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小议

2024-07-11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小议(13篇)

1.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小议 篇一

作者简介:陈玉(1986.9.9),女,云南大理,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郭丽芬(1986.10.29),女,云南盈江,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学科。其中,初中生物课又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1]。这样的一门学科,对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的初中学生,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列举了一些适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2.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小议 篇二

图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新奇的图,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热情, 使他们产生想象和情感活动, 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 为了直观表示某地的气候类型, 往往用曲线图表示各月的平均气温, 用柱状图表示各月的降水。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培养想象力, 常把地理轮廓图人为想成某些事物。

一、读气温曲线图, 区别各气候类型的气温状况

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较平直, 年温差很小, 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四季皆夏。

亚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变大, 说明气温年较差显著增大, 但最冷月气温仍在0℃以上, 冬季暖和。

温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变化更大, 气温年较差大, 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夏热冬冷四季分明。

极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也大, 除最暖月气温在0℃以上外, 其他各月气温都在0℃以下。

二、读降水柱状图, 区别各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热带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不大, 年降水总量居各气候类型之首, 且降水全年分配均匀。 (2) 热带草原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较大, 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3) 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最大, 年降水总量大, 降水分布不均, 集中在夏季。 (4) 热带沙漠气候的柱状图几乎没有水柱, 全年降水极少。

亚热带气候: (1) 地中海气候的柱状图最奇异, 气温曲线图的高峰区, 对应的是降水柱状图的低谷区, 也就是说夏季少雨, 冬季多雨。 (2)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不大, 夏季风来临, 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 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 降雨减少。

温带气候: (1)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柱状图最平缓, 各月降水分布均匀。 (2) 温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也大, 降水分布不均, 雨热同期。 (3)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柱状图起伏平缓, 降水总量小, 冬夏降水差别不大。

极地气候的柱状图水柱极低, 全年降水很少。

三、读地理轮廓图,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就是靠地图产生的灵感。魏格纳在卧床养病时, 闲看墙上的地图, 忽然注意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十分吻合, 他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 便大胆假设: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漂移分开了。他根据对两个大陆上的地层、岩石及古生物化石对比研究, 最后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说, 为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意大利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意大利轮廓图, 并指出其形似一只漂亮的长筒靴。接下来让同学说出构成这只“靴子”的骨架山脉, 北为阿尔卑斯山地, 南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亚平宁山。这只“靴子”是欧洲的一个大半岛———亚平宁半岛伸进了地中海。西西里、撒丁等岛, 可引用意大利的足球赛很出色, 这些岛屿正似乎是足球, 长筒靴在踢足球。上述空间概念建立之后, 用彩色粉笔边讲边填主要城市、矿产资源及物产的分布。远远望去, 这幅由不同色彩绘出的图似乎是一节美术课, 将地理教学的美学蕴涵发掘了出来, 寓教学于娱乐之中, 寓教学于美育之中, 学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地理。此类可联想的图形还有很多, 如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的几何图形, 中国的轮廓酷似一只报晓的雄鸡等。

用地理轮廓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为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小议初中地理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三

【关键词】初中地理 思想品德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4-02

初中地理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是初中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初中地理学科应将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及辩证唯物的思维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因此,本文笔者将对思想品德在初中地理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如何渗透初中地理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继而得出几点结论,以供参考。

一、思想品德在初中地理课中的作用

通过地理德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地球的事态变迁,有助于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成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感,坚定学生建设家乡的信念。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让初中生正确面对地理知识教育、加强政治思想。使学生提高追求新鲜事物的精神和恰如其分的人生态度,正确树立到促进人类发展、保护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观念,了解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升分辨是非与审美的能力,形成即放眼世界又心怀祖国的情怀,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

二、如何渗透初中地理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了解祖国光辉伟大的历史文化及宽广辽阔的地域文化,讲述中国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及火药;以及我国国土占地面积位于世界第二大,约1209万平方公里等,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抵制学生产生崇洋媚外思想,增强保卫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巧妙结合地理与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中避免教师千篇一律、自圆自说,应设定情境,让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使学生领悟地理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师讲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这一课时,应向学生介绍黄河的位置、地形、气候及生态环境问题,客观评估黄河功与过,进一步探究黄河的忧患说明黄河各河段所产生的灾害,和学生互动分析其治理措施。最后简述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民族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维护民族和平、节约用水及保护环境等良好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想品德,真正达到地理德育教学效果。

(三)提升地理教师自身素养

长久以来,初中地理不受重视,许多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照本宣科甚至随便讲讲,导致学生对地理缺少了解及兴趣。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地理教师,应其端正教学态度,在思想上重视,这样才能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深入挖掘地理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再将两者巧妙结合并向学生传播。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有着更生动、直观的传播效果,能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层面,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地理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结合感性与理性思维,对加深爱国主义情怀和形成正确思想观念起着重要引导作用。

(五)拓展学生视野

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飞快,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为学生成长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奋斗激情,对生活安于现状。地理德育教育应引领学生确定奋斗目标,使学生去追寻人生目标、理想,发奋图强,向着理想前进。

在地理德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发展新闻及信息,采用事实事例加强地理德育教育。例如:在讲《天气预报》这一课时,向学生说明“天气预报”节目中所播放的卫星云图,是我国研发制造的“风云一号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大气形态。此项技术不仅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为生活及农业生产都带来许多便利。

三、结语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德育教育,能使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使其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地理德育是教学改革新思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的栋梁之才,不仅具有科学知识还具备高尚德道德主义情操。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观念,适应时代发展,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林荣斌.浅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钱宇平,丁建霞,金丽馥.地理教育中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

4.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小议 篇四

陆樱燕

爱因斯坦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负担。”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需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能力形成的前提。兴趣教学是事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是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实施兴趣教学可以减负增效,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而其中学唱英语歌曲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较多的英语语料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歌曲教学法进行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此时,作为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歌曲旋律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笔者在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运用了英文歌曲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把英文歌曲作为听力练习材料

传统的听力练习是学生根据录好的磁带或光盘来完成听力练

习册上设置好的练习。如果听力材料枯燥,且听的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开小差或者昏昏欲睡。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听力练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把英文歌曲作为听力材料使用。如设置根据歌词回答问题、判断正误或听写等练习,这样学生就做到了在“玩”中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学习背景知识

这里主要指的是文化背景知识。在唱英语歌曲之前,先向学生分析与歌词有关的风土人情与其它知识,比如我在教圣诞歌时就先向学生说明圣诞歌的时间,圣诞歌的来源,圣诞节的食物,聚会,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树等知识。又如在教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伦敦桥的背景,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激发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向往和兴趣

(三)传授语音,语法及重点句型

1.在语音教学方面。在听This is The Way 一歌中,着重训练了way中的一个元音音素,而mop, pots, wash中均含一个共同元音音素。听father and son这首歌时,利用know,old,tomorrow;down,now;away,same;fault,talk这四组单词来巩固、纠正四组双元音和长元音音素的发音。此外,英语连读、弱读等现象在英文歌曲中也大量存在,可以让学生反复欣赏和跟唱来培养英语语感。

2.在语法教学中。若英文歌曲运用得当,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What Are You Doing ?一歌中可以练习现在进行时态。

在To The Zoo一歌中可以练习一般将来时态。在Bingo一歌中又可以练习一般过去时态。在The More We Get Together一歌中可以练习比较级的用法。虚拟语气是初中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重要语法知识。在讲解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时,不妨先让学生欣赏并跟唱英文歌曲Sunshine On My Shoulders。然后以这首歌曲中的“If I had a tale that I could tell you, I’dtell a tale sure to make you happy.”和“If Ihad a wish that I could wish for you, 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all the while.”引出虚拟语气并讲解其用法。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虚拟语气的知识了。

3.在句型学习方面

歌词的句式一般要求相对稳定,这样就方便于反复吟唱。很多英语歌曲所涉及到句型都很多,同时也很典型。如在Color Song中就可以训练I know the colors in the picture和what is colored blue in the picture这两个基本句型。在 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 中,我们可以找到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和wherever you are 这两个句型。歌曲训练句型轻松愉快而且效果良好。

(四)把英文歌曲作为文章或讨论话题的导入

课文的导人是课文讲解的奠基石。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歌曲就是丰富课文导人方式的一种。传统的导人是由教师直接引出一个话题或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这种导入方式也都习以为常且失去兴趣了。而此时如果教师能找到相关的英文歌曲,先让学生欣赏,然后以某句歌词或这首歌所表达的内涵等作为切人点,进而展开讨论,学生此时会兴趣盎然。如,笔者在教授牛津9A Memory这一单元时,选取了英文歌曲Seasons in the son导入话题,不仅带给学生听觉上的享受,也让他们沉浸在了深深的回忆中,体验生命的美好。

(五)把英文歌曲作为阅读理解材料

很多英文歌曲的歌词都是经典的诗歌或优美的散文,是很好的阅读欣赏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歌词后进行归纳大意等练习活动,这种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与文字驾驭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学生阅读理解做完后,欣赏歌曲既可以当作是检测学生答案是否正确的依据,也可当作是完成学习任务后或开始另一项任务前的一个小插曲。

二. 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歌曲导入,轻松活泼

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词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唱歌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英语歌曲有它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活跃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这音乐声波的刺激下,浮想连翩,思维活跃。这时候学到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特别持久。歌曲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的感知新课内容。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轻轻松松就掌握了学习内容,并在哼唱间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课堂中途使用英语歌曲调节气氛。

中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有意注意相对还时间较短,兴趣广泛但比较短暂。枯燥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手段会阻碍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在课堂中途使用与所授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或一句,或一段,改变朗读的方式,变枯燥为丰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结束时学唱英语歌驱除疲劳.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是学生最疲劳的时候,对于新授知识的新鲜感已渐渐消失,如果一味地朗读,课堂气氛会显得有些呆滞沉闷,此时教学一首英语歌巩固知识,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更显必要,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歌曲,旧曲新唱也不失为一种非常不错的做法.结束语

总之,在歌曲中,学生们能掌握语言;在歌曲中,学生们能认识世界,等到实践机会;在歌曲中学生们能没有负担地学英语,快乐自信地学英语;在歌曲中,学生们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是由于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

5.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篇五

初中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地理知识的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对初学地理的学生来说,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融感情、知识、能 力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重视“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 业的地 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 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课?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重视新课的导入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 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要导入新课要注意:

(1)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 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 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 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2)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讲“大陆漂移 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教师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 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 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 课的一个主要内容。”

又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有位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 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表示惊 愕。教师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这张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教师 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就能知道各地地形的情况。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 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3)新颖性。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 能引 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例如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9月24日凌晨2点27分,奥委会主席在蒙特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这一时刻,北京是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间差呢?今天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

(4)直观性。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

三.重视技巧的力量

现代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和记忆术在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 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 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记忆法等等,都是一些很成功的方法。如:有关等温线、等高线的分布规律方面的知识既是教学重 点,也是教学难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分布规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高低低高”。即 与同纬度、与两侧或与同一水平面的周围地区相比较,向高值凸的地方低,向低值凸的地方就 高。“高低低高 ”以化繁为简的手法巧妙地加以归纳,使学生较易地对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解和记忆。等高线知识很抽象,用等高线模型图直观演示,较形象具体,学生当时也可以理解,但过 后学生却很容易忘记,尤其对于等高线的弯曲与山谷、山脊之间的关系更易忘记,运用“高低低高”(也可解释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来巧妙归 纳它们的关系,就易记不易忘了。又如:对于我国的的34个行政区划名称的记忆: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 相 邻 湖北、广东 相 邻 广西、河南 相 邻 河北、山东 不 相 邻 山西

五江(疆)二宁青甘陕-----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新疆,辽宁、宁夏、青海、甘肃、陕西

内蒙台海福吉安-----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云贵西四北上天-----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港澳好河山-----重庆、香港、澳门

又例:关于中国陆上邻国的记忆:

俄朝蒙哈巴(狗)--阿吉塔(朝鲜除外,七个与新疆相邻),与云南接壤的三个---缅老爷(越南);

关于中南半岛上国家和首都的记忆:老万越河捡金太慢泪满面(老挝---万象 越南---河内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内比都);

关于众多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壮族,最少的珞巴族,但是人口在500万以上的除壮族和藏族外其余的七个就不容易记住,不妨把它们编为:蒙古(蒙古族)人回(回族)土家(土家族)是为(维吾尔族)了满(满族)意(彝族)地种禾苗(苗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互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次课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新的世纪在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基础教育。多媒体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多媒体应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创编“原创题”,让学生感受生活

“从学生身边教起,从学生感受到的事物教起”,既有 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能有效地发 掘学生潜 在的学习智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创编 “原创题”和“传统题”,通过它们的比较,创编“原创题”形式活泼有趣,更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生活中距离会产生美,在学习中距离则会产生体验的提升),使教学与 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成功地践行了“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如:例一:地球的自转轴--地轴

例二:地球自 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三、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例四:地球自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追求和谐高效,教师就必须运用适合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老师都能够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程就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初中地理 教师就可以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教师,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可以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教学论》(美)布鲁纳 著,姚梅林、郭安 译.2008年01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李家清 主编 2009年0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6.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篇六

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林业局初级中学

郭艳玲

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并不受重视,学生自然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率和出效益,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有用“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季风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孙南的《风往北吹》,这时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可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801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地图,还可使学生加强对知识记忆的效果。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7.小议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一、诗词导入, 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 教学中更是如此, 有时借一句趣话, 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 用一句诗词导入, 就会立刻激活课堂。

例如, 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 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 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 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涵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东流入海的, 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 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说出我国地势为西高东低。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这一节, 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批判质疑, 探究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 理解和尊重科学的事实。例如, 讲地球自传线速度时, 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毛主席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北京坐地一天真的能行八万里吗?同学们分析教材中的图示, 回答:赤道上的线速度大约为1 670千米每小时, 算出赤

在本案例中, 我以中国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为切入点, 假想外星人到地球做客, 同学们帮助外星人为主线, 设计了多个任务。以充满幻想的, 有趣的任务型教学贯穿整节课, 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创新, 从而达到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良性竞争的目的,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2.“轻”———教学内容要适度, 教学要求要适中, 学生要学得轻松愉快, 上课没有压抑感, 课外作业不重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研究性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 使它不会因后天繁忙的知识学习而丧失。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如案例中的第一环节, 学生对每个按钮后面的衣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学生会积极的讨论, 交流自己掌握的衣物词汇。这样使学生从原来的接受性学习, 变成了自主探究, 使他们树立了信心, 充满了自豪感, 这些新词都是他们自己嘴里说出来的, 而不是从老师那里听来的。在给外星人打扮的环节中,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选中的词汇是否正确, 因此他们会很投入地听和做。

3.“实”———基础和基本技能要扎实, 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能理解、应用,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案例在“问题导入, 呈现新课”环节中, 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对不同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的顺序加任何说明, 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 对比, 有效地掌握了对物品的描述, 同时也掌握了描述时形容词的先后顺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们, 要印象深刻得多, 因为他们体验了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去观察, 去发现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通过启发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道的周长约是4 028千米, 即大约八万里, 而毛主席所处的北京约北纬40°, 纬线圈的长度应小于八万里, 那么毛主席坐地日行就应该小于八万里。最后我指出, 毛主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但从地理上严格来讲就不够准确。这样学习, 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 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用诗词, 深化知识

蕴涵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 如果在课堂中恰当地加以应用,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地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四、教学中引用诗词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 诗词选用要恰当, 诗词要能恰如其分地体现某些地理知识, 地理规律, 不要牵强附会, 扯不上关系的诗词也生搬硬套进来, 这样既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又不能解决地理问题。

其次, 诗词选用要力求做到少而精。蕴涵地理知识的诗词虽然不少, 但决不能信手拈来, 一节课引用一两句诗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 但如果满口的诗词就会使课堂失去重点, 适得其反, 使地理课堂变成了语文天地。

最后, 选用的诗词最好是学生以前都学过的一些名言名句, 大家耳熟能详, 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承德县六沟高中)

到了充分的尊重, 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 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 有选择、有目的地来知觉外在的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满足了学生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4.“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都要做到整体优化

在该案例中, 我以学生为本, 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基础教学扎实, 设计难度不等的任务和活动, 以点带面, 开展教学, 同时了解学生的喜好, 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切入点”, 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最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希望通过活动的形式, 使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想象力等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上得以体现。我希望能通过发现式, 启发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有效地激活他们的兴趣, 放飞他们的情绪, 丰富他们的想象, 使英语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快乐的延伸。

在课堂上, 我们不是威严的师长, 而是学生的朋友, 故事的角色;我们不应总是居高临下, 把孩子们假设为无知者, 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探索者。所以“减负”不只是从作业、考试等“量”上去减, 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教师的授课艺术上去体现, 这样才能真正减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琳, 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2.

8.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小议 篇八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情商

1991年,“情感智商”(“情商”—EQ)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耶最先提出,这一心理学概念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人类智能的革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情商的高低已经成了人生成败的关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教育逐渐开始反思传统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现状。一些有识之士,在地理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情商教育,但这种现象还不普遍。

一、什么是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撰写的《情感智商》一书中把萨洛维的情感智商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了解自我,二是管理自我,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识别他人情绪,五是处理人际关系。通俗的讲情商是一种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非智力性的因素,而这种能力在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应特别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因为情商经过后天培养是能提高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情商培养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赋予地理教学的任务是:不仅使学生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和地理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求实的品质、创新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要达到这些目的,除了注重智商的发掘和利用,同时要注重情商的作用和培养。

学习地理同其它学习一样,是一种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信心、决心、忍耐心、毅力、责任感等情商方面的因素对学习的动机、方法和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智商外,其所具备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压力调适技巧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成功要素基本上都属于情商的范围,现代教育理论家认为: 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 而80%取决于情商,因此结合地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情商培养是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商培养的几点做法

1.培养学习兴趣,促进情商的发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强烈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时,学习才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要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就要从培养兴趣开始,用兴趣吸引学生,比如,当我们介绍《海水运动》这一节时,对于我们大都没去过海边的学生来说,觉得海洋离我们非常遥远,而且对于海水的运动大多是一些想象的东西,无法从科学的层面上去理解和接受,但我们又无法带学生去海边看看,真真切切地体味海洋的气息,如果老师能够多花一些时间去搜索有关潮汐和海浪的录像资料,我想学生学习的情趣就会猛然高涨,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事半功倍,当他们学完课本内容之后,适时地提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要他们解决,就会刺激“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海水运动之后,讨论:①美国著名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你知道吗?怎么会撞上浮冰呢?②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并使其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2.创设情景,促进情商的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景教学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景、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多数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又急功近利,所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弥补他们这方面的不足,培养他们的情商,也是完成地理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景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景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如我讲《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时,用了这么一则材料: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这些氢气炸弹是怎样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一下子,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3.提倡合作学习,促进情商的发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沟通,倾听他人意见与想法,为了共同的目标探讨研究,统筹规划,根据自己和同伴的优势与弱势安排任务,处理学习中出现的争执和冲突,教师应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的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的机会,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辩论,辩论者能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养成理智地坚持己见与尊重事实的行为习惯,以达到“不辩不明,愈辩愈明”的效果,共同提高的合作境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是情商教育的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和排解消极情绪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如在地理教学中探讨“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能否有计划的将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可以将学生分为2组,认为能的一组,认为不能的一组,事先布置任务,同学们分工合作,搜集佐证材料,然后课上组织辩论,教师这时不要轻易评判谁是谁非,应保护学生积极参与辩论的热情,赞扬学生的求知、创新精神,并且自己也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情商的发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可见,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就是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地理教学也是一样,不能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要把学习主动权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比如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读,议,讲练”等教学方式,通过情景设置,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与互动交流,让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最优化结合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9.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篇九

玉山县岩瑞中学毛尚根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然而,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在教学实践中处境尴尬。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课题就摆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面前。

笔者认为,正视地理学科,进而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有效地理学习的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所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是关键。本文将立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有效地理教学。

一、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到现在,只有两百年,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无论在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处处都有地理学。它以各学科为基础,更在各学科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诸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

二、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随之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如八年级上下册讲授中国自然及分区地理,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则应有意识的充实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0.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十

——上峡学校冉孟兰

从事地理教学两年来,刚开始我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困惑,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目前中考取消地理考试,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外在的学习动力,加上其他科目时间紧作业多,这就使学生更加无心于学习地理,刚刚开始上地理课的时候有学生甚至要求上自习让他们自己做作业。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我想必须要改变地理老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创新性的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就把我在地理教学中想到的或者用到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首先,我认为要做好地理老师,自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初中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要让学生接受你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积粮,“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平时就要多多关注新闻,报纸,互联网等与地理有关的消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老师有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如:

用文学“橘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了解梅雨;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天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来说明夏季阵雨;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解释气候;再比如描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习地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地形特点我们还可以用到:描写过去河套平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横断山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地形是丘陵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描写四川盆地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山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写桂林山水的:“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搜寻一些关于各个地区风土人情的视频,甚至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相关地域的电影,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出重要信息,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时候还可以借助歌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黄土高原时可播放《信天游》;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讲云贵高原时可播放《芦笙恋歌》;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新疆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或湘曲《刘海砍樵》;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

有时也会用到谚语来辅助教学,如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马前桃花马后雪”;描写开垦草原后带来草场沙化的:“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描写新疆风沙大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描写黄河含沙量大的:“一碗水半碗泥”。描写生产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雨贵如油。”;“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描写气象的:“天上扫帚云,地上雨淋淋。”;“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睛。”“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其次,要上好地理课,还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像地理这种非检测科目,如果老师一味的安课标要求,单一传授知识,“满堂灌”结果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糊里糊涂,刚刚开始还有兴趣,估计到课堂后半部分就没有几个人有耐心听下去了。我想一堂好的课,绝对不会是风平浪静、波澜不禁的,应该是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让学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师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寻求知识的艰辛和失败的打击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感。这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人身品质的培养。

新教材无论从结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图像丰富,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比较强。尤其是“读,想,做,讨论”等这些栏目的设置,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找,思考,讨论等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别样的地理课,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举行分小组的竞赛,学生会因为团体荣誉而倍加努力;在学南北地理差异时,可以举行辩论赛,假设一部分同学是南方的一部分是北方的,都来说说咱家乡好。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

在讲长江、黄河时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当然这样的表格不能由老师给他们,应该是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通过教材课外资料对比得到,让他们从体会获得知识的喜悦。

还记得去年在讲区域地理时,刚好要准备讲日本,就听说日本发生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泄漏,我就以此为切记契机让学生讨论地震的最新信息,同时讲述日本发生的各大地震,引出思考:为什么日本地震频繁出现?福岛核电站泄漏引起的核污染是怎么回事?核污染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不一定要按教材按部就班,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时事进行适当调整,别把大好的时事教育机会浪费了。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引路作用,对于初中地理这种特殊课程我们更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上。如在学完世界地理关于地球的初步知识后,可以设计一堂课让学生来说说我们的地球,这样的问题难度虽然有点大,但是只要老师引导合理学生就愿意参加到这样的活动去,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目的是达到学生“学习并快乐着”。

再次,充分利用地图,挂图,地理剪图,拼图等现有教学资源。

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形象、生动,学习地理必须用到地图,它们能够很好的说明事物的表象,不同对象之间的区别联系。用好了地图我们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如何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自己读图的习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挂图用的相对较少些,但不能因为少就不加选择,挂图一定要精挑细选,不适合的即使有也不能乱用,这样只会使学生对地理事物更加模糊,往往适得其反。

拼图在学生认识区域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学生读各个省份的形状位置往往难以记住,而这些地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相当有用,于是我让学生买来中国地图,然后按照各省市的分界线剪开,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进行拼接,拼接次数多了他们也就熟悉了。待他们比较熟悉的时候,我又教他们画地理简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寓教于乐”是我一贯奉行的教学思想,我相信学生在游戏玩乐中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去参与。

再者,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用好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

介绍世界地理时结合各个国家的社会现状,板块特点,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政治课里将要学习到的社会形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结合《2012》这部电影,给学生介绍有关玛雅文明,用科学的观点看待玛雅预言,打消学生对预言的恐惧心理。在讲生态平衡时将其与生物知识结合,生态失衡,外来物种侵害等,列举历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外来物种侵害案例,联系到人体生病,身体失衡,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好的健康教育。地理和文学的联系前面列举的很多例子。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地理和数学还有更加紧密的联系,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相关的计算,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地理课堂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潜意识的数学教育,一方面宣传数学的有用性,一方面避开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性。

11.初中化学教学基本方法小议 篇十一

首先要做好俩个喜欢:

1.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四个清楚:

1.概念清楚

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使用范围,概念教学至关重要。因此,①注意概念的意义;②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③注意概念的作用;④突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结合实例加以记忆。

2.实验清楚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制取氧气的实验,应先向学生讲清楚仪器的装置,使用的药品,反应的条件,上集方法和气体如何检验。再让学生观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最后介绍反应原理及反应方程式。

3.化学用语清楚

化学用语是描述、揭示各种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的优点,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逐步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应该分散难点,形象记忆,循序渐进,反复练习,书写规范,灵活应用。

4.举例清楚

教师所举例题,一要有代表性,代表某种类型,代表某种类别;二要有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或技巧,或纠正某种错误;三要题型新颖,富有启发性,并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做到精、中、慢。

精: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做到精讲,突破难点,脉络分明,方法灵活。

中: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基础,兼顾两头,选用适当的选择题,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展。

慢:针对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疑难知识时的速度要放慢一些,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必要时要强调、重复。

二、听课明白

教师把课讲清楚了,学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加强疏导和引导来提高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严格要求,从一字一词一句抓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知识,一定要认真;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注意听讲,从理解入手,课后复习并独立完成作业。

2.开拓学生思维

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拓学生的思路,把“讲懂”变成学生“想懂”,进而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取巧,变巧为快,培养学生敏捷思维。在讲授知识时,联想前后知识,比较相似概念,使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

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典型示例介绍他人学习经验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一些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我们上完每一节课要重视反思。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12.小议初中文言教学 篇十二

一、学习文言文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众多文人墨客铸就了无数著作,如《史记》、《红楼梦》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需要后人继承,它是一席矿产资源,有待继续开发。犹如古筝,只有懂它的人才能听到弦外之音。一种语言,一个风光旖旎的世界一个民族灵魂所在,学古人之纵横思辨,鉴古人之深邃思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困难之处

(一 )学 习 文 言 文 环 境 的 丧 失

如果一个人被扔在荒郊野岭数十年, 语言功能将逐渐丧失,当代人学习文言文就是这个道理[1]。古代是 完全的文 言文时代,直到清朝时期,夹杂着白话文的文言文才脱颖而出,但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国民文言文气息依旧浓烈。随着时代进步,自“五四运动”后,中国弥漫的全部是口语化味道。中国语言从此改头换面,只有少数学者还沉浸在浓厚文言环境里。如今,文言文被重新拾起,仿佛风突然间改变了舵的航向,扰乱了思绪,需要花时间调整。

(二 )内容 枯燥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些陌生字眼诵读时不知道该在哪里停顿,犹豫来到一个陌生城市,不知道哪里才能落脚, 哪里才是自己的家。文言文缺少散文的浪漫、诗歌的轻快、小说的戏剧性、散曲的韵律,呈现给世人的是刻板、拘泥、拗口及面对它的不知所措。总之,造成教师教学阻力加大,学生学习被动化。

(三 )基础 语 法 、词 汇 知识 欠 缺

歌声之所以美妙,是因为有音符的缠绵;大海之所以辽阔,是因为有浪花的拍打;高山之所以伟岸,是因为有基石的铺垫。语言之所以富有同大自然一样的灵性,是因为有字、词、句、语法相伴一生。然而,我们与语法素不相识,只与字、词短暂地谋面,并没有对背景、涵义深刻了解,因此欠缺词汇知识和语法基础。

(四 )对 历史 知识 的 掌握 匮 乏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文言文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在历史环境下传承发展的。单纯地读文言文,便失去真正的意义,只有结合当时大背景,结合文言文,才能读出此文的真意[2]。然而 ,在当代人 的思维里 ,历史已离 我们远去 ,探究历史知识的概念意识淡薄,无法掌握其真正内涵。

三、提高初中文言文教与学的思考

(一 )多 诵 读 与 温故 而 知 新 兼 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如同交新朋友,长时间沟通、交流,才能知彼知己。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多次阅读才能加深印象,熟记于心。可是, 如果没有趁热打铁、没有温故知新的好习惯就是行不通的。对于陌生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只有诵读与温故知新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擦出文言文教学火花。

(二 )传 授 正 确 的 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一生受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教师应该把最简便、有效的学习文言文方法传授给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准备文言知识记录本,记些字的读音及对应含义,如“知”字,不同情景有不同解释。诵读时每句话应该在何处停顿。另外,像左迁、右迁等这些古词,分别是什么含义。这些词语一定有自己的典故,找到这些典故的出处、仔细研究,并在课堂上授予,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不但扩展知识面,还掌握文言文知识和技巧。每天坚持学习一点点,轻松跨越一大步。

(三 )生 形 并 貌

有些文章作为典型素材,已被当代人拍成了影片,教师在教授枯燥课本的同时添加些生动画面会更有效。让学生观看时感悟古人说文言的真谛,让自己化身为一位演员,如何扮演好角色,正确领会文言的意义。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挖掘深意。

(四 )激 发 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令兴趣魅力绽放? 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4]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质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物具有多面性,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所学的《东郭先生与狼》,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那么也许不帮他人恰恰保全了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不要对文章中心思想下定论,而是改变提问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动脑筋。同老鹰捉小鸡一样,教师作为主角,让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走,让思考、发言、想象兴趣从学生内心里迸发出来。

(五 )勤奋

俗话说:“勤能补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新事物,不仅兴趣浓厚,更应该具备勤奋精神。门捷列夫说: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天才。伟大的爱迪生都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学习文言文亦如此,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靠的是脚踏实地。

1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十三

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

中考作文教案

推荐阅读:

 更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鲁宾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

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上一篇:民营经济企业问卷调查表下一篇:公司纪委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