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2024-10-30

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共14篇)

1.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一

未来十年的中国物流发展趋势

选择比奔跑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德邦之所以成为德邦,一定是十年前做对了选择。顺丰曾经跟我们一样草根,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打压都要野蛮生长,一定是明白它要去的方向。我们不是没有力量,而是找不到方向,不是不想奔跑,而是选不准跑道。谁能告诉我们,十年后中国物

预测是不靠谱的,尤其是对物流行业。但趋势确实可以被感知。我在去年的“趋势与预测”运联年会上就说过,我们要从历史的过程中去寻找行业趋势,从行业趋势里面寻找时机节点,并将时机节点转化为自身的优势。

供应链+:大势所趋

供应链能力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能力。

《福布斯》杂志说,不管是亚马逊,还是沃尔玛,都是所谓披着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其实京东也是物流公司,只不过他们会做品类管理,会做网站,也可以做电商。

最早的物流是从物料管理开始。在制造业时代,管理的是车间里的物料,那时候叫物料一步管理,后来把它称为物品分销。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名字也一直改,最后我们把它叫做供应链。其实不管叫什么,都在说一件事:首先把消费者连接起来,然后再整合上游。所以,要用物流和供应链重构整个生态链。

用供应链打造整个生态系统,那么,供应链能力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能力,供应链+是大势所趋。这样,就要求我们具备动态的能力,去识辨机会,去概念化机会,做好整合和协调。这就有一些机会涌现出来,比如说O2O本地化生活圈的重构,重资产、轻资产的重构,冷链的重构„„都是机会。

中国物流产业最佳发展期:2015-2025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最好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物流发展进入里程碑式的节点;

——“一带一路”绽放中国物流能量;

——城镇化+消费升级;

——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

——政策和制度红利大规模释放。

快速发展期

——未来十年,中国物流IPO企业将达50+;

——中国快递排头兵企业开始全球化发展;

——快运零担企业多模式快速发展;

——牵头物流替代传统第三方物流;

——铁路多式联运构建低成本运力体系;

——冷链物流快速转向食品服务;

——重资产设施+轻资产平台蔚然成风。

最好的创业期

——巨量资本投向物流;

——物流高端人才聚集;

——“logsumer”催生场景化物流服务;

——“供应链+”再造产业生态;

——物联网成为现实,开创“硬+软”模式;

——重资本领域谋求轻资产解决方案。

最好的整合并购期

——合约物流上市公司并购网络型物流公司;

——快递快运通过并购成为综合物流服务商;

——零担+整车+轻资产服务平台,中国式XPO逆袭;

——资本驱动中国式C.H.ROBINSON成型;

——低成本资金整合物流重资产领域。

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对物流的影响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对物流发展的影响,未来五到十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商业形态?

麦肯锡有一个预言,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对经济影响非常大。它列举了十二项技术,其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3D打印都是跟物流密切相关的。在探讨的行业痛点中,比如物流行业用户分散、渠道冗余、市场竞争激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优化,使之趋于中间化、轻资产结合重资产效率取胜„„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在物流行业里,一定是血雨腥风。

对物流产业影响的模型来自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宏观趋势,一部分是新技术。这会让物流产生不一样的机会:一个是区域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一个是技术带来革命性的东西,比如说空车配货。

未来五到十年,与物流行业相关度非常大的关键性技术,以及未来的商业趋势:

超级网格化的物流服务企业会出现。大家可以体会到这个物流企业无所不在,而且它在一个网格内(五公里乘以五公里范围内)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很难说这个模式就是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因为现在的综合物流,是一种新的业态,主要是针对新一代的消费者对本地生活的需要。

下一代M2C。未来大规模的客户化、智能化的制造体系让我们能够跟现在的电商,拥有消费者个性的订单密切结合起来,换句话说,那个时候谁来配送个性化的东西?一定是一个崭新的M2C的模式。这种模式现在还无法描述,但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说它是一个大的网格式的配送模式,有一些关键的节点是共用的。我们可以设想,像普洛斯这样的公司,未来在M2C模式中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他有关键节点。

城市物流,即所谓的同城配送的发展。它和城市落地配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城市物流是本地生活圈的服务,非常快捷、及时、场景化。还有一块物流超市,其实就是平台上能够把所有的物流服务对接,按需提供给消费者。

物流消客。以后消费者买东西,有一部分钱是付给物流的,也就是说配送的及时性、准确性都是创造消费者愿意接受和愿意付出的溢价。这样的概念出来之后,会为所有的物流从业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空间。

众包物流。假设有一个超级网络,要提供这么多的服务,没有众包的概念是很难的。

便利物流。主要是说创造的本地化生活圈,非常便利。

多用户的网络物流。网络上的平台和平台之间会叠加在一起,为多个用户进行服务。

共享物流。可以创造非常多的共享机会,车货匹配其实也是共享的一部分。

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的车联网、3D打印、智能物流、机器人的物流化、仓库机器人„„这一系列新技术都会让物流变得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未来DAAS,就没有意义上的DAAS。你现在用扫描枪都不需要,手机就可以做。未来增强现实物流,我看到仓库里面员工怎么运作的,看到包裹是怎么精选出来,这都可以创造完全不一样的机会。

未来十年物流业有哪些机会未来十年,从产品和服务上来讲,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机会。

自贸区的物流。自由贸易区的物流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说上海自贸区,大家觉得没什么不一样,但是以后会因为这些政策和税收等因素,会创造出完全不一样的物流。

线上平台、逆向物流。从工厂到消费者,就意味着逆向问题整个就打通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就提升上来。

本地生活圈、物流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物流基础设施市场化,全世界都有这个趋势。

中介黄牛的社交化在2015年以后会快速推进。黄牛社交化是物流行业里的金矿,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社交化。

无车承运模式,在三年后会真正成熟。无论从税收,还是实际市场需要方面,或者从政策层面来讲,会越来越成熟。

第三方物流转型成牵头物流。绝大部分大型三方物流不是发展成综合物流商,而是会发展成牵头物流。

第四方物流进入2.0时代。无论是做车货匹配平台、还是做APP,想想你到底在做什么,我认为就是第四物流2.0。

供应链协同管理独立成为一个行业。有可能是一些咨询公司来做,有可能是一些大的公司来做,但是这里面一定会出现。

同时,我认为在十年后,——中国的乡村物流会成为热点;

——研究和教育里面,物流整合型的圈子服务会出来;

——物流社交新媒体会出现,但绝对不是现在的自媒体;

——另外一个是创新孵化中心,物流行业有这么多新的技术趋势和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就有很多创新也许是这种媒体结合PE、VC来做的创业孵化中心;

——再有就是物流教育中心,将来整个物流产业里面有非常高层次的教育中心,用实战经验培养物流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未来物流管理扁平化是趋势,众包模式会在整个组织里面穿透组织的边界,相当一部分将被轻量化。也就是说会优势互补,比如金融问题就找有金融能力的企业,IT服务就找有IT能力的人。另外,移动追踪智能化在物流行业会越来越成熟,并帮助大家进行整个组织体系扁平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未来世界上会有一套象形化的物流语言,进行编程以及日常的运营管理。

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政策逐渐宽松,大量的鼓励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物流的成本急剧下降。我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的节点,物流发展会倒逼政策放开。比如一带一路,其核心是要把中国的产能释放出去,工厂走不出去,那就用物流把产能带出去。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图中猪没有长翅膀,早晚会掉下来摔死。所以,大家一定要做一只长翅膀的猪。那么,翅膀在哪里?我认为,翅膀是我们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我们要去找到资源,找势能,把行业的势能转变为自己的翅膀,就能飞翔。

好管家存储,连锁经营; 辐射全深圳,方便你我TA!

业务范围:

个人存储

家庭存储

企业存储

商贸存储

品牌简介:

好管家存储为新型都市仓储服务,我们可为您提供个人物品存放,家庭家居用品储存,企业公司货物、档案、文件资料和办公用品的长短期存储,商贸公司货物中转、装柜、落地配仓库的出租和仓储外包式托管服务。更多详细介绍可登录我司官网了解更多……

HOKOKO----Storage and More!

2.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二

未来十年中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 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

第一, 产业层次不高, 大宗基础性产品过剩矛盾突出。在传统大宗基础产业领域, 我国烧碱、聚氯乙烯、电石、纯碱、甲醇、化肥、纯碱、烧碱、硫酸、农药、染料、轮胎等许多产品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而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仍然短缺, 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第二, 创新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与跨国公司相比, 中国石化企业的内部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简单松散, 人员配备不合理, 激励机制不到位, 缺少尖端的研发设备, 远不能满足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需求,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还远远没有到位。

第三, 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大, 生产要素成本攀升。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劳动力、土地、能源、水、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日趋紧张, 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企业成本快速增加。

第四, 安全环保压力持续增大, 行业形象急需改进。石化行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均位于工业行业前列。民众普遍存在“谈化色变”心理, 对周边石化企业十分排斥, 进一步加剧了石化行业的负面形象, 安全环保问题已成为石化行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五, 市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政府宏观管理存在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例如中外企业投资的差别化待遇、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政策与标准执行不严等等, 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等, 破坏了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 使得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 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 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十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面临的新机遇

未来十年, 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 尽管增速由过去高速增长转向中速, 但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中国正在由投资拉动型的GDP增长, 逐渐转向内需拉动型的GDP经济增长,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进一步深入推进, 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中国仍将是全球石化产品最大的市场之一。

第一, 中国人口持续增长,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人均收入已超过6000美元, 中国大中型城市的部分消费人群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消费平台, 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和新市场将会吸引石化行业更多的产品升级。

第二, 城镇化深入推进, 拉动中国内需市场持续优化升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未来十年, 大批进入城市生活的中国农民将会在生活方式上发生很大的转变, 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新需求, 为中国石化产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市场需求。

第三, 工业化进程加快, 为化工材料和产品创造了新的更大发展空间。汽车、高铁、电子信息、大飞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处在较快发展时期。中国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 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为石化产业产品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和市场机遇。

第四, 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为农药、化肥等化工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 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提供农药和化肥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到提供更丰富的饲料添加剂, 乃至提供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均为石化产业提供了更宽广的市场空间。

第五,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石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会加快推进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在水、石油、天然气等领域进行价格改革。深化改革还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吸引具有活力的中国民营资本进入石化产业, 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六, 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 为中国石化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中国正在加快同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预计未来十年, 自贸区的区域范围会不断扩大, 区域贸易一体化进程也将加速, 对石化产业来说, 意味着更多的全球性机遇。

未来十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在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入到相对过剩经济的新形势下, 石化产业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创新技术供给不足。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根本上要依靠技术创新, 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原料多元化进程, 最终实现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石化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应该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方向。

第一,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企业要结合长远发展战略, 针对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建立不同层次、分工科学、责任明确、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内部创新组织架构。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创新合作通过中外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研发项目合作, 形成产学研共同参与的高效运作的创新机制,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实现技术创新上的互利共赢。进一步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政府要加强创新政策研究, 把在华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纳入到石化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中, 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为行业技术进步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

第二, 推进大宗石化产品产业优化升级, 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 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提高行业技术和环保准入门槛, 处理好现有产能和新增产能之间的关系。促进技术装备升级, 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石化产业要适应原料多元化趋势, 发展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工艺, 通过技术提升和设立更高的技术门槛, 对传统石化产业进行优化调整, 不断提升大宗石化产品的质量档次。明确不同产品转型升级重点, 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炼油企业要加快装置改造, 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乙烯生产企业要大力优化原料结构, 提高规模化和炼化一体化水平;合成材料企业要充分重视细分市场开发, 增加差别化品种, 提高专用料比例;化肥生产企业要增加化肥品种, 提高肥效水平;农药生产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造, 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农药品种;氯碱生产企业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

第三,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努力推进石化产业的高端化、差异化和绿色发展。优先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的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功能材料等, 争取在聚氨酯、特种合成橡胶、有机硅、有机氟、炭纤维、芳纶、稀土化工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突破关键工程技术,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规模针对重点品种的关键工程技术, 组织开发、完善和系列化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加快配套辅助材料的开发, 实现新材料产业链的一体化生产。加强下游应用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与汽车、高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技术用户更加紧密合作, 对应用开发做更多投入, 逐渐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技术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生物化工产业,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开发新型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基化学品, 通过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并举, 加快发展生物化工。在实现对化学工业的工艺路线替代和对石油化工的原料路线替代方面, 取得产业化成果。科学选择重点发展领域中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条件不十分充分, 只能适度保持生物乙醇能力, 利用废生物质油发展生物柴油。发展重点应放在生物塑料、生物医药、氨基酸等领域。提高产业竞争力利用已有的生物化工产业基础, 以节能降耗为目标, 保持传统生物化工产品的竞争优势。

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 联产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 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创造以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生产体系在提高经济性和能源效率等方面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通过集成创新和系统优化, 创造以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生产体系。推进基地化建设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地区, 集中建设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 形成煤、电、油、运一体化、企业集群化的基本格局。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大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 大力开发新兴适用技术, 推进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创建新型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提高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体系效率。重点建设一批环保产业园区以及集散与处理区域中心, 提高环保产业集聚度。

第四, 着眼于前沿技术开展研发, 做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储备。过程节能技术重点包括开发新的廉价原料、高效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新的分离技术和新的反应/分离过程、超临界流体的反应技术等。通过化工单元技术的提升和系统优化, 提高石化生产工艺水平。未来能源技术包括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多联产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储备、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等。生命科学在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基因工程等领域, 加大研发投入, 追赶全球走向生命科学的步伐。纳米技术重点突破的领域包括纳米催化剂、纳米合成、纳米复合材料, 以及纳米应用技术等。

中国石化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 但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 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 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 报告对中国政府提出了六点政策建议。

第一, 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在搭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当中发挥良性作用, 推动让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流动, 使各经济体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二, 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及稳定性。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增加政策法规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比如, 在华外资石化企业关注的能源政策, 包括天然气、煤炭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支持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和生产者的多元化等等。

第三, 加强法制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防止地方保护对执法力度的影响。通过严格公平执法, 加大违法成本, 建立对违规、违法的企业强制市场淘汰和退出机制, 逐步建立公正、公平发展的环境。

第四, 努力提升化工行业社会形象。积极承诺实施责任关怀, 宣传全球范围认知的化学品管理理念;建议各级政府协助化工企业和利益有关方建立透明公开的沟通渠道, 促进化工行业及其利益有关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有效地树立化工行业积极的公众形象。

第五,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不影响政府规范市场、管理市场的前提下, 相对简化项目的政府申报、审批和验收手续, 政府不要过分关注技术细节, 要使投资者更加理解政府审批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从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更大的信心。

3.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十大趋势 篇三

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者,这是个总的基调,而且将来我们要进一步把这个现有的体系给维护好、建设好。

对《指导意见》的解读

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时至今日,《指导意见》已发布了5个月,已经没有那么高的热度了。但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从《指导意见》出台的时机、贯穿全文的先进理念上,将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全文5500多字中,有20条规定,“发展”用了19次,“创新”用了19次,“鼓励”用了17次,“支持”用了16次,同时还提出要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指导意见》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先进的。首先,它认可了互联网金融的功能与作用,肯定了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所发挥的其他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其次,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基调,实际上就是要在金融的创新和金融的监管上找到平衡,而且给了互联网金融发展2~3年的观察期。

经过反复、慎重的研讨才出台的《指导意见》,包含着国家的深谋远虑:既要着眼未来,也要当前防范风险,同时还谋划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路径,对金融业务规则、基本的市场秩序和基础设施、统计都做了谋划。同时,《指导意见》也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3条底线,也是需要反复强调的3条底线——不搞资金池、不能做担保、不搞非法集资。只要守住了底线,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十三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大趋势

央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的对“十三五”期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十个趋势进行了总结。

趋势一,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初步建立

以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发布《指导意见》为标志,互联网金融步入规范发展阶段。《指导意见》出台后,有的具体实施办法已经出台;未出台的,一行三会也正在密集起草、征求意见。“十三五”期间,在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随着现行法律法规的动态调整,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监管细则将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将初步建立。

趋势二,国家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国支付法规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支付服务主体不断丰富,银行卡、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进一步发展,支付体系业务处理规模持续扩大,运营官僚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稳健高效运行。

趋势三,互联网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更加明显

互联网金融已经呈现一定的综合经营特征。比如说跨行业投资日益增多,部分金融机构依托资金和客户优势开展多元化互联网金融业务,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开始实行“子公司分业、集团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模式,众多互联网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互联网金融交叉性产品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随着金融业进一步的对内对外开放,互联网金融综合经营趋势将更加明显。

趋势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依然显著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一些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为实现平台规模经济效应,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因此出现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效应,品牌建立过程中会采取诸如免费服务、赔本赚吆喝的恶性竞争,潜在风险很大。

趋势五,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

今天,中国具有理财需求的人群有3亿~4亿人,而为这些人提供服务的理财师还远远不够。这个需求的缺口靠什么弥补?靠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的无间断服务,无时空限制,低成本,使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感增加,不再局限于高端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以享受。

趋势六,互联网征信应用更加广泛

完善的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征信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安全为手段,依托交易化数据分析潜在借款人信用情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征信更广泛用于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消费等各种业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经在开发P2P对接系统。数据对接后,平台数据透明,征信体系将逐步建立,这会扫清以前传统金融机构不容易触及的很多角落,使诚信环境大大改善,这是可以期待的。

趋势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颠覆与被颠覆的关系,在风险防范和大数据方面运用各有各的优势,两者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要充分融合、相互互补,共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反复呼吁的一点。希望传统金融机构抓紧布局互联网,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也是大数据、互联网的密集使用方,未来,在互联网浪潮之中,应该与互联网金融有更多的融合。反过来,银行有天然的大数据,它们过去在这方面的应用也做得非常好,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应与银行有更多互动。

趋势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作用进一步强化

大数据、云计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而区块链的研究在国内尚未形成热潮。P2P、众筹,包括互联网财富管理,都是共享金融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共享金融下,互联网会被物联网取代,互联网TCP协议会被区块链协议取代,但共享金融本质不会变。区块链产生后,是有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化是对的,但去中介不是去中心。所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很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但不要到最后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

趋势九,互联网金融地理空间重新积聚

当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集中性特点,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区域成为先发地区。随着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地理空间重新集聚,互联网有望向东部、中部辐射,新的区域性互联网金融中心将陆续出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西北地区在我国GDP的占比较多,但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创业浪潮不够。这些地区应抓紧时间跟上,否则,将来互联网金融在地理空间的重新积聚会加剧地方在金融资源上的不平衡。

趋势十,互联网金融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现在,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开始进行全球谋篇布局,互联网金融同样具有这样的趋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未来的目标是朝着金融强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光需要我们的银行业走出去,证券业走出来,还需要我们业已超前的互联网金融也加速国际化进程,在合适的时候及早走向全球。

4.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四

http://news.QQ.com2008年10月20日01:04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九日电(记者 阮煜琳)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十九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二00八年北京峰会”上提出,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将呈现出城市人口突破十亿、千万人口的巨型城市将达二十个等十大新的发展趋势。

连玉明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源泉。未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也必然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将呈现十大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城市人口突破十亿大关,住房和就业成为城市两大难点。到二0二五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接近百分之六十六,城市人口达到九点一五亿。

二是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巨型城市将达到二十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成都首先进入巨型城市行列。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成为大城市痼疾。

三是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主导,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四是流动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到二0二五年,中国将新增城市人口三点五亿,其中流动人口将超过二点四亿。

五是现代服务业主导城市经济,中国城市将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战略转型。

六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将成为加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引擎。

七是中产阶级成为城市主流,公民参与意识增强,城市民主化进程加快。

八是临空产业及空航新城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0二0年中国民航机场将达到二百四十四个,将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个区域机场群。

九是环保和生态将成为宜居城市的首选。城市宜居还必须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高房价三大难题。

十是城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多种安全威胁增多,城市完成多样化应急任务和城市治理任务繁重而艰巨。

连玉明强调,未来三十年不仅是中国城市的加速发展期和成长关键期,也是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特别是当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不稳定因素正在演变为城市的潜在风险,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完)

5.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五

中国未来十年机场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

P1:封面

P2:目录

一、中国内地机场发展现状

二、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的发展规划

三、中国内地机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的发展目标

五、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

一、中国内地机场发展现状

P3:机场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09年底,中国内地颁证运输机场达到166个,其中:

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65个

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63个

可起降B747飞机的大型机场——33个 2009年

中国大陆新增6个机场:佛山、腾冲、玉树、鸡西、大庆和伊春。

新增航站楼面积:60万平方米 2010年预计新增机场数量:8个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机场建设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建、迁建约70个机场,并对80多个机场进行了改造或扩建。

截至2009年底,中国内地颁证运输机场达到166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65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63个,飞行区等级4E及以上(可起降B747飞机)的大型机场33个。

2009年,全国新增佛山、腾冲、玉树、鸡西、大庆和伊春6个机场,新建成航站楼的面积约60万平方米。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将有8个新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

P4:机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运输机场密度:每十万平方公里1.6个

上图是目前中国内地运输机场的分布图,运输机场密度为每十万平方公里1.6个。机场数量和布局基本适应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P5:机场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国内运输机场实现:

——旅客吞吐量48,606.3万人次,增长19.79%

——货邮吞吐量945.6万吨,增长7.04%

——航班起降484.1万架次,增长14.52% 总周转量(万吨公里)4270729 1231740

同比增长(%)13.4 32.2

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33748785 9449952.6

同比增长(%)17.1 20.4

货邮周转量(万吨公里)1262673.6 389427.4

同比增长(%)5.6 66.3 2009年 2010年1-3月

2009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48,60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9%;货邮吞吐量9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04%;飞机起降架次484.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52%。

下面的表格是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周转量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机场客、货运都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P6:机场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国内旅客吞吐量超过1千万人次的机场:14个。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537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三位。

上海浦东机场货物吞吐量为254.3万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三。

截至2009年底,国内旅客吞吐量超过1千万人次的机场已达14个。其中,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537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三位;上海浦东机场货物吞吐量为254.3万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三。P7:国内机场发展现状:小结

 机场数量增加,机场密度有所提高  机场可使用机型不断加大  安全运行保障条件明显改善  机场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

经过三十多年大规模的建设,我国运输机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机场数量增加,机场密度有所提高;机场可使用机型不断加大;安全运行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机场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

在机场安全保障方面,技术设施水平、人员保障能力均有大幅提高,安全管理体系(SMS)已经确立并作为行业标准在全国机场全面推进。2007年,国际民航组织对我国机场进行了安全审计,安全标准符合率达到94.3%,是这一年国际民航组织安全审计的国家中符合率最高的。

二、中国内地机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P8:挑战之一:机场总量不足、密度不高、分布不均

尽管中国内地机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从全国机场体系看,机场数量仍然不足、密度偏低。以美国为例,目前颁证民用运输机场为587个,每十万平方公里国土机场数量约为6.4,是我国的4倍。

此外,我国运输机场的布局也不均衡,东部地区每十万平方公里 有4个机场,中部地区为1.6个,西部地区为1个,东部地区密度大,中西部地区密度小。因此近年来我们对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的建设加强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P9:挑战之二:尚未形成合理的机场运输网络体系

 缺少国际化的大型枢纽机场  缺少区域性枢纽机场

 小型机场定位不明确,经营状况不佳

挑战之三:机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成

 机场管理模式改革正在试点  机场正在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过渡

P10:挑战之四: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仍需提高

 航空业务量的高速增长给机场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 支线机场保障能力相对较弱  空管、航油保障能力需同步提高  部分区域空域资源紧张,制约机场发展 挑战之五:机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民航的高速发展,给民用机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大中型机场普遍面临规模不断扩大、运行复杂性不断增加、设施容量日趋饱和等问题,给机场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压力。同 时,对空管、航油等配套行业的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初步测算,目前全国有60多个机场的设施容量已经或即将达到饱和状态,亟需实施改扩建。

三、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的发展目标

P11:

(一)完善机场布局和数量,提高机场服务能力

1、增加机场数量、平衡机场布局,扩大服务范围

2、通过扩建和改造,提高大中型机场容量和保障能力

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未来十年国内将新增70余个机场,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型机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及东部交通不便的地方。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趋于饱和的机场进行扩建和改造,提升机场的容量和保障能力,提高机场的现代化程度,使不良天气等原因对机场运行的影响明显降低,并使旅客在机场能够得到更加便捷、良好的服务,以适应未来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

P12:

(二)构建合理高效、层次分明的机场网络体系

1、打造一流国际航空枢纽(全球化战略)

2、重点培育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

3、以枢纽或干线机场为中心,构建“干支结合”的机场网络体系(大众化战略)

4、在机场密度较大的东部地区构建都市圈多机场系统 我们将按照“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体系结构”的布局思路,重点培育国际枢纽、区域中心和门户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功能,适度增加支线机场布点,构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北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通过新增布点机场的分期建设和既有机场的改扩建,以及各区域内航空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场群整体功能实现枢纽、干线和支线有机衔接,客、货航空运输全面协调,大、中、小规模合理的发展格局,并与铁路、公路、水运以及相关城市交通相衔接,搞好集疏运,共同构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P13:

(三)加快通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四)深化机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 强化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职能,推广特许经营和专营模式,推进机场管理模式转型  加快推进机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五)建设“绿色机场”,实现机场可持续发展

按照民航局发展通用航空的战略规划,我们将以改造升级现有通用航空机场和临时起降点为重点,加快通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通用航空在工、农、林、牧、渔等行业以及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等社会公益性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P14: 预计到2020年:  全国民用机场数量——244个  航空运输总周转量——840 亿吨  航空运输服务范围将覆盖:

——80%的县

——82%的人口

——96%的经济总量产生区域(GDP)依据2008年发布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其中新增机场97个。

根据民航发展速度与GDP速度的实际比例推算,本世纪头20年航空运输的年均发展速度大约为10%,至2020 年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840 亿吨。

2020年,航空运输服务范围(以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为服务半径)将覆盖全国80%的县、82%的人口和96%的经济总量产生区域。

四、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

P15:三大趋势:

(一)以大中型机场为核心,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临空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三)“绿色机场”研究与实践

P16:

(一)以大中型机场为核心,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 多种交通方式集于一体:虹桥机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磁悬浮、地铁、地面公交、出租汽车

 零换乘、无缝隙,客货流快速集散

民航局将全力打造以大中型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把机场建设成为汇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零换乘、无缝隙”交通枢纽,方便客货流在机场的快捷集散。目前全国42个大中型机场都正在或即将开展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规划与建设。

目前上海市正依托虹桥机场打造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见上图)。虹桥枢纽集民用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磁浮、地铁、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可实现跨区域、大范围人流物流的快速集散,预计全部建成后日客流量将达到110万。该枢纽目前已部分建成投入使用,为正在召开的世博会提供着快捷、顺畅的运输服务。

P17:

(二)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依托大型机场,发展临空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大型机场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巨大,辐射能力强,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临空经济”的概念。近些年,北京、上海、重庆、天津、郑州等地的大型机场陆续开始发展“航空城”、“机场城”、“空港经济区”、“空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等,有力拉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成就显著。

P18: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圈——机场北部大通关基地

以北京为例,北京空港工业区成立于1994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空港工业区基础上延伸建立了1.2平方公里的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这是全国首批、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也是全国唯一设立在空港口岸的出口加工区。工业区、出口加工区两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目前,空港工业区已经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88家中外企业入驻,投资总额达264亿元。入区企业中有国际跨国公司64家,其中包括索爱、松下、空中客车、LG、SONY、JVC、PHILIPS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了以国际跨国公司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航空物流为特点的产业格局。

P19:

(三)“绿色机场”研究与实践

 绿色机场四要素:节约、环保、科技和人性化  绿色机场示范工程:昆明新机场

为了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战略,从机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民航局提出建设“绿色机场”,拟通过科研与建设实践,最终确立中国未来机场建设的“绿色”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机场的可持续发展。并于2007年将昆明新机场作为试点工程开展实践 探索,将其建设成为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和人性化的现代化国际机场。

P20:昆明新机场图

绿色昆明新机场建设目前处于施工阶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6.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六

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没有行政经一职,只有人事经理,专门管理公司的行政事务、人事安排、职工考核培训,建立公司人事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权利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内随着体制改革和经济开发的深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现代企 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是否充足,而是是不是有一群有知识有能力并与企业同生共死的员工,而女性所特有的亲和力及号召力使她们更胜任人事经理的工作。

电子商务:现在电子商务专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这个专业 的学生一般出来可以从事网络营销专员、网站策划/编辑、网站推广、网站开发人员、网站设计、网站运营经理/主管、外贸电子商务等工作。喜欢玩儿电脑的可以来学学,算是一个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但是又属于管理学。

行政管理:这是另一项受女生青睐的专业,这项工作要求策划者了解会议或会议的内容,能够组织所有的事情,这样就才能让会议议题达成一致和通过。这项工作通常要求员工在会议中心或酒店的.现场工作,以确保所有的事情都能达成一致。预计到2024年,这一职位的需求量将会增长4%,这对于任何想要谋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心理学:心理学家在女生最吃香的十大职业当中排名第七,她们通常通过治疗心理疾病与客户合作,并且无法提供处方药。她们与病人私下会面,通常是在办公室里讨论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人类的行为、情感和社会过程是她们的工作。到2024年,对心理学家的需求预计将增长19%,这对业内人士或研究人员来说是个好消息。

金融学专业: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财务收入,也可以在政府和平民之间进行沟通。现代的税务师使用软件简化他们的工作,但他们过去必须用纸和笔手工完成他们的工作。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但是他们仍然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的需求。

小语种:小语种一般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虽然小语种方面不仅仅同声翻译一个方向,但是小语种确实也是很不错的专业。毕业生出来一般从事政府机关公务员,或在大型央企的外派机构、大型外国跨国公司驻中国的办事机构、国内的各种外贸进出口公司工作。

护理专业:在我国,护士是最重要的一项“粉领”工作,10个护士中有9个是女生,护士在各种卫生保健领域工作,学校、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医院等都需要护士。护士们的职责是帮助病人和伤员,同时也能在危难时刻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它被认为是女生最吃香的十大职业 。在许多情况下,她们通常会比医生做得更多,并且预期会达到一个特定的标准,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对护士的需求预计将会增加。

设计专业:设计是一个时代呼唤下的新兴的技术行业,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它对建筑进行可视化设计依托数字图像技术,通过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等方式对未来场景进行虚拟呈现,帮助设计机构将理念变成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实现从“无”到“有”。在建筑行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建筑装饰表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决定了它成为具有生存实力的技术行业之一。如今人们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刚在一居住的环境条件,这种消费的趋势也就决定了我们室内设计师在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不用担心,我们没有市场。

7.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篇七

当前我国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 互联网的覆盖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此背景下, 金融业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逐步迈入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中。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业, 具备精确、便捷以及高效等特征, 有力地促进了金融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但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 上述金融体系对其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其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然而也表明互联网金融时代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到来。

2 互联网金融概述

2.1 基本概念

学术界及金融业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 虽未取得统一和明确的定义, 但对众筹融资、互P2P网贷、联网支付等实际业态表示却有着明确的判别。简单来说, 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参与或从事金融事业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 而由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信息、科技创新结合之后推出的业务则称为金融互联网。由于科技不断的演变与升级, 该种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互联网金融从广义上而言, 是所有与互联网金融相关联行为的总称。作为互联网所衍生的金融业新型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集成传统金融模式的基础上, 不断升级与发展, 成为未来金融业必然的发展态势。

2.2 兴起原因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发展的原因主要如下:

(1) 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现今的金融市场发展还有所欠缺, 金融机构主要将高额贷款作为主要业务, 门槛高、借款难, 导致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有效的缓解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满足了中小企业进行小额贷款的需求。因此, 互联网金融深受中小企业的支持。

(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需求者提供了直接的信息传导介质。随着社交网站等各种信息记录网站、软件的出现, 大量的信息被记录在线, 这种信息记录, 为企业与个人之间提供了直接的沟通渠道, 减弱了中介传播信息的职能, 并使得交易信息更公开透明化, 促进市场信息配置率提高。

(3) 余额宝等存款软件的发展, 促进了利率市场化。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且存贷款利率差过大使得传统机构的经营处于垄断地位。余额宝这一新型存款形式的出现, 以较高的存款利率与便捷的取款方式深受大众喜爱, 使得这种方式十分流行。

(4) 互联网金融渗透到各行各业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覆盖和终端技术的升级, 互联网金融已经很好的融入了人们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行业当中,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与消费。如滴滴打车、美团、手机淘宝等消费软件的推行, 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也使互联网金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1 参与风险大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进, 互联网金融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给互联网交易平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安全隐患。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安全的问题, 使交易双方信息特别容易泄露, 网络支付还隐含着较高的风险。近期不少P2P平台暴露出不少问题, 据调查显示, 2015年9月, 全国范围内出现问题的平台增加了50多家。到9月底, 已经累计达到了1100多家。由于互联网金融依然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互联网金融诈骗也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3.2 管理能力弱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 互联网金融管理并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本身高速发展的步调。尚未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 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信用风险较大, 存在着很多的法律与政策漏洞。并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广, 外国资本市场的入侵必然会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冲击, 缺乏这方面的应对方案。

4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虽然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比较多, 但是我国目前所选择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 即第三方支付、P2P贷款平台以及网络信贷机构。一般来说,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首先就会涉足到支付结算业务。目前,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多是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运用中获益, 所以必然会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带来契机, 现实也是我国的电子支付与支付服务机构的发展相对稳定, 并且第三方的出现让互联网交易中所存在的资金安全、流动问题等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另外, 现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十分的迅速, 涵盖的范围也十分的广阔, 有的都涉及到了银行的传统领地中去了。

互联网金融发展除了催生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 还有一个就是信贷业务的发展, 比较代表的就是小贷, 如阿里巴巴, 这类则是通过创造出一个“小贷+平台”的融资模式来为一些网站的用户提供一些业务, 业务的类型主要有“订单贷款”与“信用贷款”。在交易平台上, “卖家已经发货”的订单通常会申请“订单贷款”, 而“信用贷款”则是以卖家信用作为参考依据。目前小贷的发展较好, 仅阿里的小贷放贷额就超过了300亿元。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风险, 虽然信息的成本有所下降, 而且也可以把人人贷等模式都加人到信用记录当中, 但是也让银行在筛选信息与处理上的优势被削弱了, 打破了以往传统的银行交易中介的角色, 因此这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会产生比较大的挑战, 并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让实体商业银行加快改革, 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挑战。因此现在有许多的银行都开始加驻与互联网技术更新自己的业务, 并推出一些新的电子银行业务, 让银行自身的渠道体系得以拓宽。例如, 在2012年, 招商银行就和HTC (中国) 一起联合发布了“招商银行手机钱包”这一个新的业务, 而这一业务也让建设银行完成了“善融商务”上线等。因此也可以看出,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金融服务模式的转变, 不仅为银行业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5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5.1 传统金融业出现革命性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进, 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很大的冲击, 促使其必须对自身的产业结构、管理及业务模式进行调整与升级, 强化与互联网的合作, 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调整, 使客户和银行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服务质量也有显著提升。证券交易的电子商务化也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借道银信、银证、银基通道业务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网上保险公司将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得到快速发展, 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保险动作模式。

5.2 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的不断普及, 移动支付很快成为群众生活中主要消费支付模式。在移动互联支付、卡支付与现金支付三大支付模式竞争中, 移动互联支付线下与线上统一的O2O将会具有竞争的极大优势, 而如何确定人们生活主场景, 并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切入点至关重要。这种主场景既有可能是线上的, 也有可能是线下的, 它不一定占据客户最多的时间, 但往往链接的是客户最基本的需求。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 线上主要是利用电商入口与社交抢夺支付市场, 但随着玖富叮当钱包和平安壹支付出现, 更多的是将虚拟账号实际化, 更好的将电子钱包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那么, 无论是在线下, 还是线上, 应用场景化必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如何构建场景也成为从业者们思考的方向之一。

5.3 互联网金融生态逐步完善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与数据的融合。经过长期快速、粗放的发展阶段后, 当今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整合型的新时期, 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也会形成全新的金融生态。相关监管机构会以创新、适度、协同和分类的监管原则,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对不同业态的准入条件及业务边界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 对金融监管各部门进行分工合作, 并将责任落实到位。关于市场, 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市场竞争, 互联网金融机构会衍生出多个实力雄厚大型公司, 并形成众多独具特色的中、小型公司, 作为互联网金融大公司产业链的组成部件。

6 结束语

作为新时期的新型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但拥有极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而且可以促进金融行业良性发展, 为金融市场注入新的生命力。互联网金融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降低交易成本, 使得金融市场分工更加趋于专业化。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参与者的门槛, 使得金融市场趋向大众化。且互联网金融为传统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使得传统企业不得不自身完善, 提升服务质量, 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完善。

摘要: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技术已经比较全面的渗透到了金融业当中, 不仅极大的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时间与成本, 还很好的扩展了服务的边界与市场。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现状进行简要论述,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旭升.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演进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J].金融论坛, 2014 (10) .

8.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 篇八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发展趋势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不仅冲击着传统的金融机构,还对非金融系中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渗透和发展,传统的金融系金融机构将改变其服务方式、经营方式,迎来新的经营架构、方式和环境,而非金融系企业也应及时创新,以符合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主流将是移动支付、线上小额贷款、众筹融资。

一、互联网金融中金融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架构

第一,金融系互联网金融的物理营业网点转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商业银行针对一部分业务实现线上办理,客户节省大量时间,不用去物理网点排队等号,业务办理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大量物理网点覆盖促使商业银行必须考虑维护成本、人力成本等,因而商业银行将承担物理网点带来的负担。于是随着客户逐渐养成线上办理业务的习惯,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将越来越网络化,物理网点会逐渐合并、缩减,并转型为自助网点。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互联网金融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不断进步的技术提供的支撑,于是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新的劳动组合就此产生。由于出现了网络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实现网上开展,这就需要一大批网络营业员,于是人力资源开始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应及时完成网络化转型,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转移,大大提升商业银行员工的劳动产出率。另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之一,客户能在网上完成多项业务,客户体验大大提高。随着金融系互联网金融重新整合机构部门,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逐渐提高,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将成功实现自助化、一站化[1]。

(二)经营方式

互联网的兴起、发展冲击着传统的商业销售模式,类似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销售模式变为线上销售,强烈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商家越来越多地重视线上销售,最鲜活的例子之一就是小米手机,它在没有线下实体店的前提下完全依赖于线上销售,取得巨大成功。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环节,商业银行纷纷自推金融超市,这就是转变经营方式。改变、创新经营方式将进一步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处理,并将互联网理念渗透到制度层面、业务层面,如研发产品、服务方式、产品定价、业务管理、营销渠道、财务核算等,都将实现跟互联网的新合作,从而创新业务方式,对传统金融机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经营环境

传统市场环境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商人们利用信息获取优势在买卖活动中套利。网络在带来便捷的基础上把人们带进信息透明化时代。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机构必须实现信息详尽、价格合理,金融机构也一样,它们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信息也会更加公开、详尽、透明。金融环境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持续变化着,对金融机构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传统金融机构中,以商业银行为代表将不断加快金融去中介化、脱媒的步伐。随着国家发放了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牌照,互联网金融中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代表的非金融系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金融系的快速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最终金融系、非金融系将在互联网金融中并存,并实现在竞争中合谋、在合谋中取得长足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中非金融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支付

随着愈加普及的智能终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离不开平板电脑、手机等,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应用体验是智能、轻便、快速的,促使人们能通过移动端来管理自己的银行卡账户,享受到接受资讯、购买商品等服务,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互联网、移动通讯、金融三者的融合产生了移动支付,在移动智能端的快速渗透下,传统金融机构自助设备渗透率逐渐低于移动设备渗透率。在移动端中,非金融系企业拥有明显的优势,凭借客户体验及强大的开发软件的能力,移动端应用程序普遍收获好评。为更好地培养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非金融系企业之间应不断加大营销力度,展开良性的市场竞争。相信随着用户越来越习惯移动支付,它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支付模式。

(二)线上小额贷款

一直以来,传统金融机构都无法顺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导致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不均衡发展,于是小微贷款获得快速发展。随着金融业务跟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实现小额贷款的线上转移。目前,小微贷款依托于电商平台已经成为现实,但地域上的局限性依旧存在。随着未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跟大数据征信平台实现对接,线上小额贷款将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覆盖,将线上金融服务提供给更多的客户[2]。与此同时,非金融系企业也将寻求跟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推出线上虚拟信用卡,它的原理跟小额贷款类似。如果能成功推出虚拟信用卡,那么我国的信用支付交易额将大大提高。

(三)众筹融资

将投资者的资金、渠道、能力等集中起来,把资金用于资助个人或小企业,促使他们能顺利进行某一项活动就是众筹。在国外,众筹融资模式是最热的一个创新方向,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的Kickstarter众筹网站,它是众多众筹网站中最成功的,虽然较晚成立,却获得飞速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之一就是互联网金融,而众筹融资跟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都不同,它挑战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已有的融资格局为基础进行创新。随着众筹平台的出现,平台模式及发展越来越成熟,众筹融资未来将冲击传统的融资渠道,并对其进行补充。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驰骋发展,传统金融业务逐渐转移到线上,并在该过程中持续创新。在深化改革传统金融体系、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实现线上、线下的跨界融合,为传统的银行机构注入新的思维、技术及渠道,更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16-17.

9.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九

第一,商业智能化建设加强。经过多年运用,ERP系统中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预测而言意义重大,促使ERP软件开始涵 盖了商业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 BI)的功能。BI通过对ERP中留存的数据进行抽取、挖掘、管理、分析等,将数据转化成为对决策过程有重大意义的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 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利润的转化。第二,云计算不仅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也带来企业商业模式上的革新。云计算模式成为软件行业新的增长点,软件厂商、应用企业等均将云计算作为新的突破 和动力引擎。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例,其首要关注点是如何巩固和维系在同行业中的优势竞争地位。在上下游企业间建立“私有云”既能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先进性,又 能加强其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巩固其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私有云”模式必然成为各大生产企业的首选。

第三,物联网的兴起,加强了互联互通的需求。首先,物联网对ERP的信息同步化要求提升,必须保证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较高的信息质量。其次,网络 无缝化要求ERP软件在供应链管理上更加精进,进一步缩短企业备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再次,物联网下供应链信息含量提升,如何加速价值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成为ERP行业的新的发展机遇。

为应对以上发展趋势,ERP厂商陕西集思科技做已下策略的调整:

第一,加强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推进和BI系统的研发,提升ERP软件的商业决策分析价值;

第二,改变传统的软件许可License销售模式。采取SaaS模式是云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利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

第三,提升对兼并收购、国际化等企业发展趋势的理解。ERP的核心在于管理与技术的融合,随着外部环境推进,企业面临转型需求。ERP厂商只有跟上企业转型的步伐才能保证产品的价值。

第四,推出企业最佳ERP解决方案:采用EasyERP,企业客户通过互联网应用运行在服务器集群上的EasyERP实现全部业务集成、数据共享、流程控制,作为企业资源计划概念的真正载体ERP可以名正言顺地将CRM、HR、PDM、MRP、SCM子系统完全覆盖。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利润的转化。

项目部:罗经理

10.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十

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讨,有关学科性质、逻辑起点以及研究范式等方面的研究开始,如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定,职业教育的体系等;

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研究;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双师型”教师研究。“双师型”教师一直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涉及较多又充满歧义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学者又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出现了一些新的界定;项目课程研究。由于长期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职业教育课程的项目化改革趋向,适应了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从而一些学者开始从德国引进所谓的项目课程模式;集团化办学研究。职教集团是整合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创新教育品牌、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边共赢的新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的路径,是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连锁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的有效。在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并存的时期,需要清晰的理论给予指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方面的重大变革。另外,还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职教城的兴办,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

趋势:

11.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篇十一

1“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 现代化技术在我国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像我们所熟悉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创新还只能在成为互联网发展新的趋势。而且“互联网+”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各项与互联网相关的政策的颁布和实施, 也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而在引领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转变的过程中, 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 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创新动力。经过实践调查发现, “互联网+”网络技术已经在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惠普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创新、绿色生态、智能交通以及人工智能等等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 这些行业也在“互联网+”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创新思想, 并以此为基础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设了宽松的环境, 使其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此外, 传统行业也在“互联网+”网络技术的支持下, 提高了企业自身所制定的短期发展目标, 而且随着CPS (信息物理系统) 等新的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 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坚强的后盾, 而这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动力。而这些都说明了, “互联网+”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平稳。

2“互联网+”的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用户规模、应用领域呈现全领域的扩展

随着各行各业对于“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逐步的向人机物互联与万物互通的时代迈进, 必然会使得用户规模不断的扩大, 而且随着各种终端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 也使得网络规模会无限制的扩大, 在这一过程中, 对于网络运行的灵活性、控制以及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传统行业的迅速扩张, 并与之深度的融合在一起, 在促进传统行业产业升级的同时, 也使得各种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从而使得互联网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的扩大, 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其目的是也满足了不同应用所提出的需求。高度互联网化的经济社会造成了网络流量和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 首先, 必须具备高效的网络数据传输机制和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存储等;其次, 网络必须要提供更加灵活简便具备可视化功能的大数据分析与呈现技术,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数据信息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变。

2.2 互联网性能呈现几何倍数的扩展

越来越多的行业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 就医疗行业来说, 在进行患者映像传输的过程中, 对于网络宽带所产生的延迟以及可靠性的敏感度非常的高;就企业的流水线而言, 很多企业的现场环境都非常的了, 不但存在电磁干扰, 而且一般都是出于高温、高湿以及高腐蚀的环境下, 但是还必须要保证相关应用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如果是闭环控制的话, 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 所出现的传输延迟都低于传感器的采样时间的1.5倍。俄日了确保“互联网+”环境所需要的性能不受影响, 不但要积极的进行全新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必须要研究开发性能更高的网络协议或者传输机制, 才能使其满足用户对网络传输所提出的相关要求。

2.3 互联网应用多元化、个性化与定制化发展迅猛

各行各业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新型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的应用涌现出来。同时“互联网+”技术也突破了传统应用之前单一的粗粒度花划分模式, 而是像多力度、多维化和开源化方向发展, 最终实现了满足不同行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不同需求的目标。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 对于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也更加精确, 可以实时的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相关的应用, 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应用像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3 结束语

现代化进程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速度不断的加快, 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但是也必须要进行一步明确“互联网+”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才能确保网络技术的长期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设计经济的迅速发展, 现代化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互联网+”正在逐步的成为时代发展的标志和必然趋势。于经济社会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是“互联网+”真实价值的体现, 而这也正在成为社会创新发展最主要的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 网络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再集中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层面的应用, 而是开始辅助社会实体进行相关的管理。本文主要是就“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梁军学.未来互联网试验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4.

12.未来十年规划发展纲要 篇十二

答: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振兴民族看教育,振兴教育看教师,作为教育发展基础力量的中小学教师,要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回答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说,与制度、规定相比,人最重要,最值得关注。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关注学生主体,就要以学定教,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灌输式”、“听话式”的教育。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主体性,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尊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单向的要求,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爱护。其次,师生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以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答: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这些改革措施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学校和教师除严格执行政府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外,还要在教育教学行为方面深化改革。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升学制度、评价标准、教师素质、家长观念等,但最直接的是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太差。就我国的实际看,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仍需时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转变家长观念,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为了尽快把学生的过重负担减下来,确保下一代身心和谐发展,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在时机完全成熟之前必须有所行动。我们认为,最实际也最有效的行动就是抓住作业这个关键点,采取有力措施,减少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精简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使家长调整认识,学校和政府改革选拔和评价制度,从而加速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

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第一,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教师要实现教学公平,必须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今天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观的转变。

正确的学生观的要义是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人天生就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等动物,因此,我们需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自始至终充满着“接受”与“亲历”的矛盾,而且,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自经历一番,必须向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必须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但这不能作为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借口,就是接受间接知识,也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传授者、施与者的身份对待学生。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要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仍在实行班级授课制,而且班额较大,这是促使“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之一。试想,面对几十个孩子甚至上百个孩子,我们的教师该有多大的“神力”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呢!但是,教师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我们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的好经验、好方法。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第四,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答:一.是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意外性,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其好奇心。

二.是恰当利用认识冲突,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不一致、相冲突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三.是适当地增加复杂性,复杂的材料通常比简单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是适当地增加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多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动机。

五.是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由好奇心激发的探究活动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教师已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究时间,力争由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六.是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由好奇心激发的探究活动弥足珍贵,它比让学生记忆知识、练习技能更重要。

七.是适当运用奖赏。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第一,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

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一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第二,教学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新。所以,我们要开创一切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到课外去联系实际,如参观工厂、农村、部队、大自然、搞社会调查等,可获得更直接的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然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搞实践活动太耽误时间。所以,目前学生搞实践活动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创造力受到限制和削弱的因素有极少设疑和提问,这妨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和家长不能容忍学生嬉戏态度的存在,幽默和诙谐往往会导致惩罚,经常有人对创造行为抱有偏见,把它看成一种变态行为,进行讽刺和讥笑;强大的随俗压力使得创造性活动难以展开;把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不得不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憧憬、幻想和希望,是志趣、科学理想形成和发展的极好时期,创新教育的最大障碍不是学生,而是教育部门的一些领导和教师。长期以来,他们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教学模式单一,思想僵化,早已习惯了应试教育那一套,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容忍学生表达和自己相反的意见,对有创造个性的学生甚至压抑和打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不知扼杀了多少有创造才华的学生。

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答:(1).不体罚,守住教师职业的底线

体罚是“教师职业道德底线”,是“高压线”,触摸不得。触摸了,就可能受到行政甚至法律的制裁。教师应该对其有“躲之犹恐不及”的警觉,不能再怀疑体罚是否有用,是否有道理了。在学生没有认识错误的时候,体罚只能增加其逆反心理,还会挫伤其自尊和自信。体罚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教师要坚决拒绝体罚。何况,从社会学方面理解,学生是被服务者,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上帝”,服务的最基本理念是“上帝喜欢”,哪有体罚“上帝”的道理?

不体罚,不等于不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也不是完整的教育。人性的弱点就是不能百分之百地自觉,更不能百分之百地“先觉”,总有做不到,想不到的地方,因此,都要接受实践的惩罚。而且,能否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惩罚,是一个人是否坚强的表现。应该适当地开展挫折教育,教会学生主动面对惩罚。

(2).不搞有偿补课,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

教师应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极少数教师身上存在“该讲的内容上课不讲,而是放到课后有偿家教的时候讲”的情况,甚至有极个别教师利用职务之便,组织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以谋取私利。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

(3).不迁怒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也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心情愉快、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上课。相反,如果教师郁郁寡欢,那学生也会无精打采。教育是心灵、人格的塑造。情感、情绪、情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如果将沮丧的心理状态带到教室,非但课上不好,还会把学生当作“出气筒”、发泄对象,生出各种各样的事端来。

快乐地当教师,这不仅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看淡功名利禄,放下急功近利,把教育当成一种美学,于淡泊中体会愉悦。如此一来,倦怠的心理就会烟消云散,收获就会越来越多,也会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任凭教室外红尘滚滚,我保持教室里一片净土。这样教师就能收获快乐,学生同样也能收获快乐。

(4).去贪欲,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幸福是人的主观内心感受。幸福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结果得到大家认同,社会认同。一个

人喜欢什么工作,不仅是天赋方面对这项工作比较适应,也是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喜欢是什么?喜欢本身就是持久的动力,就意味着自觉地投入,并预示事业的成功。教师不仅有爱的奉献,也有爱的获得,不能收获爱的职业谁也难以坚持。

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

(1).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要求

教育部提出的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任务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任务是: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3).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1)积极创新培训模式。2)不断优化培训内容。3)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4)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5)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6)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7)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

1)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2)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3)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4)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5)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

9、为什么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答: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研究,但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的个体分散研究。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是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个人的分散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具有分散、个案的特点。一个人的一个教育叙事,可能只是一个个别的经验,一个教师的案例研究只能涉及到一个小小的教育行动。这样的研究优势是扎根于教育实践,弊病是研究过于细小。有人把这样的研究称作“草根研究”是不无道理的。合作交流,研究成果共享,就能克服这样的研究的细小弊端。教师群体的教育叙事就可能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群体的行动研究就可能构成一个庞大的课题。教师的群体行动研究则可以使个体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而且,经常坚持群体研究,可以造就一个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氛围、气势,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研究中来,使每个人的智慧都汇入集体的洪流。总之,合作能使研究深入发展,持续发展,能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能使研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造就一个学校的研究文化。

二是校本研修也不能局限于校内。从宏观层面看,校内的教师合作还不足以克服校本研修分

散、个案的弊端。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不多,总体水平有限,如果把研究局限在校内,就会产生“萝卜炖萝卜还是一锅萝卜”的局面,校本研修也不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用区域性联合教研克服这样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校和校的隔阂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校本研修活动放置到网上,开展区域性联合教研,或者把校本研修做到全国去,做到海外去。这样的“校本”,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它对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10、举例说明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1).要加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呼唤现代化的教师,现代化的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应该具备较为充分的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思想方法;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社会的各种现象,并客观地评价信息时代的信息文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二是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开展信息交流、创作信息作品或产品、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探求新知、研究问题,能够将信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创美好的生活。

(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生动直观的表象或精美装饰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不能把信息技术的展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其滥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2)适度使用的原则。(3)简约可操作原则。

(3).要学会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操作软件,具有网络教学功能和众多的附加功能,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以下功能。

(1)教学功能。2)指导功能。(3)监控功能。

(4).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

13.广州未来十年发展规划 篇十三

http:// http:// 2009-10-09 08:05 来源: 南方网 发表评论(0)

历时四年编制的《2010-2020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报告新近出炉。这份规划报告在重新梳理广州战略规划体系的前提下,对未来十年广州的发展轮廓进行了勾勒: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

该份规划汇聚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城市规划院、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五家研究机构的集体智慧。规划对广州过去10年发展进行了分析:过去10年迅猛的经济发展也遗留下老城区人口饱和、环境受到侵蚀和污染的问题;大学城也未能如愿带动城市的自主创新,珠江新城虽是CBD却被住宅大量占据、城市舒适度有所下降等。

对广州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将坚决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以免陷入城市无序发展的通病。未来10年,广州将以旧城区为主中心,形成番禺、南沙、花都等为六个副中心,众多卫星城镇形成的立体组团将成为整个大广州的发展态势。

规划对广州的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未来的发展将以两个定位为根,延续生长出“国际商贸会展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制造业基地”等多个内容,而所有的定位都最终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交通、生态、产业布局。

在战略规划为广州描绘的下一个10年的蓝图中,广州未来的中心城区将进一步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加快产业改造,建设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和相关配套服务,副中心城区将发展大型钢铁、石化、汽车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至于劳动密集型、污染严重的产业类别未来将逐步淘汰和迁移至城市外围。

上述产业调整的直接结果是未来城区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高端人才向中心城区集中,而产业工人将逐渐向城市外围迁移。为此,战略规划提出,未来要给城市外围增加学校、医院、便利的商业网点,形成功能齐全的社区,特别在有大型产业项目布局的地方,结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建设产业工人居住区,建立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网络。

通过以上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提升外围片区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形成多个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新市镇,从而疏解城区人口及对外来人口进行分流,在空间上形成人口的合理分布。

在人口发展上,战略规划提出2020年广州适宜人口为约1300万。

针对例如新白云机场[8.67 1.52%]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共享困难,而与广州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不匹配等问题,广州新城市规划提出,以“快速轨道网”和“高速公路网”作为交通体系骨架,实现一小时城市圈和经济圈。此外,还要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两小时全省轨道交通出行圈,构筑辐射省内所有地级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广州市区至广东省任一地级市以及泛珠三角任一省会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直达。

新规划同时还提出,未来10年,广州主要城区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并通过各种手段严控小汽车的使用。

对于未来广州的产业格局,规划提出了要构建10个产业单元,形成“一核三带”的产业格局。其中,中心城区产业单元将成为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核;北部产业集聚带包括空港、花都西部、从化3个产业单元;东部产业集聚带包括黄埔、萝岗、新塘产业单元,增城产业单元和科学城[5.88-0.34%]穴

北区雪产业单元;南部产业集聚带包括番禺西部、番禺东部和南沙临港3个产业单元。

规划明确,广州将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线,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的产业联系为纽带,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区域,有层次、有梯度地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不同污染程度工业行业,形成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汽车、石化、钢铁、船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重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广州日报-广州城市发展规划(里面有花东镇做为人口调整的安置点)

广州规划七大片区“一主六副”(转载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9日

规划要点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部分内容:

●重点保护20.39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保持传统风貌,避免吸引大人流、大物流设施,新增学校,尤其是省、市一级学校尽量安排在新区。

●比2000年规划新增两个片区,由原来的5个片区变为7个片区。

●广州中心片区实现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严控小汽车的使用。

●设置城市轴向和环向交通网络,市区任何一点将在20分钟进入快速网络,中心城区至市域任何地区不超过60分钟。

●建立5320平方公里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300多个城市公园、2000多个社区公园,基本实现“500米见绿”目标。

●旧城区人口外迁,选择12个安置点。

文/记者李婧、蒋悦飞 实习生颜英 通讯员鞠扬

历史城区保护

部分人口逐步外迁

广州将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保护20.39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具体边界:由越秀路-环市中路-解放路-流花路-广三铁路-珠江(珠江大桥东桥-人民桥)-同福路-江湾路-江湾大桥形成的封闭环状地区。

广州旧城重点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特色街巷、传统风貌等,避免吸引大人流、大物流设施,逐步外迁部分历史城区人口,历史城区内教育职能尽量外移,新增学校,尤其是省、市一级学校尽量安排在新区。

城区规划

七大片区各有各定位

中心片区(主城区):广东省行政管理中心,珠三角世界级城镇群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东部片区:由东部副城区,包括黄埔及萝岗两部分。定位区域港口,珠江三角洲现代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历史文化旅游基地、配套产业的居住城区。

番禺片区:由番禺副城区,汉溪-长隆-万博组团及19个居住单元构成。定位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商贸、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高等教育基地,承接主城区人口疏解的居住城区。

南沙片区:国际枢纽港口,临港工业聚集区,宜居滨海新城。

增城片区: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生态旅游基地。

北部片区:区域航空枢纽、临空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服务中心等。

从化片区: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区域生态旅游基地、水源涵养地。

路网时空圈

环城高速内30分钟到市中心

打造市域“102060”机动车交通时空圈:保证机动车在市域范围的各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系统不超过10分钟,由任何一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中心城区至市域任何地区不超过60分钟。

高速公路网:主要包括“两环四廊”。两环是一号环线和二号环线,四廊指以京珠为主的北向走廊,以广深、广惠为主的东向走廊、以京珠为主的南向走廊和以广

三、广佛为主的西向走廊。

2020年轨网规划目标:“3060”时空和“6540(7070)”客运目标。其中,“3060”是指环城高速内3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外围副城区6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6450(7070)”:即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达到65%(主城区占70%),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量达到40%(主城区占70%)。

交通资源配置

中心城区主推公共交通

适应城市“一主六副”的空间布局心态,制定沿城市轴向和环向发展的交通资源配置策略。

从主城区到近郊副城区(东部、北部和番禺)之间的近郊交通走廊以大运量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为主,原则上不设置高速公路。

从主城区到远郊副城区(从化、增城、南沙)之间的远郊交通走廊综合配置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中运量快速轨道。

主城区边缘通过设置快速环路屏蔽外部过境交通并加强边缘组团之间的联系,主城区内部通过设置快速轨道环线显著改善传统城市中心和天河新城市中心的交通环境。

主城区内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利用岭南特色骑楼,创造优质的步行环境,严格控制小汽车使用。

近郊副城区(北部、东部、南部):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和BRT在内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有效控制小汽车的使用。

远郊副城区(从化、增城、南沙):强调公交引导土地开发的TOD模式,在新城中心区培育公交客流,外围为小汽车交通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相对充足的停车位。

旧城人口外迁

轨道周边选择12安置点

规划提出,优化主城,构建新区主要是通过实施中调战略,坚持“新旧联动”。

[b]旧城人口外迁关键是调整人口结构。人口外迁安置位置选择应结合退二进三改造、城中村改造、新社区和新市镇建设进行,并应靠近轨道站点周边选址。

安置点的选择建议:荔湾区:旧城附近的西湾路地区;芳村的东教-茶滘地区;海珠区:沥滘一带;白云区:白云湖附近,结合新区开发进行、金沙洲新社区;市区外围安置:新市镇的联动建设,花都花东镇、广州新城、奥体新城、番禺南浦和汉溪、东涌等地区

此外,战略规划设置了约5320平方公里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了7条区域生态廊道,全市还初步规划了300多个城市公园、2000多个社区公园,基本实现广州市“500米见绿”目标。

一个设计细节认真看

南中轴线三方案

你会喜欢哪一个

读者都很关心,城市南中轴线区域会是什么模样?且让我们看一看三大设计方案。

中轴线南段地区北起珠江前航道,南至珠江后航道,西起广州大道,东至新光快速路,全长6公里,面积16.14平方公里(含珠江水域0.26平方公里)。

方案一

凤鸣羊城 乐动珠江

沿城市中轴线设置一条富有动感的曲线活力带。规划核心区设置城市旅游服务、商务、商业、研发创意、行政办公、体育文化和企业办公七个城市功能核心。

方案二

花城绿轴 宜居社区

绿色开放中轴、区域行政中心、公共交通枢纽、生态绿地公园和滨水宜居新城。从北往南规划有电视塔-赤岗塔观光游览区、客村商务办公中心,大塘综合商务区和沥滘-海心沙交通娱乐商务枢纽。

方案三

中央文化生态休闲区

确定中轴观光区、消费商业区、湖滨行政区、文化娱乐区、创意湾、国际湾、休闲湾、中央湿地等8大城市核心功能分区,设高架观光列车。

两次战略规划比一比

2000:区域中心

2009:国家中心

广州早在2000年就进行过一次战略规划,这次的规划与上次有何不同?且听编制单位代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细细说来。

目的:2000年广州开创了战略规划新的方式。如果说2000年的规划是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的话,那么,这一轮战略规划的目的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尤其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广州不仅仅要关注自己,更要携领区域。

定位:与2000年相比,广州从区域中心城市上升到国家中心城市。

规划研究范围:2000年规划强调对市区各种资源的综合调控力度,而这次强调的是市域,要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落实城乡统筹。

思路:2000年的规划更多地注重外延式、跨越式的空间拓展,现在更多地注重内涵式的空间优化和提升。

14.畅想未来十年的互联网 篇十四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国各行各业,深刻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国网络规模、网民数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也存在着网络应用创新不足、热门领域鱼龙混杂、用户权益屡遭侵害等突出问题。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国互联网产业有哪些好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今后又将走向何方?视频、团购等当下“烧钱不止”的行业有何动向?IPv6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能否把握住从“跟随”到“赶超”的机会?

在8月23日举行的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院长对话”上,各方专家纵论未来互联网发展谁能笑傲江湖……

主持人:申江婴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

嘉宾:

★高新民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

★吕本富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李安民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今天我们话题是探讨未来十年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应该说,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获得了迅猛发展,以新闻门户、搜索包括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各种应用服务等层出不穷,也造就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等一大批互联网重量级企业。请各位专家预测一下,未来十年里,哪些应用和服务将继续风靡互联网,哪些应用和服务会异军突起,改写互联网的版图?

高新民:目前,我们的互联网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我叫它消费型互联网,可能逐步发展成消费型互联网和为企业服务的生产型服务网并存的态势。这样的话才能够达到我们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转型使我们国民经济更和谐、更有竞争力、发展的贡献力更大,不仅仅是互联网能够作为社交、个人通信等等这些消费,网购、团购,这些方面还会继续发展。

吕本富:十年太长,三五年内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是移动互联网,因为现在互联网网民4亿,把移动加上去是不是中国就变成8亿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显然是三到五年最大的。第二是电子商务,无论是生产型互联网还是消费型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做电子商务恐怕是一种趋势。团购、B2B、B2C、C2C等等,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以虚拟为代表这些企业电子商务,互联网上可以交易的事情恐怕是一个基础。第三个趋势我认为微博一定会改变中国的营销,包括世界都是这样。营销不是传统一句广告,怎么把故事情节综合起来,能够让网民入心入脑的跟微博结合,可能是一种方式。

李安民:从未来发展来看,移动互联网可以从两个层面讲,一个就是讲碎片的时间,跟人类的生活或者是娱乐紧密相关。但是另外一个蓝海就是它跟信息化结合。另外更大趋势是信息化方面一定要看到移动互联网跟物联网结合,尤其一个爆破点就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以后不仅仅包括它的内涵,还包括它的外部,包括它的配件等等,他会成为一个万能传感器。从感知层面来讲,包括跟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结合,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结合,会打开一个更大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手机给我们娱乐、应用、甚至还能跟我们的健康,很多智慧感知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个空间会来的更大。包括跟支付的结合,跟我们的SoLoMo,这可能是我们未来十年非常大的空间。

高钢: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越来越看到它跟整个人们的现实空间融为一体。这样的进程让我们看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可能在这样的世界里得到满足,整个信息连通性和覆盖性将更为广阔。物联网跟我们的信息全方位沟通之后,整个前景对人类文明影响是巨大的。人类更全面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提升自己的运营效率,在物质世界里的过渡,这个对整个人类影响是巨大。从Web2.0应用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全方位这种满足,这会成为整个基础本质的趋势。这种应用,在未来十年一定会成为非常广泛和多元化的应用。

主持人: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市值基本都过4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样的特大型国企。未来十年,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再冒出一家400亿级的重量级企业,如果有,会诞生在哪个领域?

吕本富:说一个有哲学的话,你对未来看不清的话就看看历史,把历史看明白,未来就清楚了。整个中国或者世界IT行业的技术创新转移或者是权力转移也是一条路径。比如说IBM硬件转移到微软的软件,从微软软件转移到搜索引擎,从搜索引擎转移到Facebook。从硬的东西转到内容,以内容连接为代表这条主线应该是非常清晰。至于,中国会不会产生一个内容方面重量级的企业,应该说有这种可能。

高钢:我认为整个互联网信息底层推动力是技术力量,非常重要的是需求。一方面整个民族大企业的产生,恐怕还真的需要我们国家的文化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还有其他的政治基础。我们国家已经设立一个民族进程,改革开放30年、互联网十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位置的互联网企业诞生,看到他们对未来国家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思考和技术路线的制定,我深信,我们一定会造出全新的景观。

李安民:首先,我不能回答能否出现四百亿或者是五百亿的互联网企业,第二,无论是不是能够成功走出去,我觉得做这个判断最关键就是看有什么条件可以去做。很关键一点是互联网文化虽然是草根,但是要从400亿、500亿重量级企业成功走出去一定要兵团作战。从美国来讲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像谷歌等,它的成功关键是靠兵团作战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把技术和市场交融起来,以技术为基础,做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现在整个中国份额非常好,微创新多了,能够具有平台和强烈的竞争力。以技术为基础,整个行业加强整合和协作,进行大兵团作战,才有出现的可能性,否则我觉得非常难。

主持人:我们今天下午讨论的第二个话题是“走出去”问题。走出去的难度很大,走出去之后有文化的问题,还有很多规则的问题,我想请问四位专家,我们互联网“走出去”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高新民:到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互联网企业完全成功的走向国际化。尽管他们的市场规模、市值、知名度都已经达到国际程度,但是他们的用户、市场覆盖范围、所延伸的活动基本在我们的本土。这点是需要我们探索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不仅仅是浏览器领域,很可能有一个机会我们可以走出去,国际化会成功。这一点我必须同意这么一个判断,可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自己做好的基础上可以走到国际化道路上,不管是技术、商业模式还是直接触角上走上国际化,希望他们都能够成功,希望在这里大家勇敢探索,勇敢走出去。

吕本富:互联网走出去和中国做出去不一样,中国制造业是硬件,互联网走出去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出口要考虑他们的文化习惯。像应用商店有很多中国人开发小的应用游戏,互联网上走出去肯定分几步,第一我们开发一些游戏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第二我们开发像手机浏览器这样的软件产品到国际上去。第三步才是运营制造业。

主持人:过去十年,我们关注网络安全,但更关注互联网发展,下一个十年可能要更关心互联网安全,无论是个人信息安全,还是网络交易安全都成为大多数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致命点。整个大会主题是活力和责任,也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下一个十年中,我们如何既保持互联网活力,又让它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让他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吕本富:安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除了个人的信息安全,个人在网络上的虚拟财产安全,包括真正的财产安全,其实现在都已经到了国家层面了。我们知道7月15日,美国的参联会发布一个网络空间作战行动计划。网络安全已经不是个人而是国家了,根据美国文件,他把互联网作为第五维空间,海、陆、空、电磁然后就是网络。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怎么做这个东西可能有一系列的规则。这个话题刚刚提起,怎么做,可能未来是要画出道道的时候了。

李安民:安全的东西为什么是治大的,安全是整个层面,现在国家对这个问题有顶层一些设计,包括一些法治建设,包括一些氛围和一些推进。慎微,威胁到国家机密的一定要拔出来,可能他们的发展会损害国家大的利益。治大慎微有助于它的发展。可以为基础设施的安全考虑和技术实施的考虑打下最好的基础。

高钢:我觉得安全和开放牵扯很复杂的问题,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安全和开放都需要达到一个目标就是发展,就是一切有利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人类社会一定会找到各种途径为自己生存最大程度安全情况之下来推进自己的整个利益布局。互联网技术本质对人类整个智慧非常吻合,如果我们能够认定人类物种是基于理性创造满足自己日益的需求的话,整个人类互联网的信息化是不是也有一种自然的功能。当然整个国家安全,包括我们整个技术性安全,包括社会整个信息环境净化这些都很重要。恐怕在这个领域包括跨学科,社会科学领域也要认真思考很多事,比如公民媒体时代到来之际,当每人拥有一个手机可以进行做很多事的时候,使得我们的信息环境更美好、更有效,这是您提到的安全领域的环境。

高新民:现在互联网的技术架构,在开放上有余,在安全基础上是相当的有缺陷的。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互联网需要多方参与,政府要管,法律要管,行业要管,企业要自律,网民本身也有待提升素质和道德体现。二是要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法律层面、教育层面,从娃娃教起,善待互联网,正确利用互联网优势。第三是互联网没有国界,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治理,有很多问题要国际上共同来制定一些原则工作,要一些规范,共同来遵守。

主持人:今天的讨论非常精彩,限于时间关系,很多话题我们不能敞开聊,最后有请各位专家用一句话来描绘一下您心中的互联网,给大家以启迪。

李安民: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

高新民:着眼我们中国互联网的事业,发展更加繁荣,能够创造更多的成功的创业者。

吕本富: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正在完善,网络诞生出一些大佬级企业,我觉得未来十年互联网将是中国社会前进的一个最重大的推动力。

上一篇: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基层干部管理创新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