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共13篇)(共13篇)
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一
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在土地经济评价中的应用思考
土地经济评价是通过衡量土地利用的成本效益,对土地利用用途或方式的`可行性做出评价.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地经济评价主要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效果进行评定.但任何土地利用方式都会带来显著的外部效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对这类环境影响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而较少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分析的方法缺少精确性和可比性,因此,有必要对土地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估价.
作 者:刘一明 卢瑛 Yiming Liu Ying Lu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刊 名:国土经济英文刊名:TERRITORIAL ECONOMY年,卷(期):“”(4)分类号:F3关键词:
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二
1 保水采煤概念
多年来, 煤炭快速、粗放型的开采模式, 重视煤炭产量和资源回收率, 忽视环境保护, 尤其是对地下水的保护, 引起了地下水位下降, 泉水、湖淖干涸, 河川基流量衰减乃至断流, 流域生态变异和表生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2]。保水采煤 (保水开采) 是针对陕北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而提出的, 基本思想是1990年之后形成的[3]。
近几年, 随着人们对地下水环境的高度关注以及绿色开采观念的深入, 保水采煤备受关注。保水采煤是在尽可能多采煤的同时, 选择合理的开采区域、合适的开采方式, 保护具有城镇及工业供水或潜在供水意义的含水层、集中供水水源地[4]等水资源, 使其不受破坏或者影响, 尤其是保护地下水水位和水资源量。
2 宁正矿区新庄煤矿的保水采煤
2.1 项目概况
新庄煤矿位于国家规划矿区———宁正煤田矿区内, 行政区划属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庄镇。根据《甘肃省宁正煤田矿区总体规划》, 宁正煤田划分为2个大型矿井和一个勘查区, 即核桃峪矿井、新庄矿井和宁中勘查区。矿区总生产规模为20.0 Mt/a, 其中, 新庄矿井为8.0 Mt/a。新庄矿井井田面积约207.98 km2, 地质资源量为1 917.75 Mt。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延安组煤5-1、煤5-2、煤8, 其中, 煤5-1层和煤5-2层属较稳定的大部分可采煤层。煤5-1层可采厚度0.84~3.78 m, 平均2.29 m;煤5-2层可采厚度0.15~4.51 m, 平均1.07 m;煤8层属较稳定的基本全区可采煤层, 可采厚度0.88~27.41m, 平均9.71 m[5]。
2.2 矿区含水层、隔水层分布
矿区含水层包括:
(1) 第四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
(2) 下白垩系志丹群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
(3) 下白垩系志丹群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环河、华池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下部为洛河、宜君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4) 中侏罗统直罗组、延安组上、中部 (煤8层顶板以上) 砂岩复合承压含水层, 属煤层顶板含水层;
(5) 中侏罗统延安组下部煤8层底板以下—三叠系砂岩、砾岩孔隙、裂隙复合承压含水层属煤层底板直接含水层。
矿区隔水层包括:
(1) 第一隔水层, 由下白垩系志丹群环河华池组砂质泥岩、粉砂岩构成的隔水层。该隔水层和含水层呈互层出现, 全区分布, 厚度111~412m, 平均厚度234 m, 为一隔水性能良好的隔水层。
(2) 第二隔水层, 由中侏罗统安定组、直罗组泥岩、粉砂岩构成的隔水层, 全区均有分布。厚度0~120 m, 平均厚度34 m, 为一较好的隔水层。
(3) 第三隔水层, 由中侏罗统延安组的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构成, 与含水层互层状。其中主要隔水层段为煤8层, 全区除隆起区外均有分布, 厚度0~70.77 m, 平均厚度25.92m。其厚度变化趋势为南北两凹陷区较厚, 凹陷边缘变薄。隆起区最薄, 东部较西部薄。为井田隔水性能良好的主要隔水层。
2.3 保水采煤的背景
2.3.1 规划环评及批复的地下水保护要求
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5月22日以环审[2009]252号文对《甘肃省宁正煤田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 该环评文件及审查意见是宁正矿区煤炭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由于规划环评期间, 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相对较少, 且较粗略, 环境保护措施较为宏观、宽泛。未提及项目是否会导通洛河组含水层, 也未要求采取保水采煤措施以保护洛河组含水层。
2.3.2 项目环评阶段发现的地下水问题
原设计方案中整个井田煤8层采煤方法以综采放顶煤开采为主, 少部分煤层较薄区域和上部的煤5-1层、煤5-2层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
新庄煤矿项目环评期间, 收集到矿区163个钻孔资料,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12719-91) 中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 煤8层开采后, 有114个钻孔 (占收集到的钻孔数量的69.9%) 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延伸至洛河组承压水含水层, 导水裂隙带高度最大可达369 m, 会贯通此含水层与煤层之间的地层, 使此含水层成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因此, 洛河组含水层将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洛河组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巨厚层状砂岩, 具有孔隙, 属中等富水性含水层。根据勘探阶段施工钻孔的抽水试验结果, 该含水层厚度256.19~473.63 m, 平均383 m, 水位标高943.90~997.65 m, 涌水量357~5 090 m3/d, 渗透系数0.010~0.512 m/d, 矿化度1.14~6.17 g/L。由此可见:
(1) 按照原设计方案采煤, 导通洛河组含水层后, 将导致该层水大量涌入采煤巷道, 不利于采煤生产的实施, 带来安全隐患。
(2) 洛河组含水层水量相对较大, 具有潜在的供水意义。采煤生产导通该含水层, 使该含水层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消耗区域地下水资源。
(3) 洛河组承压水矿化度相对较高, 抽排至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一方面, 增加了水处理站的处理量和成本, 另一方面, 处理后的矿井水大量外排入地表水体, 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 从矿井生产安全、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矿井水排放的角度来看, 应采取更为合理的采煤方案, 从源头减轻环境影响。
2.3.3 保水采煤的提出
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 经环境影响评估专家论证, 煤层开采 (主要是煤8层) 导水裂隙带不应导通上部洛河组承压含水层。
经过分层开采、条带式开采、跳采、限高采煤、弃采等多方案比选, 可行的方案就是限高采煤, 即限制煤层开采高度, 确保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不会直接延伸到洛河含水层, 洛河组含水层不再是矿体充水的直接含水层, 该含水层进入矿坑系统的水量将大大减少。同时也减少了环境保护末端治理的压力。
2.4 保水采煤方案
根据煤8层底板等高线及洛河组岩层底板等高线, 并结合煤8层厚度分布, 通过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圈定了煤8层限采范围及限采高度, 限采总面积约65.7 km2, 限采高度2~12 m[5]。
设计推荐采煤方法仍为长壁放顶煤综采,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移交和达产时仍以2个放顶煤综采工作面保证8.0 Mt/a的设计生产能力。开拓开采布置及回采工作面主要设备仍维持原设计不变, 回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选用ZF1100/18/35型放顶煤液压支架, 支撑高度1.8~3.5m。根据液压支架支护高度, 设计在限采区内限制可采高度2.0 m以下的煤层按弃采考虑;限制可采高度2~4 m的煤层采用一次采全高;限制可采高度4 m以上的煤层仍采用放顶煤开采。实际生产当中, 根据煤层赋存变化情况, 预留一定的底煤, 保证限采高度。在每个工作面顺槽掘进的同时, 应绘制巷道布置图, 掌握煤层变化情况, 确保煤8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不导通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5,6]。原设计方案与保水采煤方案对比见表1。
3 保水采煤的环境影响
3.1 矿井涌水量变化
原开采方案导通洛河组含水层后, 经计算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8 700 m3/d。采取限高采煤的方式后, 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不会直接延伸到下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 该含水层进入矿坑系统的水量将大大减少。由于洛河组含水层渗透性好, 水量丰富, 水头较高, 下伏隔水层受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的影响会遭受一定破坏, 隔水性能减弱;开采煤层所在的侏罗系直罗组、延安组含水层受疏干排水影响, 水头急剧下降。下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会通过越流补给侏罗系直罗组、延安组含水层, 成为矿体充水的间接含水层。根据邻近彬长矿区亭南煤矿和下沟煤矿涌水量现状, 洛河组越流补给量约为导通洛河组含水层情况下涌水量的20%。因此, 采取限高采煤的方式后, 洛河组含水层进入矿坑系统的水量为43 360×20%=8 672 m3/d, 再加上侏罗系含水层的顶板涌水量330 m3/d与底板涌水量465 m3/d, 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9 467 m3/d。由此可见, 采取保水采煤 (限高采煤) 后, 矿井涌水量大大降低, 减弱了对下白垩系含水层水资源量的影响, 同时也减轻了因矿井水大量外排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
3.2 对各含水层的影响
(1) 采取限高采煤后, 煤层开采对第一隔水层之上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和白垩系碎屑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影响较小。对白垩系环河、华池组孔隙裂隙含水层影响不大。
(2) 洛河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位于区内第一隔水层和第二隔水层之间, 按原设计方案, 煤8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会贯通第二隔水层, 一直延伸到该含水层, 使该层成为矿体充水的直接含水层。采取限高采煤后, 煤8层导水裂隙带不会直接延伸到该含水层, 但该含水层中的水会通过越流补给煤系地层所在的侏罗系含水层, 是矿体充水的间接含水层。煤层开采会使其水量和水位下降, 形成小范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煤层开采对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会产生一定影响。
(3) 侏罗系直罗组、延安组上、中部 (煤8层顶板以上) 砂岩复合承压含水层是煤层的顶板含水层, 煤层开采会直接疏干此含水层, 形成以矿区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地下水径流方向转变为向漏斗中心径流, 煤层开采对侏罗系含水层的影响较大。
(4) 限高采煤对煤系地层下伏中侏罗统延安组下部煤8层底板以下, 至三叠系砂岩、砾岩孔隙、裂隙复合承压含水层影响不大。
3.3 对井田范围内居民用水源的影响
(1) 煤层开采不会直接导通第四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和下白垩系志丹群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煤炭开采所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顶点距下白垩系志丹群潜水含水层垂直距离超过400m, 且煤系地层与白垩系志丹群潜水含水层之间有第一隔水层相隔, 该隔水层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良好、导水断裂带未延伸至此。因此, 开采对潜水含水层影响较小, 不会影响该含水层的供水能力。
(2) 对居民饮用水源的影响分析。采取限制煤层采高的措施后, 对居民饮用水源即下白垩系洛河组承压含水层的影响会明显减弱。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 对洛河组含水层影响会不断积累, 储存资源量减少, 其水位有所下降, 并逐渐趋于稳定。由于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好, 含水层厚度大, 煤层开采过程中只是少量疏排地下水, 不会影响其供水能力。
4 保水采煤的环境与经济损益分析
4.1 环境效益分析
该项目实施保水采煤, 不但保护洛河组地下水资源, 减少矿井涌水量和后续废水处理量, 同时减少矿井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根据回用单元用水要求, 对矿井涌水实行分段处理, 分质供水, 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反渗透、消毒工艺, 清水回用于井下降温用水, 井下消防洒水, 主、副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等。
保水采煤方案比原设计方案每年减少矿井水产生量702万m3 (19 233 m3/d) , 整个项目减少矿井水产生量8.34亿m3。采用机会成本法计算保水采煤的环境效益:
(1) 反渗透处理设备投资。反渗透 (RO) 设备投资在1 500~3 500元/m3 (按2 500元/m3计) , 按减少的矿井水处理量19 233 m3 (取20 000 m3/d处理规模) , 则RO设备投资减少5 000万元。
(2) 矿井水处理。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成本为1.5~3.5元/t (按2.5元计) , 按减少的矿井水处理量702万m3/a计, 则处理成本减少1 755万元/a, 整个项目减少处理成本20.86亿元。
(3) 反渗透浓水处理。反渗透浓水产生量为原水的25%~30%, 按25%计, 则减少反渗透浓水量175.5万m3/a (服务期内减少浓水产生量20 862万m3) 。该区域平均气温较低, 不能采用自然蒸发池蒸发反渗透浓水, 若采用蒸发器, 处理成本按10元/t计, 则减少处理成本20.86亿元。
(4) 排污费。按《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以及矿井水处理后排水水质, 计算本矿矿井水排污费0.03255元/t, 按减少的矿井水排放量19 233 m3/d计, 则排污费减少22.85万元/a, 整个项目减少排污费2 716万元。
(5) 地下水资源费。按《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要求, 地下水资源费按0.15元/m3计。整个项目减少地下水消耗量8.34亿m3, 可减少地下水资源费12 517万元。
(6) 其他费用。矿井水经处理后达标排入地表水, 对地表水环境及水生生态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影响, 难以用货币来衡量。原方案导通洛河组含水层, 导致大量消耗区域地下水资源, 至使水位下降, 由此引发的地下水环境问题、饮用水问题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也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综上所述, 保水采煤方案取得的可计算的环境效益为43.7433亿元, 地表水环境、水生生态、地下水、饮用水、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环境效益难以用货币衡量。
4.2 经济损失
保水采煤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但是也带来经济损失, 主要体现在:
(1) 矿井服务年限较短, 资源回收率较低。根据圈定的煤8层限采范围, 总面积约65.7km2。由于煤8层限采区域主要沿新庄向斜和乔家庙向斜分布, 处于煤8层厚度最大的区域, 限采后煤炭资源损失非常大。根据限采区88个钻孔资料统计, 煤层平均厚度为11.4 m, 按平均限制开采高度7.0 m计算, 可采储量损失为401.82Mt。原设计可采储量1 133.04 Mt, 矿井服务年限101.2 a, 资源回收率59.0%。限高开采方案的可采储量为731.22 Mt, 矿井服务年限为65.3a, 资源回收率仅为38.1%, 资源损失量较大。
(2) 经济损失。保水采煤的可采资源储量损失401.82 Mt, 按2.2元/t资源价款计算, 建设单位直接经济损失8.84亿元;按原煤利润91元/t计算, 整个项目利润损失365.66亿元。
5 结语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绿色开采观念的深入, 保水采煤逐步得到关注。宁正矿区新庄煤矿采取保水采煤方案, 虽然在资源价款、利润等方面存在经济损失, 但从矿井生产安全、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矿井水排放的角度综合考虑, 可有效保护洛河组含水层、减少地下水资源量的损耗, 减轻了矿井水处理量以及由此引发的地表水、水生生态等问题, 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因保水采煤而暂时不能采出的煤炭资源, 可待今后开采条件成熟后, 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以降低经济损失。
摘要:介绍了宁正矿区新庄煤矿可采煤层、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分布情况;从矿井生产安全、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矿井水排放的角度综合考虑, 提出保水采煤开采方案;分析了保水采煤方案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并与原设计方案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损失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煤矿,保水采煤,地下水,环境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谭杰.煤矿矿井水产业化前景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2 (5) :51-53.
[2]王双明, 等.陕北生态脆弱矿区煤炭与地下水组合特征及保水开采[J].金属矿山, 2009 (S1) :697-707.
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三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运用Commoner模型及LMDI分解法计算出江苏省资源环境的三大影响因素的影响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总量的增长加剧了资源消耗量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加重,而技术进步则减少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最后给出了保持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要素;资源环境;Commoner模型;LMDI分解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08
1 前言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压力,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加重,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迫在眉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必然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通过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得出了江苏省近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现状,借此探索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 江苏省资源环境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江苏省人口保持极为缓慢增长的同时,其能源消耗量却大大的提高了,当然这也为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好处,由图1可知,江苏省的不变价GDP连年大幅增长,从2005年的18272.12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49964.15亿元,每年的GDP增长率均超过10%。
由此可见,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在资源环境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工业碳排放量严重、工业“三废”排放严重等问题。尽管近年来对江苏各地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强,使得部分资源环境有所好转,但先天环境条件不足,加上长期以来的污染和破坏,江苏省的资源环境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由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最大,且仍有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到2011年工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从原来的3911.67万吨增长到4847.3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较为稳定且呈缓慢减少的趋势,由2005年的131.2万吨减少为2014年的87.0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大幅减少,从2005年的29.6亿吨到2014年的20.49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相较于前两种工业“三废”,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却连年增长,从2005年的5757万吨到2013年的11443.77万吨,2014年有所改善。
3 Commoner模型介绍及数据来源
3.1 Commoner分解模型
Commoner(1972)认为环境质量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人口增长因素,它主要由人口总规模进行反映;(2)经济增长因素,主要由人均产值进行反映;(3)技术进步因素,主要由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进行反映。
即: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一人口×(产量/人口)×(污染物排放量/产量),具体表示为:
(1)上式中,I表示污染排放量,P表示总人口,G表示GDP。方程右边第一项表示经济规模效应,第二项表示人口增长效应,第三项表示技术进步效应。
基于(1)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会有三种结果:如果某要素对环境的效应为正值,则表明该要素增加了环境压力;如果某要素对环境的效应为负值,则表明该要素减少了环境压力,有利于协调发展;如果某要素对环境的效应为零,则表明该要素不产生环境压力。
在Commone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对数权重平均分解法(LMDI)对上述三种要素进行分析。LMDI分解法是完全的分解方法,不会产生残差,而且乘法和加法两种分解形式易于转换,选择任何一种都是无差异的,本文采用加法形式。具体如下:
I=E×P×C (2)
其中,E表示经济规模效应,P表示人口增长效应,C表示技术进步效应。
(3)
(4)
式(3)中,为污染排放从年的变化,为年的污染排放量,为O年的污染排放量。为经济规模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为人口增长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为技术进步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式(4)中的表示各因素变化对污染排放变化的效应值。
根据Ang的LMDI分解方法,可将式(3)右边的各项表示为:(5)(6)(7)
3.2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江苏省2005~2014年时间段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其中,GDP、人口、能源消耗量、工业三废等数据均来自相应年份的《江苏统计年鉴》,工业碳排放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能源平衡表中的终端消费量的数据,根据表1的各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转化系数计算而得。GDP根据《江苏统计年鉴》中的不变价转换指数转换为2005年不变价GDP。
4 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离不开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在研究人类各项生产生活行为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中,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技术进步是影响资源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将着重从上述三个因素来分析江苏省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
根据前文所获得的数据计算出各影响因素对污染排放的贡献量,具体结果见表2。
4.1 经济规模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表2可知,2006~2014年江苏省经济规模增长效应都是正值,并且逐年上升,可见经济规模的扩大加剧了资源消耗量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加重,并且起到了主导作用。
4.2 人口规模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人口的增长必然要求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才能维持日益增长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也存在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界限。图1表明,江苏省人口总量控制得相当不错,但是人口的增长贡献了均值为8589.79万吨环境污染。可见,人口规模的增大加重了江苏省的资源、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它并非主导作用。
4.3 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到,技术进步效应在2006到2014九年中是负值,表明在这九个时期技术进步效应减缓了江苏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该时期的技术进步从整体上来说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进步”,特别是在2013、2014年,技术进步效应分别达到-318539.20万吨及-34784.71万吨,说明这两个时期技术进步效应对改善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起到了主导型作用。
5 结论
本文通过江苏省2005~2014年人口、GDP、污染排放等指标的计算发现,江苏省的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均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压力,而技术进步则减少了环境压力。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加大了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和措施,而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为了实现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需做到:
4.环境影响评价要加强循环经济理念 篇四
环境影响评价要加强循环经济理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源头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探讨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应用.
作 者:钱杨 赵金辉 QIAN Yang ZHAO Jin-hui 作者单位:钱杨,QIAN Yang(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通,226006)赵金辉,ZHAO Jin-hui(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7 17(19) 分类号:X820.3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五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流程的建立
摘要:从法律和理论层面分析了建立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流程的.必要性,确定了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港口的时空边界;给出了上述边界内水环境影响因子、大气环境影响因子、声环境影响因子和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的具体项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流程.所得结果将有助于形成绿色GDP核算体系下的港口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作 者:侯荣华 刘克宁 HOU Rong-hua LIU Ke-ning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0135 期 刊:港工技术 ISTICPKU Journal:POR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3) 分类号:X196 U651 关键词:港口 环境影响 经济评价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六
环境污染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90年代,相关组织曾做过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损失(财产性损失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少则为3%至4%,多则达到11%左右。另外,综合世界银行、环保总局和中科院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
目前,中国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己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程度已经达到峰值; 在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则在加速上升,经济的发展将造成更多的环境破坏;全国范围的环境形势危急,环境质量面临的严峻的考验,中国政府己经开始重视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工厂化”经济模式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各个沿海城市变成了中国最为富饶之地。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经济模式对当地的环境污染也是巨大的。
以下是三大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制约性的表现:
(一)水污染对经济的影响水污染对我国工业、农业产生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紧缺的矛盾日趋紧张,而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这一矛盾的加剧会直接制约工农业的发展。以2005年松花江污染为例,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的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受水污染直接影响的有当地的水生态、水产品、农产品、畜禽产品、供水、景观(旅游景点)和居民,供水又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服务性企业和居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经济活动损失、维护健康支出、恢复水质支出和生产安全事故损失,这无疑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空气污染对经济的影响在环境经济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人体健康经济损失约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一半左右,其中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占较大比重,1992年和1995年我国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分别是201.6亿元和171.0亿元,比水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高出8.8亿元和89.5亿元。以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为例,2008年上海检测生物中心的研究者对某焚烧厂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为例,其土壤中二恶英含量高于德国、荷兰、瑞典等国为农业土壤制定的二恶英含量的参考值,显然这已对当地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0年四川大学和深圳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也对深圳部分在售的禽类制品的二恶英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存在超过欧盟标准的情况,这对我国农副产品的销售产生了制约。
(三)土壤污染对经济的影响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影响到了耕地质量、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土壤污染类型存在多样化趋势,但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重金属的污染,据中科院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将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将近1000多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目前,国家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的经济重心将逐步西移,而各类污染大,排污多的大型工厂也将在西部建设。一方面,对于发展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这些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何解决环境保护问题,避免西部重蹈东部因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而引发的悲剧,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两者要做到统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我国要寻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程度较高,应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对现有的高能耗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还应对目前东部地区工业比重过高的产业进行控制,提高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 重,引导东部地区的产业从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过渡到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模式,鼓 励提倡高效节能的环保产业。国家应该鼓励和引导他们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对 那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高污染产业,国家则要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则,增加环保投入 资金,限制污染的排放,强制使用减污设备,从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那些经济 发展不可或缺的低产值产业,国家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证这些产业的平稳发展。只 有协调好各行各业的发展,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加强政府的政策力度
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要加强环境管理和执行力度,制定严格 的污染排放标准;采用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使用更清洁的资源和更环保的设
备; 要推动技术变革,鼓励企业和社会加紧绿色技术的研发。政府可以通过实行 “庇古税”解决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负外部性,对产生污染的企业收取排污费,严格限制污染排放。同时,国家必须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容易出现环境掠夺性的经济行为,不考虑污染排放和环境恶化的负 面效应,长此以往,“工业产出将高于在考虑污染社会边际成本情况下的最优产出值”,因此要监督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健 康发展。
3.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环境保护仅仅通过政府来执行是行不通的,政府承担不了所有的环境保护工作,并且 政府推行环保工作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要提高环保效率,还得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要 实行环境保护市场化,采用内部治理模式,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污染造成的外部不经济 或外部成本通过市场进行内部化,让企业承担自己造成的外部成本,以此来约束企业排 污,并激励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或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外部性内在化的关键在于要建立明 确的产权制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明晰可以解决责任问题,有利于经济主体激励机 制于约束机制额建立。通过产权界定,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排污权交易,可以减少企业的污 染强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下几条对策面对环境污染问题。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国家应该通过各不仅如此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通过生产环节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的目的,完成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2、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收费”制度。污染者付费,是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的重要基础条件。应合理确定污染治理的收费标准,逐步达到补偿合理成本略有盈利的水平,以实现“谁污染、谁治理”制度向“谁治理、谁收费”制度的转变,并通过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领域。
3、广泛发挥各种群体在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作用。环境污染治理中,每个群体都是生力军,如非政府组织,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靠政府的统一管理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与资源动员活动,对某些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和治理政策的持续关注使其能够整合相当的人力、物力进行自发的监督、研究和联合治理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励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包括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在政策、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结束语:
人类经济发展是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资源的过程,然后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这是一个 经济系统,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经济系统的范围向一些以前没有被人类 涉足过地区迈进,所以环境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在当代社会我们所走的经济发展 道路不应该是先污染、后治理。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诠释经济,对于我们应该以什么 的方式去增长经济,应给予深入思考。
我们要明白,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环境和经济,并不是水与火的关系,二者可以兼容,如何做到绿色经济,做到可持续发展经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七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1. 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 说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公司业绩既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 还受市场环境影响和控制, 最终影响企业损益。如“龙溪股份”, 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出售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议案》, 同意龙溪股份在2016年6月30日前,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或大宗交易系统, 根据二级市场股价走势, 择机出售不超过1000万股公司持有的兴业证券股份。兴业证券于2010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本次减持前, 龙溪股份持有兴业证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46, 489, 838股, 账面持股成本约2708万元。龙溪股份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出售兴业证券股份185万股, 成交均价约13.21元/股。截止2015年11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收市后, 本公司尚持有兴业证券44, 639, 838股。经龙溪股份初步测算, 本次交易扣除持股成本和相关交易税费后预计可获得投资收益约2333万元, 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0%。
2. 公允价值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损益影响由公允价值确定和投资性房地产与其它房地产的转换条件与占据两个因素决定。由于房地产也尚处在发展阶段, 市场行市变化难以预测, 但是由于城市化、投机、社会习俗等原因房价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因此, 企业有粉饰经营, 达到调节损益的目的。如“海岛建设”2013年度审计报告关于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因海岛建设, 子公司海南望海国际商业广场有限公司、海南望海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天津创信投资有限公司、海南海航迎宾馆有限公司、海南施达商业有限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净利润12, 040, 699.00元, 增加资本公积金7, 891, 326.86元。
3. 公允价值应用于债务重组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根据新准则对于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由于要计入当期损益, 则进行债务重组将增加债务人的当期利润。因此, 可以凭借债务重组增加利润来拯救一些上市公司, 实现扭亏为盈。如工行青岛开发区支行与“澳柯玛”及担保人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和青岛电子元件六厂, 签订了《还款免息协议》, 各方共同确认到2008年3月20日, 澳柯玛偿还积欠工行青岛开发区支行人民币贷款本息和法律费用合计282434356.52元。澳柯玛归还欠款受益于控股股东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资金支持, 全部履行了协议约定的还款义务, 澳柯玛取得债务重组收益1300万元, 预计每年可减少财务费用约1600万元, 优化了资产质量, 改善了财务状况。
4. 公允价值应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损益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除了以上三项外, 还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事项。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使用公允价值需要满足具有商业实质且非货币性资产, 以保证损益的可靠性。但是, 一些公司设法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同时, 换出换入资产在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时, 可以采用估值技术, 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可以达到操纵利润, 影响企业损益。
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公允价值计量标准过高, 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应用
公允价值确定价值的顺序是市价、参照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和利用现金流量的现值技术。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着许多限制条件和面临多种选择, 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计量技术不成熟和会计人员能力限制等因素, 会影响到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如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是经济学、金融学、现代数学融合发展的产物, 其价值会随其它金融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 而有的变量为非金融变量。
2.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划分不明确, 公司核算时可能乱用
采用公允价值的计价对有些交易项目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 可能是以假想交易和脱离实际交易的估计价格, 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 滥用公允价值的情况时有发生, 导致利润和财务信息不可靠, 影响使用者决策。如,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只对金融资产进行了分类, 而没有对企业的金融资产如何进行分类以及分类标准进行严格的界定。同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专业性、动态性和风险性的特点, 增加了实操年度。
3. 对应的配套制度措施尚需完善
公允价值表现形式较多, 选择不同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 影响使用者的正确决策。主要表现在:第一, 公允价值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获取成本不适中、获取不及时等。第二, 采用技术估值时,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中各种估计参数的取得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参数确定不客观公允, 将导致计算结果不客观公允、不可靠和可比性。第三, 会计界与资产评估界分割, 因为资产评估会增加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 导致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低, 甚至选择了放弃。同时, 资产评估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理解与计量并不完全一致, 还有评估执业环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守信成本、失信损失等配套措施也不完善。
三、应对应用公允价值影响损益的策略
1. 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监管的制度建设
从正式规则、实施机制和非正式约束三个方面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带来的交易风险进行会计监管, 使欲违规者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 最终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交易风险事件的目的。建议进一步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制度建设, 出台详细的解释和补充说明。研究制定实际操作可行性的估值技术, 避免人为主观预判可能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2. 确保会计信息披露决策有用性
改进公允价值的基本计量模式, 同时还需使信息披露者深刻认识到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 保证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具有相关性, 克服对利润进行操纵, 误导报表信息的使用者的现象。
3.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技术能力
首先做到强化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研究, 结合我国实际全面深刻认识公允价值的理论本质, 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其次, 增强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给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培育自身职业判断的能力, 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实行岗位轮换制, 使会计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坚持独立原则合理权衡, 根据已经获得各种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报告、资料和建议, 客观、真实地进行会计计量与披露, 协同实现企业目标。第三, 强化会计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和后续教育, 包括会计基础理论学习, 经济、金融、数学、外汇、法律、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2]邗, 宋曲.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评论, 2014 (4) .
[3]范长江, 王飞.价值计量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14 (2) .
[4]许晓蔚.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上市公司收益影响研究[J].观察, 2013 (1) .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八
公开承诺
在全县开展的集中整治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活动中,县委政法委结合政法机关的职能和实际,立足本职,改进作风,提高效率,重点开展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法造势,为创优经济发展环境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组织全体政法干警深入开展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统一认识,着力强化干警创优意识。
二、完善执法监督程序,加大政法委对政法部门的执法检查监督工作力度。严格规范政法干警的执法司法行为,积极推行案件网上公示制度。
三、继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有效处置群众的合理诉求。重点抓好当前全县开展的社会治安大整治,主动稳妥地处理群众反映的每一起案件,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
四、坚决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集中开展企业周边秩序治安人整治,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宽松、文明、安全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打严查严惩犯罪。强化科技防控措施,严查严惩“两抢一盗”等侵财性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为创优经济发展提供公正高效的 -1-
法制环境和安全文明的社会治安秩序。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九
浅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影响的.范围比较广泛,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环境保护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 者:刘宇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垦区环境监察支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期 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Journal: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7)分类号:X5关键词: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影响
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十
洁净煤技术因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煤炭作为能源的潜能、同时将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水平 (Rubin, 2007;Lu, 2008) 而广为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为此纷纷制定一系列计划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应用, 例如美国实施的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 (CCTDP) 、日本提出的新阳光计划、欧盟制定的“兆卡计划”等, 都将洁净煤技术提升到“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与消费效率;实现减少污染, 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战略地位。中国也早在1990年初提出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 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很大支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中国的洁净煤技术日渐成熟, 即将由研发转入市场化推广和应用阶段。但是, 受投资、运维成本、煤耗和市场接受程度、不同洁净煤技术的差异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 需要对洁净煤技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
目前, 国内外学者围绕洁净煤技术已开展了一系列的评价研究, 如任世华 (2012) 基于俞珠峰等 (2006) 开发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洁净煤技术评价模型 (CCTM) , 对超 (超) 临界、IGCC等技术进行了评价, 认为超 (超) 临界发电全过程能源转换效率较高、CO2排放量较低, 且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是需重点选择的技术方向;欧巡民等 (2010) 对2020年煤电驱动电动汽车的节能减碳效果进行了评估, 该研究肯定了超 (超) 临界、IGCC等煤电技术驱动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油车的节能减碳优势;毛显强 (2012) 基于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单位污染减排成本和潜力, 绘制了中国电力行业的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潜力图;刘强等 (2006) 采用IRPA模型对在电力部门引入碳税和能源税后对发电技术选择、电价以及相应的环境排放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论认为在征收较低的碳税或能源税时IGCC技术会被电力系统所采用, 而另外一些如生物质能发电、风电、PFBC则需在较高的税率情况下才能大规模应用;Wang (2009) 基于多期市场均衡模型对排污费 (SO2) 、碳税、补贴等政策进行了评估, 发现采取相关政策后, 洁净煤技术的竞争力将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并有助于改善中国电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这些相关研究实质上已经为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技术评价的基础。但是, 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 未能把分析视角延伸至整个社会经济层面。同时考虑到洁净煤具有较高的初期投资和发电成本, 其大规模应用将不可避免地推高电力成本, 并最终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就业创造产生一系列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因此, 在洁净煤发电技术即将步入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阶段的时候, 我们需要关注煤电结构转型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 对洁净煤发电技术的推广路径、规模和时间点安排进行综合考量, 从而最终推动电力系统的平稳转型。
鉴于此,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改进美国REMI模型, 选择最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四种洁净燃煤发电技术, 即超临界机组 (SC) 、超超临界机组 (USC) 、常压循环流化床燃烧 (CFBC) 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 , 对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 包括对经济总量、就业水平和行业发展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分析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潜力, 并为制定出科学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2 分析框架与模型
本文基于微观的技术分析与宏观的经济影响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如图1所示。
就微观层面而言, 主要开展洁净煤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包括洁净煤技术情景设置、装机容量预测、减排效果等, 并根据成本曲线模型, 模拟出洁净煤技术的减排成本。其中成本曲线模型通过火力发电的装机容量来计算火力发电的成本, 如式 (1) 所示。
式中, Ct与C0分别是第t年和基准年的发电成本, 单位是元/MWH;Qt是第t年的累计装机容量, Q0是基准年的装机容量, 单位是TW, α是成本下降率。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是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本文采用的C_PIC模型是一般均衡模型, 由美国REMI模型[15]改进而来,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与美国REMI公司共同承担了该模型的开发。模型的改进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根据能源平衡表的能源品种进行能源产品划分, 包括原煤、洗净煤、其他洗精煤、原油、天然气、汽油、柴油、电力、热力等14个产品部门, 分别对投入产出表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四个部门进行拆分, 将能源结构纳入到投入产出表, 使得REMI模型能够对能源结构及相应的碳排放未来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其二是采用中国的社会、经济数据对REMI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校正, 使之与中国的经济系统进行对接, 从而实现对中国经济的模拟, 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版的能源-经济CGE模型。如图2所示。
基于以上的分析框架, 本文将对洁净煤技术的减排效果和成本, 以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
3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公开发表的报告、刊物、出版物等。其中, 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8) ;火力发电的装机容量预测值来源于姜克隽 (2011) 和IEA (2011) 的报告;洁净煤技术的装机容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力 (2002-2010) 和Yu (2011) ;发电成本下降率取自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 (Yu, 2011;Koornneef, 2007;Broek, 2009) ;单位发电增量成本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来自毛显强 (2012) 的研究。洁净煤技术相关数据汇总情况见表1所示。
4 情景设计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洁净煤技术的减排效果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由表1中四种洁净煤技术2010年装机容量数据, 可以计算出这四种洁净煤技术在火电技术中的比重。然后结合2002~2010年四种洁净煤技术的装机容量数据进行趋势预测, 得到2050年四种洁净煤技术在火电技术中的比重, 即表2中的基准低碳技术情景;在此基础上, 本文设计了四种强低碳技术情景, 在这些情景中分别提高一种洁净煤技术的比重以替代传统火电技术, 而保持其它三种洁净煤技术比重不变, 具体的情景设计见表2所示。
注:a、b、c、d四种情景设计的目的在于寻求最小成本付出的最大减排力度, 为最优技术组合选择提供参考。
5 模拟分析
5.1 洁净煤技术减排成本效益分析
(1) 洁净煤技术的减排效果分析
基于表2中的洁净煤技术在火电技术中的比重, 结合姜克隽 (2011) 对中国未来煤电装机容量的预测, 可以计算出四种洁净煤技术的未来装机容量以及新增装机容量;在此基础上, 假设不同洁净煤技术机组年运行时间均为5100小时, 即可计算出四种洁净煤技术在不同情景下的发电量, 如表3所示。
基于以上洁净煤技术的发电量预测, 根据表2中四种洁净煤技术的单位二氧化碳减排系数, 即可计算出五种情景中四种洁净煤技术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然后与C_PIC模型模拟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扣除, 得到五种碳排放路径图, 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 中国碳排放随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表明如果没有政策干预的作用, 中国碳排放的上升趋势很难实现逆转;在低碳技术情景中, 洁净煤技术的应用使得碳排放量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 但没有促使碳排放峰值的出现;而强低碳技术情景中, 由于分别调高SC技术、USC技术和IGCC技术的装机容量比重, 使得中国碳排放分别在2039年、2039年、2040年出现峰值。但是在对CFBC技术的比重提高调整时, 并没有碳排放峰值的出现 (详见表4) 。可见, 对火力发电中的洁净煤技术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能够改变中国碳排放趋势, 其中, IGCC技术在四种技术中最具潜力。但是, 洁净煤技术的比重调高就意味着高投入和高成本, 因此, 追求最佳减排效果的前提是对洁净煤技术的成本最优化核算。
注:基准技术情景和CFBC (+38.7%) 技术情景没有峰值出现, 用符号“-”表示。
(2) 洁净煤技术减排成本分析
洁净煤技术减排成本是由洁净煤技术的发电量乘以单位减排成本记算得出。洁净煤技术的单位减排成本采用单位发电增量成本, 即洁净煤技术替代传统燃煤冀术的成本。同时, 从规模效益的角度来看, 随着洁净煤技术的装机容量规模日益扩大, 其发电增量成本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根据表1中单位增量成本数据、成本下降率以及洁净煤技术的装机容量数据, 即可通过式 (1) 拟合出洁净煤技术的单位发电增量成本的未来变化趋势。由此, 即可计算出五种技术情景下四种洁净煤技术的发电增量成本。如图4所示。
从计算结果来看, 基准低碳技术情景的成本最低, 而其他四种情堪由于分别调高了不同洁净煤技术的装机容量比重而导致成本增长, 增长幅度分别为94.59%、34.34%、78.65%、10.13%.相比而言, IGCC技术最具有发展潜力, SC技术和USC技术可以适度发展, 而发展CFBC技术则需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
此外, 考虑到洁净煤技术的发电成本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就业和各个行业造成冲击, 模拟洁净煤技术的宏观经济影响也是考察洁净煤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
5.2 洁净煤技术的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洁净煤技术的成本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实质上是电力行业的成本变化造成对经济的冲击, 这种影响对社会各个行业都会造成冲击, 且是叠加的。为此, 本文将洁净煤技术的成本按照投入产出表进行分解, 并导入PIC模型, 据此模拟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对GDP、就业和不同行业的影响。
从模拟结果看, 洁净煤技术对GDP的冲击由于行业叠加的原因被发大, 是其成本的10倍之多。其中在强低碳技术情景中, SC技术的影响最大, 其2043年对GDP的影响是基准低碳技术情景的1.9倍, 其次是USC技术, 达到1.69倍, 然后是IGCC技术, 为1.29倍, 最小的是CF BC技术, 为1.23倍;此外, 从发展趋势看, 四种技术在2043年左右对GDP的影响达到峰值, 随后迅速下降, 如图5所示。同样, 洁净煤技术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反映橱相同的趋势, 如图6所示。
从洁净煤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来看, 在基准低碳技术情景下, 对三次行业所受的影响中, 农业所受影响较小, 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 如图7所示。就具体行业而言, 第三产业中, 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 这四个行业的影响值占第三产业影响比重高达73.5%.如图8所示。
而从第二产业来看, 洁净煤技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重化工行业, 如建筑业、煤炭、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 这些行业的影响值占第二产业影响比重高达80.3%.
总体来看, 洁净煤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的冲击相对较小, 是能够接受的。对具体行业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行业和重化工行业。因此, 促进洁净煤技术的发展, 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的节能减排, 促使碳排放高峰早日到来, 也将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
5结论和讨论
本文采用洁净煤技术的未来发展与CGE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一方面, 从微观方面, 模拟洁净煤技术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发电成本的变化趋势, 分析各种技术发展的节能减排潜力;另一方面, 通过CGE模型模拟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为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建议。
第一, 洁净煤技术作为更为洁净的火力发电技术, 替代传统火力发电技术, 能够起到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但是由于不同洁净煤技术的成本不同, 必然会制约其装机容量的发展, 因而节能减排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这些技术选择上存在着组合优化的问题。
第二, 从模拟结果来看, IGCC技术由于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成本下降快而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并且能够在较低的装机容量比重下, 能够促使中国碳排放高峰的出现。USC技术同样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 但是相比IGCC技术而言, 要促使中国碳排放高峰的出现, 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而SC技术和CFBC技术则减排效果相对较差, 不适合大规模的发展。
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十一
从环境经济到环境管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摘要:文章结合实例从经济学角度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污染的环境管理建议.作 者:庄华 作者单位: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环境工程事业部 期 刊:城市建设 Journal: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 “”(15) 分类号:X3 关键词:环境污染 经济学分析 污染治理 环境管理
12.政研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篇十二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政研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xx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xx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xx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相关链接:20xx年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xx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xx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第二,加大政府
1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篇十三
严峻的能源短缺、居高不下的原油价格、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改变现有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建立充足、清洁、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也是近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从2006年起,政策支持已经越来越明确。随着《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与实施,发改委又发布公告确定了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等五个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项目;此后发改委又对煤制油产业进行了规范。因此,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下,新能源板块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长期走牛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2007年的财务报表。截止2008年4月,159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按新会计准则要求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企业首次应用会计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披露了按照新会计准则调整的2006年度盈利和股东权益数据。
鉴于以上两个事实,这为多角度研究会计准则改革的经济后果提供了良好契机。然而在宏观政策交错影响的情况下,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对新能源上市公司股价收益的影响,这是本文要检验的问题,其结果势必有助于资本市场的投资决策。
1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随着资本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允价值概念和思想直接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本次会计准则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国外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对于公允价值会计与历史成本会计孰优孰劣,会计界学者及实务者普遍认为公允价值更具有价值相关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容易及时发现潜在资产风险,这是因为公允价值反映了资产或负债的当前价值,而历史成本会计仅仅反映了过去的价值。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公允价值也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葛家澍等(2006)介绍了九个不同的公允价值定义,讨论了公允价值的层次,并强调公允价值是在现行交易中的估计价格,而不是在过去交易中形成的实际价格[1]。对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焦点在于它能否引起股价大幅度波动,导致会计计量的内生性波动及其价值相关性,这是会计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Kim和Verrecchia(1991)[2],Lambet等(2006)[3]认为,会计准则改革有可能改变投资者的会计信息准确度预期,增加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降低新会计准则下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国内外对会计价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金融业上市公司为主。Barth等(1995)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的波动性、监管资本及合同现金流价值的影响,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有助于对银行的违规行为的监管[4]。Beatty等(1996)研究了银行控股公司和保险类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会计之后的股价反应,结果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股的市价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对保险类企业的股价没有显著的影响[5]。Plantin等(2008)用一个银行家最大化银行收益的决策模型分析指出,虽然历史成本计量方法由于忽略相关价格信号可能会导致无效率,但盯市的计量方法却会带来额外的、非基本面的价格波动信息并扭曲价格信号,也会导致另一种无效率[6]。邓传洲等(2005)[7]对B股上市公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披露公允价值信息后的股价进行检验,并认为B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罗胜强等(2006)[8]从理论上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增强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朱凯等(2008)[9]进行实证分析后指出,信息非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在股票定价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增量作用,而信息非对称程度较低的公司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则在股票定价过程中的增量作用不太明显。刘颖等(2008)[10]以沪深两市1372家A股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和年报为依据,发现公司股价平均收益率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相关性不显著,并认为这可能与公允价值刚引入不久以及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有关。叶建芳等(2009)[11]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发现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管理层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以上文献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股价的价值相关性,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与股价波动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和信息的传导性。在2007年至2009年全球股市都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牛熊市交叉期,我国沪深股市尤其如此。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重大的宏观经济决策对股市的影响尤其明显,比如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促使2008年11月28号至2009年7月20号沪深股指几乎翻了一倍,这期间对新能源规划的再度升温,也助推了我国股市的快速上行。比如,拓日新能、航天机电等在短短几周交易日内股价翻倍。从新会计准则与金融股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发现金融业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对其股价有过度管理和炒作之疑。
以此类似的方法,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检验公允价值损益与新能源企业股价收益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试图从新会计准则和宏观经济政策面解释新能源企业股价的过度上涨现象。为此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新能源企业股票的收益率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影响?问题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有没有明显的线性影响?
2 模型设定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公允价值变动对新能源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根据收益模型建立了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7,9]。为了避免遗漏变量和产生样本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为了检验问题1,运用如下模型:
其中:rit表示新能源上市公司股票每季度的对数收益率;preepsit表示不考虑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净收益或者净损益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率,也即每股正常的季度收益率;fvpsitit表示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lnassetit是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εit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1的随机误差项。若α2在统计意义上显著,那么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对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检验问题2,此处所用模型为:
其中:σ2it表示新能源上市公司股票季度收益率的波动率;Δpreepsit表示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即调整后的每股季度收益率;其它变量类似解释。模型(2)中,如果β3显著不为零,那么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这类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有显著影响。考虑到波动率数据与其它变量的大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此处波动率采用的是季度收益率的方差,样本也取为2007年1季度~2009年4季度,共得到59家公司的288个样本。如果β3显著不为零,那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对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率的波动产生显著影响。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选取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沪深股市中的396家新能源企业于2007年1季度~2009年4季度披露了财务报表数据,数据下载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http://www.resset.cn/)和上海万得咨询数据库(http://www.wind.com.cn)。其中大部分公司也记载了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据,剔除那些财务数据过少的上市公司(有5个季度以上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据)及部分时段股票停牌的企业,最后得到59家上市公司的288个样本。
3.2 描述性分析和变量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s-plus软件的分析结果见表1。从样本股票的收益率来看,最小值为-55.1%,而最大值达到了1158.7%;收益率的对数波动率的最大值达到211.7%;表明样本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较大。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最大值为0.209,而最小值为-0.166,均值为0.005,表明整体来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较弱。
从表2变量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1)股价收益率、公司规模、每股摊簿价格与其对数波动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变化量、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对数波动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股价对数波动率、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与股价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只有每股摊簿价格与股价收益率存在微弱的负相关。(2)以上相关程度都较弱。下面的回归结果进一步检验了解释变量共同对因变量的影响。
3.3 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股票收益率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对应的分析结果如下:
比较表3中四个解释变量的系数的t值,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对股票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该系数为4.4682)。这说明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新能源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对其股票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影响明显,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带来的净收益的增加会被投资者认为是公司业绩良好的信号,还可以推测出新能源政策对股价的积极影响,给投资者产生一种乐观的做多情绪,从而推动新能源公司股价上升及其收益率增加。
比较表4中五个解释变量系数的t值,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股票收益率的波动率具有负向影响(该系数为-1.6731)。这说明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新能源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对其股票价格波动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影响存在,这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的净收益变化会被投资者认为是公司业绩良好的信号,还可以推测出新能源政策对股价的积极影响,给投资者产生一种乐观的做多情绪,从而推动新能源公司股价上升及其收益率增加,股价单边上升,使得波动率变化与公允价值变化损益存在异向变化趋势。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不能反映公司业绩,上市公司也可能由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会推动股票收益率的提高,但是并没有增强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新能源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对其股价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票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虽然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引入具有信息含量,但是并不会引起收益率波动的增加。文中样本数据正好覆盖了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就本次危机而言,金融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指责主要是基于其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波动,但是本文的研究并没有表明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受到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范围还主要局限于有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而国外对于贷款等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市场是有效的并且交易活跃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本身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助涨或助跌的影响。
摘要: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应对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中395家新能源企业在2007-2009年间的季报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检验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这类概念股市价的收益率及其波动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价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而于收益率的波动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信息含量,且并不会增大资本市场的波动风险。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推荐阅读:
废纸制浆造纸业环境影响评价的清洁生产分析06-13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07-09
农业环境影响评价07-31
环境影响评价真题08-11
环境影响预评价试卷06-09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总结08-12
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06-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07-15
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请07-18
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