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培训心得感想

2024-12-16

苏州培训心得感想(共6篇)

1.苏州培训心得感想 篇一

到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我们组工干部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10天,学习内容丰富,涵盖了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干部素质提升、人才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方面面,既有情况介绍、又谈经验体会,学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蒋巷村、枫泾社区、泰元社区、华西村等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大,无论在思想上、理论上、视野上都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此次学习主要的心得体会有两方面:

一、苏州值得学习的方面

1.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据农村干部学院副院长费春

元和苏州大学副教授沈健的介绍,不是经济特区、不是沿海开放城市的苏州早在80年代,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又在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积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并在苏州建成了新加坡工业园区,苏州利用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优势,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苏州模式”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之一,苏州成功实施了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成功发挥了乡村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优势,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旅游业、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成绩斐然。这个古城、水城、园林城市、经济大市与苏州各级领导和苏州人民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密不可分的。2.居安思危,创新发展。苏州在创新型与服务型政府 3.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苏州的发展证明,经济要发

展,必须要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苏州人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敢于打破常规,敢为天下先。他们处处解放思想,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用好用足,大胆尝试,敢闯敢干。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使他们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始终把握主动权,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苏南模式,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济”三大法宝。

二、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1.应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更大力度的完善和执行好

既定发展战略。实事求是是一切实践成功的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按照“科学发展、富民兴梁”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了“137”发展方略,认真开展“五个主题年”建设活动,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正确的,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引导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今年,“一高一铁”,页岩气、海螺水泥等一批重大项

目的实施,是我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重大机遇,我们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择不扣落实好既定发展战略,开创快速发展新局面。2.应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更灵活的理解和执行好上级发展规划和政策。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胆识,也是一种竞争力。近年来,我县各方面发展纵向比成效显著,但横向比仍然存在差距,进一步强化全体干部创新突破胆识,更加灵活的理解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实现赶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县目前仍处于投资拉动型、资源开发型、消费促进型发展阶段,做好项目、招商引资和三产繁荣是促进发展硬投入的抓手。在项目策划、包装、储备上要紧密的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大胆的往政策上贴、向政策上靠。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造性的为项目建设和落户企业解决要素难题,更好地服务“三化”和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不断扩大“鸭、柚、竹”等特色产业和“牛、鱼、蜂”等新兴产业的规模。3.应进一步增强行政能力,更加善于捕捉和利用好一切发展机遇。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但往往转瞬即逝,要抓住和利用好机遇,全县各级干部必须懂得本地经济的优势;必须懂得本地经济运行的现状;必须懂得本地经济发展思路。当前,我县面临着诸多大好机遇,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随着“一高一铁“的建设我县将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同时,我县天然气勘探前景看好,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 业支撑。我们要不断提高观察、判断与决策能力,结合实际,把握好利用好这一些列机遇,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快速发展。4.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筑牢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基石。地区的较量是环境的较量,人才是环境的产物。近年来,我县专注于对发展硬环境和软实力的改善,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在部分薄弱环节还有待优化。首先,要锲而不舍的改善硬环境。把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渝万城际铁路和梁忠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路网结构。其次,坚持不懈的提升软实力。抓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构建安全的法治氛围,营造舒适的人文生活环境;要全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完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推动政府工作提能、提质、提速、提效。

5、创新党建工作,为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着力推进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一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与执政能力,领导干部理应具备“想做”的激情、“会做”的本领、“真做”的决心、“敢做”的勇气、“善做”的艺术,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不断加强学习改造,注重实践锻炼。二是做好人力资源保障,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财政预算投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给足发展的空间,吸纳高素质的科技、企业的管理、创新型人才。三是进一步强化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完善驻村工作制,坚持“来”与“去”相统一,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接地气”,使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沟通,作风在一线转变。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昆山市的大党建工作法,常熟枫泾社区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确实值得学习和借鉴,切实转好党的工作覆盖面,强化基层党内民主和基层群众自治,深入开展“乡情工作法”也是必不可少。篇二:赴苏州学习体会

赴苏州学习体会

——德江县委党校2015年春季中青班学员 冯波

这次赴苏州市委党校一周的学习,使我增强了党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苏州发展速度之快,发展理念之新,现代化程度之高,令我震惊。对比我县实际,虽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德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但与苏州市比较,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在学习过程中,让我想得最多的词汇就是:差距,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战略眼光等词汇。这也是这次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五个方面: 跟苏州市比,我们有三个方面差距太大,没法比。一是区位差距大。苏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沿海,区位优势明显,立体交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二是文化差异较大。苏州的老百姓传承着数千年的吴文化,底蕴深厚,人民身心健康,性情柔和,文化修养好,待人诚恳,这无疑是促进苏州的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素之一。这也是苏州市600多万外来人口能够安心在苏州务工,创业,安家,与各占一半的热情好客的苏州本地人(约600万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收入差距没法比。苏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二万多元,城镇是四万多,都是我们的好几倍。财政收入,gdp均处在全国前列,这些数据都是我们数十倍,是没法比的。跟苏州市比,我们的发展理念是较落后的。苏州人的发展理

念十分新,他们以“崇文、融和、创新、致远”为理念,自觉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服务型政府,政通人和。在发展布局上科学合理,超前意识强,定位高远,自觉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走出去”,积极“引进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发展理念。比如在城市建设上,按照“三区三城”规划布局,街道宽敞,建筑恢宏,配套设施齐全,新老建筑相得益彰,网络等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综合配置标准高,立体交通综合发展,较长时间内不会因落后而被淘汰,也不会出现因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现象。企业进工业园区,农业建高标准现代农业,布局科学,战略意识强,发展理念新,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与之比较,苏州的发展理念提得新,也做得很完美,而我们的发展理念提得虽新,但落实得并不那么完美,不少问题仅流于口头,流于形式。比如我县的城区部分区域卫生较差、街道路面不平整、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吃力,现代高效农业比例小,等等问题都期待解决。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改革创新意识有所不足。苏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十多年来,他们创造了无数个改革开放的奇迹,创下了若干个全国前茅,全省第一的记录,树立起一面又一面改革开放的苏州旗帜。比如吸引新加坡投资的苏州“新加坡模式”工业园,高新产业园区等现代企业聚集区,勇于先试先行,象红豆集团等大企业成效都十分显著。2014年,其工业总产值达3万多亿元,有20家企业列入全国500强名单。以高新技术 和信息为标志的“第四产业”正蓬勃兴起。苏州今天的成果,是苏州人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创新的结果。与之比较,我们的改革创新意识是明显不足的。比如我们城北工业园区引进来的几十家企业,大家都知道,真正在正常运转,产生经济效益的并不多。跟苏州市比,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念较为落后。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苏州市各项事业正蓬勃均衡发展。比如在城市建设方面,苏州做到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科学搭配,相得益彰,各具风格。他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守住生态和耕地两条红线,做到城中建园林,保绿化率,城外整合土地,建高效现代农业园,保粮食产量。目前,该市高标准农田为108.77千公顷,占67%,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63.33千公顷,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5%,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排名连续四年居江苏省首位。与之比较,我们相形见拙,差距显然。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战略发展眼光较为欠缺。今天,苏州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很殷实,幸福指数很高,但苏州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没有安于现状,他们在超前谋划,提高发展定位,各项指标都在朝着更高的国际标准谋划定位。他们在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增添发展动力和活力;他们在继续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他们在继续强化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他们在继续坚持建管并举,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他们在继续建设生态文明,大力营造优美宜居环境。在新常态下,他们没有息气,正在着力打造更高标准的“苏州模式”,为全国改革发

展树立一面崭新的旗帜,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努力迈进。与之比较,在战略发展眼光上,我们也显不足,比如旅游产业方面,我们似乎存在急功近利,布局规划不尽科学,特色文化挖掘不够见底的问题,等等这些还得要向苏州等先进发达地方借鉴学习。与之比较,我们德江大可不必过于悲观,我们也有很多地方特色和优势,如何用好发挥好我们的特色和优势,需要集思广益,周密谋划,认真思考。一是生态优势。我们有大面积的“天然氧吧”般的绿水青山,如何把它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大家思考。二是劳动力优势。我们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把这些劳动力调动起来,留住“雁归”人员,积极为县域经济服务?需要大家思考。三是旅游潜力。我们有象洋山河、乌江风光、扶阳古城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如何科学规划布局,挖掘潜力,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需要大家思考。四是其他特色优势。比如天麻、茶叶、核桃等产业,傩戏等土家特色文化,如何做大做强?需要大家思考。

较之苏州的发展,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但与周边的兄弟县比,我们也有区位、政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紧抓机遇,扬长避短,化劣势为优势,把优势做得更强,促进“两加一推”,后发赶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的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才能尽早建成,“大美德江”,“中国梦”才会如期实现。篇三:苏州培训心得体会

优秀村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5月18日至24日赴江苏等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培训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根据培训考察安排,我们先后参加了苏州农村干部培训学院为期2天的课堂教学、参观了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江苏省常熟市的蒋巷村、张家港市永联村等。所到之处,都受到了苏州市农村干部培训学院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为期7天的培训考察学习,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受到了深刻的启示。

二、苏州精神的深刻含义

两天的课堂教学虽然短暂,但授课的讲师都谈到了对苏州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对苏州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苏州地处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抓住机遇,构筑新的发展平台,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苏州精神的形成反映了苏州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求实创新的理念和情怀,也反映了苏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参观华西村、永联村、蒋巷村所带来的启示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 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同样都是村级单位,为什么华西村能有今天的成绩,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给我深深的震撼和极大的启示,华西村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与适宜的经济体制、创新的管理制度、公平的分配机制息息相关,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永联村位于张家港市南丰镇,全村共有9832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是全国文明村,被誉为“华夏第一钢村”。在永联村,大大小小的经济组织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上百家,从邮政、加油站、酒店到菜市场到银行应有尽有。而三十年前的永联村还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庄,短短三十年后,永联村竟变为闻名全国的富裕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我认为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工业兴村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的争先意识、干事创业的发展意识成就了如今辉煌的永联村。

蒋巷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东濒上海、南临昆山、西接苏州、北依常熟。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进村后在观看了一部记录蒋巷村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后,大家对蒋巷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参观完蒋巷村的村史展览馆、民俗馆、老年公寓、村民菜园、生态种养园等,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了蒋巷村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蒋巷精神。我们应当学习以常德盛为代表的蒋巷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奋斗精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四、培训后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

苏州模式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不能一味地模仿,照搬照抄苏州模式,要充分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走适合当地的发展之路;

第二、抢抓发展机遇

学习苏州经验,就要学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县正处在灾后重建阶段,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推动发展,把我村建设成为全镇经济强村;

第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华西、永联、蒋巷这些全国文明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主要取决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村党支部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向这些优秀村学习、靠拢。这次赴苏州学习考察,让我拓宽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同时也增添了信心,我将把先进地区的发展观念融入到我村各项工作中,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推动我村经济快速发展。篇四: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心得体会 8月25日,我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来到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学习活动,认真听了辅导老师们高水平的授课,看了苏州市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发展,很受震撼。这次培训学习和考察让我真正增长了见识,体会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真正意识到了只有彻底解放思想,坚决树立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我们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才级逐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来。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我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如下几点思考: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就是强村富民,解决农村公共开支问

题,实现共同富裕,农村不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上不去,我国的人均gdp就上不去,总量再大,也是不健康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摆在我们当今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1、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彻底改变以人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2、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优化粮食生产,要以生产质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主,要积 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优化规模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综合效益。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二、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

1、必须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盘活,鼓励将耕地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获得利益最大化。

2、必须实施规模经营

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现阶段的家庭承包经营,对实施规模化经营并非无路可走,无章可循,是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组织千家万户统一性的规模发展,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也可以通过能人带动。

3、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

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

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很难抵抗市场风险,只有靠龙头企业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融合起来,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带动作用。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决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交通日益通达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加快了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转移方式要多样化 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普遍重于劳务输出的倾向,要坚持内部与外部,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

3、支持农民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就是就业之源,使农民普遍得到实惠,末期得到利益。目前,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先力军。

4、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是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途径,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与否。要

针对劳动力不同的文化水平,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着力加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才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

四、必须探索减负新途径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减轻农民负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途径,与发展减负的新路子,从点到面全面摊开,用税费的法制化、规范化杜绝乱收费行为给农民带来的伤害,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引导农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资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农民变市民,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交,彻底减负。

五、按统筹城乡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经济上让农民当家作主,尊重农民的市场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经济高于一切,农民既需要经济的自由,也需要经济的平等,政府应不断依据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调整和变革各项现实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

2、在政治上赋予农民平等的政治民主权,首先要给农民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民的强烈呼声,让农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呼声,认真听取农民的申诉与呼声,为农民排忧解难。

3、要切实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代表权,给农民政治参与权,增加农民在各级人大、政协的代表人数,要允许并帮助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体系。

4、在教育和公共社会福利事业上,赋予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共享权。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做到城乡一视同仁,保证农村孩子能上学,上好学,改变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的状况。

5、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状况,重点解决好农民养老和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篇五: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陈玉英 2010年10月23日至30日,本人有幸参加了旗委组织部在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组织举办的全旗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在为期八天的培训中,我们围绕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学习。期间,我们进行了对口交流、实地考察和专题培训,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通过参加这次学习,我实实在在地领略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气魄与工作智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势,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路,也看到了不足、增强了压力、比出了差距。

一、印象与感受:苏州人善抓机遇、善借外力、善长营销、善于服务

这次异地培训交流的时间虽短,但每一次听课、每一趟考察,苏州无论是思想观念、干事气魄还是开放形象、发展态势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深受启发。我认为,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苏州人的“四个善于”:

一是善抓机遇。从80年代初至今,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四个阶段,实现了四次跨越,而每一次跨越都是苏州

在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中抢抓了机遇。第一阶段为80年代集体经济发展初期阶段。苏州抓住改革开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先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扩张了苏州经济总量,开创了农村工业化的先河,创造了集体经济迅猛发展的“苏南模式”;第二阶段是90年代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苏州抓住国家沿海开放战略、发展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引进发展“三资”企业,外资、外企大量涌入苏州,对外开放交流迅速提升了苏州经济运行质量;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初(2000年至2005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阶段。苏州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民营、民本经济,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第四阶段是2005年以后进入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阶段。苏州抓住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机遇,努力创造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新模式。

二是善借外力。苏州人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巧借“外力、外智和外资”上。在经济辐射推动方面,善借上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优势,确定符合苏州实际的“大树底下种碧螺春”的发展思路,并利用上海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聘请上海工程师星期天到苏州“上班”,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的引智案例。在“筑巢引智”方面,苏州深谋远虑,聘请60余名中科院院士为市长“智囊团”。从90年代初开始与中科院建立智力资源共享战略合作关系,让中科院研究成果到苏

州“进厂子、摆摊子、亮牌子”,并引进中科院30多个科研基地进驻苏州,吸纳了大批“高商智人才”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在招商引资方面,苏州借鉴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运营,创造了苏州工业园区蓬勃发展的奇迹。三是善长营销。苏州人十分善长营销。在对外宣传推介苏州方面,他们总结出了苏州发展的“三大法宝”,即昆山之路:对外开放制度;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工业园区:亲商理念。三大法宝高度概括了苏州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在宣传苏州方面,苏州人“个个都是宣传员”,他们热爱自己城市的情感溢于言表。每到一处苏州人都积极宣扬其吴文化的内涵与优势,宣传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推动苏州发展方面,苏州党校的培训营销更具借鉴意义。其利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领先优势和地处长三角地区离上海、杭州较近的地理优势,面向全国举办学习考察于一体的培训班,苏州党校年均创收近300万元。

四是善于服务。政府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定位十分明确。如:在千方百计争取新加坡总统李光耀先生来苏州投资工业园项目建设方面,苏州市政府做了大量细致入微、卓有成效的外围工作,最终淘汰上海、青岛等更具优势地区,使工业园落户苏州。在促进高校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方面,苏州市政府通过举办全国著名高校高新技术交易会、构建科技大楼技术交换集市等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提升产业价值链。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为帮助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苏州市政府聘请专家为苏州中小企业“指点迷津”,及时、全面、准确地将中央政策信息传递给企业,通过宣传用好政策来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调整和升级。

二、体会与启示:苏州发展具有非常的信念、非常的思路、非常的魄力和非常的举措

这次外出考察学习,既是一次开阔视野、提升思维的难得机会,也是一个不断反思不足的“洗脑”过程,对比苏州的成功实践,我有以下四点体会与启示。

一是唯有非常的信念,才能催生最大的机遇。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碍,受到一些制约,但是要抱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矢志不移,一以贯之,就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创造新的机遇。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和沙钢集团的崛起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苏州市政府与新加坡政府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坚持大手笔规划、大力度建设,园区规划、亮化、绿化堪称全国一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和执着实干的精神,才使得沙钢集团和工业园区的发展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是唯有非常的思路,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实践证明,思路对头,效果最优。只有非常的思路,才能赢得发展的至高点。三是唯有非常的魄力,才能赢得发展的张力。事实证明,不紧不慢,接部就班,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更不可能进位争先。只有以开阔的眼界,非常的魄力,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才能打造发展的有效平台。试想,如果没有昆山人敢为人先的非常魄力,就不会有昆山成功的对外开放之路。四是唯有非常的举措,才能带来超常的跨越。任何一个地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必然都会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矛盾,而要实现超常发展,就必须以非常的决心、非常的举措进行突破。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苏州人凭借“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精神,在全国闯市场、创效益,创造了乡镇企业发展的“苏南模式”。在苏州现代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苏州人确立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来推动苏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三、思路与借鉴:“两型”引领、产业支撑、提质主导、发展带动 一是“小康之路”之于“两型社会”引领的借鉴意义。

2.苏州培训心得感想 篇二

一、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需求分析

苏州地区的失地农民对找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中认为“难”的比例高达70%。而出现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首先, 虽然苏州地区的失地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 多为初中、高中及专科层次水平, 但职业技能较为单一, 男性主要集中于房屋建筑、水暖技术、油漆技术和电子装配, 女性技能主要集中于电子装配、养殖业和缝纫等, 缺乏转换职业的能力;其次, 虽然有关部门也对失地农民进行了一定的再就业培训, 但是这些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失地农民虽然经过了培训, 但并不代表真正的掌握了某些专业技能而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再次, 不少失地农民缺乏冒险创业精神, 从调查结果显示, 约42%的调研对象具有创业的意向, 其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房租、服务业、集体补助等, 可见, 不少失地农民安于失地后房屋拆迁、农田补助, 尤其是女性的创业冒险精神缺乏。从调查数据 (月收入) 显示, 大专层次的男性平均收入2216元,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平均收入为1033.5;大专层次的女性平均收入2650元,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平均收入为974。而2010年苏州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355元, 显然苏州市失地农民的平均收入远低于苏州市平均工资。

为了提高失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改善生活, 提升其幸福指数, 加强对苏州地区失地农民的思想教育, 建立失地农民正确的培训观念, 有必要完善再就业培训的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等多个渠道的宣传作用, 完善管理体系, 构建一个纳入范围广、费用低、地点方便的培训体系[1]。

通过对苏州地区失地农民的培训, 将其“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市民, 使失地农民转变为具有多项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 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转变, 文化素质及就业、创业能力上有质的提高, 真正成为具有多项职业技能的新型市民”[2]。

二、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对策

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因人施教”。

首先, 要加强政府指导和扶持。苏州的“十二五重点”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发展创新型经济, 努力形成转型先导优势。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 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 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在“十二五重点规划”中,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质量的提高也是其高度关注的方面, 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人员的素质、技能是其关键所在。

政府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来开展培训。一方面, 地方政府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新闻等媒体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和激励失地农民参与培训;另一方面, 紧抓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惠待遇的时机。目前, 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被征地农民建立失业登记制度并纳入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管理体系, 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和先培训后就业 (上岗) 制度。

因而, 作为政府机关, 要用足用好有关政策组建相关的管理机构, 执行相关政策, 更好的组织与协调, 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 编制培训大纲和适合失地农民的培训教材, 并对培训过程进行跟踪, 以使培训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其次, 需要整合政府、行业部门及就业市场等培训资源, 开展合作办学。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第一, 与相关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开展针对行业特点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具有示范性的培训基地。第二, 与就业市场合作。组织人员搜集各行业的就业信息, 也可与企业签订劳动力输出合同, 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对其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并考核、进行技能鉴定, 逐步建立起“企业参与、定单培训”的机制, 先培训后输出, 以培训促输出。

整合现有的各项培训资源, 如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或用人单位的资源, 有计划、有目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展开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培训项目, 形成适合失地农民需求的培训体系, 并建设一批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再次, 需要结合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与职教学历教育。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而对农民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利用当地的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 尤其是高职院校, 其在劳动力就业、创业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积极借助相关高职院校的力量, 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本内容涉及和大纲编制工作”[3]。目前, 苏州地区有高职院校17所, 各所高职院校又各具特色, 经过对各所高职院校特色的调查, 其在培训方面也各具侧重点, 如表2所示。

同时, 高职院校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协同下, 探索针对失地农民的学分制或弹性学制, 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失地农民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来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历证明等, 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学历和自身档次、素质;将培训与考证相结合,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培训后, 定期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考试, 对达到要求的人员颁发技能证书, 因为证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竞争力。

此外, 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经费则通过政府、企业、社会捐助等方式来实现, 采用免费和收费相结合, 对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失地农民区别对待。

三、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内容

苏州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培训在尊重失地农民自身意愿的基础上, 紧跟市场需求, 根据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原则, 合理设置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内容, 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具体的培训可采用脱产与业余相结合, 学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培训机构进行更好的指导和监督, 充分发挥培训机构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一) 再就业培训内容的总体思路

在设置苏州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培训内容中, 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着重落实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本钱的思路, 培养学生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和使用技术推广, 提高失地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因而, 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而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素养和隐形素养。其中, 显性素养包括个体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 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明、职业证明书、专业考试来证明;隐性素养则包括个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态度等, 是看不见、隐形的职业素养。

然而, 当前的再就业培训大多在“技能至上”理念的引导下, 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主要是职业技能的培训, 如:餐饮、酒店、家政服务、保健、建筑、制造、维修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因为培训的效果立竿见影, 在短期内掌握基本的技能, 但技能的掌握并不代表失地农民能够乐业, 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是保障他们的可持续生计, 须重视失地农民隐形职业素养的培训。对于失地农民, 现代秩序意识和合作意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代金融es FinanceNO.01, 2012 (Cumulativety NO.468) 职业作风、职业兴趣、职业美观、职业意志等。然而, 隐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不像显性职业素养的培训立竿见影, 且培训存在困难, 见效慢。基于此, 可采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载体, 以现场教学与培训为平台, 运用“6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方法开展隐形职业素养的培训[4]。

(二) 再就业培训的具体内容

苏州市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基地, 依托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为失地农民举办免费再就业培训班, 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恰当地给自身就业定位, 增强再就业的信心;再就业技能培训, 让学员掌握一技之长, 增强就业竞争力, 更好地实现市场竞争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对于不同知识文化水平的农民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 如对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失地农民开展难度稍大、要求稍高的系统重点培训, 尤其是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 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技术工种培训, 正如调研结果中所显示的, 培训主要有旅游服务、大棚种植、家政服务、烹饪等阳光产业和服务行业, 并鼓励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获取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明, 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养, 增强就业竞争力, 最终提升其生活水平;对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失地农民工, 可进行有一定技术难度、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 使失地农民由纯体力型转向体力技能型;而对少数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偏大的剩余劳动力, 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对文化知识要求相对较少、体力要求不太高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王洪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专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以上海失地农民专业培训为例[J].成人教育, 2010 (8) .

[2]徐保根, 鲍海君.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与政策取向[J].成人教育, 2010 (6) .

[3]潘万贵, 林海波, 张媚, 张宗飞.失地农民再就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林区教学.2009 (11) .

3.个人培训心得感想 篇三

【篇一】个人培训心得感想

在初夏的季节里,怀着满心的激动与期待,我来到xx省学前教育学院,与100位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十分荣幸参加了首批xx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学院旁的历史博物馆弥漫的文化气息,让我对这座古城迷醉;100位小学精英汇聚一堂思想流动碰撞,教育生命的张力让我振奋。14天的学习,我在省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教育研究的繁盛之处,我被这些专家们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被他们的专业精神所折服。这次高密度,高频度的学习,是我们专业成长的补给站,更是未来发展的导航塔。这次培训,是我未来个人发展规划的新起点。在两周的学习中我感受很深。

一、聆听精彩报告。

在xx学前师范学院里,王越群、严华银等教授为我们解读了骨干教师三级体系的构建策略,明确了学科带头人的主角定位,让我明白了自我参与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更让我感受到了学科带头人的使命感。张雄教师的讲座《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潘燏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新课标的变化谈起》让我们认真审视自我的专业素养,对照自身对自我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xx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章建文教师,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起来深入浅出的给了我们名师工作坊建设的方法理念。xx师范大学的吴国珍教授利用两个时段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教育叙事的原理方法和写作技巧。并经过沙龙的形式进行了教育故事分享会,使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静下心来回想了发生在自我身上的教育小故事,我们在交流中有了更深体悟,在聆听中有教育的共鸣。

这些讲座交流,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职责: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在那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二、确定课题研究,明确工作任务。

6月8日,xx省教育规划办的雷守军教师为我们做了《学科带头人如何做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着重分析了一线骨干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困惑和有利条件,提出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经验即成果”的科研观念,列举了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鲜活案例,又深入浅出的从“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和“怎样样”等四个层面谈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式,还强调了一线教师做的课题必须是解决自我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真问题”,必须具有绿色、环保、草根性,切忌“假、大、空”,解决了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畏难心理。6月9日,各学科分别进行了学员与各导师交流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的应对面沟通会。每位学员就自我选择课题的原因,确定研究的方向,未来研究的资料向各导师提出了自我的想法,在各导师的认真指导下,我们31位数学教师纷纷确定了自我的研究课题。使课题研究开展的价值得到保障。

经过本次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合格的学科带头人,带动身边的一大批青年教师进取做好教师,做好学问,做好教研,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因为我们明白:一个人走路会走得快,仅有一群人走路才走的远!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同行!

【篇二】个人培训心得感想

近一个月来,培训班在培训领导小组全体人员和全体授课教师、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在培训中育人的目标,以加强新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主角转变为核心,以灌输公司企业文化、掌握基本工作本事为重点,吸取第一届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培训资料、培训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我就整个培训班的情景作总结发言。

一、培训资料丰富、课程安排合理

为确保培训效果,在开班前一个月,培训领导小组针对新学员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认真商讨、仔细斟酌、科学设置、合理安排课程资料。既有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范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有CAD制图、办公等常用软件的运用,既有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规划好职业生涯的介绍,又有阶段感悟座谈会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掺插了锻炼个人意志的军训、培养团队精神的拓展训练及展示大学生个人风采的才艺表演等。同时,经过观看《建党伟业》、《阿甘正传》等影片,使学员们在劳逸结合的同时,受到励志教育。能够说,此次培训班的资料是为学员们量身定做的,针对性很强。

二、教师备课认真、授课方式多样

此次培训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既有公司技术发展处、安全处、质量处等部门上,实践和专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行家,又有来自八分公司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专员、8S主管等,他们多方位、多角度,系统的讲解使学员们,尤其是一些跨专业的学员对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了业务、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素质、提高了水平。同时,教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周到的备课、声情并茂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使得培训活动始终在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进行,博得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与喜爱,确保学员们真正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提高。

三、学员进取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较之去年,本期培训班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性有了很大的增强。一是基本所有学员都能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较少有无故旷课的情景发生,出勤率高;二是课堂气氛活跃,学员们能进取配合讲师的提问,互动情景好、参与热情高,尤其是对学习中不懂、不会的问题,能主动课后联系教师,体现出了较高的学习进取性;三是踊跃参加企业文化活力营、团队才艺展示等各项活动,展现出了良好的个人风采,培训班上,学员们还自编、自排、自演了舞蹈、健身操、独唱、朗诵等节目来庆祝一个月相聚的时光,体现了很好的团队精神。

此外,在今年的培训中,还有一项亮点活动,就是开展了写“给的一封信”活动,在信中,每个学员向领导汇报培训情景,学习感悟等,同时,还附有“自我革新宣言”,使每个学员做出承诺,坚持良好习惯,实现自我改变。经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能够将每一位学员的学习情景反馈给各自的领导,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学员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人员紧密配合,组织工作有序

在培训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以大局为重,克服自身工作繁忙的困难,认真为培训班做好服务工作。八分公司从教室布置到硬件设施、从卫生条件到饮食安全,均做了详细周到的部署,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确保了学员们学得安心。班主任认真负责,从课堂到课后,细心全面地关心每个学员,确保了培训班的井然有序。综合办公室作为这次培训班的牵头部门,更是全员参与,从前期的开班准备,到培训过程中密切关注培训动态,再到今日的结业典礼,为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做了很多工作。

总结一个月的培训情景,应当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体学员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且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发展潜力也得到充分显现,学习效果比较明显。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非本专业的学生,对所讲的专业知识不能理解,所以,今后培训班我们将研究增设实践课程,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增加实践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将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

学员们,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对你们来说,新的征程刚刚开始。大家来自各个分公司、项目部,当回到各自不一样的工作岗位后,相信大家必须能够将这次培训所学、所感、所悟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发扬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培训是一种长效投入,也是公司实现“人才战略”的重要手段,我们相信经过这样不断的培训,必须能为公司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夯实基础。

【篇三】个人培训心得感想

这段时间的干部培训,使我感受颇深,对我们全体学员来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体验。作为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我很荣幸参加这次培训学习。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几小时,但我觉得这短短的几小时让我学到了能够受用终生的道理。它让我对学生干部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下头让我谈一点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我以前一向认为学习与工作是不能兼顾的,因为工作会占用很多学习时间,工作又很琐碎,经常会打乱自我的计划,一向有一种“被利用”的感觉。学生干部,顾名思义,既是学生,又是干部。我们首先是个学生,然后才是干部。作为一名学生,他在学校的任务是学习,而作为学生干部,他又必须承担必须的社会工作。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工作是帮忙学校组织同学参加活动、参与系、班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干部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所以我一向觉得这很矛盾。

我们一代新人应当具有多方面的良好品质和本事,否则就不能到达全面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大学学生干部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学好专业知识,还必须在从事必须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本事。这样不仅仅不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反过来还能促进学习,因为学生干部的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学习锻炼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事提高的过程,有利于调整自我的知识结构,求得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自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集中表此刻时间的支配上。其解决的办法就是科学地安排时间,在讲求效益上下功夫。学生干部的时间比一般学生的时间更珍贵更紧迫,所以不能被动地等待,要主动去驾驭时间,合理地分配自我的时间去工作和学习,随时抓住可利用的时间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工作时“上下请示,多方求援”。深入同学中征询意见,能够了解动态,受到启迪,同时也会得到他们的支持。

对于学习,一要勤奋。要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善于去“挤”、“钻”时间学习。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影响学习,更不能因工作忙而自我放松自我对学习的高标准要求。凡因工作而耽误了功课必须及时补回来。召开各种会议、商量工作尽可能用课余饭后时间。非因异常理由,不能随意挤占晚自习时间去搞各种活动。当今实行双休日制,许多活动均可放在双休日进行。二要讲究学习方法,苦干加巧干。学习时要心无旁务,专心致志,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失者无法得到补偿。上课时专心听讲是首要的,不要一边在听课,一边在分心思考工作。要学会用顽强的意志力控制自我,使自我心智专一,争取优异成绩。因为学生干部学习不好,威信是不会高的,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要异常强调学生干部必须要学习好,仅有这样,他们说起话来才有威信。以上是从认识上和方法上谈了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又因具体情景有差异,自然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

此刻我开始明白学习和工作是能够相互促进的,蔡日升学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重新认识学生干部

从小到大都在担任学生干部,但似乎对学生干部都不甚了解,或太过肤浅。小学的时候,学生干部在我的意识里就只是个让大人高兴的名号。上了中学,学生干部就是传达一下教师的意图和指示。上了大学,我发现从前的学生干部观念已不再适用了,于是我迷茫过,也埋怨过,也曾想过放弃。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做大学生难,做学生干部更难”。

在这一次的学生干部培训课上,让我对“学生干部”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从前的肤浅甚至盲目。那学生干部究竟是什么呢?在会上我找到了答案:学生干部是普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本事的人才,在学校和班团体中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是

教师的得力助手,更是广大同学的忠实代表。作为学生干部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是的,大家选举我们做学生干部是基于对我们的信任,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应当树立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原则,做同学们的忠实代言人。

三、增强干部之间的凝聚力

对与干部与干部的沟通,我觉得此刻还不够,就是说此刻得凝聚力不够好,如分工太过明确,经过此次干部培训,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工作,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就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力往一处使,才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这次干部培训中获得的心得还有很多,可是这三点是我最关注的,也是我体会最深的三点。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我以后的工作更有信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会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而奋斗。

【篇四】个人培训心得感想

暑假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经过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头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礼貌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日,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我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我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提高时,教师不要吝惜自我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我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仅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我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我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梦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我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我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仅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本事,才会使自我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能够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我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供给了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样能够,怎样能胜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我不被社会所淘汰,仅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当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仅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提高,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经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我心中的梦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书写出灿烂完美的未来。

【篇五】个人培训心得感想

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教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我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经过文字显然于纸上。可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此次精彩的培训学习主要心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自我更加了解涟钢,了解炼钢的工艺过程,了解涟钢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想来自我真的应当感到惭愧,虽然在涟钢长大,却还真的不是很了解涟钢。对涟钢的建厂历史,产量,规模,所经历的种种,以至于钢铁的铸造过程,我都是一知半解。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最终明白了涟钢老一辈工人既然是将1958年的年产5万吨的小钢铁厂发展到此刻的450万吨(不含集团其他公司)的大型钢铁厂,历经50年不衰,并且还在蓬勃发展,并多次获得了不少全国性奖项。并且还明白了炼钢的工艺过程,明白了炼钢最开始是从焦化、烧结开始,经历了不少中心环节,克服不少困难,最终经过轧钢厂将我们需要的钢材制造出来。并明白了涟钢有着比较复杂的组织结构,让我们一时一下消化不了,可是我想这个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很快会清楚的,为了我们能更好在涟钢发展,我想我们也应当主动的去了解这些的。

二、了解了更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

这次培训学习,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学习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因为安全是人们十分重视的东西,人们通常会把安全放在首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全第一。

虽然平时我们也学习过一些安全方面的东西,并参加过消防演习等活动,但并没有这么系统的,并联系我们以后的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过。经过这次培训学习,了解了涟钢的诸多会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因素,甚至有的到达了恐怖的程度,这次我们学习了该怎样去预防它,避免它,并杜绝它,让我们以后能好好的在工作岗位上保护自我。对于交通和消防方面,了解了很多交通方面和消防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以后能更好的远离危险。坚决将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彻到底。

三、学习了不少礼仪与修养。

这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上午来给我们培训礼仪与修养的知识。在这次课上,我学到了应当如何发挥自我的情商,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让自我以后的一言一行更加具有素质与修养。让自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慢慢走向成熟与稳重。

四、最终培训中心还请来了公司的管理代表和工人代表。

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谈话,告诉我们以后在涟钢应当怎样好好的去工作。主要是要靠自我的聪明才智,勤奋刻苦,细心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慢慢在工作中磨练自我,成长自我。

4.思科培训心得感想 篇四

我是中专学历,马上面临找工作。看看现在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连大学生的就业都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我们,竞争更激烈呀。

我记得毕业时我的计算机老师建议我们学习一些有用的实际技术,所以我打算学习并拿下IT方面的认证。给同要学习CISCO的人一个建议:如果你想考CCNA,但又担心过不了,学不会,可以先去培训。培训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是我吸取传统教材以外的知识的开端虽然我一开始能做的只是很基本、很普通的工作,但我从中得到了难得的实践机会。培训所提供的是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初步认知和知识点的推广。由于思科公司在网络界的领先地位,使得培训不只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学习过程,同时也能为个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选择教材对考试的成功非常的重要,如果你参加培训,可能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选推荐的Cisco Student Guide就可以了。CISCO的教材是最好的最权威的。考试的内容大纲以CISCO为准。书一定要细看,不可有侥幸心理。概念要清晰,“万变不离其宗”!题再怪,也不会偏离原理。学习过程要注意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毅力,如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学起来可能轻松一点,否则的话,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

cisco网页上提供的相关信息都要看,不可抱侥幸心理,总的看来,CISCO的考试考题比较灵活,虽然有一部分是死的东西,但比例不大,考的方式主要是要你从它列出的几十个命令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命令。重要的还是要对各种路由协议彻底的了解,避免一知半解,否则在实际考试中会觉得无法选择,好象哪条都对。

总复习的时候,我将每一章后的命令总结背下来,作用不小。因为每一章节都有不同的侧重,对命令的见解自然不同。况且,你也可以对每一章涉及到的重要命令一目了然。

考试题并不难,主要是把各知识点搞懂,明白之后考试你就会感到很轻松。考试是检验你的学习,也是最关键的。你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考试中要保持自信,不到最后一题,决不放弃。考试中肯定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甚至根本没接触过的东西,不要紧张。因为你不是要考满分,重要的是考好每一个你知道的题目,如果对自己知道的题因为大意作错了,不知道的也错了,则后果也就不言而预了。cisco出的选项每一个都很容易让人模糊和不确定,如果不是对概念十分的清晰比如说一些细节的话,看了他的选项就容易觉得每个说的都有道理,就不容易选择。所以在准备时一定要对关键的概念和教材中提到的细节给与充分的重视,在选择是要对自己的记忆有信心,不要随意更改自己的第一选择。整个考试的时间是很充裕的。只能说通过不断的模考,几乎可以帮你再重新将所有的知识点都看一下。所以说大可不必搞什么题海战术,认认真真把书上的知识点牢牢掌握住就可以了。

考试那天我提前半小时到的考场,照例是管理人员的一顿训话,然后填了一张与思科的协议书,就是考试纪律保证的那一类东西,然后就可以考试了。

点开了start,看到了满满一屏的调查问卷。填完原本以为可以考试了,没想到我又发现了一道长的选择“题”,一时心中一阵紧张。但我仔细看了其内容之后,发现原来这不过是cisco对参加考试人员的一个问卷调查,大概意思就是问你对cisco产品与网络知识及实践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大概有15道问题,我不知道这对以下的考试题目的产生是否造成影响。当时也没有想很多,基本照实填了。

5.思八达培训心得感想 篇五

首先我得感恩公司,感恩金总,给了我这次学习与体验的机会。

通过三天的思八达《全员智慧生发系统》培训后,让我感觉受益匪浅,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让我历经了心灵的洗礼,让我真正的重生了,也让我更加明确的知道我接下的路该怎样走?

在学习当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放下

一个人背着包袱不管怎样跑,都跑不快,也达到不了目的地,只有轻装上阵才能更快的到达目标,放下过去的荣誉、成绩,因为这都已经成为过去了,放下过去的失败,因为只要我不放弃就没有失败;放下虚假,回归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能更好的引爆自己的能力;放下外壳,让生命绽放,外壳是负担,会阻碍我们的前进。当我们真正的放下了,我们会活得更美好!

二、机制

机制就是做事之前的游戏规则,目的是把偶然变成必然。公司永远有问题,关键是出现问题以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然后制定出一套解决方案。先把丑话说在前面,先小人后君子,写我们所做的,做我们所写的,做到如何奖,做不到如何罚,然后签字画押按手印。

1、遇到问题找机制,2、解决问题定机制。

3、新的问题改机制。

4、相关人员碰机制。

5、机制过时灭机制。

6、机制永远试运行。

机制设定步骤前提是全员发自内心的为公司解决问题,为公司操心。当公司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聚在一起寻求解决方法。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少数服从多数。机制的方案已定是低成本,易于操作的。所有操作都要透明化。

三、交给

6.苏州培训心得感想 篇六

一、目前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外包人才总量缺口较大

从苏州调研情况来看,按照苏州市“十二五”时期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的目标,服务外包产业每年需要增加大学生5万人左右。由于当地高校资源匮乏,各类服务外包人才供给缺口很大,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尤其是熟练的程序架构师、分析师等高层经理级人才不足。苏州工业园区反映,由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经验和外语沟通能力,企业只能以较高成本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安徽移动公司也反映,现在企业定单不发愁,只是缺少合格人才。

(二)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尤其短缺

承接附加值较高的国际外包业务需要有全球战略眼光,能够带领大型技术团队承接复杂外包业务订单的行业领袖、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由于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时间短,技术水平、国际化管理能力与印度等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上述几类高级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成都调研企业反映,目前低端人才供应比较充足,中高端人才缺乏。如,技术骨干或具有5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项目经理、国际商务谈判、海外营销等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对于企业承接跨国公司业务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企业自己难以培养,引进也比较困难。目前服务外包培训主要面向中低端人才,难以解决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缺乏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反映,目前院校培养复合型、跨行业、外语沟通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培训机构多数周期较短、师资力量较薄弱,学员在实际项目操作运用方面与企业业务有一定差距;企业内部培训虽然成效好,但成本较高,员工流动的风险也较大,导致很多企业宁愿直接录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也不愿意花费财力从事新员工培训。

(三)服务外包人才能力较弱

一是外语能力弱。毕业生的英语、日语水平通常不能满足企业承接境外业务的要求。成都市许多服务外包企业从事对日业务,但成都专门设置日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7所,每年毕业的日语专业本科生不足500人。二是技术能力狭窄。目前国内培养的技术型人才主要局限在Java、.net、C++、C等领域,SAP、BI (商业智能) 、Oracle等中高端开发型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软件外包高端业务发展。三是复合型人才培养艰难。学生在学习发包国语言、文化与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语言学得好,技术相对弱;而技术学得好,语言相对弱。

(四)服务外包人才流动性较强

企业普遍反映,人才招聘难、留人难。成都服务外包行业平均流动率为12%左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行业收入水平较低加速了人才外流。江苏远洋数据公司反映,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等业务人员流失率很高,主要是新酬待遇低。有经验的员工跳槽现象很普遍。苏州市服务外包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为1500-2000元左右,合肥动漫企业刚参加工作员工工资一般为2000-2500元左右。科大恒星反映,目前企业基础员工多数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本科生工资仅3000元左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因此,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合肥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向上海等一线城市流动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二是生活成本上升过快。当前房价、物价等增长较快,使许多中高级人才难以承受,导致对行业的吸引力下降。三是工作相对枯燥。服务外包行业以年青人为主,但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呼叫中心等工作相对比较单调。由于许多服务外包园区远离市区,缺乏生活、娱乐等基础设施配套,给年青人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昆山软件园有60-70家软件公司反映,年轻人找对象难、社会活动较少,中高端人才招聘很难解决。四是企业相互挖人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和层次制约了人才发展

由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对于高端人才发展空间形成一定约束。从合肥调研情况来看,合肥由于缺乏千人乃至万人以上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对服务外包专业人才需求规模相对较小,需求层次相对较低,制约了服务外包培训机构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许多优秀人才经过培训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

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外包培训以中低端为主,优秀高校和高级培训机构参与程度低

总体上看,目前高校教育难以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由于国家一类本科院校受教育部规定课程设置的限制,约束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上的自主权。因此,这些985、211类院校无法根据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需求创新设置课程,难以承担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各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主要依靠二、三类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来完成。这些机构从生源质量、师资质量主要定位于培养基础性、常规性的中低端人才,缺乏培养复合型中高端人才的能力和条件。如:职业院校的学生外语基础较差,小语种教师缺乏,很难大规模培养涉外服务外包人才。

(二)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方向单一

由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刚刚兴起,且以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为主体,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不清晰。一些院校仅把服务外包简单地认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在人才培养中注重计算机知识,却忽略了行业的专业知识;注重ITO人才的培养,却忽略更为广泛的BPO和KPO业务的人才培养。许多企业反映,由于服务外包专业课程设置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及工作能力的需求,导致服务外包企业难以从毕业生中直接用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新入职的毕业生进行专业培训,大学生毕业通常需要培训三个月后才能上岗。

(三)服务外包师资队伍难以满足需要,“双师型”人才紧缺

目前,服务外包专业师资在数量、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院校和培训机构多数教师仅能够完成课堂和课本教学,缺乏对服务外包前沿技术、规范的了解和实战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反映,服务外包教师选择余地小、范围小、没有标准,由于缺乏对于高级人才的财政支持体系,学校面临师资缺乏问题很突出,尤其是既懂理论又有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教师引进十分困难。

(四)国家缺乏人才培养标准和认证体系

由于服务外包专业属于新兴学科,国家尚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高校、培训机构在资质认证、服务外包专业教材系统性开发等方面都面临探索。尤其是在培训规划、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选拔、课程体系设置、培训教材编写、培训收费、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都缺乏国家层面的标准体系和资质认定体系。导致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影响了培训质量和培训市场秩序。

(五)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培训机构是服务外包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主要解决大学生进入服务外包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但普遍面临资金困境,生存难以为计。这些机构反映,目前,国家对于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每培训一名学员给予500元补贴的标准,支持力度不够,难以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服务外包企业在培训经费上也面临困难。合肥一些动漫企业反映,大学生到企业通常要3-6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动漫外包企业培训经费支出较大,通常需要政府补贴。多数院校也反映,学生实训实习、项目教学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难以进行。此外,受训学生也反映培训费用较高,培训机构收费通常在6000元左右,许多学生难以负担。

三、政策建议

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应立足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高素质服务外包人才缺乏、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人才适用性差等问题,积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实现服务外包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应发挥政府推动作用,聚集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依托高校人才资源、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的优势, 加大对培训机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岗位培训,有效地解决教学团队、课程开发、实训项目、实习基地等关键环节问题。逐步构建由政府、高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大学生之间有序连接、有机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服务体系。

(一)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

1、创新高等院校教育模式

一是扩大高校课程设置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院校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进行相关学科建设,动态设置各类专业课程,不断细化培训专业方向。鼓励部属高校和地方院校共同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合作。二是积极推行高校学分学时互换机制。将学生在企业实践实训时间换算为学分或学时,以鼓励在校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据创睿软件反映,建立3(年学校)+1(年企业)培养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服务外包企业工作。三是积极推进院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将服务外包实训环节纳入高校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资源共享。建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高校师生的长期交流机制,鼓励高校聘请服务外包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训指导和专业课程教学,加快服务外包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校企双方根据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和数量要求进行定制培养。

2、创新服务外包企业培训模式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支持企业接纳大中专院校学生开展在校期间的实训,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可根据高校学分制收费标准给予一定补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嵌入高校、职业学院的服务外包专业课程,打通高校、培训机构、企业的人才通道,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训效率。尤其要鼓励国际知名外包企业和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共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引进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模式。

3、全面提高培训机构质量

培训机构是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渠道,推动培训机构模式创新,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尤其重要。一要制定培训资质和标准。尽快建立服务外包专业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外包课程体系标准、流程标准、人才职业标准、师资标准以及培训质量评估标准等。尤其要注重专业学科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结合。二要大力引进国外服务外包专业培训机构,利用其海外渠道和全球化的师资优势,通过建立海外培训中心、各类模拟仿真情景实际操作训练等模式,快速提高国内服务外包人才的国际化水平,为提高承接国际外包能力创造条件。三要逐步提高国内培训机构质量、层次和水平。鼓励其进行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模式创新,对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高端课程,重点定位于高端培训和海外培训的培训机构,财政可适当提高补贴额度。

(二)加大对服务外包培训的财政补贴

一是适当提高对培训机构补贴标准。

建议国家财政用于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补贴费用由500元/人提高到1000元/人,地方政府按1:1进行配套。二是对服务外包企业承担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新员工培训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将财政补贴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三是将培训奖励资金申报时间改为9月份。院校和培训机构普遍反映,由于学院毕业证的发放时间是6月底,企业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一般在7、8月份,9月份才可能进行准确的人数统计。四是设立中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支持,加快中西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三)加强服务外包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通过建设服务外包人才网站、服务外包人才数据库、数字化园区等信息技术平台,以及定期举办服务外包人才招聘会、论坛、发布权威报告等方式,搭建服务外包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的沟通交流机制。二是鼓励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内设的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开放,成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发挥服务外包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培训体系。通过组织定期培训,举办服务外包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扩大基础服务外包人才规模。

(四)加强服务外包培训的组织规划、管理和宣传工作

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立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商务、教育、劳动保障、财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规范服务外包培训市场管理。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更广泛地吸引和聚集人才资源。

(五)强化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上一篇:捣练图教案下一篇:最新中考资讯