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及答案

2024-08-16

管理学考试及答案(精选8篇)

1.管理学考试及答案 篇一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合、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MA14 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通过事后业绩评价影响作业人员的行动。P190 MA15 矩阵制

由纵横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即构成矩阵。P158 MA16 控制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过程。控制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MA17 领导

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原答案不够准确)P229

MA18 企业经营目标

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P43 MA19 企业文化

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活动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MA20 人员配置

有关管理人员的安排、配合、选拔、培养和考核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职能。MA21 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是在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各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MA22 他律

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MA23 体系惯性

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包括业务活动和管理体系两个层次。

MA24 协作意愿

正式组织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个体行为非个体化,凝聚的个人努力。MB1 行为

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集体生活和组织生活中个体的基本方面。行为关系到现阶段企业状态。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可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MB2 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当人们缺少所需事物而引起物理或心理紧张时,就会产生需要,并为满足而采取行动。因此,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MB3 业务规范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多为定性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MB4 诱导

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改变和影响个体行为手段,是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方式。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MB5 诱因

可以利用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各种需求因素,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的因素。MB6 正强化

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MB7 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和力的系统。MB8 直接控制

从事控制性工作的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自己采取行动与环境取得平衡来决定工作的成果,是一边观察成果的反馈,一边采取适当修正行动的控制方式。MB9 职务轮换

这是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或高级主管作用的能力,是培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方法。MB10 自律

(P170)是在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MB11 组织结构

(P146)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MB12 国际化经营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MB13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和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合名公司、两合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形态。由于这些企业形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方面的限制,所以私营企业也就是中小企业。MB14 分公司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MB15 子公司

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已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没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母公司通过股权对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主要负责负责人的任免进行控制 MB16 两合公司

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公司,它是介于无限公司和有限公司之间的一种公司形式。MB17 有限责任公司

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B18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MB19 管理过程学派

MB20 管理科学学派

MB21 权变管理学派

管理上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竞争对手、技术、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力量都处在变动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能解决一切管理问题。权变观点强调的是变动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方案)。MB22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流派当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六大学派之一近代行为科学家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该流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

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的激励,领导方式。继梅奥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行为科学方面对研究长盛不衰,构成管理学得一个重要方面。MB23 经理角色学派

MB24 经验管理学派

重视管理经验的传统古已有之,这是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案例分析的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戴尔等。MB25为什么称泰罗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提出了 科学管理理论。用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采用标准化得操作方式,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管理人员只对例外事项(重大事项)保留处置权力。

同时采用 计件工资制,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MB26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法约尔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所谓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六种经营活动和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经营包含六种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商业活动(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控制和使用)、安全活动(财务和人身的安全)、会计活动(记账算账、成本核算和统计等)、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14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包括: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3〉纪律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员工报酬原则8〉计权原则9〉等级系列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12〉人员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原则14〉团结合作原则

MB27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官僚制”

权利的基础:法理权。由原来世袭传统的权威和“神授”宗教的超凡权威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官僚制的优越性在于: 个人与权利相分离。

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MB28巴纳德理论的特征何在?(四个层次)

巴纳德理论总的特征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

实现三个方面的平衡:(1)组织内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平衡。(2)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3)组织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的职能理论

三方面基本职能(三要素):(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MB29梅奥 通过 霍桑试验,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工人是社会人(古典:工人是“经济人”的假设)。工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还要有(新型的领导能力)两种能力:“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简答题 A 类

JA1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何在 其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2.3.4.JA2 计划制定的意义何在

计划系统是企业组织中用于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规范体系。计划的制定对计划制定者本人及其所在部门具有重要意义,对上级管理部门及与之有协作关系的其他个人和部门,对与计划承担者有业务联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对计划者的意义。计划者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环境变化关键因素的认识,提高工作准确性和把握环境的能力;计划的制定对明确的工作目标,落实具体适用的行动措施,从而为计划者提供工作依据。

(二)对企业组织的意义。计划制定过程是理解环境变化,组织内信息沟通,相互协调 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计划实施提供准备,并最终形成企业总体计划,组织结构确定的基本框架才有了用武之地。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上级管理者通过和计划承担者的相互作用施加影响。另外,计划制定促使组织中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使计划形成有机的整体。

JA3 简述非竞争式的竞争战略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竞争,也需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理想的状态是减轻或避免 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获得发展和盈余,其根本是把握竞争与非竞争的平衡。非竞争战略不是回避或消除竞争,而是在市场已有竞争对手或存在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设法减缓竞争程度的战略。为避免直接竞争,培植自身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对某种竞争要素的垄断来排除竞争,从而获得利润。

(一)通过设置进入障碍,可以限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达到缓和竞争的目的。通常 的方法有利用法规制度,寻求政府支持;利用技术创新使自身在短期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行业,利用初期高投资规模,可以有效限制新加入者的数量。

(二)企业间有意识的联合,可以维持行业产品价格和利润水平,是减少敌对行为实现竞争缓和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同时存在危险,主要表现在失去顾客和同行的信赖,弱化自身竞争能力。

(三)没有被满足的顾客要求,即代表了未被开发或充分开发的市场空间。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优势。通过信息积累,发现顾客新的需求,敢于革新市场秩序,对企业创造这一市场某种垄断要素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通常难以对某种要素维持长期垄断,但却可以保持在诸如产品性能、设计、价格、质量、服务或营销手段等某些换型环节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资本证券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特征,是通过资本证券化形成的资本集中。有限责任制。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与个人财产无关。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这是指股东委托董事会负责资产使用和收益,所有者不负责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帐目公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余分配表(或亏损弥补表)等主要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及其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经营管理。财务报表,应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查核鉴定,在一定时间内公告。JA4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人们这些非正式交往和相互作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情感等心理因素以重要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 清楚的上下级关系,初步接触不易辨认。

(二)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正式组织是以个人心理特征为基础 形成的,个人之间协调程度高。

(三)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而非理性侧面。相对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体现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的因素。

(四)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 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JA5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方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确定的沟通和理解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正常运转创造条件。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1)促进信息沟通

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沟通过程。(2)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个人的价值偏好,因而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3)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性支配,导致人格偏离。非正式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心、自主选择和人格整体感。弥补正式组织的缺陷。

JA6 简述控制过程

不管计划制定过程中考虑的多么周密细致,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实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与计划偏离的情况。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使行动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就是控制。这种控制有两种形式,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类型的控制都有自己典型的控制过程。(1)制。(2)间接控制从业绩评价的影响中,可以看到典型的间接控制过程。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标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如由上级管理者规定,根据作业人员自己的申报通过协商议定;作业人员对工作进行控制;一定时期后,管理者对作业人员的成果进行观察、测定;管理者将观察测定到的结果与标准比较、评价;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管理者决定奖惩措施。上述控制过程正因为对象是人,才有意义。直接控制没有业绩评价和奖惩这两个环节,只能借助直接调整。在此意义上,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之间在人的要素上有根本区别。因此,有必要区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控制。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是一种控制中并存的两种过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很容易导致直接控制是典型的反馈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采取某种控制行动;对控制行动 的结果进行观察、测定;将观察、测定的结果与应有的标准比较、评价。三个步骤循环往复由成为反馈控使用上的混淆和偏差最容易出现的误解,是上级管理人员把对作业过程的控制看作直接控制,在作业人员执行任务期间频繁细致的观察和过问下级的工作。工作人员同样是有知觉、有感情、有自尊的人,而不是执行职能的机械、过多的干涉和过问会伤害下级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反而不利于顺利实现计划任务。所以,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控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JA7 简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1)企业与环境关系一般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在典型的西方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力量独立存在的社会本体。社会的制度安排和经济活动的实际运转过程中,这都是实际的状态。在上述前提下,企业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设备市场、商品销售市场的交换关系构成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部分。此外,企业与政府之间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一种特殊类型的交换关系。竞争者是唯一不与企业发生交换关系,同时又与企业行为有较强相关的对象。由此,企业与环境便可概括为:总体上的交换关系;与政府的特殊交换关系;与竞争者的竞争关系。(2)中国企业与环境的特殊关系

中国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形态。既有东方社会的共同特征,又有中国

特有的特点。首先,到目前为止,企业还没有获得主体性地位,与企业相应的一套制度安排还没有在 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企业实际上仍然生长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中国的企业更主要的,是一种“单位”,而不是企业。作为一种单位的主要特征是:财产国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上述身份地位导致中国企业不存在类似西方企业的环境关系,或者说中国企业存在给定前提下的企业与环境关系。行政隶属关系前提下一定限度内存在交换关系。就基本的方面而言是直接的和间接的行政支配关系,行政系列之外的关系表现为交换关系。

JA8 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三要素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正式组织第二个要素。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和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不管这种目标是明文规定的,还是隐含着的。(3)信息沟通

第三个要素是信息沟通。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才能连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连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

JA9 竞争中设置进入障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的激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和它们所采取的敌对行动,因此,创造缓和的竞争状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限制竞争企业的数量,减少竞争对手间的敌对行动。通过设置进入障碍,可以限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达到竞争的缓和状态。设置进入障碍的主要方法有:

1、依靠习惯和法律制度制造进入障碍。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法规、条例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行业进行扶持或限制。企业亦可主动寻求政府的这种保护。

2、利用技术创新制造进入障碍。即进行技术创新,并注意运用专利等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

3、利用初期投资规模制造进入障碍。对于开拓新市场的企业来说,通过设置障碍缓和竞争是一种有效的战略。

JA10 什么是非竞争战略

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往往通过回避直接竞争,寻求优势和差别的方式从事竞争,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出收益。回避竞争的战略就是非竞争战略。非竞争战略是企业竞争的一个基本手段。为了避免直接竞争,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比校典型的是,企业通过对某种要素的垄断,来排除竞争,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企业要以通过三种手段来实现多种要素的垄断。即:创造缓和的竞争状态;寻找市场空隙;实行差别化。这三种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可以互相结合运用。

JA11 什么是模式转换

模式转换是企业管理模式在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战略策略、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式转换的四个步骤是:提出问题,探索变革,全面展开,模式重塑。模式转换包含了企业组织在技术、市场、制度、管理方式等几乎所有的主要侧面,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是有关市场战略、市场经营方面。模式转换往往涉及到企业基本观念和发展范围的变化,会受到人们潜意识、观念和舆论、主要领导人和旧的模式多方面的阻挠,从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成功的模式转换过程往往是企业中一部分率先变革,随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模式转换。

JA12 说明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

经营资源按通用程度可分为:资金、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资金是企业拥有经营资源中通用最高的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相同的通用性,比资金资源的通用性低。信息资源通用性最低,多数信息资源是特异性资源,是企业特有的属性。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通用性资源一般可以从市场上获得,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固定性高的资源,很难从市场上获得,且需要一定的时间。通用性 资源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而固定性资源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JA21 说明内化方式的特点及其限度

内化是把管理的要求通过心理作用过程转为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内化涉及个人习惯化行为和道德行为部分。这部分行为是历史地长期形成的,不容易轻易改变。内化是三种方式中力量最强大,但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管理上运用内化方式。主要的方式有:

1、习惯化、通过不断强制化实现。经常重复的行为可通过强化、巩固而形成习惯。强化可采取诱导方式,也可采取规范方式,但必须具有长期性特点,才能转化人个体习惯化行为。

2、经常不断宣传教育。经常不断的宣传教育,能起到逐步培养、影响个人价值观念,从而影响道德化行为的作用。

3、利用历史遗产。个人的习惯化行为和道德性行为是从小长时间心理积淀作用的结果。其中许多行为很难短期内改变,但可以充分利用,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其积极一面,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内化管理的特点是人的自觉行动,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诱导、规范和内化是提高管理的三个方面,诱导是先决因素,规范是基本方式,内化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三者无法截然分开,互为补充,相互转化。

JA13 说明事业部制的特点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事业部制结构的优点是: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2)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3)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缺点是:(1)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2)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因此,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采用。

JA14 说明需求层次论

这是激励理论模式中需要激励模式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1)生理需要:食物、水、御寒、睡眠、性

(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工作保障、医疗保险;(3)社交需要:交往、友谊、感情、归属;(4)尊重需要,自尊、受别人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潜力、自我发展、成就、创造性。

马斯洛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按照上述层次逐级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并从中受到激励但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行为的能力同时,占主导地位分优势需要会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层次论的应用价值在于管理者可以根据五中基本需要对职工地多种需要加以归类和确认然后针对未满足的或正在追求的需求提供诱因,进行激励:同时更加注重高层次需要地激励作用。

JA24 说明诱导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诱导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行为。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诱导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诱导的基本手段包括:物质报酬、地位、荣誉、工作条件、工作内容等由正式组织提供的因素;还包括非正式组织提供的信任感、归属感、情感交流等心理因素。上述基本手段,根据管理者意图;采用提供与否,提供的多寡等方式结合起来,就可起到诱发和引导行为的作用。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手段。

JA15 说明直线职能制的特点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的特点是:

(1)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利,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2)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指挥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因此,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调领导人员决策。所以,它不失为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职能部门也将会随之增多,于是,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加上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须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等改良措施都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时,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就会倾更多的分权。

JA16 谈谈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组织中旨在维持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1)(2)(3)(4)

JA17 谈谈协作意愿 p23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是正式组织构成三个基本要素之一。

协作意愿的强度变化范围是无限的,从消极怠工到投入全部力量都有可能。个人协作意愿的强度不是固定的、恒久的量,经常发生变化。

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净效果的大小决定协作意愿的强度。从组织角度看,协作意愿是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和赋予个人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的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删除部分答案内容)

JA18 谈谈正式组织的含义

p23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概念 包含的基本点是:

1、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是个人作为组织成员行事,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 为。

2、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它是包含各种对立、利 害关系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体系。

3、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时间、空间、方法及过程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 的系统。

4、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发展的。

JA19 谈谈中小企业适合经营的范围

p105(1)易于发挥个人能力,经营的自主性强;(2)适合于适度规模的经营的事业;(3)适合手工业的和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的行业;(4)需求量小、需求品种多种多样的产品;(5)不需要太大资本投入的项目;(6)易于发挥人的创造性活动。

简答题 B 类

JB1 革新滞后的原因何在p265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战略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模式的束缚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 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协作过程中的一般性协调行为,操作行为与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协作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平衡。矛盾、对立、不平衡与共同目标行为。管理的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有意识、有目的的协调。出发点、依据和标准。

管理是维持协调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当作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设定、转化、实现过程的行分解和综合、协调其它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个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不存在管理。实质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为,管理是维持协调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1)(2)(3)前;(4)和探索。对成熟化视而不见。当成熟化的征兆出现时,企业往往不能对其有客观冷静的认识。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即认为按以往的发展模式可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只需在策略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实施新战略需要大量创业资金,短期内难以收益,容易使决策者踌躇不本业意识的障碍,有些企业长期从事于某一种产品的经营,不相信因而也不敢在新领域里尝试上作些调整,不必调整整个发展模式。结果错失良机。

JB2 简述“强化激励模式” p178

该模式强调行为结果对职工行为本身的反作用,主张通过给某种行为以肯定或否定等强化刺激,达到加强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修正固有行为等目的。运用强化激励模式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2)(3)

JB3 简述“双因素理论”p177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数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成为激励因素。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作成就、提升、任务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等。双因素理论关于满足职工需要的两类因素具有不同激励作用的观点,可以给管理人员以启示,即单纯依靠增加薪金、改善工作备件等外在诱因难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为使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为职工创造作出贡献与成就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趣味,并赋予必要的责任,使用权职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企业及他人的承认。(删除原答案部分内容)

JB4 简述管理体制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体制,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下对口,极易带来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管理成本比较高而市场适应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将逐步成立独立的经济组织,并拥有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将面向市场,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JB5 简述激励的实质和功能

激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人的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性是职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一种能动的、自觉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进职工智力和体力能量的充分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为后果,如提高劳动效率、超额完成任务、精湛的工作技能、良好的服务态度等;激励有助于将职工行为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激励的功能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基本做用力,引导职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推动职工为完成工作任务做出贡献,促进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共同实现;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部分的协调统一。需要运用激励的方法,满足职工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需要,鼓舞士气,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个部门、群体、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 负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消退,即对行为不施以任何刺激,任其反应频率逐渐降低,以至自然消退。为重新出现的频率。JB6 简述经营战略的特征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否则,组织活动将毫无效果。经营战略有许多类型,就组织发展的阶段性而言,有扩大规模、地区开拓、纵向开发和产品多样化等相应战略。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个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既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总之,组织结构的计划和调整要以经营战略为依据,并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

JB7 简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一)管理与矛盾冲突

差异、矛盾、冲突是组织的基本事实,是管理面对的基本情况。矛盾冲突来自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集团利益的差异。个体、组织、环境三个层次的差异。发展过程本身带来的不平衡。

(二)管理协调的实质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协调的实质,就是适应变化,消除紧张,实现目标,寻求发展。

1、管理有其限度,受各种因素制约,并非无所不能;

2、管理有可为的范围,管理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力量,利用矛盾、差异,积极协调平衡,实现目标。

3、管理协调以组织目标为依据和标准,在有限范围内协调矛盾差异,形成力量,维持组织生存发展。

JB8 简述企业发展与惯性

企业发展过程 是一种打破常规,与各种保守力量斗争,克服惯性的过程。人们往往习惯于采用已经习惯了的方式方法,排斥生疏的东西。因此,企业发展过程还必须解决发展于惯性的矛盾。企业发展中惯性,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人惯性。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的、僵化的体系和程序。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观众、准则和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等。

(一)体系惯性

体系惯性存在于两个层次:(1)业务活动层次。改变企业固有的环节是非常困难的。(2)管理体系层次。如组织结构体系等建立起来后都有不易改变。

(三)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也分为思维方面的和情感的两方面。一个人思维方式越是固定成熟就越是不能发现与其价值观念不一致的新问题。这两方面的惯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有益的状态。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磨擦和冲突。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为了发展变化的阻碍力量。

JB9 简述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有目的的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赖以依托的基本手段。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从实际出发。制定制度规范,要从企业组织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企业组织活动中的规律性;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规范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切忌不切合实际。(2)根据需要制定,即制度规范的制定要从需要出发,不是为制度而制度。需要是制度规范制定与否的唯一标准,制定不必要的制度规范,反而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在有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企业组织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3)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法律和社会一般道德规范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范围,是企业为之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企业制定各种制度规范,不能违背法律和一般道德规范的规定,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否则,企业组织整体在环境中的生存发展,对组织内部各方面的约束,都会受到影响。(4)系统和配套。企业制度规范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程,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配套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现象,要避免疏漏,形成一个完善,封闭的系统。(5)合情合理,制度规范要体现合理化原则,即一方面要讲究科学,理性,规律。另一方面要考虑人性的特点,避免不尽情理,不合理等情况出现。在制度规范的制约方面,要充分发扬自我约束,激励机制的作用,避免过分使用强制手段。(6)

JB10 简述制度规范的类型

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用多种标识进行分类。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到层次和约束不同的内容,可分为下述五大类。

(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

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涉及企业所有层次,决定企业组织根本制度。

(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非个人。例如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各项专业管理规定(人事,财务,业务);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方面的制度。

(3)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应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是经济活动中必须予以尊重的。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处理,都有内在的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

(4)业务规范。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多为定生,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业务规范大都有技术背景,以经验为基础,是概括和提高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

(5)个人行为规范。企业组织当中,规范个人行为,有些是其他类型的制度规范,如上述第(2),(3),(4)种规范,都对个人行为有特定要求;另一些,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规矩。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年代制度规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从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所有这些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实质上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

JB11 说明多种经营的意义

多种经营战略,是一种将新产品开发经营和将市场开拓相结合的经营战略。在原经营产品基础上开拓新市场或在原市场领域内经营新产品,都不是多种经营。企业实施多种经营战略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速度效益,范围效益和分散风险。速度效益一企业一定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既称速度效益。速度先进性。制度规范的制定要从调查研究入后手,总结本企业经验,同时吸收其它企业先进经验,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制度规范的先进性。效益是通过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实现的,因为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有效地利用未开发资源,优化产品成本结构,并激发职工的士气。范围效益一与单一经营活动相比,多种经营活动的成本更低,这就是范围效益。分散风险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将企业全部资源集中投入某一特定的经营领域,往往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为避免风险,许多企业便采用证券业异常用的分散投资策略,将全部资源分散投资于若干经营领域。

JB12 说明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和过程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从企业角度考虑,跨国经营通过在世界范围增加销售网点与进行市场开拓,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增长。特别地,如果国内外市场在需求上存在着互为消长关系,则向国外拓展业务、实现跨国经营,将能起到充分利用企业过剩生产能力,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作用。借助于跨国经营,有可能实现在更广泛的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将生产安排在靠近原材料产地或具有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地方,从而获得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并有可能通过联合投资的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或者取得新技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或生产出全新的产品。通过从事世界范围的原材料开采、加工、运输、营销以保证企业有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来源。

例如:橡胶工业中的大公司在东南亚拥有自己投资的橡胶种植园,钢铁公司在国外矿产地拥有控股的矿业公司。企业无论采取何种国际化经营形式,其目的不过以下几个方面:开拓产品市场;寻找有利的资源供应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寻求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协调;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国际化经营从出现到现在大体经营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直接对外贸易,即利用产品

和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目标国与本企业之间进行产品、资源的交换;在目标国建立销售分支机构;为寻求成本优势在目标国设立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基地;为更好满足目标国当地需求而分别设立分支机构。

JB13 说明直线制的特点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直线制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其缺点是缺乏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因此,直线制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JB14 谈谈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它已成为创造和利用技术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又为企业组织的变革创造了必要的基础。

生产经营技术特点不仅是决定组织成员素质和工作内容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技术复杂的组织总是由许多不同的部门构成,而技术简单的组织则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部门。从技术的稳定性角度看,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

即任务、职位、职责、和权利等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关系为主,反之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是最有效的,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任务和职务的确定不十分严格,允许根据变化作适当调整,而内部交流则趋向于多元化,而非以垂直等级控制为主。

JB15 简述中小企业的特征

1. 中小型以经营规模为中心,从业人员,资本量,生产规模等多方面都具有中小性质。相应地,组织协调能力,资本调济能力,市场支配能力也具有中小特点。2. 强烈的个人色彩,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个人所有,不是纯粹个人所有的也在相当程度上是个人管理。3. 单独支配,在中小企业内,大多数都具有单独个人支配倾向。

4.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合一,多数中小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造成单独支配的重要原因。

5. 组织不发达,由于规模小,多数中小企业组织仍然是一种原始发展状态。职能和阶层都处于一种不发达阶段。企业中比比起组织职能来,个人处于中心地位,因而专业人才使用,参谋职能等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手段的采用受到较大限制。

6. 企业经营的统一性、弹性及创造性。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容易产生官僚化,经营上缺乏统一性,弹性和灵活性。中小企业由于上述个人支配,两权合一,个人中心等特点,个人作出反应快,决策快,执行迅速,弹性,创造性及灵活性强。

7. 人际关系色彩浓,由于人员少,平时接触频繁,容易相互理解,增进感情,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信息沟通快,人际关系好,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8. 资本高度调剂能力低。根据上述中小企业特征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适于活动的范畴。这就是易于发挥个人能力经营的自主性强;适合于适度规模的经营,适合于工业的和不适合于在批量生产的行业;需求量小且需求品种多种多样的产品;不需要太大资本投入项目;易于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活动。

论述题 A 类

LA1 结合经营战略说明组织外平衡的重要性 1.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生物有机体。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有能动性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因素作出选择。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或影响环境。但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是环境满足组织,这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点。

1)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

目标是组织与环境的纽结点,正确合理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先决条件。目标的形成、确定过程,就是组织在各种制约因素间探索分析,确定关键性因素或战略因素,作出决策的过程。这里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组织的职能定位是否符合环境特点,即组织从事的活动是环境所需要的,有无发展前途;二是在职能定位适应环境前提下,组织确定的目标和战略是否合理、可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企业目标决策、企业战略决策制定与实施问题。企业经营战略问题之所以关系重大,盖缘于此。

2)目标实现程度

目标的实现程度即组织效率,是组织运用一切资源实施、实现目标和战略安排的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a 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b 协作过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c组织内部平衡状况。

2.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他是企业组织活动长期性质的基本设计图,主要解决企业组织与环境的结合问题。

1)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

2)经营战略阐述的是企业与市场环境相联系的方针,战略的要点不在与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主要是考虑环境对企业的要求。

3)经营战略不限于短期的利益,它是企业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的统筹规划。4)经营战略是与行动有关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口号和观念,它注重与现实的结合。3.经营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是组织与环境平衡的基本手段。

(请根据上述两方面内容相互联系、展开、强调外部平衡的重要性。)

组织和环境关系的基本方面,是适应性行为。从环境侧面看,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在于是否在环境系统中承担部分必要职能以及实现职能的状况,是否是环境系统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从组织侧面看,是组织能否适应环境,确定合理的目标和经营战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即组织效率如何。

LA2 论差别化竞争战略

差别化战略是回避直接竞争的基本手段,差别化战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确定在哪些方面,或把哪些要素差别化。如何选择:可从“顾客的需求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能否持续比较优势”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在顾客需求核心里,实行差别化战略,先要了解市场竞争是围绕什么进行的,这是差别化的出发点,也是差别化的要点所在。顾客需求是多方面的,是一组需求,可称之为需求束。需求束包括价格、产品、服务、形象等到几方面。差别化必须围绕需求束中顾客需求最集中的部分进行。如果我们把需求束中顾客最敏感的部分称为需求核心,那么企业实行差别化战略的关键,就是要把顾客的需求核心作为差别化的要点。以此地为中心的差别化战略是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进行差别化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顾客的需求核心也是竞争对手普遍关注的,竞争对手也在进行同样的差别化。因引,竞争的结果很可能是谁都无法长期保持与对手的差别化。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差别化战略脱颖而出,是我们要考虑的。具体可采用超越单纯差别化法,它有三种模式;

一、微妙差别化;

二、个性差别化;

三、追求成本优势。

其次,竞争对手是谁要搞清楚。微妙差别化、个性差别化及追求成本优势,都是在假设竞争对手已明确的前提下进行,但往往部分对手是企业意想不到,如一种情况是竞争对手是顾客自身,对于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决定权在于顾客,这种情况下,企业最难对付的对手就是顾客自身。另外一种情况是竞争对手是提供与自己产品和服务功能相同的替代品的企业,市场上所有企业都要与提供替代品企业进行竞争,替代品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利润的获得。那么做为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回避那占不利于已的竞争市场,去选定新的市场范围。市场由竞争对手、顾客、产品或服务三部分构成,企业有确定市场范围时,必须对此进行定义,企业不同,对市场的定义也不同,由此,也就产生了企业独特的差别化战略。第三,比较优势的保持企业能否保持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第一、为形成比较优势,企业具有的具体优势手段有多少,手段越多,越容易形成优势。第二,使用各种竞争手段的能力以及拥有的资源数量。资源多,能力强,企业就易形成优势。除此之外,企业的竞争领域即企业产品浅的广度和垂直统一的深度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竞争战略所说的产品钱的广度指:企业将多大范围的产品提供给市场。产品浅的横向扩大实际上就是增加与企业现有产品的服务相类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垂直统一是指向市场提供产品所必需的各种业务和生产阶段都纳入企业内部,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产品浅的广度和垂直统一深度的乘积就是企业竞争领域的面积。扩大竞争领域面积,也就扩大了企业竞争手段的范围。

LA3 论非正式组织

㈠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

2、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3、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4、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㈡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1、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2、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

3、促进信息沟通。

4、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5、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LA4 论管理过程中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p170

他律与自律是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究竟应该更多地借助于教育、惩罚、强制、约束等外部规范方式,还是更多地依靠个人的觉悟、自觉性。自我约束来达到目的的问题。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他律;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称作自律。

强调他律还是自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管理者心目中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性“恶”的,以他律为主:认为人性“善”的,多依靠自律。制度所强调的,是他律的一面,但它不是以人性“恶”为基础,而是出于使个人单独的行为成为有目的的,在时间、空间、程度等方面都整合了的集体行为的需要,但同样也存在与自律的矛盾。

尽管处理他律与自律的矛盾有各种不同主张,但有两点是必须注意:1)个体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有限,许多组织活动仅靠个体自觉性无法按部就班、协调一致地进行,所以必须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2)在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发挥自律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过度的他律会导致信任感降低,助长破坏性,因此必须将他律控制在必要限度内。自律运用得当,可培养个体自觉性、责任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LA5 论模式转换

p261

一、模式转换的含义

模式是指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企业战略到经营策略、资源配置、内部管理,从工作程序到行为方式、管理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都成为某种内在一致的特定类型的状态。模式的形成,意味着相对于某种环境条件,企业管理达到了较理想的状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达到了较高层次。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发展达到了某种平衡,失去了革新和变革的活力。

二、模式转换的困难

模式转换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式转换的困难首先在于一定的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具有潜意识的特点。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模式的支配行事,这是模式转换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其次,缺乏一般舆论和观念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再次,来自主要领导人的阻力。最后,即使在环境完全改变了以后,旧有模式仍然在顽强地发挥作用,维持自身。

三、模式转换的四个步骤(1)(2)(3)(4)提出问题。有意识地使矛盾、不平衡或挑战明朗化、尖锐化,为变革创造条件。探索变革。在第一阶段的舆论准备前提下,变革的实际过程从部分探索、实验开始。

全面展开。在企业全面推广经验已实现的部门或单位的成功经验的阶段。

模式重塑。根据新的发展机会和方向以及成功的模式,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观念、战

略目标和经营战略,并确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方式方法,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国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分析,成功的模式转换过程往往是企业中一部分率先变革,随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最终导致整个模式转换。这是模式转换的一般程序。

LA6 论企业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企业文化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亚文化系统,其中包括一系列基本构成要素,如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制度规范、习俗仪式、英雄人物、企业环境等。这些要素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任何形式和特点的企业文化都是由上述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企业及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客观事务对企业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共同认识和看法。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信仰,反映了企业内部衡量事物重要程度及是非优劣的标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价值观念的确立对企业文化的其它要素具有决定作用,价值观念的实质在于客观事务能否满足企业及全体员工的共同需要。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它与企业价值即有区别有联系。企业精神是描述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精神状态。

3)制度规范。制度是企业内部按照组织程序正式制定的、成文的规章和规定。规范则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具体化和条例化。

4)习俗仪式。习俗仪式包括企业内有普遍性和程式化的各种风俗、习惯、传统、典礼、仪式、集体活动、娱乐方式等。

5)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指企业中超出一般职工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表现,能够成为榜样和表率的先进个人或群体。

6)物化环境。物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条件和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物质成果。企业文化的各项要素具有不同的能量和效用。当各要素处于孤立状态时,其能量和效用是潜在的。唯有将各要素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组合联系,使之以整体的企业文化形式存在,才能使各要素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形成效用上的一致性,进而以整体功能的方式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的的整体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整合生产力功能、资产增值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激聚和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1)整合生产力功能。企业中人、资金、技术、物质没设备的充分整合是企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企业文化通过共有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整合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它带有生产力性质。2)资产增值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创造价值,具有资产增值功效。3)导向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以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对文化的熏陶、教化作用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有的价值关念,并以此为个人的方向和行为准则。4)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在发挥导向和约束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是企业凝聚力加强。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通常在本企业内部发挥作用。但由于现代企业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某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发生辐射。

LA7 论制度化管理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从管理方式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来看,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3)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所有的成员;

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人都从制度的规定,而不是有权的人;

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人;

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

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的体现。制度化管理以经理性分析研究指定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为基础,是一种不殉人情的管理体系。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早期传统的管理由于过分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更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一致,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

LA8 论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使分工协作达到高效。它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 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评价一种组织结构的优劣,不能离开具体条件,即制约组织结构的六个方面:即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

1)信息沟通。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组织结构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能否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能否及时地利用信息。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明确工作内容和性质、职权和职责关系;(2)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3)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不论是上传还是下达,都应经过信息联系的每一个层次,不能随意超过;(4)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5)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这要求组织设计把重点放在职位上,即要因事择人,而非因人设岗;(6)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共同工作会使人们形成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沟通正式组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所以组织结构设计必须尊重非正式组织及沟通方式。

2)技术特点。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面个方面。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序,进而决定着部门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从技术的稳定性角度看,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3)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的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肯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在一定条件下,管理体制的制约力是不可忽视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体制,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上下对口,极易带来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管理成本高而市场适应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将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并拥有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将面向市场,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5)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制约组织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的规律是: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复杂。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这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6)环境变化。企业监时的环境特点,对组织结构中取权的划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利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可把握的,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太显著,则可以把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手里,设置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与之保持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

LA9 论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

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个范畴,作为组织管理理论中两个基本范畴,对我们认识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基本工具,提供了方法论,大大加深了对组织管理过程的认识。首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的、非理性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区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正式侧面往往与组织管理过程中技术性、规律性、必然性、一般性强的部分相联系,非正式侧固更多地与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方式、风土文化、价值观念等个人化、个性化的部分相关。不仅如此,这种区别,还为管理学本身的组成部分与影响管理行为的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界限提供了可靠的把握手段,为深入研究管理中各类要素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开辟了道路。其次,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提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武器。我们知道,任何组织,任何类型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正式的管理制度。体系一面,同时也存在非正式的一面。实际的组织运转过程中,两方面都在起作用,有时非正式侧面起着比正式侧面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LA10 论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有关组织生存发展的原理。可以从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考察,同时并探讨有关中国组织平衡的特征。

一、组织内部平衡

组织内部平衡,指组织整体与个体之间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1)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激励因素不存在相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有个别性质。不仅如此,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现实组织能够提供的可能永远也比不上个人需求期望增长的速度。仅仅依靠满足个体的需求一种途径无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必须设法改变个人的动机。

(2)诱因的分配过程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有效地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诱因的提供,说服教育、强制方法的使用,应考虑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方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结合意义上的诱因分配,具有更重要作用。(3)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组织效率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

(4)人际关系和组织风气。这方面有几点需要指出: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应当是一种弥漫于组织整体的关系或风气;相当程度上与组织的基础和生存长短有关;共同利益往往起重要维持作用;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和风格起很大作用。

二、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生物有机体。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有能动性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因素作出选择。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或影响环境。但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是环境满足组织,这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点。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主要取决于:(1)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目标是组织与环境的组结点。正确合理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先决条件。目标的形成、确定过程,就是组织在各种制约因素间探索分析,确定关键性因素或战略因素,作出决策的过程(2)目标实现程度即组织效率。是组织运用一切资源实施实现目标、战略安排的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协作过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组织内部平衡善。现实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的平衡更多地与企业战略决策,计划、控制过程,生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资金筹措和运用等方面职能管理相关。组织平衡是内外平衡的统一。组织平衡归根到底,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内外全部制约、影响因素的平衡。

三、组织动态平衡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组织内外所有相关因素都处在变化中。组织平衡不是一 次性的,可以一激而就的。当组织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平衡即被打破,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立新的平衡。另一方面,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组织中客观上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本身,就是平衡的一种破坏性力量,同时,组织的发展,也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实现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革的矛盾。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随着内外平衡实现程度提高,有一种趋于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这一方面是组织内外平衡实现程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潜伏着丧失环境敏感性、丧失活力、不能随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危险。如何在稳定与革新,日常正常经营管理与阶段性变革之间取得平衡是动态平衡、发展过程管理中最困难的一个方面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动态平衡的实现需要有系统和权变观念。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企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内外平衡的动态平衡,构成组织管理的基础理论。

四、中国组织平衡的特征

(一)内部平衡。从基本原理来讲,内部平衡的基本条件是相同的。诱因与贡献平衡的图式发挥作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自由职业选择受单位体制束缚,受户口、住房等条件限制。个人需求、动机围绕政治标准或权力中心一定程度上的整合性质、趋同性质。重教化,物质利益方面平均主义和攀比特征,一定程度上的愚民政策。人际关系方面派系、团伙关系通过正式的职能关系表现出来,力量对比、平衡成为以权力为核心的组织内部平衡过程中一个主要方面

(二)组织与环境平衡。行业的、职能的特点让位于全社会范围内一时的政治主题,符合环境要求、适应环境首先是适应政治主题。对下级组织目标实现程度有两类商量标准:

一是政治标准,二是业务标准。归根到底,是个人标准。组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实现目标,都是在一定的条条和块块范围内进行的。组织活动空间有限。长期形成的单一中心特点和同一性,导致组织实现目标的手段千篇一律,雷同重复。因而显得非常幼稚。无法适应不同的、复杂的环境。

(三)动态平衡。动态变化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除非有上下之间的呼应,自下而上的变化鲜有成功。模式化是社会性的。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变革的过程都异常困难、异常缓慢。理论视需要而用,时而强调左手的重要性,时而强调右手的重要性。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依然是人的因素在背后起主要作用。没有建立起一套一般的、非人格化的约束所有的人的规则。

论述题 B 类

LB1 论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设计和建立的因素主要来自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六个方面。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有以下几种:

1)直线制。适用于小型企业其特点是集权式,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 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管理效率较高,但缺乏专业化的 管理分工。

2)直线职能制。它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领导下甚至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 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成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既保留直线 制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对参谋指导作用,以弥补领导人员在专 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

3)事业部制,即分权制结构。该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 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示将企业划分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 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4)矩阵制。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它的最 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其优点在于: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 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能在不 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能较 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工 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为企业综合管理会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其缺 点在于组织关系比较复杂。5)子公司和分公司。这种形式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和集团公司等,特点是子公司和分公 司集中在母公司周围,共同构成企业集团的紧密型组织,功能在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利润中心,其所属单位则一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发展品种为主要职能企业无论 选择那种形式,都必须考虑到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调和与对立,效率与战略的 矛盾。

LB2 论企业与环境的关系(1)企业与环境关系一般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在典型的西方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力量独立存在的社会本体。在上述前提下,企业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设备市场、商品销售市场的交换关系构成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部分。此外,企业与政府之间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一种特殊类型的交换关系。竞争者是唯一不与企业发生交换关系,同时又与企业行为有较强相关性的对象。

由此,企业与环境便可概括为:总体上的交换关系;与政府的特殊交换关系;与竞争者的竞争关系。

LB3 论企业形态演变的趋势

企业形态就整体而言,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跨国公司的演变过程,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本集中。当市场扩大的需求受到特定制度环境下企业资本集中程度的限制时,客观上要求企业形态相应变革。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技术的出现,使大规模生产过程与大规模分配过程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之内,导致大量市场交易内部化,促进了古典私人制中小企业向现代大型股份制企业过渡,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组织管理技术日益专业化、职业化、复杂化,导致所有者退出管理舞台,管理权转移到专职管理人员手中,企业内部形成管理层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企业的成长和对主要经济部门的支配,出现了垄断式企业。生产国际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竞争的国际化,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全球资源进行跨国经营。出现了以全球经营为目标的跨国公司。生产与竞争的国际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企业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超大型公司、巨型公司。企业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但由于企业规模过大,管理机构重叠,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和成本费用上升,对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起了一种扼制作用。于是,企业内部又出现了向下分权的趋向。设立委员会和项目工作小组以协调部门间关系,建立独立核算的小企业单位,从而实现“大公司小型化”,既可以利用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又有小公司的弹性和效率。虚拟公司跨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打破企业内部的分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灵活的生产 要素配置,成为一种新式的企业形态。虚拟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1)特别强调市场机遇,利用企业间的高效率合作缩短对市场机遇的反应时间;2)强调广泛的合作,与市场机遇相关的材料供应商,配套产品生产商、经销商、甚至是顾客和竞争对手都可能参与虚拟公司,因此,虚拟公司是一种以分散化为特征的网络型组织,它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有效地把自身的活力引向全球的范围。(3)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形成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在内的一体化网络,采集关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并把他们同目前新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结合起来。

LB4 说明制度规范的特点

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范、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和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管理组织集体协作行为,规范个人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维系企业组织正常运转的手段,是组织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制度规范接涉及的层次和约束的内容可分为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等五类。制度规范与其他管理手段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1)权威性。制度规范一经形成确定,所有成员都必须执行,违反规定要受到必要的惩罚。2)系统性。企业组织中各方面、各层次均有完整配套、具体严密的制度规范。它们具有内在一致性,互相衔接和补充,形成一整套严密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3)科学性。制度规范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成熟、合理的一面。4)无差别性。制度规范作为一种带有法规性质的管理手段,不对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区别对待,在规范约束范围内一视同仁,没有变通的余地。它是理性、非人格化的体系,是一系列抽象的、封闭的准则,往往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5)借助强制力执行。制度规范的实施和执行,往往借助了组织强制力量来进行。强制力是制度发挥作用的保证,没有强制力的制度规范只能是一纸空文。在企业组织中强制力主要表现在行政处分、降薪降职、除名等惩罚。6)稳定性。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管理实践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炼上升形成的理性准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的内在要求,具有较强稳定性。在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未发生较大变化 时,一般不做改动。稳定性也是维持权威性的手段之一而且只有稳定,才能现实地发挥制约作用,频繁变动的制度不易贯彻执行,也很难巩固。

LB5 论组织内部平衡

组织内部平衡,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需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这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从个体角度看来,个人对组织的协作愿望取决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与个人对组织获得的诱因之比。从组织侧面看,指组织能否提供足以维持协作过程的有效而充分的诱因数量的能力,即以诱因与贡献的平衡来维持成员个人的协作意愿,谋求组织生存发展的能力。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一、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

个人的需求、动机是制约组织内部平衡的关键因素。问题在于,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激励因素不存在相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有个别性质。不仅如此,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现实组织能够提供的可能永远也比不上个人需求期增长的速度。因此,仅仅依靠满足个体的需求这一种途径无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必需设法改变个人的动机,可借助说服教育、强制等作用于个人动机的手段。

二、诱因的分配过程

经济有效地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 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诱因的提供和说服教育、强制方法的使用,应考试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方面。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结合意义上的诱因分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三、组织的效率

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组织效率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组织效率的高低实际上与组织在环境中的生存发展状态有关。所以,组织内部平衡与组织和环境的平衡相关。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化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

LB6 论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规范是管理过程中借以规范组织全体成员的各种体系的规程和准则的统称。如人事制度、组织章程、财务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各种技术标准等。规范的实质是为个体行为确定准则,限定范围。因此,规范的执行与否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规范方式的特点是:

1、权威性。规范一经确定必须执行,违反要受到必要制裁。降薪、降职、处分、排除等手段是主要的制裁手段。

2、无差别性、规范是不对具体情况具体人分别对待的一般、形式上平等的管理方式。这是保证其权威性的必要条件。

3、借助强制力,规范作为约束和限制个人行为的力量,需要有强制力为保障,否则无法起作用。

4、稳定性规范往往是条理化、科学化的办事规则或准则,反映了管理的内在要求,有一定稳定性。规范化管理,以科学确定的各种标准和规范为基本准则的管理方式,就是规范化管理或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优于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方式。

1、规范化管理使组织具有高度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摆脱了个人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了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

3、规范化管理方式是适应现代组织的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缺乏人际温情,但优大于劣。

LB7 论成熟与革新

由成熟到革新,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开发新领域、新行业,转换主营结构;另 一个方向是通过更新换代在原市场范围内开拓发展的道路,这两方面并不排斥。

(一)革新的滞后性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战略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模式的束缚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对成熟化视而不见;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本业意识的障碍。

(二)(三)

(四)(五)革新的过程 对成熟化的认识 战略探索 战略决策 革新要经历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分为认识、探索、决策、稳定四个阶段。由于自己的成就,企业内部人员看待自身容易带有主观色彩,对危机认识不够。

战略探索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阶段,等到问题明朗后,虽然风险确实变电站小了,但机会也随之丧失了 当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明朗化后,企业便进入了战略决策阶段。要理顺内部经营机制,以战略目标为核心把企业各方面组织成为一个有特定结构、目标和功能的系统的过程。

LB8 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具体目标有六项目 1)维持企业生存,避免企业因某一重大不测事件而破产。2)维护企业经营稳定、持续地发展,避免经营中断和大起大落。3)增加企业利润;4)降低风险管理成本。5)树立安全、安定的企业形象。6)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同时期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也不同。虽然企业面临风险和应对措施多种多样,但风险管理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可循。

LB9 论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总体上看来,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的历程,是组织生活,管理过程中发现因素越来越多,内容日益丰富,完善的过程。管理脱胎于一种类型的传统文化,伴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带有很深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印记。工业革命以来管理发展总的趋势是科学化和理性化。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追求,是推动管理发展演变的根本性力量。(发挥)科学化和理性化本身没有错,本世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科学和理性成了至高无上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逻辑,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组织与人的协调发展受到一定的压抑和忽视。

进一步梳理,到目前为止管理学发展有几条较为显著的线索。

1、科学化、理性化线索。由泰罗发端,直到战后运筹学应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是科学管理发展的主要线索。整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理性精神,也是科学化、理性化的表现。

2、人道主义线索。梅奥把人当作“社会人”,巴纳德把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开始,尊重人,重视人的发展成为管理研究当中的一个主题。此后行为科学发展,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管理过程中如何尊重人,如何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出很多探索性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3、管理过程线索。从法约尔直到孔茨,对管理过程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4、组织管理线索。由巴纳德开创,以西蒙、赛尔特、马奇、安索夫等人为代表的,立足于组织的内外平衡和动态平衡研究管理问题形成的管理思想源流。这是一种包容性最强、原理性最强的流派。

5、实证分析线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操作过程的倾向。有史以来就存在,当代以德鲁克、戴尔为主要代表人物。

LB10 论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已远远不够,它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否则,组织活动就将毫无效果。经营战略有许多类型,就组织发展的阶段性而言,有扩大规模、地区开拓、纵向发展和产品多样化等相应战略,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话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总之,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要以经营战略为依据,并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

LA11 论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它们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人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判断净效果大小的标准纯粹是个人的,无统一标准。从组织角度看,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组织共同目标不仅要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而且必须被他们接受。否则无法对行为起指导作用,无法成为激励的力量。组织目标不同于个人目标。个人愿意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努力,是因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能够部分实现个人目标,有助于实现个人追求。组织中的个体有两种身份、两种人格。有时两种角色、两种人格会产生差异和矛盾。目标的背离会导致人格的背离。(3)信息沟通

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连接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限度。一是因为信息沟通要借助于语言媒体,会发生理解上的偏差。二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过程中归纳概括的过程和理解阐述过程会导致信息失真。三是沟通过程中有出于个人目的的有意识修饰加工。一般说来,信息沟通的渠道越长,失真的程度越高。信息沟通在组织中通常借助于一定的结构和框架进行。组织机构和制度框架是信息沟通的正规渠道和规则。信息沟通的手段对信息沟通过程有很大制约作用。通讯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中的信息传递,对组织生活和管理过程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 响。

LB12 论组织与个人间的平衡

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平衡,就是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从个体角度来看,个人对组织的协作愿望取决与个人为组织的贡献与个人从组织获得的诱因之比。从组织侧面看,指组织所能提供的足以维持协作过程有效而充分的诱因数量的能力,谋求组织生存发展的能力。组织内部平衡与下述几种因素直接相关:

一、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

1、个人的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会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2、个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量。

二、诱因的分配过程。提供诱因满足个体需求的方法有局限性: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的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同时还应考虑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个方面。

三、组织的效率。组织的效率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它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创造出足以满足个体需求的诱因资源。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

LB13 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国的企业,同时是一级社会组织、政治组织,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于一身。企业管理者既是经理,又是地方长官,同时还是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企业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实体,财产的支配和行政的支配合二为一,表现为以行政系列为主的“家国一体”的整体行为方式。多重身份、多种功能必然导致企业的非独立性。财产网络、行政网络、政治网络交错重叠在一起,企业是这种复杂网络体系上的一个点。不论哪个系列的牵动,都会影响企业系列的动作,都会牵动其它体系,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集于一身,任何大的行动都会导致全局性影响,企业要满足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全面的要求,企业行为的政府性,政府行为的企业化,就成为国有企业与其管理部门的一种一般现象,从而使企业承担着过重的社会责任。所谓“家国一体”就是指这种现象。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战后,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内容有:

(1)致力于和当地社会的协调;(2)禁止贿赂行为;(3)公开企业经营情况;〈4〉避免不利于竞争的企业兼并;(5)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国际收支政策和信用政策;(6)不偷税漏税;(7)扩大劳动雇佣,协调劳资关系;(8)为所在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企业不仅对一国的经济活动造成影响,而且对国际范围经济、社会、政治都有较大影响。随着全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体制改革及创新为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国家应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赋予了企业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加以约束和规范,使企业既是全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领导的有效性

2009-10-24 17:21:14| 分类: 待晒旧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领导工作是否有效不仅与领导者的特性、素质和行为有关,而且还与被领导者的特性和素质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要是领导者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者自身入手。

即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科学配置领导班子、不断的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掌管领导艺术等。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题,是集权、责任和服务为一体的人。领导者要用好职权,即惩罚权、奖赏权、合法全;充分发挥权威,即模范权、专长全的作用。按照特性理论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是自己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具体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1)、要及时为组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取得协调一致。(2)、要在领导过程中所发布的命令一致,即实施统一指挥,(3)、要加强直接管理。

(4)、要加强组织内外信息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5)、要掌握激励理论,运用适宜的激励方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6)、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方法。

2、加强领导班子结构建设,全面地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一个合理化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梯形的年龄结构。领导班子合理的年龄结构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并且逐步使领导班子年轻化,使中青年领导成员占比较大的比重。

(2)、互补的知识结构。领导班子的具体知识结构,应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配备有不同知识的领导成员,以达到各尽所能、知识互补的目的。

(3)、配套的专业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就是指领导班子应根据组织管理职能的需要,由不同专业特长的成员合理组成,形成一个补充调剂、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领导整体。

(4)、叠加的智能结构。一个领导班子合理的智能结构,一般应由具有高超创造能力的思想型领导;具有高度组织能力的组织型领导;具有踏踏实实工作作风的实干型领导和具有深谋远虑出谋划策的智囊型领导共同组成。

(5)、协调的气质结构。气质结构是由不同的脾气秉性的领导者组成的。

3、科学的运用领导艺术。

(1)待人艺术。待人艺术也就是人际交往艺术、或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高明的领导者正是巧妙的运用待人艺术,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一股有利于达到目的的最佳合力。

其包括:对待下级的意识(知人善任的意识、批评教育的艺术、关心爱护的意识、助人发展的艺术、上下沟通的艺术);对待同级的艺术(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相互沟通而不怨恨猜忌、支持帮助而不揽工推过);对待上级的艺术(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适应上级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工作、在上级面前规矩而不拘禁、运用“等距外交”,避免交往过密或亲疏不

一、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着眼点就放在努力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上等)。(2)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

包括以下几点:领导者必须干领导者的事;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会议效率;善于运筹时间;要精兵简政。

4、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有两个基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二、从被领导者入手,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不断地从不成熟到成熟。

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基础。光有高水平的领导者而没有一定水平的被领导者与其相配合,领导工作也不会有效的。领导者应根据被领导者的个性、能力、经验、知识、价值观、对自主的要求、职业倾向、期望和石器等不同,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和不同的领导方式来调动被领导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从环境入手,不断地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任务结构和组织情境。具体有:

(1)任务结构。其主要包括:任务明确程度、复杂程度、工作方式、有无信息反馈、奖酬方式。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任务结构,对被领导者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2)组织情境。其包括:组织文化、正规程序、灵活性、人际关系、组织声誉、奖酬机制等。根据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以获得领导工作的高绩效。

2.管理学考试及答案 篇二

(一) D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审计银行存款时, D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 D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下列程序中, 属于控制测试程序的是 () 。

A.取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B.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C.检查是否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D.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答案】C

【解析】从本题的四个选项来看, 选项C中“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丁公司应当建立的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测试该项内部控制就是看其运行是否有效, 是控制测试程序;选项A、B、D的审计程序都是为了收集审计证据证明银行存款的存在或完整性认定, 是银行存款的重要的实质性程序。

2. 如果丁公司某银行账户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不符, 最有效的审计程序是 () 。

A.重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B.检查银行对账单中记录的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收付情况C.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中记录的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收付情况D.检查该银行账户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案】D

【解析】由于未达账项的存在导致丁公司某银行账户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不符是正常的, 注册会计师要证实丁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否存在错报需要实施的重要的实质性程序是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注册会计师通过检查调节事项来证实银行存款账户余额是否正确。

3.如果D注册会计师要证实丁公司在临近20×8年12月31日签发的支票是否已登记入账, 最有效的审计程序是 () 。A.函证20×8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B.检查20×8年12月31日的银行对账单C.检查20×8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D.检查20×8年12月的支票存根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答案】D

【解析】丁公司年前签发的支票即未付票据, 企业签发的未付票据与购货相关或与付款相关,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票据领款人的书面说明来核对支票存根, 同时查看该笔付款是否存在于银行存款日记账。

4. 丁公司某银行账户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为1 585 000元, 在检查该账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 D注册会计师注意到以下事项:在途存款100 000元;未提现支票50 000元;未入账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35 000元;未入账的银行代扣水电费25 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D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确认的该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应是 () 元。

A.1 535 000 B.1 575 000 C.1 595 000 D.1 635 000

【答案】D

【解析】丁公司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中的银行存款应该是银行存款的实有数, 即1 585 000+100 000-50 000=1 635 000 (元) , 故选项D正确。

(二) C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丙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了解内部控制时, C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5. 内部控制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 其原因是 () 。

A.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是丙公司管理层的职责B.内部控制的成本不应超过预期带来的收益C.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D.对资产和记录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是丙公司管理层应当履行的经管责任

【答案】C

【解析】内部控制的作用只能合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其固有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选项C是其中一个方面。

6. 下列与现金业务有关的职责可以不分离的是 () 。

A.现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B.现金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的记录C.现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D.现金保管与现金总分类账的记录

【答案】B

【解析】出纳员的职责是负责现金的保管和现金日记账的登记工作, 故选项B可以由出纳员负责;而选项A、C、D不能由同一个人负责, 均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7. 在了解控制环境时, C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的因素是 () 。

A.内部控制的人工成分B.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成分C.丙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和认识D.会计信息系统

【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问的是了解控制环境, 选项C是控制环境的要素之一, 故选项C正确;选项A、B是内部控制的两种控制方式, 不属于控制环境;选项D是内部控制的要素, 不属于控制环境。

8. 下列情形中, 最有可能导致C注册会计师不能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是 () 。

A.丙公司管理层没有清晰区分内部控制要素B.丙公司管理层没有根据变化的情况修改相关的内部控制C.丙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D.C注册会计师对丙公司管理层的诚信存在严重疑虑

【答案】D

【解析】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其中可能讨论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可审性问题, 涉及可审性问题的影响因素有两种情形, 选项D是其中的一种。

9. C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实施的程序是 () 。

A.查找丙公司内部控制运行中的所有重大缺陷B.了解丙公司情况及其环境C.实施审计程序, 以了解丙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D.实施穿行测试, 以确定丙公司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执行

【答案】A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中了解内部控制的定位是了解与年报审计有关的内部控制, 不需要了解内部控制的所有方面, 不是专门查找内部控制运行中的所有缺陷, 故选项A正确。

(三) B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乙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运用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时, B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 0. 下列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表述中, 正确的是 () 。

A.重大错报风险是因错误使用审计程序产生的B.重大错报风险是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 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C.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D.重大错报风险可以通过合理实施审计程序予以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重大错报风险概念的理解, 选项A、B与“重大错报风险”概念不符;依据审计风险模型, 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评估的是重大错报风险, 不能够控制重大错报风险, 能够控制的是检查风险, 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不正确。

1 1. 在审计风险模型中,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 () 。

A.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B.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C.评估的与控制环境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D.评估的与财务报表存在广泛联系的重大错报风险

【答案】B

【解析】根据审计风险模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故选项B正确。

1 2. 当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降低时, B注册会计师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

A.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B.将计划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时间从期中移至期末C.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D.消除固有风险

【答案】B

【解析】根据审计风险模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故选项C、D都不正确;缩小审计范围不能降低检查风险, 相反只有通过扩大审计范围才有可能降低检查风险, 故选项A不正确;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降低检查风险的有效途径, 故选项B正确。

1 3. 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后, 如果B注册会计师认为某项交易不存在重大错报, 而实际上该项交易存在重大错报, 这种风险是 () 。

A.抽样风险B.非抽样风险C.检查风险D.重大错报风险

【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没有谈到审计抽样, 因此选项A、B不正确;重大错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前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已存在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才能评估其水平, 不是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后判断的问题, 故选项D不正确。

1 4. 在控制检查风险时, B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调高重要性水平B.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以降低控制风险C.进行穿行测试, 以降低固有风险D.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答案】D

【解析】根据审计风险模型, 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 根据确定的检查风险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通过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来降低检查风险, 故选项D正确;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 故选项B、C不正确。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对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的判断, 不能为了降低审计风险而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

(四)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编制的下属子公司K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阅。在承接和执行业务时, A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 5. 在与甲公司管理层沟通时, A注册会计师应当说明该项业务属于 () 。

A.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B.直接报告业务C.其他鉴证业务D.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答案】A

【解析】财务报表审阅业务是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16.在确定该项业务责任方的责任时,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甲公司管理层应对K公司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负责B.甲公司管理层应对K公司财务报表负责, K公司管理层应对K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负责C.K公司管理层应对K公司财务报表负责, 甲公司管理层应对K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负责D.K公司管理层应对K公司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负责

【答案】B

【解析】在A注册会计师承接的对甲公司编制的下属子公司K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阅业务中, 甲公司是责任方, 甲公司对由其编制的财务报表 (鉴证对象信息) 负责, 乙公司是独立法人, 乙公司对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鉴证对象) 负责, 因此选项B正确。

17.如果在承接业务后出现下列情形, A注册会计师不得变更业务类型的是 () 。

A.甲公司计划将K公司改制上市, 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B.甲公司对该项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代编简要财务报表业务C.审阅发现K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K公司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业务D.审阅发现K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因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 甲公司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以查清可能存在的其他舞弊行为

【答案】C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阅中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应当实施追加的或者更为广泛的程序, 而不能作为变更业务的理由, 因为这样由审阅业务变更为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业务不能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息需求。

18.如果审阅发现因标准或鉴证对象不适当而造成工作范围受到限制, A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的行动是 () 。

A.要求甲公司将该项业务变更为其他类型的鉴证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B.视其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否定结论的报告C.视其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无法提出结论的报告D.单方面解除业务约定, 而无须与甲公司管理层沟通

【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讨论的是注册会计师对已承接的审阅业务的标准或鉴证对象不适当造成工作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应当视标准或鉴证对象不适当影响工作范围的严重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无法提出结论的报告, 因此选项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一) D注册会计师负责对外商投资企业丁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进行验证。在执行验资业务时, D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 外方出资者的下列货币出资方式中, 符合规定的有 () 。

A.外方出资者用其在中国境内购买的外币现金出资B.外方出资者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因清算所得的货币资金出资C.外方出资者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因股权转让所得的货币资金出资D.外方出资者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因减资所得的货币资金出资

【答案】BCD

【解析】中外合资企业中, 如果外方以货币出资时, 要求外方直接以外币出资或以最初用外币出资后在中国境内获得的人民币出资, 选项A中购买外币不符合以上要求。

2. 在对外方出资者的货币出资进行审验时, D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下列审验程序正确的有 () 。

A.检查丁公司的外汇登记证, 以确定外币是否汇入经外汇管理部门核准的资本金账户B.向资本金账户的开户银行进行函证C.当出资的币种与注册资本的币种、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 检查实收资本是否按收到日的汇率折算D.外方出资者将出资款直接汇入丁公司在境外开立的银行账户的, 检查丁公司注册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外方以货币出资时注册会计师的审验程序。

3. 下列各项中, D注册会计师可以在验资报告说明段中予以说明的情形有 () 。

A.D注册会计师与丁公司在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确认方面存在异议B.丁公司由于严重亏损而导致增资前的净资产小于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C.丁公司及其出资者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出资的实物财产进行资产评估或价值鉴定D.丁公司尚未对本次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做出相关会计处理

【答案】ABD

【解析】选项A、B、D均为验资报告说明段的内容。

(二) C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丙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识别、评估和应对特别风险时, C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4. 在确定特别风险时, C注册会计师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

A.直接假定丙公司收入确认存在特别风险B.将丙公司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为特别风险C.直接假定丙公司存货存在特别风险D.将丙公司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确定为特别风险

【答案】ABD

【解析】选项A, 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假定收入确认存在特别风险;选项B, 管理层舞弊是特别风险;选项C,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后才有可能评估出存货是否存在特别风险, 不能直接假定存货存在特别风险;选项D, 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是特别风险。

5. 在了解和测试与特别风险相关的内部控制时, C注册会计师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

A.评价相关控制的设计情况, 并确定其是否已经得到执行B.如果拟信赖相关控制, 每年测试控制的有效性C.如果拟信赖相关控制, 且相关控制自上次测试后未发生变化, 每两年测试一次控制的有效性D.如果相关控制不能恰当应对特别风险, 应当就该事项与丙公司治理层沟通

【答案】ABD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讨论的是注册会计师对与特别风险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的问题。选项A是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 故选项A正确;依据教材P225倒数第2段和教材P226的图10-1, 注册会计师对特别风险内部控制的测试时间要求每年进行测试, 故选项B正确而选项C错误;依据教材P225, 故选项D正确。

6. 在针对特别风险计划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 C注册会计师可能采取的做法有 ()

A.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B.实施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C.仅实施控制测试D.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答案】AB

【解析】注册会计师通过选项C、D无法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降低特别风险。

(三) B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乙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B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为20×9年3月15日, 财务报表报出日为20×9年3月20日。在审计过程中, B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7. B注册会计师了解到的下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有 () 。

A.20×9年2月1日, 乙公司20×8年末的某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大幅贬值B.20×9年2月10日, 乙公司发生重大诉讼C.20×9年2月15日, 乙公司于20×7年确认的一笔大额销售被退回D.20×9年3月16日, 乙公司发生企业合并

【答案】ABD

【解析】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审计单位披露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期后事项, 选项C不属于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期后事项, 而是注册会计师需要提请乙公司对其2008年12月31日报表的比较数据 (或期初余额) 进行调整的事项。

8. 对于截至20×9年3月15日发生的期后事项, B注册会计师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

A.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识别这些期后事项B.尽量在接近资产负债表日时实施针对期后事项的专门审计程序C.尽量在接近审计报告日时实施针对期后事项的专门审计程序D.不专门设计审计程序识别这些期后事项

【答案】AC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讨论的是教材P468图18-1第一时段的期后事项, 是注册会计师对截至审计报告日的第一时段的期后事项的审计责任问题, 故选项A、C正确。

9. 如果针对20×9年3月20日后发现的事实, 乙公司管理层修改了20×8年度财务报表, B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措施有 () 。

A.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B.复核管理层采取的措施能否确保所有收到原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士了解这一情况C.针对修改后的20×8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D.在针对乙公司20×9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 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修改20×8年度财务报表的原因

【答案】ABC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讨论的是教材P468图18-1第二时段的期后事项, 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存在错报的期后事项的审计责任问题, 故选项A、B、C正确。

(四)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A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 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 0. 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 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A.不同的审计程序应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B.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C.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D.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特征

【答案】ABCD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讨论的是注册会计师如何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问题。

1 1. 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时, 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A.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B.审计意见的类型C.错报风险的性质D.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答案】ACD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讨论的是注册会计师如何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其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将要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教材P214第2段) , 故选项A正确;同时, 注册会计师还要考虑错报风险的性质 (教材P217第5段) 和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教材P217第6段) , 故选项C、D正确。

1 2. 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 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A.审计程序与特定风险的相关性B.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C.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D.可容忍的错报或偏差率

【答案】ABCD

【解析】本题题干部分讨论的是注册会计师如何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其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将要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教材P214第2段) , 故选项B正确;同时, 注册会计师还要考虑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故选项C、D正确;根据教材P218第5段, 故选项A也正确。

三、判断题

1.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 注册会计师不得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 ()

【答案】×

【解析】一般情况下, 在审计报告归档之后不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增加, 但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 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时, 需要修改已归档的审计工作底稿。

2.在对被审计单位连续编号的订购单进行测试时, 注册会计师可以以订购单的编号作为所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 ()

【答案】菁

【解析】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 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 注册会计师可能以订购单的日期或编号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

3.只有对简要财务报表所依据的财务报表发表了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才可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

【答案】菁

【解析】本题讨论的是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情形。注册会计师只有对简要财务报表所依据的财务报表发表了审计意见, 才可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因为只有对简要财务报表所依据的财务报表整体进行了审计, 才能获得充分了解, 承担对简要财务报表的责任。如未对简要财务报表所依据的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则不应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4.如果发现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与已审计财务报表存在重大不一致, 需要修改其他信息而被审计单位拒绝修改, 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

【答案】×

【解析】当需要修改其他信息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拒绝修改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采取适当的进一步措施。进一步措施包括向治理层书面说明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关注, 以及征询法律意见。注册会计师不能因此对没有错报的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对于一项自动化的应用控制, 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该项控制得以执行的审计证据和信息技术一般控制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 作为支持该项控制在相关期间运行有效性的重要审计证据。 ()

【答案】菁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时, 可以利用自动化控制的有效性来支持该项控制在运行期间的有效性。

四、简答题

1.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 对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并委派A注册会计师为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委托后, A注册会计师发现甲公司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 审计项目组成员均缺少这方面的专业技能。A注册会计师了解到某软件公司张先生曾参与甲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 因此聘请张先生加入审计项目组, 测试该系统并出具测试报告。在审计过程中, A注册会计师要求审计项目组成员相互复核所执行的工作, 并在工作底稿复核人员栏签字。在复核过程中, 审计项目组成员之间在某个专业问题上存在分歧, A注册会计师就此问题专门致函有关部门进行咨询, 始终没有得到回复。考虑到该项业务的高风险性, 在出具审计报告后, ABC会计师事务所专门指派未参与该项业务的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实施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要求:

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 (包括审计项目组) 在业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

(1) 在承接业务时没有开展恰当的初步业务活动, 没有评价审计项目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 应当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应当考虑相关人员是否具有执行业务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

(2) 聘请专家张先生缺乏独立性。张先生曾是甲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者, 又受聘参与该系统的测试, 将导致自我评价, 损害审计项目组独立性。

(3) 审计项目组成员相互复核工作无法达到要求。复核工作应当由审计项目组内经验较丰富的人员复核经验不足人员执行的工作。

(4) 审计项目组意见分歧未得到解决就出具审计报告。只有在审计项目组意见分歧得到解决后, 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5) 未能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完成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完成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2.B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乙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乙公司为玻璃制造企业, 20×8年末存货余额占资产总额比重较大。存货包括玻璃、煤炭、烧碱、石英砂, 其中60%的玻璃存放在外地公用仓库。乙公司对存货核算采用永续盘存制, 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乙公司拟于20×8年11月25日至27日盘点存货, 盘点工作和盘点监督工作分别由熟悉相关业务且具有独立性的人员执行。存货盘点计划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存货盘点范围、地点和时间安排

(2) 存放在外地公用仓库存货的检查

对存放在外地公用仓库的玻璃, 检查公用仓库签收单, 请公用仓库自行盘点, 并提供20×8年11月27日的盘点清单。

(3) 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对于烧碱、煤炭和石英砂等堆积型存货, 采用观察以及检查相关的收、发、存凭证和记录的方法确定存货数量;对于存放在C仓库的玻璃, 按照包装箱标明的规格和数量进行盘点, 并辅以适当的开箱检查。

(4) 盘点标签的设计、使用和控制

对存放在C仓库玻璃的盘点, 设计预先编号的一式两联的盘点标签。使用时, 由负责盘点存货的人员将一联粘贴在已盘点的存货上, 另一联由其留存;盘点结束后, 连同存货盘点表交存财务部门。

(5) 盘点结束后, 对出现盘盈或盘亏的存货, 由仓库保管员将存货实物数量和仓库存货记录调节相符。

要求:

针对上述存货盘点计划第 (1) 至第 (5) 项, 逐项判断上述存货盘点计划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 简要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及解析】

在第 (1) 事项, 即“存货盘点范围、地点和时间安排”的盘点计划中分别存在以下缺陷: (1) 乙公司存货盘点时间不当。乙公司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 盘点时间最好接近12月31日, 盘点时间与12月31日间隔太长。 (2) 对烧碱存货盘点时间安排不恰当。对于存放在A、B不同仓库的烧碱应安排在相同的时间盘点。

在第 (2) 事项, 即“存放在外地公用仓库存货的检查”的盘点计划中存在的缺陷:因存放在外地公用仓库的玻璃占存货总额的比重较大, 应当考虑实地盘点。

在第 (3) 事项, 即“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的盘点计划中存在的缺陷:对于烧碱、煤炭和石英砂这些堆积型的存货, 一般来说, 估计存货数量存在困难, 乙公司应当运用工程估测、几何计算、高空勘测, 并依据详细的存货记录来确定其数量。

在第 (4) 事项, 即乙公司关于“盘点标签的设计、使用和控制”的盘点计划中存在的缺陷:由负责盘点存货的人员将一联标签粘贴在已盘点的存货上, 另一联由其返还给存货盘点监督人员, 由监督人员将盘点标签连同存货盘点表交存财务部门。

在第 (5) 事项, 即由仓库保管员调节盘盈或盘亏的盘点计划中存在的缺陷:盘点结束后, 应当由公司组成调查小组, 对盘盈或盘亏的存货进行分析和处理, 并将存货实物数量和仓库记录调节相符。

3.C注册会计师负责对常年审计客户丙公司20×8年1~6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阅。在实施了必要的审阅程序后, C注册会计师草拟了以下审阅报告 (如下页图所示) 。

要求:

指出审阅报告中存在的不当之处, 并提出修改建议。

【答案及解析】

(1) 在引言段中, 对财务报表的界定和描述不恰当, 应提及财务报表附注, 应改为“20×8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20×8年1~6月的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2) 在范围段中, 对审阅依据的表述不恰当, 应改为“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的规定执行了审阅业务”。

(3) 在范围段中, 对审计范围的描述不完整, 未着重指明“没有实施审计, 因而不发表审计意见”, 在范围段最后应当增加“我们没有实施审计, 因而不发表审计意见”。

(4) 在结论段中, 表述审阅结论的方式不恰当, 应当以消极保证的方式提出结论, 应改为“根据我们的审阅, 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丙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4.D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上市公司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0×8年, 丁公司管理层通过与银行串通编造虚假的银行进账单和银行对账单, 虚构了一笔大额营业收入。D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向银行函证等必要审计程序后, 认为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在丁公司20×8年度已审计财务报表公布后, 股民甲购入了丁公司股票。随后, 丁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曝光, 并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 其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为此, 股民甲向法院起诉D注册会计师, 要求其赔偿损失。D注册会计师以其与股民甲未构成合约关系为由, 要求免于承担民事责任。

要求:

(1) 为了支持诉讼请求, 股民甲应当向法院提出哪些理由。

(2) 指出D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免责理由是否正确, 并简要说明理由。

(3) 在哪些情形下, D注册会计师可以免于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及解析】

(1) 为了支持诉讼请求, 股民甲应当提出下列理由:D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不实报告;D注册会计师存在过错;股民甲遭受了损失;D注册会计师的过错与股民甲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D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免责理由不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 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3) 下列情形下, D注册会计师不承担民事责任: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 但仍未能发现丁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的错报;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银行提供虚假或不实的证明文件, D注册会计师在保持必要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者不实;已对丁公司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5.E注册会计师负责对戊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 E注册会计师采用了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 (PPS) 。相关事项如下:

(1) E注册会计师对应收账款各个明细账户进行了初步分析, 将预期存在错报的明细账户选出, 单独进行函证, 并将其余的明细账户作为抽样总体。E注册会计师认为在预期不存在错报的情况下, PPS效率更高。

(2) E注册会计师认为不需要计算抽样总体的标准差, 因为PPS运用的是属性抽样原理。

(3) 假设样本规模为200个, E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方法, 选出200个抽样单元, 对应的明细账户共190户。在推断抽样总体中存在错报时, E注册会计师将样本规模相应调整为190个。

(4) 在对选取的所有明细账户进行函证后, E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错报, 因此认定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大错报。

要求:

(1) 针对事项 (1) 至 (4) , 逐项指出E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 简要说明理由。

(2) 指出PPS对实现测试应收账款完整性认定这一目标是否适用, 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 针对要求 (1) 的四个事项: (1) 事项 (1) 正确; (2) 事项 (2) 正确; (3) 事项 (3) 不正确, PPS抽样单元是货币单元, 而不是实物单元, 调整样本原定规模将导致无法正确量化抽样结果; (4) 事项 (4) 不正确, 在PPS抽样中, 在样本中没有发现错报的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也要确定总体中可能存在的高估或低估的最大数额, 不能够认定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大错报。

(2) 不适用, 在PPS抽样中, 零余额的和负余额的账户被选中的机会小, 对于应收账款的完整性认定的目标并不适用。

五、综合题

1.Y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X公司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产品销售采用赊销方式, 正常信用期为20天。

在A产品生产成本中, a原材料成本占较大比重。a原材料在20×8年的年初、年末库存均为零。A产品的发出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资料二:20×8年度, X公司所处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 生产A产品所需a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汇率因素导致a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替代产品面市使A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 市场竞争激烈, 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

资料三:X公司20×8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及相关账户记录反映:

(1) A产品20×7年度和20×8年度的销售记录

(2) A产品20×8年度收发存记录

(3) 与销售A产品相关的应收账款变动记录

要求:

(1) 根据上述资料, 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 运用分析程序识别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并列示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

(2) 在要求 (1) 的基础上, 如果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指出重大错报风险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 并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8页的相应表格内。

(3) 假定X公司存在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作为审计项目组负责人, Y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采取哪些总体应对措施。

(4) 假定评估的X公司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 指出Y注册会计师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通常更倾向于何种方案。

(5)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 Y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6) 假定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存在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Y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采用哪些方式予以应对。

(7) 根据上述资料,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在审计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时, 如果对销售实施截止测试, Y注册会计师应当以检查何种文件记录为起点安排审计路径, 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

(1) (1) 分析A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毛利率的变动情况。

20×8年度行业统计资料显示, 甲产品的市场需求、销售价格明显下降。但20×8年度与20×7年度相比, X公司营业收入反而增加10 000万元 (销售数量反而增加100吨, 销售单价反而上升) , 毛利率反而增长5个百分点 (A产品单位成本反而下降) 。

(2) 分析应收账款变动情况和产品成本变动情况。

X公司赊销A产品的正常信用期为20天, 但20×8年12月9日赊销的A产品至20×9年1月31日尚未收款。

或:按年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 (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365÷ (50 000/6 300) =46 (天) , 明显超过正常信用期20天。

或: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 (收入/应收账款年末余额) =365÷ (50 000/9 600) =70 (天) , 明显超过正常信用期20天。

20×8年度行业统计资料显示在A产品成本占有较大比重的a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大幅上涨, 导致A产品成本上升, 但A产品20×8年度收发记录反映其成本不升反降。

上述分析程序的结果表明, 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

(3) Y注册会计师应该采取以下总体应对措施: (1) 向项目组强调在搜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 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 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 提供更多的督导; (4) 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 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5) 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4) 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时通常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

(5)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1) 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2) 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 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3) 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 使20×8年度审计中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4) 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 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6) 应考虑通过下列方式应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 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以获得更为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或获取其他佐证性信息, 包括更加重视实地观察或检查, 在实施函证程序时改变常规函证内容, 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等; (2) 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包括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或针对本期较早时间发生的交易事项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 (3) 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 包括扩大样本规模, 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

(7) 应当选择以账簿记录为起点的审计路径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因为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追查至记账凭证, 进而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可以证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已开具发票并发货, 有助于发现多计营业收入问题。

2.W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 产品销售以W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W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 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W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情况及其环境,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由于20×7年销售业绩未达到董事会制定的目标, W公司于20×8年2月更换了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

(2) W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20×8年发生了变化。20×8年之前采用代销模式, 在代理商对外销售相关产品后, W公司根据代销清单以低于建议零售价7%的出厂价向代理商开具代销产品的销售发票, 代理商有权退回未对外销售的产品。20×8年初开始改为经销模式, 即由经销商 (大部分是原先的代理商) 以较优惠的出厂价 (平均低于建议零售价13%) 买断相关产品, W公司向经销商发货即开具销售发票, 经销商不再享有退回未销售产品的权利 (产品质量原因除外) 。20×8年, W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约5%, 但主要产品建议零售价与上年基本相同。

(3) W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于20×8年末纷纷推出降价促销活动, 为了巩固市场份额, W公司于20×9年元旦开始全面下调了主要产品的建议零售价, 不同规格的主要产品降价幅度从5%到20%不等。

(4) 20×8年初, W公司将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由25年到35年变更为20年到35年, 机器及其他设备折旧年限由8年到12年变更为8年到10年。残值率仍为3%。

(5) W公司于20×8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的一个仓库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违章建筑, 被要求在20×9年6月底前拆除。

(6) 20×8年初, W公司启用新财务信息系统, 并计划同时使用原系统6个月。由于同时运行两个系统对W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很大, 2个月后, W公司决定提前停用原系统。

(7) 20×8年末, W公司的母公司宣布在未来2年内将逐步增加对W公司的投资。

资料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W公司财务数据,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资料三: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有关销售与收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销售部门在批准经销商的订货单后编制发货通知单交仓库和会计部门。仓库根据发货通知单备货, 在货物装运后编制出库单交销售部门、会计部门和运输部门。会计部门根据发货通知单和出库单在系统中手工录入相关信息并开具销售发票, 系统自动生成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分录并过入相应的账簿。销售部门每月末与仓库核对发货通知单和出库单, 并将核对结果交销售部经理审阅。

(2) 系统每月末根据汇总的产成品销售数量及各产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自动计算主营业务成本, 自动生成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分录并过入相应的账簿。

(3) 会计部门每月末编制存货的结存成本及可变现净值汇总表, 将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确认为存货跌价准备。

资料四:B注册会计师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实施测试, 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测试情况,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从W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选取20×8年12月的1笔交易, 注意到相应记账凭证只附有若干销售发票记账联。财务人员解释, 在审核出库单并据以开具销售发票后, 已在销售发票的记账联上注明出库单号, 并将连续编号的出库单另外装订存档。审计选取了1张注有2个出库单号的销售发票记账联, 在出库单存档记录里找到了相应的出库单。出库单日期分别为12月14日和12月16日, 销售发票日期为12月16日。

(2) 在抽样追踪20×8年11月10个主要产品的主营业务成本在系统中的结转过程时, 注意到有2笔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存在手工录入修改痕迹。财务人员解释, 由于新系统的相关数据模块运行不够稳定, 部分产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运算结果有时存在误差, 因此采用手工录入方式予以修正, 并且只有财务经理有权在系统中录入修正数据。审计检查了相关样本的手工修正后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没有发现差异。

(3) 检查了20×8年9月末产成品成本及可变现净值汇总表, 发现其中的产成品成本数据与20×8年9月末产成品成本账面余额稍有差异。财务人员解释, 该差异是在编制完成9月末产成品成本及可变现净值汇总表后, 根据仓库上报的第3季度末盘点结果调整部分产成品账面余额所致。

要求:

(1) 针对资料一 (1) 至 (7) 项, 结合资料二, 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 逐项指出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 简要说明理由, 并分别说明该风险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如果认为属于认定层次, 指出

【答案及解析】

(1)

(2)

相关事项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1页至12页的相应表格内。

(2) 针对资料三 (1) 至 (3) 项, 逐项指出上述控制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3页的相应表格内。

(3) 针对资料三 (1) 至 (3) 项, 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 逐项判断上述控制在设计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 分别予以指出, 并简要说明理由, 提出改进建议。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3页的相应表格内。

(4) 针对资料四 (1) 至 (3) 项, 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以及资料三中可能存在的控制设计缺陷, 逐项指出上述测试结果是否表明相关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如果表明相关内部控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4页的相应表格内。

(5) 针对资料一 (1) 至 (7) 项, 结合资料三和资料四, 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 逐项判断资料三所列控制对防止或发现根据资料一识别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否有效。如果有效, 指出资料三所列控制与资料一的第几个 (或者哪几个) 事项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直接相关, 并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4页的相应表格内。

(3)

(4)

3.语文考试如何参考“参考答案” 篇三

我们再来看近年来在省级考试题中,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的部分试题:2004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0题;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过头来,再来回味一下已经离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2004年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题的答案,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D项,其中四个词语固然没有一个错别字,但A项中的四个词语也没有错别字。许多参考答案注明“班配”的“班”是“般”的误用。查阅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发现既有“般配”又有“班配”。“班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般配”;“般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结亲的双方相称(chèn)”,“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chèn)”。而在《现代汉语常用常考字词类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中,竟然将这两个词作为异形词收录在第92页中并作注释。其实,“班配”和“般配”是一组异形词;这一题C项中的“流言蜚语”与“流言飞语”也是一组异形词。固然同形词“一词多形”给人们读写交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并不能认为它是错字或别字,既然考题中出现了异形词“班配”“流言蜚语”等,那也不要紧,只要答案不认为它们是别字就行。所以,“班配”的“班”与2003年全国卷第2题的“伶牙利齿”的“利”一样,都不能看作别字(注:2003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参考答案并不唯一,A、B两项都没有别字,都属于应选答案)。如此说来,第2题A项中“班配”中没有别字,其他三个词语中也没有错别字。这一题的答案应该有两个:A与D。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命题者在设置答案时沿袭教参说法,有失周密。如第11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节奏划分参考答案沿袭教参说法,将“不以”与“封疆之界”断开,与实际朗读不符,准确划分应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第19题要求学生回答“母亲”“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的原因,准确答案应包括:为儿子懂事而感动和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内疚、心疼、痛苦和无奈两个方面。但参考答案却只注重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有失周密。另外像2004年沈阳市的第20题,在给出的参考答案中,缺少必要的术语,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的第16题的参考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作为权威性考试的中、高考,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失误,我想并不奇怪,作为命题者,他们恐怕也一定会想到万一命题时出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权威考试的权威性,其中包括参考答案的提供。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是每年都出现参考答案值得质疑的试题,这让我们对参考答案心有余悸、信心不足。既然如此,是否就意味着参考答案没有参考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往往就会作出错误的回答。

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出现这种参考答案严重缺乏规范性甚至缺乏参考性的现象更是偶有发生,甚至在实际教学和课外辅导过程中,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些学生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在评讲试卷时,总是把命题者所提供给老师的参考答案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作具体的分析,当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这道试题时,他就已经开始宣第二条的答案了。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恐怕并不是哪一个教师的问题,可能还不在少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来共同探讨参考答案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参考答案,尤其是像语文这类学科,命题者在给试题提供参考答案时,有时的的确确会涉及到弹性较大的答案,甚至就根本无法提供一个科学的相对标准的答案,在这种实在没有办法把握的情况下,是不是阅卷老师就听便于参考答案呢?我想这绝对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完全违背了我们语文学习的初衷。

一、 必须认真研究参考答案

所谓“参考答案”,是一帮成年人的答案,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可以这样说,只有命题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在试卷上见不到的。所以我们在阅卷之前必须研究答案、讨论答案,必须研究学生的答案、讨论学生的答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阅卷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没能解读出来的答案,竟然会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所给出的答案确实有水平,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考虑问题的周密很令人阅卷老师钦佩,他们的答题可以说比命题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加精彩、更有道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研究、讨论参考答案就更有必要。研究之后,命题组、阅卷组可以根据研究和讨论的结果,再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参考答案供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参考。不少参加过中、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一次阅卷都会有一次不小的收获,都会对自己未来的教学产生一次不小的冲动,尤其是阅卷老师对待参考答案的态度,让这些老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事实上,研究参考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必须仔细参阅参考答案

尽管命题老师在给试题拟参考答案时,冠上了“参考”的字样,并不是没有参考的价值,相反倒是有很多的地方非常值得参考,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试题以后,在缺乏老师评讲的前提下,可以参阅参考答案,看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再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重新审题,认准答题的角度,理清答题的思路,最后再用最为精练的语言文字把答案较为详细完整地列出来。

实际上,通过这种与参考答案的交流,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阅参考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训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维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完善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必须严格规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是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尽相同,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也不会一样,这就导致命题老师在给题目设置参考答案时的要求也不会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弊端呢?没有别的办法,唯有规范答题,不该省略的一定不能省,特别注意规范性的训练,不仅思路上要规范,表述上更要规范。比如,试题问“为什么”,你答题时必须有“因为”这样的字样,试题问“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你必须有“形象而生动地……”这样的字样。也就是说答题时该掌握的一些重要的“术语”,你必须学会运用,尽管有时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中并没有这些字样,但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必须运用。所以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参考答案时也就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在参考答案中没有的字样,你必须在平时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这些“术语”加进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作为考生,你必须弄清楚,答案虽然有时是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你想答什么就答什么,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而要注意答案用语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少用白话、口语。不同的文体还得用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去答案,这样以不变应万变,以减少扣分的机会。

四、 必须指导评点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被冠上“参考”的字样,这就意味着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当然,绝大多数参考答案还是具有权威性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怀疑参考答案。一般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在一起寻找答案的漏洞,对答案进行增删,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引用不同的知识作答,进行多向思维,然后重新组织答案。

比如命题者在命题时给出的分数是3分,但是在提供参考答案时只是给了2个要点,我觉得这样的答案就很值得商榷,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0.5分的试题,很有必要重组一下这个试题的答案。在重组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试题的综合评价要求,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过程,甚至对老师也是如此。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试卷评讲过程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在学生评点参考答案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点,以引导他们思维发展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生生互动、生生自动和师生互动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里我之所以就参考答案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并没有贬低我们的命题老师以及我们的授课老师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要正确地去对待参考答案,让参考答案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对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态度是明确的,既不能迷信,又不能完成抛弃。理性的做法是:能够跳出参考答案的束缚,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态度,给每位考生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对待,就一定会让参考答案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参考价值。

4.5S管理的考试题及答案 篇四

一、填空题(共10分,每个1分)1、5S管理是以 现场 管理为基础的。

2、GB/T国家推荐标准(念 国标推或拼音)idt等同采用(直接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推荐标准)

3、ISO9000族的核心思想 说到 ; 做到 ; 有效 ; 证据

4、实施5S管理时,必须是 全员 参加。

5、ISO9000质量体系的特点: 文件化、系统化 强调顾客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6、“5S ”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 素养。

7、不合格品处置:返工、返修、降级、报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一个1分)

1、GB/T19001-2008标准中的6.3“基础设施”可以是()D A、生产设备

B、生产场地及设施 C、信息系统和通讯技术 D、以上都是

2、电冰箱的以下质量特性中哪一种不是固有特性()

D A、容积 B、耗电量 C、制冷效果 D、价格

3、质量管理体系可以()

D A、帮助组织满足顾客要求

B、帮助组织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 D、A+B+C

4、GB/T19001-2008标准中的6.4“工作环境”可以包括()D A、工作场所的温湿度

B、半成品库通风和防潮条件 C、工作区域布置的合理性 D、以上都是

5、记录的作用()

A、为产品符合要求和过程有效提供证据;

D B、为提供审核的证据 C、有需要时可追溯性 D、A+C

4、产品包装标识应满足()要求:

a.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b.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c.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

d.a+b+c

7、需要实施确认的过程是(d)a.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b.产品在使用后或服务在交付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c.量大面广,使用人力很多的过程 d.a+b

8、顾客满意的含义是(c)a.满意顾客抱怨 b.要求顾客填写意见表 c.顾客对自己的要求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d.a+c

9、标准7.5.5中的搬运是指(b)a.制成品交付给顾客间的运输

b.从原材料进厂到制成品交付到预定地点之间各阶段产品的搬运 c.供方将原材料送到组织的运输 d.a+b+c

10、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活动(b)a.目的是使产品能按期交付 b.目的是保护产品交付前不受损坏 c.只适用于最终产品 d.b+c

1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b)a.附加条件 b.理论基础 c.延伸

12、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叫做(b)a.预防措施 b.纠正措施 c.不合格控制 d.持续改进

13、内部沟通方式可以是(d)a.会议记录 b.发文 c.通知 d.a+b+c

14、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是(c)a.达到顾客满意 b.减少质量损失 c.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d.a+b+c

15、区分要与不要东西,丢弃或处理不要的东西,保管要的东西是()b a.整顿 b.整理 c.清扫 d.清洁

16、产品防护包括(d)a.标识 b.搬运、贮存 c.包装、保护 d.a+b+c

1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包括(d)

a.质量手册 b.ISO9001标准所要求的程序文件 c.记录 d.a+b+c

18、“信息及其承载媒体”的定义(a)a.文件 b.资料 c.记录 d.客观证据

19、目的是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d a.清洁 b.整理 c.清扫 d.整顿

20、电路板焊接后,发现其中有一个元件是被破坏的,工人重新用合格的元件进行更换,使其达到合格,这是(a)a.纠正 b.让步 c.降级 d.纠正措施

21、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称为:(b)a.程序文件 b.记录 c.质量计划 d.质量手册

22、需要确认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是(d)a.特殊过程 b.关键过程 c.需要投入很多资源的过程 d.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测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23、以下哪种不是顾客财产(c)a.顾客提供的用于加工产品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 b.某宾馆停车场停放的客人的车辆

c.组织按顾客要求,从顾客指定的某水泥厂购买的水泥 d.导游暂时保管的游客的身份证或护照等证件。

24、质量管理的“PDCA”方法是指(b)a.P-管理职责;D-资源管理;C-产品实现;A-测量分析改进 b.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

c.P-识别顾客需求;D-产品实现;C-顾客满意测评;A-改进 d.以上都是

25、以下哪些信息可以反映顾客满意程度(d)a.顾客抱怨 b.顾客表扬信 c.产品质量与同行的比较数据 d.a+b+C

26、没有满足要求是指(d)a.缺陷 b.报废 c.返工 d.不合格

27、未经过最终检测的产品(d)a.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分析,可以交货

b.经顾客批准,也不能交货 c.经质量部门主管人员批准,可以交货 d.以上都不是

28、ISO9000族标准可以帮助___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D)A制造业; B服务业; C IT业; D各种组织。

29、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 组织(B)A、官方组织 B、民间组织 C、政府机构 D、企业

30、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B)

A、强制性标准 B、非强制性标准 C、产品标准 D、企业标准

判断题(20)1分1个

(F)

1、返工、返修后的产品不需要检验(F)

2、顾客没有投诉就说明顾客没有不满意。

(T)

3、组织应对用于测量和监视要求的软件在使用前进行确认。(F)

4、缺陷”不是不合格,只是未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而已。

(T)

5、让步使用是对不合格产品采取的一种措施,使其虽不能满足规定要求,但尚可满足使用要求。

(T)

6、统计技术适用于所有组织。

(T)

7、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也是持续改进的措施之一。(T)

8、产品要求可由顾客提出或规定。

(F)

10、产品的检验测量必须由专职检验员来进行。(F)

11、所有测量设备必须由授权机构定期进行校准。(T)

12、持续改进涉及到产品、过程和体系等方面的改进。

(F)

13、组织应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发现的所有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T)

14、考虑到检验成本和批量大小,进行抽样检验比全检更合理。(T)

15、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F)

16、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的相同点都是以系统为基础(T)

17、由最高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T)

18、八项质量管理的原则的基础是全员参与

(T)

19、GB/T19001-2008对组织的结构形式没有提出具体要求。(T)

21、每个产品、过程、体系、组织都具有自己的固有特性。

(F)

2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多选题(20)

(acd)

1、处置不合格品应采用的方式包括 a.返工 b.让步使用,无需任何人批准 c.报废 d.降级使用

2、状态标识包括()状态 合格、次品、待检 a 待检 b待定 c 合格 d 零件号码-:--产品标识

3、组织即()

a 公司 b集团 c 研究机构 d 事业单位

4、下列按GB/T19001-2008的规定,是文件的有():

a.公告栏上贴的通知 b.通过局域网发出的信息 c.广播通知下午开会

d.书面文件

5、从GB/T19001-2008角度,能肯定增强顾客满意的措施包括()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价销售

c.增加产品功能

d.酒店无偿提供给顾客果盘

6、对记录进行()的控制:

a标识;b贮存;c保护;d、填写

对记录进行如下六个方面的控制: 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处置

7、GB/T19001-2008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a文件控制

b不合格品控制

c管理评审

d纠正措施

4.2.3文件控制;4.2.4 记录的控制;8.2.2 内部审核; 8.3不合格品控制; 8.5.2 纠正措施; 8.5.3 预防措施;

8、产品包装标识应满足()要求:

a.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

b 生产厂厂名

c厂址

d 生产日期

9、以下属于GB/T19001-2008标准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内容的是()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b.统计技术c.资源管理 d全员参与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0、特性可分为固有和赋予的,固有特性是指本来就有的如:(a d)a技术特性 b 售后服务 c 价格 d安全特性

固有特性是指本来就有的如技术特性 安全特性 可靠性

赋予特性环是本来就有的,是人为后加的特性如:价格、售后服务要求质量

11、要求是明示的,通常是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通常隐含是指(b c)a法律、法规

b惯例

c一般作法

d强制标准要求

简答题 :3个题 5分

1、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答: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通常以对不合格进行处置的方式实现,如返工、返修等,是针对不合格对象的不合格事实本身所采取的措施,该类不合格在今后可能还会发生;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可达到防止同类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这时尚不存在不合格,但不合格可能会发生,针对这种潜在的不合格制定措施,从而避免不合格的发生。

3、首件检验条件是什么?

答 :下列情况经首检三检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

1、每个班开始时;

2、每个工人每道工序第一件加工后;

3、生产中更换操作人员;

4、生产中更换或重新调试工装、机器设备;

5、更改、调整工艺;

4、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答:a.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b.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半成品检验;

d.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5、品质管理涵盖那4个步骤:1)制定品质标准;(2)检验与标准是否一致;(3)采取纠正措施并追踪效果;(4)改善,修订新标准。

6、IQC品质控制的原则:

品管工作方针:从源头抓起,过程与结果并重;

品质控制思想:预防第一,争取把不良消灭在萌芽状态; 降低品保成本,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强的控制; 提高进料质量,确保品质持续向上;

实施互利双赢的原则,最大限度兼顾供应商的利益 7、5S管理中在生产线摆放应注意事项(4条)

●生产线所有包装箱、包装文件、材料等必须整齐堆放在指定的区域内.●流水线上、工作台上、箱中的元件材料及产品必须按规定摆放,数量、分类堆放整齐,以防止混料、划伤和损坏现象出现。

●产品不可以直接放于周转箱内,应放隔纸皮或放于发泡胶中,以免弄伤、刮花产品。●产品、材料放在箱中必须按顺序,层次堆放,应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出现相撞的可能,产品在箱中摆放应低于箱沿的高度,以免叠放时出现撞压的可能。●产品、材料不可以直接摆放在地上,一定要放在中转箱内。●产品、材料搬运不可以在地上拖行,应尽量用手搬运。

5.管理学考试及答案 篇五

期 末 考 试 《管理学原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法约尔曾于20世纪初期提出所有管理者都在从事五种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

2.“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体现了(时间)控制活动的特点。3.韦伯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的权力基础是(行政组织理论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力实行管理。韦伯指出,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力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力中心实施管理。),主要特征包括(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的甄选)、职业生涯导向、正式的规则和法规以及非个人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每题2分,1.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居于首位的是计划职能。(✔)2.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3.泰勒的科学管理与Y理论的人性假设具有一致性。(✖)4.只要控制工作做得好,完全可以防止管理失误。(✖)5.在紧急情况下,专制式的领导是必要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主要观点:(1)工作定额制(2)标准化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符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6)实行职能工长制 2.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答: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的领导方式.(1)贡献: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为管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2)局限性:①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②过多的强调感情的作用,似乎职工的行动主要由感情和关系支配③过分的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标准的影响.3.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答: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4.简述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答: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1)目标管理的含义:

经典管理理论对目标管理MBO的定义为: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2)目标管理的特点: ①员工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②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③强调自我评价: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④重视成果:目标管理将评价重点放在工作成效上,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使评价更具有建设性。

(四)论述题(共20 分)

请结合实例阐述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答:结合本人工作实际,简单阐述下本人学校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1)学校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这就是学校在经营中,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网络教育,我们必须招生符合国家规定的学校和专业。不能招生超过这个范围的。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2)学校在自己的行为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这里提及的职业道德是在法律形式中肯定的,因而是学校的一种法定的责任。例如:学员报名学习,那我们一定要让学员学会,不能说只要学完了就行。不管是否学会。

(3)学校有责任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这是表明学校作为企业组织,同样要为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承担责任。

(4)学校有责任维护债权人、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5)学校负有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监督的责任。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

这是一家从事应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它隶属于一家高科技产业集团,下设市场部、软件开发部、技术支持部及办公室,公司的人事委托集团代行管理。苏先生是这家软件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每天9:00上班,今天他不到9:00就到了公司。他计划今天能把最近即将招标的一个项目的技术方案写完。对这次招标,苏先生非常重视。他不希望在技术方案上出差错,于是亲自动手完成这个方案。

9:00员工陆续到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此时,苏先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这时,电话响了起来,苏先生拿起电话,对方是正在实施中的大连项目的用户代表。用户反映,公司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安装后,未调试软件就回去了,到现在快两个星期了,还没给解决,不知是怎么回事。苏先生听到这一情况很生气,一边安慰用户代表,一边想对策。他答应用户代表,最迟明天给他一个解决方案。挂了电话,苏先生把技术支持部的李经理找来了解情况,商量对策。

“老李,大连那个项目是怎么回事,刚才他们打过来一个电话,说我们的人给人家安装没给调试就回来了。”

“是这么回事。这次去大连,是派张力和李明去的,他们到那儿把系统安装完后,用户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当时张力他们觉得新增功能不应包含在合同内,所以没有给对方明确答复。大连那边所说的调试是指按他们的要求修改程序,根本不是什么现场调试。若不在现场调试好,能算安装完成吗。”

“那为什么回来之后,到现在还没给人家答复?”

“这你要问市场部了。张力和李明回来之后,我就把情况对市场部和软件部说了。软件部说,最近活儿多,根本没时间改。不知市场部是怎么跟用户协调的。市场部在谈这个单子的时候,有关系统的硬件配置方面的要求事先也没跟我们打招呼。在合同签约之后才把系统配置给我们。在备货时,我们发现有些型号市面上已经淘汰了。更有甚之,有些货的价格比他们的报价还高。让我们怎么买?他们倒好,来了一个大撒把,单子一签,什么都不管了。再有,软件部开发的软件也经常出毛病,让我们老招用户的骂。要知道,我们的工资水平在全公司是最低的。”

“好吧,下午1点,三个部门的经理都来,咱们碰一下,再决定大连的项目怎么处理。”苏先生觉得问题有点麻烦,想听听软件部的看法再作决定。

软件部的经理欧阳先生来到苏先生的办公室。“欧阳,大连的项目需要改软件的事,你知道了吧?”

“这事儿老李找过我。但我们实在抽不出空。几个项目都压在我们身上了,而且都是急荐儿。我觉得应该在市场部加强技术力量,对项目的功能要求控制一下。现在可好,用户提什么要求就答应什么,根本不考虑我们开发的时间和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怎么保证质量。话又说回来,技术支持部反馈回来的信息,很多是由于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技术人员在给用户培训的时候应把常见的问题讲透。有些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处理,不必事事找软件部。如果老找,要他们干什么。顺便跟您汇报一下,我们部的小任要求调走”。

“怎么回事?”

“说起来跟集团人事部的政策有关,小任是去年毕业来公司的。来的时候,人事部让他交了3000元押金。说是每个新来的学生都这么做。小任虽然不乐意,但还是交了。今年又来了一个新毕业的学生,为这3000元的事,找我好几趟。虽然我也觉得人事部定的政策有问题,但这是人事部的规定,我也没办法,可气的是,这家伙到处乱说,说什么‘到这打工还交钱,这公司太黑,你们怎么能在这种公司呆下去’等等。本来活就忙,这不是扰乱军心吗。一生气就让他走了。可小任听了那家伙的活,沉不住气了,说自己上当了,要让人事部给个说法。要么把3000元退回来,要么他走人。”

“他对现在的工资满意吗?”

“挺满意。这小伙子挺能干,给他的奖金也比较高,就是有点较真。在这节骨眼上,出这事儿,真够烦的。”

“这小伙子不能放走。我找人事部商量一下,看看有什么办法。” 已经快12点了。大连的事还没解决,又冒出新的问题,苏先生心想,看来自己只能晚上加班赶写方案了。

请根据案例的提供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苏总经理,你应该如何处理大连项目问题?(C)

A.告诉大连方面,他们的要求已超出合同规定之外,公司没有义务帮助解决。B.告诉大连方面,公司目前项目很多,待到有空闲时间时再替他们解决。C.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D.交由办公室主任去处理。2.公司组织结构为:(B)A.网络结构 B.职能结构 C.矩阵结构 D.事业结构 3.小任要调走的原因可以用哪一种激励理论来解释?(D)A.需要层次论 B.期望理论 C.强化理论 D.双因素理论 4.在你看来,苏总经理的领导方式属于(C)。

A.放任 B.专制 C.民主 D.权变 5.为了防止类似于大连项目事件的再次发生,软件公司应该采取的措施是:(D)A.高薪引进人才,加强公司的的技术力量。B.制定严格的奖励制度,对推倭责任者予以重罚。C.让更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各部门的主管。

6.高速公路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篇六

一、判断题

(f)超载运输是指车货总重加轴载重超过了公路的限值(或承载能力)。

(r)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有限定标准的公路、公路桥梁或者公路隧道内行驶。

(r)超载既有货物超载,也有客运超载;超限只存在货物运输中。

(r)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r)依据《广东省公路条例》,乡、民族乡、镇人民镇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村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f)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2米的公路用地。

(r)路政案件查处中调查取证应当询问当事人及证人,制作调查笔录,需要进行现场勘验或者签字的,还应当制作现场勘验报告或者鉴定报告。

(r)自公路两侧边沟外缘起算,高速公路八十米范围内广告标牌设施的位置,应当由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并按照有关规定批准。

(f)允许租借、转让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但禁止使用伪造、变造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r)公路法规定,用于公路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f)《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由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于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f)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制作文书时只能手写,不可以打印制作。(f)依据《路政管理规定》,路政管理者工作应当遵循“统一管理、上级负责、依法行政”的原则。

二、填空题

《公路法》规定,造成公路损坏的,责任者应当及时报告给公路管路机构,并接受该机构的现场调查。

高速公路及其设施受法律保护,未经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拆除、移动;不得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非交通标志和广告。

高速公路的立交桥、高架桥、大桥等设施均属高速公路产权,引桥下部已征用的土地的使用权属高速公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未经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批准均不许在其范围内进行营建或开发。

临时利用高速公路及其设施的,应经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按规定支付占用费;损坏高速公路及其设施的,应当按规定赔偿。

不得在高速公路控制区内进行可能危及高速公路设施和行车安全的作业。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应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行政的原则。

三、选择题

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山坡、荒地,由(C)负责水土保持。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 交通主管部门 C 公路管理机构

D

公路主管部门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多少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C)A、3日

B、5日

C、10日

D、15日

根据《公路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公路建设应当贯彻切实(D)的原则。A 保护耕地、保护环境

B 保护环境、节约用地 C 保护环境、爱护公物

D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公路法》第49条规定:“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轴载质量应当符合(C)要求。A.《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B.《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C.《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公路路政管理规定(试行)》

在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D)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米范围内,以及在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不得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活动。

A、25 100

B、50 100

C、100 200

D、200 100 下列各项中,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

C、河北省公路条例

D、路政管理规定 违反《公路法》(B)规定,未经同意或者未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修建跨越、穿越公路的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A、第四十四条

B、第四十五条 C、第四十七条

D、第四十八条 《公路法》第49条规定:“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轴载质量应当符合(C)要求。A.《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B.《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C.《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公路路政管理规定(试行)》

根据《公路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公路建设应当贯彻切实(D)的原则。A 保护耕地、保护环境

B 保护环境、节约用地 C 保护环境、爱护公物

D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两个收费站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B)规定的标准。 A、公路管理机构

B、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 C、交通运输厅

D、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B)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A、乡、B县

C、市

D、省

县道二十米、乡道十米范围内广告标牌设施的位置,应当由(C)统一规划,并按照有关规定批准。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B、公路管理机构 C、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收费公路路面严重惨损,连续(A)个月达不到规定的等级公路或者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指数的,由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经营管理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停止其收费。

A:三

B:四

C:五

D:六

四、名词解释

1、公路路产:是指公路财产。主要包括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

2、超限运输:公路上行驶的各种机动车辆装载货物(旅客)超过公路管理法规限定 标准的行为。

3、公路交通标线:由标画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里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

4、可变道情报板:是高速公路上专供控制中心提供随时变化的情报用的,是一种活的信息。

5、行政执法:主管行政机关依法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相对一方权利与义务的行为。

6.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7.公路: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

五、简答题

1、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六条禁令?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六条禁令? 答:(1)、严禁接受当事人任何形式的宴请或馈赠;(2)、严禁工作期间饮酒;(3)、严禁参与赌博;(4)、严禁违规驾驶交通执法用车、船;(5)、严禁着交通执法标志服出入各类公共娱乐场所;(6)、严禁执法过程中有不文明举止或者适用不文明用语。

2、路政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特点?:(1)保护路产。路政管理基本内容是保证路产完好,以保障车辆完好畅通。

(2维护路权。包括:控制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审理跨越、穿越公路的各种管线和渠道,审理各种与公路交叉及其它涉及公路的路权问题。

(3)维持秩序。维持公路工作秩序,保障车辆安全通行。

(4)保护权益。运用路政管理法规,依法检查处理各种侵害公路用地、破坏公路和设施的行为。从业人员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

3、超限运输的危害性有哪些?

(1)对公路造成毁损,缩短公路路面使用寿命,导致桥梁涵洞跨塌。

(2)影响交通安全,导致交通事故。超限车辆重心不稳,发动机长时间超负荷运转,(3)影响公路的利用率。严重超限车辆的行驶速度远远低于公路的正常运行速度,加之长、宽、高超限的运输车辆的体积庞大,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造成公路拥挤和阻塞。

4、简述高速公路公司的主要管理职责。(1)贯彻有关清障工作管理的法规和办法;(2)制定清障工作管理制度和各项标准;

(3)对清障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考核;(4)对各级管理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案例分析

请按照文中提示的案情制作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

2006年3月6日上午10时30分,秦皇岛市交通局路政员张

三、李四在巡查中发现,在205国道1.9公里处有人正在公路上堆放纸箱包装的物品。经过调查,行为人名叫王五,是一路发运输代理公司的搬运工。他说,纸箱内装的是玩具,堆放在公路上是等待装车。并称,这是公司经理赵六指使的。路政员做了询问笔录,王五在询问笔录上签字。同时,勘查现场发现,纸箱共有50箱,分层码放,占用公路路面20平方米。纸箱包装上标明是玩具,包装完好无破损。路政员制作了现场笔录并拍摄了照片。11时20分,路政员找到了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道35号的一路发运输代理公司,公司经理赵六承认是他指使王五在公路上堆放物品的,并在询问笔录上签字。3月8日,路政员张

三、李四向局长提交调查报告。同日,局长批示,罚款500元。3月9日,下达《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当事人当即表示接受处罚。同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秦交路政罚字﹝2006﹞XX号

一路发运输代理公司(地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道35号):

经查,你单位于2006年3月6日在G205线1.9公里处堆放物品(有现场笔录、证人证言、现场照片等证明),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七十七条之规定,处以罚款人民币伍佰元的行政处罚。限你单位于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如你单位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可向本机关提出,由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

你单位应改正违法行为。如你单位不服本处罚决定,可以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河北省交通厅或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秦皇岛市交通局(章)2006年3月9日 指定银行:XXX银行

帐号:XXXXXXXXXXXXXXXXX 论述

论述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路政执法人员。

答:1首先要热爱路政工作,对路政工作充满热情(陈述理由支撑)2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陈述理由支撑)

7.管理学考试及答案 篇七

1. 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 投资者持有发行人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达到一定比例时, 应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 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 通知发行人并予以公告, 该一定比例为 () 。

A.30%B.20%C.10%D.5%

【答案】B

【本题考点】证券转让的法定限制

【解析】 (1) 股票:5%+5%; (2) 可转债:20%+10%。

2.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已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应当向原产权登记机关申办注销产权登记的情形是 () 。

A.企业名称改变B.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动C.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D.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发生变动

【答案】C

【本题考点】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

【解析】 (1) 变动产权登记的情形: (1) 企业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改变的; (2) 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动的; (3) 企业国有资本额发生增减变动的; (4) 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发生变动的。选项ABD属于应当变更登记的情形。 (2) 注销产权登记的情形: (1) 企业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2) 企业转让全部国有资产产权或改制后不再设置国有股权的。

3.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 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的表述中, 正确的是 () 。

A.投资人只能以个人财产出资B.投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C.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D.投资人不得以土地使用权出资

【答案】C

【本题考点】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

【解析】 (1) 选项A:投资人可以个人财产出资, 也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 (2) 选项B:投资人只能是自然人, 不包括法人或其他组织; (3) 选项C: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也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投资人应当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4) 选项D:投资人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

4.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普通合伙企业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合伙期限的, 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可以退伙, 但应当提前一定期间通知其他合伙人。该期间是 () 。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

【答案】C

【本题考点】通知退伙的条件

【解析】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的, 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可以退伙, 但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5.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普通合伙企业的下列事务中, 在合伙协议没有约定的情况下, 不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即可执行的是 () 。

A.改变合伙企业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B.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部分财产份额C.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D.转让合伙企业的商标权

【答案】B

【本题考点】普通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

【解析】 (1) 合伙企业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企业事务的,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 合伙企业的下列事项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1) 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 (2) 改变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 (3) 处置合伙企业的不动产; (4) 转让或者处置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 (5) 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6) 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2)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 合伙企业的所有重大事项均应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仅需通知的有2个: (1) 普通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 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 (2) 有限合伙人可以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但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6.2006年3月1日, 李某去某商场购物时, 将自己携带的两件物品存放在存包处, 当天取物时却只取到一件。存包员否认李某存了两件物品, 双方争议未果, 李某拟起诉至人民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有效期间是 () 。

A.2006年9月1日前B.2007年3月1日前

C.2008年3月1日前D.2026年3月1日前

【答案】B

【本题考点】诉讼时效期间

【解析】适用于1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四种情形: (1)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 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 (3)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7. 甲、乙、丙、丁拟设立一个普通合伙企业, 四人签订的合伙协议的下列条款中, 不符合合伙企业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 。

A.甲、乙、丙、丁的出资比例为4∶3∶2∶1 B.合伙企业事务委托甲、乙两人执行C.乙、丙只以其各自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D.对合伙企业事项作出决议实行全体合伙人一致通过的表决办法

【答案】C

【本题考点】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

【解析】 (1) 选项A: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的出资比例由合伙协议自由约定; (2) 选项B: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可以约定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企业事务, 但有限合伙企业只能由普通合伙人执行企业事务, 有限合伙人不得执行企业事务; (3) 选项C:普通合伙企业由所有的合伙人对所有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4) 选项D: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 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办法。《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企业的表决办法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8. 某普通合伙企业决定解散, 经清算人确认:企业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10 000元, 欠国家税款8 000元, 另外发生清算费用3 000元。下列几种清偿顺序中, 符合合伙企业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 。

A.先支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再缴纳税款, 然后支付清算费用B.先缴纳税款, 再支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然后支付清算费用C.先支付清算费用, 再缴纳税款, 然后支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D.先支付清算费用, 再支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然后缴纳税款

【答案】D

【本题考点】合伙企业清算时的财产清偿顺序

【解析】用合伙企业的财产支付合伙企业的清算费用后的清偿顺序为:支付合伙企业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债务。

9.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共益债务的是 () 。

A.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B.管理人管理财产所支出的仓储费C.管理人聘用工作人员发生的费用D.管理人非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答案】A

【本题考点】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区别

【解析】 (1) 选项BC属于破产费用; (2) 选项D: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才属于共益债务。

1 0.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破产管理人的职责的是 () 。

A.接管债务人的账簿等资料B.决定债务人的日常开支C.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D.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后, 决定继续债务人的营业

【答案】D

【本题考点】破产管理人的职责

【解析】选项D: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 由管理人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后, 由债权人会议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1 1. 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 合营合同规定分期缴付出资的, 合营各方第一期的出资额应为 () 。A.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15%B.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25%C.不得低于该企业注册资本的15%D.不得低于该企业注册资本的25%

【答案】A

【本题考点】合营企业分期出资的期限

【解析】合营合同规定一次缴清出资的, 合营各方应当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分期缴付出资的, 合营各方第一期出资, 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15%, 并且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

1 2. 国内企业甲与外国投资者乙拟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投资总额为1 200万美元。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 该企业注册资本至少应为 () 万美元。

A.120 B.210 C.480 D.500

【答案】D

【本题考点】合营企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关系

【解析】合营企业投资总额在1 000万~1 250万美元之间的, 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美元。

1 3. 某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净资产5 000万元。该公司于2007年1月发行一年期公司债券500万元。2007年11月, 该公司又发行三年期公司债券600万元。2008年7月, 该公司拟再次发行公司债券。根据《证券法》的规定, 该公司此次发行公司债券的最高限额为 () 万元。

A.2 000 B.1 500 C.1 400 D.900

【答案】C

【本题考点】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解析】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累计债券余额 (本次发行前尚未偿还的金额+本次发行的金额) 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本题中, 一年期的公司债券截至2008年7月已经偿还完毕, 本次发行前尚未偿还的金额为600万元。因此, 本次发行公司债券的最高限额为5 000×40%-600=1 400 (万元) 。

1 4.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下列有关债权申报的表述中, 正确的是 () 。

A.债权人对附条件的债权可以申报B.连带债权人的债权必须共同申报C.债权人在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未申报债权的, 不得补充申报D.债权人对诉讼未决的债权不得申报

【答案】A

【本题考点】破产债权的申报

【解析】 (1) 选项AD: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和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 债权人均可以申报; (2) 选项B:连带债权人可以由其中一人代表全体连带债权人申报债权, 也可以共同申报债权; (3) 选项C: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 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 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开始前可以补充申报。

1 5.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一定期间内不得转让。该期间为 () 。

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

【答案】D

【本题考点】上市公司收购

【解析】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12个月内不得转让。

16.根据《票据法》的规定, 下列有关汇票背书的表述中, 正确的是 () 。

A.背书日期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B.背书不得附有条件, 背书时附有条件的, 背书无效C.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 汇票不得转让D.委托收款背书的被背书人可以再背书转让汇票权利

【答案】C

【本题考点】汇票的背书

【解析】 (1) 选项A:背书日期属于相对应记载事项, 未记载背书日期的, 视为到期日前背书; (2) 选项B:背书时附有条件的, 所附条件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 即不影响背书行为本身的效力, 被背书人仍可依背书取得票据权利; (3) 选项C: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 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 该转让不发生票据效力, 而只具有普通债权让与的效力, 出票人对受让人不承担票据责任; (4) 选项D:委托收款背书的背书人仍是票据权利人, 被背书人只是代理人, 但未取得票据权利, 不能再背书转让汇票权利;如果转让的, 原背书人对其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票据责任, 但不影响出票人、承兑人以及原背书人之前手的票据责任。

17.根据《票据法》的规定, 如果本票的持票人未在法定付款提示期限内提示见票的, 则丧失对特定票据债务人以外的其他债务人的追索权。该特定票据债务人是 () 。

A.出票人B.保证人C.背书人D.被背书人

【答案】A

【本题考点】本票的付款提示期限

【解析】本票的持票人未在规定期间提示付款的, 丧失对“出票人之外”的前手的追索权。

18.甲与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 双方约定, 甲提供一批货物给乙, 货到后一个月内付款。合同签订后甲迟迟没有发货, 乙催问甲, 甲称由于资金紧张, 暂无法购买生产该批货物的原材料, 要求乙先付货款, 乙拒绝了甲的要求。乙拒绝先付货款的行为在法律上称为 () 。

A.行使先履行抗辩权B.行使后履行抗辩权C.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D.行使撤销权

【答案】B

【本题考点】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解析】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 有先后履行顺序, 先履行一方 (甲) 未履行的, 后履行一方 (乙) 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19.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 可以约定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向对方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债务人履行债务后, 该金钱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该金钱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 无权要求返还;收受该金钱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 应当双倍返还。该种性质的金钱在法律上称为 () 。

A.保证金B.预付款C.违约金D.定金

【答案】D

【本题考点】定金的定义

【解析】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 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 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0.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 并以其所持有的某上市公司的股权用于质押。根据《物权法》的规定, 该质权设立的时间是 () 。

A.借款合同签订之日B.质押合同签订之日C.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之日D.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

【答案】D

【本题考点】权利质押的质权设立时间

【解析】 (1) 选项D: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 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2) 选项C:以其他股权出质的, 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2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 下列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表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A.公司可以接受以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B.无记名股票的转让, 由股东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将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效力C.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D.公司董事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答案】A

【本题考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

【解析】 (1) 选项A:股份有限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2) 选项B:记名股票, 由股东以背书方式转让的, 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无记名股票的转让, 由股东将该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

22.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任何持票人行使票据抗辩的情形是 () 。

A.票据未记载绝对必要记载事项B.票据未记载相对必要记载事项C.票据债务人的签章被伪造D.票据债务人为无行为能力人

【答案】B

【本题考点】票据的对物抗辩

【解析】 (1) 选项ACD:属于对物抗辩的情形, 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任何持票人行使票据抗辩; (2) 选项B: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如果没有记载, 不影响票据的效力, 票据债务人不能行使票据抗辩。

23.下列争议中, 可以适用《仲裁法》进行仲裁的是 () 。A.某公司与某职工李某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B.高某与其弟弟因财产继承发生的争议C.某学校因购买电脑的质量问题与某商场发生的争议D.王某因不服某公安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决定与该公安局发生的争议

【答案】C

【本题考点】《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解析】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包括: (1) 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选项B) ; (2) 行政争议 (选项D) ; (3) 劳动争议 (选项A) ; (4)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24.某股份有限公司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位董事。某次董事会会议, 董事甲、乙、丙、丁、戊、己参加, 庚因故未能出席, 也未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该次会议通过一项违反法律规定的决议, 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该次会议的会议记录记载, 董事戊在该项决议表决时表明了异议。根据《公司法》的规定, 应对公司负赔偿责任的董事是 () 。

A.董事甲、乙、丙、丁、戊、己、庚B.董事甲、乙、丙、丁、戊、己

C.董事甲、乙、丙、丁、己、庚D.董事甲、乙、丙、丁、己

【答案】D

【本题考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会议制度

【解析】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 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 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 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在本题中, 庚根本未参与, 免除责任;戊表明了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中, 免除责任。

25.甲、乙两公司与郑某、张某欲共同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并在拟订公司章程时约定了各自的出资方式。下列有关各股东的部分出资方式中, 符合公司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 。A.甲公司以其获得的某知名品牌特许经营权评估作价20万元出资B.乙公司以其企业商誉评估作价30万元出资C.郑某以其享有的某项专利权评估作价40万元出资D.张某以其设定了抵押权的某房产作价50万元出资

【答案】C

【本题考点】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

【解析】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二、多项选择题

1. 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合营企业董事会职权的有 () 。

A.决定是否同意合营一方将其部分出资额转让给第三者B.决定是否解聘合营企业副总经理C.决定合营企业发展规划D.决定合营企业的分立方案

【答案】ABCD

【本题考点】合营企业董事会的职权

【解析】 (1) 选项A:合营企业出资额的转让须经董事会会议通过后, 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2) 选项BC:合营企业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讨论决定合营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 如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活动方案、收支预算、利润分配、劳动工资计划、停业, 以及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审计师的任命或聘请及其职权和待遇等; (3) 选项D:属于董事会的特别决议, 肯定属于董事会的职权。

2.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下列关于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事务执行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合伙人为法人的, 由其委派的代表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B.合伙人可以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事务C.合伙人不得自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D.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合伙人可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答案】ACD

【本题考点】普通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义务

【解析】 (1) 选项BC:普通合伙人绝对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2) 选项D: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外, 普通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3.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合伙企业应当解散的情形有 () 。

A.合伙人因决策失误给合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B.合伙企业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C.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已有2个月低于法定人数D.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无法实现

【答案】BCD

【本题考点】合伙企业应当解散的情形

【解析】 (1) 选项A:合伙人因决策失误给合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可以对该合伙人进行除名, 与合伙企业解散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4个合伙人设立合伙企业, 某一个合伙人被除名, 谈不上合伙企业的解散) ; (2) 选项C: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已经满30天 (≥30天) 就应当解散, 该合伙企业已有2个月, 肯定应当解散 (如果选项C改为已有20天低于法定人数, 则不能选) 。

4.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个人独资企业应当解散的情形有 () 。

A.投资人死亡, 继承人决定继承B.投资人决定解散

C.投资人被宣告死亡, 无继承人D.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答案】BCD

【本题考点】个人独资企业应当解散的情形

【解析】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 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时, 才应当解散。

5. 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 合作各方的下列出资方式中, 正确的有 () 。

A.外国投资者以可自由兑换的外币出资B.中国投资者以其所有的工业产权作价出资C.外国投资者以已设定抵押的机器设备作价出资D.中国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答案】ABD

【本题考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的出资方式

【解析】选项C:合营各方认缴的出资, 必须是合营者自己所有的现金、自己所有并且未设立任何担保物权 (抵押权、质权) 的实物、工业产权、专有技术。

6. 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 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下列有关破产申请受理的效力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债务人不得对个别债权人的债务进行清偿B.债务人的债务人应当向破产管理人清偿债务C.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措施应当终止D.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

【答案】ABD

【本题考点】破产申请受理的效力

【解析】 (1) 选项A: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债务人对个别债权人的债务清偿无效; (2) 选项B: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 (3) 选项C: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 执行程序应当“中止”, 而非“终止”; (4) 选项D: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 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出。

7.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约定甲将其收藏的一幅名画以20万元卖给乙。其后, 甲将其对乙的20万元债权转让给丙并通知了乙。甲将名画依约交付给乙前, 该画因不可抗力灭失。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下列判断中, 不正确的有 () 。A.乙对甲主张解除合同, 并拒绝丙的给付请求B.乙对甲主张解除合同, 但不得拒绝丙的给付请求C.乙不得对甲主张解除合同, 但可以拒绝丙的给付请求D.乙不得对甲主张解除合同, 但不得拒绝丙的给付请求

【答案】BCD

【本题考点】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债权的转让

【解析】 (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乙可以解除合同; (2) 债权人甲转让权利的, 债务人乙对让与人甲的抗辩, 可以向受让人丙主张。因此, 乙有权拒绝丙的给付请求。

8. 当事人对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不服, 拟选择的下列做法中, 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

A.执行判决, 同时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B.执行判决, 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C.不执行判决, 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上诉D.不执行判决, 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申诉

【答案】AB

【本题考点】再审的概念

【解析】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认为有错误的, 可以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但是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9.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下列机构或人员中, 可以担任破产管理人的有 () 。

A.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B.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C.因贪污罪而受过刑事处罚的人D.破产企业的债权人

【答案】AB

【本题考点】破产管理人的组成

【解析】 (1) 选项AB:管理人可以由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者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 (2) 选项C: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吊销相关专业执业证书的或者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不得担任破产管理人。

1 0.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 下列涉及债务人财产的行为中, 属于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的有 () 。

A.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B.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行为C.债务人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行为D.债务人为逃避债务隐匿财产的行为

【答案】ABC

【本题考点】撤销权与无效行为的区别

【解析】选项D是属于债务人的无效行为。

1 1. 某封闭式基金经管理人申请,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符合该基金上市条件的有 () 。

A.基金募集期限届满, 该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达到了核准规模的85%B.该基金持有人为1 001人C.该基金募集金额为人民币3亿元D.该基金合同期限为12年

【答案】ABCD

【本题考点】封闭式基金的上市条件

【解析】封闭式基金的上市条件: (1) 基金的募集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 (基金募集期限届满, 封闭式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达到核准规模的80%以上, 才可以成立) ; (2) 基金合同期限为5年以上; (3) 基金募集金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4) 基金持有人不少于1 000人; (5) 基金份额上市交易规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1 2.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 下列尚未公开的信息中, 属于内幕信息的有 () 。

A.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一次达到该资产的20%B.公司经理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C.上市公司董事长发生变动D.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

【答案】BCD

【本题考点】重大事件与内幕信息的关系

【解析】 (1) 选项A: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 才属于内幕信息; (2) 选项C:董事 (包括董事长) 、1/3监事和经理发生变动, 属于重大事件, 肯定属于内幕信息。

1 3.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 上市公司的下列情形中, 属于应当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的有 () 。

A.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 且拒绝纠正B.股本总额减至人民币5 000万元C.最近3年连续亏损, 在其后一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D.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 且拒绝纠正

【答案】ACD

【本题考点】股票的暂停上市、终止上市条件

【解析】选项B:股本总额低于3 000万元的, 应当暂停上市;在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期限内仍不能达到上市条件的, 才终止上市。

1 4.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不得收购上市公司的情形有 () 。

A.收购人负有数额较大债务, 到期未清偿, 且处于持续状态B.收购人最近3年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C.收购人最近3年有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D.收购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答案】ABCD

【本题考点】上市公司的收购人

【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收购上市公司: (1) 收购人负有数额较大债务, 到期未清偿, 且处于持续状态; (2) 收购人最近3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 (3) 收购人最近3年有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 (4) 收购人为自然人的, 存在《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五种情形”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1 5. 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 汇票承兑生效后, 承兑人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下列关于该责任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承兑人在汇票到期日必须向持票人无条件地支付汇票上的金额B.承兑人必须对汇票上的付款请求权人承担责任C.承兑人必须对汇票上的追索权人承担责任D.承兑人的票据责任不因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提示付款而解除

【答案】ABCD

【本题考点】承兑的效力

【解析】选项BC:承兑人必须对汇票上的一切权利人承担责任, 包括付款请求权人和追索权人。

16.根据《票据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可以行使追索权的情形有 () 。

A.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B.汇票到期日前被拒绝承兑的

C.汇票到期日前承兑人逃匿的D.汇票到期日前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答案】ABCD

【本题考点】行使追索权的条件

【解析】追索权发生的实质条件: (1) 汇票被拒绝付款; (2) 汇票到期日前被拒绝承兑; (3) 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 (4) 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因违法被责令禁止活动的。

17.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招标采购中出现的应予废标的情形有 () 。

A.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2家B.供应商曾向采购人行贿进行询价C.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 采购人不能支付D.招标过程中, 采购项目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而取消

【答案】ABCD

【本题考点】政府采购中应予废标的情形

【解析】 (1) 选项A:只要不足3家即可, 既然不足2家肯定应当选; (2) 选项B:属于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

18.根据《仲裁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 属于仲裁员必须回避的情形有 () 。

A.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B.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C.仲裁员是本案代理人的近亲属D.仲裁员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

【答案】ABCD

【本题考点】仲裁程序中仲裁员应当回避的法定情形

【解析】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必须回避, 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 是本案当事人, 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 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 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 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19.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 属于无效格式条款有 () 。

A.有两种以上解释的格式条款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格式条款C.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格式条款D.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格式条款

【答案】BCD

【本题考点】格式条款的无效

【解析】 (1) 选项A: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 应该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但格式条款有效; (2) 选项B、C、D:格式条款具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 时无效。

20.下列关于分公司法律地位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A.分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B.分公司独立承担民事责任C.分公司可以依法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D.分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民事责任由其总公司承担

【答案】CD

【本题考点】分公司的法律地位

【解析】分公司只是总公司管理的分支机构, 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但可以依法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民事责任由设立分公司的总公司承担。

三、判断题

1. 原告同时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由这些法院的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

【答案】×

【本题考点】诉讼的地域管辖

【解析】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 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2. 被代理人甲曾对乙表示已将销售业务代理权授予丙, 而实际上甲并未授权给丙。后丙以甲的名义与乙签订货物买卖合同, 则甲应对丙签订该合同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答案】菁

【本题考点】表见代理

【解析】被代理人 (甲) 对第三人 (乙) 表示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 但实际并未授权, 构成表见代理, 应当由被代理人甲承担法律责任。

3.2007年5月1日, 甲到某商场购买一台价值为20 000元的冰箱, 双方约定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5月1日由甲先支付6 000元并提货, 6月1日再付6 000元, 其余8 000元在7月10日前付清。6月1日, 甲未按期支付6 000元价款。此时, 该商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 并可以要求甲支付使用费。 ()

【答案】菁

【本题考点】分期付款的买卖合同

【解析】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1/5的, 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 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4. 证券公司违反《证券法》的规定, 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的, 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 应先缴纳罚款。 ()

【答案】×

【本题考点】民事赔偿责任的优先执行

【解析】上市公司违反《证券法》的规定, 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 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 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5.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 必须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的股东通过。 ()

【答案】×

【本题考点】股东大会特别决议的通过方式

【解析】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必须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 (而非人数) 的2/3以上通过。

6. 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其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无关的债务。 ()

【答案】菁

【本题考点】合伙人的债务清偿

【解析】合伙人发生与合伙企业无关的债务, 相关债权人不得以其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也不得代位行使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7. 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

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 在该股票承销期内和期满后6个月内, 不得买卖该种股票。此说法符合法律规定。 ()

【答案】菁

【本题考点】证券转让的法定限制

【解析】 (1) 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 在该股票承销期内和期满后6个月内, 不得买卖该种股票; (2) 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 自接受上市公司委托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开后5日内, 不得买卖该种股票。

8. 甲、乙等6人设立了一个普通合伙企业, 并委托甲和乙执行合伙企业事务, 甲对乙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 其他合伙人对如何解决此问题也产生了争议, 由于合伙协议未约定争议解决的表决办法, 合伙人实行了一人一票的表决办法, 后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表决通过了同意甲意见的决定。上述解决争议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

【答案】×

【本题考点】合伙事务执行的决议办法

【解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 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办法。

9. 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已经进行追索的, 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 ()

【答案】菁

【本题考点】票据的追索权

【解析】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1) 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 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2) 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进行追索的, 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然可以行使追索权。

1 0. 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但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 ()

【答案】菁

【本题考点】票据抗辩的限制

【解析】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 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

四、简答题

【案例1】

2006年8月20日, A公司向B公司签发了一张金额为10万元的商业汇票, 该汇票载明出票后1个月内付款。C公司为付款人, D公司在汇票上签章作了保证, 但未记载被保证人名称。

B公司取得汇票后背书转让给E公司, E公司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F公司, F公司于当年9月12日向C公司提示承兑, C公司以其所欠A公司债务只有8万元为由拒绝承兑。

F公司拟行使追索权实现自己的票据权利。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票据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 回答下列问题:

(1) F公司可行使追索权的追索对象有哪些?这些被追索人之间承担何种责任?

(2) C公司是否有当然的付款义务?C公司如果承兑了该汇票, 能否以其所欠A公司债务只有8万元为由拒绝付款?简要说明理由。

(3) 本案中, 汇票的被保证人是谁?简要说明理由。如果D公司对F公司承担了保证责任, 则D公司可以向谁行使追索权?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 (1) F公司的追索对象包括:A公司、D公司、B公司和E公司 (1分) 。由于承兑人C公司拒绝承兑, 所以不能向C公司追索。 (2) 被追索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0.5分) 。

(2) (1) C公司没有当然的付款义务 (0.5分) 。 (2) C公司如果承兑了该汇票, 则不能以其所欠A公司债务只有8万元为由拒绝付款。根据规定, 票据债务人 (C公司) 不得以其与出票人 (A公司) 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1分) 。

(3) (1) 被保证人为A公司。根据规定, 未记载被保证人名称的, 已承兑的汇票, 承兑人为被保证人;未承兑的汇票, 出票人为被保证人。在本题中, 该汇票未经承兑, 因此, 出票人A公司为被保证人 (1分) 。 (2) 如果D公司对F公司承担了保证责任, 则D公司可以向A公司行使追索权。根据规定, 保证人清偿汇票债务后, 可以行使持票人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的追索权。在本题中, 保证人D公司清偿票据款项后只能向出票人A公司行使追索权 (1分) 。

【案例2】

甲、乙、丙、丁等20人拟共同出资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共同制定了公司章程。在公司章程中, 对董事任期、监事会组成、股权转让规则等事项作了如下规定:

(1) 公司董事任期为4年。

(2) 公司设立监事会, 监事会成员为7人, 其中包括2名职工代表。

(3)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必须经其他股东2/3以上同意。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回答下列问题:

(1) 公司章程中关于董事任期的规定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

(2) 公司章程中关于监事会职工代表人数的规定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

(3) 公司章程中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 关于董事任期的规定不合法 (0.5分) 。根据规定, 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 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 (1分) 。

(2) 关于监事会职工代表人数的规定不合法 (0.5分) 。根据规定, 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本题中, 职工代表的比例低于1/3 (1分) 。

(3) 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合法 (0.5分) 。根据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0.5分) 。但是,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1分) 。

【案例3】

张某拟设立个人独资企业。2007年3月2日, 张某将设立申请书等申请设立登记文件提交到拟定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设立申请书的有关内容如下:张某以其房产、劳务和现金3万元出资;企业名称为A贸易有限公司。3月10日, 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张某“企业登记驳回通知书”。

3月15日, 张某将修改后的登记文件交到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3月25日, 张某领取了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于3月20日签发的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

该个人独资企业 (以下简称A企业) 成立后, 张某委托王某管理A企业事务, 并书面约定, 凡金额在5 000元以上的业务均须取得张某同意后执行。B企业明知张某与王某的约定, 仍与代表A企业的王某签订了标的额为2万元的买卖合同。张某知道后以王某超出授权范围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但B企业以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受托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第三人为由主张合同有效。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 回答下列问题:

(1) 张某3月2日提交的设立申请书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

(2) A企业的成立日期是哪天?简要说明理由。

(3) B企业主张合同有效的理由是否成立?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 (1) 以劳务出资不符合规定 (1分) ; (2) 企业名称不符合规定 (1分) 。

(2) A企业的成立日期为3月20日 (0.5分) 。根据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个人独资企业成立日期 (1分) 。

(3) B企业主张合同有效的理由不成立 (0.5分) 。根据规定, 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1分) 。在本题中, B企业明知张某与王某的约定, 不属于善意第三人, 该买卖合同无效。

五、综合题

甲公司拟购买一台大型生产设备, 于2007年6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价值为80万元的生产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约定:

(1) 设备直接由乙公司的特约生产服务商丙机械厂于9月1日交付给甲公司。

(2) 甲公司于6月10日向乙公司交付定金16万元。

(3) 甲公司于设备交付之日起10日内付清货款。

(4) 合同履行过程中, 如发生合同纠纷, 向某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合同签订后, 丙机械厂同意履行该合同为其约定的交货义务。

6月10日, 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定金16万元。

9月1日, 丙机械厂未向甲公司交付设备。甲公司催告丙机械厂, 限其在9月20日之前交付设备, 并将履约情况告知乙公司。至9月20日, 丙机械厂仍未能交付设备。因生产任务紧急, 甲公司于9月30日另行购买了功能相同的替代设备, 并于当天通知乙公司解除合同, 要求乙公司双倍返还定金32万元, 同时赔偿其他损失。乙公司以丙机械厂未能按期交付设备, 致使合同不能履行, 应由丙机械厂承担违约责任为由, 拒绝了甲公司的要求。

10月10日, 甲公司就此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 乙公司提交答辩状并参加了开庭审理。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担保法、仲裁法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 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并说明理由。

(2) 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应由丙机械厂承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3)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解除后,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是否仍然有效?并说明理由。

(4) 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的定金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5) 法院是否有权审理该合同纠纷?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0.5分) 。根据规定, 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 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 可以解除合同 (1.5分) 。在本题中, 经甲公司催告后, 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因此, 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2) 乙公司的主张不符合法律规定 (0.5分) 。根据规定,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 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有瑕疵的, 应当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1.5分) 。在本题中, 丙机械厂不是合同的当事人, 丙机械厂不向甲公司履行债务, 应当由债务人 (乙公司) 向债权人 (甲公司) 承担违约责任。

(3) 仲裁协议仍然有效 (0.5分) 。根据规定, 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 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 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1.5分) 。

(4) 定金条款符合法律规定 (0.5分) 。根据规定,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 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1.5分) 。在本题中, 主合同标的额为80万元, 约定的定金为16万元, 未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8.管理学考试及答案 篇八

关键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牵连犯

[基本案情]2011年下半年,林某、徐某某、陈某某陆续开始买卖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题及答案,后约定由林某出面向上家购买,费用均摊。林某通过网聊联系到汪某某,以每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及答案数百元不等的价格,向汪某某购买,汪某某将自己从网友处购买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卖给了林某及他人,后林某再将上述试题及答案转卖给徐某某、陈某某。同时,林某,陈某某伙同黄某、乐某,徐某某伙同王某、曹某某共三个团伙分别大批量印制“CET助考”、“金牌考试”、“诚信助考”等买卖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的小广告,在绍兴、杭州等地高校校园内进行张贴,分别招揽生意向学生出售考试答案进行牟利,在2011年12月、2012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及考试过程中,汪某某等8人通过QQ群及QQ空间发布考试试题和答案,非法获利人民币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经教育部考试中心鉴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在考试开始前系机密级国家秘密,上述行为人故意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各2件以上。

一、司法实务分歧

在本案办理过程中,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人的行为定性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主要理由是:全国有类似司法案例的判决先例,一般均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立案侦查,行为人购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后再转卖给考生,向考生有偿提供作弊设备,由考场外的人通过无线信号把考试答案发送到考场内,以收买的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应当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主要理由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以上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具的关于对公安部第十一局有关材料鉴定回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在考试前系机密级国家秘密。行为人在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在2项以上,应当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二)罪数形态

第一种意见认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成立吸收犯。行为人将收买的国家秘密又泄露出去,属于吸收犯的情况,犯罪目的是把国家秘密转卖以谋取利益,收买考试答案的行为附属于转卖行为,主行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吸收从行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两罪属于吸收犯。

第二种意见认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成立牵连犯。行为人购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以及转卖考试答案是两个独立的行为,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不存在主从行为之分,两个独立的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属于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关系,两罪属于牵连犯。

第三种意见认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数罪并罚。行为人买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的行为具有两个独立的犯意,两罪分别规定在《刑法》不同的章节中,侵害了不同的法益,购买行为和转卖行为分别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不属于单独的一罪,应当数罪并罚。

二、法理评析

行为人买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的行为常见于公安机关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立案侦查,且在考前发布的考试试题及答案往往是不真实的,通常由考生按照要求购买作弊设备,由非法获取考试答案的行为人在考试期间通过发射器向购买考试答案的考生发送答案。在本案中,行为人均系买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的“中间人”,通过在考试前及考试期间把考试试题和答案卖给考生赚取收益,本案的争议焦点即是在找不到泄题“源头人”的情况下,买卖考试答案的“中间人”的行为定性及罪数形态的判断。

(一)行为人的行为定性

首先,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在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在2项以上,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案标准。

一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在《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中规定。《刑法》第398条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行为人均非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源头人”,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非国家工作人员,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比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规定定罪处罚,故行为人满足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条件。

二是行为人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以上,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案标准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是渎职犯罪案件的主要法律渊源,规定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具体立案标准,其中,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中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以上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具的关于对公安部第十一局有关材料鉴定的回复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在考试前系机密级国家秘密”;关于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提出密级鉴定意见的复函亦同时规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在考试前属于国家秘密,且在考试前系机密级国家秘密”。根据相关文件,机密级国家秘密的时间限制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前,内容限制为发布的考试试题,至于发布的考试答案是否为机密级国家秘密则存在争议。行为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前一天即开始发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和答案,通过对行为人发布的考试试题、答案和标准试题、答案比对,考试开始前一天发布的试题和答案的正确率不高,但考前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发布试题和答案部分正确率比较高,考试过程中发布的试题和答案的正确率接近百分之七十,具体锁定到考试开始前,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六级考试和2012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作文题试题与标准试题一致,大部分翻译试题和答案与标准试题和答案一致,其它部分选项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致。以每次举行的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考试为一个单位,行为人在2011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六级考试和2012年6月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考试开始前发布正确的作文题、翻译题的考试试题,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符合“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在2项以上”的立案标准。

三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具的密级鉴定意见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一个构成要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2001年7月9日教育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发文《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第4条规定,高等教育承担国家涉密工程科研项目和课题,以及经省部级以上批准立项的涉密科研项目和课题,其密级按主管部门确定的秘密或国家科技保密规定执行;教育工作中涉及其他部门或行业的国家秘密事项,其秘密按有关部门的保密范围确定;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何种密级的不明确事项,由教育部确定;即教育工作中除第4条第1款的情形外的其它涉及教育工作中的国家秘密事项,由教育部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文件中同时也确定了教育工作中绝密级事项、机密级事项、秘密级事项的具体范围,“国家教育省级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属于机密级事项,因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具的密级鉴定回复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可作为确定国家秘密密级的重要依据。

其次,行为人的行为亦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在《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规定,《刑法》第282条关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规定,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行为人以金钱的有偿方法,向网友购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和答案后向考生进行出卖,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二)罪数形态

笔者认为,行为人购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后转卖考试答案的行为,存在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首先,行为人的行为是手段与目的的牵连犯。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1]罪数形态的判断是一罪还是数罪并不以行为人侵犯的是同种法益还是不同法益为依据,在貌似数罪实为一罪的情况中,行为人的同一行为有可能构成不同的罪名,而数罪分别规定在《刑法》不同的章节中,即侵犯了不同的法益,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中,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一般不对行为人的行为实行数罪并罚。我国的传统观点认为,吸收犯存在三种情况,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牵连犯和吸收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吸收犯的一个犯罪行为为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后便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仅有一个犯罪形态的罪名,吸收犯和牵连犯均为拟制的一罪,我们认为,行为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后又实施泄露行为的情形相比吸收犯更符合牵连犯的罪数形态。

一是行为人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行为人是以牟利为目的买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购买考试答案的终极目的为卖出考试答案,其需要通过把国家秘密泄露出去被不应知悉者知悉以谋取利益。

二是具有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行为。买进及卖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行为,不具有从属、附从的关系,两个独立的行为分别触犯了不同的罪名,符合不同罪名的构成要件,前者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后者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三是两个独立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行为人实施的两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原因和结果的内在联系。行为人买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具有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内在关系,购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是手段行为,用于实施卖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答案以牟取暴利的目的行为,两者具有内在的牵连性,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牵连的意思,客观上具有通常的方法或结果关系。

其次,牵连犯的“择一重罪”适用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对于牵连犯,《刑法》分则有特别规定的,应当适用特别规定定罪处罚;《刑法》分则没有规定的,按照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原则处理;在《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刑种及幅度都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定刑适用方式的不同来比较法定刑的轻重。[2]司法实务中,对于《刑法》分则没有特别规定的牵连犯,“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原则是一种比较成熟通用的刑法理论,即选择行为人行为所触犯的法条中规定的法定刑较重的法条定罪从重处罚。比较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两罪情节严重的法定刑相同,普通情节法定刑的最高刑期相同,区别在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未规定“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类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12条几个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刑较轻”;第2条规定,“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法定最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行为人的行为不适用情节严重的法定刑幅度,法定刑不仅仅指主刑,当然也包括附加刑,在法定最高刑相同的情形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显然比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法定最低刑要低,“择一重罪”的应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注释:

[1]张明楷:《刑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26页。

上一篇:小区消防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健康知识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