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2024-08-08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精选12篇)

1.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一

港利社区简介及日间照料服务

港利社区于2008年12月份揭牌。社区管辖范围东至人民路,南至银河一路,西至磬云路,北至银河三路,总面积1.2平方公里。港利社区是新划的社区,由港利、上河城两个新建小区组成,现入住5593户,人口数12831人。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61人,两委干部11人。

港利社区始终坚持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以社情民意为工作落脚点和出发点,启动“民情直通车”,围绕“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打造“民情流水线”,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组建四支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日间照料中心,乐尚膳食、电子阅览室、健康体验馆、痒乐吧、老年艺术活动中心。完善了社区便民服务功能的同时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品牌。

港利社区开展居家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

1、老年活动组:组织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日常活动,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2、健康讲座: 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始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

3、系列敬老活动:组织志愿者、学生、参与老人互动活动。

4、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服务。

5、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组织经常性的老年文体活动服务。

6、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7、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用餐、午休、康复等服务;老人可以早上来,晚上回,中午在这吃饭、休息、聊天看电视、打牌;

8、志愿者服务:社区邀请志愿者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们提供各种义务服务。

2.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二

一、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笔者走访了四个社区,即城中区的潭东社区、柳南区的十一冶社区、鱼峰区的三门江社区以及柳北区的元宝社区,对社区老人进行了访谈,基本情况如下:第一,从性别上看,被调查老人中男性82人,占45%;女性100人,占55%。第二,从年龄上看,60-70岁的老人占47%,70-80岁的老人占43%,80岁以上的老人占10%。第三,从身体健康状况看,身体有些有轻微的小毛病的老人占50%,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的老人占45%,还有5%的老人患有疾病。

(二)养老需求情况

1、生活照料需求。

进入老年阶段后,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生活用品供给”服务,越是高龄的老人,这方面的需求越大。此外,“帮助购物”、“机电维修”也成为老人最大的生活需求。

2、精神慰藉服务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心理逐渐发生老化,容易被不良情绪笼罩,故精神文化是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满意现在的精神状态。

3、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话题,在征询的服务需求中,老人对健康保健类需求问题比较热衷,对于是否需要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时,大部分老人均表示“非常需要”。

(三)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情况

1、对居家养老的了解度。

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居家养老”,达到了解程度以上的仅占25%,而大部分老人不知道居家养老的具体服务。部分人虽然知道有居家养老服务站,但很少问及。

2、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类型,大部分老人都享受到了生活照料类的“理发”,精神慰藉类的“看书报”,“看电影”,医疗保健类的“健康咨询”,“量血压”。对于社区资源充足性和适用性,老人认可度较高,81%的老人满意现状,47.5%的老人认为能够基本满足。

3、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仅有14.75%的老人认为满意,28.75%的老人选择“一般”,高达55%的老人选择“不满意”。此外,50%的老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技能提出了要求,他们希望在遭遇紧急情况如突发疾病时,社区工作人员在掌握相关知识下迅速应对。

二、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完整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服务体系不够完整,缺少用于具体指导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配套文件,社区在操作中缺乏依据,导致居家养老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老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公共服务方面有特别的需求,也对社区服务设施有特殊需求,主要体现在老年活动场所和生活照料机构。目前柳州市居家养老场所建设和管理由老龄委负责,在各个社区成立老年活动中心,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置棋牌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室等,但目前服务设施配套仍未完善。

(二)服务资金不充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初期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社区办公经费和老人本人自付的方式解决远远不够。由于社区的老人经济收入有限,加上老人的消费观念限制,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偿服务基本不能开展。因此,资金供给不足成为影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四)服务队伍不完整

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存在较大问题。第一,社区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人员除居家养老工作外,还承担社区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第二,志愿者年龄偏大。社区志愿者大部分是低龄老人、辖区单位青年人、退休党员等组成,工作中缺乏持续动力。第三,服务技能差。服务人员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

三、改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一)政策层面

1、完善土地政策。

根据居家养老服务场地和设施的需要,政府部门在编制土地规划时对该服务用地进行统筹和计划。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供地方式,可以采取划拨方式的则采用划拨方式;必须采取有偿方式的则适当减免土地使用税。在审批过程中,尽量为居家养老服务用地简化审批手续,保证土地尽快投入建设。

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设置、管理、服务和退出机制设定标准,并根据不同种类组织给予不同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这些优惠政策可以采取如免征企业营业税、降低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进口设施的税费,低标准征收下岗职工和福利企业的税收等。

(二)资金保障层面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必须建立起居家养老资金预算制度,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使老人均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待遇。第一,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急到缓、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第二,老人的补贴实施货币补贴和服务券补贴两种方式结合进行。第三,政府承担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的部分费用,其余费用提倡由社区、服务人员承担一部分。

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居家养老服务单依靠政府的的投入难以有效满足老人的需求,因此完善民间资金支持系统是一个解决途径。第一,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动捐助,建立各种社会捐助专项基金,加强本地区与其他慈善团体或和个人的接触,筹集更多的慈善款项。其二,倡导社区通过提供低偿服务收取相关资金,缓解资金紧张,并用在服务和设施的再建设。

(三)组织层面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营利状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各类家政服务、养老机构,如托老中心、老年婚姻所等;另一种是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如社区医院、学校、慈善机构等。这些机构可在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下,在社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老年大学等机构,为老人接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和再教育服务提供了条件。

2、充分整合资源。

社区是老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起到生活照料和就近保障作用,应整合社区资源,以推动和支撑居家养老的发展。第一,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便利。第二,建立老人信息库。对老人的状况和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建立起老人信息库,根据老人的需求咨询进行登记,并及时解决。第三,建立社区良好环境。社区通过增加良好的治安环境、培养友善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3、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测评研究 篇三

【关键词】SERVQUAL;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1.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契合当前我国国情与老年人需求的重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除了具有一般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储存性等普遍特性外,还具有如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供给主体的多元性和供给方式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使得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测评比一般服务产品更有难度(Kotler,1997)[1]。本文依据SERVQUAL理论,对服务质量测评的各维度开展具体分析。

2.文献回顾

2.1感知服务质量及其维度

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服务质量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其主要取决于顾客的预期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对比。由此,Gr?nroos(1983)认为,服务质量即“客户感知到的服务质量”[2]。关于服务质量维度,PZB(1988)指出,5个因素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分別是可靠性、有形性、安全性、响应性和移情性[3]。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现状

Nyma(1989)等,从个体因素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章晓懿(2012)等对年龄、性别、经济收入等可能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许琳(2013)等认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等内容有待加强和完善。

2.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征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的测评与机构养老服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应从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不同需求出发,在对服务质量内容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加以评价。徐立忠(1989)提出,老年人的需要集中在生活、健康和精神等三个方面。本文参考我国相关机构已发布的调查资料,结合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实际能力,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归纳为四个大类,包括助洁服务、助餐服务、助医服务及精神服务。

3.实证研究

3.1影响因素提炼与数据收集

通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走访社区居委会和对10位社区养老服务接受者访谈,提炼出了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直接将上述20个因素转化为问卷中的测评项,并增加“您对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现状感受评价为”、“您对所在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期望为”,从而最终形成了包含22个测评项的问卷。

本调查在宁波地区发放问卷275份,其中有效185份;调查对象中男性86人(占比46.5%),女性99人(占比53.5%);年龄主要集中在70-90岁(119人,占比64.3%);以独居或与配偶共同生活居多(125人,67.56%)。

3.2数据分析

3.2.1因子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问卷中的20个问项归类,具体如表1示: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

注:KMO值为0.908;Bartlett球形检验χ2:2.467E3;df:171;P<=0.000;累积解释方差61.772%。

上表说明:第一,可靠性(0.794)和有形性(0.768)对助餐服务质量的影响最显著,即老人最关注的是餐饭的营养卫生、色香味、质量等问题。第二,对助洁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可靠性(0.755)和有形性(0.742),表明老人最满意是助洁人员提供的清洁服务使人放心且质量好。第三,在精神服务方面,影响最显著的是安全性(0.713),说明服务提供人员在提供服务时,态度和蔼,能够考虑到老人心理感受,这点显得很重要。第四,可靠性(0.762)对助医服务影响最显著,说明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很近,能方便到达较重要。

3.2.2信度和均值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所有测评项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②各测评项的均值都低于4,表明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价不够高,未达到满意水平。

3.2.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以上归纳的四个因素(助餐、助洁、精神、助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助餐、助洁、精神、助医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检验显著性非常高(P≤0.01),说明这四个因素之间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高。

其次,为检验以上四个因素与养老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4.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宁波地区部分社区的取样和测评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四个因素会显著的影响老年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依次是助洁服务、助餐服务、助医服务及精神服务。从总体上看,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评价为3.51分,未达到非常满意的水平,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分析和质量测评,建议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具体包括:①加大投入,提高社区的助餐服务能力。在保证助餐服务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增建助餐供应点、灵活供餐方式,提升助餐服务的受惠面和便捷性,以更好的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②社区助医服务能力强化的关键在于突破单一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增加和开设家庭病床、上门问诊、送药上门、定期联系等项目,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就医困难问题。③整合现有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对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心理辅导、娱乐关怀等活动,注重精神服务供给的常态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真正做到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章晓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管理工程与科学,2012:22-57.

[2]许琳,唐丽娜.残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基于西部六省区的调查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3,1:32-37.

[3]徐立忠.老人问题与对策[M].台北: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89.

作者简介

李燕燕(1985-),女,籍贯:山东潍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服务管理、创新管理。

基金项目

本研究由2015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基金支持(课题编号:ZMZC201521)。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篇四

市民政局 市委党校 市政府研究室

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关心和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近年来,长沙市在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我们就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到市内五区和浏阳市的部分街道、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长沙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2006年,天心区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服务机制,基本形成了由政府、民间组织、社区、社会和老年人自助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惠及10多万老人,取得了老人满意、子女减负、促进就业、社会和谐等多赢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坚持部门主导与试点推行并进,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扶持的具体方式。市民政局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试点区、县(市)民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试点单位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不断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一是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措施。天心区、雨花区财政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专项经费,实行社区、街道、区三级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分级申报审核公示认定制度,把重点服务、特殊老人分为自理、介助、介护三种类型,每月分别给予100元、200元、300元的服务补贴,由区政府按季下拨服务补助经费整体买单,组织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确保困难老人社会救助的全覆盖。二是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建设力度。天心区从场地建设、服务网点建设、工作经费等方面明确了补贴标准,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扶助,全区共建成6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各中心、服务站设施齐全。三是研发“长沙市居家养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全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介组织的基本信息,具备居家养老网上申报、审批、服务、结算等功能。已于今年4月全面投入使用,初步实现我市居家养老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二)坚持整合资源和市场运作并重,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轩辕殿、留芳岭等街道通过盘活闲臵房产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解决了养老服务中心的专门活动场地问题。全市有900多个服务店加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成为居家养老服 务蓬勃发展的载体和助力器。引导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与各区、街道和社区进行全面合作,连锁经营,连片辐射,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市场化的路子。重点引进和培育万众和、康乐、新康、夕贝等养老服务机构6家。中介组织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发挥其运作机制活、运行成本低、专业水平高的优势,开展贴近老年人需求的各类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

(三)坚持创新创造与规范管理并举,提高老人和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率。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形式,规范管理,努力营造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养老氛围,逐步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项目多样化、服务标准规范化。养老服务的社会认同率越来越高,90%的老人表示乐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96%的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对服务表示满意。一是提供多种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老人提供医疗、保洁、餐饮、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精神慰籍、安全保障等近20个项目服务。部分社区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深受群众欢迎。如路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义工俱乐部,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让老人在自我管理、互助服务中体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天心区大托镇一力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服务生态园,建立老年人花卉苗圃奇树异草基地;雨花区、开福区一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建了各种形式的老年人业余爱好工作室,既发挥老人特长,又达到了老年人休闲、养身、静心的目的。二是创新养老服务科技 手段。很多社区对如何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效果很好。如坡子街社区建立心理咨询站,新天社区与单位合作共同开发“亲情呼叫系统”、“一卡通服务”,开福区开办了“爱心门铃”等。三是为老服务工作管理逐步规范。建立养老服务分类管理制度,对各服务点进行动态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服务评价反馈制度,采取服务对象评、社区评、服务网点自评的方式,评定“明星服务网点”、“合格服务网点”和“最差服务网点”,各网点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制约因素

市内五区和浏阳市特别是天心区、雨花区创造了符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走在了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前列。但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不平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上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政策扶持体系。“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仍然停留在“会上很重视,会后都没事”的多,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市里刚刚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但在统筹城乡养老服务方面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健全明晰,尤其对农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相关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安排社会公益性岗位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考虑不足;还需在宏观政策层面加大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在税收、水电、煤气等相关方面出台具体的优 惠政策,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市场主体的发育。

二是没有形成浓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氛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大环境下,我市社区养老服务总体需求日益旺盛,但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全面敬老、护老、爱老的风尚,很大程度抑制着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量社会资金唯利是图,对涉及公益的养老事业漠不关心,关爱老人的事业却显得十分冷清。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只有依靠子女来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成长十分关心,对老人的需求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如果子女不孝就只好自我封闭,无法享受服务。老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没有普遍形成。同时,由于社会上“欺老诈老”现象经常发生,有的老人对社会不信任,从而拒绝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受场地和经费制约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工作需要。特别是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大都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由于早期规划不到位,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原先没有列入社区规划,社区办公场地本来就很紧张,没有足够的场地开展居家养老照护服务。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和企业改制等过程中,也大都没有规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没有预留老年人活动场地。而新建、租用场地费用过高,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往往无力承担。全市188个试点社区,场地存在困难的达122个,占试点总数的65%。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但目前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一些试点社区开展服务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区办公经费的占用和募集,大部分试点社区成立的服务机构在“贴钱”。如岳麓区石岭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民政局和街道各拨了3万元,全部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只得从社区紧张的经费中投入2万元用于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

四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养老服务市场。目前,长沙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政府为特殊对象购买或提供公益性服务,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首先,整个为老服务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资质、有诚信、有品牌的为老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无力大量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其次,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且欠缺规范。服务内容大多以家政服务项目为主,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居家照护服务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同时,在服务内容和行为上还欠缺相应的规范,服务供求双方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待遇都不高,不利于专业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同时,具有专业素养的养老服务业经营管理人员比较短缺,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三、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思路建议为:按照“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原则,以家庭为基础、以 社区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主体、以各项扶持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体工作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度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首先,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浪潮破解养老难题的必然选择。长沙市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的行列,比全国平均水平提早了14年。到2008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8.3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5.3%,比2004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其中,城区老年人27.06万,占城区总人口的12.61%。据预测,到2012年我市老年人将达120万左右。面对老龄化浪潮,特别是家庭“四二一”(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一个小孩)人口结构不断增多,年轻人照顾老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机构养老更难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我市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但现有各类型养老机构只有125家、1万余张床位,仅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1%。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渠道。其次,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密切关注民生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有效途径。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必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贴得近、跟得紧,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惠及绝大多数人的民心工程。我们只要做好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就解决了全市10%的民生问题,并能减轻子女压力,使子女既能尽孝,又可以腾出精力干事业。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把发展整个养老事业,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作为长沙加快科学发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重要内容来全面推进和加快实施。第三,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建设幸福家园的客观需要。2008年,全国老龄委等十个部门联合行文,对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先进国家经验也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必然成为养老的主流。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95%的老人享受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荷兰为91.4%,日本为96.9%。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时便捷优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我们在大力倡导孝道文化、弘扬敬老风尚的同时,要广泛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优越性和典型事例,开导老年人解放思想,主动接受和配合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把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全面推进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完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政策。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城市社区全面铺开的基础上,逐步向城镇、乡村延伸。建议各区、县(市)根据市里《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出台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配套政策。加大试点推介力度,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由试点型向普惠型转变,变试验区的优惠扶持政策为全市的普惠扶持政策。二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费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经费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设臵科目,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资金主要用于为困难老人购买服务、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人员培训补贴等。挖掘潜在投资,广泛吸纳社会投入。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民营、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投资养老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模式。三是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坚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税费优惠政策,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老年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的价格,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使用电话及办理其他有关电信业务执行住宅电话资费标准。

(三)加强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加强服务中心、站建设。每个街道(乡镇)、社区(村)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依托街道(乡镇)、核心社区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为居家老年人直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可依托社区居委会组建,接受服务申请、咨询、质量反馈等,组织管理社区内相应的服务网点和人员,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就近服务。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式。上海市徐汇区通过公建民办、民建公助、民建民办等多种方式建立各式为老服务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同时,搭建各区县以及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合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把老年福利设施纳入整个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与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统筹社区资源,积极利用社区用房以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闲臵房改建成老年中心等活动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把各类医院作为本地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和医疗保健基地。抢抓学校教育教学空隙,错时为老人开放本地中、小学校的体育、图书、文化等设施。加强社区之间的合作互用。整合各社区资源,通过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互通有无、互相补充,运用市场经营机制,联合利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可流动的服务设施,提高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以最低的成本让老人享受最好的服务。三是加强基本队伍建设。配臵必要的专职人员。按照实行以费养事的原则,每个社区设臵居家养老服务2-5个社会公益性岗位。从社会、高等院校等公开招聘一些懂管理的社会工作专职人才,提高管理层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养老服务方面知识学习,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对服务人员实行考评定级,建立服务资格证制度,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广泛建立老年人互助服务组织。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各种资源,由老年人自己组织成立老年人协会和互助中心,开展各种活动,相互服务。可以借鉴无锡市滨湖区的做法,以“时间银行”储蓄劳动时间的形式,让低 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义工服务。健全“义工”服务制度。从大中学生每人每年志愿服务至少48小时做起,建立有权威机构制定的登记认可手册,将服务情况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升学、用工、晋升、评选的依据之一。结合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准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接受低收入救助金,重点为居家老人服务。

(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丰富服务内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全方位的服务。要突出家政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托老所”照料服务为辅。要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强化精神慰藉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创办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文体组合和举办各种活动等,充实老年人生活。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因地、因人制宜,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使所有的老人都能接受服务。对一般老年人根据实际承受能力,实行以有偿服务为主,合理收费、低偿收费;对特殊困难等对象要推行“居家养老、政府埋单”的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广“一键通”呼叫系统,提高服务效能,将各种养老服务信息联网,实现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臵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扶持发展中介组织,鼓励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创业。三是强化服务管理。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督促各类服务机构切实降低成本,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强化公益性质,切 实减轻老人负担。要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与推进社区物业化管理相结合,把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规范社区物业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规范社区物业化管理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课题组组长:贺国谦课题组副组长:曹再兴课题组成员:黄文湘

王启贤范伯力 符花兰 罗拾平

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简介 篇五

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XX区中环路26号、XX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楼,是在上级民政部门和赤壁办事处的重视和关心下,于2013年5月率先成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之一。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为辖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的日间照料服务。

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86.44平方米,有配套的居家养老服务,室内共有6个日间照料床位,设有文化娱乐厅、棋牌室、休闲保健厅、日间休息室、餐饮服务区、阅览室、心理疏导室等;室外有532平米的活动区,设有篮球场、体育器材健身场和喷泉庭园长椅休闲区。三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日间生活照料服务为主,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等服务,同时也提供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专项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居家、养老、娱乐、保健、健身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老人居住场所。

6.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带来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老人家庭日趋增多,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迫切要求社会不断强化对居家老年人的服务功能,社区事物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老龄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邮科院社区有居民1218余户、常住人口4000余人﹐6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994余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4%;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6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4%;90岁以上的老人11人。社区“空巢”老人5 名。这一年来我社区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关山街办事处的领导下,在邮科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以社区为阵地,坚持党政主导、全民参与、规范管理和科学指导的工作目标,于201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邮科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下,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立助老管理队伍,5支以上志愿者服务队,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推进社区福利社会化,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模式,今年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日间照料的基础上,为150位60岁以上独居、失独、困难老人家中安装了“一键通”呼叫系统,并在2012年9月全部安装到位,试运行良好。社区安排专人8小时值班,并与援通公司联系,呼叫系

统24小时开通。这一举动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的应急措施,子女放心,老人安心,在老年人中反响很好。从开通到现在,收到1起求助电话,并及时解决。

我社区为了便于掌握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不同的社会关系、住房状况、脾气喜好、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制做了《60岁以上老年人花名册》,提供人性化服务。并积极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志愿者服务队员进行登记造册,鼓励志愿者搞好服务,并对空巢老人,做到每日电话访问,节假日做到上门看望,慰问。2012年上门看望90岁以上老人48人次,并对12位高龄老人办理长寿补贴。

社区养老服务站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现有服务设施作用,有书报阅览室、棋牌室、日间照料室、全方位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日间照料、代买代购、居家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温情陪伴等多方面服务。通过各医疗机构为社区老年人开办各种养身、健康知识讲座。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免费为社区老人测血糖、量血压。为65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社区开办“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开展代购服务、免费理发,达到资源共享,全方位为老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摆脱孤寂的困扰,社区成立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中心有乒乓球、桌球、老年健身房、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等适合老同志的娱乐设施,辖区单位的舞厅、羽毛球馆每天上午免费为老同志开放。我们还组建了老年太极队,歌咏队、舞蹈队,让老同志在社区有组织、有场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社区

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除国家法定的11天休假外,全天为老同志开放,风雨无阻,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社区和辖区单位还组建了邮科院书画协会社区老年书画分会,协会办公室设在社区,书画室每天免费开放,为情趣相投的老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社区等活动场所也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种需求。

这一年来,我社区与院离退休管理部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社区老年同志的晚年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1、社区离休老同志22人,他们非常注重政治思想学习,社区与院老干处订定学习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全年组织召开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沟通会、情况通报会、民主生活会、形势报告会、总支扩大会、党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培训班、门栋组长座谈会20余次;组织传达学xxx省、院有关文件9余次;

2、联合关山街在社区举办了两天的“喜迎十八大社区艺术节”,社区的老年舞蹈队也排练了精彩的舞蹈参加社区艺术节。

3、组织参加省老干局举办的“喜迎十八大书画展”活动,有5位老同志作品参展 ;

4、我们分两天组织老同志550余人到锦里沟“春游”;

5、在“重阳节”,我们成功举办了社区老年趣味运动会,参与人数500余人;有集体、个人等项目14项,每个到会的老同志都有纪念奖一盒纸抽,并每个项目都设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的目的就是鼓励老同志走出家门,利用这个活动平台沟通沟通、交流交流。

6、我们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组织开展“老年健康”知

识讲座5次,参与人数230余人;我们和社区卫生中心联系利用科普宣传周和病防治日在社区举办了两次大的义诊活动。

7、我们还通过各种平台让老同走出去,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组织老同志参加省老干局举办的老年象棋比赛、钓鱼比赛、太极拳(剑)比赛、书画展览活动,参与人数50余人。

8、我们还成功举办“喜迎十八大”社区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40多幅。

9、充分发挥年老同志的余热,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今年春节,社区书画协会自发组织开展了免费为社区居民书写春联并免费赠送活动,当天现场热闹非凡,共送出春联200余幅。此次活动在居民中反映很好。

居家养老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养老趋势,以消灭“空巢问题”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社区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受到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以及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对需要帮助的困难老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日常服务,社区已与老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的亲人。

我们将进一步广泛宣传“关心老人的今天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让更多的人关注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形成老人互助及老人的朋友四邻对老人进行日常关照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为老服务格局。

7.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七

关键词:居家养老,政府购买,绩效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 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不断加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渐退化, 现有的机构养老也无法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 很难支撑沉重的养老负担。人口红利正不断缩小, “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难以抵御诸多风险。

政府开始探索和推进“家庭、社区, 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机构, 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2013年9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以2020年, 全面完成在家庭为主、以社区为基础、组织支持、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家庭养老服务作为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 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福利多元理论同时尊重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意愿, 强调家庭, 社会与政府对养老责任的共担。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加入或非营利组织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购买合同, 是由政府出资、参与经营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 由其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这实际上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养老服务领域, 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包括购买两个方面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是政府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直接体现。采购效率主要由政府投入和产出衡量, 服务质量主要由服务消费者满意度评价。Savvas提出了判断合同外包三指标有效效率 (efficiency) 、效果 (effectiveness) 和公平 (equity) 。魏中龙 (2010) 等基于SOM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 构建了包含政府投入、服务供给机构投入和受服务群众满意度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吉鹏、李放 (2013) 认为政府通过第三方购买获得居家养老服务的表现, 不仅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效率, 同时要考虑效果、公平性、及时性 (时间) 以及公众的满意度。

3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存在的绩效问题

目前, 中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仍处于碎片化、自发探索的状态, 因此在购买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政府购买力不足

各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规模不够, 并且缺乏足够的财政投入。因此资金不足是全面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大阻碍。为了惠及更多老年人, 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 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的范围。

3.2 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较局限

政府当前服务购买内容单一、层次较低, 并且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较差, 难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许多社区养老设施设计不规范, 服务场所布局不合理, 可能导致场所及设施的闲置或浪费。

3.3 政府参与较多, 行政色彩较浓

有些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指令, 以非市场竞争手段确定服务供给方, 过度的介入会抑制民间组织的参与热情, 不利于扶持社会力量和借助其优势。政府招标竞标机制不够公开透明, 可能滋生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 不利于选拔合格的服务提供机构和确保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4 缺乏制度化的竞标机制和购买程序

政府往往不公布自己用于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的价格, 数量的预算和竞标过程等。然后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是否能公平得进入竞标, 竞标成功的组织是否符合公众的要求也无从得知。招标竞标机制不合理、不公开, 缺乏公众监督, 难以保证服务组织的优胜劣汰。

3.5 绩效评估体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奖惩及激励机制, 一方面, 不合格的社会组织或服务提供机构难以被及时发现进而改进或者被淘汰;另一方面, 以公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或者优秀的服务提供机构难以得到应有的激励, 甚至由于政府缺乏成本控制而浪费社会养老资源。

3.6 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服务流程形式化、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原因, 使得政府很难对其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无法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并且通常由政府内部进行审核评估和审批监督, 容易出现政府的“寻租”腐败现象。

4 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系统梳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相关理论, 结合我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中的绩效情况, 在此基础上, 本文期望提出有利于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4.1 加强制度性的法律保障

应完善《政府采购法》中有关购买服务的相关法律条款, 包括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标准、招标竞标流程、购买程序、服务评估及监督管理等。规范各类服务的购买方式, 建立公开的竞争程序机制, 健全购买服务的法定流程, 加强管理和严格监督, 确保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确保购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大化。

4.2 增强政府购买力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也要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 减轻政府负担, 进一步扩大服务群体和服务范围。政府还要确定购买服务的内容、范围、形式及购买模式, 增加购买服务的总量, 提高购买服务的效率。通过正确评估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 购买差异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

4.3 严格规范购买制度

规范政府购买的招标机制, 深化市场竞争机制, 确保机构之间公平竞争, 选择最优的民间组织来提供服务。扩大参与者范围, 激活竞争机制, 使得以低成本获得服务效能的最大化。简化审批制度和审批手续, 规范招标机制和服务购买流程, 确保招标及竞标公开、公正、公平和购买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

4.4 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要明确评估主体、内容、标准和方式, 通过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技术评定等方式客观评估服务机构资质、过程、质量、效果等。除了政府对提供方的评估、服务消费者反馈、提供方自身的评估外, 还要设置第三方评估组织。将绩效评估与约束激励机制挂钩, 惩处或淘汰不合格的服务提供方, 对表现良好的组织及人员进行补贴等奖励, 充分发挥政府与民间组织双方的比较优势。

4.5 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监督

组建由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管部门组成的监督体系, 规范和公开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预算, 规范政府购买行为, 贯穿于投标、评标、定标等流程中, 使政府及工作人员照章办事。同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评监管机制, 对提供服务的机构进行监管, 发现和反馈过程中的问题。定期以家访的方式, 对接受服务的老年人进行回访, 收集老年人的意见反馈, 以便于政府更好监督服务提供机构。

4.6 规范服务人员

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护理需求的类型, 走专业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之路。例如, 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需要合理的引进一个专业医生和护士;对于生活服务和精神和文化的需求, 需要配备家政、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1]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2]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8-9.

[3]洪艳.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刘红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2.

[5]包国宪, 刘红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12, (2) :15-22.

[6]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 2012, (12) .

8.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八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课活动;服务理念;全民阅读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1】。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2】。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迈入老龄化时代。南岸区是也是人口老龄化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1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6%左右,今年老年人口已达到12万以上,占我区总人口的16.56%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老年人群中90%以上仍然喜欢居家养老,6%左右喜欢社区养老,大约的老人最终4%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问题已为各级政府所关注。

一、南岸区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一)政府主导 探索有效路径

2004年以来,南岸通过“规划布点落实一批、改建扩建改造一批、房屋开发商提供一批、社区共建解决一批”,大力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一方面,各养老院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到位,成为许多老人选择养老的港湾;另一方面,自启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及实现城乡社区居民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建有老年活动中心。

为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我区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首先让城市“三无”、独居、空巢、经济困难的老人在家享受到各类专业、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分别可以享受每月200元、100元的免费服务。在政策引导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并引进社会组织积极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需求多元 难以面面俱到

就我区老人实际享受服务的现状调查表明:28.9%的老人需要社区日間照料(托老所),受到服务的只有1.5%;46.8%的老人需要保健服务指导,得到服务的老人占29.3%;32.5%的老人需要家庭病床,只有14.8%的老人得到服务;45.1%的老人需要应急服务,得到服务的老人约占1%。在今后几年里,南岸的老龄人口正以每年0.5%的比率上升,几乎每5个南岸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个老年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更需要统筹规划。目前南岸区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很多都并不是没有儿女,往往是老人自己要求住养老院减轻儿女负担;而另一大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则属于临终关怀型。即由于疾病、孱弱等原因,在被动或意识模糊的情况下,被子女送入养老机构。对于这部分老人来说,不是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二、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照料专业性有待加强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拿出了相当大的资金来做这项工作,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社区主要提供打扫卫生、陪聊等服务,另外一些如诸如家电维修、代购、水电维修、上门理发、送餐服务提供的却很少,而这些服务却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无法提供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需要的服务没有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务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另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老年人精神慰藉成为一个重要内容。据调查,老年人非常需要精神慰藉,但是,陪聊的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大多与他们缺乏共同的话题,缺乏专业性。

(二)硬件设施普及化有待提高

虽然政府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住房的老旧,以及经费的有限,在一些硬件上仍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如居家绝大部分社区不是无障碍的设计,社区内没有公共活动的空间,没有护理的设施及空间,房间的呼叫设施不够等。如通过走访,在社区,由于没有给老年人安装相关呼叫设施,老人都已经去世几天才发现,往往都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才向民政部门申请呼叫器,硬件上的先天缺陷使得居家养老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

三、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政府要积极争取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我区城市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长期规划,尤其是要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列为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着力改变把社区养老工作仅仅归结为民政部门负责的福利事业,甚至仅仅是救济事业的狭隘观念。要逐步形成街道(镇)民政办统揽社区养老这一工作的格局,并从整个辖区范围、乃至周边来规划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一)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一是广泛建立老年协会或老年人互助服务中心。老年人既是社区服务的对象,又是社区服务的参加者和组织者。在一些老年人集中生活的地区,让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既可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活的乐趣,又可以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二是建立“义工”制度,使青年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离不开中青年群体。一方面有赖于中青年群体中养成尊老敬老的风气,主动地承担起赡养自己的长辈的责任;另一方面,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尤其是精神慰籍等方面的困难也需要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广泛建立“义工”制度,对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作出制度性的安排。

三是强化专业服务队伍,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立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学习如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养老设施的经营与管理、护理专业等课程,增长知识和才能,并建议从社会中、各大医院等公开引进、招聘一批懂专业的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是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一支能够为居家养老提供经常性、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将社区志愿者有效组织起来,搭建新的服务平台,如:成立“法律援助、健康咨询、文化娱乐、家政服务、应急救援”等服务队。

(二)统筹资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必需的设施

一是增加社区老年福利设施。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社区老年服务福利设施是整个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组成部分,应当与社区旧城改造和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

二是充分利用已有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注重发展护理型养老设施。积极利用专业养老机构已有的服务网络、管理人员、设施优势,开展对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照顾和上门服务。

三是探索试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多种运营模式。运用市场机制,引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对一般离退休人员根据实际承受能力,实行以有偿服务为主,合理收费。配合政府老购买服务的措施,做到既有利于社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相应服务,又有利于养老服务产业实现良性发展【3】。

四是构建全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按照高效、便捷和广覆盖的原则,建立完善区级居家养老信息和呼叫服务网络,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舒心、安心,老人子女放心、省心”,从而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全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http://www.taiwan.cn/taiwan/roll/201506/t20150615_10037068.htm.

[2]陈莹.中国孤寡老人的社会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纪珊珊.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改革与开放,2010,10.

作者简介

9.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篇九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为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生活水平与质量,使老年群体能够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

东侨侨兴社区成立于2005年4月,由21个居民小区组成,总面积1.75平方公里,现入住居民5580户,常住人口19672人,是一个典型的因购置房产而聚居的居民社区。2010年8月,成立了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通过志愿者上门服务,爱心网点电话上门服务,邻里互助,老人“自雇”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取得初步的成效。社区内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416人,其中60岁至70岁老人有301人,71岁至80岁老人有92人,80岁以上老人有23人,空巢老人13人,孤寡老人1人,独居老人9人。

根据对我社区老年人现状及心理需求的调查表明,我社区老年人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占60%;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最好由配偶 /子女提供帮助,占80%;居家养老最需要的服务是精神慰藉,占48%;老人喜欢参加的活动是老

年活动室,占46%;解除不好情绪的方法是找人倾诉,占47%。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老人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于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与幸福养老,他们渴求的是天伦之福,是老有所乐的精神慰藉。

如何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得到精神上的养护?我们应如何开展居家养老的精神慰藉工作,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第二个家,让每个老年人过的更幸福?以下是我们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些做法,我们将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使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侨兴社区根据省、市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要求,在市老龄委和东侨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建全工作机制。社区专门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聘请了一名老党员为日常管理员,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机构,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流程》、《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强化服务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规范化。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它还是比较陌生,大多数老年人对它持观望态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 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并专门组织几场会议,要求社区“两委”成员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奠定工作人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思想基础,同时发动社区成员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助老需求调查摸底宣传活动,澄清老人的模糊思想认识,奠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基础,比较全面了解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情况。还利用大小活动、社区网站、宣传专栏、文化长廊、发放居家养老服务手册等方式,营造社区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逐渐让居民认识到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为民办事实的具体举措,是惠及千家万户德政工程、民生工程,逐渐使老年人理解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也随着老年人们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初期,在开发区高度重视和省里资金支持下,社区立足实际,积极整合资源,对原有的居民活动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积300平方米,设置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日间照料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电脑投影室、乐器书画室以及乒乓球、跑步机、按摩椅等设施,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代购代买、订餐送餐、家政

服务等,同时服务中心还提供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系列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

三、拓展服务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在不断完善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基础上,社区还继续拓展多元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空间。

1、发动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所有在册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支部要求结对帮扶要做到“五个一”,即:每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结对帮扶对象;每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上门看望结对帮扶的对象每季度至少一次;每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年给结对帮扶的对象送温暖至少一次;每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结对帮扶的对象在生活、居家养老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结对帮扶的对象送一张联系卡。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与社区老年人的结对帮扶活动。

2、向内扩展居民小区睦邻点,即在有条件的小区业主委员会设立睦邻点,引导老人们进行邻里互助的各种有益的文化休闲活动和友好互助服务活动,使邻里老人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让老人们在和睦舒心的家居氛围中颐养天年、其乐融融。

3、向外寻求新的社会服务资源和合作伙伴,不断丰富居家养老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项目。社区在辖区内确定10家信誉较好的商家做为社区居家养老爱心网点,为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选择。

同时,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社区重点建设三支服务队伍:一是建立专职助老管理员队伍,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二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主要由社区“两委”工作人员兼任;三是建立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伍,由社区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社区志愿者组成。

四、贴心做好多元服务,尽力满足老人需求

1、尽量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走访慰问,谈心慰藉;

2、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居家养老爱心诊所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义诊门诊,同时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3、全力争取政府购买服务,促使家庭困难的老年人能得到政府政策层面上的扶持;

4、由社区工作者为特殊老年人提供全面服务;

5、经常性开展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6、爱心服务网点为老年人提供电话代购代买代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后我社区将进一步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专业队

伍和志愿者等优势,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使老年人共享和谐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东侨侨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10.坳头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简介 篇十

便江镇坳头上社区位于永兴县城西北端,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居民2485户,人口9863人。社区内辖有永湘路,大桥北路,井凉路,万发路,鸿发路,沿江西路,工农街,胜利街,西正街9条街道,1个商贸城,2个农贸市场,13个企事业单位,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702人,70岁以上398人,80岁以上121人,其中低保户121人,三无老人1人,80岁以上空巢老人3人。

坳头上社区于2011年6月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地点在井凉街48号,建筑面积140余平方米,设有休息室,老年人娱乐活动室,图书室等,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4张,当前服务老人数136人,服务中心现有管理人员5人,义工服务人员16人。是一所专门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棋牌娱乐、书报阅览、餐饮休息、谈心聊天等服务内容的公益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站还为老人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使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氛围。

服务站的服务本着以尊老助老、以诚相待、真情沟通、服务周到的宗旨,并通过“两走”方式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一是让有活动能力的老人走出家门到服务站接受各类服务,老人可在聊天室交流排解寂寞,可在休息室小憩缓解疲劳,可在活动室泼墨陶冶情操;二是对活动不便的老人由服务人员走进家门,根据老人需要为其提供家政清扫、洗衣助浴、陪送就医等一系列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站不以营利为目的,采取无偿服务,对户籍、居住在社区的6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和社会孤老以及80岁以上空巢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

11.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十一

从概念上来讲,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工作人员为这部分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符合我国当下的社会现状,并且在社区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本研究主要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1 我国现有社区日间养老中心的类型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的数量不在少数。面对新的发展模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当下的情况比较明显,独生子女占有多数,一个家庭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对儿女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照顾老人的时间非常少。虽然很多地区在积极推行社区日间养老中心,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我国现有社区日间养老中心的类型分为有偿、低偿、无偿3种形式。有偿类型为子女担负一定费用,可帮助老人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在日间照料时,安全性较高。低偿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与家属各承担一半,另一种是家属选择低偿日间照顾。低偿日间养老并不是理想的情况,由于价钱较低,因此环境和照顾水平都不高。第三种是无偿,这与当地的发展有很大联系,例如,香港地区的无偿日间养老就比较理想,而西部地区的无偿日间养老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2 我国社区日间养老中心服务及我国养老工作的现状

对于我国而言,当下的社区日间养老中心服务及养老工作,并未获得太大的进步,很多地区的养老工作依然停滞不前,受到的主客观因素影响非常多。第一,多数老年人的观念比较传统,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退休金和儿女,并且愿意在家养老,不愿意脱离家庭到陌生的环境去生活。第二,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护理机构水平相对滞后,即便是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区,依然只有少数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并且人满为患,根本没有过多的空间。第三,我国养老工作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资源紧张问题,无法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各个地方的实际差异较大,不能顾全所有人。第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虽然在理论上的可行度较高,但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的青年家属,其矛盾并非一两项优惠政策可以解决,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协调作用。

3 我国社区日间养老中心与我国国情结合后的优化模式

日间养老中心未来发展出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数量将会只增不减,为了防止对社会发展造成阻碍,必须构建出和谐、有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服务更多的老年人。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本研究认为,日间养老中心未来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老年人互相帮扶,共同提高。身体强的帮助身体弱的,知识多的帮助知识少的,心理状态更积极的帮助内向自闭悲观的等。老年人参加社会志愿者、慈善活动,让老年人可以继续服务社会,发挥余热。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今后的生活仅仅依靠儿女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自身努力。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也应该有所加强。例如,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1],民政部启动制定并下发了“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用3年时间[2],从中央到地方,从发行福利彩票中筹集福利金约40亿--50亿元,配套地方资金、社会资金以及街道、居委会自筹资金,总额约达100亿元,以此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老年人的福利服务设施,构建老年人福利服务体[3]。

日间照顾中心之间需形成互补网络。当下的日间照顾中心并不多,并且相互独立,未能发挥出日间照顾中心的实际功能。在后续的发展工作中,需根据区域特点以及老年人口的分布,在日间照顾中心形成互补网络。简单来讲,毗邻社区应尽可能地结成日间照顾服务体系与网络,在本社区供需出现断层的时候,中心管理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帮助老年人联系和找到其他社区,以提供符合其要求的服务,对号入座、互为补充[4]。由此可见,在互补网络形成后,老年人的归属问题以及日间养老水平,将会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还在积极构建当中,部分地区推行所得到的积极成果,是在广泛的实践后所得到的,并非短期内的成果。倘若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较低,则需要相关部门的干预,甚至是颁布一些法令,否则单纯依靠主观上的意识,很难构建出理想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

本研究主要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的养老难题,并且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结合多方面的资源和政策,发动全社会可团结的力量来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争取为我国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舒适的晚年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12.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十二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早在20世纪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养老服务,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反映出政府层面对养老这个战略性问题上“顶层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加快推进南通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在2012年颁发了46号文件, 文中要求到2015年基本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1南通市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全面建成了市、县(市、 区)、乡镇(街道)、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能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60周岁以上年老人生活、经济、健康等动态基础信息需求,同时,积极协调推进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已建成7个县级呼叫平台,为1万多名独居、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全市、县(市、区)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全市3个区 (崇川、港闸、开发)19个街道,108个社区均分别组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在资金上,市、区财政分别给予了服务中心(站)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为方便特殊老人的需求,全市各街道、 社区逐步建起融卫生、医疗、康复、文化活动场所等为一体的各类老人日托站、日间照料室、助餐点,至今全市已有270多个;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全市已有近8000人享受了政府购买服务(7类老人),市财政投入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逐年有所增加,2015年已达1000多万元 (指3个区)。除此以外,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全市已有安通养老、海盟金网、安吉通、 泽旺家政等一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直接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的加盟企业已达1000多家,现有专(兼)职服务人员7300余人。在最近的全省综合评估的7项工作中,南通市有5项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2南通市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宣传力度不够,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老年人和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观念淡薄,参与度低,部分老年人仍认为养老是自己家庭的事,自己家庭成员解决就行了,不想麻烦外人,只希望多发补助费,不要服务人员服务。虽然市政府越来越重视此项工作,但还未引起区、街道、社区各级领导足够的重视,其认识不足,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仅满足于上级布置任务的完成和应付上级的督查,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个别分管民政的街道干部怕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畏难情绪。

2.2地方性政策法规欠健全,现有政策执行未到位

2012年,市政府颁发了通政发46号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涵盖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但还未见到专门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文件及细则, 个别区政府也仅仅制定了关于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 《实施意见》的讨论稿。据社会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反映,在营运过程中的营业税减免亦仍无具体政策,这也大大影响了服务机构的服务积极性,保证不了正常的机构运营。在调查中发现,对现有的46号文件,有些政策规定实不理想,执行未到位。如(1)在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方面,46号文中规定“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与幼儿园、中小学等社会配套设施同等重要内容,纳入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按照每百户20m2建筑面积标准相对集中地进行配建”。但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社区都是利用原有社区建筑的空余房间设置的各类功能活动室,面积狭小,且均未达到文件规定的标准面积。(2)在对街道、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和运营补助经费方面。46号文要求,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经费补贴制度。费补贴制度。对街道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不少于20万元,运营补助每年不少于10万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补助不少于10万元,运营补助每年不少于2万元。以上补助经费市财政补助一半, 另一半由各区匹配补助。但据了解,市财政的适当补助已全部兑现,而至区政府一级,部分区政府并未全部到位。(3)关于充实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站)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服务队方面。46号文件要求:“通过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专职人员,全面承担居家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工作。各街道服务中心配备2~3名专职人员,各社区服务站配备1~2名专职人员”。并要求配备相应的专业服务队伍。但据调查了解,市港闸区、开发区仅配备了一名专职人员,而崇川区则由分管民政领导兼任兼管。 专业服务人员几乎空缺,仅仅临时组织了少数志愿者和退休人员参与服务。

2.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短缺,制约其快速发展。

据走访调查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这是制约其服务快速发展的颈瓶。目前,因受资金和各类资源有限的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心仍大部分局限在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上。就是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从经济实惠角度看,也仅只能获得杯水车薪的100元/月的服务费。社区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除市、区两级划拨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运营补贴费外,其投入几乎为零。社区面向老年人的活动室,如健身房、棋牌室、 文化文娱活动室等功能活动用房面积普遍狭小,有的则是借用附近老干部活动室,或与日托照料室、助餐站兼用。

3加快推进南通市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加强宣传,高度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南通市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向老年人和全社会宣传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全民的认识,做到家喻户晓,要重视培养和大力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先进。区委区政府要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像南京市政府那样,取消对街道的GDP考核指标,使街道的主要精力放在民生和社会保障上,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头等重要的内容之一来抓。市政府应将其列入市“十三五”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

(2)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和完善原有的政策法规和细则。南通市政府在2012年颁布了46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涵盖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规定。人们认为在此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在 “十三五”期间,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作进一步调整、健全和完善。应根据2008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结合南通市的实情,健全和完善专门适合南通市有利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细则。具体建议有:其一,适当放宽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范围,由目前的7类老人放宽到9~10类。如低保老人可放宽至低保边缘老人。其补贴费用标准应随地方经济的增长而逐年有所增加。其二,学习南京市创新居家养老模式,调整制定补贴新政策。在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范围内,对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凡自身儿女愿意在家照顾老人的,经申请每月可领取政府发给的300元(半失能老人)或400元(失能老人)的“补贴工资”。 其三,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失能老人入住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和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而不能入住养老机构的需居家长期医疗照料的相关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即可从医保中报销失能老人护理费用。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应从每年为民办实事的经费中,划拨更高比例的经费设立更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程项目,用于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建设。 建立常规化财政保障制度,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扶持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专项资金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鉴于目前的现状,尤其要重视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市、区、街道多方筹措资金,切实按每百户20m2的硬性标准配建,达不到建设标准的,要实行问责。要加大改革力度,将原有每个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以整合,不搞形式, 讲究实效,突出重点,每个区委区政府建1~2个具有一定规模,且服务功能比较齐全,质量较高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科技项目要惠及民生,要惠及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业,像泰州市那样,将主城区“孤老病残”、留守老人等特殊家庭免费安装“小威士”语音报警装置, 能实现声像同步报警,一旦发现紧急情况,报警人可通过呼救按钮向公安警务室发送警情和求助,所有资金由市科技部门提供支持。

3.2采用多渠道筹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

目前除了地方各级政府在资金上支持外,还应在市政府的引导下,逐步采取多渠道筹资。为此建议:(1)探索走市场化道路。适当地将市场化产业融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有助于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 个性化的需求。市政府应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投资,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实行合理收费制度。(2)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在全市大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 助老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各界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

3.3充分利用邻里制建设,创建“社区居家养老院”模式。

近几年来,全市各社区都在纷纷实施邻里制建设,在这样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邻里制建设的有利条件,逐步创建“社区居家养老院”模式,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发展思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龙头,以社区邻里制为依托,以社区和社会服务体系为支撑,以信息化网络为辅助,创建由政府、社会服务企业、家庭、社会工作志愿者、健康老年人等为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院。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分层次、多样性、 个性化养老院式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在社区实现“就地养老”。

创建“社区居家养老院”模式,首先要强化社区组织建设,建立网络化居家养老服务责任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加强为老服务工作责任心,实施“一把手工程”。由各社区第一负责人担任院长,即为第一责任人;由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任专职副院长,为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日常工作。各邻里理事长为具体责任人。从而形成由社区一把手、站长、 邻里理事长、楼长、楼道长至居民住户组成的为老服务工作责任链,实现组织网络化建设全覆盖,建立起重点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空巢、独居孤寡老人、行动不便、需日托照料老人以及患有各种疾病的非健康老人服务的责任体系,实施“十分钟工作圈”。其次,根据全市已建立的60周岁老人动态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分类细化确立老人的服务需求,设置服务项目,通过多种渠道组建和落实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以满足老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其中关于建立服务团队问题建议:(1)探索组建家庭自助式护理队。创新居家养老模式,破解护理员稀缺难题。这主要针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中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在这些家庭中老人的子女大多数是下岗失业人员,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外打工,也就挣个1000多元。除去交通,吃饭等成本,最后实质没剩多少,而自己年迈,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又没时间没人去照顾。如果把政府购买服务照顾老人的100元拿出来,同时政府还可通过调高购买服务的标准 (南京市标准为半失能老人每月发给300元,失能老人为400元),直接“聘用”老人的子女,政府给子女发 “工资”。这样一来,儿女不仅可以尽孝心,还可为自己增加一定的收入,实现失能老人家庭养老与解决子女家庭经济负担双受益的效果。(此项新举措,如前所述必须得到市政府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的支持)。(2)建立邻里相助,结对帮扶的服务队,实行“一助一”帮扶服务。按照“就近、就优” 原则,配备“一助一”服务人员,采取邻里理事长推荐, 社区审核,服务人员主要来源是与孤寡、空巢、困难老人同一幢楼,同一单元的邻居,或者利用再就业援助和公益性岗位等优惠政策,把同一幢楼,同一邻里有就业意愿的就业人员吸引到护工队伍。他们与服务对象签约结对,在日常生活中给予老年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等等。其服务经费每月100~400元,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服务站运营补助中列支。(3)组建社会志愿者服务队。重视发展和壮大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开展志愿者与被服务老人的结对服务和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为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扩大志愿者队伍,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文规定建立义工服务时间储备制,或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运作机制的细则。即就是说,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时间按小时记录在册,就像到银行存钱一样可以存进“志愿时间银行”,当“储户”的志愿者本人或家属需要帮助时,可以像取钱一样从“志愿时间银行“中提取一定时间,得到其他志愿的服务。还可以为身体残疾、年老体弱需帮扶的人提供“无偿贷款”。在目前社区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人们认为这是一条值得倡导的途径。

摘要:养老服务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民服务的民生大事,这不是一个老年问题,而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生命问题。文章根据对南通市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社会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单位进行抽样调查,结合部分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经验,着重提出了南通市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上一篇:有一个梦想作文500字下一篇:日记:如何帮助学生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