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富论》的感想(精选10篇)
1.读《国富论》的感想 篇一
读《国富论》有感
《国富论》共分五卷,技巧高超,文笔清晰。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 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2.假期读《国富论》有感 篇二
假期为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同时也是怀着增强自己对经济学者以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我读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最终收获颇丰。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中还是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中,《国富论》都对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斯密《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出版以后,不但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恐怕也没有过任何其他一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著作,曾产生那么广泛的影响。无怪当时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把它奉为至宝。可是,历史很快就把它的局限性和缺点错误显示出来了。
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分析了劳动分工的决定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不同经济实力的欠发达区域在不同的阶段如何选择最优分工网络,并借此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篇就谈到了劳动分工。他认为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是国民财富增加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经济学发展的一百多年间,市场竞争理论得到了极大丰富,而劳动分工理论却相对显得苍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利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复苏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重要思想。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是通过制度安排而与交易费用相互决定的,即:由交易费用决定的制度安排决定劳动分工,而劳动分工通过分工经济提高制度收益,并进而降低交易费用。作者还给出了两个理论模型及其修正。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西方依次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四个发展阶段。而本书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读《国富论》论分工读书报告 篇三
----论分工
历史与社会学院 文物于博物馆学 2013级 庹娅
指导老师:侯玲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是亚当.斯密(亚当.史密斯)经济学之父的代表作,由唐日松(北大经济学院的教授。)等人译,华夏出版社出版,地点在北京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国富论》自出版以来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人们甚至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经济,认为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在经济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的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其中又细分为十一个章节。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又分为五个章节。第三篇,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分为四个章节。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分为九个章节。第五篇,论君主或者国家的收入,分为三个章节。
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第一篇的第一章论分工。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增进,大部分熟练和灵巧,以及把劳动用于什么地方的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从小制造业中取大头针的制造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分工的好处。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雇用技艺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中,一共只雇用十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在亚当认为劳动分工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分工是每一个工人作业时的熟练程度提高。第二,分工节省了各工种的(工序)间传递所需耗费的时间。第三,分工促使大量有利于节省劳动时间的机器问世,从而使一个人能干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在这一章中传达的思想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要靠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手段就是分工,所以分工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分工水平的细致和提高,制造业得以发展,从事制造行业的人民也变的富裕;同样的道理,由于难以实施有效的分工,所以农业就显得不如制造业富裕和发达。
我在上学期到过一个电子厂做兼职,还是上夜班,充分体会到了中国制造。清一色的生产流水线,虽然是大家是各司其职,但是我们所做的工作永远都是一样的,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期间,不要说停下来休息一会,就是你动作慢了,没有跟上工作的节奏就已经是不行了。最后只得是将没有来的及完成那道工序的产品从流水线上拿出来,等待下一次的重新“洗牌”。
我觉得劳动分工虽然节省了各个工种间传递所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但是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长期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群,第一,精神必须高度集中,第二休息时间少,第三从事的都是重复单一的工作。这样长此以往,这样一些人最后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10倍以上。这样的话社会经济虽然发展了,但是却没有可持续发展。
现在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为什么呢?我在想这也许就是深受“亚当斯密”分工好处的侵蚀。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只要做好自己的应该做的就可以了,于是我们的教育也是分工式,学校只教书本知识,其他的因为书上没有嘛。而学生呢,也很乖,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其他的不应该是我做啊。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学生注定是没有创造力的。而创造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了创造力,那么那个国家那个民族就是是没有希望的是受人所不齿的。
另外在这个市场中,有人卖菜的,有人卖衣服的,有人卖生活用品的,这些商贩在这个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着纽带工作,消费者,工厂,卖家之间,各取所需,相互联系。马克思指出,商品的售卖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能成功,那么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实现。这个与分工是离不开的,我们各自在个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实现。斯密表示带来如此多的利益的分工,原本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不是因为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带来普遍富裕才故意而为。它是人类天性中的特定倾向的十分缓慢、逐渐和必然的结果,但分工的如此广泛的用途却不是这种倾向的目的。这种倾向是交易、交换和用一物交换另一物。人们经常会这样说,请给我想要的东西吧,你也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每一个此类建议的含义。我们需要的相互帮忙,绝大部分是以这种方式取得的。我们想要的食品,不是出自屠户、酿酒人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出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忙于唤起他们的博爱,而唤起他们的利己心。我们从不向他们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的利益。因为人类自我的天性,大多数人都从个人利益出发去衡量一件事情的价值,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即超过他自己的消费的部分,用于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这个交易就能完成,这就鼓励每个人投身于一种特殊职业,使他在特定职业上的天赋得到发展和完善。当我每读到这个部分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悲伤,也许从这些例子中,我更看到了人性,看到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易;也许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注重集体主义,社会利益。然而,分工的缘由是各取所需,各展所强,但就是这种分工,让一些商家被利益熏昏了头脑,因为剩余部分将要卖向他人,前几年,我国出现的“三聚氰胺”“瘦肉精”“楼脆脆”“三鹿奶粉”
4.读《江姐的故事》感想 篇四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十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的童年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给我庆贺10岁生日,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地说:“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狠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奶奶急忙赶来,担心地问:孙女,你怎么了?”
我含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这句话时,全身的热血奔向胸膛。在旁的奶奶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孙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她们给的。”我频频点头。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
5.读《没有任何借口》的感想 篇五
关于《没有任何借口》 关于《没有任何借口》的读后感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 200 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位学员想尽办 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体现的是一 种完美的执行力、服从诚实的态度、负责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都被各种“借口”包围着,如“太忙了”、“太难了”、“差 不多”、“没办法”、“不关我事”等话语,我们习以为常,耳熟能详,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习惯了 这些“借口”,也习惯了别人向我们用“借口”来解释,习惯了用这些借口来解释我们在工作、生 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我们有时候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甚至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可我们真正静 下心来想想,这其实是一种逃避困难的借口,以至于我们的社会缺乏一种社会、个人前进的源动力。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抱怨外在的一些条件,甚至于自己的智商。其实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实际上 你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了,而找借口的惟一好处就是安慰自己。但这种安慰是致命的,它让你对现 存的状况无动于衷,并且给你一种心理暗示:我克服不了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在这种心理的暗示 引导下,你不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只想着逃避、脱离与后退。寻找借口就是对所做事情的拖延和放弃,逃避和后退,它会让你失去别人对你的的信任,包括 上司和朋友。寻找借口,也许是消积思想的一种生存方式与独特的存在状态,但正是这种状态的超强生命力,使大部分原本有能力成为优秀人物的人,最终却被借口击得一败涂地,然而自己却不知!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怎样才能克服借口的漫延。我试着结合借口的属性来谈谈个人解决的办法: 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 对一件事情,你完全有把握将它完成得很出色,但是由于惰性,时间就会慢慢溜走,借口总是 在拖延时间当你发现时,就会对自己懊恼不已。对此,我们应该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清楚自己的奋斗方向并制定一个相对中短期的目标,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处理,并为之而努力 奋斗,这有利于你在找借口的同时与目标加以权衡,并马上行动以驱赶借口。第二、不要让推卸责任成为习惯,失败者总是在寻找借口,第二、不要让推卸责任成为习惯,失败者总是在寻找借口,而成功者总是在寻找机会 推卸责任可以和习惯联系在一块。正是这种经常性的习惯在影响你的潜意识,你的潜
意识进一 步地影响着你的习惯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并让主动性与责任感带着 我们尽情地展示自己,在社会、工作中寻找实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第三、第三、让认真工作成为你的习惯 1)要让工作成为你的爱好,这样,因为有热爱和情趣,所以你会想方法对所热爱之事做出贡献。2)热爱的工作会给予我们生活的保障、心智的发展与自我的完善的空间,也给予了我们对未来 的憧憬、奋斗的激情与灵感的原动力。实现一个人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发展。3)立即行动,让行动与全力以赴见证我们的优良习惯。作为企业员工,首先要有责任心,为工 作负责,为企业负责,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领导给予批评、罚款、处分,对于领导的批评首先我们
要虚心去接受,敢于承担责任,不得有任何借口和抵制心理。一个好的优秀企业,就因为它有整套 严格的科学化管理。其次就是总结教训,汲取经验,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立刻以正确的 方法、崭新的姿态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4)表现出良好的团体精神和合作能力。带着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去工作,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就会渐渐地成为别人和团队里可信赖和承担责任的人。5)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充实,提高自身的生存技能和职业技能,增加应付各种困 难和问题的能力,减少因为能力限制而造成因没能完成任务寻找借口的几率。生活中,我们都盼望取得成功,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在困难重重时,在焦躁不安时,在失意彷徨时,在消极等待时,我们不妨仔细地读一读《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更多地审视一下 自己,拒绝任何借口,确定目标,你的的成功将不再遥远。
刘雷波 2010 年 11 月 19 日星期五
6.读《西游记》的感想 篇六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他个子不高,是只从怪石中蹦出的神猴,他住在花果山,与那里的猴子们成了亲人。后来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几百年之后,被唐僧救出,并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悟空降妖除魔,立下了大功劳。所以,我很喜欢他。
在我的同学中,也有猪八戒一样的人。他每天吃得特别多,别人吃一碗饭,它却能吃四碗饭!别人喝一口水,他就能喝三杯······因此他长得很胖,啤酒肚子、水桶腰。一次体育课,跑步比赛,全班都得参加。到他跑了,只听一声枪响,他跑了出去,可他太胖了,根本跑不动,还差点么摔倒。唉,他该减肥了,我想:猪八戒也应该减肥了。
7.读《西游记》的感想 篇七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叫《西游记》。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 “大闹天空” “三打白骨精“ ”火焰山“ 等故事尤其味人们所熟悉。
其中,我最喜欢的,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是 “大圣大战二神” ,第二个是 “八戒大战流沙河” ,第三个是 “火焰山阻” 。大圣大战二神从中我明白了能遇到跟自己相差无几的对手,来一场真正的战斗,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悟空彼时就是如此感受,二郎神就是悟空敬重的对手;八戒大战流沙河从中我明白了战斗是分文斗和武斗的,首先要在气势上做足,否则战斗还没开始,气势上就输了,就不战自败了;火焰山受阻从中我明白了世间万物本是相生相克的,我们要把眼光放开一些山外青山楼外楼,要学会谦卑、虚心,善于学习和借助他人的力量,才可以攻克难关。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也懂得了许多知识,从这本书种我最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既滑稽可笑,又聪明机灵,跟着唐僧、猪八戒、沙僧一起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8.读《三字经》的感想 篇八
作文不过还好,有它的妈妈照顾它;350字作文我觉得小兔子特别可怜,它找不到妈妈,妈妈找不见孩子,我想到了自己------。头顶的两边有淡淡的红色,真像小姑娘那红扑扑的小脸蛋。老师是一座桥?缺点:比较多。“鬚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鬚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鬚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
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9.读《囊萤映雪》的感想 篇九
学校图书室每周向我们开放一次,每次只有一节课的时间,也就是四十分钟。这点时间不容我们去欣赏那些长篇大作,所以我总是挑一些短小的文章来读,尤其喜欢读成语故事,一节课能读上十多条呢!上周五读过的“囊萤映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则成语说的是我国晋代两个读书人的故事。“囊萤”说的是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白天要帮父亲干活,晚上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映雪”的主人公孙康是在寒冷的冬季,利用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来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们的学识突飞猛进,后来,都当了大官。
看看古人,再看看我们,学习条件是根本不能比较的.。我所在的柳河北山希望小学,教室全是近几年新建的北京平,室内不仅有明亮的窗户、雪白的墙壁,屋顶还安装着四只节能灯,遇到阴天,打开开关,教室里可以照常读书,一点也不受影响。前年,由山海关宋平女士捐资修建的十一间新校舍投入使用,从此,我们又有了微机室、远程教育播放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去年教室又安装了暖气。这一切怎能与当年的“囊萤映雪”来比较呢?这儿是一所偏僻的山区小学校,城里的学校一定比我们还好得多吧?
10.读《不抱怨的世界》感想 篇十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今天的会议在一片吵杂和喧闹中进行,与以往严肃的会议氛围迥然不同,原因是现在是暑假时期,而会议所谈论的内容则是加班。很显然,这些吵杂和喧闹都是来自大家的抱怨。就在大家愤愤不平,互相抱怨的时候,学校发给了我们一本书,一本有关心灵哲学的书《不抱怨的世界》。这样的书名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它就像炎炎夏日里的一杯冰爽茶,让大家浮躁的心立刻平静了下来。
而我,也被这样的书名吸引,很快开始拜读起美国作家鲍温的作品。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久久挥之不去。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语句,只是用一个个平凡的事例和小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些很不平常的大道理。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日常生活中,抱怨难以避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常常会觉得工作很累,很不顺利,觉得自己过的很不开心,殊不知,这一切的负面因素都源自于我们对生活,对工作的抱怨。如果我们尝试着不去抱怨或者说少抱怨一些,也许生活,工作会呈现出另一番精彩的画面。
书中呈现了很多人通过采用紫色手环来帮助自己克服抱怨,坚持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活动。这项活动很简单,带上书中附赠的紫色手环,当你一旦抱怨就将手环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上,这一行为有助于提醒自己意识到自己正在抱怨,再抱怨的时候就再移到另一只手上,如此反复,坚持到二十一天不抱怨。这个活动一听就很难做到,怎么可能坚持二十一天不抱怨?特别是人在工作的时候,抱怨是不可避免的,大家总会在言语上或多或少的有抱怨产生,像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调节的方式。就像我们常说的:“你再不让我发两句牢骚,我会憋死的!”果然,很多人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活动,有的人中途放弃没有坚持下来,有的人用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真正的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
看到人们如此热衷这项活动,我也跃跃欲试了。无可否认,我也是一个生活在抱怨的世界中的一位凡夫俗子。抱怨过天气的糟糕,抱怨过工作的繁琐,抱怨过生活的无趣,抱怨过钱不够花,抱怨过自己不够上进,抱怨过别人骗自己,抱
怨过生活和工作的种种,可谓喋喋不休。然而,像书中所写的,这一切的抱怨有用吗?我有因为自己抱怨了心情就变好了吗?事实上,没有,有时甚至更糟糕,说的越多情绪越差,还影响到他人的情绪。我有因为自己抱怨了事情就变得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吗?事实上,没有,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客观事物不会因为主观情绪而发生变化,一切事情和抱怨前没有任何差别与改变。既然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何必去抱怨,去做这种让自己不开心让他人不开心还没有任何作用的方法?所以,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尝试这项活动,我可不想自己在二十几岁时就因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把自己变成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婆。我开始带起了紫手环。最初,我总是很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抱怨,不要说闲话,不要批评,每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克制自己不将抱怨的话说出口。可还不到一天我就控制不住了,感觉有些事情像堵在喉咙一样,不吐不快,可真的吐出来之后又觉得毫无意义,开始后悔。就这样反反复复了二十几天,我一直坚持着,虽然还是会控制不住抱怨,但已经跟以前比好多了。同时,我也发现,生活中少一些抱怨,人会变得比较开心,多一些积极乐观的想法,比如“我就知道会这样!我一定是幸运的那个!”等等,事情也会变得顺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