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2024-08-13

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17篇)

1.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一

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瓦屋中心幼儿园

为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明确工作责任制,抓好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学校是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易感人群聚集场所,一旦传染源引入,极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我们要以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必须统筹兼顾,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学校对风疹、腮腺炎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和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等的预防控制工作。

学校成立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明会 副组长:吴殿斌 成员有吴殿斌、李国忠、陈福德、邱明立、杨亮、蔡德明、王磊。领导小组要配合疾控部门规范执行预防控制措施,加强日常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法制意识,及时报告疫情。

各班级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发现学生患呼吸道等传染病,在向学校报告的同时,应按照规定时限向学校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每天上报疫情进展、控制措施实施等详细情况。因疫情报告不及时导致疫情

扩大蔓延,要依法追究疫情报告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规范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各班级要坚持晨检和巡回健康检查制度,发现有发热、出疹、腮腺炎、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应督促患病学生立即去医院治疗,及时了解掌握病情。学校发生暴发疫情后,要按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专业机构的工作要求,实施必要的消毒处理、疫苗应急接种、密切接触者隔离和停课等预防和控制措施。

四、坚持科学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保护易感人群。风疹、麻疹、腮腺炎、水痘和病毒性肝炎等大多数传染病已经有免疫效果确切的疫苗,是预防和阻断疫情发生蔓延的治本之策。各班主任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防治,把相关疫苗接种作为防病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研究制订学生常见传染病免疫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管理工作。

要经常性保持室内室外环境的整洁,教室等场所的空气要保证流通。严格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总务处要认真排

查学校小卖店在布局、卫生设施配置、销售等有关环节中的问题,杜绝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开展多形式的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卫生防疫健康宣传的强大声势,使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病措施,抵御疾病的侵袭。

2.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二

1 新时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的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人口的流动性都在逐渐加大、同时由于各种生态污染等多方面因素, 使得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对于一些乡镇卫生院而言由于其公共卫生设施的配备、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 那么一些流行性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会很容易的发生。

1.2 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凸显

主要是一些不安全的行为, 譬如说注射毒品就会使患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大大的增加。而自然因素和人口活动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会使得登革热、霍乱、流脑等传染病反季节出现。

1.3 基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压力

对目前的我国而言, 整个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的漏洞是在一些基层机构, 主要是一些基层乡镇的卫生院。由于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反应和服务能力都很差, 其在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预警、检测方面的水平都达不到应对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2]。

2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实施的重点

在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工作者们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那么要开展这样的工作就要从以下的几点措施入手。

2.1 加大政府等部门对其资金、资源的投入

有关的卫生部门特别是基层乡镇卫生部门需要积极的利用目前国家政府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公众对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 尽可能的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和投入, 增加对流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要在整个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多方面都得到应有的支持。

2.2 加强有关传染病预防控部门的内部管理

首先是要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然后是要加强对有关工作质量的控制进一步的完善人员的考核体系, 激发体系内部的活力。

2.3 对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强化

主要是要求有关的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部门加强对疫情的监测, 保证有关疫情资料获得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拓宽医疗部门的卫生技术服务领域, 提高这些部门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2.4 对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资源的分配方面的工作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而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卫生医疗机构, 是离不开人力资源作为其支撑的。所以就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同时规范人才的管理、任用、分配制度, 运用有效的人才维持和管理, 建设起一个活泼的、赋予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体制[3]。

2.5 加强对一些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对一些可能出现和发生的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相应的应急准备预案, 建立适时演练机制, 提高有关人员的应急能力。

2.6 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

利用健康教育来传递健康信息、转变人们不正确的健康观念, 增强全民的防病意识。

3 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1 保持居民生活区的卫生, 做好灭鼠、灭蝇、灭蟑螂的工作, 同时注意将垃圾密闭处理, 及时清运;保证城乡居民的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 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来说, 有关的乡镇卫生院应该组织人员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乡镇卫生院可以为居民配备保健药箱、一般常用药品和急救器材[4]。

3.2 生活区设置卫生监督员, 对生活区及个人卫生情况监督检查。开展一些主要以各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为重点对象的麻疹、流脑、乙肝、乙脑等传染病的预防和疫苗的接种;当有人员出现传染病的感染时, 所在地卫生院通过予以重视立即处理、及时上报;对传染病或者是一些病毒的携带者, 应该及时的、必要的给予隔离治疗, 直到有关的卫生防疫部门证明患者疾病痊愈并且已经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3.3 卫生院组织人员, 采用过氧乙酸或者双氧水等消毒液喷洒的方式, 对卫生院内进行消毒, 防治治疗中的感染;定时的做好群众体检工作, 开展以防治为主的肠道感染病、呼吸道感染病、手足口病的防治、管理和监测方面的工作做到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做出第一时间的处理。

3.4 组织并开展了对一些村卫生室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方面工作的独到的督导, 对一些村卫生室的一些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报告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及时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了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治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特别是对一些乡镇卫生院而言。很多问题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和技术力量整体水平不高, 很多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防治能力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是不足的。而这些都是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鲜平, 杨慧宁, 高敏, 等.构建综合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1) :3389-3391.

[2] 罗宏伟.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周口日报, 2006-11-20002.

[3] 龚海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

3.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预防与控制 篇三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预防控制;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体经过人体的咽腔、鼻腔、支气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热传染性强、难以控制等特点,是对人类生活具有较大威胁的传染病类型。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也在非典后做出相应的隔离防护标准,使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随着不同类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渐发生和发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始终不能放弃。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传染特点,及其有效临床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314±2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头痛、流涕、咳嗽、水痘、风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有效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系统研究[1]。主要针对患者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特点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总结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表现为呼吸道传染病、阴性传染源、动物等,经临床对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31 感染源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十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和衣原体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传染患者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备携带病原状态的传染病,携带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传染源。其次,健康带菌人群和隐性感染也是传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鸟类等动物也会携带较多病毒或细菌,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传播途径 猩红热、麻疹、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尘埃、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方式只是在患者与传染源距离很近或接触时才能被传染,在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只要与感染源之间的距离保持>2厘米就能绝对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经过间接接触传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儿童、婴幼儿、来年人等,其中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多发,主要原因表现为季节性的门窗进步,房屋内空气不流通,气候变化大等。

4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较为广泛,且不易治疗,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 隔离 隔离带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传染病患者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将病毒携带者、传染病患者等隔离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减小健康群体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42 追踪接触者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群会携带细菌、病毒等,根据消息的监测信息确定影响其影响人群和范围,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病例,并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43 带菌患者用药治疗 对携带喜剧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疫情发生时可以给予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44 保护易感人群 季节交替是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应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疫情爆发时要对老年人或儿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进行急性接种或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4]。

45 環境处理 生活环境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传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围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环境处理,保证生活环境的清洁、空气流畅,并给予必要的消毒处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于发展与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关系密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将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告知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小雁衢州市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2] 于亚军各地要做好冬春季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13(04):198-199

[3]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波又到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N]保健时报,2012,15(14):106-107

4.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四

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做好传染病、食品卫生安全防控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认识,责任到人。

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加强预防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国乾(校长)

副组长:刘银伟(副校长)张铁军(副校长)

组员:袁慧明(总务主任)师广森(政教主任)和班主任

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我校十分重视传染病的督查工作,经常督查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健康情况,确保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由学校主管领导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三、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积极参加特区举办的培训班.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法律意识、卫生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四、加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督查。

学校采取每日检查的办法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卫生安全督查;食品安全方面,严把采购源头关,严把食品采购验收关、加工关,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流感”、“流脑”、“甲肝”和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手足口、腮腺炎等的预防,使广大师生掌握卫生和防中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认真进行学生体检。

我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的学生身体健康检查,发现学生患病及时通知家长就诊,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七、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5.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 篇五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经营场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原则

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接受上级卫生监督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组织领导

1、成立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工作

小组。

组 长:朱鹏宇 成 员:董平

2、小组职责:定期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组织本部门员工搞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对卫生设施的监督管理,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及危害健康事件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传染病预防

1、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广播等宣传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开办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增加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2、搞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对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等做到一客一换,一客一消毒。

3、加强卫生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

四、事故报告

当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和中毒。

3、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

剂、杀虫剂等中毒事件。

五、控制措施

1、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2、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3、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6.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篇六

桦甸市白山学校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我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长:赵英波

正校长

全面负责。

副组长:王俊海

安全副校长

负责传染病安全管理

王秀娟

党支部书记

负责全面管理落实

员:

贾淑蕊:

校医

负责校园卫生消毒、传染病知识培训,传染病宣传教育。负责疫情报告,晨检汇总。

张久玲:

食堂管理员

负责食堂管理及住校生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晨检。

李秀彬:

负责饮用水的管理。

各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传染病防控工作。

刘智慧:

幼儿园长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确保学生掌握健康知识。

2、充分利用板报、班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1、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午餐和住校生的管理。

3、派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END

7.城镇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 篇七

1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通过呼吸道系统进行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有着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在病原微生物类型上既有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 也有其他的类型。在呼吸道感染方面, 一般由病毒所引起的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和细菌联合感染的为下呼吸道感染, 这也是当前临床初步诊断的标准。

2 城镇呼吸道传染病问题

2.1 城镇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

在对于本城镇呼吸道传染病的调查发现, 流感、水痘以及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是城镇最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且感染人数最多, 对于居民的健康影响最大。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是由空气传播和飞沫、尘埃等传播所致。其中飞沫传播只有在近距离接触时才会有感染的风险, 在其它情况下不存在感染的风险, 而细菌等则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是最为广泛的传播方式。当然, 还有一部分呼吸道传染病能够通过间接接触日常生活用品或分泌物污染后感染, 这也是当前本城镇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如家庭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或是左邻右舍的感染等问题。

2.2 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人群与环境

从本城镇过去三年呼吸道传染患者的调查, 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主要人群涉及广泛, 所有人群都普遍存在易感, 尤其是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是较为容易感染的人群。有部分呼吸道传染病是属于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中冬春季节是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最多的时期, 如流感、水痘等传染病大部分都是在冬春季节。

2.3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特点

城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呈现积聚性的特征;一般与患者离得越近, 那么接触就会越密切, 因此被感染的概率也就越高。有很多呼吸道传染病是在儿童时期被感染的, 如麻疹、水痘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都是容易在儿童时期被感染, 而且在城镇最容易出现暴发[1]。另外, 传染病的爆发和环境也有着较大的关系, 城镇的环境越差、居住密度越高, 那么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镇会出现爆发性传染的原因。

3 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3.1 加强城镇疾病防治设施配套

要做好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通过不断完善城镇的疾病防治设施配套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为更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本城镇通过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设施, 让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从当前的本城镇及各社区不断完善的情况来看, 本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比过去下降了超过30%的感染率。

3.2 提高城镇环境卫生, 改善城镇居住环境

城镇的环境卫生水平是关系到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的重要因素, 而这也是当前城镇急需处理的问题。如本城镇由于人口密集, 对于城镇的卫生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卫生环境一直较差。因此, 相比于其他城镇近几年的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率发现, 本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问题也更为突出。通过近期的改善后, 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得到改善。

3.3隔离治疗患者, 切断传染源

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隔离治疗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这也是当前切断传染源的主要做法和有效方式。调查发现, 早发现、早报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进而对他们进行隔离治疗, 降低患者与其他健康居民的接触,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几率, 而这种方式的实践发现确实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2]。

3.4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健康教育

城镇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控制传染病传播的范围, 保护易感人群也是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的保护。另外, 加强对于患者以及居民的健康教育, 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方式。

4 结论

近几年爆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例越来越多, 其中较为突出的呼吸道传染病城镇小型爆发是近年来最为常见的现象, 对城镇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对于城镇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分析便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当前医疗卫生研究重要的课题, 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的保障[3]。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高致命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更是对于城镇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处理好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需要从多方面、深层次入手, 通过解决城镇的环境卫生问题、易感人群的保护问题和对于感染患者的隔离等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的预防。

本文通过以本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发现, 科学有效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够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 提高居民的健康环境, 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4]。

摘要:探讨呼吸道传染病对于城镇居民健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城镇呼吸道传染病情况的分析, 对本城镇存在的呼吸道传染病隐患问题进行分析, 包括呼吸道传染病特点以及防控措施等。重点论述呼吸道传染病在城镇暴发的可能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最后提出关于如何预防和控制的对策, 从而实现保障城镇居民的健康,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城镇,预防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学会.广西武鸣县2005~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4) :1666-1667.

[2]杨小兵, 赵鑫, 贺圆圆, 等.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蓄水前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 22 (3) :62-64.

[3]肖雷, 王凤双, 吴殚, 等.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某中学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6) :1879-1880.

8.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八

关键词:春季;住宿生;传染病预防;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87-01

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之一,出现传染病就可能蔓延,引起学生交叉感染,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给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折磨。

在冷暖交替的冬转春、春转夏、夏转秋的季节,天气多变,如果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性传染病,如:流感、胃肠道、荨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主要是依靠空气传播,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把带有病菌、病毒的唾液喷向空气,又被周围同学吸入得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我校结合近几年门诊统计,对春季传染病制定预防控制手段

1.春季气候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所以感冒的学生极为常见。提示:注意加减衣服,讲究个人卫生,寝室要常通风,通风时间要注意不要晚上睡觉开窗以免着凉。如果有人发热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感冒发热时个人不能私自用药,要及时来医务室就诊。

2.春夏季节胃肠道疾病为多发病。提示: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饭前洗手,尽量不要在街边小摊位和不卫生的小餐馆就餐,不要过食冷饮。提示大家得了胃肠道疾病要尽快就医,防治出现时间长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的问题。

3.荨麻疹病人增多。提示:春季花粉、柳絮过敏,夏季紫外线过敏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尽量要减少皮肤暴露的情况,尽量穿长袖衣服,户外戴口罩,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只有体质增强,才会减少过敏的现象发生,用药期间注意尽量避免开车,一般抗过敏药都含有扑尔敏,容易引起瞌睡。)

4.春夏季节气候变暖,爱好运动的同学开始参加室外运动。提示:注意运动后保暖,防止出现感冒和运动后肌肉受寒的现象发生。(大家习惯打球后在场地边聊天)

5.春夏季节血压低的同学常出现全身乏力,头晕,气短等症状。提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同时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防止形成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摔倒的情况的发生。中午休息30—40分钟为宜,醒后先喝少许白开水后再活动,可以避免全身乏力等睡不醒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校园内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即“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卫生保健人员、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3.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9.中学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预案 篇九

2、报告程序:

⑴学校领导。

⑵根据事件需要,经学校校长同意报告当地和上级卫生防疫部门。

⑶经学校校长同意后报告当地党委、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

3、处置措施

(1)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流感、非典、风疹、流脑、麻疹、肝炎、严重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进行隔离室休息。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要立即送往指定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及时通知其家长,前往指定医院按照要求监护管理学生。如果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立即到指定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出现疫情,学校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强预控工作。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县的处理意见。如校长已隔离,分别由副校长、工会、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安全办公室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4、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疫情,学校各班级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向学校校长申请变动教学时间,待批准后及时调整工作时间、工作内容。

(2)为防止传染病病毒的传播,学校将按照有关要求,停办或延办大型集会等活动。

(3)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请示上级,做出是否停课、局部停课、全部停课的决定。

(4)正确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确保校园稳定。

(5)一旦发现疑似病人或传染病病例,学校要在执行正常上报制度的同时,随时发现随时报告,不得放松警惕,杜绝侥幸思想。学校要随时将病例发展情况及时上报,做到不瞒报、缓报、漏报。

(6)疫情期间实行每天“0”报告制度。

(7)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

10.普通高等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 篇十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告,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普通高等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编号WS/T642—2019)。该标准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范围、预防、控制和保障等要求,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其他可能导致群体流行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可参照执行该标准。该标准的发布为今后切实做好高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高校师生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和依据。

该标准要求高校应定期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健康教育培训应不少于1学时;在校期间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学时。

该标准要求高校建立体检制度和师生健康档案,做好学生预防接种管理。对出现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高校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该标准要求高校应按照现行相关国标的规定为学生提供饮食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安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加强教室、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公共设施及公用器具的保洁和消毒工作。

11.预防员工离职传染病 篇十一

问诊员工“离职潮”

让我们将事物一分为二地分析,人力资源在不同企业间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但是,当企业出现离职高峰,出现不良情绪离职苗头时,企业就要引起足够警惕,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否则这种情绪就如同传染病一样,加速爆发大规模“离职潮”,其破坏力不言而喻。

病理学意义上的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同理,在职场中,当离职率上升乃至达到峰值时,我们也能探寻到相同的演变轨迹。

当公司有员工离职时,会对其他员工造成内心波动。比如当员工A得知同样职位的员工B离职后,员工A自然会考虑自己是否也应该另谋高就,尤其是在受到职业发展瓶颈等综合因素影响时,更容易产生离职动机甚至离职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一名员工离职后,由于其离职行为产生的“蝴蝶效应”往往会带动其他在职员工的情绪波动,如果员工是带有不良情绪的离职,其“污染程度”会更为严重,释放的负能量也会涣散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尤其是当公司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时,如果出现了中高层的频繁更换或者缺失断层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军心”稳定,也很容易延误“战机”。

控制离职“传染源”

借鉴医学中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相关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由于不良情绪而离职的发生概率。

员工提交离职信后,公司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立即跟员工进行诚心的离职面谈,这是防止不良离职情绪蔓延的第一步。

一个供参考的可行做法是——控制离职信息传播范围,如将离职信息传播范围控制在离职员工、人力资源负责人和主要领导内。因为,部分离职者在经过离职面谈后是可以被留下的,如果让更多人了解该员工的离职事宜,有可能造成让该员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比如,在经过离职面谈后,打算辞职的员工决定继续在公司留任,如果其他同事在事先已经知道该员工的离职消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可能都会关心地问一下,“什么时候给你饯行啊?”“你什么时候办理离职啊?”“你不是递交完辞职信了吗,怎么还

在这里”等类似语言。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在自尊心的驱使下,该员工很可能又会动摇,选择离职。

当员工离开公司时,必然会有不良情绪,或者没有达到“归属或爱的需要”,或者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公司若处理不当,可能会滋生传染不良情绪的“职场细菌”,因此,消灭传播不良情绪的媒介是切断不良情绪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公司首先要提供“离职负面情绪”释放空间,然后进行“情绪消毒”,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其他人的机会,从而有效缓冲离职负面情绪的杀伤力。

在这个环节中,真诚的离职面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强调的真诚是指真正充满人情味的离职面谈,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例行公事。离职面谈无外乎两个目的:挽留员工和了解员工离职动机。以心换心,如果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开诚布公,形成一种愉悦无障碍的沟通氛围,让员工明白公司是需要他、重视他的,员工同样也会愿意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甚至对公司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说出来,毕竟这是公司内的“家事”,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公司管理层也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信息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但切断了不良情绪的传播途径,公司管理方式也能得到改善。

对于不能成功挽留的员工,尤其是关键性岗位人才,也要抱着“聚散皆是缘”、“再见亦是朋友”的心态,而不是给其贴上公司“背叛者”的标签。如果条件允许,抛开传统办公室或者会议室离职面谈的方式,换个地点、换个思维方式,或许效果会更好。

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人力资源工作者不以各种理由克扣员工绩效工资、竞业限制保密费等,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离职者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非但不会传播不利于公司的言论,反而会从内心感谢公司的人文关怀,提供丰富公司人力资源库建设的新方法。三国时期,徐庶离开刘备之时,为其举荐了诸葛亮,这就是一个生动案例。当然,这样的离职处理方式,需要公司高层具有宽广的胸怀、气魄和智慧。

保护在职“易感者”

关注离职者,更要注意保护在职者,做一个“防护罩”保护“易感者”。企业应该倍加珍惜现有的人力资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军心”。这需要企业和在职者都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使是离职者也有一定的责任。

1.做好员工心理层面的“预防接种”。针对不同群体,注射不同“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可采用员工信箱形式,设立专人定期梳理数据资料,归纳经常出现的问题,呈送公司领导,然后对症下药。比如,某项目组近来工作进展缓慢,两名小组成员提出离职。公司领导觉察到此变化,以公司信箱为工具,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以“当前公司组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组织问卷调研活动。经后期数据反馈,考核小组了解到,该项目小组大部分成员对于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公平性持有意见,考核小组迅速做出反应,适时调整了相关考核比例,加大了奖惩力度,维护了团队内部的和谐,团队重新得到了整合。这一剂“绩效考核疫苗”,快速、有效地切断了离职情绪传染,保护了在职员工,提高了员工的“免疫力”。

2.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的建立。通过员工离职率数据分析,从低到高,分成蓝色、黄色、红色级别,一旦出现不同信号,除了采取积极措施挽留离职者,更要重视易受感染者,对有离职倾向的人员,建立易受感染员工心理档案并进行追踪,在这期间,管理层更要主动关注员工情绪变化的规律,定期进行人文关怀类型的聊天、“拓展训练”等团队活动,运用积极方式传递正能量,适时给员工情绪解压,做到防患于未然。

3.对于在职者而言,学会自我选择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避免不良辞职行为的“精神污染”,不要“意气辞职”和“潮流辞职”。当别人辞职时,或许自己可能也有辞职的冲动,此时,不妨找出本子和笔,粗略地用SWOT(态势分析)审视自我: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样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权衡一下,到底哪个方式更适合自己。

12.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十二

一、传染病定义

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二、传播途径

1.经空气传播:如: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麻疹、水痘、百日咳等。

2.经水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 如:伤寒、痢疾、霍乱、甲型或戊型肝炎等。

3.经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等可经此途径传播。

4.接触传播:如狂犬病、手足口病等。

5.经节肢动物、其他动物传播:如出血热、乙脑等。

6.经土壤传播:如破伤风等。

7.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8.垂直传播:如风疹、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 预防性措施

1.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饮水、食品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

2.预防接种:接种各种疫苗。

3.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传染病防治等相关知识。

4.国境卫生检疫: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病毒性流感、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疟疾等。

(二) 控制性措施

1.疫情报告

(1) 法定报告传染病: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2)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4)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以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 责任疫情报告人: (1) 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2)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城镇应于2小时内, 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 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告; (5)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在24小时内报告。

2.管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

(1) 隔离治疗。

(2) 隔离观察。

(3) 应急预防接种。

3.切断传播途径

(1) 呼吸道传染病。 (1) 日常防控:开窗通风、阳光照射、湿式扫除、常规消毒; (2) 疫情处理:开窗通风、消毒、停止集体活动。

(2) 消化道传染病。 (1) 日常防控:严把“病从口入”,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 疫情处理:消毒、销毁可疑食物、灭蝇、防蝇。

(3) 虫媒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避免叮咬和被其污染食物水源等, 减少其数量; (2) 疫情处理:加强相关病媒治理。

(4) 接触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不共用日常生活用品, 勤洗手; (2) 疫情处理:消毒。

(5) 血液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洁身自爱, 安全套的使用, 使用合格血制品; (2) 疫情处理:封存销毁, 安全套的使用。

(6) 土壤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减少破损皮肤接触污染土壤; (2) 疫情处理:焚毁, 消毒。

4.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药物预防、健康教育、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复习题

1.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包括哪些?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第二节麻疹

一、概述

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7~21天, 10~11天常见。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病人咳嗽、喷嚏时, 病毒随飞沫排出, 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

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 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体免疫力, 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 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 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2.出疹 (全身性斑丘疹) ,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 (喷嚏、流涕) 或结膜炎 (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 症状之一者。

3.麻疹黏膜斑 (K o p l i k’s spots) :双侧第一臼齿颊黏膜上, 针尖大小白色小点。

4.发热3天后出疹, 3天疹出齐后才开始消退, 再3天疹基本退尽。

5.并发症:肺炎 (约占麻疹死亡病例的90%以上) 、喉炎、中耳炎、心血管功能不全 (多见于2岁以下的患儿) 、脑炎 (发病率为0.1%~0.2%) 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 S P E, 病死率约15%) 。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M M R) , 属于联合疫苗。

复习题

简述麻疹的流行基本环节。

第三节风疹

一、概述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

2.潜伏期:14~21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和带病毒者, 出疹前后传染性最强。胎儿期也可患先天性风疹, 因此患病新生儿也可作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由病人鼻咽部排出,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使胎儿受感染导致先天畸形。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2.淋巴结肿大 (耳后、枕下) 。

3.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4.风疹的皮疹第一天即可布满全身, 第二天先出现于面部的皮疹已开始消退, 3日内基本消失。故有“3日麻疹”之称。

5.并发症: (1) 关节炎、关节痛, 儿童少见, 成年妇女多见; (2) 风疹性全脑炎; (3) 出血性表现, 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神经炎, 多见于成人; (5) 睾丸炎, 少见。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复习题

简述风疹的流行基本环节。

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

一、概述

1.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14~25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人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之前7天到肿大后9天, 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但儿童发病多见, 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三、主要临床表现

1.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

2.伴发热、轻度不适。

3.并发症: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复习题

简述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第五节百日咳

一、概述

1.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平均7~10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发病前l~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及不典型病人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传播范围一般在病人周围2.5米之内。很少通过其他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 以婴幼儿最易感染。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卡他期:患儿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等感冒症状, 可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3~4日后卡他症状好转, 但咳嗽日渐加重, 进人痉咳期。

2.痉咳期:阵发性痉咳为本期特征, 在咳嗽末深长吸气, 发出高音调的鸡鸣样吼声, 如此反复发作。

3.恢复期:痉咳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咳嗽减轻, 其他症状亦随之好转, 逐渐恢复。

4.并发症: (1) 常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肺炎; (2) 百日咳脑病, 病情严重, 表现为反复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可伴有脑膜刺激征或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 (3) 因剧烈咳嗽, 腹腔内压力增高可发生脐疝、腹股沟斜疝或直肠脱垂等症。

四、免疫接种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 T P) 。

【复习题】

简述百日咳流行基本环节。

第六节白喉

一、概述

1.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1~7天, 一般为2~4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餐具及手帕等传播。偶有通过污染牛奶而引起流行的报道。亦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受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易感性最高;新生儿通过胎盘及母乳获得免疫力, 到1岁时几乎全消失。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增高。

三、主要临床表现

1.灰白色假膜形成:咽白喉最常见, 占发病人数的80%左右;鼻白喉, 较为少见, 多见于婴幼儿。

2.眼、耳及外阴部白喉多为继发性。皮肤白喉在热带地区较多见, 病程长, 皮损往往经久不愈, 愈合后可有黑色素沉着。

3.患者很少有全身中毒症状, 但可发生末梢神经麻痹。

四、免疫接种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复习题

13.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十三

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做好传染病、食品卫生安全防控方面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认识,责任到人。

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加强预防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尚世罡(校长)

副组长:罗启国(副校长)吴有翔(副校长)

组员:程华(总务主任)孙景富(政教主任)王敏(教务主任)赵德馨(团总支书记)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我校十分重视传染病的督查工作,经常督查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行每日晨检制度。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健康情况,确保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由学校主管领导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三、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积极参加特区举办的培训班.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法律意识、卫生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四、加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督查。

学校采取每日检查的办法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卫生安全督查;食品安全方面,严把采购源头关,严把食品采购验收关、加工关,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流感”、“流脑”、“甲肝”和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手足口、腮腺炎等的预防,使广大师生掌握卫生和防中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认真进行学生体检和入学学生补办接种证。

我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的学生身体健康检查,发现学生患病及时通知家长就诊,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针对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接种登记证的问题,按照卫生部门要求,为了加强卫生防疫方面的管理,学校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补办了接种证,要求学生按时参加各种疫苗接种。

七、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每日三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认真清扫和清理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清洁。

木岗镇中学

14.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十四

甲型H1N1流感工作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传染病和甲型H1N1l流感的发生,我校建立建全卫生防病组织机构,做到传染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特制定以下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成立以学校校长何远章同志为组长的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文,小组成员有:张家才、肖贻翠、赖贵兴、白美荣、李育林、林德贵、李才、各校区校长及各班班主任。每天值班人员负责督促各班的晨检与午检情况并做好向学区的信息报送,学区信息报送员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并向属地、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上报。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收集、汇总有关信息资料,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负责建立物资保障供应;协助疾病预防机构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

二、制度建立及实施方案:

(一)学校建立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制度(师生晨检、午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学校环境消杀制度、学生晨检表,缺课跟踪表)。

1、晨检、午检制度:学校行政值日要对当天到校教职工询问,观察其健康状况,各班主任对到校学生做好晨检,午检由下午上第一节课的教师观察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在晨检、午检中,若发现有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疱疹的学生,发烧或不适等学生应及时送学校观察室,学校信息员立即请就近医疗点医生来诊断,同时与家长联系。每日晨检、午检结束后,行政值日、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将情况报学校预防信息报送员。各班必须做好晨检、午检、追踪登记。

2、疫情报告制度:

(1)各班晨检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立即送学校观察室隔离,学校报送员同时用最快方式向属地(镇卫生院)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学校预防传染病报送员要坚持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30;下午2:30钟前将学校的疫情情况向教育行政审批科(83306962报告。

3、环境保洁消杀制度:

(1)坚持每周彻底消毒两次。时间周三、周六。

(2)各班级坚持日日清洁制度,保持学校环境清洁,李才老师督促每天的清洁卫生检查。

(3)学校后勤负责购买消毒药品,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则所、图书室、计算机室、楼梯扶手、公共区域等进行彻底消毒。

4、缺课缺勤登记报告制度;学校行政值日每日上、下午各一次要清点教职工到校情况并指导各班主任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对缺勤的教职工和缺课的学生要追查登记,做好详细的登记,清点登记完毕,及时将情况向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汇报。

5、责任制度:学校校长何远章为学校传染病防治第一责任人;学校疫情领导小组成员为第二责任人,检查学生情况的班主任教师为第三责任人,学校医疗卫生员承担相应的防病责任,学校报告人承担上报责任,学校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防病责任。假若某环节工作疏漏,实行倒查责任制。

三、健康教育与信息发布:

各校区、各班级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开展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学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饮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持生活、学习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四、校园预防措施:

1、提醒学生留意自己及同学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通知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干部;

2、提醒学生不得共用餐具、饮具和同喝一杯饮品,以免交叉感染。

3、学校人群集中的场所(教室、寝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须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要经常打开窗户。

4、学生常触摸的物品和器具,例如计算机键盘、儿童玩具,需定期消毒。

5、洗手池应备肥皂,不用公用毛巾,并张贴指示,要求用肥皂洗手,以防传染。

6、学校和班级举行集体活动,须考虑场地空气流通问题,不宜拥挤,并应劝告身体不适学生避免参加活动。

7、备有病假记录及个人资料,例如姓名及电话号码,以备有需要时跟踪调查;

8、如有学生感到不适,学校值日和任课教师应安排病者到学校观察室休息,与家长联络,或到附近医院诊疗;

9、身体不适人员及照顾他们的人员都要戴口罩,以防传染;

日新中心小学校 2009年9月25日

日新小学校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疫情领

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何远章

副组长:白美荣 张家才 李育林 肖贻翠 李

赖贵兴

成员:林德贵 赵先海 刘永生 吴德彬 各班班主任(包括四个学前班)。责任分工

校长何远章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指挥日新学区的防控工作。

副主任白美荣为第二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三个校区的防控工作及组织实施防疫救援工作。

总务主任李育林:负责防控物资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消毒工作。教导副主任肖贻翠:负责预防健康教育宣传和晨检及上报信息工作。少先队辅导员李才:负责学校室内外、校舍各环境卫生工作。教导主任张家才:负责挂钩行政的指导与协调工作。图书管理员兼校医林德贵:负责观察室工作。

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的晨检工作和加强学生的预防健康教育。

日新中心小学校 2009年8月28日

学校发生传染病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急处理预案

1、教师发现疑似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疫情患者时,应立即送学校卫生观察室,然后报告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并与家长联系,学校报告员必须第一时间向教育行政审批科(83306962)报告,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祥福镇防疫科87650112、***)报告,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和门卫应加大监管和督查。

2、学校法人代表和其他校级领导必须马上赶到现场进行指挥,在甲型H1N1流感未解除前,学校领导必须24小时在学校值班,保证指挥。

3、指定专门的联络员负责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及时向区教育局报告。

4、指定专门的消毒员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发现疑似患者的现场进行消毒处理。

5、帮助班主任老师及当堂课的任课教师维持事发现场,避免学生引起混乱。

三、发现疑似病人的处理和病愈患者复课的认

(一)学校如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除按规定的隔离时间进行隔离,对疑似和确珍的病人,要求同学和老师不去探视,以免引起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可打电话慰问情况。

(二)任何校区和班级不得擅自停课,应根据所在地(卫生院)的建议,并按有关规定上报主管部门。病愈后的学生、老师持医院的复学证明方可复课。

四、健康教育与信息发布:

各校区、各班级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开展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学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不饮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持生活、学习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五、校园预防措施:

1、提醒学生留意自己及同学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通知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干部;

2、提醒学生不得共用餐具、饮具和同喝一杯饮品,以免交叉感染。

3、学校人群集中的场所(教室、寝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须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要经常打开窗户。

4、学生常触摸的物品和器具,例如计算机键盘、儿童玩具,需定期消毒。

5、洗手池应备肥皂,不用公用毛巾,并张贴指示,要求用肥皂洗手,以防传染。

6、学校和班级举行集体活动,须考虑场地空气流通问题,不宜拥挤,并应劝告身体不适学生避免参加活动。

7、备有病假记录及个人资料,例如姓名及电话号码,以备有需要时跟踪调查;

8、如有人员感到不适,学校值日和任课教师应安排病者到人少清静地方休息,联络其家人安排回家 或到附近医院诊疗;

9、身体不适人员及照顾他们的人员都要戴口罩,以防传染;

10、遇有不寻常的情况,例如缺课人数增加,或缺课者都有呼吸道或肠道传染病的病征,应立即通知卫生机构(镇卫生院)采取措施。

15.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十五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特点,预防控制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60例, 男40例, 女20例;年龄20~70岁, 平均 (46.2±2.31) 岁。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症状表现程度不一的头痛、发热、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

一般方法: (1)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严重传染特点, 因此需要全面开展预防控制工作。首先要依据相关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标准来检查患者疾病是否存在传染性, 对其进行确诊, 再进行相应隔离措施, 隔离时要注意对患者所处环境空气的消毒, 消毒时要依据空间大小与消毒剂在空气中的浓度来判定消毒剂的喷洒量。还应保证患者所处病房内的空气流通, 过冷与过热的天气里尽可能减少对空调的使用, 定期开窗利用空气对流保证病房空气的流通。利用改善隔离环境来增强预控传染病的能力。 (2) 临床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要在严格的隔离制度下进行, 通过严格的物理方式与化学方式对患者的排泄物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消毒, 以此来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 有效控制传染源。护理人员还应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与健康知识的宣传, 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临床病情监控:对患者的意识与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 以便作出及时的处理。对患者病情的监控过程包括对患者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心电图的监护、血氧饱和度的监控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检测患者的痰颜色、尿液、大便情况以及患者的咳嗽性质, 保证患者机体的生理平衡。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经医院治疗流程确诊与控制后, 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与护理后患者的病情控制与传染情况。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表示。

结果

医院的治疗流程包括确诊、控制等, 对所选6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头痛、发热、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其中临床症状消失40例, 伴有头痛与发热5例, 伴有咳嗽与流涕5例, 存在全身酸痛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后显示, 发生内感染4例 (6.67%) , 成为传染源2例 (3.33%) , 需继续治疗4例 (6.67%) , 痊愈出院50例 (83.33%) 。

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能通过人体鼻腔、咽腔、支气管等器官进入机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染能力强、传染速度快、控制难度大、潜伏期短等特点, 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威胁。具体表现: (1) 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样化且较为复杂,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与衣原体等[1]。其中病毒是感染上呼吸道的主要致病菌, 而下呼吸道的感染主要是因为细菌与病毒结合所致[2]。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尤其是麻疹、水痘、百日咳等未携带病原状态的传染病患者, 病毒的携带患者才是其主要传染源。其次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还包括隐性感染与健康带菌人群, 飞禽类等动物通常也携带多种细菌与病毒, 也是造成人们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之一。 (2) 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包括肺结核、水痘、猩红热、麻疹等, 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尘埃、气溶胶等方式。其中对于飞沫传播方式, 只有在传染源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才会被传染, 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 传染源之间的距离>2 cm就能绝对避免传染。另外呼吸道传染病还能通过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3)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能力强, 特别是婴幼儿、儿童、老年人群体更易受到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以春季与冬季为主,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季节性的门窗开关, 室内空气环境不流通, 气候变化大。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管理重点是对其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 从环境的管理、身体锻炼等方面着手。 (1) 可以改善人们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 如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固定场所进行定期通风, 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公共场所应当实行通风与采光措施, 维持环境清洁, 防止细菌的滋生。要加强人们的自身锻炼, 鼓励易感染人群每天晨练, 提高自身免疫力。用餐前与排便后注意洗手, 保证日常生活用品的清洁卫生。不过度使用药品、保健品、抗生素等。 (2) 可以增加对易感染人群的疫苗接种, 于季节性流行传染疾病发生之前, 及时对易感人群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 以此提高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3) 还要注意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状态下, 加强对人口集聚量大的学校等机构的紧急疏散, 以防因人口密度大、飞沫多、尘埃大的环境难以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控制。当确诊发生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 要注意及时进行相应隔离, 以防接触到健康人群造成传染。同时要将接触过患者的人群设为追踪对象, 严密检测他们的症状发生情况, 如有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要始终依据医院治疗流程, 及早发现病情并进行诊断, 及时对传染病进行控制, 尽早对传染病进行预防, 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要宣传相应传染病预防知识, 提高护理手段, 增强对传染病的控制,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初林, 蒋春燕.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6) :2927-2928.

16.九月:预防传染病以及动物咬伤 篇十六

健康提醒之一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

根据历年登革热发病时间分布,9月处于登革热发病高峰。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喜在室外瓶瓶罐罐、酒坛酒瓶、废物轮胎和居民家中花瓶、小鱼缸、托盘中的清水繁殖。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水),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提醒大家人人动手,清积水、除虱子、灭蚊虫、防叮咬;如果去东南亚、巴西等南美国家旅游,请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健康提醒之二9月开学季,预防传染病

9月正值学生开学季,是学校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容易侵袭儿童,托儿所、幼儿园要注意严格防范。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聚居地暴发,所以加强学校肺结核的预防非常重要。

提醒学校加强入学体检,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和消毒。要加强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如发现因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而缺勤,要及时进行转诊、报告,并继续跟进学生就诊情况。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醒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经常开窗通风。若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健康提醒之三:小长假期间外出游玩,预防食物中毒和动物咬伤

9月份正值中秋小长假,外出旅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切忌食用无安全保障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光顾路边无牌照摊档,预防食物中毒。

9月28号是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而导致疾病传播。狂犬病一旦发病,进展速度很快,病死率100%。若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尽快接种狂犬疫苗,接种越早效果越好。如受伤已经超过24小时,只要还没有发病,仍需尽快接种狂犬疫苗。

17.传染病预防控制教育 篇十七

传染病管理岗位职责

1、预防保健科(或院感控制科)为本单位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主管科室,必须指定1人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做好节假日的值班安排。

2、为所有可能诊疗传染病病人的门诊、急诊科室备门诊登记本、门诊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卡片;住院部备住院病人登记本,与传染病诊治有关的科室住院部备传染病登记本和传染病卡片;检验科和放射科备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预防保健科(或院感控制科)备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本和传染病院内自查登记本。

3、传染病卡片收发管理:每日(包括节假日)至少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补充各科室的传染病卡片。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妥善保存三年。

4、传染病登记: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检查有无错项、漏项等,并与门诊或住院传染病登记本核对,在保健科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5、传染病报告:按照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的要求做好网络直报工作。遇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它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疫情,需立即电话告知院领导和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传染病订正:每月5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传染病报告登记自查:按照自查奖惩制度的要求,每月一次组织开展全院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的自查,做好自查记录,及时报告院领导,按规定实行奖惩。

上一篇:论文排版可能遇到的问题汇总下一篇:六年级数学书下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