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6篇)
1.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要求。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知识教学相融合,是目前语文教学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思维导图指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让学生在不同思维之间逐渐形成沟通的桥梁。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感性知识较强的学科,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学生除了理解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对文章背后的精神美、语言美进行研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如教学方式不得当,教师很难将学生的思维代入自己的教学内容中,语文教学实则是一种针对学生思维导图的教学。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学生思维导图的培养措施。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起初是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所提出的,在这位教育家的大学时代,每次遇到信息吸收、记忆等方面的困难时,前去图书馆查询相应的资料,但是都没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于是自己摸索寻找新的方法。托尼?巴赞开始致力于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的研究,慢慢的他发现人类大脑在理论上可以同时思考不同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技巧,让彼此分开工作,很容易激 发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让人在不同思维之间逐渐形成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
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一般都是采取讲、读、写等方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对于一篇文章,首先告诉学生文章的主体含义,然后再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最后再直接给学生传授文章所反映出?淼纳畈愫?义。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让学生在短期内面对考试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学生无法形成固定的学习思维方式,对老师的依赖性过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害而无益。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大脑的运转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对于所学的信息接收、整理、记忆等能力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成绩上存在着差异。
(二)学习方式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追求的仅仅是分数,而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短期内无法从分数中看出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后,对于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探索性。语文这门学科所培养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性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学生的思维被传统教学方式固定后,无法自主开拓,很少具有散发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在学习以及以后的自我发展上造成较多限制因素。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
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知识,并且让学生从此形成一种学习思维习惯,在遇到新知识时,随着第一反应去探索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龟虽寿》这一诗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前首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文的意思,并且让学生找出诗文的中心句。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所找出的关键性语句肯定也有着差异。如有的学生认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句诗是全文的中心,神龟虽然长寿,仍然会有死的那一天,表达了诗人看淡了世俗光阴,无意追求长生之法;“?蛇乘雾,终为土灰”表达了诗人看淡了对权力的欲望,只求在有生之年活得有价值。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文的中心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已年近古稀,仍然有着宏图伟志。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全文的中心点,让学生形成这种首先自我理解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试着让学生学会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按照古诗文的理解思维创建思维导图,首先初步阅读诗文,然后弄懂文言文以及生僻词汇的意思,如“伏枥、在千里、?蛇、烈士、壮心、永年”等词汇,再者在学生弄懂诗文的意思后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以及诗文的背景。比如这首诗的作者――曹操的生平,从“假意献刀,刺杀董卓”开始一直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到最后的“三国鼎立”,并且这首诗文所创作的背景也比较特殊,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已经到了暮年但是仍旧壮心不已,在他心中不求长寿,所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只求在有生之年完成理想,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后则是结合作者诗文的意义激励学生,比如曹操暮年尚有鸿鹄之志,而学生正值青春更应当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探索思维的培养
语文这门学科,按照传统的理解方法是记、读、写三种固定方式,但是随着新课改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新定义,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对文章表面进行理解,还要学会结合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遭遇综合理解文章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提高自身文学水平。
例如在《荷叶?母亲》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讲述课文的铺垫故事,如“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句话为后来的故事做了铺垫,让学生探索铺垫的意义。接下来便是将在一场大雨中,红莲被打得左倾右斜,忽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挡住了风雨。故事讲述后,教师可以问学生的自身体会,并且可以讲述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母爱的故事,如母亲为孩子打伞而自己淋湿、地震中母亲在被建筑埋入的一刹那举起了儿子等。并且让学生自己讲述生活中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最后引出作者的一句话:“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时问学生铺垫的意义,学生则可以理解为“将三朵荷花比喻为三个姐妹,将荷叶比喻为母亲”,然后引出后文。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思维导图,在理解这类文章时,第一步首先对文章进行初步的阅读,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第二步找出文章中的铺垫部分,比如这篇文章中“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与后文中“一场大雨中,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忽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挡住了风雨”做下了铺垫,所代表的意义就是荷叶代表母亲、三朵红莲代表三姐妹,荷叶为红莲挡风雨代表的是母亲保护三个女儿。第三步则是理解文章所抒发的意义,这篇文章毫无疑问是歌颂母爱的伟大。教师在以后面对这类文章时可以采用这种讲解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章。
四、结语
初中语文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过是进行机械化的重复,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新课改要求下,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融入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则是在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吉凤,钟勇.浅析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2]瞿文亮.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预习中的运用浅说 ――以《卖白菜》的预习指导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11).[3]杨娇,徐采娟,杨俊晔,等.思维导图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选材立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5(6).(编辑:郭恒)
2.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运行方式,它在运行中将一些关键节点用一些突出的符号或是图片串联起来,以此来达到理顺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实现清晰的记忆以及灵活的使用,更大程度的延长了对知识的存储时间,并提高知识内容的使用效率,使得知识能够得到延伸的运用. 其发明者东尼·博赞曾说这是一种“头脑风暴”的思维模式,力求用一些简短的提示词来完成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种思维模式, 主要是结合了人脑的记忆特点, 即对一些特征符号更容易进行记忆. 利用这种思维的运行模式可以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的具有逻辑性,同时能够对人脑进行充分的刺激,使其变得更加的灵活,运转速度更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人脑的潜在能力. 思维导图在实践的运用中,要求在关键节点的构建时, 要科学合理的选取适合自己的符号和图像,才能有效的发挥出这种思维方式的效能.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运行方式,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思维导图结合数学的特性开展教学. 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对逻辑性以及想象力方面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此构建出属于每个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数学的学习变得科学而高效,最终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数学打牢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概念和定义, 并能够深入的理解这些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将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 才能实现对这些定理、定义的运用,这成为解决数学题目的第一步. 通过一些初中数学调研资料可知, 学生做错题目或因为有难度而放弃答题,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基础定理理解不够深刻和牢固,使得其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习题没有读懂,或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发生.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的基本定理以及定义方面的教学力度, 包括教学时间以及课前准备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 通过让学生抄写很多遍,或是在课堂上背诵的模式所得到的效果不佳. 而应该从思维训练的根本上入手,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在数学的教学和使用中,思维能力的好坏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和使用效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目前的教学实际当中, 初中数学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思维和潜能进行开发. 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独立学习为根本的教学目标. 鉴于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在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然后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改正学习的不足,逐层攻克学习的困难以取得更大进步. 与此同时, 教师在对这些难点进行解答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特性,构建一个关键节点来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
在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一个模块的思维导图以及到期末时对整本课本的思维导图.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成果, 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们得到不同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以此来扩张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完成对思维导图的构建之后, 教师应设计一些与知识内容相匹配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从读题目开始,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从而联想出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将一些题目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列示到思维导图的关键节点中,以此来完成对解题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提高解题效率.
结束语
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思维脑图或心智图法,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所创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思维模式,即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他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你的大脑表现最佳。它用非常形象直观的方法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形成一个知识链,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使知识直观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帮助我们从一个基点联想到很多相关的点,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预习中的运用
一般我们都是用英语教材学习英语,而课本会将一连串单词联系起来,组成一篇英语文章。看似毫无关联的单词,其实已经建立起无形的联系,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画出属于自己个性的思维导图,以强化记忆。在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对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么一个框架,我们既可以对单词有一定的记忆,又可以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了预习甚至学习的效果。
2.思维导图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教师上课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学生能否最多的掌握知识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全部在学生听课这个环节体现出来。在教师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图表的方式将一部分知识点掌握,那么在听课的时候,就是对预习的知识点进行深化和延伸。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把课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以便学生对自己作业的预习情况进行比对,同时把欠缺的知识点和没有想到的知识补充上,拓宽思维,整合知识构架。例如,学习语法“冠词的使用”,大多学生都会把各种情况都能总结出来,但是经常会遗漏不用冠词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应该提出来,让学生将这个知识点补到自己的网状图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听课效率。
3.思维导图在英语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是考试前必经的环节,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高效的复习,对学生而言不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应考。例如:教师让学生对每一单元进行总结,以一个单元为中心,然后逐级分支,一级分支包括单词、词组、重点句型、语法等,二级分支就是具体的内容,在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具体实例的列举。另外,也可以采用专题性总结的方式,将有关这一知识点的所有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这是第一层次的划分,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第二层次的详细划分,最后都以实际例子作为最后的具体阐述。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知识点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很容易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增强了记忆力,从而感觉英语也不是那么难学。尤其是对单词的记忆,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今天记了,明天忘,或者过一段时间就忘了,而是记忆比较持久,学起来不那么枯燥,激发了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三、思维导图与创新学习
学习思维导图,不仅是学习已有的知识,而是希望在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东西,这就是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结构本身就是发散的,因此在创作新的作品之前应抛弃以前的假设,让思绪自由飞翔,发挥你的想象,一旦产生新思想,要立刻记录下来。创造性思维导图可以打破我们思维的固定模式,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思维,不断产生灵感。创造性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于英语写作之中,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新颖的文章。
总之,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来,尤其是英语的教学中,更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同时,要加强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精确定位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的切合点,做好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计划和工作的布置,使英语的教学更加简单化、直观化,改变初中生认为学习英语很难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力,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推动初中英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4.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阅读和写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教学 意义 原则 应用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思维脑图或心智图法,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思维模式,即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他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你的大脑最佳表现。它用非常形象直观的方法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形成一个知识链,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使知识直观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帮助我们从一个基点联想到很多相关的点,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可
以突破人一次记忆7个的黄金规律,让你打开记忆潜力之门。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 是在研究大脑的潜能和记忆规律时所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 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 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二、运用思维导图应遵循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思维导图所归纳、总结的知识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而展开的。我们设想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森林中的位置的时候,通常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本知识的前驱知识体系,然后是本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横向关联。也就是说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前驱、后继和横向联系,是不是还存在其他不同型的联系呢?
2、发散性原则
思维导图中的各个点之间都是层层发散,逐步推进的。每一个思维分支都是由总到分,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把握好知识发散性思维设计的深度,有利于突破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选材上,应尽量地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感受到、感兴趣或便于联系起来的东西,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3、实用性原则
笔者认为采取某种形式的方法,并不是为了实践方法本身,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的同时应该预想到其可能产生的积极后果及使用价值。
三、运用思维导图在具体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上
1、制作教学计划
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3、教学展示
传统的展示教学内容方法都是通过板书设计罗列条款,这种方式不形象,容易使学生疲劳,也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内容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则不然,它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2)、在学习上
1、笔记 在进行阅读、课堂上课、参加演讲等需要记录要点时,可用思维导图对接受到的信息作记录,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
2、温习在预备考试,预备演说及其进行需要加深记忆的工作时,可将已有的资料或储备的知识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画出来,以便于理清思路,归纳知识,加深记忆。
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个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讨论,并决定哪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
4、写作 在写作时,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信息都写下来,其次放开思路,然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最后,根据思路设计把文章余下部分做完并加以润色。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1、词汇教学
词中带有主要词汇信息的词素叫词根(root),学会这个词根,你将占领又一块语言阵地。思维导图均利用联想增加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英语中的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归类或拓展,而且在一篇文章里,同类词和拓展词汇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对同类词或拓展词用联想方法学习、归纳、记忆,效果最佳。如学到动物(animal)类的词时,我们可采用以下图示:
2、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用“图”概括出阅读材料的主要线索,同时用这种思维线索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方便地背诵阅读材料。如果在读书的同时用图画、表格、文字图示把文章的提纲提炼出来,阅读材料就显得容易接受多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的就是这个作用。下列图示从课文导读和对课文进行复述方面给予了呈现:
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进行A 部分新授内容前的导读:
Where
What/
activities How / feeling A Daywhere activities feeling When Who(图一)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 》九年级《Unit 8 Reading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对课文进行复述的导图:
(图二)
使用思维导图主要抓住阅读所学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复述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运用思维导图背诵阅读材料这六个环节。按照不同顺序把它们进行组合,思维导图可以在阅读课的课前、Miss Li Animal Helpers Liz Smith Lucky donated money to trains helps wrote the letter to thank 课中、课后和课外随处使用。
3、写作教学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 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 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在学习了 《新目标》 九年级 《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一单元后布置的 An Unforgettable Visit 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方式罗列出我们 所熟知的地点及描述事物的词汇,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为下一 步小组讨论的提纲。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
作用,对导图做出必要的修改或 补充。在第一份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再次以思维导图 的形式记录下来,列出提纲。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添加一些常用句型 及相关词语,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 体裁的不同(如:书信、演讲稿、散文等)进行创作,教学效果会更好。Where when An Unforgettable Visit How What 四.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Who 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是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这种形 式,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时进行分类总结并拓展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
5.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关键词:思维导图;实践;运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初识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心中质疑:能有这么神奇吗?后来又翻阅了一些有关思维导图的资料。于是我们决定在自己学生身上进行语文学科思维导图运用的试验。不试不知道,一试惊喜连连。通过不到一年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和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和学生都尝到了甜头,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就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思维导图的心得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
2、各个层次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一般性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以便使其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特性。这些东西反过来会增强创造力、记忆力,特别是有利于回忆信息。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所以更适合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实践。
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预习时,就要求学生寻找课文的知识点和问题,梳理文章结构、要点等;课堂上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图形画思维导图,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对学习上较困难的同学,指定学业上有梯度的几个同学组成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困生参与和上台讲解。
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就专门用了几节课的时间讲解、训练思维导图的基本图形和绘制方式,讲解曲线、连接、色彩、关键词、简笔画这些更接近大脑形象记忆的巧妙运用。通过好的思维导图的展示、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重点以“章鱼型”和“树形”为基本图形;训练学生从“第一主题”到“次主题”,再向下逐步发展主题层次构建基本结构;而后训练学生
对自己找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出“关键词”进行填写;最后训练各个“次主题”的位置顺序和用色彩区分。
学生的思维导图画好后,鼓励孩子到讲台上对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讲解,老师和同学共同进行点评分析,取长补短。同时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向更深、更多的主题层次发展;逐步训练学生画出完整的、有个性的思维导图。
当孩子们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那满怀激情、信心、活力的脸庞,立刻深深感染了教室里每一个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经常得意地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果要问孩子们画思维导图的感受,他们会自豪地告诉你:虽然画思维导图要花很多时间,甚至占用了休息时间,非常辛苦,但在讲台上讲解思维导图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获得热烈的掌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做学科思维导图试验的过程中,课程中重要的知识节点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大大改善了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经过反复思考提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也逐步提高,归纳出相关的、准确的关键词;而关键词形成各个节点,节点之间又极易产生清晰的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
学生的记忆力是以激发的方法进行的,通过这些连接,学生的记忆就从一个词汇发展到相连的许多词汇,从一个知识点发展到更多的关联的知识点,以点成面,知识和技能也就逐步形成了。在学生这个阶段,学生大脑对直观的图形通常比抽象的词汇更有感召力、更精确,易于大脑记忆,也更易于触发广泛的联想,从而提升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的喜悦中,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自我展示的活动也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课堂因此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个参与者和引领者,体现“主导”的作用,而非满堂灌的“教授”。
因为使用更易于接受和记忆,有视觉刺激、多重色彩、多维度的思维导图,而不是单调烦人的线性笔记,更加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和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在学科教学和记忆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大脑不断地利用其所有的皮层技巧,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较传统的学习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另外,思维导图还体现出教学效率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相对于线性笔记的所带来的效益,更是有效: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忙于记录繁琐的长句,或记了上句忘了听下句,现在只需要记录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关键词,节约50%到95%的时间;在进行自学和复习时,因为只读相关的词可以节约90%多的时间。在查阅笔记的过程中,因为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里面寻找关键词可以节约90%的时间。笔记中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可以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于真正的学习主题。学生的笔记也从过去密密麻麻的蚂蚁排衙,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思维导图”,效果一目了然。
通过不到一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运用,通过对比,使用前,学生思维零散,事物的内在联系、核心问题不清晰,知识无体系。使用思维导图后,学生的思维思路清晰了,因知识成块分布、形成整体记忆,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拓展。我们和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实践过程中都收获了很多。原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记忆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上课积极,思维活跃,全体参与,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我们所教的学生并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缺乏正确的方法和引导。“思维导图”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科学习的问题,也是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的一个解决之道,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特殊教育的园丁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6.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教改动态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思维导图,又叫思维脑图。它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现在全球已经有大约2.5亿人使用思维导图。在教育、医学、农业、工业、气象、管理等各个领域,思维导图都发挥过着巨大的作用。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为探索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本课题将其引入初中生物教学的反思总结复习环节,开展探索和研究。
课题组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尝试,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学生反思总结环节,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反思总结和复习,并尝试将思维导图辅助总结的功能延伸运用的其它科目的学习。同时,本课题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探索这项新的技术在课堂改革和提升学生能力方面带来成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将思维导图这项新工具新技术运用到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使用掌握并将其延伸运用到各个学科,对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提高记忆力和复习效果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二、研究过程
(一)成立课题小组,加强交流合作。
成立课题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由课题负责人魏虹娣老师牵头,集合市教研室教研员、省市级名师、优秀学科教师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积极进行交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为了使研究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采取以点带面、点面合结的策略进行。确立课题中心组成员,落实分工。
由魏虹娣老师总负责,教研员李超英跟踪指导研究的全过程,并号召其他各校设子课题参与研究,与其他各校资源共享。由魏虹娣、马志宾、朱文霞、邓继红等老师重点进行做好思维导图的绘制指导、作品收集及课题研究工作。
(三)建章立制,强化教科研。
建立教师参加课题研讨制度,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思维导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通过QQ、电话等方式及时沟通课题进展情况,每月1次集中研讨课题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收集材料,探索求真。
及时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思维导图的学习延伸情况,探索思维导图对学生总结复习能力的提升。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教会学生思维导图的制法
1.制作工具:A3或A4大的白纸,为了便于保存作品,我们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图画本;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 1支标准钢笔。
2.画中心图:主题(文章的名称或书名)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
3.关键词: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思维导图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
4.中央线要粗: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
5.纸要横放:做思维导图时,纸是横着放,这样空间感比较大。6.用数字标明顺序:
可以有两种标明顺序的方式,主要是以你需要和习惯而定。第一种标明顺序的方式:可以从第一条主题的分支开始,用数字从1开始,把所有分支的内容按顺序地标明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字知道内容的顺序了。第二种标明顺序的方式:是每一条分支按顺序编排一次,比如第一条分支从1标明好顺序后。第二条分支再重新从1开始编排,也就是说,每条分支都重新编一次顺序。7.布局:
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
(二)学生思维导图展示 1.整体情况
学生作品汇总
2.分章节制作思维导图
水中生活的动物(1)
水中生活的动物(2)
水中生活的动物(3)
水中生活的动物(4)
陆地生活的动物(1)
陆地生活的动物(2)
陆地生活的动物(3)
空中飞行的动物(1)
空中飞行的动物(2)
空中飞行的动物(3)
空中飞行的动物(4)
鸟类的生殖
动物的运动
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动物的运动
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的特征(3)
传染病
3.形成个人风格
学会思维导图之后,我们还鼓励学生能够成立自己的风格,每一幅思维导图虽然都有一套规则,但都能形成个人的风格。同学一的4幅作品: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作品(4)
同学二的4幅作品如下:
作品(1)
作品(2)
作品(3)作品(4)
4.思维导图的应用延伸到各个学科
历史学科
英语学科
政治学科
地理学科
化学学科
四、研究成效
(一)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学习内容提炼关键词,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二)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利用思维导图会促成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并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三)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教师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所教课程的 14 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四)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学会思维导图之后,能初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总结和复习中,学以致用,并能延伸,取得初步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在应用过程中,一些学生很快领会要领,表现在中央图画得好,关键词准确,思维导图布局合理,非常有兴趣画图。而有些同学的积极性不高,思维导图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极少数同学嫌麻烦不感兴趣。这些情况又与学生的学习素质程度高度正相关 如何使思维导图与学科特色和学生个人情况相结合,这是我们今后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2.采用何种办法来验证思维导图应用模式的有效性是一大难题。我们发现:由于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二)今后的设想
1.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一种实验、探索,在培养学生创新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
2.思维导图的学习今后更要注重过程、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能急功近利。
7.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运用
引言
阅读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加强他们对于英语的语感;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文章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增强他们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还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方法是思维导图法,该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我国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目前初中英语阅读得到了重视,但是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为什么教师在新课标改革后仍然还采用这种类似于上翻译课的方法来进行阅读课的教学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传统,没有创新意识,因此依然采取老方法来进行教学;第二,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材也进行了改革,教材上选录的文章难度有所增加,而且文章的长度也增加了,因此,这让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了。教师在一堂课上很难把一篇文章讲解清楚,因此,只能是采取逐句翻译的方法,而忽略了对于文章的内涵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与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起来非常古板,只是学会了句子的意思和其中的语法常识,而对文章想要传达的情感则一无所知,这样的阅读课是没有意义的,和翻译课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枯燥无趣,这会让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非常辛苦,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思维导图被引入到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他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就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思维,是现在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新型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二、思维导图及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英语教学模式,尽快熟悉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和精髓,将思维导图更好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来,从而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的内涵是通过图像、数字、颜色等元素,将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思维导图的几大特点是具有结构性、清晰性以及可变性。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考方式,这对于初中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理论结构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对于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极大地提升作用,以及很强的指导效果。
2.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选用了苏教版Unit5 Section B Reading 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为例来说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来应用思维导图。本范例是选自苏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Unit 5 Seetinn B Reading Beauty in Common Things这篇文章,该文章主要是讲到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比如说剪纸、陶瓷、雕塑等,针对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品的原料、以及其中蕴含的含义等都一一作了介绍。该文章的篇幅相对来说较长,而且其中涉及到了很多重难点词汇,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此,就会看到很好的效果。这些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向可以将该文章中涉及到的传统艺术品一一总结归纳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教师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一个大概的思维导图,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分析,找出文章的关键词。
(2)教师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内容,要求学生总结出第一段的结构脉络及中心思想。然后继续第二段的阅读,同样也找出关键词,让学生渐渐在书上画出思维导向图。
(3)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第一大组阅读一段,第二大组阅读另一段,并且总结出该段落的思维导向图,并且向同学相互展示本组设计的思维导图,这样培养自己的阅读水平。
三、结语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被广泛地将其运用到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新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3,8(11):23-24.
8.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运用
在一次信息技术培训中,培训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思维导图对教学的重要性。心中不甚质疑:真有这么神奇吗?后来翻阅了一些有关思维导图的资料。于是我决定在学生身上进行英语教学思维导图运用的试验。在讲解课文时,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一、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这一由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首创的瑞士軍刀般的思维工具,如今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它成功改变全世界超过2.5亿人的思维习惯,并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掀起了一场超强的大脑风暴。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对英语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
动手写写画画思维导图,适时调控课堂节奏。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我认为教师让学生不断口头练习Do you like...?的问答后,学生势必会疲劳,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动笔画画,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放松,调控课堂的节奏,又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水果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来,
还能拓展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以本节课“fruit”为主线,用思维导图画出本单元所学到的水果单词和直观的图片,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拓展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单词。直观的视觉冲击比起单一的操练水果单词对低年级学生有着更大的冲击力。
课堂教学应当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阳光普照。“思维导图”在英语课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更应成为教师追求高效课堂、有趣课堂的一个激发点。通过将记忆内容与相关的画面联系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思维导图,既能调控课堂情景的衔接、课堂气氛、课堂节奏,又能帮助学生记忆。
2.引出话题,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现行英语教材在编排单元教学内容时确立了“一个单元, 一个话题”的模式。课堂教学第一步应该从围绕本单元话题的“热身”开始,活动的形式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话题讨论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又能“软化”本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硬骨头”,还能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富有生机。话题讨论的走向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精心设计。其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符合学生实际,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讨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想象,他们就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仍然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为例,画一个单元知识树的思维导图。归纳的是本单元最基本的词块与句型。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自主认读基本词汇与句型。教师可以借助单元知识树,了解整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以此进行拓展备课。课中学生学习时,可以利用该图进行伙伴间的对话
练习。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的使用可以帮助老师迅速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同时它也可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提高记忆力,增强学习能力。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为例,在讲解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时,语法知识点非常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死记硬背起不到效果。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法知识讲解,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而且能够加深记忆。思维导图中包括比较级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再进行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句式结构的对比。一目了然,学生记起来也不会那么吃力,还能印象深刻。
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分析和整理能力以及记忆和复述能力都有显著帮助,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本文通过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结合的应用,将教学的过程及结果呈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词与文相结合,避免孤立片面,将所想解决的课文通过导图的方式,画出文章的脉络结构,便于分析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作家出版社,1998.
9.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中的运用 篇九
胡燕琴
在很多人的写作思维里,作都有一个固定的模板,而事实证明写作文是发散思维的最好方式,而思维导图创新最简单的就是写作文,不但能创新,而且能提高写作逻辑,给人感觉起来不那么“记流水帐”。
在没有用到思维导图的时候,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对这题目想想,现实生活中有那些可以引用了,然后有了思路后就开始写,但往往在动笔的时候,思路很局限,想到的东西很窄,结构也老套,作文没有新意。而运用了思维导图,就不一样了,因为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题目发散,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中心写下题目,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发散联想了,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也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发夸张、是否可能,只管发散联想,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满满一页纸的时候,再停下来。
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个思路出来,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一篇作文飞快地就写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用到了导图辅助创新的功能,因为用到了导图这个工具,你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你的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你的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接下来就是利用导图来进行解决问题,这个话题有点抽象,但其实也很简单。导图最明显的特征是发散,利用导图对问题进行发散思考,或者说养成寻找更多答案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更加高效。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老板下了飞机,准备去市区办点事,这时候,怎么去就成了个问题?对于一般的职员来说,最常的方法就是坐公车,但对老板来说,时间更加宝贵,而钱反而是小事,所以打的更划算。就这些方法了吗?不,还有很多,比如,打个电话给市区的朋友,看看他是否能过来接。甚至看看能否不去市区就把事情办了。或者找个人代办,而老板去做另外的事情等等等等。经过对这种多解决办法的思考,可以让我们解决问题更加有效果,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协助我们养成这种发散思考的习惯,并帮助我们把发散思考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示出来。
说到创新,更难的恐怕就是产生创意了吧。比如广告设计师,要设计一个可口可乐的新广告,可能就会绞尽脑汁,不断思考用什么元素去表达广告的主题,用什么结构去表达广告的主题,这个过程就非常耗脑力。
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三个: 1.养我们发散思考的习惯;
2.使我们进行发散思考,并把发散思考的内容具象化的表达出来;
3.一堆元素用关键词的形式排布在一张图上,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其中可能的关联,从而找出创意。
10.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运用价值 篇十
1、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整理信息的内容。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广大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实际需要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
3、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广大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发现其对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好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
11.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在名著阅读的指导中,很多教师越俎代庖,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深入的思考,缺少个人的感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未完成对名著的阅读。
如何让名著阅读回归到学生这个主体?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读有所得”呢?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中考名著阅读的考点(名著常识的识记、故事内容的了解;重要人物的分析评价),摸索出了“名著阅读四图法”的阅读模式。
一、梳理情节图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英国东尼·博赞说,我们的大脑是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工作的。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而众所周知,形象记忆量在初中阶段为最高,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对全书情节的梳理,是利用形象记忆情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读完一个或几个章节后,按照情节的发展画出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把各章的思维图进行汇总,去粗取精,整理出全书的思维图。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地阅读原著,梳理故事的结构,然后根据记忆习惯选择图画表达内容,最后分析出能概括情节的关键词。
(一)章节情节图
对于教科书推荐阅读的重点章节,可要求学生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整理分析出关键词,对重点环节进行标注。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当的图片来帮助联想记忆,使它和关键词互为补充。
(二)全书情节图
对于章节不多的中篇小说,我们可以在章节情节图的基础上,把所有章节的情节图汇总,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就能够整理出全书的情节图。
梳理情节图完成以后,可以在名著导读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以此完成对全书主要情节的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绝大多数都能清楚无误地把作品主要内容讲给同学听。老师、同学的赞赏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激发了他们阅读的主动意识,学生往往会带着更大的兴趣投入到下一部名著的阅读中。
二、人物分析图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因此在情节结构梳理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感受文学形象,就更提高了一步。
(一)局部分析图
名著中主人公的经历始终贯穿全书,要想使学生对人物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最初可以要求他们对人物做局部的分析,即在已经绘制的章节情节梳理图的基础上展开分析。
(二)全面分析图
我们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来说明作图过程。分析保尔·柯察金这个经典形象,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他们很难找到分析的角度,而对人物的解读也很难做到全面。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人物的主要经历是什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能看出人物什么性格特点(抓细节)?你认为形成他性格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对人物的全面分析最初很难由某一个学生完成,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不同小组分析人物成长的不同时期并作图,最后进行归纳,就可以实现对人物比较全面的分析了。
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由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感受不同,所以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不应把教师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
(三)对比分析图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对特定文本进行比较鉴赏,发掘其差异或者共性,能够训练学生发散迁移的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其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可以提出问题以供学生探讨:水浒英雄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汉子,要写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写出人物的个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小说作者不仅能写出几种大的类型,即使是性格比较靠近的,也能写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例如鲁达、林冲、杨志。你能找出这三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人物分析图让学生掌握了分析人物的方法,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学习文学大师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感悟收获图
文学名著是前人思想的精髓,它闪烁着智慧的光辉。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形态,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真善美的认知,塑造自己的人格。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悟收获图”来总结自己阅读的所思所得,其内容灵活多样:字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的总结,精彩句段的赏析,与文本交流中的情感碰撞,灵魂触动的反思,审视他人经历,汲取超越自我的力量。
(一)文学积累图
从初一开始,教师就可要求学生把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常识、生字词、名句名段等用文学积累图来总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文学积累图操作简单,人人都能完成。
(二)有益启示图
阅读文学名著,必将带给学生很多启迪;对有些作品学生还存在疑惑,还有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把这些启迪、疑惑都记录下来,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只强调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记录,有自己欣赏作品的独特体验即可。
四、深入探究图
从初二年级开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以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笔者提供了两个方向(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供学生分析探索。
(一)艺术特色图
初中阶段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以小说为主,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审美特征,即“人物性格刻画丰满而细腻;故事情节完整而曲折;环境描写充分而具体”,①然后让学生分析阅读的名著是否做到了这几点?如果做到了,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初中生理解分析能力有限,如果要求其对作品艺术特色有全面准确的解读无疑是揠苗助长,流于形式,因此不妨降低要求,让学生就他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具体分析,一定要从实例中归纳出结论,强调有理有据。
(二)思想内涵图
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的缺陷,他们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往往不够透彻,在绘制思想内涵图时可以适当放宽,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资料、名著研究的相关资料去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只要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即可,不必一应俱全。
深入探究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对名著进行赏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创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构架以及艺术效果,逐步提升了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判别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名著阅读四图法”使学生阅读名著的思路得到了清楚的展现。情节梳理图有助于学生复述作品的情节,初步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人物分析图能帮助学生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做出自己的判断;感悟收获图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感染和激励;深入探究图帮助学生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享受审美乐趣。
总之,“名著阅读四图法”的阅读模式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能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奠定其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谓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①《文学原理》 董学文、张永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12.思维导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二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堂效率,概念图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 笔者就发现许多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学习上, 可是学习成绩却还是不理想。想尽方法来教会学生最佳的学习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了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久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是局限在“文字”上, 死记硬背、“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一直是中国最传统的形式。显然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知识不断更新和增多, 这种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厌学、怠学的症状, 上课表现出来的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
为了在生物课上改变学生学习现状, 笔者寻找了许多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笔者接触到了思维导图。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 由一个中心向周围展开有层次的发散性图形,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次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左右脑的不同功能, 利用记忆、想象、思维的规律, 协调人们在文字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发掘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备课
初中生物虽然不是很难, 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记忆还不成问题, 但在初二的课堂上由于知识内容的难度和数量都有了提升, 笔者常常能听到学生叹气的声音, 抱怨记忆的东西太多, 记不住、背不出, 整堂课都能听到学生沙沙的写字声, 让笔者为之震撼:这不是笔者理想中的课堂!如何才能变课堂为学生乐于记忆的乐园, 笔者尝试着将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带入课堂。刚开始并没有直接给学生展示什么是思维导图, 只是改变了以往一进教室就直接授课的方式, 而是让学生先打开书本的目录, 了解本节课的编排, 由单元到章节, 了解单元与单元、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刚开始学生一脸茫然, 笔者会带着学生一起来理解课本的编排意图, 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框架, 初识本单元或本章的学习方向。
以第五单元为例:《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中心内容为生物圈中的稳定和平衡, 分两个方向进行:从小的方面来看一个生物体作为一个体, 其生体内各项指标都要达到动态平衡;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进而联系到物质的输入、运输、排出。在此产生三个分支:物质的消化吸收、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三个分支又能继续往下, 如物质的运输产生四个子目录:运输的结构血管、运输的动力、血液成分、血液循环。继续往下每个目录又能产生多个子目录。从宏观方面看, 生态系统作为整体也要达到动态平衡主要实现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以物质循环为例产生两个子目录:水平衡和碳氧平衡。在水平衡中又可产生子目录:植物的蒸腾概念、产生的场所、气孔的工作原理、蒸腾的意义。这样一层一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板书, 给学生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 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对老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对教授的课程也是一次有效的资源整合, 老师上课也显得如鱼得水。
2.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一直被认为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有效方法, 笔记也是学生复习时候有用的参考资料。而传统的笔记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 学生就会出现大脑疲劳、无聊、容易转移注意力, 这也是学生上课时精神不能集中的原因之一。当课堂知识内容繁多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出现来不及记的现象, 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能否换种方式来记录重点, 比如说靠画图、表格等, 这样思维导图就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图文并茂正是它最大的优点, 其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 它对以笔记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构建, 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的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 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如在讲授“心脏结构”时就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心脏, 并尝试标出各部分结构的名字加深记忆;在讲授“三种血管特点”时, 笔者采用表格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归纳小结。与此同时, 在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在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在以往的理科教学中, 老师更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而忽视了右脑的使用。而思维导图有大脑愿意接受的发散图示, 比传统笔记生动有趣。学生在记录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有效地刺激了右脑的使用。在学习时左右脑协同合作, 充分发挥大脑机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没有接触思维导图时, 笔者的复习课基本都是以大括号和文字的形式呈现, 顶多在重点文字上加深颜色以示要点。久而久之笔者发现这种方法枯燥无味, 可以说是学生的“催眠曲”, 干巴巴的知识学生听得累老师讲得也累。笔者这才知道自己平时备课总是把重点放在如何讲授知识, 极少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在这如此竞争激烈的时代, 知识的不断变迁掌握得再多都是不够的,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立足于社会。笔者一改以往亲自呈现知识点的现象为学生自己勾勒知识点。在一章或一单元结束后,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来绘制思维导图, 没有具体的限制, 只有中心和四周辐射, 文字要求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分出的子目录越多越好, 这对于学生来说比单纯地给他们知识点要有效得多。因为要想做出一章内容的思维导图, 学生必须对这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记忆, 如果知识的记忆是混乱的, 那么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脑中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 并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才能画出完整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正是复习课需要完成的目标, 虽然画图需要不少时间, 但画图的过程是快乐的, 学生在完成画图后会有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成就感以及用五颜六色的笔和弯曲的线条在纸上任意“驰骋”的快感。往往画图的过程需要小组共同完成, 这无疑中就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创新能力, 掌握思维导图这个学习工具, 在复习时可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绘制一个思维导图, 清晰展现概念间的关联,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带着这样思路清晰的大脑去考试, 即使没有见过的题, 学生也能大概了解应该运用的知识点, 这样解起题来更加轻松。长此以往, 离开了老师这根拐杖, 学生也能自己昂首挺胸地走路了,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都有成效。
在几次尝试中笔者深感思维导图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与成效, 初步实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人,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创造自学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逐步形成学生全新的思维方式,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会涉及如何快速地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 充分发挥左右脑的功能又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 还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 加强对所学知识地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当然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 如时间太久、绘画形式太单调、缺乏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 等等。绘制思维导图贵在坚持, 只有坚持不懈地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才能真正实现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的目的。
13.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2007-12-21 11:22 阅读(110)评论(10)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工具,思维导图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与实践的层次,给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将知识资料个人化,提升为对学习的拥有感和成就感。
思维导图使学生完成思考的过程有一个外显的结果,从而使他们在完成思维导图后拥有思考的成就感,淡化思考过程度枯燥与难度,唯美的心态使思维过程变成了无意的活动,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3.帮助实现探究式学习,提倡有意义的学习。
做图的是在意义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思维导图可以强化探究行为,优化探究结果。4.帮助学生做笔记。
5.促进互相学习交流使能学生更加于专注学习。
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交流方式,在比较导图中他们能更专注于思考学习的内容。
6.可自行调校学习的深浅,设定适合的学习进度。7.把知识及概念图像化以加强理解及掌握。8.提供反思学习的空间。
不深刻理解反思的意义,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就要打折扣。9.促进师生间的双向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14.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思维导图(MindMap)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性性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记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1971年,这些成果被结集成书,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等领域。如今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思维导图工作的原理
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它们各司其职:左脑司语言,也就是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的讯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左脑主要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右脑是将收到的讯息以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能够把大量的资讯一并处理。左脑是一种理性思维,而右脑的思维方式是潜意识的,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形为潜能。
传统教学往往在学生思维、笔记、甚至作业方面只要求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其实仅仅是利用了左脑进行思考,忽略了具有强大潜意识功能的右脑的开发。
逻辑框架结构虽然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但他也有缺点:首先,重点不突出。在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层层递进和面面俱到后,框架结构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整个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把它全部记住才不至于遗漏什么,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记住这么多。其次,不易记忆。如上所述,人类记忆依靠左右大脑的协同合作才能高效运转,而学生在记忆框架结构的时候只能运用左脑,抽象的语言描述加上本来就难于理解的历史事实更增加了学生记忆理解的难度。再次,增加学生听课负担。在课堂负担本来就很重的课堂上,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的记下一课的课程纲要,如果内容分布在不同章节的不同段落,虽然内容不多,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再次,简单的笔记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传统线性笔记样式简单,平铺直叙,每天机械的重复一件事情不仅会使学生对此失去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疲倦感。
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克服这些缺点,思维导图的特点是:使用色彩多样的颜色;使用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
同样以历史笔记为例:用思维导图记历史笔记可以鲜明的突出历史事件的主题,通过各个分支表示出课文的分支机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符号、文字、甚至自创的卡通图画来加深对课文关键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而且每一个关键词之间通过具有一定意义的连接线或符号连接以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构成了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完整记录历史事件,并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如下图1
三、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是学生的学,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规划教育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处理工作中的其他事物时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新型教案,能够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教师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以下图片是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课程设计:
从图片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不光是一张图片的展示,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教学设计,快速便捷,思路清晰,图文并茂,直观简洁,当教师把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放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不光能迅速掌握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的看到教师思考的过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思维导图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便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搞清历史事件之间的线索和因果关系。
再次、教学研究的助手。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合理规划教学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科学的记录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时反映课堂效果,及时归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表现,让学生跃然纸上,通过比较综合分析教学过程。
最后、教师的生活助手。目前,全世界有2.5亿人正在使用思维导图作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工具。教师每天工作繁忙,如果有思维导图作为记事的利器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就能事半功倍。
(二)学生的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以上举例提到的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之外,思维导图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的整合。由于思维导图是以课题为核心的结构体,因此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各种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整理,运用右脑强大的图形思考能力瞬间记住所学历史事件,根据导图之间的各种关系连线发现历史信息的内在联系,进而理清理路。
其次、构建知识框架。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关键在于自己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能力把零碎的历史事件像零件一样一件一件的装到机器上,既了解了事件本身,也使学生把握了整个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再次、温故而知新。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找出课程之间的联系,达到温习课程并且发现课程的目的。
最后、思维的过程的培养。中学课程中设计了很多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其中就有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放射性思维能力等。当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就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点
思维导图优于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善于开发它的优点,规避它的缺点,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首先、中心明确。一幅思维导图绝不能出现多个中心,任何子主题都应该围绕该主题展开。如大一统的汉朝讲到了汉朝初年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课文的重点在汉武帝的大一统,但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绝对不能把它作为中心,而仍然应该以大一统的汉朝为中心,之后再加以扩展。扩展出来后我们应该以加粗字体,放在显要位置,加彩色,甚至以较大的图片来提示读者,汉武帝的大一统才是重点,达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的目的。
其次、运用图表。思维导图本身就是图,我们在绘制过程中应当发挥它的优势,在子主题上加上个性鲜明的图画、符号、连线、注释等,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自制的,原则只有一个,简洁明了,容易引起他人,或自己的注意,容易记忆。历史人物图片,历史事件图片,历史遗迹图片单独呈现时是零碎的,但当他们以一种系统的结构出现的时候那将是一幅活动的画面。
再次、思考。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在制图过程中必须要思考,思考的过程恰恰是思维导图优势所在,内容的联系,框架的构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清晰再现。无论是老师的准备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导图的历史再现功能都是非常独到的。
四、制作思维导图
以图2为例,首先确定主题即“秦王扫六合”。在纸张中心位置画框填图并写上主题名称“秦王扫六合”,思维导图要点一,要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图的主题,因此要把主题加大加粗配上秦王图片。之后画出本课的子主题: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每一个子主题配备顺序指示,子主题之间的关系用蓝色线条连接并标示关系。接下来再填上下级子主题,紧扣上级主题,是上级主题的具体内容。如本导图中“统一六国”的子主题是时间,君王,朝代,都城等。
15.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五
一、思维导图的兴起及国内研究现状
英国心理 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和“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经被放弃的学生, 很快地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变为同年级中的佼佼者。1971年,托尼· 巴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目前,新加坡、英国已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韩国、日本、 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对该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研究也日益兴起。相关软件公司已经开展了思维导图软件的制作开发和汉化工作。国内许多培训机构也在尝试把思维导图作为培训课程,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 阅读前准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尝试思维导图课堂教学实践初始时期,笔者在课前先根据课文将思维导图绘制好,在学生展开阅读前围绕前一课学习内容或本课内容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发言,再以图片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思维导图辅助复习,帮助学生再次熟悉整理文本,并学习绘制这类课文思维导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准确地理解文章。
2. 阅读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理解制作思维导图并展开小组讨论活动,之后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分享和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调整思维导图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 以《新起点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Animal World’, 单元内容学习完后,笔者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 首先给出中心词‘Animal World’,学生在这一中心词下延伸出第一枝干自主完成剩余任务,内容有‘Mammals,Birds, Reptiles,Insects’, 这是对第三 课‘Good to know.’知识的复习。第二步,部分学生会继续描述这四类动物的特点,这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巩固复习,另外一部分学生会在这四类动物后面的分支上列举出不同的动物名称,这是对本单元 ‘ Get Ready’部分动物名称学习的复习。到第三枝干后,学生会将列举出的动物例子进行描述,会运用到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知识。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较好的学生还能衍生出其他话题。一张小小的思维导图,一个中心词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思维。
3. 阅读后输出。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可以复述全文,也可以复述片段,重点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复述。特别是《新起点英语》六年级下册每个单元都有三篇以上较长篇幅的文章,在进行长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师生梳理文章主旨,抓住文章主线,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达到看图复述文章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可以将枯燥的信息可视化、色彩化,变成易于学生记忆并且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实践,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提高从文本中捕获信息的能力,能够将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进而迅速把握文本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文本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梳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和理解,可以培养他们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六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言之有序
请看下面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习作片断:
我的家乡在安徽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我们村子的后面,有一个小树林。树木长得非常茂盛,树枝向四周伸展。野花盛开着,很美丽。微风吹来,树木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很悦耳。叶子碧绿碧绿的,青翠欲滴。树林中云雾缭绕,像人间仙境。每当这时,我总会张开双臂,大声叫喊,表达我心中的喜悦。
这位小作者在此习作片断里,重点描写了自己家村后的小树林,写到了树木、野花、自己的心情等。细读这段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描写,缺少了“序”:在写树木、树枝后,写了野花,写完野花后又写了树木、树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外壳。这个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出现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所云的现象,原因是他的思绪比较随机,写作思维出现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虽然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也会引导学生们列提纲,但是提纲毕竟是粗线条的,在具体描写某个点、某个物时也需要一定的“序”,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师生解决这个问题。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言之有物
学生习作时,笔者常常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是低头沉思,埋头写作,下笔不停;而写作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往往是写一段,数一数字数,看一看在篇幅上离老师的要求还有多远。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笔者曾对学生们多次强调:“只要你抓住细节写具体,就不会被字数所左右。”
请看下面的习作片断: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语文书。当时,我心砰砰直跳。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目光好似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被骂。一会儿,老师开始上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的面前,轻轻地对我说:“下次,不要忘带了!”说完,就把她的教本慢慢地放在我面前。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再没有一次没带语文书了。
从上面的习作片断来看,这位小作者叙述了自己忘带语文书、老师将语文书借给他的故事。虽然他能从整体上把握住事情的主干,表达得也较清楚,但是“具有思维广阔性的人,善于全面的看问题,不仅能宏观的把握问题的轮廓,在微观上也不会遗漏问题的细节”。如果引导学生用上思维导图,那对事情的描写会细腻得多。
借助思维导图,如图一所示,这名学生对他的作文又进行了修改: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语文书。当时,我心怦怦直跳,脑子里只想着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希望她罚写,写10遍,写20遍,写100遍都可以。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目光好似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被骂。一会儿,老师开始上课。她边走边讲,渐渐地走到了我的跟前,我的心再次狂跳起来。老师还在讲着她的课文,当她看到我课桌上时,马上明白了,她轻轻地把书放在我的桌上,用手拍了拍我的肩,用眼神告诉我:“下次,不要忘带了!”她继续她的讲课。我双手捧着书,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忘带语文书了。
训练思维的独特性——言之有味
思维的独特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当然,这里的创造性并非一定是指个人的首创,是指忠于自己的心意,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比如,有位学生在写作“我的暑假生活”——《以美丽回答一切》时,她借助思维导图,画了如图二的思维导图。
下面是她的作文:
到贵州不能不去黄果树瀑布!这部大自然的杰作等着游客去翻阅,去品读,去欣赏!“宽幅白练”“织布机”“大合奏”,的确传神!虽然没看到“银雨撒金街”的奇景,但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擦掉汗珠,洗掉铅尘,凉凉的,爽爽的,舒服极了。顺着石阶往上走,来到瀑布脚下,穿越“水帘洞”。游客或打着伞,或披着雨衣,在喧嚣的水声中慢慢前行,生怕错过一道风景!课文的作者“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现在,我不是“仿佛”而是真真切切地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捧过来润润喉。内心的兴奋与自豪无法言喻!啊,这次,我终于见到了黄果树瀑布!
西江苗寨,令人流连忘返!古色古香的木屋,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山上,层层叠叠,很是壮观。一条小河潺潺流淌,穿寨而过,“小桥流水人家”,好美的景致!清晨,漫步在小寨上,你会看到赶集的男女老少。会听到“啪啪”寨民做糍粑的声响。那是一种可口的小吃。用糯米制作而成。烧好糯米饭后,把它倒在一口缸里,再用棒子使劲敲打,直到变在粉末。见寨民敲得轻松,我接过了棒子,可是居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抡起一棒,糯米太韧,与棒紧紧相连,不花上点力气,休想提起!我不禁佩服寨民的臂力!八点整,悠扬的乐曲传入耳畔。只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穿着整齐的服饰,踩着音乐的节拍在苗寨的大门迎宾。门口的长台上放着自酿的白酒,客人进来,喝口白酒,开始他们的参观。
“以美丽回答一切”!哦,贵州!
这一习作,小作者使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有张力。“宽幅白练”“织布机”“大合奏”“银雨撒金街”这是课文中的语言,小作者引用在文章里,说明这些语言已在小作者心中扎下了根;而“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层层叠叠,很是壮观” “潺潺流淌,穿寨而过”等四字词语的运用,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美。整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活泼,不失为一篇佳作。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再次证明了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对小学生学习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实践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独特性;而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将随之而有序、有理、有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endprint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也是非常好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巴赞在上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根据思维导图,能充分运用左脑和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为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言之有序
请看下面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习作片断:
我的家乡在安徽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我们村子的后面,有一个小树林。树木长得非常茂盛,树枝向四周伸展。野花盛开着,很美丽。微风吹来,树木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很悦耳。叶子碧绿碧绿的,青翠欲滴。树林中云雾缭绕,像人间仙境。每当这时,我总会张开双臂,大声叫喊,表达我心中的喜悦。
这位小作者在此习作片断里,重点描写了自己家村后的小树林,写到了树木、野花、自己的心情等。细读这段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描写,缺少了“序”:在写树木、树枝后,写了野花,写完野花后又写了树木、树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外壳。这个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出现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所云的现象,原因是他的思绪比较随机,写作思维出现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虽然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也会引导学生们列提纲,但是提纲毕竟是粗线条的,在具体描写某个点、某个物时也需要一定的“序”,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师生解决这个问题。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言之有物
学生习作时,笔者常常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是低头沉思,埋头写作,下笔不停;而写作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往往是写一段,数一数字数,看一看在篇幅上离老师的要求还有多远。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笔者曾对学生们多次强调:“只要你抓住细节写具体,就不会被字数所左右。”
请看下面的习作片断: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语文书。当时,我心砰砰直跳。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目光好似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被骂。一会儿,老师开始上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的面前,轻轻地对我说:“下次,不要忘带了!”说完,就把她的教本慢慢地放在我面前。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再没有一次没带语文书了。
从上面的习作片断来看,这位小作者叙述了自己忘带语文书、老师将语文书借给他的故事。虽然他能从整体上把握住事情的主干,表达得也较清楚,但是“具有思维广阔性的人,善于全面的看问题,不仅能宏观的把握问题的轮廓,在微观上也不会遗漏问题的细节”。如果引导学生用上思维导图,那对事情的描写会细腻得多。
借助思维导图,如图一所示,这名学生对他的作文又进行了修改: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语文书。当时,我心怦怦直跳,脑子里只想着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希望她罚写,写10遍,写20遍,写100遍都可以。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目光好似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被骂。一会儿,老师开始上课。她边走边讲,渐渐地走到了我的跟前,我的心再次狂跳起来。老师还在讲着她的课文,当她看到我课桌上时,马上明白了,她轻轻地把书放在我的桌上,用手拍了拍我的肩,用眼神告诉我:“下次,不要忘带了!”她继续她的讲课。我双手捧着书,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忘带语文书了。
训练思维的独特性——言之有味
思维的独特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当然,这里的创造性并非一定是指个人的首创,是指忠于自己的心意,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比如,有位学生在写作“我的暑假生活”——《以美丽回答一切》时,她借助思维导图,画了如图二的思维导图。
下面是她的作文:
到贵州不能不去黄果树瀑布!这部大自然的杰作等着游客去翻阅,去品读,去欣赏!“宽幅白练”“织布机”“大合奏”,的确传神!虽然没看到“银雨撒金街”的奇景,但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擦掉汗珠,洗掉铅尘,凉凉的,爽爽的,舒服极了。顺着石阶往上走,来到瀑布脚下,穿越“水帘洞”。游客或打着伞,或披着雨衣,在喧嚣的水声中慢慢前行,生怕错过一道风景!课文的作者“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现在,我不是“仿佛”而是真真切切地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捧过来润润喉。内心的兴奋与自豪无法言喻!啊,这次,我终于见到了黄果树瀑布!
西江苗寨,令人流连忘返!古色古香的木屋,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山上,层层叠叠,很是壮观。一条小河潺潺流淌,穿寨而过,“小桥流水人家”,好美的景致!清晨,漫步在小寨上,你会看到赶集的男女老少。会听到“啪啪”寨民做糍粑的声响。那是一种可口的小吃。用糯米制作而成。烧好糯米饭后,把它倒在一口缸里,再用棒子使劲敲打,直到变在粉末。见寨民敲得轻松,我接过了棒子,可是居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抡起一棒,糯米太韧,与棒紧紧相连,不花上点力气,休想提起!我不禁佩服寨民的臂力!八点整,悠扬的乐曲传入耳畔。只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穿着整齐的服饰,踩着音乐的节拍在苗寨的大门迎宾。门口的长台上放着自酿的白酒,客人进来,喝口白酒,开始他们的参观。
“以美丽回答一切”!哦,贵州!
这一习作,小作者使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有张力。“宽幅白练”“织布机”“大合奏”“银雨撒金街”这是课文中的语言,小作者引用在文章里,说明这些语言已在小作者心中扎下了根;而“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层层叠叠,很是壮观” “潺潺流淌,穿寨而过”等四字词语的运用,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美。整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活泼,不失为一篇佳作。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再次证明了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对小学生学习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实践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独特性;而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将随之而有序、有理、有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endprint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也是非常好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巴赞在上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根据思维导图,能充分运用左脑和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为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言之有序
请看下面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习作片断:
我的家乡在安徽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我们村子的后面,有一个小树林。树木长得非常茂盛,树枝向四周伸展。野花盛开着,很美丽。微风吹来,树木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很悦耳。叶子碧绿碧绿的,青翠欲滴。树林中云雾缭绕,像人间仙境。每当这时,我总会张开双臂,大声叫喊,表达我心中的喜悦。
这位小作者在此习作片断里,重点描写了自己家村后的小树林,写到了树木、野花、自己的心情等。细读这段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描写,缺少了“序”:在写树木、树枝后,写了野花,写完野花后又写了树木、树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外壳。这个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出现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所云的现象,原因是他的思绪比较随机,写作思维出现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虽然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也会引导学生们列提纲,但是提纲毕竟是粗线条的,在具体描写某个点、某个物时也需要一定的“序”,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师生解决这个问题。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言之有物
学生习作时,笔者常常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是低头沉思,埋头写作,下笔不停;而写作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往往是写一段,数一数字数,看一看在篇幅上离老师的要求还有多远。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笔者曾对学生们多次强调:“只要你抓住细节写具体,就不会被字数所左右。”
请看下面的习作片断: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语文书。当时,我心砰砰直跳。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目光好似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被骂。一会儿,老师开始上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的面前,轻轻地对我说:“下次,不要忘带了!”说完,就把她的教本慢慢地放在我面前。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再没有一次没带语文书了。
从上面的习作片断来看,这位小作者叙述了自己忘带语文书、老师将语文书借给他的故事。虽然他能从整体上把握住事情的主干,表达得也较清楚,但是“具有思维广阔性的人,善于全面的看问题,不仅能宏观的把握问题的轮廓,在微观上也不会遗漏问题的细节”。如果引导学生用上思维导图,那对事情的描写会细腻得多。
借助思维导图,如图一所示,这名学生对他的作文又进行了修改: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语文书。当时,我心怦怦直跳,脑子里只想着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希望她罚写,写10遍,写20遍,写100遍都可以。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目光好似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被骂。一会儿,老师开始上课。她边走边讲,渐渐地走到了我的跟前,我的心再次狂跳起来。老师还在讲着她的课文,当她看到我课桌上时,马上明白了,她轻轻地把书放在我的桌上,用手拍了拍我的肩,用眼神告诉我:“下次,不要忘带了!”她继续她的讲课。我双手捧着书,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忘带语文书了。
训练思维的独特性——言之有味
思维的独特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当然,这里的创造性并非一定是指个人的首创,是指忠于自己的心意,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比如,有位学生在写作“我的暑假生活”——《以美丽回答一切》时,她借助思维导图,画了如图二的思维导图。
下面是她的作文:
到贵州不能不去黄果树瀑布!这部大自然的杰作等着游客去翻阅,去品读,去欣赏!“宽幅白练”“织布机”“大合奏”,的确传神!虽然没看到“银雨撒金街”的奇景,但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擦掉汗珠,洗掉铅尘,凉凉的,爽爽的,舒服极了。顺着石阶往上走,来到瀑布脚下,穿越“水帘洞”。游客或打着伞,或披着雨衣,在喧嚣的水声中慢慢前行,生怕错过一道风景!课文的作者“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现在,我不是“仿佛”而是真真切切地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捧过来润润喉。内心的兴奋与自豪无法言喻!啊,这次,我终于见到了黄果树瀑布!
西江苗寨,令人流连忘返!古色古香的木屋,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山上,层层叠叠,很是壮观。一条小河潺潺流淌,穿寨而过,“小桥流水人家”,好美的景致!清晨,漫步在小寨上,你会看到赶集的男女老少。会听到“啪啪”寨民做糍粑的声响。那是一种可口的小吃。用糯米制作而成。烧好糯米饭后,把它倒在一口缸里,再用棒子使劲敲打,直到变在粉末。见寨民敲得轻松,我接过了棒子,可是居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抡起一棒,糯米太韧,与棒紧紧相连,不花上点力气,休想提起!我不禁佩服寨民的臂力!八点整,悠扬的乐曲传入耳畔。只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穿着整齐的服饰,踩着音乐的节拍在苗寨的大门迎宾。门口的长台上放着自酿的白酒,客人进来,喝口白酒,开始他们的参观。
“以美丽回答一切”!哦,贵州!
这一习作,小作者使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有张力。“宽幅白练”“织布机”“大合奏”“银雨撒金街”这是课文中的语言,小作者引用在文章里,说明这些语言已在小作者心中扎下了根;而“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层层叠叠,很是壮观” “潺潺流淌,穿寨而过”等四字词语的运用,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美。整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活泼,不失为一篇佳作。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再次证明了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对小学生学习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实践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独特性;而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将随之而有序、有理、有味。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词汇教学10-07
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12-20
思维导图如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06-15
发散思维在初中物理中的培养09-16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09-0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31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07-08
小学课堂思维导图08-03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06-14
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导图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