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制度

2024-07-26

中小学管理制度(精选8篇)

1.中小学管理制度 篇一

教财„2008‟21 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

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少数地区中小学财务管理仍存在责任不明、制度不严、效益不高等问题,个别学校甚至存在私设“小金库”、私分公款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有关责任人已经受到法律的惩处,教训十分深刻。为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切实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基础教育经费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这对教育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避免国家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财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严格中小学收入管理

中小学校要严格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所有预算外收入必须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收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执行经批准的收费,必须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严禁乱收费。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免除学杂费以后,除按原“一费制”相关标准向学生收取作业本费及向寄宿学生收取住宿费外,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要规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不再缴纳课本费。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普通高中要继续巩固完善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限制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力争逐年有所降低;要切实将择校生纳入当地统一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三、严格中小学支出管理

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学校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原则上实行政府采购。学校所有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要明确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财务工作,划定审批权限,各负其责。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要由校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要定期公布学校收支及管理情况。要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事学校财务管理的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出纳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私存,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坐收坐支。

四、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

地方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工作,特别是加强对中小学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应经学校领导集体研究,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批,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中小学校要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建立学校资产台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中小学校要严格对外投资管理,不得从事购买股票、基金、企业债券等风险性投资活动,也不得以货币资金投资企业。学校资产用于抵押和担保,要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必须经过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中小学校要加强校办产业的管理,按照校办产业改制的要求,严格成本核算,明晰产权关系,及时完成改制工作,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促进校办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中小学财会队伍建设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教育财务工作。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定期组织、选派财会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职业素质。财会人员要熟悉教育财务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要提高责任心,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会计事项,应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要建立财会人员的考核奖励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六、强化中小学财务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

地方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协同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定期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挤占、截留、挪用中小学经费,违规向学生乱收费,违反有关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或损失浪费,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乱发钱物等行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贡任。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中小学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本文件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并立即组织一次全面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专项检查,主要对象是城市和县镇中小学校,重点查处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等违规行为。同时,要组织开展对中小学校长的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廉洁履职意识。各地对检查出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整改,检查和整改情况请于2009 年3月31 日前报送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将视情况对各地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抽查。

二00 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2.中小学管理制度 篇二

(一)地位重要

我国事业单位众多,中小学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单位,具有崇高的地位,并且属于公益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我国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所以,加强我国中小学单位建设,提高其财务管理质量,是重要任务。

(二)规模宏大

中小学事业单位是我国基础单位也是基层单位,并且中小学点多、 面广、布局分散,约80%分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各类事业单位中数量最多、整体规模最大、服务面最广。

(三)办学形式多种多样

中小学办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办学主体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住址、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因为办学主体不同,所以中小月又分民办和公办。中小学横跨义务教学阶段和非义务教学阶段,根据办学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工读教育学校和为特殊儿童服务的特殊学校等。其办学形式多样,决定了财务管理复杂,在新时期需要及时更新改进。

二、中小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办学经费来源单一

由于大部分中小学事业单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基础单位,所以对学生基本不征收费用,甚至还有补贴。中小学事业单位的主要办学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所以对这部分资金如何管理是中小学视野单位的主要财政管理任务。因为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并且属于事业单位,所以中小学事业单位没有投融资的经济活动,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减少很多工作内容。中小学视野单位应当将主要的财务管理精力放到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物资采购、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建设等工作上,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期中小学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对象复杂多样,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

我国中小事业单位因为分布广,并且主要分布在县级以下,所以在管理体制上,重要是“以县为主”。根据我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有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所以《义务教育法》进行进一步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的体制”,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基层中小学事业单位的主管单位。

(三)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因为中小学事业单位属于公益事业,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 基本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所以很多单位都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学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没有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 另外,中小学没有内部控制的观念,无法将具体措施落实。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十分必要。因此,在我国深入加强基础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小学事业单位要努力加强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我国中小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国家规范了中小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国家为了加强我国中小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对《中小学财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规范,从而为单位提高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制度指导。从适用范围、管理责任、管理要求、财务监督等四方面对中小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优化改进时,应当以此为标准。

(二)完善内部控制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小学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建设的基础。 财务管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单位领导层应当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意识,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以此明确财务管理的相关责任,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制度基础。

(三)完善预算管理

由于中小学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所以对办学资金的使用十分重要。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做好教育市场的调研,并且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预算。在预算执行时,要增强预算的权威性,对需要修改预算的部门和项目,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申请,尤其对追加预算的,严格审批。最后, 学校要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会计数据,为下次预算编制提供数据基础。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

很多中小学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没有核算的概念。在新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学校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规定核算频率,并根据核算结果,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除了定期进行核算,中小学还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维护,以免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给中小学事业单位带来隐性损失。

四、结束语

中小学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对中小学发展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量越来越大,如果单位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会浪费资源,达不到预期目的,还有可能出现舞弊等反作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目前中小学事业单位改善管理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中小学管理制度 篇三

一、班主任持证上岗制

中小学班主任持证上岗制,是指根据教育部有关班主任全员培训的文件精神,要求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内均需接受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不少于30~35学时的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成绩考核合格,发给《中小学班主任上岗培训合格证书》,以持证上岗。

2006年,教育部出台《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导的意见》,8月将班主任全员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的范畴,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成绩合格,方能当班主任。

天津市从2007年9月起建立了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要求凡新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一年内需接受34学时的专题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天津市中小学班主任岗前专题培训结业证书”。从2009年开始,经过岗前培训正式上岗的班主任,还要继续接受每5年一周期的岗后培训。岗后培训每周期不少于50学时,其中,参加校本培训20学时,参加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30学时[1]。武汉市2007年全面实施了《武汉市实施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探索并实施了“多层培训、资格准入、民主聘任、综合考评、合约管理”的班主任持证上岗模式,并由试点区开始渐进推进[2]。河南省、青海省西宁市自2007年起,海南省自2008年起,都实施了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并逐步推行中小学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3]。

班主任持证上岗制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该制度旨在通过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实施全员培训、系统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的履职能力。其次,通过对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实践和理论考核,确定班主任任职资格,颁发班主任资格证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用班主任资格证制度保证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有助于提高班主任队伍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增强其自豪感。

但是,目前,人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可度并不高,加之班主任待遇低,学校师资短缺,以及有效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缺失等原因,多数教师仍不愿从事班主任工作,一些条件较差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无人愿意当班主任的现象。加上一般教师习惯了学校随意性较大的用人方式,一些教师不能用正常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校关于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的改革,不能消解因推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而产生的误解和矛盾,导致干群、同事关系紧张,破坏了学校的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有许多附加条件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往往是强化了班主任岗位,弱化了全员育人的氛围,使这一制度叫好不叫座,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二、班主任职级制

班主任职级制,是指以评定职级的方式对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培养和管理的制度。班主任的职级,主要是根据班主任的工作年限、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情况来评定的。一般分为几级几档,每个档次都规定任职的基本条件和工作完成情况等要求,并与班主任绩效工资挂钩。达到要求可申请晋升高一档次或级别。

长期以来,班主任只能按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系列晋升职务,班主任工作仅作为专业职务晋升的辅助材料。班主任工作没有得到专业化的认定和激励,以致于大部分班主任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科教研而非班主任工作本身,致使班主任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难以让人满意。

实行班主任职级制,通过对班主任进行实践和理论水平的考核,实施职级资格管理,首先,顺应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潮流。班主任职级制的评定,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产物,能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新的高度审视和关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问题。对调动班主任改进自身工作,加速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职级评定制能有效地形成和激活班主任自我更新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班主任的职业倦怠。自我更新机制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如今班主任成了大家争相“谦让”的角色,即便就任,也往往心存无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草草打发任期。一些班主任的全部工作,几乎就限定在使学生获得好成绩、猜题押宝、奖优罚劣等方面,不能真正落实在建设优良班集体,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根本目标上。凡此种种“怪圈”,透视出来的是不少班主任缺乏专业成长的主观愿望和实践追求。职级评定指标会使班主任把自己和自身的工作作为反思的对象,着力于体验与提高。拾级而上的职级会给班主任提供专业信誉的保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会激发班主任产生自我发展意识和专业化追求。再次,班主任职级制,一方面,以职级落实班主任待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主任的津贴标准,另一方面与绩效挂钩,可以拉开分配档次,从而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北京市崇文区从2005年起将班主任专业化职级分为:见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和特级班主任五个层次[4]。

太原市从2010年起全面实行班主任职级认定制。班主任职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中又从低到高分为二档和一档,共三级六档。并规定,具备基本条件、具有初级职称、班主任任期1~3年(含3年)的,可申请认定初级二档班主任;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任期3~6年(含6年)的,可申请认定初级一档班主任;已具备高级二档资格、班主任任期达15年以上、并获得过省级以上荣誉的,可申请认定高级一档班主任。在学生家访、学生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疑难问题等方面,对不同级别的班主任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对申请高级班主任的教师,还要求具有较高的班主任科研能力,在市级以上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交流过学术论文或出版专著;能承担班主任培训的授课任务;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养指导效果显著。班主任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者可破格晋升职级[5]。

江西广丰县从2008年起实行班主任职级评定制。中小学班主任职级分为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和见习班主任五个职级。被评为中级、高级、特级的班主任在原津贴标准基础上每月另发20元、80元、120元作为特殊津贴。在班主任工作中,如出现严重失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因工作疏忽导致本班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或有乱收费、乱补课、体罚学生等严重违规行为的,取消班主任职级资格及待遇,三年内不得聘为班主任,且重新申报班主任职级时不再计算以前的任职年限[6]。

成都市成华区根据班主任任职年限、班级管理建设能力以及德育科研水平等,将职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不同职级的班主任享受不同津贴。担任班主任后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考核优秀可破格申报班主任职级,连续两年班级考核末位的班主任则被淘汰。对因不认真履职,造成重大失误或有严重师德问题者必须退出班主任岗位,三年内不能评优选模和晋升职务[7]。

实施职级评定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评定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而非鉴别。职级评定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鉴别出优劣,评出高低,而是重在引导和促进。引导班主任自觉地、不断致力于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评定指标突出素质和实绩,而非资历。三是评定过程凸显民主和公正,而非“指令”。四是评定结果必须发挥作用。如果仅是为评而评,或是视评定结果为荣誉和摆设,则达不到那墩评定制的目的。评定结果要发挥以下作用:首先,发挥激励作用,激励班主任珍惜专业信誉,强化专业追求,获得专业发展;其次,发挥甄别作用,鉴别班主任的发展潜质,遴选可造之材进行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再次,发挥杠杆作用,打破“大锅饭”,拉开分配档次,高职高酬,优职优酬[8],以调动班主任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三、班主任带头人制

班主任带头人制,是指为了提高班主任的学术和社会地位,将班主任纳入学科带头人评审系列,把班主任带头人的评选纳入区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之中。班主任带头人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教育引领能力的研究型优秀班主任,处于专业化发展的后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实践创新的德育能力、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研究能力、乐于并善于发挥教育引领、示范以及辐射作用的领导力。

2007年4月,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德〔2007〕17号),决定在上海市设立“班主任带头人”荣誉称号,将班主任纳入学科带头人评审系列,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班主任可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9]。

上海市徐汇区将班主任带头人的培养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班主任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参照班主任带头人的专业标准和发展需求对班主任带头人后备人选进行培训,引导他们向班主任带头人的方向发展,以避免选拔的随意性和行政性。第二阶段,是班主任带头人的培养。班主任带头人评选出来后,根据带头人的岗位要求和发展特点,在强化班主任带头人个人学术特色形成和完善的同时,针对班主任带头人的专业引领、示范和辐射能力的培养和作用发挥进行重点培养。并探索了五条主要培养路径:专业引领下的理论学习与交流;实践智慧显性化的特色提炼与分享;团队合作下的问题研讨与解决;任务驱动下的自我规划和研究;以校为本、辐射区域的建团带教。

班主任带头人是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在实践中还要建立班主任带头人作用发挥机制:(1)创建区域培训平台,组织班主任带头人做培训讲座,引领班主任队伍专业提升;(2)创建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各级各类区域班主任带头人开展交流展示活动,为其他班主任传授主任的优秀经验;(3)创建校本特色平台,由班主任带头人组织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班主任工作咨询室、学生问题研究室等以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引领班主任队伍整体发展。

班主任带头人制的确立,使班主任带头人不仅是一种个人荣誉称号,也是一种专业称号,既有先进性,又有专业性,还必须承担岗位职责,发挥专业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帮助其他班主任专业成长,助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否则,班主任带头人会沦为摆设,变为荣誉头衔,评的时候热闹,评完后,就少有人问津,达不到制度设立的预期目的。

四、首席班主任制

首席班主任制,是指为了提高骨干班主任的地位,加大其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决策权而推行的一项班主任管理制度。

2007年,湖北省兴山一中制定了《兴山一中首席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兴山一中首席班主任评选及管理办法》,规范了首席班主任的任职资格评选程序,要求获得这一称号的班主任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典范、班主任岗位的标兵,而且要成为学校德育智囊团的骨干,参与研究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共同决策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承担辅导年轻班主任的任务。2008年10月10日,湖北省兴山一中首届“首席班主任”经广泛民主推选正式出炉。甘发扬、李明卫等8名优秀班主任被命名为“兴山一中首席班主任”。学校隆重集会,为他们颁发委任证书[10]。

首席班主任制,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创新班主任管理制度,引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有益尝试,可带动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其关键点是创设首席班主任发挥其作用和职能的环境,真正发挥首席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决策上专业方面的首席作用,而不能仅当做是荣誉和“摆设”。

五、班主任带教制

班主任带教制,是指为了加快新任班主任的成长速度,优化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升班主任工作质量而制订的类似于传统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的规定。这一制度要求,新毕业以及外校转岗而来的教龄在5年以内,并首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必须通过“拜师”一名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作为指导教师来带教。经过带教合格者方能担任班主任工作。带教双方要签定书面合同并经学校确认,时间一般为一年。目前,班主任带教制度在上海的一些学校推行较普遍。该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下:

1.带教职责

带教老师和见习班主任要通过共同学习带教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并开展带教工作。指导教师负责被带教班主任的指导、培训工作。担任指导教师的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特色与方法传授给年轻教师,充分起到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并做好相应带教材料的记载与形成工作。凡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和见习教师要诚恳拜师,并在师傅的带教下尽快熟悉班主任工作,努力将所学的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去。

2.带教内容

指导见习班主任经常深入班级、宿舍,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熟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认真执行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及寄宿制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见习班主任初步学会做学生工作,包括与学生谈话,培养班级干部,协助班团开展活动,开家长会及主题班会,处理偶发事件等。

3.带教方式

主要是现场示范和传帮带。如上海进才中学要求师傅为徒弟示范性地举行一次家长会、主体班会、班委会等。徒弟在师傅指导下,独立举行家长会、主题班会、班委会一次,师傅做点评。

4.带教考核

带教工作每学期根据要求检查一次,合同期满时由学校组织考评。指导教师每月享受带教津贴。根据指导业绩,经考核达到带教工作要求的给予奖励,并发荣誉证书,在评职晋级或评优选模时予以优先考虑。对未达到带教要求的延长带教期限或更换结对教师。考核结果进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班主任带教制,有利于加速年轻班主任专业成长,提高全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德育工作质量。但是,该制度师徒结对的人选搭配比较关键,如组合不好,会影响二人的合作水平,影响带教工作质量;另外,如果对本项工作的考核不科学、不严格,也容易让结对流于形式。

六、班主任工作室制

班主任工作室制,是指为了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一些地区设立的以“功勋”班主任或班主任带头人名字命名的、吸引广大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加入而组建的班主任成长基地,是区域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合作、交流、互动的工作平台。如“功勋班主任工作室”或“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如2008年教师节,武汉市教育局授予桂贤娣等10名班主任武汉市中小学首届“功勋班主任”称号,以他们姓名命名的10个工作室也随之成立。10个功勋班主任将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每人和10所学校各一名班主任进行师徒结对,开展专题指导、互动交流等活动。市教育局将为每个工作室投入2万元,并进行2年一次的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工作室负责人资格,成员将调整出功勋班主任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纳符合条件、有发展潜质的新成员加入工作室。市教育局对工作室形成的优秀成果将予以推广[11]。

2010年,上海市教委批准成立了首批8个由优秀班主任带头人领衔的“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并面向全市中小学校招收学员(在职班主任教师)。每个工作室招收学员10人左右,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一般每月安排3个半天,采取工作日和双休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目标、培训模式与内容由各工作室自主安排,学员培训结束,经工作室考核合格由上海教育行政学院颁发结业证书[12]。

组建班主任工作室,旨在发挥名班主任品牌效应,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优秀班主任自我提升,推动形成一批班主任工作经验。但对班主任工作室作用发挥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比较关键,因为班主任本身事务繁忙,工作室的班主任又来自不同的学校,是各校的业务骨干,能集中面对面的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自学校的配合和相互间的协调,诸如排课表的一致等,否则,会使这一工作难以开展,研修计划难以落实,使工作室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天津中小学班主任持证上岗岗位培养和见习制度同时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1).

[2] 王一凡.中小学班主任持证上岗制的实践与反思.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7).

[3] 陈成智.海南省明年起将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2008年起逐步推行中小学班主任持证上岗.海南日报,2006-11-07.

[4] 杨志成.以班主任职级制为载体实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7-8).

[5] 王冠兴.太原全面实施班主任职级认定.山西晚报,2010-01-24.

[6] 广丰县中小学班主任职级评定办法.http://www.zwgk.gfx.gov.cn/bm/content/.../2986.htm2011-8-10.

[7] 汪玲.2013年成华区公办中小学班主任须持证上岗.成都商报,2011-12-13.

[8] 潘健.实施职极评定制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思路.班主任,2004(4).

[9]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OB/OL].http://www.gspl.pte.sh.cn/deyu/News_View.asp?New...2012-4-6.

[10] 董长茂.湖北兴山一中推行首席班主任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11] 武汉市中小学“功勋”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http://www.whjy.net/ggzl/101005.shtml2012-4-6.

[1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学员招收及培训工作的通知.http://www.110.com/fagui/law_372696.html2012-4-6.

4.中小学合同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同是指佛山一中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在参与社会经济和民事活动中与其它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之间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订立的书面协议。

第三条:合同管理遵循防范风险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合同管理实行统一指导监督、分类管理、各负其责的制度。

二、合同的分类与归口

第五条:合同主要有办学、教科研、基建、招投标、国际交流、劳动人事、后勤保障等类别,依据合同性质和内容分别由相应职能部门负责管理。涉及经济利益的合同须经总务部门会签。

第六条:为规范合同格式,各职能部门应分类制定合同示范文本,并报学校总务部门审核和备案。

第七条:学校总务部门统一指导学校合同事务,办公室监督学校合同事务。各职能部门对职能范围内所涉合同事务进行归口管理,其主要负责人为合同管理责任人,并确定专人作为合同管理人员。

第八条:学校各职能部门,未经校长授权不得对外签订合同。确需签订的,由职能部门进行审查,并报请分管校领导审批,经办人签名,总务部门审核后,由学校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人签订。分管校领导认为合同内容涉及学校重大利益的,应提交学校相关会议审定后由学校法定代表人签订。

第九条:审计部门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对合同进行审计。

三、合同的审查与复查

第十条:合同拟订前,职能部门应从维护学校权益出发对合同当事人的资质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在对合作事项的可行性和合法性进行必要论证后,开展合同文本起草工作,必要时邀请学校法律顾问参与起草工作。

第十一条:合同签订前,职能部门应就以下方面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查:

(一)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二)合作事项是否有利于学校;

(三)合同内容是否真实、可行;

(四)合同必要条款是否完备。

第十二条: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审查后的合同文本签署意见。合同内容涉及到几个职能部门的,须由相关职能部门会签。涉及学校重大利益的合同应送学校法律顾问进行复查。

第十三条:对需学校法律顾问进行复查的合同,送审时应填写送审单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合同当事人资质的说明或证明;

(二)合同文本一式三份,涉外合同须提供中文文本;

(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关于合同文本的意见;

(四)合同可行性及风险的论证或说明;

(五)其它材料。

第十四条:学校法律顾问应在收到送审材料后六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查。遇重大事项或其它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复查期限。

第十五条:学校法律顾问对合同材料进行复查后,应作出通过审查、建议修改或不予通过的明确结论,并出具复查意见书。

第十六条:合同文本通过审查但在签订前有异动的,应重新审查。

四、合同的履行与建档

第十七条:职能部门应安排专人对合同的履行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具体实施者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合同,同时督促合作方履约。

第十八条:学校职能部门负责签订的合同,须统一在完成签署后的五个工作日内,送学校档案室归档备案,同时档案室应开具回执并留存备查。合同具体实施者应保存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材料,因保管不善造成不利后果或者故意销毁、隐匿合同材料的,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九条:合同履行完毕后,职能部门应妥善保管所有合同材料并送学校档案室建档备查。

第二十条:对合同引发的纠纷,职能部门负责及时、妥善处理。

五、责任追究与奖励

第二十一条:受委托人不得超出授权范围对外签订合同。因越权签订合同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当事人按实际损失金额承担赔偿责任;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未经校长授权,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对外签订合同;违反程序和规定擅自对外签订合同所造成的不利后果,由签订者承担。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当事人按实际损失金额承担赔偿责任;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失职、渎职或以权谋私,损害学校利益的,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四条:学校每年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对优秀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

六、附则

第二十五条:学校饭堂参照本办法管理合同事务。

第二十六条:学校举办或设立的单位法人可参照本办法管理合同事务。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5.中小学劳技室管理制度 篇五

一、凡属于质量问题或者自然老化而引起的仪器损坏,可免于赔偿,但必须向有关领导汇报,按相关手续办理报损、报废手续。

二、实验教师(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慎损坏易损仪器,一般免于赔偿,但要如实填写仪器损坏单。对无法修复的仪器可作报废处理,凡属于违章操作或其它失职事故造成的损坏应照价赔偿。

三、学生进行实验时,如有仪器人为损坏,应登记造册,照价赔偿,情节恶劣者应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理。赔偿款应上缴学校入帐。

四、经鉴定确已丧失使用价值的仪器,除低值易耗物品实验人员可直接注销外,其它均需办理报废手续。

„„学劳技室

劳技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

1、除实验工作人员和经领导批准的人员外,他人不得进入。

2、实验室内一切供水、供电线路管道的固定装置均由水、电工装修,任何人不得擅自拆卸移动。

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对室内有易燃品、易爆品、腐蚀性物品等的实验室更应加强管理,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

4、实验工作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使用,填写使用记录,待故障排除后再使

5、实验完毕后和下班离室时应切断电源(必需通电的除外),水源、气源、清理实验场所,并关熄照明电、电风扇等,关好门窗。

6、工作人员对发给的实验钥匙要妥善保管,不得遗失,不得转借,更不得私自配制。

7、实验室卫生采取包干制,责任和范围明确到人每一次定期清扫。

8、实验室卫生监督值班制,负责监督当周的卫生包干执行情况。

„„学劳技室

劳技室学生实验制度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按规定位置就座。未经老师同意,不要擅动仪器。

二、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手册及课本有关内容,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并事先检查实验器材、药品是否齐全、完好。在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开始实验。

三、实验时,必须听从实验老师的指导,做到操作正确、步骤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切忌草率从事。

四、实验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和问题,应及时请示老师协助解决。

五、爱护仪器、设备、材料,一切仪器、材料未经实验老师同意不得带出实验室。不得擅自挪用其它组内的仪器、材料。

六、认真、独立地分析实验结果,据实填写实验报告。

七、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清理实验器材并摆放整齐,搞好清洁卫生,关好水源、电源,放好桌椅,经实验老师验收后,方能离开实验室。如遇意外事故,应沉着、镇静,及时报告老师、妥善处理。

„„学劳技室

劳技室管理制度

一、室内器材,要分类登记造册,妥善管理。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劳技室,劳技室公用的材料、工具,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二、在总务处的监督下,每学期清点一次,损坏物件要及时申报,经审批后予以注销,做到帐物相符。

三、爱护室内公物,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不乱丢乱扔;物品定位摆放,废气材料,应放在指定地方。

四、劳技室是学生劳动实习场所。在劳技室上课,应如同其它课一样,严肃纪律,保障课堂正常秩序。学生在室内活动操作中不大声喧哗,不随便走动,有事应举手发言。

五、遵守安全规程,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教师或课本规定操作程序去操作。

六、劳动实践中,要动脑动手,手脑并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做出有特色有个性的劳动成果。

八、开展好课余兴趣小组活动,每次活动要有准备、有内容、严格操作规程、提高质量。

九、注重同学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注意保存佳作精品,并摄影存档。

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浪费材料,不损坏工具。故意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学劳技室

劳技室管理人员制度

一、服从领导、听从安排、顾全大局、积极主动。

二、做好本室的器材管理工作,做到器材不丢不损,未经领导批准,不得私自将本室器材外借。

三、对劳技课使用耗材做好记录,及时补充,为教师上课和学生活动做好准备。

四、对劳技设备、工具经常进行检查,能处理一般性故障,定期进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分管领导。

五、对学生作品进行分类和管理,做好学生劳技成果的展示。

六、负责劳技室的卫生、整理工作。

七、做好劳技室的防火、防盗工作。

八、做好劳技室使用记录,教育学生遵守管理规定,对损坏设备的学生进行教育并按学校相应制度进行处罚。

„„学劳技室

劳技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政治、教育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认真学习中学劳技教学大纲与教材,通过开设劳技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生产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为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打好基础。

3、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劳技活动。积极联系,逐步建立与劳技课教学有关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认真总结劳技课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劳技课教学水平。

4、建立、建全并严格执行劳技室教学管理制度与各劳技教学、实验守则。

5、建立、建全劳技物品台账制度,及时申请购置教学用品,及时报损、处理废旧品和各种消耗品。

6、落实有关安全措施,认真做好劳技室的保洁

6.中小学体育器械管理制度 篇六

1、学校一切体育器械必须进行登记造册,指定专人管理。新购置的器材要及时登记入册,分类入帐,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器材室的器械和运动服,一律分项建帐。损坏的器材要登记注销,每学期末清点一次,每年底与总务处对账一次。

2、体育器械应分类存放,定位定橱,摆放有序。要保持室内整洁,按器材性能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照射等工作,保证器材使用率在90%以上。要经常进行定期保养维修。损坏的器材要及时维修,同时要做好记录,使器材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体育教师使用时必须提前一天填交“体育器材使用通知单”。保管人员应按时准备好器材,并作必要的检查。下课后体育教师协助将器械归还原处。教师上课所用器材,课前、课后要进行清点,严防器材丢失。

4、所有器材设备的领用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情况。对于损坏、丢失的器材应按有关规定处理。师生借用的体育器械,只限在校园内使用,不能随意将学校器材赠送他人或带回家中自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对私人一律不外借。

5、体育教师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如有损坏,要及时维修。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懂得保管使用器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6、体育器材管理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妥善保管器材,防止器材散失,严格遵守信息制度,按时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7、器材保管人员如有变动,应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学校领导应当场监交,按帐点物,逐件交接。遇有帐物不符时,要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8、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要经常检查室外体育器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体育器材领用借用制度

1、上课前,任课教师应将所需器材开一清单交保管员或提前10分钟和保管员联系。保管员应在课前准备好所用器材,任课教师或体育委员一次领出,并立刻检查器材的安全性能。课中学生不得再领器材。体育课结束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将器材清点好,及时、如数归还器材室。

2、课外活动,各班体育委员凭体育器材出借卡到器材室领取有关器材,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归还,经清点无误归还出借卡,无出借卡者一律不予出借。

3、运动会或体育节需借用器材的班级或者个人,必须由班主任出具借条,体育教师签字,管理员方可将器材借出。使用完毕应及时归还。

4、外单位借用器材,要经过分管主任、体育教研组长同意,方可到器材室履行借用手续。

5、人人要爱护运动器材。借出器材若有损坏、遗失,必须照价赔偿后,管理员方可将出借卡归还。未作赔偿期间,停止借还运动器材。

6、地湿、阴雨天气,运动器材不外借。

体育器材管理保养、报损制度

1、体育器材的管理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各类体育器材由管理人员全权负责。

2、保持器材室要卫生整洁,各类器材设施要分类定位存放。

3、体育器材使用完毕要及时归还,管理人员嗯要进行调整、清洁等各种维修保养。

4、体育器材室要安装防盗门,钥匙要严格由专人管理,不得随意丢放。

5、体育器材要定期进行检查,出现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育器材维修保养,以确保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

6、教育学生爱护体育运动场所地,不允许随意穿越运动场,更不允许机动车、自行车进入运动场地。

7、对于损坏已不能修复的体育器材,要填写固定资产减损凭单,报有关领导部门批示后,调整帐面数字。

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

1、各种体育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工作,应谨慎使用,避免损坏。

2、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器材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嗯应迅速查明原因,确定损坏性质(正常损坏或非常损坏),做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3、对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坏,按原价赔偿,对正常操作出现的损坏,要求当事人或管理人员签名办理报损手续。

4、对在校外使用的器材造成的损害,不管性质如何,一律照价赔偿。

7.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篇七

小学行政管理是小学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小学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为实现小学的基本职能提供着相当程度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度不仅影响着小学生接受的教育水平, 也是衡量小学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逐渐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系统改革的重要内容,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支持并保障着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工作, 在我国教育事业制度化建设缺失的现状下, 完善小学行政管理制度有着独特的指导意义。

二、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规章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就当下我国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看, 小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仍缺乏规范性、统筹性, 规章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对于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议事规则与章程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也没有提出具体实施细则, 使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存在重复或交叉现象, 严重影响行政管理效率[1]。

(二) 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行政管理制度作为规范性的指导守则, 指导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其本身应具备制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然而我国大多数小学制定行政管理制度之前都存在调研不细致、审查不认真的情况, 这些问题导致行政管理制度难以准确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制定出的制度无法有效地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 行政管理制度的实行缺乏稳定性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现象, 制度更改存在随意性, 造成小学行政管理制度规范作用与引导作用的缺失。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虽然需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与修订, 但其修订、调整工作首先应立足于制度的稳定性, 稳定性差、不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 会影响行政管理制度实行过程的整体效率, 也必然影响到行政管理制度本身的权威性。

(四) 行政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执行与监督

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 是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 但并不是行政管理制度建设过程的全部[2]。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不仅应该保证制度制定的科学性, 也应确保制度有效地执行, 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 都会造成行政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 行政管理制度也就失去了其行政管理职能。

三、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一)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在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应提升规章制度的建设性与统筹性, 联系实际, 制定系统性的规章制度, 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 增强行政管理质量[3]。在小学各个行政管理部门推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 明确具体规章制度的具体主体, 构建出自上而下系统性的小学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在小学行政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塑造良好的行政管理制度运行环境。健全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必须建立民主性的行政管理机制,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既要利用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 又要充分联系实际,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校的管理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制定科学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在保证行政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同时, 贴合学校管理的实际状况, 保证小学行政管理制度持续良性地运行。

(二) 科学地制定行政管理制度

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学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 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校的管理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使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制定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凡与学生学习生活与行为规范有关的制度, 都应综合考虑社会、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意愿与实际情况, 制定出适应小学教学工作需要的科学制度, 增强行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性;凡与学校管理工作或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制度, 都应当广泛听取学校教职工的建议与意见, 一方面保证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 另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制度既能解决眼下问题, 又能解决长远问题。

(三) 建立长效的制度修订机制

随着近年来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发展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一方面要随着教学形势的发展及时地进行修订与完善, 使行政管理制度符合小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进行制度修订工作的同时应立足于行政管理制度的稳定性, 提高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整体运行效率, 保证行政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四、结论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 并不仅仅是学校规章制度管理部门或校领导个人的事情,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学校管理工作、教室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工作的开展质量。科学合理的小学行政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实现校园人文建设, 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小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小学全体教职工与全体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中来, 制定一套真正服务于实际的小学行政管理制度,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具有现代化教育发展特色的小学行政管理,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国伟.欣赏型领导视角下的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姚晓霞.专业发展视角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4.

8.中小学管理制度 篇八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健全组织机构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省、市、县(区)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级管理。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省、市、县(区)分别成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任组长,成员由有关部门及培训机构负责人组成,负责规划、统筹、协调工作,制定政策和措施。在整个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形式(包括名称)最为丰富多样的是市县两级,有的成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具体办公机构,具体负责师资培训的管理事务(有的设在教育局内,有的设在培训机构里,如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珠三角地区有些区整合了本地有关业务资源,成立教育科研与培训中心,履行相关职能,也包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培训实施职能。

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管理模式

(一)各级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管理职责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组织系统中,不同层级的管理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职责,层级越高,管理的职责越趋于宏观,层级越低,管理的职责越趋于微观。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基本职责有:(1)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细则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案、考核评估办法;(2)审定办学单位和从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资格;(3)建立完善各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4)检查、督导全省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属下各县、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有:(1)制定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配套政策;(2)筹措继续教育经费;(3)负责市级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4)组织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督导和评估。

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有:(1)制定本县(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2)落实继续教育经费安排;(3)负责县级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4)组织实施继续教育计划和日常管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主要由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承担。各级培训机构在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上也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的职务培训和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主要由市级进修院校负责组织实施。

省级教师培训和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各层次构成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

(二)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制定政策法规、规划计划、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

1.制订政策法规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0年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在教育部和省政府两个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

这些制度规定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向,对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最基本的制度,是制定其他相关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基础。

2.制订规划计划

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组织培训者、受训者、科研人员、主管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用、形式多样、科学规范、师资优良、政策适宜、保障有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好统筹规划,抓好规范建设,为依法施训提供依据。为此,省教育厅制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计划,如《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2004-2007年)》,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非学历培训学时分配、保障措施等对全省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做了全面的规划。

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与省教育厅制定的政策文件保持一致,又要考虑本市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状况,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和指导。因此,各市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除了贯彻执行省有关规定外,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广州市《2003-200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03-200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实施细则》《2005-2007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05-2007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实施细则》,为开展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发展要求、工作原则和操作规范。这些规划不仅对广州市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划计划,也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同时,许多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本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特色,这种管理体制和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认可。

各县(区)行政部门除了接受省、市两级行政部门的指导外,在制定政策文件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执行这些政策文件, 所以,各县(区)以及各级学校制定的政策文件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加细化。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在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2003-2005年天河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03-2005年天河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这些文件更加细化,更加具体。

3.管理规范建设

为了对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省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培训管理办法,如《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的通知》《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算机管理的通知》《广东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点管理办法(暂行)》《关于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使用的意见》《关于开展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登记管理;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了课程计划的审批和教材的开发、使用制度。

各市在省有关文件的精神指导下,制定了本市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相关的管理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中小学校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指导下,既产生压力,又增强了动力,加强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

4.建立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培训经费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财政拨款部分,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附加费的5%的比例安排。按时足额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

各市在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规划中都明确规定了培训经费来源,如中山市《关于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分担的指导性意见》中规定:中小学教师参加职务培训、新任教师培训和需求培训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纳入预算安排解决;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市级以上(含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的培训费支出纳入市财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及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经费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专项经费的年度预算安排。

各县(区)也对培训的收费标准,教师个人以及学校分担教育培训成本的比例,经费来源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5.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具体包括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基地评价标准与效益评价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注重教师培训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的资格再认证及教师的职务评聘相结合,完善教师培训证书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和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从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从制度要求和机制约束上推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如《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按规定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评聘,晋级的必备条件之一”。广州市有关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中也明确规定“各区,县级市要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

另一方面,为了给教师创造学习条件,鼓励教师自觉自愿地学习,各地市教育局制定出补助奖励措施,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并获取相应证书的,由市、县(区)在继续教育经费中给予补助;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的,由市、县(区)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中按不同的学历层次给予定额补助。通过以上办法,大大提高了教师参加学历培训的积极性。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主要是构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以及管理部门、培训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教师培训部门根据国家、省政府制订的培训规划和要求,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 具体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活动的质量。

6.以评促建,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整体建设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后期管理涉及追踪调查、检测、监督、反馈、再培训等内容,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评估检查不可懈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实施细则》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督导评估纳入省教育督导计划。2005年,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做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创建一批多功能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评估推荐了2所建设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全国50所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开展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认定工作。

三、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

1.成立各级业务指导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业务指导,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指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章程中明确规定了专家委员会的任务是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和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组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的评审和推荐。章程还对专家委员会人员组成,机构管理以及经费来源做了详细的说明。

各市对本辖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有的市也专门成立了业务指导机构。如中山市成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指导组。各学科指导组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具体组织有关工作的开展。各学科指导组负责每学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确立;指导本学科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研究活动;反映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指导建立相关培训制度

具体明确、客观科学、完整配套培训制度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保障。在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相关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一些市、县(区)的教师培训制度非常规范,健全,为制定全省的有关教师培训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例。

(1)网络远程培训。省教育厅充分利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根据教师教育的实际,建设与教师网联互联贯通的省级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整合省教师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鼓励省高校、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电大等相关机构参与教师远程培训,实现“人网”、“天网”、“地网”的有机结合。

广州市在开展教师网络远程教育方面起步比较早,2000年前,广州市就已经开始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实验,并成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学研究课题组”,进行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学研究。经过努力,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广泛的认可。2007年11月承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暨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经验交流会”被认为是深入推进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推动教师培训体制改革和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机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在开展教师网络远程教育中,由于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广州市边实践,边探索,初步制定了一整套教师网络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育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的意见》《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课程管理办法》《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制作指引》《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育课程评审办法》《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育经费管理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实施网络远程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珠海市香州区作为省远程教育培训的试点,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香洲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工作方案,对网络远程培训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网络远程培训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种创新培训模式,广州市和香州区的远程培训模式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这些经验对制定全省的教师远程培训制度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2)校本培训。为进一步推进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校本培训制度,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实施步骤,组织管理,考核评价以及保障措施都进行了指导, 进一步规范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为了做好校本培训资源建设,开发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指南》,为各地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依据。

有些市以及县(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校本培训制度,如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基地评审方案》。在省市两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许多县(区)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和方案,如广州市天河区制定的《天河区校本培训管理规定》,珠海市香州区制定的《珠海市香洲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指南》,这些校本培训制度对校本培训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并对广东省的校本培训工作的全面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省教师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将制定校本研训的指导意见。各县(市)、区将建设各级各类校本研训示范学校,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使校本研训逐步成为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开展校本研训将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和资源,加强校本研训资源建设,并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校本研训的组织、指导、评估等管理工作。

3.规范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

为加强教师培训教材管理,省教育厅成立“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评审专家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指导和评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和遴选工作,引导和规范全省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和引进工作。凡未经省以上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资源,不得通过行政手段在全省范围内使用。由省教师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目录。凡未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评审专家委员会审定和推荐的培训教材,不得用于教师培训。各地自编教材必须报经省评审通过后才能使用。从2004年起,省教育厅建立了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目录制度,确保优质课程资源用于教师培训。省教育厅组织制定了《广东省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等四类课程设置计划(试行)》《广东省中学新任教师培训等四类课程设置计划(试行)》《广东省高中新任教师培训等两类课程设置计划(试行)》《关于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使用的意见》等。

各市也成立相应的部门,如广州市成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进行评审,指导和管理,同时各区,县级市也成立相应的课程评审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规范要求》,为提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提供了有效保障机制。随着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成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评审委员会和网络课程制作指导委员会,对网络课程建设做出规范和指导,有效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写给幼儿园园长一封信下一篇:网络班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