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精选12篇)
1.论师德 篇一
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 高等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师德师风现状 策略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决定着国家各项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和水平。教师的好坏关键在师德,因为只有德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即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对周围事物所采取的具体言行和态度,并对学生及周围的人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其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内涵的重要提升,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也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论。其本质是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导,热爱教学、知识渊博、人品高尚为师德之本,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对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较大影响,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要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建设则必须同时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师德师风作为一所学习的灵魂所在,它体现的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良好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赞誉的名师。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他们严于律己、勤于奉献,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高校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不容置疑,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教育、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难以为学生做出表率。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教师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期行业要求的差距。
一是政治倾向淡化。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对学生缺点、错误不批评、不教育、育人意识淡薄。还有有的教师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言行不谨.信口开河,观点片面,过分渲染社会阴暗的一面.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从而误导了学生。
二是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还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心浮气躁,治学不严谨,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上课不备课,得过且过或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激情,讲课内容空洞、陈旧、乏味,教
学方法单调,缺乏与师生交流。
三是道德观念淡薄。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关爱,执教不严,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学术作风浮躁,科研缺少创新,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甚至有个别老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法律。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位高校教师长期为之奋斗的艰巨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为重点;以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为目的,切实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
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高校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增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通过政治活动和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每个高校教师明确,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自觉地克服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真心诚意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益友,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三)科学规范师德师风建设标准。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
1、政治素养高,思想品德好。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正直,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品德优秀,为师生所公认。
2、爱岗敬业,悉心育人。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能够以培育优秀人才为追求,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能够关心学生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是学生公认的良师益友。
3、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具有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学风端正,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创新实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将创新精神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科研行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
4、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能够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学校发展、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深受学生爱戴。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建设。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铸德为重。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在育人中的作用,彻底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中重业务轻师德的现象,全方位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机制建设。
1、完善培训机制。高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2、强化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对认真履行师德师风义务,表现优秀的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评选、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
3、加强监督机制。高校师德师风监督要实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4、科学评价机制。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师德师风评价的可操作性。
5、引进竞争机制。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可有效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总之,高校师德师风对高校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甚至是终生的;师德师风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将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注入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康宇.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讨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2] 肖昊,成长群.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之内涵[J].学习月刊,2008(2)
[3] 孙延斐.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 薛禄辰,尉志凌.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高效师资队伍建设[J].甘肃科技,2005(8)
[5] 万立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2.论师德 篇二
师德, 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即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然而, 师德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1,2]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通过师德规范的不断内化、师德情感的不断强化, 并在师德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师德意志, 才能达到师德认识的升华。一般来说, 青年教师师德认识与实践具有时代性, 也有迷惘, 必须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逐步深化。
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相比, 总体来说, 由于他们学历层次高, 知识视野广, 思维敏捷, 思想活跃, 他们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他们的道德认识代表着积极向上、勇于竞争的道德进步。还由于他们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思想的熏陶, 他们的道德认识具有平等和民主的时代性。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竞争性, 给青年教师提供了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环境, 使一批青年人成为教学科研骨干, 并将自己的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做出更大的成绩。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效率意识使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他们以等价交换的概念与“效率就是生命”的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开拓。
青年教师以他们平等民主和勇于竞争的具有时代性的道德认识, 在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并由于他们与青年学生年龄相仿, 易于沟通,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更易于实践师生平等的时代性的师德意识, 在与青年学生经常性的接触与交流过程中, 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运动的实践性、反复性和无限性, 决定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还不完全、不深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职业生涯不长。
高校师德具有超常性, 超越一般职业道德。[1]社会对高校师德要求的行为期望也远超过其他任何职业。然而, 由于教师职业客观上规范性程度较低, [3]构成教师职业资格的知识结构的规定的抽象性、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性特征以及教育作为一种科学和艺术的个性创造性活动, 使得对于高校教师角色很难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具体标准, 因此, 任何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均可在一夜之间变成高校教师。即使有岗前培训必须合格的规定, 但这种培训往往是得过且过的, 产生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更重要的飞跃。由于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较短, 青年教师大多对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示范作用缺乏深刻而自觉的体识。教师不是以劳动工具去作用于劳动对象, 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 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影响着受教育者。青年教师在由学生向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 对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理解还缺乏哲学修养, [4]在职业道德认识不太清晰的状态下, 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教育实践和师德实践。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更正确、更完全、更深化, 必须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疑促进了民主和竞争的道德进步, 对师德, 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师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同时存在。对市场经济竞争性和价值规律的误解, 导致社会道德认识方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金钱至上思想的滋生, 以至于腐败分子层出不穷, 这种现象和这种思想必然对高校的青年教师产生影响。而且, 由于他们过多地受到民主和竞争的思潮所熏陶, 而缺少系统的和潜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 使青年教师的道德认识感到迷惘:思考着等价交换与敬业奉献, 对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表示怀疑;思考着效益至上与兢兢业业, 对精心施教、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师德之主体缺乏耐心;思考着个人奋斗与集体主义, 对为人师表的师德之光彩还难有深入的认识和自觉地实践;思考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对政治坚定、思想进步的师德之根本有可能彷徨, 甚至有个别人盲目羡慕西方, 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做深入理解。
青年教师师德认识的迷惘, 有一定的普遍性。面对现实, 青年教师的经济收入低, 而又面临着住房等高消费以及学历、职称的挑战, 青年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与中老年教师相比, 是巨大的, 难于在个人奋斗、自我成才方面与强烈的事业心、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方面很好地找到结合点, 因而在师德实践中, 有些教师表现出忙于学位与论文, 而无意精心施教;忙于科研与创收, 而无心钻研教书育人等一些问题。此外, 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方式也会对师德产生负面影响。[5]
二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的师德建设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也是高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同时高校的师德建设还将通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过程, 有力地推动全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加强道德文明建设的今天, 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而且应该是一个主要方面。这不仅是由于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 而且是由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特殊性决定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时代性是积极的, 但仍然需要注意引导与发扬, 青年教师道德认识的“初级性”与迷惘更需要在师德建设中加以提高和深化, 为培养一代优秀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年轻, 他们是教师队伍的希望。由于年轻, 他们思想活跃, 可塑性强。由于年轻, 他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更大。
对于高校来说, 当然不可能专谈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中老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强调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就是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 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讨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中, 不要只顾学历学位的提高, 不要忘记其师德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应该从青年教师的师德认识的特点出发。首先, 必须进一步重视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岗前培训中, “师德修养”应作为主要课程。所谓“岗中培训”是面向已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 岗中培训将面对一批青年教师, 必须高度重视。第二, 应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发挥教研室和课题组等组织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积极功能, 把师德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导师制结合起来。第三, 鼓励教师开展高教研究,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 甚至可以规定晋升讲师不必有专业论文, 而必须有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第四, 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与教师党建工作结合, 引导青年教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五, 师德建设应该与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和进步结合起来, 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 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青年教师业务上积极进取, 应该努力给他们创造工作条件,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此外, 关于师德建设的许多重要的共性问题, 如师德考评与制度建设, 学校的道德环境与用人机制等, 都应该从青年教师职业认知的实际出发, 针对其职业意向的多元性和职业发展目标的构建, 寻找契机。[6]
三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
我们讨论师德建设, 往往过多地讨论外部作用, 浓厚的外部氛围、科学的制度环境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无疑能够促进师德建设。然而, 师德水平的提高, 必须靠教师自己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 靠自身的修养来实现。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加强师德修养尤为重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他们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自觉地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讨论师德建设, 不仅要从社会本位的角度重视其社会意义, 而且更要以人为本, 从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 这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
促进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进步, 而且要高起点地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需要。诚然, 在“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美好愿望实现之前, 劳动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 合理索取应是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题中之义。然而, 仅以物质利益作为许诺的管理只会形成庸俗的人格[7], 物欲的无限性与物质财富的有限性致使物质利益绝对的管理除形成计较利益关系的人格外, 绝无人生智慧的境界。因此, 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全面地理解和提高师德认识, 自觉提高师德修养, 是高起点进行师德建设的途径。教师的劳动, 并不完全是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 也有桃李满天下和园丁收获硕果的成就感。教师的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挑战性, 教书育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这种劳动能有力地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素质好、社会使命感强, 是师德管理价值目标高追求的内在基础。
师德修养成为自觉行动, 是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成材的必由之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既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也是教育的实践过程, 更是艰苦的人生实践过程。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地认识世界、体悟人生, 追求真善美及其高尚的价值观念, 增强道德意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体悟爱岗敬业的真谛, 不断实现“教书育人”的升华, 不断呈现“为人师表”的光辉和雨露。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陶冶师德情感。师德情感的核心, 是“爱”, 对祖国对学生的爱;是“使命感”, 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是“忠诚”, 忠诚教育事业。师德的最高境界是把对祖国的爱化为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为对学生的爱, 化为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锻炼道德意志, 勇于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 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 以良好的师德风范让学生找到“怎样做人”“如何做事”的正确答案。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不断增强道德信念, 为人师表, 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用自己的行动为“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赢得全社会的赞誉。
参考文献
[1]赵连山.正确理解当代师德[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3) :65.
[2]胡全仑.高等学校师德与师德考评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5) :14.
[3]徐旭初.略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1 (5) :24.
[4]孟建伟.教育与人文精神[J].教育研究, 2008 (9) :17.
[5]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2) :88.
[6]李方裕.职业认知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1) :32.
3.论音乐老师的师德 篇三
近几年,有关师德的话题被一提再提,教师,这个曾经无比崇高、令人尊敬的职业,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个行业果真如舆论渲染得那样不堪吗?我们的老师都如人们想象中的把学生当做摇钱树吗?其实,也未必。在记者的采访中,在课堂、在会议、在音乐会上,仍然能一次次地感受到许多音乐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对事业的执著和对音乐的一份敬畏感。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可以置换为“金钱”的权力,他们也没有去奢望能如何暴富,在他们的人生中,“音乐”和“教学”这两个字眼仍然是沉甸甸的,不容亵渎,来不得半点马虎。
不容回避的是,在这支传播真善美的教师群体中,一些名人或者说掌握了一定权力(比如招生权)的教师,的确是在干着以权谋私的勾当。名气大了,课时费水涨船高,教学质量却不能保证。如果是能与招生挂上钩,或者主管着某专业的考试,那么有可能就搭上了一夜暴富的快车。于是,风声四起,媒体曝料,人们私下或者公开传播、议论着。一时间,“音乐教师”这个名字重重地蒙上了金钱和名利的灰尘。
4.论师德修养的三种精神 篇四
一是学习理论,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思想品质形成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人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十七”会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得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都要有坚定的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为自己能够终身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自豪。要从“灵魂工程师”的高度认识终身从教的伟大意义和使命感,丢掉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做到忠于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三尺”讲台和所有的学生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满腔热情去哺育学生,用高尚的灵魂净化学生。要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习,终身“粉墨生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二是教书育人,提倡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认真执教是教师的职责。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引路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水之源、无灯之光,因而是空洞无物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增多,传递信息方式也随之变换更新,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开拓新的思路,建立新模式,深入探索,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行家里手。
三是关心学生,提倡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学生都希望老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热爱学生是教师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在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代新人这一职责时所产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正如安﹒谢﹒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他们可能会给教师带来更多不愉快的事情。”学困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和温暖。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性格和习惯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别,甚至有的学生缺点较多,很难教育,然而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老师要急他们之所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热爱和严格要求是一致的。辛勤的园丁爱护自己种植的小树苗,希望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但他们决不会心疼砍去树干上滋生出来的七枝八杈。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老师爱学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及时给以帮助和教育。
总之,老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通过老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教育的宗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老师的道德素养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论师德修养的三种精神]
5.论师德 篇五
[论文摘要]认真研究并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新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教师 师德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在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是中坚骨干力量,担负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历史重任。然而,当前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不同利益群体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规范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治信仰、信念不坚定。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政治信仰和信念方面出现偏差,信仰、信念不坚定,乃至开始怀疑甚至否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真信、真学、真懂,授课内容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不能解答学生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的教师甚至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在课堂上流露出悲观消极的情绪,散布一些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悖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错误思想,严重误导学生。
2.缺乏一定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向学生一味进行理论灌输的现象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也是课程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课程讲不出新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解释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大学生就业压力等热点问题,使学生感到理论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可接受性不强。而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很难把教学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造成的。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高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但高学历与低教学能力的反差也开始显现,这同样源于理论功底肤浅和相关知识的缺乏。
3.个人功利意识浓厚,育人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只注重个人享乐,只知道满足个人欲望和要求,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没有将教师工作看作传播科学知识、传播理想信念的崇高事业。有的教师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学问,专业上不求进取;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满足于旧的讲义、旧的经验,一个教案用几年,不注重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单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还有的表现为在学术上浮躁,急功近利。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思想准备,不具备政治敏感性;有的教师会因为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满腹牢骚,甚至在学生面前宣泄不满情绪,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的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只注重完成授课任务,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育人功能。
4.对学生缺乏爱心,不注重师表形象的塑造。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敬重、信任教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但是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热爱和尊重学生,对学生缺乏热情,不能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个性特点和思想动态,以致造成师生感情疏远冷漠,难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不注重师表形象,不能用自身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格影响学生的心灵;还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治学不严谨,上课不认真,得过且过,重言教而轻身教,缺乏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的师德修养,在工作作风、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方面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但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了种种困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学习、利用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科技成果、管理经验以及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西方许多资产阶级糟粕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由于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的理想能否实现产生了怀疑,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特别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行为。
2.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来,高校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学校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往往用于行政事务和事关学校发展的专业课建设上,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学校领导没有理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管理体制,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设置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二级机构,而是采取挂靠的方式与相关部门合二为一,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其次,教学设施、基本教学条件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缺少继续攻读学位、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学习提高的机会。最后,教学管理不规范。大班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取的教学模式,平均班额大多在130人左右,部分学校的班额甚至达到150~200人。教师上课如同作报告,师生互动和交流困难,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差;有的学校还随意削减课时和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得不到落实或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结果;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同虚设,考试形式单一,个别学校的考试甚至是走过场。
3.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淡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经济及其他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始出现疲软。尽管党中央也一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事实上这一手始终没有另一手硬。各级政府包括教育部门都是说得多做得少,国家每年拿出的数千亿教育资金真正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少之又少,经费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认同感相对较低,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是关键
1.坚定政治信仰和信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理想前途的坚定信念,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才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定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才能培养出思想政治上合格的大学生。热爱缘于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才能不辱使命。
2.深化理论功底,优化知识结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贯中西,功底深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实际上是对教师学识和说服力的不满。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与其他专业教师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还要掌握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古人云:“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这说明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永不满足地追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才能更好地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否则就不能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就很难回答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种种困惑,就不能很好地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会给教师带来威望、权力、影响和力量。一个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教师,能够以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艺术素养、情感素质,在学生中产生一种亲和力、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进而达到融洽师生关系、稳固师生关系的境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师生关系的融洽和稳固更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艺术素养、情感素质等影响和教育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信服马克思主义。因此,要积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塑造自我、塑造灵魂、塑造形象”,让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感受良好的品德,从对教师的敬佩和信赖中自觉地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二)高校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是前提
1.强化组织管理,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设置由学校直接领导,主管校长具体负责的独立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在人员、场地、经费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合理配置教师比例,实现生均经费20元的基本要求,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把其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保障。
2.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要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高校学生数量以及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合理核定教师编制,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于战斗力、敢于打硬仗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应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科院校兼职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关专业背景,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相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任教。各级部门特别是高校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深造提高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
3.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强化师德建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估体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考核结果要与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挂钩,要体现利益的奖惩性。在职称评定和各种业绩考核中,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外所做的工作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而不应采用完全和一般专业教师同样的标准。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总结、评比和表彰,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把组织评比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纳入到学校各类教师的表彰体系之中,进行统一表彰。
(三)加大经费投入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1.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各高校首先应该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低于本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从物质层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各高校还应为思政课教师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提供国内外相关的社科期刊、声像图书资料、教学讲稿及课件等,以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通过教学工作条件的改善,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其师德水平的提高。
2.增加培训费用。教学效果不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度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知识阅历和学识素养。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这样他的讲授才会既有深度,又令学生信服,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加其社会阅历成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政府支助、学校赞助和教师自助的方式,三方共同努力,加大经费投入,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教育、到革命圣地考察、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参观学习。
参考文献:
[1]Li Zhaoqing.,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M)(a revised edition).Beijing: Beijing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cience Press, 1998 [2].microcontroller based on [M].Li Guangdi.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4 [3].Jin Weizheng.The single wire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J].,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4].2000 Li steel.1-Wire bus Daniel Wellington dw.zstime.com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J] 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 2005 [5]Steven F.Barrett Daniel J.Pack.Embedded, System[M].Beijing: electronics industry Press, 2006 [6].Chinese Journal of Chen Yuedong.DS18B20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J].Anhu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2002
6.师德修养师德风范心得 篇六
渝水区鹄山中学 毛金平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坚持边教边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加厚基础,做到精通一门学科,又研究相邻学科,使自己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能胜任其本职工作。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增加,每个教师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精通业务,严谨治学,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而不厌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是人民教师的又一美德。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鼓励教师要博采众长,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从总的方面来看,教师的知识和才能当然要高于学生,但是在某一点或某个问题上,学生有独到见解,甚至比老师高明,这也是正常现象。遇此情况,教师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是高尚师德的又一体现。
⑸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一般说来,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即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新旧老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和集体力量,应该提倡在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道德风气,同一学科的教师,可能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教学时间有长有短,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强有弱,这是正常现象。同事之间有实际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特别是同一学科的教师,要从教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出发,不要拆台,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同事之间真诚相待。
在教师之间还要提倡:有教学资料,公之于众,大家使用,不搞资料保密;有教学经验,及时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识私有;有意见分歧,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不要互相攻击。在新老教师之间要提倡: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轻。一般说来,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师要向老年教师虚心求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敢冲敢闯、上进心强,老教师也要学习青年教师的这些长处,对他们要关怀爱护,精心培养,切勿求全责备,埋没人才。
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搞好教师与领导、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师与领导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领导;领导应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师,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攻击。在教师与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工人、干部、教辅人员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学校职工要尊敬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搞好本职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方便的条件。总之,教师与职工之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形成“团结协作,勉励共进”的校风。
7.论高校师德建设的价值 篇七
一、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个体性价值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教师个体来说, 是其成长成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它不仅能够促进高校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而且有利于其自我完善和发展。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个体成长成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一名合格的教师掌握的不能仅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拥有良好的师德。从最初走上讲台到成长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每个教师都要经历一段艰苦的磨砺, 特别是要历经师德修养的磨炼。在这一过程中, 它需要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后从心底达成对师德范畴的认知和对职业的崇尚;需要不断体味教育教学的甜、酸、苦、辣, 不断地修正错误, 坚持操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还要能耐得寂寞、静下心来, 抛却名利的诱惑而坚守信仰。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要使自身的价值有所提升和发展、有所成就, 就必须有改革进取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就必须有关爱集体和他人的情操, 就必须有勇于奉献和乐于合作的精神, 这一切都是以高尚的师风和师德为支撑的。不注重师德建设的教师很难有大的发展和作为。没有师德建设的磨炼, 教师就不会走向成熟。这正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师德建设与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是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能够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与其职业道德素质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的职业道德理想, 即教师所应追求的道德价值目标、职业道德人格和职业精神风貌, 对教师的职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现代教育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更严、更全面的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渠道十分畅通的情况下, 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其中道德素质, 即师德是核心, 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态度, 它以内在动力的方式驱动教师履行职业责任, 提高职业技能, 恪守职业纪律, 完成和达到职业使命与目标。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集体性价值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集体性价值表现在对高校的意义上。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整合高校多元化的教学价值取向, 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一所学校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 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 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如果教师自我要求不严格, 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应付了事, 对教学不负责任, 对学生漠不关心, 或只教书不育人, 不能为人师表的话, 就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 我们必须坚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 带动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而激发学生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奋学习。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体现, 而和谐校园的构建, 关键在于教师。构建和谐校园, 对教师师德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 教师是根本。毋庸讳言, 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存在着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的状态, 这与建设和谐校园极不吻合。“和谐”最主要的是同心, 只有同心才能够和谐。因此, 校园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全体教师之间拥有一种普遍的认同,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的纽带。没有诚信, 就没有相互的合作, 就不能形成相互的认同, 也就没有校园的和谐。因此, 通过教师师德建设能够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使广大教师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贵的共识, 建设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整合高校多元化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领域中, 不同地位、不同角色的人, 由于其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知识、教育与人的发展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价值观, 这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自己的教育需求和教学实践。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作为师德的要素, 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将对学生人格、各种能力的养成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而且这个特点在高校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大力倡导和发扬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爱岗敬业精神, 讲求科学、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对于整合高校多元化的教学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 并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具体工作之中。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自身建设, 培养一支既有渊博的专业技术知识, 又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流师资队伍, 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 离不开教师的率先垂范。“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必须的外在环境, 也是大学吸引学生和家长, 得到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 能营造公平公正的教学科研环境, 鼓励创新, 吸引并留住人才, 取得更多更大的学术成果, 从而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新建高等院校不断涌现, 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 加上由于国际合作, 国外的优秀大学也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高校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既要不断改善硬件条件, 更要不断加强软件建设。高校软件建设要始终围绕师德建设这一核心,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校风、科学严谨的学风, 培育自己的办校精神, 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 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社会性价值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社会性价值表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教师队伍水平、师德修养状况关系到教育的发展,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没有高质量的教师,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当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 切实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当今时代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入手, 深入研究各种国际因素对教师的影响, 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不良思潮的诱惑,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高深的学问、精湛的业务, 引领广大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事业。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 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关键之所在。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修养, 立德为本。高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同时产生新的知识和成为高新技术的源头以服务社会。要完成如此重要的使命, 没有良好师德是不能实现的。因此,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等重要。另外,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重逐年增加, 高校系统的体制、结构、格局、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 高等院校对人、财、物的掌控及管理涉及范围也日益广泛, 高等教育系统不可避免地成为职务犯罪的新高发区。通过高校师德建设, 从重点岗位与关键环节入手, 深入开展高校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防腐意识, 预防职务犯罪, 使广大高等教育领域的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时刻不忘使命, 保持, 警钟长鸣, 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能够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师既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不断完善, 一方面, 市场经济促进了高校办学体制的转变、办学观念的更新、办学渠道的拓宽、办学经费的增加、高新人才的优化。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容易使个别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动摇, 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它在快速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呼唤、期待着人们法制观念、文化修养、社会诚信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这就要求我们适时进行教育和引导。特别是高校, 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 要通过不断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师德建设, 对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影响、示范和辐射作用, 更好地引领社会文化思想潮流, 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 高校师德建设不仅对教师自身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高校及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意义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 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 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8.政治信仰视域下论师德 篇八
关键字:意识形态教育;政治信仰;师德
xG451.6
“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真诚信服和坚定不移地遵循与执行的态度,它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一种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政治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选择与方向的坚定。多次调查均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受到强烈文化冲击的中国,要清醒地保持着共产主义政治信仰,要从文化力量的传导者入手,注重教师队伍“师德”的力量。
当今中国虽然不用直面民族危亡,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责任担当;虽然不用与饥饱线上挣扎,但比任何时代都需要自强自立。“青年强,则民族强”,受多元化价值观影响的当代大学生,缺乏登高望远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必然导致道德沦丧。在教师的道德层面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師德”的涵义
1.何者为“师”?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韩愈就曾将教师的职责朴素而凝练地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换言之,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一直以来我们优秀的教师工作者们在“授业”和“解惑”中孜孜以求,可是“传道”呢?“道”为何物呢?老子给予中华大地最早的提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2]道乃万物之规律。《周易》给以我们人类进一步的提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人应天地,天地乃“自强”与“厚德”。
2.何者为“德”?
《老子》曰“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即遵循天道自然的运行刚强,自求进取,永不停息;运载大地的厚实和顺,容载万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我们高校而言,大学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希望、是科学的脊梁,是社会文明的一面旗帜和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历史使命的是我们这些教师工作者。那么,理清了何为“师”,又弄懂了何为“德”,我们的“师德”从何谈起呢?!
二、“师德”的三重涵义
1.传道之德
从古圣先贤的智慧已然明确说出:老师的第一要务为“传道”。前文我们理解了“道”与“德”,那么传道之德即可理解为:一者,要清楚道乃事物之规律并加以传授;二者,自身如同天健一般刚强进取、自强不息;三者,处事如同大地般厚实容载,以身正为范传授给学生做人的地坤的道理。既为“传道者”,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教育还是被教育都不是给予与被给予的过程,而是来自于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内省,是高尚人格来以身示教,是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2.授业之德
我们往往将“授业”解释为传授学业与技能,多是指教师传授能够使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与理论知识。可是,既乃为“授业之德”者,为三:一者,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二者,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完成传授课业的同时,重视思维方法的传授,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一套崭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授业者以自强不息的研究精神与敦厚运载的敬业精神,将敬业与守夜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所以为师者,常扪心自问:你是不是尽心尽力恪尽职守?你的教学是否有教无类满足了学生的要求?你是否拥有最先进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对学生有所启发?所以一个好的大学教师每天、甚至每堂课都要认真地反省,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知识求真、对生活求实、对教育求精,才能真正成为“授业之良师”。
3.解惑之德
“惑”,是指困顿、迷惑,当学生面临未知事物或与已知事物出现矛盾彷徨时,教师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及人生感悟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在授业解惑中传道,在传道过程中解惑授业方可称之为“解惑之德”:一者,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探索的路上出现迷茫时,给予及时指导;二者,在学生对人生出现困顿时给予温暖的导航;三者,当为师者本人面临选择与困苦时,如何为自己排忧解惑的榜样显现于学生眼前。在“解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热爱学生以情育人,要诲人不倦以言导行,还要亲切关心以才育人,更要尊重信任以身示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脊梁;教育,是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涤荡;教师,是生存技能的培训与人格塑造的根本。智能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在虚拟世界纵横驰骋中,可以让人瞬间行万里路知天下事,更可以让人瞬间焦虑烦躁失去理性。所以,为师者,要具有传授出能够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学生,一定要以德执教。“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师魂。”在面对一双双眼睛背后的期待,看得见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教师要铸就为天地立心的志气,要获得为生民立命的能力,要追求为往圣继绝学的意志和为天下开太平[1]的决心,乃“师德”也。
参考文献:
[1]韩愈.《师说》
[2]老子.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张载.《西铭》
9.2013师德培训师德典型篇 篇九
B.生命健康权
C.性的不可侵犯权
D.人身自由权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2、季羡林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建树颇多。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
3、据北京大学1918年年初的统计,全校教员217人中有90位教授,平均年龄仅()余岁。A.30 B.40 C.50 D.60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4、陈斌强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
5、胡适以“青年导师”著称,在学生中很有影响,还曾担任驻美大使。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
6、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着重从几个方面下功夫()
A.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B.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C.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D.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BCD
7、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
8、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的是()。A.它包括五种因素三种过程 B.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 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本题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DE
9、教育法规的基础和灵魂是指()A.教育计划 B.教育发展
C.教育政策 D.教育惩罚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体现了学贵有恒。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
11、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科技进越步,教师的作用将日益消弱。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错
12、“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劝学》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错
1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本题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CE
14、季羡林被誉为国学大师,精通12国语言,是 专家。()A.梵文
B.东巴文
C.甲骨文
D.契丹文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15、孔子的诗作“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被老渔民改成了()
A.风吹海水几层浪,雨打沙滩几点坑 B.风吹海水七层浪,雨打沙滩几点坑 C.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D.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16、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A.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B.营造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C.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D.心理疾病的治疗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BC
1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错
18、“分析教材、把握三点”中的三点是()A.重点、难点、知识点
B.重点、难点、易错点 C.重点、知识点、关键点 D.难点、易错点、关键点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19、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的一块试金石。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育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20、人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特定文化对个体的直接影响,使特定的人接受一定的伦理文化,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道德主体自身不断从客观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追求价值与人格的理想,从而实现其人格的改造和提升的过程。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
21、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22、2004年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同志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 大学的教学工作。()
A.石河子 B.乌鲁木齐 C.兵团 D.天山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23、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24、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有()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25、()奉大总统令,于12月26日正式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A.北京政府教育部 B.蒋介石
10.师德师风演讲稿《师德颂》 篇十
师德颂
那是一抹烛光,在黑暗中指引方向; 那是一根细线,拽着风筝自由翱翔; 那是一场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大地; 那是一缕茶香,沁人心脾。
这就是我们教师,不懈努力,以师之德,育生之果。
每一粒石子都是风沙的孩子; 每一颗珍珠都需贝壳的孕育; 每一棵小树都有光照的温馨; 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地呵护。
这就是我们教师,认真负责,以师之德,解生之惑。
我们感谢三尺讲台,站在上面会重新认识自我; 我们感谢根根粉笔,用它们来写人生给予快乐; 我们感谢美丽校园,在这里挥洒汗水认真工作; 我们感谢稚嫩少年,与你们在一起,青春永不凋落。
11.论师德建设与学校体育教学 篇十一
1.1师德建设是完成教师职责的需要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通常来说,教书育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也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2师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而素质教育的实施,归根到底要依靠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行、品格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师德水平的建设同样不容忽视。
2 学校体育教学中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2.1师德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核心工作。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是:结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智勇进取的品德和谋略合作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一到二项基本运动技能,基本运动理论和保健常识,能够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项技能,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努力钻研教材教法,探索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但是,如果一名体育教师师德水平较低,他就根本无从谈起苦练基本功,钻研教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是否爱岗敬业,是否具备高尚的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2.2 师德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潜在力量
邓小平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大学时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高校的学生接受到的新鲜事物远远超过了以前,这些新鲜事物有积极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东西,甚至有使高校学生走入歧途的东西。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学生接受良好事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学校体育课作为高等院校的必需或项目选修课,每一名在校学生都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的学习。通过体育锻炼和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教学的独特作用,锻炼学生敢于拼搏、永不气馁、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运动场上形成良好的作风,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3 学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3.1注重学校体育教师的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进行师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岗前培训是新教师上岗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并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加强岗前培训的力度和岗前培训的内容建设,进一步完善岗位培训的连续性,尤其是师德教育培训的连续性。
3.2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的师德考核
12.试论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培养 篇十二
一、具备良好“师德”的重要意义
培养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汉恩·吉诺特感叹: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 我发现, 教育的成功和失败, “我”是决定性因素。笔者以为, 培养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 其意义体现在两方面。
1. 良好的“师德”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是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是为师之本, 良好的师德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给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 但这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呢?一个人在敢于担当培养别人的任务之前, 自己得首先成为一个道德卓越的人。虽然教师既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 也没有非常显赫的声名和财富, 但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和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所以, 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人了。可见, 教师必须具备卓越、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总之,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无论自己所处的地位如何、待遇如何, 都要努力做到四点。一是具有“安于平凡、默默奉献的恬淡心境;二是富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三是具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四是树立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 良好的“师德”能使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良好的“师德”是一个标杆、一座灯塔。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 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尊师重道传统的国家, 莘莘学子对教师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仿效的朴素感情, 愿意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行为的典范和前进的标杆。教师在举手投足之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曾这样比喻: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 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的眼睛时刻盯视着你。所以,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相比, 大学生已是成年人, 在生理逐步成熟的同时, 心理也趋于成熟。因此,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开始显露“独立”的端倪。但这不意味着大学生不会受到教师的影响, 而只是从少年时期对师道的“崇拜”和“仿效”转变为对师道的“研究”与“传承”。由于大学生活具有特殊性, 例如学术讨论、科研实验等, 因此在师生频繁、紧密的互动交流中, 教师会对大学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 高校教师更应注重具备良好的师德, 尽可能以比较完美的人格影响和引导大学生。
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 不仅要有学术的影响力, 更要有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仿佛一部好的教科书, 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高尚“师德”的思想基础
如今, “师德”建设已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六个角度界定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即: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这二十四个字, 内容丰富、要求较高, 涵盖教师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为高校教师确立了“师德”培养的目标。
但当今的高校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术“净土”, 功利观念随着“西风”的吹拂送到每位教师面前, 少数“灵魂工程师”的心灵被“功利”攫取, 出现了“学风浮躁、学术不端”的现象, 严重破坏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因此, 笔者认为, 要培养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 就要具备三个思想前提:甘于教书治学 (稳得住信念) , 乐于学术探索 (耐得住寂寞) , 安于俭朴的生活 (守得住清贫) 。
1. 甘于教书治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们的国家、民族带来经济大繁荣、社会大发展, 但也夹杂着拜金主义倾向和贫富不均现象。社会上灯红酒绿、权钱交易、唯利是图和金钱至上等负面效应, 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教师的“定力”。如果教师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 难免出现心理失衡甚至扭曲的情况, 以致无法静心教书治学。因此, 高校“师德”修养的第一个思想前提是:甘于教书治学 (稳得住信念) 。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的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 纯系服务的机会, 贡献的机会, 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可见,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便要做好三点。一是矢志不渝, 坚守信念, 以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教育事业;二是努力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 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 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三是默默奉献, 甘为人梯, 做学海上的一座桥, 让学生踏着自己的身躯走向成才的彼岸。
2. 乐于学术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讲, 高校处在科技进步、学术探索的前沿, 它不仅承担教书育人的现实责任, 更担负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历史使命。因此, 高校的特殊属性, 决定了高校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带领学生到人类尚未认知的领域中探求, 破译有益于人类的东西 (称之为学术研究) , 这是高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当前, 市场经济的功利至上主义已渗透于高校的校园生活, 与教师的竞岗、晋职和评优叠加在一起, 在教师队伍中的确有浮躁之风存在。一些教师耐不住学术研究的孤独与寂寞, 追求学术研究“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了评职称、出成果, 不惜学术造假、剽窃他人成果, 由此导致职业行为失当, 为人师表欠佳, 学术道德失范[3], 严重玷污学术研究殿堂的圣洁, 败坏校园风气, 损害人民教师的形象。因此, 高校“师德”修养的第二个思想前提是:乐于学术探索 (耐得住寂寞) 。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 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既然是“探索”, 就不可避免要“碰壁”、失败和走弯路, 有可能只有“投入”, 没有“产出”, 甚至影响自己的名利、地位、经济和生活。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 与学生共同探求自然与人类的奥秘, 即便终生无获, 我们也给学生与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探索的基础及秉持实事求是、不图虚名的道德品质。
3. 安于俭朴的生活
与其他工作相比, 教育工作比较繁重、待遇不高。当有人“一杯茶, 一支烟, 一张报纸看半天”时, 教师不是在三尺讲台上讲课, 便是在斗室之中研究探索;当夜幕降临人们或举杯相约或花前漫步时, 教师还在伏案备课、批改作业, 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两袖清风、春蚕吐丝”, 便是对教师职业的生动写照。
现实社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现象, 身边同事弃教从政或经商、平步青云或迅速致富的事例……其实, 浮华社会中的一切对教师而言都是莫大的诱惑。如果心不静、志不坚, 不甘清贫、羡慕繁华, 便会在金钱、安逸面前迷失方向, 守不住道德防线。因此, “师德”修养的第三个思想前提是:安于俭朴的生活 (守得住清贫) 。
安于俭朴的生活, 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六十多年前, 革命烈士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 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他说:清贫, 洁白朴素的生活, 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清贫观”, 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之意, 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之义。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人民教师, 应当笑对清贫、乐守清贫, “与其浊富, 宁死清贫” (唐·姚崇《冰壶诫》) , 在贫困面前展现应有的节操与品行。做教师, 既有辛劳和付出, 又有收获与享受。
“师德”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联系在一起, 因此, 人民教师担负着光荣而崇高的历史使命。可见, 教师要认真领会“师德”的丰富内涵,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托起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田延光.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 2003 (6) .
[2]李秀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 (2) .
【论师德】推荐阅读:
师德师德计划07-18
师德承诺师德计划08-15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全新理念——师德总结08-04
教师师德报告会师德学习体会09-13
中学教师师德演讲稿:师爱为根,师德为本10-12
创先争优争做师德标兵师德建设月活动总结09-22
师德整改材料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