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内审报告(8篇)
1.计量内审报告 篇一
洗浴中心上半年内审报告
2011年7月1日至7月3日,本单位进行了健康管理体系的内审,历时3天,对健康管理手册所覆盖的3个班组进行了全过程的审核,审核组由OHS管理小组成员组成。通过审核,审核组一致认为:本单位自贯彻GB/T28001-2001标准,特别是体系投入运行以来,服务质量、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有所提高,各项工作更加条理、规范;卫生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各班组对贯彻新标准、新目标呈现了较高的热情。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具体情况简述如下:
1、审核目的:发现文件及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实现改进。
2、审核范围:健康管理手册覆盖的3个班组。
3、审核准则:GB/T28001-2001标准,本公司健康管理体系文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审核取证范围:自2011年1月1日至审核之日。审核组成员 组长:张跃勤 成员:朱耀武
4、审核综述
4.1、健康管理体系方面
依据GB/T28001-2001标准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写了质量手册和二、三层程序文件,整体文件基本反映单位的卫生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设臵了必要的记录文件并投入使用,所记内容基本真实,能体现体系运行和卫生质量质量情况。但部分内容仍需进一步完善,如对支持性文件的系统性、严谨性,还需继续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和使用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
4.2管理职责方面
通过制定、实施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建立、保持了健康管理体系,并通过沟通、监控和测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体系的有效性,取得一定效果。但班组和班组之间的沟通仍需加强
5、审核结论:
审核组以抽样的方式完成现场审核,未发现不合格。
本组织的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基本符合GB/T28001-2001标准要求;
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基本有效性,但需进一步加强。
6、建议
审核组认为:鉴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现状,以后更加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审核组成员签名: 日 期:2011年7月3日
管理评审
2011年7月4日,由书记张国祥主持召开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会议,时间一天,参加评审的主要领导有夏广善(队长)、时玉祥、张跃勤、路天保及各班组组长。
为了提高管理评审,6月28日,对各班组发出了管理评审通知,要求各班组对健康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找出运行好的方面和薄弱环节,积极准备相应的整改措施。
评审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前后对比,认真的评议了体系建立以来的巨大变化,大家一致认为: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规范及各项工作的程序,提高了员工素质、卫生质量和服务质量。虽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但仍可以肯定本单位所建立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基本适宜充分和有效的。
GB/T19001-9000标准和公司质量手册的要求,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OHS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b、OHS目标的适宜性、先进性及可实现性; c、内审的结果;
d、产品质量状况及不合格品率分析;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f、改进的建议等.对上述内容的评审简述如下:
一、对质量方针的评审
本公司的质量方针是“科技领先、优质高效、用户至上、遵信守约”,方针包括了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内容,符合标准要求,也体现了本公司的特点,“以顾客为中心”。
二、对质量目标的评审
根据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项质量目标:(1)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7%以上;(2)检测设备按期检定率100%;(3)顾客满意度99.9%以上,三项目标内容符合实际,通过认真努力以落实可以达到,尤其是通过对质量目标的分析、考核、落实到各部门之后,进一步证明公司所制定的目标是基本适宜的,具有一定先进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对内审结果的评审
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制定了内审计划,12月份的内审则比较成功,内审由两名有资格的内审员进行,历时两天,编制了检查表,作了内审记录。
四、对顾客意见的评审
以三个月来顾客反馈的主要意见看,本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得到认可的,顾客满意度达到99.9%,不满意的主要内容反映在价格方面,今后应注意适当、协商,保持适当的价格水准,以便更好的占领市场。
五、对过程业绩和产品质量的评审
对于各项活动和过程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以来,各项过程得到控制,业绩优其突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不合格品率不断下降。
六、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的评审
体系运行以来,大家针对在各项活动中出现的不合格,采取了3项纠正措施,虽然这些措施水平不高,原因分析也不太到位,但说明大家在致力于改进,成果可喜,并且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合格采取了3项预防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大家认真的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行了整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薄弱环节
通过评审,大家还提出了许多不足和改进建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不足,缺乏人力是公司的当务之急,另外对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必须抓紧的。
2、检验力量是关系产品质量的头等大事,目前人员仍不足,需再增补人员。
对这些薄弱环节,综合办会同有关部门在一至两个月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要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学文件、用文件的热潮,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计量内审报告 篇二
关键词: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报告
一、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报告的问题
1、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计量问题
(1) 财务报表对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够全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 无形资产因为其自身的特性逐渐发展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一项经济资源。然而, 公司在编制资产状况表时, 仅把公司所持有或掌握的、无形的、能够分辨的非货币性资产认定为无形资产, 比如商标权等, 却将能够帮助公司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人力资源、公司文化等排除在外。与此同时, 公司只将为了获得某些无形资产所要承担的费用或者在将来的时间每年要摊付的费用作为其价值统计到财务报表里, 即报表无法充分展示公司通过某项无形资产在将来所能得到的经济效益, 这种残缺性导致公司的实际价值以及某些技术的价值无法得到完美体现。
(2) 现行统计无形资产办法不够完善。目前, 统计无形资产的办法主要有下述几种:市场法、效益法、摊销法、托宾Q值法、现值法等上述办法的主要评价指标为财务状况, 而且在具体实施时只是针对公司各项无形资产做大概的统计, 对公司的核心技术缺乏科学统计, 甚至直接不考虑各种类型的无形资产在统计时的不同之处, 导致无形资产的详细价值和有关信息依然十分模糊。当公司管理无形资产时, 不但要确定全部无形资产的价值, 还要确定每项无形资产的单独价值。
(3) 现行统计人力资源的办法不全面, 主观性较强
目前, 在统计人力资源时, 主要应用下述办法:员工报酬法、学历指数法、教育支出法、未来效益折现法以及重置成本法等。尽管每种办法都有着自身的优势, 然而在实际执行时也都表现出各种缺陷, 例如将工资作为标准会降低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人力资源获得收益的时间无法确定;无法将可能面临的每种问题都考虑在内等。
2、信息报告问题
(1) 信息披露的领域不够宽广。最新发布执行的会计准则明文规定了会计报表披露无形资产的认定要求, 导致大量对决策人员有借鉴意义但却不能以货币形式来量化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信息无法在会计报表里得到合理体现, 比如为高新科技公司创造大量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无形资产。
(2) 信息披露的内容不足, 过于模糊。目前, 很多公司的会计报表仅披露无形资产的整体的摊余成本, 太过浅显, 应该尝试披露无形资产所涉及的具体环节, 比如列出无形资产研发时的各项费用等。此外, 附注也没有详细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上述问题会导致投资者或公司管理层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 信息披露缺乏实效性。现在, 很多上市企业披露的信息都是根据以往的成本来确定的, 无法科学的判断将来的情况。无形资产由于其自身特性, 会导致确定其得到时的成本与其为公司创造的效益无直接联系, 因此, 以此为标准披露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报告完善的方案
1、价值计量的完善方案
由于很多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开发所消耗的费用缺乏直接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计量时有必要多选取几种计量属性。对企业而言无形资产的意义就在它有可能帮助公司带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所以, 在计量公司的无形资产时, 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该领域的准则, 结合各无形资产的本身条件以及公司的现实状况来具体实施。
在确定摊销费用时, 应该根据每种无形资产的自身特点及其能够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和预期完成办法来确定最为科学的摊销方案。另外, 也不能简单的把所有的摊销费用都归为本期的财务成果, 而应该参照其创造的效益进行分配, 并予以分类。
公司可以选取与加速折旧相似的方式把摊销期划分成多个阶段和时期, 同时确保后期的摊销率低于前期。同时应该根据合同的签约时间、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多个因素来制定摊销年限。人力资源的摊销费用应该根据归属区别对待, 比如技术人员的培训费用应该根据一定的计算方式纳入生产成本, 而管理人员的却能够归入本阶段的管理支出等。
在确定技术的摊销年限时, 大多综合考虑了技术所能应用的时间、变更速率、竞争对手的研发现状等众多因素。对于那些会因技术陈旧而导致价值大幅降低的专利或技术应该选取诸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办法来确定摊销的费用与期限。
组织资本是逐步健全的, 它的使用时间和公司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 所以每年都应该根据现行的无形资产准则, 运用减值测试来确定一次组织成本的价值。对于关系资本, 应该根据消费者、代理商、合作对象等的合作年限与认可程度等多个因素来确定其摊销年限。关系资本的摊销可以分成多种关系类别, 摊销费用可以根据其所属关系归入营销支出、生产支出、管理支出等。
2、无形资产信息报告的改进方向
(1) 拓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领域。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 我们能够合理的加强公司对人力、技术、组织、关系等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 另外还要强化对于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交易、诉讼等过程的信息报告。
(2) 信息报告可以选取多元化的方法。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 有必要通过公允价值来评价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那些可以用货币量化的无形资产的信息, 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将其披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里。
(3) 创建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系统。为使无形资产信息能够被合理的披露, 就应创建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系统。现在很多公司的会计报表只是简单的把信息标准化, 而未考虑各受益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未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报告模式, 进而降低了信息的实效性。
三、结语
无形资产是当今企业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 我们一定要重视其价值计量和报告的相关问题, 尽可能促使其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 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平.试论对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四重分类[J].财会研究.2007 (12)
[2]蒋琐.论无形资产会计的创新[J].财会月刊.2011 (4)
3.计量内审报告 篇三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专业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 教学模式
1 调研的基本情况
1.1 调研目的
根据高职建筑类专业建设的需要,调研小组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效果评价。
1.2 调研安排
此次调研以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邮件等形式相结合。分别调研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鞍山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4所院校。发出问卷调查表数30份,收回调查表21份。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开发思路
2.1 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造价员是与本门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通过调研搜集造价员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等信息,召开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各部门造价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了造价员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程算量和工程计价。培养学生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计量与计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理解工程对象的计量与计价的依据、范围和要求,以便在所从事的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施工成本分析、造价咨询服务等技术活动中做到:
①正确地采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资料。
②正确地运用国家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范、标准、和造价软件。
③正确地界定计价范围和选用计价方法。
④正确地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组成、计算内容和计算结果。
⑤正确地进行工程经济评价。
2.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各院校通过整合改造课程内容,以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以鞍山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情况为例,该院结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时效性、地域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特点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在时效性方面,该院在教学中,在每一个情境教学模块中,以清单计量计价为主,辅以定额计量及计价。及时调整和补充最新版本的定额和清单计价规范内容。
在地域性和实用性方面,该院结合辽宁省实际工程项目,采用2008版《辽宁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标准图集等有关资料开展教学。
在先进性方面,该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机房资源,购买“广联达”、“鲁班”多网络节点版造价软件,使学生成为手算点算双能手。
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将行动领域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该院本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成6个学习情境, 14项工作任务(详见表1)根据工作任务安排相应的教学单元及课时,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
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
3.1 课程实施情况
3.1.1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据调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都本着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实施项目化教学。他们以学生为主体,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展教学。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教学。组织项目教学内容时参照施工图预算编制、清单编制、清单报价文件编制实际的工作过程,以该项目为载体,导入教学,教師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完成项目任务。安排两周集中实训,要求学生利用软件进行计量与计价。并与手算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实际操作软件时注意的问题,并总结软件计算与手工计算各自的优势所在。整个教学整体设计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缩短课堂教学和毕业生职业生涯之间的距离,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用期,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真正实现上岗就能顶岗。
3.1.2 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现场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该院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将学生按小组扮演招标、投标、造价咨询三方,让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清单报价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书等,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3.1.3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该学院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突出过程和能力考核。
3.2 课程建设情况
3.2.1 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带动课程建设
所调研的几所高职院校均配备了专业的造价软件机房,安装了在建筑行业被广泛应用的最新版本造价软件。学生在进行造价软件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将来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校内基地模拟工程结算现场和招投标开标现场设置。采用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校外方面,各高职院校都有多家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所。
3.2.2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被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每年均会安排老师进行“双师型”技能培训。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具有 “双师型”(含双师素质)139人,占教师总数的31%。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高职教师“双师型”培训基地。同时在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各学院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
3.2.3 积极编写出版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带动课程建设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政策性很强、区域性强的特色,特别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热点模式,因此多所高职院校均编写了与本门课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以此带动课程建设。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效果评价
据调查,所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中,近年来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学校组织的造价员考试通过率能达到90%以上。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从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通过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就业对口比例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能占到该校造价专业毕业生的一半以上。由于课程教学效果明显,目前该学院已成为全国建筑类一级资质培训机构。同时,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金巧兰.浅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J].河南建材. 2010(04).
[2]翟丽旻.如何改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J].考试周刊.2008(36).
[3]李江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浅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2).
[4]张小军.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时空.2011(01).
4.内审报告 篇四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描述以及上一企业药品经营质量回顾分析:
1、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年*月*日,注册地址、仓库地址为****号,于****年*月*日变更为****号。公司设立有质量管理部、**部、**部、**部,组织机构健全。现有员工***人,其中执业药师*名,主管中药师*名,主管药师*名,中药师*名,药学相关专业人员*名,在职人员资质均符合GSP规定要求,并通过健康体检和培训后上岗。总经理***是药品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管理,保证质量管理部和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药品经营质量规范管理。质量负责人由副总经理***担任,全面负责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独立履行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指导、监督文件的执行,并对供货单位和购货单位的合法性、购进药品的合法性以及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购货单位采购人员的合法资格进行审核及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经营许可范围开展经营活动。办公用房和仓库总面积为***㎡。设有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仓库面积***㎡,办公用房面积为***㎡。按要求配备设备设施,全面实行计算机系统信息管理;温湿度自动监测报警功能,能有效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描述:
公司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以下简称90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制度、部门和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记录、凭证、档案等。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合格的从业人员、按要求配置设施设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等质量控制关键要素。从****年*月*日起按90号令规定正式运行,各部门认真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围绕公司“**第一、**至上”的质量方针,为客户提供的药品质量指标依法达到法定要求;客户对公司提供的产品包括服务的满意度和质量信任度明显提高。质量管理组织认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设置的机构、设施设备、配备的人员、制定的制度、程序与记录、计算机系统等均符合90号令的规定。****年*月*日,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组织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包含现场评审记录、会议记录、问题整改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等。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要求,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系统功能,制定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按质量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和报告进行审核确认,对供货单位、购货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采用前瞻和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公司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各部门、岗位人员能正确理解并履行职责,承担相应质量责任。
3、****药品经营质量回顾分析:
公司从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起,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进行经营活动。****,公司未发生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事件。国家公布从6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版GSP以来,公司质量管理部就开始对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及岗位责任进行修改和补充,并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对供货单位、购货单位资格及经营品种资质进行审核,截止****年底,共建立了供货单位档案***家、购货单位档案***家、经营品种质量档案***余个,收集药品检验报告****余份。供货单位、购货单位所提供资质资料全部符合规定,经营品种质量档案资料按要求收集存档。
(1)、供货单位:
****年*月至*月共从***家药品企业购进药品,其中生产企业***家,经营企业***家。供货单位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资质资料,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购进药品质量。
(2)、购进药品:
***年购进药品***批,质量管理部对供货企业资质真实性、质量保证能力和购进药品的合法性进行了审核,质量验收员对药品质量进行了验收,验收合格批次***%,合格率***%。
(3)、储存与养护:
养护员能严格按照GSP要求养护药品,养护批次为****批次,不合格批次为0,药品在库养护合格率***%。综合部能严格按照GSP要求储存药品。质量管理部不定期对综合部仓库储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其中检查批次为****批次,不合格批次为0。药品在储存过程中质量稳定,在库养护、检查合格率100%。
(4)、药品销售:
****药品销售为****批次,销售额为*万元,销售退回为*批次,质量投诉为0,销售合格率100%。公司所经营药品未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公报》中出现。
二、企业的组织机构及岗位人员配备整体情况:
1、组织机构:
公司经营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质量管理部、*部、*部、*部。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验收养护人员为组员的质量领导小组。
2、岗位人员配置情况:
企业负责人(总经理)潘久莉;质量负责人(副总经理)***;业务副总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质量管理员***;验收员***、***;养护员**;**部经理**;采购员**、**、**;信息系统管理**;保管员**;收货员兼出库复核员**;发运员**、**;业务内勤兼制单员**;营销员***、***、***;**部经理**;**部经理***;会计员**;出纳员**。
三、各岗位人员培训考核和定期体检管理情况:
1、培训考核:
公司对从事药品质量管理、验收、养护、保管等工作的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新招聘员工或员
工工作岗位进行调整,为适应新的工作,必须接受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执业药师每年接受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继续教育。行政部每年对培训进行一次效果和效率的评价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建立培训档案。
2、健康体检:
对质量管理、验收、养护、保管等直接接触药品岗位的人员上岗前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体检合格方可上岗,且每年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精神疾病等可能污染药品或易导致人为差错的人员,立即调离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视力小于0.9或有色盲色弱者,调离验收、养护、质量管理岗位。
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概况:
质量管理文件按照现行药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规定,结合实际围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覆盖公司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制度、部门及岗位责任、工作程序、档案、报告、记录和凭证等。制定了保证各岗位与其工作内容相对应的必要文件,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分发、保管,以及修改、撤销、替换、销毁等按照文件管理操作程序进行,并且保存相关记录。计算机系统记录数据时,各岗位人员按照操作程序,通过授权及密码登录系统后进行数据的录入或复核等,数据的更改由质量管理部审核并在其监督下进行,公司围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以文件形式明
确新修订GSP正式运行时间,确定质量方针、目标要求,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建立有药品采购、验收、养护、销售、出库复核、销后退回和购进退出、运输、储运温湿度监测、不合格药品处理等相关记录。制定了**个质量管理制度、**个质量管理工作程序、部门责任*个和**个岗位责任,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各部门和各级人员岗位责任执行从***年*月**日起按新修订GSP规定正式运行。
五、设施与设备状况及验证情况:
1、设施与设备状况:
(1)、公司住所位于****号,仓库总面积***㎡,其中阴凉库***㎡、常温库***㎡、冷库**㎡(容积**m³)、辅助用房面积*㎡。库房的设计、布局合理,有效划分收货、验收、退货、储存、发货等各状态区域并标识,有验收、发货、退货、不合格药品的专用存放场所。库区地面用强化木地板铺设地面平整、无积水,库内墙壁、顶棚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库房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有符合储存作业要求的照明设备,室外装卸、搬运、发运等作业场所设置有防雨水玻璃顶棚等防护措施,防止药品受异常天气污染,库内设有包装材料区,有用于零货拣选、拼箱发货操作及复核的作业区域和设备,仓库窗户设有纱窗、窗内安装遮光窗帘,有存货用底垫、货架,灭蚊灯、除湿机、粘鼠板等。库房完全具备避光、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鼠、防虫、防鸟等能力。
(2)、药品储存作业区、办公区有隔离措施,消防、安全符合规定。库内配有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系统,系统具备自动监测、显示、记录、调控、报警的设备。指定保管员、养护员、质量管理部采用短信通讯的方式,发出报警信息,采集记录仪的安装符合规定且能真实反应库房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库房还安装了有效调控温湿度及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中央空调**台;安全监控仪*套;温湿度自动监测器*套;声光报警器:*台、**个温湿度监测系统终端设备;双回电一组;电子扫码手持终端*把;面包车*辆;冷藏货车一辆;保温箱 * 个;除湿机*台;手推车*台;托盘***个;立体钢制货架*组;灭火器等设备。对仓库、设施、设备按新版GSP要求规定进行了改造、维修。
2、验证情况:
按照《规范》附录的要求,于 ****年*月*日至**日对冷藏车、保温箱、冷库以及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等进行了验证,确认了相关设施、设备及监测系统能够符合规定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并能安全、有效运行,确保冷藏药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其中冷库*号验证满载试验*小时,温度稳定在 3-7℃,断电后冷库温度能够保持 *分钟维持在8℃以内,冷库*号空载测试*小时,满载测试*小时,温度稳定在3-7℃。断电后冷库能够保持*分钟维持在8℃以内,符合《规范》附录要求;冷藏车验证空载试验 *小时,满载试验 *小时,温度均稳定在3-6℃,断电后冷藏车温度能够保持 *分钟维持在8℃以内,符合《规范》附录要求;保温箱满载装箱后,按照最长的配送时间连续采集数据,温度最长能保持*个小时在8℃范围内,符合《规范》
附录要求;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符合《规范》附录要求。根据设施设备验证及校准管理制度制定了温湿度监测系统验证计划,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进行了使用前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对温湿度监测系统进行了*项确认:
(1)、采集、传送、记录数据以及报警功能的确认;(2)、检测设备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的确认;(3)、采集记录仪安装数量及位置确认:
(4)、监测系统与温度调控设施无联动状态的独立安全运行性能确认:
(5)、系统在断电、计算机关机状态下的应急性能确认;(6)、防止用户修改、删除数据等功能确认。对温湿度监测系统的7个采集记录仪进行了校准,并有合格的校准证书。出具的验证报告,包括验证实施人员、验证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汇总、验证结果总体评价等。同时,根据验证结果对可能存在的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制定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且根据验证结果制定出了设施设备验证的工作程序,形成的验证控制文件,包括了验证方案、报告、评价、偏差处理和预防措施等,并建立了包含以上资料的验证档案。
六、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系统设计与管理: *
2、计算机系统操作程序:
3、计算机系统功能:(1)、(2)、(3)、(4)、(5)、(6)、七、药品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运输、退货、投诉处理、不良反应报告、追回和配合药品生产企业履行召回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1、采购:
采购药品严格按《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规定执行,认真对供货单位、购入药品和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进行审核、批准,建立首营企业、首营品种、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档案,每年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或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协议内容,档案资料、内容齐全,及时更新,保证合法资质持续有效******。
2、收货:
药品到货时,收货员对运输工具和运输状况进行检查,拆除药品的运输防护包装,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完好,对出现破损、污染、标识不清等情况的药品,必须拒收,同时查验随货同行单(票)以及相关的药品采购计划不符的,收货员必须拒收。******。
3、验收:
验收员严格按照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及验收操作程序的要求对购进药品、销后退回药品进行了逐品种、逐规格、逐批次、逐项目的质量验收。*****。
4、储存:
在库药品实行色标管理,待确定药品为黄色,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储存作业区,防止药品被盗、替换或者混入假药。
5、养护:
(1)、*******。养护员定期对养护情况进行汇总、分析。(2)、*自动监测、显示、记录、报警。【千方百剂】系统对库存药品的有效期进行自动跟踪和控制,效期药品进行预警提示、超有效期药品自动锁定停销**。
6、销售:
********开具合法票据,建立销售记录。
7、出库:
保管员凭《药品销售出库复核单(随货同行联)》按“先产先出”、“近效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
8、复核:
出库复核员按出库药品对照出库随货同行单(票)进行复核,发现药品包装问题、标签问题和超过有效期等情况不得出库,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9、运输:
按运输工作程序和药品储存条件,选用密闭运载工具和冷藏车辆运输药品,运输前发运员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以保证运输安全。*****。
10、退货:
购进药品因外包装质量原因需要退货的,采购员按照退货管理制度的规定,凭质量管理部、**部经理签署处理意见的“药品购进退出审批单”办理退货,其中内在质量有问题的(包括假劣药)不得自行退货,必须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待处理,在库储存的药品,采购员要通过《药品购进退出审批单》,按程序审核、签批后交保管员办理购进退出药品的出库。******将退货药品存放于退货药品库(区),销后退回的药品经验收合格后存入合格药品库(区),销后退回的药品经验收不合格,放入不合格药品库(区)。
11、质量投诉:
*******投诉所反映的问题确认为质量问题的,按《不合格药品管理程序》的规定处理。属于不可预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规定处理。
12、不良反应报告:
严格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程序,由质量管理部养护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及时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填写《药
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报告(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13、不合格药品:
购进药品在验收过程发现不合格的****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应当有完整的手续和记录。
14、召回:
公司各部门收集到召回信息时,*****管理部发出《药品召回通知单》,**部应当协助药品生产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按照生产企业召回计划的要求及时传达、反馈药品召回信息;公司各部门发现其经营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立即报告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发出****单》,立*,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处理。
八、票据管理执行情况:
药品购进向供货方索取合法凭证;购买用于验收、养护、储存、安全消防、运输等设施、设备有合法的票据。*****存档时间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但不得少于五年。
九、内审评定结果以及整改措施及效果:
1、试运行时间及基本情况:
从****年*月*日开始,按照90号令结合公司新修订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及岗位责任进行试运行,对遇到的计算机系统问题及时进行升级、调整。具备自动生成功能,温湿度自动监测控制满足药品存储要求,起到了报警作用,各岗位工作人员对应责任在较
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技能,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符合企业实际,具操作性。
2、正式运行时间:
****年*月*日,公司以文件形式通知各部门,正式开始实施新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评审检查情况:
(1)、****年**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审小组按照内部审核方案,对照**省药品批发企业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项目评定细则,现场检查时,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内容进行全面检查,从质量管理体系*****其合理缺项*项,其中严重项目(* *)0项,主要项目(*)*项,一般项目*项。实际审核检查涉及项目251项,其中严重项目(* *)*项,主要项目(*)55项,一般项目193项。(2)、检查判定: 严重缺陷0项。 主要缺陷0项。 一般缺陷:*项: ***** 现场整改: **** 现场整改: 现场整改:
4、通过上述工作检查,我们做好了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准备。敬请主管领导莅临检查指导!
5.4.内审报告 篇五
编号:JL/ZG-10
一、审核目的:
评价本公司产品及质量保证能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二、审核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和所有部门,覆盖五个认证标准所有条款。
三、审核依据:
1、水泥产品认证实施细则;
2、GB/T19001—2016;
3、GB/T24001—2016;
4、GB/T28001—2011;
5、有关法律法规;
6、企业体系文件。
四、审核时间:2017年10月10日—12日
五、审核组
组长:王启伦
组员:王秀霞 宋文平李恒斐 刘文斌 张中辉 刘 云 杨东升 吴亚楠
张晓丽 周晨阳 赵晓磊 范炎炎
六、审核结论:
1、法律法规遵守:
公司收集了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但应进一步梳理,并及时进行合规性评价。通过文件、开会、培训等形式,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向职工贯彻。
质管部严格执行有关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对各产品进行认真检验,产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出厂产品经过国家、省水泥质检站的型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
环保方面,市环保局的监测已经完成,但应提供监测报告。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应及时进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和职工的职业病体检。
2、资源:
本公司生产设备先进、配套,符合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化验仪器齐全配套。职工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经过了各项专业培训,素质较高,职工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较高,业务熟练,其能力能够满足工作要求,但对认证标准的理解和实际结合性应进一步加强。
3、产品及质量保证能力:
产品及质量保证能力符合水泥产品认证实施细则要求,P.O42.5水泥符合产品认证一等品要求。P.C32.5R水泥符合产品认证合格品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较好,制定各种作业指导书,确定了各生产、设备、工艺、质量控制参数,这些文件和参数能够指导生产服务活动,但应进一步完善各部门作业指导书中的工艺参数。
对采购各信息掌握较好,但应加强对供方的评价的全面性,对进厂原材料进行了验证。
对销售合同进行了评审,与顾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业务联系,联系较广泛,应按规定要求收集顾客的满意信息。
生产过程控制较好,各工序控制基本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主机参数、各产品质量参数控制较稳定。设备检修、巡检、设备事故等设备管理控制较好,产品交付控制较好,符合有关规定,满足了顾客要求。产品标识、产品防护包装等控制较好。质管部仪器、机动部配料称校准得到较好控制,应及时提供相关证据。
5、环境管理体系:
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企业情况,识别了582项环境因素,评价了34项重要环境因素,应及时制定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制定了改进目标、指标,并进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较好,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了较为严细的控制。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企业情况,辩识了346项危险源,评价了19项中高度风险,制定了总目标,应及时制定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并进行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较好,对高度风险进行了较严细的控制,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但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7、检查改进机制:
本公司建立了三级检查机制,通过目标方针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各种专业检查发现问题。对正在进行的内审,将要进行管理评审发现的问题及日常检查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整改。
8、最后结论:
产品及质量保证能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较好。
9、不符合项及整改
本次内审开具了14项不符合报告,要求责任部门在7天内进行整改完毕,将整改材料报内审组,由内审员进行验证。
编制:宋文平日期:2017.10.12
审核:王启伦 日期:2017.10.12
6.内审总结报告 篇六
(摘要版)
WH审字【20xx】008号
%……%审计委员会:
根据集团公司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我们于20xx年8月23日至8月31日对??有限公司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9月30日的经营状况、财务收支状况及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阅审计。目前审计工作已经结束,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略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二、略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三、 审计发现问题、风险分析及改善建议
(一) 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1、 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会计核算制度》规定“根据每月当期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合计金额的4%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但审计发现财务账面一直未计提坏账准备。
我们认为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未能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虚增利润,导致报表有误。
建议按照制度和准则的要求,按期计提坏账准备。
2、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有误
《会计核算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按当期期末库存金额的5?计提,累计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达到当期存货金额的20%时,可以不再计提” 。但该司20xx年3月底和6月底在存货跌价准备金额都超过存货金额20%的情况下继续按照5?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且是按照期末存货的总额计提,未能采用商品型号或类别按成本价与市场价孰低的计提方法。
我们认为存货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未能真正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虚减当期利润,导致报表有误。
建议按照制度和准则的规定,准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 损益结算及分配处理不规范且违反国家法律规定
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规定,公
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应当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公积金,公司制企业必须按照税后利润的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积金;(3)提取任意公积金(可以不提取);(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股份分配原则上应该从累计盈利中分派,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谓“无利不分”。但有盈利时未提取法定公积金,在无盈利的情况下又进行了利润分配;且股利分配的科目选择错误,应该是“应付股利或利润”,而非“其他应付款”。
我们认为账务处理既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存在法律违规风险;又是一种错误的账务处理,需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建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和账务处理,以防范法律违规的风险。
(二) 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1、 记账凭证没有附件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无外来原始凭证的,可以自制原始凭证;但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审计期间发现存在大量无附件的记账凭证(例如:20xx年6月记190#计提利息和存货跌价准备)。
记账凭证没有附件既违反国家财务法规,又容易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判断该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建议严格执行国家财务法规,有外来原始凭证的附外来凭证;无外来原始凭证的,自行编制原始凭证并由相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三) 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1、 未对客户信用进行系统管控
《客户授信评定与管理规定》规定: 财务部根据申请资料内容将授信客户相关信息完整录入K3系统管理。审计过程中曾进入K3系统,进行客户信用审查,但发现无法取得客户信用信息。经询问相关人员得知,未把客户应收账款的信用期和信用额度录入K3系统中;日常管理中,财务人员依据《新旧客户的信用额度表》进行人工核对检查和管控。审计人员无法确定《新旧客户的信用额度表》所列示单位的完整性、信息的时效性及执行的真实性。
对客户进行信用不进行电子管控而人工管控,容易导致超信用期而未及时收款、超信用额度发货,进而导致出现坏账、死账,引起坏账损失的风险。
建议严格执行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规定”,把客户信用资料录入K3系统,进行电子管控;严禁向没有授信额度或授信期限的客户进行赊销或向有授信额度
的客户超额销售;严格按照授信额度及授信期限及时催收货款,加速资金回笼,规避坏账风险。
2、 业务员代客户垫付销售货款
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客户在未出现销售退回的情况下进行了退货款账务处理;进一步核实发现,此部分货款都退给了公司的业务员。退款原因是业务员前期替客户代垫了销售货款,现在客户自己付款给了#$$$%科技公司,故公司需将业务员代垫货款退还给个人。例如:20xx年1月25日记字173#凭证,退大连货款;20xx年6月22日记字173#凭证,退德州公司货款。这种业务员为拿到销售提成替客户代垫货款,待客户付款后再从公司将垫付货款领走的行为存在潜在的法律纠纷风险。
业务员代客户垫付销售货款既违背集团公司销售提成政策,又使业务员承担了客户拒付货款的潜在风险,还容易把客户拒付货款时的双方(公司、客户)法律纠纷演变为三方(公司、客户、业务员)法律纠纷问题。
建议严格执行集团销售提成政策,有效控制潜在的法律纠纷风险。
3、 销售返利的支付存在违规现象
审计期间共计支付54笔销售返利,合计金额273,902.00元,其中:1笔由业务员领取现金后,打到对方公司账户;8笔由收款人和业务员签字后直接领取现金;剩余45笔全部由出纳转到返利收款单位的私人账户。通过对返利支付凭证逐笔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同一客户返利支付给不同的收款人(如:北科、东方);不同客户返利支付给相同收款人(如:陈光、于乐);返利归属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通广返利汇给晓峰);同一客户不同业务员支付返利(如:通广)。
返利收款人与返利单位是否匹配尚需进一步确认;如两者不匹配,存在冒领返利的风险。
对于返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疑问,建议重新审视现行的返利制度和返利操作过程。反思究竟是制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与现实情况脱节,还是人为原因、执行力问题。根据现实情况对制度重新修订,颁布通过后严格执行。
4、 存在长期呆滞的存货
通过对库存的账龄分析发现存在一定数量长期呆滞的存货,其中半年至一年内的呆滞存货占总库存的6.02%,金额为52,944.78元;一年以上呆滞存货占总库存的`18.53%,金额为162,862.18元。此部分产品长期呆滞,存在较大的跌价风险;既占用资金又存在仓储成本。为降低存货跌价风险,建议首先努力做好销售预测工作,以销定购、尽量避免发生采购数量显著大于销售数量,造成库存积压;其次对已形成呆滞的存货,积极设法促销清理;最后对促销亦无法消耗的存货,按期及时上报集团公司进行报废清理审批,进行存货报废处理。
5、 销售毛利率低下
销售纯毛利润严重低下,审计期间毛利率为0.73%,20xx年同期水平也仅为7.84%,本年至今累计毛利润几乎为零(以上未考虑收到的返利收入)。按客户分析来看:170家实现销售的客户中,37%的客户销售为负毛利,合计亏损132,452.58元(其中销售额最高的两家客户就亏损33,141.00元);24%的客户销售不产生利润;39%的客户销售为正毛利,合计盈利197,529.08元。按销售产品分析来看:129项实现销售的产品中,42%的产品不产生毛利甚至为负毛利(亏损最严重的3项产品为:SCC-B1331P、SCC-B5367P、SCC-B5331P);只有58%的产品产生正毛利。在采购成本不可自主决定的情况下,毛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销售价格过低,给经销商的折扣过高。
过低的毛利率,首先会影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其次会妨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建议合理提高销售价格;力争扩大高毛利率产品的销售比重,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略 上次审计报告整改意见执行情况跟踪
五、 财务指标评价(经营绩效评价)
详细指标和变动情况,见附件一《修正财务指标分析》。
六、 审计结论
我们认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非常重视,现有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制度总体上是有效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七、 审计处理意见
针对本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审计意见,希望领导及各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查、整改、完善,后续审计中再发现此类问题,将按集团公司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总审计师:XXX
主审计员:XXX
7.计量内审报告 篇七
我国于2007年实施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比较新旧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其中最主要的变化。然而, 我国在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久就遭遇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中, 一些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扭曲了财务报告, 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是导致危机蔓延的重要原因。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到底有没有影响?如何影响?这种影响又与宏观经济具有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以期更好地推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 公允价值的特征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 葛家澍 (2009) [1] 曾指出:“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 最佳估计是具有活跃市场, 同质资产或负债, 随时可取得的公开、公平的报价即活跃市场上的市场价格”。由此可见, 公允价值具有公允性、动态性和估计性的特征。
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是指熟悉情况的双方在自愿的公平交易中形成的。熟悉情况, 说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自愿, 表明不带有强制性;公平交易, 则体现交易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公允价值的动态性是指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交易, 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动态观, 是以活跃的市场为计量基础, 必须“盯住市场”或者调到市价, 而市场的波动必将导致公允价值的波动。公允价值可以是建立在实际交易基础上的交易价格, 也可以是建立在假想交易基础上的估计价格。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时, 公允价值为计量日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 但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时, 实际交易价格并未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 公允价值一般是假定的交易价格或估计价格, 有时缺乏市场价格还要应用现值技术, 因此公允价值具有估计性。
(二)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波动性的影响
与历史成本相比, 公允价值具有动态性和估计性, 这两个特点产生的影响是把波动性带进了财务报告。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是“盯住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 这必然会将经济活动自身具有的内在波动性传递到会计系统, 进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波动性。另外, 当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时, 需要通过对资产进行参数估计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而估计的主观性也会加大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 公允价值计量确实加大了财务报告的波动性。Gwilliam & Jackson (2008) [2] 认为, 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可能既增加了报告收益的波动性, 又增加了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差距。Khan (2009) [3] 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传染性, 它加大了次贷危机程度, 引发了金融危机的扩散, 导致了资产价格下跌恶性循环。郑鸣 (2009) [4] 认为,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缺陷会产生内生的共振效应并加剧市场波动。许新霞等 (2010) [5] 的研究结果表明,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净利润波动略低于历史成本下净收益的波动, 但是引入公允价值后全面收益的波动性明显高于前两者。刘红霞和吴艳琴 (2010) [6] 的研究表明,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加大了会计收益的波动, 同时还指出综合收益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公允价值会计收益和历史成本会计收益的波动幅度。盛明泉和李昊 (2011) [7] 认为相对于历史成本,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格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发生更大的偏移。
(三) 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影响
历史成本能如实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 但是当现行价格远离历史成本时, 历史成本将无法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真实情况。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特征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当前的经济事项, 估计性特征则依赖于财务报告编制者能够客观、独立、公正地进行判断。但现实中, 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管理者可能通过不恰当的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和财务粉饰, 进而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叶建芳和周兰等 (2009) [8] 认为, 在初始划分点, 上市公司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 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在持有期间, 盈利情况不好的公司会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盈利情况好的公司则倾向于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含有的作为资本公积的未实现利润留存到以后年度实现。牟韶红 (2010) [9] 的研究表明, 上市公司并没有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能会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蓄水池”, 同时发现盈余下滑的公司越有可能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公允价值变动和金融资产的出售时机进行盈余管理。Dechow et al. (2009) [10] 的研究证据表明, 管理者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赋予的自由选择权能对资产证券化的收益规模进行管理, 对贴现率的随意选择是影响收益的一种方式, 作者进一步指出,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在非活跃市场中的贴现率是非常不可靠的。
(四)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分析
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要求公允价值客观地反映当前的经济事项, 而公允价值的估计性却依赖于管理者进行主观判断。而主观判断性和市场客观性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产生顺周期效应。在经济繁荣时期,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市场价格持续上升, 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攀升而追加投资, 导致公允价值计量高估资产价格。反之, 在经济周期的恶化阶段, 悲观的情绪会使投资者预期资产价格下跌, 最终使这些资产的市场估值偏离内在价值。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顺周期效应。欧洲央行曾指出, 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将不恰当地加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波动, 可能降低银行应对不利经济环境的能力, 会加速从繁荣走向衰退的过程。Allen & Carletti (2008) [11] 认为, 公允价值可能具有传染效应, 并引发顺周期效应, 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和稳定性。黄世忠 (2009) [12] 论述了公允价值会计诱发顺周期效应的机理和传导机制, 他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主要是通过资本监管、风险管理和心理反应这三个机制传导顺周期效应的。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影响的实务分析
新会计准则主要将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由原来的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其中, 影响最广泛的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列报, 即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 金融资产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表1是以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数量呈现递增趋势, 从2007年的402家, 增至2009年的487家, 所占比重也从2007年的25.61%增至2008年的28.14%, 2009年经历了金融危机后这个比例又略有下降至27.45%, 三年的比重都不足30%。
从资产构成方面, 2007年到200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绝对数额分别为4 896.96亿元、5 104.68亿元和3 476.94亿元, 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8%、1.05%和0.56%, 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绝对额分别为32 006.95亿元、34 562.66亿元和41 597.20亿元, 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7.70%、7.11%和6.7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数额和比重都远高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这表明在初始划分点上, 我国上市公司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计入当期损益, 直接在利润表中有所反映,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持有意图和持有时间并不明确, 新准则不允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要求计入资本公积 (发生持续性减值除外) , 只有在处置时才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部分转入利润表中。为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能够对利润表起到间接的调节作用。从总体来看,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8%左右,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大。
从负债方面看, 目前金融负债项目中除交易性金融负债和衍生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外, 其余均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在2007至2009年, 我国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不足1%, 对负债的影响较低。
(二) 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的影响
表2是2007-2009年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影响的统计。表2中, 2007年有277家公司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数额为217.84亿元, 125家产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数额为131.88亿元。而2008年仅有88家企业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企业数量仅为上一年的32%,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金额为99.74亿元, 不足上一年的50%, 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企业数量为369家, 数量约为2007年的3倍,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金额为607.26亿元, 是上一年的4.6倍。与2007年相比, 2008年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企业数量和绝对金额都大幅减少, 而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企业数量和金额都远远高于2007年, 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有362家企业获得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数额为221亿元, 125家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金额为125.58亿元。2009年的整体情况相对于2008年有了大幅提升, 与2007年接近。从总体来看,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0.63%、-4.83%和0.66%。2007年和2009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不足1%, 对利润的影响较小, 但是2008年的-4.83%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图1进一步描述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证综指的变动情况。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看, 2007年前三个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呈现增长趋势,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71.09亿元, 92.46亿元, 在第三季度更是高达235.07亿元。而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持续减少, 在2008年第一个季度开始由正变负, 2008年的净损失分别为204.01亿元、245.22亿元、244.34亿元, 第四季度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更是高达507.52亿元, 这表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上市公司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2009年经济开始复苏, 但仍存在一定的波动, 总体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又有负转正, 表现为净收益。从上证综指的变动情况来看, 上证综指的变动趋势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变化趋势一致。在2007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不断攀升达到最高。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上证综指持续下跌, 在2008年第四季度降到最低点, 2009年上证综指又开始逐步提升。可以看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证综指的走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
(三) 公允价值计量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
前文对表1的描述中可以看到, 企业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远比交易性金融资产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更大。表2中的数据显示, 2007至2009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分别为862.39亿元、-2 089.26亿元、1 158.75亿元, 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分别为1.27%、-2.71%、1.26%。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分别为85.96亿元、-507.52亿元、95.42亿元, 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63%、-4.83%、0.66%。从绝对金额上讲,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远远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从所占比例上看,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也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不会影响到利润, 当管理者处置时才将原计入权益的部分转入利润表中, 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给了管理者更多的选择, 因此管理者在金融资产的初始划分时, 更愿意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丽珠集团财务报告的影响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丽珠集团”, 是一家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于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经营范围: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原料药、抗生素制剂、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研发、批发、进出口及相关业务。本文以丽珠集团为案例进一步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一) 金融资产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丽珠集团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股票和基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A股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图2描述了丽珠集团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 2007年丽珠集团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一直高于其初始成本, 第三季度的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增值部分达到1.33亿元。但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 公允价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且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 公允价值开始小于其初始取得成本, 这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给丽珠集团带来了净损失, 第四季度的净损失高达1.42亿元。200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开始逐步回归围绕其初始成本波动, 这也说明从2009年以后金融环境比较平稳。
图3描述了丽珠集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变动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 从2007年第二季度至2008年的第四季度,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剧烈, 在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最高点0.59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持续下跌到最低点时的0.07亿元。2009年以后经济开始回暖,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又逐步回升, 保持平稳。2007年至2008年期间, 除2008年第三季度以外, 一直保持为0.0297亿元不变, 仅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售了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成本降为0.0284亿元。2009年丽珠集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维持在0.017亿元不变, 2010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上升至0.025亿元是因为参与了交通银行实施的配股方案。历年来丽珠集团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变动不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并不影响利润, 但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原增值部分将从所有者权益表转入到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中, 会对利润产生影响。
(二) 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的影响
表3描述了2006-2010年公允价值计量对丽珠集团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丽珠集团的历年的营业收入环比增长分别为9.91%、17.76%、26.10%、5.04%, 但是利润总额的环比增长却分别为206.83%、-82.96%、457.88%、-9.46%, 利润增长幅度出现了巨大的波动, 究其原因, 是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损益对利润总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损益中, 未实现部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已实现部分计入投资收益。丽珠集团历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0.25亿元、1.13亿元、-2.72亿元、1.34亿元和0.11亿元, 投资收益分别为1.02亿元、2.23亿元、0.57亿元、-0.64亿元和-0.01亿元, 两者之和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0.66%、52.70%、-207.92%、12.25%、2.01%, 对利润产生的影响较大。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其对利润产生的巨大波动可能会干扰投资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在剔除了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造成的影响之后的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1.87亿元、2.88亿元、4.43亿元、4.43亿元, 这表明企业的经营业绩良好, 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图4进一步描述了丽珠集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证综指的变动情况。丽珠集团的公允价值变动在2007年至2009年波动最为明显, 在2007年连续获得巨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第三季度更是高达1.17亿元, 2008年全部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 第二季度的损失高达1.54亿元, 而2009年则基本上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从2010年开始则相对平稳, 围绕初始成本波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波动与上证综指的波动一致, 2007年上证综指大幅上涨, 对应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大幅增长, 2008年上证综指的大幅下跌对应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大幅降低, 2009年上证综指的反弹对应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回升, 从2010年开始上证综指波动比较平稳对应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波动平稳。
投资收益的巨大波动是影响利润总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丽珠集团的投资收益中高达90%以上的份额是由于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产生, 即公允价值变动中的已实现部分。2006年至2009年因转让金融资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分别为0.97亿元、2.13亿元、0.52亿元、-0.62亿元,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8.02%、34.35%、49.06%、-10.53%, 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很大。
2007年股票价格持续高涨, 丽珠集团持有的比重在前10位的股票中有8支股票获得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其中占所持有股票份额的73.47%的晨鸣纸业获得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利润总额贡献高达1亿元的收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前10支股票中有9支股票给丽珠集团带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晨鸣纸业股价大跌给丽珠集团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高达1.8亿元, 直接导致了丽珠集团利润总额的大幅降低。2009年经济好转, 丽珠集团持有的股票10支股票中有9支获得了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提升了当年的利润总额。历年丽珠集团的财务数据都与经济活动保持正相关关系, 验证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
(三) 公允价值计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通过对历年财务报告的阅读整理发现, 丽珠集团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额分别为0.10亿元、0.45亿元、-0.41亿元、0.05亿元、-0.02亿元, 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0.76%、2.24%、-2.25%、0.24%、-0.10%, 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较小。丽珠集团所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大部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较少。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会成为利润的“蓄水池”, 从图3中可以看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远高于其成本, 但是所形成的收益一直未计入利润表, 只有当管理者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才转入利润表。从表3中可以看到, 2008年因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的投资收益为0.34亿元, 而当年的利润总额为1.06亿元,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获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32.08%。若剔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收益, 则当年的利润总额仅为0.72亿元, 远低于以前各年。选择2008年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正验证了盈余下滑的公司越有可能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公允价值变动和金融资产的出售时机进行盈余管理 (牟韶红, 2010 ) 的观点。
四、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丽珠集团的案例分析, 研究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和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波动性和真实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了资产和收益的波动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远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大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 管理者更愿意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会成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同时,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证综指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9 (1) :3-10.
[2]David Gwilliam and Jackson.Fair value in finan-cial reporting:problems and pitfalls in practice-a case study analysis of the use of fair valua-tion at Enron[J].Accounting Forum, 2008.
[3]Urooj Khan.Does Fair Value Accounting Con-tribute to Systemic Risk in the Banking?SSRNworking paper series, 2009.
[4]郑鸣, 倪玉娟, 刘林.2009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J].财经研究, 2009 (6) :17-28.
[5]许新霞, 何开刚, 黄丽.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与市场反应——来自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证据[J].经济评论, 2010 (3) :100-107.
[6]刘红霞, 吴艳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收益的波动性研究[J].投资研究, 2010 (5) :49-52.
[7]盛明泉, 李昊.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4) :87-91.
[8]叶建芳, 周兰, 李丹蒙, 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3) :25-30.
[9]牟韶红.会计盈余波动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基于2007-2008年A股公司的经验研究[J].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98-309.
[10]Patricia M.Dechow.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Gains from Asset Securitizations:A ConvenientEarnings Management Tool with CompensationSide-Benefits.SSRN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9.
[11]Franklin Allen, Elena Carletti.Mark-to-Mar-ket Accounting and Liquidity Pric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2008.
8.完善内审遏制国资流失 篇八
今年3月开始,中央巡视组对26家央企进行了首轮专项巡视,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9家央企不同程度上存在投资监管不到位、违规输送利益、蚕食国有资产等问题。
国有资产流失早已不是个别现象。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明确表明了政府对国有资产改制的态度。
今年6月,中央深改组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指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之际,大型国企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公司治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集团下属企业国有权益的保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用好审计来遏制国资流失问题。
国资流失三大渠道
中纪委网站2015年8月3日发文《深化改革 健全制度 加强监管》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不做好,其他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从法律角度,国有资产流失是指,由于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违反法规的工作错误所造成的、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国有资产权益损失。按照国有资产流失的性质,流失可分为合法流失和非法流失。有学者研究后发现,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主要是通过合法的渠道流失的,即体制上的原因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性原因。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有资产非法流失往往是可以控制的,而合法流失则往往更难以控制。因此,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性质上,国有资产的合法流失都是比非法流失更是值得审计关注的问题。
总体看来,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三大渠道。
其一,高价实施并购,转移国有资产。2008年颇有争议的延长石油集团和益业公司并购案,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2008年11月14日,延长石油在没有上公司董事会、没有评估的情况下,与陕西益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权收购协议,同意对其价值不足100万元的非法年产240万吨甲醇在建项目和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在建项目进行收购,虚空作价4.9亿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其二,资产剥离成立新公司。在对一些长年亏损的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做法是剥离不良资产,由原公司的职工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轻装上阵。而这种模式实质上有让“大船搁浅,舢板逃生”之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大量不良资产留在国有企业难以消化,少部分经营者获得了巨额经济利益。
其三,MBO(管理层收购)。曾经,MBO作为一种新的资产重组方式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进行了尝试,但存在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有三个表现。首先,想方设法压低收购价格以降低收购成本。一个手段是操纵财务报表。高管与有关中介合谋做劣企业的财务报表,压低股价,逼国家股、法人股股东就范;另一手段就是利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产权虚置,攻关有关“管事的”,压低收购价格贱卖资产。其次,操纵企业利润分配以缓解还款压力。一方面MBO高管可以通过高派现分红等尽快使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变成实现的收益,从而加快因MBO融资而带来的债务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通过非法交易或关联交易尽快地赚取收益,有些公司高管甚至在MBO之前就有预谋地通过这些行为为收购做准备。再次,隐匿、扭曲应披露的信息以逃避监管,如MBO的定价依据、资金来源、还款方式及MBO后公司的整合措施等,躲藏在自己营造的“信息灰幕”之中。
强化内审护航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千变万化,诸如千万元资产折成不足百万出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为探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之路我们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其间内部审计的不到位是原因之一。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审计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要及时反映国有资产死滞、不良资产存在的真实状况,积极推动改制的进行;另一方面,要严把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关,切实保障国家应享有的权益不受侵犯。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之际,需进一步强化审计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的作用,以有效遏制国有资产流失。
首先,突出重点,把握要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对国有资产保全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实行审计,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改制单位的资产、负债真实状况是否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对投资等重大事项是否予以充分关注?改制过程中程序是否合法?有没有暗箱操作、违背国家利益的情况出现……审计必须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充分履行改制过程中的监督职责。
其次,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国家、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这个监管过程中,审计决不能急功近利,或者“无限上纲”,查证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定性要以法律为准绳,处理要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同时,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职权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主动,防范风险,更好的发挥监管作用。
第三,审计技术要实现转变,审计信息渠道要拓宽。不但要从被审单位的财务资料上获取信息,还要建立与被审单位有往来的单位的联系,寻求国资管理部门、证券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从第三方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参与改制全过程,积极推动产权交易向透明化、公开化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培育和完善是一个渐进化的过程,国有资产重组只有通过产权市场公开透明的操作,严禁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实现出资人层层到位,才能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审计机构应积极推动这一进程,建议所属单位从制度上保证审计部门充分参与单位改制的全过程,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对下属企业在资产评估、产权划转等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监督产权交易向透明化、公开化发展,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计量内审报告】推荐阅读: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报告11-17
计量经济学检验报告11-24
计量员工作总结报告07-05
计量中心党支部工作报告06-30
内审实施计划06-28
内审自我修养07-01
内审心得12-07
13485内审员06-30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06-25
内审检查表售后部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