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英语演讲稿

2024-07-09

领导力英语演讲稿(精选8篇)

1.领导力英语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剖析领导力”。

近来,我校开展学校领导力工程,不仅仅是宣传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更是在高中开始相关课程,其重视度可想而知。此工程的开展,一是为金外培育高层次人才做更充足的准备,二是锻炼学生一种自觉培养的能力。

好,下面我来具体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领导力,是领导具备的,这个领导并非是要有多大的官职,而只是一种具备这种能力的代表称谓。其主要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一、计划性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需要实现做好充足的准备。俗话说的好,“不打无

准备之仗”,临阵磨枪更是毫无作用。就以学生来说,要能够充分安排自身的时间。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一个反应就要知道。必要可在备忘录记上一笔,要将自己规划得好,不能在时间上有冲突,因为时间是永远以一种恒定的速度在走。在同一时间内可改变的事要尽量调到其他空闲时间,而如不可改变,则要以其轻重缓急来安排。

二、决断力领导一些事物,必定要做出一些决断。在决断之时,基本原则是考虑周到、处事果决。如果时间充足,果决这一条可以放一放,尽量充分考虑。而有时候,决断总是不完全的,这时就可以征求一下身边的“智囊团”或者是大众的意见。毕竟一个人只是闭门造车,很多方面是不可能非常完美的。

三、执行力一个决断的执行,决定着一件事的成功与否。若把主意当成是机器,那

么执行力便是能源。一个机器的工作效率,要由能源来确定。一台再高级的汽车,没有油还是没办法开。而执行力的培养,可以亲历亲为,也可以锻炼身边的人,让其他班干部去执行,毕竟一人之力是有限的。

四、控制力有很多时候,理性的思考是一个必备的过程。而能否控制自己,是能否

理性思考的重要标准。有些事情,牵扯到自己本身的时候,难免以感性的角度来衡量,这就往往使事情达不到原有的标准。我校校长朱耀仁曾说过:“在管理上,不要怕得罪老师,你怕得罪老师,就不怕得罪我么?”所以,有事情的时候,要把持住自己,可以多几次深呼吸调整自身,然后以理性的思维来考虑。

五、抗压能力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人偶尔处理不好事情,是很容易的。如果人人都

那么容易处理好事情,那么这个关于领导力的培养也就是一种不必要了。偶尔的失败要注重调节自身,而不要轻易被压力压垮。不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这种例子了,讲一个关于玉米淀粉的。这一种非牛顿流体,如果手轻轻伸入,与液体一样。可是若是以一个巨大的力快速打在其上,这液体就相当于固体,十分坚硬,棒球手套里面就是非牛顿流体。我们就要做这种非牛顿流体,在打击面前,更要坚强,这更是看出一个人心里素质是否够格的时候。

六、表达能力领导总是要传达指令的,是各种信息的接收站与处理中枢。一个好的主意出来后,要传达给身边的人去做,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如若支支吾吾讲不清楚,自己也恼火,别人听的更是痛苦。我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可以将任何指令传达得十分清楚。一句清晰的指令,可以让人少走很多弯路。即使是说清楚了指令,也要再确认一遍别人是否听懂,一次就能办成的事,总是省力而清爽的。

总而言之,一个人的领导力是需要长期的实践才有的,并非真的是一门能靠学习学来的学科,想要有领导力,就去在实践中慢慢领会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2.领导力英语演讲稿 篇二

一、政务公关演讲艺术的功效

公关演讲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施加影响、调节行为, 开展斗争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典文学评论家刘勰说:“一人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法国大文豪雨果也说过:“语言就是力量。”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 有不胜枚举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 在战国时期, 曾有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佳话。战国后期,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 国力日益强大, 成为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的严重威胁。六国为了对付强秦, 越来越感到需要联盟。苏秦应六国之需要, 到六国去游说, 主张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强秦。他在公元前334年首先到燕国去说服了燕文公, 后来又说服了赵、韩、魏、齐、楚等五国的国君, 于是六国君主推苏秦为“纵约长”, 为他佩戴上了六国的相印。苏秦就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六国形成“合纵”的“统一战线”。可见公关演讲在人际交往中, 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党政领导干部如果能掌握并娴熟地运用公关演讲艺术,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945年, 国共谈判期间, 周恩来曾应重庆“西南实业协会”的邀请, 出席他们的一次星期五聚餐会, 并演讲《当前经济形势》。周恩来先指出了结束抗战以后的政治问题, 然后又谈了发展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等问题, 最后阐明了我党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纲领。听报告的人极其踊跃, 不仅座无虚席, 而且讲堂的窗台和窗外都站满了人, 但会场秩序很好, 只有周恩来同志洪亮的声音在震荡着。演讲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与周恩来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和作了充分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新时期的党政领导干部尤其要掌握演讲艺术。领导者驾驭了公关演讲艺术, 在向下属宣传政策、发布指示、传授知识、发表对组织发展战略的看法以及鼓动下属的工作和生产热情时, 就可以最有效地将大量的信息、系统的思想和观点、多方面的知识灌输到下属的意识中, 从而提高领导效能。同时, 政务公关演讲艺术还是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领导者提高表达自己思想的技巧;有助于培养领导者的自信心;有助于领导者增强责任感;有助于领导者与下属感情上的交流。总之, 公关演讲艺术对领导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公关演讲口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

公关演讲口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充分表现为一种美的吸引力或美的感染力, 是公关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一种审美感情的共鸣, 一种心灵上和谐美的呼应。比如, 听众赞同一种观点则掌声雷动, 甚至不断地狂呼。这就是美感效应。然而, 一场演讲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确实不容易。这除了演讲内容要十分生动以外, 还要求演讲者必须掌握口语表达的技能和技巧。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技巧。

(一) 形象比喻法

有些演讲者满腹经纶, 可是讲的话却令人感到乏味, 提不起神, 其问题在于使用的名词术语多, 而且晦涩难懂。听众不知所云, 自然领会不了他演讲的高妙与精彩。

一般来说, 公关演讲者所面临的听众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层次不一样。那么, 怎样才能使听众轻松地理解你所讲的全部内容呢?只有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才能栩栩如生地描述事物, 使整篇演讲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激发起听众投身实践的热情。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浅显化, 使其绘声绘色、具体生动, 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描述之中。

譬如, 1972年尼克松来华时, 在一次演讲中说:“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 它使人们想起, 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 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 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听到这里人们不知其意是善是恶, 自然细心聆听下文:“四天以来, 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一句话让人轻轻放下提起来的心。尼克松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使听众形成逼真的形象, 从而感染和打动听众。

(二) 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 是指先不把要谈的对象或正面意思告诉公众, 而让公众去关心, 去猜测, 去推究, 吸引他们急切想知道下面内容, 聚精会神地听下去。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谈话艺术的第一要素, 是不让听众知道你接下去说什么。”这就是说, 在演讲者演说的过程中。叙事与议论应力求出奇制胜, 造成一种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境, 特别是在紧要处设一个“扣卡”, 将听众“悬”起来。激发听众的悬想和期待, 让他们在深深的思考中, 洞察着事物的来龙去脉。一旦“扣卡”一开, 听众立刻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感。当然, 悬念设置不是为了故作神秘, 而是作为整体思维过程中一个“焦点”, 凝聚一篇演讲的“题眼”, 否则, 会弄巧成拙。

(三) 提问启迪法

善于用语言提问, 启迪公众思索, 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 同时也能为点明主题蓄势。这种提问作用是引发猜测。比如, 在“把青春献给内蒙古”的演讲比赛中, 有一男士一上场就举着一张条子说:“在我即将登台演讲时, 接到一张‘你连这儿的姑娘都不爱, 还谈什么热爱内蒙古’的条子。”场下一片哗然并响起一阵富有挑战意味的掌声, 掌声过后便是沉默, 听众急待他的下文。待这沉默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 他突然高声讲道:“好吧, 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告诉你吧, 我爱的是全自治区的姑娘!难道还有比这更能说明我对内蒙古的热爱吗?”顿时, 掌声经久不息。这个突如其来的、自设障碍的提问, 就是能激起猜测、引发兴趣的提问,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声情动人法

演讲不同于背文章, 也不同于宣读论文, 它是一门将语言、感情、姿态等方面进行组合的艺术, 有很强的感情成分, 还能表现出临场效应。正如马克思所讲的, 一场好的演讲必须包含理、情、形三个基本要素, 这就要掌握声情动人的技巧。所谓声情动人, 就是演讲时运用声音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 表达出某种感情, 从而征服人心的方法。声情动人, 贵在动情, 情要动心, 心可制行。情对情的影响会触及心灵, 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 反过来又可影响人的心理。公关演讲怎样才能做到声情动人呢?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以情动情。公关演讲艺术是一门“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艺术。声情动人, 重在动人, 因此演讲有很强的感染性。演讲者要感染听众, 首先自己要“情真意切”。本身如未动心, 就难以动人之心;自己尚未有情, 便难去动人之情。如果演讲者本人已哽咽在喉, 听众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因此, 演讲者一旦登台, 就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听众动情。正所谓“拨弦转轴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2.以音调表衷情。俗话讲“情寄调中, 调表衷情”, 这是指人们在说话时对不同声调的运用。情寄调中, 调表衷情, 再以这种情感打动对方的心灵。人说话的不同声调确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因为说话的声调有如波浪, 可高可低, 可长可短, 可粗可细, 可婉转起伏, 变化无穷。

(五) 幽默诙谐

幽默的谈吐无论在日常生活中, 还是在重大的社交场合, 都是离不开的。它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标志, 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比如, 西方很尊重女士。女士登上公共汽车后, 男士应主动让座。有一次, 一位太太登上公共汽车, 车上的座位全坐满了。一位先生客气地站起来让座, 谁知那太太一声不吭便坐下了。旁人都对这种不礼貌行为流露出不满的神色。这时, 那位先生胸有成竹地问道:“太太, 您在说什么呢?”那太太有点奇怪:“先生, 我什么也没有说呀!”那位先生说道:“喔, 对不起, 太太, 我还以为您在说‘谢谢’呢!”话音刚落, 车厢里响起了一阵哄笑。笑声中, 那太太羞愧得面红耳赤, 这使她着实上了一堂深刻的文明礼仪课。

作为演讲语言要求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形象生动, 如果能够辅以幽默风趣、声情并茂则效果更好。正如陆辅之所说的:“命意贵远, 用字贵便, 造语贵新, 炼字贵响。”这可以作为我们使用演讲语言的参考。■

3.领导力英语演讲稿 篇三

李东东

全国政协委员、

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

推动品牌建设 提升竞争实力

传媒品牌是新闻文化的重要组成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在传媒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加以重视并不断加强建设。

传媒竞争的最高阶段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影响力将最终决定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看到,上世纪末的十几年,传媒行业处在发行竞争阶段;新世纪前十年,传媒行业进入资本竞争阶段;未来十年,传媒行业将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这一命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理论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国家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上来。现在已进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广大媒体人以改革创新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经受住了挑战和考验,创建了很多知名品牌;传媒品牌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推动传统传媒行业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提升影响力,加强话语权。

朱健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品牌建构复杂 发展潜力很大

媒体传播的产品是新闻产品、信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产品或者是一种世界观的产品,所以媒体品牌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与不同受众之间的关联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品牌。媒体品牌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其内容将对人的精神产生长久的一种影响。也正因如此,对于传媒业来讲品牌不仅是一个营销学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范畴的理念和内涵,这也使得传媒品牌的建构要比一般的管理学商业品牌复杂得多。

中国传媒业目前还没有世界知名的传媒品牌,这尽管和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力有关,但传媒业本身的责任和使命也不能回避。目前,国内很多传媒品牌规模还比较小,实力还相对比较弱,而且跟国外相比缺少长远或长期的品牌规划,也没有进行全面的价值开发。从这些角度来看,我国媒体的品牌建设未来有很大的开拓和创新空间。

杨禹

央视特约评论员

品牌需要历练 发展需要定力

一个品牌的建设非常不容易,经年累月付出非常的多努力,是在历练当中一点一滴建起来的。而很多已经拥有了品牌的媒体,能不能让自己推出的某一个节目和新闻报道都有足够的份量,对得起这个品牌,并且能够发展这个品牌的品质,这对于一线的实践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今天的传媒业,传统媒体在快速扩张,公众的要求快速提高,不仅有收视率、点击率的增长,人才需求的增长也非常快。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有专业能力的职业传媒人,他们不是传播一点碎片信息,而是要在碎片信息里面寻找规律,把这个规律告诉自己的读者。这就是我们面对不断出现新意、令人目不暇接的竞争的时候,我们应该带有一些定力。

二、全媒体时代媒体品牌的构建

张先国

《湖北日报》总编辑助理、荆楚网总编

转型信息服务 做精深度内容

说新媒体烧钱是不正确的,新媒体必须要赚钱才能有生命力。我们做新媒体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地方党报不具备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因此要抓住两个特点:第一是垂直类的市场,要在狭窄的市场里面去挖一个“猫耳洞”,也就是做区域化的信息领域;第二,还有一些财经新闻、舆论新闻等等一些深度的报道,应该是有商品属性的,这些新闻是可以卖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做报业的转型转向哪里?转向信息服务业,我们重要的精力放在做深度内容,让主流的价值观和一些地方类的新闻、区域类的新闻作为公共产品送给用户。

岑俊义

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制片人

新媒影响渐强 融合化解冲击

现在网络对于节目的宣传力度实在太大,对于节目的品牌传播影响也很大。新媒体越来越厉害,现在已经有几个网站买了我们的网络版权,但是他们完全有能力把我们电视节目吃掉,以后也完全可以是由他们做节目,我们电视台只能买他们的版权,完全有这种可能。

互联网和我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会对我们有一些冲击,有时候更多会带给我们一些改变。包括现在很多传统媒也感受到了新媒体、网络的冲击,所以传统媒体应该做出一个相应的调整。

杨爽

《格言》杂志执行主编

转型需要谨慎 品优亦重宣传

我们深信沉淀下来的读者群才是真正的读者群,但发行量已经不是以后的发展目标,我们下一步要在杂志的基础上扩展出一些品牌,包括教育基地,在新媒体方面也有一些转变。现在所有纸媒都在想怎么发展新媒体,但谁都不敢大做,因为发展新媒体真的是烧钱的项目,烧不好的话你自己的整个基地都烧没了。

现在从报纸、广播、电视到新媒体,包括自媒体、微博、微信,媒体平台现在特别多,如果我们再不注重宣传,再认为自己很香,把自己放到巷子里面,觉得我的内容做得好、不怕放不出去,这种观念就落后了。

赵红

《大河报》副总编辑

社区报仍探索 地域属性关键

社区报是我们都市报里面非常热的一个词,这些年我们也在探索。但现状是,白天年轻人都在写字楼里面,在社区里的是老年人和孩子,有一点空心化,阅读报纸的兴趣还有待于培养。所以社区报是这样的一条路,有的报系已经走得非常早,实践有结果是有失败,也有成功,都是与其所在地域区域的文化积累和阅读习惯有很强关联度的。在重庆、成都这样的休闲城市,其零售市场非常发达,即使要做这样的社区报也是要跟各自居民生活习惯和阅读方式做针对性规划。

王晓昱

《华商报》副总编

内容多向分发 互动体现影响

我们做新媒体探索也比较早,但是不成功,反思后觉得主要一点是在于用报纸思维做互联网产品。今年我们提出来华商报的中心工作或者全年重心是打造华商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不是基于报纸上呈现的。现在我们推出分发操作系统,根据不同媒介特点、不同的读者受众的习惯来做内容分发。

因此,对于品牌建设,一定不只是一个内容提供商,我们的新闻理念是奉献自由价值和信息,是基于内容来提供的。现在对于报纸影响力来说更多是体现在与读者的互动,或者对于城市生活多角度的互动。

三、媒体与社会公益

顾燕

《扬子晚报》编委

价值源自责任 公益支持成长

媒体之所以产生信任感,这是你日积月累长期形成了一种价值在里面,而这个价值支撑的核心就是社会责任价值,它贯穿于编辑记者采编的整个过程当中。

在企业品牌价值里面,有一项是企业的责任,占了相当的权重,这就是对企业的评价,不应该是只判断盈利有多少,应该把社会责任等包括在内。企业的理念里面一定要有公益意识,一定要有事业意识,这样企业的运行、盈利才能长久。

曹阳

《商业评论》出版人

秉持正确观念 公益商业相益

说到公益,我更愿意用社会责任来讲。中国企业发展非常快,有30年高速的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做企业是为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如果你想把企业办好,就必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地遇到很大困难,这是企业社会责任反映在我们媒体身上的影子。我们希望把重视社会责任的标杆企业、这样的力量聚起来,虽然星星点点,但是聚起来就会产生大影响。

公益和商业应该是不矛盾的。在今天很多企业谈公益、谈慈善的时候,一方面压榨员工,一方面拿钱去做慈善,这种理念本身是非常差的。

洪浚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

社会公益必做 注重社会责任

在美国有98%的媒体是私营的,这些私营媒体的社会公益主要通过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FCC联邦传播委员会监管所有媒体都必须要承担一部分的社会公益广告;第二,美国媒体是站在所谓批判的立场上,大部分的报道是找问题,但是它也像我们一样提倡正能量的报道。还有一些形式可以体现它的社会公益效能,比如一些比较有名的脱口秀。

4.领导力英语演讲稿 篇四

麦睿博 宝洁公司

首席执行官

(时任首席运营官)

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面向宝洁公司新员工和几所大学的学生所发表的讲话

今天我要谈一谈价值观问题,这个话题对我非常重要,我想对大家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前提是有目标的人生更好,在为人处事时遵循一套原则、价值观或道德准则更好。假设你临终前躺在一家医院,当亲友问你是否已完成生命中的目标,你的答案会是什么?你有答案吗?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你的时间表将排得满满的,你也将面临一个选择:要么由你来掌控自己的时间表,要么让时间表来控制你。你需要静下心来和你爱的人一道设立目标,然后确保你的时间表遵循这个目标。这将比漫无目的的在忙忙碌碌而永远不能确定路在何方的人生要好得多。这是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前提是,每个人与自己所属的组织互动、与生活互动是重要的。去理解我们是如何社会化的,因为社会化使得我们更为独特,然后去理解社会化是怎样促成信念体系的。在我28年的宝洁职业生涯中,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初入宝洁时,美国之外的业务仅占公司业务总量的25%。而今天,宝洁近60%的营业额来自美国之外。1980年,我们的年销售额略高于100亿美元,而今天,我们的年销售额达到800亿美元。1980年我们有61,000名员工,而现在我们有138,000人。

很显然,一切都在改变。如果你们今天记不住任何其他东西,我希望你们能记住:一切都将改变。

你们将投身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提高生产力。宝洁的销售额增长了7倍,员工规模也增长了一倍以上。这背后有许多原因:全球化、收购其他公司、全球规模和新技术等。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让成功者脱颖而出的是学习能力。

大家上大学的时候会学习各种知识,但学到的最重要的本领是如何学习。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不同于现在。未来变革的速度实际上在不断加快。你们将步入一个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的扁平化世界。

我建议大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它是你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立足点。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他的著作《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和《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中写道,伟大的公司改变一切,唯有企业价值观不变。你们必须愿意改变其他一切东西,因为,你们若不改变,就无法实现个人成长,也无法推动企业成长。

1980年我刚加入宝洁时,当时的感觉是只要在和自己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团体中成为一名高效领导就足够好了。而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你还必须能够成为文化背景和自己不同的团队的高效领导,因此你必须学习。

每当我谈及价值观时,我首先会介绍宝洁公司的企业使命和价值观。

我们的使命是提高全球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多数员工加入宝洁的原因,也是激发我们每日辛勤工作的原因。这一使命让宝洁员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振奋。

我几乎走访过宝洁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因此我能够告诉大家:许多人不像我们这么幸运。我们努力尝试推出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对此非常非常认真。

我们也有健全的价值观,它们由宝洁一代又一代的员工传承到今天。

首先是领导力和主人翁精神。我们期望每一位员工都是一名领导者,像公司的主人那样工作。事实上,宝洁公司10%以上的股份是员工持有的。对于宝洁这么庞大的企业来说,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因为员工持股能够激励大家以这样一种态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所花的每一分钱和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自己的利益。

我们也信奉诚信:我们不说谎、不欺骗、不盗窃,我们也不容忍有这些行为的人。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我们对争取胜利充满激情。我们每天工作的目标是赢得消费者、打败竞争对手。

最后,但同样十分重要的是,我们崇尚信任。事实上,宝洁的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的内部培养,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得公司更为高效。

这些都是宝洁公司的价值观,同时也是我个人的价值观。

宝洁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与企业价值观息息相关。宝洁公司成立于1837年,2007年庆祝了自己170周年华诞。我们希望续写170年的辉煌篇章。

我们认识到,要确保公司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取得卓越的业绩,还必须关爱我们的环境、公众以及我们业务所及的社区——不仅仅是现在,而且是长远的未来。

因此我们制定了大幅改善公司全球业务网络的策略。此外,我们还在开发更有利于环境的新产品,它们的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

在我看来,最优秀的公司和领导者都有明确的使命和一贯恪守的原则或价值观。人们愿意跟随那些坦诚分享自己的价值观的领导。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十大信念以及我是如何形成这些信念的,希望你们更进一步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与你爱的人一起探讨,为人生制定目标并将之写下来,然后每隔6个月或12个月进行一次回顾。

第一信念:过有目标的生活比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令人满意。我的人生使命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在多个层面得以体现。我在宝洁努力工作,通过公司旗下众多品牌来改善全世界65亿人的生活。我每天努力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产生积极影响。这种人生使命引领我在年轻时参加童子军(Boy Scout),之后考入西点军校(West Point)并成为一名美国军官,最后加入了宝洁公司。

人们喜欢为那些目标清晰一致的领导者工作。领导者的任务是理解并帮助员工实现目标和梦想。从这种意义上讲,领导者的任务成为一种使命、一种职业而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第二信念:所有人都希望成功,而成功是具备感染力的。人们希望成为成功团队的一员。领导者必须创建这样的团队。在宝洁我们将此称为高绩效团队。我们作为领导者如何创建高绩效环境?

我想大家回忆一下今天早上的事。当闹钟响起时,你钻出被窝。你们中有多少人说,“今天要上学去了,我将尽力去失败?”请举手!别不好意思啊,有人想失败,对吧?多少人会去努力考不及格?你们都认为这很荒谬是吗?我希望你们牢记在心:没有人希望失败,没有人想不及格。

但作为领导者,这如何体现在我们对待同事的方式上?

在商业环境中,人们从来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很不幸的是,我们有时候仅仅是抓住别人的错误,然后来纠正这些错误,而不是去努力发现人们的成功,然后将这些成功推升为更大的成功。

在军队里的时候,我带了第一支队伍,是大约有20位士兵组成的一个排,他们大多没有高中毕业。我面临的考验是教他们如何成功,然后利用他们的成功来鼓舞他们的自信心,以让他们争取更大成绩、获得更大成功。

由于成功是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成功通常会引发另一个成功,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会影响

另一个人走向成功。我们作为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开启这个成功的良性循环。

第三信念: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人尽其才。

我们需要聘用适合公司的人才,并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最近我与波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麦克纳尼(Jim McNerney)交谈了一次。他以前是宝洁的员工。詹姆斯说,在他担任的每一个领导职位上,让适当的领导者担任合适的工作让他花费了太多时间。那怎样才能知道合适的领导者已经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了呢?大家想一想读书时最喜欢的功课,再想想你得分最高的功课。是不是同一门功课呢?人们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如果某人整天都不开心,他们应该不在合适的岗位上。可以问他们或者观察他们是否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如果你运营一家拥有138,000名员工的公司,你肯定希望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第四信念:品格是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特征。

这一信念源自我在军队的生活,也源自我在宝洁的职业生涯。我将品格界定为将组织的需要置于自身需要之上。在军队中,作为一名军官,我会确保所有士兵都在我之前进餐。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食品短缺。让士兵们知道他们的健康比我自己的更重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人们喜欢跟随有性格的领导者。柯林斯将此称为“第五级领导”,他们的雄心是为组织存在而不是为了自己。

品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负起责任。我第一天出现在西点军校时,我很快了解到自己是军校中最低级别的学员,是一名新生,类似于地球上等级最低的生命体。在这第一天你对任何问题有4种回答方式:“是,长官。”“不是,长官。”“长官,我不明白。”和“没有任何借口,长官。”

现在想象一下,当我穿上按压整齐的裤子和擦亮的鞋子去列阵。我的朋友约翰在我旁边,列阵时跨进了一个小泥潭,将泥水溅到了我的鞋子和裤子上。一位学长跑过来对我说,“麦睿博,你不能弄干净自己的裤子吗?你不能擦亮你的鞋吗?”

我寻思了一下可选答案,“是,长官”(这真算不上什么回答。)“不是,长官”(自尊心将成为问题)。在前几周里,我会说,“长官,我不明白。”两三周后,我被送到医院进行听力测试。他们认为我的听力有点问题,其实只是因为我学东西比较慢而已。

最后我明白了,正确的答案是“没有任何借口,长官。”没有借口就是肩负责任。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应该嘉奖组织的成员。若出现了问题,那就负起责任吧。“没有任何借口。以后绝不会再发生这个问题。”

贯彻这个理念时你必须小心翼翼。我和妻子对我们的孩子进行了责任心训练,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家长读物。有一天我们发现女儿的房间一团糟。我们制定了一项计划,准备就这件事来教训女儿。她从她朋友的家里回来后直接进了自己楼上的房间,我们也跟上了楼,我们之前做足了功课并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当我们走进她的房间准备开始说道时,女儿看着我们说,“爸爸,我知道,我之前不应该去外面玩的,我的房间很乱。我道歉。没有借口。以后不会再发生这个问题。”我想给她上一课的意愿顿时烟消云散。因此,在灌输这种理念时,你得明白你的对象是谁。

在西点军校我还学会了选择困难但正确的道路,而非容易但错误的道路。

这源于西点军校的学生祈祷文(Cadet Prayer)。你是否注意到容易的事情往往是错误的?我对宝洁员工的建议是,如果一件事情让人感觉太容易,那就警惕起来,拿出怀疑态度。宝洁之所以能够立业170年是因为我们走了正确的道路,即便有时是很困难的。在出现任何潜在安全问题迹象时,我们要坚决将热卖的产品下架;在行贿司空见惯的地方,我们要坚决拒绝行贿官员,等等。训练自己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你能做好,你将拥有美好的人生。第五信念:一支多元化的团队比成员背景单一化的团队更具创新力。

多元化在宝洁不可或缺,因为宝洁服务于各类消费者并需要不断推动创新。创新是宝洁公司五大核心优势之一。创新源于联系和合作。科学历史学家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的纪录片显示,创新往往源自于似乎没有交集的两个想法的汇集。伯克是《Connections》科学历史系列片的编剧和制作人。成员背景多元化的团队能够更好地汇集这些想法,因为他们会带来更多可联系的不同节点。

领导者的角色是为这种联系和合作的发生创造环境。最高效的多元化团队的领导者遵循“白金法则”:推已及人,将心比心。领导者应该相当了解与其共事的团队成员,这样才能知道他们希望受到怎样的对待。

第六信念:相对于员工的才干,无效的体系和文化是取得成绩面临的更大障碍。如果你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当出现问题时,在埋怨员工之前,仔细分析一下你是否领导有方。你制定了正确的策略吗?你建立了正确的体系吗?你营造了正确的文化吗?我是在爱德华·戴明(Edwards Deming)的一些培训课程中获得这一信念的。戴明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之父。在一次训练课上,戴明拿出一桶珠子。一些珠子是红色的,一些是蓝色的。他给我们一个塑料拍子,在塑料拍上分布了圆形小孔。他让我们将塑料拍放进珠子中震荡,目标是让拍子上卡住的红蓝珠子数量一致。

我将拍子放在桶里不停地搅动,戴明会大声对我说,“麦睿博,红珠子太少!”我再把拍子方进去捣鼓,试图卡住更多红珠子。我拿出拍子,发现蓝珠子更多了。

他教了我两件事。首先,不管你在一个体系里做什么,得出的结果是一般性的。另外,有时我们给员工的体系是不好的。后来我发现红珠子和蓝珠子的直径是不一样的。不管我怎么努力,拍子的设计只会让更多的蓝珠子被卡住。

这是对领导者在组织中指挥人员的一个极佳比喻:我们做领导的给员工一个体系,我们给他们策略,我们试图引领他们,我们期望他们拿出更好的成绩,但组织的设计往往促使他们拿出当前的成绩。因此,如果业绩不佳,那么重新设计你的组织吧。

如果业绩良好,就继续推进。

第七信念:组织中的一些成员不会一直与你同行。

找到这些人的一条线索是看看谁经常不开心。领导者的工作之一是确定那些不能继续随行的人,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找到其他更有前景的职业。

第八信念:组织必须自我更新

对于任何组织和任何有机体来说,必须能够自我增长。增长从定义上讲就要求改变。改变要求更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如果一家组织要不断增长和改进,今天可接受的业绩标准明天可能就无法接受。因此,领导者必须为组织中的成员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

自我更新对于注重内部培养的宝洁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在1955年首次出炉的“财富50强企业”中,目前只有包括宝洁公司在内的9家企业仍榜上有名。是什么导致企业停止增长呢?是因为没有建设需要的能力。领导者必须判定市场上哪些变化会导致你的业务被淘汰,并为未来发展建设正确的能力。

第九信念:招聘是重中之重。我们在招募未来的领导者和未来的朋友。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来到你们学校,为什么前往世界各地的学校的原因。领导者需要积极地招募人才以确保我们不断提高水准,同时衡量组织的更新水平。

宝洁公司是一家注重内部培养的企业。当我退休时,你们之中的一员可能担任我目前的职位,作为宝洁公司的股东,我将来的生计就要靠你了。因此,我要确保我们选择的是绝对最好的人才,是我们公司未来的领导者。

第十信念:对领导者的真正考验是在其不能亲自坐阵的情况下或离开后的组织绩效。

你是否已将组织能力提升至相当的水平,以至当你不在的时候,组织能够继续运转、增长和成功?或者,你构筑了一个时刻不能离开你的组织?

5.领导演讲稿 篇五

科技文化节是我们太原理工大学一项特色活动,每次科技文化节都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科技文化活动成果的一次综合展示,是对来年科技文化活动的总动员。科技文化节对于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次科技文化节是由校团委发起,校科协承办,各院科协协办的科技文化活动。在校团委领导的统一指导下,由十四家学院科协配合校科协共同完成。

此次活动以“梦想点燃青春,科技成就未来”为主题,以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为重点,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秀学术科技人才,备战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新挑战为目标原则,以打好大学生创业就业基础为目的,面向全校各类全日制在籍学生进行,鼓励广大大学生踊跃参加、开拓创新。

整个活动中,通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为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服务。

我相信,今年的科技文化节一定会办出新内容、办出新亮点,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学校会给予大力的支持,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把学校的科技文化活动搞得更好。

6.十星领导演讲稿 篇六

李 大 成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创新学生德育教育模式和表彰机制,全面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树立我院广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事迹,为此机电工程学院隆重举行了2012“十佳之星”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广大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机电工程学院2012“十佳之星”。今晚,我们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十佳之星”颁奖晚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机电学院向“十佳之星”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真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十佳之星”都是我院青年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当中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典型代表,也有学生干部工作的佼佼者,也有乐于奉献的活“雷锋”,也有自力更生的励志个人等等,他们用青春承载理想,用奋斗成就未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厚德强技 奋发敬业”的校训内涵,事迹感人,精神可嘉。学校开展此次评选,就是要大力倡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志创造、拼搏奋斗的时代青年精神,使“十佳之星”的事迹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同学们不断进步的学习榜样。

在此,对获得 “十佳之星”称号的同学们,首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勤奋学习,努力创新,在青春的大学里,用热情和汗水谱写自己的人生路,在多彩的人生舞台上,迈向自己人生新的征程。二是要不骄不躁,珍惜荣誉,崇尚荣誉,成绩属

于过去,未来还需打拼。“十佳之星”这一荣誉是我们新出征的战鼓,希望你们以今天的荣誉为起点谱人生路华丽的篇章。

同学们,我们全体同学应努力学习“十佳之星”的精神风貌,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争当模范,勇敢地肩负起这一重任。

最后,我衷心祝愿我院全体同学们能在河职院学有所成,充分施展自身才华,展现青年学子的朝气与活力;祝愿本次颁奖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7.领导力英语演讲稿 篇七

20世纪是繁荣兴盛的百年, 百年创新发展, 百年成就辉煌, 人类在这辉煌的世纪里树立起一座宏丽的历史丰碑。虽然会计的基本问题在这100年被反复提出, 却依然没有找到人们普遍能接受的答案, 但在20世纪后半叶, 会计学科在其他的学科的影响下, 会计分析、会计实证、会计电算化、现值计量属性、通货膨胀会计以及会计估值等基础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

在20世纪后半叶这五十年中, 许多学科 (经济学、金融学、运筹学、行为科学, 甚至是哲学和历史学) 硕果累累。由于其他学科领域在会计学领域的应用, 使会计的面貌为之一新:一方面, 电子计算技术被引入会计领域后, 会计的性质、职能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 由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理论的应用和泰罗管理理论的推广, 传统会计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前者主要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 而后者主要帮助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

但总体而言, 20世纪后半叶会计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涉及的是人类行为, 而不是相对容易预测的原子和分子的行为;其次, 会计方面科研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再次, 会计理论界通常利用实务界难以掌握的抽象模型进行研究, 导致会计实务界疏远会计理论界, 以至于让会计研究处于会计理论与实务对立的困境之中;最后, 学者与研究机构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对会计标准或者会计责任体系做了许多研究, 但都被特定政治利益团体予以否决。虽然, 会计理论没有取得其他学科一样的成就, 但在该期间, 英文会计研究文献相当丰富, 有大量的创新性研究和微妙的细节值得学习与借鉴。本文余下部分主要对20世纪下半叶英语语系国家会计理论的发展进行总结。

二、20世纪50年代:新学术精神的出现

在20世纪50年代, 会计研究完成了从传统方法到多元科学方法的转变, 这些科学方法主要从现代数学和社会科学衍生而来。这期间Vatter (1947) 的研究促进了现金流量表的广泛应用, 并将现金流量表作为财务报告中第三大报表, 随后产生了包括现金流、盈利分析以及现代预算在内的争议, Vatter后续研究对这些争议进行了回应。总体而言, 该时期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会计引进统计和分析技术方面

Vance (1950) 、Trueblood和Cooper (1955) 、Vance和Neter (1956) 、Cyert和Trueblood (1957) 等学者将现代统计方法应用于会计, 为会计研究引入了新鲜的血液。除此之外, 一些管理经济学家运用计量经济学对行为进行了分析, 进而为成本管理会计发展做出贡献 (Charnes&Cooper, 1957、1961) 。

(二)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

在成本会计方面, 随着管理决策对成本会计系统需求的增加, 有关运筹学方面的会计研究 (Churchman&Ackoff, 1955) 开始出现, 同时一些关于成本计量的研究 (Solomons, 1952) 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值得关注的是, Devine (1950) 与Vatter (1950) 开创了成本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 许多成本会计的研究开始侧重于管理方面 (Schillinglaw, 1961;Horngren, 1962) 。在管理会计中, 该时期关于折旧和其他分配问题以及定价政策概念性问题的研究依旧是热点 (如:Devine, 1950b;Anthony, 1957) , 甚至早期经验行为会计研究也产生于这个阶段。

(三) 其他方面

50年代, 一些学者为探究会计在实务界的价值, 开始在基础会计理论领域寻求会计学科的实用性基础, 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如:Sandersetal, 1938;Littleton, 1953;Grady, 1965;Kohler, 1966;Blough, 1967) 。与此同时, 由于战后初期商品价格飞速上涨, 学者对通货膨胀会计兴趣的增加, 引起了相关会计学术研究的热潮, 这为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的价值评估与通货膨胀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20世纪60年代:先验性会计理论的黄金时期

20世纪60年代是战争与和平的缓和期, 各国对战争都心有余悸, 因此皆将本位主义放在首位, 从而束缚了商品与生产力的发展。在会计史上, 相对于之后的几十年, 这一时期的会计研究活动可谓稀少, 但在先验性会计理论方面还是得到了较快发展,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现值方面

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部著作是Edwards与Bell (1961) 关于现值会计的研究——《商业收入理论和计量》, 他们发展了Schmidt (1921) 的基本观点, 问题在于, Edwards和Bell对Schmidt (1921) 原著中使用的德语并不太熟悉, 因此, 对于Schmidt的观点理解有限。这段时期还有一些著名出版物着眼于收益分析或价格水平会计调整及相关问题 (如:Mathews, 1960;Solomons, 1961;Bedford, 1965;Gynther, 1966;Dyckman, 1969) , Edwards和Bell在此时期出版物, 最终促成了70年代晚期价格水平的立法, 这些立法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于1994年前后发布。

(二) 会计基本理论方面

Maurice和Moonitz作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研究主管, 组织了一系列的会计研究, 特别是在会计的基本假设方面, 阐述的基本命题额多达14个:包括量化、汇率、鉴定、会计期间、计量单位、财务报表、市场价格、实体结构、暂时性、连续性、客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信息披露, 这些研究着眼于基础性问题, 后来都被广泛引用。随后由Sprouse和Moonitz (1962) 合作撰写了美国注册会计师会计研究结果汇编资料, 但后续研究放弃了严格的数学逻辑方法, 导致了会计基本假设研究的失败。为了进一步得到会计学公理, Chambers (1966) 以非数学的方式提出了一个综合假设性框架, 虽然仅仅是模糊的暗示而并非证据, 但是它解释了很多论点, 该框架不仅仅为会计学, 也为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提出许多建议。并且这一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行为会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获得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赞誉 (如:Gaf·kin, 1994;Clarke, 1996) 。Ijiri (1967) 也提出了他的会计假设观念, 以帮助理解什么是会计基础, 但他并没有明确提及会计应该是什么, 尽管如此, 他的研究奠定了其十几年在分析会计学领域的领导地位。Bray (1966) 和其他一些美国学者在会计假设和原理相关问题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如Davidson (1966) 解决了会计目标如何实现这一论题, Backer (1966b) 及Buckley等 (1968) 的研究则在方法论上具有导向作用, 此外, Storey (1964) 总结性研究了会计适用性原则, Zeff (1982a) 也进一步发展了假设矛盾的相关性理论。

(三) 管理会计的分析思想方面

这一时期, 在会计学研究中使用数学方法这一趋势, 由于相当一系列的研究得到巩固, 如Williams和Griffin (1964) ;Ijiri (1965a, 1965b) ;Jaedicke (1961) ;Charnes (1963) 等。在管理会计研究上, 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转换价格 (Solomons, 1965) 、关于收入计量方法的问题 (Gordon, 1960;Solomons, 1961) 、收入管理中的间接费用问题 (Ferrara, 1961) 、本量利分析 (Jaedicke&Robichek, 1964) 、标准成本和概率控制问题 (Zannetos, 1964) 、经营效率的衡量问题 (Amey, 1969) 等。

(四) 哲学方法和估价方面

在此期间, Mautz和Sharaff (1961) 对审计哲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而与此同时, 关于估值方面则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如Edwards和Bell (1961) 、Sprouse和Moonitz (1962) 认为应该以当前入账价值作为估值基础;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则认为应该以一般价格水平作为估值基础;此外, Chambers (1967、1980) 、Sterling (1970) 和Thomas (1969、1974) 认为可变现价值应该是唯一的估值基础;令人意外的是Ijiri (1967, 1975) 仍然支持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 看起来还是有些食古不化。与此同时, 专业人士开始关注现值的应用情况 (如:Lemke, 1966;Corbin, 1962;Hansen, 1962;Albach, 1965;Seicht, 1970) , 其后Beaver (1981) 、Ohlson (1987a)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1994、1997) 逐渐开始赞成使用现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 甚至认为需要广泛推广使用这一计量属性。事实上, 判定使用哪一会计计量属性更好显然是困难的, 涉及估值的各种方法在各自假设上存在很大不同, 从而使得披露财务报表时设立的具体目标并非完全相同, 进一步引出了会计相关原则的诸多观点 (Rappaport, 1964、1965) 。

(五) 其他方面

20世纪60年代还有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研究, 如折旧方法 (Archibald, 1967) 、水平计划和未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Bailey&Gray) 以及Sorter (1969) 在基础会计理论中建议将整个会计系统分割成一些特定的框架, 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再进行组合等等。同时, 这一时期也形成了两个重要的趋势:第一种趋势是将会计分析从单纯的公理方法应用到信息经济方面, 这种方法最终演变成对信息理论进行融合后的代理理论, 使代理理论成为对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理论 (Mock, 1969) 。另一个趋势是这个时期酝酿的金融理论对会计的影响 (Staubus, 1961) , 且在金融领域要求实用的数据模型发展到会计领域 (Schrader, 1962;Dopuch&Drake, 1966;Dyckman;1968) 。

在会计历史上, 20世纪60年代的相关活动很少, 有关会计史的杂志在1974年才开始出版发行。在美国会计领域, 有Edwards和Littleton以及Zimmerman论述关于会计理论的持续性和改变的著作。另外, 也有一系列如Baxter和Davidson (1962) 的会计理论、Moonitz&Littleton (1965) 的重大会计文献、Chatfield (1968) 的会计思想演变和Buckley (1969) 公司会计及其环境等。这些著作虽然不是历史性作品, 但是提供了会计理论调查研究方法, 在未来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四、20世纪70年代:会计研究新方向的出现

在20世纪70年代, 两位学者的研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Sterling (1970) 在基础会计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提倡使用可变现净值, 另外, Thomas (1969、1974) 对会计分配事项上的研究, 也认为应该提倡应用可变现净值。这一时期, 其他会计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 通货膨胀会计方面

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普遍性通货膨胀现象, 推动了学者们对现值和一般价格水平调整的研究 (如:Gynther, 1970;Ross, 1969;Hanna, 1972;Rosen, 1972;Moonitz, 1973;Revsine, 1973;Revsine&Weygandt, 1974;Basu&Hanna, 1975;Sunder, 1975;Bromwich, 1977;Davidson和Weil, 1978;Falk, 1979;Zimmerman, 1979) 。此外, 多个国家也通过出台法案、指导方针或准立法等措施, 来强制性要求财务报表中的附加现值信息披露。当然,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通货膨胀的渐行渐远, 通货膨胀会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际运用也随之烟消云散。

(二) 实证会计和会计理论方面

实证会计研究作为现代会计的趋势潮流, 显然更容易受到不断的诃责 (Dopuch&Revsine, 1973) 。20世纪70年代, 实证会计研究与代理信息理论研究开始共同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 这一时期, 实证会计研究表现出标准化的科学特征, 开始在诸多英语国家中迅猛发展。不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 由于既往实证会计理论对于会计政策的直接影响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这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实证会计理论 (如:Laughlin, 1982;Tinker, 1982;Christenson, 1983) 。尽管Watts和Zimmerman (1990) 对实证会计研究反对者做出了有力回应, 但他们回应的内容合理与否仍旧不乏争议, 比如后续的实证会计研究在以下两个方面不断遭到抨击:一是不断重复研究相同现象, 二是阐述现象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另外, 后续研究不断试图弥补上述缺失, 但却并没有尝试从实证角度来检验所用手段与所想目标的相关性 (Ball&Smith, 1992) 。

(三) 会计的信息经济研究方面

这一时期, 会计研究领域开始尝试使用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 形成了会计学科中的信息经济研究, 如Feltham (1967、1972) 关于会计信息经济学应用的研究, 之后在很多杂志中被进一步拓展和详细阐述 (Feltham&Demski, 1970;Demski&Feltham, 1972) ;未过几年, 代理理论 (Jensen&Meckling, 1976) 也与信息经济学融合生长, 产生了著名的契约理论 (Baiman, 1982、1990;Feltham, 1984) 。

(四) 行为和组织会计方面

20世纪70年代, 英国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 即行为和组织会计的出现 (Hopwood, 1972、1978;Gambling, 1974) , 其后行为和组织会计在美国及欧洲大陆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后续学者则进一步将这一趋势与欧洲大陆的成本与管理会计 (如:Adam, 1970;Magnusson, 1974;Schoenfeld, 1974) 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当然, 也有学者把行为和组织会计与新兴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相联系 (Flamholtz, 1972) 进行研究。

五、20世纪80、90年代:多样化理论的产生及巩固

20世纪80、90年代会计研究呈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态势。仅在80年代, 英文的会计类学术期刊在数量就翻了三倍之多, 并且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得到了拓展。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当时的会计研究, 也引导出了更多的会计难题。这一时期的前期, 在现代数学、统计、概率和投资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简单, 后续则由于研究者们更加专业有素, 研究也更为深入。最初的一些年轻学者在研究中都决心与过去研究彻底决裂, 但到了90年代, 他们的成熟睿智使得其逐渐认识到了前人研究的重要性, 显然, 没有任何一项科学可以局限于简单的标准化和统计检验, 在研究中完全排斥数学或统计模型构建的做法不切实际, 也不得人心。这一时期的会计理论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 实证会计研究方面

Beaver在1981年首次对既往几十年的实证会计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并阐述了他自己认为的未来研究方向。Watts和Zimmerman在1986年又进一步概括总结了已有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 也进一步肯定了当时的会计研究。后续的实证会计研究蓬勃发展 (如:Holthausen&Leftwich, 1983;Holthausen&Verrecchia, 1988;Richardson, 1988) , 硕果迭出。这一时期实证研究在基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领域中也获得了丰厚成果:在基于资本市场的持续会计研究中 (Lev&Ohlson, 1982) , 在两种不同路径上都体现出了对财务文献的应有贡献:首先, 实证会计研究通过考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市场效率假设, 促进了这两者的深入研究;其次, 基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界定出了影响公司普通股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因素 (Beaver, 1970) 。此外, 研究也表明资本市场能够识别和漠视财务报表中“粉饰”性的变化 (Dopuch, 1989a) 。除了基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领域外, 其它实证会计研究主要集中于收益平滑问题 (Ronen&Sadan, 1981;Lilien, 1988) 、收入计量问题 (Linsmeier, 1995) 以及政治游说活动 (Watts&Zimmerman, 1979;Puro, 1984;King等, 1986;Abdel等, 1989) 等方面。

(二) 会计理论基本问题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会计基础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本巨著:首先是Devine (1985) 的《会计学理论》, 该书理顺了前30年间的几乎所有会计相关论文和理论, 主要涉及会计基本理论、行为会计、收入理论等相关原理。这一里程碑式著作不仅阐明了作者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哲学观点, 还将既往几十年会计学理论波澜壮阔的发展展现出来。第二本著作是Ijiri的《动量会计学及三式记账法:探索会计计量的动态结构》。该著作基于前人的探索研究而生, 主要内容集中于三式记账法, 并利用物理学专业术语来体现动态分析会计学。不同于其他作为经济学研究衍生品的会计研究, Ijiri的研究完全产生于会计学, 该研究不仅吸收了管理行为的特点, 还将其彻底融合进入会计学框架体系。其它会计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包括一系列关于会计实践问题的研究, 如:Tomkins&Groves (1983) 、Abdel khalik&Ajinkya (1983) 、Morgan (1983) 、Willmot (1983) 等的研究, 会计实践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尤为突出 (Lukka, 1990) , 并一直延续到21世纪。此外, 会计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还涉及会计学科性问题 (如:Hakansson, 1969;Hilton1980;Ryan, 1982;Tinker等, 1982;Schreuder, 1984;Waller&jiamalvo, 1984;Zebda, 1987;Shapiro, 1998) 。

(三) 会计分析方面

在20世纪80、90年代, 会计分析研究从固定模式逐渐转变为自由模式。会计分析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为公共信息的价值找到必要和充分条件, 在Hakansson (1982) 等使用经济交换体解决这一问题后, Kunkel (1982) 在更严格的条件下运用生产活动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Ohlson (1988) 找到了解决该问题的一般通用条件。与此同时的会计分析研究还涉及不对称信息中的信号理论 (Hughes, 1986) 、权利下放到监控系统 (Demskiet等, 1984) 、私人信息 (Feltham&Hughes, 1988) 、自愿披露 (Wagenhofer, 1990) 和机构分析 (Felthan&Xie, 1994) 等方面。另外的一些分析则关注道德风险、风险规避的代理理论、预算不对称、预算问题、股票股价形成和契约理论, 以及会计控制的微观和宏观理论, 会计控制的微观理论主要研究收入概念提供给各机构的不同信息, 而宏观理论则关注会计与其他代理机构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四) 审计研究方面

这一阶段审计研究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商务审计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调查研究 (如:Felis&Kinney, 1982;Scott, 1984、1988;Ashton, 1987;Zeghal, 1989;Pincus, 1990) 。此外还衍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分支——法务会计, 主要研究会计活动中舞弊的欺诈性和可能性。同时Wyatt (2004) 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调查研究, 阐明了审计职业被审计合伙人控制支配的生动情境。

(五) 行为和组织会计方面

在80年代, 会计基本问题成为会计研究的重要部分 (burgstahler&Sundem, 1989) , 行为和组织会计这一领域则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Chua, 1886) : (1) 行为会计的依据 (Gibbins&Hughes, 1982;Hibbins&Newton, 1987) ; (2) 组织会计, 这一概念源自于在组织和社会中扮演会计角色的Burchell等 (1980) , 后续作者大多效仿欧洲社会学家、社会哲学家、建构主义者和解构主义者的研究, 从而更偏向于管理会计而不是行为会计研究, 因此也更依赖于不同的前提假设; (3) 激进主义。其基本思想在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的作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认为会计不是一种中立的或被动的, 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阶级斗争的工具。从而将会计研究看成是一个强调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之间不可分割的社会标准。

(六) 个人电脑电子表格程序方面

20世纪80年代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当属个人电脑电子表格软件的问世, 电子表格是可帮助用户制作复杂的表格文档, 亦可进行繁琐数据计算, 可视性极佳的表格。既往的预算等金融活动都是人工完成的, 后来通过大型电脑来处理, 由于电子表格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 很快在会计方面得以应用, 最终预算等金融获得由成熟的个人电脑程序来完成。电子表格的发明得益于马蒂希克, 60年代的刊物不仅首次使用会计电子表格来模拟金融事件, 更为重要的是还使用数学方程来表示报关手续, 并探寻出单个报关手续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从而衍生出许多广受欢迎的电脑表格程序。在此期间还有其他一些与电脑相关的会计资料出版 (如:Benbasat&Dexter, 1979;Babad&Balachandran, 1989;Wand&Weber, 1989;Vasarhelyi, 1989) 。

(七) 管理会计的危机和复兴方面

管理会计的危机和复兴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由于财务理论的影响, 财务会计和财务审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 而有关管理会计的研究进展却异常缓慢, 德国学者甚至提出管理会计是因为德国文学的衰落造成的。但70年代美国学者一直关注管理会计的分析研究, Johnson和Kaplan的著作《管理会计的兴衰》在1987年出版, 标志着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管理会计的分析方面也受到了全新的关注 (如:Holzer, 1980;Kaplan, 1983;Kaplan&Atkinson, 1989) 。这次管理会计的复兴产生了一些新概念, 并且原有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权责单位会计制等问题也重新获得了学者们的关注。另外一些研究则试图将财务管理与投资原理同管理会计联系起来 (Benerjee, 1984;Kupper, 1985) 。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呈现出使用新方法替代传统使用的步骤分配方法。管理会计的复兴是显而易见的, 正如九十年代末Foster和Young指出的那样, 在过去十年中, 管理会计研究已经在重要性和有效性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精益管理会计的思想出现在20世纪末期的二十年中, 主要包括日本的目标成本 (Sakurai, 1989;Ansari, 1997) 、泛函分析法 (Yoshikawaetal, 1989) 、战略成本管理或SCM (Shank&Govindarajan, 1993) 、生命周期成本或PLC (Czyzewski&Hull, 1991) 及其延伸研究 (Norman&Ramirez, 1993;Porter1996) 等。此外, Kaplan和Norton (1992) 开创性地提出了平衡计分卡, 这一方法作为一个系统检查公司生产过程中组织环境的工具, 对于公司的意义尤为重要, 也获得了国际性美誉。虽然大部分管理会计文献都关注新成本计算体系和新绩效评价, 但传统管理会计课题研究仍在继续, 如转让定价 (如:Manes&Verrecchia, 1981;Swieringa&Waterhouse, 1982;Eccles, 1985;Amershi&Cheng, 1990) 、不确定条件下的成本数量关系等。此外, 一些研究人员将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运用在会计学上, 引起了许多学者在管理会计方面的极大兴趣 (Namazi, 1985) ,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基于高度简化和不切实际的假设, 既没有在全球化背景下也没有在创业公司中考虑管理会计的功能 (Forter&Young, 1997) , 从而并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八) 会计史的出版物方面

会计史在这个时期重新引起了普遍兴趣, 除了各种各样杂志上有关会计史的出版物的论文之外, 还有涉及早期历史书的研究 (Chatfield, 1978;Previts&Merino, 1979;Previts, 1980) , 也有学者专门对早期档案研究进行研究 (Brown等人, 1989) 。除此之外, 大量论文发表于众多历史性会计杂志上, 世界会计历史学家大会的召开也增强了公众对会计历史的认知, 伦敦Routledge出版社和纽约Garland出版有限公司经常出版关于会计学的历史性书籍, 以迎合社会对会计历史的兴趣需求。同样还有Chatfield和Vangermeersch (1996) 所著的获奖著作———会计学历史, 以及Lee (1990) 编写的《会计职业的终止》和Mattessich (1995) 编写的关于基础性会计学研究的回忆录, 与此相关的更深入性历史著作则有爱德华 (2000) 编制的《会计思想史》。

在会计专业的领域中也出现了一些历史性著作, 如泽弗 (1982a) 的《20世纪70年代对会计假设与原则的争论》、Kemstine和Maher (1983) 的《对1926-1983年的会计研究管理》等。由于考古学的进步, 会计历史的研究也引进了考古的证据, 为此也有研究关注了会计考古学 (Schmandt-Besserat, 1977) 。由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 这一时期内国际会计在此背景下也变得尤其重要, Muller是这一时期国际会计研究主流人物, 随后大量学者对其研究进行了拓展, 另外, Nobes和Parker, Gray和Holzer出版了大量专业选集, Daley和Mueller则关注于世界政治会计。由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协调需要和共同体的国际化, 上述文献大多侧重于欧洲地区。其他关于国际会计的书籍包括:Enthoven, Samuels和Piper, Belkaoui等人的著作, 这些著作在国际会计中一些主流主题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从而对国际会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要注意的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一时期对应时代需求, 石油和天然气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巨大跨越并持续挑战一系列传统标准, 养老金会计在这十年中也得到应有的关注, 但在环境会计和社会经济会计方面的研究则大相径庭, 两方面虽然有所发展, 但仍显不足。

参考文献

[1]Bailey Jr, A.D.and Gray, J.1968.A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planning horizon on reports utilizing discounted future cash flow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6 (1) :98-105.

[2]Cooper, D.J.1983.Tidiness, muddle and things:commonalities and divergence in two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8 (3) :269-286.

[3]Espahbodi, R.and Tehranian, H.1989.Stock market reactions to the issuance of FAS33 and its preceding exposure draf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5:575-591.

[4]Gaffikin, M.J.R.1987.The methodology of early accounting theorists, Abacus 23:17-30.

[5]Ijiri, Y.1996.Academic research in accounting:the last 50years–commentar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3 (July) :83-86.

[6]Lev, B.1974.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

[7]Vatter, W.J.1947.The fund theory of account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reports 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领导力英语演讲稿 篇八

摘 要: 纵观多年来的“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战绩不容乐观。本文以探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薄弱项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对策,指出通过恶补基础语音语法知识,加之英语阅读和英语交流的强化,以及专项系统的英语演讲训练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提高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本科生 英语演讲能力

1.引言

英语演讲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一个人的英语演讲能力与其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密切相关,但又自成体系。总体而言,相对一本、二本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相对较弱。

2.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能力一瞥

通过对100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英语系不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两种形式,以及近年来“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赛获奖学生的身份,笔者发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调查发现,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缺乏演讲方面的锻炼,在半结构式访谈中,多数学生的英语表达会由于紧张、不自信等心理因素或是对话题不了解及不能深度评述话题导致表达不够流畅。同时这种演讲能力的不足体现在教学中回答问题的逻辑性不够和思考力的深度不够。

2.1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基础较差

很多独立学院学生未系统学过或未完全掌握国际音标的读音、单词拼读原则,以及与国际音标相关的音节、重音、失去爆破、弱读、连读、名词复数、部分动词过去分词与过去式的读音要领等,从而阻碍其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此外,某些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会因不自信开口说英语,甚至产生消极不愿学音标的念头,认为只需要把笔头能力提高就能胜人一筹。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很难对语音语调的学习建立信心,反而会产生恶性循环。其实不管多晚,都是学习英语口语的好时机。

2.2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较薄弱

受重“英语听说”而忽略“读写”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法极其薄弱,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时态、人称、主谓一致、句型结构知识都没有,无法根据要求对某一话题展开符合英语口语表达的个人陈述。其根本原因在于考生的高考成绩决定其基础水平,每个阶段的英语学习的积累让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知识相较于其他一本、二本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是短板,因此,教师在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安排上也会受到限制。

从情理上说,在知道自身语法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加强自主学习,主动补上短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很少有独立学院的学生切实关注到这一点。

2.3被忽略的第二课堂英语演讲训练

由于英语语言基础弱、缺乏信心与动力及学风不旺等原因,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忽略了在第二课堂中提高自身英语演讲能力的训练。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2009级和2010级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做得非常不理想,只有不到1%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常与外籍教师和国际留学生用英语交流,没有一个学生坚持写英语日记,大约3%的学生经常收听VOA或BBC的英语广播节目,不到0.5%的学生订阅英文报刊,大约2%的学生在进大学后的两年里读了一本英语原著小说,没有一个学生经常用英语写邮件和在QQ聊天工具上与人用英语交流[1]。

当我们把英语演讲放在舞台上,这就是一个人英语综合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套用一句中国古话,那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虽然夸张了台下的努力,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台上的无比自然、自信的演讲需要台下无比刻苦地付出练习。对于英语演讲的台下练习,在此称之为第二课堂英语演讲训练,其中包括自我训练(不断强化写作能力、模仿著名演讲以感受名人演讲的真谛、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互动训练(寻找英语口语训练伙伴、参加英语角不断增加在公共场合发表意见的次数、在师长面前不断模拟演讲场景以改进舞台发挥的不足)。这两方面的练习都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提高演讲能力的渴望,从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得自己该领域的才华得以培养。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意识,浪费在大学期间学习英语的好资源。

3.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之我见

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普遍较弱的现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3.1恶补国际音标及其相关知识

这里笔者建议的国际音标的学习就像是楼房的地基、火车运行的铁轨、机械手表里的发条,因为有了国际音标的储备,在开口说英语时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在表达思想时就有通畅的语感,在自学外语的道路上就有无限的动力。说到系统地学习国际音标,很多学生会苦恼无从下手,觉得音标不是自己能完成的任务。但笔者的建议是,既然大家都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那么音标的学习就需要日积月累。

如果你了解运动,想要练就当下时尚的马甲线或者人鱼线的话,那么腹部肌肉的锻炼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锻炼腹肌的过程中,每天的力量练习刺激腹肌肌群的生长,再加之合理科学的饮食管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完美腹肌的目标。国际音标的练习和马甲、人鱼线的练习极其相似,想要说出一口漂亮英语,离不开标准和到位的音标发音,想要脱口而出发音到位的音标,离不开一腔训练有素的口腔肌肉。在健身过程中,健身人士需要注意饮食搭配,践行“三分靠练,七分靠吃”的原则。在练习国际音标时,也有对应的“饮食搭配”,即语调和地道英语表达的搭配。

在口腔肌肉的练习过程中,若是有效地掌握对应音标的口型大小和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对日后脱口而出“标准音标”和一口漂亮口语是有莫大帮助的。现在把口型和舌位的练习之于音标练习的作用比作调味品之于一道佳肴美味,那么每次练习的速度就犹如人们常说的火候。不同的练习速度,对大脑皮层语言区的刺激是不同的,正所谓火候会影响一道菜的口感。在初练口语时以最缓慢的速度说完,因为慢速给到大脑对新事物一个缓冲和记忆的过程,不仅需要记忆该部分汉英意思,还需要深刻记忆口型的大小和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以便在练习速度增加后,不至于因为紧张或是忘记发音而语无伦次。慢速练习过后,可以尝试用正常语速还原练习部分,这一步骤就是对慢速时候能否掌握发音要点的自我考核。最后一个冲刺练习口腔肌肉的部分是需要以最快速度脱口而出,这一部分对口腔肌肉的刺激是最有效的,因为此时高速正确的发音能不断地高强度刺激口腔肌肉的形成,就像练马甲线一样,不断地有效练习之后,肌肉总是会朝着理想肌群发展,届时练习者的英语发音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上述提到的“饮食搭配”包含语调的练习和地道英语表达的积累。英语语调的练习离不开模仿,不断地模仿以致和原音频不断接近。多数练习者会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和原音频做对比,这是在没有专业指导老师在身边时较常用的办法。地道英语表达获得的途径就更加道广路长。最基本的积累途径是通过当下的教科书,以及和教科书配套的知识教材,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学习英语国家人们的表达方式。此外,与外国友人交朋友也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不断地尝试把学到的表达应用出来,同时增加自己对英语思维的运用。

3.2恶补英语语法知识

非英语国家英语学习者在接触英语语言学习之前并没有一段时间集中的、高强度的英语输入,这导致我们的大脑需要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再由中文翻译成英文,最后把英文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是没有语法基础,说出口的英文就会像“乱码”的信息,让人摸不透意思,这使得英语语法学习变得格外重要。

语法学习特别锻炼一个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整理东西的能力。如何整理东西的能力呢?因为不同的语法点会有不同的结构和自身特点,而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肯定不止一个语法点的运用,这就需要英语学习者在大脑中要有一个整理规划语法点的地图,一般称之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很清晰地呈现不同的语法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点的含义与构成。

以上是学习英语语法的一个概况,具体如何实施才能把一门陌生的外语语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呢?还是要不断地练习。俗话说得好: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这句话能够给语言学习者以强大的动力,特别是学习没有动力或是没有明显进步时,更加体现熟能生巧的意义,虽然一次练习并不能看到改变,其实每次有效练习都在积少成多,总有“鲤鱼跃龙门”的那一刻。

3.3参加英语角

或许一提到英语口语学习,大部分读者都会意识到英语角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知道”与“做到”就差那么一点点。许多学生会抱怨英语角的活时间与自己已参加的某项活动有冲突,便放弃英语角。这一现象常出现在三本院校,就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社团分配为例,60%是娱乐型社团,35%是竞技类社团,只有5%是学术社团。从社团比例分配可窥见瓯江学院学生的课余生活导向,这是直接导致英语角作为学术性质出现的组织形式在三本院校会出现参与度不高的情况的原因。笔者建议要改变这一现象的根本是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口语、演讲能力的具备在社会上是可以有用武之地的。其次,建议在校英语教师一视同仁,即使成绩受限的三本院校的学生,但在英语口语、演讲上依然可以是可塑之才。所以对学生发展最有帮助的是积极肯定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断发现学生独特闪光点,以及不断地为学生创新施展才华的机会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在此,笔者特此鸣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副教授刘征兵老师,是他的不断肯定和鼓励,让笔者在演讲的道路上不断绽放,遇见可以变得优秀的自己。

3.4与英美人交朋友

对于和外国友人交朋友这一点,包括笔者在内的身边英语口语及演讲能力不错的朋友都受益匪浅。笔者在2016年7月中旬参加了APEC Future voice亚太经合组织未来之声全国决赛的选拔赛,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在此期间,遇到不少优秀演讲者。当时在和来自重庆师范大学、西安翻译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优秀选手作交流时,大家都认可一个必不可少的英语学习习惯——交朋友,并幽默地称“身边的朋友可以组成一个联合国”。这再一次印证了一位哲人说过的话:存在即合理。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朋友进行交流,定会激发英语学习者大脑中的英语思维,调动习得的英语词汇和表达运用在交流过程中。就是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地帮助到英语学习者脱口而出的英语是无限接近于英美国家的正常交流会话。演讲是同时对三人及以上人群交流会话的过程,所以只要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办法都可以尝试,多给自己几次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3.5阅读英文报刊和新闻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对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奖选手的评价中提到审题、思辨与知识储备及公众交流意识等方面的不足,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审辩性思维能力的薄弱[2]。读报看新闻最重要的是培养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读英文版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国资深人士对某问题的独到见解和逻辑思维。在日积月累的知识输入后,大脑自然会合成自己的看法和思路,然后通过发表个人观点的形式表达。由此看来,阅读英语报刊和新闻对自我观点的形成和申辩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当有帮助的。

3.6观看近年来的各种英语演讲视频

通过观看近年来“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赛获奖学生的演讲视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辩论赛决赛视频、美国总统演讲视频,可帮助提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技巧和人文关怀。

3.7开展专题演讲训练

以上所列举的为英语学习的口语训练和综合素质养成,这二者的完美结合能帮助演讲者呈现一场观点清晰、思路流畅、能引起听众共鸣的成功演讲。那么这里建议的开展专题演讲训练即如何完美结合训练有成的漂亮口语发音和已养成的综合素质。步骤一:创作演讲稿:拟定一篇主题鲜明、观点清晰、思路流畅的演讲稿,不断地修改演讲稿直至不能再修改一句为止;步骤二:背诵演讲稿:利用短暂记忆在一两个工作日脱稿背出自己的演讲稿,并在接下来一周内利用零碎时间不断重复背诵,直到可以不用思考便快速背出;步骤三:演绎演讲稿:建议在1至3名观众面前演绎自己的演讲稿,不断让观众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在指导老师或是有经验的优秀演讲者面前演绎并录下视频,根据对方提的有效意见,再进行练习改进,这样重复直至真正上台演讲。在此之后,还可以经常尝试即兴演讲,这其中即兴发挥的刺激与挑战定能激发学生对演讲的热情和动力。

4.结语

英语演讲能力的提高或者说英语演讲实力的蜕变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差,没有付出时间和精力,漂亮发音需要的口腔肌肉是难以形成的;没有大量写作练习的积累,有条理性的、有共鸣的演讲稿是很难以从笔头自然流淌的;没有日复一日地台下操练,台上泰然自若的豪情演讲是不能战胜紧张怯场的情绪的。此文借鉴多方学者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望能真切帮助需要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及英语演讲爱好者们。

参考文献:

[1]刘正兵.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之我见——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14(6):124-127.

[2]田朝霞.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从Peter Pober教授对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选手的点评谈起[J].中国大学教学,2015(8):62-68.

上一篇:廉洁警示教育月汇报下一篇:大学生党员学习群众路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