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精选9篇)
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篇一
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一节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常见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一)原因
1.输入的药液和或药物制品不纯。2.输液用具污染。
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环境空气的污染。5.输液速度过快。(二)临床表现
发冷、寒战和发热。体温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期寒战,继之高温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2.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 3.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热源反应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现配现用 5.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6.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
7.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8.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一)、原因
1.短时间过多、过快输入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3.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差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布出现大量湿啰音。
(三)预防及处理
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 3.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4.按医嘱用药
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
(一)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还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4.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 6.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观察和护理。
7.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行湿热敷。8.超短波物理疗法
12.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一)原因
1.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
2.液体前空气未排尽,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3.输液管衔接不紧密或有漏缝。(二)临床表现
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五、疼痛
(一)原因
输入的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输注速度过快、药液漏出血管外
(二)临床表现 局部剧烈疼痛、红肿
(三)预防及处理
1.注意药液配制的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以热敷。
六、导管阻塞
(一)原因
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 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二)临床表现
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推药阻力大(三)预防及处理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3.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 4.静脉高营养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
七、血栓栓塞
(一)原因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脑血栓、动脉硬化的病人,由于其血脂高、血黏度大,当不溶性微粒进入静脉血管时,使血液中的脂质以不溶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包裹形成血栓病灶。(二)临床衣现
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而表现不同。
(三)预防及处理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
3.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消毒液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注射器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加药针头型号选择9~12号侧孔针,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6.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TDP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O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八、神经损伤
(一)发生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伤神经血管。一些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漏出血管外也可引起神经损伤。(二)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肿胀,淤血或伴有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摸,根据损伤神经的部位,可出现相应关节功能受限。(三)预防及处理
1.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
2.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熟悉手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进针的深度应根据病人体型胖瘦及血管显露情况而定,尽可能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汪射部位,保护好血管。
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2次;桡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每日2次,也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12500µg、维生素B1100mg每日一次。
九、静脉穿刺失败
(一)发生原因
与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相同,另外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亦可引起穿刺失败,其原因:
1.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再顺血管方向进针时没掌握好角度,针尖又穿破血管壁,在退针芯向血管内推送外套管时,外套管一部分在血管内,其尖端已通过穿破的血管壁进入血管下深层组织。虽然穿刺见回血,仅仅是针头斜面的一部分或者是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外套管体的尖端并没有随针芯进入血管,所以外套不容易送进血管内。
2.反复在皮下穿刺寻找静脉,致外套管尖端边缘破损或边缘外翻,虽然针尖斜面进入静脉,已破损或外翻的套管尖端无法随针尖进人静脉,即便进入静脉,已破损的外套管尖端极易损伤血管。(二)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输液点滴不畅,甚至不滴;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同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果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3.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时要快、准确,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固定要牢固,防止术中因躁动而脱出。
4.穿刺时操作者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尖刺入血管时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
5.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0.1~0.2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6.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送入,如果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弯曲或者是有静脉瓣等,如果证实外套管确实在血管内,而且已进入静脉一部分,不一定全部推入,也可固定。
十、药液外渗
详见注射法中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
十一、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一)原因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常规都需用胶带将输液针头固定在皮肤上,目的是保持针头在静脉中的稳定性,使液体和药物顺利进入患者体内,达到输液目的、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体内水钠滞留发生肢体浮肿,对这类患者仍采用常规的方法处理极易出现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也易造成皮肤损伤。皮肤敏感者:如婴幼儿、高敏体质,尤其是对胶布过敏者,也易造成皮肤损伤。
输液时间太长。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胶带与皮肤的黏度不断增加,粘贴更加紧密,在揭取胶带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皮肤创伤。(二)临床表现
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出现表皮撕脱。(三)预防及处理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一次性输液胶带取代了以往的胶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避免了对氧化锌过敏所致皮肤损伤。
2.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一条宽4~5cm的弹性绷带,长24~28cm,在两头各缝一与弹性绷带同宽长4~5cm的搭扣,称为输液固定带,消毒后备用。3.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后,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患者与胶布粘贴的皮肤,慢慢分离、揭取,以防止表皮撕脱。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或安尔碘消毒伤口2~3次。
第二节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误入动脉
(一)原因 选择血管不当。(二)临床表现
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三)预防及处理
1.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
3.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
2.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增大。
3.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输液滴速过快,输液量过大,输液反应出现的比例增多。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体温可达40~42℃。伴有呼吸加快,脉速。(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发生发热反应时,要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降低发热反应的发生。3.合并用药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的合并用药。4.注意患儿的体质,早产儿、体弱儿、重度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措施。
5.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减少陪护人员,防止灰尘飞扬。6.严把三关。根据输液反应的原因,安全静脉输液的三个因素是无菌、无热原,无有害颗粒液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一定把好药物关,输液器关,操作关。
7.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8.严重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9.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三、穿刺失败
(一)原因
1.操作者心理失衡,情绪波动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面对患儿家长的焦急疑虑、缺乏信任,如果自信心不足,操作无序,就可能导致操作失败。
2.患儿血管被人为损伤:不正规静脉穿刺,导致患儿血管保护不良,常规静脉穿刺部位针孔斑布。加之间隔期短,再次复穿时原针孔部位出现硬结或血液外渗等现象,难以进行正常静脉抽血、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
3.在拔针时针眼处理不当,使皮下淤血、青紫、肿胀,造成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静脉难以显现而影响穿刺。
4.操作者判断失误:由于小儿血管充盈度差,特别是大量失水、失液、严重贫血的患儿血管干瘪,穿刺时常无回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误认为穿刺未成功而拔出针头,也会导致穿刺失败。
5.缺乏患儿配合:小儿对穿刺往往表现出过度恐惧、紧张,在他们的吵闹中常会使得针头脱离、移位,造成皮下组织渗出,局部水肿。
6.进针的角度与深度:由于患儿静脉浅表,进针角度以针头与头皮夹角15~ 20°为宜,甚至更小,肥胖小儿针管要刺入稍深一些,有的操作者由于掌握不当往往穿破血管。
7.患儿家长及亲属的态度、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言等都可以成为不利于护士操作的刺激源,如有的家长在护士穿刺前发问“你行吗?你能一针扎上吗?”等等;有的家长情绪不好乱指责护士,挑选护士,甚至指定穿刺的静脉,这些都可能形成一种与护士心理不协调的气氛,对此适应性较差的护士,就会出现焦虑、紧张或急于求成的心理冲突,致使判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盲目迸针,穿刺失败。(二)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三)预防及处理
1.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加强自身的心理锻炼,经常保持有一种自信、沉稳、进取的良好心态。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应当先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排除一切干扰工作的心理因素,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情平静、操作有序。另一方面,还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耐心,以利于劝导和安慰患儿家长,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2.穿刺部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血管。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躁动不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无静脉瓣,不易造成阻力,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且头皮血管丰富显见,易固定,因此,宜选择头皮静脉穿刺。3周岁以上患儿可选用手背或足背血管,对肥胖儿应选择粗大易摸或谨慎按解剖部位推测出静脉的位置。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或需快速输液以及注入钙剂、50%葡萄糖、甘露醇等药物,可选用肘静脉及大隐静脉。
3.穿刺的操作:应选择与静脉大小相适宜的针头。穿刺前要 “一看二摸”。穿刺时要做到稳、准、浅、轻。“一看”就是仔细观察血管是否明显,要选走向较直的,静脉大多呈蓝色、动脉和皮肤颜色一样,因此,要注意鉴别,较隐匿的静脉要尽可能寻找静脉的迹象。“二摸”就是凭手感,摸清血管走向,如果血管在骨缝之间,则有柔软感,动脉可以摸到搏动。进针时要屏住呼吸,这样可避免握针的手因呼吸而颤动。针进入血管后有一种轻微的落空感或针头的阻力突然消失感,对失血或脱水的患儿,因其血管充盈度差,血管扁平,甚至萎陷,静脉穿刺应采用“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尖稍微挑起,使血管壁分离,使针尖的斜面滑入血管内,这时会有一种 “失阻感”及“腾空感”,使无回血,针也已进入血管,这时即可注射。对长期输液的患儿,选择血管应从远端到近端,从小静脉到大静脉,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拔针时应顺血管纵向压迫,这样才能按压住皮肤与血管上的两个穿刺点拔针时角度不宜过大,动作宜轻。
4.穿刺后的护理:小儿天性好动,自控力差,易碰针而导致穿破血管壁使药液渗出,局部水肿。因此,做好穿刺后的护理极为重要。穿刺成功后应强调针尖的固定处理,如在四肢浅静脉穿刺,应用小夹板固定,松紧要适度,过松达不到目的,过则影响肢端血液循环。另外,应请家长协助看护,对已懂事的患儿应根据小儿特点进行心理诱导,使其合作。
2.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篇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接受操作患者情况:年龄最大65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43岁, 接受静脉输液患者均意识清楚, 能配合操作并表达自己意愿。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护士基本情况:均为6年以下护龄, 平均年龄为23.8岁, 其中护龄3年以上13人, 3年以下15人。
1.2 方法
每位护士完成50例静脉输液操作, 100%使用头皮针, 所有静脉输液操作都由参赛护士独立完成。2名护士长现场观察护士的输液操作, 记录操作流程。操作完成后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调查在操作者离开病房后进行, 解释调查目的, 取得同意后交由患者填写或由调查者代为填写。问卷分为服务态度、沟通交流、舒适度、操作技术及操作效果五项, 满分100分。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分析
患者满意度总分最高98分, 最低79分, 平均92分, 提示患者对护士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度较高, 其中以服务态度最为满意。
2.2 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分析
出现失误的种类依次为: (1) 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未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2) 操作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 (3) 气泡未排净; (4) 未与患者沟通; (5) 针头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6) 二次穿刺。
3 讨论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1], 也是临床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基本护理操作, 对护理操作规程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1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常见失误
临床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失误是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未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气泡未排净或操作过程违反无菌技术原则, 有些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例如不注意无菌操作和未洗手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 这一失误在低年资护士中发生率较高。经验少、不熟练、情绪紧张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也说明年轻护士没有意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思想上不够重视或为了节省时间, 增加工作效率而简化操作程序。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 3年护龄以上的护士大多注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沟通, 3年护龄以下的护士却往往忽略了和患者的沟通。因此临床工作中不仅应加强对护士规范操作的训练, 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还应注重提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 培养谨慎工作的态度, 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临床护理操作的监督, 最终达到减少失误发生的目的,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 患者满意度调查
本次比赛中患者满意度平均分比较高, 说明在输液操作中无论是技术水平、人文关怀, 还是整体的效果, 均可以基本满足患者的需要。患者不满意的项目是护士进行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未与患者沟通或虽沟通但未能使患者满意。反复的穿刺不但增加患者的疼痛, 还会增加患者的不安全感;沟通的欠缺则容易使患者烦躁、焦虑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患者不仅要求一针穿刺成功率, 更对穿刺疼痛感及穿刺时肢体舒适度上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除了要提高穿刺水平之外, 还不能忽略操作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理念, 随时关注患者的感受, 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即使出现了一次穿刺不成功的情况, 也会得到患者的谅解。如果出现一次穿刺不成功的情况, 应避免在同一穿刺部位反复进针, 应尽快拔针, 更换头皮针后选择另一血管进行穿刺, 或者请高年资护士进行穿刺。
住院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 输液风险客观存在。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 不但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还会增加医疗费用,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临床护士应加强对静脉输液这一基本护理操作的训练, 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同时, 还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人文关怀,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增加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15
3.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篇三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6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具有药效迅速、效果可靠等优点,是人们最常接受治疗之一。因此,在输液治疗中静脉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预防静脉炎对医疗安全及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1 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判定标准
1.1 药物因素 输液药物引起血浆pH值改变。血浆pH值正常为7.35~7. 45,超过此范围无论是过酸过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发生静脉炎[1]。抗癌药物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影响PNA与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反复多次刺激损伤血管内膜,使静脉萎缩、变细[2],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产生静脉炎[3]。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若输入速度过快,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均可导致内皮细胞破坏[4]。
1.2 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 引发静脉炎的微粒主要来源于药液本身的结晶、输液器具、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等。另外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 [5]。
1.3 污染因素 主要指输液器污染、针头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如储存和取用棉签二次污染。李冰等[6]报道,开口棉签存放时间在8h时段,细菌污染数已明显超过卫生标准。
1.4机械性刺激 同一静脉周围反复穿刺输液(超过三次),穿刺方法和穿刺点选择不当,或硅胶管、塑料管在血管内留置过久,均可造成静脉损伤。
2 判定标准 Ⅰ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6]。
3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3.1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 应该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易固定的部位,并且避开关节、静脉活瓣处、硬化、癫痕、受伤、感染、分布呈条索状的静脉。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造成静脉壁损伤。静脉输液应遵循避免选择患肢和下肢血管的原则,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血流慢,而患肢静脉回流障碍,输液时加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7]。根据静脉管径粗细,为了保护好血管,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留置针针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相对较长,活动时不易脱落。但临床上观察发现,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几率越高[8]。因此,留置时间视患者局部情况而定,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4天。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从液体的配制到输液完成的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都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对于静脉留置针,用透明敷贴固定牢,避免滑动和滑脱,并注明日期和时间,隔2天或3天按外科换药法更换敷贴。肝素帽处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避免尘埃、细菌等进入。
3.3输液肢体保暖 用热水袋(水温60~70摄氏度)给病人的输液肢体保暖,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
3.4 合理安排输药顺序 根据药物及注意事项,掌握配伍禁忌,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先用透导液穿刺,输药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使药物不沉积在血管里,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9]。
3.5 控制液体输入量 对长期计划执行静脉输液患者,应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尽量控制液体入量每日1000ml以内,持续大剂量静脉快速输液患者,尽量选择深静脉置管,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3.6 输液时观察 输液过程中要随时巡视及时发现输液有无不畅不通沿静脉走行有无条索状血管变粗、硬结现象, 穿刺点周围有无发白、发红、发麻、疼痛、肿胀等症状。特别注意病情危重者在下肢输液时因皮肤松弛外渗时往往滴速正常不易发现有增加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稍有不慎后果严重。要严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对症处理。
综述,对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多方面探索。首先是做好预防,在临床上要求护士掌握相关知识,针对其诱发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而达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是我们的责任[10]。
参考文献
[1]Kathy Kokotis.preventing chemical phlebitis[J].nursing,1998,28(11):41.
[2]张维琴,張静.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进展[期刊论文]-全科护理2010(21)
[3]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
[4]ZHANG Jin-ying DU LIang-feng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chemotherapy drugs exosmosis from w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2011,30(4).
[5]汤云,潘丽英,宗云.20%甘露醇加温静滴预防静脉炎的临床研究-临床护理杂志,2006,5(3).
[6]许华,肖东.静点药物性静脉炎和疼痛发病机制的探讨及防治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17-718.
[7]黄彩捐,胡杰,韩艳艳等.静脉炎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 7(12):2772-2773.
[8]HU Shu-bin;Study on the nur sing care of preventhing phlebitis due chem. Otherapy;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 TRATION;2004,4(11).
[9]董雪云.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防护[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6):2.
4.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篇四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目的:
1、补充水份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3、静脉给药,治疗疾病。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①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况及营养状况等。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③病人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2)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1)了解解释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输液前排尿或排便。(3)取舒适卧位。
3、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1)治疗盘;(2)无菌棉签;(3)0.5%碘伏;(4)无菌镊子;(5)输液器2 副,备用头皮针2 个,必要时备空针、无菌纱布罐等配液;(6)按医嘱备用药;(7)网套;(8)弯盘;(9)输液执行单及输液巡回卡;(10)启瓶器;(11)输液贴;(12)洗手液;(13)一次性
治疗巾;(14)止血带;(15)浸泡桶1 个;(16)包布篮;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另备静脉留置针1套;(17)急救盒(盐酸肾上腺素1 支,5 ml 注射器1 副,砂轮1 个);(18)输液架;(19)必要时备小夹板、棉垫及绷带。
5、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2、根据医嘱取药,核对药液瓶签(药名、浓度、剂量、使用方法、有效期),检查液体质量(药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瓶体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贴输液卡。
3、配液:将铝盖中心部分打开,常规消毒瓶口,按医嘱再次查对药名、浓度、剂量、使用方法、患者姓名、床号;抽吸药液加入所需药物,瓶口压瓶贴,再次查对并签名,无误后放于治疗车上,空安瓿置于盒内。
4、推车至床旁,持执行本对床号、姓名,解释、询问需要,嘱排便。
5、持输液架到床边调高度60-80cm。
6、铺治疗巾、扎止血带、选血管、松止血带。
7、再次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检查质量。打开输液器,针头插入液瓶口,关调节夹、挂输液架上、排气一次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氏滴管的1/3—1/2 处,液面以下皮管内无气泡、接头处无液体流出,管道挂滴管处。
8、常规0.5%碘伏棉签消毒皮肤2 次,直径8 ㎝,备胶布,在穿刺点上方10-15 ㎝处扎止血带。
9、取下输液管道,再次检查皮管内有无气泡,排尽针头内气体。
10、嘱病人握拳,持针柄与皮肤呈15-30°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少送少许,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夹,胶布固定,收回治疗巾、止血带。
11、调节滴数:成人60-80 滴/分,儿童20-30 滴/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询问病人感觉。
12、再次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整理衣被,交待注意事项。
13、填写输液巡回卡,填写输液者姓名于输液瓶签上。
14、整理用物归位、洗手。
15、输液完毕,启胶布,反折皮管(或关调节器),快速拔针,压迫1-2 分钟至不出血为止,记录输液结束时间。
16、整理衣被,询问病人需要,放下输液架,提瓶,将输液架放于妥当位置。
17、排尽余液,处理输液器,将输液器针头等锐利部分剪下放于锐器盒内,其它部分放于医用垃圾袋内。
18、洗手。
附:更换液体操作流程 临床上常常输入多瓶液体,如果多瓶液体连续输入,则在第一瓶液体输尽前开始准备第二瓶液体。
1、核对第二瓶液体和瓶内加入的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配液人签名等,检查液体质量,确保无误。
2、常规消毒瓶口中心部位。
3、床边再次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拔出第一瓶内的输液器针头,迅速插入第二瓶内。
4、检查滴管液面高度是否合适,输液管中有无气泡,确保输液通畅。
5、再次查对,做好解释交代,按要求调节好滴数,签名及时间。整体要求:
1、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举止端庄,语言温和,作风严谨,动作敏捷
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对心、肺、肾疾病患者,老年、婴幼儿以及输注高渗、含钾或升压药物的患者,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对于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3、长期输液者要由远到近保护和计划使用静脉。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对于刺激性或特殊药物,应在确认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输入。
4、烦躁不安和小儿病人,应妥善固定。
5、及时巡视并填写巡回卡,保持输液通畅,防止液体滴空,针头堵塞及滑出。
6、经常询问病人局部及全身反应,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5.静脉输液术操作流程 篇五
一、目的:供给体液及电解质;供给热量及营养物质;作为药物治疗的途径。
二、操作流程:
1.输液前的准备:(1)素质要求。(2)按医嘱取液体,常规进行检查。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3)开启瓶盖,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在瓶签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床号、加入药名及剂量,标注加入时间及签字。(4)检查输液器的完整性和有效期,安装输液器。第二人再核对医嘱及药物。
2.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向患者解释输液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排净空气,关闭调节夹。
4.再次核对医嘱执行单(包括患者、药物、用药途径等),准备胶带。5.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方(近心端)6cm处扎紧止血带。
6.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常规消毒皮肤,直径5cm。再次排气,取下护针小帽。
7.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用胶布固定针头。
8.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或医嘱要求调节输液速度。9.取出止血带和治疗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再次按医嘱进行核对。10.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后洗手。在医嘱执行单上打钩或签字,做好记录。11.输液完成后,轻轻揭开固定胶布,用干棉签或无菌棉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穿刺点无回血。12.整理用物,按要求分类处理,洗手。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保证用药准确、无误。
3.加入多种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4.输液时必须排净输液管内空气,预防空气栓塞。
6.静脉输液操作与注意事项 篇六
1、认真核对药液(药名、浓度、剂量与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动瓶后对光检查药物质量,有无絮状物、沉淀、混浊、变色)填写输液卡。
2、将瓶上的铝盖中心部分启开,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必要时加药物,摇匀,并注意配伍禁忌,贴输液卡,套上网套。
3、再次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将输液管与通气管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4、携用至床旁,向病人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解除其恐惧心理,以便合作。嘱病人排尿,让病人取舒适位。准备3-4条胶布,放于适当之处。
5、挂输液瓶于架上,反通气管固定在网套上。
6、查对输液卡,核对病人。
7、进行排气,用手指挤压茂菲管1/2处时,取下静脉针头的护帽,松开调节器,药液从静脉针流出,排尽茂菲滴管下段管内空气,再次关紧调节器,将静脉针头放入护帽内。
8、选择静脉,在其部位下垫小枕,扎上止血带,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9、取下针头上的护帽,再次对光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旋紧调节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少许,然后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见溶液点滴通畅后,一手扶住针头,一手用胶布固定,盖上无菌纱布,肢体放于舒适位。
10、调节点滴速度,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给病人盖好被子,注意保暖。
11、如连续输液且药物间无配伍禁忌时,认真核对后启开铝辣中心部分,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从第一瓶拔出输液管,插入第2瓶内,待输液通畅后方可离开。
12、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再次核对。
13、让病人休息,整理用物。
静脉输液的目的:
1.输入液体与药物以达解毒、治疗与控制感染的目的。2.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与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4.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查对制度
2、挂输液卡或倒转输液瓶,直接在瓶签上写姓名,床号与加入的药物
3、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液体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
针,严防空气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
4、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5、特殊药物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例如甘露醇、山梨醇、去甲肾上腺素、锑剂、可引起
组织坏死。应确定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才可加入或输入。
6、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输液效果。
7、需连续输液24h者,应每天更换输液管。
8、输液瓶内需加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与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9、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的病人,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加强观察。
10、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病人,输液速度宜慢;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滴入速度宜慢。
11、一次性输液管不可重复使用。
12、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人主诉。观察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胶管有无扭曲、受压,溶液滴的快、慢及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
13、排气方法:针头剌入瓶,挤管负压升,滴管呈水平,猛倒慢下松。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穿刺成功后再加入液体内。
3.根据病情需要与治疗原则,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结果。
4.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与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外)。
5.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病人应选择适当血管,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如滴速是否适宜,有无漏水或脱出,局部是否疼痛、肿胀等,如有上速情况须及时处理。7.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或添加溶液,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8.连续24小时以上输液者,须每天更换输液管。
皮试流程
神经外科皮试管理流程
医生开出皮试医嘱
携用物至病房;再次核对床号、姓名,皮试 主班护士审核
查看皮试结果,执行单、临时医嘱注明
查看人、时间
通知责任护士或连班护士 告知医生与主班护士皮试结果医嘱本登记,注明登记人
再次宣教,告知患者及主班护士看结果时间;执 行单、医嘱单签字,注明皮试人及时间
审核电子医嘱 核对患者过敏史 检查医嘱内容 打印执行单 核对床号、姓名;再次询问患者药敏史 告知皮 试的目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药物过敏,今后避免使用此药 返回治疗室,备齐皮试用物 主班护士核对,并转抄、执行医嘱 阳性 阴性 皮、床头、床尾卡、病历夹红色标记过敏药物,更换为红色腕带,医生开出医嘱 医嘱本登记,皮试结果,及用药情况.皮试操作流程
(1)操作前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
(2)检查核对:检查核对医嘱、药物,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质量 检查瓶口有
无松动、瓶口及瓶体有无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与有效期与药品 质量; 0.9%氯化钠溶液如果是
玻璃瓶装,按开启玻璃安瓿的方法开瓶,如果是塑料瓶装,则用酒精棉签消毒瓶颈后直接旋
开;
(3)开启瓶盖:常规开启青霉素钠铝盖中心部分;打开一瓶0.9%氯化钠溶液(4)消毒瓶口:用2%碘酊、70%乙醇常规消毒青霉素钠瓶口备用
(5)溶解药液:取5ml注射器,再次检查有效期、质量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抽吸0.9%氯化纳溶液4ml,注入青霉素钠瓶中,抽出4ml空气后拔针,摇匀溶解药液
(6)第一次稀释:开启0.9%氯化纳溶液,用1ml注射器抽取0.1ml青霉素钠溶液,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至1ml,摇匀 必要时再次消毒瓶口 ;
(7)第二次稀释:推出0.9ml药液,保留0.1ml于注射器内,再次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至1ml,摇匀
(8)第三次稀释:推出0.75ml药液,保留0.25ml于注射器内,再次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至1ml,摇匀
(9)标识备用:套上针帽,在胶布上标记配置日期、时间,贴于注射器上(10)备药与医嘱核对,打铅笔钩,端盘至床前,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有无过敏史,交待注意事项、取得病人配合(11)试验部位(前臂屈侧下段),生理盐水消毒皮肤,待干、持针、排气,绷紧皮肤,呈5°~10°角刺入皮内,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毫升,局部可见有半球形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拔针后勿按压
(12)守候观察20分钟,判断、记录结果(阴性皮肤周围无红肿、皮丘无改变,无自觉症状)
(13)
整理用物归位,洗手。
皮试的目的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这些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被称为皮试药物.皮内注射(皮试)的注意事项
1.做皮试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及家族有无该药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不可做试验。严格无菌操作与查对制度。
2.检查治疗盘内常规备好的1:1000盐酸肾上腺素、备一次性2ml 无菌注射器1具。
3.注射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不可立即离去,如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红疹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4.评估与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与血管。不能在局部 皮肤有损伤、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疾患处穿刺。5.在注射药物前再次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6.操作熟练,各种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皮试剂量准确,一次注射成功。进针时以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如进针过深可影响局部反应结果的观察与判断。
7.勿用碘酊消毒皮肤,酒精消毒后应自然晾干,注射后嘱患者勿揉 擦、手抓以及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8.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者,需做生理盐水对照,即在另一前臂相同注 射部位,注入0.1ml生理盐水,20min后,对照观察结果。确为阳性者应做好标记,并通知医生及患者,用红笔记录在病历及医嘱单上。9.为防止发生延迟反应,须在判定阴性结果后再继续观察 5~10min.肌肉注射流程
目的及适用人群:
1.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者.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
一般
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
躯体资料:1.病情及治疗情况,询问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
2.意识状况,肢体活动能力;
3.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肌肉组织状况
病人的心理状况:包括对疾病的认识与态度、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及合作程度,精神、行为及情绪的变化 物品准备:
治疗盘、无菌持物镊、碘伏、棉签、砂轮、2ml或5ml注射器(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与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与针头),注射药物(根据需要还需备急救药品),弯盘、注射卡.肌肉注射的目的
1、需达到药效与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能或不宜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1、肌注后用干棉签在针孔处用力按压片刻(不可揉按注射部位)。
2、注射某些刺激性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用热毛巾敷注射部位,以防止药物刺激产生的局部硬结(水温不可太高,以免发生烫伤)。
3、两次注射之间应间隔4—6h,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效能。
4、注射某些特殊性质的药物,在实际操作中受理化因素的限制,在注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药液泡沫、堵针等现象,希望您谅解并配合操作。
刮痧流程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淤紫斑,从而疏通驺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目的】
缓解、治疗夏秋之间的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症,以感冒、胸闷、头痛等。禁忌症:
病人形体过于消瘦,皮肤病变处、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病情主要症状。2.刮痧部位皮肤情况。3.个体差异,心理状态。【计划】
1.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痧板、治疗碗、刮痧油、纱布(抽纸)、弯盘。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2.病人准备
介绍刮痧目的与方法。3.环境准备
环境整洁、舒适、温度20-40℃ 【实施】 操作步骤
1.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解释。根据刮痧部位,取适当体位。
协助病人松开衣着,充分暴漏刮痧部位,保暖。3.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1)头部:眉心、太阳穴。
(2)颈部:喉头两侧、颈部左右两侧与颈后两侧。
(3)背部:两肩部、脊中线、脊椎旁两侧与肩胛内缘向下、向外处。(4)胸部:胸中线与胸骨两旁。(5)四肢:肘与下肢屈侧面。
4.选用边缘光滑而无缺损的刮具。以免划破皮肤。术着右手持刮痧板蘸取刮痧油,在所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由内向外,朝单一方向刮动(不能来回的刮)。用力的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5.刮动数次后,当刮具感涩时,需要再蘸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6.如刮背部,应当向脊椎左右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状对称的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公分。
7.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局部皮肤颜色等变化。
8.刮痧完毕,协助病人穿衣,整理床单,安置舒适床位,休息20-30分钟。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评价】
1.操作方法正
确、熟练。2.患者对刮痧的满意度。3.注意与病人交流。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室内空气流通,忌对流风,注意保暖避风,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部位与体位,选用合适的手法与刺激强度。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见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应立即停刮并报告医生。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避免发怒、烦躁、焦虑情绪。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瓜果及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清洁消毒处理后,擦干备用。
刮痧的目的
我们刮痧的目的,是通经络,因为经络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同样,按摩、拔罐的目的,也是通经络。针、灸、药、气功,也是通经络。因为,每一味药,都有归经,归到哪条经上,就是通哪条经络。因此,中医的治疗手段,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归结到通经络上,这正是殊途同归。
刮痧,相当于给你的表层皮肤腠理“松土”;拔罐,是给表层下一层的皮肤腠理“松土”,或者是,用刮痧不好操作的的表层“松土”;按摩,是既包括了给表层,又包括了给里层的皮肤腠理“松土”,它对刮痧拔罐的作用,既是一个归纳,也是一个补充。
刮痧注意事项
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释疑: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源援基介绍,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据介绍,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源援基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拔火罐
拔火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罐的类型:玻璃罐、竹罐、陶罐 点火方法: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
拔罐方法:坐罐法,又名定罐法,适用于阵痛治疗 ; 闪罐法,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多用于脊背、大腿等面积较大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刺血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min。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凝血功能情况)。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五、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
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六、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部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选定的部位(穴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一般10min。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与皮肤颜色(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8、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罐。
七、注意事项:
1、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2、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与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灌口是否光滑,有误裂痕。
4、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5、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处理,擦干后备用。
6、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再用注射器吸出液体,保持干燥,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拔火罐的目的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 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拔罐治疗五个注意事项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气式罐很常见,但也存在用法不当的问题。专家指出,拔罐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
二、注意身体状况。有心脏病、血液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三、小心不宜部位。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五、拔罐后正确处理。拔罐后不慎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艾灸的目的
做艾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艾灸调理疾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体阻塞的经脉、用阳气滋润
虚弱的腑脏。这是按摩、放血、拔罐、导药等等方法不具备的,因为艾灸不仅调用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借用了艾草的药性与灸火的热性。人体的元阳之气如果损耗了,是不不能再生的,只能补充,而药性与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所以艾灸疗法很值得推崇.艾灸操作流程
前言:报告老师,我是针灸科护士XXX,我操作的项目是艾灸治疗,用物准备完毕,请求考试!核对医嘱(2人):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治疗项目
治疗部位
一、评估
1、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你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XX,请问你 叫什么名字,请让我看一下你的腕带,这些天你的右前臂有些疼是吗?今天遵医嘱要为你做艾灸治疗。
2、操作目的:请问你以前接受过这项治疗吗,那我简单的为你介绍一下,艾条灸就是将艾条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上反复的熏烤,以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效果。
3、患者理解与配合:在艾灸的过程中,局部皮肤会有红晕、温热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你不用太紧张。
4、有无禁忌症:艾条点燃后啊会产生淡淡的中药味道,你对这种味道能 耐受吗?好的,我看一下你右前臂的皮肤情况好吗?皮肤完好,适合此项治疗,这项治疗大约需要20--30分钟,你需要去卫生间吗? 好的,请你稍等,我去准备用物,马上回来。
5、评估环境 :光线充足 温湿度适宜,适合此项治疗。
二、核对物品
洗手
戴口罩
三、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
1、核对:XXX你好,请让我再看一下你的腕带,现在可以为你做治疗了吗?(关闭门窗,遮档床幔)
2、体位:你这样坐着舒适吗?(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3、定位:现在我为你选穴了,请问有没有酸麻胀痛的感觉?(铺治疗巾)
4、点灸施灸:XXX我要开始施灸了,请你不用紧张
(温与灸2--3厘米5--7分钟雀啄灸3--5厘米10分钟回旋灸3厘米20--30分钟)请问温度适宜吗?在施灸过程中,如果你的皮肤有热烫或烧灼的感觉,请你及时告诉我,我会随时调整距离的,以防烫伤,好吗
5、灸毕:(灸后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6、再次核对腕带:
XXX今天的艾灸治疗结束了,请让我再看一下你的腕带。
7、体位:你这样坐着舒适吗?(拉开床幔,开窗通风)
8、注意事项:
我向你讲解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第一,艾灸后三小时内请不要洗澡,以免外感风寒。第二,艾灸结束后要多饮水,有利于排毒。第三,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9、致谢:XXX,感谢你的配合,那你好好休息,如有不适请及时告诉我。
四、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洗手、脱口罩、记录
结束:报告老师,操作完毕.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与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与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与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与灸10分钟左右。
7.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篇七
关键词:乳腺癌,VPA,并发症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Venous port access, VPA) [1]是一种可长期留置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 是建立有效中心静脉通道的重要方法, 适用于化疗药物等的静脉注射或连续输注, 近年来在国内广泛开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2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 (均行VPA) 。对VPA相关并发症进行研究, 寻求降低其并发症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性原则, 选取125例已行VPA的乳腺癌化疗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38~72岁, 平均51岁。术前留置31例, 术后留置94例。肿瘤分期:Ⅰ期10例 (8%) , Ⅱ期75例 (60%) , Ⅲ期25例 (20%) , IV期15例 (12%) 。
1.2 VPA留置方法
由本院科室专职医生在手术室操作, 在局麻下用穿刺针自锁骨下缘锁骨中外1/3处进入锁骨下静脉,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穿刺锁骨下静脉, 沿导丝置入静脉留置导管 (巴德公司4-FBARD-PORT) , 导管头端的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分离皮下组织;使用隧道针将导管由穿刺点送入;固定、缝合切口;术后拍片证实植入成功;用纱布块局部压迫4~6h。穿刺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根据注射座储液槽的深度、皮下组织的厚度选择穿刺针的长度。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 回抽见回血后连接输液接头并接上输液。输液结束时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VPA植入与首次使用的间隔时间, 随访VPA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药物外渗、输液障碍、导管夹闭综合征等的发生率。定期随访1年, 随访内容为导管留置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根据患者植入VPA与首次使用的间隔时间, 将患者分为三组, A组0~3d 52例;B组4~7d 38例;C组7d以上35例。A、B和C组导管留置时间1年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9例 (75.0%) 、27例 (71.1%) 、25例 (71.4%) , 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并发症
三组患者VPA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三组患者主要以感染为主, 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9%、13.2%和14.3%。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B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 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时间长, 通常需要3~6个月, 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患侧血管、淋巴管被结扎, 导致患侧上肢禁忌静脉输液, 对于双侧乳腺癌患者来说, 外周静脉通路的受限更加明显。因此, 对于需静脉给药的患者, 留置中心静脉通路是其首选方法[1,2]。建立一种良好的静脉通道, 不仅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 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3]。
VAP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的静脉输液装置, 可终身携带。由于其体外无任何装置, 故并发症相对较少, 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小。最新研究报道, VAP导管留置时间比PICC明显延长, 导管相关并发症比PICC明显减少, 但VAP置管选择锁骨下静脉, 操作难度较大, 对操作者及操作条件要求较高, 需要由医生在手术室完成, 每4周维护一次, 无需往返医院维护, 留置时间及患者生活质量上明显优于PICC组, 是患者选择留置的最重要原因[4]。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VPA植入与首次使用的间隔时间能否影响VP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我院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VPA相关并发症。结果发现, VPA植入与首次使用的间隔时间长短对VP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VPA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药物外渗、输液障碍、导管夹闭综合征等。间隔时间为0~3d时, 并发症发生率为26.9%, 远高于间隔时间为4~7d和7d以上的患者。原因可能是局部伤口未完全恢复以至于无法承受化疗药物等刺激。在乳腺癌患者中, 细胞毒性药物会延迟手术切口的愈合, 从而增加VPA相关并发症。本组研究中, VPA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9.2%, 与Wolosker等[5,6]的研究结果 (17.7%) 类似。VPA具有留置时间长、维护便利、生活质量高、护理满意度高等优点, 已成为乳腺癌患者化疗首选的静脉通路, 特别适合年老体弱、维护不便、长期用药、双侧乳腺癌和转移复发的患者。
本研究表明, 为了减少VPA相关并发症, 建议最好在VPA植入3天后再开始化疗。当然, 这一重要发现仍有待多中心、深入研究的验证, 有望成为以后的临床实践规范。
参考文献
[1]Biffi R, Orsi F, Pozzi S, et al.Best choice of central venous insertion si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ho need cancer therapy:a randomized trial[J].Annals of Oncology, 2009, 20 (05) :935-940.
[2]Heit JA.Canc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scope of the problem[J].Cancer Control, 2005, 12:5-10.
[3]Araujo C, Silva JP, Antunes P, 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wo central vei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devices in 1201 cancer 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lal Oncology, 2008, 34 (2) :222-226.
[4]Hung MC, Chen CJ, Wu KG, et al.Subcutaneously 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infec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ancer[J].Journal of Microb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09, 42 (2) :166-171.
[5]Wolosker N, Yazbek G, Nishinari K, et al.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catheters for chemotherapy:experience in 500 patients[J].Sao Paulo Med J, 2004, 122 (4) :147-151.
8.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篇八
静脉用药时血管损伤的原因
患者状态:做好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的输液治疗患者在进针的瞬间往往会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痉挛,硬度增加,增加输液难度。
人为性损伤:除了正常的治疗外,由于技术不娴熟造成的不必要的静脉损伤。
保护措施不到位:输注的过程中巡回观察意识不强,在输液渗漏后没有及时发现引起肿胀较大,以及拔针时没有按压到位引起血液外渗造成针刺面青紫,影响再次输液操作。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成功率
做好心理工作:取得患者信任,争取患者合作。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往往对某几位护士的信任度较高,精神也相对放松。
合理选择血管:老年患者的皮下组织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选择注射时应遵循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的原则,也可选择肢端的末梢静脉,但应避免选择有感染及硬化的静脉,而且也应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输液器的选择:在长期的住院过程中,由于患者静脉的损伤较大,为了减少针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可建议采用使用5号半的针头,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会起到很好保护血管的作用。
促进浅静脉充盈:老年输液患者,一般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1%的硝酸甘油热敷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但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较松弛,在进行穿刺时采用非握拳的方式即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和握指法更符合他们的生理特点。具體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术者左手使用示指和大拇指绷紧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使患者手背的皮肤被动牵拉绷紧,这样即避免了进针时由于皮肤松弛而造成的影响也克服了紧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进针角度的缺点,并且紧握拳头有时反而可使皮下组织压迫静脉不易显出,采用非握拳的方式更有利于充分显示静脉。
减小进针角度:传统进针角度15°~30°。老年患者的静脉充盈差,血管壁脆性大,穿刺时回血慢,在进针时减小进针的角度10°~15°,穿刺时进入皮肤后能较缓慢而谨慎的触碰到血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如何减少血管损伤及保护血管
操作前准备:老年患者的膀胧肌肉松弛,在输液过程中易有便意,应特别注意提醒其在进行操作前排尿及准备好相关工具,减少在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活动以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加强巡视:在输液过程中,老年患者一般较易入睡,加强巡视以防止无意识的活动使穿刺失败,并且在药液渗漏时能及时发现并减少药液刺激皮下组织。
发现药液渗漏时:在输液的中间过程中,发现有渗漏现象传统的方法往往是立刻拔除,但在长期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在输注药物的刺激性较小时,如果有发现有渗漏现象不要急于拔除,可以顺着血管的走行将针头部位轻轻的拔出小部分,并仔细的观察渗漏部位及询问患者针刺部位的感受,在观察1~2分钟后,如患者针刺部位疼痛感较明显这时应立即拔除,按压片刻后继续选择其他血管进行穿刺。但采取以上的措施后,有一部分的患者疼痛感会减轻,应继续观察5~10分钟,如渗漏部位未增大及输液速度也能较快时,可保留原来的穿刺。在输液过程的中间阶段发生的穿刺失败,大多数是由于不注意姿势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针头只会有小小的改变,采取以上的操作方法,有时可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
按压方法及时间:用左手示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4分钟左右,可有效的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感。
损伤后血管的处理
老年患者的血管恢复能力较差,在发生药液渗漏后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受损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中药外用和红外线治疗:经常静脉给药的患者而引起的静脉炎患者可用清热消肿膏外敷:如金黄膏,以及硫酸镁热敷。
土豆片外敷:使用生的土豆片切成薄片敷在渗漏的部位,待稍干后换新的再敷用并多使用几次,对皮肤的消除青紫的效果较好,在冷藏后效果更佳。
由此可见,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老年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只要在各个环节上注意血管的保护,仍可以将损伤减小到一定程度,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问题,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这将极大地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温贤秀,康霞,李福宣.社区老年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0(1):66—67.
9.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篇九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酐、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并发症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喜疗妥外涂。并发症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病人活动时防止导管折叠,注意滴斗勿倒置;输液完毕及时抜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密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使空气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收缩,空气被震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
5.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6.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并发症五:液体外渗
(一)临床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二)预防与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2.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和针头重新穿刺。
3.抬高患肢并适当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24小时内严禁热敷)。4.特殊药物外渗时,根据医嘱做相应处理。
二、静脉输血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随着输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节省了大量血源,也减少了由输注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静脉输血的目的有:①补充血容量;②纠正贫血;③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④输入抗体、补体;⑤增加白蛋白;⑥排除有害物质。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于数小时内缓解,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输血查对制度,做好“三查十对”,使用一次性输血器。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观察单》,如出现发热反应,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及时送检。并发症二: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二)预防与处理
1.正确评估病人,询问有无过敏史。
2.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血前半小时根据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
3.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并发症三:溶血反应
(一)临床表现
1.血管内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2.溶血程度较轻的血管外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保证输血安全。
2.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定,不输变质的血液,避免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受到细菌污染等因素。
3.发生血管内溶血反应时的处理:①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在远离输血部位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②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给升压和其他药物;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⑥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4.对发生血管外溶血的病人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并发症四:急性左心衰
(一)临床表现
1.表现为输血过程中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咳吐大量血型泡沫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查体: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血速度,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速度不超过20滴/min,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成人一般为40~60滴/min,老年、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而输血小板的速度应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立即给予高流量(6-8L/min)酒精湿化吸氧,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酒精中毒。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推荐阅读: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防治10-26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步骤06-19
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10-10
静脉输液的技巧09-03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概况06-25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技巧08-17
静脉输液渗出分级标准09-29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10-24
静脉输液与输血的安全06-28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