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p需求建议书

2024-06-19

rfp需求建议书(8篇)

1.rfp需求建议书 篇一

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

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s Institute,英文缩写RFPI,以下简称RFPI)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国际理财师资格认证组织,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于美国俄亥俄州。RFPI提供财务策划领域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会员服务,在全球首创并提供RFP(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中文译名:注册财务策划师)专业培训课程及资格认证。

学会宗旨

通过专业培训、考试评核、工作经验、从业执照和遵守职业道德等各项标准来认证资格并颁发注册财务策划师之系列职衔,从而促进财务策划的专业性,为大众利益服务。

学会历史

RFPI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于美国俄亥俄州。学会提供财务策划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会员服务,并在全球首创使用和颁发RFP(注册财务策划师)专业资格;随后又设立了ARFP(财务策划师)和SRFP(高级注册财务策划师)职衔。

RFP于1983年首次使用、1987年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备案并于1988年正式成为联邦注册商标(RFP®)。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RFPI开始发展亚太地区市场,随后在中国香港知识产权署正式注册了RFP®和SRFP®商标。

2004年RFPI正式授权其国际联盟之中旸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区设立RFPI亚洲事务暨中国发展中心(简称RFPI中国中心),并发布正式的官方中文网站,开办专业培训课程及考试,旨在协助发展和提高中国的财务策划专业水平。同年,RFPI China(简称RFPI中国理事会)也注册成立。

2011年,RFPI®和ARFP®在中国香港知识产权署申请正式成为注册商标。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RFP成为当今全球财务策划行业中最负盛名的专业资格之一。

商标证明 合作关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RFPI开始发展亚太地区市场,随后在香港知识产权署成功注册了RFP和SRFP商标,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管理总局递交了商标注册申请。

2003年,RFPI首次将RFP课程引入香港,由此拉开了RFP专业资格进入中国地区的序幕。

同时,RFPI通过法律途径成功限制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HKRFP)就RFP的商标侵权行为;为清除由此带来的市场误导,RFPI决意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由RFPI首位华人董事欧仁杰(Eric Au)先生作为RFPI中国区授权代表,联合RFPI国际联盟中旸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进行筹备工作;并正式注册了RFPI和ARFP商标。

2004初,RFPI Asia Operations and China Development Center(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亚洲事务暨中国发展中心,简称RFPI中国中心),在香港政府部门进行了相关的商业登记后正式成立。

2004年4月,RFPI中国中心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并将其联络总部设在上海市。同年的7月1日,RFPI首个也是迄今唯一的中文官方网站发布,时任RFPI国际总会会长的A.J.Schreiber先生亲自撰文致词。

2004年9月,RFPI中国发展中心成立RFP考试委员会并在上海设立RFP考试中心。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s Institute of China(中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简称RFPI中国理事会)随后在11月也注册成立。

2005年5月,RFPI中国中心网站开通。

在RFPI中国中心及各推广机构的共同努力下,RFP资格认证培训相继在上海、北京、湖北、陕西、福建、广东、江苏、山西、浙江、山东、江西、新疆、甘肃等地举行,并且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香港友邦保险、太平洋人寿等金融机构展开了合作。

经过8年的发展,截止2011年12月,中国地区RFPI会员已超过六千人。

大事记

2003年

4月,RFPI首次将RFP课程引入香港,在香港开设RFP培训课程,由此拉开了RFP专业资格进入中国地区的序幕。

7-12月,RFPI通过法律途径成功限制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HKRFP)对RFP的商标侵权行为。

2004年

3月,RFPI授权其国际联盟中旸控股有限公司(Sunlord China Holdings Ltd.)在香港设立RFPI Asia Operations and China Development(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亚洲事务暨中国发展中心,简称RFPI中国中心);RFPI首位华人董事欧仁杰(Eric Au)任该中心行政总裁。

4月,RFPI正式登场中国大陆市场,RFPI中国中心在上海设立联络总部。

7月,RFPI首个也是迄今唯一的中文官方网站向中国地区发布。

9月,RFPI中国中心成立RFP考试委员会并在上海设立RFP考试中心。

11月,经RFPI批准,中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s Institute of China, Ltd.,简称RFPI中国理事会)在香港注册成立;欧仁杰担任执行董事。

11月,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RFP认证培训。

12月,与香港上市公司普纳集团(Plus Group)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以北京为基地的专业培训市场;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成功举办了颇具规模的RFP培训班。

2005年

5月,RFPI中国中心网站开通。

5月,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8月,委任陕西中阳财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Sunlord Shaanxi Wealth Management Consulting Ltd.)为西北地区授权机构。

8月,与上海欧赛诺企业管理谘询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会计学院,江苏省第一期RFP培训班开课。

12月,委任武汉傲人理财投资有限公司(Warren Financial Planning and Investing Ltd.)为中南地区授权机构;同时委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继续教育学院为培训机构。

12月,陕西省第一期RFP培训班开课;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2006年

3月,全程策划2006湖北金融理财文化节,欧仁杰、RFPI中国中心董事王自生担任评委。

5月,分别与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学院、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Fudan-Pacific Institute of Finance)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RFP认证培训。

6月,湖北省第一期RFP培训班开课;随后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台州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8月,主办2006中国湖北第二届理财精英大赛,欧仁杰、王自生担任评委。

9月,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10月,与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国际从业资格教育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RFP认证培训。

12月,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交通银行厦门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RFPI培训班相继开课。

2007年

1月,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FP项目启动,随后两年间共举办八期大型培训班。

3月,中国建设银行山东东营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7月,中国银行湖北宜昌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2008年

1月,与杭州德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浙江财经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学院,浙江省第一期RFP培训班开课。

4月,全新改版的RFP唯一指定教材(2008版)全套五册正式付印。

7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文件“建人(2008)256号”文件明确互认RFP为中级理财师岗位资格,与CFP/AFP同等对待。

8月,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2008年个人理财培训(四期RFP初级班及两期RFP晋级班)连续开课。

11月,委任新疆大成理财咨询有限公司(Xinjiang Dacheng Financial Consulting Ltd.)为新疆地区授权机构。

2009年

1月,新疆第一期RFP培训班开课。

4月,授权乌鲁木齐市大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Urumqi Dacheng 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为认可培训机构。

5月,关于培训和考试的标准化方案正式出台。

7月,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8月,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2009年个人理财培训(五期RFP初级班及四期RFP晋级班)连续开课。

10月,委任北京智汇方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Beijing Zhihui Fangzhou Investment Consulting Ltd.)为北京市授权机构,北京第一期RFP培训班于11月开课。

11月,授权上海理财专修学院(Shanghai Financial Planning Institute)为认可培训机构。

2010年

1月,委任理财人生有限公司(Richlife Holdings Ltd.)为项目合作机构,同时引进其开发的全球第一款理财规划游戏“理财人生”作为RFPI中国中心指定理财教育工具。

3月,RFP中国区年会暨继续教育活动在武汉东湖举行。

4月,委任廊坊市博慧瑞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Langfang Bohui Ruijin Management Consulting Ltd.)为河北省授权机构,河北第一期RFP培训班于10月开课。

6月,RFP理财课程体验中心在上海成立。

8月,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2010年个人理财培训(五期RFP初级班及五期RFP晋级班)连续开课。

9月,RFPI中国中心董事兼副总裁梁辉担任“福布斯2010中国优选理财师评选”常务评委参与全程评审工作。

10月,与上海理财专修学院合作成立“理财师教育中心”。

11月,与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Financial Talents Committee of Talents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a,简称“中金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RFP认证培训。

2011年

1月,RFPI中国理事会成立,直属RFPI国际理事会监管,欧仁杰出任首任会长,梁辉、王自生、刘彦、万志鹏等被选为2011理事。

1月,RFPI中国理事会发布基于国际标准ISO 22222:2005[2] 及中国标准GB/T 23697-2009、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理财师职业标准——《理财师的要求》,并推出《理财师能力模型》。

1月,全新编写的RFPI唯一指定教材(2011版)全套三卷(《金融理财原理》、《个人理财实务》、《公司理财实务》)共10册正式启用。该版教材坚持RFP注重实务的特色,细分了等级(ARFP与RFP)和方向(个人理财方向与公司理财方向),也增加了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

1月,发布《RFP资格认证课程培训与考试大纲(2011版)》和《RFPI中国区讲师认证及管理办法》。

1月,与世界领先的专业考试服务供应商ATA(全美测评系统)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区RFP资格考试全面采用ATA电脑化考试,进一步提升RFPI专业品牌的权威性。[3]

3月,上海理财师教育中心第一期RFP培训班开课。

4月,委任澳中(昆山)教育咨询有限公司(AC Online(Kunshan)Education Consulting Ltd.)为上海推广机构。

5月,RFPI中国理事会委任梁辉为RFPI中国中心CEO。

5月,委任南京天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Nanjing Tianti Cultural Communication Ltd.)为江苏省南京市授权推广机构。

5月,授权乌鲁木齐市大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Urumqi Dacheng 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为新疆乌鲁木齐市认可培训机构;新疆RFP(公司理财方向)培训班开课。

5月,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RFP认证培训。

5月,RFP中国区第二届年会暨继续教育活动在武汉盘龙城举行。

7月,RFPI中国中心担任福布斯杂志的《福布斯2011年中国优选理财师大赛》活动的特别支持机构;梁辉担任常务评委参与全程评审工作。

10月,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RFP培训班开课。

11月,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荆门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RFP培训班相继开课。

…………

2.rfp需求建议书 篇二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有效需求是指能产生购买行为的需求,大部分居民都对商品房市场有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转化为购买行为,有效需求不仅与房价的高低有关,还与居民的购买力有关。如果房价超过了居民购买力,居民只能“望房兴叹”,这种需求只能是一种潜在需求;如果居民具有较高的购买力,但房价已进入下降通道,房地产投资风险较大,这种购买力也只能是一种潜在购买力;只有当居民购买力较强、房产投资风险较小和回报率较高时,潜在购买力才能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因此,有效需求不仅取决于居民购买力的强弱和房价的高低,还取决于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的大小。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一般由刚性需求、改善需求和投资需求三部分组成,其中刚性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购买力、房价高低,改善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购买力、房价高低和投资回报率,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购买力和投资回报率(见图1)。

2 需求释放与房价走势

2.1 刚性需求释放是房价见底的信号

刚性需求是指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主要指不得不买房那部分人的需求,突出表现为“婚房需求”,即为了结婚而不得不入市购买中低价房和偏小面积住房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率基本在20‰以上(其中1984年为19.9‰)。根据调查,我国大城市居民平均结婚登记初婚年龄男性27.8岁、女性26.2岁,平均年龄27岁,1987年的生育峰值决定了刚性需求至少在2012年以后才开始减弱。假设婚房需求在结婚之前1年内购置,初次结婚年龄为27岁,性别比1:1,50%为城镇家庭,则20世纪80年代的生育高峰所产生的刚性需求在2006-2015年间释放。按照刚性需求50平方米、70平方米、90平方米各1/3测算,2006-2015年年均刚性需求在3.5亿~4.5亿平方米之间,其中2012年为刚性需求最大值,达到4.46亿平方米(见表1)。

刚性需求能否转化为有效需求还要看刚需者是否拥有较强的购买力和房价是否在其承受范围之内。如果房价过高,超出了刚性需求的购买能力,再刚性的需求也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2009-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房价大幅上涨挤出了部分刚性需求。我们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高房价对部分刚性需求的挤出效应。国际经验数据表明,3~6倍的房价收入比是合理的,若超出6倍,居民购房压力将越来越大。而2010年全国房价收入比8.32倍,上海房价收入比是15.45倍(见图2)。这说明我国居民购房压力,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购房压力较大。从成交量来看,2011年全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9.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28%;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3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45%。因此,房价收入比高的城市楼市调整力度更大,这种调整表现在高房价挤出刚性需求,成交量急剧下滑,随后房价开始松动甚至下跌,房价进入下降通道。

刚性需求释放不仅需要居民购买力增强,也需要房价合理回归,即房价下降到刚性需求可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刚性需求的释放也是房价见底的信号,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结束的标志。刚性需求释放一般需要三个条件:(1)房价合理回归,在居民可承受范围之内;(2)政策支持力度大,税费减免直接降低购房成本;(3)房地产调控政策见顶,政策不可能再继续加码。2007年我国房价飙升变相削弱了居民的购买力,房价已经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房能力和承受能力,再加上房地产调控政策日益趋严,市场观望情绪严重,普遍预期房价将回调,刚性需求放缓入市,直接导致2008年房地产市场“有价无市”。经过近一年的调整,房价有所回落,房贷利率和购房税费大幅下降或减免,住房实际购置成本下降显著,在房价下降和政策刺激双重因素推动下,刚性需求得以释放,房地产市场成交量随之大幅攀升,房价也随之不断上涨。2009-2010年我国房价再次飙升,刚性需求购买力受到挤压,政策逐步加码,尤其是2011年推出的“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组合拳使得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骤然上升,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出现萎缩,坚挺的房价也在2011年4季度出现一定程度调整。2012年2月以来,芜湖、上海等城市出现一波“救市”浪潮,虽然地方“救市”行为被中央政府紧急叫停,但是居民政策预期已经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即政策见顶特征显著,再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不大,而微调、松动甚至放松的可能性较大。这种背景下,累积了近2年的刚性需求开始释放,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开始攀升,房价止跌,甚至出现温和上涨,房地产市场阶段性底部特征较为明显。从表2可以看出,政策预期发生变化背景下,一、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均出现反弹,尤其是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2012年5月成交量同比增长30%以上,一线城市成交量占2011年成交均值的135%。同时,限购城市的增长要优于非限购城市的增长,2012年5月限购城市成交量同比增长16.8%,占2011年成交均值的11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2 改善需求释放是房价上涨的信号

改善需求是指因自身购买力增强,希望改善居住条件或家庭成员增加,原有住房无法满足居住需求的那部分购房需求。改善需求一般分为三类:(1)置换需求,即将原有一套小居室、低总价住房置换成一套大居室、中高价住房;(2)二套需求,即将原来一套住房保留用于出租,新购一套较原来面积更大的住房用于自住;(3)被动需求,是指因外力作用与影响所产生的一种被动消费的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主要指因城市建设和改造而启动的居民动拆迁项目引起的被动购房需求。一般情况下,置换需求在首套住房满5年开始释放,尤其是首套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置换需求释放可能性最大。2006-2012年我国刚性需求逐年上升,这决定了2011-2017年我国置换需求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峰值。假设刚性需求在首次购房后5年开始置换,其中户型面积50平方米、70平方米在5年后全部置换,90平方米在5年后一半置换,则2000-2011年我国置换需求在2.3亿~3.9亿平方米之间,2012年我国置换需求为3.11亿平方米,2017年置换需求将达到3.42亿平方米的峰值(见表3)。

被动需求主要是因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原有住宅被拆迁所产生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有两个特征:(1)被动需求主要由保障性住房来满足(动迁安置房);(2)被动需求有较强的购买力做支撑(动迁安置补偿一般很高),很容易释放。2008年国办发“131号文”揭开了保障房建设序幕,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提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其中2011年计划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2012年计划新开工700万套。从结构来看,棚户区改造一直是保障房建设的重要内容,棚户区改造2010年新开工280万套,2011年新开工提高至400万套(见图3)。棚户区改造所产生的被动需求非常强劲,假设1户需求为100平方米,则2011年因棚户区改造所产生的被动需求高达4亿平方米,如果再考虑到因城市建设需要(如大型赛事、地铁建设等),则被动需求更大,预计至少在4.5亿平方米以上。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4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基本是动迁安置房,而这部分住房2012年7月成交面积为28.82万平方米,占当月成交面积的20.1%,如果再考虑到“货币拆迁”和“回迁”等因素的影响,估计2012年7月被动需求所产生的成交量将达到30万~40万平方米,全年的被动需求将达到360万平方米以上。因此,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所产生的被动需求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重要需求之一,对成交量和房价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资料来源:Wind行业数据库。

2.3 投资需求将加快房价上涨

投资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未来的投资收益和资产溢价所产生的一种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主要是指为了获取租金和房产溢价而产生的一种需求,它主要取决于租金的高低和房价的走势,如果租金过低,又没有房价上涨的支撑,投资需求将很难释放。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价创造了“只涨不跌的全球神话”,投资房产主要不是为了获取租金收入,而是为了房产溢价,房价的上升大大释放了投资需求,从而放大了商品房的成交量。虽然房价在2008年经历了短暂调整,但是2009年的“4万亿”投资及其带动效应使得我国货币投放急剧膨胀。2012年6月末,我国M2(货币和准货币)高达92万亿元,是同期中国GDP的4.07倍,经济货币化程度很高,通货膨胀随之而来。为了资产保值增值,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进入楼市,加快了房价上涨。从实际情况来看,居民投资房产更多是为了获取买卖差价,主要是因为房价上涨幅度远大于租金上涨幅度,房价租金比超过了国际警界水平,部分城市租金收入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从图4可以看出,货币增速与国房景气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货币的过多投放为房价上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投资需求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同时,通货膨胀与国房景气指数也呈现正相关关系,在通胀时代房产保值增值功能凸现,比如产生更多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释放又加快房价上涨。

3 对策建议

3.1 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严执行,坚决抑制地方政策短视行为

2010年以来的调控政策(尤其是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抑制了投资需求,影响到改善需求释放,房价涨幅放缓,部分城市房价甚至出现回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显著。但是,当前的房价仍然较高,房价调整幅度尚未达到中央设定的“合理区间”之内(按照温家宝总理的定义,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调控政策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很可能将前期积累的投资需求和改善需求集中释放,房价出现报复性上涨,楼市调控政策再次失败,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当前,地方政府放松楼市调控政策的冲动较大(土地出让金锐减、经济下滑、财政收入下降),年初以来已经有芜湖、上海等城市冲击中央楼市调控“红线”,虽然部分城市的“新政”被紧急叫停,但政策预期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在事实上对房价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刚性需求在春节之后陆续释放,楼市成交量激增,房价止跌,进而带动改善性需求的释放和投资需求的入场,房价开始上涨。因此,房地产调控政策要从严执行,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要坚决制止,避免地方政策短视行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国务院相关政策文件。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2 房地产调控政策差别化执行,降低交易税费和贷款利率支持刚需

刚性需求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支撑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石。2007年和2009年房价的暴涨实际上将部分刚性需求“挤出”,2010年以来的楼市调控政策又将很多刚性需求延后释放,2012年政策预期逐步改变,刚性需求逐步释放。国家楼市调控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差别化对待,国家应在交易税费(降低或取消契税、评估费、二手房交易佣金比例等)和贷款利率(重回七折时代)等方面给予刚性需求较大支持,降低刚性需求购房成本,不能使刚性需求成为房价的最后“接棒者”。

3.3 增加有效供给,避免刚性需求释放造成的供需失衡

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量逐步上升,房地产行业库存压力逐步减轻,行业供需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截至2012年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1667万平方米,比6月末增加259万平方米,但去化月数(去化月数=待售面积/月均销售面积)已经下降到4.56个月,较6月下降约0.16个月,去库存压力减轻。当前,政府应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促使开发商增加有效供给。一是进行闲置土地大普查,对于闲置两年以内的,督促开发商尽快开工;对于闲置两年以上的,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将其收回,严厉打击“炒地”、“囤地”行为。二是加大土地供给,尤其是中小户型用地的供给。地方政府不能因为土地市场冷清而减少土地供给,而应根据计划及时推地。三是放宽保障房准入门槛,加快保障房建设进程,让保障房惠及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改善需求和投资需求等三大需求及影响因素后,指出刚性需求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石,刚性需求释放是房价见底的信号,改善性需求释放是房价上涨的信号,投资需求的释放将加快房价上涨。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短视行为;二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差别化执行,降低交易税费和贷款利率支持刚需;三是增加有效供给,避免刚性需求释放造成的供需失衡。

关键词: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投资需求,调控政策

参考文献

[1].叶剑平.房地产调控要有量化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2012.1

[2].陈淮.房地产调控之“四个坚定不移”.城市开发.2011.11

[3].赵奉军.限购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坚守与创新.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1.12

3.促进福建消费需求拉动的对策建议 篇三

目前福建最终消费率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持续走低。根据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理论,在人均GNP为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应在62.4%,而政府消费率为14%。福建早在1997年人均GNP已超过1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1.7%,政府消费率为12.8%,最终消费率为54.5%。全国同期的居民消费率仅为46.5%,政府消费率为11.7%,最终消费率为58.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20年中,世界实际平均的最终消费率78%~79%。由此可见,福建的最终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了20几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相比,也相差5个百分点。

近几年由于扩大内需政策启动,福建政府消费节节攀升,政府消费率已超过“标准结构”;而居民消费率继续下滑了近5个百分点,目前福建最终消费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福建最终消费率偏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偏低造成的。最终消费率偏低是福建省“十五”时期经济发展中一大隐患。

福建省消费率的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6.3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5161.9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05%;居民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44.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59.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9.3%;而政府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8.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823.1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3.04%。显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1978~2003年,福建省居民消费率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单边下降的趋势,只在1982年和1983年有所上升,且与全国居民消费率相比,下降较快,居民消费率基本以平均每年1.24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7.08%降至2003年36.03%的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全国居民消费率的波动性相对较小,福建居民消费率与全国居民消费率于1993年达到相同水平之后,全国居民消费率有所回升,而福建省居民消费率继续单边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政府消费率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政府消费率的波动性较大。1978~2003年之间福建省的政府消费率在9%~16%之间波动。在实行扩大内需政策以来,政府消费率节节攀升,近期增长幅度较大,已经超过曾令华(1998年)提出的我国政府消费率不宜超过15%的上限。福建的政府消费率2003年已达到15.95%,比全国政府消费率的11%~14%波动幅度大,且近几年福建省政府消费率比同期的全国政府消费率高2~3%。福建政府消费增长过快,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有所控制。政府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宜过快上升,同时应当保持大体稳定,以免影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福建省各种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

我们利用福建省1978~2003年的统计资料建立经济计量方程来测定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1978~2003年,居民消费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77%的增长,政府消费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09%的增长,总投资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26%的增长。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消费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中,居民消费占主导地位。将样本区间分成1978~1990年和1991~2003年两段分析,1978~1990年期间,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总投资增长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带动作用分别为0.94%、0.08%和0.08%,但1991~2003年期间,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总投资上升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带动作用分别为0.5%、0.17%和0.36%。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3年全省经济对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最终依赖程度达到36%、34%和34%,消费依赖度比1987年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依赖度提高8个百分点,出口依赖度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由“消费依赖型”成功转型到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的“混合依赖型”,并有向高级形态“出口依赖”转型的迹象。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总体上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而政府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平均为1.65:1,而2002年和2003年上升到1.92和1.99,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也从“九五”期间的1.72上升到2002年和2003年的1.90和2.0。显然,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基本原因。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影响了福建省总体消费需求的增加。

福建省促进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要提升福建省居民消费率,使之回升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宜的水平,可以从改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福建要大力支持发展消费信贷,积极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倡导信用文化,引导和推动居民消费观念从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的转变,提倡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此,信贷机构应加强服务创新和服务功能完善;健全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在贷款品种上要以住房、汽车、旅游、教育贷款为重点,且重要定位在中等客户,以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同时,还可以将消费信贷业务引入福建广大农村,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领域,从而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二、促进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率却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导致城乡市场分割加剧,所以当前实行消费启动的重点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调整不同收入居民的结构,除了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以外,还要采取措施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而中等收入者无论消费倾向还是消费层次的提高,都有相当大的空间。

三、积极开拓信息消费市场。福建省信息产业产值5年来年均增长32.7%,成为福建的支柱产业,增速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目前城镇居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量水平较高,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例如2004年初福建省电信部门向农村用户推出的168电话语音信息集成“幸福村”业务,受到广大农村用户的青睐。“幸福村”业务让福建农民过上信息消费的幸福生活,业务推出一个月就拥有近五千用户。应全面启动“数字福建”工程,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

4.需求建议书 篇四

客户必须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准备需求建议书,因为IT项目实施者需要按照RFP来准备他们的项目技术方案,并以此参与竞标。RFP中包括项目的目标,也就是用户的期望,也包括客户要求项目的进度计划;对实施商申请书的表格和内容的规定;客户希望潜在的实施商提交投标申请书的最后期限;评价申请书的标准等。一份好的RFP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工作表述

工作表述就是说明项目的工作范围,概括客户要求开发商或项目团队执行的任务或工作单元,说明项目所涉及的各种事情,哪些必须由开发商或项目团队去完成,哪些由客户自己去做。例如,一个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具体目标。又如建设一个网站,所需设备的采购任务,是由客户自己完成,还是由开发商去完成;企业网站上的页面文字,是客户自己撰写,还是由开发商撰写等。

2.任务要求

需求建议书必须要具体规定开发商需要完成任务的规格和特征,如要求涉及大小、数量、颜色、重量、速度和其他开发商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所必须满足的物理参数和操作参数。例如,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可能要求在1 000人同时访问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堵塞的感觉,网站的浏览页面不低于多少;建立一个自动结账和收款系统,可能要求每天能办理12 000次交易的功能和其他特定的功能,如在开出了发票的30天内没有收到账款,就会自动产生催款通知。具体的任务要求,可能会成为将来的验收标准。

3.交付物

交付物就是开发商所提供的实体内容,这在需求建议书中应该说明。例如,对于自动结账和收款系统来说,客户可能要求开发商提供硬件(计算机)、软件(磁盘和一些印刷品)、操作手册和培训课程。交付物也可能包括客户要求开发商提供定期进度报告或终期报告。

4.客户供应条款

需求建议书还应该列出客户的`供应条款。例如,客户需要建立一个网J站,可能需要向开发商提供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之间业务关系的详]细说明,包括信息流程的类型、信息流量和发生频率等。

5.表述客户对需求的确认

需求建议书不是对客户需求的最后确认。最后的确认应该在对开发商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估之后。例如印刷宣传手册,可能在开印之前要经过客户审定;局域网的建设,在购买材料和设备之前,客户必须审定开发商的技术方案。这一点在需求建议书中必须向开发商说明。

6.期望的合同类型

(1)合同可以按固定价格订立。这样,开发商实际上就是费用包干。客户只给固定的价钱,不管开发商实际工作花费多少。开发商必须保证功能的实现和质量要求,超支的风险由开发商负担。

(2)合同也可以规定开发商不承担风险,即在时间、原材料限制的条件下,不论实际成本多少,都会给开发商特定的报酬,也就是所谓包工不包料。在我国现阶段的条件下,由于质量检验和资信度水平不高,这种合同比]较普遍。在需求建议书中,最好说明客户是希望采用那种类型的合同。

7.期望的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可以分为一次性付款和分阶段付款;在开始前付款和结束后付款。一般依项目的性质来定付款方式。如网页制作,往往在项目末期付款;而架设局域网,一般在方案确认后,付款30%以便开发商采购,工程结束验收后付满90%,留10%等到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确认无问题时付清。具体付款方式需要合同双方协商,但在需求建议书中,客户应该先提出自己的期望付款方式。

8.要求的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的要求可能很粗,如要求在6个月内完成;也可以详细一些,如多长时间内完成方案设计和审定,多长时间内完成硬件选购与安装,多长时间内完成软件研制、测试与安装,最后开发商在系统安装调试后,在多长时间内提交所有的系统文件和操作培训。

9.申请书的格式和内容提示

为了便于在几个开发商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申请书应该在形式上采取同一个格式,内容的结构也应该一致。这样对不同的申请者来说比较公平,也能减轻客户在评审时的工作量。客户在需求建议书中可以限定申请书的每一部分采用的文字数量或页数。

10.提交申请书的最后期限

申请书受理的截止日期是必须要交代清楚的。例如,要求开发商在接到需求建议书后多少个工作口之内(如l周之内、1个月之内等)提交申请书,或大家一律在某月某日之前提交申请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同时对众多的申请者进行比较、评估,也是为了保持公正,不给某些开发商以额外的时间和机会。

11.对申请书的评价标准

要告诉开发商客户将根据哪些准则来评价他提交的申请书。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开发商写好申请书。一般评价标准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开发商在类似项目中的经验。如他们近期是否在预算内按期完成了类似的项目,客户对他们是否满意?

(2)开发商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否合适。如采用哪种类型的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是什么?用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是哪种语言?采用哪些供应商的设备?等等。

(3)进度计划。开发商是否能按照所要求的进度完成项目计划?

(4)成本。如开发商的报价是否合理?成本预算中有无漏算的条款?将来在执行时有没有可能出现超支,或有无可能因过于节约而导致质量不能保证?有的申请人为了争取合同,在报价上压低成本,到了执行阶段,或偷工减料,或增加成本,结果导致所建系统的缺陷很多,或使最终成本大大超出原始的估算。对此需要引起注意。

12.资金总量

5.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篇五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保持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第一,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第二, 加大惠农补贴力度, 降低因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而提高的生产成本, 提高农技培训、农机采购、良种推广等补贴水平。第三, 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通过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收购、粮食储备、价格调节基金等措施, 稳定农村居民收入预期。第四, 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提高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 进而优化农村地区产业结构, 拓宽收入来源, 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保障水平, 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消费状况, 释放消费潜力。首先, 应注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消除二元差异。对于进城务工人员, 应降低城市准入门槛, 给予其与城镇居民相同的权益保障;对于因城市建设等原因而失地的农民, 应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援助、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提供完备的服务支撑。其次, 通过建立新农合、新农村养老金、农业风险保险金等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消除农村居民因养老、医疗、教育等带来的现实压力以及极端恶劣天气、市场供求失衡等不可抗拒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第三,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提高财政支出比例, 加强各类保障金监管, 保证发挥实效。

三、营造安全绿色消费环境

第一, 调整消费品供应结构, 鼓励企业深入农村, 调查了解农村居民消费习惯, 根据其实际需求和消费水平, 研发生产出真正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品, 以满足农村居民因消费偏好与档次的不同而形成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第二, 深化物流体制改革, 积极引导、鼓励实力强、诚信高的消费企业将注意力从中心城市转移到农村, 开展“名牌、名品、名店”下乡活动, 使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方便快捷的享受到高品质的售后服务与保障。第三, 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 保障消费安全, 加强质检工作, 把好消费品市场准入源头关, 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知假买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特别是加大对食品、药品等消费品的安全保障措施, 提高居民消费信心, 保障居民健康及安全;健全专门服务于农村居民消费者的维权机构, 宣传普及维权知识, 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第四, 借助城镇化, 积极推进农村市场工程建设, 引导大中型企业向农村地区延伸, 下力度整顿市场秩序, 改善和提升农村市场购物环境, 确保农民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总之通过实施多种措施, 提高消费意愿, 改善消费结构, 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引导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在某种程度上, 消费观念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应加大消费观、消费理念教育, 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摒弃固有的落后的、消极的消费习惯, 逐步形成科学的、积极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推进“双结合”工程, 注重将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科学消费观念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活动, 努力消除广大农民因农闲时无事可做而参与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现象, 通过“农技大讲堂”等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引导这一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注重将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科学消费观念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居民用电、饮水、道路交通、网络等建设, 拓展流通渠道, 建立健全农村市场, 促进农村居民将对家用电器、健康用品等改善生活品质的潜在需求转化成现实消费。

摘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内需的战略重点,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大幅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安全绿色的消费环境, 引导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消费环境,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环境,农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妍, 赵婕, 程桂荣.河北省当前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 2010 (1) .

[2]刘金花, 郝志文.河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1 (3) 37-38.

[3]齐福全, 陈孟平.京津沪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 (3) .

[4]田学斌.消费需求扩张的制度变革路径一消费能力视角[J].消费经济, 2008 (2) .

6.rfp需求建议书 篇六

关键词:消费需求;以人为本;居民收入

一、烟台市扩大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

(一)扩大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其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三是流动偏好。而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只能通过政府干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其理论还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固然分为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但前者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因为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实践经验也证明,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能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扩大消费需求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要求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这与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要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三)扩大消费需求是应对当前经济风险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即投资、消费和出口存在明显不均衡甚至是失衡状况,并呈现加剧趋势。主要是,投资增长过快,出口持续大幅波动,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这种失衡状况,导致重大经济关系失调,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加大。摆脱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的同时,重点扩大消费需求,形成三大动力协调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烟台市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1)努力提高就业水平。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应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从而扩大就业容量,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愿望。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职业专项技能水平,增强劳动者参与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完善面向“4050”人员、残疾人、长期待岗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创新就业援助模式,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建立完善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供求信息网络系统,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2)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中,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行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与CPI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既保障职工收入增长高于物价上涨,又保障职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积极稳妥推广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和基层工会组织等协商谈判主体建设,形成和完善市场化、职业化的行业工资标准。建立健全公务员工资决定机制,根据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合理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分配制度。(3)疏通民间投资渠道。加快理财产品创新,降低投资理财产品门槛,设计提供更多适合中低收入群体,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金融产品。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创投公司,鼓励引导居民以专利、土地、设备入股等方式开展投资创业。

(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夯实扩大消费基础。(1)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加强规划引导,不断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主体、村级为基础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培大做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加强连锁农家店的信息化改造和配送中心建设,探索完善一网多用功能,增加医药、电信、邮政、金融等产品和服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鼓励振华、家家悦等城区大型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建立健全日用品消费网络和农资消费网络,并根据农村消费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农村日用品结构,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进入农村市场。(2)加强商圈规划建设。当前,在全面提升海港路市级商业中心档次和水平的同时,应加快打造迎春大街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芝罘区南部、福山区、牟平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区级商业中心,大力培育滨海广场1861开埠商业街、渔人码头、青龙山鲁菜一条街等特色街区,使新兴商圈尽快成为人们购物、消费、娱乐、休闲中心。(3)培育新型消费模式。抓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一重大发展机遇,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引导中小商贸企业、商品交易市场经营业户等利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或专区,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实体与虚拟相融合的营销网络,探索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经营模式。

(三)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挖掘消费增长潜力。(1)培育特色餐饮消费。发挥烟台作为鲁菜发源地的独特优势,加快“中国鲁菜之都”创建工作,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启动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大文化营造力度,加快鲁菜文化博物馆、鲁菜文化街区等载体建设,推进鲁菜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鲁菜文化挖掘、整理、推广活动,编辑出版《烟台鲁菜地图》等一批宣传鲁菜文化的著作资料。加大特色打造力度,组织好中国(烟台)国际美食节、鲁菜创新大赛等活动。(2)着力扩大旅游消费。扩大旅游消费应重点在吸引境外游客和促进游客消费两方面下功夫。在吸引境外游客方面,通过设立旅游推广中心、举办专题推介会等形式,加大烟台旅游业对外宣传力度。增加面向韩国、日本、香港、台湾、俄罗斯等主要游客来源地的航班或包机数量,加快烟台国际邮轮母港和停靠港建设,进一步提高烟台旅游的通达性。在促进游客消费方面,应加快旅游景点特别是长岛、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等魅力海岛的开发建设,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大力推进大型主题乐园建设,策划举办以八仙过海等为主题的实景演出,设计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规划建设日韩商品、黄金首饰等旅游购物街区,充分发挥旅游集游、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功能。(3)繁荣发展节会消费。一方面,拓展节假日消费规模。充分发挥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企业等节假日促销作用,组织开展让利销售、购物有奖、折扣促销等活动,扩大消费规模。另一方面,放大会展消费效应。不断增强葡萄酒博览会、果蔬会、中日韩食品博览会、黄金珠宝展、苹果节、大樱桃节等现有展会的消费带动力,加大糖酒会等大型消费类展会的招引力度,积极探索与富士康、浪潮乐金等企业合作创办消费电子产品展,与日韩贸易促进机构合作创办日韩进口商品展,鼓励民间机构举办糖球会、海鲜节、财神节、渔灯节等民俗节会,进一步繁荣发展会展经济。

(四)优化城乡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1)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在现行行政体制下,烟台市应重点通过“完善一项机制、打造一个平台、组建一支队伍”来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一项机制,就是要建立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机制,整合卫生、商务、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的监管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现市场监管的全覆盖。打造一个平台,就是要打造统一、便民、高效的消费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并实现投诉举报受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等功能的有机融合。组建一支队伍,就是要组建一支综合执法队伍,整合各部门的执法力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2)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加快组建商业联合会、电子商务协会、会展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更好地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加强对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促进各类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规范运作、诚信执业、公平竞争、信息公开、奖励惩戒、自律保障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招标等方式,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行业协会,运用政策引导行业组织的发展。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针对诚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分别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形成褒奖诚信、惩戒失信的长效机制。(3)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消费纠纷处理能力,对于一些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消费争议直接赔付,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同时,依托各部门现有资源,建立消费者申(投)诉举报“即时受理、及时分派、快速处理、迅速反馈”的工作机制。针对消费者权益受损往往属于小额侵权,维权成本较高的特点,建立健全程序简捷、费用低廉的小额纠纷诉讼机制,专门受理和解决争议标的额较小、案情比较简单的消费纠纷,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简便的司法救济途径。

(五)完善消费促进政策,合理引导消费走向。(1)强化财政扶持政策。适应城镇化加快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加大在“菜篮子”、放心早餐、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特点,围绕商品市场建设、特色街区建设、社区商业发展、夜间经济发展等科学制定引导政策,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瞄准打造东北亚会展名城,扩大会展业专项资金规模,着力引进知名度高、拉动力强的品牌展会。针对品牌消费趋势增强的新情况,制定鼓励国际商业品牌引进的政策,大力吸引珠宝类、名表类、化妆品类、服装服饰类等国际知名商业品牌和国际知名连锁酒店入驻,减少购买力外流。(2)创新消费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消费信贷门槛,改进消费信贷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产品体系,推动信贷消费由以住房、汽车等为重点逐步延伸到旅游、教育、家庭耐用品、网络购物等更多领域,合理引导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在居民中形成更加科学的消费观。提高城乡居民的信贷消费水平,大力推广信用卡、贷记卡、个人支票等消费信用工具。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锁经营企业给予仓单质押、商标权质押贷款等信贷支持,更好地满足消费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融资需求。(3)完善产业发展政策。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发挥烟台作为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的优势,加快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健康消费。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废旧物品回收和节能环保商品销售的长效机制,引导居民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加快形成可持续的健康消费模式。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新趋势,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高端游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工业品生产转向最终消费品生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 屈晶.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4):12-13.

7.rfp需求建议书 篇七

关键词:佛山市三水区;培育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1-0022-04

近年来,佛山市三水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来抓,不断提升农业区域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三水农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畜牧、水产、种植是本区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全区已实施农业园区建设近10万亩,建成农业园(片)区17个,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21个(市级:4个、区级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规模种养户9897户(种植户743户、养殖户9071户)。由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大批农业企业进驻园区集聚发展。而“十三五”规划期间,全区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水产业,提升农业效益。但是三水与广东许多地方一样,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分析农民基本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需求情况,并提出发展三水农村职业教育、培育职业农民的建议。

一、三水区职业农民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三水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状况,分析农民基本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需求情况,课题组于2014年7月-8月进行了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

(一)被调查农民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本次调查发放16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1份,占总问卷的87%;无效问卷21份,占总问卷的13%。被调查农民按性别分,男性80人,占56.7%;女性61人,占43.3%。

2.年龄结构。调查中,填了年龄栏目的有139人,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6人,占4.3%;20-30岁有22人,占15.8%;30-40岁有26人,占18.7%;40-50岁有53人,占38.1%;50-60岁有29人,占20.9%;60岁以上有3人,占2.2%。

3.学历结构。调查中,填了学历的有130人,农民学历在小学以下的有40人占30.8%,初中的有53人占40.8%,高中(中专)的有24人占18.5%,大专的有7人占5.4%,本科及以上的有6人占4.6%。

4.从事农业时间。填了从事农业时间栏目的为127人,从事农业10年以下的有29人占22.8%,10-20年的有49人占38.6%,20-30年的有30人占23.6%,30年以上的有19人占15%。

(二)被调查农民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1.农业经营主要业务。在农业经营主要业务中,选种植业的有77人占54.6%,畜牧业的有19人占13.4%,水产业的有39人占27.7%,其他的有6人占4.3%。

2.农业劳动力来源。在农户农业劳动力来源中,主要是家庭内成员的有103人占73%,聘用本地人的有20人占14.2%,聘用外地人的有15人占10.6%,其他的有3人占2.1%。

3.农业用地规模。在农户农业用地规模中,5亩以下的有51人占36.2%,5-10亩的有49人占34.8%,10-50亩的有28人占19.9%,50-100亩的有8人占5.7%,100亩以上的有5人占3.5%。

4.农业经营配套服务来源。在农户农业经营需要的配套服务来源中,选合作社的有40人占28.4%,中介组织的有22人占15.6%,龙头企业的有17人占12.1%,供销社的有17占12.1,村或经济社的有15人占10.6%,基层政府的为0人,其他的有34人占24.1%。

5.农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在农户农业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中,选天气差的为33人占23.%,选销路与价格的有74人占52.3%,不懂技术的有27人占19.1%,土地少的有4人占2.8%,缺劳动力的有7人占5%,缺资金26人的占18.4%,其他的有7占5%。

(三)农民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1.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在农户农业经营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中,技术培训的有45人占31.9%,信息服务的有27人占19.1%,协助贷款的有36人占25.5%,完善基础设施的有22人占15.6%,其他的有18人占12.8%。

2.农民对职业教育必要性认识。在农民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必要性认识方面,认为非常必要的有57人占40.4%,认为有必要的有52人占36.9%,认为无所谓的有18人占12.8%,认为不必要的有13人占9.2%,认为麻烦的有1人占0.7%。

3.农民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在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满意程度方面,认为非常满意的有19人占13.5%,认为满意的有39人占27.7%,认为一般的有61人占43.2%,认为不满意的有20人占14.2%,认为非常不满意的有2人占1.4%。

4.农民获得职业教育渠道。在获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渠道方面,合作社的有31人占22%,政府部门的有23人占16.3%,龙头企业的有17人占12.1%,社会培训组织的有14人占10%,村的有26人占18.4%,学校的有7人占5%,其他的有38人占27%。

5.农民需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农民在职业教育内容需要方面,提高学历的有47人占33.3%,技术知识的有97人占68.8%,电子信息技术的有30人占21.3%,市场营销的有49人占34.8%,农业经济管理的有47人占33.3%,会计的有8人占5.7%,法律与政策知识的有26人占18.4%,创业的有31人占22%,其他的有18人占12.8%。

nlc202309032141

6.农民对职业教育方式的要求。农民对职业教育方式的要求方面,选脱产学习的有24人占17%,不影响生产的有101人占71.6%,送教上门的有48人占34%,一对一指导的有48人占34%,分散教学的有25人占17.7%,考操作不要笔试的有26人占18.4%,要技能证的有26人占18.4%,要学历证的有19人占13.5%,其他的有14人占9.9%。

7.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要求。农民在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要求方面,愿意个人承担的有7人占5%,政府承担的有43人占30.5%,个人和政府共同承担的有40人占28.4%,选不但政府应该资助,还需要发误工补贴的有48人占34%,其他的有3人占2.1%。

二、对三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三水农业种地兼业化、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布局缺乏统筹规划、供需对接不足;种地主体以兼业农户为主、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单位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规模效益有限。亟待通过“农民职业化”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等多举并下,破解种地难题。这些,都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三水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体系尚未健全,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尚有差距。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三水区应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广大农民终身学习需要、与农村“四化”建设需要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体系。要建立以服务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为基础, 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发挥县职教中心骨干作用,统筹整合资源,政府主导,企业行业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产学研结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序规范,结构合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初职教育与培训等多层次相结合),协调发展,能充分满足农村居民对终身教育需求和“三农”工作对人才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体系,促进 “农科教”结合。

(二)三水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政策措施

1.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投入资金,培育一批职业农民。要重点培训培养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带头人:包括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产业联盟、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小微型农业专业公司业主、集约规模经营大户、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发展现代农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主体。要培养一批专业服务人才和一批一线生产能人,使职业农民充满务农热情、掌握专业技能、拥有资源资料、具备投资能力、提高经营水平。使职业农民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全面进步的主导力量。要培育一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示范主体;要重视农民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按照布局合理、资源共享、适应需求、保证质量的要求,着力构建以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引领,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以农广校(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各类农技推广单位、职教中心、社会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职业农民培育基地。要转变科研机构服务职能。要紧密结合培育职业农民的迫切需求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相配套的服务体系。积极主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系,借脑引智、为我所用,组建现代农业专家团队,发挥高端规划、研发、引领、指导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改革成果,转变职能定位、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科技服务人员投身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带信息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结对子,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履行农技服务推广机构在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科技支撑作用。要扩大信息网络服务效果。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进信息进厂(场)、进园、进户,建立交流研讨、在线咨询、信息共享等机制。要紧紧抓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机遇,切实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区、镇、村级平台的信息接受、加工转化和传播辐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等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在做好大面积全覆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同时,发挥其为职业农民培育服务的重要作用。要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作用。支持帮助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发展壮大,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开展科技服务、经营管理、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协作、扶弱帮困、提供服务、领跑带动,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经营的各个环节上对职业培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兴办种苗繁育公司、植保服务队、农机水电服务组织、农经网信息服务组织、农资连锁企业、农产品经纪人等专业性农技服务实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服务职业农民培育。

2.打造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体系建设工程(简称“建网工程”)

要三水区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体系。要创新教育培训组织形式,建立公办民办多元化主体,可以启动“六个一建网工程”:

(1)制定1个“三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研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为导向需求发展农村职成教育,要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要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办好1个县级职教中心。县级政府要整合县域职成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1个县级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

(3)每个乡镇办好1所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1所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使其成为乡镇多功能的教育培训服务平台。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实行“上挂、横联、下辐射”管理,发挥网络骨干作用,独立或横向联合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活动,指导村民文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县级、乡镇政府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帮助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教科研及职业培训的多功能实习实训基地。基地有满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需要的设施设备,基地开展培训项目推动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4)农业专业村要办好1个示范村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夯实三级培训网络基础。试点村村委会(居委会)负责村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5)办好1个示范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要创新教育培训组织形式,建立公办、民办多元化主体。可以尝试在农业大镇或者农业现代化农业园培育扶持建设一个民办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学校要立足于三水区自身特有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农耕文化、生产历史传统以及区位状况;以农村成人农业职业培训、农村成人专项技能职业培训、农村妇女自我提升职业培训以及农村成人创业项目孵化等内容为学校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农村成人教育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打造三水首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品牌。

(6)农业园区建立1个农业应用协同技术创新基地。要依托农业现代化农业园,加强与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一个农业协同创新基地,促进农业产教融合。

参考文献:

[1]万忠,康艺之,梁俊芬,等.关于广东“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的问题探讨[J].南方农村,2014(05):4-10.

(责任编辑:陈爱军)

8.rfp需求建议书 篇八

关键词: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深入改革, 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要, 覆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大大小小各个领域。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发展之路。根据2010年最新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保险业不仅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同时发展方式及经营观念也作出了积极的变化, 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 社会经济总效益也不断提升。截至9月底, 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 同比增长31.7%, 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48091.3亿元, 比2005年增长了2.1倍。我国保险界对于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并针对这两个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实际的政策意见,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责任保险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国外保险市场也会逐渐进入中国, 届时责任保险市场必将成为保险界竞争激烈的一大市场, 并且责任保险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对于责任保险市场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以及基于此分析成果提出的改善市场运行的政策建议, 就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Choi, S., Hardigree, Don, and Thistle, Paul在2002年发表的文章《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Cycle》中论述了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了责任保险的重要性, 说明了竞争市场中, 保险价格和保险费率的关系以及影响它们二者的因素。姚伊娜发表在《金融与保险》上的的论文指出, 我国保险业存在许多问题, 如保险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营销方式单一以及各保险公司的险种过于类似等。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保险公司应该对影响我国保险需求的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分析, 增强自身的经营意识, 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 进行险种创新, 积极主动地变市场隐性需求为显性需求, 以应对外国保险公司进入带来的严峻挑战。叶明华发表在《中国保险》上的文章则论述了通货膨胀对于商业保险需求的利弊双方面影响。

二、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定量分析

1. 计量模型。

由于我国责任保险发展时间还较短, 因而数据还比较有限, 故选取时间序列数据不能够较为客观评价责任保险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同时, 借鉴对于财险和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方式, 并基于保险经济学理论和保险发展历史, 故本文运用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和宿迁市, 总共13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进行评估, 以责任保险费用Y (亿元) 作为被解释变量, 国民生产总值X1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X2 (亿元)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3 (元) 、总体保费收入X4 (亿元) 和居民储蓄存款 (亿元) X5为解释变量。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 对数据作取对数处理, 首先定义lny=log (y) (自然对数的责任保险费用) , lnx1=log (x1) (自然对数的国民生产总值) , lnx2=log (x2) (自然对数的固定资产投资) , lnx3=log (x3) (自然对数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 lnx4=log (x4) (自然对数的总体保费收入) , lnx5=log (x5) (自然对数的居民储蓄存款) 。继而根据多远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i+β2X2i+…+βkXki+μi i=1, 2, …, n, (其中k为及时变量的数目) , 用Eviews软件运行得到模型方程、标准差、残差、T值、P值等各项数值指标。

2. 检验方法。

最小二乘法 (又称最小平方法) 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 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最小二乘法还可用于曲线拟合。通过最小二乘法检验得到模型方程:

3. 分析结论。

依据江苏省2010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责任保险需求的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总体保险费用以及居民储蓄存款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从拟合程度可以看出, 这五个因素对于责任保险费用有大约96%的影响, 影响程度很高;从P值 (0.000081) 也可以看出该方程拟合程度较高。

三、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因素分析

1. 国内生产总值与责任保险需求。

依据定量分析资料可以看出, 责任保险需求与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关系, P值为0.0521表明, 国内生产总值对于责任保险需求影响程度较高。我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水平, 表明我国具有持续增长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拥有的社会财富不断增减, 从而增强了对于保险产品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会导致教育水平的提升, 消费者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增强, 从而使得保险需求量增加。

2. 固定资产投资与责任保险需求。

依据定量分析资料可以看出, 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对于责任保险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影响程度不高, 是五个变量中拟合程度最低的一个, 从而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责任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较小。从相关分析资料可以看出, 拟合效果十分不理想, 一方面是由于固定资产对于责任保险需求是间接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目前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大型企业的投资, 责任保险费用投入较少, 微观个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微乎其微, 因此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责任保险需求的影响比较小。可以预测, 如果将来江苏省加大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 那么这一部分的保险费用必然随之增长, 责任保险需求也必然会增加。但是, 影响程度应该不及其他四个因素明显。

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责任保险需求。

一般来说, 基于消费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总水平的提高, 人们收入增长, 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从微观个体来看, 保险需求与个体收入水平呈正比关系。但是从相关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责任保险保费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体成正比关系, 但这种趋势也不是很明显, 同时方程的拟合效果也不十契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责任保险的主要产品大部分是针对企业, 对于个人及家庭的责任保险产品种类比较稀少, 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消费群体, 目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责任保险需求的影响比较小。

4. 总体保费收入与责任保险需求。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责任保险赔付额度来衡量责任风险程度的大小, 通过相关资料分析表明各市的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与其风险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拟合程度很高, 因此风险程度越大则责任保险需求也就越大。

5.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与责任保险需求。

于殿江 (2003) 指出, 我国城镇居民的保险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保障性动机, 因而保险是作为对传统银行存款的替代, 只要银行的利率提高, 保险需求就会减少。通过相关资料可以看出, 责任保险需求同居民的储蓄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 两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方程拟合程度很高, 居民储蓄行为的减少会使得责任保险的需求增加。

除了以上五大因素外, 还有市场化程度、教育水平、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对保险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有国家对于保险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制度、货币政策、保险服务公司的服务质量、合同准则及责任范围等都会对责任保险需求规模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扩大责任保险市场需求的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可以得出, 影响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责任保险需求规模的因素是多样的。要扩大责任保险需求量, 不仅要从宏观上着手制定政策, 更要从微观上对于保险服务企业如何具体发展提出建议。

1. 宏观方面。

(1) 发展国民经济, 增加人均收入。扩大责任保险市场的需求量, 首要方面就是扩大整体保险市场规模。只有国民经济得到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人均收入增加, 才能使责任保险市场得到扩展。

(2) 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 抑制通货膨胀。通过上面研究可以发现, 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 会使得人们用于储蓄的存款额度变少, 从而可以在保险投入方面增加投资, 责任保险需求规模因此得到扩张。此外,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叶明华的研究成果表明 (《中国保险》2010年第7期) , 根据金融资产替代性理论, 通货膨胀时个人资产面临重新配置决策, 导致未来的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 削弱投保人货币购买力, 会减少保险需求, 责任保险市场自然也会随之萎缩;同时保单未来给付的现值减少, 影响了保险效用, 也会导致投保人转向其他抗通胀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3) 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根据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江苏省六个城市总共600个家庭的调研数据显示 (数据见附表) , 买保险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为20%, 认为商业保险是必需品的比例为25.5%。由此可见, 我省保险市场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规模还有待扩展。加大教育的投入, 提升人们风险防范意识有助于扩展保险市场需求量, 从而扩大责任保险市场。

2. 微观方面。

微观方面主要以人们对于责任保险的需求量及对于保险服务公司业务的不满之处为分析点, 对于保险公司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文中数据分析均来自于2010年社会暑期实践, 以南京市、徐州市、常州市、连云港市、南通市和宿迁市的600户居民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1) 提高销售人员诚信意识和专业技能, 提高理赔给付等环节的售后服务水平。根据图1可以看出, 保险服务行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提高理赔给付等环节的售后服务水平。除此之外, 人们普遍认为保险公司应该对于员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并且提高销售人员个人的诚信意识。这两大因素成为制约保险行业继续发展的主要微观因素。

(2) 增加保障性业务, 壮大公司品牌和实力。根据图2可以看出, 投保人购买保险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保险公司能否对于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障业务;其次是会考虑公司品牌和实力。对于产品投资收益、公司服务品质、销售人员可信度、产品价格及产品合适度也会有所考虑, 但是不及前两者的影响巨大。因此, 对于想要扩展责任保险需求的保险服务企业来说, 消费者自我保障的需求是首要考虑方面, 其次要努力提升公司整体形象和实力。

(3) 对于保险产品, 扩大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补偿标准、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推出更具个性化的险种成为保险公司主要改进的方面。图3表明, 居民目前最关注想要购买的保险是医疗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 其次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从而说明责任保险的发展前景巨大, 针对居民的需求制定保障性业务, 有助于扩大保险业务。

从有关资料可以看出, 首先, 居民普遍认为扩大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补偿标准是保险产品方面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 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推出更具个性化的险种以及提高投资收益率的保险产品也是居民认为需要改进的方面。责任保险市场的扩展离不开人们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方向, 因而, 这两个方面是今后保险公司需要着重考虑的改进点。同时, 疾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投资收益保障成为家庭最需要的三大保障方面。因此, 保险公司应该针对这三个保障方面作出相应的保险业务, 责任保险市场也会因此而扩大需求规模, 从而使得保险公司获得利益。

(4) 保险公司转变经营模式, 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责任保险公司同时应该从自身内部进行改变, 转变经营模式, 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深入客户群进行实际调研;培训保险业务员, 更加专业化, 提升诚信度和服务态度, 建立系统的专业销售队伍、管理队伍;开发对于责任保险的认知度,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责任及潜在风险度测评。

(5) 保险公司宣传全民风险意识。从一定角度上来看,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事故进行抗争的历史。几千年来, “伦理本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因此以商业手段为主体的现代风险管理思想难于被接受, 从而阻碍了责任保险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等政策, 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从而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人们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早已形成靠国家和政府的依赖思想, 因此在防范与化解风险时, 家庭的功能被弱化。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个人或家庭的风险。社会发展到今天, “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这两个概念已逐步被接受。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是中国潜在保险需求向保险需求转化的前提条件。只有风险意识增强了, 与风险意识相联系的保险意识才能够树立起来。因此, 若人们能够意识到保险与银行储蓄之间具有替代性, 能够意识到用保险的方式防范风险的效果会更好, 那么, 人们的保险需求量就会随之大幅增长。如果参照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即保险消费占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达到20%~30%, 那么, 日益增大的中国居民储蓄总量可以为中国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闫观博.我国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8083

[2].高峰, 王珺.小额保险需求分析[J].保险研究, 2008:4448

上一篇:全区2018年工作务虚会讲话稿下一篇: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