡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5、进入前期成交密集顶,先了结观望。

6、战士们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敌人的阵地冲去。

7、成功不是全垒打,而要靠天天的。常常的打击出密集安打。

8、房顶破了好几个洞,连绵不绝的雨水如根根麻线密集而又无情地落到屋里,打湿了整间贫寒的小屋,空气里满是寒冷,我的眉毛上几乎都可以结上一层霜。

9、成功不是全垒打,而要靠每天的。经常的打击出密集安打。

10、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郁郁葱葱的气象。

11、有种距离感横亘在面前,驱散几天前密集甜蜜的烟雾之后,她清晰地看到,他仍然在远方,只有一个背影。

12、情人节,请以爱情为幌子,以情人为中心,秘密集会旧情人,月下偷会老情人,网上寻找痴情人,加快发展小情人,如果过节没情人,回家哄哄老婆大人。

13、城市工厂十分密集,但是最先进的设备让工厂的机器一声不响地工作,人走过几乎都没有声音。

14、日给你温暖,月给你温馨,我给你祝福,祝你快乐密集像雨点,烦恼飞去像流云,忧愁灭绝像恐龙,幸福甜蜜像蜂蜜。祝你今天好心情。

15、我们同时站了起来,刚才已经稀少的`雨雪重新密集地纷纷扬扬了。她挽住我的手臂,仿佛又一次恋爱开始了。

16、日给你温暖,月给你温馨,我给你祝福,祝你快乐密集像雨点,烦恼飞去像流云,忧愁灭绝像恐龙,幸福甜蜜像蜂蜜。祝你天天好心情!

17、小组成员密集开了几次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终于做出了让老板满意的企划案。

18、太阳花的花瓣是单层的,形状像梅花,花芯上有红色有黑细丝上带黄点。太阳花的茎长长的,细细的,软软的,弯弯曲曲的。它的枝干很细,叶子很密集,花开的挺多。

19、烟雨迷蒙的香樟树轻轻摇曳着翠绿的叶子,在一滴滴雨珠的冲刷下渐渐垂下树枝,在一片清冷中透着几分凄凉与黯然。雨一直下,雨珠密集地打在平静的温州九山湖里,仿佛是上天落落下的泪水。那“泪珠”连成雨丝,在清寒的斜风中缓缓飘舞。

20、苍翠欲滴的群峰簇拥着一条逶迤清亮的河,沿河两岸,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依稀可辨的古窑址、苍凉厚重的徽州古商道,或密集、或星落,无不透着古风古韵,令人驻足沉思、浮想联翩。

21、棕榈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称得上是经济树种中的老寿星,寿长百岁并不稀罕。每当秋冬时节,别的树叶都发黄凋零,而它却依然披着一身密集油亮得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机,透着活泼。

22、正是桃花开放的时候,雪悄然无声地来了,开始,星星点点,零零落落,一会儿,雪片大了,密集了,漫天飞舞。眼前的雪,明净透亮,带着水气,更兼三月春风做伙伴,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显得轻松自然。

23、雨水渐渐多了起来,密密麻麻的从天际的连片乌云中跳跃而下,像极了那从天而降的精灵,在先前那些小雨滴铺好的湿漉中舞蹈着,欢跃中,发出了清脆的水珠与泥地的撞击声,虽清脆却密集。

24、作战与包围一样,其技巧在能集中大量火力于一点:战斗一开始,正确的指挥官会突然乘人不意的对诸点之一,施以惊人的密集炮火,且必能占领之。

25、世界问候日,送你宇宙无敌、世界一流的问候,愿你健康与宇宙同岁,快乐可比银河浩瀚,好运多如流星无数,幸福犹如空气密集!

26、然后紧接着失去了佛罗里达和内华达的民意选票,他的咆哮与自大被罗姆尼密集的消极广告表现的淋漓尽致。

27、当天上午的长沙天气有点阴,平时车水马龙的步行街,当天往来的人群并不密集。

28、瞧你满脸的麻子,老远我一看还以为谁把一包芝麻甩你脸上了呢,麻烦你往自己脸上倒一瓶浓硫酸整容整容,你也不怕你身边的人看到你都触发密集恐惧症了。

29、如果吴彦祖在楼下等你约会,你的拖延症立马就好了,如果手里有张无限透支的黑卡,你的选择困难症立马就好了,如果金灿灿的黄金堆成一面墙那么高,你的密集恐惧症立马就好了,如果别人送你一栋有两个大门的别墅,你的强迫症立马就好了。

30、沧桑的岁月以给过去,不知道不觉的龙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哦、原来是龙年到了。在这里祝你在龙年里好运像雨点一样那么密集。幸福像蜂蜜一样甜美!

2.密集的反义词 篇二

大型零售商业网点主要包括仓储式商场、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百货商店及大型专业店五种现代新型业态, 主要分布在都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和区域级商业中心内。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各大商业网点已不再是划分势力范围、割据区域市场, 而是越来越集中于几大商业圈, 在繁华的主干道两侧密集分布, 新投资的商场也多选择与竞争对手为邻。不少商界代表对此表示担忧, 认为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先占商场的垄断优势, 用行政手段“拉开”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 并通过立法来限制商户间恶性竞争。对此, 笔者认为不必对正常的市场活动做过多干涉, 商场集中是商业发展的潮流, 具有很多比较优势, 且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济南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带和黄河中下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具有很强综合服务功能和物资集散能力, 是辐射全省的商业核心。以济南市花园路商圈为例, 它是仅次于泉城路的济南第二大商业中心, 特色商业街、专业店、品牌店、主题商厦、高档客房等贸易服务业设施一应俱全, 拥有银座华信店、银座洪楼店、大润发历城店、海蔚购物广场和乐购超市等大商场, 以及环联小商品市场和多家中小型社区超市。虽然分布密集但是并未影响任何一家的销售额。经过考察发现, 几家大型商场都有庞大的免费购物车队, 其顾客远不止附近居民, 而是扩展到了济南东部的济钢、还乡店等郊区, 许多农民也乘坐购物班车前来采购。因此, 密集分布并没有瓜分仅有的销量, 也没有影响营业额。相反, 商业集中化还有很多优势。

二、密集分布提高市场效率的机制分析

1. 集群效应能吸引大量距离较远的消费群体。

残酷的同业竞争迫使部分生产者剩余转移给消费者, 消费者成为商业集中布局的最大受益者, 自然纷纷涌向拥挤的商业中心。庞大的客流量使得该区域的需求急剧扩张, 需求曲线右移的结果就是成交量激增, 均衡价格也略微上涨, 生产者剩余也有所增加。在济南, 许多住在东部郊区的居民周末都会乘车来到花园路, 然后再大包小包地回家。笔者调查了部分消费者后发现, 他们都坚信这里商家云集, 品种丰富, 肯定能买到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商品。而青年消费群体大都是抱着逛逛的目的, 在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不知不觉买了很多东西。而孤立的商场则主要定位于生活必需品的销售, 目标客户有限, 且日用品利润较低, 销售额远不如集中的商场大。

2. 同业者集中分布引入竞争机制、强化互相监督, 有助于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提高服务水平。

密集分布降低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交通成本, 在排除了距离因素后, 消费者会更注意比较商品本身的价值。优质商品获得市场青睐, 而毛利也在竞争中被压缩, 消费者将占有更多剩余。“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的商业氛围更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3. 集中分布能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提高购物效率。银座华信

店和银座洪楼店的经营理念是“购物银座, 享受生活”, 主营业务是品牌服饰和时尚用品, 而大润发历城店的营销口号则是“购物大润发, 满意又划算”, 定位于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的大量销售。消费者可以在银座选购完高档次的耐用品后再前往大润发购买日用品;在大润发没有买到合适的商品, 可以再去邻近的银座看看。消费者只要来到花园路逛街, 肯定有满意的商品, 不会空手而归。花园路已经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便捷的商贸中心。

4. 集中分布能共同享受优惠政策。

济南市历城区政府规划将花园路打造成繁华现代的商业中心, 在招商引资时更侧重于商业, 对于开设商场有很多鼓励政策。税收、地价等优惠政策能降低运行成本、加快资金回笼, 商家必然大量涌向这块黄金宝地。

5. 集中布局能有效降低进货成本。

供货商和物流公司通常要为许多商铺提供产品, 其在与商场签订供货协议时都要考虑商场所在的位置, 如果收货方都集中于某一区域, 则运费就会大大降低, 再加上集中的商家往往比孤立的商家有更好的销售业绩, 因此供货价格会更加优惠, 商场也就能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三、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政府应当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规律, 鼓励大型商场集中布局, 减少对商业的规制, 促进市场自由竞争、公平买卖, 共创和谐的商业环境。根据济南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 预计2010全年, 济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550亿元, 年均增长14%。商品销售总额将达到2810亿元, 年均增长14%。全市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165亿元, 年均增长15%。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商业网点的科学规划。而在实际布局中也不能一味追求集中,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事先对新设立的大型零售商店进行“市场需求”方面的考查,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待规划成熟后再提交建议主管机关受理, 切实避免重复建设和结构失调, 保证“开一家、火一家”。

参考文献

[1]陈福义范保宁:商业地理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8

[2]赵德海李桂君: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合理布局的评价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3]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纲要) [W]

[4]《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 纲要》[W]

[5]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2004—2020) [W]

[6]朱涛:开放条件下中国零售组织的市场结构与政策选择[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 (9) :17—21.

[7]董哲: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27)

[8]谢涤湘: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第3期.

3.东京构建最密集的网络 篇三

为了缓解不断增加的客流量与现有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地铁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增设新的地铁线路;推进现有地铁路线复数化;注意将交通容易出现堵塞的路段改造为立体交叉;在对信号保安设施进行改良的同时,增加地铁列车的时速和运行次数以及增加车厢数量等。

东京都内电车和地铁吸引乘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列车严格按照时间表运行,乘客能非常准确地知道自己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需时间。而且列车还分为普通列车、急行列车和特急列车。普通列车每站都停,急行列车在较大的车站停车,特急列车只在大站停车。乘客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与此同时,东京都还努力简化各种轨道公交线路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路面公交线路之间的换乘程序。在巨大的电车站或地铁站内,一般是每隔不到50米都有乘坐各条线路的指示标牌,每条线路由不同颜色标识,让乘客一目了然,而且大部分路线之间都是互通的,换乘方便。车站出口设有公共汽车站或出租车站,整个公交系统连成一张处处为乘客着想的服务网。

东京都地铁公交公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乘客,这不仅为铁路公司带来利润,更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东京都内的交通堵塞现象。

日本东京城市群,是以东京站为中心,包括横滨、千叶、大宫等3个县市,半径约为50公里范围圈,人口约有3000万。东京圈城市群轨道线网以东京市商业文化中心的东京站、秋叶原和新桥为辐射中心,呈现环形的放射型线网布局,总长度约为2560公里,充分发挥了轨道交通占地少、无废弃、准时、快捷、舒适、大运量的优势。

4.密集式烘烤的一般操作技术 篇四

编竿与装烟是烤烟生产过程中最烦琐的工作,但是编烟和装烟质量影响到最终烘烤效果。

为了确保烟叶的烘烤质量,同一烤房内的饿烟叶基本素质要均衡一致,而且,从采收到编烟装烟的作业要在1天内完成

(一)、烟叶的编夹要求

编烟装烟的密度直接影响空气的流通,编烟和装烟稀密不均,将导致温湿度不均,同时,随着失水,烟叶不再膨胀,烟叶间的间隙增大,造成空气流通的通道,也使密集处空气流量进一步减少,随着烘烤时间的推移,密集处和稀疏处的温湿度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均匀一致是烤好烟的先决条件。编竿的技术要求是:

第一、同竿同质。编烟前要进行烟叶的分类,即在保证同一烤房内的烟叶品种、营养水平、部位相同的情况下,将不同成熟度的烟叶分开编竿。

第二、编烟要用细棉线或麻线,编竿时要绑紧扣牢。第三、编烟不宜过量或欠量,烟竿两端一定要留5cm左右不绑烟用与挂烟。

第四、整个过程中均要防止堆积、暴晒,运回的烟叶应放在阴处,摊开放置,以免烟叶凋委。

(二)、装烟要求

密集烤房温湿场相对更均匀,烟叶变化也比较均衡。为了保证全烤房烟叶烘烤质量的一致,同一密集烤房内烟叶素质要一致,即包括品种、营养水平、部位、成熟度等要基本相同。其装烟要求:

第一、分类装烟。变黄快的烟叶及过叶、轻度病叶装在底层,质量好的烟叶装在中层和上层。

第二、密度装烟和数量适宜。用烟竿编烟时,相邻两个烟竿之间中心距离8~12cm。一般以手推紧为宜,不宜过紧过密。密集烤房的装烟密度是普通烤房的2~2.5倍。烤房装烟室空间1m的装烟量为60~70kg。

第三、装满。在无法达到全烤房烟叶素质完全一致时,必须做到同层烟叶素质基本一致;若烟叶数量不足以装满烤房时,其不足的部分要用不板填满,不能以烟竿拉大距离或留空挡空隙。

第四、为确保观察准确和有代表性,在所以观察窗处均应装挂事先精心选的有代表性的样竿,以便“窥一竿而知全房”。

第五、同一烤房要在一天内完成编烟、装烟作业。

二、密集式烘烤的一般操作技术

密集式烤房原则上用烤烟温湿度自控设备,结合三段式烘烤工艺要求实施烘烤操作。但是,当烟叶变化过程与烟叶变化有偏差时,要对温湿度自控仪进行在线调节。烤烟温湿度自控仪要按照其说明书安装使用。

3(一)变黄阶段 1. 基本要求

完成装烟后,关严烤房装烟门及进排气口,暂不点火。保持烤房温(一般28度左右)或降低烤房内原有过高的温度,经若干小时后点火升温。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以底棚烟叶不烤青为准,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以顶棚烟叶不烤青为准,确定起点温度。

起点温度视烟叶素质而定。对于水分大、素质差、变黄快的烟叶起点温度宜定在38度,对于素质较好的烟叶起点温度宜定在36—38度,对于水分少、变黄慢的烟叶起点温度宜定在35—36度。

烧小火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5度左右,保持湿球温度33—34度,经若干小时使叶尖有10cm长变黄后(三成黄左右),再将干球温度以每2小时1度升至38度,稳温延长时间控制湿球温度36度左右,使整房烟叶的80%左右变黄至七成黄,手摸烟叶柔软、发热、主泳不易折断(失水20%左右)。之后,再升温到41—42度,保持湿球温度36—37度,使整房烟叶完成变黄(下部叶八成黄,中部叶九成黄、上部叶九成黄以上),即所谓的黄片青筋微带青(烟筋和烟筋两边呈青色、叶基部微带青色,其余均为黄色),烟叶叶片充分凋萎塌架,主脉变软,整体烟叶失水量35%左右。2. 操作要点

(1)点火与烧火

烟叶装房后不必立即点火,首先关闭外循环系统,打开风机进行内循环,以促进烟叶适应烘烤环境,一般经15min后才开始点火。若装烟时烤房温度较高,在烟叶装炕后关闭外循环系统,打开风机进行内循环,等烤房内温度降低到基本稳定时,视烤房内的的温度决定是否点火。如果烤房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烤青时,应先打开外循环系统使烤房降温,然后再关闭外循环系统等烤房的温度降低到适宜的变黄温度范围内再进行烟叶变黄,在烤房内的温度继续下降时再烧小火继续升温。若所装烟叶为雨淋烟,则需打开外循环系统将烟叶吹干后再点火。烧火温度控制按变黄阶段基本要求进行。

(2)温湿度控制

密集烘烤在38度之前一般不进行排湿,在干球温度达到40—42度,烟叶变黄程度接近八成后,开始采用间歇排湿。即稳定干球温度40—42度,弄好打开冷风口和排湿口运转风机,进行适当排湿,排湿时间以将湿球温度控制在36—37度为准。当烤房底棚温度计湿球温度降低至35度时,关闭外循环系统,继续运转风机,至上下棚温度一致后可关闭风机。当干湿球温度同时再度升高超过要求时,继续进行上述过程的排湿操作,直至整房烟叶变黄达到要求程度,并充分塌架,主筋充分发软。

由于密集式烤房采用强制通风,排湿性能强,所以对烟叶变黄一定要充分,切忌过早排湿而将烟叶烤青。

(3)风机运转

风机一般要用低速到中速运转,确保装烟室各棚次间温湿度基本一致,确保全炕烟叶变黄和失水一致。单速风机可以断续运转,一般每开20—30min间断2—4小时。停机时间长短以烟叶自身起热但不影响烟叶质量为准。在烟叶失水凋萎前,停机时间宜短不宜长。关闭风机要在提温达到要求,上下棚温湿度一致时方可。棚与棚之间温湿度差距拉大时,在确保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打开风机进行内循环,随时调节温湿差。3.注意事项

(1)、对于烘烤季节晚间温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高海拔的烟区),水泥平顶烤房使用前需要要房顶增加一层(10cm以上)稻草层或稻草编织草帘进行反吊顶以防水结露形成大量水珠。

(2)、稳温阶段若出现稳温时间短、掉温快现象,表明烤房密封保温性能差,需对烤房墙体进行粉刷,特别是要堵严门、窗缝隙。若烤房内湿度不够,可对加热室泼水并启风机提升装烟室湿度。

(3)、每次通风、送温前,要先查看加热室的温度。若温度不够,才可加热提温;若温度过高,要压火散热降温,打开风机和外循环系统直至降到烤房所需的温度。

(4)、风机关闭时间不宜过长,即使烤房不掉温、上下棚没有温湿差,在风机关闭3—4小时后也必须开启风机运转20min左右,以防闷坏烟叶。风机关闭要注意加热室的温度变化,以免因温度过高而烧坏风机和电机,必要时可打开加热室门窗。

(5)、排湿时每次排湿量不要过大,应采取少排勤排的方式,并注意提火稳温,以免掉温或升温。排湿要先打开排湿口,后开冷风门;关闭时要先关闭冷风门,后关排湿口。冷风门开启时应逐渐开大,不得一次大开,以防掉湿。若烟叶变化不够,要保温保湿拉长时间,使烟叶完全变黄;若烟叶失水不够,要开大冷风进风门,保持要求的温湿度排湿。

(二)定色阶段 1.基本要求

(1)设干球温度45度、48度、54度稳温阶段。即以干球温度将定色阶段划分为45度、48度、54度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升温段和稳温段。升温段干球温度升速度以1度每小时,稳温段的时间长短视烟叶变化而定。随干球温度上升,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8—39度,54度稳温段湿球温度可升至40度。

(2)干球45度稳温度结束后,整房烟叶变黄程度为九成,叶内和部分细脉变黄,仅有主、支脉和部分细脉尚呈青色,即所谓的青筋黄片,同时失水达到勾尖卷筒—软卷筒;干球温度48度稳温段结束时,整房烟叶变黄十成,达黄筋黄片,即在此温度范围内使“黄烟等青烟”并失水至小卷筒;干球温度54度稳温段结束时,叶片全干,仅剩主脉未干,干燥至大卷筒。每一个稳温阶段内,烟叶变黄、干燥脱水达到这一阶段的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稳温阶段。湿球温度由冷风口(排潮板)开启程度掌握。2.操作要点

(1)烧火技术

待到烟叶变黄达到要求时,准备转火(加大火力)。需要在此之前做好准备,添加(或装换)煤或蜂窝煤,点燃引煤。烧火要求达到:小火能控住,中火能稳定,大火能赶上。即当房内温度偏低时,提火升温;偏高时,压火控温;适宜时,稳定火力,维持烤房内温度稳定。

另外,对火的控制,我们还要看烟叶的变化、煤炭的发热值、天气的变化、烤房的状况、排湿措施等灵活且准确地进行。当烟叶变化快时,烧火宜大,快升温;烟叶变化慢时,烧火宜慢,慢升温;烟叶变化正常时,烧火宜稳,稳升温。天气出现阴晴风雨,昼夜冷热变化时,必须根据天气变及时调节火力大小。晴天,日出后气温逐渐回升和日晒,上午10时至下4时左右(特别是下午2—4点)升温更为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随之升高;日落后,室外温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凌晨,降温更为明显,此时需要加大火力。烤房升温灵敏时,火力不得过大或加火过早;相反,烤房升温困难时,火力不得过小或加火过迟。

当湿球温度偏高需要加大冷风进风口和排湿口进行排湿时,在排湿操作前要先加火,防止排湿时烤房内温度下降。(2)排湿操作

密集式烤房具有排湿能力强,调控灵敏的优势。因此在烘烤中要敢于大胆保湿变黄,掌握较高的变黄程度,使得烟叶内物质的转化更充分,最终形成更多的香气物质前提物和香气物质,提高烟叶质量。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密集式烤房的排湿窗多采用铝合金百叶窗式,此种材料和设计的排湿窗在烤房内的气压大于烤房外的气压时,排湿窗会自动打开。因此,在需要排湿时,只需要对冷风进风口进行调控。

在定色阶段,需要加大排湿时,必须开大冷风进风口、烧大火;反之,需要小排湿时,必须关小冷风进风口、烧小火。气温高的白天,控制火力,开大冷风口;气温低的晚间(尤其是凌晨)进行大排湿,尽可能加大烧火。在火力已加足,仍然不足以使温度上升,采取稳温排湿,维持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延长时间。排湿时,要尽量避免加排湿不当而导致干球温度猛升猛降。在排湿不够时,注意使用风量调节板,控制回风量,加大排湿速度,同时配以更大火力。

(3)风机操作

在定色阶段,风机必须连续运转,不能停机,一般用中速到高速运转。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对风机检查、维修、保养。如检查风机的螺栓和螺帽的松紧度、轴承的磨损度、给风机容易磨损部位增加黄油等,检查动力设备与风机的轴线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各种设备的质量等。

3.注意事项

(1)此时期排湿量与耗热量都大,对温湿度条件要求严,所以,要求炉膛供风口听开启量要确保烧火稳、排湿准和风机运转正常、排湿顺畅。

(2)烧火要不断加大,升温要准确无误,排湿口开启要根据湿球温度高低灵活调整,大排湿时要开大冷风进风口烧大火,小排湿时要关小冷风进风口烧小火。升温宜慢不宜快,不要因强制送风送温排湿,升温快而加快升温速度,造成变黄不足而烤青或烟叶脱水不够而烤蒸烟叶。

(3)必须注意变黄与干燥两个标准。在每个稳温阶段内,变黄、干燥必须同时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稳温阶段。尤其是变黄没达到十成时,干燥不到小卷筒时,温度不能超过50度。

(4)此时期要外循环与内循环同时进行,以确保烤房内的湿球温度稳定在38—39度,并降低热能的消耗,定色过程要谨防湿球温度超过40度或忽高忽低。

(5)每一稳温阶段结束后,要及时调整风机供风量。通过调速轮或变极电机变速,降低风机转速,以确保流过烟叶间的风速稳定控制在0.3—0.4m/s.(三)干筋阶段 1.基本要求

干筋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排除烟筋水分,实现烟叶全部干燥。由于烟筋水分较难排除,需要温度较高,一般从55度开始,68度以前完成。升温以平均2小时1度左右较适宜。在干球温度60度以前保持湿球温度在40度左右,干球温度60度以后保持湿球温度不超过43度。2. 操作要点

干筋阶段的要领是:控制干球温度,限制湿球温度,及时减少冷风进风,适时停火。

(1)烧火技术

进入干筋阶段后烟叶自身含水量很少,要将水分蒸发出来需要较高的温度,需要烧大火,确保烤房快速升温不降温。大幅度或长时间降温会导致烟叶形成洇筋、洇片。同时,也要注意火力过大,导致温度超过68度。在火力较旺时,一般要提前3度控温,以保证稳升温。在烟叶接近干筋之前,要根据炉膛内的火力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加煤,避免煤炭浪费。在烟叶干筋并停止风机运行之后,要及时关严装烟室通风排湿的门窗,适时关闭加热室通风排湿的门窗,以免因加热室内的温度过高而损坏风机和电机,并防止烟叶过量吸水(特别是雨天)。

(2)排湿技术

随着烟筋水分不断减少,要及时关小冷风进风口,使用变极电机时可调低电机转速,减少烤房内外通风量,以便提高环境温度,同时能达到快速升温的目的。在减少烤房内外通风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干球温度升高,湿球温度也会随着提高,关小地洞的程度以湿球温度不超过43度为准。

三、异常现象的克服与补救

(一)保温保湿差

保温保湿差一般都是由于烤房围护结构以及门窗的密封性不好造成的。在风机的动力下,密集式烤房内的装烟室或热风室大部分地方处于或高于或低于大气的压力,且风速较大,从而导致烤房内外气流交换,因此与普通烤房相比,对密集式烤房的要求则更高。发现密集式烤房因密封性差而影响烘烤效果时,在使用中必须及时维修和下次使用再次维修。

保温保湿差还可能是烤房的排湿口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比如,有些烤房即使是在冷风进风口关闭时,由于排湿口设置不合理,靠风机较近的排湿口仍然进冷风,而远离风机的排湿口在漏失热空气,这样形成了外循环,排湿作用始终在进行。出现这种问题时需要关闭或堵塞靠风机较近的排湿口,并视剩余排湿口面积大小决定是否改进排湿口的设计。

(二)叶片干燥不均衡

导致烟叶烘烤变黄和干燥不均衡的因素很多,包括烟叶基本素质不一致,编烟松紧不一致,装烟时棚与棚之间以及同一棚内密度不均匀,装烟时间差距过大导致烟叶水分含量差异大,夹烟或绑烟不牢导致烘烤过程中严重掉叶,风机风量风压不足,风机安装轴线不居中进风偏向一侧,分风不匀等。

在烟叶定色中后期出现叶片干燥重生不均匀时,要根据具体原因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补救,以便及时均匀干片、完成烟叶定色和干筋。

叶片干燥不一致的补救措施有:

1、调整进风分风

凡是烟叶干燥快的地方一般风速和通风量较大,反之烟叶干燥速度较慢。所以,要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分风板,使装烟室进风均匀。

2、调整排湿口

在80%左右烟叶已基本完成定色后(即54O 左右稳温时),若叶片干燥程度悬殊,要放下回风闸板1/3~3/4,减少循环通风量,削弱对流传热,减小烟叶干燥较快空间的通风干燥速度,使原来通风不良位置的烟叶能更多地吸收热量,加快脱水干燥。在全房烟叶的干片趋于一致后,再重新将回风量调节板提起。

(三)温湿度不均稀稀

密集式烤房的温差有垂直温湿度差、平面温湿度差(前后和左右)两个方面。

1、分风均匀

在密集式烤房中,前后和左右出现的温差,同时意味着存在风力差异,即分风不均匀。平面温差多数来自于分风不均匀,生产中最常见的是靠近热风室隔墙风速小,温度较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从改进分风系统设备着手。气流上升式烤房的地面斜坡,调整比较容易,应急处理办法是在风力上较少的位置(分别在装烟室纵向距隔墙不同距离)砌筑砖块阴风调节。对于气流下降式烤房,要横向安装挡风板或采用调整挡风板角度进行调节。在分风差异不太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不同位置的装烟密度来调整,此项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温度和风力的均匀性。垂直温差大主要是装烟室有效风量和风压不够,或者装烟过密造成的。

2、供风不足

密集式烤房一般装烟三层,热空气每通过一层烟叶,损失一部分热量,带走部分水汽,温度必然会下降,在烟叶水分在汽化快的时候温差更大。如在定色阶段,热空气每穿透一层烟叶,温度下降1O 左右应该是正常的,如果下降过多,应需要分析产生较大温差的具体原因。垂直温差较大常常表明风力不能顺利穿透烟层,一方面可能是装烟密谋过大造成烟层的阻力较大,另一方面可能是风机的风量或风压不够。若因风机型号小供风不足,必须更换风量风压适宜的风机;若因风机配置的电机功率偏低导致的风机转速不够的,要重新选配电机。一般选择电机的功率要比正常需要稍大一点。东北烟区有些电机——风机用皮带传动,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配比要调配合理,传动皮带必须拉紧,以免动力损失。

3、供风量过大

供风量过大必然导致烟叶烘烤质量降低,根本措施是更换适宜型号和规格的见机,皮带传动的风机可以通过调整主动轮与被动轮配比来解决。

(四)排湿不畅

出现排湿不畅可能主要是烤房的设计存在问题。常见的有:

1、冷风进风口过小,回风口过大,形成的冷风进风量不够。解决的办法显然是加大冷风进风口,同时还可以将回风口阻挡一部分,减小回风口和冷风时风口的比例,关在下一次使用烤房之前增设回风量调节板。

2、排湿口和冷风进风口距离太近或共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烤房排出的湿热空气很快又从冷风进风口进八烤房,从而形成了排湿与进风的内特环。解决的办法是改变排湿口或冷风进风口的位置。

3、排湿口面积不足或位置不合理。解决的办法是位置设置不合理时需要改变排湿口的设置,排湿口面积不足时则需要增大面积。

(五)烧烤操作不当

1、风机开开停停

原则上烟叶烧烤全过程风机必须保持开启运转状态。生产实践证明,即使在烟叶变黄阶段装烟室没有太大的变化,若延长停机时间,也会由于烟叶自身散热不畅,造成捂烂烟现象;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见机不运转,装烟室没有热量传递,就不能完成排湿,都会造成大量烟叶烤坏。

2、送风、送温时火力控制不稳

变黄期若送风;送温时加热室温度过高,则会使底棚烟叶烤青;定色和干筋阶段若火炉供热不稳,势必造成装烟室温度忽高忽低。

3、排湿控制不当

(1)过早过大开启东市冷风进风门和排湿口,县排湿量大,就会使烟叶变黄不够而出现青烟。若排湿过晚,县排湿量小,轻则变黄过度,烤后色淡、叶薄、油分差,重则蒸青、烤糟。

(2)跳跃式升温而不是稳温排湿,烟叶脱水与干燥不同步,轻则出现轻度蒸青,重则整房烤蒸或烤糟。

(3)排湿时冷风门一次性开启过大,造成装烟室温度湿度同步下降。

4、转火时机掌握不当

变黄程度达不到标准就开始转火,会造成烤青、烤蒸现象;干燥程度不足转火定色,会由于烟叶变黄过度造成烤糟烟或叶体变薄,颜色减淡,油分减少。

5、定色阶段升温速度控制不当

定色升温速度过快造成烤青烟、青盘烟、挂灰、蒸片等;升温速度过慢,烟叶内含物质消耗过多,烤后烟叶颜色变暗,色度弱。

6、住火后的处理不当 烘烤结束后,若炉膛温度仍然很高,尽管关闭风机后装烟室停止了热量供给,温度开始回落,但当装烟室与热风室之间出现温差时,热风室的热量就会流向装烟室,常会造成装烟室烟叶闷红烟现象,若此时再关闭排湿口,其闷红现象就更严重。所以,房烟烤完后必须将炉膛内的燃煤清除完毕,排湿门逐渐关小但要稍留有缝隙。

四、烘烤注意事项:

1、适度装烟:数量、均匀度、成熟度的一致性。

2、38度的变黄。

3、拉长定色时间、协调变黄与干燥速度。

4、温湿度以自动控制为主。

5、停火后,烤房内的温度降到45度以下时再停风机。

五、应急情况的处理:

1、如设备部件发生故障,应尽快通知技术员及时更换。

2、如鼓风机发生故障,则打开清灰门控制温度。

3、如自动进风门发生故障,应手动调节控制湿度。

4、如一组探头发生故障,调整另一组探头控制。

5.人员密集场所整理 篇五

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第2.0.32条,人员密集场所,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六条的释义,从范围而言,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场所:

1)公众聚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侯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2)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3)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4)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 5)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6)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4.公安部行业标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举例为: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条文解释5.3.15条,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解释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如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公共娱乐场所主要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和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沐浴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中,本通告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说明,5.5.19,本条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指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院和体育场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说明中,5.4.6条,明确说明“菜市场”系人员密集场所。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说明中,5.4.8条,提到“宴会厅”为人员密集场所。

二、各专业常用规范中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要求 1.电气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条文说明第10.3.3条,尽管目前电力设备(如高压配电柜、变压器、低压配电柜等)的自身防火、防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考虑到体育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所以主要变配电室应尽量离开观众主要出入口、观众席台下。在调查中也曾发现,应急用柴油发电机组的排烟管出口距观众席休息厅过近,这是十分危险的。

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50099-2011,第10.3.3.1条,学校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走道、楼梯间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以保证疏散时必要的照度;并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以保证安全地定向疏散。

湖南湘乡市某中学的走道和楼梯间的照度没有达到标准,也未设事故照明。2009年12月7日晚,晚自习后发生重大踩踏事故,血的教训应引以为戒。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3.2条,2.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第11.3.4条,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

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 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其指示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 的有关规定。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5.4.2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5)《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5.2.8 展览建筑内的燃油或然气锅炉房、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等不应布置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进行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第7.1.3条,6 演播室、剧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不应直接进行应急广播,应采取自动火灾报警系统二次确认方式进行疏散广播。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8.3.1条,8.3.1 民用建筑物内配变电所,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2)应方便进出线;3)应方便设备吊装运输;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5)当配变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为住宅、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时,配变电所应作屏蔽处理。

8)《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第4.0.9条 人员密集场所和门厅、楼梯间以及疏散走道上,应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10.3.1条,除建筑高度小于27m的住宅建筑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4.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10.3.2条,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低于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10.3.5条,公共建筑、建筑高于大于54m的住宅建筑、高层厂房(库房)和甲、乙、丙类单、多层厂房,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

2.给排水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条文说明12.0.2 娱乐性场所内陈设、装修装饰及悬挂的物品较多,而且多数为木材、塑料、纺织品、皮革等易燃材料制作,点燃时容易酿成火灾;除可燃物品较多外,此类场所内用电设施较多,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

发生在此类场所的火灾,蔓延速度较快、放热速率的增长较快; 现场的合成材料多,使火灾的烟气量及毒性较大; 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时极易造成拥挤现象。2)《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7.1.13 当展览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对于室内最大净空高度大于12m的展厅、大型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宜采用带雾化功能的自动水炮等灭火系统。条文说明,7.1.13 对于室内净空高度大于12m的展厅、大型多功能厅等,其灭火系统和装置主要有扩大作用面积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系统、大空间洒水灭火装置、大空间扫描射水灭火装置、自动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等。鉴于部分系统或装置国家尚无相应的工程技术规程,系统选择应符合当地地方规范或消防主管部门的技术规定。为保证人员安全,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自动消防水炮应具有射水雾化功能。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5.7 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且无法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展览厅、体育馆观众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面积大于5000m2 且无法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丙类厂房,宜设置固定消防炮等灭火系统。GB50016-2014,第8.3.5条,类似。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2.4条,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2.2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用电用火情况,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1 严重危险级:使用性质重要,人员密集,用电用火多,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群死群伤的场所;2 中危险级:使用性质较重要,人员较密集,用电用火较多,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3 轻危险级:使用性质一般,人员不密集,用电用火较少,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3.2.3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等场所。3.暖通

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4.1.3 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4.1.2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制需与高层建筑贴邻布置时,应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内,并应采用防火墙与高层建筑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制需布置在高层建筑中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1.2.1 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房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00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作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条文说明,7.2.7 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相关条款,本条规定了展览建筑内各功能用房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中规定,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夏季室内风速≤0.3m/s,冬季室内风速≤0.2m/s。展厅和门厅属于大空间区域,人员密集,适当提高室内气流速度有利于增强人体的热舒适感。因此,本条对展厅和门厅的冬夏室内风速作了特殊规定。关于办公室、会议室和餐厅的最小新风量,《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均有明确的规定,本规范沿用。对展厅的最小新风量,《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未作规定,建议按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C02的允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按卫生部的规定:室内C02的允许浓度为0.1%,与此对应的新风量是30m3/(h·人)。鉴于展厅与体育馆、剧场等公共建筑一样,均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但室内人员停留时间较短,因此人均新风量可适当减少。参照《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和《剧场建筑设计规范》GJ 57,并考虑到展厅内人员的活动强度应低于体育馆内的观众且高于剧场内的观众,故规定展厅的最小新风量为15m3/(h·人)。门厅在短时间内同样为高人员密度场所,但其中人员逗留的时间更短,其最小新风量可参照旅馆大堂,定为10m3/(h·人)。

6.密集型战略含义 篇六

密集型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业务范围内,充分利用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来求得成长的战略。是将企业的营销目标集中到某一特定细分市场,这一特定的细分市场可以是特定的顾客群,可以是特定的地区,也可以是特定用途的产品等。由于企业目标更加聚焦,可以集中精力追求降低成本和差异化,使自己竞争优势更强。就是在原来的业务领域里,加强对原有的产品与市场的开发与渗透来寻求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一种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加强对原有市场的开发或对原有产品的开发。

密集型战略包括:

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 又被统称为加强型战略,因为它们要求加强努力的程度,以提高企业在现有业务的竞争地位。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和实施措施。

应该指出,上述三种竞争类型,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同时采用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这三种竞争类型不论在管理上,还是行动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适宜采取某种类型的条件也不同。但是,企业对竞争对手的竞争类型只要能准确掌握,并把握它的发展变化方向,就不会使自己处于措手不及的窘迫境地。

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是指考虑在现有市场上通过改良现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来扩大销售量的战略。例如,原来只生产化妆品,现在增加生产洗涤用品。产品开发战略是建立在市场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基础上,企业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以满足顾客需要,增加销售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激发顾客的新的需求,以高质量的新品种引导消费潮流。并保护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企业以现有顾客为其新产品的销售市场,应特别注意了解他们对现有绿色食品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需要去开发新的绿色食品,增加产品性能或者开发不同质量、不同规格的绿色食品系列产品,充分满足他们的需要,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产品开发战略是由企业现有市场和其他企业已经开发的而本企业正准备投入生产的新产品组合而生产的战略,即对企业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利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发展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是企业对市场机遇与挑战、内部资源能力的优势和劣势所进行的全面的、前瞻性的思考和认识,也是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和决定。产品开发战略能避免企业临时地、随意地、盲目地开发和进入一些没有市场价值的产品,而忽视了那些真正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机会。产品开发战略是企业产品开发的军事路线图,指引产品开发的方向和路标。1.领先型开发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企业努力追求产品技术水平和最终用途的新颖性,保持技术上的持续优势和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当然它要求企业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雄厚的资源。譬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是创建于1929年的高科技电子公司,现已成为在全世界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支机构的大型跨国公司。它主要生产移动电话、BP 机、半导体、计算机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且在这些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多年来一直支配世界无线电市场。该公司1988 年的销售收入为85亿美元,纯利额为4.5亿美元,1993年销售收入增至170亿美元,纯利额达10亿美元,1995年的销售收入进一步增至270亿美元。该公司始终将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基本方针,摩托罗拉品牌移动电话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高达40%。该公司贯彻高度开拓型的产品开发战略,其主要对策有:

(1)技术领先,不断推出让顾客惊讶的新产品,公司进行持续性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建设高新技术基地。

(2)新产品开发必须注意速度时效问题,研制速度快,开发周期短。

(3)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质量务求完美,减少顾客怨言到零为止。

(4)有效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竟逐市场。

(5)高度重视研究与开发投资,由新技术领先中创造出差异化的新产品领先上市,而占领市场。1994年该公司研究与开发投资达15亿美元,占其销售收入的9%。

(6)实施著名的G9组织设计策略。该公司的半导体事业群成立G9组织,由该事业群的4个地区的高阶主管,所属4个事业部的高阶主管,再加上一个负责研究与开发的高阶主管,共同组成横跨地区业务、产品事业及研究开发专门业务的“9人特别小组”,负责研究与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开会及追踪工作进度,并快速、机动地作出决策。

(7)运用政治技巧。该公司在各主要市场国家中,均派有负责与该国政府相关单位进行长期沟通与协调的专业代表,使这些政府官员能够理解到正确的科技变革与合理的法规限制。该公司能进入中国、俄罗斯市场,就得力于这种技巧的应用。

(8)重视教育训练。该公司全体员工每年至少有一周时间进行以学习新技术和质量管理为主的培训,为此每年支付费用1.5亿美元。

2.追随型开发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企业并不抢先研究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出现较好的新产品时,进行仿制并加以改进,迅速占领市场。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跟踪竞争对手情况与动态的技术信息机构与人员,具有很强的消化、吸收与创新能力,容易受到专利的威胁。

3.替代型开发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企业有偿运用其它单位的研究与开发成果,替代自己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力量不强、资源有限的企业宜于采用这种战略。4.混合型开发战略

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为准则,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混合使用上述几种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的层次

产品开发战略包括产品战略愿景、产品平台、产品线、产品开发项目四个层次。

(1)产品战略愿景 是企业关于产品定位和市场目标的理念和愿景,它对下一层次产品平台的性质、演化和竞争地位提供指导。产品战略愿景是“瓜种”,它从本质上决定了长什么样的藤,结什么样的瓜。

(2)产品平台 是企业核心技术的集合,是使企业所有产品线和产品根植于此的公共平台。产品平台开发包括产品平台概念评估、产品平台规划和产品平台开发。产品平台是“瓜的主藤”,它为支藤和瓜提供养分。

(3)产品线 是基于产品平台的同类产品集合。产品线规划是一个分时段的,基于市场、竞争要求和资源状况的有条件的产品开发计划,它决定具体产品的开发路标和升级替代策略。产品线是“瓜的支藤”,它将结出瓜。

(4)产品开发项目 是基于产品线规划的单项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线规划的具体实施是最终的“瓜”。

新产品开发战略

新产品开发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产品是指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功能用途与老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或显著的差异。它又分为全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型新产品等几种情况。

产品开发战略的适宜条件

1.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顾客满意度;

2.企业所在产业属于适宜创新的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3.企业所在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4.企业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5.主要竞争对手以类似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出发点 1.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通过问题分析、缺口分析、细分市场、相关品牌归类等方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来分析、满足顾客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如:市场补缺战略,就是满足特殊顾客的要求,或者是顾客的特殊要求。著名的运动鞋制造商——耐克公司,通过市场调查,不断开发适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殊运动鞋,如登山鞋、旅游鞋、自行车鞋、冲浪鞋等,这样,就开辟了无数的补缺市场。

再比如TCL。TCL决定投放彩电时,国内彩电市场早已拥挤不堪。长虹、海燕、金星、飞跃、凯歌等国产品牌自成体系,各据一方;索尼、东芝、日立、松下等外来品牌要挟东洋技术之强势冲击中国市场。更为严重的是,当时国内彩电市场已经供过于求。面对众多的相对成熟的国内外彩电品牌,TCL发现它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市场:当时国内高质低价的大屏幕彩电市场是一个空白。本土品牌尚没有开发大屏幕彩电,外来品牌大屏幕彩电价格普遍偏高,大众消费者无法承受,一时难以普及。TCL看准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趁虚而入,不失时机地填补了这一空白,终于取得了成功。2.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

所谓挖掘产品功能,就是通过功能分析、用途分析、品质扩展、系统分析、独特性能分析、等级设计、弱点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企业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挖掘产品新的功能、新的用途。在现成的产品的基础上挖掘新的产品功能,无疑是一条风险较小的能迅速获得市场认同的途径。这是典型的开发改进型新产品,既可以在技术上得心应手,又可以利用原有的产品商标来推广新产品。如在收音机的基础上采用自用录音技术,开发成收录两用机;在随身听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如自动倒带功能等。3.从提高新产品竞争力出发

新产品的竞争力除了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功能以及市场的客观需求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其它策略来提高新产品的竞争力。例如:抢先策略,紧跟策略,低成本策略等。4.分析产品/市场矩阵

企业也可利用产品/市场发展矩阵来寻找、发现市场机会。

现有市场 新市场

市场渗透 市场开发

产品开发 多元化增长

(1)市场渗透

即企业通过改进广告、宣传、短期削价、推销、在某些地区增设商业网点等措施,借助多渠道将同一产品送达同一市场,等措施,在现有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

(2)市场开发

即企业通过在新地区或国外增设新商业网点或利用新分销渠道,加强广告促销等措施,将现有产品扩大、推广到新市场。例如,某产品只在城市市场销售,现决定扩大到农村市场。

(3)产品开发

即企业通过增加花色、品种、规格、型号等,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

(4)多元化增长

就是企业尽量增加产品种类,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或服务,扩大企业的生产范围和市场范围,使企业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分析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条件

分析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条件确定新产品开发方向

1.商业可行性

检验商业可行性的结果将证实新产品或服务是否会有市场,顾客是否愿意购买你的新产品或接受你的服务,他们对你的新产品或服务究竟有多大的需求,你是否可以从新产品或服务中赢利。比如,某游泳池决定在其游泳服务的项目中增加一项健身服务。他们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顾客可以在游泳之前先锻炼一下身体。在组织了几场小组座谈会之后,他们得到了一些非常有利信息的反馈。于是他们决定先选一个点进行检验,结果也是非常好,于是他们决定继续进行新项目开发计划。2.企业内部条件

企业必须检查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持新产品的开发。这些能力包括技术能力、成本投入能力、经营网络能力等。

(1)技术可行性

检验技术可行性必须要求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产品或服务能实现设计的功能。比如,某公司开发新产品的原型,将这种新产品安在一个正常的灯泡上可使灯泡的使用寿命延长10倍,市场前景非常可观,而且他们可以利用自己闲置的机器生产这种产品,但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找到一种能抗高温的粘合剂。他们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力开发这种抗高温的粘合剂,若与国际上较先进和厂商合作开发,费用将远远超出利润,因此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是不成功的。

(2)成本投入能力

规模越大,资金投入越大,成本回收就越慢。如果没有数千万的资金准备和两年内准备回垅投资的思想准备,做高档品牌的结果一定没有好结果。Levi,S牛仔第一次通过韩国代理商进入上海时.—年的时间烧掉了上千万元,不得不撤退就是不成功例子。

(3)经营网络能力

如果你只熟悉低档市场,拥有一批低挡产品的代理商。那么,你的产品定位最好定位在低档范围,否则,不仅会造成原有资源的浪费,另外开发新的商业网络也需要雄厚的资本,使企业不堪负担,更重要的是,重新开发商业网络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类型

企业开发什么样的产品,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产品开发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产品开发战略类型。

1.按产品开发的新颖程度进行分类

(1)全新型新产品开发战略

全新型新产品是指新颖程度最高的一类新产品,它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而开发和生产出来的,具有新原理、新技术、新材质等特征的产品。选择和实施此战略,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开发实力强,同时花费时间长,并需要一定的需求潜力,故企业承担的市场风险比较大。调查表明,全新产品在新产品中只占10%左右。

(2)换代型新产品开发战略

换代型新产品使原有产品发生了质的变化。选择和实施换代型新产品开发战略,只须投入较少的资金,费时不长,就能改造原有产品,使之成为换代新产品,具有新的功能,满足顾客新的需要。

(3)改进型新产品开发战略

所开发的新产品与原产品相比,只发生了量的变化,即渐进的变化,同样能满足顾客新的需求。这是代价最小、收获最快的一种新产品开发战略,但容易被竞争者模仿。

(4)仿制型新产品开发战略

开发这种产品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尖端的技术,因此比研制全新产品要容易得多,但企业应注意对原产品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加以改造,并结合市场的需要进行改进,而不应全盘照抄。

以上四种产品开发战略中,第一类开发战略,一般企业实施较难,只有大型企业或特大型企业在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的条件下,才能仿效;第二、三、四类开发战略,多数企业选择和实施较为容易,且能迅速见效。多数企业应着重考虑选择第二、第三和第四种新产品开发战略。2.按产品开发新的范围和水平进行分类

(1)地区级新产品开发战略

这里所指的“地区级”,是指省、市、自治区一级。也就是新产品开发达到省、市、自治区一级水平的战略。凡我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发和生产的新产品,本省(市、自治区)还没有这种新产品,某企业率先开和生产出来,经有关部门鉴定和确认,则属于本省(市、自治区)一级新产品。

(2)国家级新产品开发战略

这是指新产品开发达到国家一级水平的战略。国家级新产品,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新出现的产品。凡国外已率先开发和生产,国内尚没有这类产品,国内某企业率先开发和生产出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鉴定和确认,则属于国家级新产品。

(3)国际级新产品开发战略

这是指新产品开发达到国际一级水平的战略。国际级新产品是指:(1)在国际市场上尚未出现、本国某企业率先开发和生产出来的先进产品。(2)国外虽然已经出现某种新产品,国内企业在掌握国外新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性能更好、水平更高的同类产品,属于国际领先产品。

以上三种新品开发战略,可以由低向高逐级选择和实施,即先选择第一级工区新产品开发战略,实施成功后再选择第二级即国家级新产品开发战略,这一战略实施成功后,再选择第三级即国际级新产品开发战略。凡条件好的,也可跳跃式开发,企业还没有地区级新产品,可直接开发国家级新产品;有些企业拥有地区新产品,但还没有国家级新产品,只要条件允许,可选择开发国际级新产品的战略。

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关于新产品的创意问题

发现市场机会,寻求新产品创意,提出新观点的可能有各种人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是一大来源,但更为广泛的来源在企业外部,如中间商,专业咨询机构、教学和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特别是广大消费者,他们的意见直接反映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倾向。因此,企业必须注意和各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归纳和分析,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在这方面经常采取的方法有:

(1)询问调查法

即通过上门询问或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搜集意见和建议,作为分析的依据,从中寻找和发现市场机会。

(2)德尔菲法

即通过轮番征求专家意见来从中寻找和发现市场机会。

(3)召开座谈会

如召开消费者座谈会、企业内部人员座谈会、销售人员座谈会、专家座谈会等,搜集意见和建议。

(4)课题招标(承包)法

即将某些方面的环境变化趋势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招标或承包,由中标的科研机构或承包的专门小组(或人员)在一定期限内拿出他们的分析报告,从中寻找和发现市场机会。

(5)头脑风暴法

亦称“操脑术”活动,即将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不给任何限制,对任何人提出的意见,哪怕是异想天开,也不能批评。通过这种方法,来搜集那些从常规渠道或常规方法中得不到的意见,从中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市场机会。

2.关于新产品的营销问题

(1)为新产品定价

新产品定价分为受专利保护的创新产品的定价和仿制新产品的定价。

1)受专利保护的创新产品的定价策略: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撇脂定价,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犹如从鲜奶中撇取奶油。企业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有些购买者主观认为某些高价商品具有很高价值。渗透定价,即企业把它的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2)仿制新产品的定价战略:要开发某种仿制的新产品的企业面临着产品定位问题,它需要决定:在产品质量或价格上,其产品应定位于何处。就新产品质量和价格而言,企业有九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优质高价策略;优质中价策略;优质低价策略;中质高价策略;中质中价策略;中质低价策略;低质高价策略;低质中价策略;低质低价策略。如果市场领导者正采取优质高价策略,新来者就应采取其它策略。

(2)促销新产品

制定一个营销计划,说明你将如何把新产品投放目

产品开发战略

标市场并加以促销。该计划应包括媒体、采购点、邮寄点或其它计划使用的广告方法。如果通过销售队伍销售产品,那么需要制定一些销售战略,需要为销售人员提供新产品所需要的促销工具和有关信息。这些工具包括销售手册、最新的价目表等等。如果利用营销代理或广告代理,那么在你做出开发新产品的决定之后,你应让他们参与以后的一些过程。他们能帮助你决定什么方法是推销你新产品的最佳方法。

(3)把新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企业需要制定一个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交货计划。如果你是向零售商销售,这时你需要事先拿到他们的订单,并确立一个交货的方法。如果企业提供的是新的服务,一定要确保员工都受到足够的培训,能有效地提供服务。简而言之,你需要针对把新产品交到市场的所有后勤问题制定一个详细计划。3.关于新产品商业化问题

在新产品上市以前,企业应做好以下决策:何时推出新产品,何地推出新产品,向谁推出新产品,如何推出新产品。

(1)何时推出新产品

指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决定在什么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最适宜。例如,如果某种新产品是来替代老产品的,就应等到老产品的存货被处理掉时再将这种新产品投放市场,以免冲击老产品的销售,造成损失。

(2)何地推出新产品

指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决定在什么地方(某一地区、某些地区、全国市场或国际市场)推出新产品最适宜。选择市场时要考察这样几个方面:市场潜力,企业在该地区的声誉,投放成本,该地区调查资料质量的高低,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力以及竞争渗透能力。此外竞争情况也十分重要,它同样可以影响到新产品商业化的成功。

(3)向谁推出新产品

指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把分销和促销目标面向最优秀的顾客群。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利用最优秀的顾客群带动一般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费用,扩大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如何推出新产品

企业管理部门要制定开始投放市场的市场营销战略。这里,首先要对各项市场营销活动分配预算,然后规定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从而有计划地开展市场营销管理。

企业应选择一个最适宜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在最适宜的地点,向最需要新产品的顾客,以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新产品。如法国白兰地通过给艾豪威尔总统做寿,借势生势,集广告、公关等手段于一体,将市场渗透、开拓、扩张并行,成功地进入并占有了相当份额的美国市场;河南仰绍酒1997年以为董建华先生做寿为由,进入香港市场与法国白兰地进入美国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借助世界瞩目的1997香港回归达到了向国际市场渗透的目的。

柯达的新产品开发战略

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柯达公司在世界照相领域中的霸主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创新技术、突破生活”是柯达公司传统的座右铭,也是柯达的成功之本。

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20岁时,就对照相机感兴趣,虽然没有积蓄,他却开始着手研究照相干板。为了实现这一梦想,1881年1月,他把自己极端珍视的5500美元的积蓄作为准备资金,在罗契斯特创立了照相干板制造公司。干板的制造,比原来的湿板更困难。但从玻璃板的干板到软件,就一步一步接近照片的大众化。这个公司便是伊士曼·柯达的前身,当年乔治·伊士曼27岁。乔治一边制造照相干板,一边对照相机的全部构造及性能进行仔细研究,他一直想制造出一种操作简单的照相机。经过7年的苦苦研究,终于研制出一种小型口袋式照相机,命名为“柯达第一号”。

此后,柯达公司还连续推出“袖珍型全自动照相机”和“立即显像摄影机”,可以说是在世界照相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次突破。

柯达公司认识到,某种类型照相机若能长期销售就可盈利累累,但同时又要顾及业余摄影爱好者玩腻某型照相机之后就减少购买软件的倾向。因此,柯达的策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推陈出新,让新一代的青年接触到新型的柯达相机。于是,1969年柯达公司就想秘密设计一种“立即显像摄影机”。当时,这种相机已经问世,著名的“拍立得”公司已经制造出即时显像的相机SX-70,只是最初SX-70在使用时须将保护乳剂的保险纸撕开丢掉,这等于制造垃圾,但“拍立得”也着手改良这种相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柯达公司的首脑们并不过分紧张,在位于罗契斯特的柯达总部,主管们显得异常沉稳和镇定,他们总是善于控制业务变动的步伐,从容地开发与发展多种新产品,掌握每一种产品的寿命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也是柯达一贯的管理领导艺术。

根据它稳步求胜的战略,“即显相机”经历了周密的研制过程。公司先确定这种相机与软件大致具备的优势,然后考虑用户的潜在需求,在克服“用户不满意”上下功夫。所以,新产品务必要廉价。其次,必须容易操作,以消除用户因技术欠佳难以驾驽相机的恐惧心理。最后,必须保证质量,不能让用户在摄影效果上失望。正如即显部主任麦克尼斯所说:“用户真正关心的是这部相机是否能比较容易地照出色彩艳丽的摄影佳作。”根据这些要求,成立了特别小组,从工艺方面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到1971年初夏,研究人员提出了3种软件设计的方案,供管理部门选择,同时,也附呈每一种方式所需的开发费用。

决策部门批准了最佳方案,分别在英国、法国、美国开始推行。执行小组的成员包括生产、推销与研究三方面的专家,他们的工作十分艰巨。例如,为了解决聚焦问题,执行小组决定柯达即显照相机的镜头应该很小,这会产生背景深远的效果。可是镜头圆径一小,通过的光也较少,执行小组只好决定采用较目前软片快4倍的高速乳剂胶卷。但这种胶卷的研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于是柯达公司组织1000多位研究人员,在美国与西欧从事此胶卷的开发。直到1972年初,塞格领导的特别执行小组,从3种化学软片中选定了可以产生瑰丽色彩的一种,一个月以后,小组终于找出了能大量产生性能特快的快速感光乳剂的方法。最后,感光乳剂在美国试制,经柯达总部罗契斯特实验室的加工,而后又获得法国控制乳剂专家的协作使其更加完美。

柯达公司新照相机的不断发明,也直接扩大了它的软片市场。1952-1963年柯达公司在研制“袖珍型全自动相机”期间,同时改制了古老的软片,为了便于安装,柯达首先设想把软片与匣子合成一体,发明匣盒软片,增加快拍机会,这种软片比通常的软片增加25%的长度,而且价格低廉,最便宜的只有10美元,这在软片市场上可谓是一次开拓。

柯达公司享誉世界的声誉,除以上业绩之外,还跟它改良影印机的成功分不开。20世纪50年代后期,柯达就在光电照相机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影印机市场上,有技术领先、实力强大的世界影印机巨头金禄和万国商业机器公司与之竞争。金禄早在1960年就以914型影印机首先进入市场获得成功。多年来金禄的影印机畅销全球,几乎独占市场。而万国商业机器公司当时也有10%的市场份额,柯达是迟来的新手,因而遇到许多巨大的难题。

柯达公司并没有甘拜下风,而是以其稳健的作风作出抉择,要制造一种最新的产品。通过对影印机市场的调查,了解到用户的兴趣在于产品的品质、快速、可靠与简便。在对市场的需要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后,经过综合平衡,柯达决定所生产的新产品专门为大公司服务。柯达要夺取市场,必须使自己的新产品在技术性能方面超过其他公司,于是制定了新产品开发的优质战略。1967年,一名叫沙莱的人发明了一种新的文件重组反馈器,这种装置能自动处理一堆需要复印的原件。沙莱给各大影印公司致函,寻求被采用的机会。金禄公司寄了一张空白表格让他填写,但柯达公司却立即委托专利律师打电话和沙莱直接洽谈。当时,尽管柯达对沙莱的发明没有马上利用,但却很快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几年后,柯达公司影印实验室对沙莱的文件重组反馈器进行了研究改进,柯达的工程师终于使它圆满地运行。于是柯达影印机可以一面复印,一面装订。这就比其他要等复印全部完了之后才能装订的影印机多了令人羡慕的优越性。另外,给新产品的“必备”条件帮了大忙的还有INTEL公司推出的8008号微处理器,它使柯达影印机健全了“故障排除系统”。

7.四种不同燃料密集烤房的应用研究 篇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改造的热泵烤房、设备为新乡百衡公司提供, 生物质、甲醇烤房使用的燃料由南阳市鼎红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燃煤采用热量大于5000大卡的优质平煤。鲜叶选用王沟村千亩大方内烟叶品种:云烟87品种。

1.2 实验设计:

两个燃煤烤房为实验对照, 28座热泵烤房, 4座生物质烤房, 6座液体燃料烤房为三个参试样本。统一鲜叶、统一工艺、统一操作流程。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进行了212炕次, 其中热泵烤房烘烤了168炕次, 生物质烤房烘烤了20炕次, 液体燃料烤房烘烤了12炕次, 燃煤烤房烘烤了12炕次。液体燃料烤房, 生物质燃料烤房只烤到下二棚和中部, 热泵和燃煤烤房全部位烘烤。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在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 社会效益等方面, 热泵烤房、液体燃料烤房市最环保无公害;生物质烤房只排出少量二氧化碳次之;燃煤烤房污染环境严重, 社会公害大。

(2) 烘烤成本方面:液体燃料烤房烘烤成本最高, 每烤1kg干烟下部叶成本5.49元, 中部叶8.34元, 烤房业主每炕1kg干烟下部叶赔钱2.5元/kg中部叶赔钱4.5元/kg。主要是甲醇价格过高, 用量过大 (2.6元/kg, 每炕一炉烟需1-1.3t甲醇) 。

生物质烤房下部叶烘烤成本3.31元/kg中部叶烘烤成本3.59元/kg, 每炕需生物质1-1.5t, 炕主基本不赔钱也不赚钱, 无利可图。但其污染量小, 秸秆废物科再利用, 为农村烤房大量秸秆找到再利用途径, 是值得推广利用的。

热泵烤房市清洁能源烤房, 只用电是标准绿色烘烤, 并且烘烤成本最低下部叶1.56元/kg中部叶2.4元/kg上部叶2.95元/kg干烟。操作方便, 精准控制误差不超过±0.5℃, 炕内平面温差<1.5℃, 垂直温差<0.7℃, 叶间风速0.3m/s, 并且以冷凝除湿系统进行排温, 减少了烘烤排湿的热量损失。热能利用率提高35%, 省工减本, 烘烤成本较低, 利润较高所以受到烟农热烈好评, 但建造成本很高, 附属电力成本更高, 不易大范围推广。

燃煤烤房:由于今年煤炭价低, 所以烘烤成本较低下部叶1.74元/kg中部叶2.45元/kg上部叶2.76元/kg, 但其污染最为严重, 也是最费工的, 社会效益差, 环保压力大, 必将遭淘汰。

3.2 建议

(1) 生物质烤房:各县烟区成立秸秆压饼厂, 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烟农秸秆再利用找到出路, 减少毁烧污染压力。

(2) 液体燃料烤房:寻找价格便宜, 燃烧性较好的代替液料。

(3) 由于热泵烤房建造成本过高 (每座9.8万元) , 且配套成本更高 (35万元左右) , 需重配线路、变压器, 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所以也不是最佳解决替代能源途径。

(4) 综合各种燃料烤房优缺点, 笔者认为四种燃料烤房当前没有一种是最理想的燃料烤房。如果各县, 各乡镇建有生物质厂则生物质烤房今后是替代燃煤烤房的理想燃料烤房。

摘要:对生物质烤房、热泵烤房、液体燃料烤房、燃煤烤房四种不同燃料烤房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泵烤房无论烘烤成本、烘烤质量、节能减排、经济效益、节工减本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燃料烤房, 生物质烤房次之, 燃煤烤房又比液体燃料烤房要好些。

8.密集的反义词 篇八

漲薪大潮襲來,企業如何破解難題?

上海耀鼎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企業諮詢部經理徐豪成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通常來講,台商採取因應的對策主要是轉移到大陸人工成本較為低廉的地區,或是縮小經營範圍進行裁員,進行生產設備自動化與管理軟件的改革來減少人力成本,進行生產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再造,提升生產管理效能。

「人力成本節節上升,『省人化,自動化』是末來台商企業改革時要進行的要點;轉移至大陸人工成本較為低廉的地區,在經過幾年之後也一樣會面臨到同樣的問題,所以必須從製造轉向研發。往往新技術與產品能開啟企業新的生命週期,這是末來台商在轉型時要思考的。」

徐豪成舉例,在他目前輔導的企業中,有台商經過引進精益化生產管理後,提高了生產效益,降底了庫存與各項人力管理成本,企業由原本的600人減少到至今的300人,但公司的銷售額並未下降。從人力成本部份一年大約減少1200萬的支出。

「我建議企業主可以考慮部份勞工改用人力派遣的方式,減少人力成本的支出,並在內部生產管理過程中減少庫存。目前原材料一直在上漲的壓力下,減少庫存可以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量。外部管理部份減少不必要的業務活動開支,徹底實行全公司預算管理的編例制度,針對全年預算各部門必須提例減少一定開支比例,杜絕不必要的人力成本與管理成本的浪費。」

勞動密集型企業

轉型升級謀出路

面對勞工成本的上漲,不同類型企業的境遇並不相同。

對於在產業鏈上沒有價格話語權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2011年度近四成的企業人工成本漲幅都超過15%,甚至一成半企業的漲幅高於25%。2012年企業能夠承受的最高漲薪率整體低於2011年的漲薪率(見圖一),這說明企業支撐成本上漲的幅度難以持久。

如何將上漲的成本成功地轉嫁,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採取的首要措施是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向下游企業或消費者轉移成本,或者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以提高利潤;第二個措施是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品牌價值;第三是拓展市場,增加銷售以攤薄成本;第四是節約企業運營中的其他成本。總的來說,企業在消化人工成本時,先是傾向於增加利潤,再是降低成本。

除了人工成本的上漲,企業還面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競爭激烈等方面的市場壓力。當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企業主或投資人無法承受這種壓力時,多數企業更傾向於在相對人工成本更低的區域/國家設立分公司/分廠,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成本降低;第二是加大研發投入和公司改革力度;第三是投資其他行業以及各類金融產品(見圖二)。

專家認為,目前大陸製造業整體處在轉型升級的時期,需要在技術、研發、設計等方面加強創新,在管理和流程上改革優化,增加單位人工產出,以此在新的經濟形勢中取得競爭優勢,從而更深層次地解決企業的成本上漲問題。

面對勞動成本的上漲,能夠從容應對的是那些已經轉型升級的企業,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品牌、市場占有率高等有競爭力的企業。

理實國際集團(中國)合夥人崔曉麗表示,企業轉型升級主要有幾個類型,通常是從勞動密集的生產型企業轉向掌握通路、終端的行銷型企業,或者是轉向研發代理。

如珠三角一家以貼牌為主的節能燈企業,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品牌,在上海成立了一個貿易公司,並聘請了一個外資企業的高管來擔任行銷總監,以在內銷市場建立自己的通路、品牌。儘管此類走向內銷的道路並不平坦,但已經成為不少代工企業的轉型選擇。

有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則轉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研發環節,如在生物制藥行業,外國惠氏、強生的制藥企業把研發的任務交給當地的生物制藥企業去做。在勞動成本的壓力下,深圳大量電子、塑膠行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將生產外包,轉型至技術類、研發類環節。

而東莞一家制鞋企業已經開始了生產模式的轉變,從原來的生產低附加值的大訂單模式轉向小批多樣的訂單模式,通過加強設計等手段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並從代工轉向自創品牌。

「許多臺商在面臨成本上升後,想進行轉型郤舉步維艱,主要是人才、技術、資金這三項。」徐豪成建議,台商的轉型過程應該從管理轉型開始,藉由提升整個生產管理效能,提高公司的利潤;接著進行產品技術升級,或產業轉型。在技術與資金的部份,可以回台申請由政府輔導的技術轉型基金。

知識密集型企業

提高單位產出率

知識密集型企業應對漲薪潮,首先要穩定員工隊伍,激勵員工高效率完成工作。資料顯示,超過四成的企業離職率不到10%,三成企業的離職率處於10%~20%之間,大多數企業的員工隊伍相對穩定,這是由於知識密集型企業有很多比較有效的方法,比如幫助員工建立職業通道,增加員工福利的額度和多樣性,組織員工活動,增強員工歸屬感等。

為了消化漲薪帶來的人工成本上漲,知識密集型企業採取的措施與勞動密集型企業有較大差別。企業不以直接提高產品價格為手段,這是因為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產品需求彈性較大,單純提高價格會降低產品需求度。調研發現,知識密集型企業消化人工成本的第一選擇是通過加強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發,引導新的消費需求;第二是拓展市場,通過增加銷售來降低單位產品中固化的研發製作等成本;第三是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創造力;第四是加強專案和流程管理,提高整體運行效率。雖然知識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占比相對較高,但由於其單位人工成本的產出具有較大的彈性和上漲空間,故企業可以通過研發創新、管理改進和市場拓展,來增加單位人工成本的產出。

調查結果也顯示,當知識密集型企業的企業主和投資人無法承受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大幅上漲的壓力時,其投資和經營的首要選擇是轉移企業部分業務或部門到相對人工成本更低的區域/國家;第二是裁掉或賣掉部分業務;第三是融資;第四是投資其他行業(見圖三)。相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知識密集型企業的選擇更加多樣,手段更加靈活。

上一篇:人本主义疗法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下一篇:武警部队安全主题大讨论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