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发言材料(12篇)
1.专项资金发言材料 篇一
墙体材料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专项资金和项目基本情况
(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设立时间:2014年
设立依据:《关于开展2013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的通知》(建办科函[2013]715号)、《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部分重点工作综合检查的通知》(鲁建节科字【2013】33号)、《关于开展全省建筑节能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鲁节减办字[2013]12号)、《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在建民用建筑工程节能检查的通知》(青建办字【2014】49)、《青岛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青财综【2008】55号)、《青岛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设定用途:主要用于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对经过查验和认定合格的建设工程,进行新型墙材专项基金返还等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情况
(二)绩效目标。
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推动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促进节约能源和保护耕地,推进
1、专项资金安排项目基本情况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安排项目种类、项目数量、项目承担单位等。2016年预算共安排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及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两大类别,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包含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建筑节能调研;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项目支出六大类。全部由我单位负责推广、实施。
2.各项目绩效目标。
2.1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3320万元。
2.2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展示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平台,对全市所有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用能监测,从而为下一步制定用能限额和用能加价制度提供依据,为进行节能改造奠定基础。
2.3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印发各类宣传材料、举办有关技术讲座和论坛、在媒体上进行报道等活动,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促进全社会建筑节能减排。
2.4建筑节能调研: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做好新修订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实施工作。着力抓好新建建筑在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力度。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开展
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区试点。强化民用建筑规划阶段节能审查、节能评估、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能效测评标识等制度。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继续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督促完成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提高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水平,进一步做好省级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学校、医院等公益性行业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与管理。研究制定我市分类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建立基于能耗限额的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探索能效交易等节能新机制。推进区域性清洁能源(除天然气外)规模化应用,总结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经验,扩大自发自用光伏建筑应用规模。继续抓好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县(区)规模化应用,推动资源条件具备的区、市针对成熟的清洁能源(除天然气外)应用技术尽快制定强制性推广政策。加强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工作,修订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加大对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的指导监督力度,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贯彻实施的培训,出台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启动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发布绿色建材目录,组织研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应用,总结中德秦皇岛
和哈尔滨示范工程经验,在中德生态园、蓝色硅谷等区域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建筑种类。做好清洁能源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工程,开展有关专项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建设行业科技成果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研究建立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建设信息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领域技术公告、推广应用目录、技术指南。
2.5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检查,督促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提升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水平。检查结果将向全国通报。通过核查,将及时纠正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验收及国家补助资金到位奠定基础。通过检查、督导,督促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进程及其他工作任务落实,发现建筑节能及墙材革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市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通过检查,对全市建设项目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各地墙材革新情况、墙改基金征收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节能工程质量。通过检查,对建设项目的建材应用、建材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可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6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出台绿色建筑奖励资金管理文件,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按照前述文件的规定予以奖励。鼓励引导我市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和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
料研发,通过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和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研发项目进行奖励,带动全市绿色建筑事业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环保。预计全年完成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7万平方米。
二、绩效评价结论
(一)专项资金整体评价结论 1.专项资金实际到位和支出情况。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本年预算资金582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820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3320万元;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70万元;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50万元;建筑节能调研30万元;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100万元;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2250万元。
2016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实际使用4619.33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4525.95万元;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58万元;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14.05万元;建筑节能调研12.27万元;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9.06万元。
2.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或未完成原因分析。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2016年预算资金5820万元,实际使用4619.33万元,未完成预算计划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一是贯彻条例宣传培训、建筑节能调研、国家省市三级检查等项目主要以使用上结转资金为主,所以使本年预算资金未使用。二是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房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本年因政策调整等原因未进行使用,使预算申报金额结余。
(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论(按项目分别编写)1.各项目预算安排数、预算执行数、资金使用结构。1.1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
2016年我办新型墙材专项基金返还预算安排数3320万元,预算执行数4525.95万元,全年共70 个项目,涉及面积6056709.51万平方米,分 3批次返还企业。
1.2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7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58万元。根据《青岛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7条规定: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广、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民用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农民自建住宅节能、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和奖励等。
我市自2008年起开始建立“大型用能监管平台”,目前已经
初步形成。该平台的建成,将会对全市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的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掌握第一手数据,为今后的用能限额制定及用能加价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下一步节能改造的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此外,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为宣传、展示我市的节能成果及新材料、新技术,我办拟租用花园大酒店敬宾楼部分面积作为展厅,展示用能监管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
通过展示,一是确保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管平台正常运转,为下一步的用能加价制度的实施及节能改造的启动奠定基础。二是通过平台,展示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引导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关注,自觉实施行为节能。三是通过展示新技术、新材料,为企业搭建交流的平台,推进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1.3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5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4.5万元。主要用于参加绿博会青岛市展台布置工作9.40万元,其他宣传材料的购买、印发等。
1.4建筑节能调研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3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2.27万元。主要用于单位对相关示范性项目的考察调研工作,以及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会议、展览、讲座等学习。
1.5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10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9.06万元。主要用于对建筑节能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1.6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2250万元,实际未发生支出。2.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或未完成原因分析 2.1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
2016年我办新型墙材专项基金返还预算安排数3320万元,预算执行数4525.95万元。本年实际返还金额超出预算金额的主要原因为根据政策文件要求,对符合返还条件的项目进行返还。
2.2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7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58万元。本年主要因为展厅租赁费调整使预算资金未完全使用。
2.3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5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4.5万元。本年未组织有关技术讲座和论坛、媒体宣传等活动,使预算资金未完全使用。
2.4建筑节能调研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3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2.27万元。该项目主要使用上年结转资金,所以本年预算资金未完
全使用。
2.5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10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9.06万元。该项目主要使用上年结转资金,所以本年预算资金未完全使用。
2.6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2250万元,实际未发生支出。本年因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调整,使资金使用方式发生变化,预算资金未安排使用。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思想重视,健全机构
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我单位对内控工作的开展高度重视,由单位负责人牵头成立了内控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业务部门及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保证了内控工作的全面性,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的共同协调,更好地促进内控工作的开展。
2.强化分工,明确责任
小组各成员根据自身所在业务部门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共同商讨制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风险点,明确各内控风险点的岗位职能和岗位责任,充分认识到关键风险岗位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存在的潜在风
险要及时通过制度等进行规范梳理,对于因内控管理不尽职导致的工作失误,要严肃追责。
3.建章立制,做好防控
通过对关键岗位和关键工作的梳理,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职能进行划分,依据各业务部门职能,制定与实际业务相联系的内控管理制度,用合理规范的制度来明确各岗位职能,明确分工,用制度来约束责任人的行为,深挖内控风险点,将制度防范做到前面,严防制度漏洞,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本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下一步将预算目标和绩效目标进一步精细化、具体化,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保证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完成。
2.专项资金发言材料 篇二
一、专项资金的管理现状
1、专项资金的含义及特点
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
2、专项资金的构成与分类
目前对专项资金的构成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情况看,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扣除界定法”,即扣除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以外的,由财政安排或追加以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全部作为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3、当前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
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对各人和家庭的补助和专项支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这些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单独项目的专项报帐结算,即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否则就上交财政。
一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做到了有制可依,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难以用现行制度予以解决和规范,亟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二、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
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公共支出分类主要有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两种,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式,均对专项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中虽然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外其余都属于专项,纳入专项资金管理。因而,由于对专项资金不同的界定,在管理和统计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对于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收入,目前规定是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使用时由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再予拨付。这类资金是否属于专项资金,在界定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管理方式。在各地财政部门,有的将其纳入综合预算,实行收支脱钩,并将拨付的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用款单位不得随意挤占、挪用;有的虽也纳入综合预算,但未实现收支脱钩,拨付的资金不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其结余部分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开支。使得大量超标准、超定额的人员经费、公务经费和一些不能在业务费中开支的费用挤入预算外收入的现象出现,形成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个人收入和待遇大大高于没有收入的单位,导致同是行政单位但收入待遇上却苦乐不均。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分配不够合理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换句话说,就是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在预算编制中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上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
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专项资金的结构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单位科室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由于当前财政对专项资金没有科学的界定,各地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测算比重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从一般情况说,对于大类的专项统计口径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从有关的资料了解当前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情况:以某城区2001年大类专项支出情况为例,除基本建设支出、卫生经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占到10%以上外,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8%。这一分配模式,形成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专项资金使用中违规现象严重。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
年终突击花钱现象依然存在。目前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如:有的用款单位采取在年底之前,单位各科室根据专项的预算统计结余金额后,进行突击购置;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的专项支出,提前拨付,并且“以拨代支”列入当年支出等等,以达到期末不留结余,从而不上缴财政的目的。
重复购置,设备闲置,资金浪费现象尚未杜绝。一些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攀比之风盛行,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和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等,存在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错误观念。由于利用率不高,形成购置后设备闲置,无形中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主要成因分析
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弱化。在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方面尤为突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表现在预算下达后,单位一般根据各业务部门的所申报进行二次分配后在专项支出过程中,财务支出监督滞后,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主要应付财政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询问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涉及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和法规相对滞后,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各科室,目前单位财务会计一般等发现后尽量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或只是要求今后予以杜绝,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一些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的要求。现行制度中有些条款过于粗放,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中,“经常性公用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这种将经常性公用支出与专项支出项目进行笼统规定的条款,与目前实行的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此类问题在现行财务制度中同样存在,形成预算实现了细化,但核算尚未细化的问题,给监督和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各单位财务部门缺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和跟踪问效。对于各科室上报的各类专项资金更多的只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和确定的了解。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一些建议及思路
尽快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分类不是核算问题,而是财务管理问题。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应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口径,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目的。我们建议:除按规定定额确定的人员经费和经常性公用开支的公务费(包括特殊部门的经常性特殊经费)等支出作为财务基本支出外,其他财政安排、追加或上级拨入的经费(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应全部作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同时,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每年对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的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尽量避免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具体内容上的重叠。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分类,不仅有利于用款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开展综合评价。
建立项目库,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以我站为例建议建立总站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防止资金浪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所谓建立“总站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就是根据总站发展规划,制订总站三年工作目标,并将该工作目标细分至各业务科室。根据各业务科室工作目标,依据财力编制上报各年度滚动预算计划,并依据该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数据库。对照当年预算计划分析整理本年预算执行情况,研究影响本年度预算执行的各相关因素。根据三年中心工作指标,以6个月为界,编制三年业务项目滚动预算。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参照预算政策的变动状况,每6个月对预算项目进行修订和补充。
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而专项资金监督必须贯穿在整个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即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事前管理:在申报专项资金时,项目实施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类因素,编制项目资金用款计划,并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预期目的等事项填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事中管理: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负责人,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签订合同,财务部门应对照项目下达指标及工作计划,真实、全面、完整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映,坚决杜绝虚假支出,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保证专款专用,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事后管理: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应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整改,最后通过整改后的情况撰写项目总结。
建立专项资金效绩评价。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对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支出项目,可以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而对那些成本易于衡量,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项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的支出评价,则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例如对于我站实验室仪器设施支出,可以通过测算人群占有量和设备利用率,及调查该设备对化验、诊断的作用等,与相尽或同类地区比较,确定目前条件的最低配备量,若评价结果超过这一指标,再行购置,将会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浪费,反之则相反。此外,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还可以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专项资金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资金效率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对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总之,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效绩评价分析制度,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专项资金发言材料 篇三
项目申报单位申请材料要求
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一)服务业务项目
1.服务业务项目申请表(网上填报打印); 2.法人执照复印件;
3.有关专业服务资质(资格)证书复印件; 4.开展服务业务项目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开展服务活动的通知、合同、咨询(或测评)报告、总结、相片等;
5.服务中小企业名单汇总表;
6.与其他服务机构合作开展服务业务项目的合同或协议书复印件;
7.服务评价或服务效果反馈意见(5家以上中小企业,盖章确认);
8.2010年11月以后发生的项目收支凭证或项目收支专项审计报告等证明材料;
9.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10.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证明。
(二)区县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项目
1.区县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申请表(网上填报打印);
2.项目申请报告(服务机构设立情况、服务设施购置改造内容及其必要性,具体实施情况、资金来源、建设成效等);
3.法人执照复印件; 4.区县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设立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5.2010年11月以后发生的服务设备、仪器、软件及服务场地改造等支出汇总表和相关凭证复印件,或支出专项审计报告;
6.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7.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证明。
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 1.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申请表(网上填报打印);
2.企业法人执照复印件;
3.企业上一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复印件; 4.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需提供有关服务资质证明复印件,及上一服务企业名单汇总表;
小企业创业基地需提供房屋产权证或租赁协议复印件,及已入驻基地的小企业名单汇总表。
5.中小企业满意度调查表或反馈意见(5家以上中小企业,盖章确认);
6.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区县立项批准文件;
8.政府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评价意见; 9.已投入自有资金汇总表及凭证复印件; 10.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11.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证明。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申请表(网上填报打2 印);
2.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经合作银行盖章确认的2010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情况一览表;
4.担保机构2010审计报告和项目专项审计报告,项目专项审计报告应包括2010年1至12月发生的融资担保业务金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金额及占比,单户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以上-800万元以下(含)、800万元以上-1500万元以下(含)之间融资担保金额及占比,平均担保费率,代偿率,各项准备金提起金额等内容。如审计报告中已列明上述内容,专项审计报告可不再提供。
5.2010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完税证明或全年税单复印件;
6.由人民银行认定的评级公司出具的2011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信用等级证明(需评级公司盖章);
4.专项资金发言材料 篇四
(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项
目
申
报
材
料
项
目
申
报
材
料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公章)
法人代表:
手机:
联系电话:
传真:
申报时间: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产业投资项目)
企业名称:
单位:万元、人 企 业 企业经济类型
注册时间
注册资本
基 本 情 况 注册地址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主要产品
上一 经营状况 从业人数
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
上缴税金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核准或备案文号
项目建设起止年限
至
总
投
资
投资构成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
其中:建筑工程费
银行贷款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其它资金
其他费用
流
动
资
金
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
申请支 持方式 贷款贴息 已贷款额或已签贷款合同额
申请资助额
以奖代补 实际完成投资额
补
助 已投入自有资金额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审核
意见(100 字以内)
签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附件 1-2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地方知名品牌培育项目)
企业名称:
单位:万元、人 企 业 基 本 情 况 企业经济类型
注册时间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主要产品
上一 经营状况 从业人数
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
上缴税金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项目基本项目名称
注册商标
注册时间
获国家、省、市(州)相关
情况 商标认定情况 品牌建设目标
当地品牌拥有资源情况(原材料、工艺技术、人员等)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已有生产设备情况
市场需求情况
申请支 持方式 贷款贴息 已贷款额或已签贷款合同额
申
请 资 助额
以奖代补 上投入自有资金额
补
助 已投入自有资金额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 审 核
意见(100 字以内)
签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附件 1-3 企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万元、人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市州
法人代表
法人代码
近三年经营状况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从业人数
主营业务收入
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
出口产品名称
产量
与境外企业开展合作情况简述
联系地址
联系人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移动电话
传
真
备
注
附件 1-4 使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情况表
序号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乡镇村 备注
附件 1-5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服务能力提升及奖励项目)
单 位 名 称 :
单位:万元、人
单位 基本 情况 负责人
单位 地址
成立 时间
现有服务条件及服务项目简述
主管 部门
职工 人数
实收
资本
工商注册号或编委批准文号
项目 基本 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起止年限
能力建 其中:场地购置(租赁)及改造
设投入资金 设 备 购 置及安装
其他
开展 服务 内容 创业辅导
人员培训
展览展销
信息咨询
对外合作
法律咨询
市场开拓
技术支持
承担政府委托事项
申请支持方式及额度 以奖代补
补
助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 审 核
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附件 1-6
服务企业汇总表
序号 企业名称 注册地址 所属行业 总资产 职工人数 主要产品 上年销售收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 1-7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项目)
项 目 承 担 单 位 名 称 :
单位:万元、人 单位 基本 情况 负责人
单位 地址
成立 时间
现有服务条件及服务项目简述
主管 部门
职工 人数
实收
资本
工商注册号或编委批准文号
项目 基本 项目名称
情况 示范平台、基地名称
认定机构
认定文号
服务、入驻企业户数
申请资助金额
其中:奖励补助
入驻企业补助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附件 1-8
入驻企业汇总表
项目承担单位:
序号 示范基地名称 企业名称 所属 行业 总资产 职工 人数 主要产品 上年销售收入 2017 年生产运营费用(万元)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合计 房租 水费 电费 其他
附件 1-9 “星光培训工程”及“人才培育工程”培训计划表
培训机构: :
序号
培训名称
培训内容
培训期数
时间
(月)
天数
培训规模
(人)
地点
承办单位
申请资金(万元)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 1-10 贵州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培训项目资助经费有关情况表
单位:万元、人
地区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
培训课时
培训对象
培训人数
培训支出总额
收费总额
申请补助资金
开户行及账号
名称
从业人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小计
场租费
授课费
教材费
食宿费
其他
注:培训地点是指举办培训班的具体地点
附件 1-11 参加培训人员有关情况表
培训机构: :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培训名称
培训地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 1-12 省民营经济局(中小局)培训满意度测评表
培训单位:
****年**月**日
授课教师及
效果评价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
好
较好
一般
差
备注
培训组织服务评价
本次培训总体评价
建议
附件 1-13
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求
一、项目概况 二、企业基本情况及近三年运营情况 三、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四、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六、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八、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附件 1-14
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申请报告
与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
(一)项 目申请报告
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期限;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构成明细、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年服务企业数量)。项目建设前期进展和建设条件落实情况。履行项目备案(核准、审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情况;资金来源;项目建设进度。
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相关业绩。
(二)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专项资金发言材料 篇五
材料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严打严防宗教极端势力专项行动会议,目的就是掀起严打、整治斗争的新高潮,确保实现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为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结合自身认识,发言如下:
一、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当前政治大局和社会治安状况总体是好的,表面上来看似乎很稳定,但潜在的威胁仍然十分严峻。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并没有停止,非法教经讲经等各种非法宗教活动,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扼制。面对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起来,提高认识,扎扎实实的落实好各项维稳措施。
二、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我们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我们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坚持依靠群众、宣传和发动群众,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一是坚持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广大党员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二是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的方针,始终保持对非法宗教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三是坚持点面结合、上下结合,把重点打击治理与面上的教育、建设和防范工作相结合,防止坏人流窜,祸水搬家,坚持以点带面,抓好重点,推动全局。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非法宗教活动。认真摸排宗教极端势力线索、严厉打击打着宗教旗号搞破坏活动的宗教极端势力和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6.枣阳“四字经”监管专项资金 篇六
一是工作思路上常念“新”字经。上级专项资金到账后, 与纪检监察、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联手, 对招投标整个过程进行全程参与监察, 层层把关, 避免暗箱操作, 堵塞专项资金监管漏洞。
二是工作方法上常念“严”字经。改变过去项目单位上门申请就拨款, 变为对项目单位实行财务报账审核、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流向、票据真伪、工程进度与实物量进行严格把关。
三是工作措施上常念“管”字经。在专项资金拨款上, 做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拨款, 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不拨款, 项目施工程序及档案不齐全不拨款, 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不拨款, 项目施工程序及档案不齐全不拨款, 项目资金报账不合理、不及时不拨款。
7.专项资金发言材料 篇七
根据县委《关于认真开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本人聚焦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结合典型事例进行了深刻剖析,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方面 1、对思想政治建设认识不深刻、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平时能积极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研讨,但对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有欠缺。如,平时只参与中心组学习,未主动开展自学。2、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存在措施不够精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如,对总书记《扶贫论述摘编》没有经常开展自学,没有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结合”和“转化”。
(二)落实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方面。1、扶志扶智工作重视不够。未对扶贫扶智工作进行研究规划,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贫困群众教育,挖思想穷根工作开展不到位。一些帮扶干部对扶贫政策理解把握不深不透,帮扶送钱送物的多,扶志扶智的少。2、贫困户信息了解还不够全面及时。我严格执行遍访贫困户制度,但是对贫困家庭中的各类信息变更掌握还是不够及时准确。如,在健康扶贫方面,满足于健康手册上信息的掌握和录入,对贫困户发病史、是否能够及时买到所需药物等实际困难的掌握不够及时,个别贫困户买药难的问题偶尔还是会出现。
(三)各类监督检查整改落实方面。1、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抓关键少数多些,抓基层多数少些,特别是到村里了解脱贫攻坚多,督导基层组织建设少,存在上紧下松问题。如,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上,存在着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年初注重谋划研究、安排部署,没有经常督促推进落实跟踪问效,亲力亲为督导检查较少。2、抓整改压力传导不到位。致使压力逐层递减,导致部分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如,推动村级学习贯彻xxx《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不够深入,部分村干部对整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明显。
(四)纠治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1、形式主义仍有存在。对有些具体工作,会议安排多;对村干部和工作队干部下达任务、压担子多,教方法少;谈工作多,谈心少。直接深入一线具体指导、抓实见效、跟进督促的力度还不够。2、对脱贫相关知识少数干部应知应会知识缺乏。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对扶贫干部进行了应知应会培训考试,建立了随机抽查制度,但是在过程中,存在考试结果、口头提问情况不理想等现象。
二、问题的根源剖析
(一)理论学习不深不细,党性修养有所放松。党的十九大以来,自己“四个意识”不断强化,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提高,做到了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思想认识还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政治学习还应加强虽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后外助,但在新形势变化下,只注重抄笔记,没有创新学习方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做的不好,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存在差距。
(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足,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不够强,对一些复杂的信访问题,解决不坚决。作为党委副书记、镇长,在干部职工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存在“宽松软”的想法。对个别干部没有教育到位,没有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统筹全局意识不强。疫情期间工作重点倾向于上级党委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对自己分管的业务工作有所疏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抓大事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思想上、能力上,与时代要求、脱贫摘帽、全面和谐的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处突处危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与当前防疫工作的结合有所欠缺。
(四)缺乏推进工作的好方法。所包村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政策解读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工作开展侧重于政策讲解、化解矛盾、安抚群众没有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结合”和“转化”。部分贫困群众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过程迟缓,要想让贫困户有文化,掌握一技之长,非一日之功。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采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细致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入脑入心、知行合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抓整改落实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做到原原本本学,彻彻底底悟,积极撰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到实际工作中。在抓好学习的同时,不仅学懂弄通,更要注重做实。不折不扣贯彻xxxxx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立足职责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锤炼、坚持党性原则,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继续强化整改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抓整改落实力度不减,继续抓好整改、抓好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对需要一定时间整改到位的,建立台账,逐个督办,逐个销号;对需要长期整改的,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跟踪问效,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担当作为,正视差距、改进工作、提升质量,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以敢正拼命的精神状态和滚石上山的奋斗姿态,坚决全面彻底抓好问整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统筹兼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加强自身建设,经常自我开展理论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结合”和“转化”,努力提高统筹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强化责任担当,严肃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把落实监督责任作为核心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适时对村级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常态化督查,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行通报批评。加大对惠民政策、扶贫项目的培训力度,始终把贯彻落实全面脱贫放在首位。
8.政府资金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篇八
投资无偿补助——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一般政府给与的投资补助不高于总投资额度的30%;
贷款贴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奖励——是政府部门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具有重大创新贡献企业的一种鼓励政策,奖励额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政府(扶持)资金类型
各类政府扶持资金之间没有特别明晰的界限划分,一般根据归口主管部门来进行区分:
(一)一般技术研发类、创新类政府扶持资金
主要来源于科技口(包括省市区县各级),国家层面的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计划;
(二)已经完成研发进入大范围推广
多归口于发改委(也包括省市区县各级),如国家级产业化专项等;
(三)特定领域的专项
如工信部的电子产业发展基金、文化部的文化科技计划、商贸部外贸专项等;
(四)具有地区特点的专项
如安徽省的农业专项、内蒙古的畜牧专项等;
(五)奖励鼓励专项
对已完成研发或顺利大范围应用的的项目进行奖励。
(六)其他类型
四、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资金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种类繁多的基金、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助和扶持。随着《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支持技术创新,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只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都可以申请并获得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的扶持。目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主要表现为专项资金投资与产业政策资金投资。
国家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专门投资于中小企业专向用途的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下列扶持中小企业的事项: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技术创新;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项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等。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国家
这些资金的特点是利息低,甚至免利息,偿还期限长,甚至不用偿还。但是要获得这些基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政策条件。尽管中小企业在申报基金条件上会受到限制,但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并不知情,导致许多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流产。
产业政策资金
产业政策投资是指政府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而提供的政策性支持投资。我国产业政策投资的种类主要包括财政补贴、贴息贷款、优惠贷款、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从财政支出、贷款援助、税收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主要有:鼓励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中小企业适用的其他通用税收优惠政策等。
五、政府(扶持)资金申报流程
一般情况下的申报通常采用顺序申报的方式进行:第一步,政府发布政府扶持资金专项指南;第二步,企事业单位根据指南要求提交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第三步,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材料的形式审查,即看材料准备的是否是按照要求进行,如否可能会被打回;第四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包括技术方面及财务方面)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初评;第五步,通过初评的项目,需要企业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及地点进行答辩;第六步,根据打分状况将企业申报的项目进行划档,决定支持、不支持以及支持金额数量;第七步,政府部门公布项目评审结果,与企业单位签订项目协议及任务书,下发资金;第八步,企业事业单位按要求完成预定任务目标,进行项目验收。
六、单位申报政府资金常见的问题
(一)不清楚相关领域有政府资金。(二)没有申报经验,感觉千头万绪无法下手。建议上规模的、适合申报项目企业成立专门的政府资金申报及管理部门,务必同时配合较有经验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申报。(三)企业基础条件未完全满足申报条件。(四)企业组织过个别项目的申报未成功。(五)无法通过验收
主要是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或是任务未完成。
七 如何成功申报政府(扶持)资金
企业作为政府扶持资金的申报单位,要申请并获得政府资金的扶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或经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抓好技术开发,产品市场的同时,还要了解融资,学会与政府打交道。
(二)了解哪些产业是政府扶持的对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企业是不是符合申请的条件,申请需要什么材料和程序等等。通常的学习和了解途径包括:通过政府各部门的网站;通过直接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与有关人员交谈;通过行业协会,以及协会兴办的一些活动和讲座;通过专家、专业人士以及中介机构。
(三)做好申请前的准备工作,立足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包装。包装不是做假,而是通过详细分析、评估本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生产市场方面的优势、劣势,发展潜力,财务状况、把本企业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另外,多注重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如产品的测试和鉴定;企业标准的制订;专利、商标、著作权的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企业信用的评级;重点新产品的申请;重信誉、守合同的评比;出口创汇企业的评选;然后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或软件企业的认定等。
(四)在了解有关政策和企业的基本条件大致满足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提交申请材料,开始进入审核程序。在这过程中,申请材料必须充分准备,把企业的内在价值尽真实地反映出来;同时,要主动与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人员接触、沟通,使他们对你的企业基本情况,特别是管理团队有一个比较深的了解。就好比是做产品的市场推广,企业也必须做品牌推广,特别是在争取政府的资源这方面。必要的公共关系和信用关系必须建立起来,要使政府了解到企业在行业里技术水平是领先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企业运作是正常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管理团队是过硬的。
八 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
政府扶持资金和政策扶持计划项目的申报都是需要企业上报各种各样的材料。政府资金扶持相关部门会聘请专家对项目及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主要是对申报编写材料的内容进行评审。因此材料内容的清晰、质量往往影响项目评审专家的评分,一般来说每个品种的扶持资金都有评审分数的要求,高于某一分数,项目才可能进入资金审批部门的审议。总体来说,扶持资金申报材料编写是很关键的,它的质量高低也是项目能否获得政策扶持资金的一个关键因素。
企业资金申报材料的核心是资金申请报告,在申报过程中起着很关键性的作用,资金申请报告是指项目投资者为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出具的一种报告。根据申报的基金或者国家政策扶持计划项目的要求,准备真实、准确、严谨、高质量的申报材料,使其能展示出公司的技术、实力等方面的优势,使项目评委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抓住其关注点,并能充分的理解、正确把握企业的申报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点,才是一份高质量的成功的资金申请报告。
企业在申请材料的准备过程中,经常存在不能很好的理解申报项目的特殊性,不能重点突出资金审批部门聘请的专家所关注的关键点等问题,影响评审专家的评估打分,最终致使为申请到政府的扶持资金。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政策要求和准备申请材料,特别需要专业咨询机构进行编制资金申请报告,从编写技术水平说,这些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写的材料是符合要求的、有针对性的且质量水平很高的材料。
根据我公司资深咨询人员编写申报材料的经验以及与一些评审专家的沟通,建议申报材料的撰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根据某个政策扶持资金的要求或者提供的提纲结构进行编写;(二)在编写过程中,针对某个扶持资金的关注点进行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三)技术介绍全面、重点突出;(四)市场定位恰当、预测合理;(五)项目实施规划清楚、合理,建设期明确;(六)投资预算中的资金预算合理、详细;(七)资金应用及来源明确、不能有缺口;
(八)项目实施的经济效果真实以及风险评估全面;(九)编写材料语言顺畅、通俗易懂;
(十)附件要齐全,材料要统一;(十)包装简约大方,不要过于花俏,也不要太随便。
九 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扶持项目
第一部分 国家级项目
01、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卫星应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信息安全专项、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02、国家创业风险投资项目。03、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0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0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6、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备选项目。0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08、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09、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专项。10、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11、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补助资金项目 。12、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13、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项目。14、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15、国家级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重点新项目。
第二部分 地方政府市级项目
0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
0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03、高技术产业政府投资项目
04、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补助
05、促进地区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06、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07、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08、旅游产业项目
09、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10、科技研发机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
11、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12、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
13、重点项目扶持资金
14、促进产业聚集区及专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
16、创新能力培育专项资金
17、产业技术联盟专项资金
18、企业研发中心补贴专项资金
19、促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
20、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
21、促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发展专项资金
2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项目
23、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
24、促进商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
25、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
9.赈灾专项资金审计问题刍议 篇九
一、赈灾专项资金审计的基本情况
赈灾专项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 对赈灾资金进行审计是对赈灾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所效率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并对其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损失浪费、效率低下以及截留挪用等问题, 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目前, 我国在赈灾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能力不断加强, 赈灾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赈灾专项资金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本着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原则, 严格执行各项国家赈灾政策, 按照边审计、边规范的要求, 随时发现问题, 随时提出建议, 随时督促整改, 从而强化了对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接受、分配和使用的监管, 提高了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的使用效益, 防止了损失和浪费。
二、赈灾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赈灾专项资金入力度不断加大, 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 在审计真在专项资金的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赈灾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财政专户存在余额。赈灾专项资金是解决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的“救命钱”, 作为赈灾专项资金和物资筹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赈灾专项资金发放上还存在着资金拨付不及时, 救助金发放不及时, 灾区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发放缓慢, 资金开支范围、标准不够明确, 资金结存大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2.有些地区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接受和发放手续不健全。如一些部门没有按规定向捐赠者开具捐赠款物专用发票;在接收和发放救灾物资时没有认真清点物资数量, 至使发放的数量与受灾地区接收的数量不一致;在发放救灾资金及物资时, 没有取得接收单位的验收回执单等, 由此, 导致了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丢失的情况。
3.有些地区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由于对规定认识不够, 使得一些地区未按照规定将赈灾专项基金及物资纳入统账, 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 这样就造成了该地区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在接收、管理和发放等环节上出现差错, 又无人负责。还有些地区由于接受物资的资产权属不清、缺少发票等原因, 未将接收物资入账核算, 使得部分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没有通过会计记账、算账, 削弱了会计核算工作对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的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4.有些地区擅自改变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用途, 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个别地区违反赈灾专项资金应列入专项账户, 专款专用的规定, 将财政拨入的捐赠资金以会务费的名义列支, 用于赈灾专项先进个人和集体奖励;或将上级拨付以及自行接受的救灾捐赠资金下拨至基层单位用于工作经费。这样有可能造成赈灾专项资金的不足, 也可能造成赈灾专项资金的突发性困境, 给救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有些地区赈灾专项资金运行不够透明, 救灾物资未按需要采购。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未及时将赈灾专项资金收支及管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造成了在发放、接收等环节透明度不够, 以至于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以权谋私、以次充好和重复采购等行为;另外, 由于采购时间紧迫, 有些部门在未进行市场调查或询价的情况下, 就采购了大量救灾物资, 这就使得采购救灾物资的价格明显偏高, 造成了赈灾专项资金无谓的浪费。
三、完善赈灾专项资金审计的对策建议
国家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颁布相关的指导意见来规范赈灾专项资金的管理, 并组织各级政府的审计人员对赈灾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一) 严格审查各级赈灾专项资金到位的情况
主要审查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来源是否正当, 渠道是否畅通;赈灾专项资金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的到位, 是否及时入账, 是否与账面收入一致;审查各地区、各相关部门是否根据不同地区的受灾严重程度, 灾民的具体需求严格制定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分配方案;是否按照中央规定将因灾生活困难群众补助金、救济粮, 孤儿孤老孤残人员基本生活费和遇难人员抚慰金如实发放到个人手中, 且是否做到了及时发放。此外, 还要审查省级、市级、县级的赈灾专项资金专项账户是否为零余额账户, 是否已将赈灾专项资金足额的拨付下去。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挤占、挪用。
(二) 跟踪审查经办部门, 确保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接受和发放手续健全
中央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管理工作经验, 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 完善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管理的内控制度。审计部门应对经办部门及时进行跟踪审计, 审查经办部门在收取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时, 是否及时清理和确认拨入资金的数额, 物资分配情况与发运接受情况是否一致;在收取中央及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的赈灾专项资金后, 是否向对方开具了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资金缴款专用收据;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及物资后, 是否向捐赠方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收据, 以促进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接收和发放手续的健全, 从而将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三) 实地盘点, 账务核实, 确保赈灾专项资金的真实性
审计部门应深入现场进行实地盘点、核实账务, 审查有关部门是否将赈灾专项资金纳入了专项账户进行管理, 是否做到了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从接收、管理到发放都有账可查, 有人负责;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核对收到的赈灾专项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 审查赈灾专项专项账户是否如实的反映了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接受和发放情况, 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等情况, 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以确保收到的中央及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和社会捐赠的赈灾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入账;另外, 还要审查会计部门是否严格实施了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是否真正做到了记账、保管、稽核等职务又不同人员负责, 以避免隐瞒、转移赈灾专项资金的情况, 确保赈灾专项资金的真实性。
(四) 审查赈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促进资金的封闭运行
将赈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 专款专用。审查在赈灾专项资金运行中是否做到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由不同部门操作, 管钱和管账的部门是否互相分离, 是否采取了收支两条线, 从而促进赈灾专项资金的封闭运行;建立定期审计制度, 审查有关部门是否按时向受灾地区支付了灾后重建、教育补助等款项, 杜绝一切将赈灾专项资金擅自挪作他用的情况, 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转, 从而全面的把握资金流向, 避免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降低资金滞留的风险, 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赈灾专项资金的有效运行。
(五)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增强赈灾专项资金监管透明度
为了增强赈灾专项资金监管的透明度,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自觉地将赈灾专项资金收支及管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监督部门也要将监督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实行开放式监督;再次, 还可以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派出专门人员组成赈灾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挥其对赈灾专项资金的监督作用。增加透明度, 保证农民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权利。另外, 针对赈灾专项物资采购价格偏高的问题, 审计部门要审查政府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标, 价格是否合理, 以避免出现质次价高或价格明显高于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情况, 从而促进赈灾专项资金经济有效的使用。
综上, 赈灾专项资金及物资来源广, 渠道多, 资金运作方式较为特殊, 涉及全部受灾地区人民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要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审计目的, 确保审计质量, 这也是提高赈灾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近年来, 自然灾害不断来袭, 灾后重建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保护灾民的利益, 防止经办部门转移和滥用赈灾资金, 加强赈灾资金审计就变的尤为重要。文章针对今年来不断频发的自然灾害, 对赈灾资金进行审计时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然灾害,赈灾专项资金,审计
参考文献
[1]陈玉环.浅析救灾资金审计的重点和思路[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03) .
[2]殷文玲, 何红霞, 刘翠侠.救灾资金物资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 2011 (34) .
[3]赵璐璐.抗震救灾资金审计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23) .
[4]邹晓朋.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J].潍坊学院学报, 2011 (01) .
10.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篇十
土默特右旗环保局:
根据包头市环境保护局《包头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关于完善2015年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材料的通知》包环办发31号文件要求,我公司的小火车换装站环保封闭工程属于煤场全封闭改造项目,符合自治区和包头市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土右旗环保治理规划。
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火车换装站环保封闭工程项目占地60亩,总投资3450万元,其中钢结构工程2200万,土建基础工程850万,消防喷淋工程300万,电器照明100万,项目于2013年9月开始启动,进行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于2014年5月17日恢复开工建设。
现公司已经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现已完成土建基础部分。由于煤炭经济形势不佳,公司资金异常紧张,工程的预付款没有支付,钢结构组件不能按时生产,基础钢材不能按时进场,导致工程一再延误。我公司特向土右旗环保局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贴以帮助我公司渡过难关。
特此申请,望批准为盼!
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专项资金申请 篇十一
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诚科信咨询,专业的资金申请报告服务机构,立项成功率95%以上,欢迎咨询 ***? 李老师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的行业领域、其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企业在本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竞争实力;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试验的基础条件、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团队。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先进性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试验条件存在的主要差距,拟建设的研发条件的先进性、适用性,对突破关键技术、开展前瞻性研发的支撑作用,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形成的研究开发、实验验证、设计仿真、工程试验等基础设施的主要作用、功能、任务、水平;企业现有支持配套条件;建设地点、建设周期等。
(二)项目建设达到的目标(具体到考核验收的条件和指标);项目建设对提升企业和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预期发挥的作用等。
(三)投资、进度安排。总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总投资、申请国家补助、地方配套、贷款、自筹);资金使用方案;进度安排等。
四、节能分析。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要求编写。
五、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一)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文件。
(二)银行承贷证明(省分行以上)文件;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自筹资金保证落实文件。
(三)相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
(四)相应节能审查部门意见。
(五)建设地点房产证或土地证。
(六)招标事项核准意见(附表)。
12.浅谈科技专项资金管理 篇十二
一、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专项资金的分配过程透明度不高。
主要反映在立项的审批和经费的分配环节,如有的项目预算的分配,透明度不高;项目及预算公示的时间比较短,公示的范围也不宽,公示的效果不明显;项目及预算安排和论证准备不足,行政干预的影响力有时大于专家组的意见;没有统一按要求建立项目库,仓促立项,突击审批,预算分配缺乏刚性,预算指标分配到位率低,资金拨付执行缓慢,分配环节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
(二)、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目前科技项目经费在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投入较多,而在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范畴的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很少;研发项目占比偏低,研发资金偏低、项目设置过多,投向分散,资金使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三)、科技专项资金拨付滞后。
科技专项资金的拨入都是以人大审定后财政部门下拨的数据为准,而当年的预算执行数都是前一年的8~9月份做的部门预算,从编制部门预算到经费计划下达将近一年的时间,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项目资金陆续下拨,部分资金甚至12月31日拨付到位。从项目正式下达到资金拨付进度看整体滞后,部分未执行到位,资金拨付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单位对当年专项资金的安排及使用,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并导致资金闲置。
(四)、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尽合理和严谨。
部门零基预算要求各单位根据年度工作安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申请专项资金。但在预算编制时,部分单位仍旧没有摆脱过去粗放型观念,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论证。项目预算申请不够严肃,故意提高预算,项目内容也不够细化,随意虚报,单位申请数远远超过财力,部门预算成了要钱预算。
(五)、科技项目申报、实施管理不规范。
单位在申报科研项目时无重点,不按轻重缓急一起申报,有的实际为同一个项目,却有好几个项目名称,今年以这个名称申报,明年换一个名称申报;科技项目申报缺乏前瞻性,有的年初没有纳入,到年终由于急需再申报,导致财政预算追加项目众多;有些单位资金一到手,随意应付一下,就将项目任意下马或将项目实施时间拖得很长。
(六)、科技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资金账户分散,部分资金被闲置。专项资金在部分业务部门分口管理,单独设立银行账户,造成资金分散,利用率不高;专项资金下拨渠道和环节众多。有的沉淀在各主管部门,有的沉淀在各具体单位。二是项目实施单位缺乏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即使有也落不到实处,造成专项资金的挪用,抽逃、挤占。单位预算难以满足经常性经费,从而使得单位人员支出挤压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挤压专项经费。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大部分资金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一现使用单位或多象,有的是直接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办公经费,有的通过调整账务处理,挪用专项资金结余冲减经费支出;或利用成立人、财务不独立的各类公司、技协、学会、培训中心等收取项目实施或管理费或是部门之间以各项活动名义获取项目资金,逃避预算控制。
(七)、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
科技项目资金收支的会计核算,目前在单位的实际操作中,均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严重脱节的问题。一是不管项目是否能批准,其前期经费使用都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经常性经费。二是由于项目资金一时难以到位,有的甚至跨好几年度,项目完工结算后才到位,项目经费只有支出,导致项目经费红字,甚至难以正常结转。三是项目立项后,款项也已到位,但由于部分是为了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而立项的,或实际条件发生了变更,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这部分资金移用到其他项目或转入单位的其他收入。四是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五是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材料等有形、无形资产,不纳入单位管理,造成一些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预算与执行的严重脱节现象都给专项资金规范核算带来异常困难,以至于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极大地削弱了预算编制的控制作用。
(八)、财政监督不及时,力度不够。
一是专项资金分配时缺乏社会监督。二是缺乏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体系。没有完整地建立绩效监督机制,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造成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要钱,不讲求效益的状况,也使绩效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三是财政支出监督滞后,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四是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处理缺乏应有力度。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惩处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助长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改进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拥有科技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面对新的竞争、新的挑战,要赢得竞争主动权,赢得未来,关键要靠科技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国。只有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才能为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的科研水平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水平的高低。然而,现阶段,正如上述提及的问题,国家虽然加大了科技项目资金的支出,但是很明显的是,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制约,使得科技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科研成果产生不高。所以,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
(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
科技专项资金拨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科研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成本高低,也影响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成败,因而,科技资金如何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项目的立项上,在项目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项目资金的用途、监督、审核等措施的运用,必须切合实际情况,以绩效管理为标准,审核项目资金的运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轻研究,重申请的情况,对于项目的申请,不考核其实际作用,盲目、草率的予以批准,大大降低了科技专项资金转化成为科研成果的可能性,因此,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很有必要。
三、对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改进的建议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技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规范分配和安全有效使用科技资金,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目前科技资金管理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
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 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 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评审制度,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 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机制, 建立专家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 实行网上申报, 网上评审, 积极实施公告、公示制度;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数据库, 对于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 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 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和有序安排, 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 使得科技项目确定更科学、更具导向性, 同时, 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科研项目的信息。
(二) 、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
合理加大对科技基础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 适当减少对企业经营性和竞争性产品的投入, 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水平, 为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财政科技投入着重向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向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的重点项目、向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倾斜, 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 、规范科技资金拨付程序, 提高资金到位率。
科研项目确定后, 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并拨付专项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部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专账, 集中管理科技专项资金, 并按规定用途和进度将资金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 取消中间环节, 保证专款专用, 严禁截留、挪用。
(四) 、科学编制专项资金预算, 严格规范科技项目申报。
首先单位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要理清思路、精心组织, 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 分清轻重缓急, 优先考虑必须必要的项目, 科学合理的在预算中列示项目;并细化预算, 把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再是成立项目评审委员会, 对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综合效益进行严格审核、筛选。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 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将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为预算部门提供依据。最后预算部门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
(五) 、加强资金管理, 规范会计核算。
⒈结合科技自身的特点, 单位要制定客观可行的科技资金管理办法, 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防止和杜绝科技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现象。⒉单位对科技资金应当实行单独核算和统一管理, 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在会计科目设置上, 应参照预算会计的有关知识来进行账簿建立, 年初建账时按财政预算部门提供的预算批复设立核算项目, 按项目支出的性质和内容设立目级支出科目。⒊单位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科技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将所有专项资金纳入到财务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对于各项支出项目要认真审核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 保证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对项目前期经费应先挂账反映, 项目批准后再转入项目支出, 未能批准的应转入基本支出。对项目支出已发生但正式的项目资金未到位时, 应办理经常性经费调入项目经费手续, 项目资金到位后, 再办理调出手续。严格区分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 防止以拨列支。对项目完工后的专项结余应要求上缴财政, 或经批准后转入经常性结余留用。
(六) 、加强财政监督, 强化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切实建立起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体系。一是强化监督检查, 保障资金安全。财政部门要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与监督,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和共性问题, 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坚持效益财政的原则,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对资金使用实施“跟踪问效”, 可以明确管理部门及用款单位的责任, 验证和考核预算分配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结合项目决算、验收等工作,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绩效考评档案, 提高财政监督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制定相关指标和标准, 对项目抽样检查评价, 对承担单位进行量化打分, 为今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建立资金使用的奖惩机制。完善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鼓励用款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对绩效明显的, 节约资金的单位可给予奖励, 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达不到绩效要求或未开展的专项, 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 、强化对科技资金的审计监督。
加大力度开展对科技资金真实合法性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预算编报和预算执行为主线, 重点检查科技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使用中的不真实、不合规、不公开、不透明、项目资金到位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 促进加强预算管理, 细化部门预算, 公开透明分配预算。二是以科技项目支出为审计重点, 检查虚假项目、小项目大预算、挤占挪用科技资金、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浪费等突出问题, 促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以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预算评审为基础, 检查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公开的行为, 促进完善立项程序, 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监管制度, 促进依法行政, 转变政府职能。同时, 审计部门要积极开展对科技资金的效益审计, 积极探索科技资金的效益审计, 促进科技资金“跟踪问效”机制的建立, 促进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促进科技投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总之, 国家加大财政科技的投入, 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金的管理, 加强监督、监控,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让科技资金产生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了对财政科技投入, 加大了对各个科研单位的科研支持, 为以其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 我国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严重影响着我国科研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 影响着科研成果的产出。本文就是在对当前科技专项资金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 指出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技,资金,预算,绩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刘新兰, 汪照全.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审计研究.2006.3
[2]王旭东, 郭晓雯.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析.中国城市经济.2007.1
[3]王露, 汤安明.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商业经济.2009.19
【专项资金发言材料】推荐阅读:
专项资金问题建议08-10
政府资金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总结报告范文07-16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实施06-23
重庆专项资金申请可行08-09
资金管理专项自查报告09-21
专项民政资金整改方案10-16
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07-12
专项就业资金管理制度07-19
2020学校专项资金自查报告09-08
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