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cqi(共5篇)(共5篇)
1.康复科心理护理 篇一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82-01
康复科中大多数病人由于长期住院,再加上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甚至完全瘫痪,许多病人脾气惠越来越暴躁,或是觉得以后也就这样了,便不愿配合护理工作或拒绝各种治疗,而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康复科病人而言,身心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病人是身心处于脆弱状态的人,最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包括理解、同情、关心、支持、鼓励、各种需要的满足等,而当上诉需要得到满足后,患者变会产生满足感,便有了精神依靠和寄托,能够缓解部分的焦虑与不安。这是帮助人在危急关头应对心理危机、度过心理难关的第一步,能够提高患者对现实刺激的适应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因此,要学会耐心倾听、仔细观察、細心收集患者资料;鼓励病人倾诉、宣泄情感,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情绪问题;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明确护理诊断;然后向病人分析病情,解释各种护理工作与治疗开展的目的及效果;适时的安慰或鼓励病人,增强病人继续治疗的信心;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或更改有效的锻炼与治疗。
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心理支持是建立在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的。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是首先护士要言语和行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可以互相信任的治疗关系。而护士对病人存在的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否则,护士是无法介入病人的内心世界,并给予心理支持的。广义的心理支持是指所有的心理治疗都在精神上给病人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地支持,由于心理支持的原理不受精神分析、行为理论、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治疗模式的约束,主要是运用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属一般性的心理治疗的范畴。因此,是心理护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护士在与别人沟通过程中,对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情绪问题要及时进行疏通和引导,并且要做到针对性疏导患者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过程。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语言,因此有人把它称为言语治疗。疏导就是有目的地将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压力,通过医护人员的分析和引导,逐步解决和消除。使患者从不愿意合作到愿意合作,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到健康心理状态的转化过程。其目的就是让病人将认识与行为相结合,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地促进心理转化过程。疏导在理论上可以归纳出一个信息和控制科学的模型,它从整体出发,始终着眼于心理与躯体、机体与环境、生理与病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
心理疏导不同于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具有广泛性,而心理疏导更具有针对性,护士在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时,同样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要得到病人的认同。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围绕人病人存在着问题,找出病人心理反应的主要矛盾,引导病人客观的认识这些问题,找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护士在采取心理疏导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方法,不能仅强调自己的社会标准和观念,而是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深入的病人内心世界,体察病人的情绪,了解病人的思想,归纳出病人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要使病人能够接受。要注意患者谈话中传达的信息,不仅是言语表述的,还有语意中隐含的信息。了解体察患者的感受之后能够准确地用言语把自己的意向传达给病人。另外,通过对病人的谈话反馈使病人感到护士对自己的关心和了解,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
三、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
家属亲友的言语举止常直接影响着病人,其良好情绪能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而其不良情绪则对病人是一个恶性刺激。护理人员应对家属亲友进行保护性医疗的宣传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病人,影响治疗,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保持沉着、冷静,切不可行露于色,而宜于和颜悦色地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家属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适时德与病人聊聊天,夸赞一下病人的进步,多给与病人信心,让病人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行康复治疗,其效果会事半功倍[1]。
四、加强护理宣教。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着病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除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外,还应加强护理宣教。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休息,及时纠正病人不正确的健康锻炼方式,细化到每个小细节的注意事项,避免劳而不获,甚至得不偿失。更要叮嘱病人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反而于身体健康恢复不利。
五、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
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制度,可以加速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即可消除因肌肉紧张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又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的娱乐、阅读等也可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
六、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
在完成者一系列心理护理之后,相信病人应该会始终保持着乐观、愉悦的心情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与康复治疗,从不愿意合作到愿意合作,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到健康心理状态的转化,既有利于病人身心疾病的恢复,也方便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工作,可谓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2.家庭康复护理常见方法 篇二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医疗的实施过程中,为达到病人身体的、精神的、社会和职业的全方位康复的目的,要求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有利康复的各种专门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程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使病人重新加入社会。
1 常见的康复活动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基本动作,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其他连续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对正常人来说,这是一种极普通的活动。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功能障碍,有的病人部分全部地失去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残疾程度越大,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影响就越大。生活的日常训练就是要使病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尽可能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独立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1.1 床上活动 在床上作所有活动需要的动作,如翻身、起床、转动身体和坐姿平衡等。长期卧床和残疾的病人,为了防止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护理病人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以及正确的姿式和体位变换。通常是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当病人对某种体位皮肤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应后,可酌情给某种体位减少持续时间或延长3小时左右。通常白天为病人翻身的次数可多一些,夜间为保证病人充分睡眠可适当减少翻身次数。
1.2 轮椅上的活动 如上下轮椅的能力,对轮椅使用的熟练程度等。自我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脱衣、洗澡、大小便自理情况、穿鞋、穿袜的能力,进餐活动等。
1.3 行走活动 如在室内外的行走能力,上下楼梯的能力,借助辅助器如拐杖等的使用能力等。
1.4 其它活动 如使用电灯、电话、上下水、钱币、开关门的能力等。
2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2.1 进食动作的训练先训练手部动作,令其模仿进食,然后再进食物。使病人保持坐姿的平衡,抓握餐具,使用餐具摄取食物,将食物送进口腔进行咀嚼和吞咽动作。吞咽困难的病人在意识清醒时,肯定其将食物咽下,并能顺利喝水时,可令其自行进食。先给流质食物、糊状食物、稀粥,然后再给半流质,如面条、蛋羹、馄钝等,从少量过渡到正常量。如果病人进餐时,抓握餐具较困难,可先训练病人抓握木条、板条块等,继而训练其使用匙、筷子。如病人丧失抓握餐具的能力,协调性和活动范围均受到限制时,将无法使用普通餐具,此时可将食物进行加工改善,制成病人易于进食的形状,并将碗碟固定在桌上,为病为特制长把勺等。在病人进食前还要加强病人起坐、坐稳的训练、用靠背支撑病人坐稳,然后逐渐撤掉靠背,自行坐稳。
2.2 穿脱衣服的训练部分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穿脱衣服可用单手完成。当偏瘫或骨折的病人穿衣时,应先穿患侧肢体。脱衣时应先脱健侧肢体,这样有利于完成穿衣动作。截瘫的病人在平稳坐位时,可自行穿、脱上衣。穿裤子,可先取坐位将下肢穿进裤子,再取平卧位,提高臀部,将裤子拉上穿好。如果病人的病情较重,不能自行活动,穿脱衣服困难时,要为病人专门设计服装,有利病人穿脱,如宽松的前开扣衣服。病人不能系扣、解扣时,应设计松紧带、拉链或按扣等。
3.脑梗死的护理与康复 篇三
【关键词】 脑梗死;护理;康复
【中国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85-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其致残率很高,对于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临床上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各项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死,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早期康复治疗将使80%的患者功能明显改善[2]。我科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250例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50例患者中,男138例,女112例;年龄46~82岁,平均61.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檢查确诊,存在明确的肢体偏瘫功能障碍;
既往有糖尿病史87例、高血压病史67例、冠心病史47例。
1.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护理
2.1监护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神志、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速尿20mg,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当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情况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抢救处置。
2.2呼吸道的护理 气道管理保持通畅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如有低氧存在,应立即以2~4L/min吸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保持头侧位、淸除口腔分泌物、定期拍背、吸痰等,尽快纠正低氧。对于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小于8分)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3]。
2.3 加强基础护理 对卧床的患者垫气垫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bid。做好导尿管护理,按时做膀胱冲洗。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易引起便秘,营养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及足部护理。
2.4心理护理 当病人患急性脑梗死发生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表现为抑郁或躁狂易恕,此时患者心理异常脆弱与敏感,也最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充满爱心的帮助。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能正确理解患者的问题并及时耐心的解释,直至患者理解为止;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列举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
2.5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复行走和语言清晰,使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首先对患者进行肌力的评估,然后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5]。体贴关心病人,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反复练习坚持不懈。预防发生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每4小时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30分钟/次,帮助患者做关节伸展,内旋,外展等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并将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然后练习翻身,促进肌力恢复。随着患者病情好转,能坐稳后要及时进行站立的行走锻炼,指导患者站立平衡训练;双手扶杆站立一单手扶杆站立,一不扶杆站立达到三级平衡。行走训练,指导患者先原地踏步,走时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3.结果
250例患者中, 122例患者治愈、95例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86.8%,29例无效,4例死亡。
3.讨论
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常常合并其他疾病,预后差。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才能为抢救赢得时间。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降低褥疮、感染的发生率。康复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中枢神经可塑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如易化理论、轴突的发芽、功能的代偿和重塑、区域性功能重组等极大地推动了神经康复学的发展。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有效,而且早期康复的疗效优于延迟康复。
本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此得出,综合全面的精心护理,加上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艳玲,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4):252.
[2] 励建安,社区康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8(10):79-80.
[3] 张悦怡,庄一渝,程丽君,等.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79-181.
[4] 李秋萍,范秀珍,高丽红.内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5] 王春英.脑卒中致运动性失语伴沟音障碍的早期进行锻炼[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79.
4.骨折后康复护理要做好 篇四
发生骨折后紧急的处理和治疗很关键,但骨折治疗后的康复护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出现任何差池的话,同样会影响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复。“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道出了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认识,护理范围也随之拓展,再也不只是医务人员的事了,家庭护理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病程长,存在或潜在一些护理问题的患者,如骨折患者。骨折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要从饮食康复、功能锻炼、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入手。
初中后期 饮食各不同
饮食
骨折初期(1—2周)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苦瓜、冬瓜、山楂等,不宜过早进食滋补、油腻、海鲜及发物;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不宜食甜食、土豆等容易胀气的食物。
骨折中期(2—4周)宜进食高蛋白、高钙食物,如鸡汤、鱼肉、豆腐、猪骨汤等,但要适量而止,盲目地进补反而会延缓骨折的愈合。这里推荐一款食疗方:当归、续断各10克,骨碎补15克,新鲜猪排骨250克,混合上述食材炖煮2个小时左右,加适当佐料后食肉喝汤。
骨折后期(4周以后)《黄帝内经》曾记载“肝主筋,肾主骨”,故骨折后期,宜进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不宜过量饮酒和抽烟。食疗方:枸杞、续断各10克,骨碎补15克,薏苡仁50克,先将骨碎补、续断加水煎,去渣取煎液,再与薏苡仁、枸杞煮粥食。
循序渐进
功能锻炼
骨折初期(1—2周)骨折初期患肢疼痛肿胀,易发生骨折部分移位或再次骨折,此期功能锻炼应以肌肉舒缩活动为主,如手握拳、足趾背伸等运动。
骨折中期(2—4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在医生的指导下,利用健肢的帮助进行手足及骨折部位的上下關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4周以后)此时的骨折已基本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但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活动强度应以不感到疼痛为准,最好在医生指导和家人协助下进行。
“一高二察三防”
预防并发症
年老体弱和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骨折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卧床,这些患者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患者和家属应做到“一高二察三防”。
“一高”即患者在平卧或坐位时,应适当抬高患肢。如下肢骨折,可在小腿部垫一个枕头,让肢体远端的位置略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进水肿消退,防血栓形成。
“二察”即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和骨折部位情况。骨折固定后,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指、趾端)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并与健侧对比,一旦发现患肢持续性疼痛、肿胀、麻木、发凉、活动受限等情况,应随时复诊。
“三防”是防褥疮、防坠积性肺炎、防静脉血栓。需要长期卧床休养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保证2000毫升以上,每天全身擦洗两次,并用爽身粉擦于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腋窝等处,保证皮肤清洁干爽;每卧床2小时翻身一次,并由下往上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咯痰,防肺部感染,同时注意观察骶尾部、后背、手肘部等骨隆突处部分的皮肤变化,如出现红肿,可用红花油给予适当按摩;经常热敷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预防老年人骨折有几点注意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在冬季老年人要坚持户外运动,加强锻炼,多晒太阳,必要时可选用降钙素(如鲑降钙素)。降钙素有降低骨流失,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冬季骨折的发生。
平衡膳食。合理用药老年人要多食含钙食品,如奶制品(牛奶、乳酪等)、豆制品等。少喝或不喝酒。合理使用药物,特别是老年人常用的药物更应注意,如降血压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5.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五
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应结合多种专业护理技术,对患者的身体康复、生活能力恢复、心理治疗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有责任心、关爱心,建立和谐、自然、亲切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这一点对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大有裨益。
(2)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对血压高的危重患者,应及时准确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3)皮肤护理:采取正确治疗卧位和掌握正确的翻身操作方法,增强对患者侧肢体位的保护意识。在康复的初期,每2小时翻身1次,以后逐渐延长每4小时1次,翻身时避免推、拖、拉等动作,被褥要平整无渣。
(4)饮食护理:无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者,可定时喂低脂肪、高热量及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不能进食者应及早鼻饲,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及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保持大小便通畅:培养定时大便习惯。如有便秘,可食香蕉或含纤维多的蔬菜。切勿用力排便,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6)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首先要使患者消除依赖心理,建立乐观主义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励患者坚持锻炼,达到生活自理。具体措施在病情稳定24小时后即可施行。初为按摩,帮助患者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机体感受器,引起反射冲动,防止肌肉、韧带挛缩,保持关节活动,防止畸形。在肌力增强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床上锻炼,先卧位后坐位,开始活动时活动量要小,然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提高运动强度,使病后的身体逐渐适应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