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

2024-10-05

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精选12篇)

1.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 篇一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偏远农村为例)

一、农村幼儿混龄教育现状

1、师资欠缺,硬件设施差

幼儿园的管理规定按不同年龄分班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可是农村大多数幼儿园是小学附设的,没有多余的师资和的教室,更无游乐设施。一个学校就一个教学班,更恼火的是学校只安排一位老师(每学期不固定,多数是受照顾的)管理这些大大小小的混龄孩子。孩子们也只能四岁多才能上幼儿园,因为年龄太小了,老师照顾不过来,2、活动难开展,管大舍小,在开展活动时,幼儿的变化大、情况问题多,有时根本无法按照计划走。大孩子注意力时间长,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小时,而小孩子,再有吸引力的活动,一般呆个十多分钟还是抬屁股走人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迥异,即使是处于中间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也经常需要更多额外地关注。甚至还出现过多次大孩子模仿小孩子,看小孩子不上课了走掉了他们也跟着走。在活动内容的编排这一块最让老师头疼了,内容太简单的活动吸引不了大孩子,同时小孩子也要乱跑,太难了又只适合个别的大孩子。比如诗歌朗诵,大的孩子都会背诵,而小的还不会认;讲故事的时候,大一点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可以讲字多图少情节曲折的故事,而小一点的孩子根本静不下来;画画问题尤其突出,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仍处在涂鸦期,而大孩子可以画出一个故事来。所以多数时候老师只照顾大孩子的活动和学习,小孩子管管安全就行。理由:①、大孩子年龄大好管理。②、大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应该多用一点心,让他们学点东西。③、小孩子年龄小,并且在幼儿园时间还长,老师机会把他们照顾好,让他们学好。什么叫混龄班呢?就是一个班里有不同年龄段的大、中、小班孩子,这就叫做混龄班。那混龄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对混龄班的教育就叫混龄教育。幼儿混龄教育对于我们老师的要求很高,因为在混合班中的孩子年龄不一样,势必要求老师只能开展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关注每个个体,用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方法进行教育,这包括年龄、兴趣、能力水平等特点。

二、农村幼儿混龄教育策略

在西方一些教育家已转向混龄班教学研究,萨特利(1975)根据任何同龄儿童的发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不真的事实,认为同龄编班所依据的成熟论和发展阶段论仅仅是一种逻辑模式,并不是每一年龄阶段幼儿思维的实际情形,认为混龄编班模式是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近年来,混龄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现行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我国大中城市也有试点。而农村幼儿混龄教育不是搞特色拉生源,更不是必赶潮流走前端,而是势在必行,可怎样使农村幼儿混龄教育在现有情况下上一个台阶呢?

1、教育者不断学习,利用有限资源创建优秀的混龄教育。

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单单依靠自己的能力是没法改变幼教师资、教学设施和环境的;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只有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而不是一味的要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所以我们农村幼教工作者就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俗话说:“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不管是不是专业老师,只要在幼教岗位上,都要努力改变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能力)来适应农村现有的幼儿混龄教育现状,利用有限资源创建出特色的幼儿混龄教育。

2、做通做好家长思想工作,提升家长的意识。

首先,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教育者利用孩子间的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幼儿的年龄差距导致现有水平的高低,这就可以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带动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时对孩子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混龄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混龄班的孩子有大有小,大孩子的能力和接受水平肯定会比小孩子强。他们生活学习在一个大集体中,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关心照顾帮助小孩子,为小孩子做榜样,教小孩子学本领等等,一种无形的责任悄悄地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最后,混龄教育能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很多孩子都从入园时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从被人照顾到开始照顾别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缺少生活和游戏中模仿的榜样。毕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哥哥姐姐们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种亲情,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往往没有这种感觉。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时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一起收玩具等.如果不服从就不让参加活动,这是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3、根据不同年龄段对班上幼儿进行位置的编排及分组

混龄班与同龄班不同的不止是因为年龄的差异,它每年都有新入园的和

离园的。所以老师要根据年龄大小不同把班上幼儿分成大、中、小三大组。刚入园的孩子挨着没有门的那面墙坐,因为是刚入园的,行为习惯很不好,一不留神就会溜出教室;那么让他们坐在里边,这样跑出去的机会就会很少,因为等他走到教室门口时,老师已经注意到了。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挨着有教室门的那面墙坐,这些孩子已经上过幼儿园了,基本了解幼儿园的常规知识。最大的孩子坐在中间,这些孩子只有最后一年就要毕业了,那么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就会高一些;大班孩子上课的时间长一些,内容深一些,坐在中间就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4、混龄班级的教学实施

教育者的教学原则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而教育都是相通,混龄班的教育也是一样。从日常操作到幼儿感官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在进行活动时,可以不按幼儿的年龄分组,而按幼儿的能力、爱好、发展情况以及上课状态来进行分组,比如跳绳是大班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果中班的幼儿很喜欢就让他们跳,鼓励他们去尝试,对于那些能力弱的老师也不过多强调。在进行数学活动时,一般分组活动多一些。而语言、科学、艺术活动时,可分组也可不分组,但是老师要对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幼儿愿意做那个层次的要求就做那个层次的要求。如:音乐活动‘伞的世界’老师可以对每一个组提出不同要求和共同要求。小组的幼儿主要是参与游戏,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中组幼儿重点掌握一种乐器的打击节奏;大组幼儿能掌握两种以上的打击节奏,最后全体幼儿能跟随音乐较为合拍地合作游戏。

假设每个儿童在上午的大多数时间内可以在幼儿园的任何一个活动区域活动,或画画、或制作、或阅读、或表演,在这样的一种组合方式中,儿童或以兴趣相同为一组,或以年龄相同为一组,或以能力差异不大为一组,这一组孩子的学习进度大致是一样的。

(2)、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关爱他人的主题教育。例如:“找朋友”、“一帮一,一带一,一教一”、“我的好朋友进步了”、“学做大哥哥和大姐姐”、“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等主题教育。不论是小的孩子还是大的孩子,其实在混龄班都是一种锻炼:年龄小的孩子要学会与人沟通从而在社会群体中寻求帮助;年龄大的孩子就要学会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帮助那些能力比自己弱的孩子。

一个儿童在混龄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不是被削弱,二是越来越强了。

三、追随先进教学理念,为农村幼儿混龄教育开辟一片蓝天。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与交往,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并且还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被年幼者重复,从而督促他们会做得更好。

我国的混龄教育近年来也受到一些重视,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行,独生子女增多,在家庭中处于娇惯地位,普遍认为混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所以有的幼儿园效仿蒙氏混龄教育,有的为了增加办园特色吸引家长而混龄班,当然也有认识到混龄的教育好处而正在尝试的。

结合农村现状和文献综述仍然看到混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更多的学前教育学者去学习与研究更好的解决农村混龄现状与城市独生子女问题。

2.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 篇二

一、混龄教育价值

1.教育视角:成长机会更加均等

混龄教育更关注差异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既保证了同龄教育的特质,又充分利用了混龄的教育资源和混龄教育的优势,使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向自己最近发展区靠近。这就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成长提供了更加均等的机会,有效降低了同龄群体中侵略性性格的孩子对其他孩子成长机会的侵占,减少了退缩性性格的孩子对自我挑战的回避,同时也使同龄竞争更具社会性意义。

2.生态视角:还原真实的人群样态

相比于同龄编班,混龄编班更接近于社会真实人群分布样态。在混龄生态环境中,不同年龄幼儿的成长认知优势都可以转化为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成长,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互动交替出现,还原了丰富的玩伴环境,弥补了独生子女亲社会性行为的缺失,使各年龄幼儿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发展空间,并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3.心理视角:教育主导关系由“幼—师依恋关系”转向“同辈依存关系”

在传统的同龄编班环境下,幼儿容易对教师产生过度依恋或依赖,幼儿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自我约束与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受到抑制。混龄编班教育,易于促使幼儿在混龄活动中建立同辈间的伙伴关系,且随着彼此间熟识度的增加和活动的深入,不同年龄幼儿之间会逐渐形成更加牢固和健康的相互依存式同辈关系,使得幼儿身心发展事半功倍。

二、混龄教育面临的问题

1.来自于家长———以知识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由于社会群体已经习惯了同龄编班的教育模式,混龄编班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小年龄家长怕孩子在大孩子的群体中“受欺负”,大年龄孩子的家长则担心孩子“学不到”,怕教师为了教学平衡,而降低对大年龄孩子的教学要求。这一切都是由于家长们是以知识习得为主要教育取向,对混龄教育在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缺乏认识。

2.来自于教师———面对新事物的畏惧心理

由于真正的全园混龄编班教学目前在国内的案例非常少,缺少可借鉴的教学经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组织策略,设计更符合混龄幼儿的课程,过程中势必会充满艰辛和挑战,难免会使教师产生畏惧心理。

3.来自于幼儿———班级群体的不断流动

同龄的教学模式使家长、教师和幼儿都能面对三年基本稳定的班级群体,不用再费心营造新的班级文化,而混龄教学则是每年都有大年龄幼儿离园,小年龄幼儿加入,这对老师、家长和幼儿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如何让新的幼儿和家长快速融入到班级文化中,不至于产生孤立感;如何让原有的幼儿快乐地接纳新的孩子,大家都能和睦相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项目。

三、混龄教育实践探索

(一)家园沟通三步走

1. 倾听家长先行引导

首先,我园发放了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现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幼儿教育的需要,并进行问题分析,了解家长对于混龄教育的顾虑与担忧。调查表明,幼儿年龄越小家长的支持率越高,幼儿年龄越大家长支持率越低。其次,向家长发放国外混龄教育资料,让家长及时了解混龄教育的形式、孩子社会品质的特点、独生子女的心理现状、专家试点研究等,同时为家长提供反映混龄教育信息的网络,为家长更多地了解有关信息提供支持。此外,我园定期开展混龄教育父母课堂活动,并邀请专家为家长做关于混龄教育方面的讲座,教师主动进行家访,加强沟通,让家长对混龄教育有更深的理解。

2. 打造平台家园互动

首先,开放活动,近距离感受。让家长观察孩子在混龄班级中的表现,让家长零距离感受和体验混龄教育,感受混龄教育中的孩子现状、孩子互动、孩子发展。

其次,发现问题,调整与改进。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参与幼儿园的各类活动,收集家长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此带动家长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混龄教育。

再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为各家庭创造更多交流平台,真正做到幼儿园混龄教育向家庭的延伸和渗透。

3. 双向评价展示进步

通过观察记录、成长册等多种方式记录描述孩子在混龄环境中的表现与发展,并设计“家长栏目”互动表,请家长记录孩子的成长案例,家园携手,共促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发放家长问卷,围绕混龄教育方式、教师的混龄职业素养、孩子的发展与表现三方面,进行选取式评价,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对混龄教育工作的改进建议,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补充与改进。

(二)教师培训二互动

1.以内化为驱动的阅读———我们通过阅读帮助教师补充关于混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并通过制定书单、阅读计划、每日行政导读、每周读后分享等策略来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计划”要求每个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阅读重点和阅读进度;“每日行政导读”要求行政人员将每日阅读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思考并推荐给全园教师;“每周读后分享”要求全体教师在每周的学习日活动中分享阅读内容,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来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思考。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阅读,教师们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大量关于混龄教育的信息,并进行内化,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以问题为驱动的研讨———混龄改革之初,班级教育教学以及幼儿园管理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此时,以问题为驱动的研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我们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沙龙研讨等方式呈现一个个问题现场,通过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三)组织策略三关注

2013年起,我园开始进行混龄编班的实践研究,按照1:1的比例将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编排在同一班级中,重点探索混龄教育组织实施的策略与方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混龄教育相比同龄教育体现出的最大差异就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拉大,这需要教师在内容选择、环境创设、组织实施等全方位进行调整。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实施策略:

1. 关注游戏,让异龄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以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以集体教学为主,而混龄编班给集体教学的组织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主要体现为幼儿年龄的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活动的目标设置。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确保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已有水平上不断建构新的认知和经验。因此,我们将一日活动的重点转移到游戏活动。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1)班级空间:由“师控型集体空间”到“区域化自主空间”

原有的集体教学型的教室空间通常是将中间一大块地方摆放幼儿的桌椅,便于进行集体教学,我们将这一空间进行切割、分化、多元规划,变成小型多维的区域化自主空间,为混龄幼儿活动提供更强大的环境空间支持。在班级中,我们根据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及幼儿兴趣,创设数量充足的游戏区域,包括扮演游戏区、探索游戏区、结构游戏区和规则游戏区。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征,在小班多开设扮演游戏区,大班多开设规则游戏区等。

(2)材料投放:由“封闭单一”到“开放分层”

以往我们会给投放的材料限定用法,并告诉孩子“你可以这样玩”。而在混龄环境下,孩子的能力差异使得他们使用材料的能力和方法都不尽相同,限定材料的玩法就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能满足孩子的游戏兴趣。因此,我们给孩子提供低结构、低加工的材料,没有固定功用和预设玩法,赋予孩子更多的探索创想空间。这样,不同能力的孩子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已有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使用材料。我们还适当给孩子提供分层材料,包括不同高矮的玩具柜,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此外,给孩子提供的标签也体现不同的认知水平。如:小中混龄的班级采用实物标签和图形标签,中大班混龄的班级采用简笔画标签和数字标签等。

关注游戏的开放性让我们看到了混龄活动中孩子发展的可能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我们对孩子的既定看法。

2. 关注自主,让异龄儿童在互动中获得发展

混龄环境中,幼儿的个性差异更加明显,如果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和目标去限定他们,势必会使孩子们自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们尝试在活动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让异龄儿童在彼此互动中获得发展。在9月新生入园初期,老师们不急于去教新入园的孩子了解班级的规则,班级中一些“老生”会主动教“新生”。幼儿间的差异互动正是混龄教育产生的强大教育资源,而想要将这些资源无限放大,则必须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让孩子间自然的互动能够产生。因此,我们进一步关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自主,比如以往午餐环节都是由教师主导,现在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组织、备餐、盛饭盛菜、整理餐具。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混龄自主进餐较同龄进餐显示出以下优势:

(1)互助行为增加。进餐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哥哥姐姐主动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孩子盛饭、盛汤,还会主动帮助他们收碗,整理桌面。这在以往同龄进餐过程中很少看到。而合理的自主进餐活动循序渐进地锻炼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用餐的兴趣。

(2)进餐主动性提高。观察中我们发现,混龄自主进餐过程中,小年龄孩子主动进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些平时不愿吃饭或者不愿自己吃饭的孩子在哥哥姐姐的带动下也明显有所改善,再一次证明了幼儿间社会性学习的力量有时会超过老师的引导。而大年龄的孩子在弟弟妹妹面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胜任感,这些情感也让他们更愿意在集体中展现出良好的状态,使整个机体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氛围。

(3)自理能力增强。混龄自主进餐实施以来,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都大大增强了。他们从一开始的会自己收拾整理到现在能够按照类别整理,无论是整理的效果还是速度都在不断提高。

3. 关注机会均等,让异龄儿童都获得发展机会

混龄教育中的“大带小”或“大助小”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们的社会性交往,减少小年龄幼儿的挫败感,提升大年龄幼儿的责任感和成功感,但另一方面,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机会的不均等以及由替代行为带来的成长机会剥削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在过程中关注机会均等,给予适时适宜的指导。

(1)提倡“帮助”而不是“替代”。在日常互动中,大年龄的孩子经常会直接替代弟弟妹妹做事情。比如开学初,小班的孩子不会收拾玩具,中大班的孩子就会帮他们把玩具整理到位,小班幼儿则是坐在一旁观望。这种替代一方面不利于小班幼儿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久而久之也会使他们对大孩子产生依赖。于是,老师引导中大班孩子要教弟弟妹妹做事情,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听到音乐就要开始整理玩具”“整理玩具要看标记“”一样的玩具要放在一起”等。中大班孩子刚开始会显示出不耐烦的状态,但是在教师的持续引导以及不断的激励下,孩子们越来越胜任,也越来越有成就感。

(2)任务“分层”而不能“统一”。在混龄教育中促进机会均等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任务分层,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挑战难度。比如:在班级的值日生工作安排时,中大班孩子可以负责擦桌椅、整理柜子等,小班孩子则可以负责整理书架等。这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自我效能感。

3.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 篇三

在我们幼儿园,倡导的教育理念是:“爱和自由,美和理想”。首先讲到的就是“爱”。爱就是要幼儿学会爱自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一)感受爱的存在

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托班孩子才入園,分离焦虑还没有过渡好,这时候他们哭闹,心情很沮丧,特别需要别人的关爱。这时候,特别适合对幼儿爱心的培养。我们会给中班的哥哥姐姐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说,当小弟弟妹妹哭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擦擦眼泪,安慰他们,出去活动的时候,一个大孩子拉一个小孩子的手,陪伴他们做游戏。在这样一个有着浓浓爱意的环境之下,托班孩子很快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同伴对他们的关爱。除此之外,也应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晨间接待时老师在门口热情的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休息时,找孩子谈谈心,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午睡时,轻轻的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帮女孩梳漂亮的小辫;离园时,和孩子说再见等等,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老师的爱。

(二)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就要学着付出。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蒙氏主题课的活动,就经常涉及关于爱的教育内容,例如:“如何表达对别人的爱”“我会表达爱吗”“ 学会感恩”“如何对待有残障的孩子”“如何对待新孩子和小小孩”“如何爱护图书”“所有的生命同样高贵”(保护动植物)等等。孩子得到这些信息之后,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就能表现得很不错,比如有时在户外活动完,回班洗手之前,有的孩子帮别人卷袖子;小孩子上完厕所,哥哥姐姐就会主动帮助他把裤子提好;比如有的孩子在看到别人摔倒了,能够扶起跌倒的朋友;幼儿园院子里的花草小朋友从来不采摘等等。我们也会适时的对这些做的好的幼儿提出表扬。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要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的培养,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爱心也一点点的渗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一)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如语言活动:《鸟窝里的树》,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真挚情感,请小朋友说一说用什么办法能保护好鸟窝里的小树苗,并讲一句关心小树苗的话。这样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关爱之情,更教育幼儿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

(二)在游戏活动体验中 “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我们可以请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让他们感受一下去照顾别人是多么的不容易,或者通过在家中让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三)把大自然作为活教

幼儿的天性喜爱大自然,大自然给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孩子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春天,我带孩子们在种植园地尝试种植各种小植物,体会耕种的快乐。秋天,我们将收获的蔬菜、瓜果一起分享品尝,体验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尽管孩子们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但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迁移,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三、创设“爱”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可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一)添置自然角

让幼儿时刻注意关心动物和花草,教师应该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之处,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幼儿,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

(二)营造爱的氛围

我们要做一个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我们的孩子,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经常与孩子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为分享日,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食品和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五、家园一致,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4.浅析幼儿混龄教育中大带小的优势 篇四

枣庄市实验幼儿园——郁倩倩

【提要】

在我国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关注幼儿混龄教育,针对幼儿混龄教育中的大带小到底有哪些优势,本文从幼儿适应环境及良好常规、思维的发展、社会情感三个角度阐述幼儿混龄教育中大带小的优势。【关键词】幼儿 混龄教育 大带小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孩子交往的体验,而目前我国的幼教机构,多是按年龄段编班,幼儿自然人际交往的环境依旧匮乏。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全面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所谓混龄教育,即是将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在同在一个班里,通过一起生活、学习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从某个角度讲,混龄班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不同年龄的孩子,像兄弟姐妹般生活在一起,同伴之间的学习,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混龄教育有利于儿童交往、合作。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在混龄班“大带小”的优势尤为突出,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还意识到自己具有榜样的效应,因此,他们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那么,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大带小”的优势呢?

一、以大带小结“对子”,有利于新生较快的适应环境,便于他们常规的养成。

小班新生入园是家长焦虑,教师最为辛苦的时候,同龄班的幼儿,至少要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情绪稳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在混龄班,新生刚入园时,教师就为他们找一位有责任心、行为习惯良好的姐姐或哥哥,哥哥姐姐会带着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教他们如何洗手、冲厕所,如何排队打饭,告诉他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等等。一位2岁8个月的男孩,第一天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了厕所,学会了洗手。午饭时哥哥还手把手的教他用勺子盛饭。午休的时候看到他不会脱外套,大哥哥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同伴的帮助让他倍感温暖,有了大朋友的关心,孩子在心理上渐渐消除了离开父母的焦虑感,一个星期就适应了集体生活。另外一位小朋友每天来园时总要哭一会,一位大姐姐主动上前来安慰他:“弟弟别哭了,等到短针指到5的时候,妈妈就会来接你的。”还讲故事逗他开心。

以大带小结“对子”不仅让新生很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还培养了大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大带小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小社会,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大带小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发动者,幼儿在活动中经历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推理的思维过程,无一不是依靠语言进行的,幼儿只有想清楚、明白,才能说得清楚、明白;说的过程,又能锻炼思维的敏捷、条理和精确。

混龄班的大带小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和思维的协调、统一的发展。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混龄班级中,每个孩子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混龄班中,年龄大的幼儿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能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对孩子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哥哥姐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强,他们会经常扮演小老师,教班里的弟弟妹妹学本领。当大哥哥大姐姐在与弟弟妹妹沟通时,他们必须先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编排语言,同时要尝试猜测对方的能力,然后用弟弟妹妹能听懂的方式传授给他们,这对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与思维发展有很大帮助。

在混龄班,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大小孩子在进行这样的互动。哥哥姐姐扮演老师用较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弟弟妹妹讲故事;一位小孩子看到哥哥在做智力拼图,立刻产生了兴趣,下次他会凭着记忆来有意识地模仿,当模仿成功时,他会抛开模仿自己再去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大孩子会教弟弟妹妹怎样脱穿衣服,而小孩子在学会后发现其它脱穿衣服的方法,大孩子也会反过来向小孩子学习,这种直接的互动对幼儿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大带小促进了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助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而混龄班不仅是温暖的家,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交往,不仅为孩子提供自由交往的环境,同时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从而有效抑制了幼儿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力性差、交往能力低下等不良性格特征的产生。

混龄班上的小孩子从最初的被照顾对象,发展到关心帮助后来的小孩子,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知识较为丰富的大孩子;从一个“弱者”,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变成一个“强者”;知道生活中不仅要谦让同龄的小朋友,而且也要谦让小弟弟小妹妹。在混龄班,看不到大欺小的现象,大让小,大帮小已形成良好的风气。看图书时会让小孩子先选;玩玩具时让小孩子先玩;分享时先给小孩子吃;大孩子以照顾小孩子为荣。大带小让幼儿学会了团结合作,互帮互让。几乎班上的每个孩子都会选择在幼儿园过生日,因为不仅比家里热闹,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蛋糕、分享他的快乐;大带小让幼儿学会自觉遵守小社会的规则:学会专心做自己的事,即使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先争得允许,尽量不干扰他人。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各自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与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交往的机会,扩大了他们的交往范围,有效发挥了同伴学习这一教育资源的作用。混龄教育中的大带小,针对幼儿的年龄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为其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使幼儿的身、心同步发展。【参考文献】

5.幼儿园开展混龄自主游戏的思考 篇五

朵朵班组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由于我园园舍较小,游戏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在 室内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因此,我园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挖掘游戏材料的最大价值,积极开展全园混龄自主游戏活动。

混龄自主游戏采取的是分段混龄。即一周两个时(周三和周五下午)全园混龄自主游戏活动。这样的混龄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同龄教育的补充而存在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幼儿园混龄游戏的有序开展,为幼儿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成为我园的办园特色。

一、混龄自主游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面临的是多元目标的挑战,教师同时面临的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他们的指导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混龄自主游戏中迫使教师提高了环境的创设能力,并且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刚接到游戏任务是的一片茫然,经过大家商讨、上网查阅资料,确定每个自主游戏活动由一到两名教师负责,确定游戏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创设环境需要,在时间和反思中对游戏方案进行调节和整改。一边探索、组织,一边创、新、充实。甚至全部否定重新再来。经过一次次否定——充实——肯定——再否定——再充实——再肯定,终于创设出来了《友幼电影院》《小人国》《小小军事训练营》《中医馆》《木工坊》《荡绳》《棋苑》等二十多个区角自主游戏和户外自主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长了,孩子们玩起来了,教师和幼儿从不会到会,从无创意到创意丰富。

(一)转换了角色——从教师角色转换为幼儿玩伴。

在混龄游戏中,教师不再是教者,而是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规则,创设情境一起玩。

(二)学会了观察——大、小不同的幼儿。在教师面前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幼儿,而是大小不同的幼儿。教师不仅学会了观察幼儿,而且也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材料的互动。与同伴互动、游戏的情节、解决问题的过程等等。

(三)学会了如何指导游戏——直接、间接的在混龄游戏中进行指导。

游戏时教师以角色身份直接参与游戏指导,通过语言活动或动作示范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当游戏情节枯燥、单一时,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给予方法的指导、材料的支持以及其它帮助。

二、混龄自主游戏促进了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一)幼儿体验了快乐

通过开展混龄自主游戏游戏,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孩子们总是说:“玩美了!”“还想玩!”在大带小的过程中,促进了大幼儿的能力,能照顾小同伴,对小的来说,榜样的示范作用、协调、配合,形成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二)发展了幼儿的能力,完善了个性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会玩。”混龄自主游戏不仅仅满足了幼儿好玩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会玩了。每当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创造出新的作品,都会喜形于色。宝贝越来越自信,小手越来越能干,头脑越来越灵活。游戏充分挖掘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锻炼了他们体格体魄。混龄自主游戏让他们更聪明、更懂事、会交往、会合作、会欣赏。

(三)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幼儿能够自己去选择自己想参加的活动,能够自己选择活动材料和器械,能将自己的材料器械妥善使用,能将自己的活动场地合作保持、收拾。能将所使用的器械材料放回原处。

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使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的教育空间、幼儿的创造空间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依旧说刚刚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解决,许多方法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

6.浅谈混龄幼儿美工活动指导策略 篇六

摘要:美工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可以有效的发展幼儿创造力、注意力、表现力,在使用工具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有满满的自信,作品完成后充满了成就感。学前教育就是要激发孩子的潜能,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混龄幼儿的美工活动有一系列不同于班级美工活动的问题:幼儿不是来自一个班,年龄有较大差距,能力有较大差距,怎样具体实施;需要大量收集材料,幼儿园的孩子小,记不住老师的要求,面对不同班级的孩子怎么做;在美工活动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孩子要退缩的时候,怎样激发幼儿的积极性;美工活动使用平时不太常见的工具,有安全隐患,怎样有效克服;和这一组混龄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关键字:混龄 幼儿 美工活动 指导策略

幼儿园准备开展市级教研观摩研讨活动---幼小衔接,在做一年级教师访谈的时候,仁和区东风小学语文教师杨老师提到一个观点,让我茅塞顿开。她说,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上了一年级学习跟不上,写作业速度慢,就非常希望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内容,书写拼音汉字,美其名曰让孩子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殊不知,这样的锻炼让孩子反感,厌学,得不偿失!如果真的想让孩子锻炼小肌肉的话,可以用美工活动来代替,还可以兼顾到创造力,注意力,表现力,耐力,最重要的是孩子非常感兴趣。

幼儿园是去年10月份才成立的,是一所新建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等多方面刚刚起步,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大量的装饰物品布置环境,而孩子参与的的美工作品无疑是最佳选择。《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想到在下午的小组活动中,专门成立一个美工活动组,组织孩子完成一些美工作品,以此来完善我园环境布置中的不足。由于开设这个小组较晚,我到班级选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孩子都已经参加了各个小组的活动。和各个小组老师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最终,有20个左右的孩子进入了美工活动组。看着眼前这群有着3岁年龄差距的孩子,诸多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大班的孩子能做的,小班的孩子是不是无从下手?小班孩子喜欢的,大班的孩子会不会毫无兴趣?该组织什么样的美工活动?投放哪些材料?给孩子们的活动难度如何把握?能否做出满意的作品进行环境创设?安全问题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怎样有效克服安全隐患?带着这些疑问和美化幼儿园环境的满腔热情,开始了我们的美工活动。

一、团队合作,有目标,有计划。

作为美工活动,需要使用到一些平时孩子不太常用的工具:小刀、剪刀、小钉子、铁丝、各种豆子、果壳、鸡蛋壳、玻璃瓶、透明胶、白乳胶等一些用具,这些 东西有的具有危险性,有的需要收拾整理,所以,一个人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请到一位非常负责任的年轻教师,和我合作,组成了2个人的美工活动小组教师团队。

接着,我们认真分析了20来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美工活动的兴趣,认识各种工具和材料,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剪、折、撕、贴等多种技能,掌握正确使用粘贴工具、材料的方法;能在操作探索中充分感知不同的手工材料的特点及简单构造,并进行制作;培养安静、整齐、有序、安全、相互合作等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喜欢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创新精神;通过自制与作品展示,体会成功的快乐。

那么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于是,就制定出了循序渐进的计划方案:胶泥创作造型;剪贴画,锻炼使用剪刀、胶水,双面胶;装饰瓶子造型(颜料涂、剪纸贴、胶泥粘);一般的剪刀剪纸过渡到需要画好图形的镂空花剪纸,难度逐渐增大;立体的果壳装饰画;最后到使用细铁丝、小钉子的立体造型。有了这个逐渐推进的方案,再从易到难的细化安排到每一个周、每一个活动。至此,美工活动就有了一个逐渐推进的脉络清晰的支架,这对美工活动的开有序展以及材料的收集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支持,收集材料,精心准备。

(一)这些孩子来自于各个班级,我平时和他们的家长没有多少接触。因此,首先要把这些家长集中起来,成立家长委员会,QQ群,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们看到我们组织孩子做这样的活动,都是交口称赞,非常支持。这样一来,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近段时间要完成什么系列的作品,需要收集什么样的材料,及时告诉家长,材料的问题迎刃而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美工活动,收集材料当然是重中之重。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针对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以及混龄班孩子们年龄差异大的特点,我决定从孩子熟悉的身边材料入手,让孩子们在自己熟识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唾手可得的材料,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于是,我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成为废旧材料收集的主角。活动中需要的材料:纸盒、纸筒、玻璃瓶、蛋壳、树叶、玻璃瓶、葫芦、玉米芯、塑料瓶、花生壳、瓜子壳、树叶等,如果靠老师来收集,有一定困难,无法完成,可是把这个任务分到每个家庭中,一切就易如反掌,能够快速而且有质量的完成。

材料不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收集,这样往往造成计划得不到落实,而且你正需要的时候小朋友家里没有,甚至有的材料有季节性,过了季节就收集不到,要等下一年了。因此,我们在美工活动室门口设立一个“材料收集箱”,和孩子们一起定期地对箱内的材料给予整理、归类、收藏,以便需要时可以随时提供。当然,也要对家长收集的材料给予信息回馈,对家长的配合表示感谢,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拍照 记录,看到自己提供的物品大大丰富了手工活动内容,这样家长就会更加积极协助收集材料,而且参与的人多了,视角更开阔,有时候我们想不到的家长想到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材料品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我们做豆贴画的时候总是想到各种豆子:豌豆、红豆、黑豆、绿豆、大米等,这些材料都是需要资金购买的,都是粮食,可以吃的,其中就有小朋友天真的质疑,“老师,用这些豆子来粘画,好浪费!”而且,做好的粘贴画还容易出虫,不利于长期保存。老师近段时间樱桃大量上市,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买来吃,有一个家长就把樱桃核清洗干净保存下来,带到幼儿园交给我们,就解决了花钱、浪费、不易保存的难题,而且做出的粘贴画效果非常好。可见,家长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为幼儿手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教师精心组织,幼儿相互合作,大胆创新,成果显著。(一)创设单独的开放式美工活动室,给幼儿创作的空间。

设置单独的开放式活动室,在四周分门别类放置各种活动材料,如颜料、各种豆子、果壳、鸡蛋壳、玻璃瓶、透明胶、白乳胶、纸盒、剪刀、双面胶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挥洒创作。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能及时制作、大胆创造作品。

(二)提供幼儿熟悉的主题,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老师只需要给出主题,适当启发,孩子们就会齐心协力的围绕主题去想象。比如说,我要求孩子们完成一个《农家小院》组合,首先我就问孩子们,你看到农家小院里面有什么?因为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是农村的,他们就有充足的情景体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真的让我惊讶:有房子,房子上有门和窗户,窗户上有窗花;有葡萄架,葡萄架上结了好多葡萄;周围有竹篱笆、竹篱笆上有葫芦和牵牛花;有树,树上有果子;院子里有小鸡小鸭;搬运猪草用的独轮车;有池塘,池塘里有鱼、虾„„.当这样美的农家小院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面,他们充满了创作欲望。

(三)不同年龄幼儿间合作互动,培养智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美工作品充满创意

美工活动组孩子们的年龄差距较大,在3岁左右,这曾经是我担心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取得了完全没有想到的效果。

开始的时候,我一直为给孩子们设置多高的难度而担忧和纠结,然后才想出了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而想到的主题手工活动,这里面有难度大的,也有简单的。例如,《农家小院》这个主题美工活动中独轮车、葡萄架、房子、篱笆、小鱼等难度就大,需要整体轮廓、剪裁、插接;而葫芦、葡萄、水果、用果壳进行房屋装饰难度就小,直接用胶泥捏、用果壳粘就完成了。

因此,我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按照难度分别把任务分到每个组,协调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我惊喜的看到每个幼儿都能在宽松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较少具有竞争性,幼儿不必和别人比较,可以依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大胆的、充满自信地创作,更具有创造性,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幼儿全身心地投入美工创作、属于自己的非常享受的过程中,孩子认真,教师轻松,一切都很和谐自然。当幼儿之间意见不同时,年长幼儿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经验,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技能技巧,效果是老师用语言传递给孩子无法达到的。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又可以是其他孩子的哥哥姐姐、小老师,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这些角色既让幼儿体验到年幼孩子对年长孩子的尊重、敬畏、钦佩,又让幼儿体验到年长孩子对年幼孩子的关心、爱护等,这些情感体验给美工组幼儿带来了平时在班级同龄孩子中完全没有过的情感体验。大孩子的积极、努力、能干、谦让、耐心为小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小孩子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技能技巧、交往能力、动手能力都在悄悄的递增、发展。

在每一次制作过程中,幼儿既用心用脑感受、用眼观看、动手操作,又不断地探索、自创和总结,这个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流露出愉悦的、放松的情绪。这样良好的循环状态带来的结果就是美工作品的完成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每次活动都有增加和完善,饱含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心和超强的想象力。

每次孩子们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作品,我会拍摄照片通过QQ群及时反馈给家长。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享受、专注的表情,家长们更加支持工作,配合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肯定和赞许让孩子们自信心大增,对每次的手工活动充满了期待。

四、美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视,抓住细节,培养习惯。

美工制作活动,需要使用很多各种各样的美工工具:小刀、剪刀、小钉子、铁丝、各种豆子、果壳、鸡蛋壳、玻璃瓶、白乳胶等一些用具,这些东西平时孩子不太常用,有的具有危险性,有的颗粒小容易被孩子塞进鼻孔耳朵里。在第一次美工活动中,朱浩小朋友(中班)就因为剪刀使用不当剪到自己的手指,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也提醒了我,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7.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 篇七

混龄教育就是组织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下一起游戏活动,共同来学习、提高。然而在混龄活动中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孩子之间的差异性相当大,他们既有年龄差异,又有同龄间的个体差异,当他们面临同一种游戏时,就会有不同的想法、玩法,而在这些玩法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此时只有老师细心地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混龄游戏的目的才能达成,孩子们才能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真正得以提高、进步、收获。我们从区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入手,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优化混龄活动的教育策略,试图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活动的主人。

一、混龄区域活动的对象、时间

我园进行混龄区域活动的参与对象包括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一开始是每周一次,每周三下午15∶00—16∶00,到后期就改为每周两次,周三下午15∶00—16∶00和周五下午15∶00—16∶00。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走进他们喜爱的区域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活动。在新学期开始,特别对于小班的新生,孩子们都喜欢留在自己的教室里,而不愿意跟哥哥姐姐到其他教师去活动。针对这一点,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我们请各班教师带领自己班的孩子去参观其他班级的环境创设和区域设置,并且先在同级组开始同龄儿童间的交往游戏活动;其次请大班幼儿去邀请两个比自己小的伙伴,带领他们参与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再次,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可以大胆地对自己喜欢的区域和伙伴进行自由选择,从而真正发挥混龄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二、混龄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急于直接指导。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要给幼儿充裕的操作探索时间,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让他们有机会相互纠正错误。我们通过观察来理解幼儿的活动行为,改变过去那种随便干预儿童的活动过程,刻意安排活动,对儿童提出苛刻的要求等现象,重视良好活动环境的创设,注重在活动过程中予以适时与适当的帮助与指导,并适时适度地介入儿童的活动,与儿童分享活动的快乐。通过混龄同伴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孩子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策略二:适时的评价。

教师适时的评价对于幼儿在混龄活动中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混龄区域活动是一种让不同年龄幼儿在一起进行的自主活动,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混龄游戏、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活动。因此,在他们活动中老师首先着眼于幼儿的“独立”,在孩子活动的过程中,在细心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好的行为给予赞赏,对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状况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案例一:在益智区中,发现有三个孩子先后操作了同一种房子拼图,但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一个房子拼图,三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却完全不同。大班的棋棋是第一个来操作的,她先把五块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垫上,然后见她先拿起一间小房子,仔细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来回寻找着,直至确定找准后才放入,就这样她依次进行着,整个过程只用了8分钟。接着,中班的辰辰来了,他的操作有别于棋棋。瞧,他拿起一间小房子,看也没看,就直接放入左边第一个空隙内,可放不进,就移到第二个,还是放不进,就再往下移,直至第四个才正好放入,当时他开心地笑了,然后又接着拿起另一间,还是从头开始,依次在底板上放,最终也全部完成了,一共用了12分钟。不一会儿,小班的东东也来了,老师发现他把拼图的底板都放倒了,然后他拿起一间房子,试图放入第一个空隙中,却发现放不进,可还是拼命使劲往里按,最终当然没有成功。当时老师发现了这三个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认知差异,于是就对他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大班棋棋这种思考型的幼儿,这种简单的一味重复已有经验的操作不能使她有所提高,于是就选择了区域中难度更大的同种材料,向她推荐。而对于中班的辰辰小朋友,关键是要提高他在操作中的目的性,所以老师就在他操作前提醒他:“能不能不要到每个家里去敲门?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找到它们的家?”果然,辰辰拿起手中的拼图凝视了几秒钟后就找到了准确的位置。然而对于小班东东,则采取了较直接的方法,用语言对他进行提示,如:“如果放不进,就说明这不是它的家,应该换个地方试试……”结果慢慢地他也完成了。

从这一“拼图”事件,认识到:正因为老师在活动中给予不同孩子及时的评价,并且针对不同幼儿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策略三:关注异龄幼儿间的活动过程,充分利用差异资源。

在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时,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更多的是与其他幼儿发生各种互动交流,即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学习、游戏,互相挑战,形成认知冲突,增加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年长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儿童解释或表现,年幼儿童用自己的行为向年长幼儿模仿和询问,在混龄活动中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些都形成了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和提高。

幼儿间由于彼此间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毫无约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自己的一份独立,而且幼儿间的交流所使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更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

三、问题与思考

8.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 篇八

1.当代孩子的宠爱效应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的溺爱,各种各样的娇惯,小皇帝式的地位,加上社会大文化的影响,造成了孩子个性上的许多缺陷,他们可能有优裕的生活,有较高的智商,但是社会生活面前却是脆弱的。

有这样一些事例,一个孩子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这本来是个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做大人的赶紧上去又拍又吹,不停的安慰。如此的对待孩子,最后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的是一点挫折都不能受,一点困难都不能经历,一个跟斗都不能摔,摔了以后应该由别人来安慰,来抚爱,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动作不是很利索的孩子,摔倒在污水旁边,其他孩子不但不伸手帮助,反而哄堂大笑。

一个盲人过马路,有一个小学生去领盲人穿过街道,其他一群少先队员就起哄,嘲笑这个孩子……

宠爱的表现:

第一隔代人的关心溺爱,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的对待。

第二作为父母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非常细致,非常全面,同时表现出某种专制,对孩子有种种的戒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切都管到。

第三就是因为爱,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普遍重视智力开发教育。对学习的高追求,高要求。

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只知道让别人关心,自己不善于关心别人,缺乏关心别人的心理。而且面对家长成才的期望值过高,学习的压力,社会的竞争,一年又一年累积起来,形成孩子心理上的扭曲,是现今社会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2.宠爱效应的原因及危害

如果说孩子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是怎么造成的呢?简单地说,一个是从小没有尊重或者说剥夺了孩子关心自己的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自己关心自己的潜在能力,但是家长——几代人都去关心他,让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关心自己和自己管理自己,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中心,总是被别人关心,于是,就造成了自己对自己都不关心,不会关心,不会管理,就更谈不上从自我出发去关心别人了。另一个就是不注重启发孩子去关心别人,不注重启发孩子关心周边的世界的其他人和其他事。也可以说,家长的启发是说一套做一套,具体表现:对父母的关心不够,对伦理关系的不当处理,所以言传不如身教。第三,同伴之间的竞争,形成扭曲的心理障碍……

那么,危害首先对家庭来说,不懂得关心自己,关心别人,基本上长大后,很难做到对父母的关心,对家人的体谅。养育这样的孩子会感到幸福吗?其次,对社会危害而言,缺乏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再放大,当然也不会关心公共秩序和社会。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对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第三,对孩子自身的危害,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关心周边的世界,没有必要的道德意识,最终会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行为形成障碍和困难,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红绿灯的交通规则,只想着自己快点穿过马路,他不仅受到处罚,还可能出现危险。

二、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举行过一个国际性会议,叫做“面向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在这个会议上,中外有很多学者、教育家就提出这样的观点,“让孩子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那么,让孩子学会关心什么?

第一层次,要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孩子不会关心自己,就会强烈的依赖别人。而造成这种依赖的原因,是我们大人很到位地关心和照顾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内容。

所谓的关心,第一就是让孩子真正学会关心自己,学会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把什么都寄托在让大人来关心自己的基础上,自己不会关心自己,从一开始就缺乏对别人的关心和了解。所以,关心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学会关心自己。

第二层次,就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关心父母和老人,这样,就从关心自己扩展到关心他人。

第三层次,就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同伴和老师。

既然能够关心到自己,又能关心到家人,就能关心同伴和老师。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老师病了问候一下,同学病了,可以看望看望,这就是一种关心。

第四个层次的关心,要关心周边生活和环境。

在幼儿园,班级及整个幼儿园都是他的环境,到了大自然,大自然是他的环境,要对环境的关心,对生活环境的关心。

第五个层次,也是一个最大的层次,就是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

有了这样五个层次: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关心同伴、老师,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和整个人类,才是一个在社会中能够发展自己人生,和在社会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

三、蒙台梭利教育中混龄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的思想处处充满真知灼见。在她众多的教育思想观点中,混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活动。

蒙台梭利认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残酷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对儿童也是如此。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的滋养。在大多数学校里起初是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班……这是一种认为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因此她提出,混龄班有利于幼儿交往和合作。

实践经验表明,不同年龄的孩子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看年龄大的孩子做事并请他们说明解释,他们是很乐意这样做的,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有价值,因为5岁儿童的心理有比我们更接近3岁儿童的心理。幼儿很容易学会我们认为是难以传授的东西。在他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人们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有很多东西教师是不能传授给3岁的儿童的,但5岁的儿童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

9.幼儿园混龄班保教计划 篇九

2018年2~6月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和磨合,孩子们和家长基本上适应了这种混龄模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班级的保教活动能有序开展。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园本活动,每周走出园门,与大自然接触,丰富了幼儿的教育内容。还延续出一些园本亲子活动,如亲子做冰糖葫芦等,得到家长的喜欢和支持。注重幼儿安全教育和制定有关事件的安全计划并及时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让幼儿度过了安全愉快的一学期。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待提升;亲子活动的开展不够丰富多样化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制定以下计划,继续认真、细致地安排并执行。

二、教育教学工作

继续沿用“生活混龄、教学分龄——间断性混龄”的教育原则。我班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在健康领域具有优势,这学期继续保持,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创新游戏的能力。在艺术领域,孩子们的创作兴趣较浓,喜欢音乐游戏和绘画活动,教师要创造机会,提升幼儿的感受与欣赏能力。

重点提升幼儿在社会领域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大龄幼儿要学习在活动中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给小龄幼儿创造交往机会,让他们体会交往的乐趣。另外在语言领域和科学领域,注重幼儿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鼓励小龄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回答教师的提问。大龄幼儿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事件。

三、保育工作

1.认真配合保健教师做好日常保健工作,配合保育员做好班消毒工作。2.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动静结合。3.培养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学习主动增减衣物,照顾自己。

4.着重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不随便脱离集体、不自由散漫。培养小龄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家园共育

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微信群等与家长做好交流沟通工作之外,本学期,我们将加大亲子活动的创新开展,落实家长志愿者工作,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和幼儿园管理中,真正发挥家长的资源作用。继续发动家长关注“一起成长”,多做宣传、动员工作,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制作孩子的成长手册。

五、安全工作

1.教师要重视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坚持晨间安全检查、餐前餐后、午睡前后及午睡间的巡视,保证幼儿一日活动不脱离老师的视线。

2.对幼儿进行生活安全和食品安全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技能,健康饮食。

3.教师之间及时沟通,做到安全交接;配合保健教师做好各项安全演习活动。

六、具体措施 二月份: 第1周:

1.幼儿注册报到。2.第一主题课程审议。3.元宵节活动。

4.制定详细的班级工作计划、学期计划、家长计划。三月份: 第1周

1.开展第一次家长会。2.母亲节活动。

第2周:区角游戏材料投放。第3周:第二主题课程审议。1.幼儿学期初发展测评。2.第二主题课程审议。第4周:召开伙委会。四月份:

第1周: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第2周: 第三主题课程审议。第3周:布置主题墙。第4周:第四主题课程审议。五月份:

第1周:亲子运动会。第2周:中大班幼儿故事比赛。第3周:第五主题课程审议。第4周:安全消防演练。六月份:

第1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赛。第2周: 社会实践——走进果园。第3周:布置主题墙。

10.混龄班教育的坏处 篇十

混龄班教育的坏处

对老师要求高

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是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学习进度问题

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组织得不好,还会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

大龄儿童争强好胜

重视大龄儿童的表现,从而影响小年龄儿童的发展,使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此相反的现象是,教师又常常对小年龄儿童比较重视,对大年龄儿童要求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年龄儿童的发展。

混龄规避竞争伤害

心理学家认为,在同龄班中,孩子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发展比较落后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孩子在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孩子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混龄班,首先让孩子的社会性得到更好发展,群体中大点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责任感。在这样的群体中,经常看到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玩,或者保护小孩子,大孩子会无意识地承担一些大人的任务。而比较小的孩子会自然学习到大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比如对人有礼貌,帮助别人等,这种榜样的力量非常明显。其次,在混龄班中,比较小的孩子语言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会非常快,混龄班等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高级的模拟环境”。

11.幼儿混龄教育的利弊 篇十一

【关键词】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合作方式

混龄区域活动属于混龄教育的一种延伸概念,也就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个区域内活动,属于公共区域,能够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在这种混龄的状态下,年龄不同的幼儿进行合作,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关心其他人,与同伴进行交往,从对方的身上去学习到相关的社会认知与技能,在相互合作中去完成任务,帮助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获得较好的发展。

一、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影响因素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合作主要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与比自己年龄高或低的伙伴合作过程中,都会将语言作为主要的合作方式,随着年龄的增加,运用语言方式来开展合作的现象也会增加。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的幼儿在合作中通过语言这一方式进行交往的次数就越多,而使用动作与语言的方式来开展合作的次数和使用动作的方式进行的合作的次数没有差异。另外,幼儿的合作方式还会受到年龄差异的影响,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表现出的合作方式的不同,在小班、中班阶段幼儿的合作方式都比较一致,语言与动作的应用频率也相差不大,没有合作方式上的倾向。而大班的幼儿其语言的合作方式明显的占据主导地位,而动作以及动作+语言的合作方式应用的则相对较少。这也表明在幼儿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其合作过程中运用动作+语言的方式就会逐渐减少,而语言的合作方式的应用则会逐渐增加。

二、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性别差异

在对一个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女孩比男孩的合作行为要多,在语言合作方式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女孩使用语言的比例要比男孩高,这主要是因为幼儿阶段,女孩在言语上的发展水平高于男孩形成的。而通常在混龄合作中,女孩会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进行合作行为的积极性也要高于男孩,并且女孩更加愿意与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合作交流,女孩更加容易去效仿母亲,一般会体现出更多的关心、同情等的亲社会行为。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合作方式是在自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合作的发起、采用策略等过程,都需要借助已有经验的帮助。

三、如何创设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

(1)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要想让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进行较好的合作,就需要先为其创设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中就会自然的增加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幼儿一起去布置这一环境,比如在美工区域教师与幼儿进行合作剪纸,让幼儿去决定剪裁的内容,比如剪花朵、剪动物等,这样可以增加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要想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就需要对幼儿的喜好进行观察,了解其年龄需要,同时与相应的教育目标与主题进行结合。对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现的行为、兴趣变化等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结合幼儿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需要,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环境中游戏与学习,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更加的积极有效,使其能够维持较为长久的兴趣状态。成功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增进交往、迁移等社会性的进步,让幼儿可以在新的环境中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

(2)通过合作促进幼儿积极交往。异龄交往理论表明,在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时,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表现出惊人的调适能力,幼儿在与更多的与不同年龄的同伴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会对其社会交往技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混龄区域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够从混龄合作的经验中受益,对幼儿自尊与自信心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社会性的层面来看。合作交往不仅增加了幼儿之间交往实践的机会,还能促进幼儿与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帮助幼儿摆脱原有的自我中心的意识。在情感发展层面,混龄合作交往可以帮助幼儿去更多的体验积极的情感,引导幼儿去更好的控制自身的情感上的冲动,产生更加高级的情感。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该增加相关的合作性操作材料,帮助幼儿进行积极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混龄区域活动能够突破年龄与班级间的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载区域内共同互动,在亲社会行为中合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语言开展的,而且还存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通过混龄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养成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良好品质,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乔芳芳.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研究[J].学园,2014,15:155-156.

12.一组3岁~5岁幼儿混龄游戏活动 篇十二

游戏目标

1.能与异龄同伴合作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

2.能自主分配角色, 解决游戏中的矛盾。

3.体验与异龄同伴交往、表演的乐趣。

游戏准备

1.创设游戏场景:房子、大树等。

2.动物头饰:猫、画眉鸟、公鸡、狐狸若干。

3.幼儿分为四组, 每组提供数量为幼儿人数一半的头饰。

游戏过程

一、巩固故事内容, 掌握角色对话

1. 大、中、小班异龄幼儿结伴围坐在一起。

2. 教师旁白, 幼儿集体复述猫、画眉鸟、公鸡、狐狸的对话。

3.重点练习公鸡对话:“狐狸把我抓住了, 走过黑幽幽的森林, 跨过急腾腾的河流, 翻过高耸耸的山头, 猫呀, 画眉鸟呀, 快来救救我吧!”

二、幼儿分四组表演游戏

异龄幼儿自由结伴, 组合为四个小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鼓励小班幼儿大胆去和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做朋友, 引导大班幼儿主动和弟弟、妹妹做朋友。

1. 每组推荐两名幼儿当小老师, 分配角色、头饰。

(1) 教师注意观察大龄幼儿是否会让小龄幼儿先选择角色, 先带头饰。

(2) 在头饰不够的情况下, 大龄幼儿是否会和小龄幼儿共演一个角色。

2.游戏过程, 教师引导“小老师”除负责维持“候场幼儿”纪律外, 还要负责监督在表演的幼儿是否按规则开展游戏。

(1) 表演过程中, 当弟弟妹妹不会说对话时, 和他们共演一个角色的哥哥姐姐或“小老师”应主动站出来带着弟弟妹妹学说对话。

(2) 表演结束后, “小老师”做适当小结。

3. 游戏过程中出现冲突时, 教师引导幼儿想出解决冲突的办法, 如合作、谦让、轮流等。

三、集体观摩并评价

1. 教师选择游戏过程中冲突最多的一组, 在集体面前表演。

2. 当别的幼儿在表演时, 要求其余幼儿安静地观看, 相互学习。

3. 观看后, 请不同年龄的幼儿说说同伴表演得怎么样, 并请表演的小朋友简单说一说, 他们是怎样解决矛盾的。 (如:当头饰数量不够时, 哥哥姐姐是怎样分配角色和头饰的。)

混龄建构游戏:人体拼字

游戏目标

1.能主动与不同年龄的同伴交往, 并进行合作游戏。

2.能根据字卡上字母的笔画长短, 找到合适拼相应笔画的同伴 (个子高的幼儿拼长的笔画, 矮的拼短的笔画) , 共同合作用人体拼出字母。

3.体验不同年龄、高矮的同伴一起玩混龄游戏的优势。

游戏准备

写有字母的卡纸、场地划分成九个大方块并用线围起来。

游戏过程

一、大中小班幼儿到多媒体教室, 玩游戏“找朋友”

1.要求:每次找的朋友要不一样, 每组找到六位好朋友, 必须有大、中、小班的幼儿。

2.幼儿自由找朋友并进行交流。教师在幼儿结伴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反应和他们找的朋友类型, 重点了解幼儿是如何与人交往的。

3.指导个别在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幼儿。

二、幼儿游戏, 教师适时指导

1.教师带幼儿看贴在地板上的线, 并告诉幼儿:这是我们写字的格子, 今天我们要在这些格子里写字。

2.出示卡纸, 请幼儿看看上面写有什么, 笔画有什么特点? (字卡上有字母, 笔画简单, 有长有短。)

3.请幼儿想想这么大的格子用什么来写字母, 启发幼儿想到用肢体来拼。

4.各组幼儿选择字母准备游戏, 启发幼儿自己选出小组长, 由组长组织讨论、协商, 共同完成任务。

5.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幼儿根据字母的笔画, 选择合适的同伴进行人体拼字。例如:字母A需要三个幼儿来拼, 个子高的幼儿可以拼长的笔画, 矮的可以拼短的笔画。

三、组织幼儿相互观摩作品

1.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作品。

2.将每组的作品拍照, 并提出建议, 如高矮搭配是否得当;笔画是否正确。

3.借助投影仪, 组织幼儿观摩各组的作品, 重点观摩有创意的作品。

4.每组重新抽字母进行拼字游戏, 重点提醒幼儿注意选择人体的高矮与笔画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四、师生共同小结

重点小结:哪些小朋友是带着好朋友一起玩的, 哪些是只顾自己一个人在玩的;在小组活动中哪些小朋友有集体荣誉感, 能积极动脑筋, 努力完成任务。

五、

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同伴的评比, 发放小贴画。

混龄角色游戏:双重角色

游戏目标

1.初步学习担任双重角色进行游戏, 能根据不同场合转换自己的两个角色身份。

2.体验游戏玩法的多样性。

游戏准备

开放小餐厅、医院、幼儿园、娃娃家游戏区。

游戏过程

一、教师提出游戏主题,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1.大中小班幼儿自由结伴组成家庭。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双重角色的玩法:在家里是什么角色, 应该怎么做?在工作单位是什么角色, 应该怎么做?如果场景变了, 自己的角色应该怎么样?

二、幼儿开始游戏, 教师或以同事, 或以家长的身份参与游戏, 并适时给予指导

1.注意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 并能在不同场合进行角色身份的转换。

2.教师注意观察:在不同的场合, 小班幼儿能否进行家中的宝宝和幼儿园小朋友两种角色的转换, 中大班幼儿能否进行家长和工作角色两种角色的转换。

三、游戏结束, 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服装

四、游戏评价:针对幼儿能否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 并能在不同的场合按角色身份做出相应的行为进行评价。

混龄音乐游戏:兔子和狼

游戏目标

1.体验与混龄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遵守游戏规则。

3.在游戏中学习谦让。

游戏准备

布置森林场景, 兔子、狼的头饰。

游戏过程

1.大中小班幼儿进入多媒体教室, 主动寻找异龄伙伴相互拥抱, 并相互认识名字。

2.复习音乐游戏“找朋友”, 体验与混龄同伴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

3.新授游戏“兔子和狼”

(1) 学习歌曲《兔子和狼》。

教师先集体教学。然后大班幼儿带着中小班幼儿再次学唱歌曲。注意: (1) 要求唱到“风儿呼呼吹, 树叶沙沙响”时, 要唱出害怕的感觉。 (2) 幼儿边唱边表演兔子的动作, 教师鼓励幼儿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2)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并示范游戏玩法。

游戏规则:一名幼儿扮演狼, 其余幼儿当小兔。小兔一边唱, 一边随音乐做兔跳等动作。当唱到“狼来了”时, 狼跑出来抓小兔, 如果小兔找到一个不是同班的伙伴抱着, 狼就不能抓他们。

(3) 幼儿游戏, 教师参与游戏, 并指导。

(1) 第一遍游戏, 教师当狼, 大班幼儿当小兔, 请中小班幼儿观看哥哥姐姐玩游戏。

(2) 第二遍游戏, 大班幼儿当狼, 中小班幼儿当小兔, 请大班哥哥姐姐带着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玩游戏。

(3) 第三遍游戏, 幼儿自由讨论、分配角色进行游戏。

注意:幼儿做自己创编的动作时, 不要和别人发生碰撞, 特别是“狼来了”奔跑时, 不能与别人相撞;狼跑出来抓小兔时, 小兔必须找到一个不是同班的伙伴抱着。

混龄自由游戏:我们一起玩

游戏目标

1.能采取相应的交往策略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

2.年幼孩子愿意向哥哥姐姐提出请求和愿望, 年长孩子会照顾弟弟妹妹, 并能分享游戏材料。

游戏准备

美工材料、结构材料、表演材料等。

游戏过程

一、介绍各种玩具材料, 讨论游戏方法

1.教师说明每种游戏的材料都是有限的。幼儿讨论:准备玩什么, 和谁玩, 怎么玩。

2.师生共同总结, 提出活动建议。例如:游戏时, 哥哥姐姐分别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发生矛盾时小朋友可以找游戏管理员解决, 解决不了再请老师帮忙协调。

3.选举游戏管理员, 负责解决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

二、幼儿结伴游戏

1.幼儿结伴商量、选择游戏内容, 教师协助并观察。

2.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教师随机参与, 借此引导幼儿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随时调整交往方式, 注意照顾好自己身边的弟弟妹妹, 并鼓励年幼孩子向哥哥姐姐提出请求和愿望。

3.游戏结束, 提醒幼儿合作整理收拾操作材料。

三、游戏评价

1.师生共同观看游戏录像, 有针对性地请个别幼儿说说刚才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

2.集体讨论、评价、小结。教师鼓励幼儿学习别人有效的交往方法策略, 修正自己不当的行为。

上一篇:学习贯彻十八大与广东精神团日活动总结下一篇:2024年度秋学期社团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