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2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共4篇)

1.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一

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不断在发展、在进步,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现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而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基本都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进行。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在创新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以来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拥有绝对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都是被动、消极地去学,从而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在现代教育中,作为一名班主任,爱好学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作为老师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成不了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尊重学生的尊严、观点

和意见,对学生平等相待。学生有没有创造潜能,他们愿不愿意去创造,这与教师信任学生以及是否给学生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为他们提供舒展的空间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中,他们就更有自信,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创新。教师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感知、去思考、去想像。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所以班主任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活动与课堂教学中,只有积极主动,才有创新。

二、充分发挥班干的作用

班主任应主动与班干部一起商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以及班级管理方案。平时要让学生意识到班干部的存在,让班干部担负起班级管理的重任。还要培养班干部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在台上有实力,又要主动为他们撑腰,使班干部在台上有成绩。当班级工作取得成绩时,要及时对班干部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能力,树立班干部的威信。记得上学期晚自修的纪律的管理时,我把权力交给了班长要班长在我没有时间坐班的情况下由班长全权负责,一学期以来竟没有发现有同学因我不在场的现象而迟到或早退的现象,也没有上自修的时间讲闲话的、搞其他动作的,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说实在的,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老师只当他们的军师,提下意见,往往有更大的收获。

三、给各位同学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展现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方面都有所不相同。作为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即使在罚学生都好我也要给一个机会让他展现下自己如: 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写一份500字左右的心理报告,描述他违纪的前后心理过程并上台讲述,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讲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自己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话又讲转头只有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已的机会,经常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将会发现更多学生更优秀的一面。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才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保证。

四、培养学生主人翁感

班集体不是只有班主任的集体,也不是只有班干部的集体,因此班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应具有主人翁责任感,这样才能形成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班风。应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

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如果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当然,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在组建班委员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让同学们进行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各职位的班干。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在组织班集体有益活动时,我都会顶力支持他们,由他们每一位都参与,一切都由他们自己组织安排好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之后再对他们所组织的活动的做得好的一方面给他们指出好在那里,不足之处也指出来,让其有所改善能为下次搞活动能搞得更成功些, 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是这个班的一个重要成员,这样也培养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感,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作为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应要意识到,社会进步得好快,为了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好快投入到工作单位工作,就应在学校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的教育。

2.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二

关键词:环境 幸福

今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中职校的孩子常常感叹生活的无聊。即使物质上的无忧也不能令让他们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学生幸福感的缺失是导致产生多种心理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孩子们没有幸福感,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反思的课题。作为班主任-----工作在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生生活的班级群体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孩子寻找和体验幸福,逐步培养健全的个性、完整的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

一、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学生的幸福快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如果一个班级垃圾遍地,学生时有迟到早退,课堂纪律涣散,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中,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的。可见班级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力之大不容忽视,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通过常规管理,达到班级整体运行常态化。常规管理需要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在规范中养成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切忌随性而为。班级常规管理不可朝令夕改,班级常规管理也不是班主任独断,更不是放纵学生自由散漫,而是让学生在制度中知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有什么奖惩后果。当学生依据班级制度自觉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行成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这是学生幸福快乐的基本前提。

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今天的孩子物质生活改善了许多,家长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许多家庭还为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电脑等。但是孩子的幸福指数没有随着物质消费水平的提升而提升。物质消费带来的快乐短暂易逝,继而是空虚荒芜,百无聊赖。孩子幸福感来自于孩子的精神世界。当孩子的精神家园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幸福就失去了生成的土壤。所以打造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失为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如话剧社、吉他社、漫画社、羽毛球社等,让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发散青春的活力,寻找到自信和力量。

班级组织系列文化活动,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在集体文化活动中一起成长。如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文体活动:棋类竞赛、才艺比拼、球类PK等。组织一些节庆类的主题活动:中秋节前后可以开展有关月亮的诗词歌曲学习成果展;教师节前后可以开展尊师卡制作比赛,唱给老师的歌演唱会;国庆节时开展“祖国大好河山”摄影作品展等。还可组织一些娱乐类活动:如两人三足跑,贴鼻子等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增进同学情谊,营造班级欢乐融洽的氛围。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世界上最爱阅读的是犹太人,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犹太人培养出很多杰出的人才,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民族。爱因斯坦、马克思、佛洛伊德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这与犹太人热爱读书、热爱知识的优良传统有关。

中职校的很多学生书包里几乎没有书。精神世界的富足,不能依靠几本教科书和课后的娱乐玩闹,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好书的滋养和熏陶,孩子们需要通过阅读,逐渐学习独立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当孩子习惯于阅读,他不会空虚无聊,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受益。

阅读习惯的培养绝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责任,班主任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收集一些优秀的杂志、读本,由学习委员负责管理,提供给全班同学阅览。善用学校图书馆,由负责同学定期为全班同学挑选好的书籍,借出补充到班级图书角。有的学生喜欢用手机阅读电子书,电子书的内容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长时间盯着屏幕易损伤眼睛,因此依然需要引导这部分孩子阅读纸质书。

《我的一本课外书》此类电视读书节目很有感染力,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学习,阅读节目中推荐的好书,组成阅读小组,不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让学生在读书心得的交流中感受文学之美,感悟人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幸福和快乐!

四、读国学经典,养浩然之气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 西方很多国家以《圣经》为经典,比如犹太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两三岁开始,父母就会让孩子背诵《圣经》,每天背诵一部分,待孩子将经典存进大脑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要求孩子慢慢理解背诵内容的含义。通过这种诵读的方式,一方面开发了孩子的记忆能力(犹太人向来以较强的记忆力而自豪),另一方面将民族的经典牢牢植根于孩子的大脑中,终生不忘,那将是利益终生的智慧财富。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有道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幸福的生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弟子规》等都是优秀的国学经典,教诲我们做人的道理。遗憾的是传统的经典宝藏在国人努力向西方学习的近几十年光阴里被遗忘了。缺失了传统文化,民族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当前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经典诵读教育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習近平主席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时说道:“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习主席的话语势必能引起更多的中国人对传统经典和文化精华的重视。

班主任利用早读课、自修课、班会课,带领学生一起诵读经典,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养浩然正气。还可以请一些热心于国学的有识之士走进课堂,帮助学生解读经典,带领学生更深层次地走进经典。民间有很多自发组成的国学经典读书会,可以提供相关信息给学生和家长,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读书会学习。引导学生读懂经典并身体力行,在经典的学习中,收获有道德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犹太人之谜.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李学农.班级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龚雪娜

摘 要: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既促进学生发展又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本文结合区域实验与探索,从学习兴趣、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衔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主要对策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更为突出。现在我们所用的初中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教材改革的力度大,而高中的教材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虽然我从教不久,但从这些年来上初三和高一的课中发现教材在客观上导致了知识的衔接和统一上出现一些问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了,学生活动增加了,常识增多了,应该说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然而我们高中老师却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说明他们的基础显得不够扎实,要跟上现在的高中教材就显得有点困难。于是,教师做好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下面,笔者结合我两年多时间的化学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简要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争鸣。

一、衔接好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大了,常常忽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这往往会降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所以,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高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应注意创设化学情境。尽量做到知识的讲解自然生动,并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化学问题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化学史时,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尽量做到再现化学家们的历史场景,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学习结果的好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直接动力。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里,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知识的难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在学生刚学习高中化学的前几次考试中,教师一定要精心编制试题,尽可能降低试卷的难度,保证85%以上的学生能及格,30%的学生得优分,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

二、衔接好教材内容

1.对专门性的衔接教学,我是这样做的,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安排4~6个课时对高一教材欠缺的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需补充以下内容:①电离的概念;②酸碱盐的定义,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通性;③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常见的弱酸和弱碱;⑤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中“有水生成”进行拓展。还要帮助学生熟记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①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②常用碱和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通过这样的衔接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初中所学知识的欠缺,防止进入高一后产生学习松懈的情绪,另外,可帮助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再认识,避免两个多月假期后学生对初中知识的遗忘,减少因陌生感而增加的不适应。同时,通过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的鉴别和提纯等题型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进行专门的教学衔接之后,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测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渗透性衔接教学是指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②化合价的定义;③化合价的确定方法;④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从本质上理 解化合价,才能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在此之前,还需要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对学生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更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课程实施后,初中数理化各学科都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高一各种教辅资料中的计算题型出现的前后顺序没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高一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三年的规划,要将各种计算题型及计算方法如关系式法、代数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守恒法等进行有计划的渗透讲解,在某一教学时段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理解部分相对较少,而高中化学理解部分加大了,教师必须掌握这一情况,针对学生的初中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高中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思维过程。如在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化学实验部分。有关物质分离的内容,无论是过滤蒸发,还是蒸馏萃取,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少了,需要学生理解的多了,教师必须把握这一情况,向学生讲清学习的方法、注意的要点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重视对知识归纳、整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由“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在人教版教材每章的最后部分是对本章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对每章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使学生清楚本章的知识脉络,真正实现由“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三、衔接好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化学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化学中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明显增加了,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显然行不通;高中化学知识的呈现基本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的方法”。针对这样的改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必须清楚初高中化学的不同,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做恰当笔记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认真实验的习惯等。

学生在初中阶段只学习一年化学,不少同学对待化学学习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以后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运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些难点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的衔接。

参考文献:

4.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四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的魅力日益显现,文化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的前途日益明朗。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前进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一个好的班级要有班魂,要有精神,也就是要有班级文化。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班级就是学校的细胞。班级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与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和实践。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终生影响超过了校园文化。优秀的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那么班级的好坏,特别是班级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在关乎着国家的命运。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在班级空间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它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班主任的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的多重角色地位,决定了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套符合社会家庭等需要的多重角色行为。

班主任是班级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些思想会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带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班主任思想开放,班级就不会很保守;班主任做事效率高,班级就不会很拖拉;班主任有大局意识,班级就不会很自私。

班主任必须与学生一起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一种沟通社会和校园,适合新时期特点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创造着一个无形的陶冶学生心灵的“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班级文化渗入学生心灵。良好的班级集体又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学生在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与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得到教育和鞭策;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滋润和熏陶下,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班级文化的内容结构应当包括教师文化、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室物质环境布置,健康的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风,礼仪交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影视媒介,体育运动,制作创造等许多方面。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的主导作用,教师群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人格美(性格、情感、理智、意志)、行为美(文化礼貌、工作作风)、仪表美(风度、衣着)等方面。完美的教师人格力量,较高的道德水准和高雅的志趣、风度以及严格的教风、学风,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行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常常会同各科任老师一同商量、研究学生,统一要求,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师群体印象。

班级文化建设要刻意追求教育物质环境布置的教育象征意义和科学性。如在教室内设置公告栏、生日栏、雏鹰争章、荣誉榜、心语心愿、读书驿站、书画天地等宣传栏。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着重在“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着眼于班级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物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我们的教室,墙壁粉得雪白,启示学生的心灵应当一尘不染,一学期下来,没有人愿意在墙上留下墨迹、污迹,前面黑板上方是玻璃镶着的五星红旗,让学生心中牢记祖国,激发为国家刻苦学习的信心,后面黑板两旁是队角,布置了许多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志气。展板上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成果,内容大多由学生供给。墙上挂着科学家、英雄模范的画像、治学名言,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产生趋同心理,砥砺志向,激发成就动机和学习热情,形成浓厚的学风。

学生把自己的志向追求,激励言词,奋斗目标等能够表达自信、自强、自我激励的立志格言,用统一纸张工整书写,并统一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要培养学生乐于为他人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运用中外不同的礼仪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预习和实践。我在班上建立了文明监督岗、卫生岗、纪律岗、小银行、小图书室,让学生人人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平时多给机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领导,多接触交往,练就一身适应社会的本领。

教室就是身处的自然空间。在这里,我让学生学会关心环境整洁、爱护公物、学会关心周围生态、珍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在教室里放进金鱼缸、花盆,让他们学会自己改善环境。再加上窗明几净、文化版面的装点,整个教室呈现出整洁、优美的环境,易于引导学生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靠近,向知识靠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品味。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让校园文化充分投射到班级之中,引导学生进入绿化、美化、诗化的高品位校园审美意境,古朴典雅的礼堂,一丛丛充满生机的梅兰竹菊、假山、小池、睡莲、喷泉……无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学生,催人奋进。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

班级就是通向科学殿堂的长廊,我通过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焕发探究精神,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形成求知、求真、求实的高尚人格。我班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学校航模组、机器人组、计算机组,代表学校出去获奖的大都是我班同学。

班级也是文化艺术的一方绿洲,在这里,我极力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与中外优秀文化结缘,使学生钟情于杰出作品的审美理想世界。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体验过程中升华心灵,提高素养,我倡导成立新绿文学社,27年来,我班同学在文学社里一直是中坚力量。先后在江阴市级别以上获奖、发表作文1300多篇。培养出众多的文学高手,不少已成为国家级出版社的编辑、报社记者。

班级还有影视媒介的交流,我利用闭路电视、红领巾广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课件,利用网络,天天读报,《扬子晚报》、《江南晚报》、《无锡日报》、《江阴日报》等成为学生熟悉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频繁的信息传播中,建立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使自己接收信息的触角更灵敏。

班级文化中,还包含体育文化,我协同体育老师利用活动课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班干部的选择上,我本着“关心集体、培养能力、逐步轮换”的原则,提倡干部与同学之间“换位思考”,经常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我经常带毕业班,为中学输送很多小干部,我们六4班毕业生升入中学后,有7个同学分别在初一各班级中担任班长。

平时,我常与学生在一起,了解班级文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补充并强化积极因素,有意识引导学生吸收先进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力争领风气之先。我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班级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培养高尚情操和现代风貌相结合的有鲜明特色的优良班风。

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始的。

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级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班级文化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种自觉。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班级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班级文化丰富和宽广的环境中,参与活动,追求科学真理,追求道德善良,追求审美愉悦,得到成功体验,一方面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被优秀文化所“化”,另一方面,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积极参与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着班级文化,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共建共享”,班级文化的发展就会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巨大的活力,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产生“温室效应”,就能有效抵制外围的不良影响,提高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约束力和战斗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红岩》读书笔记2000字下一篇:课题开题报告《小学生识字方法初探》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