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戏案例图文

2025-01-26

中班游戏案例图文(精选11篇)

1.中班游戏案例图文 篇一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记录

区角活动观察记录班级:中3班 区角名称:娃娃家 观察对象:西西、佳佳 游戏主题:饮品屋 背景: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

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争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随着角色间交往的增多,孩子们产生了对于货币的需要,于是投入了货币及消费卡等游戏材料。游戏实录:

西西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爸爸发现“饮品屋”推出了新品种的饮料,于是兴致勃勃地从ATM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

佳佳(饮品屋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需要买什么呀?”

西西:“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柠檬果汁。” 佳佳:“你要买几杯呢?” 西西:“我要买2杯”

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柠檬果汁递给西西,西西马上问道“多少钱呢?”

佳佳犹豫了下回答:“20块!”

西西一听急了:“怎么那么贵的啦!不行!”一张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行的,我说20块就是20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不行不行,太贵了!”“行的,就是20块。”„„

“你个臭佳佳„„”„„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的语言。措施:

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饮料,可以吗?” “可以,请问你要几杯呢?”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

“我也要2杯,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 “嗯„„6块钱。”服务员思考了下回答。

“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和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2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

服务员佳佳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教师便开始与西西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饮料是买给谁喝的呀?”

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喝得,还有妈妈一杯。”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老师努力调整西西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饮料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西西显然认同了老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喝的,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西西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分析:

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两个男孩子都是班级里认知语言方面发展的比较好的孩子,平时两个人会为了证明谁比谁更强而有些针锋相对,佳佳开出高价格也有这其中的因素。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所以教师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反思:

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他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先来判断“20元是否贵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的工作。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2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来的更有效。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幼儿的经验,不将孩子禁锢在成人的思想之中,认同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了经验之后再向前推进。

2.微写作之图文转换教学案例探析 篇二

一、案例回放

笔者在初一两个班上了两堂题为《微写作:丰子恺漫画图配文》的微型写作课,主要内容是展示丰子恺先生的著名漫画《一肩担尽古今愁》,要求学生配一段文字来展现画面的意趣。

在第一堂课上,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图配文的写作方法,我按传统教法,开门见山地向学生展示了图文转换的解题步骤:一看——看标题、看画面;二想——展开合理的想象;三究——探究漫画寓意。写作之前先要看清标题,仔细观察画面,不可忽略细节;接着结合自己的合理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描绘画里画外的情景;最后由图及义,揭示作者寄托于画面之内的寓意。

解说完毕,要求学生当堂练笔。巡视课堂,学生的反映却令人大失所望。本以为条理清晰的写作步骤,但在学生的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或是只见骨头不见筋肉,或是平面介绍不见意旨,更有甚者,咬着笔头,无从下手。在规定完成的时间内,仍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课堂氛围颇为尴尬。随机抽取的几份学生作品,可观者寥寥无几,无一能达到笔者预期的质量线,导致学生习作的讲解也不能达到总结步骤、深化要点的目的。总之,这堂课在尴尬中仓皇落幕。

课后批改了学生的课堂练笔,选择了一则质量尚可的片段附下:

画上有一个戴着帽子的人挑着一副担子,从远处走来,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在他身后是连绵的山。小道旁是高大的树木,开满了一树一树红色的花,还有低矮的小灌木,一丛一丛的,也是开满了芬芳的花。他走得很缓慢,带着愁容,大概是在思念自己的故乡吧。这真是“一肩担尽古今愁”!

这段文字虽总体上完成了写作要求,但对画面的描述、人物神态的想象、主旨的揭示,明显存在一些细节缺失、衔接不畅、意旨不显的瑕疵,削弱了整体文字的感染力。

二、课堂呈现

回放课堂录像,反思教学过程,显然指导缺乏有效方法,导致学生思维被动,认读主旨不到位。教研组老师们建议,读图环节核心在于意旨,找准观察点,做好训练点,让活动与思维共飞。于是,吸取失败教训,我站在学生的视角重新审视图文转换学习的各个步骤,修改教学设计后,站在第二堂课的讲台上。

(一)活动导入环节

以游戏“一个描述,一个猜”导入新课。游戏规则:随机选择两位学生,让其中一个学生A背对黑板,另一个学生B描述PPT所展示的一幅画面。

教师提问:A同学,请你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

A同学:这画面上,有一个小孩子在喝饮料。

(PPT翻过一页,展示一幅包含9张都是孩子喝饮料图片的画面。)

教师转向B学生提问:B同学请转身看屏幕图片,请你说说,刚才A同学所描述的是哪幅图片?

(底下学生有窃笑惊呼声。)

B同学:啊?!不知道啊……A同学没有描述清楚。

(B学生颇为尴尬,众学生面含微笑,频频点头。)

教师小结:所以,读懂一幅图片,一定要先仔仔细细地观察,才能描述清楚。现在再请同学们观赏一幅丰子恺漫画,描述画面。(PPT展示漫画《一肩担尽古今愁》)

教师提问:在这幅漫画里,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1:一个人,一条路,一片山,数棵树。

教师追问:你们能否用简短的语言将这些词汇串联成文?请试着将它写下来。

(学生开始课堂练笔)

(二)细化读图环节

在第二堂课上强调了有序地读图,即按一定的顺序准确、细致地观察画面,以防遗漏重要细节。要求学生在“看到了什么”的基础上注意看这些要素“是怎么样的”,用准确的修饰语来描述特点。

学生在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仔细观察画面、捕捉细节后,得出“人”是穿着青布长衫,戴着斗笠,挑着担子的,担子的一边是一捆扎起来的行李,很像被子;另一边是一个篮筐,里面的物件没有交代。“路”是山间的台阶小路,延绵不绝的。“山”是群山,比较陡峭,山边杂草丛生。“树”有多种,有高大的乔木,树冠是红黄色的;有低矮的灌木,树冠是青绿色的。

读图结束,要求学生补充修饰语来描述人与物的特点,修改自己的语段。

(三)放飞想象环节

想象环节固然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充实画面的情景。但同时也应该提醒学生,想象须是合理、恰当的,漫无边际的玄想不可取。有效的限制促使学生所提出的各类质疑趋于有效。顿时,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如潮而涌:

1.这个人为什么独自挑着担子走在山间?他是干什么的?

2.他的家人在哪里呢?

3.他的担子里装着的是什么呢?

4.他的神情是怎样的,他又在想什么?

5.这是早晨还是黄昏呢?

6.这是什么季节呢?树上的到底是花还是叶呢?

7.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古今愁”又是什么愁呢?

……

(四)联想揭示寓意环节

在这堂课中,笔者更注重了对画面联想的引导,要求学生运用联想,结合生活经验,揭示画面寓意。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样一个男子挑着担子,喁喁独行的情景,让你联想起了什么画面?

学生1: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父亲帮儿子挑担。

学生2:让我想起了在黄山上见到过的挑山工。

学生3:让我想起了我爷爷,我爷爷说当年做生意,没有车,进货回来都是挑在肩上的。

学生4:让我想起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追问:“一肩担尽古今愁”,这“古今愁”又是什么愁呢?

学生1:我觉得是思念故乡的愁绪。

学生2:我觉得是生意不好,没赚到钱的愁。

学生3:我觉得是一个人出门,对前途的担忧。

……

由联想类比起兴,学生开始探究作者要表现的丰富的寓意。对于“古今愁”的虚化泛化的名词,学生品读出了父母对孩子的深厚期望,品读出了养家的艰辛,品读出了离家的无奈,品读出了生活的坎坷。于是,画面中的山、树,可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烘托离乡的愁、羁旅的苦;可以是“佳木秀而繁阴”,反衬归家的感慨、生活的不易。

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想象,点明画面旨趣,再次修改自己的片段。

巡视课堂后欣喜地发现,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佳作纷呈。现选择其中一例如下:

这个戴着斗笠的男人,穿着蓝色的长衫,挑着一副装着被子等物的担子,走在台阶铺成的羊肠小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而沉稳。他的身后,是山,是无穷尽的大山,是草木丛生的大山。他偶尔抬起头,愁容满面,透过疲惫的双眼,他看到了挂满了金黄的叶子的高树,叶子如片片蝴蝶在空中飞舞,落在山道上。地上的小树丛也带上了秋天的颜色。他想起了家中的小院,这会儿也该是叶落满园。又是一年秋天了,故乡还在远方,断肠人却还在天涯,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课后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比两堂课的课堂教学得失,笔者深以为学生笔下“文心”之有无,在于我们能给予怎样的放飞思维的台阶,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思想的火花才会喷薄而出。纵观第二堂课,笔者以为有三点可取之处。

1.活动是思维的催化剂

微型写作课要求“课时目标精准集中、单纯清晰,针对性强,能力目标达成度要求高……学生学得明明白白,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图文转换的第一步即为读图,要求审读画面,细心观察构成要素。比如看清楚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动作、神态,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学得明明白白,教得轻轻松松?修改为游戏导入课堂后,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明明白白地习得了读图的要点,写作有章可循,有话可说。

2.细节是想象的孕床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说的是细节在作文中的重要性。读图也要捕捉那些散落的细节。有序地分析画面细节的环节,使学生知道了该怎么去全面地读懂画面,也就避免了重要信息的遗漏。分析两位学生的例文,前文里学生无意中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这条“山间小道”路实则是“台阶小路”,山边的茅草等被忽略,人物的装束也未加描绘,人戴的“帽子”应为“斗笠”;而后文在这方面无可指摘。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毫无疑问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作,图文转换也需要想象。平铺直叙地描摹漫画内容,难免单调平面,只有展开联想,运用想象,超越画面所给的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才能使画面的意蕴丰富、立体起来。当然想象是有基础的,需要根植于观察到的画面要素和细节,切忌脱离画面要素夸夸其谈。

3.联想是培育文心的摇篮

漫画是作者用图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画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探究《一肩担尽古今愁》的漫画寓意,着落点在于“愁”字,学生由“愁”字兴发,调动生活、阅读经验,联想类比,品读愁的多重含义。此愁“古今”一理,可见是一种公众的通“愁”。

微写作虽以短小精炼为显著特征,但微写作的教学是马虎不得的。如写一篇文章须以立意为上。文“心”明了,全盘皆活。通过两堂课的比较教学看出,一堂相对成功的微写作课堂,必须是立体的、有生命的。从教师角度看,必须是“目标、内容明确精准,教学流程精减简约”,课堂是活泼的、生动的;从学生角度看,必须是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调动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帮助学生准确研读画外之意。因此,平时要鼓励学生做到多读书,对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不断地锤炼、丰富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中班游戏案例图文 篇三

今天我去了幼儿园,参观了她们的中班自主性游戏的展示,我重点观摩了其中的一个实验室的区角。以下是我对实验室的记录:进实验室的共有四名幼儿,我着重观察了A、B,两名幼儿。

观察:A 幼儿:“我们来玩吧。”指着碘酒瓶,准备将碘酒和另一个瓶里的面包混合,只见他手拿起滴管把碘酒滴在了面包上,当他想把它们进行搅拌时,突然发现搅拌棒没有,只听他喊道:“没有搅拌棒呀,怎么办呀。”(因为双手抱着瓶子)。这时B幼儿说:“我去拿。”一回儿搅拌棒就交给了A 幼儿,A 幼儿就顺手搅拌起来:“啊,面包变黑了,我去洗干净吧。”说着拿起瓶子冲向盥洗室,轻轻地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到瓶子里,一会儿瓶子洗干净了,关好水龙头,拿着干净的瓶子回到了实验室,重新把面包放到瓶子里,又把滴管伸进放醋的瓶子里,用力地再将滴管里的醋吸满,挤到放面包的瓶子里搅拌,又举起瓶子观察着,这次瓶子里的面包没有变色,他的脸上笑了:“耶,我成功了。”转身看了看旁边的柜子,他把所有的物品整理好后。又从旁边的一只柜子里拿出了一些颜料、一只小瓶子、滴管和一根搅拌棒,只见他一手拿着小瓶子,一手拿着滴管分别将两种颜色滴到小瓶子里,再将小瓶子举高:“看变成紫色的”并且把紫色的小瓶放在相同颜色的柜子里,就这样他把几个放进两种颜色的小瓶子分别放在相同的柜子上。

分析:幼儿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活动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和可开发性,活动材料的针对性是指材料能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活动材料的可开发性是指活动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是多样的,能满足幼儿发现、探索和创造的需要,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和创新。自主性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自主性游戏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使活动区及区内材料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安排既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在材料上并非越多越好,太多会使幼儿太兴奋而导致注意分散,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活动中体验人与

人之间的情感,从中获得自信、成功、自豪等积极的情感。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主导”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而发展又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并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进行活动的结果。从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

自主性游戏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自主性游戏活动中,不应该过多地干涉,而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情感,使得游戏自由精神得以体现,而幼儿的能力和水平也在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体现,因此游戏是我们了解幼儿的一个窗口,这就意味着观察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任务。幼儿在游戏中大量的自发练习和探索本身也是有发展价值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价值。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自主性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和引导,事实上有成人的参与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关键是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是游戏的创设者、观察者、支持者,这样既体现了幼儿的主题性,又体现了教师的能动性。因此在游戏中,幼儿自发的一些游戏行为,正是他们自主性的体现,游戏活动是由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的,能带给幼儿快乐,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并使其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反思:通过这次的观摩使我正真理解了,什么是幼儿自主性游戏:是幼儿一项快乐而自由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的与同伴交往、合作,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作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学会文明,保持安静也是一种文明。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是文明游戏实践的大好时机。

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幼儿的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幼儿自主性地发挥创造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为了能让幼儿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形式,形成良好的交往倾向,我将幼儿在活动时常出现的诸如争抢玩具,大声吵闹,乱扔物品等问题出来,让幼儿自己想一想,议一议,谈一谈,启发他们自己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让他们了解交往中的一些常识。

实验幼儿园:

4.中班游戏案例图文 篇四

网壳结构网格结构 悬索结构 薄膜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 ●平面结构

平面屋盖结构空间跨度相比较小,节点、支座形式较简单。

2008年奥运会摔跤比赛馆总建筑面积约23950平方米,比赛馆平面是一个82.4*94米平面,屋面是反对称的折面,采用巨型门式钢钢架结构,将建筑塑造为富有韵律感的

造型,如图所示。三维整体模型工程屋盖由12榀空间门式钢钢架组成,跨度82.4米,中心距8,0米,钢刚架为四肢组合的格构式结构。构件间的连接节点均为相贯节点,钢架柱(钢管连接于看台部分的钢筋混凝土柱,屋盖结构外形简洁、流畅,节点形式简单,刚度大,几何特性好。

单榀空间门式钢刚架单榀空间门式钢刚架(有连系杆单榀空间门式钢刚架(有连系杆

刚架柱支座 ●空间结构 ●网格结构 ✧网架结构

一:2008奥运会国家体育馆

国家体育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筑面积80 476m2 ,固定座席118 万座,活动座2 000座,用于举办2008 年奥运会的体操、手球比赛,赛后用于举办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虽然体育馆在功能上划分为比赛馆和热身馆两部分,但屋盖结构在两个区域连成整体,即采用正交正放的空间网架结构连续跨越比赛馆和热身馆两个区域,形成一个连续跨结构。空间网架结构在南北方向的网格尺寸为815m,东西方向的网格有两种尺寸,其中中间(轴a和○K之间 的网格尺寸为1210m,其他轴的网格尺寸为815m。按照建筑造型要求,网架结构厚度在11518~31973m之间。不包括悬挑结构在内,比赛馆的平面尺寸为114m ×144m,跨度较大,为减小结构用钢量,增加结构刚度,充分发挥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在空间网架结构的下部还布置了双向正交正放的钢索,钢索通过钢桅杆与其上部的网架结构相连,形成双向张弦空间网格结构。其中最长桅杆的长度为91237m,钢索形状根据桅杆高度通过圆弧拟合确定。在

热身馆区域,不包括悬挑结构,结构跨度为51m ×63m,跨度较小,空间网架结构的高度与跨度比较

协调,不需要在网架结构下部布置钢索。图2 是结构布置图。

在网架结构的上弦平面内,除布置正交正放的上弦杆件外,还布置了菱形支撑杆件。菱形支撑的四个角点均位于上弦节间的中点,该点也是网架斜腹杆的上弦点。其中在比赛馆的四周边界满布菱形支撑,在内部跳格布置菱形支撑;在热身馆区域,仅在四周边界布置菱形支撑。由于比赛馆内的菱形支撑没有连续布置,为进一步提高上弦面的稳定性,通过隅撑和檩条系

统将菱形支撑连成整体,组成完整的上弦面内支撑体系(见图2(a。在网架结构的下弦面内,沿四周边界布置交叉支撑(见图2(b。除在四周边设有支座外,在热身区域和比赛区域交界处还有一排柱子支承,整个屋盖结构为东西方向单跨简支,南北方向两跨简支。具体支座的方式为在屋盖结构的8 个角点为三向固定球铰支座,其余为单向(法向 滑动球铰支座

或双向滑动支座。

a 上弦杆 c 悬索和杆件的布置图 b 下弦杆

d 1_1 e 2_2 二:上海世博会主题馆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地上建筑面积约8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4.8万ITl2,建筑高度为26.30 m。

主题馆平面水平投影为矩形,南北向长217.8 mC包括南北两侧各18.9 m悬挑屋檐。东西向长288 m。其中,屋面南北方向由6个V形折板单元组成波浪形屋面,每个折板单元的波长为36 ITI,矢高3 ITI,波脊标高为26.3 Fn,波谷标高为

23.3 m。

屋面由西侧展厅屋面、中厅屋面、东侧展厅屋面以及挑檐四部分构成。西侧展厅沿屋面南北向每间隔18 ITI布置一道预应力张弦桁架。预应力桁架结构高11.5 ITI,上部刚性杆件结构断面为正三角形立体桁架,高3 1TI、宽3 ITI,下部距预应力桁架两端45 1TI处各设置了两对空间V形撑杆,见图3。中庭及东部展厅自西向东结构的支承跨度依次为54,45,45 m,将西侧展厅预应力桁架的刚性上弦即3 m高的正三角形立体桁架向东侧屋面延伸连续布置,从而形成长度为270 m的四跨连续桁架梁[1],见图3。檩条一端连接于桁架上弦节点、另一端连接于桁架的下弦节点;在檩

条结构层内满堂布置约18 1TI×18 m的交叉支撑,见图4。建筑③,@轴的外侧南北挑檐外挑约18.9 m,挑檐结构轴测图见图5。屋盖结构通过抗震球铰支座支承在下部钢结构柱柱顶,由西向东屋面桁架分别支承于⑩轴、⑨轴、⑩轴、④轴和⑤轴柱的柱顶。其中⑨轴和⑩轴柱顶支座为固定球铰支座,⑩轴、⑦轴和⑤轴柱顶采用施工过程中滑动,待屋面围护结构和幕墙结构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固定,使支座的工作模式变为固定铰支座,屋盖结构能与下部支承结构更好地协同工作。

屋面结构东西向剖面

屋面檩条及支撑布置挑檐结构轴侧示意屋盖单独模型

主题馆下部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柱子为方钢管截面,柱间支撑采用了钢支撑和阻尼器支撑的混合支撑体系。

三:广州亚运会台球壁球综合馆 温度缝的设置 节点设计

四:2008奥运会鸟巢

国家体育场建筑体形上像鸟巢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可容纳8万人(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万人。平面为椭圆形,长轴340m短轴292m。屋盖中间设185.3mX127.5m开口。

整体承重结构由一系列门式刚架绕着内环旋转而成,这种结构布置形成一种三维空间承重体系。每一榀刚架由高12m的屋盖桁架和三角形桁架柱组成,均采用加肋薄壁箱形截面,为了形成鸟巢效果主桁架上弦上还设有交叉的次要构件,也采用箱形截面。总用钢量现已优化到4.2万t。较前降低了1.2万t。

网壳结构

一:北京老山奥运自行车馆

屋盖结构采用双层球面网壳结构。网壳跨度133.06m,沿周边外挑8.238m,矢高14.69m, 总投影面积约17000m2。网壳通过24对人字型柱支承于沿周边均匀分布的24根钢筋混凝土柱柱顶,人字型柱柱顶设置钢结构圈梁,利用网壳外挑部分设置圈梁桁架。钢筋混凝土柱柱顶标高+7.15m,网壳最高点标高+35.49m。网壳采用四角锥网格,最大网格尺寸为

4.96m×4.24m,厚度2.8m。

屋面采用轻型金属屋面板,局部为玻璃采光屋面。网壳采用焊接球节点,最大杆件为

Φ219×14,最大球节点为D650×30,用钢量约为95kg/m2,其中双层球面网壳部分为60kg/m2,人字型柱及钢结构圈梁35kg/m2。

其设计及施工创新点有下列几方面: •老山自行车馆屋盖采用的带人字型柱的双层球面网壳结构概念清晰、传力明确、应力分布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环梁与柱脚铸钢球铰支座有效的减小了网壳对支柱及基础的推力,同时也解决了大跨度网架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设置肋板与垫板提高了环梁大直径圆钢管(D=1200相贯节点抵抗局部失稳的能力,缓

解了节点相贯处的局部应力集中,有效的提高了节点的复杂应力作用下的承载能;•该网壳结构采用了外扩拼装及圆形拔杆群接力提升就位的安装方法,该方法简便可行、易于控制安装精度且施工费用低。

二:2008奥运会乒乓球馆

该体育馆屋盖的造型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和北京的城市建筑风格(图1 ,在建

筑形象上抽象地表达了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整个屋盖的屋檐水平投影为9312m×72m 的矩形,长边屋檐向外挑出4m,短边屋檐外挑616m,屋檐的直线部分建筑标高为2114m,弧形部分屋檐的最高点标高为2815m。中央球壳的矢高为7m,其支承边界的直径24m,球冠标高为3313m。球壳覆面材料为玻璃,这就可以让自然光线穿过中央球壳照入室内。连接球壳边界与弧形屋檐高点的两条由低到高螺旋状的屋脊与透明的中央球壳成为屋盖建筑造型的特点,象征着乒乓球对速度、力量、旋转的综合要求。屋面其余部分由屋檐、屋脊、球壳构成其曲面边界,其曲面造型随这些边界形状的变化而渐变。整个屋面由于两条屋脊的旋转起伏形成了在空间上呈反对称的异形扁壳曲面。

作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乒乓球专用比赛场馆,北京大学体育馆的屋面造型非常独特(图1。该屋面除了中央矢高为7m,跨度为24m 的中央球壳为球面外,其余的屋面部分无法采用解析曲面对其进行描述。然而屋面曲面形态的准确描述是屋盖结构选型、构件定位、排水设计、屋面施工的基础。为此,首先采用了NURBS技术完成其屋面的曲面形态设计。该体育馆中央球壳的标高为3313m,球壳周边的圆形支承边界的标高为2613m,旋转屋脊低端与中央球壳的圆支承边界相切,高端在屋檐处的最高点标高为2815m。两条短边直线屋檐的标高为2114m,两条

长边屋檐直线部分的标高也是2114m,曲线部分由两段相切的弧线组成,最高点为2815m。整个屋面即由中央球壳支承边界、两条旋转起伏的异形屋脊、四条异形屋檐构成了其曲面的边界(图2。在曲面建模程序中,首先完成上述曲面边界曲线的建模,作为屋面形态设计的主控制线,其中两条旋转屋脊采用样条曲线描述,其余的边界采用直线和圆弧进行描述。然后对屋面进行分区(图3 ,利用屋面呈反对称的特点,将屋面分解为几个具有异形边界的细分子域,每个子域的曲面形态即由其异形边界的曲率控制。结构体系与布置

在充分分析屋盖建筑造型特点的基础上,经多次方案论证,屋盖结构采用预应力平面桁架壳体(图6。结合下部的混凝土结构柱网布置,共布置了32 榀辐射桁架,辐射

桁架外端的竖腹杆(立柱 与下部混凝土结构的柱中心对齐,并通过抗震球铰支座支承于混凝土结构的柱顶,支座中心的水平投影位于64m×80m的矩形上;辐射桁架内端由中心标高2613m、内径24m、断面宽2m、高5m的菱形受压刚性环连接成整体,进而形成中央球壳的支承结构。为了使结构造型与所取曲面形态一致,充分利用桁架结构建筑造型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将桁架上弦杆计成其轴线位于屋面曲面内的复杂曲线形状,下弦与上弦平行,桁架高215m,腹杆布置方式确保了较长的斜腹杆受拉,较短的竖腹杆受压。与每榀辐射桁架对应,在其下部设32 根预应力辐射拉索,拉索外端锚固于辐射桁架下弦与支座相邻的节点处,内端连接于标高2213m、内径26m 的水平受拉刚性环上。受拉刚性环通过高4m 的人字型受压撑杆与受压刚性环的下弦杆连接,从而将下部张拉索系与上部组合壳体组合成整体,形成杂交张拉结构体系。在施工安装阶段,通过张拉拉索对结构施加预应力,从而使人字型撑杆受压,实现对壳体反向加载,相当于对结构卸载,使结构产生与竖向荷载作用相反的内力和变形;在附加恒载和使用荷载作用下,壳体和拉索共同工作抵抗荷载,拉索、撑杆构成上层壳体的弹性支承。由于上述拉索预应力和弹性支承的共同作用,使得最终壳体的内力和变形明显减小,实现对壳体应力和变形的主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结构效率。

水平受拉的刚性环为截面宽115m的平面桁架,其两根弦杆为<426 ×20 ,腹杆为<203 ×。在受力上,受拉刚性环主要在水平方向承担拉索锚固端传来的水平拉力,在竖向通过人字型撑杆与受压刚性环整体协同工作,形成了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的高9m 的筒状刚性环。在使

用功能上,受拉的刚性环同时兼作吊挂灯具设备的马道。

中央球壳为跨度24m、矢高为7m 的单层钢管壳体,网格的水平投影尺寸为2m ×2m,钢管规格为<159×6 ,钢管之间的连接采用直接相贯焊接。球壳沿周边支承在受压刚性环内侧中弦杆的节点上。而辐射桁架的上、下弦杆分别与受压刚性环的外侧中弦杆、下弦杆连接,这就可以通过受压刚性环的空间协调受力作用实现中央球壳的荷载向辐射桁架传递。

为了使整个屋盖结构具有足够的空间承载刚度、各榀辐射桁架能协同受力,沿环向布置了6 道水平间距约为5m的同心环向支撑桁架,并在桁架上弦平面内布置联方形交叉支撑,这样布置的支撑体系一方面在宏观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壳体面内的剪切刚度,形成空间受力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辐射桁架上、下弦杆发生出平面的屈曲(图6(d。

鉴于扁平的屋盖壳体在支座节点处将对下部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推力,32 个抗震球铰支座中除了4个角点处的支座为固定铰支座外,其余28 个支座均为单向滑动支座,长边支座沿y 方向滑动,短边支座沿x方向滑动。这样在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屋盖就不会在下部混凝土结构抗推承载力较弱的方向对下部框架产生推力,减小下部结构的梁柱截面。支座滑动对屋盖结构支承刚度的削弱,由锚固于临近支座的辐射拉索来弥补。为防止罕遇地震作用下滑动支座脱落,通过限位措施,限制滑动支座的滑程为±70mm。

屋盖钢结构杆件采用Q345B 级钢的圆钢管,杆件详细规格见表2 ,所有杆件节点形式为空间相贯节点。拉索采用了破断强度为1 670MPa 的半平行钢丝束拉索,由151 根<5 的钢丝经大节距扭绞而成,其等效直径约60mm。

屋盖结构平面辐射桁架轴测图拉索、受拉刚性环及撑杆轴测图屋面支撑体系轴测图

屋盖结构剖面图刚性环整体轴测图 三: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

世博阿联酋馆建筑高度为 20m, 总建筑面积为3457m2。阿联酋馆的屋盖由四部分组 成:不透光部分(沙丘正面、天 窗部分(沙丘背面、中央步行 道屋面与入口处的悬挑雨篷(详 见图2~4 ,屋盖结构关于轴对 称。沙丘不透光部分为单层网壳

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尺寸基本为2m ×2m ×2m,每个网格的三个角点作为屋面系统的支承点。网壳杆件截面为矩形钢管,截面尺寸为240mm ×80mm,壁厚为8 ~12mm,材料为Q345B。

网壳节点处,钢管的端部设置拧螺栓的施工孔,并焊有ZG20SiMn的铸钢件,铸钢件上设置螺栓孔。对应铸钢件的上下部分分别设置圆环形连接件,连接件采用45 号钢。铸钢件与圆环

形连接件通过1019级的高强螺栓连接,螺栓规格主要为2M24,部分为2M27,并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施加预紧力。节点构造详图6,该节点为典型的半刚性节点。

弦支穹顶

一: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

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弦支穹顶结构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弦支穹顶结构,如图1.3所示。该馆采用经济合理的联方.凯威特型弦支穹顶结构体系,跨度为93m,矢跨比未1111.9。上层为单层网壳,下部布置5圈预应力索杆体系,撑杆高度为3.9m∞H 州。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馆位于北京工业大学,总建筑面积24383 m2,其中,地下2580m2,基地面积24383 m2,·总用地面积66124m2,体育馆规划用地面积为44355朋2。总坐席数7508席,其中固定席位5480席,临时席位2028席。建筑总高:最高点为25.95m,檐口高14.83m。建筑层数:地上2层,地下1层,屋盖采用联方一凯威特型弦支穹顶结构体系,跨度为93.0In,矢高9.3m,矢跨比为1/10。上弦为联方一凯威特型组合单层球面网壳,下部布置五圈索体系,撑杆高度为3.9m。网壳的环向杆件采用0245x9,径向杆件采用0245×10,撑杆采用①159x6的Q345c钢管。环向索从外到内分别采用拉索SNS/S一7x199,5x139,5x139,5x61, 5x61。径向索最外圈采用SNS/S一5x61,其余四圈采用SNS/S一5x37。钢管的弹性模量

E=2.06e11N/m2,索的弹性模量E=1.9e11N/m2。初拉力通过施加单元初应变引入,径向索的初拉力通过环向索间接引入。网壳节点为刚接,撑杆与网壳的连接点和撑杆与索的连接点为铰接,边缘支撑采用刚性环桁架梁。

由于施工方法的限制,上层网壳的安装定位依靠布置在节点下部的临时支撑

完成,焊接完成后部分结构自重仍由临时支撑承担。

本文计算中采取的计算模型加入了外部2.4m的悬挑部分,悬挑部分采用了“羽毛主径’’的变截面H型梁,沿梁长方向,梁截面高度、宽度均呈线性变化,翼缘厚度根据应力大小分段变化,钢梁腹板开圆孔,孔径为梁截面高度的2/3,沿梁长方向分步,中心距离为2倍孔径。钢梁材质为Q345B,截面尺寸为H850x 350×12×20,-,300x 250x 12×18,H600x 300×10x 14-,300x 250x 10×12。

膜结构

一:上海世博会世博轴 1 工程概况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位于世博会浦东园区核心, 南北长1045m, 东西宽地下

995~ 1105m, 地上80m。世博轴 顶棚包括两个 不同类型的结构 体系: 索膜结构 和6个建筑造型独 特的钢结构!阳光

谷∀, 6个阳光谷共提供给膜结构18个支撑点, 将两者结合成整个顶棚结构(图1、2。索膜顶棚覆盖了105m 标高平台层的大部分空间, 起到遮阳挡雨的功能, 满足大量人流安全、舒适地从地上出入园、等候、安检、票检、休憩餐饮的需要。膜面结构造型轻盈优雅, 与通透挺拔的阳光谷浑然天成。

图2索膜结构模型图3顶棚平面图图 4建筑纵剖面图 顶棚结构平面图、剖面图见图3~ 5。2结构体系

索膜顶棚采用连续的张拉式索膜结构体系, 总长度约840m, 最大跨度约97m, 膜面总投影面积约61000m2, 展开总面积约65000m2, 单块膜最大展开面积约1800m2, 膜面单元一般呈三角形。膜材采用A级PTFE膜。

索膜结构边索单跨最大约80m, 脊索最大跨度约115m, 为大跨度柔性结构。膜顶主要由承重作用的脊索、边索和稳定作用的张拉膜构成(图6, 1根边索、2根脊索和膜形成了三角

形为顶面的倒锥台状,膜面为双向曲面, 膜焊

缝主要沿经向放射形布置。整个膜顶支承于外

桅杆、内桅杆及阳光谷钢结构上。

索膜结构的最高点由26组外桅杆和背索、部分阳光谷的连接点构成, 最低点由19组内桅杆下拉点、5组外桅杆和背索、部分阳光谷的连接点构成。外桅杆一般高度为35m, 紧邻中间4个阳光谷均有1根较低的外桅杆(高度为17m , 阳光谷SV5、SV6之间外桅杆高度为38m。下拉点处, 膜在18m 或21m 标高处固定在下拉钢环上(钢环直径5m , 钢环支承于内桅杆。内桅杆的增设, 主要控制风荷载作用下膜下拉处的水平位移及向下位移。内桅杆与外桅杆顶部由水平索连接, 水平索的增设, 协调了内外桅杆的水平位移, 由背索、外桅杆、水平索、内桅杆、外桅杆、背索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体系。内桅杆顶部设斜吊索与谷索相连, 以控制膜的向下位移。索膜顶棚两端4片膜为四边形, 每片膜对角线设有1根抗风索。支于边索的膜片上设有1根抗风的短谷索。外桅杆后背索最粗, 为155, 脊

索为110, 边索为70, 谷索为65。

图29 1号节点处背索破坏后膜面变形

注: 图中数值为1号节点处背索破坏后各索内力值, 图301号节点处背索破坏后索内力分析(单位: kN 二:2008奥运会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体形简单,为170m x170m x29m方盒子状,屋盖厚7m,墙厚5.4m,可容纳1.7万人,外墙及屋面的填充单元是由十二面体和十四面体组合而成的异型网格或称WP 多面体(Weaire-phelan,然后再按一定角度斜切成水泡状网格。既有上弦,也有下弦,中间为腹杆。网格内外均铺设透明的ETFE充气膜膜枕,赋以整个建筑以晶莹剔透的外表,这种结构又称之为“水立方”(Water Cube。杆件仍用传统的方钢管(上下弦及圆钢管(腹杆,而节点大多数为我国采用最普遍的常规和异型焊接空心球节点。

•在建筑结构中采用WP多面体网格达到水泡效果为空间网格结构大家庭增加一员堪称一大创新;•网格杆件采用圆钢管及方钢管,由于除受轴力外还有弯矩及扭矩存在,端部需加强.,与此

5.中班小组亲子游戏:水中游戏 篇五

参加对象:10中班家庭

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锻炼幼儿的脚部小肌肉。

准备:

1、水中放水,水深不超过幼儿膝盖。

2、每个家庭一个篮子,内放泡沫块若干、鹅卵石、玻璃球若干。(不伤害幼儿脚的物品)

玩法:

一、活动身体:赤脚做,重点按摩小腿、脚底。

二、认识物品: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蓝子里有什么? 三:沉与浮:让孩子把东西放进水池中,看一看,说一说,东西是沉的还是浮的?

四、游戏“踩泡沫”:家长和幼儿一起将水上浮着的泡沫踩入水底。

五、游戏“采珍珠”:家长和幼儿将水中的“珍珠”(鹅卵石、玻璃球)用脚趾夹起,放入指定的筐内。让幼儿数一数采了多少“珍珠”

比一比那个家庭夹得最多。

6.中班游戏教案:一物多玩纸板游戏 篇六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跳、投等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勤于思考,乐于参与游戏的习惯和愉悦的情感。

3、培养训练生活技能,学习穿线,系鞋带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适宜的场地。

2、圆形纸板,纸板中心位子钻两个小洞。

3、每人一条塑料绳。

活动过程

一、活动身体,直接引入课题

1、纸板是怎么玩得?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

3、你还能怎么玩纸板?加深问题难度,提供想象空间。

二、幼儿自由玩纸板,讨论纸板的玩法。给幼儿探索自己兴趣的空间。教师分组指导,幼儿自由尝试。

三、学习纸板的新玩法

1、请幼儿介绍自己玩纸板的方法,教师讲解:

1、把手指伸进纸板洞里,转动纸板变一个溜溜盘。

2、单手握住纸板向前抛纸板。(一人,两人或多人玩)

四、教师介绍几种玩纸板的方法,幼儿集体尝试。

1、将纸板摆成直线幼儿双脚跳过纸板。

2、将纸板摆成直线幼儿单脚跳过纸板。

3、将纸板摆成圆圈幼儿围着圆。

在角色游戏中(语言)中班阅读活动教案:伞可以做什么(附活动反思)

中班综合教案:神奇的号码 中班创意节奏教案:发条舞

设计思路: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拿了一个青蛙发条玩具来幼儿园玩,当时孩子们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并且还跟着小青蛙跳跃的节奏点头、拍手,直到发条松了小青蛙停下来为止。我从中得到了启发,想利用发条玩具不同的节奏,设计一个创意节奏活动。但是,这种发条玩具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少了,为了顺利的进行这次活动,我通过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各种发条玩具,并且他们运动的速度也有区别。有些是快速的运动然后马上停止;有些是先快然后渐渐地慢下来,最后停止。我根据发条玩具不同的运动速度,设计了相应的、形象地节奏谱,并且用薯片筒穿上橡皮筋来做发条,作为活动中游戏的道具。材料选择的创意性和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成为本次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从快到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

活动准备

1、幼儿曾玩过发条玩具。

2、发条龙虾一只。

3、发条青蛙、玩具发条人手一份。

4、录有拧发条声音的音乐,配班老师弹奏一段从快到渐慢的音乐。

?

活动过程

(一)、把玩青蛙发条玩具,感知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青蛙发条玩具。

(1)、你是怎样让小青蛙跳起来的?

(2)、小青蛙是怎么跳的?

(3)、小青蛙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青蛙跳的时候一直都是按xxxx的节奏,然后就停住了。

2、出示青蛙发条玩具跳的节奏谱,请幼儿跟着节奏学青蛙跳。

(二)、出示龙虾发条玩具,让幼儿观察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龙虾发条玩具。

(1)、小龙虾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龙虾爬的时候先是快的,再一点点、一点点的慢下来,最后停住了,如果你用手去碰碰他,他会再动一下的。

2、出示龙虾发条玩具爬的节奏谱,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反复练习。

(三)、我是发条玩具。

1、能根据先快后渐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进行表演。当我们给发条玩具上满发条时,他就会按照不同的节奏来跳舞,现在我们也来做发条玩具好不好!那么,你想做什么发条玩具?

7.中班音乐游戏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8.中班表演游戏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的愉悦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同伴间要互相帮助。

2、练习表演能力,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小羊家,家 附近有大树,有条小河,在小羊家里有一只火炉。树可用一张绑了几根树枝的高椅子代替,小河用粉笔画出来。小羊家门用两张小椅子代替,火炉则用一张小桌子代替。、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首先以提问 “ 小朋友还记得昨天讲的小羊和狼的故事吗? ” 的方式导入到活动主题,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忆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2、示范表演

(1)出示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通过图片或头饰来示范表演情节的第一部分:狼要吃小羊,小动物们来安慰小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幼儿自由试演,教师指导

(1)将班上孩子每八个人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然后找一个扮演老狼(如果没有人扮演,就由老师来演)。

(2)幼儿通过故事语言、动作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加以指导。

4、观摩表演

每一个角色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其他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分响他们的快乐。

5、收拾材料,游戏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小羊,没有让他被老狼吃掉,小朋友是不是很高兴

活动反思

今天下午进行的表演游戏《小羊和狼》已经进行到了第二次游戏了,相比第一次游戏而已,本次游戏中幼儿对于角色的对话和出场顺序更加的熟悉,大部分幼儿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表演欲望,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反思本次游戏,即存在一些亮点,但是必不可少的也存在一些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本次游戏制定的两个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动作,表情,表现角色性格特征,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人物和情节。

2、学习与同伴协商,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基本教学目标达到,但是在创造人物和情节上没有很好的突破,需要在下次游戏时再进行改进。

二、本次活动中,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角色动作模仿,让其他幼儿进行学习,但是也因此让幼儿的创造力受到限制,被前面几位幼儿的动作所影响,没有办法创新,后来教师及时改变了方式,让幼儿集体自由表现,幼儿的创造力才被激发出来,虽然常规有些混乱,但是幼儿的表现力却是得到很大的展示。

三、幼儿在分组进行表演时,在场地的划分和布置上的自主能力不足,过于依赖老师,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分组表演时,个别幼儿过于投入于角色的表现,导致没有很好的分清游戏和现实,扮演白马的凯东由于过于投入,不小心真的踢到了扮演狼的思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下次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告知幼儿表演不能具有性。

9.中班游戏教案 篇九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喜欢到户外去活动,做游戏,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我精心的设计了过隧道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使幼儿获得游戏乐趣,并在游戏中磨练自己勇气和信心,养成不怕困难的习惯和决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在集体中的配合能力。

2、增强了幼儿敢于战胜自己自信心和勇气。进一步学会了集体合作。

活动准备:

1、口哨一个,小红旗两个

2、音乐《加加油》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蹲下,起来,慢跑,扭腰等。

1、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和部分幼儿一起模拟掩饰过隧道的清景。其他幼儿认真看。

老师问:隧道里面黑乎乎的,你们怕不怕?(幼儿回答:不怕)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游戏啊?(幼儿回答:想)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谁是一个小勇士好不好?(幼儿回答:好)此时幼儿以急不可待的想参加到游戏中去。

2、游戏分组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一半幼儿站成两排,按顺序每两个幼儿手抓手,举过头顶,身子稍微向前倾斜,两队之间便有了一个长长的洞,这就是隧道的模拟,另一半幼儿要弯着腰快速的从隧道中过去,看看那个小组最先完成,就发给他们一个小红旗。让后幼儿换角色进行游戏。

3、开始游戏

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在音乐的配合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当隧道的小朋友努力的支撑着,并嘴里一起喊着加油!!过隧道的幼儿紧张的,有序的,匆匆的穿越隧道,小眼睛还不是看看另一组的小朋友,害怕被他们争了先。

4、一轮完成后,幼儿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0.中班结构游戏小结 篇十

1.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能用多种积塑搭建各种内型的汽车。

2.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能围绕主题进行拼插。

3.能根据需要选择玩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

活动准备:

各类汽车款式图片、各种积塑材料等

重难点: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能围绕主题进行拼插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谜语:充气橡皮腿,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载货,奔跑快如飞!

2、观察图片,了解汽车的特征。

重点观察:汽车的形状和颜色。

3、提出游戏时的要求:

(1)选图片。

(2)找材料。

(3)拼搭汽车是要注意的汽车形状和颜色。

(4)游戏时的常规要求。

4、幼儿建构,教师辅导。

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进行帮助。(指导幼儿观察图片颜色、形状)

5、评价、总结。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建构的是什么类型的汽车。(可以请有创意的小朋友上来介绍作品)

中班结构:汽车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交通”活动,孩子们对汽车产生了兴趣,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每次的游戏活动中,他们都喜欢玩汽车玩具,当汽车玩具不够时,发现他们还喜欢用玩具品插汽车,还会幻想自己可以坐在上面当司机,为了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汽车,激发幼儿拼插汽车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结构活动。

根据我班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能用多种积塑搭建各种内型的汽车。

2、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能围绕主题进行拼插。

3、能根据需要选择玩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因为孩子已经有了看图拼插的一些简单基础,所以在这次的结构活动中,重点指导孩子观察图片的基础上,了解汽车的形状及颜色,参照图片进行拼插汽车。

在活动开始时,我使用谜语导入,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知道汽车的特征,在这过程中重点带领孩子说一说汽车的形状和颜色,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仔细观察图片,让孩子带着图片上位进行拼插,并应用了一对一的辅导方法,提醒孩子观察手中图片上汽车的颜色和形状。

11.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玩水游戏 篇十一

几种玩法:

1、用手拍打水面,啪啪溅起的水花会让孩子得到一种快乐的体验。

2、两手交握,把水贮存在手中,噗地用力一挤,就成了一把手指头水枪啦。

3、把旧的洗澡海绵用油性笔画上脸的样子,用力挤压就可以变出各种各样奇怪的表情,保证会让孩子哈哈大笑。

4、在塑料袋上戳几个小洞,装满水后,往高处一挂就变成好玩的莲蓬了。

5、洗澡的时候,可以在浴缸里放些盛水的容器,让孩子自己发挥玩舀水或倒水的游戏。

上一篇:寝室文化调查报告终版下一篇:业务员手机定位考勤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