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精选12篇)
1.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一
西南民族大学未就业毕业生户口和档案留校代管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做好我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所有毕业生均应按照学校规定办理离校手续,并按时离校。自派遣之日起,不再享受校内的住宿、医疗、图书借阅等在校学生的权利和待遇,离校后的一切行为及其后果均由本人负责,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条 所有毕业生都按照国家和各省区的要求派遣。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一律派遣到生源所在地,户口和档案可申请留校代管。
第三条 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申请将户口和档案留校代管,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经过普通高考正式录取进入我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各方面的考核,顺利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的合格毕业生。
第四条 定向生、结业生、在校受过处分的学生、专业需求信息充足而本人不愿就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违约情况的学生,学校不提供户口和档案留校服务。
第五条 申请户口和档案留校代管的未就业毕业生,必须填写《西南民族大学未就业毕业生户口和档案留校代管申请表》,经审查,符合条件者,与学校签定《西南民族大学未就业毕业生户口和档案留校代管协议书》,并提供本人和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担保人是指在户口和档案留校代管期间,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行为及后果负责的人。担保人一般是未就业毕业生的父母或提供经济来源的人)。
第六条 学校代管未就业毕业生户口和档案期限为两年,其间学校尽可能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与就业有关的服务,并办理与就业有关的手续。在毕业第一年内落实就业单位,手续齐备的,学校可帮助办理改派手续;从第二年7月起,学校仅为未就业毕业生代管户口和档案,而不再为其办理就业手续。毕业生如找到用人单位,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劳动合同和毕业证书等有效证件自行办理落户等手续。
第七条 毕业生若两年内仍未落实工作单位,则应及时到校办理手续,将户口和档案迁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逾期不到校办理有关手续造成的一切后果,一 1
律由本人自行负责。
第八条 学校不负责为户口和档案代管的未就业毕业生办理除就业以外的任何手续(如出具出国、结婚、生育等证明)。如预计在户口和档案留校代管期间将出现与毕业生就业无关而需要由户口所在地出具证明或办理手续的情况,请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时将户口和档案迁回生源所在地,以免造成今后有关手续不能办理的后果。
第九条 在户口和档案代管期内,未就业毕业生必须保持与学校的联系,如果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应及时告诉学校。未就业毕业生应遵纪守法,离校后不得继续在校居住,不得以在校生的名义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不得有任何干扰学校秩序和有损学校形象、声誉的行为。在户口的迁出和档案的投递过程中,如因登记地址不详或毕业生本人其它原因(如联系方式变化而不告知学校)导致的后果,由毕业生本人承担,学校概不负责。
第十条 由招生就业处安排专人负责“未就业毕业生”的有关工作,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库,准确及时地掌握其就业动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第十一条 此项工作涉及面较广,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并协调配合,共同搞好未就业毕业生的服务工作。招生就业处和各院系负责未就业毕业生申请审核及提供就业服务工作,保卫处负责户口代管服务及最后迁出等方面工作,档案馆负责档案代管服务及最后投寄等方面工作,教务处和学生处负责提供合格毕业生名单等方面工作,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毕业生离校后及时清理毕业生宿舍等工作。2
2.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二
关键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医类,就业状况,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新疆地域辽阔, 是多民族语言文字地区,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 新疆是多民族大融合的地区, 【1】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 (主要民族) 是指在1949年前已经居住在新疆的民族, 这13个世居民族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蒙古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族尔族、塔塔尔族。【2】新疆还有另外42个民族成分, 全国56个民族中, 除基诺族外, 在新疆有常住人口的民族有55个。根据新疆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以下简称《公报》) , 全区人口中, 汉族人口8746148人, 占总人口的40.1%, 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 占总人口的59.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地处祖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就业困境。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 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找工作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毕业从最初的从哪来回哪去的“通包统配”, 到现在投入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而近几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 新疆少数民族获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 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 新疆各类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在近二十年来大约在70%左右, 而统计数据也显示其中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仅为20%左右, 从这个数据结果显示出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极大困境,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3】从每年的自治区就业情况通报以及各高校就业年度报告可知,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的局面, 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境是极大的, 就业问题是空前的。作为就业的主体之一,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新疆的发展、民族的团结进步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新疆高校就业体系中重中之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少数民族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剖析, 试图具体呈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状况并找到一些对策及解决方案。
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难”现实状况
新疆全区有普通高校32所, 其中本科高校11所, 高职高专21所。自2003年起, 在“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体系建立及理念引导下, 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在毕业后, 与汉族学生一样被推向就业市场, 面临着同样的竞争、淘汰和选择。2003年也是自治区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的第一个毕业年, 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也面临着第一个就业高峰期的巨大压力。【4】至此之后的每年, 随着高校扩招脚步的不断迈进及市场需求的逐渐饱和, 即将来临的每一个毕业季都将成为媒体眼中的“最难就业季”。近几年来, 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社会就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高校就业体系的建立及指导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观念上也不断的发生转变, 然而相对于就业体制所发生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就业市场的转变而言, 社会、高校以及大学毕业生所发生的转变的速度还是缓慢滞后的, 整体而言这种转变还是不成熟。而其中的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存在多种现实困难, 他们在择业时面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力、竞争力, 相对来说是落后于汉族毕业生的, 他们的就业困难问题随着时间日积月累逐渐成为了一个难题。
自2009年以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加强了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公布数据及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发布的诸多资料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2014年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通报》等资料) , 新疆区内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的改观, 具体数据见表1:
二、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 2012-2014届毕业生基本信息统计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2-2014年毕业生人数为:2012年毕业生总数为225人, 2013年毕业生总数为297人, 2014年毕业生总数为247人,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涉及的专业为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 (运动康复与健康) 及中药学。
从表2可知, 近三年我学院毕业生招收性别一直呈现女多男少的状况, 男生最高所占比例为45%, 而在2012年及2014年男女所占比例稳定, 大约为男生占总人数的36%、女生占总人数的64%。近三年我学院毕业生民族比例中, 汉族学生的比例居高, 2012至2014年汉族学生所占比例比较稳定, 均为78%左右, 少数民族总体所占比为22%左右, 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0%左右, 回族占总体的百分比为6%左右, 其他民族总计占比例为6%左右。
(二) 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分类统计分析
1.2012~2014届毕业生汉族、少数民族就业率分析
通过统计对比, 由表3数据可知,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 其中汉族毕业生近3年的就业率在90%以上, 少数民族毕业生近3年的就业率在86%左右, 将两组数据与合计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对比不难看出, 中医学院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汉族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 均低于学院的年终就业率。
2.2012~2014届汉族、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析
通过整理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并分析可知, 从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分析而言, 汉族毕业生就业人数居高的两项就业类型是医院及高校升研, 近3年在医院就业的汉族毕业生人数构成比为60%左右, 研究生升学比多为40%左右, 且在2014年汉族毕业生的研究生升学比高达84%;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人数居高的就业类型是医院, 且各年度选择就业单位是医院的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比例均保持在70%以上, 而汉族毕业生在医院就业的比例在60%以下。究其原因, 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医院基本位于他们的生源地, 体现了其择业方式的单一, 形成明显的地域就业特色。而选择在事业单位、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比例加总不超过10%, 且以汉族毕业生居多。
3.2012~2014届汉族、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地域性分析
从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中的就业区域流向可知, 少数民族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颇高, 其中2013年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高达87%, 且从近三年生源地就业数据分析可知, 这一比例均高出汉族毕业生5-25个百分点, 由此可知我学院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仍遵循“从哪来回哪去”的选择, 选择回到自己的生源地, 就业于民族地区, 即新疆区内高校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都会回各自南北疆生源地工作究期原因, 其生活的地域差异及民族风俗习惯不同, 故就业趋向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具体数据见表4:
三、新疆中医类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 在中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 新疆少数
民族毕业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与汉族毕业生相比处于劣势
中医学类大学生的培养, 由于专业的独特性及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对中医学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及基本能力 (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等) 有较高的要求, 在中医学专业认证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30条基本要求, 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方面、知识目标方面及临床能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及培养的诸多方面不具有优势,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一方面, 新疆少数民族所居住地区的多为贫困地区, 那里缺吃少穿、基础教育薄弱、教育理念滞后, 使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学习能力的塑造和培养方面、综合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大学生起点不同。另一方面, 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开始的时间不一, 双语教育的条件不等, 在很多地区双语教育起步较晚, 使得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习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弱。【5】少数民族学生习惯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 对外界适应及接纳能力不强, 融入复杂环境的能力较弱。而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体制中, 这种习惯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思维和交流的方式与之不相适应, 即使经过预科或几年的双语教育, 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也很难跟上大纲及教师的授课进度, 对中医基础知识 (医古文及中医四大经典) 难以理解、接受、吸收, 影响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新疆实行的双语教学已经很普遍, 但中医类用人单位招聘过程时人才选择分化明显, 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录用少数民族学生时, 对其文化基础方面、综合素质方面、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表示担忧, 而少数民族医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往往因此遇到很多难题, 故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二) 就业观念片面, 选择单一, 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小
由于本民族长久形成的生活习惯以及地域差异、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同, 家长乡土观念重, 使得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 多会选择回家乡父母身边工作。而新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而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则多集中选择在医院等事业单位, 而各医院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专业性强, 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 就业期望值高, 不愿意从事医学相关专业的工作, 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去不理想的单位工作。
医学专业的专业性决定了医学生就业的局限性, 只能去医疗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而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因对未来发展规划、发展平台等因素的考量, 对区级、市级以下医疗单位不予考虑, 选择面窄。而且由于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考取以及执业范围的限定, 使得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之初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小。【6】
(三) 新疆的就业市场机制仍不规范, 高校提供的就业渠道及支持有限
据中国新疆人才市场的相关统计, 从2011年总的人才交流情况来看, 人才市场供求双方出现结构性失衡, 学校作为人才供给方, 用人单位作为人才需求方, 存在高校的教育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 中医类少数民族毕业生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不完善。就业市场招聘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网络应聘及招聘条件不够成熟, 高校的招聘网站提供的就业信息有限, 就业形式单一;另外,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专业限定严格, 甚至在招聘信息中明确限定族别, 极大地影响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与少数民族毕业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成为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瓶颈。【7】另外, 新疆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不足,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就业择业的意识非常匮乏及淡泊。
四、应对新疆中医类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 着力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从源头抓起, 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双语人才。要坚持办好新疆区内初中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 逐步习惯运用汉语言思维, 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职业竞争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择业机会。
同时, 对在校医学大学生的培养方面, 需要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领悟, 成立民汉互帮互助学习小组, 攻克基础知识中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难关;开设更多的选修课, 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探索符合新疆少数民族中医学生的中医类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对中医学生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 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方法, 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增强中医学生临的信心, 增强就业的信心。
(二) 转变就业观念, 开拓就业创业新思路
在就业指导方面, 需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 降低就业期望值, 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回家乡就业, 去基层就业。在家乡就业单位提供工作岗位单一、职位饱和的情况下, 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跨区域就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开拓就业思路和视野, 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就业, 树立多元化就业观, 把眼光放到民营医疗机构、社会医疗服务机构上, 拓宽就业面。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 加强创业教育。各级政府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业风险基金和小额货款, 并给予创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引导医科类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市场中创业, 实现自我价值。
(三) 完善就业市场机制, 强化服务理念, 搭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
充分利用各类招聘网站, 收集各类就业信息, 积极搭建公正、公平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学院就业网站的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及时发布各类就业政策、及时公布学院近几年的就业率及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签约去向, 促进毕业生及时调整对就业市场现实需求的预期;对在校大学生, 各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运用好“见习”、“实习”、三下乡”等载体, 认真组织好医学类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 要精心规划, 设计好每个课题, 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下基层, 通过亲手实践, 丰富学习内容, 提高临床动手能力, 为毕业后临床工作打基础。
高校要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力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与规划教育、职场适应教育及创业教育, 尽快构建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建立符合少数民族自身特点的完备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形成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创业指导方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8】通过对少数民族中医学生在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在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不断的提升, 就业观念得以转变的过程中,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信心, 改善中医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参考文献
[1]房若愚.从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状况浅析民族关系[J].新疆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6 (4) :50-53.
[2]黄光学.施联朱.中国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研究--中国的民族识别[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201.
[3]王宝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13.
[4]孙嫱.王向然.朱娜.殷继明.杨圣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 2012 (4) :5-18.
[5]谷亚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及其负面影响的教育对策--以新疆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4 (2) :77-81.
[6]哈斯也提·艾力.新疆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6) :114-116.
[7]热娜古丽·夏克热.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学园, 2014 (13) :55-56.
3.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三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90-01
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是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是各级党委关注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各地州市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市场引导和计划安置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提供岗位、加强培训、人才服务、职业介绍等多种方式,切实推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然而,结构性失业与一些岗位人才短缺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多数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认为只有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才叫就业,从事个体等自主经营,不叫就业。一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认为自己上了大学,就理应留在城市工作,对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足,不愿意到连队工作,更不愿意从事包地、养殖等工作。
2.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
一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习惯于“等靠要”,等政府安排工作,向政府要工作,没有就业的市场观念;一些毕业生找工作的态度消极被动,守株待兔,认为“工作”会主动上门找他们,在就业面试时,往往缺乏积极的表现;就业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就业危机感,他们不仅不能主动创造就业机会,甚至就业机会来了也不能抓住。
3.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结构不合理。
一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和团场发展所需人才不匹配,学习专业面较窄,所学专业也多与团场长远发展所需人才资源不对口。
4.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障碍严重。
通过近几年公务员公开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考工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就业。一些少数民族毕业生在上大学期间预科汉语学习一年,只能书写、看懂汉语,语言交流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他们在社会上的交往能力和应付工作的能力,无法胜任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5.可提供就业的岗位严重不足。
一是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少,再加上逢进必考的制度约束,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没有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南疆现有的企业利润率不高,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少数民族劳动者不愿意到企业就业。三是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去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和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培训。
二、加强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
1.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宏观指导。
一是出台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奖励重才、爱才企业, 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重才、爱才、育才环境;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尽最大努力满足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精神上、生活上和创业成才上的需要;三是大力宣传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及基层单位中奋斗成才、艰苦创业、做出贡献的毕业生优秀事迹, 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促使少数民族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总的来说,要精心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大舞台,关心他们的工作、事业和家庭,为他们实实在在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在思想上、感情上融入到社会中去,这样才能切实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2.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注意增强扩大内需在解决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针对性,出台扶持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成为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对于自谋职业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在资金、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后,由劳动就业机构进行就业知识技能培训;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异地就业,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等等。建立“少数民族人才基金”,用于解决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安置工作中诸如发放住房补贴、修建引进人才周转住房、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以及定期慰问等方面,为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而促进南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采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实行统一组织的劳务输出,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二是突出“四个优先”: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在教育系统特定教师岗位招聘中优先考虑,在基层维稳力量队伍配备上按照“1+3+3”模式(即1个连队配备1名公安干警、3名协警和3名民兵)优先考虑,在南疆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人員招聘上优先考虑。三是在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中优先考虑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招录和使用。
4.加大少数民族毕业生培训力度,提高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优先选拔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支援省市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在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素质的同时,打开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转变他们的观念;利用党校、职业技术学校和疆内高校等培训机构,加强汉语学习和技能培训,重视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依托培训机构和骨干企业,加快毕业生实(见)习基地建设,缩短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差距。
5.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优势,大力宣传教育,转变部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陈旧的就业观念、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增强就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形成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非公经济企业就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就业模式,全面推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之,新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比例较大,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惠及民生、关乎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需要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本人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才能妥善解决,才能有效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参考资料:
[1]何建忠《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2]刘会、刘艳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思考》。
[3]王天玉《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的促进和探究》。
[4]王建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4.北方民族大学毕业德育论文 篇四
还没来得及回想自己都做了什么,还没去想自己都得失了什么,大学的脚步却就这样在一些来不及中走着,又走过,直到今天。四年转瞬即逝,在我们甚至还来不及伤感的时候,我们就得选择离开这片自己熟悉了四年的土地和生活。还是大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实习工作的生活,甚至都没能关注一下这里的变化。这里的一景一情,动辄就撩起我的心弦:一种感激,一种欣慰,一种抱负。的确,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要求我们必须学习一生,不进则退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至理名言。四年前当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奇而新鲜;如今四年转瞬离去,已经长成一个青年,对现实与未来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考量;在即将结束这段人生历程的时候,回头去看有一些话应当写下来。
一、大学生活总结
学习就像生存一样,这是一种技能,大学里在我们积极主动下,对于课内的相关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把握,而且也从实用的角度上,对于一些技能型的软件,常识性的知识,陶冶性的音乐等方面都有所渗透。我对自己学习的成果也比较满意。但是我们多年的在校的学习生涯就这样结束了,可能我们再也不能享受这么好的学习的资源,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氛围,以及同学之间教学相长。
兄弟,爱情,在肯定与否定中,在接受与承认后,我们明白,兄弟是死都不会选择背叛的人,兄弟是对死都不会背叛的兄弟的万里追寻,爱情是哪怕在别人的殿堂里也会选择出走的人,改变,他们都在寻求改变,然而,太多的人能改变什么呢,都自大的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对于突兀的打击总是显的无法接受。我们早早的走向实习,我们可以勉强别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但是谁也不想服输,我们不应该就以这样垮下去的状态证明。我们迟早都要离去,但是不知道多年以后我们是否还能如此般追寻,见面时有一份兄弟间的招呼。
二、大学生活体会
总结四年大学生活,有几点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 1.关于理想
我们或许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也许生命的路程注定不会有预想中平坦。也许你走着别人鄙夷和质疑的路,但是,走到最后你才发现你是最后的成功者,也许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是,你用生命完成的救赎,也许是你在其他境界中所永远不能做到的。在人生最艰苦,最无助,最惨淡的日子里,哪怕是一点点心灵上小小的触动,都昭示我们,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应该拥有自己,还应该拥有思想。我们的生命本不该如此,人如果不能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思索,那么,我们将会越来越失去自我,浑噩并忐忑着。每个人都该不断寻找着自己,也许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他在帮助自己实现价值,也告诉别人发现唤起他们的价值。用良知换来的救赎,远比终身将自己禁锢在心灵的枷锁上,显得更有价值。十九年,跨过了人生可能最青春最阳光,哪怕动荡苦难都觉得幸福的日子。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时间就是一把竖着的快刀,而我们的人生却只能这样横向的走过,斩断过梦想,了却过希望。三十年的时间我们不该学着改错,而应该学着如何不去犯错。希望,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没有希望的生命,就像布鲁克一样,匆匆来过,却也只能匆匆走过,而后匆匆离去。
2.关于攀比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就都没了自己!作什么都要看看别人,有什么也要和别人比比,我们为谁活着,就要作给谁看,我们要证明自己,绝不是在一些无关痛痒的方面!自从这种虚荣的心在作祟,你就不会觉得快乐,因为你总是为那些和你一样的人活着,慢慢的你自己也成为了那种没有上进心却又怕输的人!很多人说自己的成功平淡无奇,因为他知道他为什么做,为谁而做,没有人带着类似于复仇的心理作成事业!活出个样儿来给自己看!活到什么程度永远是自己的,没有什么比活出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你还会去在乎流言蜚语吗?如果有人和你比,那是它的事,它很看重你,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舞人,没有什么比成功更刺激人!我们不为别人而活,是不为那些不值得的人,它们的任何话语,都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3.关于转型
还在象牙塔中的我们有一天一如往常庸懒的醒来,突然发现生活要求我们的改变原来的自己。身怀昨日的疲惫,拖着沉痛的脚板,上班,这个似乎曾与我们无关的词汇,今天就这样以如此低调的方式走进了我们。只有淡忘,曾经说过要怎样,其实我们和曾经的自己活到今天都变化甚多。我们好久没有怀着理想忙碌的生活了,不错,我们一度在学海中的理想就要接触现实版的生活了,而这几天,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悄然给我们带来了改变。转型,无论对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都将是完成一次跨越,一次蜕变,而每一次蜕变的代价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是,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他教会我们幸福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台阶之上,而走出这一步,就是我们的上升,就是我们的进步。那么就用我们的跨越去完成一个企业的飞跃,这将是对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莫大的肯定。
4.关于未来
走上岗位,这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会忽然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如此的荒唐颓废,这个世界让大学生卸下了所谓辉煌的虚伪的彩妆,一个人的定位会决定他的方向,一个人定位的方向会决定他自己的未来,会决定他未来的决定。机遇不是每天都伴随你的,就像幸福一样,错过才会了解他的曾经存在。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地方,就是他体现价值的地方。因此,那里将见证现在的我,成长的我,以及将来的我。曾怀揣着记者梦想的我,就想让自己的足迹踏遍大好山河,这里的快乐并不在我走了多少,而是当你发现行走也是一种快乐,你就明白,生命就是这样,越磨砺越坚强!
5.关于离别
聚散皆是缘,别离总关情。也许对某些同学来说,毕业意味着的,仅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暑假而已,这个假期后会有一些同学一些朋友到别的地方去,而对于他们自己,还在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实验室做着类似的事情。然而对我来说这终究是不一样的了,离开后就再不是这里的人。现在忽然看出那种深深又短暂的迷茫来,毕业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崭新的生活,机遇和挑战。且聚且欢笑,且行且珍惜。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面对离别!离别并不是能刺痛我们心灵的词汇!而是那些亲情,友情,和那些温馨的画面!多次离别伤感的经历是否让你学会珍惜曾经拥有的每一天!珍惜在此处的每一天,在我们离开时自然没有遗憾,希望你留恋的是那些同学之乐的画面,而不是在这里偏安一隅,所以有时候关怀自己是让家人朋友放心的最好方式!当我们尽到了一个朋友的责任,享受到了兄弟间相处的快乐,那么走的时候有留恋,没有遗憾,也不愧对任何人,那么自然走的坦荡!希望离别与归来的人们都抱着一颗满足的心来去!
三、结语
灿烂的明天招我前行,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人,我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岁月里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及工作的规律,再加上勤奋努力,我一定会成功!即便是小草,也会泛出绿色的生机和生命的色彩。
汪国真告诉我们: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今晨,依旧脚板疼痛,留给世界模糊背影的前面,我们眼中的未来却如此清晰!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只有一颗饱经沧桑的心和满脸风霜。
5.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五
2017中央民族大学教学科研岗位非应届毕业生招聘68
人公告
一、学校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华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高等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56个民族师生的国家重点大学,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1999年进入国家“211工程”;2004年,国家把中央民族大学纳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
二、招聘岗位
教学科研岗位。其中含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京内调入人员(具体详见附件)。
三、招聘条件和要求
(一)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热爱教育事业,身体健康的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京内调入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二)基本条件
1.高层次人才须符合《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条件。2.教学科研岗位一般应具有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博士学历学位,且具有全日制教育经历,并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3.京内调入人员须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 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4.符合招聘公告中应聘岗位的相应要求(具体详见附件)。
四、招聘程序
(一)在国家民委政府网站、中央民族大学网站和中央民族大学人事处网站公布招聘信息。
天津中公教育·2017天津招警考试
天津中公教育·tjoffcn
(二)投递简历。符合条件者通过电子邮件、信件投递简历(具体详见附件)。(三)初审和复审。用人单位和人事处对应聘人员条件进行审核。
(四)笔试、考核和面试。通过审核人员参加笔试,考核组对通过笔试的人员进行考核、面试(其中,教学科研岗位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应聘人员可不参加笔试,直接进行考核、面试)。
(五)高层次人才须经专家评审、学校学术委员会评议、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六)身体检查。
(七)确定拟聘人选。根据考核、面试结果和体检结果,择优确定拟聘人选。(八)公示。
(九)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十)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五、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具体详见附件)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具体应聘单位名称(邮编:100081)原标题: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教学科研岗位非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公告 点击下载>>>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教学科研岗非应届毕业生招聘计划表.xls 中央民族大学 2017年1月16日
6.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六
当前贫困少数民族山区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依然“费时较多,收效较低”,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发达县市。本文主要根据对都安瑶中学生英语学习基本状况的调查,针对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县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着学习目的与英语综合实际运用的不协调性,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作者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联系实际,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 中学生英语学习问题 对策
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广英语教育改革,并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英语学习相对滞后,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中找到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时间是2009年9月~10月,调查对象是我校初中生,问卷包括了我校四类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涉及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模式、效果三个方面。以随机抽样方式,制作问卷100份:初一年级30份,初二年级30份,初三年级40份。回收试卷为100份,占总发问卷的100%,有效问卷为100份,占总问卷的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从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教学目的上表调查结果显示:1)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学生把应试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并且越往高年级应试目的越明显,初三毕业班竟有75%的学生把应试作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2)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学生学习英语时很少考虑到英语在将来生活的实际运用,以学英语是为了将来生活的实际运用为目的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0%。3)表中还显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任何目的学习英语的学生也占了较重的比例,达到调查人数的20%。由此可见,目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学生学习英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
2.教学手段
上表说明目前少数民族贫困县中学的英语教学手段仍然非常落后,教师几乎没用电脑上课,一般只采用录音机教学,运用的语言都是英汉结合教学。
3.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从上两表可以看出目前本校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存在着两个极端:1)学生笔试能力较强,95%的学生考试中可以获得中等以上成绩。2)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比较差,能用英语流利对话的很少,只占总调查人数的23%,绝大部分学生是会写不会说,不会读。
三、建议与对策
1.注重语音教学
外语教学应注意第一印象。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教育、文化尚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从初中起才比较正规地接受英语的启蒙教育,头一次对每个音标的发音准确与否,对单词的朗读和记忆以及对语音、语调的掌握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标准、流利的发音和朗读习惯。例如:不要让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把this [is]读成[lis];把have read [hv red]读成 [hv rid]; 把classroom [klasrum]读成 [klasrun]。
要克服这些,教师首先应注意对英语语音的教学。不能因为学习内容多,而忙着上课文,赶进度,从而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一般来讲,初一第一学期头四周,要让学生把48
个国际音标学好,读准音,熟记拼读规则以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为将来的学习扫清语音上的障碍。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熟悉这48个国际音标,同时学会拼读规则,有利于学生自己拼读单词、按音标去记忆单词,这样即使再长的单词,他们也会乐于去记,从而有兴趣去把英语学好。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机会,多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多听听地道的英语。同时,教师应适当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听和说的习惯。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① 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是解决目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的关键。英语是初、高中升学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于是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提高学生卷面成绩就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好课文、积极应试、卷面考出好成绩是学生们的奋斗目标。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实际运用能力首先应该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入手,让每一个老师都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明确当今的英语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具备综合英语的运用能力,这是我们的学生——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
②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学科应承担的责任。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以考试为衡量学生学习英语的惟一依据的观念,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观点,已由来已久。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
③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体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我们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和过程的评价,才能发现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才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潜能,才能不断地激励学生努力探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高荣,1999,1)。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广泛利用图片实物、生动表演等直观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加到用语言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
② 利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攻克难关。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侧重在语言交流中学习英语的运用。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将重点或难点知识编成口诀,的确是化难为易、事半攻倍、多快好省的好方法。(高荣,《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全书》1999,1)如针对学生难以掌握各国人(如英国人,中国人等)的复数,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中日不变英法变,其余s加后边”。即:Chinese,Japanese单复数同形,Englishman—Englishmen,Frenchman—Frenchmen; 其他Indian,Canadian 等的复数形式可以直接在其后加s。不到两分钟同学们就完全掌握了这些词的复数形式。
③ 利用歌曲、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年级可以唱一些结合课堂教学的歌曲,如字母歌。初
二、初三可以教一些通俗易懂的英美民歌。
4.以教材为基础,开发语境实践资源
“开发语境实践资源”是指为创造语言使用的语境而进行的教学资源。张鸿与徐启富老师在“语境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的主题下,研究以教材为本、拓宽教学资源的教学路子值得我们借鉴。
① 以教科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动作、语言和音乐
等创造情景,或者通过对教室课桌椅重新布局,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活动环境。例如,在教“making telephone calls” “shopping” “asking the way and answers” “seeing the doctor”等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桌椅将教室布置成电话亭、商店柜台、街道或建筑物,并用师生自制的教具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从中体会不同任务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话语,再现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同时也要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② 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对于教科书中有些话题和功能的教学内容,仅仅依靠课内创设语境是不够的,还需要到室外寓教于乐,寓语言学习和语言体验于自然生活中。例如,教学“flying a kite” “planting trees” “in the library” “the sports meeting”等话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室外自然语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实践语言,得体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5.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多关注当地的英语教育现状
各级政府部门、各级主管英语教育的职能部门应关注广大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英语教育现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把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问题纳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的资金投入,改善他们的办学条件,添置必要的电教设备,缩小城乡差距,使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特色。
四、结语
7.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七
一、实行“全程化”指导机制, 着力提高学生就业实力
(一) 创新工作形式, 组建就业指导导师团。
吉首大学在湖南省高校中率先聘任50多名大学生就业导师, 由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管理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提高求职技巧,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 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开设各类就业讲座、就业培训、模拟面试等活动, 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搭建学生和社会各界交流的良好平台。对一时不能就业的大学生, “就业导师”予以跟踪辅导, 并亲自到招聘会现场指导选择就业。
(二) 创新工作内容, 开设就业指导必选课。
吉首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选课。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系统化:逐步形成了集专业教育、职业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求职面试技能、职业礼仪、创业教育等系列化教育内容。在指导过程上全程化:逐步实现了就业指导培训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培训手段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以课堂、讲座、报告、网络等多渠道, 以情境演练、团体或个体咨询辅导、社会实践等多形式的就业培训。
(三) 创新课程建设, 自编就业指导新教材。
根据目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吉首大学立足实际组织泛西南地区相关高校的30余名就业指导老师, 历时近三年时间论证、撰稿, 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教材《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 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进行职业规划,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
二、打造“全员化”参与机制, 努力拓展学生就业市场
(一) 强化领导责任制度, 加强组织机制保障。
吉首大学实施“一把手”工程, 书记校长直接负责就业工作。每年, 党委会、校长办公会都要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大会, 制定具体方案指导就业工作。同时, 学校和各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带头, 调动一切力量拓展就业市场。学校领导与相关人员除加强形势研判, 解决实际困难外, 还主动走访用人单位, 加大人才输送力度。近三年, 派出170多人次对全国各省市8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 对许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服务。
(二) 重点发动专业教师, 主动推荐优秀学生。
学校各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考核体系, 充分调动导师、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积极性, 尤其是发动专业教师深入各行业挖信息、找岗位, 借助项目合作等渠道主动向企业推介优秀毕业生。如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师积极邀请分布在吉林、内蒙古、陕西、甘肃、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等9省的26家用人单位的32位专家组成行业指导委员会, 召开多次专题会议, 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既为企业培养了适销对路的人才, 又有效拓展了毕业生就业的新空间。旅游学院开展专业教师与就业困难学生结对子等活动, 帮助学生在旅行社、旅游公司、星级酒店就业。
(三)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广泛拓展就业空间。
吉首大学主动邀请各地校友来校招聘, 帮助提供用人信息、推荐优秀毕业生, 广开就业渠道, 并联系校友为毕业生的异地求职提供便利条件, 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目前, 广州、长沙、北京、上海的校友分会已经为毕业生收集整理和发布了1000多条就业信息。
(四) 积极联合边区高校, 打造区域就业市场。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 主动加强同泛西南地区 (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 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协作, 大力构建四省市边区最大的人才资源高地, 成立了泛西南地区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会和泛西南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 开发了泛西南就业联盟网站, 在网上发布毕业生信息和各学校收集的用人单位信息, 联盟学校学生只要输入学号与密码就可登录查询相关信息。从2006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泛西南地区14所大中专学校参加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邀请500余家用人单位与会, 提供了约12000个就业岗位, 初步显示了跨区域合作的巨大潜力, 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三、完善“多元化”服务机制, 强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一) 加强引导, 转变观念, 构筑务实的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
一是面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吉首大学积极实施“湘西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园”项目, 得到国家发改委300万元国债资金支持, 学校配套300万元资金, 同时与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合作, 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立SIYB (创办你的企业) 培训基地, 深入开展SIYB的创业项目培训,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以创业带动就业, 并通过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手段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二是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校开设与创业相关的多种专题讲座, 内容涉及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承受压力等, 同时开展模拟创业、实地考察企业运作等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三是为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积极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目前, 已有20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 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或企业,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2005年7月, 学校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03级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闫星与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等7个学院的8名在校生, 抱着“最初是因为贫困, 上大学要花很多钱, 又不愿意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 于是就尝试着创业, 同时也是为了提前开始自己的事业”的创业初衷, 通过科学缜密的市场分析, 认识到经营传统行业在湘西起步较慢, 启动资金巨大, 而新兴的IT行业在湘西这片净土上则孕育着勃勃生机, 有着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他们白手起家, 创建了声名鹊起的吉首山鹰网络科技, 开辟了湘西最大的生活资讯门户网站“湘西生活网”, 如今, 已成为一家有较大影响力较大规模的高科技公司, 安排了20名大学毕业生就业。
(二) 突出重点, 强化责任, 构筑快捷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
抓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是破解历年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力抓手。吉首大学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 重点关注女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灾区毕业生、心理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 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给予资金补助, 资助一定求职费用, 等等。开通特困生职业资格培训“绿色通道”, 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跟踪统计, 为其建立动态档案, 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邀请校内外就业指导专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如2005年9月, 吉首大学积极争取到福特基金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 (PHE) 项目的支持, 到位经费270万元。其中贫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子项目得到40万元经费的大力支持, 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 强化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使贫困生在就业中凭借一定的竞争能力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学校与长沙市人才交流中心联手开展贫困生就业“一卡通”活动, 让贫困生凭卡免费参加在长沙、武汉、深圳等10多个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供需见面活动, 免费进行人事代理档案托管。
(三) 释疑解惑, 加强疏导, 构筑科学的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体系。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情绪波动较大, 家庭经济和本人思想方面的压力导致一些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倾向。学校认真研究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 及时开通了毕业生心理短信沟通渠道, 通过短信对毕业生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给予帮扶, 为毕业生开启心理减压之窗。对就业心理压力过重的毕业生, 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和帮助, 挑选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就业心理咨询。
(四) 鼓励引导, 深入基层, 构筑有效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体系。
一是把思想工作做透。通过网络、校报、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多途径加强毕业生基层就业思想教育, 宣传基层就业先进典型, 宣传国家基层就业各项优惠政策, 指明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渠道和途径, 增强毕业生基层就业意识, 激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热情和使命感。二是把组织工作做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基层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做好宣传动员、选拔推荐、资助服务工作, 让有志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单位、有岗位。三是把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签约前, 为全面介绍岗位的情况, 并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让毕业生明白就业, 有发展方向。在毕业生基层服务期内, 有计划地深入毕业生工作单位进行调研慰问、对口支援, 让毕业生工作安心。在毕业生服务期满后, 仍然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服务, 让其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怀。2009年3月, 吉首大学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到湘西自治州的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花垣县走访24名大学生村官, 送去学校祝福问候, 鼓励村官在农村、在基层建功立业。村官感动, 社会欢迎, 影响较好。
四、建立“信息化”反馈机制, 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需求。
学校和各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座谈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 由学校统一进行分析和反馈, 以此作为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改革和优化培养人才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学校利用福特基金项目已面向全国19个省市的700家用人单位及时发放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 举行近30场座谈会, 对往届毕业生状况进行了解, 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
(二) 以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需求为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不断开辟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产学研、县校合作、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 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慈利县、广东同仁教育集团、福建闽江人才交流中心、怀化中方人才交流中心等地方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中心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已建立180个实习基地。学校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注重从源头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三) 尝试建立“学士后”流动工作站, 开拓新型的毕业生就业模式。
8.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八
摘要: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十分深远。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多方整合资源,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俗习惯,认真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一步优化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如何引导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本文拟就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实践层面上说,“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情感关爱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源广,民族成分复杂,风俗习惯各异,故在思想状况上容易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深入到民族学生中,了解掌握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和困惑,与他们做朋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老师要多做暧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全身心健康投入大学学习生活之中。我们也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的高层次上来。
二、多方整合资源,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俗习惯,认真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做好资助家庭经济较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大力提倡给予困难民族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机会,促使他们“自立、自强”,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养成独立完整的人格。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既有敏感又充满希望和挑战的特殊群体,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佶仰、风俗习惯,维护他们正当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和关心下,才能获得这些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和利益的维护者,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提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学生急需解决的是:学业的顺利完成、生活水平的改善、融洽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就业机会、民族习惯得到尊重和满足。这些问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一定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具有真诚、淳朴、守信的民族性格。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关注他们的需要,不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就不会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怀疑。
三、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我们应当将坚持传统精华与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和个性要求结合起来,并力求做到实现政治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统一、实现思想品质教育与培养人文精神相统一、实现主旋律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指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对于任何时代都需要的教育内容基础上,强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
1纵观当前社会发展,应当强化以下教育内容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法律、法令。当代民族大学生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经验较少。要通过加强对民族大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与教育,使他们理解、支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把党和政府的意志变成他们的自觉的行动。
(2)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观教育。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想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因此,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紧扣理想和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并使之贯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相关教育。教育广大民族大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对于广大民族大学生进行与市场经济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使民族大学生充分认汉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激发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观。
(4)文化多元化与世界一体化相关内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加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激荡更加剧烈。要通过教育,使民族大学生树立开放思想,既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学习外来文化精华,增强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
(5)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帮助民族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观。针对民族大学生对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认识存在模糊认识,我们就要加强对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
(6)切实加强以诚实守信为基点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让诚信观念渗透到各方面和每个角落。同时,进一步完善讲究诚信的新机制。对失信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逐步在全社会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开展学生诚信评估和进行学生诚信奖惩等。另外,还要大力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7)加强民族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规教育。由于网络法规体制还不健全,网络道德及行为失范现象严重。因此要健全网络管理体制,把《公民道德建议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有关要求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之中,使学生“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不沉缅于网上娱乐”。同时开展文明上网和互联网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
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
(8)加强民族大学生成才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民族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其成才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加强成才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9)加强民族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婚恋问皿。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正面引导,积极清除一些不良因素影n向,利用各种讲座、谈心、咨询等方式帮助民族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和爱情观,把握爱情的真谛,明确婚姻的责任和义务。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不宜过早地涉足爱河,把自己锁在二人世界里。对人生而言,事业永远是第一位的,爱情和婚姻虽然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永远只能处于第二位。
(10)加强民族大学生人际交住技能教育,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民族大学生一是在交往过程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又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错误、取信于人;二是学会克制,在与人交往时,不冲动,避免发生冲突,只有会克制、有理有利有节,才能发展自己:三是在交往中学会热情,给人以温暖、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支持{四是学生要克服羞怯心理,大胆与人交往。
2教育内容确定以后,教育方法十分重要
针对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及面临的任务不同。需要加强以下原则和方法:
(1)个体差异性原则。不同的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民族地区环境等都会使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心理状况等各不相同。而对活生生的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忌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做法。
(2)适应民族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原则。思想教育必须是适合青年特点,轻松活泼,寓教于乐。如果教育方式呆板、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就得大打折扣。
(3)务实与务虚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交友方面的等等。心理上的问题要用“心药”来解决,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奏效。
(4)手段现代化原则。高校里网络覆盖面较大,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大力采用网络、数字技术等先进手段,增加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教育面,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多媒体教育可以使教育内容情景化,生动直观,容易记忆。
(5)要坚持运用民主平等的方法。由于民族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情结,思想行为与汉族大学生具有较大差异,个体间也不相同,针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放下思想教育者主体的架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主动地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把学生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学生心平气和地、平等地进行交谈、协商,从而疏通思想症结、解决学生的问翘。
四、进一步优化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提高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必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当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有优化:
1优化社会环境
(1)优化社会经济环境,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正确处理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利益关系,认真对待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状况,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素质,实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
(2)优化社会政治环境,重点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民依法享有民主生活。
(3)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样的政治环境更会有力推动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优化社会文化,重点是引导少数民族人民建立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2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家庭是人的最初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大学生来讲,优化家庭环境,主要是提高民族大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加强家庭对他们的养成教育,避免他们技能的局限和性格上的缺陷。
3优化学校环境
9.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九
打造一流的教育服务+人才服务
全程跟踪新加坡留学+人才就业-------荣恩公司
我们如何看待“人”才这个概念? 人需要2条腿走路,一条腿代表专业教育,另一条腿是代表综合素质,那么我们对照中国教育的理念是一条腿走路,只求专业的应试教育,另一条腿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很缺乏,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如何容易寻找到合适的工作?教育与用人单位的接轨问题谁来重视? 现在不如80年代高等教育的大学少,现在大学开办很多,要读书或拿个大学或大专问题还是容易的事,但是教育质量如何?我们用什么来评估读书后的文凭价值? 如果一个名牌大学毕业后的学生,找不到工作,那么名牌大学的文凭值多少钱? 那么如果一个普通文凭毕业出来后,可以容易找到一个好工作,那么这个时候文凭的价值才体现出来,我们看结果,学习再高的知识,那么如何体现这个价值性,需要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看看国外的教育:
中国教育是父母压制孩子读书,在国外孩子自己知道未来他们要做什么,不是父母压力,是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的问题,读书的自觉性强与中国的学生。
荣恩公司是一家专业做新加坡教育服务+人才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企业,荣恩公司拥有自己在海外的服务人员帮助辅导监管海外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个与众不同的教育服务企业。荣恩公司伴随同学们的成长,毕业前进行就业辅导培训,协助国内外就业。更高层的服务是同学们未来将可能被荣恩公司猎进国内外各大企业,成为各行业的优秀精英人才。荣恩公司将是同学们的职业终身伴侣。
荣恩公司是一家将教育服务融入国内外人才就业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从选择专业→选择学校→奖学金申请→国内外学习监管→毕业前职场培训→国内外就业服务→人才猎头服务,一条龙全方位的职业发展规划服务,“留学→工作→移民”服务。应新加坡多所优秀学校的邀请,荣恩公司将举办多所新加坡校方说明会,准备去新加坡留学的同学,请提前预约座位。根据学生所选专业不同,安排学生参加不同院校的说明会。欢迎有计划留学的学生及家长前来咨询预约。24小时服务热线: *** QQ 598072208
10.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十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若想成功的实现就业,必须从入校开始,需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职业意识,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环境等因素,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一切有利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同时作为民族院校,学校应该提倡学生进校后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档案,为以后单位招聘作参考。
2.2民族院校应把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促进教学改革
民族院校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单位,不应注重就业率,而应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民族院校的就业工作重点。从整体看,各民族院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是相当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把学生的就业能力纳入教学计划,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接轨,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民族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与社会接轨,企事业单位也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给毕业生进行培训,毕业后能直接上岗。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全程指导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能力离不开一支好的就业师资队伍。首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人人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其次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沟通技巧、创业意识培训等活动积极地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再就是积极引进专业教师或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快民族院校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政策,加强宣传,引进高层次师资,针对不同结构的学生群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个性化指导。
2.4实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顺利的实现就业。只有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才能体现出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共同制定课程计划,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民族院校了解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有针对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师任教,给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与用人单位合作,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实习或见习的方式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这样将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调动他们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另外,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实习或见习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这样既给用人单位节约了招聘成本,又让这些学生有了实践的平台,就业竞争实力也得到了加强。
2.5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民族院校可以通过邀请成功人士或邀请成功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校进行讲座,让少数民族学生对创业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设立创业机构,由专任教师进行指导,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学生创业的可行性着手,支持学生社团从事各种营利性经营活动,从而让学生获得经验支持。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靠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本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彦君.河北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评论,,(3)
11.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篇十一
【摘要】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下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他们既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少数民族精英代表,极具特殊性,做好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进一步思考并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就业 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8-02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笔者对内蒙古科技大学200名少数民族学生(以大学三年级学生为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显示:86.27%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感觉到就业压力大,就业目标不明确,竞争力差,没有自信,这主要是由于平时积累少,成绩绩点低,专业技能不过关造成的。68.40%认为平时独立性较强,小团体主义明显,尤其是与本民族学生抱团,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不多,造成在毕业时感觉表现力不强,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表现力。闲暇大部分时间以上网游戏,看电影等形式度过,没有很好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89.16%认为,学校的教育资源较少,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造成了部分学生过关大吉的心理,不愿进取,考试应付。74.10%担心不能适应其它地方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坚持选择回生源地进行工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民族毕业生择业范围小,无形中抢夺就业资源,增大就业难度。另外,调查显示79.26%学生表示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要求,64.0%认为实现理想职业的可能性不大。56%的人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资源有限,认为学校除了在就业信息栏公布用人单位信息外,应该做好多渠道就业指导,比如考取公务员、特岗、支援西部等就业手段,这部分人表示对国家的很多相关政策不是很了解,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
以上就是针对200名大三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的主要数据报告,通过这一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关注,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群力群策,既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又体现民族团结的意义,那么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哪些?笔者试着做以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途径。
二、原因探析
1.社会历史原因
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地区,环境恶劣,与中原地区相比,交通不便,信息传达不畅,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绝大多数蒙古族学生采用蒙语授课,汉语不过关 ,尤其是书写更加困难,导致课堂不能很好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语言不通是造成民族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直接原因 。进入高校后,与汉族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差距,容易形成不良心理情绪,进而不能很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毕业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积累,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学校原因
在高等学校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薄弱,虽然很多高校看到这一问题,设置了民族预科班,让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正式的四年编制大学生活前,有一年的时间进行专业预热,熟悉环境,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很多专业课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紧跟学生思想动态,没有给学生切实的指导。
此外,很多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只考虑本校已有资源,一些学科尽管过剩还是不断盲目扩招,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很少开设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学科。给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地就业带来了极大困难。
3.自身原因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确立明确的职业锚,职业锚的形成是日后学生进步的动力,明确的职业锚是择业的预想目标,没有良好的职业锚就不能形成健康的就业观念,不能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势必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观念淡泊陈旧,对就业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毕业生对以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待遇好,环境好,很多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全面,认为只有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才算就业,很多民营企业则被认为是不稳固不可靠的单位,这也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三、解决对策
造成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找到对策,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民族团结进步都具有深远意义,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找到几条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路径,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
1.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就业渠道以及就业方式上向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倾斜,在少数民族地区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少数民族毕业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名额分配,比如在国家事业单位少数民族要占一定数量。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在同等学力、能力等条件下应该给予少数民族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优先录取等等,对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生活习惯给与照顾或补贴。另外,政府应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后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主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其创办民族特色企业获中小企业,拓宽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另外,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就业市场与高校的纽带作用,协调好各方关系,尽最大努力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高校从多角度出发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1)合理专业设置,科学人才培养
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潜在市场的内在需求为依据,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结构调整,拓宽专业口径,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进行专门的专业设置并自主进行考核,使他们能够对开设的课程以及技术充分理解掌握,娴熟用于生产,不可求大求全,一方面没有实际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掌握吃力,甚至出现跟不上课程,不能顺利毕业的现象。鼓励毕业生多种渠道就业,改变就业传统观念。
(2)建立健全指导体系,实现对少数民族学生全方位关怀
学校要成立辅导机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初期,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目标,分析市场,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成立心理咨询室,培训真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关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实实在在为学生做实事,做真事。走到学生中间去,多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与汉族学生的相处情况,一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纽带,使他们真正融合在一起,成立和谐大家庭。
3.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素质
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增强社会竞争力。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强大起来,能够适应变化市场的需求。其次,进行了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树立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或为找工作增加社会实践发麻,或为继续深造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武装自己。第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传统的就业习惯,多角度、多渠道拓展就业路径,比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形式。
以上我们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少数民族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哈经雄.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 李光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12.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篇十二
一、新疆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三年就业率
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本科就业率逐年下降, 高职就业率反而高于本科就业率的特点。原因如下:一是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英语、法医作为新办专业就业市场尚未打开, 影响了本科整体就业率;二是我校高职专业为:护理、乡村医师, 其中乡村医师为定向生, 护理专科历来需求旺盛, 所以高职就业率高于本科。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 三年就业去向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三年来本专科就业去向, 可以看出就业区域集中在疆内, 从首府逐步向地州辐射, 具体表现在:第一, 高职毕业生在区级及乌市就业人数逐年下降, 本科毕业生在区级及乌市就业人数小幅上扬;第二, 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毕业生地州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 其中乡村医师毕业生统一回生源地卫生局等待进一步分配, 所以在就业统计时乡村医师就业方向均列为地州;第三, 选择县级及以下单位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第四, 本科毕业生考研比例在上升。究其原因:疆内就业市场的变化促使毕业生就业选择日益合理化, 区域诊疗中心的建立及基层医院快速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考研已成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结合等专业毕业生首选, 总体来说, 毕业生的就业取向更加理性, 行业分布更加多元, 地区分布更加合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单位:0人
二、新疆医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目前来看, 新疆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不错, 尤其是临床医学、检验、麻醉、影像、护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但是并不能实现百分百就业, 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经济发达的区县人才济济, 经济较差区县人才匮乏。对于本科生来说, 县级 (含) 以下单位是未来主要就业方向, 这既是新疆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也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
(一) 疆内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性将长期存在
人们习惯上以天山作分界线, 把新疆划分为北疆、东疆、南疆三个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2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68个县, 这些都是新疆医学毕业生长期而稳定的就业市场, 随着高校扩招、三本院校建立、疆外毕业生的流入等因素导致疆内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者越来越多, 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北疆地区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如乌昌地区、克拉玛依市本科需求逐年下降, 这完全符合新疆卫生资源分布现状。研究表明:新疆医师和护士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分别为0.45和0.43, 均超过警戒水平0.4, 说明新疆各区域医疗人才分布明显不公平。“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等首府所在地周边少数地州市, 离首府较远的南疆各地州卫生资源拥有量明显偏低”【2】, 这与南疆地区底子薄、人口分布广、医疗服务半径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南疆各地州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 自治区已经实施了相应卫生人力调整政策, 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持续增长的就业机会。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在各地州中心城市逐步建立区域医疗中心, 实现大病重病当地就医、疑难杂症或危重病人转诊首府的就医模式, 改变卫生资源聚集首府周边地区而其它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3】未来基层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 将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 释放群众就医需求, 再加上新农合报销比率明显向县级和乡镇医院倾斜, 将使就医市场“重心下移”, 更多的病人会选择县级或乡镇卫生院, 这将给新疆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 新疆医疗卫生行业结构性失业会有所缓解
新疆地域辽阔, 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因素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 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也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各方面相对落后, 在人才竞争方面必然处于劣势。自治区为改善偏远县乡人才匮乏的现状, 2007年开始实施定向农牧区乡 (镇) 、国营农牧场举办医学生培养计划, 分5年制全科医师 (本科) 与3年制乡村医师 (高职) 两种。新疆医科大学作为自治区指定的培养单位, 三年来累计培养了2096名乡村医师 (高职) , 2014年还将毕业724名乡村医师 (高职) 。2010年五年制全科医师 (本科) 开始招生, 目前招生专业为临床、中医、预防医学。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回生源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基层卫生机构, 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牧区医疗工作水平, 通过“订单式”培养, 缓解基层人才下不去、留不住和用不上的问题, 推动各区医疗单位均衡发展。
(三) 基层就业潜力巨大, 政府、学校、单位需共同推动就业工作
2009年实施的新医改明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十二五”期间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期间也将重点投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建设, 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 我区县以下 (包括县级) 医院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诊疗技术都有了很大提升, 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通过对近年来我校招聘单位的分析, 乌昌地区、库尔勒、克拉玛依、石河子等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以及全疆三甲医院首选研究生, 这也符合我区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特点。在逐利效益的推动下, 大部分医学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 然而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对本科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反而越小, 欠发达地区、广大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大批医学人才。
调查表明困扰毕业生下基层的主要问题是工作环境不利于职业发展, 工资待遇不理想, 基层用人制度不够灵活。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县以下 (包括县级) 单位的重视, 各区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想方设法吸引人才。新疆在执行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同时, 结合地区发展需要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5】, 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新疆人才建设情况, 各地区在此基础上纷纷制定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比如伊犁地区2012年人才直引计划规定【6】:通过招聘、调动方式引进的获得学士学位且为伊犁州紧缺专业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 享受一次性安家费1万元, 提供80平米左右住房一套, 在伊犁州直连续工作8年以上, 可直接赠予, 由于有了政策的支持, 伊犁地区2012、2013年在我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收获颇丰。由此看来, 只要各地州、基层医院能够改善毕业生就业条件, 把各级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使毕业生感受到基层就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将会吸引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三、思考与建议
(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优化就业指导、创业创新教学内容,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新疆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开始于2009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各高校在政策的推动下, 积极探索符合校本实际的课程体系, 教学涵盖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创新教育。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按照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充分考虑我校教学特点,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秉承全程化、多样化原则, 设计不同模块, 内容涵盖学业规划、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提升、创业培训。大一新生为专业认知、自我认识教育和初步了解职业生涯教育模块。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增强专业认同感, 以学院为单位, 以专业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 鼓励体验式学习, 进行学业规划教育。大二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模块。大二、大三阶段是学生开始全面接触专业课时期, 系统学习职业生涯理论是这一时期的教学重点。学校目前采用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的“职前网络学堂”为主, 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为辅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 清晰大学期间不同阶段发展任务, 积极储备知识, 提升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块, 采用面授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形式。我校就业指导课充分考虑到医学生学习特点, 对四年制与五年制学生分类指导, 区别对待, 在临床实习之前开展。教学内容上, 除了一些共性知识以外, 兼顾到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特点授课。经过三年的努力, 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整体框架已经形成, 教学内容还在不断优化中, 学生满意度逐年上升。
(二) 稳定疆内就业市场, 逐步辐射周边
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建设, 制定出“稳定新疆, 面向基层, 辐射西部”的就业市场开发战略, 秉承区别化原则, 确保效益最大化。北疆和东疆底子好、经济发展较快、信息化建设较完善、人才吸引力强, 学校要充分借助现有实习基地, 完善“定岗实习”项目, 主动联系, 择优推荐, 稳住优质市场。南疆地区 (阿克苏、克州、喀什、和田) 受经济条件制约, 各方面发展相对较慢, 虽人才需求旺盛, 但吸引力较弱, 这部分就业市场潜力巨大, 是未来市场建设的重点。疆外市场也必须纳入就业市场开发体系内。新疆医学院校90%毕业生都是本地生源, 因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毕业生基本都会在疆内就业, 甘肃、陕西与新疆同属西部地区, 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相差不大, 交通也会越来越便利, 未来应该通过校园招聘、毕业生回访等形式与周边省市用人单位建立初步联系。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卫生局和人事局联合来我区招聘, 新疆医科大学及石河子医学院对此高度重视, 为他们提供了全面、周到的服务, 从联系毕业生到追踪签约再到单位回访, 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 表示2014年还会继续来我区招聘。在确保“老阵地”, 积极开拓“新战场”时不仅要扩展用人单位数量、提高用人单位质量, 也要创新就业市场建设的方式及方法。
1.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
结合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求, 借助每年毕业生跟踪调研、毕业生工作会议等机会, 收集用人单位信息, 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宣讲、招聘, 重点邀请相对较偏远、信息相对较闭塞区域的医疗单位来校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 打破毕业生对基层单位的刻板印象, 扩大用人单位影响力。
2. 充分挖掘校友资源。
疆内医学院校毕业生遍布全区各医疗单位, 许多已经成长为单位领导者, 这都是有利资源, 不但要通过校友获取所在单位招聘信息, 同时也要发挥校友在招聘活动中的宣传示范作用, 提高校友所在单位招聘工作成效。
(三) 整合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随着互联网及技术的不断革新, 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 我校就业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改版后的新疆医科大学就业信息网内容更丰富, 增加了档案查询功能, 2014年建立了新医大就业共享微信平台, 确保多渠道传递就业资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通过学院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班级QQ群获得就业信息, 这也给我们就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打通各学院间信息传播渠道, 改变各学院各自发布就业信息的现状, 提高就业信息共享度。为了进一步降低招聘及求职成本, 自治区于2013年12月正式开通了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 该网站是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 (网上办公) 、就业信息发布、就业资讯、就业政策、网上招聘、求职、就业指导、就业动态监测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省级就业信息化平台, 免费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服务。网站设置就业咨询、政策法规、就业促进、求职招聘、自主创业五个栏目, 分为求职者、用人单位、就业主管部门、大中专院校四个业务专区。从高校角度来讲, 公共就业服务网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特别利于基层用人单位的宣传。学校需通过招聘会、就业调研等形式在用人单位中大力推介该网站, 因为地州及基层用人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层次不齐, 而恰恰是这些单位在毕业生中的认知度不高, 学校在日常就业指导中也苦于对基层单位的了解太少, 无法满足毕业生多元化的服务诉求。目前用人单位、学校、政府都在发布就业信息, 存在就业信息利用率相对较低、信息遗漏较多等问题, 这就需要对现有的信息发布平台进行科学有效、系统的规划与整合, 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维护。
(四) 转变观念, 提升能力
作为毕业生来说, 应顺应时代需要, 直面就业市场化,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树立科学合理就业观念。树立合理就业观首先需要毕业生正确评价自己, 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能好高骛远。调查显示, 医学毕业生受专业限制, 就业时首选医院为主的事业单位, 看重事业单位编制, 追求所谓铁饭碗。这是受到传统精英型就业观的影响, 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新疆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社会发展、思想意识相对较落后, 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抱有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在择业时主要强调“自我”需求, 脱离社会实际情况。但现在强调的是就业市场化、双向选择, 大学毕业生也是劳动力市场普通一员, 必须主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求职时应以专业为基础, 结合社会需求, 充分考虑性格、兴趣、技能及价值观, 妥善处理好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我意愿与家庭意见等关系。现代社会行业分工日趋细化, 新职业层出不穷, 很难做到一次选择就定终身, 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慢慢积累社会经验, 逐步澄清自我职业兴趣, 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专业知识扎实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 “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 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7】。大学本科阶段, 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应该是每位学生的核心任务, 医学毕业生尤其要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必然使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胜出。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发现医学毕业生普遍理论知识扎实, 实践技能欠缺。这也反映出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通病, 知识转换、运用能力较差。因此, 大学期间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临床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假期“三下乡”等形式强化实践技能, 提升就业综合素质, 扩大就业口径, 使自己在进入职场后能够尽快胜任工作, 拓展职业发展面。
摘要: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始终较大, 但是新疆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因为新疆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 南疆四地州医疗卫生人才紧缺, 医疗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为给毕业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就业指导, 必须预判就业市场的变化, 新医改的大力推进及新疆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基层就业机会增多, 结构性失业有所缓解, 学校需积极调整就业工作思路, 逐步挖掘周边省市的就业市场, 毕业生应该结合区域现状, 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
关键词:民族地区,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趋势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R].2011-12.
[2][3]杨艳新.新疆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公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2) :1398-1400.
[4]周烁, 吴蕾蕾, 贾国葆.关于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01) :75-76.
[5]李瑞星.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探索—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 (02) :60-64.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R].2011-06.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推荐阅读:
西北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问题研究论文12-20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08-17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08-19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08-21
大班社会教案:多彩的少数民族09-29
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11-29
北方少数民族08-09
少数民族课件09-27
少数民族教案10-07
少数民族著名人物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