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共17篇)
1.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通过座谈讨论、个别交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较细致的调查:
1.作文起步训练不落实。相当一部分学校虽然已经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课程表》中,每周安排了1节说话课,但实际的情形不容乐观:调查21个班级,18个班级开设了说话课,占85.7%,其中实际上说话课的班级只有5个,占23.8%。说话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看图或观察事物)说话、写作能力。低年级不安排说话课,不系统不规范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让学生经历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怎能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呢?
2.作文训练低中不衔接。从作文形式来看,三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偏高。调查发现,三年级84.4%的语文教师是直接命题让学生写作,32名被调查的教师中,只有3名教师是先让学生写片断,再写短文,占9.4%。这样,由于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传”不到位,三年级作文训练太“放手”,要求又偏高。因此,在低中衔接上形成较大的“坡度”,出现了断裂层。另外,教师平时对学生作文训练,不注意考虑学生的作文心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对作文就会感到是一个负担,从而渐渐变得害怕作文。
3.读写结合不紧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口头上说得多,公开课考虑得多,而日常教学研究得少,做得也不够。调查发现,我们有90%以上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重视讲表达,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办法,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及其他的一些写作技巧,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4.作文过程不科学。学生一次作文大部分经历的是传统的“导、写、评、改”的过程。这样的过程4个环节有3个被教师包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负担也很重,是不够科学的。即使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法下,也还出现了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一是“导”的准备不足,方法欠佳,水平不高。二是重“改”轻“评”,费时多,收效微。
2.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过去。刘国正先生在《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中说:“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阅读的渠道不再单一,阅读的好处也不只是为了升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成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格言警句,诵读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因此,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笔者任教中年级以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书包比一、二年级重了很多。每当询问时,他们便自豪地说:“妈妈给我买的课外书!”可每到阅读课时,除从学校图书馆借的课外书外,学生自带书的种类有限得很,其中作文类最多,其次是一些与课本相关的课外辅导书。
小学中年级学生这样的阅读情况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改进学生的阅读状况?像这样的阅读对今后的语文学习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调查了我校中年级5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中以窥一斑,试图探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新途径。
二、调查的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校中年级500名学生,调查时间为9~12月份。
2.调查内容:
学生读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
3.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共回收有效试卷100份。
三、调查分析
(一)可喜之处
1. 课外阅读态度积极。
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很高的热情,认为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课外阅读的目的性明确。
选的书目较为合理,主要为新课标推荐阅读的书籍和一些少儿报刊,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益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 阅读量不小。
从对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显示,“减负”后,因作业量得到控制,学生阅读时间充足,课间、午间、晚间都有闲暇时间,基本能尽情阅读。
(二)存在问题
1. 阅读自主性不强。
82%的学生选书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10%的学生只为完成某次作业去选。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缺乏计划,阅读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投入课外阅读指导的精力不够。
2. 阅读习惯有待培养。
从调查结果来看,20%的学生必须在老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有几位被调查的学生必须在监督下才肯阅读课外书。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阅读方法不当。
调查显示,18%的学生对于课外书只是粗粗地看一遍,甚至只看一个开头,收获甚小。只有40%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分门别类地进行摘录,读完后写读后感并与同学交流。
4. 课外阅读随意性大。
学生虽然对课外书有兴趣,但随意.性大,盲目性强,过于追求消遣,读书是看热闹,图好玩,热衷于卡通书和故事书。有目的有计划读书的学生不多。
四、调查建议
1.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掌握阅读的方法。
建议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设置中,每周一节。
(1)学会择书。教会学生找适合自己读的书或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当然,这些书一定是积极积向上的、有意义的才行。
(2)学会精读与略读。
(3)适当做记号。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记号,只是自己做的记号要前后统一,便于自己阅读与整理。
2.活动促阅读,增强阅读自主性。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首要的就是调动他们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树立快乐阅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感悟人生的快乐。在实践中我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阅读。
(1)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在班级内开设“红领巾读书会”“小雨点文学社”“中国少年报读报组”等阅读兴趣小组,每周四下午各小组进行活动,进行一周来的读书交流、汇报。
(2)活动课展风采。在平时教学中,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课,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小博士擂台赛和读书笔记展评等。
(3)举办“图书信息发布会”。“发布会”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图书,介绍、推荐自己的读物。学生听了更想先睹为快,纷纷争相借阅。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省掉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让课外阅读的源泉“活”起来。
3.建立监督机制,推动课外阅读。
中年级的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主性不强。针对这一点我们应采取相应的考查监督机制:每日布置的语文作业中规定读课外书半小时左右,并按一定的格式记录所读的内容,一定时间后进行展览,对优秀者给予奖励;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期末考试时考查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题目……通过这些监督机制,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4.家校配合,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学校应对家长指导孩子正确阅读进行适当的培训。家长会上,可以请指导孩子阅读有方的家长谈谈自己的教育经验,也可请专家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小学生作文批阅现状调查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作文批阅;欣赏;规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对语文课程既“爱”又“恨”的根源。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写作课程显得华而不实。有的课程只是为了应付作业而设置,教师缺乏写作前的指导,更没有作文后的讲评;有的则完全是以范文引路,用框架式的结构迫使学生写“假、大、空”的作文,重布置、轻批阅;有的教师则在写作课上主要讲授理论,忽视了学生自身感受;有的课程内容是考试前猜题、押题,使作文成了考试竞赛中的应急武器……教学改革模式越来越科学,但语文写作教学却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小学生对写作普遍缺乏兴趣,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会越明显。
小学生不断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写作能力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写作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与口语交际相辅相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時有效地对作文进行批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重视指导胜于批阅
一篇优秀的作文要具有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书写规范、条理清楚等特点,但只要学生能正确、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应用成人的眼光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一篇“拙作”。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力求在保持作文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批改,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注意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一篇作文的成型,要有学生的课前素材收集,对词汇的准备、对句式的练习或对范文的研读,需要师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作文讲评前,要让学生的作文在课上成型,讲评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修改。
二、教师批阅要注意规范
1.教师在进行作文讲评时,要注重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可以“求精”,有的学生的作文只要求“求通”就可以,千万不能用统一的标准“一刀切”。对于有能力的班级,可以实行三级评阅:
(1)小组成员互评:在认真研读别人作文的基础上,学习对方作文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和优美的语句,同时找出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对小组成员的作文进行互评。
(2)小组长评价:小组内自由交换阅读作文后,小组长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对比组内作文,以理性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并推选出优秀作文进行班内写作展示。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作文要从眉批、边批和尾批三方面入手。眉批和边批字数不限,总评语字数应在30~50字之间,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如作文立意、结构框架、写作方法等。对作文中的错别字、好句子、病句的批阅和修改痕迹,有针对性地提出写作建议。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积极的指导意见,写具有鼓励性、指导性的评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提倡面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写作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教师的评语要规范、工整,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批阅时,要使用正确的批阅符号。正确的批阅符号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引导,也是教师作文批阅过程中规范性操作的体现。
3.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学生要仔细听取教师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教师要将作文修改权归还学生。因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而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在作文讲评后,教师应让学生写一篇改进后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师、小组间提出的写作建议,在本篇作文最后写写作反思,总结写作经验,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
4.关于中小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四
二营 张子涵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18年5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范围:10名中小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中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从中概括写作的漏洞与瓶颈,从而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写作的有效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选项:(1):21%;(2):16%;(3):33%;(4):61%;(5):54%;
(6):78%;(7):17%;(8):46%;(9):67%;(10):48%;
(11):36%;(12)71%;(13):10%;(14):26%;(15):49%.三、调查分析
由问卷调查的统计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生作文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的。其中,以选材老套、兴趣缺失、缺乏新意、缺少观察、不注重修改五大问题较为突出。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创新素养的缺失是目前中小学生作文问题的关键。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写作,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也只有真正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能静下心来写作,而不是为了迎合老师或试卷的要求,以一颗浮躁的心草草了事。因此,我们也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物每一事,再用笔记录下来,这不需花费我们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只要在生活的小事中积累素材,培育兴趣。
现在,市面上层出不穷的《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这些如快餐似的“作文宝典”受到学生的欢迎,正是因为它直接地将素材摆在我们的面前,不需我们自己繁锁的加工、一遍一遍的打磨。也正是这样,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作文写作过程中最有趣的探索与观察的过程。同时,也使得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5.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篇五
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写作畏难情绪大,兴趣不浓,甚至写作时拒写或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平时,一听到“作文”学生就喊头疼;在考场上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拼凑敷衍。作文真就这么难吗?学生作文现状到底如何?制约学生作文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破解学生作文的思维紧箍咒?……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势趋日下,中高考的作文得分极不如人意;另一方面,学生作文胡编乱凑、语不及义。针对这种现状,我校自2005年秋季开始进行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迄今已近三年。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已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二、改革措施
1、问卷调查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主要是为了确定病症,好对症下药。针对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们在2005年10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高中、初中和职高包括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内的1500余人。问卷表是学校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与中学生写作密切相关的10个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验意义。
2、问卷情况分析
问卷结束后,我们分班对收回的问卷表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陈强老师在统计高中问卷并分析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学生作文现状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和分析》。在文中他认识到:(1)、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是非常重要的。(2)、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学生写作中的最大困难是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和“说得无味”。(3)、学生在写作遇到困难时,都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4)、绝大部分同学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接受老师教育指导的愿望。
赵晓莉、程瑶两位老师在统计初中问卷并分析的基础上,写成了《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两位老师发现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是:(1)、学生
畏惧作文。(2)、题材雷同,内容空洞,只会笼统地叙述或空发议论,缺乏生动具体的描写,人物形象成了没有血肉的空壳。(3)、语言贫乏、平淡,缺乏真情。
(4)、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5)、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6)、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学校子课题组研究成员认真结合材料阅读了三位老师的文章,认为文章所述情况符合我校学生作文现状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识到现在中学生作文时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必修方面:
(1)、惧怕心理。通常不愿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教师批评,家长斥责,使内心异常紧张,写作成了心理负担。
(2)、对抗心理。极少学生的作文心理主要取决于教师或家长的态度。他们很少甚至从未获得过学习成功,长期处于受人冷落的气氛中,萌发了压抑心理,渴望受到尊重和保护,对教师的态度尤其敏感。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轻视或不满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对此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常用乱写、抄袭或不写作文以示抗议。
(3)、应付心理。教师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文时间一到,一齐收卷。这样,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就逐渐丧失,走上了被动应付之路。
(4)、依赖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生活、学习依赖性极大,把写好作文看得很神秘,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常求助于家长的帮助或抄袭别人的作文。这种不劳而获,尝到“甜头”后,更增强了依赖心理。
根据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其心理障碍主要有:
(1)、审题时:
①“对文题不胜了了”,产生迷惘心理;
②“不知从何下笔”,产生困惑心理;
③“还是老题目”,产生侥幸或厌烦心理。
(2)、行文时:
①消极定势的影响,结构模式化,有依赖思维惯性的经验心理;
②懒于思索的影响,材料通用化,有想走“终南捷径”的从便心理; ③机械运用的影响,语言成品化,有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
④“旧瓶装古酒”,(3)、成文修改时:
①“不愿改”的怠惰心理;
②“不知何处修改”的茫然心理;
③“不是我一人写得不好”的从众心理。
通过这次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作文的现状,也认识到当前学生作文时心理特征,找到了学生作文的最大困难,也找到了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根本原因,这为有效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可靠的证据。
3、实施研究
(1)、制定对策
①资料积累(读、听、看、摘抄、剪贴)
②、课堂教学(课型模式:练习课、讲评课、欣赏课——核心:“三精一清”课堂教学)
③、课外活动(课本剧、文学社、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站、诗歌朗诵、情感日记征文)
6.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专
科
小
学
教
育
专
业
朱丽芹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情况的调查
惠东县多祝上围小学
前言: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多高,没有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培养起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因此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三、四、五年级的学生。
调查时间:
2010年5月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对此的认识却有所偏差。2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读物的选择上也偏重于一些学习辅导类。而家长们希望孩子时时看的也是学习辅导类而不是闲书,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的应试教育,使得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还不够强。
从阅读习惯的调查来看,有43%的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阅读,还有学生必须在老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并且很多学生选书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
3、课外阅读的时间不是很均衡。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调查显示,中年级同学每天花在看课外书的时间半小时以下的是25%,35%的同学每天看书时间半小时——1小时,36%的同学每天看书时间1小时以上;高年级同学每天花在看课外书的时间半小时以下的是28%,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半小时——1小时的是66%,看课外书的时间是约1小时以上是6%,有部分同学阅读时间能保证1小时左右,但这个比例很小。学生没有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他们只是进行了“快餐式”阅读。究其原因,电视、电脑游戏等大众
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94%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100%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这些,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4、家庭读书氛围不浓。
七八十年代的“读书无用论”、“脑体倒挂”的现象,使如今年轻的家长成为牺牲品;如今又因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父母们一方面疲于工作,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又只顾娱乐放松,他们无暇或无能力顾及孩子的成长需求,为孩子创设条件。学生家庭藏书量少,27%的学生家庭藏书达不到10册,60%的学生家庭藏书在50册以下。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解决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给学生先讲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经常鼓励爱读书、善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并让他们谈体会;以古今中外苦读成才的故事激励学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开展读书笔记评展、课外阅读故事会、精彩诗篇朗诵会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渴求性的自我行为。
2、学校、家庭营造氛围,促进阅读。
教师可通过读书角、图书馆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书可读;教师和学生可共读一本书,共同分析,引起心灵
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学校可按校园环境的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无声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因此,应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3、指导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均出自自发性并带有盲目性。阅读的方式也多为简单的浏览。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精读、细读、划线、加点、眉批、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既要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又要深入领会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指导他们学会摘抄好词佳句、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读书方法,做好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他们将工具书放在案头,凡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要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
4、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7.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篇七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小学生习作水平差距很较大
我校地处农村地区, 班级与班级之间, 年级与年级之间学生习作能力差距较大。一个班中, 成绩高与低的差距较明显, 就平时单元检测, 有27分、28分的一等习作, 也有几分的四等习作, 其间最高与最低相差约20分左右;班级之间, 有的班级二等的习作多, 而有的班级则三等的习作占一大半;年级之间, 有的年级二等以上的习作占全年级的3/5, 也有的年级学生习作普遍是三等, 如三年级学生的习作。优秀的学生习作可以写三四百字, 书写干净整齐, 选材新颖, 语句通顺, 有真情实感。而成绩差的学生习作则是一百字左右, 错别字多, 病句也不少。这说明我们的习作教学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而且这种差距比语文基础知识的差距更加明显。
(二) 学生习作内容十分贫乏, 活动细节描写不出来
小学生习作根据年段教学实际, 结合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会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记叙文, 记一次自己感兴趣的事。按理说这个内容是很贴近学生实际的, 学生应该有内容好写。可是从调研的结果来看, 最大的问题还是许多学生没内容好写, 口不说我心, 手不写我心。原因在于:农村地区学生的活动较少, 学生的课余生活枯燥乏味。每天面对的基本是一层不变的人和物, 平淡的生活里鲜有惊奇的事件发生。导致地处农村地区的我校学生作文兴趣不浓, 没其他内容可写。如三年级有个班级写《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 结果有一大半学生写的是老鹰捉小鸡的的游戏, 很少学生写其他游戏。有的班级可能连这种最简单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开展, 学生没内容可写, 写作质量也不高。高年级学生习作的来源大都是送盲人、扶老人过马路、帮家人做家务、放牛、放羊等。根据我们分析, 学生习作选材的素材还是不少, 关键是学生独立选材的能力差, 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 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做简单的评价。
(三) 学生习作技巧较差, 习作基本要求没过关
我们一般认为学生的习作主要是内容的问题, 可是从调研的结果来看, 小学生的写作技能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从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具有真情实感、语言积累运用、标点使用、书写等七个项目进行检测, 学生对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叙述清楚具体, 语句通顺也做不到。许多学生习作叙述杂乱, 语病较多。三至六年级的习作, 各个年级学生的习作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有不同,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记叙事件时抓不住重点, 词语搭配不当, 致使文章读起来不够流畅。四年级学生习作的主要问题是不会选材, 学生选材仅仅局限于干家务及发生在学校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事情上等。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则是在叙述中缺乏细节描写及其他写作方法, 表达平铺直叙, 语言积累太少, 导致习作泛泛而谈, 缺乏新意。
(四) 学生习作表达缺乏真情实感
从学生习作来看, 不少学生习作口不说我心;或手不写我口, 有无病呻吟的现象。习作胡编乱造、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习作很多, 有些习作虽然写的是真实的事, 可是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 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 不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和抒发。我们也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 积累的不够;从习惯上看, 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追根求源
(一) 学生缺乏丰富的写作材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生活越丰富, 习作内容就越充实。农村学生无法体验丰富多彩, 色彩斑斓城市生活, 缺失这方面的写作素材, 也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 导致对身边的事物只了解部分, 到习作时便束手无策。
(二) 学生的积累太少
由于农村生活的圈子太小, 又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积累的写作素材太少。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我们发现, 学生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很贫乏, 写出的文章效果自然不佳。
(三) 教学方法不得当, 激发不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的教师平时不爱钻研习作教学, 所以习作教学一直是难点问题、热点问题, 又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习作指导时, 不少老师不知怎么上习作课。好多老师用《同步习作》的步骤给学生一个提纲, 让学生照着提纲往里套, 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则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习作的速度及其习作的结构及技巧, 至于习作内容是否真实自然则全然不顾。最终使得学生的习作中假话连篇, 假故事、失去了真情实感。
三、改进习作教学的思考
(一) 加强宏观指导, 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习作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习作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上。
(二)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合理地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低年级可读《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书籍;中年级可读《名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到了高年级, 学生已经有自我选择读物的能力, 可自选书籍。并要求学生在读书时遇到好词、佳句多读读、多记记、多品品, 并逐步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可经常给学生找些精彩片段让学生赏析, 提高鉴赏能力。
(三) 加强实践活动, 丰富写作题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听鸟叫虫鸣;秋天漫步田园;冬天雪中即景。也可根据需要有的放矢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 如做家务、办小报、贴叶子画、粘种子画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心观察、体验, 同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还做到了说真话——“我口说我心”, 表达真情实感——“我笔写我口”。
(四) 营造和谐、民主的表达氛围, 树立写作自信心
我们教师在低年级训练写话时要放宽要求, 减少束缚。只要学生愿意写就行, 至于篇幅、体裁、结构等都不必限制, 即使写得不好, 也不要挫伤他。目的让学生把思路写活, 把笔头写顺。另外, 还要多鼓励勤表扬。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兴趣的产生, 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老师对他的赞扬和鼓励。因此, 教师应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五) 注重修改, 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
修改在学生写习作中的十分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 可自改、互改, 也可集体改。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习作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摘要: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差距很较大, 学生习作内容十分贫乏, 活动细节描写不出来。语文教师要做到加强宏观指导, 激发写作兴趣,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积累写作素材, 多让学生加强实践活动, 丰富写作题材, 营造和谐、民主的表达氛围, 树立写作自信心, 注重修改, 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
8.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孝德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而正如《孝经》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本文的“孝德”是指“孝道德”,它是中国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不仅维系着家庭伦理、人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涉及政治、道德、法律、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因此,孝德教育也成为弘扬中华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孝德教育,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加强对小学生孝德教育的落实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此,笔者希望从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形式、评价及实施成效几个方面,对小学“孝德”教育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实施孝道教育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展孝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工具和实施
(一)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了徐州市小学阶段通过分层抽样具有代表性的5所市区小学(重点、非重点)和2所郊区小学(重点、非重点)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卷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识字能力有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等原因,本次调查只选取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选取的小学按照研究对象的限定,从市区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共600名学生、76名教师,以及郊区2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49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时间
此项调查以江苏省徐州市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市区学校5所,郊区学校2所,共计7所小学作为样本,调查于2015年3月至4月实施,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实施调查,获取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法所使用的调查工具是自编的《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主要包括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对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状况等内容。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情况
问卷的编制是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徐州市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包含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态度、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与方法、评价及实施成效等五个维度。
本次共发放学生卷800份,回收问卷790份,其中有效问卷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4%(数据采用Excel、SPSS22.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教师卷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100%,对象包括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以语文和品社教师为主)、班主任及行政人员。所以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真实有效地呈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现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及研究价值。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孝德的态度
关于(非)独生子女与敬亲情况
关于研究样本中(非)独生子女与敬亲的情况,如上表所示,笔者将学生问卷中“你是独生子女吗”“请选出三位你最尊敬的人?(多选题)”两项进行交叉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小学生选出的三位最尊敬的人中选择最多的是母亲,占样本总数的88.1%,其次是父亲,占83.9%,再次是老师,占76.2%,仅有4.2%的学生选择了直系亲属和老师以外的其他人,这表明该地区在对小学生尊敬父母长辈的认知教育上卓有成效。其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选择的选项差异最大的是父亲和奶奶(外婆),据此可推断,小学生的家长中,父亲和奶奶(外婆)在对待非独生子女的后代时最有可能差别对待;总体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敬亲意愿更强烈,这表明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对子女倾注更多关爱,并注重加强对孩子的孝德教育。
关于学生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有69.71%的学生能够记住父亲和母亲的生日,有85.19%的学生每次都能温和有礼貌地与父母对话;有81.72%的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很亲密,能和父母经常聊天沟通;有91.7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孝敬父母长辈,从整体看,在各题的回答中选择正面选项的人数均高于60%。在所有的非正面回答中,有17.2%的学生对父母两人的生日都记不太清楚,13.1%只记得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显然对父母基本信息的了解还很不够的学生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有15%的学生和父母关系一般,偶尔才会交流沟通,有3.3%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14.8%的学生不注意与父母说话;有4.21%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得从中学或者大学开始,甚至4.03%的学生认为等自己赚钱以后才应开始孝敬父母,对孝敬父母的认识或理解明显存在误区。
关于孝敬父母长辈的说法,分别有43.0%和27.2%的学生选择了“不管他们什么样,我都尊敬他们爱他们”“帮他们做点事就是孝顺,不一定要送东西才孝顺”这两种说法,他们对“孝”的理解没有错误;有27.5%的学生认同“我还小,好好学习就是孝敬他们”这个说法,片面地认识了“孝敬”的含义;还有2.3%的学生不认同以上任何一种说法。以上统计结果总体上表明在尊敬和关爱父母的行为养成教育上,该地区的孝德教育行之有效,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冲突和矛盾,孝德教育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二)师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
教师对孝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孝德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关于对孝德教育实施的态度,在有效问卷中没有教师不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依次为重视(占43.2%)、很重视(占34.4%)、比较重视(占22.4%)。这表明该地区教师在态度上对孝德教育普遍表现出支持,但是他们对孝德教育的具体理解存在个体间的差异,需要对孝德教育理论及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认知。至于对其所在学校孝德教育的开展情况,有41.6%的教师认为相关活动很丰富,有48%的教师认为一般,仅有10.4%的教师认为活动比较缺乏。关于学校孝德教育工作的重点,69.1%的教师认为当前应放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上;其次是孝德意识,占39.0%,最少的是学科渗透,仅占14.6%,这从侧面反映了孝德教育的实施仍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干扰,教师更趋向于将孝德教育置于课堂教学之外。
关于学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有85.18%的学生觉得应该开展关于“孝”的班会或者课外活动,学习“孝”的品德;13.51%的学生认同“看情况吧,如果课业不紧张可以开展”选项;认为“不应该,没有必要”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1%。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孝德教育比较支持和期待,这为我们以后进行孝德教育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
关于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笔者界定出感恩父母、孝亲敬长、励志修身、报效祖国等四个维度,其中分别有86.2%的教师和62.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方面的教育;有78.7%的教师和50.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孝亲敬长方面的教育;有61.7%的教师和3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展的孝德教育中包含励志修身内容;还有35.8%的教师和15.8%的学生则表示学校孝德教育中包含了报效祖国的内容;此外,仍有6.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与“孝”相关的教育。由此可见,师生在共同参与孝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生对“孝”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中仅有35.8%的教师认为孝德教育中包含报效祖国内容,表明教师群体本身对“孝德”的理解比较片面,甚至存在误区。
关于学科教材中孝德教育的内容充分与否,有83.9%的学生表示在课本上就有读过关于“孝”的故事,11.42%的学生只在课外书中见过,4.68%的学生竟然觉得自己没看过关于孝的故事、完全没有印象。在这同时,分别有22.4%和6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关孝德文化的内容充足和比较充足,仅13.6%的教师认为教材中孝德内容寥寥无几。而事实上,在苏教版语文和品德教材中,从低年级开始就都有与“孝”相关的课文篇目,教材上有关孝的故事不在少数,该结果显然反映出该地区小学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不足,尤其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需要反思和改进,这也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
关于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有65.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呈现(如:课堂中看“孝”相关的节目或者故事)最有效,其余按比重大小依次为:知识积累(如:课外读写有关“孝”的文章,收集“孝”的名言、诗词、故事),占42.1%;活动参与(如:开展以“孝”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占36.8%;文化宣传(如:做关于“孝”的黑板报或者手抄报),占36.8%;其他,占9.1%;教师则有80.5%认为是文化宣传最有效,有62.6%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课外孝德知识积累,选择活动参与的教师则占41.5%,选择多媒体呈现的教师相对最少,占34.0%,另外还有4.7%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途径或形式。
从统计结果看,学校孝德活动开展形式较为多样,但教师和学生对其真实有效性的看法存在差异。
(五)评价及实施成效
1.评价
在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评价上,调查结果显示,有34.1%的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日常在家表现的评价;48.3%的学校会在特定情况(节日、活动)下对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17.6%的学校对学生孝德养成没有建立任何的评价机制。学校主要通过家长会、反馈表、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进行了解和评价。有的学校会将学生的在家表现与在校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和总结表彰,奖励孝德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带动全体学生。
关于对教师孝德教育组织和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教师所教课程本身、教师角色本身、相关活动组织情况等方面的评价上。
2.实施成效
关于孝德教育的实施成效,师生的反馈情况如下:
有27.2%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5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13.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不重视的教师仅占3.2%;有47.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各项孝德教育活动实效性好,有20.8%认为很好,有28.8%认为一般,有3.2%认为不好,这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孝德教育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且实效性较好。
学生有68.67%的比例认为学校开展的孝德活动对自己有较大影响,其余则认为学校没有开展孝德活动或者活动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此外,关于教师的教育或指导,有57.4%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有帮助,24.1%的学生认为这些教育或指导可有可无,18.5%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没有进行相关指导。
显然,教师和学生在对学校孝德教育的评价意见上存在一些分歧,对学校孝德教育实施情况不够满意的声音更多的来自学生。因此,学校在开展孝德教育活动时,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注意强调对学生意见及感受的反馈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完善孝德教育的落实。
四、讨论与建议
1.徐州地区的小学师生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孝德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和提倡孝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态度上十分支持学校孝德教育的实施,这为孝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徐州地区的小学在实际教育教学上对孝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突出孝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付诸之间存在矛盾。
3.徐州市小学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对“孝德”的认知不够深入,加大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4.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教材和活动内容都较为丰富,但各小学对现有孝德资源的开发还很不够,有待加强挖掘和利用。在孝德教育开展的途径、形式、方法等方面,学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涉猎,但无论是对活动开展的规模、频率还是活动的实施成效的评价,都反映出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始终不够一致,这表明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实效和成果有限,孝德教育的实施还有待深入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完善孝德教育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正确、全面理解孝德内涵,辩证地弘扬传统孝德,科学地进行古为今用;(2)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3)建立完善的学校孝德教育评价体系,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孝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孝德教育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生中的重要一课,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迎难而上,求真务实,使孝德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田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维度[J].新乡学院学报,2014(09):10-13.
[2]胡平生,陈美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9.关于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篇九
调查时间:2010年9月1日— 2010年9月30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云阳县平安小学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人:黄波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于2010年4月,对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该校五年级和六年,共发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达95.3%。
2、座谈访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有8000多册,但学生很少到图书室借书,利用率很低,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觉得买不起书(勉强买些作文类书),有些学生觉得借书难。针对此情况,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轮流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⒈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总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表明,我班学生多数喜欢读教辅类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⑴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海伦·凯勒》引导
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三顾茅庐》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伊索寓言》、《三毛流浪记》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师教学空余,我们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他们阅读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打算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习惯:一是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要求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善于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的习惯,同时要有好问的精神;三是及时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四是养成爱书护书的习惯。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学校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五、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10.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篇十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所以,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新消费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和发放问卷的收集方法。男女比例为1:1, 被调查得年级人数趋于平均,共发放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份。根据问卷,作出如下分析:
1.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我们对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部分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中,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3%,女性大学生占46.7%,大一新生占16.7%,大二学生占26.7%,大三及以上占56.6%。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2、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来源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经济仍未独立,对于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仍然很强。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独立,通过校内外的勤工俭学或兼职来获取生活费。
(2)居住地与消费水平
可以看出,城镇的同学消费集中在400——1000这个区间;城市的同学明显消费水平更高。由此可知,居住地的不同对于家庭收入影响较大,同时对消费水平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很大差异。这说明来源地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与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而消费观念又是不同的文化和经济状况决定的。这反映了,来自城市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来自农村的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生活能力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性比较小。
(3)消费水平的调查
第一,对此表运用综合指标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一、绝对指标:(1)总体的调查人数为30人。(2)600元以下为5人,600-800元为6人,800-1000元为10人,1000元以上为9人。
二、平均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①该组平均数A=(500×5+700×6+900×10+1100×9)/30=853(元) ②由于800-1000元的次数最多,因而众数在该组内。计算:众数M=800+[(10-6)/(10-6)+(10-9)]*200=960(元);③由于30/2=15,所以中位数也在800-1000元组内,中位数Me=800+[(30/2-11)/10*200]=880(元)
三、标志变异指标:标准差S=√44489≈210.92
下面我们对这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为了了解学生的消费水平,对调查的n=30个样本进行重复抽样,根据样本数据,估计置信度为0.95,下面估计学生消费水平的置信区间。因为消费水平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查表得:t(α/2)=1.96, μ(A)=S/√n=38.49(元)。然后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853-1.96×38.49, 853+1.96×38.49],即[777.56,928.44]。
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认为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大于800元呢(μ=800)?根据数据建立备择假设,H1>800。总体服从正态分布,n=30为小样本,因此选择T为检验统计量,则此问题的拒绝域为T≧t(0.05)(n-1)=2.0452, t=(A-μ)/(S/√n)=(853-800)÷(210.92/30)=7.54。因为t>2.0452,
样本落入拒绝域,所以能证明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大于800元。 从总体上看,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消费、中等消费和低消费三个档次。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属于中等消费。在大部分消费合理的大学生中有极端的现象出现,有少部分高消费学生和少数低消费学生。
(4)选择物品的标准
75%的被调查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购商品的,其次是品位、品牌。
(5)通讯费与消费水平
3.调查报告
在此次的调查过程和后期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对前期的调查活动和后期的讨论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并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11.中小学生课余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研究背景;学习观;成功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05-01
一、研究背景
随着学业竞争与就业竞争之风的愈演愈烈,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愈来愈沉重。“眼下,中小学生所承受的负担与压力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夸张地说,孩子和家长正被学校的升学压力所绑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曾对记者如是说。一方面教育部门疾呼减负,要求学校减少课业,周末、节假日不允许补课,另一方面社会上花样百出的补习机构与才艺培训班正大行其道;一方面是媒体人偏颇的慷慨陈词把所有的教育责任与病垢推向学校与教师;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教育责任推脱和相关部门的袖手旁观;一方面是家长的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却是青少年的厌学情绪。缘何减负反成增负?如果学生课余都在“学习”,为何学业、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与体能全线滑坡?中小学生课余都在做些什么?走进学生、家长、社区、家教机构,揭开学生课余生活的面纱,也许答案便在其中。
二、中小学生课余学习基本状况调查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生课余学习的现状,我们研究小组以武夷山市为基地,走访了团市委、市妇联、市图书馆、科考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北门社区等部门机构,有代表性地采访五位家长和五位学生,并选择两所完中的初一、高一、高二部分家长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分别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 256 份。针对调研情况,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1、学习观的调查情况
(1)66%家长和56%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做作业、背书、补习功课。
(2)30%的调查者认为参加实践,参观博物馆,与人交流等也是一种学习。
(3)78%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成功的标志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以上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其一,由于片面追求成绩、升学导致多数家长与学生对学习这一行为的认定十分狭隘。其二,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成功观存在偏差。其三,家长的观念对子女有直接影响。
2、学生课余时间分配情况
学生每天课余时间用于各项活动的平均时长统计
0.5小时阅读30%使用电脑44%体育锻炼49%完成功课19%;1小时阅读26%使用电脑14%体育锻炼22%完成功课28%;2小时阅读30%使用电脑30%体育锻炼16%完成功课18%;3小时阅读8%使用电脑6%体育锻炼11%完成功课0%;多于3小时阅读6%使用电脑4%体育锻炼2%完成功课5%;
调查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把时间过多的施予了“完成功课”,再加上运动的“分享”与电脑网络的“诱惑”,课余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3、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情况
根据统计,有近45%的同学参加过功课补习,其中他们选择的补习科目比例如下:
学生参加课余补习选补的科目
语文22%数学30%英语40%理化生6%政史地2%
参加课余补习的学生平均每次补习时长
1小时占总人数比例22.5% ;2小时占总人数比例45%;3小时占总人数比例17.5%;4小时占总人数比例4%;多余4小时1%。
与此同时,关于补习,研究小组采访了三位家长和学生,情况如下:
案例一:“女儿的英语、数学有点短腿,就让她参加补习班。再说,人家孩子都补,咱孩子也不能落下。不考上个好高中,咋上好大学啊?”采访中,一位中考学生家长揪心又无奈地说。
案例二:王某,某小学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她的母亲是市一中的教师。按照本市土政策,父母有一方是一中的教师,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子女可以无条件进入一中。可是今年的暑假,好强、追求完美的小王在往常参加舞蹈、琵琶、书法培训班的基础上又追加了奥数训练班。酷暑天气,母亲心疼孩子在培训班之间的奔波,于是便每天不停地为接送孩子,穿梭于大街小巷。
以上数据和采访表明:我市有相当部分家庭子女对课余补习有一定的依赖性,补习数学与外语的学生远远的高于语文等科目;在职教师课余补课在某种程度影响了课堂教学。
4、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科技活动情况
统计表明:一方面,有70%的学生曾经参加过和正在接受才艺培养,学生才艺特长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另一方面,相关社会机构给学生提供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参与面也不广(科考基地一年一度的亲子活动每次只有15名青少年参加);学校组织的机会也不容乐观(实验小学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在周末参加一两次活动)。
5、学校、团市委、市妇联、社区等相关机构在学生课余学习的介入情况
12.医专学生情商现状调查分析 篇十二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医药学院的在校专科学生850人, 共发放问卷850份, 回收有效问卷82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7.4%。其中男生189份, 女生639份;2013级 (大二) 338份, 2014级 (大一) 490份;学生干部419份, 非学生干部409份;临床医学专业148份, 护理专业362份, 药学专业102份, 医学检验专业105份, 医学影像专业51份, 针灸推拿与医学美容专业60份。
1.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国际标准情商测试, 该测试由33道题目组成, 最高分174分。评价标准分为4级:90分以下、90~129分、130~149分、150分及以上, 分别代表情商较低、情商一般、情商较高和情商高手。
1.3 数据收集与处理
以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问卷调查, 测评结束后由教师当场收回问卷。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专学生不同情商级别人数分布情况 (见表1)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 情商90分以下的医专学生237人, 占总人数的28.6%;90~129分之间的医专学生535人, 占总人数的64.6%;以上两项的总人数是772人, 占总人数的93.2%。而情商得分≥130分的医专学生为56人, 仅占总人数的6.7%。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 医专学生的情商水平总体不高, 这与要求医卫类人才具有高情商的标准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 医学生的情商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
2.2 不同一般资料医专学生情商测评结果比较 (见表2)
测试结果显示, 男生情商得分高于女生 (P<0.05) ;学生干部的情商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 (P<0.05) ;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商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药学专业的学生情商得分最高, 为 (106.96±23.81) 分, 护理专业的学生情商得分最低, 为 (96.99±19.93) 分。而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商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医专学生的情商现状不容乐观
本研究结果表明, 医专学生的情商现状不容乐观, 93.2%的学生情商水平不高, 这与孟令涛、栾淳钰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造成医专学生情商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 医专学生中70%来自农村家庭, 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是从留守儿童逐渐成长起来的, 可以说, 这些学生从小就缺少培养情商的家庭环境;第二,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目前我国小学至高中的教育中, 素质拓展、情商教育不太受重视, 因此, 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培养情商的环境和途径;第三, 作为专科医学生, 学业任务繁重, 学校也没有认识到情商及情商教育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 出现了学校“重技能培训、轻情商教育”、医专学生本人“重技能学习、轻情商培养”的现象, 这就导致医专学生在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对其他事务则不怎么关注, 诸如干部竞选、校园活动等, 而这些都是培养情商的重要途径;第四, 医专学生学历层次不高, 就业情况大多不理想,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信、自强、耐压、抗挫折等情商水平的提高。
3.2 不同性别、专业和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学生情商水平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还表明, 不同性别、专业和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学生情商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王健、张勖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首先, 情商水平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男生的情商水平要高于女生 (P<0.05) 。相较于女生而言, 社会、家庭对男生有更高的期望值, 因此, 更注重对男生宽容、坚毅等性格的培养;同时, 男生在做决策的时候更有魄力, 也更有领导能力。此外, 在就业上, 男生也比女生有更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导致男生比女生更自信[2]。
其次, 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情商更高 (P<0.05) 。在大学校园里, 学生干部有更多锻炼情商的机会, 他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会更多地与人沟通、表达自己、进行团队合作、控制自己和领导他人, 通常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领导能力和影响力。同时, 学生干部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了用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担任学生干部给了他们很好的培养情商的机会。
再次, 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商水平比较, 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从表2可以看出, 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得分最低, 药学专业学生得分最高。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 此次调查对象中, 护理专业全部是女生, 女生相较于男生情商得分会低一些, 这可以再次证明前面关于性别差异的观点;另一方面, 得分差异也受到就业因素的影响, 虽然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不是最困难的,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是脏和累, 是“吃青春饭”。因此, 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发展非常迷茫, 但又无可奈何。而其他专业的发展则刚好相反,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 其他专业学生将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这方面的自信能够帮助学生面对暂时的困难, 进而调节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杨春晓,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13.小学生阅读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篇十三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16年3月2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初中七年级学生
二、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学生阅读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原因所在,从而为改进阅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供依据。
三、调查内容
您好!为了切实做好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我们需要向您了解阅读现状的基本情况,请配合我们如实回答,谢谢!
1、你喜欢阅读吗?()
A、非常喜欢(40%)B、比较喜欢(45%)C、一般(15%)
2、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读课外书?()
A、主动阅读(75%)B、老师要求(15%)C、家长监督(10%)
3、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为:()
A、30分钟(75%)B、半小时或1小时(25%)C、无(0%)
4、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A、0本(0%)B、1本(9%)C、2—3本(91%)
5、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A、扩大知识面(85%)B、提高学习成绩(15%)C、消磨时间(0%)
6、你读课外书时,一般()
A、认真读(91%)B、挑选有趣的地方读(9%)C、随便翻翻(0%)
7、你读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得问题怎么办?
A、跳过去不读(35%)B、查工具书(55%)C、随便认读(10%)
8、你写读书笔记吗?()
A、坚持写(12%)B、有时写(85%)C、从来不写(3%)
9、你经常和同学们交流读课外书的情况吗?()A、经常(6%)B、有时(70%)C、没有(24%)
10、你觉得老师有没有必要在学校教你们课外阅读的方法? A有(85%)B完全没有(5%)C有些书比如长篇小说之类的最好能介绍一下(10%)
11、你喜欢老师向你推荐课外读物吗?
A是的(85%)B不是的(10%)C无所谓(5%)
12、你如何看待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的任务,比如做读书笔记等? A很好,可以把我阅读的内容做个记录,也能提高阅读效率(75%)B不喜欢,认为没有必要,但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又不得不完成(12%)C基本上没有阅读的习惯,我都是随便摘录一点应付作业的(13%)
13、你经常去图书借阅图书吗?
A.经常去图书借阅(55%)B.偶尔去(45%)C.从来不去(10%)
14、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问答题)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可以看出,每天读课外书时间只有25%的学生超过一小时,占75%的学生阅读时间不能保证;91%的学生每月大约读2-3本课外书;70%的学生有时会跟同学交流读书情况,只有6%的学生经常和同学交流 读书情况,竟然有24%的同学从来没与同学交流过读书体会。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再有,我校拥有学生自己的图书室,种类繁多,科目齐全,有了图书资源,应该合理利用。但从问卷中看出,学校图书室的有无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只有55%的学生是从学校图书室处借阅书籍的,可见很大部分学生没有利用图书室查阅资料的欲望和动机。我们教师更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到图书室来,引导他们打开知识的宝库,使他们学会如何获取信息来武装自己进行新的创造。
问答题中“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有的写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有的写认真读,积累好词佳句;有的写细细品位,感受意义;有的写读后写读书笔记。竟然还有很多人写的根本就不是读书方法,看来还是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使我们发现本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加强重视在这方面的引导,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效。
五、解决措施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更应该赞扬,让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阅读提供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那么,怎样教给学生预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规定了预习五步走: 第一步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划出不懂的字并查字典。第二步 找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写过的作品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等。
第三步 再读课文,使自己能独立把课文读熟。第四步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第五步 四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觉得重要或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在旁边。
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 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4.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篇十四
吴江市黎里小学龚玉林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本次对农村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的调查,了解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小学生在双休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提供借鉴,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本次调查的方法
1.调查时间:2010年5月。
2.调查对象:本校四年级48位学生
3.调查方法:问卷
三、本次调查的结果
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调查各项占百分比
(一)、你是否期盼双休日的到来?
(1)非常期盼 的占35.4%;
(2)还可以的占37.5%;
(3)不太期望的占6.3%;
(4)视情况而定的占20.8%.(二)、期盼或不期盼双休日的主要原因
(1)可以痛快看电视或电子游戏机的占27.1%;
(2)可参加补习班(语文、数学、英语)的占12.5%;
(3)不想参加补习班的占10.4%;
(4)可参加喜欢的兴趣班的占31.3%;
(5)大人答应带我去玩的占18。8%.(三)、目前,双休日的活动、内容由谁来安排?
(1)自己的占27.1%;
(2)家长的占37.5%;
(3)老师的占2.1%;
(4)无规律,不一定的占33.3%.(四)、周五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你大都在什么时间完成?
(1)周五的占43.8%;
(2)周六的占47.9%;
(3)周日白天的占4.2%;
(4)周日晚上的占0%;
(5)周一早上的占4.2%.(五)、双休日供你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
(1)2天的占10.4%;
(2)1.5天的占22.9%;
(3)1天的占47.9%;
(4)半天的占16.7%;
(5)没有的占2.1%.(六)、你在双休日为街坊邻居做过有益义的事吗?
(1)经常做的占12.5%;
(2)做过的占66.7%;
(3)没做过的占8.3%;
(4)从没想过的占12.5%.(七)、双休日对你意味着什么?
(1)休息的占8.3%;
(2)娱乐的占14.6%;
(3)学习的占18.8%;
(4)放松自己的占62.5%.(八)、双休日如果呆在家里,你一般会做什么?
(1)看电视的占22.9%;
(2)玩电子游戏机的占2.1%;
(3)上网的占20.8%;
(4)看书的占31.3%;
(5)其它的占22.9%.(九)、双休日晚上你一般几点睡觉?
(1)9点左右的占60.4%;
(2)10点左右的占18.8%;
(3)11点左右的占6.3%;
(4)12点左右的占14.6%.(十)、在双休日,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想好好地玩一下的占37.5%;
(2)想上网的占6.3%;
(3)想玩电脑的占10.4%;
(4)想看电视的占10.4%;
(5)想看书的占10.4%;
(6)想做作业和各类培训班的占8。3%;
(7)想休息的占8。3%;
(8)2人弃权。
(十一)、双休日你参加哪些培训班?大约时间?
参加的培训班主要是奥数、语文、英语、书法、美术等,共27人占56.3%。
(十二)、其他说明。无
从调查的结果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双休日应是小学生非常期盼的,可以放松一下五天紧张的学习生活,然而,从调查发现“非常期盼”的只占35.4%。说明双休日不是学生自己的天下,而是学生在家长的强迫下做了自己不愿做的事。
2、双休日参加各类培训班的人较多,从调查看占56.3%。不难发现家长的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牺牲孩子好玩的天性,获取所谓的知识。
3、双休日部分学生睡得太晚,从调查看“10点左右的占18.8%; 11点左右的占6.3%; 12点左右的占14.6%.”导致一部分学生周一上课无精打采,原因在与缺少家长的监督或根本无人监督,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一旦投入无法自拔。
综上所述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不容乐观
原因之一是与家长自身的休闲时间安排有关。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在双休日以家庭内活动为主,外出活动相对较少。导致小学生双休日生活也少有外出游玩、放松的机会。
原因之二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们普遍重视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家长们送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主要是“开发孩子智力”、“提高孩子整体素质”和陶冶孩子情操。所以参加这班那班的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家长手中,而且有的家长盲目从众,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学什么,自己的也跟着去学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孩子个人意愿和孩子个性特点,造成孩子身心疲惫。这也是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星期一综合症”的根源之一。
原因之三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什么?很多家长认为是外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而不存在于我们孩子的自身。我们的家长忽视了我们孩子个性特点,按照家长的主观愿望出发,按着牛头吃草,不重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一味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以为兴趣越多越好,使部分同学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15.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篇十五
对“拖延”的关注和研究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事情, 我国起步更晚, 目前国内更多地是集中在对学习拖延的探究上。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推迟延后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倾向。当前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较多, 而有关小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则非常少。根据已有的文献, 长期的拖延行为不仅会降低个体生活质量与行为效率, 还会引发焦虑、压抑、自责等负面情绪。在小学阶段, 学业活动成为其生活的重要内容, 这一阶段也是他们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小学生与家长、同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而且学习效率低下和长期的焦虑、压抑等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因此,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 这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而棘手的现实问题, 有效解决小学生学习拖延现象更具有研究的价值。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小学生中的学习拖延现象进行调查, 结合访谈, 就小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调查南宁市一所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290份, 回收有效问卷267份, 有效回收率为92.1%, 问卷同时收集了性别、是否班干等背景信息。
调查结果的分析
1. 小学生学习拖延的总体程度
将小学生学业任务分为他人决定的学习任务和自己决定的学习任务两大类。“他人决定的学习任务”包括各科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考试前的复习、课文的背诵等强制性的学习任务情境;“自己决定的学习任务”是指学生在自主情境中的学习任务, 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摘抄背诵好词好句等。对每类学习任务分别安排了3道问题, 每道题的选项使用5点计分, 分别是从不拖延、几乎不拖延、偶尔拖延、经常拖延、总是拖延, 数值越大表明拖延的频率越高, 拖延的程度越严重。每类学习任务拖延的最高总分为15分, 7~9分“偶尔拖延”为轻度拖延, 10~12分“经常拖延”和13~15分“总是拖延”都为严重拖延。6道题总分在14~18分之间者为轻度拖延, 19~30分之间的为严重拖延, 轻度拖延和严重拖延的都称为学习拖延者。
数据显示, 小学生在两类学习任务中拖延情况的比例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小学生中的拖延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超过半数都有过学业拖延的经历, 但大部分是轻度拖延, 严重拖延者并不很多。而且, 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上拖延更少, 而自我安排的学习任务上的拖延更严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 占主导地位的是附属内驱力, 即小学生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 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师和家长的要求, [1]如为了得到外在的奖励或者是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 而并不是从自身需要的角度主动学习。到四五六年级, 随着年龄的增长, 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逐渐减弱, 但学习自主性程度还是比较低的。[2]因此对于外部控制的学习任务, 拖延现象程度要比自我安排的学习轻, 也没有那么严重。
2. 小学生学习拖延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2.1 小学生学习拖延的性别差异
为了检验小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对此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在他人决定的任务中的学习拖延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男生学习拖延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女生 (男生66.29%, 女生为48.38%) , 而在自我决定的任务中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从总体学习任务来看, 男生的学习拖延的百分比也显著高于女生 (P<0.01) (男生70.63%, 女生52.57%) 。小学阶段男孩的自我意识水平要比女孩低, 自我控制能力弱于女孩, [3]自控力比较高的学生, 对学习等活动的进程与结果能起较好的调节作用[4], 所以男生在完成他人决定的任务中的学业拖延现象比女生表现得更加突出, 这一结果也似乎印证了其他研究[5]结果:小学男生学习的被动性、依赖性、强制性都要高于小学女生。
2.2 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年级差异
对三个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拖延比例进行方差分析, 拖延不存在年级差异 (P>0.05) , 但从拖延者所占的百分数来看, 这三个年级的学习任务拖延者百分比随年级升高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随年级的增高, 学习内容增多, 学习任务加重所致。虽然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 但是学校和家长以孩子升入名牌或重点初中为荣的心理必然影响到孩子, 使小学生依然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的竞争压力, 厌学情绪增加, 而对学习采取拖延的态度。
2.3 小学生是否担任班干对学习拖延的影响
班干非班干在拖延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班干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程度显著低于非班干的小学生 (P<0.001) (班干42.50%, 非班干70.80%) , 而且即使拖延, 班干也是偶尔拖延。一般来说, 班干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 在同学或老师心中都能得到比较高的认可, 这种认可也会逐渐地被担任班干的学生内化到其积极的自我概念中, 形成较高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越高的学生越不容易在学习开始时拖延[6]。而且由于老师常常会委任班干一些任务, 也培养了班干的责任感, 而缺乏责任感的人更容易出现拖延行为。因此, 可能是由于担任班干的小学生具有比非班干学生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以及责任感, 使得前者的学习拖延程度显著低于非班干学生。从这里看, 小学班级管理中采用轮流班干制对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的确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对学习拖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小学生对待学习拖延的态度
问卷考察了小学生对待学习拖延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学习任务上希望改变拖延的愿望。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 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明确认为学习拖延不好 (97%) , 66.7%对自己以往的学习状况并不满意, 有希望改变学习拖延的较强烈愿望。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 小学生心理上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阶段, 如果儿童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 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 也就会获得“能力”品质。能力是一个具有社会褒义的词汇, 每个个体都生而具有希望得到他人认可、尊重的价值取向, 因此即使是学习拖延者, 也希望能获得勤奋感, 具有改变拖延的愿望。
4. 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
我们在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些导致学习拖延的原因选项的同时, 也对各年级的一些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了访谈, 发现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学习任务方面:作业数量多, 作业内容难度大, 作业缺乏趣味等是小学生提到较多的引起学习拖延的原因。 (2) 自身方面的原因:控制不住自己在学习时开小差或从事其它活动;不知道怎么安排学习时间, 以至于时间花了但学习效率很低;成绩不好, 心情烦躁焦虑, 尽量拖延, 不愿学习。 (3) 与老师、家长有关的原因:老师批改不及时或不追查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过程中常因错误被父母斥责;完成了学校作业也不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要继续学习;没有其它活动安排, 等等, 这些也让学生对学习采取拖延的态度。
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历来都是整个社会颇为关注的问题。小学生除了在校学习时间外, 回到家里还要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 有的学生平均每天还需花一小时上家教课或各种“提高班”, 有调查显示约有37.6%的小学生对完成现行教学大纲与课程规定的学习任务感到吃力[7]。调查中有学生谈到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尤其让他们觉得无趣, 但又不得不去做。这种学习的超负荷给小学生带来的消极情绪居多, 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 当任务越使人感到不愉快, 个体拖延的可能性就越高。国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不喜欢从事某项任务 (即任务厌恶) 是拖延的重要原因。[8]
参考文献
[1]夏炯峰.主动学习与学习动机[J].民族教育研究, 2003, 14 (58) :11~13.
[2]方平等.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J].心理科学, 2006, 29 (3) :541~545.
[3]高晶, 马艳萍.3~4年级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关系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86~89.
[4]童成寿.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 2007, 19 (4) :22~28.
[5]王有智.西北地区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 1) :20~24.
[6]甘良梅, 余嘉元.国外关于拖延与人格的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28 (6) :28~33.
[7]张肇丰.探求“高次不定方程”之解——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研究综述.http://math.cersp.com/Specialty/Xiaoxue/Subject/200509/313.html
16.小学生数学焦虑现状调查分析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73-03
数学焦虑是指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 是一种消极的负性情绪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Richardson和Suinn对数学焦虑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后,数学焦虑在国外一直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备受关注。相对而言,我国关于学生数学焦虑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研究更少。本文借助对杭州两所小学的部分小学生数学焦虑调查结果,尝试对小学生数学焦虑状况展开研究。
一、调查过程
在分析吴明隆等人(2000)编制的《小学生数学焦虑量表》基础之上,结合《修订数学量表》(R-MARS)中文修订版,自编《小学生数学焦虑问卷》,包括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四个维度。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进行记分,共32题,满分160分,得分越高,表明数学焦虑程度越高。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系数)为0.95,信度很好。
2015年下半年教育实习期间,笔者选取杭州2所小学:城区A小学及城郊B小学。共调查了三、六年级共316名学生。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47人,两所学校被调查人数相当。问卷回收316份,回收率100%。除去错填、漏填问卷13份,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95.88%。有效问卷中,A小学153人,B小学150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9.0及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一)数学焦虑的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1.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情况
统计发现,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总得分最低为32分,最高为143分,总分平均值为62分。由于问卷四个维度所含题目的项数都不同,不可直接进行分数比较,故将各维度总得分的平均值除以其相应的题数,得到每题平均得分。结果表明:总体每题的平均得分为1.93分,大部分题目的平均得分在2分及以下,说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较低。(见表1)
2.不同学校学生的数学焦虑状况
由单样本t检验结果(t=-6.74,p<0.001)可知,A学校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B学校,且在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这四个维度上均显著低于B学校。(见表2)
这可能是不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造成的。城区小学除配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外,其“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兴趣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而,城区学校的学生更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件有趣和快乐的活动,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参加课余数学活动,对数学充满热情,因而其焦虑水平也越低。
3.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焦虑状况
有效问卷中,共有三年级163人,六年级140人。由单样本t检验结果(t=-2.82,p<0.05)可知,三年级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六年级,且三年级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在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四个维度上均显著低于六年级。其中,三年级学生的课堂焦虑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六年级(t=-3.54,p<0.001)。(见表3)
三年级处于小学数学学习第一学段,此时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数学课程内容也相对直观和简单,因此该阶段的学生较为单纯、活泼,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而六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更加抽象,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要求更高,因此学生的挫败感也逐渐增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学习信心和探究动机的下降。加上父母对其成绩方面的压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负面情绪开始增加,产生畏惧、不安、厌烦等消极情绪。
4.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焦虑状况
有效问卷中,共有男生163人,女生140人。女生的平均得分为63.59分,男生为60.00分,可见女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要高于男生。且在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这四个维度上,女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生。进一步由单样本t检验结果(t=-1.27,p>0.05)可知,男、女生的数学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见表4)
(二)自我效能感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统计发现: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其数学焦虑水平差异显著;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其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自我效能感中等的学生,也显著低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中等的学生,其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具体结果见表5、表6、表7。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有信心,更乐于迎接新的数学挑战,因而其数学焦虑水平也就较低;相反,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度也往往越低,更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担忧、惧怕、恐慌的心理,因而其数学焦虑水平也就相对更高。
三、降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方法
(一)改进考试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
数学考试成绩只是衡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标准之一,但绝非唯一标准。过分在意考试成绩,非但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还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改进考试评价机制,适度减少考试排名,并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此外,家校双方还应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认清考试目的,纠正学生对成绩的错误认识,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积极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让他们以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考试。
(二)正确定位数学学习,制订合理目标
首先,不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对数学成绩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数学并不是小学阶段唯一重要的学科,数学成绩好固然好,但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别的学科上有所长,孩子将来也能成才。其次,数学是指导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家校双方应更加关注孩子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并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差异化目标。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课堂压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优化数学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新课内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优化作业布置,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趣味活动,如算24点比赛、数学故事讲演、趣味数学闯关活动等。
(四)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特点,采取适当教育措施
对第一学段学生,内容要增加趣味性,并严格遵循小学低段数学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此外,学校要引导家长适度关心孩子的学业,在初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对第二学段学生,教师要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美”,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大力开展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秀玲.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与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 陈英和.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J].心理科学,2002,(6).
[3] 罗玉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成因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08,(3).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小学全科教师需求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
17.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篇十七
刘允祥
学号1435001204879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与研究,有效教学巳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人文性因素(教师、学生及情感因素等),又有科学性因素(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从2014年秋季开始我着手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学生课堂现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课题研究者旨在通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差异使进行有效的教学。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课堂40分钟真正有效。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我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四年级60人,五年级37人,六年级39人。
调查内容:首先是调查和研究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使教师的教学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其次是研究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研究每一个学生,就要深入调查学生主动参与度、学习方法、知识现状等学习水平,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和期望值,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1、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行为、参与习惯、知识水平等情况,使之教师上课能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内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2、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期望度。作为实验教师,在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了解学生的期望度,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学生最适应的学习需要,设计出有准确定位的学习方案。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运用多种方式去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积极性态度等方面的真实的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致使教师的“导学”,学生的“自学”和谐高效。
三、调查的方法与形式
众所周知,调查了解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开展好《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我们遵循分散与集中的原则,尝试以下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学生。
1.水平测试法。在教学伊始前对实验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学期中分阶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调查式测评,使之教师能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堂观察法。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表现,如:读书、思考、讨论、听讲、笔记、练习等情况,还要跟踪观察学生在课余的行为举止。做到通过观察学生的外显表现判断学生内心需求,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诊断,还辅之以相应的学习方法、策略,驱动学生的兴趣激点,由师生一对一引导产生一对多引导的效果,使课堂40分钟扎实有效。
3.问卷调查法。采用学生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获取多方面较为客观的信息。把想要了解的内容分列出若干子项,编制成问卷,发给学生作答,再收集了解调研情况。还对问卷所得的信息要作出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需求分类统计,及详细的问卷分析,最后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知识层次、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为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和方法途径找到合理的依据。4.个别谈话法。巧用个别谈话法调查了解学生。如在课堂上一发现学生的异样情况(学习行为特别、学习兴趣不高、思维表现有变化等),应选定谈话的对象,想好谈话的目的,确立谈话的框架,设想好谈话即兴生成的问题,选择课余适当的时间,进行个别谈话,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交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最近读书情况,对孩子感兴趣的电视剧或流行歌曲的看法等等,与学生的交流中去捕捉反映他们心理变化或需求的信息。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真正地了解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有利于学生深度发展的信息。
5.走访了解法。因学生的生活是立体的,要教育好孩子,教师就要经常去访问学生的家长或亲友,访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相关人员,多角度了解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的情况,做好访问的记录,建立校外访谈跟踪档案。使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教育达成一致。
四、对我校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小学四、六年级部分学生)请你在下列选择题的A、B、C、D等选项中作答,可以多选,还可以补充。1.你认为语文课是:
A、有趣的 B、枯燥的 C、令人兴奋的 D、一般,无所谓 2.你语文课堂上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
A、认真听讲 B、合作交流 C、自学探究 D、游戏互动 3.当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掌握住所学知识时,你会怎样做? A、上网查阅资料 B、问同学 C、问老师 D、问家长
4.你的语文老师提问主要针对:
A、大部分同学 B、部分优等生 C、部分后进生 5.你认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哪一种方法你听课专注些? A、灌输式教学法 B、朗读教学 C、故事教学 D、情境教学 6.你在语文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 A、积极主动地学习
C、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 B、喜欢诵读
7.语文课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别的功课的习惯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来没有 8.你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
A、和谐互动、活跃而有序 B、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C、枯燥无味 9.你对小组合作操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有时感兴趣 C、没有兴趣 10.你对语文情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有时感兴趣 C、没有兴趣
调查结果统计
1.你认为语文课是: A、有趣的 54% B、枯燥的 7% C、令人兴奋的25% D、一般,无所谓14% 2.你语文课堂上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 A、认真听讲8% B、合作交流18% C、自学探究34% D、游戏互动 40% 3.当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掌握住所学知识时,你会怎样做? A、上网查阅资料38% B、问同学 53% C、问老师 28% D、问家长 10% 4.你的语文老师提问主要针对: A、大部分同学 60% B、部分优等生 30% C、部分后进生 10% 5.你认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哪一种方法你听课专注些? A、灌输式教学法 8% B、朗读教学50% C、故事教学40% D、情境教学20% 6.你在语文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 A、积极主动地学习80% B、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 20% 7.语文课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别的功课的习惯吗? A、经常有 0% B、偶尔有 20% C、从来没有 80% 8.你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
A、和谐互动、活跃而有序16% B、书声琅琅、议论纷纷74% C、枯燥无味10% 9.你对小组合作操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49% B、有时感兴趣 51% C、没有兴趣 0% 10.你对语文情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46% B、有时感兴趣 54% C、没有兴趣0
调查结果分析与反思
一、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来,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或令人兴奋的加起来仅有54%,认为自己主动参与课堂的也仅仅占到80%,认为语文课没有一点兴趣的也占到了10%。喜欢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喜欢情境教学方式的也只占到49%—46%。
调查反思:通过以上的数据显示,表明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尽管在教学中教师也尽可能地使用了游戏、小组合作、情景教学、各种形式的操练活动等,但仍然没有调动起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刻的反思。
二、调查分析原因:
经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我们认为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仍然没有引起家长、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语文课就行。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所以学生才学习不专心。没有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2.部分教师教学中的偷懒现象
由于部分教师也在思想上存在上述认识,所以就表现在教学上敷衍了事,能偷懒则偷懒,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有些教师虽然也采用了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形式单一,不能够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2.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3.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形式要灵活,不能敷衍了事。
【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06-25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09-01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06-10
垫江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09-20
中心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10-22
小学语文现状及分析07-14
浅析农村小学英语现状06-14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07-18
初中学生日记写作现状调查报告07-22
小学图书室藏图书现状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