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导师简介(共8篇)(共8篇)
1.南师导师简介 篇一
陈正行:zxchen2007@126.com
男,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委员,无锡市政协委员。1996年获得我国首位粮食工程博士,2001年摘得南非瓦尔理工大学食品营养学博士后桂冠。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南大学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大米增香剂”获国家粮食储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奖,2003年“米糠营养素制品”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米糠营养素和米糠营养纤维的开发与生产”被列为2003年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
1、食品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2、健康食品的研究开发与功能成分分离纯化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
3、营养强化与食品品质改良;
4、功能性配料的研究与开发;
5、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及综合利用。
刘立明:mingll@jiangnan.edu.cn 刘元法:
男,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主讲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曾发表《无机膜分离技术在油脂脱胶中应用研究》、《功能性脂质——中碳链甘油酯的研究 》等多篇论文。2004年因课程“粮油学科素质拓展和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获得江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杨瑞金:yrj@jiangnan.edu.cn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现为江南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食品酶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司轻纺工业专家、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果蔬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民进无锡市委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委员。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关计划、教育部和省科技厅等项目20余项,获得发授权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22篇;参与编写著作9部;200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二等奖和无锡市人民政府专利奖,2009年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项和江苏省专利奖金奖。
黄卫宁:wnhuang@sytu.edu.cn
男,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一位“太湖学者”,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7年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后, 一直致力于谷物(食品)化学与谷物食品深加工、方便休闲食品及烘焙食品科学、食品配料及功能型添加剂领域之高等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包括SCI论文)数十篇, 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先后收到来自法国、西班牙、挪威、日本、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索要论文的信函。先后被邀请在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1997年第82届,2000年第85届,及2001年第86届国际学术年会上作学术报告4人次。2001年, 荣获由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颁发的两年一度的“年青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Award)。2005年, 被邀参加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在维也纳举行的50周年庆典暨全球学术高峰论坛。回国后, 已在食品的烘焙、发酵、冷冻、和微波技术领域, 以及在冷冻面团、方便食品、谷物食品深加工和配料技术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重大横向课题5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同时积极参与高层次国际合作与交流, 目前代表中国,担任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副执委,并担任ICC 2006’IFCS国际谷物科学高层论坛大会秘书长。
周鹏:办公室电话:85326012 男,博士(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2010年获IUFoST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主持科研项目:淡水鱼中胶原蛋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深加工原料特性的影响等等。
2.彭小东导师最新简介 篇二
2014年《不懂行销力,如何当领导》当当网,京东,亚马逊等畅销书作者,2003年《广告媒介江湖行销之四把刀》培训教材获奖并成为当年畅销书籍,音像制品《炼就广告媒介销售CEO》,《狼性广告传媒团队绝对行销力》总裁网最受欢迎的行业专家和最受欢迎讲座前一位,《CEO的危机管理训练营》连续三年名列清华远程教育网 “前沿讲座”最受欢迎企业管理专家和营销专家以及最受欢迎讲座前三位,哈佛商业评论,OWMO全球传媒观察,世界经理人,世界咨询师,世界企业家,价值中国等多家知名传媒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已发表专业文章超过500篇;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高管研修班、武汉大学深圳管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MBA班、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等特邀客座教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邮政,国家税务局,国家电网,农商银行,海尔集团,江淮汽车等常年特聘培训导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香港卫视,新浪乐居,易车网,新华网,佛山电视台,镇江文广集团,宿迁报业集团,环球杂志,亚洲户外等高级行销力顾问,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院长,行销力国际教育集团、竞争力国际控股集团联席、新东风户外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行销力网,Media Unbounded媒无界网,中国广告媒介行销网创始人董事长,【荣誉称号】
2005年被业界誉为“中国广告媒介行销培训第一人”
2006年荣获“亚洲十大培训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中国广告25年杰出贡献人物
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媒体经理人
2009年荣获中国培训育才杰出贡献奖,2010年11月北京第二届自主创业大会彭小东精品课程《财智密码》评为最受企业家欢迎的高端品牌课程,2010亚太企业企业精神奖(APEA)荣获 “卓越企业家”奖,2011年荣获“全球华人总裁卓越行销力导师”,2012-2014年彭小东老师被聘为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前十强特约讲师,世界十大华人杰出咨询领导者,【工作背景】
四川电视台节目制片人.营销总监.总经理,中国工商报社总经理,中国精品出品人,三友集团,万贯集团,博瑞,大禹副总裁
行销力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竞争力国际控股集团联席董事长,新东风户外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院长,行销力网,Media Unbounded媒无界网,中国广告媒介行销网董事长,中国传媒营销学院院长(筹建),中国民营企业大学院长(筹建);
【擅长领域】
近20年专业销售、广告策划、企业管理、培训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及培训实战经验;擅长企业管理、媒体运营、广告策划、销售培训等;曾有过媒体销售(一天签三张广告合同,个人完成整个销售额50%.三个月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经历);记者.副总编.总编.(四川电视台)节目制片人.营销总监.总经理.集团副总裁等工作经历。26岁带领上千人的广告传媒运营团队,弱势广告客户强势生存法则倡导者,弱势广告媒介强势行销传播者,可视化销售,节约型销售领导者,城市大行销力主要缔造者和践行者,担任大型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等职位.均取得不错的业绩:
上海一家户外广告传媒公司年销售额从3000万到3个亿的突破;
山西一家电台的一个单一频率销售额从100万左右到1200万的增长
四川一家电视台一个频道的一档汽车栏目在没有增加一个记者一个编辑一个主持人一分钱的制作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年销售额从9万到500万的突破;
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房地产板块全国年销售额300万到500亿并完成上市的转变;
广东一家期刊社年营业额500万到5000万到5个亿的转变:
曾先后与港澳台及国际顶尖行销专家交流.现已培训服务知名企业超过100家。
【核心课程】
总裁训练营:
《财智密码》
《基业长青》
《团队竞争力模式》
《盈利模式》
《卓越领导力-从领导到领袖》
《宇宙大智慧》
《危机管理模式》
《领导力正能量》
《行销力管控模式》
《总裁卓越行销力》总裁班
《城市大行销力》实操班
《CEO的危机管理训练营》
其他课程:
<<中国企业新闻写作技巧训练营>>
<<赢在媒体应对实战技巧特训营>>
<<广告媒体销售精英实战技巧特训营>>
<<广告策划与媒体投放技巧训练营>>
<<赢在广播电台广告绝对行销特训营>>
<<卓越大客户行销力特训练营>.<<中国式广告销售实战技巧特训练>>
<<赢在狼性行销团队之执行力训练营>>
<<打造卓越精英团队训练营>>
<<赢在传媒团队竞争力模式训练营>>
<<赢在传媒经营策划暨传媒领导力训练营>>
<<赢在广告传媒总裁之核心竞争力训练营>>
<<赢在广告传媒总裁之卓越行销力训练营>>
<<中国广告传媒总裁卓越行销力训练营>>
<<销售系统排毒技巧训练营>>
<<炼就广告媒介销售CEO暨绝对成交技巧训练营>>
【客户评价】
彭老师的课程很系统,逻辑思维清晰,更有深度广度高度和力度!
-------重庆新女报社总编辑左建中彭老师的课程非常精彩,我们报纸也感到了自身的危机,我们也要积极的应对市场竞争,彭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有效实用的帮助!
-------海南特区报副总编辑史莉萍新的形式新的市场以及新的客户需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彭小东老师的课程很有霸气和气势;不但在广告媒介行销,在广告销售和传媒策划上都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领悟,思考和创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告经营部主任边建彭老师的<<赢在绝对管理>>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集团公司中高层管理听了以后感触很深.特别是管理员工的技巧和对人才的观点比如新员工进入以后最多只能给五十分,随着表现再加分,而不是一开始就给一百分,那以后就只有减分了等!
------三友集团人力资源部长李子明彭小东导师的《执行力和危机管理》课程寓教于乐,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课堂气氛轻松,导师大量的实战案例及工具分享和演练对我们帮助很大!
3.佛山市中医院导师简介 篇三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陈志维主任中医师
陈志维,男,1954年2月生,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骨伤科主任中医师,佛山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骨伤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佛山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于治疗各种骨折、骨肿瘤、骨结核、骨病及各种骨科疑难杂病。尤其擅长治疗创伤和矫形等领域的各种疾病如:严重压榨伤、骨折、脊髓损伤、四肢畸形、脊柱畸形等。在闭合手法复位上有一定创新和突破,在国内首次报道利用杠杆力学原理,运用“展收推端”整复桡骨头骨折歪带帽。根据关节囊破裂口开合现象,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并外科颈骨折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能熟练完成难度较大的各种创伤、矫形、肿瘤等手术,善于处理各种髋、膝关节部位的关节病变,能娴熟完成各种骨折、脱位和关节置换手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趾)再植再造,带头开展血管、神经及肌皮瓣移植等手术,开展椎间盘镜、关节镜等微创手术,在省内和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现主要从事骨创伤与矫形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9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主编、参编专著4本,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共招收培养研究生8人,其中2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杨海韵主任中医师
杨海韵,女,籍贯广东,1960年10月生,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分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学研究会常委。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5年,中西医基础理论扎实,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擅长治疗软组织损伤、老年性骨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急慢性损伤、骨伤康复骨伤科疑难病症,特别在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极开展骨科新技术、新疗法的推广工作。组织和参加了新型骨质诱导材料治疗骨缺损及骨不连的临床观察,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治疗等多项新技术开展。主持省中医药局课题《去势大鼠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物特性的动态观察》、卫生部课题《中国人正常人的骨密度变化及适合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研究》佛山市中医院分中心的研究。组织并指导《骨宝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运动式外固定器固定带掌背动脉的掌关节面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骨关节缺损》等五个项目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负责组织《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的编写及主审工作并任副主编;参加《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骨伤科分册》一书编写并任副主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的“中医骨伤科诊疗标准”的制订工作。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著十余篇。共招收培养研究生8人,其中5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徐志强副主任中医师
徐志强,男,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院长,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钟广玲主任医师的学术继承人。
从事骨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科疑难杂病,对于创伤、骨与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骨肿瘤、骨结核、骨不连及急慢性骨髓炎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一贯坚持认真求实、继承创新、科学严谨的作风。
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外用伤科黄水对急性开放性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7年10月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12月获佛山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广东省卫生厅“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掌背神经的腕、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指缺损再造方法的研究”,2001年6月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改良骨盆外固定器配合牵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脱位的研究”,2001年6月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北京市科委立项课题“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究”2003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编写《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陈渭良骨伤科临这临证精要》论文“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发表于《中国中医骨伤科》、“上举牵引、挤压、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脱位”发表于《 中医正骨》、“黄水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发表于《 湖北中医》。由于工作突出,先后多次获得医院和佛山市嘉奖。
张兆华主任中医师
张兆华,男,1964年9月生,广东佛山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院长助理;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创伤学组秘书,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陈渭良的学术继承人。
从事骨伤科临床医疗2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骨与关节急慢性损伤、各类软组织损伤。参加过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参与《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陈渭良骨伤科临床精要》等学术专著的编写,并撰写过学术论文多篇。共招收培养研究生3人,其中1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余海波主任医师
余海波,男,汉族,湖北省赤壁市人,1961年出生。医学硕士,佛山市中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现代医学与临床》杂志编委,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骨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骨与关节损伤、脊柱损伤、骨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专长髋关节手术。能熟练地操作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分子杂交等实验技术。参与编写专著2本,主编科普著作1本;在《中华创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26篇;主持和参与科学研究项目1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1次,省级科技进步奖1次,地市级科技进步奖3次。
陈逊文主任中医师
陈逊文,男,广东省南海人,1963年12月生,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骨伤科研究所主任;中华中医学会骨伤科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残废人康复协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陈渭良教授学术继承人。
长期致力于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经常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对骨关节损伤、矫形、骨缺损、感染等有独到疗效。参与编写国家卫生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科部分)、《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医临中床诊治丛书》等著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五项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佛山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创业者”称号。现已招收研究生3名。
李逸群主任中医师
李逸群,男,1963年12月出生,广东省汕头人,198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及佛山职工医学院教授,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股骨头坏死专业学组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特邀编委。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与关节损伤,特别是近关节及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坚持中医特色,熟练运用正骨十四法、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脱位,对骨伤重症、四肢神经血管损伤、骨折迟缓愈合、创伤矫型等骨伤科疑难问题,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予以解决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多项注重创伤的基础研究课题,相关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在《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广东中医药管理局立项《骨宝液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参与临床研究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陈谓良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研究》及省卫生局《针刺对骨痂形成的疗效机理》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编写《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骨伤科专病 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再版修改。协助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现培养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
郭跃明主任中医师
郭跃明,男,汉族,1963年生,广东揭阳人,中医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小儿骨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矫形学组委员。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学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
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小儿骨科的创伤、矫形及正骨手法、创伤急救等方面有独到的心得,通过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擅长治疗小儿先天性畸形及四肢躯干骨折,对小腿创伤骨折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改良“T”型螺丝钉尺骨鹰嘴牵引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降低了肘内翻畸形后遗症。2000年成立全省第一家的小儿创伤及矫形专科病房,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主持及参与市厅级立项课题6项,其中“陈渭良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利用伤肢小隐静脉修复腘动静脉断裂临床应用研究”两个课题已结题,达国内先进水平,分别获2004年度佛山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主持的“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携带角丢失及预防研究”等课题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国内一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学分析》、《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再认识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等多篇医学论文,并多次参与国内外的医疗学术会议。教学方面,长期担任着对主治、住院医师等的传、带、教工作,根据各人的不同特点和知识层次,将临床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
何风春主任中医师
何风春,男,1964年出生,1980年7月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医学系本科,获学士学位。毕业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工作,历任住院医生、助教,硕士研究生、主治医生、讲师。1993年考取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教授博士研究生。1996博士毕业后继续于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中心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7年7月受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及其微创研究所(Microsearch)进修学习一年半,师从著名教授E.Owen,受益匪浅。1998年底归国,经答辩、考核等,被解放军总后勤部任命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2年受聘于佛山市中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现任脊柱中心副主任。2003年广东省卫生厅批准为主任医师。2004年被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可以独立完成脊柱侧弯、脊柱后突,脊椎先天性畸形(如半椎体、蝶形椎体等)、脊柱滑脱、脊柱骨折脱位的矫正、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独立完成全脊柱截骨术。可以完成颈椎病、颈椎骨折、OPLL等的前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钢板、AO侧块螺钉或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如单开门)等。对于胸、腰椎结核、肿瘤等可以完成经胸或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先后获得多项基金资助,其中“引导性神经再生的研究”1999年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得优秀科技人才基金(5万元,第一申请人), “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全长cDNA克隆、测序及功能分析”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8万元,第二申请人),“组织工程原理促进神经再生研究”获得2002年佛山市科委立项课题。参加翻译美国最新版(Orthopedic Surgery)《矫形外科学》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高峻青主任医师
高峻青,男,1965年8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骨科手足显微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显微外科学会佛山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创伤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显微外科。对于大面积骨和皮肤等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手足部和肢体的复合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复杂的断肢、断指,多指离断、多肢体离断的再植,手足部先天和后天畸形的矫正及神经损伤等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晚期功能重建,以及四肢的血管损伤、四肢骨折伴有血管神经及软组织严重损伤的修复均有较深的研究。
主持研究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手部小型功能支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为2003年度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3080132,获8万元资助。积极参与指导了5项厅局级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2项已结题项目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于国家各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刘效仿主任医师
刘效仿,男,籍贯湖北武汉,1964年1月生,医学硕士,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主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1993-1994年公派到德国Vulpius Knilik骨科医院研修2年。1999年再到美国迈阿密大学学习、交流2月。2005年再次到比利时SANI KLASS 等医院学习、交流2月。擅长关节运动损伤、创伤;关节各种功能重建;髋、膝关节的微创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各类软组织损伤及骨伤科疑难病症。近年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并授课。
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中、西医基础理论扎实,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组织、参与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课题获佛山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研究课题》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北京市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近年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如:《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医源性原因分析》、《关节镜下内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软骨软化症》、《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等。参与编写《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骨伤科分册》及《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
江湧副主任中医师
江湧,男,广西武宣人,1959年11月生,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骨十二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工作19年,对中医正骨技术、夹板固定术、牵引术、中医辩证施治等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治疗上肢闭合损伤、骨科疑难病症如骨质疏松症及骨科后康复治疗,有一定的造诣。在《中国骨伤》发表文章两篇,其中《骨科康复与中医理念》突出了中医阴阳学说在骨科领域的指导作用。《过肩折顶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33例》介绍单人复位法及其原理,并于近期《中国骨伤》文章综述中被介绍引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腕套牵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为2005年广东骨科年会交流文章,并将于2007年12月发表于《中医正骨》。善于中医辩证治疗骨科疑难杂症。《陈渭良教授对肩周炎的辩证施治》发表于《新中医》(1998、8),并总结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提出辩病辩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思路,总结出文章为《骨质疏松症从痿痹瘀痉论治》。在骨科康复研究中获得一项课题立项《筋骨并重”在髌骨骨折早期康复的意义和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并参与”陈渭良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研究”课题研究。
中医内科学(100506)
张斌主任医师
张斌,男,41岁,主任医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ICU科主任。广东省危重病医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医学会常务委员,第八届佛山市医学会顾问,第一届佛山市危重病医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87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麻醉专业,本科。1990年在昆明医学院攻读麻醉学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方向为围手术期钾代谢。199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麻醉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药对心肌细胞膜钙电流的影响(云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立项),2000年经广东省卫生厅专家组鉴定,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至200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严重创伤病人胃粘膜酸度的变化(广东省中药管理局立项),成果达省内先进水平。2003~2006年完成进行全国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课题:严重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上述科研项目有20余篇论著相关核心刊物发表。未来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与多器官功能不全。
郎江明主任医师
郎江明,男,生于1954年,江西南昌人,198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内科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免疫实验室主任,糖尿病、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佛山市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佛山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成绩斐然,在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领域享有声誉。率先在全省开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领衔成立的免疫实验室被评为国家二级实验室。负责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佛山市城区成年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糖尿病肾病辩证分型客观化指标研究”、“牛黄酸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分别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的科研课题“从脂肪细胞因子和肝线粒体膜流动性研究水飞蓟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获2006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资助,成为佛山市卫生系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糖尿病肾病辩证分型客观指标的研究”、“血栓通与抵克立得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对比研究”、“佛山市城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糖的波动特点”等多篇论文,已分别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中、西医学界影响广泛的国家级杂志发表,并被译为英文、日文在国际上交流、发表。主编出版了医学专著、科普读物10余部,其中,《糖尿病强化治疗学》、《临床免疫诊断学》、《常见内分泌疾病诊治》、《美国急诊医学图谱》(主译)、《相约名医系列丛书》等多部大型专著,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此外,还多次主办了国家级、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并应邀到美国、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讲学或参加学术交流。
顾卫副主任中医师
顾卫,男,生于1961年,广西省玉林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学会全国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治疗神经内科疾病, 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中医管理局基金研究课题三项,其中两项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谭峰主任医师
谭峰,男,生于1959年,湖南省衡阳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硕士,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学会广东省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省市科研项目4项,参予国家省市科研项目5项,其中两项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内科急重症诊断与治疗》等著作4部,在《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药学刊》等杂志发表论文39篇。
魏爱生副主任中医师
魏爱生,男,1964年生,广东五华人,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佛山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国内两家医学杂志编委。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等的中西医诊治,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了《糖尿病强化治疗学》(主编)、《常见内分泌疾病诊治》(主编)、《相约名医系列丛书》中之《健康酒》(主编)、《健康粥》(主编)等专业著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余俊文主任医师
余俊文,男,汉族,生于1959年10月,武汉市人,中共党员,内科主任医师。1984年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年,1987年考入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佛山中医院内科,1992年在中山一院高级肾病进修班学习一年,1994年参加广东省首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习班学习。长期以来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有着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肾脏病和风湿病的诊治,特别在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和风湿病方面有较深的临床造诣。2001~2003年受政府委派到瑞士工作学习两年,工作得到瑞方好评。
1999年承担的关东升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平肝潜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苏荃谷通系统和心钠素的影响》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现有多个省中管局和佛山科技局的立项课题正在研究中。主编《常见肾脏病的防治与食疗》、副主编《临床免疫诊断学》,参编《常见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防治与食疗》均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社区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与防护》和《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知多少》将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论著《1320名老年人血尿酸与血脂、血糖和血压的分析》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近十多年来,有论著《肾维宁冲剂对慢性肾衰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和肾功能的影响》等20余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类医学杂志。
历任医院肾病风湿科主任、三水分院副院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佛山市医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
田华琴主任医师
田华琴,女,汉族,1963年生,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以来从事肿瘤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内科杂病、良恶性肿瘤,采用标准化疗、中医药治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介入局部治疗(放射介入治疗、氩氦刀、粒子内照射、瘤内注射等)等治疗实体瘤取得良好疗效,对于防治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副作用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擅长运用“健脾祛湿化瘀”之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独到之处。
对“肝积方对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已结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肝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的机理研究”经专家鉴定,课题成果为“国内领先”;“肝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的机理研究”获2005年度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或在研的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在核心期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了《常见肿瘤疾病的防治与食疗》、《临床中医肿瘤学》、《延年益寿400问》等专著。
中医妇科学(100509)
邬素珍主任医师
邬素珍,女,广东省兴宁县人,生于1965年10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学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职称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学科属中医妇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医学基础和高深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妇科的各类疑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有较深的研究,有较好的疗效。曾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等多项课题;曾发表《腹腔镜联合内异丸内异灌肠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等10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已招收研究生人数2人,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中医儿科学(100510)
邓丽莎主任中医师
邓丽莎,女,广东佛山市人,1960年6月出生。佛山市中医院儿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善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科多发病、疑难病、难治病,尤善长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小儿贫血、性早熟、疳证、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旨。曾先后发表《代温灸膏天灸对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的调整作用》、《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62例对照观察》、《滋阴降火法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28例临床观察 》、《疏肝养阴法对ICPP女孩预测身高的影响》等多篇学术论文。已完成省卫生厅课题《CHr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和评价疗效中的应用》、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课题《儿血宝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儿童患者CHr的影响》。市卫生局课题《疏肝养阴法治疗ICPP女孩的临床研究》、《耳穴贴压法配合滋阴降火中药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的临床观察》正在临床观察中。2006年招收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一名。
针灸推拿学(100512)
张盛强主任中医师
张盛强,男,广东省潮阳县人,生于1967年1月,主任中医师,佛山市中医院推拿软伤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推拿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委;长期从事推拿科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医学基础和高深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有较深的造诣,有10多篇论文在全国各种医学杂志发表,其中“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于2005年发表于《中医正骨》第17卷第8期临床论著;“腰麻下大推拿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8例疗效分析”发表于《中医正骨》2005年第17卷第5期临床论著。负责或参与厅局级科研课题8项,其中“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液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获省中医药局立项,招收研究生人数一名。
老锦雄主任中医师
老锦雄,男,广东南海人,1963年9月出生,主任中医师,教授,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广东针灸学会副会长,佛山市针灸学会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尤其在针灸治疗痛证的机理、方和疗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针灸和中药等方法诊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症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运动损伤、增生及退行性关节病、中风及后遗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单纯性肥胖、月经失调、亚健康状态等。1991年起主持开展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腰腿痛征及颈椎病的科研工作,所撰写的“针灸为主治疗腰退痹证”获得93年广东省学术论文交流大会一等奖;“针灸结合硬外膜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第四届国际针灸会议大会优秀论文奖。1994年起开设疼痛专科门诊,并开始对各种痛证,包括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肩周炎、偏头痛等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
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6项。
中药学(1008)
李子鸿副主任中药师
李子鸿,男,1967年9月生,副主任中药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药务科副科长,制剂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委。199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多年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和管理,尤其致力于中药制剂的研制开发、制剂质量标准制定、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等药学工作,曾荣获佛山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主持或主要参与研究的各级立项课题4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撰写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1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
何明丰主任医师
何明丰,男,广东省大埔县人,1964年6月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复苏学、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治疗工作,长期在急诊和ICU工作,成功抢救不少严重复合伤、重症中毒、严重腹腔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多次成功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开展急诊临时心脏起搏新技术、开展中西结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恼梗死等新方法,国内首创“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并撰写文章“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的研究”发表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第3期,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杂志共发表论文40余篇。获广东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佛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最近5年重点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探讨中医中药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和机理,现负责省市课题3项,参与课题6项,该研究为临床心肺复苏中心肌保护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并揭示了心肺复苏期间心肌损伤、血清cTnT的变化规律,在CA-CPR模型建立及中药制剂促进心肺复苏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现继续扩大样本量并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龙心光主任医师
龙心光,男,1965年12月生,江西永新人。眼科主任医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眼科主任。研究方向为眼底病以及增生性眼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002年确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校级)。主持广东省卫生厅等科研课题4项,科研成果《高三尖杉酯碱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效果及临床应用前景》获得广东省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在中华眼科杂志等期刊发表教学及研究论文27篇,参编专著1部。主要论著有《生长因子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球旁注射高三尖杉酯碱防治PVR的实验研究》,《翼状胬肉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研究》等。2006年起招收眼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有在读研究生1名。
周蔚主任医师
周蔚,女,湖北省武汉市人,生于1962年2月,眼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佛山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医学专业论文20多篇。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眼科疾病诊断及治疗经验。擅长于眼科的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屈光不正、小儿弱视、斜视、眼底病、泪道阻塞性疾病、眼表性疾病、眼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在白内障、眼底病、眼外伤及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疗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在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眼科显微手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病的激光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带教能力,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新技术工作和开展科研工作。
赵华云主任中医师
赵华云,男,四川人,1963年3月生,现任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导师,尚未招收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主持开展经皮股动脉和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心脏临时性、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食道调博心电生理检查等。
近年来,在国内省级以上杂志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专著两部。主持两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其中一项已结题;主持一项佛山市科技局课题;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医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参加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在业界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陈锦锋副主任医师
陈锦锋,男,籍贯:广东台山,1967年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特长:消化内科临床与消化内镜,内镜治疗方面有相当造诣,擅长ERCP。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和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各一项。公开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6篇,担任两部医学著作的编委和主要编著者。2003年被聘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当选为佛山市医学会消化系病消化内镜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拟于2008年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硕士研究生一名。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
梁峭嵘主任医师
梁峭嵘,教授,男,1955年8月出生,广东高州市人,主任医师、科主任,超声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超声诊断及超声导向体外震波碎石工作二十多年,现任中国超声工程学会肌肉骨骼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常委。善长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超声导向体外震波碎石治疗。1992-1995年间多次以专家身份赴前苏联及越南等国家作体外震波碎石技术指导。近几年主持多项厅局级课题,发表国家级文章10篇,曾获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200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长期与301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北大三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开展科研合作。2004年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脏器外伤超声造影诊断工作,并多次在国内超声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得全国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张家雄副主任医师
张家雄,男,1962年9月出生,籍贯湖北省,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影像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医学会放射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已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二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人体各系统疾病的放射诊断和介入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和诊断方面有其特长。在介入诊疗方面尤其擅长各系统恶性肿瘤动脉内化疗栓塞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介入复通术;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血管成形术;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的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术等,并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在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省市级课题2项。
史德刚副主任医师
史德刚,男,湖北枣阳人,1967年6月出生。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和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特长:介入治疗,影像医学和核医学。
4.湖南大学会计学主要导师简介 篇四
王善平,男,1964年生,湖南邵阳人,现任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导。本科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工业会计专业;硕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从会计史大家郭道杨先生。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晋升为会计学博士生导师。王院长长期从事“会计国际化的理性选择问题”、“会计信息市场理论”、“合并财务报表理论与实务”、“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独立审计管理制度安排的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学术影响。主要研究方向:审计和国际会计。联系方式:
[email=[ft=,3,]shanping1003@126.com]shanping1003@126.com/[/email]
龚光明,男,1962年生,湖南常德人,现任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后、博导。本科毕业于北京商学院财会计统系会计学专业;硕士与博士均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师从著名会计学家吴水澎;2003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理论、财务管理以及成本会计。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会计方面,在国内堪称权威。联
系方式:Guangming-gong@163.com
伍中信,男,1966年生,湖南衡阳人,现任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博士后、博导。本科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会计系;工作多年后直接考取西南财经大学财政学博士,师从郭复初教授;博士后毕业于华中财经政法大学,师从名师郭道杨。2000年6月被评为教授,2001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个财务学博士后,中国会计学界产权学派奠基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联系方式:wuzhongxin@126.com。
谢诗芬,女,1963年生,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后、博导。本科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会计系,硕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会计研究方向,导师为我国著名国际会计学家王松年教授;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为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资助博士后,导师为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吴水澎教授。1993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评为教授;2004年2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会计前沿、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与方法、审计理论与方法,兼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理财学、会计史、会计信息化和会计双语教学等。尤
其在公允价值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并被学术界称之为“谢公允”。联系方式:
[email=[ft=,3,]sfxie@163.com]sfxie@163.com[/email]
万宇洵,男,1950年生,湖南浏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万教授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与学生开展互动式教学、与企业开展互动式科研,是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审计。
陈共荣,男,1962年生,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7年以来先后在《会计研究》
《经济日报》《系统工程》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全文收录11
篇。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
刘桂良,女,湖南湘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 1983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并留校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刘老师为人豪爽,做学问追求实际,对弟子指导耐心。主要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资产评估。联
系方式:[email=[ft=,3,]liangzi791@126.com]liangzi791@126.com[/email]
徐莉萍,女,1966年出生,湖南常德人,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任教以来,一直从事财务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讲授《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专业课程和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开课《财务财务信息解读与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徐老师乐观随意,热忱大方。主要研
究方向: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财务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联系方式:
[email=[ft=,3,][url=mailto:cyxlping@163.com]cyxlping@1]cyxlping@15[/email]63.com[/url]
何进日,男,1957年3月生,湖南宁远人,现任湖南大学会计学院财务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何老师一向与人为善,真诚开朗。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彭桃英,女,湖南娄底人,教授、在读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彭老师对审计有着深厚的实践功底,是湖南省审计事物所的老总,她的弟子在读研期间能长期参与审计的实习。主要研究方向:审计。
戴子礼,男,1963年生,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1979年考入原湖南财经学院会计系,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被破格评聘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理论与财务管
理、价值理论与会计计量。联系方式:
5.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篇五
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个人资料:: 姓 性 名:郑学刚 别:男
毕业学校:湖北中医学院 职 职 E-mail 电 称:教授,主任医师 务:湖北民族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恩施州中医学会会长 :xgczxg@mail.hbmy.edu.cn 话:***,***
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的妇科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个人简介:::
原恩施医专中医专业 1974 年毕业,1985 年湖北中医学院毕业,1978 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参加全国基础理论师训 班学习一年,1988 年广州中医大学读妇科助教学习班 1 年,并学完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92 年在北京中国中医研 究院参加全国急重症高级研讨班学习。2002 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3 年晋升为教授,曾任中医系副主任、党总支书 记,附属医院副院长及党委书记,现任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并担任恩施州中医学会会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2003 年被评为恩施州知名中医,长期担任中医基础、诊断学教学,自九十年代初至今主讲中医伤寒论及中医妇科学,并长期坚持每周 2 次在附属医院专家门诊就诊,临床尤以妇科和疑难杂证见长。
::科研成果及奖励:::
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的妇科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负责主持“胃痛宁”对幽门螺杆菌以致相联关 性胃痛的实验研究课题,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该课题经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作主要成员参加中草药对延缓衰 老、“固本健老液”课题研究,经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作为副主编及编委参编著作 3 部 8 本,撰写“胃痛宁对胃溃 疡大鼠组织 ECF 及 NO 含量的影响” 等 20 余篇文章分别在中西医结合权威杂志及全国核心期刊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 表。
目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
胃痛宁对胃溃疡大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碳含量 胃痛宁对胃溃疡大鼠组织 ECF 及 NO 含量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年 《中医药学刊》 2003 年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年 恩施州名中医医案集
(二)(一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2002 年 恩施州民族医药研究丛书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副主编 2002 年 论《内经》对中医妇科的重要贡献 湖北民族医学版 2003 临证辨治小儿脾胃病 湖北中医杂志 2002 胃痛宁对大鼠乙酸胃溃疡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湖北中医杂志 2003 对伤寒论预后诊断思想方法的研究 欧州自然科学出版 2002 中医证与超微病理研究概况 湖北中医学院学院学报 2001 内外合治慢性盆腔炎 36 例 第八届全国中医妇科学学术交流大会文章 2000 年
6.何海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篇六
1.导师的个人简介
何海武,男,主任医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硕士生导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海南省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急危重症救治方面有较高造诣。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现状研究等,其中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省卫生厅资助项目3项。《“围评价期”医院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获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医院科技创新奖”。2.研究方向
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危重症、肺癌、医院感染。
3.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1]何海武.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1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0(05):38.[2]何海武,符茂雄,许少英.甲亢性心脏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2(01):45-47.[3]何海武,丁毅鹏,陈靖,石慧芳,林莉.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黎族支气管哮喘相关作用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07):548-550.[4]何海武,丁毅鹏,陈靖,林春荣,石慧芳,林莉.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浆PAF及PAF-AH
活性的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08):1354-1355.[5]丁毅鹏,何海武,石慧芳,林莉,陈山,姚红霞.海南黎族哮喘ORMDL3基因多态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11):1-2.[6]林翀,何海武,何晶,周云,林明冠,钟业腾,陈少文,廉芳,苏应仙.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256-3260+3290.[7]王秋婷,何海武,石慧芳,徐建光,陈山,王应琼,陈兴峰.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02):83-86.[8]王秋婷,何海武,石慧芳,徐建光,王应琼,林石宁,陈兴峰,王志峰,谭孟源.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8,39(09):1391-1394.4.获得的学术成果奖励(标注名次)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00年)
(2)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机制的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02年)
(3)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年)(4)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治疗慢性肺心病机制的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0年)
(5)“围评价期”医院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获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5.获得的发明专利(标注名次)无。
5.主持过的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级别;经费;起止日期)(1)特布他林治疗ALI/ARDS及其对机体凝血和炎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项目编号:琼卫2010重点04,资金来源:海南省卫生厅基金资助, 经费:0.5万元,起止时间:2010年03月—2013年03月。(2)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其耐药机制研究。项目编号:琼科2012,资金来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经费:2万元,起止时间:2012年1月—2014年12月。7.获得的学术荣誉 无。8.学术兼职
7.南师导师简介 篇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医学百事通志愿者,神经外科副主任。【基本资料】
姓名:何伟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2
技术职称: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学历和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 医疗系,学士学位。
1986.7至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历任中共神经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介入项目负责人,神经外科副主任。
198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全脑血管造影术。
1995及2000年天坛医院短期学习神经外科手术。
【临床和科研经验】
擅长于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对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均有较深的造诣。对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烟雾病、脑动脉夹层,以及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室管膜瘤、转移瘤)等疾病的治疗均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机制、临床治疗策略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所带领的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治疗团队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其中作为一级协助单位负责人主持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多次受邀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举办“脑血管病新进展高级学习班”2期、及“脑血管病基础教育学习班”多场,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学术兼职】
现任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介入放射分会委员 广东省药理学会神经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当代介入医学电子杂志》编委。
【奖励荣誉】
1991年,获广州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科研项目】
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DK4磷酸化ATF2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S2011010003392)。
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动脉瘤微创治疗时机和方案优化研究”,一级协作单位。(2011BAI08B06)
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运重建微创技术体系研究”,一级协作单位。(2011BAI08B04)
【继教项目】
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脑血管病临床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每年举办一期。
承担广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应用推广》已举办高级培训班共5期
【发表文章】
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1]AP-1蛋白c-Jun与Fral形成二聚体促进类多巴能神经细胞SH-SY5Y存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2
[2]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形态学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8
[3]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8
[4]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广东医学,2013.10
[5]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14例,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8
[6]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6
[7]尼莫地平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及机制研究.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4
[8]不同治疗目的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5
[9]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随访研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6
[10]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栓塞治疗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放射学实践.2010;6
[11]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特征与使用Onyx栓塞治疗的体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2
[12]过表达E2F1保护神经元依赖其转录活性.解剖学研究.2009;12
[13]过表达转录因子E2F1对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12
[14]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10
[15]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4
[16]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8
[17]无显著占位效应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初步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7
8.南师导师简介 篇八
冀来喜,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山西保德人。主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考入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6年7月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至太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88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读研究生,1991年7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至山西中医学院工作。1995年任针灸系副主任,同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1998年7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0月任针灸系副主任,主持工作。1999年晋升副教授,同年11月兼任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副院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2001年5月任山西中医学院针推系主任、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
公开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7篇,省级论文12篇。主编和参编针灸专业教材9部。主持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与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获课题经费资助150万元。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1999年任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2001年被聘为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2004年被天津中医学院聘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同时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山西名医寻访
(六):冀来喜 弘扬中医针灸人生
他是山西省第一位针灸医学博士,1999年被任命为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院长、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同时兼职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研究会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他就是从保德县大山深处、黄河岸边走出来的我省第一位中医针灸专业博士冀来喜。凭着对针灸医学的热爱和执着,他成为深受患者信赖的知名专家。
在他的努力下,他所领导的医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任之初,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人员不足70人、医疗收入不足50万元。面对这种局面,他与其他班子成员精心酝酿,一个打造与中医学院联手,建设我省中医针灸临床、科研、教学最高机构的重大方针形成了。
要打出针灸这张王牌,必须有继承,更得有发展。他与国内著名针灸学专家一起,力主腧穴配伍处方,同时带领班子成员,以西医为平台,以中医针灸为龙头,对多种疾病实施手术、康复、中药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1999年上任至今,他在保持传统针灸特色的同时,更注重专科专病建设,医院增名挂牌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脑病医院‛,‚山西中医学院外科医院‛,‚脑病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重点发展专科。医院也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一年跨一个新台阶。2008年医院医药收入达1160万元,是本届班子上任伊始的24倍。
他一直从事针灸、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能熟练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颈椎病、骨质增生症、肥胖症、中风等有独到之处。
一位20多岁的民工在施工中从高处坠落,造成脊髓损伤。在长治某大医院住院一个多月后,肢体活动有了改善,但小便失禁,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家属慕名找到省针灸研究所的冀来喜所长,提出要在这里进行手术。因为他们看中了这里术后第二天就会配合针灸治疗,而针灸是世界公认的能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一个最好的治疗手段。
一位50多岁的女性脑出血患者,在山大一院和省人民医院住院46天后,家属要求转到省针灸研究所。
…… 在冀来喜的日程表上,每天都有给患者针灸治疗的安排。虽然作为一家医院的院长,他肩负着许多行政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有许多事情需要他过问,但他都忘不了病人,忘不了病人和家属期待的眼神。为了这份无形的责任,他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于中医与西医以及中医与现代化的争议,冀来喜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医学要现代化,既要重视药的现代化,又要重视病和症的现代化。中西医对比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捷径,而生命系统自稳调节论是中医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中医特色的指导思想和有效手段,是指引中医现代化摆脱悖论困境的行动指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近几年来,共撰写国家级论文17篇,省级论文2篇,省级论著5部。并亲自编写了《针灸学》等著作,先后被省教委、卫生厅确定为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正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冀来喜多次受到省教委、省卫生厅的表彰和嘉奖:1999年被山西省卫生厅确定为首批跨世纪医学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山西省卫生厅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01年获山西省优秀中医院长、全省卫生系统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获省直青年岗位能手;2003年被授予山西省‚教学名师奖‛;2004年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6年12月针灸学被授予位硕士授予学科、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08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聘为科技部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评审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用最少钱治好病人是最大医德——学院副院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专家冀来喜 冀来喜,男,山西保德人,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开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7篇,省级论文12篇。主编和参编针灸专业教材9部。主持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与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获课题经费资助150万元。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08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聘为科技部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评审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
当记者见到冀来喜时,他正在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出门诊,只见他一手拿着一个针盒,另一只手将针一根接着一根轻巧地扎进病人的穴位,捻转、调整......一枚小小的银针,经过冀来喜的一双妙手,就能给患者解除病痛折磨。作为山西省第一位针灸医学博士,冀来喜已经在这一领域奋斗二十余年。
‚冀老师不能看见可怜人,看见可怜人心里软,想尽办法为他们省钱治疗。‛一位医生这样告诉记者。
从小体会到看病难
冀来喜说,自己从小就知道看病的不容易,‚我妈是老病号,小的时候每次她不舒服,我去村里请大夫时总要背上点儿干货,要不大夫拖拖拉拉地不愿来,我特别能体会生病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有多难!‛
在这样的条件下,1979年,冀来喜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当时忻州地区的重点中学———范亭中学,就在冀来喜怀着憧憬之心走进校园打算发奋学习之时,仅仅三十六天后,他被查出患了甲肝,学校要求他休学一年。
‚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找医生把病治好,别耽误了学习。‛冀来喜说出自己的想法,当时接待他的医生也拍着胸脯表示一个月之内百分之百治好他的病情,然而一个多月后,当冀来喜准备到学校上课时,经过复查他的甲肝没有治愈,没有办法他又一次被学校劝回接受治疗。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开始接受第二次治疗,病愈之后,一个想法在冀来喜心中扎根:‚我要当一名医生,一名能为病人着想,能为病人看好病的医生。‛
高考志愿全是医学院
病休后的第一年,恰逢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刚来学校复课不久的冀来喜参加了考试,结果成绩一向优异的冀来喜破天荒地多门功课不及格,尤其是英语很差。
‚你考虑退学或是复读吧!‛老师这样跟他说。‚我当时和老师几乎说尽了好话,希望他给我一次机会,保证下个学期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冀来喜告诉记者,随后的日子里,他拼命学习,把睡觉吃饭的时间压缩到最短。
为了能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冀来喜每顿吃饭的时间都超不过十分钟,嘴巴常常被滚烫的饭烫到起泡,他笑言:‚我现在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心里就发毛。‛那段时间,冀来喜遇到寒暑假几乎都不怎么回家,父母给他寄过来的生活费都被他省下来买了各种书籍资料。
凭着这股子拼命劲儿,第二学期,他的成绩赶到了全班前三十名,第三学期进入班级前十名,第四学期是第七名。有了这段毕生难忘的经历,高考时,冀来喜把所有的高考志愿都填写了医学院校。高考结束后,他顺利收到了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的录取通知书,冀来喜也成为他们那个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圆了自己年少时当医生的一个梦。‛冀来喜告诉记者。
实习期免费给村里人看病
每次放假回到村里,冀来喜总会分文不取地为村民们看病,父母看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冀来喜清楚地记得,大三那年他开始实习时看的一个病人是儿时伙伴的母亲,当时村里有个妇女长了脑瘤经常头痛,两次手术后去世了,而玩伴儿的母亲也头痛,所以对号入座,认为自己也活不长了,没有几天活头了,整天躺在床上不时地唉声叹气。放暑假回家的冀来喜了解情况后,先是安慰病人,让她稳定情绪,之后又开了三十六服中药让这个妇女吃,就这样当他春节放寒假回家时,妇女已经痊愈了。
伙伴的母亲为了感激他,把自己家里养的鸡下的蛋亲自送到他家里,说他是神医,‚病是看好了,其实怎么看的,我自己也说不清。‛冀来喜说。
毕业后,冀来喜一门心思要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甚至骑着自行车满大街给患者看病,带着病人到处找医院找医生。当时,冀来喜住的不是集体宿舍而是医院加床,他的敬业和热忱赢得了患者的口碑,‚回头客‛患者也越来越多。
当医生的首先要学会做人
冀来喜出门诊时,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语:‚你是不是头疼得不行了,让他排到前面,先到我这儿看病来。‛
‚当医生的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采访中冀来喜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对待病人,冀来喜从不分亲疏,不论远近,都是热情接待,精心治疗。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治疗方法,在现代社会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针灸以针刺入人体穴位,产生刺激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所以给病人看病,一定要根据他们的病情而不是根据个人喜好看病,这一点很重要。‛冀来喜强调,‚用最少的钱能够把病人的病治好是一个医生最大的医德。‛(本文来源:山西青年报 青年在线)
冀来喜:我们思索 我们成长……
发布时间:2007-3-11 来源:新闻网 作者:刘鹏林 董建华
墙里花,墙外香,墙里不香是不行的
‚中西医的区别在哪?‚‘鸡生蛋,蛋生鸡,到底谁生谁’,如果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就比较清楚。‛冀教授在谈到中西医问题时打过这样一个比方。随着科学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医‚整体观念‛在西医微观研究领域面前于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心阳虚‛、‚肾阳虚‛在实验上、解剖上到底是怎样一个数据指标,中医似乎束手无策。这样的尴尬还体现在中医学的很多疗效显著的方药现在很难得到实验数据上的支持。中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无法有效结合。中医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到抽象;西医则直接从实验室、从微观入手。冀教授提倡中西医应该融合,即兼收并蓄、优势互补。中医专业的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西医,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墙里花,墙外香,墙里不香是不行的。
(注:一般认为西医成为一门科学是在19世纪后叶巴斯德建立了细菌学之后。随后青霉素、磺胺、链霉素等抗生素比肩接踵。许多过去无法医治的疾病,如猩红热、白喉、肺炎、淋病、梅毒、肺结核等,在抗生素的治疗下,竟奇迹般的好了。抗生素极大确立了西医的威望,使西医进入了所谓的科学时代。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驱逐传统医学建立西医霸主地位的进程。)
中西方不同的医术之道体现在一个重要方面:西医讲究对抗,中医谋求共处。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钟情于中医。在他们眼里,西医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西医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而且有很多疾病西医治不好甚至治不了。中医对他们的吸引力无疑是来自于中医的奇异性、有效性、经济性,还有它的非破坏性和整体性。
中医中的‚西医‛
用中医中的‚西医‛来形容针灸也许有点匪夷所思。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针灸是中医各门类中最接近现代科技体系的一门学科。多种针刺机理都能得到实验室数据的支持。如针灸镇痛机理的研究就比中药镇痛机理的研究清楚的多。上个世纪的80年代,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学习针灸的热潮。许多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针灸,国内的中医人士到了国外也大多从事针灸专业。当时冀教授正在上大学,针灸的‚一时走俏‛无疑对冀教授的人生选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事后证明,冀教授的选择是极富远见的。1988年,在针灸经络方面的一项研究曾获得了诺贝尔奖提名。这正是针灸迥异于中医其他学科的鲜明特色体现。针灸既传承了中医的经典理论,它的针刺效果、治病机理又可得到实验室数据的支持。也许这正是中医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突破点之一。中医,汉方医学的‚中国老祖父‛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其医学体系中的‚汉方医学‛与传统中医一脉相承。日本的科技领先,在中医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优于我国。但汉方医学以使用经方、成方为特征,对于方剂组成与药物的用量均有固定的规矩,每一次所用的方药组成基本一致,分量相同,同时亦不强调加减,许多成分被做成制剂应用。这样一提取成分,便成了西医化的中医,它的疗效可想而知。冀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护士得了经前头痛,到了药店看到治疗头痛的方剂药袋整整齐齐排在柜台里,一时手足无措。挑来挑去最后把一包小建中汤拿回了家。殊不知小建中汤并不治疗经前头痛,真正有效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汉方医学在标新立异、精益求精的同时却丢掉了辨证论治的根本,忽略了中医医理的研究。中医是一种文化,它的根在中国。它是在中医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离开了它便成为无本之水、无源之水。
(注:日本的传统医学,渊源于我国的中医药学。在日本已有一千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自十九世纪中叶的明治维新之后,被称为‚汉方医学‛、‚皇汉医学‛,现代又多称之为‚东洋医学‛。汉方医学曾于明治维新之际遭受到重创而濒于灭亡。自五十年代初开始复苏。到八十年代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不仅在应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显示出相当的实力和优势,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飞跃。)
我们的未来
‚第一次给病人看好病后你比患者都高兴,第一次穿白衣进医院的感觉是永生难忘的。‛冀教授这样形容自己当初刚接触临床时的心情。3月10日,我院为2004届医药类毕业生举办了就业洽谈会。100余家用人单位被请进我院洽谈会会场,与来自我院以及其他院校的十多个专业的2000多名毕业生对面而谈,双向选择。事实表明,一个好的前途与大学阶段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冀老师说:‚大学老师只是引进门的问题,给你一把钥匙的问题,到底去哪个房间是学生自己的问题。‛门类齐全的课程好比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到底怎样选择是个关键。冀老师认为不存在课程多的问题,‚大学开设的课程多,但仅是对本科学的一个概述,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发展余地,而不要争取满口袋。‛北大方正集团王选如是说。这说明大学阶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比一点眼前经济利益要持久得多。打铁先要自身硬。机会会有的,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朋友,你练好迎接挑战的‚铮铮铁骨‛了吗?
痛经、慢性咽炎等 新九针传人冀来喜在《望诊》为您治疗
冀来喜,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师从针灸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求学、执教、行医20余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新九针‛在中医临床的广泛运用,并承担了国家级研究课题研究新九针。这次来我们节目就是为了展示‚新九针‛在临床中的治疗成果。
(一)吃的清爽呼吸顺畅 患者小良,老是咽干咽痒、喉中有异物感,他说平时喜欢吃很多辛辣、油炸食物,冀老师说,油性食物导致气滞痰阻,在咽后壁形成了滤泡,自而形成慢性咽炎。(患者小良)
过食油炸食物,过食冷饮,过度饮酒以及频繁熬夜,精神压力过大,都在破换我们的内环境。人活着,身体的内环境就存在,内环境出了问题,不仅会带来咽炎,还会带来更严重的疾病。当我们开始关注我们的内环境,知道哪些行为会破坏我们的内环境时,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疏导自己的情绪时,现代人恐惧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可能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今天小良来看的是咽痒、咽中有异物感, 冀老师诊断为慢性咽炎,并说是由于小良吃了太多的辛辣、油炸食物,气滞痰阻,在咽后壁形成了滤泡导致的。冀老师是九针的传人,今天用鍉针治疗小良的咽炎。冀老师使用了九针中的鍉针和钩针为小良治疗。鍉针可以直接熨烙小良咽后壁的滤泡,治疗小良平常咽痒、咽中异物感的症状,用钩针钩刺大椎穴,就能泻热,治疗小良口中的腥味。(现场治疗图)
常见的咽炎有三种类型:充血型,常感觉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可以选用,萎缩型,常表现为口干、咽痒、干咳无痰,可选用中药养阴清肺汤,组成为:滤泡性,也就是今天小良的类型,表现为咽痒,喉中异物感,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冀老师选用鍉针熨烙的方法治疗。
(二)越温暖 月轻松
本期患者李女士,今年41岁,因为8年痛经来这找冀来喜看病,冀老师诊断她是因为不经意间的一次受寒引起身体的寒凝血瘀出现的。李女士8年前的痛经,是什么原因她并不知道,节目中冀老师说可能与受寒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绝大部分有痛经的女性都跟李女士一样,也都是由不经意的受寒引起的。自然界的寒我们是可以看到的,但我们身体内部的寒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李女士的怕冷、血块,黑眼圈都是体内寒像的外在表现。(患者李女士)
一旦人身体内部的寒气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像大自然到了寒冷的冬季,河流结冰,在人体则表现为经络不通畅,不通则痛。像李女士的痛经就是由体内的寒引起的,大自然只有到来年的春季冰雪才能融化,万物复苏,而李女士的身体也只有阳气充足了,才能获得温暖,融化体内的寒凝,疼痛也就没有了。李女士身体的症状都是因为寒凝血瘀引起的,所以冀老师开的针灸方重在温阳散寒。至阳、命门都是提升阳气的重要穴位,针刺这两个穴位可以起到温阳的作用,为李女士温阳气散寒气。次髎、十七椎下、合谷、三阴交这是活血化瘀的要穴,能为李女士祛除瘀血,治疗疼痛。秩边透水道是治疗痛经的特效穴,这样针刺,能让酸麻胀的感觉传至子宫的部位, 直接祛除深层寒瘀,解决痛经的问题.(治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