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2024-07-16

大学生心理的英语(精选15篇)

1.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一

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好英语课

------体态语教学在英语课中的作用

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动,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上好英语课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一位中青年的小学英语教师,从我区开设小学英语课开始,我就一直代着三至六年级的英语课。2011年3月,我区为了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各学校开展了备讲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竞争很激烈,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使我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我在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中受益匪浅,特别是我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态势语进行教学,给了我更深的感悟。

上学期,我讲了一节人教版小学PEP英语三年级上Unit5 lesson2的内容,学习几种车,课堂上,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充分地运用了体态语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生成了一些未预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很快掌握了新学知识,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极高,教学效果显著。体态语教学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实践积累,备课时精心设计,平时反复运用的结果。体态语能辅助有声语言更强烈、丰满,确切地表达我的教学意图。例如:我在教学bike 时边做骑车的动作边唱歌曲My little bicycle,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坐上我的小自行车去周游世界,让课堂再一次掀起高潮。在这节课中我还运用了头部运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运动等非语言因素,通过体态语教学的运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小故事引发出大智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好每一节英语课。

一、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态语,顾名思义,是指人的身体状态所表示的信息含义。这种人体语言是以动作、表情、姿势、眼神等形式传递信息的。在日常生活中,体态语的传播作用不可忽视。好的体态语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因为手势不明确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认识;有的因教态不好,引起学生的反感;有的因表情不当引起学生的误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体态语言带来的后果。为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将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教学语言应是教师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亲切的语言以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当教师以渊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亲切的话语进行教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纯粹的教学语言如此,被称为无声语言的体态语更是独具魅力。

教师的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是一种隐性力量,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 方伯特的“体态效应”研究表明:人获得信息 7% 来自文字,38% 来自语言,55% 来自体态语。由此可见,语言及体态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细微的事情。”孩子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观察有其独特的敏感性。可见,体态语在实际交际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英语教育学家已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了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为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提供了保证。

1、它有利于英语思维习惯的形成,语言的思维习惯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讲汉语的人习惯于运用汉语语言所特有的材料、形式去进行思维活动,学英语时,汉语思维的习惯性就会出来干扰,使英语思维难以形成,这就是英语难学的原因之一。而儿童这种习惯思维势力较弱,通过体态语帮助儿童把英语概念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借以形成高度自动化的条件反射。

2、体态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做--说,听--做”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哑巴英语”在新生代中消失。

3、体态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使学生能客观地了解英语语言的氛围,了解英语在实际运用中因语气、手势、表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二、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语在教学中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一)1、体态语能创设活跃的英语课堂气氛,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而课堂气氛是活跃还是死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作为 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采用适当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以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学生不仅能听到教师的声音,看到教师的板书,而且更会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和表情,因为从中得到的信息量是最大的,并且记得也最牢固。它具有形象、鲜明、醒目、活动量大的特点。所以教师上课前,应熟悉教材,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还要为自已设计好这堂课应做什么手势、动作、展示什么表情等等,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容易理解上课的内容,同时,课堂气氛也能始终保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而对于抽象、单调、乏味的知识性课题光靠语言解释更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这时教师如果借助体态语,伴随动作和手势(唱、跳、弹、跑等),随着这些动作的变化无穷,学生能感到兴致勃勃,则会乐于感受、乐于领会新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效率更高,学习英语的热情更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会事半功倍。

2、运用体态语进行英语教学,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兴趣渗透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时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采用“填鸭式”的方法,会机械呆板的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而现代英语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及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灵活的方法、维妙维肖的表演、富有表情的朗读、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平时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在课堂上被吸引开口。师生对话、分排对话、分行对话、分组对话、两人对话等,由于学生受到气氛的感染,也乐于开口,增加学生实践英语的机会,改变了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通过参加这些有意义的大量语言操练活动,掌握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群体意识,求得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运用体态语进行英语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表达和模仿等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英语的机会。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天性好动,但他们的模仿力和感受力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堂上运用体态语教学,教师做,学生模仿,尤其是维妙维肖的动作,学生感受时印象深刻,最易模仿;教师画,学生跟着画,对学生也有启迪作用;教师唱,学生学着唱,更是便于学生开口;教师演,学生演,可准确表达语句的意思和对话中的情景。

4、体态语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例如:上课时,教师在上面讲课时,台下有一学生在窃窃私语,搞小动作或左顾右盼,老师注意到,如果使用有声语言制止该生,会干扰整个教学进程,而若教师用目光提醒这位学生,相信他会立即停止讲话,不会不专心听讲,会比严厉的批评、喝斥或其他提示性的有声语言效果更好,更能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而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对问题不太明白,心情紧张,胆怯害怕时,教师用和善、鼓励的表情,会使其镇静下来,认真思考,准确表达,此时是无声胜有声。综上所述,用形式多样的体态语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兴趣强、领会易懂,学生乐于接受,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对英语教学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英语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应该只限于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眼神、表情、手势等象征性体态语言来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艺术地运用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艺术地运用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之不知不觉接受英语知识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艺术地运用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最微妙的感情。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目光总是对着少数几个学生,那么会使语言能力接受慢的学生产生老师心中没有“我”的失落感,从而失去学习的愿望与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拒绝学习英语的抵触心理。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学生语言能力的差异,只有目光撒向每一个学生,才会使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公正的”、“可亲可敬”的人,才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如坐春风”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夸张地运用表情

诚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经》里所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先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 反应。”教师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动人的和富有感染力的感情可以在课堂上形成直接的师生情感交流--喜、怒、哀、乐,创造出轻松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陶醉于你的教学,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恰到好处地运用手势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当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如在教学几个玩具的单词时,我做出了划船的动作,让学生来猜一猜这跟什么有关,学生们都纷纷举手说:“boat”。在教学“car”时,我一边做出开汽车的样子,一边说“do,do......”,又好玩又好记。学生立即记牢了 “ car, car,do ,do......!” 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又如在教学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chant”,Touch your nose,nose,nose!Touch your face,face,face,face!在示范的时候我还加上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nose、face等器官,然后带领全班学生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再快。这种教学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印象深刻,同时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发展学生学习的想象思维。

教师的体态语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的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体态语游戏——比一比,猜一猜,这个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我在台上表演一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的猜。如在猜 “hungry”一词时,我做出了饥饿状,学生立即反应的是“food”,我又问“really?”,接着又做了一遍动作,这回的动作更加夸张,这时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chicken”、“rice”、有的说“noodle”,我并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而是用了“Really”,“Maybe”来回答他们,这样不仅回忆了大量的单词,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但学生的想象力是活跃的,有的想象合理,但缺乏创意;有的新颖但不合理;有的既合理又新颖。对于不同的想象,教师都不该持否定的态度。

因此,在课堂中,我注意提高优生的同时,关注中下等学生,尽量使中等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而工作的重心落在了下等生,尤其是差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上。我通过提问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增加其学习自信心。通过每节课都让他们有所进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有明显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由于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我所教的崔骁等同学在2006年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我也因此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课堂的设计上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课堂转变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场所。尽量与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哪怕只听懂一点,只能说一点,只要他们想参与,乐于学,就不放过每一个学生。正因为自己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自己的课堂,也基于区英语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信任,我在黑龙江省参加的教学设计也获得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我所做的课件也被评为市级一等奖课件。

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规划者、控制者适时调整整体目标,使其向 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工作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才会有学习效果。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才是成功上好英语课的必经之路。

2.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不胜枚举。不论是母语, 还是外语, 人类能够掌握的词汇数量之多, 让人难以置信。就母语而言, 人们能够张嘴就来地进行对话沟通, 说明人类的大脑内部有一个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动态的、组织严密的词汇记忆与组织系统, 能够将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语言转述出来, 其它语言自然也不例外。这个系统, 语言学家们称之为——心理词汇系统。

词汇理解是语言理解的基础, 而词汇学习就是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一直以来, 英语词汇学习始终是困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难题之一, 学习者对于词汇的学习往往关注于记忆的技巧与学习的理论, 而往往忽略了人体本身所特有的、功能强大的心理词汇的合理运用。这个词汇系统运用得当的话, 会使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心理词汇理论概述

国际上对于心理词汇的研究源于双语研究或二语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炜栋教授 (2008) 曾写过名为《双语心理词汇研究评述》一文, 对双语心理词汇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了详尽的阐述, 并且指出, 心理词汇的研究目前呈现多元化的局面, 此领域的研究有待于深入和完善。国内其他专家也就心理词汇进行了系统化的剖析, 比如桂诗春教授的《新编心理语言学》 (2000) 一书中的第六章以及董艳萍教授的《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2007) 一书中的第三章等等。心理词汇的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心理词汇又被称作内部词汇或心理词库 (internal lexicon) , 它是指人脑中的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动态词汇系统,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书本词典。这个词汇系统因人而异, 组织庞大且严密, 直接影响着表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桂诗春教授 (2000) 曾指出, 心理词汇是研究词是如何储存在记忆里和怎样被提取的, 人类掌握词汇数量之多和提取之快说明我们在内心保存了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心理词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和学习母语相比较, 差距不仅表现在词汇量上, 还表现在词语的使用质量上, 即词语的组织上。词汇在大脑中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它与意义有关, 大部分词按照意义的形式储存。储存方式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是按语义相关的原则进行组织的。所以, 学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 学习者应该特别注意词汇之间的联系和每个词汇语义之间的联系, 尽快建立起词汇之间的有组织的概念网络。词汇能否输出与语义密切相关, 有意义联系的词容易被提取。由此看来, 心理词汇有效应用的关键应从加强学习者心理词汇的储备量和研究词汇提取入手。

为了能够加强学习者心理词汇的储备量与词汇提取速度, 语言学家们首先对心理词汇的组织结构和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Laufer (1997) 和Nation (1990) 等专家们的研究, 以及桂诗春教授 (2000) 和董燕萍教授 (2007) 在著作中的剖析得知:词频、语境、词素、词汇性和语义性是影响词汇提取的重要因素。

1、词频因素

又叫词频效应,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的提取速度明显高于不常用到的词;同时对于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词的反应高于长时间不用的词的反应。很明显, 学习者对高频词的反应明显快于对低频词的反应。

2、语境效应

又叫做词汇歧义, 很多词具有一个以上的意思, 词汇的多个意思可能是被同时提取的, 但上下文, 即语境, 可以很快帮助使用者决定保留该词的有用意思, 舍弃其它的、不相干的意思。也就是说, 语境可以促进词的辨认, 解决词的歧义。

3、词素结构

一个词可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成的, 其中可能包含有词根或词缀。学习者对于带有词根或词缀的词的反应慢于不带词根或词缀的词。而学习者对于高频词一般是整词存储、整词提取的, 所以提取速度快;而低频词可能是以词根和词缀分别存储的, 所以提取速度较慢。

4、词汇性因素

又称为真词和非词效应, 人脑的机制会根据学习者的词汇积累经验判断所见到的字符是词还是非词, 是词就接受, 否则就拒绝。学习者拒绝真正的非词比接受真词的时间要长, 而拒绝一个根本不是词的非词比接受真词的时间要短。也就是说, 和英语真词相比, 拒绝一个看起来像词的非词要难, 而拒绝一个根本不像词的非词就容易。

5、语义性因素

又被称作语义启动, 有语义关系的词或明确了语义范畴的词, 能够缩小学习者搜索目标词的范围, 从而缩短反应时间。

研究者们同时认识到:相关的词可能在大脑中存放在一起;所有的词构成一个类似于神经网络的表示各种关系的网络。他们对影响词汇提取的关键因素进行概括, 提出了各种词汇提取模型。笔者认为, 由Collins和Loftus (1975) 提出的激活扩散模型更具有研究性和可行性。激活扩散模型 (董燕萍, 2007) 是指:词汇提取是通过不断扩散的激活来进行的。激活先发生在一个节点上, 然后在整个概念网络平行扩散开来;随着距离的增加, 激活水平逐渐降低, 离起始激活节点越近的节点得到的激活越强, 越远就越弱。这个激活扩散模型可以无穷大, 中间的每一个节点又会扩散出无数的小节点, 凭借激活水平的变化, 时强时弱, 使每一个人的心理词汇呈现动态变化。

三、本院非专业英语学生英语词汇情况摸底调研

本院大学生全部为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学生。根据我国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一般层次水平的大学生的词汇量应达到5000个单词左右。但经过对本院学生的调查, 大多数学生的单词量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准, 并且都存在以下情况:有些很熟悉的词, 一时竟认不出来, 经过指点后顿时恍然大悟;有些学过的词, 在用来进行语言表达时, 却往往想不起来或使用不当;更有很多词看着眼熟, 想不起来汉语意思等等。学生们普遍认为, 英语学习中的词汇学习是较难克服的难点。

四、心理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

没有人知道一个正常人究竟在头脑中储存了多少个词。然而, 实验结果证实, 人类识别自己母语的单词的速度约是200毫秒一个词 (桂诗春, 2000) 。显而易见, 语言能力和个人心理词汇的储存容量与提取速度是密不可分的。那么, 英语学习者想要自然而且适合情景地使用英语, 就需要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配合。理解是接受性使用, 表达是产出性使用。一般接受性使用先于产出性使用。学习者能认知理解的词汇远多于能产出和表达的词汇, 理解和产出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大部分心理词汇停留在理解和接受性的阶段 (朱纯, 1994) , 使接受性词汇转化为产出性词汇是词汇学习的关键。笔者和本课题组成员经过实际探讨和调研, 根据以上理论依据, 针对本学院学生, 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1、帮助学生了解心理词汇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丰富心理词汇的积累

经过本课题组调查, 80%以上的学生从未听说过“心理词汇”这个字眼, 更不了解自己的心理词汇量有多少, 经过教师的简单讲解后,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积极的意向了解更多有关心理词汇的知识及有效利用的办法。在这个有利的前提条件下, 教师能够充分获得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词汇, 先要确保词汇的积累。大学生的英语词汇一般都是通过直接学习得来的, 也就是通过课上学习、记忆单词表等方式得来的, 而直接学习的词汇只能使学习者在短期内有效地接受词汇, 词汇学习具有强迫性, 词汇被很快遗忘的可能性很大, 不容易转化成产出性词汇。课题组成员认为, 非强迫性的、间接的词汇学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增加词汇的积累。尽管这种间接学习的词汇很有可能不会马上成为学习者熟悉、常用的词汇, 但有了词汇的积累, 才会在合适的契机下, 使其成为学习者熟练掌握的词汇。鉴于此, 课题组成员建议, 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法中强调的词汇直接学习, 还是现代教学法中推崇的词汇间接学习, 应该相辅相成地使用。定期开设专门的词汇教学课程, 先确保词汇的直接学习。然后, 建议学习者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阅读、听广播、看电影、对话等感兴趣的方式, 加强英语学习的间接学习。这样, 心理词汇的大量积累, 就为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的提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适当运用心理词汇提取模型, 激活学生的心理词汇, 将心

理词汇尽可能多地变为能够认知和熟练掌握的词汇, 即产出性词汇

英语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心理词汇, 但在理解言语和表达思想时, 人们常常并不能同样有效地调动已经积累的词汇。词汇提取的模型很多, 但基于调查发现, 目前学生较多的使用激活扩散模型, 即词汇提取是通过不断扩散的激活而进行的;激活先发生在一个节点上, 然后在整个概念网络平行扩散开来, 随着距离的增加, 激活水平逐渐降低, 离起始激活节点越近的节点得到的激活越强, 越远就越弱。一般在节点边缘的词汇容易被遗忘, 但如果能够被及时激活, 这样的词汇就会容易被记住, 而且这个节点的长度也得到了延伸。所以,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节点, 构成概念网络。本着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这样的网络不是唯一的, 可以是并列型的、复合型的、从属型的, 但无论哪种类型,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 这些词汇网络是动态的, 应该呈递增态势增长。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英语心理词汇是和母语同时存在的。

基于此, 策略一, 启发学生建立多方面的语义联想, 利用语义上的联系有利于成批地记忆英语词汇;策略二, 借助构词知识, 在掌握一批重要词根的基础上, 迅速吸收有关的同族词和派生词, 但要提醒学生词性的变化;策略三, 教师要考虑到构词特点和词组的分布, 指引学生运用构词知识有效地识记、内化、保持和反复运用;策略四, 重视英语语言的特点, 即语音。英语不同于汉语的识记, 提醒学生英语语感的重要性, 养成先读后记的好习惯;策略五, 实际教学中可穿插图式理论的应用, 实践证明, 它能帮助学生迅速建立一个类似于汉语母语的心理词汇概念网络。

3、利用心理词汇的频率效应以及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 有效帮助学生克服词汇学习中的石化问题

语言石化现象, 是任何学习语言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只是母语学习的石化现象要少于外语或二语学习的石化现象。所谓语言石化, 是指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受母语影响或时间的缘故等, 使得语言因素僵化、错误或遗忘, 阻碍语言学习的语言现象, 它严重制约了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熟练掌握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往往把石化现象等同于记忆的遗忘, 但实际上石化现象的内涵远多于单纯的记忆遗忘。

在记忆提取方面, 心理词汇的频率效应和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处。频率高和记忆的次数呈正比。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接受性的词汇量大于产出性的词汇量的现象, 加大产出性词汇的练习, 主动增强词汇记忆的频率次数, 培养学生的英语敏感性, 时刻提醒学生考虑到母语在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和英语学习的差异性, 避免汉式英语的重复出现;同时, 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防止长时间惰性的延续;再次, 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及时调节学生的资源分配, 不同时期分配不同的学习重点。

五、结语

总之,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 如果学习者能够提高心理词汇的储备量, 快速激活心理词汇, 克服词汇学习的石化问题, 就能有效地加强英语的词汇学习。本课题从全方位视角, 剖析国内外对于心理词汇的理论研究, 针对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中所遇到的词汇量大、难记忆、易混淆、词汇石化等问题进行摸底调查, 从而尝试摸索出有关影响心理词汇提取和组织的因素、心理词汇提取的途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扩大和提高心理词汇的使用量等实际教学中的策略方法。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同时注意到, 不能单一地对待词汇教学, 未来应着眼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利用。

摘要:心理词汇是词汇学习中分量极重的关注点之一, 也是研究词汇学习必然提到的心理语言学术语。本文从分析心理词汇理论入手, 结合大学英语实际教学, 探讨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心理词汇,提取,组织,策略,激活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董艳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戴炜栋.双语心理词汇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2) .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5]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and London, 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6]Barlett, F.C.Remembering[M].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3.英语课堂学生探究心理的培养刍议 篇三

一、创设民主情境——使学生敢于探究

在新课程世界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有可能发生。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亲切和蔼,使学生感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在请学生参加课堂活动时,多用“Please”或“Could you…/Would you…?”等句型;在对那些内向型的学生提问时,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使用的语言要更柔和婉转,可用:“Doyou think…?”“Could you give me an example?”当学生回答不很准确或答错时,可用:“Not really,I'm afraid,”“Good try,but not quite right,”等,对于学生语言中的错误,特别是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自由发表看法时,只要不有碍于表达语意,教师就要采取宽容态度,而不是有错必纠,使得学生焦虑不安。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他们的身心才会尽情释放。他们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敢于探究。

二、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乐于探究

成功,既是探究的结果,更是探究的起点。成功情境的创设是引发主体探究、促进主体探究、巩固主体探究的最佳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由于某些问题的答案回答相对具有可组织性。学生只要找准了方向。可组织不同的语言来回答。因而,可更多地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体验英语给他带来的乐趣。

研究证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更多的取决于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差异,也就是兴趣的差异。当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时,会不断地自我批评,提高自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能积极主动、心情舒畅地去学。而乐趣是稳定的高层次的兴趣,是由理想等内在驱动力引发的兴趣经较长的实践升华而成。它使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教祈使句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笔者自编“patter”如下):“Walk to the window,open it,look out of it,closethe window,go back to the seat,sit down again,”然后让学生反复跟说并跟做这些动作。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语言有何共同特点?”学生们乐此不疲。英语语法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别,如果要详加说明,课堂必然枯燥无味。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快板及做连锁动作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法既简单又有趣。效果也很好。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不知不觉就探出了祈使句的“奥妙”所在。

当然,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成功。积极有效的表扬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任务的正确性;二是通过表扬来增加学生的成就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经常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在听取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各种身体语言、表扬性的言辞、委婉的发问等方法来调整和带动学生的情绪,从而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产生。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点头微笑,或说:“Wonderful,”“Welldone,”当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可以重复该问题。提供新线索或改问其它问题等进行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当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时。教师要投以鼓励的目光,宽慰学生说:“Take it easy,”“Don't be nervous,”让他坐下,听别人回答,然后请他再复述一遍,正确后,再表扬说,“Great!You'vegot it,”这样,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表扬鼓励下,能渐渐消除因困难而产生的紧张感,或因挫折而产生的困惑感,不断地取得进步,不断地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地想深入探究下去。

三、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急于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或实际的教学需要,设置愤悱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和探求,并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这也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尽量做到巧问善诱。例如,笔者在教授JEFCB3 L26时,利用多媒体设备预先播放电灯泡、电话机以及一些外国著名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图片并设计如下几问:

1What are these?

2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them?

3Who was he?

4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himwhen he was young?

由此,不仅该课被自然而然地迅速切人正题,而且学生的探究欲也被一点一点地激发出来。学生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开始学习这篇文章。

4.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四

我们都知道,上小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次转折点,他们从之前幼儿园的无纪律无约束,以玩儿为主到有约束有纪律,以学为主,从幼儿转变成社会人。一二年级的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从口头语发展到书面语,到三年级学习英语,学生通过学习母语已经有了语言体验,可以以此为基础,英语是拼读语言,相比汉语来说,还是相当容易的。六年级以下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图片教学,开始进行集体活动的学习,互帮互助,表演童话剧本或者戏剧。同时他们爱表现,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活动,汇报表演等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并培养竞争意识。

学习分为直接性学习和间接性学习,直接性学习学生记忆深刻,但是外语的学习大部分都是间接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是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刺激外部动机,比如说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游戏:圣诞树树上挂满树枝,树枝以学生名字命名,学生表现好了在他的树枝上挂苹果,看谁挂的最多。同时要明白学生的兴趣所在,他们喜欢有趣的活动,夸张性的东西,不同事物的强烈对比,变换性强的如动画片。五六年级的学生对游戏的兴趣相对较低,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机会,任务。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把学习迁移到课外去,把英语兴趣化。比如说:把记忆单词转变成有意思的游戏,让学生去参与,开展活动,“动物捉迷藏”,藏在不同的地方,讲故事,“打地鼠”,模仿英语版动画片,让他们试着去配音,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幅度高涨。

5.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五

对艺术类学生在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下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

本文旨在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参考;为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与网络学习的优势、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教学实践支持.

作 者:罗冰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00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8“”(1)分类号:H319关键词:自主学习教育心理学 英语教学模式 学习动机 兴趣

6.高校英语差生转化的心理规律探讨 篇六

高校英语差生转化的心理规律探讨

针对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生问题,本文对差生的心理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学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英语差生转化的方法.

作 者:冯茹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校   英语差生   转化的心理规律  

7.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七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我从事英语教学已有八年, 在这期间, 我分别教过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平时对他们在课堂上下的留心观察并注意积累和对比, 课后与其他英语教师的随意交谈, 或专门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笔者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现状作了大量调查。结果发现, 影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个体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差异, 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效果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 是靠认知去接受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技能的。什么是认知呢?认知能力是指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判断等各种因素表现出来。认知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 如一台机器的性能, 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本条件。然而, 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判断等认知活动, 在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纵向比较上是不一样的, 而且在相同年龄、年级的学生横向比较中也存在着个性差异。这就影响着他们对英语教材的识记和理解, 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大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持久性是长短不一的。注意力时间持续长的学生对相同的材料的识记和理解肯定好于那些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学生。思维敏捷、判断力强的学生对于相同的材料和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肯定优于那些思维不敏捷、判断力差些学生的识记和理解。

2.价值观的不同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它决定了事物或行为对于个人是否有意义及重要程度如何。价值观具有个体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 表现为同一事物或行为对于不同的人, 其意义和重要程度会有所不同。什么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也是跨文化学习的核心, 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当前大学生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和具体了解, 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 这样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其次从心理学角度看,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 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 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

3.情感、情绪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在迄今所发现的众多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因素当中, 情感是最要的因素之一。20世纪60年代,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增强, 人们更加重视学习者因素, 除了关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外, 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心理情感因素。情感和情绪是紧紧相连的, 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一般而言, 需要得到满足就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积极情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力, 发挥其学习潜能, 克服语言焦虑和心理抑制, 对英语学习就会产生积极作用, 学习效率就高。而学习者一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消极情感, 必定对学习产生消极作用, 降低学习效率。因此, 重视情绪、情感因素的作用, 合理引导, 正确利用, 一定会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克服消极心理因素, 提高学习效率的对策

在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后,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针对大学生们存在的这些心理因素,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对策。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 首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 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树立能把他们教好的信心的同时, 还要认真研究心理学, 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消除大学生的消极心理障碍, 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

1.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同时, 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生的差异性。所谓差异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英语教学上, 即每个人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总有快有慢, 理解与记忆总有强有弱, 表达与创造能力总有高有低。因此,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采取层次性的教学策略就很有必要。教学的层次性必须落实到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布置、测试、讲评和学生的预习、练习、课外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比如, 教师备课要分别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 配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秩序和教学方法。教师讲课要有针对性, 在恰当的时刻进行有层次的提问。在课堂上,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 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学习活动, 并及时地评价并鼓励他们, 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各层次学生上课时提出的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 对差生的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 避免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实行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者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英语知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是英语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因此, 要想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 就教学内容来说, 既要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又要求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采用丰富有趣、饶有新意的教学方法 (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 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参与欲望与教学行为的转化, 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但要注意, 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创设的情境上, 既要有一定难度, 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如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应该深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充分发掘教材中生动有趣的内容, 调节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例如英语格言、谚语、寓言、幽默、谜语等。此外, 在教学中应适当讲解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 如介绍英语国家的史地、政治、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 它有助于准确把握某些词汇的含义, 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既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扩大学生视野, 又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常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3.促使大学生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因素,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 有些大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 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态度关系。所以教师很有责任地促使大学生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是教师的模范作用。教师应善于运用一切教学技巧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交往渠道, 创设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应该从更深层次去爱学生, 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 用心与学生交流、沟通, 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在课堂中亲近每一个学生, 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 成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要学会善待和宽容学生, 能够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中, 学生自然而然在情感上觉得老师可亲可敬, 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就会极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重视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毅力,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任何语言学习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 才能越学越好,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这是学好英语的大忌。一定要有毅力, 一定要坚持。毅力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学习英语必须要有惊人的毅力, 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方可学好。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毅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督促和检查, 使学生养成在课堂内外仔细观察、大胆模仿、全力投入、积极参与、及时预习等良好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会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勇气。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信任他们, 鼓励他们, 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 唤起情感共鸣, 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让学生体验到英语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爱, 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从而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自觉性和毅力。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些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的疑难问题, 磨炼每个学生的心理意志, 增强其对学习成功与失败情绪的控制能力, 培养积极情感, 克服语言焦虑和心理抑制, 促使学生排除内外干扰, 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 笔者认为, 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不是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而主要存在于大部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上。教师应该给自己的角色、作用以新的正确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 如能及时把握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 并根据实际情况, 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教学, 及时中肯地引导学生克服出现的困难,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使师生双方在心理上和谐一致, 那么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Ei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8.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篇八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 心理特征 分析

就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状况来看,心理因素是影响其综合学习成绩最为明显也尤为严重的一项因素,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利用这种心理因素,将其对于学生的各种影响转变为积极方面是极其必要的。国家在当今时代逐渐加强了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英语成为学生立足现代社会所必须掌握的一项知识技能,所以,英语教师开始逐步实施了对于心理因素的研究与应用。

一、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认知心理

英语教师对教学的展开,最先落实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实现对于英语学科的有效认知,而这种认知与学生对于英语的认识、情感以及意志等基础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必须在教学时加强对这些基础心理的分析与应用。本文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下学生的基础认知心理:

首先,就认识心理来讲,高职学生这一环节的英语学习建立在既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的基础之上,他们内心具有一种对于英语的既定的深刻的心理认识,而且这种认识会左右他们对于英语的进一步认知以及学习。英语学习给予学生的印象存在着或易学或难懂、或有趣或枯燥、或有用或无用等多样化的表现,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着力对学生的不同认识心理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其心理的直观表现状况、形成原因、后续影响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分组,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就情感因素来讲,鉴于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受到既定认识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会展现出在情绪以及感情方面的不同,其情绪或愤怒恐惧或快乐轻松,其感情或自信骄傲或自卑羞耻,这些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行为等。英语教师要努力地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情感,在教学开展与其情感状态相符的教育,进而积极地带动学生抓变消极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强化对于英语的正确认知。

再者,就意志因素来讲,由于认识与情感的不同,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往往会受到自身潜在心理的左右,从而在学习中展现出或坚强、勇毅、果敢、自觉、自制,或胆怯、脆弱、难以自控、优柔寡断等意志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以对于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的心理分析结果作为指引,努力地将其不良意志表现转变成优秀状态。

二、学生学习英语的导向及动力因素

英语教师对于教学的开展,虽然是学生接受英语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更多地受到其自身的导向及动力等自主因素的影响,更直接地表现为一种自主的学习。所以,导向及动力因素这样两种心理也是影响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内容对这两种因素进行把握:

(一)导向因素

高职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受到自主的认知、情感及意志等基础心理的影响,而在学习中展现出不同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状态,这种规律及状态便是其学习的直接导向,英语教师对这种到导向的心理因素进行有效把握。

1. 教师要切实地将心理分析的方法贯彻到具体教学中,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表现、动作言语等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以此为作为参照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 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展开具体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身的理解、认同以及关爱。同时,英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通过将相同心理的学生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所属的团队,帮助学生找到心理归属感,再引导各小组展开竞争性的学习。

(二)动力因素

高职学生心对于英语学习所持有的基础心理状况及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导向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动力因素,而这种动力因素具体的内容又表现为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必须善于对这种动力因素加以有效把握。

1.教师既要通过以平等身份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深入理解学生对于英语的认识以及其学习英语的动机,并总结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兴趣与态度状况,进而实现自身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准确认知。

2.教师又要在教学中投学生所好,以学生喜欢、感兴趣、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拓宽教学资源选择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以及英语学科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等,从而帮助他们进行良好的学习。

三、结语

心理特征直接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对这些特征加以研究和把握,准确地利用这些特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怀铃.试论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9).

[2]刘萍.学生的心理因素与英语听力教学[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01).

[3]冯凌云.正确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河南农业,2011(18).

9.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篇九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课堂渗透心理教育无疑给我们开阔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无疑将推动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探讨了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的渗透途径,以此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 者:张艳东 作者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363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712关键词:英语教学 心理教育 必要性 可行性

10.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十

【摘要】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容易形成叛逆、封闭、厌学等情绪。英语作为高中的基础课程,且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学习效果迟迟得不到提高,甚至对英语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不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由此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进行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心理素质;英语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还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并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教学进行结合,并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1]。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心灵受到启发,并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英语与汉语有着极大的不同,且没有相应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并努力去克服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逐渐形成乐观积极、健康向上、认真努力的品格[2]。一般而言,教师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其可以通过座谈会、私下交流、班级讨论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英语的态度与看法,并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合理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亲密无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消除,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饱满的信心与热情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与基础。一般而言,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但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挫折与失败,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收获不对等,从而对某一科目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去指责学生不够努力、不够认真等等,而应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成绩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并指导其尽快改进以往的学习方式,保证努力方向的正确性,让学生成绩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在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并劝勉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自然会获得相应的提高,成绩自然也会有所进步。

三、消除严肃的课堂氛围

一般而言,现代教师都习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两者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导致课堂的氛围变得严肃压抑,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自制力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自然会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但对于那些不喜欢这种教学氛围的学生而言,其必然会感到压抑、反感,从而对英语产生抵触的心理,内心的消极情绪也会进一步迸发,不利于其学习与成长[3]。因此,教师必须要打破这种僵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有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播放一些有趣的图片、英语视频等等,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相应的放松,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即便是平时不怎么喜欢热闹的学生,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实现评价的全面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不定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而言,教师都会把学生成绩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受到家长的批评与责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则容易骄傲自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实现评价的全面性,更多的是以表扬与鼓励为主,让家长感受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改变学生对英语以及英语教师的偏见与看法[4]。在实现评价全面性的情况下,学生开始对英语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信心与热情,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素质均得到全面提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同时,教师应当多关心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与鼓励,让学生能够有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学峰.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J].软件:教学,(02):122.

[2]廖玉龙.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11):138.

[3]孙海燕.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散文百家:下,(02):243.

11.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十一

关键词:职校生 英语学习 心理障碍 消除策略

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动机等心理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习者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而消极的情感,则令人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职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障碍及消除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职校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英语学习者的一般心理障碍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意志、性格、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而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等。当前,职校生在英语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当前,职校生中的大部分人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基础在中学时代打得不好,单词量严重不足,课堂上听不懂、看不明白,即使努力也收效甚微,成绩难以提高。这种心理暗示导致了他们缺乏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采取逃避甚至放弃的方式。另外,还有一些技校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英语课上被动消极。因为怕出错受人讥笑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他们闭口不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他们不敢和别人用英语对话,也不敢多提问题。这些学生也想把英语学好,勤动笔、常默写,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成为学困生,有较强的自卑感。

2.矛盾心理

部分学生有提高英语成绩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英语,向老师和优秀的同学请教,自己也购买了不少学习辅助资料。但是,即使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他们的成绩仍然没有显著进步。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丧失了继续进取的信心,从而造成了心理的疑惑和矛盾。

3.害羞心理

部分学习者存在这种现象:他们学习成绩不错,但当被提问时却支支吾吾,或不愿回答,而回答的内容与其实际水平相差很远。存在这种现象的学习者,主要是他们知道自己在老师心中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形成了心理压力,加上性格内向,怕读错讲错,久而久之,即使英语成绩再好,也成了所谓的“哑巴英语”。

4.逆反心理

由于个别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或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情而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感、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反抗态度,转而对英语产生“反感”。另外,个别英语教师过分注重语法教学和英语应试教育,脱离了新形势下职校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

应该说,对于当前的职校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更应该凸显其应用性。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基础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如果一味追求语法和应试教育,显然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当前的英语教学,必须有新的思维和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实践能力。

二、如何消除职校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对教师来说,认真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技校英语教学中使教学双方、师生双方在心理上达到和谐一致,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为一体,都是至关重要的。消除技校生的英语学习障碍,其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坚持长期反复的思想工作,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的任何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的,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也是一种活动,所以可以把学习过程理解为动机作用的过程。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存在,不仅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激发,而且需要内部心理因素的转换。离开了激发与转化,也就无所谓学习的动机了。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和激励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其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要对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深层的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和日常经验等角度去关怀学生。上课时,多向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课后,给学生留一些适合他们做的题目,使其获得一些成就感,逐渐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余还要多找学生谈心,多辅导学差生,鼓励他们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消除厌学、恐惧失败和退缩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2.激活英语课堂,还学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的最好动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备课要充足,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增加其趣味性,也可以添加有趣的语言材料,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教师还可以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创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参与的愿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积极向上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学习策略。英语教师要教会技校生各种学习策略,如学习听力、口语的方法、考试技巧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事半功倍的感觉,从而克服各种消极心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探索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技校生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即教法要多样化。教师应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4)加强文化背景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应把英语教学和英语国家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并进。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优秀英文电影,或举办英语国家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让学生在语言文化的“综合利用”中强化跨文化意识,扩展语言和文化知识。

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毅力

学习英语一定要有毅力(willpower),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学不好英语。毅力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学习英语,必须有惊人的毅力(amazing willpower)、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study perseveringly)的精神。若在语法复杂、单词量大、语音不好学等困难面前退缩,将永远学不好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要乐观进取、知难而进,要让健康的情感激励意志。

职校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分层要求、因材施教;通过重视课堂教学的改进,增强技校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感;帮助职校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有效消除学生自卑、害羞、矛盾、逆反等心理障碍;强调人人参与,为他们积极创造表现的机会,改变他们作为课堂陪衬或局外人角色的状况,形成愉快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

一旦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理优势,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好的内因。这时,教师这一起引导作用的外因,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英语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迁怒、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打击技校生的学习热情。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正确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知识不能像杯子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中去,相反,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索动机驱动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获得的。

参考文献:

[1]Jane Arnold.Language Learning[M].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王娟,乔修娟.智力因素对大学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在教学中的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2(1).

[3]Ei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5]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技工学校)

12.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十二

一、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存在心理问题的几种表现

(一) 自卑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 他们学习比较努力, 但由于某些原因, 他们的口语尤其是发音存在很大问题, 有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 老师的批评, 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性格就很内向, 这就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另外还有的学生付出努力了, 但是始终成绩提不上去, 这也会导致这部分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二) 害羞心理。

在我们国家英语教育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 老师很少真正让学生开口去说去练, 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怕犯错, 怕被人笑话, 不愿意开口;还有的学生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也羞于向老师提问, 长期下来导致疑难问题积压, 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困难重重。

(三) 矛盾心理。

有的学生学习的愿望还是挺强烈的, 进入这个新环境中也下了决心想把英语学好, 后来由于没有恒心, 耐心和毅力以及在之前的学习环境中就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以及受到其他的一些影响, 在英语学习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丧失了信心, 由此形成了想学好英语又怕吃苦, 怕自己难以学好的矛盾心理。

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能产生学习动力的最好的保障, 自觉主动地学习和被动无奈地学习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而且笔者认为高职校的英语授课要有别于高中的英语教学, 两者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也应该有所不同。在课堂上不再单纯强调单词和语法等应试教育的产物, 而是更多介绍一些英语语言文化及欧美习俗和风土人情, 这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有利于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 适当选择一些适宜学生们观看欣赏的英语原声电影, 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到和课本知识的接入点, 让他们在看中学, 在学中看。

(二) 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课前可以留出几分钟作为热身环节, 比如请同学上来讲个英语笑话, 或者听一首英文歌曲, 用英语谈一个国际上最近发生的实事,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拉近老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向学生灌输英语是交际工具这个理念。每节课结束前布置一个口头小作文, 注意要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而不要陷入空话套话里去。

(三) 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引导他们按时去复习等等。另外还要学会分散学习的重点难点, 尽量让学生们掌握英语记忆的方法, 打破学生们死记硬背的英语学习习惯, 适时地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比如背单词有词根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等等。

(四)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老生常谈了, 但确实很重要。学生之间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吸收和反应能力有快慢, 记忆能力有强弱, 表达能力有高低等。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尽量给予不同指导, 达到学生们自身所能达到的水平。

(五) 处理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 多赞美表扬, 不讥笑讽刺。教师应该学会语言的艺术, 让学生们能够接受, 乐于接受, 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看到成功离得并不遥远。

笔者认为能够做到以上几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就能够逐步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职英语教材也越来越难, 这就需要分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问题, 提出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对策。本文就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初步解决的方法。

13.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十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重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以下举措: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与技巧,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注意评价方式,多予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自尊心.

作 者:孙作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济南,250014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5 关键词:构建   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   英语教学  

14.有关心理感受英语单词范文 篇十四

Unhappy不高兴(不开心)Bad坏的 well好的 angry生气 sad伤心

surprized惊喜 excited兴奋 fear害怕 hopeful希望 hopeless无望 afraid害怕 wonderful极好

skinny极瘦的; thin瘦的; slim苗条的;

15.大学生心理的英语 篇十五

听、说、读、写是人们的四大交际功能, 其中“听”能力所占比重最大。在英语的各项技能中, 听的技能是基础, 也是关键。无论是在实用英语A、B级考试, 还是在四、六级考试中英语听力理解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 也是一种技能的培养。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 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因此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无论是对于在校高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还是日常交际需要来说, 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在新形式下要更加注重学生听力训练。

近几年, 由于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及高职院校日益增多, 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 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尤其是听力基础非常薄弱, 主要因素有受到语音的困扰, 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 听力技巧不能得心应手地展开等等。除去以上这些因素, 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便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所以本文拟从此角度出发, 深入分析其对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二、心理因素对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因素是指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是否具有端正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充分的自信心等等。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词汇量缺乏, 英语常用表达习惯陌生等原因, 使他们对听力训练的热情不高, 或者自我放弃, 或者不够自信而产生焦虑、紧张或厌烦等不良情绪。

(一) 学习态度不端正。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情况不一, 尤其是英语程度更是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受初高中学习情况影响, 要么认为听力难以通过课堂提高, 要么认为听力课是单调无味的测试课, 由此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 尤其是在听力训练中,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敷衍了事, 致使听力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尽管有部分学生对听力有一定重视, 但还是认为考试中主要考的是读写知识, 听力仅占较小比例, 并以此认为只要把语法、写作等一些知识学好了也可以考高分, 而且听力部分还可以进行主观猜测, 说不定还能猜对几道题。这种对听力能力培养不重视的侥幸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听力水平的提高。

(二) 没有学习兴趣。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他们的词汇量较小, 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因而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更提不起精神, 觉得英语听力课枯燥乏味;再加上不少学校都把非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程设置在下午, 很多学生甚至把听力课当成了睡眠课。若教师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课堂、对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在听前没有进行热身活动, 没有对学生安排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教学活动除讲解语言难点和相关背景知识外, 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放音, 学生一个又一个地去完成练习, 最后给出答案, 纠正错误, 把听力训练课变成了听力水平测试课, 这样的听力课堂由于缺少师生之间的交际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呆板, 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更加匮乏。

(三) 缺乏自信及由此带来的焦虑恐惧感。

自信指的是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正面评价与认知。很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信, 潜意识地存在着对英语听力的恐惧。心理学认为, 恐惧的原因在于害怕失败, 担心、焦虑不能完成任务以至丧失自尊。焦虑感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关。它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负面情感的总和。可分为促进型焦虑和消减型焦虑, 前者可转化为动力促进学生学习, 而后者则会阻碍语言学习。在听力过程中如果学生一直担心自己是否能听懂, 关注材料速度, 能否完成任务等, 便会产生焦虑心理, 进而产生各种消极情绪, 影响短时记忆效果, 反应速度等, 从而造成听力任务的失败, 而过多的失败又会加剧这种焦虑感, 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一是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时, 即使原来可以听懂的东西也会大打折扣。在课堂教学中, 缺乏自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常常紧张不安, 焦急害怕, 担心被老师提问, 被同学笑话;考试时担心不及格, 心理压力过大等。这种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学生情绪不佳, 很难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很多学生一接触听力就引起情绪波动, 产生焦虑, 严重影响了听力水平的发挥和听力的效果。二是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样的听力资料, 在课堂上听跟学生自己练习时的心理状态完全是不一样的, 很多学生不善于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新环境, 造成了听力理解上的困难。一个人的记忆力在使用外语时并没有其使用母语那样有效。听者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因此有时候在听比较长的语音信息时, 学生即使能正确地对听力材料进行辨音、解码, 也不能够记住整个句子, 这又使一些学生对学习英语丧失信心。

三、克服心理因素对听力影响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在实际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高听力效果, 对影响学生听力的情感因素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利用。听力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借助于一系列策略, 积极参与, 互相配合的过程。而这里所讲的策略, 显然也包括了能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心理因素策略。

(一) 端正学习态度。

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在第一堂听力课, 教师就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听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它与英语读、说、写的能力是紧密相连的;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听力在实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使学生对听力课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应端正对英语学习, 尤其是对英语听力学习的态度, 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 学生应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 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弱点及问题, 在不断的学习和测试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听力学习策略和应试策略。

(二) 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理论认为,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产生向往的体现, 是促使人们探究事物的内在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声、像、文并茂的载体, 将多种信息集为一体, 将学习者置身于声、光、影像交互作用的环境之中, 通过大量的视觉、听觉信息的输入,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功能, 使原本枯燥的听力资料变得形象、生动、有趣, 强化了外界刺激学生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从而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生而言, 起初教师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幽默故事、卡通片、经典的英文歌曲播放, 然后再逐步加深教学内容, 同时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对听力课产生积极的情绪。其次, 随着网络的普及, 在课外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好的听力材料, 听力教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难度适中、情节有趣的英语影片, 让学生课余在娱乐的同时也可锻炼听力, 并且能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等等, 这些都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行了必要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强化了外界刺激学生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从而增强对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

同时, 教师还应帮助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听力课堂上,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听材料→做练习→对答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无形中把听力教学变成了听力测试, 导致课堂气氛紧张, 可能使听力较差的学生失去听的信心和兴趣。因此, 在听力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幽默亲切的教学态度来营造一种自由、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情感的体验, 它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 树立自信, 克服焦虑恐惧感。

19世纪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是尊重。”因此, 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消除对英语听力课的紧张、畏惧心理, 增强其自信心。教师可以选择难度适中, 趣味性强的教材。因为教材太简单就不能达到听力课的效果, 太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紧张、畏惧的心情, 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为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那些语法基础相对扎实, 语音、语调好, 词汇量大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课外听一些难度相对大的材料, 课堂上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较难的问题, 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指出他们所犯的哪怕最小的错误;对那些性格内向, 听力能力较差的学生, 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在他们口头表达遇到困难而出现停顿时, 给他们提示, 引导他们继续讲下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 以肯定的语气给他们鼓励, 给他们创造机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及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每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活动开展的不太顺利的时候, 教师应适当加以引导, 但教师的参与和干涉要尽量地少, 以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不让学生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下, 以轻松的心态、积极的自我意识投入英语听力学习,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学生, 要清楚知道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词汇量达不到、语音知识不扎实, 还是因为单纯的紧张, 搞清楚之后, 再有的放矢地进行解决。在解决自己心理障碍的根源时, 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要有耐心、有恒心。在听力材料播放前, 学生可以采用听音乐、深呼吸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树立自信心;在听材料的过程中, 学生应尽量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避免过度紧张, 坚信自己的能力, 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遇到听不懂的地方, 应学会放弃, 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问题, 不要停留在不会的那题停滞不前。当学习者心态平和、充满自信时, 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最佳。所以听者只有在放松状况下, 水平才能发挥最佳。

四、结语

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情, 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训练。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和课时有限, 要想其英语听力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太现实。在英语听力课教学中, 教师应当更多地扮演引导者而不是教导者的角色, 应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努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由浅到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的听力水平,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 全神贯注地进入听力状态, 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摘要: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特别体现在英语听力方面。本文从影响学生听力效果的原因出发, 提出心理因素对其的重要意义, 并探讨了克服心理因素对听力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听力,心理因素,策略

参考文献

[1].樊长荣.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郭名伟.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7

[3].罗技科.施科君, 高职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2

上一篇: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2-200下一篇:自然的美丽500字初中初一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