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圆教学设计

2024-08-30

复习课圆教学设计(共11篇)(共11篇)

1.复习课圆教学设计 篇一

小班语言公开课圆圈圈宝宝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作品的内容,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猜出圆圈圈变成了什么,并学说一句完整话。

2.乐意当小魔术师尝试添画一些圆形物品。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木偶、蜡笔、画有圆形的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引起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1.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2.结合挂图欣赏第二遍故事,帮助幼儿分析理解故事中的答案。

理解(1)我要去找小朋友玩,小朋友拍一下,我跳一下。

理解(2)圆圈圈弟弟一蹦蹦上了天,急得直冒汗,一点一点……

三.学当小魔术师,尝试在圆形上添画。

四.大胆表达自己画的内容。

1.请小朋友告诉圆圈圈妈妈,圆圈圈宝宝变成了什么?

2.幼儿学说:“我把圆圈圈变成了什么。”

五.展示作品

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综和活动《圆圈圈宝宝》的设计思路是,小班幼儿已认识圆形,对圆圈圈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让幼儿通过欣赏故事,能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猜出圆圈圈宝宝们变成了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去想象,并用完整话说出圆圈圈还会变成什么,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我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差的特点,在

活动中我创设了“变魔术”这一环节,让幼儿感到这不是在添画,而是在玩“变魔术”。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活动是尝试将语言领域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活动中我有几点感想:

1、活动前,我与幼儿一同认识了许多圆形物品,帮助他们

积累知识经验,而今天的这个活动则是幼儿经验的一种再现和提升。因为有了认知经验,他们乐于说,并在说的基础上想象、添画,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替升。

2、请幼儿将作品与客人老师一同欣赏,是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一种不怕生,乐意与人交往的情感与态度。

不足之处:

1、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注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策及感想:

在本次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本活动是尝试将语言领域与艺术领域相整合,但活动的定位应在语言领域上,因此,在语言方面还须增强。如:要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在讲完故事时,可先请幼儿一起说:圆圈变太阳,圆圈变气球……最后请幼儿说出圆圈变成了什么?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时,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完整话

2.复习课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学情与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学期有一大半以上的课程是整理与复习。而“分数乘法”是北师版六年级上期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时学生已完整地学完小学数学的全部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知识的整体把握, 提高他们的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观察、对比, 让学生对分数乘法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 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并巩固倒数的概念,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复习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概括,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 增强合作精神,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 学了“分数乘法”后, 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法则、运算律、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复习。

【评析】上课伊始,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轻松自然, 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回顾知识, 提升认识

1.列算式, 说意义。 (屏幕显示)

(1) 一盒牛奶1/4升, 24盒牛奶多少升?

(2) 花坛里有80棵花, 其中1/5是月季花, 月季花有多少棵?

(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 1/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 一辆汽车行1千米耗油约1/12升, 照这样计算, 行6/5千米, 耗油约多少升?

2.先讨论, 后小结。

(1) 学生讨论后再汇报分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说算式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出这四道题的意义实质相同: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3.先计算, 后交流。

(1) 上述四道算式让学生在练习本计算后, 分别说出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2)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 分数乘法中的所有计算方法可以用“分数×分数”的方法统一起来: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 也可以先约分后再乘。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

【评析】通过让学生先列算式后再说乘法意义, 先练习后再说计算过程。这样复习, 让学生建立统一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知识脉胳。

三、巧用简便, 提炼技能

1.电脑显示下面题目 (运用简便算法) 。

2.要求学生先观察分析思考后再计算, 并说出你是怎样简算的。

3.师总结说明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评析】通过一组简便计算来提高学生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 不但巩固了在计算中巧妙运用运算律的算法过程, 而且明白所有整数运算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同时避免计算的盲目性, 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主动发现计算规律, 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四、解决问题, 提高能力

1.师提供信息 (如听课现场人数、各市参加听课各占总人数的n/ m等) ,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你们还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评析】创设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用分数乘法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条件, 使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3.优化复习教学 提高复习效率 篇三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概念时,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点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1)(2)(3)(4)。(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向上;(ii)开口向下;所有有两个结论。

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如:已知2斤苹果,1斤桔子,4斤梨共价6元,又知4斤苹果,2斤梨,2斤桔子共价4元,现买4斤苹果,2斤桔子,5斤梨应付多少钱?(解题略)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水果的单价,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8元。又如计算(6x+y/2)(3x-y/4)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学生也习惯按多项式系数,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再如,计算若此题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很繁琐,若能把各因式逆用平方差公式,再计算、约分,可以迅速地求出结果。

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我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80米,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00米,问经过几分钟,甲乙两人相遇?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汽车需8小时,拖拉机需12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题目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8天,乙队单独做需10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两管同时开放,几小时可以注满?

4.旅游话题复习教学设计 篇四

1.语言知识目标:

(1) 复习关于旅游的单词:travel, camera, suitcase, sunglasses, the Great Wall, sunny, cloudy, windy, by bus/train/air, relaxed, wonderful, delicious, awful...

(2) 复习关于旅游的句式

①谈论过去的旅游经历:

—Where did you go?

—I went to Beijing/Hong Kong...

—Howwas the weather?

—It was sunny/cloudy/windy...

—Whodid you gowith?

—I went there with myparents.

—Howdid you gothere?

—I went there bytrain/plane...

②谈论旅游计划:

—Where are you goingtotravel?

—I’m goingto Beijing/Hong Kong...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It will be sunny/cloudy/windy...

—Howare you goingthere?

—I’m goingthere bytrain/plane...

2.知识技能目标:

(1) 掌握有关假期生活的词汇及句式且能熟练使用。

(2) 能运用所学句式询问和表达过去的旅游经历和未来打算。

(3) 能围绕过去旅游经历和未来旅游计划这两个话题作具体的描述。

3.学习策略:本节课是中考复习课, 学生通过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 复习并掌握关于旅游的知识。

4.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课的话题是旅游,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5.文化意识: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 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身特点, 我将本课重、难点确立如下:

1.重点:复习有关旅游的词汇和句式。

2.难点:熟练地对过去的旅游经历和未来旅游计划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和手段】

方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话题复习法。

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Step I.Lead-in

T:Boys and girls, you are in Grade 3, I think all of you are working very hard.Are you tired?So after you graduate two months later.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S1:I am going to go hiking/travel...

T:I think most of you want to travel to relax.This class let’s reviewthe topic:Travel.

StepⅡ.Content and tense

1.Some information about travel

T:When we talk about travel, what can you think of?

S:Where to go/when to go/who to go with...?

T:OK, let’s look at the content (on the screen) .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2.The tense

StepⅢ.Review the words and drills

1.Thing to bring

T:Before we’re going to travel, first we should prepare the things.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bring?

(Show the pictures:money, camera, mobile phone, clothes, hat, ID card)

设计说明:导入的话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整理旅行方面的知识框架,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结构图, 方便其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复习到与旅游有关的备品名称。

2.Place———where to go

Words

T:When you graduate where are you going to travel?

S:I’m going to Beijing/Sanya...

T:Many people like going the some famous places.

Now let’s look a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foreign courntries.

(Show some pictures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foreign courntries.Such as Japan, French etc.)

Then look a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

(Show some pictures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Such as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etc.)

Drills

T:When we talk about the travel experiences in the past, howto ask and answer where they went?

S:Where did you go?

T:When we talk about the travel plan in the future, how to ask and answer where to travel?

S:Where are you going to travel?

3.Time———when to go

Words

T:When do we usually go to travel?

S:Holiday.

T:Yes, most people go to travel on holiday or festival.

Show these words on the screen:summer holiday, winter vocation, May Day, National Day etc.

设计说明:先引导学生复习单词, 再复习句式, 由浅入深, 夯实基础。让学生自由回答, 提高学生归类能力。

Drills

T:Howto talk about the time?

设计说明:这部分是复习关于旅游的时间问题。注意动词和时态。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Weather

Words

T:I think the weather is very important during our travel.In general, sunny days make us happy.But rainy days always make us sad and angry.Do you think so?

S:Yes, I think so.

T:Let’s review the adjectives that can describe the weather.

Show the pictures:sunny, rainy, cloudy, windy, snowy, warm, hot, cool etc.

Drills

T:Nowlet’s talk about the weather.

5.People———who to go with

Words

T:I think many people don’t like going to travel alone.Who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S:With my best friends.

Show these words on the screen:friend, parents, cousin, brother, sister, grandparents, family etc.

Drills

T:Have you been to travel?

S:Yes.

T:Who did you go with?

S:My parents.

6.Transportation———howto go

Words

T:We have man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s to choose.If we don’t have enough time, which transportation should we choose?

S:Maybe by plane, it’s fast but expensive.

T:I agree.If we have enough time, we want to take a comfortable trip.Which transportation should we take?

S:You should take a train.It’s comfortable and cheap.

T:Great.Let’s see the transportation.

Showthe pictures oftransportations:bybike/bus/car/train/air/plane.

Drills

T:We are going there by trian.In another way, we are taking the train there.

设计说明:这部分的教学可以渗透情感教育, 让学生懂得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各有利弊, 选择最适合的。

7.Activities———what to do

Words

T:During we travel,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can do.Do you think so?What people usually do except going sightseeing?

S:Some women may go shopping.

T:Good.Nowlet’s see what they do.

Show some pictures of activities:go shopping, go hiking, go swimming, buy souvenirs etc.

Drills

T:If I go to Hong Kong, what shall I do?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S:You can eat delicious food there.

T:OK, let’s talk about the activities.

设计说明:旅行期间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让学生集思广益, 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8.Feeling

Words

T:When we talk about the travel experience, we usually talk about the feeling about the vacation, the people, the food..Let’slistthedescriptionwords.

Describe vacation:great, interesting, funny, happy, pleased, boring, tired...

Describe sights:beautiful, wonderful, fantastic...

Describe food:delicious, awful, great...

Describe people:friendly, kind, funny, warm-hearted...

Drills

设计说明:旅行的感受只有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才能表达出来, 因此最好用过去时。

9.Willing

Drills

I hope you have a good trip./Have a good trip.

Have a good/great/nice/wonderful time.

I hope you can have fun/enjoy yourself (yourselves) .

Have fun./Enjoy yourselves.

StepⅣ.链接中考

中考复习的目的就是迎战中考, 历届的中考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整理中考与旅游有关的试题, 指导学生在做题时先找出题眼, 再进行答题。旅游话题不仅涉及到情景交际, 近年来中考的书面表达题中旅游也是热点话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这一话题的写作指导。

StepⅤ.Summary

Let students sum up what they have learned.

StepⅥ.Homework

After you graduate from middle school.Most of you want to relax.Write a travel plan.80~100 words.

5.“细胞工程复习”教学设计 篇五

“细胞工程”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内容,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本部分内容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手段,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倍体育种的基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核移植、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等技术手段的基础。本部分内容以必修1中的细胞学、必修2中的遗传学,以及必修3中的内环境与稳态等知识为基础,为“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个体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重、难点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是本节的重点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基本原理,即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不仅在知识上对细胞结构、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进行深化和擴展,而且还为培育无病菌植株、制备人工种子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新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2.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本节的难点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借助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因此应用表格和动物细胞融合比较学习。

3.单克隆抗体是本节的重点、难点

分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单抗、细胞融合、核移植等)的基础,其价值更多是通过其他技术成果来体现的。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目前较成熟的、其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可见单克隆抗体应列为本节的重点内容,同时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因此也列为本节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从新旧知识联系入手,进一步深入学习细胞全能性理论,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借助于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由点及面的学习;智能训练,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全能性(理解)。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

(3)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核移植(知道)、单克隆抗体(知道)。

2.道德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手段〗

CAI教学、讨论教学、对比教学。

〖教学策略和程序〗

1.教师课前准备

图片资料,科学文摘,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

上网、阅览室查找资料;复习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3.教学过程(见表1)

4.作业设计

(1)完成《世纪金榜》基础梳理部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任何新技术的诞生,总会让人们争论不休,支持者当然可以举出无数理由,反对者也能历数此项技术的种种不足,对于“克隆动物”,你是持支持还是反对态度,并分别举出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教学反思〗

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专题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比较少,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采用了学生先复习,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的调动不够,基础好的同学思维活跃,而基础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参与的较少。

(2)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有些单一。

6.优化复习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篇六

【关键词】复习教学 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复习课是数学总复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使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概念时,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學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实现了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了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1)(2)(3)(4)。(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三种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加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寻找其他解法;(2)改变题目形式;(3)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4)改变题目的条件;(5)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申;(6)串联不同的问题;(7)类比编题等。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三、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做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数学中我对例题做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向上、(ii)开口向下,所以有两个结论。

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使其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四、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7.高三“数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篇七

第一部分: 基础训练

1. ( 2012·镇江联考) 若x,a1,a2,y成等差数列,x,b1,b2,y成等比数列,则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2. 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适当交换这三个数的位置后,变成一个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_____.

3. 设数列 { an} 的前n项和为Sn,令 已知数列a1,a2,…,a500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数列12,a1, a2,…,a500的“理想数”为________.

基础题是对数列通项、前n项和的简单理解,让学生熟悉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

第二部分: 数列的性质

1. 设{ an} 为等差数列,若a11 /a10 < - 1,且它的前n项和Sn有最小值,那么当Sn取最小正值时,n等于________ .

2. ( 2012·无锡名校第二次考试) 若一个数列的第m项等于这个数列的前m项的积,则称该数列为“m积数列”. 若正项等比数列{ an} 是一个“2012积数列”,且a1> 1,则其前n项的积最大时,n =________.

3. 在等差数列{ an} 中,公差d =1 /2,前100项的和S100 = 45,则a1+ a3+ a5+ … + a99=_______ .

4. 一个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前4项之和为40,最后4项之和是80,所有项之和是210,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________.

通过这组题让学生对考查知识点灵活把握,熟练区分等比、等差数列.

第三部分: 基本量计算

1. ( 2012·南京模拟) 设Sn是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 若S3 /S7 =1/ 3,则S6/ S7 = ________.

2. 已知两个等比数列 { an} ,{ bn} 满足a1= a ( a > 0) , b1- a1= 1,b2- a2= 2,b3- a3= 3,若数列 { an} 唯一, 则a = _______.

3. ( 2004年江苏) 设无穷等差数列 { an} 的前n项和为Sn.

( 1) 若首项a1=3 /2,公差d =1,求满足 的正整数k; ( 2) 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 an} ,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k都有 成立.

这组题告诉学生有一种方法叫基本量法,不要盲目追求技巧的运用.

第四部分: 数列单调性

1. 设Sn是公差为d( d≠0) 的无穷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若d <0,则数列{ Sn} 有最大项;

②若数列{ Sn} 有最大项,则d <0;

③若数列{ Sn} 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n∈N*,均有Sn> 0;

④若对任意n∈N*,均有Sn> 0,则数列{ Sn} 是递增数列.

2. (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且a2an= S2+ Sn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 Ⅰ) 求a1,a2的值;

( Ⅱ) 设a1> 0,数列 的前n项和为Tn,当n为何值时,Tn最大? 并求出Tn的最大值.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对数运算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方程与函数、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五部分: 构造或证明数列

1. ( 2012·扬州高三期末 ) 设数列 { bn} 满足

( 1) 若b3= 3,求b1的值;

( 2) 求证: 数列{ bnbn+1bn+2+ n} 是等差数列.

2. 已知数列{ an} 满足an> 0且对一切n∈N*,有

( 1) 求证: 对一切n∈N*有

( 2) 求证: { a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an} 通项公式.

3. 设数列 { an} 是一个无穷数列,记

( 1) 若{ an} 是等差数列,证明: 对于任意的n∈N*, Tn= 0; ( 2) 对任意的n∈N*,若Tn= 0,证明: { an} 是等差数列.

这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算太高,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构造数列的一般思路,并多练习,寻找感觉. 要敢于动手.

第六部分: 通项与求和

1. 下面的数组均由三个数组成,它们是: ( 1,2,3) ,( 2, 4,6) ,( 3,8,11) ,( 4,16,20) ,( 5,32,37) ,…,( an,bn,cn) .

( 1) 请写出cn的一个表达式,cn=__________;

( 2) 若数列{ cn} 的前n项和为Mn,则M10=_____.( 用数字做答)

2. 已知数列{ an} 满足 则数列{ an} 的前100项的和为______.

关于求和这一块,有多种方法应做系统的专题复习,包括定义、公式、整体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的运用等.

8.复习课圆教学设计 篇八

创设情境, 体会数学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情境, 引导学生猜想、探索并验证, 让他们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情境1小明到校后看到一则失物招领启事:七 (1) 班王刚同学在校园内拾到人民币a元, 请失主到政教处认领.小明纳闷了, a元是多少元?

情境2观察下列等式, 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说出吗?你能找得尽吗?

学生举出很多例子, 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有无数个.于是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说明.学生讨论后回答:a+b=b+a, a、b表示任意数.这就使学生感受到引进字母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之后, 我让学生思考:他们还学习过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有面积公式、运算律等.我对学生的回答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和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错题回放, 提高认识

1.代数式书写不规范.如将a的倍写成, 应为

2.对代数式描述语句顺序不理解.如将a, b两数的平方和写成 (a+b) 2, 应为a2+b2.

3.合并同类项出错.如5a-2a=3, 2x-5y=-3xy.

4.去括号时符号出错.如a- (b+c) =a-b+c, 2a+3 (b-c) =2a+3b-c.

5.探索规律出错.如由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猜想出1+3+5+7+…+ (2n+1) =n2 (n为正整数) .

例题分析, 渗透方法

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 将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 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 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例:求1+2+3+4+…+n的值, 其中n是正整数.

解析:对于这个求和问题, 如果采用纯代数的方法 (首尾两头相加) , 问题虽然可以解决, 但在求和过程中, 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即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关系的事实, 那就非常直观.方案如下:如图所示, 斜线左边的三角形图案是由上到下每层依次分别为1, 2, 3, …, n个小圆圈排列组成的.而组成整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恰为所求式子1+2+3+4+…+n的值.为求式子的值, 现把左边三角形倒放于斜线右边, 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 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n行, 每行有 (n+1) 个小圆圈, 所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小圆圈的总个数为n (n+1) 个, 因此, 组成一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为

根据以上例题, 我又给学生给出以下问题:

(1) 仿照上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设计相关图形, 求1+3+5+7+…+ (2n-1) 的值, 其中n是正整数. (要求:画出图形, 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

(2) 试设计另外一种图形, 求1+3+5+7+…+ (2n-1) 的值, 其中n是正整数. (要求:画出图形, 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

学生通过尝试探究, 最终得到了答案, 并获得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

师生总结, 追求进步

1.提高动手、动脑、观察图形和分析、归纳能力, 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2.体会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发展符号感.

4. A=X+Y+Z:成功=正确的方法+刻苦的学习+务实的精神 (与学生共勉) .

作业设计, 反思提高

1.人在运动时的心率通常和人的年龄有关, 如果用a表示一个人的年龄, 用b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 那么b=0.8 (220-a) .问:

(1) 正常情况下运动时, 一个13岁的少年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是多少?

(2) 一个50岁的人运动时, 10秒钟心跳的次数为24次, 他有危险吗?

9.复习课圆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设想:以学定教,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把教的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学”上,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让学生自主同顾学过的数学“性质”,填表整理,再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厘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性质”知识网络。

预习作业:

小学阶段同学们曾经学习了哪些数学性质?想一想,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要想发挥好预习的作用,预习作业的设计是个关键。预习作业设计得好,不但能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作业中安排学生回顾、填写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性质”,便于学生展开自学,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自主梳理和网络建构。

教学过程:

一、自主梳理,形成网络

1 组内交流。

课前,同学们回忆、整理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性质”,并填写了表格。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表格整理情况。

(学生6人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探讨小学阶段的数学“性质”,同伴互助,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2 全班展示。

下面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组对数学“性质”的整理情况,其他组同学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学生借助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小组的整理成果.向全班进行介绍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体根据自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开展小组内交流,有助于知识结构的丰富和完整,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互助意识的培养,从而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3 完善表格。

10.复习课圆教学设计 篇十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位于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与社会、科技、生活的联系紧密且属于微观水平, 比较抽象, 适合用电脑动态模拟减数分裂过程, 变微观为宏观, 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从而获取知识。

2.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本届学生是高二开生物课, 为了迎接高中水平测试一年中就学习了三本必修和一本选修, 学得匆忙, 对细胞分裂、遗传的基本规律等内容虽有大致了解, 但学得不深不透。所以本节复习至关重要。

3.教学环境分析

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运用挂图、投影等常规教学手段, 学生难以理解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因此,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描述减数分裂的概念。 (2) 举例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训练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 (3) 阐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区别。通过列表比较, 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运用电脑动画模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 (2) 运用表格区分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区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物质的规律性,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 减数分裂过程。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2.教学难点

(1) 减数分裂各期特征。 (2) 有丝分裂、减I、减II分裂图形的识别。

四、教学过程

(一) 教学流程

四步:问一问 (设计问题情境) 、看一看 (播放动画:学生观察, 主动获取知识) 、讲一讲 (教师点拨拓展) 、练一练 (反馈, 巩固所学) 。

(二) 教学过程设计

附:随堂训练

减数分裂课堂练习

一、减数分裂定义

例1.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各组织切片, 看到某一切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有的是该组织体细胞的二倍, 有的是正常细胞的一半, 但不可能出现该情况的切片是: ()

A.卵巢切片B.精巢切片C.子房切片D.输卵管切片

二、同源染色体的理解

例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三、减数分裂过程分步解析

例3.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一个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形成_____细胞, _____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_____细胞, 两个_____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_____, 经变形形成四个精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_____原因是_____, 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2个DNA分子, 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时期, 原因是_____。

3 (.2007年江苏多选)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

A.同源染色体配对 (联会)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四、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区别

例4.1 (.2008广东卷多选) 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 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

A.分裂问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2.如图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 (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 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甲、乙、丙、丁图各表示_____分裂_____时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 (.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 以下 (1) - (4) 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 正确的是 ()

11.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的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复习;有效性;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41-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引起的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学生、教师、环境、内容,四者是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系。高三化学复习教学面临的困难有:学生的关注度低;教师感觉到任务重、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教师的地位低;课时紧压力大;教学内容多、难度大,所以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设计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定位有效(目标)

江苏高考化学的特点是选择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非选择题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如:近六年江苏高考化学卷中“有机”的考查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如单独的有机选择题(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部分选择题中的选项(题支)也考查“有机”,非选择题中除了有机综合题外,化工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探究题、无机综合、化学综合等多种试题中有时也考查“有机”;“有机题”题中信息呈现的方式主要有图表、文字、数据、符号等。

二、诊断有效(学情)

复习前进行诊断是准备复习的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或减少复习教学中的无用功。复习后的诊断是检测复习效果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改善复习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手段和教学重点。常见诊断方法有:(1)检查诊断法:检查诊断法主要是解决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的问题。(2)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主要是解决学生需要我们怎样教的问题。要有明确的主题、恰当的内容、关注的问题。(3)书面调查法:书面调查法主要是解决学的效果怎么样的问题。通过默写、小练笔、练习等形式。(4)问题记录法:每一次批改作业,记下作业的主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姓名和人数,及错误原因分析,以利于下阶段”难点突破“有的放矢。例如:有机化学复习前可以检测学生对以下知识的掌握情况,常见的有机代表物与氢气、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新制氢氧化铜能否反应,诊断学生对常见有机代表物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或安排相关知识的复习前的检测,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三、策略有效(教法)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出处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一种重要举措。研究高考试题的出处是揣摩命题者意图,了解命题方式的重要方面。如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以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资料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第10期徐徽等的《盐湖水氯镁石制取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把其中一段长约350字的描述变为流程图。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钡盐取材于《无机盐工业》1982年第08期《钡泥制硝酸钡的研制》。把其中一段长约250字的描述变为流程图。复习化工流程试题需重视构建以“化学反应”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化学反应关注反应的原理、文字表述、符号表示、宏观现象、微观解释,还应关注反应条件的实现、反应速率的控制、反应限度的达成。同时此类试题侧重工业生产角度,需关注生产的安全、生产的效益、生产的价值(目的)、生产中需要的能耗、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对反应设备、反应中实际操作等。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和变化也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例如:近年来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试题有以下特点:选项中包含两等式、两不等式(大小比较),双选居多,热点的单一物质为Na2CO3、NaHCO3、NaHA;热点的混合物(物质混合先考虑反应)有CH3COOH和NaOH、NaHCO3和NaOH、HA和NaOH、CH3COOH和CH3COONa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学生学习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在复习中可以采用题组教学,以期突破难点。如比较CH3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1: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与NaOH混合后,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2: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3: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4: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5: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6:1mol/L CH3COONa溶液200mL与1mol/L HCl 100mL混合,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通过题组训练,可以让学生感受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更是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措施。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创新,带动教学行为和教学意识的创新。打破传统的三轮复习教学模式,改为二轮复习模式,第一轮为系统复习+小专题,第二轮为难点突破+综合训练。复习模式从精讲多练、精讲精练转变为少讲多学,重视知识重构、知识应用,内化、建构,强调化学学科特征思维方式:宏观看现象、微观找解释、用符号表征。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考试相比,化学学科创新性体现得更为充分。高考化学学科试题中经常考查陌生物质,如2011年出现了4种陌生的无机物,2012年出现了4种陌生的无机物,2013年出现了7种陌生的无机物,2014年出现了7种陌生的无机物,2015年,2016年也出现多种陌生的无机物。高考试题中考查的有机物则大多是陌生物质。对常见知识的“意外”也是体现创新性的一个方面。如2013年与2015年出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物质的分离问题,2014年硫化氢分解得到H2和S2,2011年水高温下分解得到氢原子和氧原子等。复习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视复习中知识体系的建构,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寻找规律,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如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有关规律(题目略)。可以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制弱酸等以强制弱规律、不挥发性物质制挥发性物质、可溶物制备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等。

实验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值得研究。实验为化学研究的基础方法,更可体现化学研究的探究性,在实验中可以发现很多生成性的问题,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如电离与水解复习中的DIS实验的运用。

四、生成有效(学法)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教学中的生成包括:互动中生成,实验中生成,意外中生成,交流中生成,探究中生成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学生经常错写出产物氢气,初中经常用酸作为氧化剂,高中化学中多种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因此高中化学中还原产物往往不再是氢气。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基础。提高学生记忆水平的方法有:形成知识网络,优化记忆;突出关键点,浓缩记忆;通过分析对比,理解记忆;形象比喻,增强记忆;传授口诀韵语,灵活记忆;前后联想,巩固记忆等。

五、评价有效(效果)

教学的评价既包括对课堂中学生行为的评价,也包括对作业、测验的评价。课堂中的评价注意正面引导,避免产生负面效应。作业和测试中的评价做到及时性、针对性、反思性等。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学科方法的认识,更可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和化学教师的情感。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考素材和平的故事下一篇:疫情期间临时应急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