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7-06

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14篇)

1.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凝练,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为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是党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出的新部署,体现了党在价值建设的强大自信。“三个倡导”以倡导的方式提出,表明这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留下空间。

纵观当今世界,企业文化的发展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世界500强优秀企业的成功与发展无不和,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的企业文化有关,他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产品有好的质量外,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更是关键因素,如三星公司“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与顾客同在,用户至上”。正因为三星公司有了这些执着追求。在参与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活动中建立了优秀企业公民形象,长期坚持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执着追求三星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才使三星公司能通过二次创业造就了富可敌国的强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资料显示,至2011年底,我国有近2000万户各类企业、吸纳我国就业人员的绝大部份,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影响是正面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公平和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培育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企业割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和民众的生命健康,如“三聚氢胺事件”造成的影响极其负面,差点毁掉我国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乳品工业。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用牺牲道德消费者利益来换取的短暂利润不可能持久。最终会换来破产灭亡的代价。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建立先进企业文化并言行一致,持之以恒的实施,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上下功夫。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凝练和升华,为企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现行企业立法的完善和发展,也为企业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从培育方式看,企业根据在经济建设中的运行实际,探求社会主义核心现在企业的具体化,从而打通主流意识形态向企业沉淀,企业价值观向上提升的通道,通过企业和社会的互动、提升,探索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从践行方式看,企业需运用对员工的普及教育和社会实践广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来实现践行的社会效果。

核心价值体现在企业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更是一种能够让员工同心同德的价值指导。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因企制宜,运用普及教育,社会实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从而达到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员工心理形态的转变,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共识。

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要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理念和精神。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自发形成,它需要经过教育的引导,使之得到认同。在企业践行实际中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强化教育和引导,通过丰富的宣传教育手段,达到增进认识认同的效果。

2、企业管理层要率先垂范,在实践中要以人为本,紧贴企业员工的现实生活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去,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氛围。

3、通过践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形成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企业文化传播到社会后将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使“三个倡导”得到更好的培育和践行。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一日

2.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二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 文化的构成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研究者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体系。如何划分文化的层次结构,对于我们把握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重要。比较科学的分法,是把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思想意识观念;其中,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思维方式。这是文化的核心层,或者说是文化的内核,我们姑且称之为精神形态的文化。第二个层次,是文物,即表现文化的实物;包括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载体等,我们姑且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第三个层次,是制度、风俗,是由思想观点凝结而成的条列、规矩,我们姑且称之为制度形态的文化。

其实,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主要内容也是上面我们对文化进行分层构成得出的这三大块内容。这就是企业精神形态的文化、企业物质形态的文化、企业制度形态的文化。

2.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这样一来,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或者说主要任务也就非常明确了。概括起来说,我把它称之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任务,即:企业精神形态文化建设,企业物质形态文化建设,企业制度形态文化建设。我们从这三个大的分层进一步细分,就会得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其中,企业精神形态的文化建设,从内容上来说,其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共同理想信念的确立;二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企业精神的塑造;三是员工道德观念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培育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最终归结为培育形成一种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是,既有中国特色企业精神的共同特征(即社会主义文化的共性),又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独特的企业精神。

3.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文化的内核,这就明确了价值观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和灵魂,这是符合文化构成一般规律的,是毫无疑义的。因为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这就决定了我们企业文化的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也就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不仅承担着创造社会财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普惠民生的责任,也承担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目标,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体现着国家发展的整体价值追求,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首先,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其主要责任便是对国家、民族的经济责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肩负着提供国民所需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任。其首要任务就是创造经济价值,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实现国家富强的任务。这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也是企业的主要价值目标。

其次,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对国家民族负有重要的政治责任。任何国家、民族的进步,都是精神和物质、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的结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的价值要求。

从企业本身而言,就是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目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不断增强员工对这一共同理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坚定员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譬如,对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民主管理意识,自觉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提高企业管理的民主化水平。譬如,引导干部职工的文明追求、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这些都与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企业同时还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在经济上的发展,人们物质上的解放以及政治上参与推进民主的进程,同时还肩负着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上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度繁荣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责任。

提到企业的政治责任,大家可能更多地联想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其实,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对民族同样有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贡献力量,对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竞争力起到主动发力、力所能及的推动作用,这是民营企业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同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既然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对国家、民族负有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就自然成为企业追求的最为宏大、最为持久的终极价值目标。所以,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这一价值目标来展开。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作为社会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家都认同这样的一个道理,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包括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等在内的社会责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取向要求,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价值尺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除了承担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之外,还要肩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社会责任,主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循环和发展的责任。

从企业自身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于实现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设良好的法制制度环境具有导向作用,在自由竞争、公平交易、公正无欺、依法经营,促进企业持续、协调、高效发展方面具有规范作用,对于提高企业和员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商品交换和社会服务是企业作用于社会的主要方式,并与千家万户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企业以“商品”为价值观念的传递纽带,展示其对社会进步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对社会民众形成正向的观念影响和价值示范。因此,企业应在商品生产、交换和服务的过程中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最大限度地为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的追求和实践,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发展、要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这一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要求,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根本任务,这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文化责任。

中华民族一直有“以文化人”的良好传统,在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个人层面,应重点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同理想教育。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不断增强员工对这一共同理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坚定员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重点加强对员工进行“报效祖国、振兴企业”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使员工深刻认识到,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就是爱国,维护和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就是爱国。二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要有重点地开展企业愿景宣传,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企业价值理念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的精神追求。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中国特色企业精神。要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出发,引导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活力,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要求,深入挖掘企业文化资源,使企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符合,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塑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特色企业精神。三是员工道德观念的养成。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养成,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引导员工自觉追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化为员工的道德追求,外现为日常行为准则。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员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重点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四是塑造员工健全人格。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员工思想工作实际,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员工解除心理困扰,改善心智模式,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五是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职责要求,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学习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鼓励技术创新、支持知识创造,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立足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干部职工自身实际,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拓展个人发展空间。强化干部职工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引导职工施展创业“能量”,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践者。

在社会,就是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影响带动社会,形成企业、地方、社会公众的互动,最大程度地负起企业对社会的文化责任。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企业,其文化责任集中体现在企业价值观的建构上。一个优秀企业,必须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本企业的优秀价值观,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总之,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员工全面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这一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和灵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们知道,任何一家企业都具有它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必然具有服务经济、服务政治、服务社会、服务员工的四大功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包括企业员工)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价值尺度、价值规范、价值行为准则,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四个具有本质定性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二、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方向——前提与目标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定型化阶段,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企业文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有新的突破,必须作出新的根本性的改变,适时提出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任务。

转型,往哪个方向转?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一个根本前提

这个根本前提就是注重三个深入、三个全面。三个深入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个全面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确立一个具体目标——我们要建设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

企业文化的创新转型取向或者说转型目标是: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内核,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的,以企业精神为表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与员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相统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而又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企业文化。

三、如何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秉持一个核心价值理念——“价值导向,效益思维”

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高度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问题。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我认为,我国企业文化要实现创新转型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价值导向,效益思维”这一核心价值理念。

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这个价值取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规定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前面我们讲到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同时我们也讲到了,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这就是它的经济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而要保证企业文化的正确价值取向,就必须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根本,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我们主张的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

但是,企业要实现上述价值,就必须创造经济效益,作为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企业如果不能创造利润、取得经济效益,什么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价值理念的第二点,就是要强调效益思维。当然,这个效益思维,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同时还包含了社会效益。

导向的问题解决了,效益的问题解决了,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根本就立住了,基础就打牢了。

(二)坚持一条主线

企业文化要实现创新转型发展,必须贯穿一条主线,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要重点把握两大原则、一个重点,即:价值引领原则,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方位融入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融入企业管理、融入员工群众。重点在于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和企业文化体系,实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三)强化创新驱动意识

以创新为原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企业文化转型发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企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是关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来看,主要是做好创造性转化工作,重在做到“三个体现”: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现时代特征、体现企业特色。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自身来讲,就是要做到创新性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科技文化建设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板块和进入新天地的突破口。企业科技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科技文化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础性内容——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科技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软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尽可能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把科技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发挥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企业科技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以下三种能力,即:科技创新的能力——企业自身开展科技创造发明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能力——企业科技推广传播销售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根本上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知识产权壁垒,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争取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科技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各项制度,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强化制度执行力,建立和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科学精神的培育。企业科技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宣传推广和表彰奖励企业科技创新为手段,培养员工热心科技创新、尊重发明创造、崇尚科学的精神,把科学精神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内涵,使科学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科学技术的内容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上升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用科学文化重塑企业精神,实现以科学文化化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运用法治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企业改革发展,推动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制经济,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履行法定权力义务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企,按照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则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

企业要转变思维、创新方式,对外,要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创造良好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对内,在企业管理中要全面引入法治思维,尤其是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发挥法治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保障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把法治思维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形成法治思维和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习惯,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五)重塑企业精神

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的目标追求、强烈的团队意识、鲜明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精神的具体表现。企业精神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风尚,是时代精神与独具特质的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精神的形成,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历史,大家耳熟能详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精神已经不少,但是,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赋予企业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重塑企业精神,是目前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既决定于经济基础,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当代中国,只有“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人类基本价值观的结果。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借鉴和发展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合理因素,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这在民生、和谐、公正、自由等价值上充分展示了出来。

民主是关于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规定和要求。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简代夏作民主”,意为作民之主。在西方,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一书,是由“人民”和“統治”两词构成,指人民的统治或权力。现代西方思想家们对民主作了进一步阐述,比如哈贝马斯重视和强调程序民主等。虽然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但根本上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民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民主首先表现为国家形态,同时也体现在体制、原则和价值观等方面。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意志,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自决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基本要求。

和谐是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关系的规定和要求。在中国,和谐观念出现得很早。《周易》中有“保合大和”的说法;老子强调“和异以为同”;孔子主张“致中和”,“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等。在西方,“和谐”概念源于古希腊哲学,指事物之间最佳的结合,如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的最初的和谐”。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社会领域。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指出,和谐是包括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标志着通过消灭阶级而实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高度协调统一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境界。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准确把握这一原则,努力推进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公正是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关系及其原则的规定和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公正的思想。《礼记》设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西方,柏拉图明确提出“正义就是平等”。近代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平等论”,进一步宣扬了古希腊的正义思想。卢梭提出,公正就是公意,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公正原本质在于社会制度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仅仅追求公正是远远不够的。公正需要历史的依据,一旦忽视了历史精神和历史依据,对公正的追求和理解就会陷入“永恒公正原则论”和“乌托邦空想论”。与这些思想家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公正问题,把公正建立在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往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基础之上,把公正的理想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在他们看来,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体现公正,是公正的真正实现。

自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的规定和要求。《论语》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对自由的理解。老子的“为无为”、庄子的“逍遥游‘,则典型地表达了道家对自由的体认和追求。到了近代,自由概念被运用到政治领域,出现了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观念。在西方,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个人无所顾忌的放纵,而是与遵守社会生活规则和法律相联系。在资本主义早期,自由主要针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权,旨在解决人权与神权的冲突。18世纪末以后,自由主要是针对国家和政府的强权和过多干预,旨在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所有这些关于自由的思想,要么是主体服从于客体,要么是主体的精神具有无限能动性,都具有片面性,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与“人类解放”联系起来,不仅将其作为个人发展的尺度,而且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他们认为,只有在扬弃了以往剥削社会的强制劳动和固定分工、特别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和固定分工之后,人们才能实现“自主活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助于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基础。当代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产生强大凝聚力,

把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必定会遭遇许多不可预料的重大历史课题和风险挑战。因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效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道德观、价值观扭曲,等等。如何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统一不同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是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旨在应对并且满足实践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和共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提高价值主体的自觉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价值主体分别是国家、社会、个体。马克思说过:“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把提升每个公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尤其要重视官德建设,以此来促进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社会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会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步深化。与此相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将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

4.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四

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探花。习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梦想才有理想,有了理想信念才能为之而奋斗。从这个意义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梦想,就是未来,就是方向,就是理想信念。这个中国梦,不仅仅GDP是世界老大,使用人民币;而且在政治上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人人都效法的制度、法律;文化上要有话语权,使用汉文字;社会上每个公民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由公平正义等。

二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上看,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总结出了适应自身制度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精神支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深化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的认识提供了根本前提,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三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一个有共同价值认同和精神支柱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可以把全体人民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四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迫切需要。

所谓通俗化,就是使理论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所谓大众化,适合广大群众需要,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这里关键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化”就是变化,变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作为公民个人,一要爱国,“爱国如家、爱民如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二要敬业,要“敬业乐群”、“忠于职守”,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三要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诚,言字旁加一个成,就是说的话变成现实了;信,人字旁一个言,就是人说的话。因此,古人曰“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等。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人都要以诚信为本。诚与信是连在一起的,做人要诚实无欺,这是人立身之本,治心之本,得人心之本,是人赖以生存的灵魂。四是友善,就是朋友之间亲近和睦。“友善”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基本内容是友好、友谊、友情、善良、善意、与人为善等。友善就是力量,友善就是胜利,这个真理早已被我国人民百余年来的斗争史所证实。友善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众志成城,众口铄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体会到:友善,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每一个公民,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应该友善他人,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五

在价值评价和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各种价值的一些看法,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回答诸如“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这样的问题,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我们常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是好的生产关系,等等,都是属于价值观的范畴。

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不仅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实际关系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前者属于真理观,后者属于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提,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突出世界观中人生观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世界观、人生观中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社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无论是个体的价值观,还是群体的价值观,都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主体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形成的逻辑前提,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物质生活和文化传统是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从根本上说,每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都是来自于他生活其中的社会,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政治 法律制度、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潜移默化地濡染、熏陶和塑造的结果。囚此,价值观必然有着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任何一个社会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特别是在社会动荡或转型阶段,价值观的多元化则更为明显。但是,在这种多元的价值观格局中,总有一种价值观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春秋时期的管仲留下了这样的政治教诲:国有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大准绳,缺少这四样东西,国家就要灭亡。管仲把核心价值观放到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来看待,体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高瞻远瞩的视野。西方殖民主义者很早就发现,欲削弱一个国家和民族,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孤立、排斥甚至丑化其核心价值观,进而动摇其自信,混乱其思想,瓦解其凝聚力,然后用自己的价值观取而代之,进而实现其征服和统治。在现代社会,许多国家和政党都认识到价值观在国民精神的锻造、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塑造中的意义和地位,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强化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罔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 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其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说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白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说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皋本理念的凝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工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说,这一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同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 的优秀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十部,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应该率先垂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者,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同时,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人民赋予的特定权力和特定作用,囚此也应有特殊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②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I作的”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为民,就要情为民所系。邓小平同志说:“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③党员干部要白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民,就要权为民所用。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绝不能权为己所用。“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这意味着权力就是责任,就是服务,为人民服务。忘记这一点,不出问 题、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为民,就要利为民所谋。任何T作要不要做、能不能做,都要从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在利益分化、社会分层,群众的利益需求越来越多样、多变的今天,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

务实,是中国传统美德,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示,中央党校的校训应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告诫仝党,“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①。要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就一定要务实。务实,就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讲实情,就是讲事物的本来面貌,讲真话、讲真理,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出实招就是要求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日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办实事,就是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力戒空谈;求实效,就是要求雷历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务实,就要知难而进,埋头苦十,兢兢业业,锲而不舍。在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我们要敢于正视复 杂的矛盾和问题,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一线去,多到难点焦点问题聚集的地方去,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I作过程巾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要做到一张 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十出成效来;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不要换一属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搞另一套。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清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炽1。靠着它,我们党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早在1943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时被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廉洁节约的生活所震撼,他在书中断言:这种廉洁节俭的作炽1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叫“东方魔力”。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党员十部面临着各种诱惑,能否清正廉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清廉,就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不断增强自律能力。我们要培养和树立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习近平同志强调,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 困,不去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清廉,就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种历史现象屡见不鲜。要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依法依规保护监督的意识,自觉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事业所要求的各种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清廉,就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力倡导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而且要身体力行地勤俭办一切事业;不仅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继续艰苦奋斗,而且要用艰苦奋斗之风扫除享乐主义等浮灰暗尘。我们要自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审慎对待社会交往,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6.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六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又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中国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一)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初步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当时界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围比较笼统,没有确定其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倡导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涉及的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涉及的是社会制度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的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方向更明确、定位更准确,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确定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

目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虽然已经起步,但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仍然艰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真理,集人类先进价值观之大成,继续深入探讨、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百年树人”的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不仅需要从基本内容、理论诠释、宣传教育、语言形式等方面系统推进,更需要从法理支撑、制度设计、实践转化等方面逐步确立。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理支持。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单纯依靠社会自发形成的,而是要在科学揭示、正确认识其内在生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赖于国家执政集团的长期灌输、强化和引导,持之以恒地推进,做到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深处,形成人们自觉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要像我们党当年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样,通过制定相关决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科学内容、现实要求、实践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并要在我国宪法、法律规范和党章中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形成一种刚性规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做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三)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主流与支流,迫切需要价值疏导和引领,这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提供了最佳时机。首先要创新理念,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大学生价值建设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新思路。

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七

1.注重课程渗透 , 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1.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坚持“总体融入,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有教材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

1.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 。

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的德育课程体系之中。鼓励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内容纳入德育校本课程,让广大青少年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1.3围绕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明确回答了高校应当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中把握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1.4发挥项目化课堂优势 ,深 化理论研究 。

依托学院人才聚集和学科齐全的优势, 发挥大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基本内涵与理论框架,深入研究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我国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经验, 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学校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而改革发展措施,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都必须得到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如我校“项目化教学”、“建设教师资源库”等重大改革措施,学院先通过集体教师开会研究,在课堂上演示,再由督导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动了学校改革的发展。

2.丰 富教育形式 ,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

2.1突出主题教育活动重点 。

近年来,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学院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系部举行“学党史、知团情”党团知识竞赛、系部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 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教育。

2.2打造主题教育活动品牌 。

学院通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开展“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主题队会、班会或团支部活动;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形式多样的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反浪费专题教育活动,并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教育。

3.加强文化引领 ,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3.1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学艺术团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城市社区的各种文化演出和相关文化活动, 推进高雅文化进社区。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丰富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学校工会开展了“师生足球联谊 ”、“教工乒乓球赛”、 “师生诗朗诵”、“ 节日联欢”、“外出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形式各异的年级组活动,对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3.2积极培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成果 。

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创新载体、打造品牌,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作为一名教职工,我感受颇丰的就是师生互动这一环节,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跟随学院党组织,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及时参与工会活动,及时反映信息,做学生与工会互动的桥梁。

在这里我也忠诚地宣誓:“忠诚教育事业,传承文明薪火。恪守教育良知,锤炼道德情操。坚守教师天职,呵护生命成长。焕发人生激情,诠释精彩生涯。勇于担当,勤于践行,敢于创新,乐于奉献,风雨兼程而无私无畏,艰难困苦而斗志弥坚,为工程学院的灿烂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与智慧。”

4.结 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摆脱落后。结合我们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更应该努力创新。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学院的创新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个人角度看,每一个专业实训室要有一个专门的创新实验室,主要就是学生的创新工作,这不仅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有益,更有益于国家。

没有绝对的成功者,也没有绝对的聪明人,这样的成功和聪明,都是源于20%灵感和80%的努力,因此没有绝对的天才,也没有绝对的蠢材,而这些天才的培养一方面靠自己,另一方面靠培训员(老师)。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老师,所以我建议每周对所有老师进行教育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综合体全面发展。这样我院的科技实力将大大提高。

8.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来讲更是义不容辞,要不断丰富传播方式和手段,弘扬中国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

一、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

行为。”【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诸多问题。

1、受市场经济影响的多种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大学校园中盲目攀比、盲目随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同学不择手段,学习态度不端正,入党动机不纯等,甚至有些大学生丧失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善恶不分,功利主义较强,一切向钱看的现象较为严重。

2. 受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在是国家统一进行分配,而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面对用人单位的高标准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加剧,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些大学生只专注于努力学习自己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却忽视了思想理论课的学习,这不仅与学校的教育制度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因此,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有才无德,这样即便学生有多么好的才华,但是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那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也发展不长远。因此,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有积极的一面,即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免费观看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了解时事政治,关注网上招聘信息,增加就业机会,这不仅为大学生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新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而且也增强了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同时,由于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都可以在网上传播,针对一些极端的不良思想的传播和渗透会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混乱和对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动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二、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多元化平台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内涵,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的统一起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2. 积极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仅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还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多媒体互动课堂,讨论试和分组试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开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上网人群的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学习娱乐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利用为了互联网发展的新环境,高校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来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利用网络宣传,网络服务,建构学生学习网站,形成良好的上网环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此外,还要加强监督制度和法律保障,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和服务,抵制和打击校园网络的低俗信息。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1).

[2]许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J].语言文字应用,2006,( S1) .

9.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九

八(1)班 王景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难,不在树身,而在树心。对人来说,身心俱健方为满意情形。而核心价值观,便是这“心”的重要部分,也是决定性因素。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神形兼备才是理想状态。造“形”不易,塑“神”也难。这个“神”,便是精神文化,其内核与基础,便是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积极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也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使这一共同愿望成为共同信念,特别是成为行动准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想基础和最重要的行为指南,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力,也不是三年两载之功,是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过程。在行动中始终遵循价值观,比接受、形成价值观更为重要,也更加艰巨。现实生活中,既不乏因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没有走上正道的例子,也有本来正道直行,却因种种干扰、诱惑与“心魔”作用而使价值观发生偏移,从而在行为上偏离正轨的情形。人如此,国家亦然。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统一,需要坚持不懈。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都要积极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圆梦之后,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这中国梦便可能失了色彩,缺了内涵,少了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10.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十

——三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19日 02 版)

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一切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冲破思想迷雾、廓清模糊认识,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因此,要在众声喧哗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在交锋交融中体现中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全流程、贯穿到每一条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要强化传

播媒介管理和行业自律,做到一切报刊图书、广播影视、舞台剧场都不为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空间,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我国网民达

6.18亿,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特征使之成为错误思想观点的集散地和散布谣言的高发区,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为此,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把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文艺工作者要站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递时代强音、推动社会进步。

1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十一

[关键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者作为人类来说,为什么需要有这个核心价值 观?没有一个合理的、能够得到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核心价值观,人们的认知理解方式就会出现严 重的偏差。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要素的全面入侵,与我们在文化上、在价值观念上的准备不足形成 了巨大矛盾,从而导致了现在我们这个思想道德领域,价值观念领域出现了极其反常的现象。价值观念领域系统性地出了问题,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出 现这种现象,这个社会是难以负重前行的。所以我们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 会共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30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大家有目共睹,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我们在 30 多年取得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像过去邓小平同志讲的,出 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在另一手,在人民的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领域、精神领域、道德领域,尤其是价值观的领域,存在一手软的状况。所以为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强化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同基础。

2.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一直强调文化建设,包括思想的多样化甚至多元化,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外来思想以及我们自身滋长的一些错误思潮,对于人们的思想影响非常大。例如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包括消费主义,这些东西冲进来以后,对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非常 大,导致我们中间的有些人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受到影响,而且非常严重。另外自身滋长的 错误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很大。如果任这种错误思潮发展下去,人们的思想永远提高不了,思想境界、价值观、主流意识就树不起来。为了抵制这些错误思潮,党中央提出来必须用一个公认、共识的东西,就是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需要。我党的规划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20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50 年左右要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两个百年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应该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物质文明强大,经济、科技要强大起来,综合国力要强大起来。另一方面在思想领域、精神领域、价值观领域也要强大起来,一个有着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国家,这才叫真正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叫真正的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主要解决的是经济、科技的问题。“民主”是解决政治方面的问题,政治方面的追求。“文明”是文化方面。“和谐”是社会方面。此外,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还承担进行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树立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对抗其他国家对公民意识形态的影响的重要任务。比如说“民主”,西方国家老是拿民主问题来冲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且总是以泛民主来贬低我们的制度,总是说我国实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非民主的,他们才是真正的民主的。所以当前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发展出自己的关于民主的理解,我们总书记在宪法会上讲到了,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不能只看一个标准,不能只有一个西方的标准,还要看一些具体的情况,所以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八个能否”的标准。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主要是要解决社会运行的成本问 题、优良的治理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强烈地凸显了我国制度的公平正义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在今后的建設中要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一种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 践约、无欺。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数千年来,诚实守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儿子,国家没有人继承人,所以国王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于是给候选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棵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因为国王交给孩子们的种子,都是煮熟的,是不能成活的,国王用此来试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

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梦的时候,就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中国梦既是国家 的梦,也是个人的梦,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所以,同样,只是从区分的角度,分为三个层面,实际上 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必须要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舆论工作。应该大力发展主流媒体、网络、各种宣传作用,而且舆论媒体必须大张旗鼓配合中央的意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宣传、讲解。例如,河北省安平县,开展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在广播电视台、安平电视台上开办《德在民心》 栏目,宣传安平县的好人好事,集中展示“安平县十大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充分树立模范 带头作用,积极打造“孝德之乡”道德文化品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止目前,《德在民 心》栏目已经累计播出 100 余集,先后展示先进道德人物典型 60 余人,成为常年性展示该县干部群众 道德风貌的明星栏目。

2.要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充分利用一些当前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播种到全国人民的心坎里。例如:短小精美的微电影是互联网时代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新时尚,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顺应这一潮流,进行教育活动,共青团海南省委就创了先例,从 2013 年至 2014 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微电影全国 征集大赛,主体是“青春正能量——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通过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 式,创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范例。两年来,共青团海南省委两届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 755 部,,直接观影人数达到 35 万余人,通过微 博、微信观看等间接覆盖人数已超过 180 万人次。2014 年,此项活动被中宣部选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工作案例,并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3.通过大众化、普及化,让大家去践行核心价值观。“我做义工最大的成就就是收获了幸福快 乐!我此生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生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生命走向阳光!”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深圳“五星级义工”高正荣对记者说。高正荣 12 年前就加入了深圳市义工联创建的专门服务贫困病人 的“关爱探访组”,多年来一直坚持照顾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为了贫困的晚期 癌症患者,他几乎花掉了自己毕生的积蓄,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

4.要建立长效机制。邓小平当年强调重要性的时候,说过很重要的一句话,他说,制度好,坏人 都不容易做坏事,在那种制度下,不允许他去做坏事。制度不好,好人可能不好做好事,做好事都受 到局限。所以,他讲制度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要 把变成制度的东西,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让老百姓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积 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而努力奋斗。

12.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十二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彰显中国价值观, 塑造世界一流大国形象, 争夺世界话语权的必然选择。现象一:今天的中国就像是一个爆发户, 就算如此, 富豪可能有能力买一所豪宅, 但在世界的第一张圆桌边上, 钱却不易买到一个有“话筒”的位置。现象二:2012年6月26日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南京东南大学演讲时说, 澳大利亚报纸曾提出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1.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愿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 而不是送美欧;2.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读中国书籍;3.什么时候全球消费者选购产品更多选择中国品牌。”为什么会这样言论?中国的硬实力与软实力不相匹配, 中国有厚实的GDP, 庞大的经济总量, 但中国不输出价值观, 外国人不认可中国的价值观, 只能戴着自身价值观的“有色眼镜”来观察与衡量中国的发展与崛起。这大大削弱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可以理解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输出价值观才能给自己的国家发展和文明模式带来合法性和认同感。有这样一张说法, 世界上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向国际社会回答:我们国家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主导的价值观是什么?进一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感。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的工作”。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比兵戎相见的战场更像战场,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国与国的对话某种程度来说是一场攻心战, 也是一场价值观与价值观的交锋与博弈, 是一场对国际话语权的博弈。美国的智库人物就明确表示:中国若“硬实力”崛起, 美国将十分欢迎;中国若“软实力”崛起, 中美之间将可能发生直接的、全面的剧烈冲突。可见, 如果自身的文化, 尤其是价值观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认同, 中国就永远是一个不入流的国家, 美国也不会把我们当成真正的对手。如果我们成功地输出价值观, 对中国有何影响?有网民是这样回答的:“等咱中国强大了, 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 文言文太简单, 全用毛笔答题, 这是便宜他们, 惹急了, 一人一把刀, 一个木盒刻甲骨文, 考听力全用周杰伦的歌, 《双截棍》听两遍, 《菊花台》听一遍, 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说话的正常语速, 阅读理解全是绕口令, 口试要求唱京剧, 实验考包粽子。。。。”国际社会通行看法是: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价值, 二流国家输出技术和规则, 三流国家输出产品和劳力。可以这样认为:当这一切都都实现的时候, 中国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 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中国的价值观有这样的魅力吗?有这样的潜质吗?早在20世纪初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就曾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到:“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 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 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第二, 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我们自己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市场伦理”的需要, 是进一步团结全党全国人民, 凝聚人心的共同思想基础。亚当·斯密我们大家都知道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 其实在《国富论》之前亚当斯密还写了一部伦理学巨著《道德情操论》, 要正确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 经济学之父的这本巨著是必读作品。在这部书中亚当斯密提出国家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是“德之路”与“富之路”的统一。“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要才叫‘利己’, 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米尔·弗里德曼) 这本书被誉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 是西方世界的《论语》而它对处于转型期中国的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对于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一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 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满足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伦理”, 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价值观, 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个人自由和纪律约束、利己主义和社会公德之间相对取得一个平衡。中国目前缺的就是把价值观具体化的问题, 即底线以下的价值观是哪些, 底线以上的价值观又分为那些层次, 哪些人应该有哪些层次的要求等, 之后, 就是要把自由、民主、公平、平等、诚信、善美、法治等价值原则穿透其中, 把维护价值观的一套体制框架搭好, 渐次落实下去, 形成国民的自觉, 成为价值观的主流, 形成社会的正能量, 凝聚人心。

参考文献

[1]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03期.

[2]贾建芳.确立社会主义价值目标[J].理论前沿.2003 (19) .

13.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十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立完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校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二、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中。常规管理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要求,实行校长负总责、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分工负责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在教学管理中,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部署、落实、检查,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在学生管理中,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都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特别是要建立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考评制度,每学期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在教职工管理中,要引导教师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首要任务,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睦的教师与教师关系、真诚的教师与家长关系,紧密的学校与社会关系,建构和谐的校园环境与育人氛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校园文化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保障,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校园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浓厚宣传氛围、强化实践融入、注重示范引导等多种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责任明确、层次清晰、内容全面、措施有力、进展有序的培育践行体系。为使核心价值观人人皆知、人人深知、人人真知、人人践行,我校下一步将做好指标量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浅谈企业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远大目标和“三个倡导”基本内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有机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融入到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努力方向,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努力培养企业欢迎的人,社会需要的人,为“美丽密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劳动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根本目标,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为切入点,以“美丽职校生”为抓手,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牢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在实训中练就技能,达到在价值内涵上认知,在思想感情上认同,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使之融入到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三、具体任务

(一)人人知晓,记住要求

1.加强宣传教育,牢记24字内容

通过校园电视台、电子大屏幕、横幅、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名学生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24字内容。要在校园橱窗和教室黑板报上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习总书记讲话内容,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的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落实课堂主渠道,加强思想引导

《心理健康》课围绕认识自己、树立信心、人际交往、合理情绪、意志品质养成、生涯规划等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认真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新教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合理规划人生,为自己的青春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3.开展丰富活动,加深内容理解

(1)各班要召开以“我的中国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们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北京、爱密云;讲诚信、懂感恩、重友善。

(2)指导学生会坚持学习《弟子规》、太极拳;继续落实三百(百首名诗、百首名曲、百首名画)工程学习活动;依托体育节、艺术节、音乐节举办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民族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3)各艺术类社团要在活动设计和曲目编排上尽量靠近中国梦,引导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新年联欢会、诗歌朗诵比赛、征文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培养高雅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学校和谐发展。

(4)学习《密云县职业学校国旗下讲话》、《各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读本》等校本教材,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素养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5)依托校园电视台,每周日晚自习期间组织全体住宿生收看优秀的影视作品,传递正能量。

(6)通过开展业余党校、每日“升国旗、奏唱国歌、向国旗敬礼”仪式等教育丰富团员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二)心有榜样,典型引路 1.开展“美丽职校生”评选活动

制定“美丽职校生”评比标准,在第一学期末按班级总数的5%进行评选,树立学生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引导更多学生文明有礼、遵规守纪,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活动

电视台要坚持每期的“校园之星”栏目,广泛宣传在学习、生活、社团、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秀学生。各班也要通过“班级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优秀学生典型,激励学生发挥特长,心有榜样,健康成长。各专业室要定期组织优秀毕业生报告,用身边的故事和人物,教育学生认清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形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三)知行统一,小事做起 1.遵规守纪,自我约束

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青少年成长四字诀》,通过心理讲座、法制报告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守规则,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培育美好心灵,建设和谐校园。

2.强化锻炼,养成习惯

严格落实《密云县职业学校学生基础量化积分考核方案》,从政治态度、道德风尚、集体观念、学习态度和成绩、劳动表现、卫生习惯、遵规守纪、仪容仪表、团结互助等十个方面严格管理学生,通过检查和评选活动,教育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班级、爱学校、爱密云、爱祖国”,养成节水、节电、节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节约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教育学生讲诚信、懂感恩、重友善,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文明行为习惯,为美丽北京、绿色密云做出贡献。

3.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

积极落实《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做好志愿者实名注册工作;组织各支部立足学校实际,主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环境保护、扶危济困、邻里互助”等方面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做到每个班都有一个服务项目,人人都能参与到服务中去;进一步完善寒暑假期学生社会实践制度,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以及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期末组织好志愿服务项目评价,并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强化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心中,融入日常生活。

(四)加强引导,接受帮助 1.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关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围绕认识自己、树立信心、人际交往、合理情绪、意志品质养成、生涯规划等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每学年对学生家庭普访一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家长学校讲座、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实业就业推荐标准,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优秀家长评选表彰活动,每班限报1人(20人以上班级可报2人)至专业室,专业室审核上报学校,在学校教育教学表彰会或家长会接受表彰。

3.落实党员(各专业室教师党员)帮扶制度,落实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为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安排一名党员担任成长导师,通过谈心交流、书信沟通、家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习辅导、行为引导和心理疏导。4.与县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企事业文明共建单位密切协作,发挥其教育作用,确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报告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组长:党总支书记 校长

副组长:工会主席 教学副校长 实习实训副校长 团委书记 成员:各部门主任 各专业室主任

形成党政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纳入议事日程,摆上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高起点统筹谋划,各处室、专业室狠抓工作落实,注重工作创新,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2.加强舆论导向,营造浓厚氛围

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校内的板报、广播、电视台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程和班会、团会等各种教育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总结实践成果,安排专人负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

上一篇:小学党建工作要点下一篇:斗破苍穹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