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2024-11-06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精选11篇)

1.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一

五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作文 诚信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了一本书,书名是《诚信故事》,里面全是讲的古代人的诚信故事。我看了其中的一篇,题目是“字据立在心中”。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蔡磷的人。他的朋友把一千两银子寄放在他家。后来他的朋友,因为生病去世,好多年也没有来找他。当蔡磷听说后,他千方百计的想方设法寻找那位朋友的亲人。因为没有字据,那位朋友的亲人都不要,蔡磷对他们说:“字据不在纸上,而是在我的心中。”硬是把钱还给了他们。

我读了这篇故事,感慨颇多。蔡磷很讲诚信,他没有因为别人都不知道一千两银子,而私自藏起来,据为己有,甚至在他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动这些银子,而是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蔡磷说的那句“字据在我心中”,更是让我感受特别深,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更加的体会到了,蔡磷那种诚实的品质。他的朋友连字据都不留,可见他对蔡磷的信任,他深信蔡磷的高尚品质。这是多么美好、高尚的品德呀,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

这时,我又想到了现代社会。现在的有些人,他借了别人的钱,别人找他要。他还硬说没有借,怎么也不想还给别人。这些人哪能和蔡磷相比呢?真是天壤之别。我们生活的社会,人与人更需要诚信,人人讲诚信,我们生活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

我们众所周知的大富翁李嘉诚,他的生意总是蒸蒸日上,就是很多与他合作的人看到了他的诚信,才愿意与他合作,是李嘉诚的诚信之德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蔡磷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向蔡磷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也呼吁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都要人人讲诚信!

2.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二

一、“单元说明”是教材编排和单元教学的“据”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较之于旧人教版教材, 在教材的编排上既有变革创新, 亦有继承发扬。变革创新方面, 新版教材化整为零, 将每一册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 注重从知识、技能、文化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继承发扬方面, 对于教学的主要“文本”, 即“阅读鉴赏”模块, 教材的编排依旧采取了“单元教学”的编排体例, 但不再像以往以时间或国别等作为单一的编排依据, 而是从文体等文本的共通性角度出发进行单元组织, 更富灵活性。以新人教课标版教材必修五第四单元为例, 这一单元所选取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三篇文章, 所涉及的作家中外兼有, 所涉及的知识也领域有别, 但它们有共通性, 即从文体角度来看, 它们都属于自然科学小论文的范畴, “单元说明”对于这一点描述得非常清楚。这也提示我们在解读教材, 开展单元教学的过程中, 要“存异”———把握不同文本的不同内容, 更要“求同”———开展文体教学, 把握自然科学小论文这一文体样式的特点。故而, 在进行单元教学, 开始文本整合、比较教学之前, 把握住“单元说明”中关于教材编排的单元思想, 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开展单元备课, 树立起正确的单元教学思想,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再进行细部微观的文本备课, 如此, 方能辨清文本异同, 为文本的整合和高效教学打下基础。

二、“单元说明”是文本教学的“纲”

教材文本, 现阶段依旧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最主要的资源、富矿。如何进行文本的深入发掘, 做到文本的价值呈现最大化呢?“单元说明”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以新人教课标版教材必修五第四单元为例, “单元说明”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小论文是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样式, 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 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 传播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 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这段话, 不仅介绍了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文体特点, 同时也指引了我们文本学习的三个维度。首先, 自然科学小论文, 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说明文, 除了“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外, 它还注重“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方法”, 即在表达方式上, 自然科学小论文较多地采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其次, 自然科学小论文旨在“弘扬科学精神, 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 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也就是说, 自然科学小论文, 不是简单地以“传播科学为己任”, 它更重视的是科学思想的启蒙、科学精神的感召。一句话, 它重视的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人文性。认识不到这一点, 文本的解读难免就会陷入“本本主义”———讲《中国建筑的特征》就容易只看到了“特征”, 而看不到字里行间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的“热心肠”;讲《作为生物的社会》也只是看到蚂蚁蜜蜂的社会性活动, 而看不到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自大思想的批判。最后, 为了达成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目的, 在语言文字的选用上, 自然科学小论文“一般用通俗的语言”去介绍跨学科的科学知识成就, 以便于读者了解。反映到具体的文本里, 梁思成形象的比喻, 刘易斯托马斯和史蒂芬霍金的幽默比拟, 都让人印象深刻。综上所述, 自然科学小论文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熔于一炉的特点, 在教学中, 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文本本身科学知识的阅读与传授, 势必是对文本解读的浅化, 而如若忽视了这些特点, 将这种文章简单看做科普说明文进行解读, 更是对文本的误读。抓住“单元说明”的分析, 才能避免文本解读教学上的误入歧途。

三、“单元说明”是教学活动组织的“法”

以“单元教学”为体例的教材安排, 文本之间具有“和而不同”的性质, 即在文体等共性之外, 又存在着文本自身的个性。如何把握共性, 凸显个性, 是文本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 “单元说明”也给予了我们教学的方法指引。仍旧以新人教课标版教材必修五第四单元为例, 在“单元说明”中有这样的表述:“这个单元的课文, 有的是综述观点, 有的是探讨成因, 有的是做细致入微的分析。”这句话, 道破了三篇选文的个性特点。紧接着, “单元说明”又说:“在学习中,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 归纳文章的观点,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品味这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这里更是指明了我们教学本单元文章时的方法, 即:首先, 要摆脱文本涉及的知识的牵绊, 抓住文章的行文思路, 理出作者的科学思维脉络;其次, 要透过陌生、复杂的科学知识, 提纲挈领、探骊得珠, 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最后, 品析重点语句, 从文本细部入手, 深化对文体及其语言特点的理解。当然, 文本的解读和教学不一定要墨守成规、因袭他人, 也不见得要将以上三点面面俱到、层层落实, 但“单元说明”提供的这一方法确是可贵的。我们不可忘了叶圣陶先生所言:“在语文教材中, 每一篇课文都只是一个例子。”对文本解读的方法性指引, 才是文本学习和语文教育的归宿, 才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获得的根本保证。

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三

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 ),半径确定圆的(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有( )条。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 )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 )。

4.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如果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cm,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5.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硬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cm2。 6.如右图,一根铁丝正好弯成一个直径是2.5dm的半圆,这根铁丝长( )dm。

7.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10cm,圆环宽1cm,圆环的面积是( )cm2。

8.把4个底面直径是8cm的圆柱形牛奶罐捆成如左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解题时,先画辅助线(如右上图虚线),可以看出,绳子中的4条线段相当于4条直径;四角处的4条弧,每条都是一个圆周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 ),所以计算绳长的算式是( ),得数是( )cm。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同一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i倍。 ( )

3.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 )

4.半径是2d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如果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最大。 ( )

三、答案选择厅(9分)

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的一半

2.甲、乙两圆的半径比是1∶3,它们的直径比是( ),面积比是( )。

A.1∶3 B.1∶6 C.1∶9

3.下列图中有圆心角的是( )。

A. B. C. 4.右图中扇环的周长是( )cm。

A.12.56 B.16.56 C.17.85

5.把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 )。

A.4cm B.6.28cm C.12.56cm

四、计算小能手(25分)

1.填表。(9分)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8分)

3.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8分)

五、实践探索台(10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按下面步骤操作。

(1)画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以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大圆;

(2)依次连接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得到一个小正方形;

(3)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小圆。

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1)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2)图(2)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3)中,小圆的面积是多少?与大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六、生活应用场(25分)

1.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是8m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面积为450m2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10m、12m、15m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3.一个圆形水池,周长125.6m,水池周围(阴影部分)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圈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有多大?栏杆长多少米?

4.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四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环境保护靠大家450字

那天,我独自坐在阳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发生在一对姐弟身上的故事,它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记得那天,我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向学校,在路上看到邻家的姐弟也正去上学。忽然他们在垃圾桶前停了下来,原来垃圾桶边上散落着很多零零碎碎的果皮、纸屑。那个姐姐用她那娇嫩又柔软的小手,将这些垃圾捡起放到垃圾桶里。在一旁的弟弟似乎受到了启发,从书包中拿出一张大白纸,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上了“文明只差一步”这六个大字,时时提醒世人注意文明。他们的行为真让我非常感动。

在生活中总有乱扔垃圾的.人,而那些人往往认为乱扔垃圾没关系,总有人来清扫的。然而你们可曾想过清洁工人们有多么辛劳吗?他们每天在天还没有亮透,就已经在街头开始一天的工作了,风雨无阻。尽管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也照样起早贪黑,迎着刺骨的寒风,他们哆嗦着单薄的身躯,用那龟裂并长满老茧的双手,快速地清洁这个城市,是扫地工人用那绵薄之力维护这个城市的干净和整洁。

“文明只差一步”这话说得真没错,只要每个人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每一份力量一点一点地积蓄下来,就会让这个城市永远干净美丽。让我们携手努力,离文明更近一步,用文明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5.五年级的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五

()()()()

nèihán xīnkuànɡshényí jìmò xuànlàn

()()()()

cǎoméi yīnqín xuànyào shānluán suì

()()()()()

qīnɡchè yáoyè yòuzhìchúnpǔ fènɡhuánɡ

()()()()

nínɡjìnɡdànyuǎn yùnhán

()()

二、辨析后再组词。(10分)

旷()寞(燥()

矿()漠()噪()

诞()夏()

挺()复()

三、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4分)

1.月 周 旬 季 年

2.蝉鸣 下雪 花开 落叶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闷热 郁闷

1.今天,天气(),我和同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心情特别()。

凝视 注视

2.我坐在窗口的位置,()着教室门前的玉兰树,陷入美好的回忆。

3.考试时,监考老师()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整个考场鸦雀无声。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6分)

1.上课时,同学们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

2.这里鲜花的味道和颜色多美丽啊!

3.大家热情地欢迎新同学和他们的行李。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 缩句:我喜欢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花儿。

2. 扩句:桃花红了。

3. 改成“被”字句: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4. 改为肯定句: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

七、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前面括号里填上顺序号。(6分)

()我把钢笔交给老师。

()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我在校门口拾到一支钢笔。

()老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还给我戴了一朵小红花。

()同学们都说钢笔不是他们丢的。

()到了学校,我问同学:“谁丢了钢笔?”

八、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共4分)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都……

李源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他()学习勤奋,()很爱体育。()有多忙,他()坚持晨跑。他经常说:“()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共20分)

(一)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X”。(10分)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儿。”这句话中的“花儿”指的是盛开的鲜花。

()2.《枫叶如丹》这篇课文的文体是叙事散文。

()3.“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4.“刹那间、一瞬间、霎时”都是表示时间很快的词。

()5.《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

(二)读《枫叶如丹》片段,回答问题。(10分)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掀动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也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分)

心旷神怡:

2.写出反义词。(3分)

真---()善---()美--()

3.“这一刹那”指的是哪一瞬间?(1分)

4.“我”恍然明白了什么?(3分)

5.澳大利亚朋友为这张照片起了个什么名字?

。(2分)

十、阅读理解。(共20分)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kuí)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sīmíng()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zān)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liáng()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里。(2分)

2.“山巅”的“巅”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3分)

3.这篇文章第、、自然段的第一句是相似的,这三段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三是 ;

全文通过对三峡 的描绘,反映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5分)

4.文中的过渡段是,它所起的作用是

(3分)

5.文中第二自然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使用这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6.运用短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要求写景,可以使用学过课文中的景色描写的语句,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内容。(不少于40字)(4分)

6.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六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2009-11-26 15:54:46| 分类: 雨之设计【人教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简易方程单元教学目标 u教学内容: 简易方程 u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u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u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u课时安排: 17课时左右

J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一)J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J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J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的进行自学,或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a×b=b×a(a×b)×c=a×(b×c)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u当堂作业: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u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

(一)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a·b=b·a或ab=ba S= a C=4a

J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J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J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J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2×3 a×7 14+b a÷7 a×a 5-x 0.6×0.6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以及这一节可的教学目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爸爸比小红大30岁。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u当堂作业: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 第4题 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u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

(二)例4(1): 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 a+30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a=30=11+30=45 例4(2):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a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6a=6×15=90

J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三)J教学目标:

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J教学重点: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J教学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上一节“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练习,合作学习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一、基本练习:

1、填空:(1)a+a=()a×a=()

(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 总分数。

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 9 s c b a u当堂作业:

u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

(三)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1)30x(2)30x+a(3)a—30x

J课题:方程的意义

J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J教学重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J教学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u教学流程: u引入: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实物天平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理解方程的含义。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u当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u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方程的意义 100+X=250 含有未知数的等是叫做方程

J课题: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J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J教学重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J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天平及相关物品。

u教学流程: u引入: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实物天平,探索规律。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u当堂作业: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u全课总结: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探索方程规律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J课题: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J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J教学重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J教学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学习本节课的知识。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练习。(做一做)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u当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u全课总结: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J课题: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J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J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J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进行自学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u当堂作业:

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强调验算)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u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解方程

例1:x+3-3=9-3 x=6 例2 :3X=18 X=6

J课题:数学书P60:例

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J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J教学重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J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教学目标,独立进行自学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教学例3.出示题目。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u当堂作业: 练习。

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u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J课题:数学书P61:例

4、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9.10题

J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J教学重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J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教学目标,独立进行自学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教学例4.出示题目。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u当堂作业: 练习。

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u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1.8kg=1800g 30x=1800 X=60 答: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60g水

J课题:教材第65页例1。练习十二的第1——3题。J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J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J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1.解方程。

X-2.5=10 0.4X=12 3.2+X=40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自学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图中的哪些信息是解决“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个问题所需要的?

1.师: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就必须了解黑色皮的块数和白色皮的块数有什么等量关系?

老师可以用线路图表示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2.请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3.师:大家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课题)4.探究求解过程。

1)生:我们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可以怎么解呢? 2)强调: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3)最后求出 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4)2X-20=4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

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同学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5.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生答完特点后,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 解方程;

④ 检验并写答语。)u当堂作业:

1.P66 第1题 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x9=29 2.P66第2题

u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黑色皮块数x2-4=白色皮块数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J课题:教材第69页例2。练习十三的第1题。J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使学生会列方程并解较复杂的方程。2.使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好处。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

J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J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复习

解方程:3x-10.2=1.8 5x+63=93 6x+15x7=141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学习。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教学例2:

(1)出示复习题: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每千克梨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① 独立列式计算:2.4x2+2.8x3=13.2(元)

② 说出等量关系: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改题目为: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共付13.2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① 独立列方程解答。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2x+2.8x3=13.2 ② 说出利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3)继续改题目为:把梨的数量由3kg改成2kg ① 审题后提问:可以怎么用方程解?

② 除了2x+2.8x2=13.2外,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利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由:(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x2=总钱数

(2.8+x)x2=13.2 ③ 讨论:这样的方程可以怎么解?利用原来学习的知识可以把题中的哪一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先算?

④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u当堂作业:

解下列方程:2(x-2.6)=8 8(x-6.2)=41.6 5(X+1.5)=17.5(X-3)÷2=7.5 u全课总结:谈收获?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例

2、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2x+2.8x2=10.4 X=2.4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J课题:教材第70页例3。练习十三的第6、7题。

J教学目标: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类比学习能力,会根据题意选择算法。J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

J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投影仪 u教学流程: u引入: 1.填空

(1)学校科技组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设女同学有x人,男同学有()人,男女生共有()人,男生比女生多()人

追问:如果这里设男生为x人,女生有多少人,该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对比两种不同的设法,你觉得设哪个量为x,另一个量比较容易表示?

(2)妈妈的年龄是孩子年龄的2.5倍,设孩子年龄为x岁,妈妈年龄为()岁,妈妈和孩子一共()岁,妈妈比孩子大()岁

(3)2.5x+x=()x 2.5x-x=()x 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口答:根据下面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预设:(1)海洋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2)海洋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学生算出:1.5+1.5x2.4=5.1(亿平方千米)说说运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学习。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1.出示例3: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1)这题存在什么等量关系?(2)讨论:题中有几个未知量?你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设未知数?设谁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怎样列方程?

(3)小结: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的量就是几x表示。(4)怎样解这个方程?试试吧!为什么这样解?(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提问:我们做的对吗?怎样检验?(代入方程)u当堂作业: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67页6、7题 u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含两个未知数的问题,你认为解答时应注意什么?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例3:解:设陆地面积X亿平方千米。X+2.4X=5.1 X=1.5

J课题:整理和复习(练习14练习题)

J教学目标:

1、巩固方程概念,正确解方程。复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J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J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u教学流程:

u引入: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行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共同完成练习,总结知识。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什么是方程,解方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75练习14 1-4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5.6.7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 解答。u合作讨论: u当堂作业:

u全课总结:谈收获和学习心得。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整理和复习

1、解方程的原理?要注意什么?

2、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J课题:第四单元练习

J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练习,第二课时讲评)

一、算一算。1、2a+a= x-0.4x= 1.5b+b= 5d-2d= 3.6÷0.4= 2.5×4= 17.8-7.8= 6.6+3.4=

二、细心填一填。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米2。

2、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3、李叔叔每分钟骑V米,3分钟骑()米,t分钟骑()米。如果每分钟行160m,时间是20分,路程是()米。

4、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5、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元。

6、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雪梨每千克b元,那么: ①4a表示()②2b表示()③a-b表示()④5(a+b)表示()

7、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当a=2.8cm,h=1.5cm时,S=()cm2。

8、比x的3.4倍少1.2的数是()。

三、我是公正的裁判员。(判断对错)1、2a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2、50+2x>72,这是一个方程。()

3、x个4.5相加,和是4.5x。()4、0.32 = 0.9()

5、ac-bc =(a-b)c()

四、用心选一选。

1、方程10x = 5的解是()A、x=5 B、x=0.5 C、x=0.05

2、下面各组中,两个式子结果相等的是()A、42 和4×4 B、0.12 和0.1×2 C、52 和5+5

3、与a相邻的两个数是()A、9、11 B、a-

1、a+1 C、a、a+

14、一个长方形,长是20米,宽是b米,它的周长是()A、20+2b B、40+b C、40+2b

五、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2、x 元 x 元 x 元 x 元 4.6kg(x千克 2.5kg)184元 ▲ 3、3.5加上x的7倍,和是14,求x。

六、解方程。

8x=24 x÷0.5=1.2 6x-4x=20.2 12(x+3.7)=144 5x-3×11=42

七、列方程解决问题。

1、白猫上周钓了128条鱼,白猫钓的比花猫多14条。花猫在上一周钓了多少条鱼?

2、爷爷今年69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5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几岁?

3、北京和上海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直快火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相对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七

教材地位:《标准 (2011) 版》中对扇形的要求是“知道扇形”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扇形, 理解圆心角, 感受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初步认识扇形, 为后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 认识扇形, 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片断: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 师:拿出你手中的圆片, 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举起来, 仔细观察,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认识扇形的基本特征)

生: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折折看, 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 并总结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只有一条。

(2) 师:放下手中的图形, 请看黑板, 在这个圆中有扇形吗? (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在圆中放了一个活动角, 活动角的的长度与黑板上所画圆的半径相等, 活动角的顶点放在圆心上——图一左一)

生:有扇形。

师:这个图中的扇形中哪儿, 谁能帮我指出来, 它的圆心角又在哪儿呢?

指名学生上到黑板前指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个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现在呢?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大——图一)

生:变大、变大、变大。

师:我是通过改变什么而使扇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圆心角的大小。

师:观察真仔细!再观察, 现在扇形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小——图二) ?

生:扇形变小了, 变小、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改变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2: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谁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3:在同一圆中, 圆心角越大, 扇形越大, 圆心角越小, 扇形越小。

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图再来验证这一结论:仔细观察, 在这个三个扇形中, 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大?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大?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小?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教学反思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我通过让学生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加深了学生对扇形的表象认识;再仔细观察图形手中的扇形;最后动手操作折一折来研究扇形的对称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的关系, 虽说简单, 但是要想使学生能理解, 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通过活动角直观动态地呈现扇形的大小变化,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在这之后我又通过同一个图内三个大小明显的扇形以及它们对应的圆心角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有利于深入掌握扇形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 我开课简洁, 开门见山,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在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 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为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一步。

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体现了“以学而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 交流和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 了解了扇形的特点。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实现了预期目标。

练习设计合理, 有梯度, 并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在认识了圆心角之后, 马上出现了一组图,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圆心角, 讲练结合,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圆心角的认识。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环节中, 设计了4 个练习:分别是根据扇形的含义, 在生活物体找扇形;判断哪些图是扇形;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画扇形,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拓展介绍扇环的相关知识, 求扇环的面积。练习题层层深入, 既考查巩固了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前,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 合理地把握了扇形概念的教学要求。《标准 (2011 版) 》中对扇形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扇形”, 所以只要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即可。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当地补充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8.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八

1. Topic: How to keep healthy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五单元之后设计的一节写作课,目的旨在复习巩固第五单元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务中——分组讨论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讨论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展开,然后小组由组长带领口头操练,鼓励每个成员大胆说,勇于开口。)有的小组成员练习中还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连接词。

Step 3: Writing (在讨论和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评价阶段:

(1) 自评:通读全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词、句、标点等错误)。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务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2. 从教学方法上看,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3.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激发了写作热情。

4.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说,参与热情不高。

5. 应搞清楚不开口学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6. 活动要规范化、常态化。

9.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九

13课: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4课: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⑤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课: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6课:

①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②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③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④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10.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十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⑶ 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教学反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材分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略读课文。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

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教学理念:让学生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体验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

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

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 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 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

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四、拓展实践

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六、尝试运用

七、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 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教学反思:

15、落花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实、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可先结合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落花生”这个名字由来的了解。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

挖起来才知道”这段话中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从父亲接下去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这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⑴ 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 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⑶ 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⑷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⑴ 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⑵ 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

(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⑴ 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⑵ 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⑶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⑷ 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⑸ 通过填空,加深理解: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教学反思:

16、珍珠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学情分析:

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引导自读,组织交流。

教学理念:落实提示中提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的理念。【教学目标】 1、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3、帮助学生将文章描绘的“我与珍珠鸟相处的情景”整合成三、四个画面,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准备将自己与小动物间的生活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

1、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或者“哪些语言形成的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配成课文的插图,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三、细读

1、学生讲解自己打算怎样配插图。教师整合学生的“配图方法”。

2、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⑴ 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3~5段。)

⑵ 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⑶ 教师小结:

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2、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⑴ 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还有谁为这个画面配了其他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⑵ 根据学生描画的不同”插图”,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

⑶ 当学生用“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柜上”作为文章插图时,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的小家伙” 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⑷ 教师小结:

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3、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⑴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能用其他图画展示?引导学生根据10~11段内容描画插图。

⑵ 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对读这两段。

⑶ 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⑷ 教师小结:

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4、学习第四画面:

⑴ 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的欣赏,默默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⑵ 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

四、总结

1、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吗?

2、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书上。

3、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体味情感

1、你发现这对珍珠鸟的雏儿,长得什么样呀?而“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2、我这样做小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有了变化。

(开始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3、“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并有什么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美读品味,认识“信赖”

1、美读品味: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美读品味,并把读后的体会告诉同学,让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例: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 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 蹦来蹦去……”

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第3自然段让人感受到珍珠鸟那么淘气。

雏儿的外形特点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他的喜爱之情。

2、认识“信赖”:

①你是如何看待“信赖”的?

②假如你在笼子里,你又会怎样看待它的?

③你认为“信赖”的真正内涵上什么?(自由、宽容、关爱、真诚……)(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爱的情感。)

六、反思拓展,互动释疑

1、反思拓展:

①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

②请同学看一个画面:《惊弓之鸟》——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为了创造人与自然(主要是动物)之间互相信赖、充满关爱的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③你最喜爱哪种鸟,能说说理由吗?假如我们送你这样一只小鸟,你又会怎样办呢?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篇散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表现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展示

了人与动物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早在她的《山中杂记》中写到:“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让爱的泉水流淌在我们的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吧!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②搜集与鸟有关的成语、诗句等。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请同学们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3、明确要求:

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说到了什么启示。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11.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十一

x靚g f? y#5 zi zh? y臁? c"Do ch#3ng

ji"^ m鑙 x鷑 zh#3o l鷑 chu醤 m韓 z?

r髇g y臁? nu#3n huo s"恘g sh? zu? ti"Dn

二、填空。(44分)

1.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4分)

客( ) 坏( ) 昨( ) 粉( )

容( ) 环( ) 咋( ) 份( )

3.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 耐心地 )等待 饿 得( 发慌 )

( )奔跑 开心得( )

( )成长 冷 得( )

( )劳动 长 得( )

一( 块 )菜地 一( 口 )水井

一( )菜油 一( )白菜

一( )菜籽

4.选字填空。(9分)

幸 辛 在 再 己 已 以 渴 喝

我( )苦地走到离家很远的街上,( )运地( )那家小店里( )次找到这件玩具,买下来( )后就回家了。到家( )经很晚了,我口( )得很,就自( )倒了一杯饮料,一口气( )了个精光。

5.照样子填写。(6分)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欢呼起来

极了 来 去 立刻

极了 来 去 立刻

6.填写诗句。(8分)

①写老朋友分别时难舍难分的诗句是: , 。

② 写诗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再回到自己故乡的诗句是: , 。

三、写出句子中带点字的反义词。(4分)

1.天这么晚了,你还要上哪儿? ( )

2.火车在铁路上高速行驶。 ( )

3.这时,一辆新型火车开了过来。 ( )

4.燕子南归天气转寒。 ( )

四、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写序号)。(6分)

①d"恥 ②d"? ③h醝 ④hu醤 ⑤h鄌 ⑥h#3o

都市( ) 还有( ) 好事( )

都是( ) 还书( ) 好奇( )

五、给句子加上标点。(5分)

1.你们快过去吧( )

2.你不是开玩笑吧( )

3.我就买这支铅笔吧( )

4.开始上课了吧( )

5.举例来说吧( )我们班就从来没有人缺过课。

六、给下列句子重新排队(在括号里写序号)。(6分)

( )我生气地走了。

( )有一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 )我要看他的答案,他怎么也不给我看。

( )小刚来到我家,给我讲明了道理。

( )我们又和好了。

( )我和小刚一起做数学作业。

七、读短文,答问题。(13分)

(一)

一个秋天的下午,忽然间,雨点落下来了。毛泽东看见毛四阿婆正在收稻谷,就连忙栓好牛,跑过去帮忙。有了他的帮助,阿婆家的稻谷没有淋着大雨,可毛泽东家的稻谷却被雨淋湿了。

1.收稻谷的事发生在(时间) ,主要讲(谁) 。(2分)

2.用“——”画出毛泽东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句子。(2分)

3.这件事说明毛泽东是个 的孩子。(3分)

(二)燕子过海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

我看见一群过海的燕子。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就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

1.燕子往哪儿飞?为什么要过海?(4分)

2.燕子看到船后,为什么一起落在甲板上?(2分)

八、写一篇日记。(10分)

上一篇:健康沙龙活动内容下一篇:建筑工程质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